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WJC手机招聘”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做好实验是学好化学的.前提.但化学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而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是化学实验中首先要培养的能力.
作 者:夏尊华 作者单位: 刊 名:高中数理化 英文刊名:GAOZHONG SHU-LI-HUA 年,卷(期): “”(1) 分类号: 关键词:篇2: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实验过程中的体会
1、多媒体
在这个试验中,我们了解了多媒体设备的基本结构,对主要设备和其功能有了较深的了解。虽然之前听老师讲时都很清楚,但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小问题,比如:忘记拿下投影仪的镜头盖等。由于我们组那台机子过于老化,投影出来的画面隐约且泛红。但总体来说还是掌握了老师讲的操作步骤及设备性能了解的目的。
2、远程卫星
这个实验中用到的设备在平时生活中是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所以在新奇之余,操作时感觉没能体会其实际意义。对其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仅限于从书本和老师讲授的内容,个人体会不深。
二、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特点
个人认为,多媒体在现代教学中应用还是很广,其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但事物总有其优缺点的。
1、优点:活跃课堂气氛,使课程内容生动,授课形式多样化。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映像。
2、缺点:机器的维护工作需要十分到位,否则影响多媒体教学质量,更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对学校本身的硬件设施要求较高,在山区边远地区就现在情况难以普及。
三、远程卫星教学的特点
1、优点:可组织学生观看相应的课堂实录节目,更好地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更便于教师下载整合教学资源;可以对边远地区的教师进行远程培训等。
2、缺点:设备体积过大,运输过程较为复杂;设备安装调试缺少一定的精准度,若改进为数码调控就方便多了;可利用资源就现阶段而言较少
篇3: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1、准备越充分,实验越顺利。
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工。前期的知识储备、文献储备、材料准备、方法准备可以避免手忙脚乱,充分的预实验使你充满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就不必“从头再来”。最不能容忍的是在开始的几步偷懒,造成后面总有一些无法排除的障碍。
2、交流是最好的老师
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千万不能闭门造车。一个实验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
3、一半时间做实验,一半时间看文献。
千万不能把时间全部消耗在实验台上。看文献、看书、看别人的操作、听别人的经验、研究别人的思路,边做边思考。要学会比较,不要盲从。否则,会被一些小小的问题困扰许久。
4、记录真实详尽。
人总是有一点虚荣心的。只把成功的步骤或漂亮的结果记到实验记录里,是很多人的做法。殊不知,许多宝贵经验和意外发现就这样与你擦肩而过。客观、真实、详尽的记录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5、把握心理优势。
做过实验的人都经历过失败和挫折。有些失败应当在预实验阶段发生,你这时能坦然接受。假如不做预实验,在正式的实验中遇到,你的挫折感就很明显。假如你因为赶时间而误操作,你会沮丧。假如你能因为目前心浮气燥而果断地放一放,就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假如你早上进入实验室之前还不知道今天要干什么,你最好想好了再去。最大的错误是重复犯同样的错误。记住,屡教不改者不适合做实验。
篇4:计算机教育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问题的探讨论文
计算机教育过程中的信息安全问题的探讨论文
[论文摘要]: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加快信息化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方面。人类的生产生活依赖于网络,新世纪的教育更应该离不开网络。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引起人类社会生活及生产的历史性变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安全问题。由于网络自身存在的缺陷,网络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新的入侵攻击手段的出现,网络安全技术手段也不断涌现,这对于提高其安全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本论文就当前计算机信息安全教育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计算机网络本身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信息安全问题提出了安全解决策略。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人类生活已经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诸多领域都有着网络的痕迹,而目前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主要手段也是网络。众所周知,一个国家国民教育程度的高低对整个国家国民素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网络化教育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而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网络。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网络也有其不足之处,我们在进行网络教育的过程中必然存在很多问题。为了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在培养信息安全人才的同时,还必须加大网络安全系统建设的投入,这是确保信息安全的关键。
网络系统的信息安全是指防止信息被故意或偶然的非法泄露、更改、破坏或使信息被非法系统识别、控制等[4]。所以,强化网络的信息安全,解决信息安全问题,才能使信息更加持续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目前学校网络教育中信息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尽管全球信息化正在飞速发展,但信息在网络上也面临着随时被窃取、篡改和伪造的危险,这就对保障信息安全带来了很多挑战。因此,我们在校园环境中也要认识到,现在学生上网已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而虚拟的网络环境在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例如计算机病毒、黑*攻击等现象。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认识,那么学生对于网络信息安全的理解就会走向误区。下面将针对网络教育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做简单论述:
