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汉语副词

汉语副词

2022-12-17 08:28:4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遍地都是江湖骗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汉语副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汉语副词,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汉语副词

篇1:上古汉语的范围副词

上古汉语的范围副词

本文拟就从先秦到西汉时期范围副词的使用和发展状况进行功能描写和历时的'比较,以期对这一阶段范围副词发展的一般规律作出探讨.

作 者:孙玲 SUN Ling  作者单位: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安徽,合肥,230061 刊 名: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 年,卷(期): 27(12) 分类号:H109.2 关键词:上古汉语   范围副词   功能描写   历时比较  

篇2:汉语中副词可以修饰名词吗

副词修饰什么词

副词是一种汉语词汇,意思是指一类用以修饰动词(相当于英语的adverb)或加强描画词组或整个句子的词。 副词常用来修饰动词(词组)、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以表示时间、频率、范畴、语气、程度等。

篇3:汉语从/否类副词的历史考察

汉语从/否类副词的历史考察

“从/否”类副词是经历自先秦到后期近代汉语的漫长历史才形成的,其间发生过两次显著的.变化:一是短语词化,由上古就已出现的时间短语“从X以(已)来”在一定的句法环境里经缩略而形成副词“从来”;二是伴随着省缩改变分界、重组词化,在“从来+否定副词+谓词”句式范围内,“从来”省缩为“从”,并且跟否定副词组合成具有“时间・否定”意义的“从/否”类副词.

作 者:冯春田 Feng Chuntian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山东,济南,250100 刊 名:语文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LINGUISTIC RESEARCH 年,卷(期): “”(4) 分类号:H14 关键词:从/否   从来   短语词化   重组词化  

篇4:现实性和非现实性范畴下的汉语副词研究

现实性和非现实性范畴下的汉语副词研究

作者:周韧

世界汉语教学 07期

一 从“常常”和“往往”讲起

陆俭明和马真(:4―5)、马真(:209―212)非常细致地研究了“常常”和“往往”这对现代汉语中表时间频率的近义副词。为了便于行文,下面统一以马真(2004)的研究作为回顾的对象。

首先,“常常”和“往往”在很多情况下是可以互换的,这是因为它们都表示某种事情或行为动作经常出现或发生。例如:(例句摘自马真,2004)

马真老师指出:例(4)(5)说明“往往”的出现需要提出某种前提条件;例(6)(7)说明“往往”一般用来说过去的事情,而不能用来说将来的事情;而例(8)―(10)说明“往往”一般说明带规律性的事情,因为在(8b)、(9b)和(10b)中加上某些表规律性的词语,这些不合格的句子又合格了。(例句摘自马真,2004)

根据以上情况,马真(2004:211)总结到:“‘往往’只用来说明根据以往的经验所总结出的带规律性的情况(多用于过去或经常性的事情),‘常常’不受此限。”马真老师的总结精辟得当,很好地说明了“常常”和“往往”的差异,不仅推进相关研究,更有助于对外汉语虚词教学。而本文思考的问题是:“常常”和“往往”所表现出来的句法语义差异,其背后是否代表着更宏观的某种普通语言学理论上的分野?是否折射了更深层次的语言学理论光芒?

二 现实性与非现实性范畴

马真老师对于“往往”语法意义的总结,其中关键有两条:第一,“往往”说明的是过去的事情;第二,“往往”说明的是根据经验带规律性的事情。这两条恰好和普通语言学中的两个重要的语法范畴有重要关联。第一个语法范畴为“过去时”(past tense),第二个语法范畴为“惯常体”(habitual aspect)。

“过去时”无需多言,一般是指先于说话时刻的动作时间。而根据Comrie(1976:27―28),“惯常体”描述的是某段时间内的一种情状,这种情状不能被看成是偶然发生一次或几次的状态,而要被当作贯穿整个时段的特有性质。英语中惯常体的典型代表就是“used to’句型。例如:

我们很清楚,“往往”句和“used to”句还是有很大分别的,比如“往往”倚重自己的经验,并且常常表示一种反复的情状,而“used to”并没有这些限制。但毋庸置疑,带有“往往”的句子在很大程度上也表述了“惯常”的意义。

不过,“过去时”与“惯常体”让我们想起了一对情态(modality)研究上经常使用的概念,即:现实性(realis)和非现实性(irrealis)。而了解、掌握和运用现实性和非现实性,是我们更好地解读“常常”和“往往”这对近义副词的关键,进而能帮助我们辨析和把握现代汉语中更多的副词性近义词对。

根据Comrie(1985)、Chafe(1995)和Mithun等论著,现实性主要用来描述已经或正在发生和实现的情境,指的是现实世界已经或正在发生的事情,并且一般与直接的感知关联。相反,非现实性主要用来描述只在想象中出现和感知的情境,一般指的是可能世界中可能发生或假设发生的事情。在Palmer()的论述当中,现实性和非现实性的概念非常重要,是非情态与情态的重要分野。(注意,是非现实性和情态关联)

情态不同于时和体,它不是用来刻画事件的具体特征,而是用来表述命题的状态。①而最早使用现实性和非现实性这对范畴的,是一些以美洲印第安语和太平洋语言(尤其是巴布亚新几内亚)为工作对象的语言学家。②

在一些美洲印第安语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语言当中,常常有标记来表示现实性和非现实性范畴。Manam语(一种巴布亚新几内亚语言)中,每个限定动词都有现实性形式和非现实性形式。例(13)为表述现实性的例子,现实性标记被用在表过去、表进行和表惯常事件的句子当中:(例句摘自Palmer,2001:147,“REAL”指现实性标记)

(13)a.u-nou b.úra i-púra-púra

1SG+REAL-JUMP rain 3SG+REAL-come-RED

'I jumped' 'It is raining'

c.i-zen-zé

1PL.EXC.REAL-chew betel-RED

'We(habitually)chew betel-nuts'

注意,在例(13)中,句子中并没有表示过去时、进行时和惯常体的标记,这些语法意义都是由现实性标记来承担。Palmer(2001)将这种标记看成是非联用(non-joint)型标记。

与非联用型标记相比,还有一种联用型标记,指的是非现实性标记常常伴随其他一些特定的语法标记出现。例如,Chafe(1995)指出Caddo语(一种美洲印第安语)中,非现实标记常常和其他一些语法标记同现,这些标记包括否定(negative)、禁止(prohibition)、义务(obligation)、条件(condition)、模拟(simulative)、低频(infrequentative)、赞叹(admirative)。例如:(“IRR”指非现实性标记)

(14)a.kúy-t'a-yibahw b.ka -sah-yibahw

NEG-l+AG+IRR-see PROH-2+AG+IRR-see

'I don't see him' 'Don't look at it'

c.kas-sa-náyaw d.hí-t'a-yibahw

OBL-3+AG+IRR-sing COND-1+AG+IRR-see

'He should/is obliged to sing' 'If I see it'

e.dúy-t'a-yibahw f.wás-t' a-yibahw

SIMULAT-l+AG+IRR-see INFREQ-l+AG+IRR-see

'As if I saw it' 'I seldom see it'

g.hús-ba-asa-yik'awih-sa

ADM-l+BEN+IRR-name-know-PROG

'My goodness he knows my name'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国内的学者们也注意到了现实性与非现实性和语法现象之间的一些关联。张伯江()较早从传信范畴入手,介绍了现实性、时体、语气、情态以及传信范畴之间的关联;郭锐(1997)利用现实性和非现实这对术语对汉语句子的时间特征进行过讨论;沈家煊(1999)和石毓智(2001)在研究汉语否定概念的时候,利用了非现实性的概念;王红旗(2001)则讨论了现实性和非现实性对名词指称的影响;而王晓凌()和张雪平(2009、)等专门讨论了汉语语法中的现实性和非现实性。

