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汉语中的日语借词及其影响论文
“RUARUARUAOscar”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探析汉语中的日语借词及其影响论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探析汉语中的日语借词及其影响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探析汉语中的日语借词及其影响论文
探析汉语中的日语借词及其影响论文
摘 要:汉语曾给日语带来极其巨大的影响,然而近代以来日语借词被大量引进汉语中,如“社会”、“物语”、“人气”等,对整个汉语世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将分析汉语中日语借词的基本构成方式,并考察其对现代汉语带来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关键词:汉语;日语借词;构成方式;影响
一 引论
中日两国的交流历经几千年,在语言方面的交流尤为引人注目。众所周知,素有文明古国之称的中国对日本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在语言方面更是如此。公元3世纪前后汉字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后来出现的假名也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但是另一方面,日本人利用汉字的造词功能,创造出了许多汉字词,并且明治维新后大量的日制汉字词由日本传入中国。例如“社会”、“手续”、“经济”、“寿司”等。
这些大量存在的日语借词在中国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甚至成为了汉语的一部分。这在中日语言交流史上是很有研究意义的文化现象。本文将对汉语中日语借词的构成方式进行分析,并考察这一现象对汉语造成的影响。
二 汉语中的日语借词的构成方式
下面将汉语中日语借词的基本构成方式的特点分为3个类型。
1.音译
所谓音译,就是根据日语原有的读音用相应的汉字来表示。这种类型的日语借词有卡哇伊(かわいい)、阿娜答(あなた)、纳斯库(スナック)、扒金宫(パチンコ)等,都是根据日语的读音用相应的汉字表示出来。
音译对于表音文字来说是很方便的方式,可是因为汉语同时表意,所以对于汉语来说并不是很适合。因此,音译这一类型的日语借词相对较少。
2.意译
所谓意译,就是汉语根据日语表达的意义用适当的汉语来表示。这一类型的日语借词有“生鱼片”(刺身)、“校园节”(学園祭)、“酱汤”(味噌汁)等。
这种形式的产生与长期使用汉语的中国人逐渐形成的要求望文生义的心理是分不开的。音译借词无法满足这种心理,于是就产生了意译类的日语借词。例如,日语中将“telephone”意译成“电话”,而当初汉语将这个英语译为“德律风”。当日语借词“电话”传入中国后,最初一段时期内这两种说法都通用,可是后来“电话”更被大家接受,最终“德律风”成了死语。
3.借形
所谓借形,就是照原样使用借词原形的汉字,不过以汉语的读音为准。例如,“景气”、“居酒屋”、“年金”、“单身赴任”、“不动产”、“宅急便”、“映画”、“暴走族”、“最终回”等。
这是在日语借词中数量最多的类型。这与汉语和日语同属汉字文化圈,都使用汉字这一点紧密相关。关于这一类型的日语借词要注意两点。首先,比起意译词,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借形词。例如,“弁当”这个词最初被意译为“盒饭”,可是当“便当”这个借形词出现后,人们更乐于接受后者,并逐渐变得更为普遍起来。其次,借形类的日语借词的产生,使汉语中出现大量以前并没有的概念。最具代表性的词语就是“人气”,另外还有“萌”、“耽美系”、“御宅”、“素人”、“痴汉”、“御姐控”等。
三 日语借词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中国的汉字曾经对日本产生巨大的影响,而近代以来汉语开始从日语中大量借词,语言学家金田一春彦曾将这种现象称为“逆输入”。日本的外来语权威吉泽典男说过:“外来語の多寡はその生命力を示一つの指標だとる。”(外来语的多少是显示一个民族生命力的标志之一)。外来语的存在是因为社会发展的需要所致,大量日语借词的存在也只是说明了中国现代化和国际化的飞速发展。
然而,面对这种语言现象,并不是所有人都持肯定意见。例如当时中国近代第一译家严复就持坚决的反对态度,他认为日本对西方概念的翻译多不准确,不能无条件地借用。更有人认为大量使用日语借词是汉语的退步。那么,究竟从日本引进并扎根于汉语的日语借词对现代汉语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呢?下面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探讨日语借词对现代汉语所造成的影响。
1.积极影响——丰富发展汉语
首先,通过大量日语借词的引进,越来越多的新事物、新概念进入中国,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内容。例如“宅急便”,这在改革开放以前是完全不存在的概念,可是随着日语借词的引进,现在已经作为汉语的一部分成为日常用语了。
另外一种情况比较特殊,被称为“汉语的回归”。这种情况是指日语从古代汉语中借用过去,我们现在又再借用回来,所以称之为“回归”。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词语都已与古代汉语的意义有了很大的差别,它们被赋予了新的语义。
最后来考察日语借词对汉语构词的积极影响。近年来,汉语通过对日语借词的模仿学习,开始创造出大量新词。例如,“驾车族”、“上班族”等。
