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标本采集及常规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的论文
“泪花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粪便标本采集及常规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的论文,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后的粪便标本采集及常规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的论文,供大家阅读。
篇1:粪便标本采集及常规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的论文
粪便标本采集及常规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的论文
【摘 要】目的:探究粪便标本采集及常规医学检验所面临的问题,通过加强管理提出解决方法。方法:对粪便样品的采集和医学检验过程进行分析,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结果:提出粪便医学检测质量的方法和对策。结论:认真执行标准操作规程及实验室管理规范,保证粪便医学检测的准确性。
关键词标本;检验;质量控制
正常粪便主要由消化后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消化道分泌物、大量细菌、无机盐及水等组成[1]。粪便检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消化道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肿瘤等情况;根据粪便的性状、组成,间接地判断胃肠、胰腺、肝胆系统的功能状况;分析有无致病菌及肠道正常菌群有无失调等。粪便检查的准确性是临床医生的诊断依据,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对粪便采集、检验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保证检验的准确性十分重要;
1 粪便标本的采集
粪便标本的采集直接影响结果的准确性,通常采用自然排出的粪便。①标本要新鲜,避免污染粪便检验应取新鲜的标本,盛于洁净、干燥、无吸水性的有盖容器内。粪便标本中不得混有尿液,不可有消毒剂及污水,以免破坏有形成分,使病原菌死亡和污染腐生性原虫。标本采集后一般应于lh内检查完毕,以防止pH及消化酶等导致有形成分的分解破坏及病原菌的死亡。②取材要合理选择采集标本时应用干净的`竹选取古有黏液、脓血等病变成分的粪便;外观无异常的粪便须从表面、深处及粪便处取材,其量至少为指头大小。③查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滋养体时应于排便后立即渣。从脓血和稀软部分取材,寒冷季节标本传送及检查时均需保温。检查13本血殴虫卵时应取黏液、脓血部分,孵化毛蚴时至少留取30 g粪便,且须尽快处理。检查饶虫卵须用透明薄膜拭子或棉拭子于晚12时或清晨排便前自肛门周围皴裂处拭取并镜检。找寄生虫虫体及作虫卵计数对应采集24小时粪便,前者应从全部粪便中细搜查或过筛,然后鉴别其种属,后者应混匀后检查。④做化学法隐血试验时,应于取样前三日禁食肉类及含动物血食物,并禁服及维铁剂生素c。⑤无粪便排出而又须检查时,可经肛门指诊或采便管拭取标本,灌肠或服油类泻荊的粪便常因过稀且有油漓等而不适于做检查标本。⑥粪便检验后应将纸类或塑料标本盒投入焚化炉中毁。瓷容器应泡于消毒液中24小时,弃消毒液后,流水冲洗干净备用。所用载玻需用5%煤酚皂液浸泡消毒。
2 粪便检验质量保证
2.1标本采集与转运质量保证
容器特点一般常规检查的粪标本,应使用一次性无吸水性、无渗漏、有盖、无污物的于净容器,容器大小应适宜。细菌培养标本容器应无菌,标志要明显。标本要应根据检验目的选择最有价值的标本,如含脓血、黏液或色泽异常的标本送检。选适采集寄生虫和虫卵检查的标本,送检量尽量多,避免因标本量不足而漏检[2]。虫卵检查应尽量用浓集检查法。送检时间肠内原虫滋养体,应立即检查,冬天应送检。一般常规检查不应超过lh送检,寄生虫和虫卵检查不宜超过24 h。患者备检测前应告知患者停用影响检验结果的药物和食物。
2.2显微镜检查质量保证
做好工作人员技能培训,提高专业水平和镜检识别能力,正确掌握粪便病理成的形态学特点和鉴别方法,加强质量意识,重视粪便检验工作。标本涂片厚薄保证句匀,应以能透視纸上字迹为宜,加盖玻片。视野应清晰,必要时涂片应染色。涂片寸使用生理盐水,避免试剂杂菌生长。显微镜观察应按顺序观察,先用低倍镜观察全片,然后用高倍镜观察l0个以上视野,以防漏检。
2.3隐血试验质量保证
①检测前如用化学法隐血试验,患者必须在试验前3天停止服用易引起消化道出血的药物,如维生素c,禁食动物血、肉、鱼、肝脏和大量含过氧化物酶的蔬菜。因在粪便中分布不均匀,故应在粪便各部位取标本混匀后,lh内检查完毕。不宜采检标本和便池中标本作粪便隐血试验。②检测中强调规范操作,作好质量控捌。如加热器材会破坏过氧化物酶;要做阴性和阳性质控对照试验;避免因试剂失效成假阴性;判断过氧化氢试剂有效性,可将过氧化氢滴血片上,产生泡沫或滴加重铬酸钾硫酸液显褐色为有效,否則必须重新配置;保证试验反应温度。用免疫单克隆抗体法应避免后带现象引起的假阴性,对明显柏油样而检阅结果阴性的标本,应适当稀释标本后再检查。③检测后应及时与临床沟通,尤其是有些重要的检验报告,如粪检出霍乱弧菌、念珠菌等,要核实检验结果与疾病的符合率.如有不符,应分析检验前和检验中可能存在影响检验结果准确的因素[3]
3 讨论
粪便的理学检验主要包括粪便量、外观、气味、酸碱度、寄生虫、结石等。粪便的理学检查有助于腹泻、吸收不良综合征、痢疾、胆道梗阻、胃肠道出血及寄生虫感等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粪便显微镜检查也逐渐由手工法过渡到自动分析,可诊断相应的寄生虫病,臆血试验则是筛检消化道出血与胃肠遭肿瘤的有临床重要意义的试验。粪便检验是临床常规的检查项目,对多种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4]。但在临床上存在很对质量控制问题,通过对粪便采集的质量控制,加上严格按照实验室管理规程进行检验,使粪便的检验准确性更高,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立峰.探讨提高细菌检验标本质量的方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17(09):143.
[2] 曾倩,黄道连.新型大便样本采集器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J].护理研究,,26(01):63-64.
[3] 张秋红.临床检验标本的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9(30):402-403.
[4] 金小玲.医学检验标本的采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1):238.
