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的密码
“随处可见”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金刚经》的密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金刚经》的密码,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金刚经》的密码
《金刚经》的密码
《金刚经》读了好几遍,直到这几年,我才看懂《金刚经》真正想说,而没有说透的一句话,那就是:人生只是一场游戏,不要着相,只要你能不着相地玩下去,所有的游戏都是好玩的,也不会有苦和恐惧来折磨你。
就好像佛是大人,带我们这些凡夫状的小孩去游乐场,每玩完一样好玩的,小孩子总想再多玩几次,赖着不肯走,佛陀告诉小孩不要执着一样游戏,于是小孩子又哭又闹,心不甘情不愿继续玩下一个游戏,同样的,这个游戏玩完了,又赖在原地吵着要再玩一次,等到全部游乐场的游戏都玩遍了,准备要回家时,小孩子又抱着游乐场大门的柱子不放,要死要活的哭闹不休,就是不肯离开这个好玩的游戏场,任凭佛陀一再解释这个游乐场是假的,只是个梦,但小孩子听不进去,哭得很伤心。
这个游乐场,在小孩子眼里,是真实不虚的天堂,在里面永远是那么地快乐,但在佛陀心里,他清楚地知道这座游乐场是个很多因缘聚合而成的假相,因此,他不会执着,但小孩子却执着于这些假相,总以为游乐场会永远存在。
其实我们的生没有「多」出来什么,死也没有「少」一点什么,对这个世界来说,一切都只是一场游戏。这场游戏中,设定了我们的生存模式,争夺,掠杀,吃掉其他有机物,然后活下去,再继续掠杀吞食,最后死亡,或有一天同样的也被别的有机物掠杀吃掉,或者分解后被天地吸取能量,最后被大地吞食。
其实,我们一生中没有吃掉什么东西,也没有得到什么东西,我们死亡,也没有失去什么,因为,本来一切就来自尘土,死只是回归于本来的状态,就像台风来时水涨船高,当暴风平息浪回潮,一切又归于原点,就这样,万物滋生,茁壮,然后灭亡。
我们掠杀植物动物,来让自己有足够的能量活下去,这种模式是设定好的,千古不变,你说这有什么意义?你不觉得这就像玩大富翁,不管你赚了多少钱,游戏一结束,这些钱只是一堆废纸,带不走也花不掉,因此我想设计这个游戏的目的及重点,应该是在于要让我们从过程中去体验学习一些课题。
我们可以拥有我们想要的东西,但不要太贪心,太过执着,太过浪费,消耗太多资源,因为,总有一天,我们自己也会被某种东西吞食或消耗掉,就像我们消耗别人或其他生命一样,这就是游戏规则。
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可以吃,但不要吃超过自己所需的份量,不要贪,不要奢求,因为,我们的身体吞食消化的容量有一定限制,你吃再多吸收也有限,其他的就等于多余了。
我们可以赚钱,甚至赚大钱,但如果你看不透钱的虚相本质,不懂得用钱,不懂得钱的力量和意义,你的人生功课还是等于交白卷。
我们透过意志力或精神力或宇宙的生命力,聚合了这世界的物质或分子,形成一个复杂又精密的生命体,但这不是常态,就像海洋上的热冷空气对流形成的台风,威力很强,掠夺一切,无人可挡,但他唯一的弱点,就是他并非常态,他只是某种因缘合和下的产物,等其中某个因缘或条件消失,台风就消失了,不管他之前多么强大,整个地球,整个世界的万事万物,有机无机的,都遵循着这样的法则,没有人可以逃出这个游戏规则,也没有人可以改变。
金刚经到底在说什么?他只是想告诉我们,我们眼前这个,这么多人一起玩游戏的人间,其实不是人间,而是一个我们所有人的「共业道场」,来这个道场就是要做功课的,那些名利声色,包括你的和别人的身体,都只是道具或布景,然而,就是有人搞不清楚,反而以为自己来这个道场的目的,就是为了抢夺这些道具和布景,这种愚昧就和一个傻子,把饼干盒里的饼干丢掉,而去吃饼干盒子一样,既可笑又可悲。
