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教材读后心得
“醋娘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二年级教材读后心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二年级教材读后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二年级教材读后心得
大概是四年级的时候,我第一次接触到了老舍的作品,书名是《龙须沟》和《茶馆》。今年暑假,我又读完了老舍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老舍与他笔下一个个生动的人物。长顺、桐芳、祁老太爷……祁天佑,不就是老舍的形象吗?而钱默吟老人,应该就是老舍一心想要成为的人吧。
《四世同堂》是一部活生生的老百姓的抗战史。北平被日本人侵占后,小羊圈的人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在侵略者的统治下,有人堕落、有人投降、有人抗争。最令人痛心和可恨的是,骄奢无耻的大赤包和没心没肺、谄媚奉承的祁瑞丰竟然顺风顺水地活了小说的前两部才被抓走,才为人间,特别是中国,去掉了两份无可比拟的罪恶。不,或许,在第三部中,与孙七一起被日本人活埋的卑微的、可怜的、只想谋取官职的、临死都不知自己做错了什么的冠晓荷,才是世间的罪过。反倒是冠家的尤桐芳和高第,看清了真相,成为有思想、有血性的女战士。所有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钱默吟老人,他在磨难之中,从一个满腹经纶、与世无争的大诗人,成为了敢于搏斗、敢于行动的抗日战士。他不曾出现于邻居们的眼里,但他一直在默默地行动,并在精神上告诉着小羊圈人们自己的存在。
那时的人们有着前所未有的国难,这就是他们的磨难。但磨难也使人成长,变得更加坚强。
篇2:二年级教材读后心得
炎炎烈日,正将大地烤得一片焦热。坐在屋中,品味凉茶,将《禅》端于面前。炎炎夏日,酷暑难当,这书便成了我的伴旅,将我灼热的心置于那清泉之中。
品禅、思禅,是对人生的品味与思考。在人们心中,禅似乎只与佛相挂钩,殊不知禅生于心,人人心中皆有禅。禅,是对人生的挖掘,人生百味在禅思中方能咀嚼得更深。
一个个禅语故事如一位老人般教我修养心灵,开启智慧,教我品味人生,品味自然,品味智慧,品味情感。斑驳俗世中,我们随着命运赶赴人生的急流,我们坚持过,痛苦过,大笑过也哭泣过。在这闯荡中,我们记下了许多东西,也忘记了许多东西,蓦然回首时,可还记得当时哭哭啼啼的自己?
学习不业于工作,一但停下就会被甩下,于是只能拼命赶,用尽一切地赶,尤其是在父母的压迫下则更是如此。于是,快乐被泪水代替,童真被遗忘在时间中。我们失去的太多了。佛曰:放下。想想吧,收获的多还是失去的多,纵使今后经纶满腹,又怎能赢回夕日的笑脸?存钱罐中若挤满了钱,到时便一分也拿不出来。人应学会放下,随心,随性,随缘。佛说的好:“忘记不等于从未存在,一切自在来源于选择,而不是刻意。不如放下,放下的越多,越觉的拥有的越多。”人不是物,人要学会选择,而不要太过执著。一切随心而生。
头顶的骄阳依然那般耀眼,而我的心却温凉如玉,眼前的茶叶依然那般自在,似在与水嬉戏。佛曰:“前世五百次回眸,换今生匆匆一瞥。”珍惜你所拥有的吧,于闲暇之时静静思考,不要让尘埃继续埋藏心灵,给心灵洗个澡吧!
