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新时期我国高校道德教育改革的对策研究

新时期我国高校道德教育改革的对策研究

2022-07-05 08:18:5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我的昵称是什么”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新时期我国高校道德教育改革的对策研究,下面给大家分享新时期我国高校道德教育改革的对策研究,欢迎阅读!

新时期我国高校道德教育改革的对策研究

篇1:新时期我国高校道德教育改革的对策研究

新时期我国高校道德教育改革的对策研究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高校道德教育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当代大学生作为民族的精英和最有活力的群体.更应该具备适合社会发展、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素养.这就要求我国高校的道德教育作相应调整,担当起社会赋予的任务.

作 者:骆素莹  作者单位:武汉商贸职业学院,人文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7) 分类号:G64 关键词:高校道德教育   挑战和机遇   改革  

篇2:试论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

试论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

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义务教育进入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取得新突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取得新进展等等.教育改革虽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前进的道路上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然较为突出,教育事业的发展存在着许多突出的矛盾,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要坚持俦发展教育;对教育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保证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提高师资水平;把教育公平摆在突出位置,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教育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推进健全对外开放机制,形成有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

作 者:谢祥清 XIE Xiang-Qing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湖南,娄底,417001 刊 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09 “”(5) 分类号:G521 关键词:新时期   教育   改革  

篇3:我国道德信仰危机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道德信仰危机现状及对策研究

道德信仰是信仰的基本形式,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着道德体系中的最高价值理想或最高人格境界,凝聚或整合着各种道德诉求和规范.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重要阶段,由于旧的道德信仰体系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新的道德信仰价值观尚不完善,以至于出现了普遍的道德信仰危机现象.在此,文章重点分析了道德信仰危机发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该危机的有效途径.

作 者:王辰旭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法政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刊 名:哈尔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年,卷(期): 28(10) 分类号:B82-052 关键词:道德   道德信仰   危机  

篇4:我国高校贫困生现状及资助对策研究

我国高校贫困生现状及资助对策研究

一、中国普通高校学费政策历史变迁 中国普通高校学费政策的历史变迁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高等教育免费时期(1949-1988) 1955年以前对普通高校的.所有学生免收学费并给与人民助学金,当时对高等教育实行“统包、统分、毕业分配的招生制度”,高等教育被当作纯公共产品看待,政府承担了所有的培养成本.1978年,一批短期职业大学开始招收“收费走读、不包分配”的大学生,成为中国普通高校招收自费生的雏形.

作 者:王川邛 王莎莎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 刊 名:现代企业教育 英文刊名: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年,卷(期): “”(24) 分类号:G64 关键词: 

篇5:高校教育改革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教育是国家进步的源泉和发展的动力。因此,我国高校应加快对于教育模式的改革。本文主要提出了我国高校教育模式改革的相关措施,并分析了未来我国高校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高校;教育改革;模式

篇6:高校教育改革模式研究论文

(一)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先进技术

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新技术出现在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比如互联网、多媒体等,能够很好的促进人们的交流和沟通,并且实现资源共享。在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中,要不断紧跟时代的步伐,将先进的技术手段引入到课堂上,不仅能够为教学带来方便,还能够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我国高校必须在教学和教育管理中学会应用新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高校的教育改革。此外,在教学中应用网络和多媒体等先进技术,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便于教师丰富教学方式,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环境中,增加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和理解深度,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有效性。网络和多媒体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督促学生对于新技能和新技术的掌握,促进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的改革和更新。所以说,将新技术引入我国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可以促进教学改革更好的向前推进和发展,各高校也要多多关注相关新技术的出现,只有这样才能更快的掌握和引入。