金刚经其实要告诉我们,生命的过程,是要我们体验并了解「生存」的感觉(我们和万物都是一样的),生命存在的意义,是要我们去用有限脆弱的生命且使用期限不长的肉体,去完成一些使命和任务,去悟透一些道理,重识我们的本心,我想这就是佛陀在金刚经里所要说的`东西,当你领悟这个道理,你就跳脱了轮回的程式控管,你就不会受俗世的物质和内在的欲望所捆绑,你就成了佛。
植物吸收地的养份和天的能量(空气阳光),然后被动物吃掉,然后动物被我们吃掉,我们再被天地分解,所有物质分子又重新回到土壤和大气中,我们从来就不是独立于天地万物之外的,我们本来就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我们是用和万物一样的泥巴塑造出来的人形道具,真正重要和核心的,是如来在我们这泥巴身上吹的那一口气,那股精神力和天地合一的意志,才是我们的本体,佛叫他自性,老子说他是道,没有了这个精神力,物质分子不会组成细胞,这么多细胞不会聚合成一个生命体。
所以说,没有了内在的佛性和生命本质,就不会有我们这身肉体,肉体只是道具,眼前所看得到摸得到,也都是假相组成的道具和布景,戏演完了,戏服总要脱,总要下台,下台就要洒脱,不要眷恋这些道具和布景,不管这些道具和布景多逼真多华丽。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拓展阅读:海外广宏《金刚经》
《金刚经》是印度佛教发展变化的产物,在其产生后的三四百年间,《金刚经》的传播主要在古代印度的范围之内。由于该经言简意赅地阐述了大乘佛教般若思想的核心内容,而这种思想正好顺应了当时的社会,体现了佛教理论体系的逻辑发展并构成整个大乘佛教的理论基础,所以自其登上佛学舞台后便迅速流传,影响日益扩大。早期,由于大乘佛教被正统佛教视为“非佛所说”,所以,《金刚经》只是在信奉般若经的人群中流传。后来,随着大乘势的增强及其在印度佛教中统治地位的确立,《金刚经》便在广大范围内传播开来。除了口耳相传外,许多人开始为其造颂做论。现存最早的论是公元三四世纪时弥勒所作的《金刚般若经论》。到公元四五世纪时,著名的大乘学者无著、世亲兄弟二人又相继为《金刚经》作释。无著的注释名《金刚般若经论》,此外他还作了颂,名《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颂》。世亲注释有北魏菩提流支汉译的《金刚般若经论》3卷及唐代义净异译的《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3卷(只存汉译本)。该书对其兄的论颂做了进一步的注疏,以“二十七疑”明经义,更具独到之处。论释中认为,《金刚经》共有二十七个主题,实际包括了般若的主要思想。此后,金刚仙又造《金刚仙论》,对世亲的《金刚般若论》再做注释。
除上述瑜伽行派的注疏外,中观系的功德施菩萨也曾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破取著不坏假名论》2卷。该论站在大乘中观学派的立场上,用真、俗二谛理论解释《金刚经》,正如论末之颂所言:“我今功德施,为破诸迷取,开于中观门,略述此经义。愿诸众生类,见闻若受持,照真不坏俗,明了心无碍。”(《大正藏》卷25)公元8世纪时,印度著名的中观瑜伽行派学者莲花戒也为《金刚经》做过注,现只存藏文译本。该注将《金刚经》的内容分为十八点加以论述,竭力调和无著的修行阶段论和中观派的解释。
印度大乘佛教分为中观学派和瑜伽行派两大体系。上述《金刚经》注释中属两大派者皆有,其中多数为非常著名的大乘学者,这充分说明了该经在印度佛教中的显要地位及流传普及的广泛性。
《金刚经》梵文本在中国、巴基斯坦、中亚等地都有发现,中国吐鲁番等地并有和阗、粟特等文字的译本出土。
《金刚经》由印度传入中国后,又由中国传入日本、朝鲜、越南等地。历史上这些地区的《金刚经》一般都是汉文译本,尤其是罗什的译本。日本历史上的许多民间故事均涉及《金刚经》,还曾出现以《金刚经》命名的诗歌。近代以来,随着佛教在欧美各国的传播及西方佛学研究的进展,《金刚经》也传到这些地区。
