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aufheben与康德知识观要义

aufheben与康德知识观要义

2022-07-10 08:18:1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溪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aufheben与康德知识观要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aufheben与康德知识观要义,供大家阅读参考。

aufheben与康德知识观要义

篇1:aufheben与康德知识观要义

aufheben与康德知识观要义

对康德著作的广大汉语读者来说,如何深入理解和准确评价康德的`知识观,这恐怕还是一个问题.从以往的情况看,由于学界对康德所用“aufheben”一词存在着普遍性的误读,从而引发了一种偏见:认为康德消极地主张以“贬低知识”来“为信仰保留地盘”.实际上,这种见解并未抓住康德既肯定(科学)知识有重大作用、又承认信仰也必不可少观点的要义,从而当然也就难以看到康德哲学对启迪人们深化现代认识论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作 者:方新民 FANG Xin-ming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经济伦理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21 刊 名: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年,卷(期): 22(3) 分类号:B084 关键词:知识   信仰   认识论  

篇2:孟子与康德人性观比较

孟子与康德人性观比较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是先天规定好了的;通过对先天本心的养护就可以实现人的道德化;康德则认为人性是由自由意志决定的,是善恶相互调和的历史过程,人性的.实现是善对恶的拯救过程.这两种人性观造成了中西人格特征的基本差异.

作 者:雷武锋 Lei Wufeng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江苏,南京,210093 刊 名: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IBET NATIONALITIES INSTITUTE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3(4) 分类号:B222.5 关键词:人性   善   自由意志   恶   人格  

篇3:康德与叔本华自由观比较研究

康德与叔本华自由观比较研究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康德与叔本华自由观的异同,即理性与非理性,设定与非设定,自律与非自律,肯定与否定。他们二人对自由问题的探讨,对我们当今社会仍有意义。

作 者:牛秋业  作者单位:新江大学哲学系,浙江 杭州 310028 刊 名: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ANJIANG NORMAL COLLEGE 年,卷(期): 22(5) 分类号:B516 关键词:意志   理性   非理性   自由  

篇4:自由与创造:康德艺术观的基本问题

自由与创造:康德艺术观的基本问题

从<判断力批判>的整体结构出发,探讨了康德艺术观的基本问题,指出:康德哲学的核心是人的问题,作为解决审美问题的判断力批判是从纯粹理性到实践理性过渡的桥梁.<判断力批判>从对审美的先天条件探讨引出艺术问题即审美创造的探讨.康德从分析艺术的'本质入手,提出了艺术的自由原则和创造原则,并通过对美的艺术的论述,指出了天才的本质特征,进而确立了想像力在艺术创造中的基础地位.康德的这一艺术理论,对西方艺术观跳出古典的模仿说向近代浪漫艺术和现代艺术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 者:姚君喜  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艺术学院,甘肃,兰州,730020 刊 名: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NGZHOU INSTITUTE OF LIGHT INDUSTRY(SOCIAL SCIENCE) 年,卷(期): 4(4) 分类号:B83.092 关键词:康德   艺术观   自由   创造   想像力  

篇5:知识观的转型与课堂教学改革

知识观的转型与课堂教学改革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张天宝

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王攀峰

摘要:现代教学作为一种以培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旨归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随着传统知识观向后现代知识观的转型,课堂教学将会出现一系列的重要变革,具体表现在:在教学目标上,从知识授受走向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从事先预设走向动态生成;在教学内容上,从分科走向综合,从体系化走向结构化;在教学过程上,从认知活动走向交往活动,从对象性的主客体关系走向主体间性的意义关系。

关键词:传统知识观;后现代知识观;课堂教学改革

现代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旨归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如何转变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主体性教学观,核心问题是具有什么样的知识观。从教学理论的历史发展来看,各种教学思想流派之间的纷争往往是以知识是什么、什么知识最有价值、通过什么方式获取知识等一系列问题展开的。例如,理性主义认为,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知识的价值在于其本身,知识是以认知的方式获取的;功利主义认为,知识是满足个体生活幸福或社会需要的工具,具有功利性价值;科学主义认为,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带有主观色彩或意愿,对知识的获取应采用实证的方法;人文主义则认为,知识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与归宿,知识是一种对人的终极关怀,具有满足个体情感需要的功用,应以体验经历的方式获取。不同的教学理论流派以各自不同的知识观为基础,构建其理论,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推动了教学改革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知识观的`变革。

