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实验方案设计

实验方案设计

2023-11-04 08:16:1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孬人不孬”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实验方案设计,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实验方案设计,欢迎阅读与借鉴!

实验方案设计

篇1:《植物学实验》教学方案设计

《植物学实验》教学方案设计

《植物学实验》课程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植物学实验

(英文):Botany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18231027 课程学分:0.8学分 课程总学时:24学时 课程性质:科类基础课 前修课程:植物学

二、课程内容简介

植物学实验是植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植物学理论课既相互配合、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自成体系。植物学实验以巩固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目的,内容包括数码显微实验系统的构成与使用,植物细胞、植物组织、营养器官与生殖器官的形态与结构,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与鉴定,以及植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

三、实验目标与要求

植物学实验是生科类、农学类等植物生产类各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科类基础实验课程。植物学实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娴熟的动手能力、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勤于思考的求知欲望、开拓进取的创新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验证、巩固和加深植物学理论课知识,掌握植物学实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植物学研究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研究植物形态建成与结构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以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四、学时分配

本实验课程农学类等植物生产类各相关专业总计1学分,30学时,安排10次实验;生科类、蚕学专业0.8学分,24学时,安排8次实验,上表中第8与第10项实验不做。实际教学安排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可适当加以选择与变更。实验课程总计30学时,安排10次实验,其中验证性实验占80%,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占20%。

五、教学内容与安排

实验一:数码显微实验系统及其使用(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数码显微实验系统的结构组成。

2.掌握数码显微实验系统的使用方法。

3.掌握临时玻片标本制片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

1.材料:洋葱鳞茎、植物制片标本。

2.器材:数码显微实验系统(生物显微镜、电脑);镊子,刀片,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吸水纸,纱布等。

3.试剂:蒸馏水,2%I2-KI溶液。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生物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光学原理

(1)生物显微镜的构造

(2)生物显微镜的光学原理

2.生物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使用前的准备工作和保养

(2)使用方法

3.数码显微实验系统的软件组成与使用方法

(1)图像采集

(2)图像处理与分析

(3)电子作业的提交

4.数码显微实验系统使用练习

(1)观察气泡

(2)观察海桐叶横切制片或其他制片

(3)观察洋葱鳞叶表皮细胞制片

植物临时玻片标本制作法

(四)作业

1.拍摄并提交所观察的植物制片10×、40×电子图片各一幅。

2.试述使用数码显微实验系统的基本步骤与注意事项。

实验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临时玻片标本制作法。

2.掌握光学显微镜下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了解质体的类型与特征。

4.掌握植物细胞常见后含物的类型及其显微化学鉴定方法。

5.学习植物细胞图的绘制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

1.材料:洋葱鳞茎,紫鸭跖草叶,辣椒红果实,马铃薯块茎,蓖麻和花生种子,夹竹桃叶,黑藻叶,相关植物的新鲜材料。蓖麻胚乳制片,柿胚乳细胞制片,松茎管胞离析制片,松茎三切面制片。

2.器材:数码显微实验系统,镊子,解剖针,刀片,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吸水纸,纱布等。

3.试剂:蒸馏水,2%I2-KI溶液,苏丹Ⅲ染液。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质体:运用临时玻片标本制作法制片观察洋葱鳞叶或紫鸭跖草叶表皮细胞白色体、叶肉细胞叶绿体、辣椒果皮细胞有色体。

2.纹孔与胞间连丝:观察柿胚乳细胞制片、洋葱鳞叶表皮细胞制片、松茎管胞离析制片。

3.植物细胞的后含物——植物显微化学法

运用植物显微化学法与临时玻片标本制作法制片观察马铃薯块茎淀粉粒、蓖麻胚乳糊粉粒、花生子叶脂肪(油滴)等。

4.植物学绘图方法

(四)作业

1.拍摄并提交所观察的各种植物制片的电子图片各一幅。

2.绘洋葱鳞叶表皮细胞顶面观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3.绘叶肉细胞叶绿体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4.绘你所观察到的几种马铃薯块茎淀粉粒形态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实验三:植物组织(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各类植物组织的结构特征、分布规律。

2.学会植物离析法与压片法。

3.学会徒手切片法。

4.熟练掌握植物细胞图的绘制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

1.材料:蚕豆、白菜、、棉、小麦叶片,芹菜叶柄,梨果实,马铃薯块茎,大豆胚轴与松茎管胞离析材料。蚕豆(或洋葱)根尖纵切制片、蚕豆幼根横切制片、三年生椴树或杨树茎横切制片、棉叶横切片、棉茎横切片、水稻老根横切制片、南瓜或向日葵茎横切制片、南瓜或向日葵茎纵切制片、桑茎横切片、松针叶横切制片。

2.器材:数码显微实验系统,镊子,解剖针,刀片,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吸水纸,纱布等。