篇3:三年级教材读后心得
人世间可怖的东西是什么?是血肉之躯中深藏着的意志在刹那间迸发。所有成功的人,都是经历了九死一生的冶炼,才有今日的星光璀璨。他们就像毛毛虫,在茧内积蓄着能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唯有破茧而出的那一刻,他们才会为自己感到骄傲。
青年水手唐代斯就是这样的人。他正值人生最幸福之时,却因小人的诬陷而入狱。在四面环海、不见天日的死牢中被关押了整整十九年。越狱后,按照狱中已逝的好友神甫的嘱咐在一座小岛上找到许多财宝。他化名山伯爵,向恩人报恩,并向仇人报仇,最后扬帆而去,不知所踪,将剩余的财产全部留给了曾有恩于他的老莫雷尔之子——马克西米连。
看过这本书的人,或许会为他悲惨的遭遇而深感同情,或许会因他得到一笔至今都不知道有多巨额的财产而感到羡慕——我也羡慕,但不是因他得到巨额财产,而是因他拥有这样精彩的人生。我更佩服他超人的毅力。我难以想象在那黑暗的死牢中,他是如何度过生不如死的每一天。
也许就如丁零所说:“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都能适应。”生活何尝又不是这样,无数次的摔倒,又无数次地爬起来。那些受到小小挫折就选择放弃、一蹶不振的人,想想山伯爵吧!山伯爵告诫马克西米连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在这个世界上既无所谓幸福也无所谓不幸,只有一种状况和另一种状况的比较,如此而已。只有体验过极度不幸的人,才能品尝到极度的幸福。直至天主垂允为人类揭示未来图景的那一天来到之前。人类的所有智慧都包含这在四个字里面‘希望’和‘等待’。”读懂了这句话,对人生的认识也就更深入了一层。
人生总是先有苦,后有甜的。只要永远向着最前方看,你就会越来越接近目标,把目光放得最远,使自己的一生没有丝毫遗憾。只要心中有信念,只要心中有希望,有这些作伴,再漫长的等待也是值得的。
篇4:人教版二年级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共包括九个单元,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1.数与代数
主要包括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万以内数的加减运算。
这三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2.空间与图形
主要学习图形平移与旋转、角的分类、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克与千克的认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些内容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统计与概率
继续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开展调查活动。
4.实践与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比较物体轻重”,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课题研究,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篇5:人教版二年级教材分析
1.知识建构
(1)会认读写万以内的数,比较它们的大小,万以内数的加减运算。理解乘除法的关系、会使用小括号。(2)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并作图。认识质量单位克与千克并换算。(3)会用简单方法收集整理数据,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图,并进行数据分析。(4)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排列的简单规律,运用数学去创造美。
2.能力培养
数与代数领域强调使学生体验、理解数及运算意义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空间与图形领域通过探索与寻找规律等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统计与概率领域注重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实际操作功能
找规律和和比较物体轻重两大专题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从事活动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具体途径,获得新的活动经验和有效方法,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心理与情感教育
本册教材设计了大量富有童趣的活动情境和形式多样的学习素材,将思想教育融于知识学习中,将知识学习融于愉快的活动中,同时利用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活动和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获得经验的同时形成探索兴趣,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合作的意识。
人教版二年级教材分析三、教材的重难点及把握
1.本册教材的重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怎样突出这些重点知识的教学呢?做法就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突出重点。
在教学中将笔算教学放在解决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学习“除法的计算”注重让学生在通过活动探索、理解除法计算的含义和方法的同时大量渗透用除法解决问题。比如在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时安排解决“租几条船”的问题等。使学生了解到除法知识有什么用、如何用。设计的思路是:在现实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使学习的必要性突出出来,接着通过操作直观探讨计算算理和方法,之后再看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这样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这种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主动构建知识,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达到了突出重点的目的。
2.本册的教学难点是空间与图形方面和知识
包括平移与旋转、找规律。一个突出的做法就是,重视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实践的过程,主动思考获得经验。
在平稳旋转、找规律、统计这三个单元教学内容中,教材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如观察、折纸、制作、作图、拼摆等,通过活动让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此外设计充满童趣的操作活动如“做一做”“剪一剪”“转一转”等活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