1、对信息安全教育的认识不足
加强学校信息安全教育,不仅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同其他国家争夺人才的需要。目前很多学校未能意识到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不能深刻理解其内涵,因此,从现在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对网络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掌握信息安全体系中最基本的原理和概念,能够熟练运用常用的工具和必要手段进行安全故障的排查等等[5]。我们要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免受不良信息的侵害,尽量避免学生自身违法犯罪的发生,为我国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提供保障。
2、对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
目前很多学校对于如何将信息安全教育正规、科学的纳入到学校教学计划,还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有些学校甚至只对个别专业的学生开设相关的信息安全教育课程,普及面非常狭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导致学生对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知识体系的了解相当缺乏。为了全面提高我国高素质人才的.计算机信息安全意识,我们不能仅仅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普及信息安全教育,还要将这项教育推广到非计算机专业,这对于增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信息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
3、对学校信息安全教育采用的方法不当
很多学校所采用的信息安全教育的方法比较落后,依旧沿用老方法,跟不上当今网络时代快速发展的要求,脱离了实际。大部分的教材只局限于理论的讲述,而忽视了对信息安全技能方面的培养,缺少必要的实践经验,严重影响了信息安全教育的效果。
二、计算机网络系统本身存在的主要信息安全问题
由于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和对社会活动的影响越来越大,大量数据需要进行存储和传输,某些偶然的或恶意的因素都有可能对数据造成破坏、泄露、丢失或更改。以下内容主要是论述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本身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出了解决的策略。
1.影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因素有多种,主要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是指一些意外事故,例如服务器突然断电等;人为因素是指人为的入侵和破坏,这种情况危害性大且隐藏性较强。
2. 无意的损坏,例如系统管理员安全配置不当而造成的安全漏洞,有些用户安全意识不强、口令选择不慎、将自己账户随意转借他人或与他人共享资源等带来的安全问题。
3.有意的破坏,例如黑*利用网络软件设计时产生的漏洞和“后门”对电脑系统的非法恶意攻击,从而使处于网络覆盖范围的电脑系统遭到非法入侵者的攻击,有些敏感数据就有可能被泄露或修改,这种破坏主要来自于黑*。
4.网络黑*和计算机病毒是造成信息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网络黑*和计算机病毒的出现给计算机安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要解决此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思想,牢固树立计算机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积极地预防黑*的攻击和计算机病毒的侵入[4]。而病毒则以预防为主,主要是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
三、网络信息安全的防范措施
1、加强计算机防火墙的建设
所谓计算机防火墙是由软件和硬件设备组成、在内网和外网之间、专用网与公共网之间的界面上构造的保护屏障。它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入侵,能够保护计算机系统不受任何来自“本地”或“远程”病毒的危害,向计算机系统提供双向保护,也防止“本地”系统内的病毒向网络或其他介质扩散[2]。
2、建立一个安全的网络系统
2.1从技术上保障可行的资源保护和网络访问安全,主要包括网络身份认证,数据传输的保密与完整性,域名系统的安全,路由系统的安全,入侵检测的手段,网络设施防御病毒等。如加密技术,它是电子商务采取的主要安全保密措施,是最常用的安全保密手段,是利用技术手段把重要的数据变为乱码(加密)传送,到达目的地后再用相同或不同的手段还原(解密)的一种技术。
2.2详细了解当前存在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以及网络信息安全的攻击手段,积极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进行解决。
2.3要从工作环境以及工作人员、外来人员方面切实做好保密工作,要有严格的岗位考核管理制度,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要经常培训,以便从物理上断绝对网络安全的威胁。
2.4用户本身方面,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于个人隐私及与财产有关的相关信息要做好保密工作,不能轻易告知他人。
2.5要对网络外部运行环境(温度、湿度、烟尘)进行不定期的检测、检查和维修,提供一个良好、畅通的外界环境。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安全行业的快速发展,网络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动新的教育模式不断向前发展。同样,我们也面临着新的威胁,因此我们必须运用新的防护技术。网络信息安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我们不能仅靠硬件设备(杀毒软件、防火墙、漏洞检测)等的防护,还应意识到计算机网络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计算机是安全保护的对象,但执行保护的主体是人,只有树立人的计算机安全意识,才有可能防微杜渐,同时还要不断进行网络信息安全保护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创新,从而使网络信息能安全可靠地为广大用户服务。
参考文献:
[1] 叶炳煜.浅论计算机网络安全[J].电脑知识与技术,,(03).
[2] 阎慧.防火墙原理与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3] 张红旗.信息网络安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4] 袁家政.计算机网络安全与应用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5] 田屹.论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教学[J].教育技术中心,2004.