《金刚经》传入西方后曾被译成多种文字,1837年修弥笃根据藏译首次译成德文,1881年马克斯·缪勒将汉文、日文及藏文译本加以校订,译成英文,收入《东方圣书》第49卷。1957年爱德华·康芝又再次译成英文,收入《罗马东方丛书》第8卷。达尔杜根据梵文并对照中国满文译本,译为法文。
近年来,国际上的《金刚经》研究也较盛行,其中日本学者的研究最为著名。
篇2:《金刚经》的神奇密码
《金刚经》的神奇密码
《金刚经》读了好几遍,直到这几年,我才看懂《金刚经》真正想说,而没有说透的一句话,那就是:人生只是一场游戏,不要着相,只要你能不着相地玩下去,所有的游戏都是好玩的,也不会有苦和恐惧来折磨你。
就好像佛是大人,带我们这些凡夫状的小孩去游乐场,每玩完一样好玩的,小孩子总想再多玩几次,赖着不肯走,佛陀告诉小孩不要执着一样游戏,于是小孩子又哭又闹,心不甘情不愿继续玩下一个游戏,同样的,这个游戏玩完了,又赖在原地吵着要再玩一次,等到全部游乐场的游戏都玩遍了,准备要回家时,小孩子又抱着游乐场大门的柱子不放,要死要活的哭闹不休,就是不肯离开这个好玩的游戏场,任凭佛陀一再解释这个游乐场是假的,只是个梦,但小孩子听不进去,哭得很伤心。
这个游乐场,在小孩子眼里,是真实不虚的天堂,在里面永远是那么地快乐,但在佛陀心里,他清楚地知道这座游乐场是个很多因缘聚合而成的假相,因此,他不会执着,但小孩子却执着于这些假相,总以为游乐场会永远存在。
其实我们的生没有「多」出来什么,死也没有「少」一点什么,对这个世界来说,一切都只是一场游戏。这场游戏中,设定了我们的生存模式,争夺,掠杀,吃掉其他有机物,然后活下去,再继续掠杀吞食,最后死亡,或有一天同样的也被别的有机物掠杀吃掉,或者分解后被天地吸取能量,最后被大地吞食。
其实,我们一生中没有吃掉什么东西,也没有得到什么东西,我们死亡,也没有失去什么,因为,本来一切就来自尘土,死只是回归于本来的状态,就像台风来时水涨船高,当暴风平息浪回潮,一切又归于原点,就这样,万物滋生,茁壮,然后灭亡。
我们掠杀植物动物,来让自己有足够的能量活下去,这种模式是设定好的,千古不变,你说这有什么意义?你不觉得这就像玩大富翁,不管你赚了多少钱,游戏一结束,这些钱只是一堆废纸,带不走也花不掉,因此我想设计这个游戏的目的及重点,应该是在于要让我们从过程中去体验学习一些课题。
我们可以拥有我们想要的东西,但不要太贪心,太过执着,太过浪费,消耗太多资源,因为,总有一天,我们自己也会被某种东西吞食或消耗掉,就像我们消耗别人或其他生命一样,这就是游戏规则。
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可以吃,但不要吃超过自己所需的份量,不要贪,不要奢求,因为,我们的身体吞食消化的容量有一定限制,你吃再多吸收也有限,其他的就等于多余了。
我们可以赚钱,甚至赚大钱,但如果你看不透钱的虚相本质,不懂得用钱,不懂得钱的力量和意义,你的人生功课还是等于交白卷。
我们透过意志力或精神力或宇宙的生命力,聚合了这世界的物质或分子,形成一个复杂又精密的生命体,但这不是常态,就像海洋上的热冷空气对流形成的台风,威力很强,掠夺一切,无人可挡,但他唯一的弱点,就是他并非常态,他只是某种因缘合和下的产物,等其中某个因缘或条件消失,台风就消失了,不管他之前多么强大,整个地球,整个世界的万事万物,有机无机的,都遵循着这样的法则,没有人可以逃出这个游戏规则,也没有人可以改变。
金刚经到底在说什么?他只是想告诉我们,我们眼前这个,这么多人一起玩游戏的人间,其实不是人间,而是一个我们所有人的「共业道场」,来这个道场就是要做功课的,那些名利声色,包括你的和别人的身体,都只是道具或布景,然而,就是有人搞不清楚,反而以为自己来这个道场的目的,就是为了抢夺这些道具和布景,这种愚昧就和一个傻子,把饼干盒里的饼干丢掉,而去吃饼干盒子一样,既可笑又可悲。