在上述研究当中,还鲜有将现实性与非现实性范畴运用到汉语副词研究上来的。不过,很多学者都指出:副词是汉语中表示情态的一种重要手段。例如,张伯江(1997)就指出汉语常常利用副词成分来表示传信范畴,如“显然、准保”等;而张谊生()就单列了一类评注性副词,并且张谊生(2000:59)明确表示:“使用评注性副词无疑是表示汉语情态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一方面,现实性与非现实性的区分是观察和研究情态的一个重要角度;另一方面,副词是汉语表达情态的一种重要手段。结合这两点,我们相信,现实性和非现实性范畴对于汉语副词研究一定大有帮助。

三 再论“常常”和“往往”

回顾马真(2004)对“常常”和“往往”的研究,再结合前面讨论到的现实性和非现实性的概念。本文认为,“往往”是基于现实性而使用的副词,它一般不出现在非现实性的情境中。

前面讲过,“往往”只表示过去的事情,毫无疑问是现实性的范畴。而从类型学的角度来看,在那些有语法标记表示现实性和非现实性范畴的语言当中,不少是将惯常动作处理为现实性的。③那么,我们凭什么认为“往往”所描述的`惯常事件是一种现实性的表达呢?这是因为,“往往”所描述的事件十分注重与说话人本身直接的感知,这也就是马真老师所强调的“根据以往经验”。

仔细考察就会发现,在马真老师的举例当中,像(8a)、(9a)和(10a)这种合格的例子,都使用了第一人称“我”,而像(4b)、(5b)、(6b)和(7b)这种不合格例子,却使用了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从获得经验感知的角度来讲,自身经验显然比他人经验更为直接,那么,用第一人称的句子具备的现实性是高于用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句子的。

此外,马真老师举出的不合格例子当中,还有几个地方特别值得注意,例句重复如下:

根据Palmer(2001)对情态的分类,情态可分为命题情态(proposition modality)和事件情态(event modality),前者表现说话人对命题真伪的考量,后者表达说话人对潜在事件存在或执行的一种态度,事件情态往往都是非真实性的。命题情态当中有一类涉及到“传信”(evidentiality)证据,主要关系到命题的信息来源,其中常常要分清报导(reported)型证据和感官(sensory)型证据。在(15a)中,“听说”一词的出现,说明其中的信息来源为“报导型”。而在(15b)中,出现了一个表示“弱义务”的“得”字。表义务的句子在很多有形态的语言当中都使用非现实性标记,例如(14c)中的Caddo语。汉语中表示义务的有“必须”“应该”和“得”等词,我们将“必须”看成是体现“强义务”的词语,而将“应该”和“得”看成是体现“弱义务”的词语。强义务和弱义务的具体情况,后面还要讲到。

“报导型”命题只是“道听途说”,并非“眼见为实”。而“义务”只是说话人对听话人行为的主观愿望,事件还未实现。从情理上推,这两者都契合非现实性的语法意义。而且,在那些有形态区分现实性和非现实性的语言当中,不乏有“报导型”句和“弱义务”句使用非现实性标记的例子。例如(16a)中的Hixkaryana语(一种巴西亚马逊地区使用的语言)和(16b)中的Central Pomo语(一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使用的印第安语),前者在“报导”句中有一种类似于非现实性标记的“未确定”(uncertain)标记,后者在弱义务句中要用非现实性标记:(例子来自Palmer,2001:177、184)

(16)a.nomokyan ha-tt

he.come+NONPAST+UNCERT INT-HSY

'He's coming(they say)'

house-LOC-from away-go-SAME+IRR work handling-catch-COND

'He should go home and get a job'

所以,(15a)中的“听说”和(15b)中的“得”,其实也可以被看成是一种表示非现实性的词语。这些都是能够说明“往往”是一种排斥非现实性情境、注重现实性情境的副词。而在(15b)和(15c)中,还出现了动词重叠式“看看”。张雪平(2009)曾经指出,汉语不能讲“看看过书”“昨天看看书”和“正在看看书”等格式,这些都说明动词重叠式是汉语中表示非现实情境的一种重要语法手段,放在(15b)和(15c)中,更加重了句子不合格的程度。

更为重要的是,非现实性和现实性的对立,提供给我们一些发现新语料的机会,而我们也正可以借此机会检验我们的论断。一种好的语言学理论,不光是能够解释现有的语料,而且能够在理论的指引下,帮助我们挖掘出更多的语料,由此将研究推向更深层次。

非现实性一般出现在下列语法环境当中:假设、报导、条件、让步、可能、疑问、否定、祈使、未来、义务、能力等。张雪平(2012)曾经指出,这些语境代表了语法研究中不同层面的概念。比如,“让步”是复句概念,“报导”跟语用相关,“未来”跟时制相关,“祈使”是句类概念等等。本文并不想在这个问题上作过多纠缠,因此将这些概念统统都看成是非现实性概念延伸出来的语义情境。而为了便于进行相应的句法测试,我们把这些语义情境的引发词语例举如下:

未来:将、以后、明天、下月

条件:只要、无论

假设:如果、要是

让步:即使、就算

疑问:是不是、吗

否定:不、没、未

强义务:必须、非得……不可

弱义务:得(děi)、该、应该

强祈使:禁止、严禁

弱祈使:请、让、祝

可能:也许、可能、应该

能力:可以、能、能够

意愿:希望、愿意、打算

猜测:猜测、觉得、推测、估摸

低频:很少、偶尔

报导:听说、据说、有消息说

提出了这样一些非现实的语义情境分类和测试词语后,我们就可以对“常常”“往往”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前面,我们认为“往往”是基于现实性而使用的副词,而且在已有论述中,我们利用现实性和非现实性范畴很好地说明和重新分析了前人研究中的既有例句语料。

不过,我们还不满足,因为上面提出的非现实性情境的引发词语正好可以让我们进行一种实验性的测试,帮助我们挖掘更多的新语料。也就是说,如果“往往”是一种注重现实性表达的副词,那么可以预见,它不能出现在非现实性的语义环境当中。请看以下例子:

例(17)都是描述非现实情境的,而“往往”一般都不能出现。需要说明的有两点:

第一,由于有些测试词(即非现实性语境的引入词)和作为被考察对象的词在语义上有冲突,因此无法进行某些测试。比如,作为被考察对象的“往往”与测试词“偶尔”语义冲突,就无法进行“低频”语境的非现实性考察;

第二,所谓“非现实性”语境,确切地说,应该是指测试词的辖域(这种辖域的计算也许可以利用生成语法中的c-command概念),而并非指含有测试词的整个句子。比如说,“往往会不高兴”和“往往能够得到他人帮助”确实是合格的形式,但要注意其中“不”和“能够”的辖域并不包括“往往”,所以“往往”并不处于非现实性语境之中。反过来,在“不往往”和“能够往往”中,“往往”是处于“不”和“能够”所营造的非现实性语境中,而整个格式是不能成立的。

现在,我们有把握说:“往往”就是一种基于现实性表达而使用的副词,而“常常”没有这种限制,因为上述“往往”不能出现的地方,“常常”都能出现。

在陆俭明、马真(2003)和马真(2004)之外,李晓琪(2005)和蔡红(2005)也谈到了“常常”和“往往”的差异。李晓琪(2005:41)归纳了“常常”和“往往”用法的差异,如下表所示:

在陆俭明和马真(2003)、马真(2004)研究的基础上,李晓琪(2005)增加了“往往”不用于主观意愿和不用于否定式的结论;而蔡红(2005)也说明了“往往”用于过去时,不用于主观意愿和否定句中,还增加了“往往”不用于疑问句和祈使句的结论。

这里我们也要指出两点:

第一,尽管既往研究描写精细,但也纷繁杂乱。现在,我们只用非现实性这一点便可统统管住。因为将来、主观意愿、祈使、否定和疑问都是非现实性的下位概念。

第二,综合陆俭明和马真(2003)、马真(2004)、李晓琪(2005)和蔡红(2005)等学者的研究,尽管他们描写精细,但还是遗漏了“往往”不用于假设、条件、报导、让步、可能、义务、猜测和能力等语境的情况。此时便体现了理论的好处,我们寻找例(17)中的语料,完全是在现实性和非现实性范畴的指引下进行的。

