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英文导游词
“悦纳”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优质英文导游词,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优质英文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优质英文导游词
Ten kilometers (six miles) northwest of Lijiang Old Town, there are several ancient villages, including Baisha, Dayan, Shuhe, Yangxi and Xuesong. There, the invaluable Lijiang Mural is stored, preserved and displayed in 15 venerable temples, such as Juexian, Wande, Guiyi temples and Sanbi Garden. Altogether, the mural used to include more than 200 pieces of fresco. However, hundreds of years of historical vicissitudes have left only 55 pieces in good condition. The most famous frescos are known as Baisha Mural of the Dabaoji (Great Treasure) Palace and the Colored Glaze Temple (Liuli Dian) in the town of Baisha.
Most of the temples were built from the early days of the Ming Dynasty (1368-1644) to the early Qing Dynasty (1644-1911), and the Lijiang Mural was created at the same time, over the course of about 300 hundred years. In Lijiang, it was an era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mutual acculturation of multinational culture, and the growth of religions. Accordingly, Lijiang Mural was an artistic representation of this cooperation, communication and progress. The authors of these mural paintings had come from different nations, including the local Naxi Dongba painters; the Taoist painter Zhang from the Central Plain; an Lama artist Guchang; Han painters Ma Xiaoxian and Li Zeng; and many other artists who were unknown to the public
The originality and figures of the mural paintings reflect the different religious cultures and artistic forms of Buddhism, Lamaism, Daoism and the Naxi Dongba religion, as developed in a Naxi school. Therefore, Lijiang Mural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other frescos. Each painting includes at least one hundred portraits, but perspective is used very well, and the close, middle and establishing images are clear. The various lifelike portraits are not only Buddhas but also ordinary people such as bureaucrats, criminals, tourists and executioners. Many of the scenes and subject matters are drawn from daily life-people are shown fishing, riding horses, weaving, dancing and casting iron. The painters used different methods of portrayal within the different elements of the fresco, such as flesh, garments, jewelry, weapons and many other components. The style of these true-life frescos is rural and unconstrained; the colors are strong and have intense contrast but are also unified. The Lijiang Mural fully demonstrates the superb artistic skills, outstanding creativity and rich imaginations of these excellent craftsmen. The vivid and exact figures, flowing lines, well-defined colors and powerful effects of the exquisite details make the Lijiang Mural not only the rare treasure of art, but also forceful proof of national solidarity and an important source of information for research on national religions, arts and history.
篇2:内蒙古优质导游词
各位远方的朋友,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在此,我代表旅行社全体员工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希望大家在内蒙古的这几天,游得开心、玩得愉快!今天我们要首先游览的是内蒙古非常出名的历史文化类景区昭君墓,也就是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之墓。它坐落在呼和浩特旧城南9公里处,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区,现已更名为昭君博物院。关于王昭君,在座的各位都会有所了解。那么,我想问一下大家,王昭君是什么朝代的人?她的丈夫是谁?她为什么要出塞呢?王昭君是西汉后期人,她的丈夫是匈奴呼韩邪(yé)单(chán)于。单于就是“拥有广大地域的天子”的意思,相当于汉朝的皇帝。说起她的出塞,还得从汉匈发展与汉匈关系说起。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荤粥(xūn yù)、猃狁(xiǎn yǔn)的后裔,战国末期至秦初,在以匈奴“首都”头曼城为中心的今内蒙古阴山、河套地区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匈奴骑兵不断骚扰中原地区的安宁。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使其北却七百多里,放弃了阴山、河套地区。西汉初年,匈奴趁秦末变乱及楚汉相争之机,又发展壮大起来。此时匈奴是在冒顿(mò dú)单于的统治时期,他重整匈奴各部,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草原游牧民族创建的北方统一政权。而此时的汉朝由于刚刚建国,尤其经过3年秦末农民战争和4年楚汉战争的浩劫,国力相当薄弱。强盛的匈奴趁此机会不断地入侵汉朝北部边界一带。公元前2,汉高祖刘邦发兵30多万,抗击匈奴,结果被匈奴40万精兵围困在平城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东北郊外)长达七天七夜,后来刘邦不得不采纳陈平的计策,贿赂了冒顿单于的阏氏(yān zhī 即单于妻子)才得以逃脱。针对汉初统治尚不巩固,经济还未恢复的情况,刘邦采取了与匈奴和亲及“休养生息”的政策,从而赢得了发展经济与积蓄力量的时间。经过惠帝、文帝、景帝,直到汉武帝在位时,汉朝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已有实力反击匈奴。后来经过几次打击后,匈奴受到了沉重打击,并不断走向分裂,出现了“五单于争立”的混乱局面。经过这场战争,匈奴统治面积大大减小,人口牲畜大量减少,最终分裂为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两支。为了取得争位的胜利,呼韩邪单于想到了依靠汉朝的力量来打击其兄郅支,但是当汉朝消灭了郅支以后,呼韩邪单于既高兴又感到害怕,高兴的是郅支已灭,政敌清除,没有后患;怕的是汉朝强大,今后难免因得罪而被灭亡,下场像郅支单于一样。所以从公元前51年开始,先后三次入见汉帝。第三次入见时(公元前33年)表示“愿婿汉氏以自亲”,得到汉元帝恩准,于是有了“昭君出塞”的故事。这里的塞,指的是长城边塞,即包头北面的“光禄塞”。〔昭君墓大门前〕时间过得真快,我们已经到昭君墓南门广场了。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两个浅红高大、显示汉代建筑风格的石砌门阙。经过近年多次扩建的昭君墓旅游区,现辟建为占地面积13平方米的昭君博物院。门前吸引人眼球的这一组汉阙和与大门正对的位于广场南侧的“嫱云”浮雕石壁,将把我们的遐思带入两千年前汉匈交往的感人境界。〔“嫱云”浮雕〕紧接着我们先去观赏那堵长10米、高6米的花岗岩大型浮雕“嫱云”照壁,它是我区著名的雕塑家张恒的作品。之所以叫“嫱云”,是因为王昭君名嫱。“嫱云”的左首位是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单于威武粗犷、具有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豪爽气质,昭君形象俊美、高雅,是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女性。但是,细心的人会发现昭君似乎比单于要年轻得多。事实确实如此,因为昭君要比呼韩邪单于小二、三十岁。这就要提到匈奴的一个习俗——收继婚,即“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尽取其妻妻之”。昭君与呼韩邪共同生活了两年,生了一个儿子,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之后,其前阏氏之子,也就是呼韩邪单于长子复株累继位为单于。按照这种收继婚的习俗,昭君又嫁给了复株累单于。昭君是汉族人,对于“收继婚”的习俗,虽然有些抵触,但为了民族友好大局,她毅然嫁给了新单于,并和他共同生活了若干年,生了两个女儿。右首则刻有形象生动的少数民族青年,热情吹着号角,欢呼雀跃;还有忠厚长者、婆娑舞女等。这些形象表达出了人民对此次和亲的赞赏与欢迎。下面有象征祥和的两只仙鹤,并有朵朵祥云衬托着,这意味着王昭君嫁到匈奴以后,使得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院区内董老碑前〕
(以下景区内各景点、景观介绍以昭君博物院讲解员讲述为主)“董老碑”,上面镌刻的是1963年国家副主席、开国元老董必武同志在“谒(yè)昭君墓”时题写的一首诗。全诗的内容我们可以一起看一下:“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词客各摅(shū)胸臆懑,舞文弄墨总徒劳。”两千多年来,许多文人墨客赋诗填词、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些文人大多对昭君和亲提出了消极的看法。但董老面对众说纷纭的议论,从正面肯定了昭君出塞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事实的确如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和亲”是明智之举,它对于当时社会的安定和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文人墨客们的惜古哀怨是徒劳无益的,因为昭君出塞使胡汉之间形成了长达近60年的和平,从而出现了史书描述的那种百姓安居乐业、生产大力发展的幸福景象与和谐局面。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这一历史事件,它正是顺应了时势,反映了人民和平安定的愿望,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缓和并稳定了民族关系。在两千年前及其以后的封建社会中,这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即使在今天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中,这也足以引为民族团结、国家和睦相处的有益借鉴。〔昭君雕像〕在大道两侧两两相对的按战国、汉代出土文物造型雕刻的大型石兽组成的“仪仗队”的侍卫迎接下,我们继续往前走。前方60米处汉白玉框架凉亭中迎面亭亭玉立、面露胜利喜悦的女子就是王昭君的汉白玉雕像。去过湖北昭君故里的一看便知,这一尊和那一尊几乎一模一样,难道是昭君再世,重返人间,重归她的第二故乡?你看,那雍容华贵、风流典雅、美丽动人的飒爽英姿和安祥神态,不正是她当年和亲出塞前临辞大会上“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影裴回(徘徊),竦动左右”的光辉形象吗?