总之,在重难点知识的总体把握上:突破以往以例题为中心的呈现方式,灵活地设计,符合学生好动、好说、好玩的特征的活动情境。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线索展开相关知识的学习,以解决生活问题为目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最终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篇6:人教版二年级教材分析
1.补充与丰富学习内容,拓宽学习范围
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教材只涉及线段知识,在教学时我把直线和射线相关知识同时介绍给学生;在数图形中的角个数时,教材只是用直观数的方法,在教学时我将尝试把用计算的方法教给学生;教材在加减混合运算时,采用列竖式的方法,没有呈现和介绍脱式的计算,在教学中把脱式的方法教给学生。
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挖掘教材中所蕴涵的思想方法;变静为动、变抽象为直观。只要我们的方法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够拓展他们的思维,学生能够接受,我认为这就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适当调整教学情境和练习的梯度,使教学内容更具弹性
教材中有些情境图的安排不切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在教学中要适当调整和修改。教材的练习部分有些地方呈现方式不够生动,练习量远远不够,梯度性不强,在教学中我将对教材练习设计进行调整和补充,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调整部分内容的先后顺序,把相对新的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尽量分散。把实践活动穿插到计算教学中,既可以调节学生学习情绪,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4.要使教材更具人文性
在介绍数学知识的同时,承载德育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德育教育资源,在教材中融入更多的思想教育内容,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获得更多数学以外的东西。
篇7:二年级教材说明教案设计
二年级教材说明教案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是以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编写的,供二年级实验班第二学期使用。为帮助教师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特作如下说明。
一、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构建了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安排了八组教学内容。它们依次是:春天里的发现;奉献与关爱;爱祖国、爱家乡;用心思考、勇于创造;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培养优秀的品质;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走进科技的世界。每个专题的内涵都比较丰富,为学生知识和能力、方法和习惯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教材内容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
每组教材都包括导语、四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这几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本册课文同上册一致,不再全文注音。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生字在当页文下列出,加注汉语拼音并配有赏心悦目的背景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生字一律注本音,在文中的具体语句之中,有的要读轻声或者变调。
本册共有32篇课文。为体现与中年级的衔接,安排了4篇略读课文,它们是:《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充气雨衣》《玩具柜台前的孩子》《阿德的梦》。略读课文只编排了两项课后练习;有识字任务,没有写字要求。“语文园地”包括四~五个栏目,在上册教材四个栏目的基础上,新增了“宽带网”。“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了解汉字构字特点、词语之间的联系以及表达方法和标点应用等知识。“日积月累”——引导学生在复习已经学过的字词的同时学习生字新词,感受和强化词语之间的搭配习惯,并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综合练习。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册教材的“日积月累”中增添了能突显中华文化的、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的成语韵语、对联、节气歌、古诗词等内容;它们使学生在复习字词的同时,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话题与本组专题有联系,在双向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为了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习作能力的培养,从本册教科书开始,在“口语交际”中特别增设了“写一写”栏目,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写话训练。“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课内外学习所得的舞台。“宽带网”——与本组专题密切相关,引导学生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以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
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篇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教师可作灵活处理。教材最后是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全册要求认识的字,有400个。生字表(二)是全册要求会写的字,有300个。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每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标明。除了随课文识字以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学生既可以利用熟字认识生字,也可以借助生活经验,在同类事物的列举中认字。
二、教材特点
1。围绕专题整合教材内容。
