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作文大全>苏东坡的朋友圈作文

苏东坡的朋友圈作文

2025-01-27 09:49:4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NIUNI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苏东坡的朋友圈作文,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后的苏东坡的朋友圈作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苏东坡的朋友圈作文

篇1:苏东坡的朋友圈作文

苏东坡的朋友圈作文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正如他自己所说,他的朋友遍天下。

苏轼有个忘年交,就是北宋赫赫有名的大文豪——欧阳修。说起这个,渊源就深了。第一个原因,苏轼和欧阳修会对视一笑,道:“咱都是四川人!”另一个原因是苏轼当年参加科举考试,欧阳修是主考官,看到一篇文章,大赞作者才华横溢,欧阳修以为是学生曾巩所写。为避嫌,只取为第二名。结果出来了,曾巩第一名,苏轼第二名。欧阳修为此后悔不已,苏轼却丝毫不介意,欧阳修感动极了,简直要老泪纵横了:世界上哪里有这样既有才华,品德又好的年轻人啊!于是他发了个朋友圈:“老夫当让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此话一出,苏轼名动京城。欧阳修可是大文豪啊,他都说要为苏轼让路,此人一定厉害!苏轼这一无名小卒,仿佛一夜之中崛起,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欧苏两人相差30岁,结为忘年之交。

接下来,有一位大妈粉,算是骨灰级粉丝,那就是仁宗老婆曹皇后。这位太后可谓是苏轼命中的大贵人。仁宗皇后弥留之际,恰是苏轼被政敌和嫉妒者陷害之时,即“乌台诗案”。仁宗皇后在病榻前劝诫。她说的话翻译成现代文是这样的:“当年仁宗在科考中得到苏轼和苏辙这二人,高兴地跟我说:‘皇后,我为后代觅得了两个宰相之才!’现在苏轼入狱,你怎知不是仇人中伤呢?切莫坏了朝廷的中正平和之本。”这就算是遗嘱了。神宗皇帝本就怜悯苏轼,再听太皇太后这么一说,加上其他人求情,顿时没了杀意。于是苏轼免了一死,只是被贬谪到黄州。看来朋友圈中有一位手握大权的女人,也是个不错的事。

苏轼朋友圈中值得一提的还有陈慥,字季常。他和苏轼一见如故。当时苏轼正和季常老爹陈希亮闹不愉快呢。季常也是没心没肺,更不管什么三七二十一了,常常去请苏轼来家做客,招待丰富,就是鸡鸭鱼肉样样有。

有一次苏轼去陈慥家,两人谈论佛法到深夜,突然听到季常老婆柳氏在门外大吼,季常害怕,不小心手抖了那么一下,佛杖便掉在地上。

你季常原来是个怕老婆的!苏轼仿佛找到了人生一大乐趣,他戏谑道:“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狮子吼,原意是形容佛祖讲法时,如狮子大吼,如来正声,威严洪亮,苏轼却用来形容季常老婆柳氏,季常听了只能苦笑。

在苏轼被贬到惠州、儋州时,朝廷下令将苏轼的文字全部禁绝。陈慥听了,傲娇地说:“我不,我不,我偏不!”他竟还主持编了一本《苏尚书诗集》。为了苏轼,他还敢无视朝廷禁令。这患难之交见深情啊!

超级给力的,是广大的民众粉。东坡一出家门,就像现在的偶像,万人追捧。当东坡痴痴地、浪漫地、天真地想将书案搬到西湖边,一边看着美景一边办公时,后边就跟着一大群煞风景的苏粉,他们疯狂地呐喊:“苏轼苏轼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苏轼本来满心欢喜,顷刻全没了浪漫。他叹了一声,郁闷地发了个朋友圈:“唉,莫看杀轼否?”这话说的挺有技术含量。

因为古代有个超级大帅哥卫玠,从小就长得帅,无时不刻不散发着自己忧郁美男的气息。一出门,就被粉丝围得水泄不通。人家卫玠本来就弱不禁风,再经这么一折腾,年仅27岁,就一命呜呼了。于是有一个这样的成语,就是“看杀卫阶”。厉害啊,随口一句都运用典故!人家卫玠靠美貌,你苏轼是靠才华!

东坡既可以穿上官服当三品翰林学士起草诏书,也可以脱下官服当一位东坡开垦土地;既可以和政敌互黑,也可以彼此尊敬友爱;既可以是高大上的水利工程师,西湖的苏堤犹在,也是爱民如子的官员;既可以吃尽宫廷美食无数,也偏爱龙眼荔枝河豚羊蝎子肉……

林语堂先生所述的一段话,大概是概括了苏轼所有:“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个瑜伽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正是这样的东坡,政敌王安石听说他获罪,亲自给皇帝写信保他;好友黄庭坚被他牵连贬谪,不但不恨他,反倒写信去安慰他;道友吴复古怕他寂寞,自愿跟随他流放至海南岛。

厉害了,我的东坡先生!

这样的东坡,试问谁不喜欢?

也只有这样的东坡,才会有这样的朋友圈!

