立足教材
“lhy376607062”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立足教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立足教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立足教材
立足教材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要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充分利用课本以外的语文资源,来引导学生投身语文实践,培养语文能力,促进主动发展。因此,语文教师要在“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这一大语文观的指导下,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设计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的开放的作业。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进行例谈。
例1:《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学了鲁迅的侄女周晔写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后,为了让学生对鲁迅有深刻的认识,就可以用这篇教材作为一个点,引发开去,布置《我心目中的鲁迅》作业,让学生通过上网、请教别人,读有关写鲁迅的和鲁迅著的书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收集资料、处理文字的能力。几天后,组织读书交流会,让学生大胆自由地阐述自己的看法及理由。这不仅使学生在心目中树立一个鲜活的多维立体的鲁迅形象,而且引导学生多渠道地学习语言。
±?:《气象学家竺可桢》
学了《气象学家竺可桢》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凭借课文为竺可桢举办一次事迹展览。合作提纲可以这样列:“展览内容分几部分?每部分的标题怎么定?该选择哪些典型事例?怎么编排?展览名叫什么?”这样的作业,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应用性,它源于课文,跟课文紧密相连又高于课文,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与语文实践能力。
例3:《春》
学习朱自清的《春》之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春天的谚语、古诗、文章、成语等,再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春之美。学习课文时,让学生背背有关春的诗句,看看在大自然中摄下的活动照、风光照。学了课文后,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吟春颂春,“音乐能手”选择唱歌,“语言能手”选择配乐朗诵,“绘画能手”选择画图,“写作能手”选择作诗……学生在这样开放的作业中,自主参与,不仅丰富了春的知识,又使学生个性得以展示,潜能得以开发。
例4:《桂林山水》
学习《桂林山水》,看了桂林风光录像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荡舟在漓江上,面对如此秀美的风光,你最想做些什么?假如你是一名画家,假如你是一名歌手,假如你是一位摄影师,假如你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假如……能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学生闭上眼睛很快地入情入境了。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学韩愈赞美桂林山水的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也水到渠成。然后,再引导学生课外搜集、阅读、背诵有关歌颂祖国名山大川的 篇章,进而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增加学生对语文的吸收与积累。
例5:《笋芽儿》
学习“笋芽儿钻出地面来了,她睁开眼睛一看,哎呀,地面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桃花笑红了脸,柳枝摇着绿色的长辨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这一段时,先理解省略号的作用:表示列举的省略。然后,请学生结合古诗80首,结合课文插图,补充省略号内容:“笋芽儿还看到了怎样美丽的景色?”这样,能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
例6:《落地的红枣也不能吃》
学了《落地的红枣也不能吃》,要求学生对故事中的文物说几句话,可以对文中的小战士说,也可以对毛主席说,或者对老乡说。以此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课文内涵,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例7:《船过三峡》 教学《船过三峡》一课时,创设一种情境:“同学们,你们觉得三峡风光如何?老师的一位旅行社的朋友想请老师设计几条宣传三峡风光的广告语,你们能帮助老师完成这个任务吗?”此作业,使语文与生活紧密相连,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课还可以依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当推销员、做导游、演课本剧、编小报、做知识卡、为插图配文字、开辩论会、做小实验、发表评论等综合性的作业,这样,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求知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学习、自由探索、施展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在完成开放的作业过程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
篇2:中考生物复习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中考生物复习立足教材夯实基础
【试卷分析】
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总分为100分。试题分试题卷和答题卷。试题卷有选择题(单选)、判断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答案务必写在答题卷上。难度系数控制在0.70左右。
学生对下列生物学思想方法的理解程度是考查的重点: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学的整体观;生物进化的观点;生物学蕴涵的哲学观点,如普通联系的观点,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生物分类的思想方法等。
【名师解读】
对照目录,回顾每章节的'内容,教师引领全班同学归纳总结并把重点内容补充在章节的下面,通过四本书的目录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的框架。
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知识结构的梳理,将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知识网络。