〔石牌坊〕
我们前面的“石牌坊”前后是大家以此为背景向北照相非常漂亮的地方。在这儿照相可以把和亲铜塑和昭君墓都拍摄进去。但是请大家先听我讲解,后面会留出自由活动的时间。这个石牌坊是按照传统的“三间四柱冲天式”构建而成,中间的大间被称为明间,旁边的两小肩间被称为“次间”,这样的石结构牌坊是墓园的典型标志物。在明间华版正中镌刻着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任主席乌兰夫按历代传统称谓所题的“青冢”二字,其含义是“青色的坟墓”。传说每年深秋,各处草木枯黄的时候,惟独昭君墓上草色青青,所以被称为“青冢”。又因为墓体周围景色宜人,加上晨晚霞光的映照,墓景时有变化,传说它一日有三变——“晨如峰,午如钟,酉如土从(cōng,鸡土从,指一种鸡爱吃的头大杆粗短的蘑菇)”。“青冢拥黛”,早已成为呼和浩特世代相传的八景之一。
〔“和亲”铜塑〕
再往前面就是“和亲”铜塑像了。它是按广州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潘鹤先生的同名雕塑用铜浇铸而成,高3.95米,重5吨,生动再现了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双双骑马并肩联辔而行的历史性场面。两匹马中,一匹似回眸低语,一匹似侧耳倾听,相依相偎,情意绵绵,从而使整个雕像浑然一体,婉转地表达出马背上的呼韩邪单于和昭君夫妻间相依相随的新婚恋情。这座雕有“蒙汉”两种文字的和亲铜像被内蒙古人民称为“民族团结的象征”。当然,昭君真的是骑马去匈奴的吗?可能还值得商榷,因为昭君自幼生长于水乡泽国的南方山区,入宫后又未曾练习马术,且一妙龄女郎,那么远的路她真的会骑马去吗?我觉得可能性不大。但到了塞外草原,成了马背民族的一员后,骑马伴夫君,也还是极有可能的。再看铜像,细心的游客可能会发现,为什么马头会朝西呢?因为这表明了当时昭君出塞最初的行走路线,即从长安出发先向西行至今甘肃庆阳,然后北上,经陕西榆林、内蒙古东胜、达拉特旗、包头,最终向漠北方向去了。另外,大家还可以注意一下呼韩邪单于帽子上的头饰,顶中是鹰的形象,这是因为匈奴人崇拜鹰,鹰是他们民族的图腾,只有单于或王的头冠上才配饰金鹰。
〔“石像生”浮雕〕
200多米长的甬道两边排列的这些兽形石雕像叫“石像生”,它具有守护、辟邪、吉祥的象征意义,很多古代帝王陵墓前都有这样的“石像生”;它也有营造陵区庄严肃穆的气氛之意。昭君墓前的石像生有牛、羊、马、驼、鹿、虎等12对共24只,它们对称排列,雄壮生动。优美的石像生既体现了汉代墓葬的传统仪规,又反映了当时北方的民族特色。
〔昭君出塞陈列室〕
我们向北往左前方去就是昭君出塞陈列室了,这个陈列室位于昭君墓墓体的右前方。我依次简要给大家讲一下这里的图文陈列内容——1.昭君及其家乡和入宫后情况:昭君,姓王名嫱字昭君,西汉晚期人,出生地为南郡秭归县香溪宝坪村,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作为秭归人,她和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是相隔200多年的同乡。公元前36年,她“以良家子选入掖庭”,为汉元帝后宫“待诏”。所谓的“良家子”,指的不是医、巫、商贾、百工的出身,而是农民出身。因为在“以农为本”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商人、手工业者等受到鄙视,地位低下,而农民的子女则被认为是出身更为干净、正派,所以被称为“良家子”。所谓“待诏”,意思为“等待皇上召见”。而“掖庭”是专管后宫的机构,当时的“掖庭”对于一个普通宫女来说简直就是一座人间地狱。因为妇女一旦被选入后宫后,就决不会有任何自由。因此史书记载,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那么肯定有朋友会问,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难道皇帝还不喜欢漂亮的吗?这就要提到一个人¾¾画师毛延寿。据说,当时因为后宫美女特别多,皇帝没时间去一一看,就通过画师们绘就的美女画卷来决定召见谁。于是,后宫出现了贿赂特别严重的现象,而昭君因为性格倔强,没有贿赂画师毛延寿,所以他就在昭君肖像眼下点了一颗痣,别小看它,在很早以前的封建社会它被称为是“伤夫泪痣”。哪个男人愿自己娶个克星呢!因此,昭君在宫中待了三年之久,也没见到汉元帝。此时呼韩邪入朝求亲的消息一经传出,就引起了很多人的议论。因为出塞要面对不同的语言、居住、饮食等,谁愿意出塞呢!而这时昭君挺身而出,表示愿意远嫁匈奴。于是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画面中临辞大会上汉元帝的尴尬场面。在这次大会上,汉元帝第一次见到如此美丽的昭君,特别惊讶,心想这么漂亮的姑娘我怎么从来没看见过呢!再仔细一想,好象在以前的画卷上见过,但那人眼下有痣呀,难道不是一个人吗?他越想越着急,要不不让她走了,我留下吧。但想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只能硬着头皮让她去匈奴了。后来查明是毛延寿做的手脚,汉元帝一气之下,把毛延寿及其同流画师全部抄斩。2.楠木井:楠木是我国的千年不朽之木,在两千多年以前,王昭君就是饮用这口楠木井里的水,直到现在家乡的百姓还在饮用这口井里的水。这井里的水特别甘甜,而且还有一种奇异的现象。据说,在暑天,天气特别热,当你来到井边,凉气袭人,喝一口井水,暑气顿消;到了冬天,无论天多冷,地多寒,井水总是热气腾腾。村里人说,用楠木井的水做饭,饭格外香;烧汤,汤特别鲜;泡茶,茶也特别香;还有饮其水,生美女之说。有机会,准妈妈可以去那儿沾点美女的灵气。3.香溪河:在历史上,昭君美貌非凡,是我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一,传说她的身上有一种奇异的芳香,由于经常去河里浣帕浣纱,因而河水也染上香气了。因此,人们把这条河叫做香溪河。 4.白鹤茶:昭君救了两只白鹤,白鹤从杭州衔来龙井茶种籽回报昭君,心灵手巧的昭君在家乡的土地上精心培育成功了“白鹤茶”,成为兴山著名特产。5.汉朝与匈奴和亲的史实记录、昭君出塞时的详细路线图,这些文献资料请大家了解掌握。现在再请大家掌握一个新的有趣的知识——历史上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四大美女,大家猜猜哪个词儿是形容王昭君的?为什么落雁是形容王昭君的呢?相传当年昭君出塞途中行到今鄂尔多斯北部,正好一行远归的大雁从头顶飞过,大雁被王昭君的美貌所震惊,连翅膀都忘记扇动而纷纷落了下来。因此,昭君就有了“落雁”的美称,黄河南岸也多了一处称作“落雁崖”的景点。昭君容貌美、心灵美、事业美、名声美,比西施、貂蝉、杨贵妃那三位美女美多了。 6.昭君子女情况:昭君与呼韩邪生有一子,名叫伊屠智牙师,被立为右日逐王,后因单于继承权问题,在东汉初年被他的同父异母兄杀死。昭君与复株累单于生有二女,分别是须卜居次和当于居次。昭君死后,她的女儿须卜居次云,女婿须卜当,仍秉承她的生平之志,继续为汉匈两族的和平友好而努力奔走。7.昭君在国外的影响:昭君故事在国外传播很早,其中在日本、越南影响较大。日本的诗歌中,很早就出现过引用昭君故事的诗句,十四世纪就出现了昭君题材的绘画,十五世纪时,“能乐”就演出过昭君故事。近年来,在日本以昭君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和昭君研究论文也不断出现;在越南也很早就出现了咏昭君的诗作。在西方十九世纪初就提到了昭君的事迹,影响一直挺广。〔匈奴历史陈列室〕昭君出塞陈列室东数十米,昭君墓墓体的左前方便是匈奴历史陈列室。这里展出的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实物,充分说明了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它兴起于公元前三四世纪的战国末期,历史上泛称为“胡”。其强盛时,在北方草原曾建立起我国最早的游牧部落联盟大帝国,在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和汉族的历史上有过重大影响。匈奴民族历史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匈奴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大漠以南的阴山与河套一带,即今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曾是匈奴最初的经济、政治、军事活动中心。