有了上述这套测试手段,我们可以对现代汉语中更多近义副词词对进行分析和比较。我们发现,在副词研究的实践当中,引入非现实性和现实性范畴,有着非常好的研究成效。下面,我们再选取几对近义副词进行说明。

四 “赶紧、赶快”和“赶忙、连忙”

“赶紧、赶快”“赶忙、连忙”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组表“紧迫”义的近义副词。马真(2004)着重讨论了“赶紧”和“赶忙”的差异,她指出:两者的差异表现在对句类的选择上,“赶紧”既能用于祈使句,也能用于陈述句,而“赶忙”只能用于陈述句,不能用于祈使句。例如:(例句引自马真,2004:26)

吴F瑜(2005)、沈敏和范开泰()对“赶紧、赶快、赶忙、连忙”这几个词也进行过辨析。吴F瑜(2005:226)分析的是“连忙”和“赶紧”,形成下表的结论:

吴F瑜(2005)举出的例子有:(吴F瑜(2005)考察的是“连忙”和“赶紧”,但此处我们将“赶忙”和“赶快”也放入例句中一并考察)

例(20)中各个句子在语义上都是一种未然的情况,“赶紧”和“赶快”可以出现,但是“赶忙”和“连忙”不行。

此外,刘丹青()也指出,“赶快”只能用于未然,而“连忙”只用于已然。而沈敏、范开泰(2011)也指出:相对于“赶紧”和“赶快”,“赶忙”和“连忙”不用于未然句、假设条件句、祈使句和有助动词的句子,也不用于表示主观意愿的心理动词句。沈敏、范开泰(2011)举出的例子有:

不难看出,马真(2004)、吴F瑜(2005)、刘丹青(2010)、沈敏和范开泰(2011)所说的未然、祈使、假设、条件和主观意愿等语义情景,都属于非现实性的范畴。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沈敏、范开泰(2011)完全是通过对真实语料进行考察,才得出上述结论的。我们要指出的是:基于大规模的真实语料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副词在什么样的句法语义环境下经常出现,这一点固然可靠,也很重要。但是,真实语料只能告诉我们这些副词能在什么语境下出现⑤,却并不会指明它们在什么语境下不能出现。如果研究者只是凭已有的合格语料做出判断,总结词语不能出现的句法语义禁区,就难免挂一漏万了。

现在,有了现实性和非现实性的视角,我们可以先大胆预测“连忙”和“赶忙”也是一种基于现实性的表达。这样,我们不仅可以将上述纷繁的描写概括为一条简单的规则,并且,在上述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在未然、祈使、假设、条件、助动词和主观意愿的语义情景之外,我们还能预测“连忙”和“赶忙”不能出现在疑问、否定、能力和报导等情境之中。例如:

不过,马真(2004:163―164)也指出,“赶忙”和“连忙”也可以用来说未来的事情,但是要求前面另有一个动词性成分。马真老师举的例子是:

仔细考察例(23),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这里指的未来的事情实际上是即刻就要发生的事件,带有说话人较强的确定性;第二,其中有强调直接感知(或者说是一种“现场性”)的“注意了”和“瞧吧”;第三,“赶忙”和“连忙”修饰的动作和前面的动作基本同时发生,可看成是一种可表将来的进行体,类似于英语中的“going to”。这些条件,都说明例(23)中的句子尽管尚未发生,但仍然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因此允准了“赶忙”和“连忙”的出现。

所以,简单说来,“赶忙”和“连忙”是一种基于现实性表达而使用的副词,而“赶紧”和“赶快”不受这种限制。

五 “很”和“挺”,“只”和“仅”,还有“差不多”和“差点儿”

接下来讨论三对副词,分别是:“很”和“挺”,“只”和“仅”,还有“差不多”和“差点儿”,它们是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老牌副词,或者说,老牌难点副词。但我们发现,只要引入现实性和非现实性这对范畴,从这个角度切入进去考察,也会有一番新的收获。

首先来看程度副词“很”与“挺”。在过去的研究当中,一般认为“挺”口语色彩较浓,而“很”在书面语和口语中都适用。我们发现:“挺”的使用和现实性相关,它在非现实语境下出现会受到一定限制。例如: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很”没有这种限制,它既可以出现在现实性的语境当中,也可以出现在非现实的语境当中。

再来讨论限定副词“只”和“仅”。过去对于这种副词的讨论,主要的方向是讨论它们的语义指向和焦点结构。其实,从现实性和非现实性角度,也能观察到很多有趣的现象。我们发现:“仅”的使用和现实性相关,而不大出现在非现实性的情境之中。例如:

本小节最后讨论的是“差不多”和“差点儿”,它们是现代汉语语法中的一对难点副词。⑥而如何预测和解释其中肯定和否定的解读是汉语语法学界的经典谜题之一,相关的研究有朱德熙(1980)、沈家煊(1987)和袁毓林(2011)等。而本文想指出的是:“差点儿”是一个基于现实性表达的副词,它不能出现在非现实的情境之下。例如:

六 “稍微”和“多少”

吕叔湘(1965)、马真(1985、2004)论述了“稍微”和“多少”的差异,“稍微”和“多少”都是表示程度浅的程度副词,而且一般都要修饰谓词的复杂形式。马真(1985、2004:38、55、76、146)对“稍微”和“多少”做了较为详尽的辨析,马真老师的分析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多少”多与积极意义形容词或量大的形容词共现,不大与消极意义形容词或量小的形容词共现,“稍微”则不受限制,如(27a)和(27b);第二,“稍微”可修饰一个否定形式,“多少”则不行,如(27c);第三,“稍微”和“多少”都可以和能愿动词“该”“会”共现,但“稍微”只能出现在能愿动词之后,不能出现在能愿动词之前,如(27d)和(27e);第四,“稍微”和“多少”都既能说已然的事情,如(27f);也能说未然的事情,如(27g)。但是“多少”用于说未然的事情时,会受到一定限制,比如在(27h)中,它就不能在未然语境下修饰形容词性成分。

相关的例句有:(例子摘自马真,2004)

从上述例句来看,“稍微”应该既能出现在现实性语境,也能出现在非现实性语境中。此外,张谊生(2004:57―58)在讨论“稍微”的时候,也指出“稍微”可以和重叠式连用,常构成祈使句和条件句。而(27)中的例子也告诉我们:“多少”一般不出现在非现实性的语境下,应该是一个在现实性条件下使用的副词。

不过,为什么(27d)中“多少”可以和表“弱义务”的“该”连用(其实,也可以和“得”“会”等助动词连用)?同时,也应该回应一下为什么在(27g)中“多少”可以在表“未然”的“弱祈使”句中出现。

这里,我们就要承认事实和理论有时候并不是那么契合。很多时候,在现实性和非现实性范畴上,近义副词之间并不会出现整齐划一的对立,“多少”确实是能够出现在“弱义务”、“弱祈使”和一些表未然的非现实语境之中。

当然,首先要说明,尽管“多少”能够出现在“弱义务”和“弱祈使”句中,但它们依然不能出现在“强义务”和“强祈使”句中,如(28e)和(28i)。⑦同时,“多少”表示的未然也只是紧接说话时间的短暂未来,当表示遥远未来时,“多少”就不能出现了,如(28f)。

本文列出了十六种表达非现实性的语境。我们认为,对于任意两个词来讲,只要在其中一种语境中体现了现实性的差别,那么在其他十五种语境之中,也应该体现这种差别。至少,这两个近义副词在其他十五种语境之中,这种现实性的强弱关系绝不会颠倒过来。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发现“多少”不能出现在某个非现实语境下,而“稍微”可以出现在这个语境下,例如(28b),“多少”不用于一般疑问句,而“稍微”可以。首先我们就可以推测,“多少”在其他非现实语境中可能也不能出现。可以确认,如果“多少”可以出现在某个非现实语境下,那么,“稍微”就一定可以出现在这个非现实语境下。用蕴涵关系来表述就是:

