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3月1日:互为知音
“巴李巴李变变”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3月1日:互为知音,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3月1日:互为知音,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3月1日:互为知音
现在的领薪者进入公司的动机想必很多,共鸣于该公司的经营理念,自始就下定决心,愿为达成公司使命而尽力的人也应该相当多吧。
当然,以这种情形进入公司最为理想。可是,也有因为“总得找事做才行”而不得不进入公司的人。在现今的社会,以这种情况进公司也是一种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原是无可厚非的。也可以说是命运、缘分吧。
然而一旦成为该公司的一员,就不能再说什么“只是不得不……”了。就算进入这家公司是命中注定、是缘分,也必须开始立志奋斗,自动去有效利用这命运。
换句话说,纵然是公司赋予的工作,你也必须自动独创自己的见解,从中找出兴趣,产生一股热爱,甚至连梦中也出现工作。这才是现代领薪者应有的态度,也关系到自己最后的幸福生活,
――松下幸之助谈自动自发
背景分析
公司在用人方面,最理想的情形是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公司愿景、使命相契合,这样的结合是“两相情愿”的结合。这样的职员愿意为公司愿景与使命奉献一生光阴。由此必然产生巨大的内驱力,焕发出无穷的工作动力和热情,工作成效一定非同寻常。
实际情形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公司难以找到真正的“知音”,可是事情又不得不请人帮忙来做,于是退而求其次,招录非“知音”的员工。从员工角度而言,即使个人理想并不与公司愿景、使命相一致,却必须秉着“自动自发”的原则开展工作,因为工作真正的动力之源是自己的内心。
行动指南
1、录用认同公司经营理念的人。
2、培养员工自动自发的工作态度。
篇2:《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3月10日:防微杜渐
在理论上,公司内各部门遭遇了难题,都应该由该部门的管理者负责解决,而把最后的责任留给社长去承担,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常常违背这个理论。最常见的情形是,许多困难往往在微不足道时,就被刻意地隐藏起来。如果难题真的能妥善解决,也就算了,偏偏许多小问题都因为被积压而变成大问题,最终到了无法收拾的局面。也许各部门的负责人会说:“社长平时已经够忙碌了,怎么能因小事而增加他的烦恼呢?”殊不知这一番好意,往往只会带来更多无法解决的困难。这就是我常常告诉公司员工,要及早把烦恼提出来的原因。
――松下幸之助谈防微杜渐
背景分析
松下幸之助曾在一次例行的会议上对员工们说:“与各位共同思考、一同工作,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公司最盼望的形象,
但是,随着事业扩展,人数增加,很难相互了解,也不能直接与各位沟通。所以要每月举行一次会议,向各位传达我的想法,希望各位能牢记在心。如果有任何意见,不要客气,尽量提出来。”
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在其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描述了管理者所遭遇的“经营陷阱”,其中之一便是:无法及时、准确地获知“问题”。原因是管理者身居高位,所获知的信息都是经过部属过滤和加工的,而部属都有“报喜不报忧”的习性。另一方面,管理者日理万机,时间和精力有限,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从宏观层面上统筹、协调,对于“一线”的实际问题很少有机会触及。
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隐藏问题――小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就长成危及存亡的大问题。松下幸之助深知其中的道理,所以,他不止一次地要求部属“不拘一格”地向他反映问题,而且“不要客气”。
行动指南
及时获知并妥善解决日常经营中的小问题。
篇3:《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2月1日:决断力
通常人们在下决断时,总是坚持自己的立场,但有些时候,只是坚持自己的立场仍无法应付需要。在时代骤变时,必须采取断然的手段去应付。认清什么时候应坚持既有的立场,什么时候采取断然的措施适应时代的变化,这就是经营者应有的判断力,也是决断力。
我觉得,应付变局时,最重要的还是面对现实,必须不为私欲所惑,不计毁誉或不受舆论所羁绊,虚心地观察事情的真相。如果有这种纯朴的心,就能看出事物的真相,把握应有的态度。
不过,在实际下决断时,不免听到一些“闲言”而倍感苦恼。当然,你不能完全忽视这种“闲言”,否则会形成独断。最好是一方面听取它,另一方面却不为它所惑。
这些“闲言”中,可能有善意的。但员工为公司前途所提的善意建议,有时未必正确,
经营者必须有识别的才能,否则难免滋生问题。唯有能够辨识清楚,才能下正确的决断。
――《松下幸之助经营之道》
背景分析
企业经营者,好比统帅全军的将军,为了避免决断的片面性,需要多多参考部下的建议。假如部下的意见正好统一,作为将军就很好把握,但多数情况下,部下的意见四分五裂,此时,决定权完全握在将军手中。果断而正确地作出选择,是判断将军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