教材和《会考说明》中大量的插图把一些微观的、抽象的、不易被感知的、深奥的生物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在理解时降低了难度。
【备考建议】
联系实际灵活应用
纵观近几年来会考试题,越来越多地涉及环境保护、人的健康、一些生物学原理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生物科学领域取得的一些新进展等方面,尤其是考试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有关社会热点的问题,这类问题的显著特点是“起点高,落点低”,换句话说,“题在书外,理在书内”,解答的基础仍是熟练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力。
篇3:立足教材搞好衔接,放眼课外抓好落实(网友来稿)
立足教材搞好衔接,放眼课外抓好落实(网友来稿)
张永红
在课改思潮的推动下,各科教学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宜昌的语文教师对此并不感到陌生和难以接受。因为十年前他们在余蕾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的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与课改思想不谋而合,宜昌语文老师的思想和观念早就发生了应有的转变,因而当课改的春风吹来之时,我们驾着课内外衔接这叶小舟,如鱼得水,收获多多。
新课标要求我们“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得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这实际上与课内外衔接语文实验课题的要求是一致的:必须让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让生活走进课堂,让广大的社会成为课堂 。而传统的教学针对某一篇文章精分细析,进行纯技术的训练,使活生生的文章变的抽象枯燥,而且面目可憎,这又如何让学生把文章同课外多彩的生活等同起来呢?语文课不光是让学生学习了语言文字,也要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爱的教育;不仅学会了写字作文,也学会了处世做人,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人生成长的好课堂。作为教师又如何去实施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目标呢?教材作为范本自有他的高妙之处。因而教师仍应在教材上做好文章,处理好教材仍是关键。教材是桥梁,我们如何利用好这座桥,让所有的学生都顺利渡到对岸,不至于茫然无路抑或失足落水。在这里我谈点心得,以抛砖引玉。
新课标要求“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把课内与课外衔接起来,刚开始时,有教师有如下的做法。每节课总留五到十分钟念一篇课外文章,至于其余的课堂教学依然老一套。且美其名曰,一举三得,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又应付了上级检查,还省时省事。可孰不知,依靠每堂一篇的课外文章来完成课堂内外的沟通,显然是荒唐的。这种作法无法真正完成课内与课外的衔接,而只是生硬的拼凑。语文源于生活,但并不等于生活,它有其自身的规律,它的运用有种种方法,要把这些抽象了的东西还原于生活,必须找准一个点,点找准了,就找到了重要的钥匙。
我们该如何去找这个点?
首先,善找衔接点。这要教师深钻教材,针对每篇课文的特色,找出它与学生生活衔接的内容,这个内容就是衔接点。文学源于生活,在文章中找出它的生活源来,便是课堂上与学生衔接的点。因而教师必须熟悉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衔接便能灵活多样,学生乐于接受。一个不了解自己学生生活状况、环境的语文老师是不可能真正搞好教学中的衔接的。如学习《从宜宾到重庆》这篇文章,宜昌的老师让学生补写关于宜昌的解说词,宜昌也是江滨城市,又是学生的家乡,这个衔接点就找的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达到训练写作的效果,但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面对如此好的条件,有个老师就善于就地取材,以学生自己生活的校园为例,一边放关于学校风景的录象,一边让学生谱写解说词,面对熟悉的校园,学生是能抓住特点有话可说的,这个衔接点也很好。
二,巧找衔接点。学生的生活经验阅历是有限的,而文章却是多样,既有形象的现实生活的反映,也有抽象的理论的述说,为一篇贴近生活充满情趣的文章找衔接点较容易,可给一篇说理性思辩性强的文章找衔接点却就不那么简单了。因而有些课可以上的热热闹闹,有些则不然。如有老师上〈〈月迹〉〉时,激发学生踊跃的谈自己的看月经历,即理解了课文运词的妙出,又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并且课堂气氛活跃。而课文〈〈继续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却较难激发今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学生大谈体会。这样的文章是不是就没有衔接点呢?有。可以从反面思考,联系今天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铺张浪费现象来学这篇文章,就是一个较好的衔接点。有时激发学生独特的感受,也不失为一高妙的衔接点。如朱自清的《春》,讲到春天小草萌发满眼新绿,“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有学生说春天的草不是这样的,而是东一块西一块散布着,也难得让人打滚踢球,这点不少学生有同感。教师及时抓住这点,引导学生畅谈自己记忆中的春天,并与课文比较,针对不同点启发学生寻找出原因,
但衔接并不等于简单的把课外的东西搬进课堂。有些衔接不是一堂课就能完成的,也并不是每堂课都必须在衔接。衔接是广义的,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如学习人物传记单元,就让学生给自己的亲人写传,甚至让他们利用节假日作调查,写作家史等,这些都不是哪一堂课能解决的。我们的备课有单元备课法,教学有整体教学法,衔接同样需要从宏观上把握。因而实现课内外沟通更大的阵地是在课外。如组建文学社、开设收视课、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等等。而要想让这些活动真正达到切实提高语文能力的好效果,还必须从落实两个字去做。
一、目标的落实。教师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精心设置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各自的合理的锻炼,语文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如开设收视课,不光让学生看,看了以后要组织学生写、议,在不断的写作、评议中提高自己写作水平、判断力。如果看了以后不去落实这些问题,这样的收视课对语文能力的提高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又如学生一学期的课外阅读,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各自的情况提出明确的目标,针对这些目标还要定期开展有关活动,以检查目标落实情况,否则课外阅读在很多学生那里就会流于形式,成一句空话,教师辛苦订下的目标也成一纸空文。
