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生活显身手 科学发展落实处
“山田二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民主生活显身手 科学发展落实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民主生活显身手 科学发展落实处,欢迎阅读借鉴。
篇1:民主生活显身手 科学发展落实处
民主生活显身手 科学发展落实处
第三批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经接近尾声,为了总结开展学习活动以来取得的成果,总结经验与不足,近日,古荡街道华星社区召开了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民主生活会,党委班子、各支部委员以上成员、全体社工党员参加了这次民主生活会,与会人员共同学习了《华星社区关于科学发展观若干问题的.回答》,与会代还表畅所欲言,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同时,为社区民生发展设献计献策,会场氛围热烈,效果明显。
篇2:身在实处,心落虚处
《身在实处,心落虚处》从善待你的单位说起,谈及自身为人,再揉杂入社会,最终落笔于环境。用以托出主题的成因和可以。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叫《善待你的单位》,刚开始看时让人耳目一新,里面许多论据竟然说的那样的言之凿凿,动人心魄。前段时间,有好事之人把这篇文章转到了单位,领导一看这不正是一个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教材吗!于是,在全公司上下掀起了一场讨论热潮。
再好的东西,看的多了未免会让人恶心,况且本身还是个伪命题。网上搜搜,到处都是《善待你的工作》、《善待你的老板》、《善待你的单位》……诸如此类的所谓充满了正能量的文章。其实个人觉着,除了善待自己,你什么也做不了。
好了,不说了,免得有人说,凡是叫嚣的人都在掩盖内心的自卑。批评者都是建立在自己百分之百正确的基础上的。我不是愤青,也不需要哗众取宠,我只是在思考一个哲学问题,我是谁?什么是我?我要到哪里去?冯友兰说过一句话:“中国哲学不是使一个人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是使一个人称其为人。”我在考虑自己如何称其为人。
小时候,我是一个没有梦想的人,也不是完全的没有梦想,是梦想太多,没有固定的目标。一会儿是英雄,一会儿是科学家,上午刚准备长大以后当医生,下午说不定就变成解放军了……这不能怪我,因为从上小学第一天开始,我们就被带入了制式教育的圈圈,于是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小学我加入了少先队,初中入了共青团,上班以后熬了十年最终成了一名共产党员。我们从小就首先被培养成一个社会个体,一个团队份子,而从来不是一个独立人格的个体。
注意到了吗?我在写自己以前的时候,用的是梦想,而不是理想。我从小就不是一个有理想的人。20岁后,当我有自己的理性思维时,我在想:我是谁?那时候我当然想不明白,但是我有了“理”性,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是人云亦云的炮仗,我终于成了一个有“理想”的青年了。
我在想我是谁?到了40岁,我想明白了,我就是一个平头老百姓。就好像森林里一棵树,草原上一根草,大海里一滴水,沙漠里一粒沙,人群中一个某人甲!不要不相信,上班了二十多年,公司老大估计见了我连我的名字都叫不出。是不是很难让人找到存在感?这也不能怪我,不是我工作不努力,是领导换的太勤。以前有句话叫“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用到国企应该换成“铁箍的兵营,走马的将”!转回话题,领导认不认识我很重要吗?认得我我在做这个工作,不认得我我还在做这个工作,我做工作又不是做给领导看的。工作是我谋生的手段,是我养家糊口营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为了生活,我认为对于工作还是要多务点实,多用点心。
弄明白了我是谁,接下来就开始考虑什么是我,换句通俗的话来说,我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人说“要想做人,首先得做事”。以前我是赞成这句话的,现在我有点表示怀疑。我觉着应该先考虑如何做人,然后再去做事。因为弄不清楚这个问题,就会造成因果颠倒,就会是非不清,日子就会过的糊里糊涂。
上了二十多年班,我始终在生产一线,那里困难我在那里。对于单位而言,我不过是一个会移动的扳手;对于领导而言我与设备的区别在于价钱便宜,有成长性。我知道靠踏踏实实做事来发达,这辈子我估计没什么可能了。还好我没有什么过高的人生目标,也就少了那种理想达不到后的憋屈感和怀才不遇的沦落感。成为工具并不可耻,能被人利用至少还证明我还有地方可用。说明我创造的价值远比他们付给我的工资高得多。我从不去说教我的孩子,我怕如果我一不小心说的哪句话入了孩子的心,最后把她培养成像我这样没有存在感的工具那就麻烦了!