篇2:医学检验标本的采集论文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3..02
医学检验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的标准进行分析,明确实际疾病治愈的过程,对疾病进行标本的采集,防止因为患者病情的诊断错误,影响患者疾病的治疗。因此,需要认真的对待疾病的标本采集治疗过程,准确的分析实际治疗方式和方法,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医学检验标本的采集分析过程,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判断,明确实际医学检验标本的分析采集方案,提高医学检验分析的合理判断水平。
1 临床医学标本检验采集的基本过程
临床医学标本的采集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通过分析实际的情况,对采集的过程进行判断,明确实际相关需要注意的各类事项。根据实际临床检验的采集过程,对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明确实际采集的目标和目的,对采集过程,患者患病的致病因素等各类事项进行分析。患者需要对自己的各类采集内容进行判断,从饮食上进行合理的调整,采集前禁止服用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禁止喝水。根据实际标本采集的相关要点,准确的分析其适合使用的器皿。一些检验需要使用干净的消毒后的试管,器皿进行采集。一些则需要使用细菌培养过程中才能进行采集。有一些需要使用抗凝标本。标本的采集过程中,往往存在不同的情况,有的需要空腹采集,有的是急诊采集,有的是血液疾病的采集,有的是尿液样本的采集。通过对不同的采集标本的区分,在检验标本过程中也需要进行区分判断[1]。
(1)标本采集的过程
标本的采集有不同的方法,一种是血气、PH试纸检测方法。通过抽取动脉血,防止空气进入,在抽血后,尽快将针头密封好。如果接触外界空气的时间过长就会改变血液中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际含量水平。粪便常规检测中,需要对粪便进行采集,通过多方位的采集,保证实际各类病理采集的全面性。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不可以将尿液与粪便混合起来,防止检测结构的不准确性。对于一些特殊性的采集,需要在3天内禁止食用动物类食品。尿液的标本数据采集,尿液采集中需要选取晨尿的中段标准,装入干净的'器皿内部,对尿液的细菌培养进行采集,采集前需要停止服用抗生素各类药物。见表1。
表1 样本在采集前、中、后三個阶段的处理要素分析表
时间样本质量患者状态运输样本
采集前24小时内采集完整空腹无
采集中几个小时运输稳定情绪稳定稳定快速
采集后无合理处理止血恢复合理处理
(2)控制采集样本的量
采集标本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量,如果样本量不足,就会造成标本一部分数据的遗失,还需要再次采集更多的标本进行检测。
2 医学检验标本过程中相关的因素和对策实施方案
医学临床标本检测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较多的内容和因素,需要根据实际标本的采集样品的准确性,分析实际采集的过程各类因素,确定符合实际的各类对策实施办法。
(1)检测前需要注意的相关内容[2]
检测前,需要对饮食和空腹有一定的要求。血液的生化检验需要更加的准确,需要严格的遵守采集的时间限制和饮食需求。对于甘油三酯的采集过程中,是不允许食用高脂肪的食物,高脂肪的食物较难消化。如果吃入高脂肪类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标本都是不准确的。但是不可以空腹时间较长,从而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另外,长时间的空腹,容易造成血糖元素的减少,影响实际标本的检测质量。需要控制患者的实际情绪变化和运动影响水平。患者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恐惧、不安的情绪,这对于采集标本上可能产生较大的差别。如,血糖、血清、固醇等含量会与检测者的情绪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患者情绪不稳定,检测的血糖、血清固醇会出现增加的现象。为了保证检测标本的准确性,需要保证患者在情绪稳定的条件下进行检测分析,明确实际运动过程中,血液标本的采集最佳时间,尽可能的调整实际运动量,对可能存在的脂肪酸下降、白细胞增加等情况进行调整。患者在检测前,服用的药物也会对检测造成影响,服用的药物进入血液、尿液中,检测中这些药物可能对患者的各类数据造成检测不合理的现象。因此,在样本的检测前,需要服用清淡的食物,避免抗生素的使用,应当保证空腹12小时以上,需要在清晨提取样本数据。
(2)样本采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采集过程中,需要将血液检测码粘贴在化验单上,要对照患者准确粘贴,粘牢,防止采集中脱落,影响患者的检测数据分析。化验单上,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准确的填写患者的各类数据。抽血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姿势,抽取的血液有所不同,对于实际的检验结果也有所不同[3]。例如,坐着、站着实际的血液数据不同。为了控制检测的准确性,需要保证止血带的扎紧时间控制在30 min内,防止因为扎血的问题,影响实际抽血检测的质量。抗凝血剂的使用过程中,对于不同的采集量需要有不同的使用标准。采血量需要控制在合理的标准值内,避免抗凝血剂与血液量的不平衡,造成血液样本的作废现象。为了避免样本溶血的问题,需要在静脉穿刺干燥后,再次进行穿刺,保证密封性,防止与空气接触,保证样本静止在容器内部。抽血的部位需要尽可能的远离伤口的位置,输液的患者,抽血的位置需要远离输液的位置。如果在输液的位置进行样本的采集,就会失去标本的本身价值意义。对于一些疾病而言,采集时间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在发病的几个小时内完成采集,采集的时间需要准确的填写在化验单上。标本采集后,需要及时送检,送检过程中,需要保证样本的稳定,不可以摇晃,防止样本结果出现偏差。受一些元素的影响,样本离开人体后,一定的时间内就会开始分解,就会造成数据的不准确。因此,需要尽可能的保护样本的准确性,保证温度、稳定性、湿度等各类因素的合理。
3 结 语
综上所述,样本检测采集过程中,需要对实际的工作步骤认真细致的分析,准确的判断实际采集的整个过程,明确采集各个环节的注意事项,以正确的方式进行采集,确保结论的准确性,保证医学检验标本的临床参考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曹建云.探讨影响血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若干因素与质量控制[J].全文版:医药卫生,,(2):14.
[2]于静珍.临床微生物学标本采取和处理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和探讨.中国伤残医学,,22(5):251-252.
[3]安仕刚,鲁力.浅谈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关键性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18):3629-3629.