非现实语境中出现“多少”→非现实语境中出现“稍微”⑧(“→”表示蕴涵)

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尽管“多少”既可以出现在现实语境,也可以出现在非现实性语境,但总而言之,较“稍微”来讲,“多少”是现实性更强的副词。

至此,我们还没有解释马真老师总结“多少”用法的第一条,即“多少”不大与消极意义形容词或量小的形容词共现。当然,首先我们要承认,尽管很多对近义副词之间体现了现实性上的差异,但它们之间可能还具备其他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并不能从现实性和非现实性角度进行解释。不过,具体到“多少”不大与消极意义形容词或量小的形容词共现这一点,我们认为还是和现实性有一定关联的。只是限于篇幅,我们拟另文讨论。

七 “又”和“再”

前面我们看到的近义副词和现实性范畴之间大都是一种扭曲的对应关系,即其中一个副词基于现实性而使用,而另外一个副词既可用于现实性语境,也可用于非现实性语境。以“常常”和“往往”为例:

其他几组副词也是这样。不过,现代汉语中也有基于非现实性而使用的副词,这就是“再”。现代汉语中的副词“再”和“又”可以表示动作的重复、继续或追加。一般普遍认为,“再”用于修饰未然的事件,而“又”用于修饰已然的事件。例如《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644页)就讲到:“在表示动作重复或继续时,‘再’用于未实现的,‘又’用于已实现的。”

而马真(2004)比较“再”和“又”时,先将考察格局分为“说过去的事情”和“说未来的事情”两大方面,而在这两方面内部,又按照是否为假设的事情再细分成两种情况。这样,就形成了“[+过去][-假设]”“[过去][+假设]”“[未来][-假设]”和“[+未来][+假设]”四种情况。而“再”并不是不能用来说过去的事情,它可以出现在“[+过去][+假设]”的语境当中。所有四种情况如下所示:(例子摘自马真,2004)

这样大致形成了下表的格局:

尽管不乏例外⑨,但马真老师研究“再”和“又”的两个角度,即“过去vs未来”和“假设vs非假设”,完全可以被整合成一个角度,即“现实性vs非现实性”。也就是说,例(29)中的四种情况其实可以简化为现实性和非现实性两种情况。其中,“[+过去][-假设]”为现实性情境,其他三种情况为非现实性情境。这样,除去少数例外,整个大致的格局就更简单了:

八 现实性、非现实性与状语位置

引入现实性和非现实性这个研究角度,不仅可以说明近义副词的差异,还可以对副词研究的其他方面有所帮助。

关于副词的研究,其中有一个老大难问题是副词位置的问题,这指的是一些副词(或状语性成分)不但可以出现在句首的位置,也可能出现在句中主语和谓语之间。例如:

(30)a.真的,他想再要个孩子。 b.他真的想再要个孩子。

方梅()指出,使用句首副词是一种提高确信度的方式,比如对于例(30)来讲,如果加上降低确信度的表述,则一般不能使用句首副词。如例(31)所示:(例句摘自方梅,2013)

(31)a.她真的想再要个孩子,我挺怀疑的。 b.*真的,他想再要个孩子,我挺怀疑的。

这一点启发了我们对句首和句中副词语法功能的看法,因为我们认为,确信度就是现实性的一种体现。为了方便表述,以下我们不采用“句首副词”这个说法,而采用“句首状语”的名称来讨论问题。这样可以稍稍扩大我们的考察范围,因为副词以外的其他很多词类也可以充当状语,尤其是汉语中的状态形容词。

本文认为,使用句首状语是语法表达现实性的一种手段。我们用下面这对例子作为论述比较的对象:

(32)a.这棵树就枯死了。 b.,这棵树就枯死了。

在例(32a)和(32b)中,“慢慢地”分别为句中状语和句首状语。但例(32b)比例(32a)体现了较强的现实性,试比较例(33)各句:

例(33)说明,在很多非现实语境当中,都不能出现句首状语。

我们还注意到,一些语义上和宾语相配的修饰成分也可出现在主谓之间或句首,例如(34)和(35)。以(34)为例,“香喷喷的”不但可以像(34c)那样直接修饰宾语核心“花生米”,也可出现在句首和主谓之间,如(34a)和(34b)所示:

而现实性和非现实性也为我们研究这类句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角度。就例(34)(35)来讲,我们发现,修饰成分越处于语序前列,句子就越不能被非现实语境容纳。请比较:

从前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当修饰成分处在动宾之间的时候,是可以出现在非现实语境中的;而处于主谓之间时,句子就不大能被接受;而如果处于句首,则完全不合格。这些例子都说明,修饰语的位置和现实性非现实性范畴是高度关联的。

九 余论

本文通过大量实例,说明在汉语近义副词的使用当中,大量存在现实性和非现实性的对立。引入现实性和非现实性这对范畴,不仅能很好地说明和总结过去的既有研究,还能帮助我们挖掘更多新语料,将相关副词或虚词研究推向更深层次。我们还想指出的是,现实性和非现实性属于一种“意念特征”(notional feature),它本质上通俗易懂,不像“作格”(ergative)和“非作格”(unergative)这类概念难以理解。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现实性与非现实性范畴有着较为实际的应用价值。

最后,我们再讨论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如何面对反例。我们意识到,本文通过现实性和非现实性范畴对近义副词的研究,也会出现一些例外,例如,我们在处理“稍微”和“多少”的时候,就指出尽管“多少”显示了较强的现实性,但也可以出现在一些非现实语境当中。

《世界汉语教学》匿名审稿专家也指出,前面本文判断为注重现实性语境的副词,语料中也不乏出现在非现实语境的实例。以“挺”为例,匿名审稿专家举例有:

(44)a.你不是一直孝敬的吗?(《毕淑敏《最晚的海报》)

b.诶,她一定费电的吧?(王朔《编辑部的故事》)

c.听说你的数理化也好……(池莉《有土地,就会有足迹》)

d.你是不是感到光荣,又挺委屈?(崔京生《纸项链》)

e.大小子在大学好的?(林元春《亲戚之间》)

f.一个人,就算他无聊,也不见得就非得是个流氓。(王朔《浮出海面》)

g.可能零碎,可能不准确。(王毅《对照检查五重奏》)

这值得深入研究,对于有些例子,其实较好解释,例如(44a)和(44b)中的“不是……吗”和“吧”问句,这两种问句事实上说话人心目中已经有了答案,一个是反问句,一个是高确定性的求证问句,它们现实性并不低。

另外,我们还有一个想法:非现实语境是有强弱等级序列之分的。比如说,“弱祈使”“弱义务”“低频”“报导”等情况可以被看成是非现实性较弱的语境,而“强祈使”“强义务”“未来假设”“未来疑问”等情境可以被看成非现实性较强的语境。一个注重现实性表达的词,可能不出现在所有的非现实语境中,也有可能只是不出现在强非现实语境中,但可能出现弱非现实语境中。以“挺”来说,是不是只能出现在弱非现实语境,而不能出现在强非现实语境中?这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和详细论证。

对于这些反例,如果我们能够将已经解释的例子和反例一并考虑,再从中抽象出比现实性和非现实性更高层和抽象的规则,本文就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还有一个想说明的问题是:我们如何看待虚词在汉语语法中的地位。