二、过程的落实。新课标的特点之一是注重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求教师“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因而语文活动较之以往成倍的增加,并且起到良好的效果,“增强了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但也有不少活动流于形式,究其原因,教师忽略了活动过程的指导。不要以为只要布置了活动就万事大吉。如社会调查,因为这样的活动牵涉到很多方面,不可能开展的很多,因而搞一次就要搞出效果,学生的能力就应得到一次扎扎实实的训练。如果教师只管布置任务,而不去具体的组织和部署,是难得到效果的,甚至极有可能见其热热闹闹的开始,冷冷清请的收场,这样的课内外沟通不是真正的沟通,这样的活动只会搞坏学生习惯。很多语文活动都是如此,教师必须就其活动过程进行指导,抓好了过程,其效果自然出来了。如语文知识竞赛活动、读书汇报活动、古诗词记诵比赛等,更重要的不是活动开展的本身,而在于活动前学生的准备,他们查找积累资料的过程,阅读并写作各种心得的过程,更需老师的不时督促和指导,才能顺利的完成好这些活动,真正促进能力的增长。
三、措施的落实。很多人都知道,语文素养的真正提高得意于课外自学,依靠平日的积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七至九年纪的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的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背诵优秀诗文80篇,”“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0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些教学任务的实现,不可能光靠在校的几节课来完成,更需要学生课下的积累。但学生课外自学习惯的养成,并非光靠自觉,教师应采取多种措施,促使学生自觉积累,以培养和巩固这些良好习惯。可以实施自学指导教学模式,首先让学生从课内得到很大的受益。如学习工具的指导中工具书的运用,字典或词典应硬性规定人手一册,教学中有意识的设置障碍,让学生自行查阅工具书解决,久而久之习惯便形成了,当他在课外阅读中再遇到难题时,便会主动探究,并不断尝到胜利的滋味,加强自学的信心。当然学习的工具还包括图书馆、阅览室、电脑等,象电脑还是未来教学的重要手段、必备工具,掌握了他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就更不用说了。
新课标的实施,把学生和老师都从烦琐的语文题海战术中解脱出来了,但是实际上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应是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才能真正把语文课改搞好。
作者邮箱: zyh723@hotmail.com
篇4:立足教材,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引言: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目前存在的题海战术出发,指出其理论上的不科学性和实践上的有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应该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立足点放到教材上,通过分析教材,研究教材,用好教材,来科学地,高效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笔者从影响阅读理解的三个因素和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这两个方面出发,由理论到实践,详细地说明了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措施,充分说明其理论上的科学性和实践上的可行性。
关键词: 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的三个因素 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
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中学和大学的英语教学大纲都明确把“提高阅读能力”作为第一目标。这一目标的制定比较符合中国目前的国情,因为我们学习英语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具有了阅读英语原文的能力就能从国外的报刊,杂志或书籍中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因此,提高阅读能力是每一个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必须要达到的目标。
在历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英语试卷中,也明显体现了“侧重培养阅读能力“这一指导思想。例如自96年起,在满分为150的高考英语试卷中,阅读理解部分均占45分,为总分的1/3。因此,无论对教师而言,还是对学生来说,培养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目前在广大师生中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必须在课后进行大量的阅读练习。因此,许多学生在三年的高中阶段,买了大量的阅读练习,不惜牺牲必要的休息时间,在题海中长期挣扎;而教师,除了要完成必要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外,还要挑选阅读材料,出卷,分析,讲解…… 似乎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对于这种观点,笔者认为,从理论上讲是不科学的,而在实践上则是有害的。原因有三:
一,这种方法加重了学生的课后负担,与国家教委所提倡的减轻学生负担背道而驰。
二,这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与当今的素质教育格格不入。
三,这种方法要取得实效,存在着极大的局限性,即阅读材料的质量。目前,市场上各种阅读材料泛滥,质低量多是通病。而学生对此缺乏鉴别能力,教师又没有足够的精力去挑选。结果,许多学生不得不长期在低层次,低质量的题海中游泳,反复地低层次训练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一些题目的设置很不科学,逻辑不严密,让学生不知所措。综上所述,依靠大量的练习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其弊远远大于利。
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在分析了教学大纲,研究了近几年的高考卷,并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提出:我们应该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立足点放到教材上,通过研透教材,用好教材,从而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下面,笔者从影响阅读的因素和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具体分析,论述如何充分利用教材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