(二)对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进行准确定位

明确教学改革的模式和教学改革的目标是高校进行有效教育改革的前提,也是高校教学改革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在高校进行教学改革时,必须要建立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模式以及全面的、可行的教学目标。目前高校的教学模式有很多种,每种教学模式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各高校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教学模式。有以培养精英为主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要向社会输入大量的专业性人才;有负责大众性教育的教学模式,宣传大众文化;还有以政府为主导的办学和教学模式。我国的教育改革有着独特的背景特点和目标要求,要选择与我国高校培养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出更多的社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而努力,为普及高等教育而奋斗。只有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才能实现切实有效的教育改革,实现对高校教学模式的一个准确定位,使我国高校教育改革能够健康发展。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分为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两种,也就是公立和私立的区别。公立学校的办学者是国家,国家给予资金;而私立学校的办学者多为一些社会组织或个人,由组织和个人提供办学资金。因此,两者之间会有明显的差异,比如公办高校以本科为主,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而民办高校则以专科为主,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所以各高校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定位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自身的教学优势和与教育资源,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改革方向和教育教学方法,并在教育改革中不断创新。

(三)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我国高校教育的改革,需要不断加强对于教师队伍的培养、扩大和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高校的教育改革,提高高校教师的自身能力和素质以及执教水平。教师队伍的强弱决定教育的发展水平和改革的效率,也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教育,才会培育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这也是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作为高校的教师一定要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的`提升自己,无论是在自身素质方面,还是在教学经验和教学能力方面。要具有提高自己和丰富自己的意识,在生活和教学中不断完善自己。因此,国家和高校要重视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具备高度师德,高尚品质、教学能力强的专业化教师团队。那么,如何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呢。首先,国家应该给予教师必要的帮助和补助,给予适当的再教育机会来完善自己和发展自己。其次,学校也应该采取多种措施来充分调动教师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积极性,建立适当的、健全的教师激励制度和管理制度,提高教师的任职任教的资格,培养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还要改变原来的人事制度,打破传统的铁饭碗,这样才能使教师具有危机意识,从而不断提高自己。此外,还要形成一个切实有效的评价体系,对教师做出公平合理的评价,让高校教师合理有序的流动。

(四)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最重要的就是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的价值在于对学生的引导,对学生思维的开发,以及要教会学生以创新的理念和精神看待事物,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选择和判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渴望,有利于建立起学生与老师之间或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及集体荣誉感。由于一些教师还没有认识到丰富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很多高校的课堂教学效果还不是很理想。针对这一现状,我国高校必须通过教育改革来改变现在的情况,在教学改革中寻找突破。积极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即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探索和创建新型的教学方式,比如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探索式的教学方式以及互助式的教学方式。这些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更能够引起学生的主动思考、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增加实践性教学的部分,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够促进理论教学的学习,使理论联系实践,还能够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运用和检验。

(五)注重因材施教,进行分类教育

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学习兴趣以及基础条件都不尽相同,在高校进行教育教学时,要注重因材施教,采取分层分类的教学模式。高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和途径,我们应该对其进行细致的划分,使其满足广大学生发展的需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高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不同教学模式,进行分类教育,因材施教。对于基础条件较薄弱的学生,学校可以安排其进行额外的课程学习;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我们可以着重培养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习效率;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我们则要考虑培养他们对于知识的探索以及研究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养成。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已经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即根据学生的不同成长背景和规律设计出相应的教育实施方案,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在因材施教过程中,尽管教育的着重点不同,但必须都要有对大学生精神、人格的重塑。此外,高等教育还需要根据本科、硕士和博士等不同的培养层次进行不同的教育教学定位以及培养目标设计,针对不同的学习需求和专业化要求,建设学生的个性化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可以利用网络或者多媒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对学生的分层分类教育。

二我国高校教育改革模式的发展趋势

(一)由封闭式教学转变为开放性教学

我国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较封闭,导致学生们对于学习的态度也较为消极。高校陈旧的封闭的教学模式使很多大学生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都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失去了自主性和能动性,以及对学习的热情,失去了刚入学时的朝气蓬勃。这种死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头脑受到禁锢,使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受到限制。所以说,目前我国高校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由封闭式教学转变为开放式教学,这也是我国高校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要想将我国高校的教学模式从封闭式教学转变为开放式教学,首先要给予学生自由选择专业的权利,要不断完善专业的设置,拓宽专业的范围和涉及的知识面,给予学生最大的权利去选择自己的专业和自己所愿意去探索的。其次,我国各高校还可以应用学分制的教学模式,就是学校提供各种选修课程,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学习和感兴趣的科目进行研习。只要在规定的年限修满规定的学分即可。这种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的灵活性,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此外,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网络等新媒体技术已经广泛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所以高校完全可以利用网络来建立网络教学模式,使用和推广电子教材,实现教学的虚拟化。使学生的课程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自由化,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二)由应试教育转变为应变教育