既然工作上没有出路,我就试试看能不能在工作之外,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职业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职位,兴趣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品位,我们可能成不了高职位的人,一定要做一个高品位的人。四十岁以后我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培养自己爱好方面。我的爱好是写作。写作不是我的特长,只能算是我的爱好。一个连大学都没上过,靠谈恋爱写情书积累起来的文字基础来写作,甚至还不如工作的起点高,没办法,因为喜欢。经历了无病呻吟、风花雪月、言不由衷等过程,我总算找到了点写作的门道,那就是“用心写”。
为了写好文章我在文学网站兼了三年文学编辑,为了增加语言的凝练性我学了五年的诗词,然后我毫不犹豫的从这些网站退了出来,又强迫自己忘记了所学的诗词知识。之后我再写文章,就再也不为用什么体裁,用什么方法去表达而费尽神思了。对于一个写手而言这仅仅是刚入门,不过用心即可。作文的本质是为了作人。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排在第一位,是有其道理的。其实修身也分四个层次,就是格物、知至、意诚、正心。对于普通人而言,一个“修身”就足够体悟一辈子了。
当下许多朋友,都在谈论怎么样做事情,但是我想的是怎么样不做事情。最起码不要做别人的事情。时间对于每一个人来讲是公平的,不会因为谁的特殊,多给他一秒钟。为了爱好,我必须从有限的生活中挤出时间来。如果谁问我什么人最幸福?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能把自己的爱好和职业结合起来的人。这样每天就会多出来至少八个小时的学习时间。看到有些人整天在那里呻吟“孤独”,要我说:孤独是因为你心灵空虚。你的孤独卖吗?卖给我一点,一个人独处,多么难得,想干什么干什么,即便是什么也不想,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人一旦有了爱好,精神世界就会丰富起来,性格就会完美,气质就会升华,命运就会改变。所以我认为,人有时候还是要务点“虚”。
明白了什么是我,接下来就要考虑我要到哪里去?其实这个问题的字面意思根本不需要去考虑,我从哪里来?爸妈一高兴就把我造成来了。我到哪里去?最终归宿一定是那个三十五厘米长的小匣子。人如果除去灵魂,从根本上来说不过就是一坨肉,在尘世上漂了几十年。肉是实实在在的,灵魂是虚无缥缈的,可是神奇的'是,当肉与灵魂一接合就造就了不同的人。所以人应该重视这个肉与灵魂结合起来存在的过程,应该多想想怎么样让这个过程精彩起来。
人与人的区别在于想法不同,形形色色的人构成了社会的各个阶层,所以说社会是复杂的,是千姿百态的。人多了,想法就多了,于是就有了矛盾,就有了争执。争有两种引申,对内叫“斗争”;对外叫“战争”。战争与地盘有关,斗争与女人有关。看看动物世界吧,两个公的打架,旁边必定站着一个母的。从本质上看,人的争斗与动物的争斗没有什么区别,人与动物的区别不是在于人会劳动,而是在于人会思考。
人与人之间不仅仅只是有区别,还有很多相同或者相近的想法,于是人们把相同的想法提炼出来,形成公约。越往下越详细,譬如说某些大家族的族规;越往上越简单,譬如说汉朝的“约法三章”;翻开中国的历史看一看,县以上的制度叫中央集权,县以下的制度叫乡绅自治。所以才有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谚语。建国几十年以后农村都还留有这种制度的痕迹。近些年讲究依法治国,那些村规民约才渐渐的被取代。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法律覆盖不到的地方其实是越来越多,一些工厂、企业为了规范管理,相继出台了自己行业内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仔细想一想,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法律法规的完善史。我生于70后,很不幸也很幸运地经历了包产到户、改革开放、市场转型、也经历了企业改制。教育、医疗、养老、住房改革我是一个不拉的都赶上了,甚至跨越了计划生育和开放二孩的全过程,最后很无奈的也赶上了延迟退休。这么大的社会变革,法律怎能没有缺失?管理怎能没有漏洞?制度怎能完全公平?别说是一群人来执政,就是一群神来执政,也不可能比现在更好。所以说中国共产党还是了不起的。
处于这个社会,恰逢变革浪潮,正是有志之士大展宏图之时,若能抓住机遇,未必不能引领方向。然这个时期,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老百姓绝不会是好事。外拓受阻,接下来必是内控。尤其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定是苦练内功,强化管理。这不舆论媒体整天呼吁的正能量不就是维稳工作的前奏吗!