3.试剂:蒸馏水,1%番红水溶液,1mol/L盐酸溶液,间苯三酚溶液。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分生组织: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

2.保护组织:表皮与周皮;

3.基本组织:同化组织、贮藏组织、吸收组织、通气组织;

4.机械组织:徒手切片法,厚角组织、厚壁组织;

5.输导组织:离析法、压片法,导管与管饱、筛管与伴胞;

6.分泌结构:腺毛、分泌腔、异细胞、乳汁管、树脂道等。

(四)作业

1.拍摄并提交所观察的各种植物制片的电子图片各一幅。

2.任选以下三图绘制:

(1)绘一种双子叶植物叶片表皮细胞顶面观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2)绘营养组织、厚角组织细胞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3)绘2种以上大豆胚轴导管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4)绘梨果肉石细胞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3.列表比较各类植物组织的特点、分布及功能。

实验四:根的结构(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根尖分区及其细胞特征。

2.掌握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特征。

3.掌握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特征。

4.了解侧根的发生规律。

5.学会植物器官图的绘制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

1.材料:蚕豆与小麦幼苗,桑树根,棉花根,茶树根等。蚕豆(或洋葱)根尖纵切片、蚕豆或棉幼根横切片、棉老根的横切片,小麦、水稻、玉米根横切片,松树根横切片,蚕豆根横切片(示侧根发生)。

2.器材:数码显微实验系统,镊子,解剖针,刀片,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吸水纸,纱布等。

3.试剂:蒸馏水,1%番红水溶液,I2-KI溶液。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根尖的分区:观察蚕豆或洋葱根尖纵切制片。

2.双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观察棉幼根横切制片。

3.双子叶植物根次生结构:观察棉老根等横切制片。

4.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观察小麦或玉米根横切制片。

5.侧根的发生:观察蚕豆根横切示支根制片。

(四)作业

1.拍摄并提交所观察的各种植物制片的电子图片各一幅。

2.绘棉花或蚕豆根毛区横切面简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3.绘一种禾本科植物根毛区横切面部分详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实验五:茎的结构(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芽的`基本构造和类型。

2.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特征。

3.掌握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特征。

4.了解裸子植物茎的结构特征。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

1.材料:黑藻(或玉兰等)茎尖纵切制片,向日葵幼茎、棉幼茎的横切制片,3~4年生椴树茎横切制片,松茎横切制片,玉米茎、高粱茎、小麦茎、水稻茎的横切制片;龙血树、葱等其他单子叶植物茎的横切制片。

2.器材:数码显微实验系统,镊子,解剖针,刀片,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吸水纸,纱布等。

3.试剂:蒸馏水,1%番红水溶液。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茎尖的结构:观察玉兰芽纵切制片。

2.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观察棉幼茎或向日葵幼茎横切制片。

3.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观察椴树茎或棉老茎横切制片。

4.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观察玉米、高粱、小麦或水稻茎横切制片。

5.裸子植物茎的结构(林学类专业选做):观察松茎横切制片。

(四)作业

1.拍摄并提交所观察的各种植物制片的电子图片各一幅。

2.绘双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横切面简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3.绘禾本科植物茎一个维管束详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4.比较根和茎的初生结构的区别。

实验六:叶的结构与营养器官的变态(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2.掌握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

3.了解C3与C4植物叶的结构差异。

4.了解裸子植物叶的结构特征。

5.了解各类植物营养器官变态的类型。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

1.材料:棉、玉米、小麦、水稻、松等植物叶片的横切制片,银杏叶柄离层制片,棉、桃、蚕豆、小麦、水稻等植物的叶;各类常见植物变态器官实物标本。

2.器材:数码显微实验系统,镊子,解剖针,刀片,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吸水纸,纱布等。

3.试剂:蒸馏水。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观察棉叶横切制片。

2.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观察小麦叶、水稻片、玉米叶的横切制片。

3.裸子植物叶的结构(林学专业选做):观察松针叶的结构。

4.叶的离层:观察银杏叶柄离层制片。

5.营养器官的变态:观察各类常见植物变态器官实物标本。

(四)作业

1.拍摄并提交所观察的各种植物制片的电子图片各一幅。

2.绘棉叶横切面部分详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3.绘一种禾本科植物叶片横切面部分详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4.列表比较各类变态器官的特征区别。

实验七:被子植物生殖器官的形态与结构(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花的组成。

2.掌握花药和子房的结构。

3.了解被子植物胚与胚乳的发育过程与类型。

4.了解果实的结构与类型。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

1.材料:油菜或白菜、桃等各类植物的花标本,百合幼嫩花药横切制片、百合成熟花药横切制片、桃花药横切制片、金针菜花药横切制片、小麦花药横切制片,应时植物的花粉粒,百合子房横切制片、荠菜幼胚制片、荠菜成熟胚制片,各类果实标本。