2.消极影响——产生语法矛盾
无疑日语借词为现代汉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得汉语丰富发展了自身。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存在着一些与汉语语法相违背的所谓新词。例如有人把日语“大感動”毫不犹豫地翻译成“大感动”,并且在日常生活甚至是杂志上使用。众所周知,在汉语语法中,一般用“很”或者“非常”这样的副词来修饰“感动”。而日语中可以使用是因为“大”在这里做了接头词,类似的日语表达还有“大歓迎”等。
关于以上消极影响,关键在于我们自身的态度,只要不盲目借用,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四 结语
综上所述,汉语中大量日语借词的出现绝不是汉语的退步,恰恰说明了汉语的包容性和开放性。然而,如何最大限度地使日语借词有利于现代汉语的发展,却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考虑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岑麒祥 汉语外来语词典 商务印书馆 1990年
[2]金田一春彦 日本語 岩波新书 1988年
[3]高名凯,刘正琰 现代汉语中的外来语研究 中国文字改革出版社,1958年
[4]陈生保 中国語の中の日本語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篇2:现代汉语中日语借词的传入论文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间内,中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是非常繁盛的。唐朝时期,日本全面以中国为学习对象,向中国数次派遣留学生、留学僧,带回日本大量的中国古典书籍,进而形成了日本独特的汉文文化。时至今日,汉语词汇已经完全融入日语,成为日语词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词种。但是这种交流并不是单向的。近代以来,日本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
发展,我们开始向日本学习。伴随着对日本的学习,我们也引进了大量的`日语汉字词汇,使得许多日语借词融入到了汉语当中。
篇3:现代汉语中日语借词的传入论文
1.1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宣扬“脱亚入欧”战略,积极学习欧洲的先进技术和文化。他们以汉字的造词法为基础,创造了大量的社会、科学、技术用语,其中。其中部分词语通过清政府的官员大臣、留学生以及商人传入了中国并融入到汉语当中。尤其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这种交流变的更加频繁。
从18起,清政府开始向日本派遣留学生,此后人数逐年上升。数量众多了留学生翻译了大量日本书籍,并在国内出版。由于日本与中国“同文同种”, 对于中国的译者,即使不需要太多翻译也能基本读懂这些日语书籍, 他们在翻译这些书籍时,经常对日语中出现的新词照搬过来。这样一来,各个领域中大量的日语新词随着译着源源不断地传入中国,从而使得大量的日语借词融入到了汉语当中。
这一时期传入的日语借词主要有:政治、党员、社会主义、赤字、经济、哲学、银行等。
1.2 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改革开放国策的指导下,我们向发达国家学习,积极导入外来文化,又有一批日语借词传入我国。这一时期的日语借词有一个显着特征,那就是主要集中在经济和社会生活层面上。这也与我国当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一指导方针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借助于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信息传播的速度和便利度都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对日语借词在国内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一时期传入的日语借词主要有:卖场、罚金、福祉、特许、亲和力、人脉等等。
总结:
中日两国都是使用汉字的国家,这对于我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不可谓不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汉字可以帮助日语学习者在阅读等方面进行的更为顺畅,但另一方面也会让日语学习者容易产生对日语汉字的轻视心理,用自己主观的判断去认识日语的汉字,对汉字的熟悉反而对学习日语起到了消极的作用。因此,必须扎实掌握对日语汉字尤其是中日同形词的学习。
而在中日同形汉字当中,日语借词是一个非常特殊而又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这一方面入手,对其做了一些考察,力图对现代汉语当中的日语借词能有一个更充分的认识和了解,更加扎实地掌握其意义和用法,从而在日语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参考文献:
[1]陈立卫.「和制汉语の形成とその展开」.[J].汲古书院..
[2]李运博.《中日近代词汇的交流》.[M]. 南开大学出版社 ..
[3]大河内康宪.「日本语と中国语の照研究论文集」.[G].くろしお出版.1992.