中国的改革已经到了关键时刻,享受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生活,我们对政府的执政能力还是有着充分的信任的。我觉着,我们老百姓也不必惊慌失措,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踏踏实实的干你该干的,遇到不平,多一些理智和理解,少一些牢骚和愤慨,没事发展一下自己的爱好,提高一下自身的修养,锻炼好身体,开心生活。工作上身落实处,生活中心落虚处,这是老百姓对政府的最大支持。
[
篇3:身在实处心落虚处-杂文随笔
身在实处心落虚处-杂文随笔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叫《善待你的单位》,刚开始看时让人耳目一新,里面许多论据竟然说的那样的言之凿凿,动人心魄。前段时间,有好事之人把这篇文章转到了单位,领导一看这不正是一个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教材吗!于是,在全公司上下掀起了一场讨论热潮。
再好的东西,看的多了未免会让人恶心,况且本身还是个伪命题。网上搜搜,到处都是《善待你的工作》、《善待你的老板》、《善待你的单位》……诸如此类的所谓充满了正能量的文章。其实个人觉着,除了善待自己,你什么也做不了。
好了,不说了,免得有人说,凡是叫嚣的人都在掩盖内心的自卑。批评者都是建立在自己百分之百正确的基础上的。我不是愤青,也不需要哗众取宠,我只是在思考一个哲学问题,我是谁?什么是我?我要到哪里去?冯友兰说过一句话:“中国哲学不是使一个人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是使一个人称其为人。”我在考虑自己如何称其为人。
小时候,我是一个没有梦想的人,也不是完全的没有梦想,是梦想太多,没有固定的目标。一会儿是英雄,一会儿是科学家,上午刚准备长大以后当医生,下午说不定就变成解放军了……这不能怪我,因为从上小学第一天开始,我们就被带入了制式教育的圈圈,于是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小学我加入了少先队,初中入了共青团,上班以后熬了十年最终成了一名共产党员。我们从小就首先被培养成一个社会个体,一个团队份子,而从来不是一个独立人格的个体。
注意到了吗?我在写自己以前的时候,用的是梦想,而不是理想。我从小就不是一个有理想的人。20岁后,当我有自己的理性思维时,我在想:我是谁?那时候我当然想不明白,但是我有了“理”性,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再是人云亦云的炮仗,我终于成了一个有“理想”的青年了。
我在想我是谁?到了40岁,我想明白了,我就是一个平头老百姓。就好像森林里一棵树,草原上一根草,大海里一滴水,沙漠里一粒沙,人群中一个某人甲!不要不相信,上班了二十多年,公司老大估计见了我连我的名字都叫不出。是不是很难让人找到存在感?这也不能怪我,不是我工作不努力,是领导换的太勤。以前有句话叫“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用到国企应该换成“铁箍的兵营,走马的将”!转回话题,领导认不认识我很重要吗?认得我我在做这个工作,不认得我我还在做这个工作,我做工作又不是做给领导看的。工作是我谋生的手段,是我养家糊口营生。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为了生活,我认为对于工作还是要多务点实,多用点心。
弄明白了我是谁,接下来就开始考虑什么是我,换句通俗的话来说,我准备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人说“要想做人,首先得做事”。以前我是赞成这句话的,现在我有点表示怀疑。我觉着应该先考虑如何做人,然后再去做事。因为弄不清楚这个问题,就会造成因果颠倒,就会是非不清,日子就会过的糊里糊涂。