篇3: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浅析论文
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浅析论文
1. 检验人员上岗前的培训
1.1丰富自己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检验医学与医学检验的提法不只是次序上的差别。前者说明检验工作研究的目的,已开始由单纯的检验医学方向倾斜,这就要求检验人员要主动适应临床,参考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标准,这是一个质的提高。
1.2加强专业知识与技能训练,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现在许多实验项目都有相应的试剂盒供应,试剂的人工配制减少了,操作步骤简化了,这不等于要求降低了。相反随着高新的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技术人员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先进的分析仪器更需要高素质人员的使用。
2. 标本采集的质控
2.1采血器材的选用。20世纪40年代初,真空采血技术的发明,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溶血的可能。真空采血系统由于其干净、安全、简单、可靠的特点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用,并被认为采血的标准器械。
2.2采血量多数情况下,静脉血样的`质量取决于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血液的比例过高时,由于抗凝剂相对不足,造成血浆中微血块的形成,影响一些检查指标,微凝块还可能堵塞检验仪器。采血相对过多时,试管剩余空间少,造成血液和抗凝剂混匀困难。血液比例过低时,抗凝剂相对过剩,对很多检验会造成严重影响。
2.3采血的部位当重症病人输液时,通常胳膊上有静脉输液装置,就应首先考虑是静脉输液装置的对侧采血,使血液受静脉输液稀释影响减小。目前,国内专家多次强调,使用血液分析仪尽量使用静脉血,由于静脉血和末梢血分布不同,所得测定值也有差异。指头采血常规检测时准确性和重复性差,WBC技术明显增高,血小板计数明显降低。
2.4标本的送检、寸贮和处理
2.4.1血样的运输 尽量减少运输和贮存时间,做到尽快处理和检验,时间耽误的越少,检验结果可靠性越高
2.4.2血样的储存 当需要储存血样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为了防止血样蒸发,应储存在封闭的容器中;○2血样应低温保存,对于有些检验指标,血样不能冷冻;○3血样竖直放置,可加快凝血;○4避免晃动,血样产生溶血;○5储存中注意避光,尽量隔绝空气;○6血样深冷冻,再溶解后,应注意混匀,防止检测物质分布不均匀;○7生化和免疫检验时,冰箱存储以1周为限(酶类检验除外),血液学和血液凝固检验不超过1天,毒理检验,冰箱存储应小于6周。
2.4.3血样的处理 通常未加抗凝剂的血液在30—60分凝血后析出血清,急诊时使用含凝血酶的真空试管采血,5分钟后即析出血清。血液凝固检验时,应以转/min离心15分钟。
3. 溶血、试剂、用药的干扰
3.1溶血分为显性溶血和非显性溶血。显性溶血对大部分RBC中血红蛋白释放出来,非显性溶血,血小板溶解而没有血红蛋白的改变,血红蛋白比色分析法有干扰,因而血红蛋白在540nm左右有光的吸收,血红蛋白被氧化生成高铁血红蛋白以后,其在540nm吸收降低,因此可能影响测定结果。
3.2药物的影响 药物对生化检验的影响是错综复杂的。一种药物可以影响多项生化检验结果,不同的药物可以对同一项生化检验产生同样的影响;如阿司匹林能增加吸收及释放类固醇,抑制三羧酸循环,使血糖增高,但在糖尿病人和中毒剂量时,可见血糖降低,也有同一种药物在用药期间前后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在开始使用肾上腺素时,因其促使肝中钾释放,使血钾量暂时升高,继则可见血钾降低。
3.3试剂的影响 影响试剂盒质量的因素证据:○1内在因素,原材料,由厂家决定;○2外在因素:主要在试剂的运输,贮存○3贮存温度:2—8度。有效期已过,试剂将不能使用,每批试剂都有批验合格等;○4试剂本身质量评价:看内外包装有无漏夜和破损;○5临床应用效果的评价:通过测量灵敏度特异性进行评价。
4. 将枪质量控制工作、提高工作质量
4.1质量的控制 质量控制工作应贯穿于整个临床检验工作中,不能撇开日常工作,单纯去搞所谓“质控”。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从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有助于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
4.2室内质量控制的审核
4.2.1人工审核 对检验数据值特大或特小的结果,应重点分析,必要时重复测定。查看化验结果是否与临床诊断相符。严重不符时,要慎重处理或复查,亦可参照同一病人几个项目化验结果之间有无明显矛盾等。
4.2.2计算机审核 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设计审核报告程序,专门把化验结果与临床诊断不符或不可能出现的组合模式提出来,重点审核,这样做既省时又省力。
5. 善于分析问题、勇于探索创新
临床质量的发展要求检验项目不断及时引进、更新、改造、开发和运用。现代化的高新技术设备也需要我们在管理、维护和有效的使用,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去探索、创新和提高。
篇4: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分析论文
检验科是医院的重要部分,不可替代,检验的水平与质量直接影响到医院的诊疗水平,及时而可靠的检验有助于医生合理分析与正确治疗,低水平的检验质量控制严重影响检验质量,影响诊疗过程,甚至引发医疗事故与医患纠纷。因此检验科管理人员应特别重视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真实、可信的检验报告,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浅谈检验科应如何做好质量控制。
1.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主要环节
1.1检测前质量控制包括从检验申请开始到患者的准备、原始标本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输。此环节实验室工作人员基本上难以控制,它是由临床医生、护士、护工在实验室外完成的。临床上大多数不满意报告是由于标本的质量不合格,因此检测前质量控制尤为重要。首先临床医生要根据患者病情、发病时间来合理选择检测项目。很多检验项目对患者准备有许多要求,如果无准备则检验结果可能存在较大偏差,甚至造成误诊、误治。护士有责任将所检测项目的准备要求、注意事项、正确的标本采集方法详细告诉患者,以取得患者的配合,保证检验标本的客观、真实、合格,这是取得检验质量控制最为重要的工作环节。要考虑到患者饮食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如血糖、血脂检查,最好坚持空腹抽血,一般在禁食12h时要求患者处于平静、休息状态;要考虑到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必要时要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要注意标本采集的合理时间,严格按采血步骤规范操作;注意抗凝剂的种类以及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要适当;标本采集后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这样可提高结果的可靠性。检测前质量控制是基础,是全面质量控制的最重要环节。
1.2检测中的质量控制检验科收到标本后应立即核对检验申请单,检查标本是否合格,要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床号、医生签字、标本采集人姓名等项目进行核对。采用血清或血浆检测时,对采集的标本应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处理,如标本不能当天检测,应按要求保存。检验仪器要定期调试保养,使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实验室人员要对仪器及时进行校对,检查仪器对于周围环境要求是否合适,如温度、湿度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避免人为误差。试剂要求有质量保证能力的单位生产提供,选择有生产批准文号的试剂。要保证所有器皿、吸头等实验用具干净。每天都要用高、中、低3个质控品对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检测项目进行比对,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要加强对检验人员责任心和医学质量控制理论与实践的培训[1]。
1.3检测后的质量控制各种试验完毕后,要认真细致、完整准确地写出质控报告,并绘制质控图,对每天质控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差距,提出整改方案。建立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的沟通,找出检验质量问题所在。断和治疗信息。由于医学检验实际工作与医院整体发展不相适应,缺乏严格的科学管理,致使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在临床无信誉,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篇5: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分析论文
目前存在的问题医学检验是一个受诸多因素影响的系统工程, 是一门集合的科学, 临床检验的首要任务就是能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信息。由于医学检验实际工作与医院整体发展不相适应, 缺乏严格的科学管理, 致使临床医学检验工作在临床无信誉,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检验科基础建设薄弱
2.1.1人员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医学检验队伍中尚存医生、护士改行及未经专业培训上岗者;某些检验工作者质量意识淡薄,满足于实际工作中数量的完成而忽视质量;某些医学检验工作者责任心不强;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培训不够。
2.1.2仪器设备老化,检验方法陈旧由于某些医院资金不足,设备老化不能及时更新仪器,检验科不得不用已被淘汰的老方法、老仪器进行检验。
2.1.3过分依赖经济杠杆的作用,致使检验工作者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检验质量为了科室经济收入增加,违反技术操作规程,追求生产速度,使仪器设备超负荷运转;为了降低成本,购买廉价、低质量的试剂及标准品,甚至不顾自身条件,盲目上新项目,从而导致终末报告质量下降。
2.2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不完善
2.2.1临床医生、护士控制不力检验标本采集前,临床医生、护士不注意患者饮食、运动前后及用药可能会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2.2.2标本采集不准确常由于采集时间、部位、数量、防腐剂及抗凝剂使用错误导致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
2.3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力度不够
2.3.1质控措施不落实日常工作中经常发生质控样本不做或漏做,不能及时将质控结果标在质控图上,一旦出现检测结果失控,难以及时查找失控原因。
2.3.2试剂及标准品的质量不合格由于目前市场上试剂及一次性医用度量器具供应渠道较多,管理比较混乱,致使它们流向医院,也有某些医院因减少浪费而使用一些过期产品.