我国高校应当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教育模式,而转变为应变教育。始终无法摆脱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也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无法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的原因之一。这种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我国高校的教师缺乏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不愿意突破和改变。在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较为固执和死板,缺乏对于新环境和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但随着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应试教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不能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因此,各高校应该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以应变教育培养一流的人才,这也是未来高校教育改革的一个明确的趋势。实现应变教育的前提就是要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建设,培养具有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教师进行指教,才能更好的培养出有用的一流的人才。除此之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要密切关注对学生应变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逐渐将以应试教育为主转变为以应变教育为主,逐渐减少应试教育的课堂教学次数,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可以融入网络和多媒体等先进的技术来对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在应变教育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应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处变不惊。

三总结

教育决定一个国家的进步和发展。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应用先进技术,对教学模式进行准确定位,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因材施教,向着开放式教育和应变教育的模式发展,才能更好的保证我国高校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作者:王淼 单位:吉林广播电视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富玲.我国当前高校教育改革趋势分析[J].大家,,07:183-184.

[2]杨勇.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云南电大学报,,04:37-41.

[3]胡琦.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走向及模式改革[J].高校教育管理,,04:82-86+103.

篇7:新时期我国高校水彩艺术教育发展研究论文

内容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水彩艺术教育呈现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21世纪的新时期,许多高等美术院校开设了水彩专业或水彩课程,水彩艺术教育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 键 词:水彩画 高校水彩 艺术教育

篇8:新时期我国高校水彩艺术教育发展研究论文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建国以来中国水彩画发展的第一个繁荣阶段。80年代以来,我国水彩画艺术进入第二个发展高峰。此间关于水彩画的展览不断,各种水彩画论著、杂志也不断出版问世,涌现出了许多优秀水彩画家,为水彩艺术在高等美术院校的推广与普及奠定了师资基础。

80年代以广州美院美术师范系的水彩画师资力量最为雄厚,起步也最早。其美术师范系(后改名美术教育系)1981年创办之始,就规定学生到三四年级以学习水彩画为主,而且毕业时每人要完成一幅主题性水彩画创作。1987年广州美院又率先开始招收水彩专业硕士研究生,更是首开水彩画硕士教育的先河。进入90年代以来,湖北美院、湖南师大等高等美术院校也相继开办了水彩专业,湖北美院自以来也开始招收水彩画硕士研究生。在进入21世纪的新时期,我国水彩艺术教育处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昌盛的发展阶段。水彩画现今已经成为广州美院、湖北美院、湖南师大、青岛大学等美术院校的重点学科或特色课程,更多的美术院校开始招收水彩画硕士研究生,水彩艺术教育在高校美术教学中的地位显得愈来愈重要。在进入21世纪的新时期,我国水彩画已成为一门独立的、有影响的画种,在大、中、小学中的美术地位也愈来愈重要。

中国水彩画艺委会为当前水彩画事业的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新的第三届艺委会成员主要是近年在水彩画展中屡获大奖的中青年画家组成,他们大都直接在美术高校从事水彩教育事业或相关的行业(出版社、美协),是各地水彩艺术的学术带头人。在中国水彩画艺委会的领导下,近年来各种形式的水彩画展览活动层出不穷,既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水彩画事业的繁荣,扩大了水彩艺术的影响力,更推动、普及了我国水彩艺术教育的发展。