〔昭君墓墓体〕
大家随我看,我们面前的这座大土丘就是昭君墓了,昭君墓最早记载见于唐代。其墓体占地20多亩,墓高33米,底面面积13000多平方米,是中国最大的几座汉墓之一。相传,昭君死后,汉匈人民都非常悲痛,纷纷赶来送葬,人们用衣襟包着土,一包一包地填在她的坟上;由于送葬的人成千上万,络绎不绝,每个人又都想多捧几包土寄托自己的哀思,所以到最后竟垒成了一座形似小山的坟墓。现在我们看到的昭君墓是于1977年经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同意,按照汉墓“封土为坟”的结构特点,在原来的墓体基础上填入5000多方土修复而成的,整体呈现为覆斗形的封土堆,墓的上部为方形平顶(又名方上),是典型的秦汉封土形制。其实,在内蒙古的昭君墓有很多,仅在内蒙古西部传为昭君墓的就有多处,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呢?因为昭君给人民带来了和平,人民爱戴她,很多人都希望她埋葬在自己的家乡,保佑自己平安、自己的家乡富饶美好。因此,有这么多昭君墓就不言而喻了。也有的人认为她是仙女下凡,叫她“昭君娘娘”。附近的百姓都认为,在昭君墓前许愿是十分灵验的。传说,一对青年夫妇久婚不育,便在这里许了愿并且住了一夜,第二年便有了健康的小宝宝。女士们、先生们,就让我们也在这里许个愿吧!从墓体侧面拾阶而上,我们可到达昭君墓墓顶,我们会看到一个怀抱琵琶栩栩如生的昭君石刻像,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绵延千里的阴山山脉和呼和浩特城市远景。大家可以在此留影。
〔碑廊〕
昭君墓后面是百米碑廊,廊内陈列大量诗文书法碑刻,皆是名人手迹。据统计,仅诗一项,唐以前有20多首,唐代有60多首,宋元明清至今,题诗之多更是数不胜数。大家可以从昭君墓后面的台阶下去开怀一览,陶情感受一下这些诗文碑铭的魅力!诗文中提到的明妃即昭君,因西晋时避司马昭之讳,称昭君为明妃,后世也跟着叫了。
〔藏墨苑〕
藏墨苑是一处新建的墨宝收藏展览馆,位于昭君墓的东南约60米处。这里收藏有一些领导同志和社会名流、书画家歌颂昭君的书画精品和中央领导视察昭君墓的实况照片。看完这些,我想起十几年前一位旅游界词人作的一首《念奴娇·谒昭君墓》,将这里的景观和昭君出塞和亲的史实、功绩和昭君文化之精髓概括得比较客观精辟。词曰:“青冢拥黛,黑河畔,气势如山屹立。寰宇几经人世变,惟此巍然不易。草木葱茏,繁花似锦,骑塑传英气。诗碑铭颂——千秋万代功绩。
追思两千年前,汉匈得睦处,何其相契!五十余载,庆境宁,民无干戈之役。多赖昭君,深明大义,出塞和亲缔。民族团结,单于同创先例”。 我想,游览昭君墓,背会并领会董老《谒昭君墓》那首七绝,赏析藏墨苑中的精品,再对照品味这首《念奴娇》,定会使您对昭君、昭君墓、昭君文化乃至咏昭君及与昭君志同道合的呼韩邪单于的诗词佳作加深印象、增进理解、提高认识、升华精神境界和文学修养的。
〔新增建筑〕
昭君博物院在东西两侧新增了几处规模宏伟、景观壮丽的建筑物。它们是坐西面东的匈奴文化博物馆、单于大帐和坐东面西的和亲宫、昭君故里昭君宅等。其中,匈奴文化博物馆建设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是世界上唯一的匈奴博物馆。其陈列内容围绕匈奴的兴起、发展和变迁,匈奴的政权机构与官职,匈奴的社会经济与习俗,匈奴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及其融合,以及胡汉和亲等为线索展开。单于大帐采用匈奴民族的建筑形式及风格来体现匈奴的历史文化及其底蕴,主要用于展示匈奴歌舞和汉代歌舞以及昭君出塞和亲场面的歌舞,使参观者通过观看表演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汉文化与匈奴文化的交融。昭君宅则采用长江流域的建筑形制,将昭君故里——湖北兴山的昭君宅按1:1的比例进行复制,包括昭君使用过的楠木井、梳妆台以及有关生产生活工具物品等。同时这里还进行独具楚风底蕴的湖北编钟表演和茶艺表演。如今,昭君博物院已成为包括汉文化、匈奴文化、楚文化在内的综合性文化资源载体,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之际,以崭新的风貌喜迎中外嘉宾。〔结束语〕昭君墓我们已经参观完了,可能朋友们会有这样的疑问,这座昭君墓真的埋有昭君吗?这里是真正的昭君墓吗?现在考古学家还没有确定。其实,我觉得昭君埋葬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她为时代的和平做出了贡献。正如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翦伯赞在《内蒙访古》中写到的:“昭君已经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友好的象征;昭君墓也不是一个坟墓,而是一座民族友好的历史纪念塔。”大家想想,翦伯赞的这段精辟论述,难道不是关于昭君和昭君墓最最发人深省的至理名言吗?大家可以在景区内自由活动20分钟。现在是×点×分,请大家对好表,20分钟后我们在昭君博物院大门外乘车。请大家记准我们的蓝色旅游大巴车号:蒙A×××××,×点×分,我将准时在车门口恭候大家。谢谢大家的配合。
篇3:内蒙古优质导游词
了解藏传佛教的朋友也许都知道,六世仓央嘉措在被押送至青海时神密失踪,他到底在哪里圆寂?他的转世又该是谁?后续的藏传佛教史上的阿拉善这一分支如何解释?这些都已成为一无解之秘。也许唯一的解释就是:佛就是佛,只要信仰他,他便与你同在!
只身遁去的六世达来罗桑仁钦仓央嘉措游历印度、西藏、四川、安多等地后,与1716至1746年期间在阿拉善弘法30年,被当地人尊为上师葛根,他的思想与阿拉善的历史紧紧相连,一段段神奇的故事在这里代代相传。1746年仓央嘉措在腾格里沙漠腹地圆寂,他是广宗寺第一世葛根……
仓央嘉措的心传弟子阿旺多尔济尊师傅遗愿,做了十年准备后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开工修建广宗寺弘法。次年建成后将仓央嘉措的法体搬至寺内供奉,迎请仓央嘉措的传世灵童座床、举行盛大开光仪式。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廷赐藏满蒙汗四种文字的乾隆御笔金匾。历史上这里的寺庙建筑规模之大、僧侣人数之多、经典制度之完善、宗教级别之高足以和青海塔尔寺相并论。
这里天似八幅金轮、地如八瓣莲花,呈现吉祥之徽。传说远在唐朝时期十六罗汉和达摩居士就在这里夏安居,罗汉的脚印现在还清晰的留在山洞前的青石上。广宗寺有两位**,一位是六世的转世,称葛根;另一位是藏王第巴的转世,称喇嘛坦。六世又转六世后又神秘失踪,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
贺兰山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个南北走向山脉之一,是中国半干旱气候与干旱气候的分界线。如果说南方水山似工笔画之玲珑剔透,贺兰山则如泼黑大写意,豪迈、粗犷,像北方汉子的脊梁……这里生长这63科214属496种植物,其中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植物有沙冬青、野大豆、羽叶丁香、四合木等。药用植物310种,纳入国家药典的正品药材70余种。这里生活着51种兽类和115种鸟类,其中属于国家二类保护的25种。此外,这里还有18种爬行动物和275种昆虫,可谓是天然生物宝库。