金刚经其实要告诉我们,生命的过程,是要我们体验并了解「生存」的感觉(我们和万物都是一样的),生命存在的意义,是要我们去用有限脆弱的生命且使用期限不长的肉体,去完成一些使命和任务,去悟透一些道理,重识我们的本心,我想这就是佛陀在金刚经里所要说的东西,当你领悟这个道理,你就跳脱了轮回的程式控管,你就不会受俗世的物质和内在的欲望所捆绑,你就成了佛。
植物吸收地的养份和天的能量(空气阳光),然后被动物吃掉,然后动物被我们吃掉,我们再被天地分解,所有物质分子又重新回到土壤和大气中,我们从来就不是独立于天地万物之外的,我们本来就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我们是用和万物一样的泥巴塑造出来的人形道具,真正重要和核心的,是如来在我们这泥巴身上吹的那一口气,那股精神力和天地合一的意志,才是我们的本体,佛叫他自性,老子说他是道,没有了这个精神力,物质分子不会组成细胞,这么多细胞不会聚合成一个生命体。
所以说,没有了内在的佛性和生命本质,就不会有我们这身肉体,肉体只是道具,眼前所看得到摸得到,也都是假相组成的道具和布景,戏演完了,戏服总要脱,总要下台,下台就要洒脱,不要眷恋这些道具和布景,不管这些道具和布景多逼真多华丽。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拓展阅读:金刚经作用
金刚经教人修福修慧消业,是一部各方面都顾到的完善佛典,无怪乎佛在经中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又说:「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实,当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叁四五佛而种善根,已於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
金刚经在中国是一部很普及的佛教经典,是记录释迦牟尼佛和他的大弟子须菩提问答对话的一部经。读诵这部经的人很多,可是我们往往念过就算了,正和念佛一样,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又有几个人心裡存着阿弥陀佛普度眾生不可思议的无边功德?我想在念阿弥陀佛的时候,如果心中能念念不忘阿弥陀佛普度眾生的不可思议无边功德,一定更能和阿弥陀佛相应,也更容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佛如此,念经也如此,所以如果我们念金刚经时,能心中念念不忘金刚经的功德,一定更能和佛在金刚经裡讲的.道理相应,更能得到好处。
「金刚经的功德」这个题目,说得完整一点,应该是「受持金刚经的功德」。所谓「受持」,「受」就是接受;「受」比了解要更进一步,换句话说,了解了一个道理,生起了信心,所以诚心接受,这是「受」的意义。「持」是「持久」的意思,就是懂得道理之后,在心中念念不忘,且能应用在日常生活土。所以受持金刚经,简单的说,就是明白了解金刚经的道理,有了信心,诚心接受,而且忆念不忘,能用在日常生活上,这样才可以叫「受持」,这样的受持读诵,或為他人解说,并不一定要全部的经文,经中一再地说「乃至四句偈等」,就是指,既使是一小段,几句经文,就已是功德大得难以想像了。
佛是一位非常细心、非常慈悲的老师,他担心我们的心量大小,容纳不了大法,不肯相信受持金刚经有这麼大的功德,所以他特别在经中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我若具说者」就是说,我如果将这种功德统统讲出来,或者有人听了,心裡会起狂乱,狐疑不信甚至生起毁谤,造意业、口业,这样反而害了这个人,所以佛说,我实在还没有将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在金刚经裡统统讲出来哩!