上了二十多年班,我始终在生产一线,那里困难我在那里。对于单位而言,我不过是一个会移动的扳手;对于领导而言我与设备的区别在于价钱便宜,有成长性。我知道靠踏踏实实做事来发达,这辈子我估计没什么可能了。还好我没有什么过高的人生目标,也就少了那种理想达不到后的憋屈感和怀才不遇的沦落感。成为工具并不可耻,能被人利用至少还证明我还有地方可用。说明我创造的价值远比他们付给我的工资高得多。我从不去说教我的孩子,我怕如果我一不小心说的哪句话入了孩子的心,最后把她培养成像我这样没有存在感的工具那就麻烦了!
既然工作上没有出路,我就试试看能不能在工作之外,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职业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职位,兴趣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品位,我们可能成不了高职位的人,一定要做一个高品位的人。四十岁以后我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培养自己爱好方面。我的爱好是写作。写作不是我的特长,只能算是我的爱好。一个连大学都没上过,靠谈恋爱写情书积累起来的文字基础来写作,甚至还不如工作的起点高,没办法,因为喜欢。经历了无病呻吟、风花雪月、言不由衷等过程,我总算找到了点写作的门道,那就是“用心写”。
为了写好文章我在站兼了三年文学编辑,为了增加语言的凝练性我学了五年的诗词,然后我毫不犹豫的从这些网站退了出来,又强迫自己忘记了所学的诗词知识。之后我再写文章,就再也不为用什么体裁,用什么方法去表达而费尽神思了。对于一个写手而言这仅仅是刚入门,不过用心即可。作文的本质是为了作人。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排在第一位,是有其道理的。其实修身也分四个层次,就是格物、知至、意诚、正心。对于普通人而言,一个“修身”就足够体悟一辈子了。
当下许多朋友,都在谈论怎么样做事情,但是我想的是怎么样不做事情。最起码不要做别人的事情。时间对于每一个人来讲是公平的,不会因为谁的特殊,多给他一秒钟。为了爱好,我必须从有限的生活中挤出时间来。如果谁问我什么人最幸福?我会毫不犹豫的回答,能把自己的爱好和职业结合起来的人。这样每天就会多出来至少八个小时的学习时间。看到有些人整天在那里呻吟“孤独”,要我说:孤独是因为你心灵空虚。你的孤独卖吗?卖给我一点,一个人独处,多么难得,想干什么干什么,即便是什么也不想,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人一旦有了爱好,精神世界就会丰富起来,性格就会完美,气质就会升华,命运就会改变。所以我认为,人有时候还是要务点“虚”。
明白了什么是我,接下来就要考虑我要到哪里去?其实这个问题的字面意思根本不需要去考虑,我从哪里来?爸妈一高兴就把我造成来了。我到哪里去?最终归宿一定是那个三十五厘米长的小匣子。人如果除去灵魂,从根本上来说不过就是一坨肉,在尘世上漂了几十年。肉是实实在在的,灵魂是虚无缥缈的,可是神奇的是,当肉与灵魂一接合就造就了不同的人。所以人应该重视这个肉与灵魂结合起来存在的过程,应该多想想怎么样让这个过程精彩起来。
人与人的区别在于想法不同,形形色色的人构成了社会的各个阶层,所以说社会是复杂的,是千姿百态的。人多了,想法就多了,于是就有了矛盾,就有了争执。争有两种引申,对内叫“斗争”;对外叫“战争”。战争与地盘有关,斗争与女人有关。看看动物世界吧,两个公的打架,旁边必定站着一个母的。从本质上看,人的争斗与动物的争斗没有什么区别,人与动物的区别不是在于人会劳动,而是在于人会思考。