2.器材:数码显微实验系统,镊子、刀片、载玻片、盖玻片、擦镜纸、吸水纸、纱布等。

3.试剂:蒸馏水。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花的组成:观察油菜或白菜、桃等各类植物的花标本。

2.花药的结构:观察百花药横切制片、桃树花药(四分体)制片、黄花菜花药(四

分体时期)制片、花粉粒萌发或花粉管制片、小麦花药横切制片。

3.雌蕊的结构:观察百合子房横切制片、百合单核胚囊制片、百合四核胚囊制片、观察百合八核胚囊制片。

4.种子的发育和结构:观察荠菜胚纵切制片。

5.果实的发育、结构和类型:观察各类植物果实标本。

(四)作业

1.拍摄并提交所观察的各种植物制片的电子图片各一幅。

2.绘百合(或金针菜、桃、小麦)花药横切面详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3.绘百合子房横切面简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4.完成果实的类型填空。

实验八:植物界的类群与代表植物(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植物界各类群的特征。

2.了解植物界的进化发展规律。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

1.材料:念珠藻装片、衣藻装片、水绵装片、水绵接合生殖装片,轮藻制片,叶状地衣切片,地钱雌雄配子体,地钱胞芽装片,地钱雌托、雄托纵切片,葫芦藓雌雄苞纵切片,蕨叶经孢子囊群横切制片,蕨原叶体装片,蕨幼孢子体装片,松树大、小孢子叶球纵切片。

地木耳或发菜,衣藻、水绵,各种地衣标本,地钱、葫芦藓配子体,蕨类植物实物(营养叶、生殖叶),裸子植物各纲代表植物实物,松树大、小孢子叶球实物。

2.器材:数码显微实验系统,镊子,刀片,擦镜纸,纱布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低等植物的类群与代表植物:观察念珠藻制片、单胞藻制片、水绵的丝状体制片、水绵接合生殖装片、轮藻制片、海带标本、叶状地衣制片,各类实物标本。

2.高等植物的类群与代表植物:

(1)苔藓植物门:观察地钱雌托纵切片、地钱雄托纵切片、地钱孢子体装片、葫芦藓全封片,各类实物标本。

(2)蕨类植物门:观察蕨叶经孢子囊群横切制片、蕨原叶体装片、蕨幼孢子体装片,各类实物标本。

(3)裸子植物门:观察松树大、小孢子叶球纵切片,各类实物标本。

(四)作业

1.拍摄并提交所观察的各种植物制片的电子图片各一幅。

2.任选以下三图绘制:

(1)绘念珠藻丝状体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2)绘水绵丝状体图和接合生殖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3)绘异层地衣横切面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4)绘地钱雌、雄生殖托纵切面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5)绘松大孢子叶纵剖面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6)绘松小孢子叶纵剖面图,注明各部分名称。

实验九:校园植物形态观察与识别(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室外植物形态学观察与描述的方法。

2.认识校园植物。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

枝剪、放大镜、号牌、记录本、HB铅笔等。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综合运用植物学知识,对校园植物作形态学观察与描述。

2.校园植物识别。

(四)作业

按照植物名、科名、主要特征的顺序,每人提交校园植物名录一份。

实验十: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与鉴定(3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植物标本采集、制作的基本方法。

2.掌握植物鉴定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材料与用品

1.材料:便于鉴定的典型植物标本若干。

2.实验用品:体视显微镜、放大镜、解剖用具、枝剪、高枝剪、小铁铲、标本夹、吸水草纸、采集袋、标签、号牌、记录本、鉴定标签、HB铅笔、橡皮、0.5%升汞酒精溶液、面盆、小排笔、台纸、胶水、缝衣针、白棉线、牛皮纸条。

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安徽植物志等工具书。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植物标本的采集方法

2.植物标本的制作方法

3.植物标本的鉴定方法

(四)作业

1.每人采集5-10种未知植物,利用检索表、工具书将未知植物鉴定到种。

2.每人采集、制作、鉴定一种植物蜡叶标本2份。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植物学实验成绩评定包括实验报告成绩(50%)、平时考核成绩(30%)及实验操作能力(20%)等综合评价。满分100分。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选用教材

关雪莲. 植物学实验指导,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何金铃. 植物学实验指导,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主要教学参考资料

金银根. 植物学实验与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

篇2: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方案设计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

1 用描迹法画出电场中平面上等势线

实验所用的电流表是零刻度在中央的电流表,在实验前应先测定电流方向与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将电流表、

电池、电阻、导线按图1或图2 连接,其中R是阻值大的电阻,r是阻值小的电阻,用导线的a端试触电流表另一端,就可判定电流方向和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该实验是用恒定电流的电流场模拟静电场。与电池正极相连的A电极相