这里是最能集中体现额鲁特蒙古和硕特部传统文化的地方。16,清康熙帝将贺兰山西、黄河以北、祁连山以东,也就是今阿拉善大部地区划分给和硕特部首领和罗理,此后的二百多年来,九位清朝格格远嫁阿拉善。因此,阿拉善和硕特蒙古文化中又融入了许多满族文化与北京文化……
篇4:内蒙古优质导游词
各位团友,大家早上好!我是内蒙古××××旅行社的导游×××,大家称我小×好了。
按照旅游合同上的日程安排,今天上午我们要去游览的景区是将军衙署。它位于呼和浩特的新城区,是清代一品封疆大吏绥远城将军的办公住所。于清代乾隆二年(1737年)随绥远城一同兴建,只是将军衙署当年就建成了。这是我国仅存的一座高级武官衙署,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辟为内蒙古自治区将军衙署博物院。那为什么要在呼和浩特这个地方建一座武官的衙署呢?呼和浩特过去又叫归绥,归指的归化城,绥指的是绥远城,也就是今天的新城,为什么又要在这里介绍绥远城呢?因为将军衙署和绥远城是密不可分的,它建在绥远城中轴线中心偏北处,就好比是绥远城的心脏,因此要介绍将军衙署就得先从绥远城说起。归化城是建于明代的,它是由著名土默特部的蒙古首领阿勒坦汗(俺答汗)和他的妻子钟金哈屯(人称三娘子)亲自督建的,建好后起名叫“库库和屯”,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这也就是今天呼和浩特名字译音的来历;明政府取“归附朝廷、接受教化”之意(显然带有有民族歧视色彩)赐名为归化城,归化城当时是一座繁荣的城市。到了清代,清廷与漠西蒙古准葛尔部经常发生战争,西北边疆的这种动荡局势,促使清廷决定要加强北部的军事防卫,以巩固其在西北的统治。经过反复权衡,清廷决定在原归化城东北五里处新建一座军事防御城,使新、旧两城成犄角之势,便于防卫。在雍正十三年(1735年)时,开始了新城(绥远城)筑城的筹备工作,乾隆二年(1737年)二月正式开始筑城,于乾隆四年(1739年)六月新城建成,历时两年四个月,这种建城的速度在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乾隆二年,清廷从山西右卫(今右玉)调来建威将军王昌(又作“王常”)就任第一任正一品绥远城将军。绥远,是绥靖远方、也就是安抚边远地区的意思。这里要强调一下,将军衙署的主人是绥远城将军,不能随意将绥远城将军简称为绥远将军,因为清廷任命的是绥远城将军,而不是绥远将军。清代就有78任将军在174年间先后在此任职(据《清实录》记载),民国时期先后又有二位署将军、十三任都统、五位绥远特别行政区与绥远省政府主席在此办公,其中著名将领有傅作义,董其武等。可以说200多年来,这里一直是绥远地区的政治中心,可谓“漠南第一府”——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布赫的题匾挂在大门门头上。
〔大门前及第一进院实地导游讲解〕
我们现在衙署对面看到的“一”字型照壁,上面正中石匾上刻写着“屏藩朔漠”四个大字,意味着保卫边疆,是光绪十六年第70任绥远城将军克蒙额所题,为绥远城三件珍贵石刻文物之一。衙署原有六进院,现保留有四进院。我们沿着甬道往里面走,来到仪门前。这正中的大门为什么叫作仪门呢?仪取礼节、仪式之意,是礼仪之门。当年的绥远城将军就在这里迎送贵客的。那时只有和将军品级相当的官员才可以走仪门,其他的官员要走两边的旁门,又分为文东武西,文官走东门,武官走西门。大门内是第一进院,院内北边东西两侧有两只赑屃(bì xì)各驮一块大石碑,这是近年建造的;南边一溜房屋,现为书画、纪念品商店和古玩店。大家进来和我走过仪门一同细细游览吧!
〔第二进院实地讲解〕
朋友们,请大家看院内的这4株青城名木——紫花丁香树,它们均植于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每到,花满枝头,香溢远近,沁人心脾。近两年每逢“五一”节前后,这里都要举办“将军衙署丁香节”。届时,游者如云,堪称嘉会盛况。朋友们可能不知道,丁香花是呼和浩特市的市花呢。
第一展厅 折房
大家现在参观是东边第一展厅——过去叫折房,折房是衙署下级官吏上堂前议事和休息的地方。现在,这里介绍的是呼和浩特新旧两城,主要是新城——绥远城建城的历史。历史途中已经介绍过,请大家结合实物,听讲解员讲解。
〔以下各展厅内容主要由将军衙署讲解员讲述〕
好,下面我们先看模型吧!大家看到的这个归化城和绥远城复原模型就是呼和浩特旧新两城在清代时的样子。绥远城总面积为285万平方米,合4275亩,是一座正方形的城池,城墙上有炮位44座,城墙高2丈9尺5寸,城墙顶宽2丈5尺,城外还有一条环绕四周的护城河。绥远城有4座城门:东门——迎旭门,南门——承薰门,西门——阜安门,北门——镇宁门,都是由乾隆皇帝亲自命名的。在将军衙署东南面的是绥远城的钟鼓楼(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因“阻碍交通”被拆除)。城内西南角设有“小校场”。西城门外设有36万平方米的“大校场”和演武厅,原为驻防军平时检阅和操练3900多八旗兵的大操场。而在战时系将军出征点将,开拔军旅的出发站。
下面来看这张清代地图,这粉色的区域就是绥远城将军的管辖范围,它看起来就象一个屏障,守护着中原的北大门,从此可以看出绥远城的地理位置很重要。这是绥远城的建城图。建城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耗银130余万两,动用10万民工,仅木材就用了30余万根木料。因负责建城的官员通智等人偷工减料、谎报实情、贪污公款,被“宰相刘锣锅”之父刘统勋奉旨斩首了。看来反腐败问题是历来要抓紧解决的。这张图是绥远城的驻防分布图。这两个城门石匾,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三件珍贵石刻文物之二,是由乾隆皇帝亲自命名,并亲笔题写的蒙汉满三种文字的绥远城北城门和南城门——即镇宁门和承薰门的石匾。由天子亲自命名并题写城门石匾,全国仅此一处。这几门大炮是仿制当年绥远城驻军使用的红衣大炮,是当时从国外进口回来的先进武器,进口的炮是头大尾小,后坐力大。国产的炮头尾一样粗。因为这里是军事重镇,所以当时配有二十四门重型大炮。
第二展厅 回事处
我们再来参观西边第二个展厅回事处。这里原来是衙署文官办案整理资料、处理日常公务的地方,现在是陈列衙署的概况和变迁史。
这是衙署恢复原貌的沙盘。衙署是严格按照一品封疆大吏格式建筑的。它以主体建筑为中轴线,两边配有厢房,耳房和东西跨院,是取八卦之意,四平八稳的意思。原整体布局分前后二组,五进套院。前组为公务厅院,后组为将军的内宅,现在只保存了中间四进院,五进院和后增的六进院在民国和解放后及的时候被毁掉了。接下来看展柜中的展品。这一张是绥远城管理等级图,从将军到士兵等级森严,待遇差别极大,比方说将军一年俸银两千多两,协领就四百多两,到步甲就只有十八两了。这些刺绣图案是清代的补子,在官服的胸前,背后各有一块。它是用来区分官品等级的。文武官各分九品,文官的是飞禽,武官的是走兽。将军连体衣帽箱是将军出行携带官服和帽子用的,这种设计非常方便合理。
第三展厅 官房
院内西北角上的官房是将军的下级官吏协助将军处理军政大事的地方,官房的规格仅在大堂、二堂之下。将军的幕僚在此审阅从回事处送过来的公文,查阅后送折房行文,最后到大堂印房盖印,然后用快马送至京城,报于皇上,因此官房也是很重要的。这些官吏比将军品级略低,一般在三、四品左右,房内陈设虽比不上将军的大堂、二堂,但也比其他管理办公地方讲究。首先请看北炕,由于北方冬季较冷,所以明清两代北方官吏办公室一般都有火炕,取暖的方式很像现在的地暖。冬季,官吏们坐在炕上,炕上有炕桌,桌旁有坐垫,靠炕墙处有踏板,官员踩踏板上炕,踏板旁陈设有痰盂。房间若大,还有火盆,北京的故宫军机处的陈设就是如此。官吏们坐在炕上看文件,写公文。炕桌上有笔、砚等文房四宝。正面北墙上挂有清代十二位皇帝的画像,我们依次做个简单的了解。第一位是清太祖努尔哈赤,16努尔哈赤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年号“天命”,建都于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后迁都盛京(今沈阳)。1636年其子皇太极(清太宗)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从1644年清军入关到19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清朝对全国统治了268年,这一阶段共有十个皇帝,他们分别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宣统即末代皇帝溥仪,3岁登基,在位仅三年零两个月,到19爆发辛亥革命,1912年2月就被迫退位。宣统退位标志着清朝的彻底灭亡,也标志着中国永远取消了帝制。至于19张勋导演的溥仪复辟闹剧,仅11天便在举国唾骂中收场了。