篇4:村语中的汉语借词
村语中的汉语借词
村语与黎语同属一个语支,但与黎语比较,它的汉语借词较黎语多得多,除了有不少早期汉语借词外,还有一套汉字读音.村语的`汉语借词与海南岛上的几种汉语方言读音有一定的差别,文中将村语汉语借词与儋州话、海南话、军话做了比较,认为村语汉语借词中村读汉词音和村读汉字音来源不同,村读汉词音来自古老的南方汉语方言,村读汉字音则来自比较古老的一种北方汉语方言.
作 者:符昌忠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65 刊 名: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PKU CSSCI英文刊名: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26(6) 分类号:H177 关键词:村语 汉语借词 来源篇5:佤语中的傣语和汉语借词
佤语中的傣语和汉语借词
佤语中有相当数量的傣语借词,古汉语借词多通过傣语借入.
作 者:赵富荣 蓝庆元 Zhao Furong Lan Qingyuan 作者单位:赵富荣,Zhao Furong(100081,北京,中央民族大学语言文学学院)蓝庆元,Lan Qingyuan(510665,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研究所;100081,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刊 名:民族语文 PKU CSSCI英文刊名:MINORITY LANGUAGES OF CHINA 年,卷(期):2005 “”(4) 分类号:H2 关键词:篇6:英语中的两类汉语借词分析
英语中的两类汉语借词分析
英语作为国际性的语言从各国语言中吸收了大量借词.英语中存在汉语借词有多种原因,汉语借词对英语语言做出了贡献,丰富了英语词汇与表达方式,同时也传递了中国文化信息.
作 者:冯小春 FENG Xiao-chun 作者单位:浙江万里学院,大学外语部,浙江,宁波,315010 刊 名: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XI'AN AEROTECHNICAL COLLEGE 年,卷(期): 26(2) 分类号:H313 关键词:英语语言 汉语借词 中国语言 语文交融文化篇7:近30年来英语借词对汉语的影响
近30年来英语借词对汉语的影响
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汉语中源自英语的借词数量在不断增加.汉语主要以意译、音译两种方式借用英语词汇.本文通过对照不同时期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的收词情况及词义增加情况讨论英语借词对汉语的影响.
作 者:王宏远 杨瑛 WANG Hong-yuan YANG Ying 作者单位:王宏远,WANG Hong-yuan(榆林学院,外语系,陕西,榆林,719000)杨瑛,YANG Ying(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外语系,天津,300222)
刊 名:山东外语教学 PKU英文刊名:SHANDO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年,卷(期): “”(6) 分类号:H030 关键词:英语借词 汉语 影响篇8: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英语中汉语借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英语中的借词主要来自印欧语言,也有来自其他语言如东方语言,汉语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种历史现象,英语中出现汉语借词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特别是20世纪以来进入英语的汉语词汇越来越多.据统计,牛津字典中以汉语为来源的英语词汇有1189个,居英语中借词第11位,根据我国学者的最新统计,英语中的汉语借词有1488个(汪榕培,常骏跃,).实际上,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新闻报刊上出现的`,未被收录进词典的汉语借词远远超过这个数字.许多汉语借词已经在英语词汇中确立了牢固的地位,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 者:邓道宣 沈玉如 作者单位:乐山师范学院外语系 刊 名:职业时空(综合版) PKU英文刊名:CAREER HORIZON 年,卷(期): 3(3) 分类号:H3 关键词:篇9:浅谈汉语水平对日语学习的影响
浅谈汉语水平对日语学习的影响
随着社会上求职的需求,外语越来越受到重视,相反汉语却被轻视,年轻人的汉语水平逐渐下降,本文从日语学习的角度针对汉语水平对日语习的'影响进行了探析,以促进外语学习者加强母语一汉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汉语水平.
作 者:沈美华 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000 刊 名:希望月报(上半月) 英文刊名:HOPE MONTHLY 年,卷(期): “”(6) 分类号:H1 关键词:汉语 外语水平 日语学习篇10:汉语中英语借词的插音现象分析
汉语中英语借词的插音现象分析
词汇借用过程中,对借出语合格而借入语不合格的形式要进行音系修补,插音是其中一种很重要也最为普遍的修补策略.汉语中英语借词的.插音现象可以分为辅音丛插音和音节尾插音两种.文章以音节尾插音为例在OT理论建构基础上,运用制约条件的层级排序对汉语中英语借词的插音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得知插入中性元音[i]是插音最好的选择,中元音[(e)]较常见,高元音[u]则次之.