当于正第一文库网点电荷,与电池负极相连的B相当于负点电荷。白纸应放在最下面,导电纸应放在最上面(涂有导电物质的一面必须向上),复写纸则放在中间。

2 伏安法测电阻

1伏安法测电阻有a、b两种接法,a叫(安培计)外接法,b叫(安培计)内接法。外接法的系统误差是由电压

表的分流引起的,测量值总小于真实值,小电阻应采用外接法;内接法的系统误差是由电流表的分压引起的,测量值总大于真实值,大电阻应采用内接法。如果无法估计被测电阻的阻值大小,可以利用试触法:如图将电压表的左端接a点,而将右端第一次接b点,第二次接c点,观察电流表和电压

表的变化,若电流表读数变化大,说明被测电阻是大电阻,应该用内接

法测量;若电压表读数变化大,说明被测电阻是小电阻,应该用外接法测量。(这里所说的变化大,是指相对变化,即ΔI/I和ΔU/U)。

(1)滑动变阻器的连接

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也有a、b两种常用的接法:a叫限流接法,b叫分压接法。分压接法被测电阻上电压的调节范围大。当要求电压从零开始调节,或要求电压调节范围尽量大时应该用分压接法。用分压接法时,滑动变阻器应该选用阻值小的;用限流接法时,滑动变阻器应该选用阻值和被测电阻接近的。

(2)实物图连线技术

无论是分压接法还是限流接法都应该先把伏安法部分接好;对限流电路,只需用笔画线当作导线,从电源正极

开始,把电源、电键、滑动变阻器、伏安法四部分依次串联起来即可(注意电表的正负接线柱和量程,滑动变阻器应调到阻值最大处)。

对分压电路,应该先把电源、电键和滑动变阻器的全部电阻丝三部分用导线连接起来,然后在滑动变阻器电阻丝两端之中任选一个接头,比较该接头和滑动触头两点的电势高低,根据伏安法部分电表正负接线柱的情况,将伏安法部分接入该两点间。

(3)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因为小电珠(即小灯泡)的电阻较小(10Ω左右)所以应该选用安培外接法。小灯泡的电阻会随着电压的升高,灯丝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U-I曲线不是直线。为了反映这一变化过程,灯泡两端的电压应该由零逐渐增大到 额定电压。所以滑动变阻器必须选用分压接法。在上面实物图中应该选用右面的那个图,开始时滑动触头应该位于左端(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零)。由实验数据作出的I-U曲线如右,说明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也就说明金属电阻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若用U-I曲线,则曲线的弯曲方向相反。)若选用的是标有“3.8V 0.3A”的小灯泡,电流表应选用0-0.6A量程;电压表开始时应选用0-3V量程,当电压调到接近3V时,再改用0-15V量程。

3 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

⑴、用图(a)测定电流表内阻rg,方法是:先断开S2,闭合S1,调节R,使电流表满偏;然后闭合S2,调节R/,使电流表达到半满偏。当R比R/大很多时,可以认为rg=R/。(当R比R/大很多时,调节R/基本上不改变电路的总电阻,可认为总电流不变,因此当电流表半满偏时,通过R/的电流也是满偏电流的一半,两个分路的电阻相等)。实际上,S2闭合后,总电阻略有减小,总电流略有增大,当电流表半满偏时,通过R/的电流比通过电流表的电流稍大,即R/比rg稍小,因此此步测量的系统误差,总是使rg的测量值偏小。其中R不必读数,可以用电位器,R/需要读数,所以必须用电阻箱。根据rg、Ig和扩大后的量程,计算出需要给电流表串联的电阻R1的值。 (b) (a)

⑵、用(b)图把改装的电压表和标准电压表进行校对。校对要每0.5V校对一次,所以电压要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因此必须选用分压电路。

百分误差的计算:

如果当改装电压表示数为U时,标准电压表示数为U / ,则这时的百分误差为|U-U / | / U /。如果校对时发现改装电压表的示数总是偏大,则应该适当增大R1的阻值(使表头的分压减小一些),然后再次重新进行校对。

4 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被测电阻丝的电阻较小,所以选用电流表外接法;本实验不要求电压调节范围,可选用限流电路。因此选用上面左图的电路。开始时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应该在右端。本实验通过的电流不宜太大,通电时间不能太长,以免电阻丝发热后电阻率发生明显变化。

5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E=U+Ir电阻R的取值应该小一些,所选用的电压表的内阻应该大一些。 为了减小偶然误差,要多做几次实验,多取几组数据,然后利用U-I图象处理实验数据:将点描好后,用直尺画一条直线,使尽量多的点在这条直线上,而且在直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等。这条直线代表的U-I关系的误差是很小的。它在U轴上的截距就是电动势E(对应的I=0),它的斜率的绝对值就是内阻r。(特别要注意:有时纵坐标的起始点不是0,求内阻的一般式应该是r=|ΔU/ΔI |)。 为了使电池的路端电压变化明显,电池的内阻宜大些。(选用使用过一段时间的1号电池)