第四展厅 大堂
院内正北的大堂,门前是13米见方的露台,是官员举行礼仪活动的地方。大堂又称正堂,是衙署的主体建筑,平常是闲置不用的,是将军接圣旨或有重大活动时才启用的。大堂为五开间,瓦顶悬山式建筑,长20米,进深10米,高9米。大厅内有屏风一座,屏风的图案就是象征当朝武一品的海水麒麟,屏风前端坐在太师椅上这个形态逼真、威风凛凛的一品武官就是第一位绥远城将军王昌的蜡像。他右边这个穿长衫的文弱书生就是我们熟知的师爷或机要秘书;他左边是带刀侍卫,两人都是六品或六品待遇。下边站着的这个弯腰屈膝,穿着二品文职官服的是当时的山西巡抚。这四尊蜡像讲的是一个“将军权力大,气死一巡抚”的故事。
这个小故事说明了绥远城将军位尊权重,非一般封疆大吏可比。所以王昌上任时,乾隆皇帝亲题一块牌匾送给他,请大家抬头看上方,写的是“泽敷遐迩”。“泽”是恩泽,“敷”是覆盖,“遐”是远,“迩”是近。意为皇恩浩荡,泽及远近。那绥远城将军这官到底有多大呢?拿现在话来说相当于上将衔的大军区司令员。您看公案桌上摆有八支令牌,红色是派兵遣将用的,黑色是审案子用的,他审的可是重大军事案件。桌上还摆放有1个签筒,是将军行军打仗或做重大决定时占卜用的。这边有二顶万民拥戴伞,上边签满了黎民百姓的名字。在历史记载中这是百姓签名以表示拥戴王昌将军的廉正爱民功德。
花架上摆放的这对景泰蓝器物叫天鹭,俗名朝天吼,您看它眼睛向上望很形象吧!它的实用价值其实是作香薰之用。您可别小瞧这器物,这样的东西都是皇上御赐的,可不是谁都可以随便买来摆在这的。摆在这有“威震四方”的意思。
大堂两侧摆放有回避、肃静牌,职衔牌,仪仗车轿等。职衔牌又称云牌鸾驾,数量不等,将军出行时排在轿前显赫扬名用的,平时放在大堂内两侧。作为一品职衔的绥远城大将军出巡时的仪仗是:杏黄伞两柄,金黄棍一对,扇两把,兵器一对,赝翎刀一对,枪两对,兽箭一付,回避、肃静牌各一对。出行时,队伍前面还要打开道锣,将军在后边坐绿呢大轿。这墨绿色也是只有一品职衔才配用的。那边的勒勒车可是件文物,是将军家属远行时坐的,前后都有刻花铁装饰,那么精致,可见非同一般。
大堂墙上是嘉庆皇帝为教育八旗子弟写的《圣训》,又称《八旗箴言》。其大意为清代祖先历尽艰难险阻打下了江山,期望后代子孙发扬优良传统,保卫好这来之不易的社稷疆土。这其中的许多内容于今也是很有教育意义的,比如其中提到的尊敬长辈、勤俭节约等等。看完大堂的陈设,您还可以欣赏一下梁上的彩绘图案和大堂的建筑风格。这大堂梁上是旋紫,门头上有双龙合禧,仪门上有苏式彩绘,一会儿大家还可以再欣赏一下。整个大堂屋顶是完全的木制卯榫结构,270年了,依然这么坚固,可见当时不时兴豆腐渣工程,也说明王昌首长极有可能没吃回扣。
第五展厅 印房
院内东北角的印房是存放将军印玺及重要档案的机密之处。印房后墙上张贴着乾隆御题关于诸葛亮“淡泊明志”的一段感悟文字,下边陈放着两个高大的印箱罩和两个小印盒。东南窗下陈放着将军虎钮银印。西炕上摆放着精美的供案。东墙供奉有武圣关公铜像,因为满族是个尚武的民族,认为关云长助其入主中原,对关公更是倍加推崇。关公自古因忠孝节义、品德高尚而为人敬仰,早已超出了世人的境界,被历代奉为神灵,明朝以后被尊称为关帝。〔第三进院实地讲解〕
第六展厅 箭亭
院内西北的箭亭原是将军下属武官在此负责驻防官兵武备军需及军事演练等事宜的地方。现作为归绥驻节将军专题展览之处。这是将军年表铜牌,清廷授封绥远城将军的经过较为复杂和频繁。从乾隆二年第一任绥远城将军王昌开始到宣统三年最后一任将军为止,历时174年,这一期间清廷共委派了78任绥远城将军。 第一任绥远城将军王昌之前,归化城将军是抚远大将军费扬古。这边有他的半身画像。他平定噶尔丹叛乱战功卓著,朝野共敬。这78任绥远城将军中有一位在任期间最长,共任职11年,他是第70任将军克蒙额。民国后,从1912年10月张绍曾任了新体制的绥远城署将军,到新中国成立前共有l8位20任署将军、都统和特别行政区、省主席在此任职,其中商震,李培基都是两次连任,最后是董其武任绥远省政府主席时,于1949年9月19日,绥远省通电全国,宣布和平起义了。亭前广场上陈列着古代作战用的刀、枪、斧、钺等十八般兵器。兵器起源于原始的生产工具,特别是狩猎工具,后来生产工具转变为主要用于战斗和杀人的工具,于是兵器就诞生了。到了战国晚期,钢铁开始用于兵器,铁制兵器结构紧密,成分均匀、坚韧、锋利,质地更加精良。
第七展厅 二堂
院内正北是二堂,这里是将军日常办公的场所,现在陈列了将军的蜡像及相应实物,再现了将军昔日办公的情景。过去,有人认为这个二堂的别称是“退思堂”。其实,后院的三堂才又名“退思堂”。步入二堂我们看到的是照满族习惯布置的一明两暗的格局。中间是海水波涛的屏风,前面摆放着将军办公时的大条案,条案上放有笔墨纸砚等办公用品。二堂西屋这尊蜡像是第71任绥远城将军永德。他于光绪二十年十二月调任绥远城将军,二十一年六月初六到任,任期六年之久,光绪二十六年(19)因英帝国主义迫害,被撤职后自杀。永德虽已身死,但仍然被帝国主义和清廷列入惩办“祸首”名单之中。端坐在东屋的这尊蜡像是第76任绥远城将军贻谷。贻谷(吉林满洲镶黄旗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至三十四年(19)任“钦差督办西蒙垦务大臣”,“理藩院尚书衔”,兼任绥远城将军,在呼和浩特任职七年。他居住在旧城垦务大臣行辕,又坚持到新城将军衙署上班。他一面积极推行清廷的垦务政策,为清廷不遗余力地搜刮到大量银两,一方面他也预料到清王朝的统治已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地步,因此他十分关心新城满族同胞的未来生计,办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因追查前任将军信恪调任后一批补修军械巨款经归化城副都统文哲珲处理后下落不明的问题,而反被文哲珲状告其贪污,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下狱。辛亥后,贻谷旧僚岑春值上书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为贻谷翻案。徐世昌派马福祥调查后,给贻谷平了反,并赐给一面“耆英望重”大匾,以示表彰。民国十五年(1926年)贻谷病死在河北易县。
第八展厅 客厅
参观完二堂您可以信步来到二堂东边的客厅,也就是第八展厅。您可知道这里原本就是将军接待客人的客厅呢?现在,这里辟为“归绥老照片”展厅,展出“城市建设”、“历史纪事”、“历史人物”、“宗教信仰”、“民风民俗”共5个 篇章近200幅珍贵照片。请大家逐一过目,以加深对呼和浩特重要历史的认识。
〔第四进院实地讲解〕
第九展厅 西厢
(慈禧少女时期在呼历程)呼市新城有条出名的街叫落凤街,从历史上看,这里并没有出生过皇后,怎么会有落凤一说?其实这条街是因慈禧太后少年时住过而得名的。下面我们参观的这个展厅原为将军家属及侍卫活动的地方,现在陈列的是慈禧15-18岁时在归绥生活的场景。慈禧,叶赫那拉氏,乳名兰儿。她的祖先原是蒙古族。姓土默特。其祖垦垦达尔灭了库伦那拉后,占据了人家的地盘,就改称那拉,后又迁居到叶赫河畔,因此号称叶赫那拉。慈禧之父名惠征,是镶黄旗满洲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惠征由安徽的修补道员升任归绥兵备道台(全衔是“山西分巡归绥兵备道”),是文职、正四品地方行政长官;又因他有“兵备”职衔,所以除管民政外,还有整治地方兵务之责,但只管汉军绿营兵,不管归绥地区的满洲八旗兵和蒙古土默特旗兵。他上任时带着十五岁的女儿及全家来到归绥,可人已经来了,道台衙门还没有整修好,归化城副都统只好把他们全家人安排到绥远城内一座协领衙门里寄居(这协领衙门就在今新城区东落凤街)。不久道台衙门修葺好了,惠征一家才搬进道台内宅(今天呼市一中校址)居住。四年任满后举家赴京,兰儿经选秀而入宫。后来到光绪时,这两处都被奉为慈禧皇太后的圣迹,慈禧住过的那条街,从而更名为东落凤街,与其西边的西落凤街街名一并沿用至今。 这两件衣服是慈禧一生最喜爱的便服,上面绣有兰花,是因慈禧小名叫兰儿,而且兰花又很清新素雅。顺西墙几个玻璃橱展箱里陈列的是与兰儿少女时期在呼和浩特生活有关的各种展品。这一幅立体模型图是慈禧跟随父亲来绥远上任时的情景。从小长在安徽的兰儿从未见过这样的鹅毛大雪,新奇地撩开窗帘向外张望,茫茫白雪笼罩着的绥远城显得更加威武、壮观。少女时代的慈禧天生丽质自然也爱打扮,慈禧的容貌虽然比不上古代的四大美女,但也非同一般,有野史描绘她“一出游,旁观者喃喃作欢喜赞,谓天仙化身不过是也”,可见她年少时确实漂亮。