作为日常的学习活动,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新的信息,因此读者注意的中心是内容,而不是语言形式,例如看中文报纸,阅读中文书刊,看完后我们能说出其主要内容,但很少有人记得原文中所用的词语,偶尔遇到个别不认识的单词,也懒得查字典。同样,我们阅读英语的最终能力也应该和阅读母语的能力差不多。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我们就要学习各种各种阅读技能,如skimming,scanning, close reading,summarizing,word-attack等等。这些技能我们已经在学习母语的过程中获得,所要做的就是通过三年时间,六本教材,将这些已有的技能运用到英语学习中去。如在上阅读课时,限时阅读,就培养了学生skimming and scanning 的能力;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问,判断,讨论,辩论)能培养学生抓细节的能力;有意留下几个生词,指导学生根据构词法和上下文进行猜测,有利于培养和提高猜词的能力;给文章或段落找题目或归纳中心思想,可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还可设置画面,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图文结合的能力;适当引导,可培养推理判断能力;最后,可改变课文的体裁,如把对话改为阅读,把阅读改为对话, 学生可以在通读全篇对话的的基础上,根据语言情景和交际环境,把握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既理解字面意思,又理解其深层含义,并根据所提供的信息,结合应有的常识进行推理判断,真正培养出阅读理解的能力,从而达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不仅课文的对话经过适当改编可变成对话练习,我们还可把故事体裁的课文编成对话,投影到屏幕上, 让学生做“补全对话”练习,这样一来,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又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水平。总之,一句话,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项阅读技能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教材上。
一个人的语言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的阅读理解水平,而教材则是最好的语言材料。通过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语言知识,经过几十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是十分有效的。因此,在进行阅读技能的训练后,进行适当的语言点的讲解是很有必要的。
近年来一些研究阅读的读者认为,除了语言水平、阅读技能外,还有一个因素影响着阅读理解, 既背景知识的作用。这种叫做Schemata的理论认为,阅读是一个对文章的意思积极预测、选择确认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涉及到读者的语言知识,同时也涉及到读者过去的生活经验以及头脑中对事物所固有的抽象观念。Goodman认为:The role of background knowledge has been formalized as schemata theory.In other words, no text ,either spoken or written, carries meaning by itself. It only provides direction for listeners or readers as how they should retrieve of construct meaning from their own previously acquired knowledge.Such knowledge is the reader's backaground knowledge.The previously acquired knowledge structures are called schemata.也就是说,有时学生的阅读水平差并不是英语语言水平问题,而是缺乏一定的背景知识。由此可见,人们的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同样决定着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所以,要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不仅要教语法,词汇,培养和提高阅读技能,还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一些背景知识和生活常识。要达到这一要求,不外乎这两个途径:课后大量阅读和课堂补充。两者不是绝对对立的,但存在着以谁为主的问题。如果以前者为主,那么学生的课后负担必然大大增大。因此笔者倾向于后一条途径。把一些知识性的背景尽可能多地和教材相结合,细雨润物似地输入学生的记忆中去。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的背景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还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比如在上Lesson 38 The Olympic Games 时,申奥,中国与奥运,兴奋剂,奥运丑闻,萨马兰奇等有关知识可在上课中有意识地插入,那么当学生以后碰到类似的材料时,其阅读理解能力就会有很大提高。又如在Lesson 50 Abraham Lincoln,谈谈奴隶制度,南北战争,林肯,戏院遭枪杀等等,就可以丰富他们的背景知识,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这样日积月累,三年后,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肯定会有很大提高。
综上所述,教师要以教材为点,引出背景知识这个面;以教材为媒介,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以教材为对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技能。这种以教材为本的方法不仅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教学目标,而且肯定会减轻学生负担,并受到学生的欢迎。
二 阅读理解的层次和标准
阅读理解的程度可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 深层理解(inferential comperhension)和评价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表层理解只是懂得文章字面的意思;深层理解则要求读者能清楚地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评价性理解则需要读者对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读者理解一篇文章应包括这三个层次,其中表层理解是深层理解的前提,评价性理解又是在深层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 这三种理解是互相联系的,高一个层次的理解包含 着低层次的理解。下面用一个比较简单的例句来说明这三种不同水平的理解:
The cruel big man beat the little donkey with a heavy stick because the animal refused to carry him over the river.
下面3 组问题分别代表了三种理解水平。如果读完上面的句子后,学习者能够成功地回答下面的所有问题,这就说明他/她已完全看懂了句子的意思。
(1)表层理解
Who beat the little donkey?
Why did the cruel big man beat the little donkey?