6 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

设定黑箱上有三个接点,两个接点间最多只能接一个元件;黑箱内所接的元件不超过两个。测量步骤和判定:

⑴用直流电压挡测量,A、B、C三点间均无电压;说明箱内无电源。

⑵用欧姆挡测量,A、C间正、反接阻值不变,说明A、C间有一个电阻。

⑶用欧姆挡测量,黑表笔接A红表笔接B时测得的阻值较小,反接时测得的阻值较大,说明箱内有一个二极管,可能在AB间,也可能在BC间,如右图中两种可能。

⑷用欧姆挡测量,黑表笔接C红表笔接B测得阻值比黑表笔A红表笔接B时测得的阻值大,说明二极管在AB间。所以黑箱内的两个元件的接法肯定是右图中的上图。

7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验电器与静电计)静电计是测量电势差的仪器。指针偏转角度越大,金属外壳和上方金属小球间的电势差越大。在本实验中,静电计指针和A板等电势,静电计金属壳和B板等电势,因此指针偏转角越大表示A、B两极板间的电压越高。

本实验中,极板带电量不变。三个图依次表示:正对面积减小时电压增大;板间距离增大时电压增大;插入电Q1介质时电压减小。由C??知,这三种情况下电容分别减小、减小、增大。 1、图(a)为某同学改装和校准毫安表的电路图,其中虚线框内是毫安表的改装电路。

(1)已知毫安表表头的内阻为100Ω.满偏电流为1 mA ,R1和R2为阻值固定的电阻。若使用a和b两个接线柱.电表

量程为3 mA:若使用a和c两个接线拄,电表量程为10mA.由题给条件和数据,可以求出R1=_______Ω,

R2=_______Ω。

(2)现用一量程为3mA,内阻为150Ω的标准电流表A对改装电表的3mA挡进行校准,校准时需选取的刻度为0.5.1.0、I.5、2.0.2.5、3.0mA。电池的电动势为1.5 V.内阻忽略不计;定值电阻R0有两种规格.阻值分别为300Ω和1000Ω:滑动变阻器R有两种规格.最大阻值分别为750Ω和3000Ω,则R0应选用阻值为_________Ω的电阻,R应选用最大阻值为_________Ω的滑动变阻器。

(3)若电阻R1和R2中有一个因损坏而阻值变为无穷大,利用图(b)的电路可以判断出损坏的电阻。图(b)中的R/为保护电阻。虚线框内未画出的电路即为图(a)虚线框内的电路。则图中的d点应和接线柱_______(填“b”或“c”)相连。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2、电压表满偏时通过该表的电流是半偏是通过该表的电流的两倍。某同学利用这一事实测量电压表的内阻(半偏法)实验室提供材料器材如下:

待测电压表(量程3V,内阻约为3000欧),电阻箱R0(最大阻值为99999.9欧),滑动变阻器R1(最大阻值100欧,额定电压2A),电源E(电动势6V,内阻不计),开关两个,导线若干

(1)虚线框内为同学设计的测量电压表内阻的电路图的一部分,将电路图补充完整

(2)根据设计的电路写出步骤

(3)将这种方法测出的电压表内阻记为R1v与内阻的真实值Rv先比

R1v________. Rv (添“>”“=”或“<”)主要理由是

3、同学们测量某电阻丝的电阻Rx,所用电流表的内阻与Rx相当,电压表可视为理想电压表.

①若使用题6图2所示电路图进行实验,要使得Rx的测量值更接近真实值,电压表的a端应连接到电路的点(选填“b”或“c”).

②测得电阻丝的U?I图如题6图3所示,则Rx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实验中,随电压进一步增加电阻丝逐渐进入炽热状态.某同学发现对炽热电阻丝吹气,其阻值会变化.他们对此现象进探究,在控制电阻丝两端的电压为10V的条件下,得到电阻丝的电阻Rx随风速v(用风速计测)的变化关系如题6图4所示.由图可知当风速增加时,Rx会“增大”或“减小”)。在风速增加过程中,为保持电阻丝两端电压为10V,需要将滑动变阻器RW的滑片向端调节。

④为了通过电压表的示数来显示风速,同学们设计了如题6图5所示的电路.其中R为两只阻值相同的电阻,Rx为两根相同的电阻丝,一根置于气流中,另一根不受气流影响,V○为待接入的理想电压表.如果要求在测量中,风速从零开始增加,电压表的示数也从零开始增加,则电压表的“+”端和“—”端应分别连接到电路中的 点和 点(在“a”“b”“c”“d”中选填)。

从实验方案的设计到实验的完成,每一部分都在锻炼学生们的严谨科学态度和仔细认真的探索真理的作风。

篇3:《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活动方案设计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活动方案设计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教师活动:在学生开始做实验之前,老师应强调如下几个问题:

1、该实验中选取被打点纸带应注意两点:一是第一点O为计时起点,O点的速度应为零。怎样判别呢?