每一组教材的“导语”,通过简单的几句话,点出本组的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语”之后的课文以及部分练习,“语文园地”中的阅读短文、好词佳句、口语交际、实践活动以及展示台等内容,都是围绕本组的专题合理安排的。如第三组,简短的导语点出了本组的专题——爱祖国、爱家乡。接着是四篇课文,《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北京亮起来了》。这四篇课文,向学生展示了祖国迷人的风光、丰富的物产和日新月异的变化。通过这一组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祖国的辽阔、美丽,增强对祖国的认识和热爱,并能激发他们渴望了解家乡和赞美家乡的感情。“语文园地”里“我会读”给出的是北朝民歌“敕勒歌”,向我们展示了“天苍苍、野茫茫”的广阔的草原画面。“口语交际”要求学生将学习前面几组课文所获得的情感体验迁移运用于对家乡的了解、热爱方面,畅谈家乡的丰富物产、美丽景色以及家乡的变化,展望家乡的美好未来。“展示台”展示的是有关家乡过去和现在的照片,以此来认识家乡的变化,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和动手动脑的能力。综观这几部分内容,便会发现它们都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这一专题来安排的。
之后的几个单元也都是如此,围绕一个专题把各项教材内容组合成一个整体。这样安排,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材要避免繁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创设“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搭建拓展知识的平台。
从二年级下册开始,本书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在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我知道”,在“语文园地”中设置了“宽带网”,这两项内容是不同于前三册教材的全新栏目。从这两个栏目的名称可以看出,是针对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增强语文实践活动而设置的。设计“我知道”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些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主动地了解与本课有关的信息,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宽带网”是借用现代计算机与网络传输技术的一个名词,它所蕴涵的主要作用是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引导学生通过快捷、方便的途径,获取与本组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二者的区别不仅仅是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更重要的区别在于,“我知道”是基于课文内容而进行的拓展;“宽带网”则是围绕一个组的专题而展开的,尽管它对于某一课内容的理解可能没有直接的作用,但是,对于整个组的学习来说,则有效地丰富了本组的内容。“我知道”与“宽带网”以不同的形式,表达的是同一个目的,那就是,以具体的实例向学生进行这样的引导:结合学过的课文或一组课文,应该拓展哪些方面的知识。这两个栏目的安排,与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一致的。比如,第三组“语文园地”中的“宽带网”安排了这样的内容,介绍我国部分少数民族,并列举了四个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此外,还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服饰和生活习惯以及在地图上找一找我国的28个省都在哪里。这个内容的安排,联系本组的专题,同时提供部分拓展性材料,并布置学生自己可以进一步学习的内容。
3。大幅度更新课文,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科书新编选的课文,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找春天》,有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小鹿的玫瑰花》。
篇8: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有余数的除法》知识点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均分》知识点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二)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三)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写下板书:平均分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年级数学验算方法总结
1、让学生“心静”:刚上课的一两分钟内,学生的心还处于课间玩耍的兴奋状态,要让学生在这一时间内调整自己,平静下来,然后再上课,才能做到聚精会神。各科老师可以配合好训练学生养成一下课先准备下节课要用的学习用品,然后再去活动的习惯,上课伊始,在学生异常兴奋的状态下,教师说和喊作用都不大,可以有节奏地拍两下手,学生跟着齐拍三下,然后坐好。
2、让学生“耳聪”:要做到“耳聪”,必须听得进,记得住。因此,每节课的重点内容可以让学生复述老师的讲话或学生的发言,还可以经常做一些听算练习,培养学生的听觉注意力。
3、让学生“会神”:要想回神,就得听懂,学生光是听,不动脑筋思考,等于没听,课堂上应注意引导学生听完别人的发言后说说自己的见解与想法,别人的发言好在哪儿,错在哪儿,或者哪儿需要补充。
4、在保证课堂纪律的前提下营造活泼、宽松的倾听氛围:新课程不提倡以往那种非常呆板的教学形式,学生只要能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来,教师不必苛求他的坐姿是否端正,课堂上可以采取一些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操作或合作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当然,在合作中教师要注意角色分配,给每位组员定个岗位,各司其责,人人有事做,合作之前教师还要讲清楚合作要求,定能激发起学生的责任心和参与感,从而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就会更乐于倾听。
篇9: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材知识点
1.认识角
通过例1的学习?从三种实物?剪刀、吸管、水龙头?中抽取出角?锐角、钝角、直角??
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认识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一个顶点?两条边??
说明角的特征。
易错点分析?学生容易把角的顶点和前边线段的端点混淆。
2.判断角
给出任意的一个角?学生能指出哪是顶点?哪是边。并能清楚的判断哪些图形是角?哪些不
是角。
易错点分析?学生认为一条边长?另一条边短的角不是角。
3.画角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易错点分析?学生画完角后?忘记标出角的符号。
4、直角的认识
?1?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
?2?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
?3?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点对点?边对边?边重合?