目前通行的一些现代汉语教科书,例如胡裕树(1995:18)、黄伯荣和廖序东(2011:7),在总结汉语语法特点的时候通常会认为:除了语序以外,虚词也是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这主要是因为,其他语言用形态变化表示的意义,汉语常常用虚词来表示,比如说,汉语用“了”“着”表示时态,用“被”表示被动。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想说的是:汉语不仅可以用虚词来表示其他语言中用形态变化表示的范畴,汉语还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不同的语法范畴。汉语中近义副词的对立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词汇意义基本相同的一对副词,却常常体现了现实性或非现实性范畴上的对立。我们要表达的就是:提出汉语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不同的语法范畴,会更好地说明虚词是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这一观点。

本文初稿曾在《世界汉语教学》举办的“青年学者论坛”(11月,北京语言大学)上宣读,感谢论坛点评专家张谊生教授对本文提出的中肯意见,感谢郭锐、刘丹青和张伯江先生对本文的帮助,感谢《世界汉语教学》匿名审稿专家的宝贵建议。

①《世界汉语教学》匿名审稿专家指出,情态并非表述命题的状态,而指的是命题状态之外的成分。本文说情态是表述命题的状态,这句话是转自Palmer(2001:1),其中讲到“Modality differs from tense and aspect in that it does not refer directly to any characteristic of the event,but simply to the status of the proposition”。但笔者想,匿名审稿专家的观点也是有道理的,造成分歧的原因大概是大家对“状态”(status)这个词理解的不同,如果将其理解为命题本身行为和参与者的状态,这当然不在情态所涵盖的范围内;但如果“状态”是指命题在说话人心目中的状态,涉及真伪、意愿和态度等诸多方面的话,那么这个“状态”正契合了情态的所指。感谢匿名审稿专家的宝贵意见。

②根据Bybee et al.(1994),现实性与非现实性这对术语最早见于Capell & Hinch(1970)。

③当然,也有不少语言将惯常动作处理为非现实性。所以,Givón(1994)认为惯常体是一种“混合情态”(hybrid modality)。

④此处“应该”还有一种反事实(countfactual)的意味,加重了句子命题非现实性的解读。

⑤生成语法学家就会认为:即使再大规模地通过语料搜集某一个成分的分布,这个成分也仍然存在语料中不曾体现的分布情况。

⑥这两个词也都有做谓语的用法,例如“个头都差不多”和“水平还差点儿”。这样的话,按照现行的词类划分体系,“差不多”和“差点儿”也许不能归入副词。不过,我们只讨论这两个词在状语位置上的情况,因此本文就将它们暂时看成是副词。

⑦顺便说一句,“多少”在分布上的表现,正是本文区分“弱义务”和“强义务”、“弱祈使”和“强祈使”的重要依据。区分强弱主要就是看语气,但有时候也可以依靠标记词判断,标记“弱义务”的有“得”和“应该”等词,而标记“强义务”的有“必须”和“务必”等词;“弱祈使”表达“请求”和“规劝”等意义,常见标记词为“请”和“让”等;“强祈使”表示“禁止”和“命令”等意义,常见标记词有“严禁”和“禁止”等。

⑧也就是说,在已知(28b)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预测“多少”不大可能出现在非现实语境下,其现实性强于“稍微”。那么,倘若“多少”真的出现在非现实语境下,相对现实性弱的“稍微”更可以出现在这种语境下。

⑨例外的情况(例句均摘自马真,2004):第一,“再”和“由于”搭配也能表示“过去陈述事实的事情”,例如:“由于他自己平时的努力,再由于同志们的帮助,他在学习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第二,“又”和“能”共现能虚拟假设如意的事情,例如:“昨天上午如果我们请他们吃了饭又能请他们喝杯咖啡,就更好了。”第三,无论是否假设,在表示未来不如意的事情时候,可以用“又”,例如:“明天值班又轮到我了。”“他要是又病倒了就麻烦了。”而关于第一点,即“再”表过去陈述事实的情况,刘丹青(2010)进一步举出了以下例子:据央视网刊登的一段视频显示,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节目《朝闻天下》近日再添新人。(中新网新闻稿)|东航再出返航事件西安飞成都10小时。(《重庆晚报》7月28日标题)

刘丹青(2010)认为,普通话中的“再”不仅受到了粤方言的影响,而且被某些人误解为“再次/再度”的缩减形式,并容易与古汉语“再”表“第二次”的意思相联系,所以表示过去事情的“再”已经开始在现代汉语书面语当中出现。

作者介绍:周韧(1977-),男,北京语言大学教务处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学,Email:zhouren@126.com。

篇5:形容词和副词

内 容 提 要

形容词和副词在语法结构中主要用于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容词和副词的构成形式基本上一样,它们的形式与单音节、双音节和多音节有关,当然还有其特殊形式。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的基本用法分为同级比较、比较级和最高级三种形式。但这三种形式都有它们特殊的表达方式以及它们的惯用法。对以下要点大家须一一掌握。

I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形式

一、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变化形式规则如下

构 成 法 原 级 比 较 级 最 高 级

① 一般单音节词末尾加瞖r 和 瞖st strong stronger strongest

② 单音节词如果以瞖结尾,只加瞨 和瞫t strange stranger strangest

③ 闭音节单音节词如末尾只有 一个辅音字母,

须先双写这个辅音字母,再加瞖r和瞖st sad

big

hot sadder

bigger

hotter saddest

biggest

hottest

④ 少数以瞴,瞖r(或瞮re),瞣w,瞓le结尾的双音节词, 末尾加瞖r和瞖st(以瞴结尾的词,如瞴前是辅音字母, 把y变成i,再加瞖r和瞖st,以瞖结尾的词仍加瞨和瞫t) angry

clever

narrow

noble angrier

cleverer

narrower

nobler angrest

cleverest

narrowest

noblest

⑤ 其他双音节和多音节词都在前面加单词more和most different more

different most

different

1) The most high [A] mountain in [B] the world is Mount Everest, which is situated [C] in Nepal and is twenty瞡ine thousand one hundred and fourty one feet high [D] .

2) This house is spaciouser [A] than that [B] white [C] one I bought in Rapid City, South Dakota [D] last year.

3) Research in the social [A] sciences often proves difficulter [B] than similar [C] work in the physical [D] sciences.

二、形容词比较级或最高级的特殊形式:

1. 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的形容词只能加more和most

只能说 more beautiful而不能说beautifuller; 只能说the most beautiful而不能说beautifullest。

但是,以形容前缀瞮n结尾的三音节形容词不适合上述情况,如unhappy,untidy,我们可以说:unhappier→unhappiest, untidier→untidiest

2. 由睮NG分词和睧D分词演变过来的形容词(包括不规则动词如know→known)只能加more或most来表示它们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more(most) striking, more(most) interesting, more(most) wounded, more(most)worn等。

4) The drawings [A] of the old masters [B] are among the treasuredest [C] works in museums [D] .

3. 英语里有些形容词由于其词义而不可能有比较级形式

absolute fatal main right universal

chief final naked simulta- utter

entire foremost perfect neous vital

eternal inevitable possible sufficient whole

excellent infinite primary supreme wooden

三、不规则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形式

good well better best

bad ill worse worst

many much more most

little few less least

far farther farthest

further furthest

5) African elephants are larger, fiercer, and difficulter [A] to tame [B] than [C] Asian elephants [D] .

6) Sarah Hale became [A] one of the famousest [B] magazine [C] edit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D] the 1800’s.

7) Of all [A] the Native American tribes [B] , the Shawnee Indians were [C] a most [D] transient.