2、是否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

3、在架设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什么?为什么?

4、实验时,接通电源和释放纸带的顺序怎样?为什么?

5、测量下落高度时,某同学认为都必须从起始点算起,不能弄错。他的看法正确吗?为了减小测量 h值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始点适当远些好,还是近些好?

学生活动:思考老师的问题,讨论、交流。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1、因为打点计时器每隔0.02 s打点一次,在最初的0.02 s内物体下落距离应为0.002 ,所以应从几条纸带中选择第一、二两点间距离接近两年2 的纸带进行测量;二是在纸带上所选的点就是连续相邻的点,每相邻两点时间间隔 t =0.02 s.

2、因为不需要知道物体在某点动能和势能的具体数值,所以不必测量物体的质量 ,而只需验证 就行了。

3、打点计时器要竖直架稳,使其两限位孔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以尽量减少重物带着纸带下落时所受到的阻力作用。

4、必须先接通电源,让打点计时器正常工作后才能松开纸带让重物下落。

5、这个同学的看法是正确的。为了减小测量 h值的相对误差,选取的各个计数点要离起始点适当远些好。

课余作业

1、完成实验报告。

2、完成如下思考题:

(1)为进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有下列器材可供选用:铁架台,打点计时器,复写纸,纸带,秒表,低压直流电源,导线,电键,天平。其中不必要的器材有:

;缺少的器材是 。

(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如果以v2/2为纵轴,以h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图线应是 ,才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其斜率等于 的数值。

(3)在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时,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纸带如图3所示,其中A点为打下的第一个点,0、1、2……为连续的计数点。现测得两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s2、s3、s4、s5、s6,已知相邻计数点间的打点时间间隔均为T。根据纸带测量出的距离及打点的时间间隔,可以求出此实验过程中重锤下落运动的加速度大小表达式为____ _____。在打第5号计数点时,纸带运动的瞬时速度大小的表达式为___ _____。要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为减小实验误差,应选择打下第_________号和第__________号计数点之间的过程为研究对象。学 生 活 动

作 业

(4)某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用6V、50Hz的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无漏点的纸带,如图4所示,O点为重锤下落的起点,选取的计数点为A、B、C、D,各计数点到O点的长度已在图上标出,单位为毫米,重力加速度取9.8/s2,若重锤质量为1g。

①打点计时器打出B点时,重锤下落的'速度vB= /s,重锤的动能EB=

②从开始下落算起,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小量为 。

③根据纸带提供的数据,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重锤从静止开始到打出B点的过程中,得到的结论是 。

[参考答案:(1)不必要的器材有:秒表、低压直流电源、天平。缺少的器材是低压交流电源、重锤、刻度尺。(2)通过原点的直线、g. (3)(s6+ s5+ s4- s3- s2 –s1)/9T 2,

(s5+ s6)/2T,1、5. (4)①1.175,0.69,0.69 ②0.69, ③机械能守恒。]

板 书 设 计

5.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实验方法 验证用自由落体运动中机械能守恒

二、要注意的问题 实验的误差

三、速度的测量 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教学后记教学体会

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篇4:化学实验方案设计 的基本要求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 的基本要求

学习目标

1.理解化学实验方案设计时的内容p方法p要求。

2.学会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及科学评价实验方案。

学习过程

一、学习探究活动

阅读课本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完整的化学实验方案一般包括的内容是:

(2)设计一个化学实验哪些方面入手

(3)设计化学实验时应遵循哪几项要求

二、总结与评价

【总结】

1.实验方案内容一般包括:名称p目的p原理p用品p步骤p现象记录及结果处理p问题和讨论。

2.设计实验方案时,应选择安全性好p药品易得p操作简便p装置简单p现象明显的最佳方案。

【评价】

1.实验室用氨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铜的近似原子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uO+2NH3======N2+3Cu+2H2O

(1)如果选用测定反应物CuO和生成物H2O的质量[m CuO、m H2O]的方法进行测定,请用图示所列仪器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连接的顺序为              (用字母编号表示,仪器可重复使用)。d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完毕时,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      。

②列出计算Cu的原子量的表达式:               。

③下列情况将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

A.CuO末全部还原的Cu      B.部份CuO受潮

C.CuO 混有Cu             D.部份CuO还原为Cu2O

(1)如果仍采用上述仪器装置,其他方案可选用测定的物理量有              。

A.m Cu和mCuO            B.m N2和m H2O

C.m Cu和m H2O           D.m NH3和m H2O

2.右图是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乙醇与氢卤酸反应的实验装置图。

在烧瓶A中放入一些新制的无水CuSO4粉末,并加入约20mL无水乙醇,锥形瓶B盛放浓盐酸,分液漏斗C和广口瓶D中分别盛浓H2SO4,干燥管F中填满碱石灰,烧杯作水浴r。