篇5:疲劳过程中生热机理的实验探讨
疲劳过程中生热机理的实验探讨
传统的疲劳试验方法确定材料的疲劳极限时试验周期长、需要试件多,故高试验成本成为疲劳试验中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文中利用具有准确、快速、便捷、低成本等优点的热像法测定了多种载荷工况下Q235钢的疲劳极限,并对不同的黏或/和塑性效应主导的生热机制进行了探讨.材料疲劳过程中,疲劳极限之下的载荷引起的温度波动来源于热弹性效应,温升来源于材料的非弹、塑性效应(如黏性效应);而疲劳极限之上的载荷引起塑性功累计,导致疲劳损伤产生,使得温升机制出现转折.通过对试验数据的.分析,求出了材料的黏性系数,给出了利用塑性能耗的起点确定材料疲劳极限的方法.
作 者:刘浩 赵军 丁桦 LIU Hao ZHAO Jun DING Hua 作者单位:刘浩,LIU Hao(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北京,100029;太原科技大学,应用科学学院,山西,030024)赵军,ZHAO Jun(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北京,100029)
丁桦,DING Hua(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工程科学部,北京,100080)
刊 名:实验力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CHANICS 年,卷(期): 23(1) 分类号:O346.2 关键词:疲劳试验 热像法 黏性效应 塑性能耗篇6:ESD过程中的静电场实验研究
ESD过程中的静电场实验研究
分析了静电放电(ESD)过程中的静电场.对某型静电场强计进行了标定,并利用该场强计对放电过程中的静电场进行了测量.指出在放电点附近存在较强的'静电场,其幅度随距离增加迅速衰减.
作 者:盛松林 毕增军 刘尚合 作者单位:军械工程学院静电与电磁防护研究所,石家庄,050003 刊 名:高电压技术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HIGH VOLTAGE ENGINEERING 年,卷(期): 29(3) 分类号:O44.4 关键词:ESD 静电场 测量篇7:浅谈初中化学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论文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论文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本文对自己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化学实验出现的一些异常现象结合自身经验与体会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实验异常现象
1什么是化学实验中的异常现象
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曾经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但是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新课程改革也明确指出:“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化学实验很重要,但影响化学实验的因素是多元的,我们在进行实验时经常会观察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异常实验现象。
2具体实验中遇到的一些“异常现象”
实验一:大理石与盐酸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预测现象:澄清石灰水中有气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际现象:有些学生分组实验现象很明显,有些分组实验学生发现澄清石灰水中有气泡,但澄清石灰水无明显浑浊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淤该组澄清石灰水变质;于盐酸浓度太大,制得的CO2气体中混有了浓盐酸挥发的HCl气体,HCl气体溶于水成为盐酸,盐酸与石灰水中Ca(OH)2发生了中和反应。CO2不能与生成物CaCl2反应,由于溶液中没有Ca(OH)2,因此不能得到沉淀。
出现异常现象采取的措施:针对第一种可能性,可以换一瓶已做成功实验的.澄清石灰水,观察这个装置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新的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如果变浑浊,那说明原澄清石灰水确实已变质;如果还是没变浑浊,就将做实验的该瓶盐酸加水稀释,再做实验,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的现象来找开始做实验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的真正原因。
实验二: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预测现象:铁钉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实际现象:铁钉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物质,看见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师生共同分析,得出可能是下列原因:淤铁首先和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生成硫酸亚铁。若是有过量的铁,因为硫酸铜水解溶液显弱酸性,也会少量生成氢气。于配置硫酸铜溶液的时候,为了抑制铜离子的水解,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了少量硫酸,加入铁时,铁除了和铜离子反应还会同时与硫酸反应放出氢气。
出现异常现象采取的措施:在装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或烧杯中加入1耀2颗铁钉,观察铁钉表面有没有气泡,如果没有,那就说明刚才做实验时铁钉确实多了,产生了副反应;如果还是有气泡,就说明该硫酸铜溶液中确实加入了少量的稀硫酸等。
实验三:碳与氧化铜粉末混合加热,再通入澄清石灰水。预测现象:试管内黑色粉末逐渐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实际现象:试管内黑色粉末无明显变红现象,把导管放入澄清石灰水中,这个实验刚开始石灰水中出现少量气泡,很快石灰水沿导管口上升导管下端会出现一段水柱,甚至液体会进入试管内,反应一段时间后液面才下降,石灰水中有气泡,逐渐变浑浊,试管内壁有大量水珠。师生共同分析原因:刚开始石灰水出现气泡,这时气泡可能是试管和导管内的空气,很快石灰水沿导管上升,可能是碳和氧化铜反应要吸热,过段时间液体下降,导管口出现气泡,是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内壁有水珠,是因为粉末变潮,木炭本身也有较强的吸附性,加热粉末,粉末中的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形成的。
出现异常现象采取的措施:碳与氧化铜粉末混合之前先烘干,烘干后先高温一段时间,再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很明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液体无倒吸现象,试管内冷凝的水很少。
实验四: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预测现象:溶液变红。