四、例题解析

1) A错。应将“most high”改为highest。这是在考形容词比较级的构成形式。

2) A错。改为more spacious。

3) B错。 改为more difficult。

4) C错。 treasured 在本句中是睧D分词(动词treasure +ed)作形容词使用,是“宝贵的、珍贵的”意思,修饰名词 works(作品),其最高级形式应用 the most treasured。

5) A错,改为more difficult。

6) B错。改为“the most famous”,因为famous(著名的)是双音节,其最高级变化应在前面加“the most”。

7) D错。应改为“the most”,因为此处表示的是最高级,“the most transient”意为“(延续时间)最短暂的”。

II 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形式

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形式与形容词基本上一样

一般 副词

hard→harder →hardest

fast→faster →fastest

late→later →latest

early→earlier →earliest

特殊 副词

well →better →best

much →more →most

badly →worse →worst

little →less →least

但是,开放类副词即以后缀瞝y结尾的副词不能像形容词那样加瞖r或瞖st,如

quickly →more quickly →most quickly quietly →more quietly →most quietly

[注]: early中的瞝y不是后缀,故可以把瞴变瞚再加瞖r和瞖st

III形容词与副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基本用法

一、原级比较的基本用法

1. 原级比较由“as+形容词或副词(或再加名词或短语)+as ”构成“原级相同”比较句,表示两者比较;其否定式,即“程度不及”比较句型为“not so(as) +形容词或副词+as”,而且as…as结构前可用just, almost, nearly, quite等表示程度的词修饰

1) Walking briskly for thirty minutes will burn as many calories as .

[A] to run for fifteen minutes

[B] running for fifteen minutes

[C] you run for fifteen minutes

[D] fifteen瞞inute walking

2) The gorilla(大猩猩), while [A] not quite as curious than [B] the chimpanzee(黑猩猩), shows more persistence [C] and memory retention(记忆力) in solving [D] a problem.

3) Alaska is twice [A] as larger [B] as [C] the next largest [D] state, Texas.

2. “as (so)+名词+as+名词”进行名词比较,这时一般情况下有一个表示原级的比较词,但如果第一名词前出现了形容词修饰该词或出现副词修饰谓语,应当用so而不用as

4) Thomas Jefferson’s achievements as an architect rival his contributions a politician.

[A] such

[B] more

[C] as

[D] than

5) I should say Henry is not much a writer as a reporter. (88年考题)

[A] that

[B] so

[C] this

[D] as

二、比较级

1. 比较级由“形容词(副词)比较级+than+…,”构成表示在两者中间一方比另一方“更加…”。连词than后可接句子,也可接名词、代词、名词短语、介词短语、动词、动词不定式、睮NG结构和睧D结构,有时也可省去than。

6) Natural mica(云母) of [A] a superior [B] quality is cheapest [C] to obtain than synthetic [D] mica.

7) She is older than .

[A] any other girl in the group

[B] any girl in the group

[C] all girls in the group

[D] you and me as well as the group

8) Josephine McCrackin joined [A] the “Santa Cruz Sentinel” in 1905 and, until her death fifteen years late [B] , remained [C] active in journalistic [D] work.

2. 注意than前后两项相比较的人或事物要一致

9) The purpose of the research had a more important meaning for them than .

[A] ours

[B] with us

[C] for ours it had

[D] it did for us

10) Sound travels air.

[A] faster through water than through

[B] faster than through water and

[C] through water faster and

[D] where it is faster through water than through

11) Gerbrand von den Feckhout, one of Rembrand’s pupils, followed [A] the style of his teacher so implicitly that [B] his paintings [C] are sometimes confused with his master [D] .

三、最高级

1. 最高级用于三者以上比较,形容词的结构形式是“定冠词+形容词最高级+名词+表示范围的短语或从句”(如all, of all, of the tree, in the world, that has ever taken place等)

12) The more [A] fearsome of all the [B] animals in [C] the Western [D] Hemisphere is the grizzly bear.

13) Of all economic [A] problems, inflation continues to be [B] a [C] most significant in its daily impact on [D] people and business.

14) , the most familiar to general public is the criminal jurisdiction.

[A] All the activities

[B] The activities

[C] Of all the activities

[D] It is the activities

2. 副词的最高级与形容词最高级的区别在于最高级前没有定冠词the

四、例题解析

1) B为正确答案。

2) B错。改为 as ,和前面的as和形容词原形curious 一起构成同程度比较。

3) B错。 改为as large。

4) C对。动词rival(胜过、匹敌)前后是两个相比较的成分achievements(成果)和 contributions(贡献),由于前面的名词后出现了短语 as an architect,故空白处也应用as,使前后对比成分一致。

5) B为正确答案。

6) C错。应改为比较级cheaper。比较级后并不一定跟接连词than,有时在其间有名词或名词短语(被形容词所修饰),介词短语,不定式或其他成分隔开。

7) A为正确答案。“She”作为单个不能跟全组比(C和D不对),也不能跟全组所有相比,因为“她”也是其中一员,自然“她”不能跟自己相比。这里“She”比较的是“这组中的任何一个”,所以A对。

8) B错。应改为比较级later,因此处实为与19相比晚,故应使用比较级。

9) D为正确答案。

10) A为正确答案。

11) D错。 改为his master’s。

12) A错。 改为most。

13) C错。改为the, significant是多音节形容词,在此处应用最高级形式(在前面加 the most),注意句中的“of all… ”。

14) C为正确答案。本句空白处缺状语,A和B全为名词短语,不符合条件;D为句子,和空白后面的句子没有任何联系,故亦应排除。只有C正确,和后面的最高级the most familiar前后呼应。

IV 形容词和副词的特殊表达法

一、形容词与副词的同级比较: 由“as(so)…as”引出,其否定式为“not so…”或“not as…as”,考生还应注意下列含有“as”结构或短语的句子

1. as such:表示上文所指明的事或人

He is a child,and must be treated as such. 他是个孩子,必须被当作孩子对待。

2. as much:表示“与…同量”

Take as much as you like. 拿多少都行。

I would gladly have paid twice as much for it. 就是价格再贵一倍,我也会愿意把它买下的。

He as much as admitted the whole story. 他几乎全部承认了。

3. as many:表示“与…一样多”

I found six mistakes in as many lines. 我在六行中发现了六个错。

二、表示“几倍于”的比较级:用twice (两倍),four times (四倍),ten times (十倍)加上as … as 结构

This one is four times as big as that one. 这个是那个的四倍大。(这个比那个大三倍。) / Our campus is three times as large as yours. 我们的校园比你们的大两倍。 / He has books twice as many as she does. 他的书比她多一倍。

1) The five瞴ear deal obligates [A] the country to buy nine million tons [B] of grain a year [C] , three million more as [D] the old pact’s minimum.

三、“the same +名词+as”表示同等比较

2) The lens of a camera performs the lens of the eye.

[A] in the same function

[B] the same function as

[C] the function is the same as

[D] and has the same function

3) The elimination of inflation would ensure that the amount of money used in repaying a loan would have as the amount of money borrowed.

[A] as the same value

[B] the same value

[C] value as the same

[D] the value is the same

四、比较级前可用a little, a bit, slightly, a great deal, a lot,many, much等词语表示不定量,far, completely,still表示程度或更进一步

4) There are now methods for studying color vision in infants than there once were.

[A] more sophisticated than

[B] much more sophisticated

[C] much sophisticated

[D] sophisticated

5) The photographs of Mars taken by satellite are than those taken from the Earth.

[A] clearest

[B] the clearest

[C] much clearer

[D] more clearer

6) Common porpoises(海豚) are usually not considered [A] migratory, although [B] some do move [C] to more warmer [D] waters in winter.

五、与比较级有关的特殊词用法

1. no more than …表示“只不过”,“并不比…”(等于not any more than)

7) During observations made over a fifty瞴ear period, the power output of the Sun has than a few tenths of one percent.

[A] varied by no more

[B] varied no more by

[C] not varied more by

[D] more varied by not

Man cannot live without food any more than plants can grow without sunshine. 人没有食物不能生存,植物没有阳光也不能生长。

There is no difficulty with this task any more than with that one. 这项任务没有困难,那项任务也没有困难。

2. no less than 表示“不亚于”

There are no less than five hundred people present at the New Year party.

出席新年晚会的有五百人之多。(出席的人较多)

3. not less than 表示“不少于”

There are not less than five hundred people present at the New Year party.

出席新年晚会的只有五百人。(出席的人较不多)

4. more often than not 表示“多数情况下”

On Friday mornings, he comes late more often than not.