当打开分液漏斗C的活塞后,由于浓H2SO4缓缓流入B中,则D中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过几分钟后,无水CuSO粉末由无色变蓝色,此时水浴加热后,将F端逸出的气体点燃,发生特殊的绿色火焰。试回答:

(1)B中逸出的主要气体是                原因是             。

(2)D广口瓶的作用是                    ;E管的作用是           。

(3)F管口点燃的气体是(填化学式)             ,生成其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瓶中无水CuSO4变蓝的原因是                 。

(5)由A中发生反应的事实,可推断出的结论是                        __。

针对性测试题(二)

一.选择题

1.为制备干燥、纯净的CO2,  将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先后通过装有下列物质的两个吸收装置,两个装置应顺序装入(    )。

A.水;无水CaCl2                        B.饱和NaHCO3溶液;浓H2SO4

C.浓H2SO4;饱和NaHC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稀H2SO4

2.下列各组溶液,只要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用其他任何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    )。

A.KOH和Al2(SO4)3                    B.稀H2SO4和NaHCO3

C.CaCl2和Na2CO3                     D.Ba(OH)2和NaHSO4

3.一瓶Na2SO3已部份氧化,必须通过实验确定其纯度,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

①   称取样品

②   用蒸馏水溶解样品

③   过滤

④   在烘箱中烘干沉淀

⑤   向溶液中加过量的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⑥   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再用AgNO3溶液检验,不出现沉淀为止

⑦   准确称量干燥沉淀的质量

⑧   在干燥器中冷却

⑨   计算

A.①②③⑥⑤④⑧⑦⑨                      B.①②⑤③⑥④⑧⑦⑨   C.①②③④⑤⑧⑥⑦⑨                      D.①②③⑤⑥④⑧⑦⑨

4.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试液  滴加BaCl2溶液    白色沉淀   加稀盐酸             沉淀不溶解

结论:试液中一定含有SO42-

点  燃                  通入Ba(OH)2溶液

B:气体               气体                  白色沉淀

结论:原气体一定是烃

打开瓶盖          用沾有浓氨水玻璃棒靠近

C:某溶液                        冒白雾                                白烟

结论: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是浓硫酸

滴加苯酚溶液

D:某有色溶液                        紫色

结论: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5.限用一种试剂即可区别Na2S、Na2SO3 、Na2CO3、NaAlO2、Na2SO4

五种溶液,应选用(    )。

A.烧碱溶液      B.BaCl2溶液     C.氨水      D.盐酸

6.欲使CuSO4•5H2O、NH4Cl和SiO2的混合物分开,其必要的操作为(   )。

A.升华、溶解、过虑、蒸发         B.溶解、过虑、蒸发、分液。

C.加热、溶解、过虑、结晶         D.溶解、过虑、分馏、结晶

7.现给你提供以下试剂①蒸馏水②铁粉③浓:H2SO4④浓盐酸⑤烧碱⑥浓氨水⑦Cl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从电子工业上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后的废液中回收并制纯净的FeCl3溶液。在方案中需选用上述试剂中的(   )。

A.①②④⑦       B.①③④⑥      C.②④⑥⑥⑦      D.①④⑥⑦

8.某学生设计了三种制备方案①用KI晶体与浓H3PO4反应制HI②用饱和食盐水制电石气③用纯碱和石灰水制烧碱,可用的'方案是(   )。

A.①         B.①③         C.②③         D.全部

9.设计实验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下列仪器不必罗列在实验通知单中的是(   )。

A.滴定管       B.玻璃棒      C.烧杯       D.分液漏斗

10.去掉苯酚中混有少量的苯甲酸、应选用最好的实验方案是(   )。

A.在混合物中加入盐酸、充分振荡,再用分液漏斗分离

B.在混合物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再通入过量CO2使反应完全后,再分液漏斗分离

C.将混合物用蒸馏方法分离

D.在混合物中加入乙醚、充分蒸取苯酚后,再用分液漏斗分离

二.填空题

11.已知化合物甲和乙都不溶于水,甲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98%的硫酸而乙不溶,现有一份甲和乙的混合物样品,通过实验进行分离,可得到固体甲(实验使用的过滤器是用于强酸性液体的耐酸性过滤器)。

请填写表中空格,完成由上述混合物得到固体甲的实验设计。

序号

实验步骤

简述实验操作(不叙述如何组装实验装置)

溶解

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98%硫酸中,充份搅拌直到固体不再溶解。

洗涤沉淀

检验沉淀是否洗净

12.某混合物粉末中含有K+pNa+pMg2+pCl-pBr--。

   (1)将K+pNa+pMg2+大致分离,并把Cl-pBr-也大致分离开来,有以下的方法和步骤可供选择(有些可以重复使用):①溶于水配成稀溶液;②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③通入足量的CO2;④通入足量的氯水;⑤加入足量浓氨水;⑥过滤;⑦用CCl4萃取。最合理的方法和步骤的顺序依次是(用编号)