2.3.3室间质评与室内质控不同步许多医院在处理上级检验中心下发的室间质评标本时,不是按要求与工作标本同步处理,多采用“开小灶”的手段来应付。即一旦收到质评标本,便如临大敌,不惜重金买来最好的试剂及标准品,指定专人从加样、测定到取值,反复多次,从而使上级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流于形式,报告的质评结果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本实验室的质量好坏。
3.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对策
3.1医学检验全程质量控制应遵循的规则一项医学检验一般要经过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3个环节之后,才能发出检验报告单。因此,要想获得高质量的检验结果,必须对医学检验的每个环节都实施质量控制,即质量的全程控制。而整个医学检验的质量管理和控制都需遵守以下规则:
(1)应该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全面质控工作,并坚持对工作人员进行医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程序,还要注意仪器和量器的定期鉴定、校正,实验用水、试剂、质控品及校准品的质量水平,以及保证采用的各种测定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等技术性能完好。
(2)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室内质控管理方法,经常开展室内质控,对于失控的检验结果,能够及时地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要积极组织和参与实验室之间的质量评价活动或者比对检验活动,对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对已经或有可能失控的结果及时检查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3.2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具体对策
3.2.1走出误&重新认识质控近年来,通过开展质量控制,作者深深地感到,过去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以下3个误区:
(1)认为开展质控浪费试剂,增加成本;
(2)认为质控工作是检验科的事情,忽视临床科室的作用;
(3)认为质控即参加室间质量评价,忽视开展室内质控。这些对质量控制的片面认识,导致了质控工作不能很好地、深入地开展。
实验室质量控制是一种包括患者、临床、实验室均参与在内的全面质量保证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可能保证实验室结果的准确可靠,所以在抓实验室质量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患者和临床科室对质量影响的作用要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和对医生、护士的质控知识的教育,共同提高检验质量。检验科作为质量控制的中心环节,要认真坚持做好室内质控,确保参加室间质评活动的效果,达到真正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目的。当然,开展质量控制工作要有一定的投入,如果标本量不大,相对来说质量控制对成本的影响较大,或许还会造成很大的浪费。通过质量控制提高了检验质量,提高了患者首诊合格率,减少了误诊、转院,促进了医疗质量与医院的社会效益的提高。开展质量控制是医学检验发展的必然趋势,应该改变对质控的认识,重视质控工作的开展。
3.2.2加强临床医生与检验人员的双向交流强化行政管理有些医院规定新分配入院的临床医生到检验科等辅助科室轮转,意义重大,临床医生可了解检验科检验项目与特点,可以了解新的实验项目临床意义、影响因素及标本采集方法等。当实验结果与临床不相符合时,应及时与检验科沟通,说明情况,必要时重新采集标本复检。这是负责任的态度,也是科学的态度。实验室应每月安排一次与临床医生沟通,听取临床医生对检验结果可靠性的评价,向临床医生解释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合的可能原因与对策。据调查,约半数质量问题是由于标本采集不当所致,这些做法对改善检验科室与临床科室关系,提高工作人员责任心,提高检验质量水平十分重要。院级主管领导要加强对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管理与监督,建立以检验科主任和学术骨干为主导的医学检验质量管理体系。
3.2.3建立质量管理制度质量控制是保证工作质量而设立的一个重要措施,质量是医学检验的生命。从事检验的工作者,不仅要掌握质控工作的理论、规则和要求,还要有扎实的基本技能,以高质量高素质和高度负责精神,认真分析实验室基本条件。从实验仪器、开展项目、人员素质结构等方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挖掘内部潜能,因地制宜,制定出最佳的质量管理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检验科的质量控制工作。
加强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领导,全院成立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和医技专委会,定期进行查房制度。由科主任负责,成立由各室专业人员组成的质量管理小组,定期开展工作。
提高检验人员的质量意识,工作中认真负责,认真带教好进修生、实习生,放手不放眼。严格执行三查三对:查检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查标本是否符合要求;查检验项目目的是否填写清楚;对姓名、床号、检验结果和诊断是否相符,签发报告单前,必须进行审核,经审核无误后,方可发出报告。
所有实验技术操作必须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技术要标准化、规范化、质控常规化。坚持室内质控,做好质控记录,画好质控图,同时能正确判断在控与失控。失控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并立即纠正。在搞好室内质控基础上,积极参加上级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活动,提升检验科的工作质量,以便高质量地完成日常检验工作。
综上所述,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对实验诊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直接反映一个实验室的技术水平。质量控制是保证临床检验质量的重要内容,包括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质量控制。标本采集、送检、测定、签发报告等都是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要加强领导检验质量工作,提高职工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充分发挥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增强责任心,做好室内及室间质控。加强仪器设备的维护,注意试剂质量、仪器、操作及标准品、质控品等因素造成的实验误差。进一步加强与临床联系及其信息反馈,面向临床,为临床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医学检验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检验工作质量。
篇6:标本留取与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现代医学的一个优势是具有服务于临床的一系列辅助检查或实验室检查技术,医学检验即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包括生物学、血液学、免疫学、遗传学等多种学科,以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检查项目,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药物监测、健康状况评估等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今医学检验正朝着仪器自动化、试剂商品化和管理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因而对临床实验室结果的准确度和各实验室间结果的可比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由于实验诊断的所有检验项目会直接影响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因此实验结果必须及时、准确、可靠,质量控制已成为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88》(Clinical Labor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s,CLIA’88)及ISO/IEC导则25,制定了《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以指导此项工作的具体落实。