这是一幅草原秋猎的场景,慈禧在归绥时练就了骑马射箭的本领,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入宫以后。每年春秋两季都要去承德骑马。墙上的这张照片是慈禧60大寿时照的,您看她长方脸、长鼻梁、大耳朵、高颧骨,目透威严,而且双手保养得多么好。她每天早晨洗脸前,先用毛巾把手包起来,放入盆中温水浸泡,一直泡到柔和为止。这幅照片是慈禧坐在莲花座上扮观音菩萨,我们从电视上总看到当时慈禧又称老佛爷,那慈禧为什么叫老佛爷呢?慈禧垂帘听政后,仍贪心不足,她想圣祖康熙被人们叫做老佛爷,说他是文殊菩萨转世的**,那我就是观音菩萨转世的**。她为暗示别人,在宫里多次扮观音演戏。一日,慈禧传旨让宫中画师在5尺长的宣纸上画9尺高的观音,只有一位女画师画出了一幅观音坐像脸面和慈禧一模一样。于是,慈禧就把画像挂在大堂,天天拜,边拜边看如醉如痴。天长日久,大家都看出了这西太后想当观音的化身,叫她老佛爷肯定特别高兴。从那以后,宫内宫外就叫开“老佛爷”了。下边这张是慈禧和宫女皇妃的照片,这个瘦的是光绪的皇后,胖的那位是光绪的瑾妃。当时的审美观与现在差距很大吧!这双是元宝底鞋,是清代妇女穿的旗鞋中的一种,旗鞋也称“寸子”,有“马蹄底”、“花盆底”等等。这种鞋的特点是平空增高三四寸,妇女穿上显得身材修长,高挑挺直,甚是优美。在这里顺便提一句旗人和汉族女人最大的区别,旗人是天足,汉人是缠足。
这是慈禧画的牡丹和写的“福禄寿”三全,可见真实的慈禧真的是才华横溢。
第十展厅 东厢(佛堂)
大家现在参观的展厅是佛堂,这里原为将军及其眷属求神拜佛的地方。如今这里又恢复其原貌,供游人参观礼拜。我们先从左手看起。这个石雕叫转轮,是寺庙中用的,上面用满蒙藏三种文字刻着藏传佛教中的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hōng)。据说这石转轮每转动一周,就代表您诵了 三千六百八十遍,那您念的经越多,就会离佛越近,天长日久就会深结佛缘了。接着我们看到的这尊坐东面西的石质佛像是药师佛,这是在整块青石上采用高浮雕手法刻制的。制作的年代约明末清初时期。他的全称是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琉璃光佛。他左手持钵盛甘露,右手持药草。相传他在成佛时曾立下誓愿,愿除一切众生的疾苦。人们认为信奉药师佛能消灾延寿,医治百病。墙上的这张图片,表现的是初唐时期的彩塑佛,中间为释迦牟尼成道像,他结跏趺坐于莲台上,右手作神法印,左手作与愿印,身边是他的两个弟子左面是迦叶,右为阿难,这种组合是一佛二比丘,比丘是弟子的意思。在人们供奉的各种佛中,只有释迦牟尼才是一个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这个叫石经幢(chuánɡ),这是佛教中的用品,上面记载着一些佛教中发生的事件。这幅彩图最上边为一佛二菩萨,释迦牟尼和他的左、右胁侍菩萨文殊和普贤。彩图的中部为五百罗汉,这里出现有济公的形象,因为他不守佛规,又喝酒又吃肉,所以,一般在五百罗汉中把他放在角落里面。彩图的下部为一佛众菩萨:弥勒佛和观世音、虚空藏、普贤、金刚手、妙吉祥、除盖障和地藏菩萨等。
第十一展厅 三堂
院内正北的一溜正房,居中的面阔五间、较为高大宏伟的建筑就是“三堂”。这是针对大堂、二堂而言的。三堂又称官邸,亦名“退思堂”。中间为过厅,设有书案、彩绘木质屏风和木框书画玻璃钟堂(现场指说实物);东侧两间为“内签押房”,是将军平日批阅公文及处理日常公务的处所;西侧两间为将军的书房,是将军平时(主要是閒暇时)温经习字、读书作画之处。总之,三堂是将军在大堂、二堂工作之余,退至此处思考军政大事兼之休闲、娱乐的地方。游人可以在此通过实物鉴赏并充分运用联想,尽情体味将军平日的工作、生活场景。
〔结束语〕
末了还要说一句,清代的绥远城将军衙署,民国初年曾一度改称将军府,其后的北洋政府统治期间又改称绥远都统署;之后,国民政府又将它变作绥远省政府(即省主席衙门),先后200多年,历经沧桑。现在,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的旅游景区,它又焕发出青春,吸引着无数游览者。将军衙署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历史遗存,1984年即被文博界评为内蒙古十大古建筑之一。它不仅是呼和浩特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直接见证之一,也是研究清代军事、政治、八旗制度、民族关系以及官衙建筑的实物资料。将军衙署为繁荣呼和浩特乃至内蒙古文博事业、旅游市场作出了积极的令人欣慰的贡献。最后,愿将军衙署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祝大家知识增进、旅途快乐、身心俱健!欢迎大家再次做客呼和浩特,再次光临将军衙署。谢谢大家的真诚配合,再见!
篇5:哈尔滨导游词优质
各位团友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__旅行社及全体哈尔滨人民欢迎大家的到来!现在为大家开车的司机师傅是___,我们东北的司机驾驶技术都没得挑,无论黑道、白道都吃的开,可以保证大家游览过程中的行车安全,大家尽可以放心!我的名字叫做刘美琳-----美丽的美,琳琅满目的琳。因为我是女孩子嘛,所以我爸妈起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想让我做个美女!说到美女啊,想必大家都知道,哈尔滨的姑娘漂亮、小伙帅气是全国出了名的。大家可能要问了,为啥哈尔滨的姑娘都那么漂亮呢?这就得从哈尔滨的历史讲起了: 哈尔滨作为一个近代城市,其城市历史与中华民族的历史相比,谈不上悠久。但也就是这不算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哈尔滨所特有的文化,这文化已溶入了我们的血液,我们的一切无时无刻不在受其影响。哈尔滨只有100多年的建城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35303535史,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是中外文化融合的名城。上个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英、日、法、美、意等16个国家在哈尔滨设立领事馆,建有300多家国际商社,外国移民大量涌入,最多时达到17万人,而当时的哈尔滨仅有人口30多万,也就是说在两个人中就有一个外侨,哈尔滨一时间成为以沙俄统治为首的国际城市.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大家可以叫我刘导,“刘导、刘导”说白了就是领着大家溜达、溜达。因为哈尔滨的冬天是旅游旺季,这人一多啊,无论是吃、住还是游玩,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当然我会尽力避免所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也希望大家能互相谅解,多多支持我工作,有什么意见要求尽管和我提出来,我会尽力满足大家。有个歌儿不是叫“东北人都是活雷峰”么,从现在起,我就是大家雷峰啦!