作 者:于辉 YU Hui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 刊 名: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AN NORMAL UNIVERSITY(TEACHING AND RESEARCH ON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EDITION) 年,卷(期):2008 6(1) 分类号:H11 关键词:借词 插音 优选分析 最低突出原则篇11:汉语和日语中与话题的比较研究
汉语和日语中与话题有关的比较研究
本文主要以汉语和日语话题的对比为起点,从话题理论、话题结构、话题句式和话题与对比的.关系等方面入手时汉语和日语两种语言的话题进行多方位的比较,分析了话题在两种语言中的异同.
作 者:肖蓉 作者单位:贵州省铜仁学院,贵州铜仁,554300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7) 分类号:G131.3 关键词:话题比较 话题助词 话题篇12:日语语言文化的影响论文
日语语言文化的影响论文
一、汉语对日本语言发音的影响
汉语的发音对日本语言文化影响非常深刻,随着我国朝代的演进和更替,日语也对不同时代的汉语发音进行引入和渗透,以形成特有的日语语言发音。目前,日本中的汉字读音往往都分为一字二音,主要原因在于日本保留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吴国地区的吴音的同时,在引入了唐朝时期的汉语发音,最终形成一字二音的结果。目前,随着日语语言的不断完善,日语语音方面的汉语影响较为浓厚,但是吴音所占有的比重正在不断减少,而汉音发音的词汇数量在不断增加。在日语中汉字的读音方面,随着我国历史的不断发展,朝代的更替,汉语发音的变化,也对日语语言发音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日语中的汉字发音,一般存在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为直接模仿汉语的读音,一种则是在汉语发音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变化。比如,自由、可能、便利等词语的发音,都是完全按照汉语中的发音而来的,但是也有一些词语的读音变化非常大。此外,在汉字的发音上,读音虽然是直接对汉语的读音进行模仿,但是由于历史以及地区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读音方面也存在着较大差异。目前,日语中的汉字读音往往有三种类型,第一种为吴音,这是最早从我国传入日本的汉语发音,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吴音逐渐筛选和保留,最终保存于日语语言发音当中,当时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的减少。汉音,是我国隋唐时期流入日本的汉语发音,随着日本同隋唐交流的日渐密切,以及隋唐文化的盛行,使得日语中隋唐语言的发音数量最多,并以我国北方一带的发音为主。唐音,是指我国宋代之后的主流汉语发音,传入日本之后,成为日本汉语发音的重要组成,是模仿我国南方地区以及长江一带汉语的发音形式。
二、汉语对日本语言文字的影响
汉字以及假名二套符号所组成,一般常常将两种文字进行混合使用。日本的假名由平假名和片假名两种区分,前者认为是由我国草书中借鉴和演化而来,片假名则是从我国汉字楷书的偏旁部首中选取形成。平假名在日本一般主要应用于日常书写以及出物中,片假名则是用语对外来词、象声词进行标注。在日本正式出版物和文件当中,汉字是主要的书写内容,并且占据了非常重要的比重。据日本官方出版杂志《日本概貌》中描述,汉语对于日语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并且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日语当中常用的汉字数量达到了多个,在其他领域中所使用的汉字数量则更多。日本的小学生毕业时要求汉字的掌握数量必须要达到1000多个,并且能够数量掌握读写技巧,便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等活动的开展。在日本政府所出台和公布的文件《当用汉字表》当中,明确指出目前日语中多达1850个汉字为当用汉字,随着《当用汉字表》的不断完善和丰富,汉字数量的增加和调整,足以看出汉语对于日语语言的影响逐渐扩大,并且很大程度上说明汉日语言文化的渊源。对于日语来说,汉语是日语发展的重要基础,汉语的消失,日语语言也将无从谈起。日语中的许多文献典籍都是用汉字进行书写的,并且保留至今,具有极高的研究和参考价值,如果废弃汉语,日本历史以及日语的发展将会陷入非常严重的困境。日本文化同汉文化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日本同样信奉儒家思想,忠君爱国是日本快速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如果汉字从日语文化中消除,将会对日本的社会构成严重威胁,并且使日本的国体受到动摇。汉语对于日语的书写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由于日语中的平片假名分别是由汉语中的草书、楷书书法中借鉴而来,而日语中的汉字数量规模庞大,从而使得日语非常重视书写规范。目前,日本文字的书写主要以行书、楷书和草书为主,而日语中的汉字更是有简、繁之分,日本从小学阶段便重视对孩子书写能力的培养,开设书法课程,教习学生如何书写汉字,掌握汉字的书写标准,便于日常交流活动的开展。由此可以看出。日语文化同汉文化的关系非常紧密,日语书写完全是按照汉字书写中发展而来的,并且在日语中得到了不断的发扬和传承。
三、汉语对日语文字表达含义的影响
