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月亮上的足迹》 8

《月亮上的足迹》 8

2023-02-17 08:12:2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困困狗长居地”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月亮上的足迹》 8,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月亮上的足迹》 8,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月亮上的足迹》 8

篇1:《月亮上的足迹》 8

《月亮上的足迹》 8

一、教学目标

1、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探究活动。

3、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4、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

三、教材分析

《月亮上的足迹》一文是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从教材编写角度来说,这一单元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其设置目的主要是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这篇课文叙述的是20世界最伟大的科学探险――登月。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这一题材本身就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足够的'兴趣,而这节课的内容与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探索月球奥秘紧密相连,关于月亮的资料非常丰富,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人文现象,都值得探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两者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月亮的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因此,学习这课,不仅要了解登月的知识,还要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切实开展关于月亮的科学与人文的探究活动。

四、学生分析

上这节课的班级学生上课较活跃,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该班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强,计算机水平较好,对网络和网站知识都有了解,并且经常上网查找资料,有一定的检索、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进行分组学习,上网探究,让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为学生的网上探究提供了技术保障。大多数的学生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因此,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如在上课前让学生动手做一些与月亮有关的手工作品或画月亮图,上课时画出登月轨迹图,将较好的作品贴在墙上,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质疑登月常识及课文内容,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自己上网,上网过程中自主选择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归纳.总结后要向协作小组和全班同学汇报,增强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课前准备

教师 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做好关于这一课的.课件和与月亮有关的网站。

学生  (1)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2)关于月亮的作品

六、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学生角度)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关于月亮的手工作品、图画等)导入月亮的世界。

2、(教师角度)准备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词(《静夜诗》、《水调歌头》、《枫桥夜泊》等)。

(朗诵诗歌)由学生诵读幻灯上关于月亮的诗歌。旨在营造良好气氛,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

(教师引导)月亮,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静谧的月光,时圆时方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请说一句有月亮的诗(“杨柳岸,晓风残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梨花院落溶溶月”,“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美好,现在我们就与航天英雄一起,到月亮上走一走,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二)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1、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自主学习)

(1)快速默读课文(不指

篇2:《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8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1、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探究活动。

3、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4、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

三、教材分析

《月亮上的足迹》一文是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从教材编写角度来说,这一单元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其设置目的主要是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这篇课文叙述的是20世界最伟大的科学探险――登月。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这一题材本身就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足够的兴趣,而这节课的内容与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探索月球奥秘紧密相连,关于月亮的资料非常丰富,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人文现象,都值得探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两者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月亮的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因此,学习这课,不仅要了解登月的知识,还要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切实开展关于月亮的科学与人文的探究活动。

四、学生分析

上这节课的班级学生上课较活跃,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该班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强,计算机水平较好,对网络和网站知识都有了解,并且经常上网查找资料,有一定的检索、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进行分组学习,上网探究,让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为学生的网上探究提供了技术保障。大多数的学生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因此,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如在上课前让学生动手做一些与月亮有关的手工作品或画月亮图,上课时画出登月轨迹图,将较好的作品贴在墙上,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质疑登月常识及课文内容,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自己上网,上网过程中自主选择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归纳总结后要向协作小组和全班同学汇报,增强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 [5] [6] [7]

篇3:月亮上的足迹(网友来稿)

张志峰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概括登月各阶段内容要点,了解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伟大创举。

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概括登月各阶段内容要点,了解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伟大创举。

教学难点

文章最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1、先看一段登月的'录象。

2、能在太空遨游,能飞到月亮上去,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幻想。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如今幻想正变成现实,1969年7月21日11时56分20秒,人类终于登上了月球,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成功的喜悦,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依然可以领略。让我们共同欣赏美文《月亮上的足迹》。

二、速读课文,概括大意

注意文中的人名、时间和术语。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完成以下问题

1、找出文中表达精确的时间,并概括出相应的事件。

2、整个登月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3、提出疑问 然后由学生各组代表发言,并由其他组的学生补充,发言后教师可以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4、出示有关图片,增强感性认识。