以统计学方法确定被控制测定值是否不同于已知值的方法,称统计质量控制方法或简称为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在理论和实践上,可分为两个重要的部分: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
室内质量控制是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但它只能保证试验的精确度,即保证仪器测定值的稳定;室间质量控制解决准确性和参加室间结果协调一致的问题。
统计质量控制是用客观的方法监测成批试验的检测质量,是对仪器试剂操作或仪器标定产生的漂移的及时观察,可确定该批检测结果能否发出,是避免成批测定标本产生明显误差的方法,因此是很重要的质量控制方法。
但该法有其局限性,因它只能监测仪器检测中产生的误差,但从开医嘱,采标本,送标本,到写报告,发报告要经过很多环节,病人并不能发觉和避免这些环节的差错,所以要避免这些环节的差错,必须实行质量保证,即对标本检测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现简介如下:
1 人员的合作与正确配合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
临床检验项目均是应医生的申请进行检测,测得结果提供给医生,以便观察、诊断和治疗,而在标本检验过程中,有些影响因素是与医护人员关系密切,而检验人员不易了解且无法防止的,例如药物、饮食、运动、标本放置时间对检验的影响等,通过与临床及时进行联系,当有这些因素时,能做出正确的解释或进行复查。
人体内各器官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平衡而实现的,这些正常的生理平衡反映在体液、血液及排泄物中,就是它们所含的各种成分的正常稳定性。
当由于病理生理或生理组织的变化直接影响体液和分泌物排泄,使其相应地发生变化,实验室检查结果可用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是病人在各种生理状态下的极好标志,标本的留取与检验质量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是息息相关的,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2 严格遵守标本留取的操作流程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举措
标本留取包括标本采集前、采集中、采集后三个阶段,是实验室认可中样品管理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样品失实,无论是变质失效、编错号、漏掉遗失等等,均造成检验结果失实和不能发出报告,因此在检验质量控制中应重视对样品的管理,具体应做到:
2.1 实验室应有文件化程序和适当设备来保持对样品在实验室的全过程中(储存、处置、准确检测)不发生非正常的变质和损坏。
例如在进行血液常规分析时,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如标本编错号,标本溶血,用错抗凝剂,抗凝血比例不对,形成血肿,血液浓缩等等。
2.2 接受样品时应详细记录其状态,样品有疑问或不符合规定要求(如从输液侧采血)时,尽快与送检者取得联系。
2.3 实验室应建立检测样品的唯一识别系统,以保证任何时候对样品的识别不发生混淆。
2.4 当样品属于抽样时,应有文件规定抽样的方法,数量封存、运输等详细文件程序。
例如皮肤穿刺采血时的采血部位,穿刺步骤,血液的采取,抗凝剂的选择,标本送检,及标本处理等均需要有完整的操作规程,以保证血液分析结果的准确可靠。
3 明确导致检测结果发生差错的原因,是保证检测质量的基础
毫无疑问,饮食、应激、病人准备、锻炼、昼夜变化等诸因素以及某些生理状态如怀孕等,均可影响实验室检查结果,甚至出现其它的生理变化,当病人的生理状态发生改变时,实验室检验结果就可能发生异常,除了这些生理因素(饮食、餐后禁食、应激、病人准备、锻炼、周期性变异、怀孕、药物等)外,与标本留取有关的易导致实验室结果异常的原因有:
3.1 病人的标本不具有代表性,其主要与标本的收集技术有关,包括止血带的使用,静脉血污染,抗凝剂和防腐剂的污染等。
3.2 标本内的一种或多种物质的浓度可能在收集后发性改变,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标本自身的新陈代谢所致。
包括标本的代谢,酶的影响,血液病的影响等,前者以溶血为代表,众所周知,溶血不仅可以释放红细胞的内容物(如细胞内的钾是细胞外的20倍),而且血红蛋白还可以直接干扰许多不同的化学反应,对于电解质的检测如钠和氯,出现称为“假低钠血症”的严重错误等。
后者以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导致细胞开始破裂,释放出包括血红蛋白、酶、铁等许多物质,血中葡萄糖和氧的浓度下降,酸性产物及CO2增多等,在临床检验实践中,应尽力避免此类差错的发生,确保检验质量。
4 良好的检验人员素质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
人是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起主导作用,首先要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基础和专业水平。
检验人员工作期间必须对检验设备性能和检测试剂及使用方法了如指掌,工作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各种仪器设备及试剂加以妥善维护和保管,要定时定人,认真地作好校准工作。
其次是对于来源于临床的标本要作好查对工作,验收是否符合标本的留取要求,同时在检测方法上不断创新,以达到提高检验质量目的,尤其是应大力提高质量控制方面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计算能力,以适应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临床检验质量的迫切要求。
总之,临床检验质量取决于从标本留取到检验报告发出前的每一个细致环节,只有严格遵守上述各个环节,才算是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才能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时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更好地为医学科学的发展服务
篇7:标本留取与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现代检验医学对临床实验室结果的准确度和各实验室间结果的可比性要求越来越高。
实验结果及时、准确、可靠,质量控制是主要环节,整个质量控制又分检验前、中、后程序,而目前各实验室只注重受到临床标本后的质量控制,却忽视了标本留取和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重要关系。
从医师开出医嘱到临床标本留取及标本的运送到实验室,要经过很多中间环节,病人和或护师并不能发觉和避免这些环节中的差错,所以要避免这些环节的差错,必须实行质量保证,即对临床标本留取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管理,现简介如下:
1人员的合作与正确配合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前提
临床检验项目均是由医生的申请进行检测,测得结果提供给医生,以便观察、诊断和治疗,而在标本检验过程中,有些影响因素是与医护人员关系密切,而检验人员不易了解且无法防止的,例如药物、饮食、运动、标本放置时间对检验的影响等,通过与临床及时进行联系,当有这些因素时,能做出正确的解释或进行复查。
人体内各器官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平衡而实现的,这些正常的生理平衡反映在体液、血液及排泄物中,就是它们所含的各种成分的正常稳定性。