篇9:新时期我国高校水彩艺术教育发展研究论文

1.师资力量分布不均,在质与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造成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各地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不同。其中沿海地区与大城市的高等美术院校师资力量雄厚,中西部地区较薄弱。另外我国不少高校担任水彩课程的教师是自学成才,不可避免地对高校的.水彩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当前水彩艺术教育较繁荣的有广东三角洲(广州、汕头、深圳)、江浙地区(杭州、南京、苏州)、山东半岛(青岛、济南)、两湖地区(武汉、长沙)、东北地区(吉林、长春、哈尔滨)、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等地。相比之下,由于经济落后,信息闭塞,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水彩画家缺少文化交流,观念落后,影响了当地水彩艺术教育的发展,高校水彩教学师资相对就比较薄弱。但总的说来,中西部地区水彩艺术教育的发展处在上升阶段,虽然缺乏水彩专业教师是内地、中西部高校的普遍状况,但这种状况正随着当前我国水彩艺术硕士教育与招生人数的增加而将逐渐改观。

2.师资的流动性频繁,趋向于向经济发达的省市流动集中。一些中青年水彩画家凭借自己的艺术影响与专业能力,开始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外省市从事水彩艺术教育或相关的职业。促成这种人才交流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当前我国人才制度的开放搞活,但更直接的原因是与新时期我国高校逐渐加强对水彩艺术教育的重视分不开的。

3.各地师资水平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绘画水平与业务成就,其教学水平的高下也反映在教师个人,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级水彩画展所取得的成绩上,各地的学术带头人是学校水彩教学的宣传与保证。

新时期我国高校的水彩画教学特点

新时期我国各地高校水彩教学在绘画风格上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各具千秋。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水彩画比较重视技法学习,师承影响比较明显,不同时代、不同教师教授出来的学生绘画风格大不一样。如广东的画风粗犷,江浙一带善于用水,湖北的偏重形式感,东北的比较朴实细致,山东的则画风细腻、扎实、精美……

以广州美院为例,广州美院水彩画教学受到王肇民的影响比较明显,画风粗犷、有力。在八九十年代王肇民、胡巨湛、陈秀莪、宣承榜、吴正斌等执教下的学生绘画风格比较传统,而新时期在龙虎、刘凯等人执教下的学生绘画风格就比较前卫,技法、风格多样化,时代感强。再如江、浙、上海地区,因为有李剑晨、李泳森、张充仁和潘思同等老一辈著名水彩画家的带动和影响,才相继涌现出像张英洪、潘长臻等中年画家以及王云鹤、刘亚萍、蒋跃、周刚和林绍灵等后起之秀,形成了江南水彩画群体和水色淋漓的艺术风格……

虽然我国各地高校水彩教学在绘画风格有所不同,但对水彩画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与传授还是一致的,只是在创作训练以及难度较高的课程上才区别明显。在新时期,一些水彩教学力量雄厚的院校已经不再满足于原先所取得的教学成就、教学经验,开始紧随时代,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在进行水彩画基本写实技能学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美展活动,提高教学效果与学校知名度。在教学方法与教学观念上提出新的目标,鼓励推出自己的教学品牌。

结语

要普及水彩艺术,我们应该认识到新时期我国高校水彩艺术教育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当代水彩艺术的繁荣,也取决于当前我国的现行文艺政策、教育政策、人事政策。加强高校水彩艺术教育的办学质量是新时期水彩艺术繁荣的保证,提高水彩艺术教育质量与促进水彩艺术创作繁荣是相辅相成的,互为促进,互为保证。同时,高校水彩教育的普及与提高,也是中小学水彩艺术教育的保证。高校水彩教育的发展除了要从水彩教学着手外,还要依靠各级美协组织和各地水彩画会的努力,积极承办各种水彩画展,促进学术交流,培养学术带头人,带动本地区水彩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新时期我国高校道德教育改革的对策研究】相关文章:

1.高校教学教育改革论文

2.新时期高校成人教育转型的发展研究论文

3.论新时期加强道德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4.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策研究论文

5.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对策研究

6.高校预算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7.应用性本科教育改革研究论文

8.新时期煤炭经济管理创新对策

9.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探析论文

10.浅析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下载word文档
《新时期我国高校道德教育改革的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