实际现象:学生分组实验时有些组看不到溶液变红。师生同分析原因:淤酚酞变质;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太大。出现异常现象采取的措施:先换一瓶酚酞滴入该氢氧化钠溶液,如果溶液变红,就说明是酚酞变质引起的;如果仍然没变红,那就将原氢氧化钠溶液稀释再做实验,如果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就说明开始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太大了。
3如何看待实验中的“异常现象”
3.1产生异常现象的可能原因。化学反应大多发生在一个
杂的化学环境中,反应会受到复杂的反应机理、药剂的质量、药剂的用量和纯度、溶液的浓度、仪器装置的选择、反应条件的调控、副反应、实验操作等诸多客观原因的影响。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如:饱和碳酸钠溶液与饱和石灰水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现象怎么不是很明显?我们除考虑药品是否变质,还应考虑是不是我们添加药品的用量合适。
3.2我们以后在实验中遇到“异常现象”的一些处理方法。当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实验失败或误差较大时,教师应见缝插针积极引导学生如实记录实验结果,反思失败的原因以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改进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我们力求避免在化学实验中出现异常现象,但事物是辨证的,一旦出现,如果我们能予以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则能化不利为有利,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质有重要的作用,也更好地完善了化学实验这一宝贵的化学教学资源的功能。
出现异常现象时,我们首先应检查整个实验过程是否有失误。如:检查带有长颈漏斗锥形瓶的装置的气密性时为什么夹紧胶管,向长颈漏斗中注入水,开始水会下降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有气泡从长颈漏斗出来,导管中的液体并不十分稳定,就要考虑胶管是否真的夹紧,还可再等水柱静置一段时间后,看液面是否下降,不能心急。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刚开始出现蓝色沉淀但过一会儿逐渐变黑,这是为什么呢?找找原因,原来蓝色沉淀物不稳定,即使是在室温条件下放置也会缓慢分解变黑;锌与盐酸反应时为什么有时会闻到一股异味?查其原因,原来所用盐酸浓度过大,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混入了所收集的氢气中,所以最好选用稀盐酸或稀硫酸。
我们要重视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异常现象,但绝不钻牛角尖,用科学知识来解决,不能思维定式。如:我们做实验时,得到的铁粉是黑色,不要以为应是银白色,就以为实验失败!
3.3实验中的“异常现象”带来的积极意义。我们知道,化学史上许多发现源于对“异常实验”的探索,如氯、溴、碘的发现等。这类伴随有“异常”现象的实验,大多具有原因不确定性、过程的探究性、思维的不约束性等,这为我们提供了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模式思考、解决问题的空间,学会随机应变,不受定势的束缚,不局限于某一方面。化学“异常”的实验现象中孕育着创新,有利于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研究过程,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化学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异常”实验的这一特点,注意多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实验的问题情境,重视实验“异常”现象或“失败实验”。
很多教师和学生经常忽视异常现象,认为仅仅是自己的操作失误而已,然而很多实验异常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如果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下去,不仅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更能激发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由于学生参与了实验从失败到成功的全过程,在知识、技能、意志、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提升,它也有利于促使老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思考、分析、研究,精心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实验,并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理论,随时不能放松自己,多学习,常反思,进一步使教师树立起“科研先导”的意识,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创新型”转化。
参考文献
1吴俊明.议当前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J].化学教学,(4):1耀4
篇8:物理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实验教案
物理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实验教案
观察与思考
1. 仔细观察给水加热的全过程,出现哪些现象时,我们说水沸腾了?
2.水沸腾时,水中出现大量的气泡,它们在上升过程中迅速变大,这些气泡里是空气还是水蒸气?
3. 当水沸腾时,继续加热, 温度计的示数是否变化?这现象说明了什么?
4.水沸腾时与蒸发相比较,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5水沸腾后,在烧杯口上加一密封的塑料盖,继续加热,温度计的示数有什么变化?这变化说明了什么?
实验原理
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液体的沸点与液体上方的气压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液体沸腾是指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
实验结论
1.液体沸腾时,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2.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实验考点
1.沸腾时,一些现象的考查,如气泡的大小变化、声音的变化、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在中以实验探究题或填空、选择题等形式出现。
2.关于“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及“沸点”的考查,往往是对沸腾的图像或者图表的考查。
3.就实验的设计器材与实验操作过程进行考查。
【实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相关文章:
1.食品安全问题
2.生物安全问题
3.安全问题整改报告
10.安全问题整改方案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