当由于病理生理或生理组织的变化直接影响体液和分泌物排泄,使其相应地发生变化,实验室检查结果可用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是病人在各种生理状态下的极好标志,标本的留取与检验质量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是息息相关的,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2严格遵守标本留取的操作流程是保证检验质量的重要举措
标本留取包括标本采集前、采集中、采集后三个阶段,是实验室认可中样品管理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样品失实,无论是变质失效、编错号、漏掉遗失等,均造成检验结果失实和不能发出报告,因此在检验质量控制中应重视对样品的管理。
实验室应有文件化程序和适当设备来保持对样品在实验室的全过程中(储存、处置、准确检测)不发生非正常的变质和损坏。
如在进行生化分析时,可能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例如标本编错号,标本溶血,大量输液血液被稀释或输入钾、葡萄糖后采集标本进行分析等等。
接受样品时应详细记录其状态,样品有疑问或不符合规定要求时,尽快与有关方面联系。
实验室应建立检测样品的唯一识别系统,以保证任何时候对样品的识别不发生混淆。
当样品属于抽样时,应有文件规定抽样的方法,数量封存、运输等详细文件程序。
例如皮肤穿刺采血时的采血部位,穿刺步骤,血液的采取,抗凝剂的选择,标本送检,及标本处理等均需要有完整的操作规程,以保证血液分析结果的准确可靠。
3明确导致检测结果发生差错的原因,是保证检测质量的基础
毫无疑问,饮食、应激、病人准备、锻炼、昼夜变化等诸因素以及某些生理状态如怀孕等,均可影响实验室检查结果,甚至出现其他的生理变化,当病人的生理状态发生改变时,实验室检验结果就可能发生异常,除了这些生理因素(饮食、餐后禁食、应激、病人准备、锻炼、周期性变异、怀孕、药物等)外,与标本留取有关的易导致实验室结果异常的有:①病人的标本不具有代表性,其主要与标本的收集技术有关,包括止血带的使用,静脉血污染,抗凝剂和防腐剂的污染等。
②标本内的一种或多种物质的浓度可能在收集后发性改变,这些变化主要是由于标本自身的新陈代谢所致。
包括标本的代谢,酶的影响,血液病的影响等,前者以溶血为代表,众所周知,溶血不仅可以释放红细胞的内容物,而且血红蛋白还可以直接干扰许多不同的化学反应,对于电解质的检测如钠和氯,出现称为“假低钠血症”的严重错误等。
后者以标本放置时间过长,导致细胞开始破裂,释放出包括血红蛋白、酶、铁等许多物质,血中葡萄糖和氧的浓度下降,酸性产物及Co2增多等,在临床检验实践中,应尽力避免此类差错的发生,确保检验质量。
4良好的检验人员素质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
人是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起主导作用,首先要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基础和专业水平。
检验人员工作期间必须对检验设备性能和检测试剂及使用方法了如指掌,工作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各种仪器设备及试剂加以妥善维护和保管,要定时定人,认真地作好校正工作。
其次是对于来源于临床的标本要作好查对工作,验收是否符合标本的留取要求,同时在检测方法上不断创断,以达到提高检验质量目的,尤其是应大力提高质量控制方面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表达能力,计算能力,以适应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临床检验质量的迫切要求。
总之,临床检验质量取决于从标本留取到检验报告发出前的每一个细致环节,只有严格遵守上述各个环节,才算是一个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才能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时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更好地为医学科学的发展服务。
篇8:质量控制医学检验流程
质量控制医学检验流程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基质量控制医学检验流程的优秀论文,对正在写有关于满意度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摘要:检验医学作为-门独立的学科,综合了各基础医学学科的经典实验和最新技术成就,渗透在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方方面面。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渗透,现代临床检验医学已经从原始的手工操作和简单的生化测试方法,逐步向着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1]。医学检验流程是医学检验生命线,只有做好医学检验流程,才能确保检验质量,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在检验流程过程中,我们要切实有效抓好检验质量,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提高山,完善检验流程。以下简要介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检验 质量
1、重视检验流程的质量
1.1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实验室质量控制是一项重要的监控内容,关系到实验室操作检验项目是否正确,对于失控项目要做到及时分析并进行讨论记录在案,同时尽快提出解决方案,避免同类事故发生。检验室之间质量监控的重要目的是解决检验准确度的问题,这一准确度是室内质量监控所无法解决的。各检验室之间的质量监控与盲点调查,关系到检测实验室的质量评价及评测各实验室的项目质量。合格的室内质量监控和各检测室之间的质量评价在检测项目上各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发生医疗纠纷时,更是进行举证的重要参考依据。
1.2检验仪器及试剂质量的重要性
①建立操作规定手册,仪器操作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操作,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仪器保养维护且记录在案。同→个项目有多台仪器的情况下,应该互相对比结果,保证实验室报告结果的一致有效。
②选用质量过关的试剂确保结果的准确度,同时庄意不要使用过期的试剂,避免造成检查不正确。只有试剂质量过关才能取得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提高检测的质量。
2、检验方法实现标准化
检验方法实现标准化测定一种化学成分有多种不同方法,即使使用同一种方法进行测定,具体的步骤也会有细微差别,所得到的结果和参考值也千差万别,这样会给临床医护人员、患者以及检验人员带来极大的困扰。现在国内外不少学术组织都在研究和推行一个国家或地区乃至全球的方法标准化。
方法标准化不仅能够使全球方法和结果表达得到统一,有利于统一诊断标准,而且更便于试剂的生产、质量控制和保证检验准确性和可比性。尤其是处在这个人性化的时代,除了准确快速地检验出各项生理指标外,患者在各个医院甚至不同地区医院的`化验结果能够通过也是十分必要的。医学检验的标准化就是为实验“一单通”提供保证[3]。
3、重视检验质量操作流程
重视检验质量操作流程检测全过程的每一个细节都要采取严密的质量管理措施,包括全过程中分析前标本的采集、运输,分析中标本处理、测定,分析后报告储存、输送。检验流程至关重要,对采集标本、标本检测、标本保存都要规范操作,以确保提供给临床医护人员及时、准确、可靠的依据。
3.1严格控制试剂盒的质量选择试剂盒时,应该首选卫生部检定合格的产品,在使用前进行必要的自检,然后试剂盒必须按照规定进行保管,同时注意在有效期内进行使用[4]。
3.2检验过程中质量控制正确的标本传送在众多的检验项目中占很大比重,它对标本采集离开人体后的保存工作有相当高的要求,如:湿度、光照、温度、时间等一系列外界因素。所以采集以后要有专人负责传送,并保证传送的安全和及时。到达实验室后,要安排专人认真核对,对采集的不合格的标本要给予退回并说明退回原因。尽快进行正确有效地处理,每个细小环节都会对最终的结果都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务必要求检验操作人员必须仔细操作,尽可能地减少误差。
3.3实验之前控制质量包括患者的准备、样本的收集时间及收集方法,样本查对和收集之后的相关步骤。患者在采集前如在短时间内曾有过服用药物或者输液,即可造成样本某些成分的改变,导致检验数据结果失误。
4、患者准备