那麼,佛在金刚经裡已经讲出来的功德、福德,究竟有多少?佛用了好几种譬喻说明。首先拿布施七宝的福德来比较。「七宝」简单的说,就是金银珍宝。「布施」就是帮助他人。「七宝布施」是拿金银珍宝来帮助他人。在金刚经中、佛问须菩提,如果有人拿了装满叁千大千世界的七宝来布施,这个福德大不大呀?叁千大千世界是很多很多的世界,好比现在的天文学家说的「银河系裡有很多很多的星球」。你想若以装满了这许多世界的珍宝来帮助人,这样的福德大不大呀?须菩提说:「很大,世尊。」佛又说:倘若另外有一个人,他受持金刚经,甚至只有一小段,或几句经文,解释给别人听,这个人的福德,要比前面那个人用七宝去帮助别人的福德更大,这已是大得不可想像了,可是这还只是一个叁千大千世界而已。
再看经文,佛用恆河的沙做比喻,恆河是印度的一条大河,河中的沙很细,是出名的多沙的河。佛说如果我们有像恆河沙那麼多的恆河,再把这许多恆河的沙加起来,这麼大的数目,如果装满了这麼多的叁千大千世界的七宝,用来布施,你说大不大呀?须菩提说:那真是大得无可比喻了。可是佛又说倘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希望各位听到这裡,不要怀疑不信,心即狂乱,因為佛是不说谎话的。各位请想一想,,佛如果将福德说得小一点,又有什麼关係呢?他又何必骗我们?所以受持金刚经的功德,实在是非常大的。
不仅如上所说,在金刚经的最后一段,佛用无量阿僧祇世界来比较。「阿僧祇」是印度梵文「无数」之意。换句话说,是拿无量无数的世界的金银珍宝来助人,这样的福德,还不及受持金刚经,乃至四句偈等為人演说的福德。
佛在金刚经裡又说,他从前还未成佛,在做大菩萨的时候,有一位佛名叫「燃灯佛」。他在燃灯佛的时代,八万四千亿那由他的佛,他一一供养,没有漏失过一位。照理来说,他供养了这麼多的佛,其功德应该是大得无法想像,可是佛说,他供养了这麼多佛的功德,还不及在末法时代,能够受持金刚经所得的功德大。
各位听到这裡,千万不要心即狂乱,狐疑不信,佛就是担心我们的心量太小,不肯相信,而错失一良机,所以在金刚经裡,非常恳切地说:「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誑语者,不异语者。」佛以他自己亲证的经验,知道金刚经的功德是这麼大,他殷切地希望我们这些后世凡夫,能用最小的精力,获得最大的福德,不要浪费宝贵难得的人身,不要走修行的冤枉路,所以一再的强调金刚经的福报功德。其实金刚经的福德,还不止如此哩!佛又以用身命来布施的福德和受持金刚经的福德做一比较。
佛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復有人,於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说,其福甚多。」
佛又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早上以恆河沙数一样的身命行布施,中午又以像恆河沙数一样的身命行布施,晚上也以像恆河沙数一样的身命行布施,如此不断地布施了八千万忆劫,而他所得到的功德,还不及另外一个人,他一听到金刚经,就生起信心,并且相信金刚经的道理所得的功德多,更何况他相信了。之后又能书写,能念,能受持,能為他人解释。所以佛做了一个结论,他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為发大乘者说,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