多数情况下,他星期五来得晚。

5. all the more 因而更加

We really admired him all the more for his frankness. 我们更加钦佩他的坦率。

6. (be) better off 较富裕,环境较好

8) Few of the people who live on the cooperatives than they were as laborers.

[A] is well off financial

[B] financially well off

[C] are better off finanically

[D] financial better off

7. had better 最好……

Come, you had much better have the thing out at once. 来,你最好把这东西弄出去。

8. less than 不到

The first steam locomotive could have a top speed of only thirteen mph(miles per hour) and the great sailing ships of the time labored along at less than half that speed.第一列蒸汽火车最快每小时只有13英里,那时的大船还不到这个速度的一半。

9. little more than 差不多

The grain in their barn is little more than that of ours. 他们仓的粮食跟我们仓的粮食差不多。

10. more than 超过,不止

I have waited for your for more than two hours. 我等了你两个多小时。

11. more or less 大体上,或多或少

The work is more or less finished. 工作大体算完成了。

Most of them came here to near money, more or less Mr.Wang worked for his cause.他们大都来挣钱的,但王先生有点像为事业而工作。

12. other than除了

They imposed no pre瞔onditions other than that the meeting should be held in their capital. 除了会议要在他们的首都开之外,他们没有提出任何先决条件。

13. rather than 而不是,与其…宁愿(rather than表示“与其…宁愿”时,如果位于句首引导句子,有虚拟的成分,相当于“… would rathe than,”所以rather than后面跟动词原形)

Read what interests you; read what you have time for magazines and newspapers rather than novels.

读你感兴趣的东西,读你有时间读的东西,如杂志和报纸而不是小说。

Rather than allow the potatoes to go bad, she sold them at half price. 她以半价把土豆给卖了,而没有让它们烂掉。

Rather than cause trouble, he left. 为了不惹事,他还是走了。

9) He came all the way to China for promoting friendship for making money.

[A] other than

[B] better than

[C] more than

[D] rather than

10) He preferred to write the letter by hand .

[A] to typing it

[B] than type it

[C] to type it

[D] rather than type it

14. so much the better 就更好了

If she will help us, so much the better. 如果他能帮我们,那就更好了。

15. so much the worse 就更糟了

So much the worse for you if you still are absent from class. 如果你继续逃课的话,就对你更不利了。

16. the more…the more(less)“越是……,就越……”

11) The harder he tried, [A] the worst [B] he danced [C] before the large [D] audience.

12) The quicker a loan [A] is repaid [B] , the least [C] it will [D] cost.

六、比较中的省略

1. 在as…as中,as从句可省略整个谓语部分,保留主语

She sings as well as her sister. 她跟她的姐姐唱得一样好(省去了does)。

2. 可以省去谓语部分,保留主语和be、have等助动词

Susan has done as much housework as you have. (省去了done。)

3. 可以省去主语和谓语,只剩下状语

It is not as cold in Beijing as in Datong. 北京的天气没有大同冷。

4. than从句也可以省去整个谓语部分,保留主语

They say that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that our relatives are more important to us than others. 他们说血浓于水,亲属对我们来说比其他人更重要。

5. than从句省去部分谓语,保留主语和be,have或助动词

The white collar workers earn more than the blue workers do. 白领工人比蓝领工人挣得多。

这时 我们可以进行倒装,即将than后从句中的be,have或助动词移到该从句的前边

13) Hot objects emit do cold objects.

[A] rays more than infrared(红外线)

[B] rays are more infrared than

[C] more than infrared rays

[D] more infrared rays than

After all, big changes are relatively easier to make than are small ones. 相对来说,大变动比小变动毕竟容易些。

The fact is that some drug addicts are much better able to cure addiction in each other than are psychiatrists; some convicts can run better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for convicts than do correctional officers; some patients in mental hospitals are better for each other than is the staff. 事实上,有些吸毒成瘾者与吸毒成瘾者之间戒瘾比精神病医生的作用还好;有些罪犯在改造其他罪犯方面比教改人员强;医院里的病人与病人之间的沟通比医务人员与病人间的沟通还强。

14) Last year the country had [A] fewer imports as [B] did the year before last [C] due to [D] the energy crisis.

6. than从句可以省去主语和部分谓语,保留宾语

Grandma gives more candies to her grandson than her granddaughter. 奶奶给孙子的糖比给孙女的多。(省去了she gives candies to)

7. than从句可以省去主语和谓语,保留状语

There are more books in this library than in that library. 这个图书馆的书比那个多。(省去了there are many books)

She is much better than yesterday. 她比昨天好多了。(省去了she was)

Signs of dishonesty in school, business, and government seem much more numerous in recent years than in the past.近些年来在学校、商业和政府中欺诈的迹象比以前更多。

8. than从句可以省去主语,保留谓语部分

His speed of doing the work was much faster than had expected. 他干此事的速度远比想象的快。(省去了he或we)

9. 有时可以省去整个than从句

He is much healthier and happier. 她比以往任何时侯都健康幸福。(省去了than he was ever before)

10. 为了避免重复,我们经常用that代替不可数名词, those代替复数名词,one代替可数名词单数

15) Long Island, an [A] island that forms the [B] southeastern part of New York, has a [C] greater population than which [D] of forty瞭wo of thefifty states.

16) The grain of rye is longer [A] and slenderer [B] than [C] those of [D] wheat.

17) The activities of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searcher are frequently much broader than .

[A] the domestic marketer has

[B] the domestic marketer does

[C] those of the domestic marketer

[D] that which has the domestic marketer

七、隐含比较级

有时比较级并不一定出现than,这时通过上下文可喑示出,如:-Of the two oranges, which do you choose? -I like the larger one.这里的larger one是指前边提到的两个当中的较大的一个。而且有些形容词在表示比较的时候,跟“to”而不用“than”

1. prior to 较早的,较重要的

The task is prior to all others. 这项任务比其他所有的任务都重要。

I called on him prior to my departure. 动身前我去看了他一趟。

2. superior to优越,高于

In math he felt superior to John. 他觉得自己数学比约翰强。

They were resolved to rise superior to every obstacle. 他们决心战胜一切困难。

3. inferior to 下等的,次的

These apples are inferior in flavour to those. 这些苹果的味道不如那些。

4. senior to 年长的,地位高的;junior年幼的,地位低的,迟的

He is two years senior to me. 他比我大两岁。

Her appointment is junior to mine by six weeks. 她的任命比我迟六星期。

5. preferable to 更好的

Health without riches is preferable to riches without health.

贫穷但健康要比富有却多病更可取。

6. prefer…to 更倾向于…

I prefer this to that. 我喜欢这个而不喜欢那个。

八、最高级在特殊短语中的使用:在有下列短语的句子中,往往使用最高级

1. one of…

18 The grape is cultivated plants.

[A] one of the oldest

[B] the oldest one

[C] one which the oldest

[D] the one is the oldest of

2. of(among) all+三者以上名词或代词

19) , William Shakespeare is the most widely known.

[A] With all writers in English

[B] All writers in English

[C] All of the writers in English

[D] Of all writers in English

20) The crane is of the wading birds.

[A] the tallest

[B] the tallest that is

[C] which is the tallest

[D] which the tallest is

3. in the world(或群体名词)

21) The Appalachians Trail, extending [A] approximately 2,020 miles [B] from Maine to Georgia, is the longer [C] continuous [D] marked footpath in the world.

22) La Paz, Bolivia is the higher [A] capital city in [B] the western hemisphere and [C] the second瞙ighest [D] in the world.

九、其他有关比较的习惯表达法

1. “as +形容词(副词)+as possible”结构,表示“最…,尽可能…”:“as quickly as possible”(尽量快)

23) The best way to control rats is by seeing that they have as .