习语是指日常生活中具有特定形式的词语,是语言的精华所在。习语一般包括成语、俗语、俚语以及歇后语等等,这些语言音节较为优美,音律非常协调,含蓄且委婉,语言简单但是哲理丰富,是人们沟通和交流中较为常用的元素。日语中的习语数量较多,其中很大部分都是由汉语中的习语发展而来,或者是直接进行借用。在日语当中,许多习语都是同汉语中的习语相对应的,如百闻不如一见、吃一堑长一智以及马马虎虎等等,这些习语所表达的意思都是相同的。汉语的语言表达非常独特,意思往往同字面所表达的意思并不相同,往往需要进行揣测,而不能够直接通过字面进行了解。随着汉语的不断发展,汉语语言所表达的含义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体系。日语同汉语之间的关联非常紧密,在表达意思方面,日语中的许多句式和交流语言当中也渗透了汉语语言的表达思想,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相似性。日语中的许多语言也强调句式结构的简约,将文字总的逻辑性逐渐淡化,许多人们对句式的深层含义进行理解和分析,重视对情感的渗透和运用,同汉语中的推理形式是非常详尽的。比如,汉语中的“不去吗?”是一个疑问句,表示提问者希望他能够前往,而按照字面上的意思则只能够看出这是一个单纯的疑问句,而不能够看出字面之外的信息。在日语中,“不去吗?”则书写为“行きませんか”,同样,这句话的意思也是想让对方前往,但是却不能够确定对方的实际想法,因此用这种较为委婉的句式来试探他人,同时也能够用这种句式表达出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
四、汉语对日语书写格式的影响
日语中的'书写格式和形式方面,都深受汉语书写影响。比如,汉语中双方进行书信交流,往往会在书信的开头书写一定的礼貌用语,像是关切的、尊敬的以及慰问的等等,从而显得自己更有礼貌,并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影响。在日语中同样也有这样的表现,日语书信的开头也有较多的礼貌用语,这些多是较为客套的,表示关心的言语,在书信的开头使对方能够感受到真诚和尊敬之意。在日语的信电当中,同样同汉语中的书写形式非常相似。信电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通信手段,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电话的普及,信电逐渐被取代,但是对于人们的生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在日语中信电的封面通同样是首行邮编,下面是地址,由某人接受,最下是寄信地址,这同汉语中的书写形式基本一致,由此可以看出,日语的信电书写同样深受我国影响,汉语对于日语语言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五、总结汉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随着我国历史的不断发展,朝代的演进和更替,以及两国交流的日渐密切,日语文化受到汉文化的不断冲击和影响,成为日语文化的发展基础。日语语言文化是多元化的文化,日语文化注重对外来文化的汲取和借鉴,其中汉语成为日语语言文化的重要借鉴对象,重视对日语语言文化的分析和研究,对于日本文化的研究和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日语语言学习,日语的口语以及书写学习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是促进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关键因素。
篇13: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问题论文
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问题论文
目前,有很多外国留学生怀着对中国文化、历史、语言、医学、科技等的浓厚兴趣来到中国学习、进修。他们只有较为熟练地掌握了汉语知识,才能真正地融入在华的学习和生活。中国的外语教学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改革,而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不可避免的存在“语言石化现象”。这一现象的存在,使中国人学习外语在理论上出现了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然而,与中国人学习外语不同的是,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具有一个得天独厚的语境。语境的存在从理论上虽无法避免成人外语学习中的“石化现象”,但可以肯定的是,语境的存在与学习者在语境中的“浸泡”能有效地提高外语学习效果。根据语言学中语境论的观点,我们进行了留学生汉语教学的文化语境研究。在教师的教与留学生学的过程中,如何正确而有效地运用文化语境,从而提升留学生汉语教学与学习效果,是本文主要探讨的话题,也是“我国高等医学专业留学生沉浸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课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语境研究。自20世纪30年代有研究者提出“语境”一词以后,人们意识到“对语言的理解绝不仅限于语言本身,还会牵扯到语言参与者和使用环境,没有语境的语言是不存在的”。语境是语用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将语义学与语用学紧密联系起来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内外围绕语境展开的研究比较多,目前为止,由于语境的重要作用,对它的研究没有减弱,而是正逐渐向学科纵深方向与学科交义方向发展。西方对语境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随着研究的进展,语境的概念从基本的情景语境发展到了文化语境。对语境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弄清楚会话中的含义,完成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所以语境研究大致在语义学、语用学中展开与深入。