一、传统知识观的基本特征

(一)知识的客观性“知识是一种具有客观基础的、得到充分证据支持的真实信念,它与仅仅是个人的意见或证据支持的主观信念相区别,与没有根据的幻想、猜测或无根由的假设等相区别。”(1)这一定义揭示出知识来源于客观世界,它与人的主观世界是不同的;知识可以由理性论证来获得,并且人类由此可以预测事物。笛卡尔是这种知识观的最早倡导者,他提出“我思故我在”,将理性思维置于重要地位。随着近代社会工业生产的发展,“科学理性”以其至高无上的权威统治了整个世界,而且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科学管理观、效率观随之被引入课堂教学领域,认为教学目标是预设的、可量化的,是外在于教学过程的,“教师成为驾驶员(通常驾驶的是别人的车),学生最多是旅客,更糟的是成为被驱动的物体”(2);教学内容被划分为孤立的学科,教材编制注重知识的逻辑性,认知成为教学的全部任务,学生的学习结果以获得知识的数量的多少来衡量,而知识是以什么方式获得的、知识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具有什么价值却受到了忽视。

(二)知识价值的绝对主义

知识的客观性赋予了知识绝对的、永恒的、普遍的价值特性,人们相信知识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科技进步的决定力量,是变革社会的基础,认为知识的传播与承继是一项高尚的事业,无知则是最大的不幸。例如,笛卡儿致力于发现一

[1] [2] [3] [4]

篇6: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知识观的比较和评价

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知识观的比较和评价

目的'评价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知识观的影响.方法比较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知识观的差异.结果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知识观的影响有所不同.结论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知识观对教学有不同的影响.

作 者:方燕红 尹观海  作者单位:井冈山师范学院,江西,吉安,343000 刊 名:井冈山医专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GGANGSHAN MEDICAL COLLEGE 年,卷(期): 11(5) 分类号:B84-061 关键词: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   知识观  

篇7:阳明心得:未来的知识认识观与建构观

阳明心得:未来的知识认识观与建构观

●展示:本校未来学校计划 1.发展ICTiL(ICT in Learning)教学与学习模式 以过去各校发展学习策略的计划为基础,如SILS系统模式(中仑中学)等,尝试网络与课堂结合学习,进行各类主题式学习课程,以开发新的教学与学习模式,着重发展学生认知技巧,增进其知识认识论.以便帮助学生在未来信息时代有效地吸收讯息与知识,并能对知识进行自我学习与判断.

作 者:洪逸文  作者单位:台北市阳明高中 刊 名: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年,卷(期): “”(5) 分类号: 关键词: 

篇8:萨义德知识分子观的分析与启发--读《知识分子论》

萨义德知识分子观的分析与启发--读《知识分子论》

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无论是过去还是当代,知识分子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其影响是巨大的.通过从思维自觉性、角色选择和标准选择三个角度解读萨义德的《知识分子论》,可以了解他整体的知识分子观.同时,对中国“士”文化背景下传统知识分子形象特征的人格双重性及其对后世知识分子产生的影响加以剖析与概述,在提出对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现状应予以关注的'基础上,主张将萨义德关于西方世俗知识分子形象塑造的当代理论引入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发展路途中.从而使现时代的中国知识分子焕发时代精神,以独特的形象推进现代化进程.

作 者:周艳丽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刊 名: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EBE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2004 4(2) 分类号:B151 关键词:知识分子   流亡者   业余者:  

【aufheben与康德知识观要义】相关文章:

1.康德经典语录摘抄

2.康德的名言

3.知识与生存议论文

4.知识与金钱范文

5.休谟问题的康德延续

6.康德审美观中的主体性

7.责任精神:公民教育的第一要义

8.观与死神共舞有感

9.苏轼与《周易》阴阳观

10.安全防护与急救知识

下载word文档
《aufheben与康德知识观要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