将军在决断时,最重要的原则还是遵循事物的真相。部下的意见未必全部正确,只是作为一种扩充,帮助将军看到他没看到的,想到他没想到的。而将军必须对这些意见透彻分析,找出与事物真相相符的,舍弃相悖于事物真相的,然后综合考虑多方意见,作出最终决断。
行动指南
领导者应遵循是否符合事物真相的原则,对部属的多方意见进行取舍,果断而正确地作出决策。
篇4:松下幸之助
对西方管理者来说,在管理文化中最令他们沮丧的信息之一是在松下幸之助(1894-1989年)指出为什么西方人将在争夺工业霸主的战斗中失败而日本人必将走向成功之时.“我们在获胜,而工业化的西方世界在节节败退;你为此做不了太多的事,因为你失败的原因在于你自身.”这番话是松下站在有强大力量的地位上讲的.他的历史是20世纪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工业上的成功范例之一.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管理与财富 英文刊名:MANAGEMENT AND FORTUNE 年,卷(期):20xx “”(9) 分类号: 关键词:篇5:松下幸之助
松下幸之助对于育才、选才、用才,都有自己的一套方式方法。也正因为他对人才工作的成功,才使松下公司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对于HR来说,松下幸之助是学习的榜样,这样你才能发现优秀的人才,为公司做出巨大的贡献,职业上也能得到发展。
那么,松下的人才标准如何呢?什么样的人才是松下心目中的人才呢?人们从10个方面总结了松下的人才标准:
一、不忘初衷而虚心
学习的人。所谓初衷,也就是松下公司的经营理念,即创造优质廉价的产品以满足社会、造福社会。只有抱着这种初衷,才可能谦虚,也只有谦虚才能实现这种使命。 松下在任何时候都很强调这种初衷,可以说,他的谦虚正是为了达成、完满初衷而提出来的。同时,谦虚使人容易发现别人的长处,当然也就能够顺利实行活用人才 之道。
松下指出:处于领导岗位的人,尤其不可没有谦虚之心。经常不忘初衷,又能谦虚学习的人,才是企业所需人才的第一要件。
二、不墨守成规而经常出新的人
松下公司允许每一个人在基本方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每一个人都能展现其五光十色的灿烂才能。同时,也要求上司能让部下自由行事,活用每一个人的才能至其极限。
篇6:松下幸之助
松下幸之助收到一封信件,内容大致如下:“我是一位眼镜商人,前几天,在杂志上看到了您的照片,因为您所配戴的眼镜不大适合脸型,希望我能为您服务,替您装配一副好眼镜。”这是松下幸之助某篇随笔中的一段。读到这里,我猜是一个无名小卒想借名人来自我炒作一番。
松下幸之助没有答应对方,时间一久,他把这件事忘了。后来那位写信人竟找上门来,是个60来岁的老人,松下幸之助才终于同意了他的要求。
那家眼镜店位于最繁华的地段,一切检验装配都是世界上最精密的仪器,那里的店员训练有素,一切迹象都显示出那里的品位很高,实力很大。
松下幸之助问对方:“您的用意看来不只是为了做生意,到底有什么原因呢?”
老板笑着说:“因为您经常出国,假若戴着那副眼镜出国,外国人会误以为日本没有好的眼镜行。为了避免日本受到这种低估,所以我才写信给您。”
其答案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有什么样的胸襟,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有什么样的思维,就会对行动有什么样的解释。
篇7:《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3月12日:心怀感激
由于感激的缘故,进公司后,我的服务态度是相当积极的,心里想:“这个工作是我按捺性子等了3个月才得到的,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工作。”所以做起事来特别有劲。那时由见习升为正式机工,普通员工要花两三年,但我只花了4个月就办到了。
我想虽然有程度的差别,但大部分的人,都有这种感激的经验,所以我说说我的经验,给大家听听。我劝大家,多多回想你们当初进公司时的感激和喜悦,这只会对你有帮助。
不管是谁,在公司服务两三年之后,多多少少在工作上、公司的问题上,都会面临一些烦恼,甚至会有“继续干下去实在不是办法”的念头。这就是由惰性引起的精神低落现象。
要克服这个难关,有种种可循的办法。办法之一就是:不要忘记初进公司时的感激和兴奋,以及当初的决心,用它们鼓舞自己,重新好好地开始工作。
――松下幸之助谈感恩
背景分析
松下幸之助15岁的时候,下定决心要从事电器方面的工作,他托人向一家名为大阪电灯株式会社的公司谋一份差事,但却不能即刻如愿,几次三番地努力,还是没有一点办法,
松下幸之助虽感到沮丧,但一直没有改变初衷,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4个月之后,电灯公司通知松下幸之助去考试。经过考试,他幸运地被录用了。
因为“得来不易”,所以松下幸之助格外珍惜这份工作,他用4个月就做到了常人需要用两三年才能做到的事,其努力和用心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人们似乎都存在这样的本性,就是轻易得来的东西都不知珍惜,这其实是缺乏感恩之心的表现。
感恩意识对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只有对社会、对家庭、对父母、对亲人、对朋友、对公司、对老板等都存有感恩之情,才会认真对待工作和生活,来报答他们的恩情。缺乏感恩的人,即使得到很多,也会依然不知满足,所以,各种激励手段也难以有效。
行动指南
培养部属的感恩意识。
【《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3月1日:互为知音】相关文章:
5.读书之幸作文
6.徐志摩 得之我幸
10.企业规范化管理之商务礼仪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