随着语境理论与认知理论的交义发展,构成语境的因素更加清晰,人们对于语境的理解转向了以说话者的认知过程为重心,这在语境研究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成功的突破,使得对语境的研究更加全而、科学。在我国,语境的概念与意识的缘起可追溯到古代的学者,但是对语境的具体和系统的研究是近代才开始的。我国的研究相对于西方来讲起步较晚,而且没有完全脱离西方的理论与成果。国内的研究开始于基本的概念,学者们就什么是语境、什么是文化语境、什么是情景语境,以及上下文等概念进行过激烈的讨论。在目前仍然存在争议和分歧的基础上,大家也达成了一定的共识。如“要重视语言交流各方主观因素的重要性;在文化语境中,交流者的主观因素为核心内容”。暂时存在的分歧,并没有减少国内学者对语境的相关研究,如语境的构成要素研究、文化语境下的习语研究、传统语境研究与现代语境研究的对比研究等。研究也从较为固定的、呆板的方式,向多元化的研究方式过渡。研究层面从单方面、单维度研究,向人的认知等纵深方向发展。
留学生汉语教学研究。随着我国文化外交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医学、艺术,从不同视角领略中国社会、文化、习俗和生活的巨大魅力。汉语作为外国留学生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符号和载体,是留学生们学习的热门内容。然而,汉语与留学生们的母语在语音、语法和语义方面存在着本质的不同,使得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遇到了不同程度的困难。如何帮助留学生顺利地进行汉语学习,并取得好的效果,是对外汉语教师们而临的共同难题。为了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我国的学者在各个方面对留学生汉语教学与学习展开了不同层面、不同深度的研究。如针对韩国留学生的“是”句研究、巴西留学生汉语语音偏误分析、汉语学习工作记忆研究、临床医学留学生汉语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研究等等。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文化语境仍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并且出现了学科间交义发展的趋向。留学生汉语教学的相关研究,则围绕汉语音、形、义等语言内部因素和不同国家学生的特点等方面展开。前期的研究结果中没有深入的文化语境相关研究,语境研究的发展态势表明将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与学习,与语境理论相结合是大势所趋。所以,我们有必要将语境、文化语境等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应用到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与学习上来,从而扩展语用学语境理论,为留学生汉语教学和学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留学生汉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课堂实践。本研究的对象为医学院校一、二年级的留学生,主要来自南非等国家。来中国留学之前,没有接受任何汉语学习与培训,英语是他们在中国与老师和其他同学交流的主要语言。另外,他们各自仍然使用自己的方言。从学生的总体情况上分析,他们对汉语有较高的学习热情,但由于学习时间短、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等知识缺乏,使得在语音、词义和汉字书写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困难。针对留学生学习中的实际困难,教师在语境的创设与知识的补充方面进行了实践,分别注意了文化语境中的语言知识语境、社会知识语境、文化知识语境、习俗知识语境和生活习惯语境。目的是通过各种语境的运用,来验证文化语境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与学习中的功能与效果,达到通过研究提升教学和学习效果的目的。(1)语言知识语境。语境的基本分类就是语言语境与非语言语境。语言语境指的是字词之间构成的语言环境,包含语法、词义和上下文语篇知识,决定着词与词之间的位置、词义的理解等问题。所以,在文化语境的汉语教学中,我们首先必须关注汉语语言知识语境。在课堂上,由于学生对汉语掌握的实际情况不理想,使得教师成为了语言知识语境的中心。当然,随着学生学习进度的推进和语言水平的提高,中心不断地从教师向学生慢慢转移,所以教师必须做到把握有度、适时转移。汉语课堂上的语言知识语境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方面。首先是词语知识。词语(词素)是语言中携带意义的'最小单位,我们可以把词(词素)比作建造高楼前要准备的砖。在课堂上,教师结合新词词义,采用单词认读、双词认读和组词认读的形式将词义进行串联,使学生完成单词意义的同时完成向多词意义的过渡。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学生易于接受且有良好的学习效果。其次是语法。语法是每种语言中的框架,可以比为建造高楼时搭的架子。语法规定了词与词之间的位置以及相互关系,决定了如何来理解词的意思。语法也是区分语言特点的一个关键。我们采用了归纳法,即给出很多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关的例子,在教师充分解释意义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语法现象。实践证明,成年的学生在归纳、总结以及信息处理方面能够较为顺利地完成。再次是课文。课文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前后连贯的语篇,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学习词义、词与词之间的位置以及语法点。课文为学生的语言知识学习提供了一个综合的、完整的认知、试读体系。最后,还有教师的重要作用。