是直角?
?4?用三角板可以画直角。
易错点分析?①学生容易用肉眼去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而不用三角板比一比。
②画直角时?学生不标直角符号。
篇10:苏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材知识点
认识时间知识点:
1、1时=(60)分
2、钟面上游(12)个数,这些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了(5)个相等的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3、钟面上有(2)根针,短粗一点的针叫(时)针,细长一点的针叫(分)针。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分针从12走到6,走了(30)分;时针从12走到6,走了(6)小时;时针从12开始绕了一圈,又走回了12,走了(12)时。
4、(30)分也可以说成半小时,(15)分也可以说成一刻钟。如8时30分是8时半,9时15分是9时一刻。
5、(3或9)时整,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成直角。
6、写出钟面上的时间,画分针:教材P101第3题,P105第12题。
数学广角知识点:
1、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排列与顺序有关,如数字的组成,衣裤、早餐搭配,排队等;组合与顺序无关,如给数字求和,握手,调果汁等。
2、3个人中,每两个人进行一次比赛或握手、照相等,共要进行3次。
3、用3个不是0的数,能组成6个十位与个位不相同的两位数,如4、5、7能组成45、47、54、57、74、75;如果有一个是0,能组成4个两位数。如:0、4、7能组成40、47、70、74。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培养下面两个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原理,人有在学习新知识后及时练习便不容易忘掉,如果不及时练习,就很容易遗忘的记忆规律。因此,巩固当天所学,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很有必要。对于这点,我要求学生作到:做作业前,先看课本回顾一下当天所学的知识,然后再做作业,还要做到“三到一检查一签字”。“三到”:眼到、心到、手到,眼睛看清题目,心里想着计算,手要把答案写得正确、美观;
“一检查一签字”:做完作业后,仔细检查有没有出错,有错要及时订正,最后再让家长签字。老师及时批改后的错题,记录在《错题集》上,并在作业本上订正。
二、快速、正确口算的习惯
数学上低年级的口算是今后计算的基础,要养成快速、正确口算的习惯,还要在掌握一定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多练习。二年级上期重点练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法以及乘加、乘减的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的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需要老师在具体的计算方法上进行分类指导,而表内乘法以及乘加、乘减的计算就需要学生熟记乘法口诀,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具体的记忆方法有针对性地多记、多练、熟记。课上课下也可以用.牌游戏的形式练习连加、连减或乘法,经常练习,熟能生巧,口算速度自然就提高了。
也可以借助一些电脑软件或者app,程序自动出题,自动批改,孩子们还可以PK口算成绩,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养成好习惯,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要想使好习惯持之以恒,刚开学的一个月很关键。作为二年级的数学老师,开学后我要时时处处提醒自己以身作则,改掉以往易冲动、处理问题简单、粗暴的坏毛病,时时处处提醒自己按上面的养成教育的要点去悉心培养学生的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因为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关系,有时习惯容易反复,所以还要和家长多沟通,教给家长具体的家庭培养方法,让家长配合老师共同抓,反复抓,抓反复,才能使习惯成自然。
篇11: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分析
本册课本围绕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写话、口语交际等重点,作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安排,使学生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练好语文基本功。
语文教材分析一、本册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⑴ 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⑵ 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
⑶ 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2、汉语拼音。
⑴ 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⑵ 认识大写字母,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⑴ 准确认读457个生字。
⑵ 掌握本册课本安排的29个常用偏旁。
⑶ 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79个;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写匀称。能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
⑷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形成熟练的拼读能力。
⑸初步汉字的一些规律,会查字典,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能力。
4、口语交际。
⑴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或一件简单的事。
⑵ 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⑶ 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