[A] possibly little nourishment

[B] nourishment possibly little

[C] little as possible nourishment

[D] little nourishment as possible

2. “ sooner or later”是成语,表示“迟早、早晚”

24) Earlier [A] or later, all lakes are influenced [B] by eutrophication, a process in which lake sediment(沉积物) lowers the depth [C] of the water and drains(除去) oxygen from it [D] .

3. “would rather +动词原形+than …”是惯用句型,表示“宁愿…而不愿…”,由于连词than 要求前后所比较的成分要一致

25) Alexander Graham Bell once told his family that he would rather be remembered as a teacher of the deaf #5]of the telephone.

[A] than inventing

[B] than as the inventor

[C] the invention

[D] as the inventor

十、most表示“非常”: 有时most并不表示“最……”,而是作副词表示“非常”之意。其实它是much的最高级,作形容词用是“大多数”之意,前边不加the。另外much与to构成介词词组,表示“在很大程度上使……”that也可以作副词用,表示“如此,那么”相当于so

26) Wool is characteristic on which to classify breeds of sheep.

[A] most obviously

[B] obvious the most

[C] the most obvious

[D] the most obvious that is

27) The Democratic party has controlled [A] the most [B] of the elected positions at [C] state and local levels in South Carolina since [D] the Reconstruction.

28) During [A]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the most [B] colonists were primarily concerned with [C] D)] economics [D] and defense.

十一、形容词与副词的修饰关系: 一般来说,形容词用来作表语(与系动词连用,注意taste, feel, become等词作系动词用时,它们后的表示应该是形容词,包括瞖d分词)或作定语修饰名词,而形容词不能修饰形容词包括睧D分词;但副词可以修饰形容词(包括睧D分词),副词还可以修饰副词、动词或短语

29) Belgium, in the [A] 19th century, rapid [B] grew into [C] an industrial [D] country.

30) The Lost Colony in North Carolina mysterious [A] disappeared between [B] 1587 and 1590, when its [C] founder returned from a visit [D] to England.

十二、形容词与副词的位置

1. 当几个形容词共同修饰同一名词时,它们的先后顺序是:限定词→数词→描述性形容词→大小、长短、形状的形容词→色彩形容词→类属形容词→表材料形容词+被修饰的名词;或只记住限定词像a, the, my, their等词在最前边,其他词根据它们与被修饰名词关系的远近进行安排

31) Many flatworms have of eyes.

[A] more pairs than one

[B] more than one pair

[C] one more pair than

[D] one pair more than

32) Of the two houses the family prefers .

[A] the most isolated one

[B] the one isolated more

[C] the more isolated one

[D] the isolated one more

33) Freezing is at present one of the of preserving meats and vegatables.

[A] most methods are important

[B] methods most important

[C] most important methods

[D] most are important methods

2. 一般来说,单个副词修饰形容词时,副词放在形容词前;但enough修饰形容词时要放在形容词之后

good enough, mysterious enough

3. so修饰的是副词,而such修饰的是名词

34) The radio was of so [A] inferior quality that [B] I took it back [C] and asked for a better one [D] .

3. 形容词修饰名词时放在前边,但修饰复合不定代词(something, someone, somebody; anything, anyone, anybody; nothing, no瞣ne, nobody)时,则放在这些词之后

something important, anything possible

十三、关于hardly, rarely, scarcely与seldom的用法

hardly“刚刚,不完全”,表示程度:I hardly know him. “我几乎认不出他了”,表示还是能认出或者说“我刚刚能认出他”;hardly与any连用表示“几乎没有”,与ever连用表示“几乎从来不”; scarcely的意思与hardly更接近。rarely“不经常”,表示事物发生的频率:He rarely goes there. 他很少(不经常)去那里。seldom“很少,不经常”,它与rarely更接近。

十四、例题解析

1) D错。 改为than。

2) B对。本句的汉语意思是“照相机的镜头和眼睛的水晶体所起的作用相同”。

3) B对。本句的汉语意思是“消除通货膨涨会保证还的钱与借时的钱同值”。

4) B为正确答案。

5) C为正确答案。

6) D错。 改为warmer。

7) A为正确答案。

8) C为正确答案。

9) D为正确答案。

10) D为正确答案。

11) B错。 改为worse。

12) C错。 改为less。

13) D对。本句中的比较级为形容词more (much 的比较级),被比较的两个事物为“hot objects”和“cold objects”,在所释放(emit)的红外线(infrared rays)的量上,前者多于后者。其中more修饰infrared rays,它们不能被分开,故只有D在词序上正确。空白后面为倒装语序,其中的do代替动词emit,本句空白后也可用正常语序,即“cold objects do”。

14) B错。 改为than。

15) D错。 改为that,代替population。

16) D错。 改为that。这里比较的“The grain”不是复数,不能用复数代词those。

17) C为正确答案。比较句中,连词than前后,即所比较的成分要一致,应该在同种事物间进行比较。本句所比较的是两种 activities ,故C正确,代词those 代替“the activities”。

18) A对。“one of the oldest…”表示“(历史)最长的栽种植物之一”,C和D均不合语法,而B选项中的one多余。

19) D为正确答案。

20) A为正确答案。

21) C错。只有在两者相比较时才使用比较级,而本句出现了状语in the world,明显表示不止两者相比,故应改用最高级 (the) longest 。

22) A错。 改为the highest。

23) D 为正确答案,“as little nourishment as possible ”意为“尽可能少的养料”。

24) A错。改为sooner。

25) B 为正确答案,两个短语“as a teacher of the deaf”和“ as the inventor of the telephone”相比。

26) C为正确答案。注意: 空档后的“characteristic”是名词而不是形容词,所以不能填A。

27) B错。 改为most。

28) B错。 改为most。

29) A错。改为rapidly。

30) A错。改为mysteriously。

31) B为正确答案。

32) C为正确答案。

33) C为正确答案。

34) A错。 改为such。

篇6:什么的副词是什么

副词的位置

1) 多数副词放在动词后面,或者放在be动词、助动词或情态动词之后,实义动词之前。 如果实义动词后有宾语,则放于宾语之后。

例句:

I also want to play that games.我也想玩这游戏。

I get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every day.每一天的早晨我都起得很早。

2) 副词修饰形容词时,一般放在被修饰词之前,但enough除外。

例句:

It's rather easy, I can do it. 这很容易,我能做到。

He didn't run fast enough to catch the train.他的奔跑速度不足以快到能够追上火车。

3) 频度副词可放在实义动词的前面,情态动词和助动词的后面。

例句:

I always remember the day when I first came to this school.我常常记得我第一次来学校的'那一天。

We usually go shopping once a week.我们通常一周买一次东西。

4) 疑问副词,连接副词,关系副词以及修饰整个句子的副词,通常放在句子或从句的前面。

例句:

When do you study everyday?你每天什么时间学习?

Can you tell me how you did it?你能告诉我你如何做的吗?

5) 时间副词和地点副词在一个句中, 地点副词在前面,时间副词在后面。

例句:

What were you doing in the classroom yesterday afternoon?昨天下午你在教室里干什么?

The accident took place in the Eleven Avenue one hour ago.这场事故在一小时前发生在十一号大街。

6)否定副词在句首,句子要部分倒装。

例句:

Never have I felt so excited!我从来没有觉得这么激动!

篇7:简单的副词是什么

It is simply not the case that prison conditions are improving.

监狱条件得到改善的.情况绝非事实。

You simply must see the play.

那出戏你真得看看。

The job offer was simply too good to refuse.

这个工作机会太好了,无法拒绝。

She took the job purely and simply for the money.

她做这份工作就图的是钱。

We are simply involved in an advisory capacity on the project.

我们只不过是以顾问身份参与这个项目。

【汉语副词】相关文章:

1.汉语拼音字母

2.汉语教学计划

3.汉语语法

4.汉语成语

5.beautiful beautiful的副词

6.形容词和副词

7.usual的副词

8.初中英语作文副词

9.保卫汉语作文

10.五年级汉语教学计划

下载word文档
《汉语副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