患者的准备是否正确和合理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检验之前的质量控制。患者的准备和医护人员的医嘱有着直接的关系。时常有患者直接拿着检验申请单到检验科要求抽血,这样不仅会影响到检验结果,甚至会让医生得出错误的诊断。这样的结果时常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为了避免其发生,就要求所有的医护人员要高度重视质量控制,在操作过程中,正确检验是很重要的。
①患者的生理、情绪、心理等众多可变因素是重要的外源性的影响因素。
②患者检验前是否进食和患者的饮食规律亦可引起检测质量影响检验结果在正常的进餐后,血液中的甘油三醋(TG)会增加50%,血糖(GLV)会增加15%,所以检测前切记一定要进行食物的控制。
③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成分也会发生变化,在检验前要保持平静、安静状态。
④在检测前一定要停止服用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药物。
5、检验报告及其记录
检验报告及其记录的重要性检验报告单要统→标准,不能涂改检验报告并规商检验汉字记录,切记在报告单上注明“仅对本次检验的标本负责”,并进行检验记录、电脑备份,详细对工作流程进行记录如:标本、实验、试剂、仪器、报告、质量控制等一系列细小环节,保存检验报告单数据可预防患者遗失报告单。
6、重视检验人员的医学检验知识培训
检验人员需具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范操作流程,细心核对和审查,注意每一个工作细节,避免失误和差错的发生,并确保得到准确、及时、可靠的检验报告。每一个检验项目都要在规定时间内保证患者和医护人员得到检验结果;检测项目结果为危机状态时要进行复验,并在第一时间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对仪器所发生的故障要有应急的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仪器故障所出现的问题;对检测中发的差错进行分析并立即给予纠正;对审核报告结果与临床预期不符合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对医生发现检测结果与临床相差甚远时,检验科要进行再次复查,以求得到准确可靠的结果。
篇9: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论文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论文
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论文【1】
【摘要】 随着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飞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应用,使检验医学发展认识交叉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检验与临床的联系越来越密切。
重视分析前质量保证成了重要环节。
本文就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检验分析;质量控制;检验项目
1 前言
在检验的质量控制中,随着自动化仪器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检验方法的规范化与标准化、高度重视室内质量控制与室间质量评价,分析的精密度与准确度明显改善,高度重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等分析中的误差,不再是影响检验结果准确的最重要因素,而重视分析前质量保证成了重要环节。
本文就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2 检验项目的正确选择
检验项目选择是否科学合理,是检验信息是否有用的前提。
检验项目的选择应遵循安全性、针对性、有效性、时效性和经济性的原则。
随着科技进步和各种先进仪器的引进和使用,各种疾病的检测有不同的检验项目和方法。
对于临床医师来说,要主动及时了解医院开展的新的检测方法和项目;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具体情况,正确选择检查的项目,它是保证检验结果有效性的关键。
所以,检验科人员要经常与临床科室的医师进行沟通,向临床医师提供开展检验项目的清单,对于临床需求但技术尚不成熟,以及已淘汰项目要及时告知临床医师;要及时向临床医师推荐新项目,介绍临床意义,注明不同仪器不同方法参考值以及收费不同,以便合理利用资源。
3 重视临床医护人员作用
临床医生是患者诊疗方案的制定人,从临床实验室检查项目的选择到检验结果的合理应用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
因此临床医生必须熟悉检验科的各项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并根据患者病情、诊断和疗效监控需要正确选择检查项目,这是保证检验结果有效性的关键。
例如“三P”试验在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早期为阳性,而晚期为阴性,如果临床医生在不了解实验窗口期的情况下选择该检查,就会做出错误判断。
4 加强与患者沟通
标本采集前患者准备是分析前重要组成部分,在采集检验标本之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生活起居、饮食状况、生理状态、病理变化、治疗措施等有详细的了解,熟悉各种干扰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为患者做好各种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合作。
首先是一些固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民族和地域等。
其次是可变因素的影响,由于进食的成分、饮食习惯对标本的化学成分和含量都有影响,同时血液许多项目正常参考值是以空腹血样为统计标本。
因此一定要与患者沟通,严格控制饮食,并空腹12 h后采血。
比如进食后可使血糖和甘油三酯增高、无机磷降低。
血糖饭后1~2 h明显增高,3 h后才可恢复正常。
高脂肪饮食后甘油三酯的水平是空腹的10倍多,因此甘油三酯检查最好素食3天,防止高脂肪饮食引起乳糜微粒增加,导致血清浑浊、结果增高。
做糖耐量试验的前3天嘱患者按平时饮食习惯进食。
药物对检验结果的干扰也不可忽视,一般通过直接参与检测反应、激活或抑制检测反应、颜色干扰等影响检测结果[3]。
血液化学分析要特别注意,如胰岛素用量过大可致低血糖症;抗生素、抗结核药可引起肝损害,使ALT升高;维生素C可以引起肌酐、尿酸、胆红素、AST/ALT、葡萄糖的升高,消炎痛可以引起凝血酶原时间增加等。
因此在采集标本前,应暂停使用对所检测结果有影响的药物,减少药物对监测的影响。
另外采集标本的患者应处于基础代谢状态下或安静一段时间后进行。
5 标本的正确采集
5.1 标本采集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应避免干扰因素,应注意采样的最佳时间,即最具代表性的时间、检出阳性率最高的时间、对诊断最有价值的时间来采集标本,注意采血体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静脉采血,应取座位,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得超过1min,穿刺成功立即松开止血带,血液抽出后要沿管壁慢慢注入抗凝管或干燥管中,抗凝管颠倒5~6次,防止出现小凝块,抗凝剂比例要适当;
5.2 掌握真空采血的正确方法和顺序,以BD公司的真空管为例,原则上按红头管、蓝头管、金黄色管、橘红色管、绿头管、紫头管、灰头管顺序采血。
有报道因采血时的一些不良习惯造成的标本溶血占溶血标本的62%;
5.3 采集血培养标本应严格无菌操作,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不要超过2h,采集标本时要检查医嘱用药情况。
6 标本的正确传送
标本离体后的保存有特殊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照、时间等。
要保证有专人运送,标本在运送过程中要安全,防止震荡、防止标本被污染,确保在规定时间内送到检测实验室。
特别是对怀疑又高危险性的标本应按相关条例要求运送,严格包装防止传染他人。
7 标本的验收及处理储存
检验科收到标本后应立即专人核对,如标本合格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分析,如不能马上分析测定的标本,应按要求将其置于合适温度和环境下保存。
对不合格标本应及时和医生取得联系,说明原因,并有记录。
参考文献
[1]李晓洲, 王永杰, 陈复兴, 骆晓梅, 高惠. 浅析医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J]. 东南国防医药, ,(01).