⑷ 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
5、阅读。
⑴、打好认读基本功,进一步提高认读能力。
⑵、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⑶、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⑷、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能主动的进行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知道课文的大意。
⑸、识并能体会常见的标点符号的用法。
⑹、喜欢阅读,喜爱图书,逐步养成阅读积累的好习惯。
6、写话。
⑴ 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⑵ 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⑶ 学会“祝贺”、“购物”,“待客”等方面言语交际的本领。并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内容写下来。
语文教材分析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的教学重点:
⑴ 准确认读457个生字。
⑵ 掌握本册课本安排的29个常用偏旁。
口语交际的重点:
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难点:⑴ 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
⑵ 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有礼貌。
阅读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难点: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能主动的进行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逐步养成阅读积累的好习惯。
在写话方面,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写通顺的句子;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语文教材分析三、教材特色
本教材具体地说有以下特点:
1、重视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终身学习的重要保证。该册教材充分重视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开篇用了五个页码,安排了“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篇,以精美的图片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教育。
2、重视方法。“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材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十分强调学习过程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举一反三,提高自学的能力。具体表现在:(1)文中授法——教材中专门安排了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的课文。如《英英学古诗》意在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传达给学生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又如《动手试一试》提示学生学习要不惟书、不惟上,要勇于实践……(2)图中明法——如“习惯篇”除了给学生读书姿势的暗示,还给了学生练习背诵的方法提示;另外,在识字教材、课文、单元练习的插图中也有许多学法提示。(3)练中悟法——教材中很多课文后面的练习不是就题论题,而是提示了一定学法,可以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摸索出规律,领悟到学法。
3、重视实践。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教材中安排的课外语文实践形式多种多样。如学了《一株紫丁香》要求学生找一些赞美老师的诗句,读一读,抄一抄;学了《水乡歌》课后的练习——收集歌颂幸福生活的诗歌,举行一次诗歌朗诵会;学了《小动物过冬》,要求学生搜集小动物过冬的方式……练习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这样安排,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语文教材分析四、教材编排
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识字”、“课文”、“单元练习”四部分组成,类型不多,结构简明,眉目清楚,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识字”与“课文”全部注了音。
“识字”安排了2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
“课文”安排了6个单元,每单元3-4课,共23课。
每单元安排1个综合练习,共8个。
1、关于识字。
全册共安排生字457个,其中要求写的为279个,另外的178个生字只要求认识。全册生字分两种途径安排:一是随课文分散识字;二是集中在“识字”中安排,。
“识字”课有以下三种形式:
⑴ 词串识字。包括“识字”1、2、5、6四课。这种识字是排列整齐的几组词语;连起来读,意义上有联系,又押韵上口,便于记诵。这样安排意在使识字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
⑵ 看图会意识字。包括“识字”3、7两课。这种识字形式主要是通过形象化的图画让学生体会字义,认识象形字和会意字的造字规律。后面附有韵文,意在提供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⑶ 形声字归类识字。包括“识字”4、8两课。这种识字形式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后面也同样附有韵文,以提供语言环境,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无论是随课文出现的生字,还是集中安排在“识字”课中的生字,凡是要求会写的字都在课文后面的田字格中一一列出;只要求认识的字则列在田字格的上面。课本最后按课次安排了生字表,以便复习、巩固。在要求会写的生字中,凡含有新出现的偏旁或容易写错笔顺者,都提示了书写笔顺。每课后面田字格中的红字供学生照样子按笔顺描红。