金刚经是佛在般若法会上讲的。般若是佛亲证的空性体验,是不着行相的教理,可是佛在金刚经中,这样一再强调受持解说金刚经的福德功德,我希望各位能细心体会其中的含义。
篇3:《金刚经》中隐藏的神奇密码
《金刚经》中隐藏的神奇密码
《金刚经》读了好几遍,直到这几年,我才看懂《金刚经》真正想说,而没有说透的一句话,那就是:人生只是一场游戏,不要着相,只要你能不着相地玩下去,所有的游戏都是好玩的,也不会有苦和恐惧来折磨你。
就好像佛是大人,带我们这些凡夫状的小孩去游乐场,每玩完一样好玩的,小孩子总想再多玩几次,赖着不肯走,佛陀告诉小孩不要执着一样游戏,于是小孩子又哭又闹,心不甘情不愿继续玩下一个游戏,同样的,这个游戏玩完了,又赖在原地吵着要再玩一次,等到全部游乐场的游戏都玩遍了,准备要回家时,小孩子又抱着游乐场大门的柱子不放,要死要活的哭闹不休,就是不肯离开这个好玩的游戏场,任凭佛陀一再解释这个游乐场是假的,只是个梦,但小孩子听不进去,哭得很伤心。
这个游乐场,在小孩子眼里,是真实不虚的天堂,在里面永远是那么地快乐,但在佛陀心里,他清楚地知道这座游乐场是个很多因缘聚合而成的假相,因此,他不会执着,但小孩子却执着于这些假相,总以为游乐场会永远存在。
其实我们的生没有「多」出来什么,死也没有「少」一点什么,对这个世界来说,一切都只是一场游戏。这场游戏中,设定了我们的生存模式,争夺,掠杀,吃掉其他有机物,然后活下去,再继续掠杀吞食,最后死亡,或有一天同样的也被别的有机物掠杀吃掉,或者分解后被天地吸取能量,最后被大地吞食。
其实,我们一生中没有吃掉什么东西,也没有得到什么东西,我们死亡,也没有失去什么,因为,本来一切就来自尘土,死只是回归于本来的状态,就像台风来时水涨船高,当暴风平息浪回潮,一切又归于原点,就这样,万物滋生,茁壮,然后灭亡。
我们掠杀植物动物,来让自己有足够的能量活下去,这种模式是设定好的,千古不变,你说这有什么意义?你不觉得这就像玩大富翁,不管你赚了多少钱,游戏一结束,这些钱只是一堆废纸,带不走也花不掉,因此我想设计这个游戏的目的及重点,应该是在于要让我们从过程中去体验学习一些课题。
我们可以拥有我们想要的东西,但不要太贪心,太过执着,太过浪费,消耗太多资源,因为,总有一天,我们自己也会被某种东西吞食或消耗掉,就像我们消耗别人或其他生命一样,这就是游戏规则。
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可以吃,但不要吃超过自己所需的份量,不要贪,不要奢求,因为,我们的身体吞食消化的容量有一定限制,你吃再多吸收也有限,其他的就等于多余了。
我们可以赚钱,甚至赚大钱,但如果你看不透钱的虚相本质,不懂得用钱,不懂得钱的力量和意义,你的.人生功课还是等于交白卷。
我们透过意志力或精神力或宇宙的生命力,聚合了这世界的物质或分子,形成一个复杂又精密的生命体,但这不是常态,就像海洋上的热冷空气对流形成的台风,威力很强,掠夺一切,无人可挡,但他唯一的弱点,就是他并非常态,他只是某种因缘合和下的产物,等其中某个因缘或条件消失,台风就消失了,不管他之前多么强大,整个地球,整个世界的万事万物,有机无机的,都遵循着这样的法则,没有人可以逃出这个游戏规则,也没有人可以改变。