人与人之间不仅仅只是有区别,还有很多相同或者相近的想法,于是人们把相同的想法提炼出来,形成公约。越往下越详细,譬如说某些大家族的族规;越往上越简单,譬如说汉朝的“约法三章”;翻开中国的历史看一看,县以上的制度叫中央集权,县以下的制度叫乡绅自治。所以才有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谚语。建国几十年以后农村都还留有这种制度的痕迹。近些年讲究依法治国,那些村规民约才渐渐的被取代。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法律覆盖不到的地方其实是越来越多,一些工厂、企业为了规范管理,相继出台了自己行业内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仔细想一想,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法律法规的完善史。我生于70后,很不幸也很幸运地经历了包产到户、改革开放、市场转型、也经历了企业改制。教育、医疗、养老、住房改革我是一个不拉的都赶上了,甚至跨越了计划生育和开放二孩的全过程,最后很无奈的也赶上了延迟退休。这么大的社会变革,法律怎能没有缺失?管理怎能没有漏洞?制度怎能完全公平?别说是一群人来执政,就是一群神来执政,也不可能比现在更好。所以说中国共产党还是了不起的。
处于这个社会,恰逢变革浪潮,正是有志之士大展宏图之时,若能抓住机遇,未必不能引领方向。然这个时期,对于我们这些普通的老百姓绝不会是好事。外拓受阻,接下来必是内控。尤其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定是苦练内功,强化管理。这不舆论媒体整天呼吁的正能量不就是维稳工作的前奏吗!
中国的改革已经到了关键时刻,享受了半个多世纪的和平生活,我们对政府的执政能力还是有着充分的信任的。我觉着,我们老百姓也不必惊慌失措,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踏踏实实的干你该干的,遇到不平,多一些理智和理解,少一些牢骚和愤慨,没事发展一下自己的爱好,提高一下自身的修养,锻炼好身体,开心生活。工作上身落实处,生活中心落虚处,这是老百姓对政府的最大支持。
篇4:营销峨眉(三):“峨眉天下秀”品牌定位落不到实处的遗憾
为什么峨眉山的旅游纪念品,无法体现、代表峨眉的旅游品牌呢?峨眉山的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是一幅怎样的状态呢?
我们知道,品牌是消费者对特定类别的产品的第一认知,“峨眉天下秀”,峨眉风光秀绝天下,秀甲九州,秀冠五岳;因而,“秀”成为峨眉品牌价值的核心。
峨眉山旅游产品的传播,也是围绕着“天下秀”而展开的。广告中,峨眉秀色毕显;旅游产品(景区)的开发上,以“秀”为主题,不断开发具有自然、人文“秀色”的新景区、新景点,着力向游客推销“秀”山“秀”水。导游的介绍,也是“秀态毕现”。由于峨眉自然风光所独具特色的“秀”,成就了峨眉品牌的“秀”的差异化价值。因而,“秀”成了峨眉山和众多的名山景区的区别,也就成了峨眉山的品牌定位,成为峨眉风光的卖点。
峨眉山品牌价值,从产品的“秀”中来。“秀”出风光、景观的特色。但是,峨眉山有了“秀”这个独具经营特色的价值之后,如何让旅游的产品,全面、深刻地突出“秀”的差异化呢?自然景观之秀,是自然界赋予的,与生俱来的,亘古不变的风格,“秀”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人们发现了这个价值,并予以推广、传播、比较,从而才张扬“差异化”。而这样的秀,是有形的;但是,“秀”能不能体现在文化上呢?体现在旅游的软产品,如城市人文、旅游服务上呢?