四、理解文章最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话

五、自由发言,说出自己的感受。

人类探索太空的勇气令人钦佩,但这个过程也充满艰辛,有时需要付出巨大的牺牲。登月成功是人类的一大壮举,是人类聪明智慧的结晶。这次登月已有三十多年,而我国航天技术到目前仍无法登上月球。但随着我国神州四号飞船的发射成功,五星红旗高插在月球上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了。愿大家努力学习,长大能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六、延伸练习

假如你驾驶着宇宙飞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像,写一篇小短文。

准 备

月亮上的足迹 升 空 伟大的壮举

登 月 人类的智慧

返 航

篇4:月亮上的足迹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畅谈    昂首挺立    遥遥在望    可望而不可即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训练学生的想像力。

(三)德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掌握词语。通过查工具书来掌握生词。

2.开启学生的想像,培养学生的想像力。通过写相关的短文来完成。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归纳登月的几个阶段。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活动设计

结合课文,畅谈未来探索太空的梦想。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掌握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自己归纳登月的几个阶段。

3.讨论数字在文中的'作用。

4.展开想像,写一篇二三百字的小短文。

5.结合课文,畅谈未来探索太空的梦想。

(二)整体感知

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阅读全文,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词语

畅谈――尽情地谈。

昂首挺立――昂,仰。仰着头,直立着。

遥遥在望――遥遥,形容距离远。形容远远地望着。

可望而不可即――即,接近。可以望见,但不能接近。形容看来可以达到而实际难以达到。

2.在教师规定的时间内,快速阅读课文。

3.作者以什么为序来介绍人类登上月球的全过程?

以时间为序来介绍人类登上月球的全过程。

4.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并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学生讨论后归纳:登月的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3―5),飞船带着宇航员进入预定轨道。

第二阶段(6―9),飞船作登月准备。

第三阶段(10―14),宇航员登上月球。

第四阶段(15―16)飞船带着宇航员顺利返回地球。

5.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了哪几件事?

学生讨论后归纳: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了七件事。具体为:①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情况,发现一切正常;②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③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④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了月球的表面;⑤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⑥他们又取出了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严地把它插在了月亮上;⑦他们跟美国总统尼克松接通了电话,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

6.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归纳:①用来表时间,如“这一年的7月16日”,“这一时刻的精确时间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②用来表飞船离地球的高度和飞行速度,如“当达到182公里高度时,第二级火箭自动脱落,速度达到每秒6.8公里”,“此时阿波罗11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公里,速度每秒7.67公里”。③用来总结飞行的里程,如“这次伟大的探险来回共经过76万公里,历时195个小时,三位宇航员共同完成了一次到另一个星球的探险”。

(四)总结、扩展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1969年7月21日登月的全过程。人类登上了月球,迈出了人类探索太空的重要一步,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结合课文,畅谈未来探索太空的梦想。

(五)布置作业

假设你此时正在远离地球的茫茫太空中旅行,透过舷舱,你看到了美丽的地球。请以此为触发点,展开想象,写一篇二三百字的小短文。

六、板书设计

篇5:月亮上的足迹

朱长超

第一阶段(3―5):飞船带着宇航员进入预定轨道。

第二阶段(6―9):飞船作登月准备。

第三阶段(10―14)宇航员登上月球。

第四阶段(15―16)飞船带着宇航员顺利返回地球。

人类的足迹第一次踏上了月球

树起了宇航事业一块新的里程碑

七、参考资料

全锡珂编著《神秘的太空人)

篇6:《月亮上的足迹》 A

一(1、2)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将要发生的事件。

二(3-9)写飞船离开地球,向月亮奔去。

准备、登机、检查、起飞、飞行。

三(10―15)写飞船登月成功并写宇航员在月球表面上的活动。

四(16――20)写登月归来。

《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A)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月亮上的足迹》 8】相关文章:

1.《月亮上的足迹》 A

2.《月亮上的足迹》的教案设计

3.《月亮上的足迹》 测试题

4.月亮上的足迹 教学建议

5.七年级语文《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6.《月亮上的足迹》教学实施方案设计

7.《月亮上的足迹》语文教学设计

8.《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模版

9.《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计4

10.课文《月亮上的足迹》的优秀教案

下载word文档
《《月亮上的足迹》 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