金刚经到底在说什么?他只是想告诉我们,我们眼前这个,这么多人一起玩游戏的人间,其实不是人间,而是一个我们所有人的「共业道场」,来这个道场就是要做功课的,那些名利声色,包括你的和别人的身体,都只是道具或布景,然而,就是有人搞不清楚,反而以为自己来这个道场的目的,就是为了抢夺这些道具和布景,这种愚昧就和一个傻子,把饼干盒里的饼干丢掉,而去吃饼干盒子一样,既可笑又可悲。
金刚经其实要告诉我们,生命的过程,是要我们体验并了解「生存」的感觉(我们和万物都是一样的),生命存在的意义,是要我们去用有限脆弱的生命且使用期限不长的肉体,去完成一些使命和任务,去悟透一些道理,重识我们的本心,我想这就是佛陀在金刚经里所要说的东西,当你领悟这个道理,你就跳脱了轮回的程式控管,你就不会受俗世的物质和内在的欲望所捆绑,你就成了佛。
植物吸收地的养份和天的能量(空气阳光),然后被动物吃掉,然后动物被我们吃掉,我们再被天地分解,所有物质分子又重新回到土壤和大气中,我们从来就不是独立于天地万物之外的,我们本来就是大自然的一份子,我们是用和万物一样的泥巴塑造出来的人形道具,真正重要和核心的,是如来在我们这泥巴身上吹的那一口气,那股精神力和天地合一的意志,才是我们的本体,佛叫他自性,老子说他是道,没有了这个精神力,物质分子不会组成细胞,这么多细胞不会聚合成一个生命体。
所以说,没有了内在的佛性和生命本质,就不会有我们这身肉体,肉体只是道具,眼前所看得到摸得到,也都是假相组成的道具和布景,戏演完了,戏服总要脱,总要下台,下台就要洒脱,不要眷恋这些道具和布景,不管这些道具和布景多逼真多华丽。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
拓展阅读:7年持诵《金刚经》的心得
我持一经:《金刚经》,为得智慧故!
念佛为闻法,我今已闻法,如不勤心修,念佛有何益?
故有念佛者,应劝人持经,经为佛慧命。佛法僧三宝,本来是一体,勤念三宝故,方为真念佛!
我持一咒:药师咒,一百零八遍,加持与十方,谁有诸病苦,常念诵不舍。
愿我境界中,没有诸横死,乃至病苦等。虽然咒力浅,未必现成就,但我信佛语,必得净国土!
我持一佛号:阿弥陀佛,行住坐卧中,常念不敢懈,乃至睡梦中,以佛号自醒。
我见念佛者,不碍世间事,何况持经咒?勤修胜功德,勤念弥陀佛,皆为得佛法,皆为见如来.
一经得智慧,一咒养悲心,一号求安养.
如来大悲智,此恩何可报? 愿以此深心,庄严佛净土!
曰诵《金刚经》三部,现世眷属平安,自己衣食无忧,称心如意……
好处多多!
我诵《金刚经》已七年,受用无尽,故常劝人诵此经.
诵一部《金刚经》二十分钟,一次诵三部,仅仅一小时。
这一小时,超过凡人一辈子!
取快,但为去妄念,得净念相续,何似念佛!
取多,因一诵一功德,真实不虚,速得受用!
绵绵密密,净念相续,单修时此法最佳。
诵经时专心很重要,因为法界都在听,不能马虎应付。如此诵经,必有不可思议境界。
不过你要赶紧行动,要持之以恒,方得受用! 说食不饱啊!
【《金刚经》的密码】相关文章:
1.《金刚经》之义
3.金刚经名句
4.《金刚经》纲要
5.《金刚经》义理
6.《金刚经》溯源
7.金刚经读书笔记
8.金刚经法语
10.密码作文1000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