  (2)分离后剩余的水溶液中所含的主要物质是

(3)如果上述分离过程中分离出的一种物质是小苏打,要得到干燥的小苏打应采取的最简单的措施

13.为测定碳酸钙纯度(设含杂质SiO2),学生设计了如下几个实验方案,请回答每个方案中的问题。

[方案I]

(1)称取碳酸钙样品 Mg;

(2)加入过量盐酸;

(3)收集并测定生成的气体体积 VmL。

问题:如果称量样品时,砝码底部有一处未被实验者发现的残缺,那么测定的碳酸钙的纯度会              (偏高、偏低、无影响)

[方案II]

(1)称取碳酸钙样品 Mg;

(2)用cmol/L 盐酸 VmL(过量)溶解样品;

(3)取溶解后的溶液mL,用C′mol/L NaOH溶液滴定,恰好用去V′mL。

问题1:列出本实验中所用到的仪器名称(除铁架台及附件、烧杯之外)

问题2:加盐酸后是否需要滤出SiO2后再用NaOH滴定          (填选项编号)。

A.需要          B.不需要             C.均可

问题3:碳酸钙纯度计算公式                                  。

[方案III]

(1)称取碳酸钙样品 Mg;

(2)高温(1000℃)煅烧直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冷却后称量,质量为M′g。

问题1:为什么要煅烧至1000℃且“直至质量不再改变”?

问题2:本方案中的“冷却”应如何操作“为什么?

[方案IV]

(1)称取碳酸钙样品 Mg;

(2)加入足量Cmol/L盐酸V mL使之完全溶解;

(3)过滤并取滤液;

(4)在滤液中加入过量C′mol/L Na2CO3溶液V′mL;

(5)将步骤(4)中的沉淀滤出、洗涤、干燥、称重为M′g。

问题1:此方案中不需要的数据是                (填选项编号)。

A.C、V        B.C′、V′      C.M′       D.M

问题2:为减少实验误差,必要的操作是             (填选项编号)。

A.精确测定Na2CO3溶液体积V′ mL

B.精确配制浓度C′mol/LNa2CO3溶液

C.将步骤(3)所得沉淀洗涤,洗涤也应并入(4)中

D.将步骤(3)所得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其质量M′g备用

问题3:步骤(5)中要将沉淀进行洗涤,如果未经洗涤,则测定的碳酸钠纯度将

(偏高、偏低、无影响)。

综上所述,你认为4个方案中,最好的方案是           ,其它方案的缺点分别是:

方案IV:沉淀的洗涤、干燥、称量操作过程复杂,容易造成较大误差;

方案         ;                                                 。

方案         ;                                                  。

篇5:实验小学兴趣小组活动方案设计

实验小学兴趣小组活动方案设计

一、指导思想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明天的希望。每一个少年儿童健康全面的发展,是新时代的要求。 兴趣小组的开展可以丰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学校的舞台上,给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充满热情与自信。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手段,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举措,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具体工作

(一)基本要求

1、各辅导教师结合自己的`特长、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 对本学期的活动作好安排、落实名单、抑定训练计划。

2、兴趣小组活动利用课外时间进行。

3、辅导老师、班主任必须对参加兴趣小组活动的学生切实加强安全教育。

4、指导教师的辅导,要有实质内容,有记录。

(二) 兴趣小组设立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我校准备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兴趣小组活动,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又有所特长

1、艺术类:音乐、舞蹈、儿童画绘画兴趣小组;

通过舞蹈、绘画等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的爱美情操,发挥他们艺术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2、体育类:乒乓球、篮球、跳绳兴趣小组;

通过各项体育活动,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和简单的体育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以及自觉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

各兴趣小组要按计划认真开展活动,辅导教师要及时到位,在兴趣小组活动中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孩子尽情展现自我”是我们学校兴趣小组开展的宗旨,也是我们的目标。同时,特别要注意训练的科学性,争取更多的项目、更多的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篇6:利用化学性质巧解实验方案设计题

利用化学性质巧解实验方案设计题

实验设计题的思维量大,综合性强,陌生度高,信息新,能力要求高,情境新.它的考查内容一般有:实验操作顺序的.设计;确认某混合物组成的设计;验证化学原理的设计;测定物质纯度的设计,等等.实验设计题要求学生不仅有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而且还有一定的综合应用能力.

作 者:柴本倩  作者单位:天津南开大学附属中学,300192 刊 名:中学教与学 英文刊名: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SECONDARY SCHOOL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63 关键词: 

【实验方案设计】相关文章:

1.教学方案设计实验总结

2.方案设计任务书

3.方案设计模板

4.会议系统方案设计

5.社会工作者方案设计

6.教学方案设计

7.物流方案设计

8.演讲活动方案设计

9.欢庆教学方案设计

10.《信任》教学方案设计

下载word文档
《实验方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