前面我讲过哈尔滨的建城史很短,但是历史悠久,这里曾经是中国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另据考古证实,早在2前,旧石器时代晚期,哈尔滨一带就有人类在这里活动。约在距今50前后哈尔滨地区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哈尔滨已发现10余处史前文化遗存。大约距今3000年左右的殷商晚期哈尔滨开始进入青铜时代,属于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古代文明国家——白金宝文化的分布区域。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中国惨败而告终。失败的结果是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并赔偿白银2亿两,面对如此局面,清政府急于寻找一位“国际盟友”以联合抗日。此时的哈尔滨只不过是依傍在松花江旁,由少数渔民、手艺人、农民组成的小鱼村。他们捕鱼贡鲜、耕种土地、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不过以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却改变了这个小渔村今后的命运。18,对我国东北地区凯觎已久的沙俄逼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和《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章程》。根据合同第六条规定,铁路所需土地由中方提供,至铁路全线建成时,俄方共占铁路用地1161平方公里,称为铁路附属地。俄国在18将中东铁路工程局迁至哈尔滨,并把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中心。19,中东铁路全线通车,哈尔滨也成为沙俄控制下的“国中之国”。日俄战争期间,哈尔滨成为俄国的后方基地。俄战败将势力退出南满后更把哈尔滨作为其向中国经济掠夺的前沿。二十世纪初,各帝国主义国家的资本家、冒险家纷纷来哈投资、投机和淘金。有16个国家在哈尔滨设领事馆,20余个国家侨民在此居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火阻隔,哈尔滨经济得以几何级迅速发展,被称为“东方莫斯科”、“中国小巴黎”,哈尔滨成为外国官宦、富商的乐园。
1931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了哈尔滨,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哈尔滨人的境况是悲惨的,电视剧《黑太阳731》就是历史再现。当然,我们也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抗。想必很多人都听过王刚讲的《夜幕下的哈尔滨》吧,那里描写的就是哈尔滨人顽强与侵略者作斗争的故事。《赵尚志》、《赵一曼》等电影、电视剧反映的内容都是真实的写照。
值得庆幸的是,作为在中国率先进入近代国际都市行列的哈尔滨,虽然从建市之初就一直在外国列强的控制之下,但她是回到人民手中的第一个大城市。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解放,在此后三年多的时间里,作为解放战争的大后方,她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哈投巨资,将其建成了重工业基地和科技城。苏联援建的156大项目中有13项在这里,各种大学大所也纷纷落户哈尔滨,如赫赫有名的哈军工、哈工大、黑大、哈师大、哈医大、哈商大、东北林大、东北农大等,在哈尔滨的历史上出现了二次辉煌。但在改革开放后,相对来讲,哈尔滨有些落后了,老工业基地、国有大型企业在改革中船大掉头难,再加上政策倾向沿海地区,这些都使我们付出了巨大代价。只要耕耘就有收获,我可以高兴地告诉大家,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们又站起来了。现在经过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及老工业基地技术改造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哈尔滨国有工业已出现强劲的增长势头,并于两年前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的良好态势。如大家熟知的哈药集团、哈啤、哈飞、三大动力厂等都实现了再次腾飞的目标。权威人士判断新世纪里,哈尔滨将在中国率先进入现代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尽管前面的路很长,但我们充满了信心。
今天的哈尔滨已不再是当年的小渔村,她作为黑龙江省的省会,总面积5.32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675平方公里,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是面积最大的一个城市。人口近千万,其中市区人口三百多万,下辖8区11市县。
关于“哈尔滨”的名称由来,众说不一。一说蒙古语“平地”;一说满语“晒网场”;一说女真语“阿勒锦”,是“荣誉”、“声望”的意思。
哈尔滨第三产业发达,对外经贸、金融保险、交通邮电、房地产业、旅游事业和各类社会服务业,在全省、全国占有重要地位。1988年和1991年,哈尔滨建立了高科技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从1990年起,每年一度召开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吸引了无数国内外客商,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哈尔滨交通方便,水、陆、空四通八达。哈尔滨机场是中国东北北部最大的国际航空港,哈尔滨火车站是中国东北北部铁路干线的枢纽,松花江是中国内河通航的第三大河流,哈尔滨港是这条江上的最大中心港。
哈尔滨的夏天气候宜人,绚丽多姿,别具魅力,是消夏避暑的理想地方。美丽的松花江宛如一条彩带,给城市增添了无限风光。一年一度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引得中外著名艺术家纷纷前来献艺,使哈尔滨赢得了“北方音乐名城”的美誉。
哈尔滨还是一座冰雪名城,每年举办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冰灯艺术博览会”汇集了冰雪艺术精华,吸引了海内外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参加经济贸易交流。
哈尔滨的城市建筑别具风韵,蜚声中外,不仅有林林总总的欧式建筑,也有传统的中国古典建筑,近年来又建设了许多现代建筑,使这个城市呈现出中西合壁的建筑风格。
讲到这里,希望大家对我们哈尔滨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已经有所了解。为了让大家记忆深刻,我想为大家唱首我自己改编的歌,如果我唱的好,那掌声是一定要热烈的,如果我唱的不好,也请大家给点掌声鼓励一下,谢谢!
“我的家乡在哈尔滨,那里有条美丽的江,阿妈拉说那是松花江,那是我们的母亲,小鸟在这里轻轻飞过,留下那段动人的歌……”(歌曲结束)
好了,马上我们就到酒店了,现在我给大家讲一下注意事项:到酒店后,请大家在大堂等我分配房间,进入房间后请大家先检查一下房间内的门窗、物品等设施是否完好、齐全,如果有缺损,请及时通知前台,以免退房的时候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明天早上_点在餐厅开始用餐,我会通知前台_点叫早,_点在大堂集合出发,请大家准时出现!不然我会报警!今晚我们也在该酒店用餐,晚上吃过饭,尽量不要再出去了,如果有朋友实在想逛街,请结伴出去。
篇6:哈尔滨导游词优质
各位朋友: 今天我们将共同赴亚洲的滑雪场——亚布力滑雪场所在地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来旅游观光。美丽可爱地山城亚布力,位于黑龙江尚志市东南部,在历属于吉林省。金朝时期是王公贵族们培育中药材之地,清朝时代,这里一直作为皇室狩猎围场,禁止百姓入林垦荒涉猎。1861年,封禁大开,那时这里松树满山岭,野果遍沟壑。18,中东铁路修建时,在此筑路地华工住在北面临时搭建地大棚里,所以那时此地还被称为北大棚。在此筑路地沙俄工头经常发现成片成片地苹果树,秋天结出累累地果实,于是将此地用俄语命名为“亚不洛尼”,即苹果园“的意思,音义”亚布力“此名沿用至今。亚布力土地富庶,物产丰富,有三百多种山产资源和十几种金属矿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时近几年,亚布力镇已经成为尚志市东五区六乡镇的政治、经理、文化及交通中心和商品集散地。以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雪上赛事为契机,亚布力镇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及科技、文化、教育等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被确定为全国26个重点建设建制镇之一,批准为省级乡镇工业开发小区,享有部分特区优惠政策。