教材列出了常用的多音字3个,在其右上角加“ *”以示区别。多音字仍然只在要求会写的生字出现其他读法时列出,但不计人生字总量。此外,随课文安排了29个偏旁
2、关于课文。
全册教材安排课文23篇,其中韵文6篇。大体上按内容分为6个单元。
编选本册课文坚持了“多编少搬”的原则,传统课文所占比例较小(仅《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和《登鹳雀楼》3篇)。新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从内容看,既有反映历史人物,事件的课文,如《大禹治水》,又有表现当代社会风貌的课文,如:,北京》、《孔繁森》;既有像《秋游》、《夕阳真美》这样写景抒情的课文,又有《有趣的发现》等寓理于事的课文。从体裁看。不但有记叙文,还有诗歌、童话、寓言。另外,还安排对话式的《英英学古诗》。这些都有助于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阅读视野。选入本册的课文都有以下几个特色:
1、选文精美,视觉独特。一是诗歌的比重增大,接近课文的三分之一。这就使阅读教学淡化了理性分析,强化了感悟审美,增强了语文教育的文化熏陶、情感浸染的效果,有利于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二是故事、散文篇幅短小,语言优美,脍炙人口。三是视觉独特,对伟人、名人的歌颂,均是选择平凡小事,以揭示其人性的美。选文就想着如何教文。(例如云房子)
2、编排精妙,角度多维。课文的组合优化,编排精妙,各个单元都有一根主线贯穿,而且不同。如第一单元充满“趣”字,第二单元充满“情”字,第三单元充满“理”字。
3、设练简洁,理念前卫。
本册课文的篇幅都比较短小,100字以内的课文就有12篇,占1/3强;200字以上的只有3篇,而且最长的也只有267个字,适合二年级小学生阅读。
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安排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朗读、背诵、复述,旨在增加儿童规范化语言的积累。二是要求学生按笔顺描红,坚持练好写字的基本功。三是读抄常用词语,有时练习造句,从而为今后的正确运用打下基础。为便于实施,第三册“习字册”除继续按课安排生字的描红、仿影与临写外,还增加了抄写常用词语的内容。 3、关于练习。
全册教材共安排综合练习8个,每单元后面安排1个。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字词句练习、写字、成语和古今诗文的朗读背诵、口语交际等,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
字词句方面,将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及词语句式等内容,通过综合设练,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促使其语文能力的发展,还能让学生学得生动有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
朗读背诵方面,采用了两种形式,一是每单元安排4个成语或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在内容上有一定联系,又押韵上口,利于学生积累,增加文化底蕴;二是安排了短小精悍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这些阅读材料包括儿童诗、古诗、名言,谚语、春联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又多为韵文,学生喜读乐记。
写字方面,继续强调按照规范严格练字。写字内容按汉字的常见结构形式归类集中,让学生在练习中自己去体会,揣摩汉字的结构规律。
口语(言语)交际方面,安排了“学会祝贺”、“学会请求”和“问路”:“买文具”,“打电话做……”、“看望”。“学会待客”、“我打算这样过寒假”,让学生模拟一定的生活场景说话,有的则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语文教材分析五、注意事项
1、要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良好习惯对形成人的良好素质至关重要,它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我发现我本班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在读写方面姿势比较差,每一节课多要花不少时间在纠正学生的读写姿势上。因此,要继续坚持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
另外,我发觉倾听、说话、朗读对于本班的学生来说都是弱项。他们有的在课堂上喜欢插嘴,有的回答声音不够响亮,朗读时吐词不清,添字、漏字比较严重。这些毛病我们都应该作为一个重点来抓。要想方设法,纠正他们这些毛病。
2、要更加充分地发挥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引导学生读书,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的根本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读”为主,恰当安排好“读,讲,练”的关系,要读得充分一些,讲得精当一些,练得实在一些。但具体应该怎么指导学生朗读呢?怎样恰当地安排好“读,讲,练”的关系呢?怎样使每个学生都乐于朗读呢?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值得研究和思考的。
3、把写话指导融入阅读教学中。
本册的课文插图都非常精美,文字也很优美,我们应该抓住这些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写话指导。指导学生有序观察图,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图意。并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活用,教会学生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灵活运用到写话当中来。也可以模仿文中的开头、结尾的写作方式,进行灵活运用。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水平将会很快地提高。
【二年级教材读后心得】相关文章:
1.教材
2.《童年》读后心得
5.草船借箭读后心得
7.呐喊读后心得
8.摆渡人读后心得
9.百年孤独读后心得
10.《老人与海》读后心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