How did the cruel big man beat the little donkey?
(2) 深层理解
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the man and the donkey?
How did the author express his feelings?
Why did the author write this story?
(3) 评价性理解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the man and the donkey?
If you were the man ,What would you do to deal with the donkey?
Do you think the way the author wrote was successful? Why ?
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仅仅满足于表层理解,而对后面两个层次的理解很少问津。这当然和教师平时的要求以及市场上大量的低层次训练的练习有直接的关系。与此相反,在近几年的高考中,第一层次的问题越来越少,而第二层次的问题越来越多,因此第二层次问题的训练才是今后训练的重点。目前要找到符合高考要求,代表这种方向的练习,并不太难,但绝大多数属于高考模拟题卷,这对大多数高一.高二 学生来说太难了。因此,我们教师只能把重点放在教材上,研透教材,用活教材,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这里,我以SEFC 第14课,A travel Diary (1) 为例,具体谈谈如何通过教材,理解课文内容的三个层次,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这里,我以SEFC 第14 课 A Travel Diary (1)为例,具体谈谈如何通过教材,理解课文内容的三个层次,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1)表层理解
表层理解是要求学生掌握文章的字面意思,然后口头回答问题,复述大意,它与影响阅读理解因素中的语言知识大有关系,只要学生具备基本的语言知识,完成这一层次的理解应该不成问题,如本课,教材可列出下列问题;
1)When did the traveller write this diary?
2) Did she enjoy her trip?
3) How did they travel in the forest?
4) What did the travellers ofter have for their meals?
5) Why it was dangerous to swim in the river?
6) What does the writer never eat? Why not?
7) What surprised her most when she was in the plane over a part of the forest?
然后要求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简单地复述课文,这样就基本上完成了第一层次的理解。
(二)深层理解
这是一种合乎逻辑的超越读物文字符号所传递的信息而进行的思维推理活动。它要求学生凭借自身的背景知识或生活常识等,根据阅读理解的表述,在表层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吸收与主题有密切联系却不明确表述的作者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这与影响阅读理解中的阅读技能和背景知识有着密切联系,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属于这一层次的题目也越来越多。因此,这应是我们理解的重点。针对这一课,我们可在表层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下列几个问题;
1) What does ” took off " mean?
2) Why does the writer see nothing except a great fine and lots of smoke?
3) What's the author attitude towards the act of many people in the forest?
4) What's the result in the future if people can''t solve this problem?
在这里,教师应注意以下两点:
1.应精心设计这些题目,否则太易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太难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减弱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总之,这些题目应该是学生读懂课文后经过仔细思考才能回答出来的,而且是大部分学生能回答出来的。
2.每一个题目都应该考虑周全,因为学生有时会有一些突如其来的推理,会让你措手不及,只有准备充分,才能有备无患,否则可能会完不成当堂课的教学目标。
3.课堂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必要的启发,帮助他们找到有利于回答问题的信息。
(三)评价性理解
这是一个有易到难,由浅入深,使学生理解不断深入,从而逐渐实现由知识向技能再到交际能力转化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它要求学生自由表达,并进行交际活动,从而对作者所表述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如本课最后可设计出下面2题;
1) What is your opinion towards the travel?
2) How do you solve the problem in the end of the text?
虽然这一层次的要求在客观试题中很难体现,但它对提高前两个层次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评价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它使学生学会了从阅读理解到口头表达运用,最后落实到写作。这样,阅读和写作密切结合,学生就能获得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从而使课本上的知识真正转变为自身的东西。
这 一层次的要求,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难度,因此教师应允许他们合作,讨论,并放宽要求让学生查词典以找到他们需要的单词,对不同的见解应及时鼓励,正确引导,切不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从而创造一个自由,宽松,活泼,用英语进行讨论的热烈气氛,进而使学生实现由知识到技能再到交际能力的转化,从而达到理解的最高境界。
三.结尾
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认为培养阅读理解能力非进行大量阅读练习不可的偏见,指出了其理论上的不科学性以及实践上的有害性,提出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应研透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以教材为对象,训练学生的阅读技能;以教材为媒介,传授语言知识;以教材为切入点,扩大学生的背景知识面;以及通过教材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理解三个层次上的理解能力,最终实现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
主要参考书目:
文秋芳 《英语学习策略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张连仲 《基础教育现代化教育基本功》,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李秋颖 《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 中小学英语教育和研究, 1999.1
张玉琴 《以课文为中心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1997.9
【立足教材】相关文章:
1.立足岗位演讲稿
2.教材
5.注会教材
6.语文教材
7.党课教材
8.钢琴教材
9.教材培训
10.数学教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