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位于亚布力镇东南25公里处,西据生成哈尔滨市190公里,东据离牡丹江市160公里,有301过道滑雪场专用直线直通度假区,整个 区域由长白山山脉张广财岭的三座山峰组成,即海拔1374米的主峰大锅盔山、1100米的二锅盔山、1000米的三锅盔山。当年东北抗日联军及后来的《林海雪原》曾在这里留下了许多故事和传说。全区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保护面积87平方公里,启动面积22平方公里,度假区纬度较高,气候特点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0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43摄氏度,气温34摄氏度。冬季山上积雪度可达100厘米,雪质优良,硬度适中。年积雪为170天,滑雪期为120天,市世界上少见的优良滑雪场地,很适于开展竞技和旅游滑雪地各项运动,滑雪场始建于70年代,经历20余个寒冬酷暑 ,已经成为亚洲当今地滑雪场,完全具备了承办大型国际比赛地条件,曾成功地举办过第五、第七届全国冬运会,年2月成功地举办了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全部雪上项目比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第三届亚冬会期间亲临亚布力滑雪场视察并观看了花样滑雪和跳台滑雪比赛。以亚冬会为契机,1994年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投资公司投资2。8亿元人民币在这里兴建了风车山庄,香港惠扬股份又想公司投资1。5亿元人民币兴建了奥地利六人吊厢索道。尔后地几年里,交通山庄,有点宾馆,电冶培训中心的国内企事业单位都在这里逐步兴建度假区已经市集住宿、餐饮、娱乐、滑雪旅游,避暑度假等功能于一体地大型综合四季旅游度假区。
现在我们就到了亚布力滑雪里边由度假区,前方这座造型独特、形状又没地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地山门正以宽阔地胸怀、宏伟的气势热情迎接各位的到来。位于山门左侧,有一座矗立于山坡平台上的傲然屹立的风车,这座风车彷佛只与山为伴,与树相依,您可知道,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孤独者,它似一名威风凛凛的军人,在守护着度假区的高达山门,永保有人一路平安。请大家看右前方,那时“大地之子”风车网阵,共有109座风车,它所营造的是一种连续扩散性的大地文化符号。将来规划网阵中共建造999座风车,据说风车王国荷兰共有908座风车,我们风车将胜于荷兰。
篇7:哈尔滨导游词优质
极乐寺名字究竟是怎么来得呢?因第一坛说法的内容是阿弥陀佛经,又因发起人陈飞清信奉净土宗,都与极乐净土相关联,“极乐寺”庙名就由此而来。极乐寺的整体设计形式布局和建筑结构,均保留了我国寺院建筑的风格和特点,寺院座北,面南,临街,首先映入烟蒂的是钟楼和鼓楼,庙庭内,横向分左中右三个序列,中轴线上依次为弥勒天王殿,大雄宝殿,西方三圣殿和藏经楼,东,西院落分别建有禅房和斋房。如此这般排列有序,左右对称的院落,可以使来访的参观游客和信徒们有秩序的、有层次的观赏全部院落,好了,车前防洪涩的妙语就是极乐寺了,请大家随我一起体会一下这种意境吧!大家请注意两点事项:第一,妙语殿堂内不许摄相拍照,院落内可以。第二,进入殿堂内不允许踩门槛,传说妙语殿堂内的门槛下睡着善神,所以大家脚下留情,在这里我们要进行30分钟的参观。各位团有请随我入庙。
首先大家集体随我向后转,庙门正额上方浮刻“极乐寺”三个一米见方大大字,笔力苍劲浑厚,落款有“民国十三年七月南通张謇”字样,张謇是清朝末年江苏南通的最后一科状元,后来“下海”办实业,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
“远烧香,近拜佛”请各位随我入前殿一弥勒天王殿,各位团友,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位笑口长开,大肚宽怀的佛像,他叫弥勒佛,根据佛教说法弥勒佛是释迦牟尼的“法定”接班人,不过它要在56亿万年后才能降临人间,菩渡众生,所以弥勒佛就是人间崇拜的未来佛,我们现在看到的弥勒佛,大耳垂肩,横额方面,一副喜眉善目的'笑模样,眼前皆是有缘人,相亲相近,怎能不满腔欢喜?有道是,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世间可笑之人,看到他,天下还能有什么不能宽怀的呢?来来来,让我们在弥勒佛前拜一拜愿各位万事如意,笑口常开!面前的相对而立,各个好似我国古代的将军,这就是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他们手持的法器通过谐音和联想分别象征着“风调雨顺“,手持青锋宝剑的是守护南方的增长天王,“峰”和“风”同音,手持琵琶而没有弦,需要调音,表示“调”的是东方的持国天王,守护北方的多闻天王,手持雨伞显示“雨”,而西方广目天王手绕缠龙,降魔降妖,保护众生,他是群龙之首,众龙都顺从他,合起来就誉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进门拜弥勒,出门拜韦驮,大家情随我转到殿后,眼前这尊佛像,木制贴金,高大威武,手托金刚杵,这就是位居四大天王手下的三十二位神将之首的韦驮菩萨。为何韦驮菩萨面向大雄宝殿呢?据说古印度佛寺内的大雄宝殿,为佛祖灵堂,宝殿前安放的释迦牟尼舍利塔,有个“捷疾鬼”偷走了佛祖的两颗佛牙,能行走如飞,飞驶抓贼,夺回佛牙。之后它负担起守卫佛祖舍利塔的任务,所以在寺庙中他面总想内。
各位团友,一座二重飞檐,其实巍峨壮观,仿宋代宫殿式建筑--大雄宝殿就在我们眼前,它的结构为重檐歇山式,是极乐寺的主体建筑,位置处于整个寺院建筑的中轴线的中心,大殿高大敞亮,金壁辉煌,飞檐翘起,优美威风,檐下挂着风铃,每当清风徐徐吹来,很远就能听到清脆悦耳,优美动听的“叮当声”。大家请看,殿前放友铁香炉,炉上“大化陶炉”四字,是何含义?“大化”意为佛的教化,“陶”有造就,培养之意,“容”可作为熔铸金属之解,综合四字,意为“按佛教教义规范培养教徒,使顽者规划,脱胎换骨。这里是大雄宝殿,大雄意为像大像勇士一样,一切无谓。好,现在请大家入殿参观,正中坐在莲花座上的就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他胸前的金色“”符号,唐代武则天把他读作“万”,意为万德吉祥。关于释迦牟尼,历史上确有其人,释迦是一个种族德名字,牟尼是圣人德意思,相传他是古印度北部迦吡罗卫国,现为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原名为乔达摩.悉达多,他从小善于思考,司然自己过着舒适的生活,但有感于现实人生中的生,老,病,死等种.种现象,认为要拯救人类,只有通过出家修行,才能找到解脱苦难的道路,他29岁那年,进入森林,去寻找解脱苦难的真理,经过六年含辛茹苦修行,到了35岁,终于在菩提树下修炼成功,创立了能使众生脱离苦海的佛教,成为佛教的创始人,这是26前的事。各位团友,经说法呢?佛祖左边站着的长者叫迦叶,右边站立的青年叫阿难,他们是佛祖的得力弟子,佛祖逝世后,迦叶主持了佛教信徒第一次聚会,阿难是佛祖的堂弟,聪明智慧,擅长记忆,跟随佛祖25年,把佛祖生前的话写在贝叶树的叶子上成为佛经。大家仔细快拿,这三尊大佛形状高大,每尊佛像修眉宛如一均新月,双目恰似一泓秋水,流露着关注人间何洞察一切的智慧的光芒,是美的理想化身,木殿的两旁素有罗汉像,东南两边何起来共有16位,他们都是在我国晚唐何五代时期出现的北宋之后才开始盛行18罗汉,那么多杵的两位罗汉到底死谁呢?民间认为降龙和伏虎两位罗汉,总之上述这些罗汉都是释迦牟尼佛祖的亲传 弟子,释迦圆寂时特意嘱托,让他们不如捏盘,永驻人间,弘扬佛法,菩渡众生。大家请随我右行前走,这位身骑狮子,手持宝剑的普通撒就是文殊菩萨,他象征着智慧和锐利,各位女士一定要拜一拜,求夫求子多平安。左边这位手持如意棒,身骑六牙大象的是普贤菩萨。在大殿的后壁,就是大家熟悉的观音塑像,左手持净瓶,右手持杨柳枝,因其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人称滴水观音菩萨。位普济众生,观音怾显示三十三身在南朝后,位更好的体现大慈大悲和方便闺房小姐供奉,产生女性观音像。
哈尔滨导游词优质范文5篇
篇8:哈尔滨导游词优质
现在我们就去参观东北最的佛教圣地极乐寺,极乐寺是由北方名僧天台宗第四十三代亲传的弟子炎虚法师创办的寺庙,1921年动工修建,1924年落成,1928年开光电力,站地面积57000多平方米,它既是佛教徒参蔼朝拜地北方佛教圣地,也是中外有人观赏游览的名胜所在,已被列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极乐寺名字究竟是怎么来得呢?因第一坛说法的内容是阿弥陀佛经,又因发起人陈飞清信奉净土宗,都与极乐净土相关联,“极乐寺”庙名就由此而来。极乐寺的整体设计形式布局和建筑结构,均保留了我国寺院建筑的风格和特点,寺院座北,面南,临街,首先映入烟蒂的是钟楼和鼓楼,庙庭内,横向分左中右三个序列,中轴线上依次为弥勒天王殿,大雄宝殿,西方三圣殿和藏经楼,东,西院落分别建有禅房和斋房。如此这般排列有序,左右对称的院落,可以使来访的参观游客和信徒们有秩序的、有层次的观赏全部院落,好了,车前防洪涩的妙语就是极乐寺了,请大家随我一起体会一下这种意境吧!大家请注意两点事项:第一,妙语殿堂内不许摄相拍照,院落内可以。第二,进入殿堂内不允许踩门槛,传说妙语殿堂内的门槛下睡着善神,所以大家脚下留情,在这里我们要进行30分钟的参观。各位团有请随我入庙。
首先大家集体随我向后转,庙门正额上方浮刻“极乐寺”三个一米见方大大字,笔力苍劲浑厚,落款有“民国十三年七月南通张謇”字样,张謇是清朝末年江苏南通的最后一科状元,后来“下海”办实业,成为中国近代的实业家。
现在请各位回过身来,看左右两边,分别是钟楼和鼓楼,佛家弟子讲究晨钟暮鼓,从早上敲钟开始到晚上撞鼓结束一天佛事,也称功课。每早每晚要各撞108下,为什么呢?对此持有两种看法,第一种是说,一年有12个月、24个节气、72侯,古代五天为一侯,按360天计,一年分72侯,大家加一下,是不是正好是108?那么另一种说法是众生界有108个烦恼,撞一下就解一个烦恼,常言道: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若大家有机会不妨亲身尝试一下。
【优质英文导游词】相关文章:
1.导游词英文
2.故宫导游词英文
3.周庄英文导游词
4.大雁塔英文导游词
5.台北英文导游词
6.白帝城英文导游词
7.清真寺英文导游词
8.长城英文导游词
10.北京英文的导游词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