教师的汉语知识、英语知识以及语言学与教学知识是决定因素。所以,教师需要不断通过实践提升专业素质。(2)社会知识语境。由于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中用于建立社会关系、保持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工具,所以学习语言必须了解社会知识。各个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发展史,社会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使得各个国家的社会语境有着很大的不同。在汉语教学中,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社会知识语境。如在讲如何介绍自己的爸爸与老师认识时,我们补充了“教师在中国自古至今受到尊敬”的知识,所以见而时先要介绍老师,然后再介绍自己的爸爸。通过这样的社会知识补充,学生既能学习关于介绍的基本词语和句型,又同时具备了语用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不断的进行社会知识积累,使学生更快地融入中国社会,融入在中国的学习。(3)文化知识语境。文化是一个看似简单,而实际上较难定义的概念。广义的文化包括了一个国家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信仰、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当然也包括了语言。这也是在我们的研究中把众多语境都纳入文化语境,并进行重点研究的主要原因。狭义的文化则是指具体的、地方性的或者某个小群体的行为,如文学、音乐、服饰、食物、企业文化等都属于这一类。文化有很多代表符号,当然语言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符号。所以,留学生汉语教学也必须重视文化知识语境的形成。也就是说:教语言必须教文化,学语言也必须学文化。汉语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代汉语、近现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这样的发展阶段。古诗是汉语中既具有含义、韵味,又能体现文化和语言特点的一个代表。与古文相比,古诗读来朗朗上口,所以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我们引入了以古诗展示中国文化的教学形式。实践证明,这种文化知识语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且学习效果良好。具体做法有:汉语学习的初期,学生在语音、语法和书写方面存在很大的困难,结合古诗意境,教师在课堂上介绍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古诗。首先是运用古诗做拼音听写练习,然后结合学生的学习介绍了本诗的意境,指出在于体现了一种不屈不挠、充满活力的野草的精神,从而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要刻苦努力,不怕困难。这既使学生练习了拼音,又增加了汉语学习的文化背景知识。另外,教师介绍了“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结合自然文化环境,让学生们既练习了听音又欣赏了古诗的韵味与优关。实践证明,留学生们喜欢这样的学习形式且学习兴趣浓厚。(4)习俗知识语境。习俗是中国文化语境中最有特色的一部分,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节日为留学生的汉语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留学生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结合每个月的中国传统节日,为学生补充相关的词语和背景知识。在教师的帮助下,留学生运用简单的句型进行汉语学习,学习单词、句型与习俗知识相结合,大大地丰富了学习材料,增加了语言体验,学习效果良好。(5)生活习惯语境。日常用语的学习是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本的内容实现了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内容的紧密结合。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学生的学习转换成学生的日常语言实践,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建立并运用生活习惯语境。如教师先以学生做自我介绍的形式,让学生体验生活习惯语境。在这个语境中,学生将已经学过的知识变成自我介绍,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交流,巩固了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并且掌握了我国人民的日常语言习惯与生活习惯,在提高留学生语言水平的同时,又提高了实际汉语语用能力。
留学生汉语教学与学习随着文化外交的推进而有了较快的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留学生来华学习,人们对汉语教学的关注度加大,须尽快解决留学生汉语教学中仍然存在的没有解决的实际问题。本文所探讨的文化语境,是在语用学语境研究长足发展的基础上展开的,以实现更加细致的文化语境因素划分。通过课堂实践,人们对文化语境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总之,留学生汉语教学需要不断深入研究、改革与不断发展,以提高效果,使师生受益,使我国的文化外交更加深入人心。
【探析汉语中的日语借词及其影响论文】相关文章:
2.日语论文
3.汉语论文怎么写
4.汉语语音教学论文
10.闯关日语作文小论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