[2]张国平, 郭超群. 无偿献血者血液检验分析前后的质量管理[J]. 中国实用医药, ,(25).
[3]黄幼香. 对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管理的几点体会[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09,(11).
医学检验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研究【2】
【摘要】 医学检验是一项严格而重要的临床工作,检验结果往往直接关系到疾病的性质判断、疾病程度判断,然而在检验分析钱的质量控制往往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有操作医师方面的影响、病人自身方面的影响,也有标本采集和储运方面的影响,笔者通过简单总结一些影响检验质量的问题,希望能给同仁以启发。
【关键词】 医学检验;质量控制
医学检验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篇10:浅谈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论文
浅谈医学检验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论文
医学检验是医生对患者所患有疾病的重要判定依据,医学检验重要分为检验前期、检验中、检验后期等三个部分。医生在进行医学检验时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检验,严肃认真的进行检验以保证检验的质量,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并耐心的等待检验结果。每一个步骤的进行都是保证医学检验质量的重要环节。
1.医学检验前期的基本环节
在医学检验前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活动,这些准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其是控制检验质量控制的最基本保证,检验工作者不能只依靠检验阶段来控制检验的质量,前期的准备工作是控制质量的先决条件,在检验中有着重要地位。
1.1医学检验的申请
医学检验的申请首先要以患者病情为前提,对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详尽的了解。该了解包括患者的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社会因素等影响因素,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各种因素适当的调节患者进行的检验项目,做出最合理的检验安排,做到不多检不漏检,应检必检,保持最优的安排最佳的效果。标明以往病史与烦扰源,如有外送标好基本信息。
1.2患者需要做的准备工作
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对自身的状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医生需要仔细研宄患者的状况,需要注意的项目医生需要提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为检验做好准备。将人为因素对检验的影响降到最低,将检验的大致流程告知患者与家属,使患者心中有数,在进行检验时可以节约时间,流畅顺利的完成检验为患者提供方便。
1.3检验样本的采集与运送
检验样本的采集过程比较复杂涉及的项目众多。正确样本采集十分重要,检验样本的采集重要举措两个最基本原:一是检验结果一定要真实、客观反映患者具体情况;二是一定要符合检验结果正确性的各项标准。样本采集时一定要按照该项工作的标准严格执行,避免因为操作不当产生的误差。样本采集后一定要按照标准放置,避免样本被外界环境干扰。样本时一定要按照医院标准妥善存放与运输,将检验样本及时送达,及时检验。
2.样本检验的质量控制环节
在进行了前期准备工作之后就需要进行整个检验的最主要部分样本的检验,在样本检验这一环节中也有许多因素会影响检验的结果,该项目是控制检验质量的最重要环节之一。
2.1严格控制样本检验中设备的使用
在具体该样本检验操作中设备与试剂的应用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检验的结果。工作人员在使用设备时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检验部门的设备十分先进,其结构精密复杂,一些检验人员不能够完全掌握设备的全部功能,在具体的操作中会出现误差影响检验的质量。检验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技术熟练成度,完全掌握检测机器的功能提高检测的质量。检验机器的先进复杂为医学检验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增加了机器保养的难度,由于检测部门对于机器的保养不当M。检验结果会受到系统性误差的影响。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机械的养护保证机器的正常准确运行,提高机器的使用寿命,减少检验误差,提髙准确度。不同的设备其检测结果可能略有不同。工作人员需要了解机器间的差异,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度,提高检验质量。
2.2严格控制样本检验中试剂的使用
在医学检验中试剂的使用也会影响到检验的质量,检验人员需要严格控制试剂的使用。一些工作人员在更换试剂时没有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上的参数进行添加,人为的改变了比例影响了检验的质量。针对这一问题工作人员需要以严谨的态度来更换使用的试剂,避免因为试剂添加不当而产生的误差,保证检验的质量。
在检验中使用的试剂与要求不符也是影响检验质量的一大因素。针对这一问题工作人员需要安排专人对试剂进行妥善的`保管,排除试剂因素对检验质量的影响。
3.样本检验中人为因素的影响
3.1严格控制样本检验中工作人员的操作工具和设备只是医学检验中的一些辅助工作,检验的最终结果还需要人力操作。在检验工作中要求操作人员细心、耐心的进行操作,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3]。工作人员需要细心分析检测过程,合理提出假设,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提高检测质量。
3.2严格控制样本检验后人为因素的影响
在检测实施以后其结果还要经过医生的判断,进行信息的反馈工作。医生需要保持良好的医学素养,真实及时的反映患者的具体情况。为了提高检测的质量医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严守医德,正医风切实的为患者服务,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
4.结语
医学检验是患者确诊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治疗方案。检验结果的质量十分重要,要严格规范检验中的各个环。检测前、检测中、检测后都要细心耐心,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患者的病情判断提供准确的判断依据,从患者的实际出发,切实的为患者服务。
方巧巧 浙江省永康市石柱中心卫生院,浙江永康321300
【粪便标本采集及常规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的论文】相关文章:
3.妇科医学检验论文
4.医学检验技术论文
6.焊接质量控制论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