在峨眉山的旅游产品分析中,峨眉山品牌之“秀”,只体现于自然景观的“秀色”上。这是“硬件产品”的自然之秀。而“软件产品”的文化之秀,城市之秀,人文之秀,则踪影全无。再仔细从“硬件产品”的其他方面,如“佛国仙山”的文化魅力,动植物资源的产品特色,地质博物馆的人文文化,科技含量和科研价值等方面,在峨眉品牌核心价值“秀”中,无法充分地展示其人文、文化,以及其他方面的价值能量来。
而峨眉山的土特产,旅游纪念品旅游“小产品”中,形成具有市场影响力,具有全国性品牌知名度的,唯有“竹叶青”。“竹叶青”确为峨眉山秀山秀水的典型产物,产品也灵秀独特,但是品牌传播中,这一典型的“峨眉天下秀”的代表,却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播,
其他的产品,则大多与“秀”相去甚远,或者沾不上边。倘硬要扯上关系,就得说“都是峨眉山的土生土长”的产品了,才能与“秀”沾边。
在缺乏产品力表现的“峨眉天下秀”的品牌核心价值“秀”中,由于“秀”没有,也无法从峨眉山的旅游文化中表现出来,“秀”成为了无法落地,不可更多地转化成“商业价值”的“空头价值”。“秀”只属于峨眉山的自然风光,而没有成为峨眉山的文化内核!虽然峨眉天下秀,但是峨眉是文化之秀,人文之秀,商品之秀,整体商业文化之秀,却没有得到开发,得到重视,甚至准确地把握。DD如果峨眉之秀无法落地,峨眉山的品牌文化传播,品牌价值体现,就陷入了就自然景观卖自然景观的困境。秀仅仅成为无法驾驭,无法进行全面商业化开发、应用的“景观之魂”,如同“金顶佛光”一样不可捉摸。
在品牌传播中,一旦拥有了品牌核心价值的定位,品牌的各方面内涵,都必须以该定位为核心展开传播。其中,产品价值、产品文化和品牌核心价值的配称、对应,就是品牌营销传播的基本规律。按照这样的品牌营销基本规律,峨眉山品牌定位的“秀”,仅仅从自然景观、风光中,从广告语“峨眉天下秀”的传播中得到体现。而“佛国仙山”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天然的动植物资源的产品价值,景区人文文化以及旅游产品的商业化开发,却偏离了“秀”的价值核心,或根本无法体现“秀”的内涵,“秀”的价值。
毫无疑问,峨眉山因自然景观之秀,已经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品牌。任何品牌的成长、传播,都离不开产品。峨眉山秀甲天下,高凌五岳,独具经营特色的“秀色”,成就了产品的差异化价值。但是,做为一个蜚声中外、驰名世界的峨眉山“品牌”,仅有产品层面的“自然”状态、品牌的价值未能得以充分、有效地彰显。因而,峨眉虽然“天下秀”,但仅仅秀山秀水,仅仅是自然风光的景物之秀。品牌内涵中的文化之秀,没有得到有效的诠释、经营。
旅游品牌的传播中,大产品DD景观是基础,而旅游文化的创建,则是旅游品牌的灵魂。旅游文化也就是旅游的文化了。自然景观的秀丽,形成了优美的人文文化,给消费者(游客)以赏心悦目的消费感受;旅游服务的完善、细致、体贴,形成了令消费者(游客)宾至如归的服务文化,让消费者流连忘返、倍感亲切;旅游景区的城市文化、社会文化、地域文化以及各种富有“独具特色”的个性文化,为旅游品牌创建一个良好的品牌文化氛围;而具有文化内涵,浓缩旅游景区特色的纪念品、特产产品,则是旅游品牌的文化窗口、文化“名片”,承担着“文化大使”的重任。
【民主生活显身手 科学发展落实处】相关文章:
1.民主生活会议记录
2.科学发展论文
3.民主生活发言材料
4.科学发展探讨论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