篇2:苏东坡作文

据说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苏东坡在王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刚写了开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心想:“西风”就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敢与秋霜斗,怎么会被秋风吹落呢?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是大错特错了。这个平素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翰林学土,也不管王安石是他的前辈和上级,提起笔来,续诗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回来以后,看了这两句诗,沉思片刻之后,一道命令就把苏东坡贬为了黄州团练副使。当然苏东坡被贬的原因没有这么简单,但这也是其中的诱因之一。

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九月重阳这一天,大风停歇之后,苏东坡邀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这时他突然想起了给王安石续诗的事,才知道是自己错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事不能仅凭经验主义和主观臆断,否则只会使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

篇3:苏东坡作文

有的人活成了尘土,有的人留下了芳名,有的人背负着骂名,而苏东坡,敬爱的你,却活成了一种态度,一种永恒。

你虽多次被贬,却仍有乐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林肯说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认定自己有多幸福,就多有幸福”。所以我相信你的内心自始至终都是充满乐观的,你被贬黄州是,被贬惠州是,被贬儋州亦是。

或许,你是有那么一丝的惆怅与不满的,或许,正像你感叹的那番“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人海茫茫,有才德的人却少之又少,为何凤毛麟角的你却不被赏识?想到这里,我心中不免也有些惆怅,尽管如此,你仍然还是微微一笑,趁着月色,欣然起行。

为何你总是那么乐观?在被贬期间,你仍有心玩耍,在天公不作美之时,你也以“莫听穿林打叶声”来安抚好友,去“徐行”,去“吟啸”。同行皆狼狈,你独不觉,因为——谁怕!这天公不作美又如何?竹杖与芒鞋是否真的轻胜马又如何?或许,“芒鞋”并非是真的“轻胜马?”,或许是你内心深处“无官一身轻”的表象。

坡仙,我想对你说,乐观是你的标签,也是我们每人之神往,你不仅得到了它,还把它做到了极致,真的,我敬佩你。

篇4:苏东坡作文

“我在钱塘拓湖渌,大堤士女争昌丰。六桥横绝天汉上,北山始与南山通。忽惊二十五万丈,老葑席卷苍烟空。”读着苏东坡这首耳熟能详的佳句,看着他的苍劲有力的字迹,在苏东坡纪念馆体会不一样的西湖。

讲解员抑扬顿挫,旁征博引,让我们听得着了迷。了不起的苏东坡令我们肃然起敬。

苏东坡两次在杭州为政,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疏浚西湖,利用淤泥,筑底堤修桥载柳,方便南北往来,又可休息欣赏西湖美景,两全齐美。自创东坡肉,犒劳民工,更是留下了千古佳话。老市长,勤政爱民,造福了杭州人民。

苏东坡诗词书画一绝,身为八大家之一,文化瑰宝不可估量。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千古名句,道出了西湖的妩媚风情,独特的韵味。苏东坡的诗让天下人结识了西湖,美丽的西湖更是把诗融进了每一个角落,相得益彰,让人不由得拍案叫绝。

读了苏东坡的诗,还知道了苏东坡很有情有义,对结发妻子,矢志不渝,曾专为妻子写下了传世之作。热情好客,朋友遍天下。

在这小南湖畔,聆听西湖的声音,这长长的苏堤,让人们自然而然想起了苏东坡,感慨苏东坡的真知灼见,高瞻远瞩,炎炎七月里,轻抚着西湖的风,苏公堤上品味西子韵味,真是快哉!

篇5:苏东坡作文

苏东坡,即苏轼,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同时还擅长书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其中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开创“尚意”书风,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等三人并称“宋四家”。在绘画方面擅长画枯木竹石,反对程式束缚,重视神似,提倡“士人画”。

这便是苏东坡,一个名震文坛,赋予后世无数精神财富的的.大文豪,可却是生在了一个偏偏令其饱受折磨的年代。就像他弟弟苏辙所说的:“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他太出色,太有名,以至于把四周他人的笔墨比得分外寒碜,让同代的其他文人倍感狼狈。文人中也不乏人品低劣的朝廷官人,他们容不下如此出色的人,才会对苏东坡百般为难。

在这条历史长河的波涛中,东坡病逝于常州,他倒下了,被鲸波不知卷到了何处,但,有一种名为“苏东坡”的东西正在渗入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

篇6:苏东坡作文

一说到苏东坡,大名鼎鼎,妇孺皆知,所以就不必说苏东坡的简介了。

他自幼聪慧,二十几岁考进进士,随后又过了制科考试。他的文学出众,作品都让当年的主考官欧阳修先生叹为观止;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辛弃疾合称为“苏辛”,他的作品是北宋的最高成就,可见其文学水平之高。

但他在政治上极不得意,王安石变法时,他反对变法;而后来废除新法时,他又表示了一定的不满。因为他的这种态度,所以不断受到朝廷的贬低,再加上某些人对他文学才能的嫉妒,差一点就引来了苏东坡的杀身之祸。

他的一生中为人民做过很多好事。比如他在徐州工作时,徐州发了洪水,苏东坡亲自去抗洪救灾,受到很多老百姓的爱戴。在中国的古代,一般被老百姓尊重的大多是武将,比如关羽、武松、鲁智深、李逵等,而文人却不多,苏东坡是其中之一,为什么?因为他热爱老百姓,所以老百姓也热爱他。古人云“爱人者,人恒爱之。”苏东坡就是一个典范。

他热爱交友,像黄庭坚、欧阳修等文人都是他的朋友,彼此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学习,一起进步。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对以后的成长非常有帮助。

这就是我心中的苏东坡,他热爱百姓,热爱交友,文学出众。

篇7:苏东坡作文

他犹如一颗璀璨的巨星,在中华文学史上,拼命地,大胆地绽放。

如果没有了他,那么也就代表着中华文学史上会少几千首热情,豪放,又带着几点忧伤的诗和词了。

如果没有他,也就代表着在中医药书里记录的四百多个药方就没有了。

如果没有他,那么那些飘逸、灵动,又充满仙意的画像,比如《枯木怪石图》就没有了。

如果没有他,那么中华文学史上就缺少了一个可爱、可敬、又可赞的大诗人了!

他,就是苏东坡……

为什么苏东坡深受大家的爱戴?是因为他的诗词飘逸、潇洒丶颇耐人寻味?或者是因为他自己琢磨出来的有效的药方,能为大家治病?其实不仅仅是这样,如今人们不再一味的只喜欢他的诗了,大家更多的是喜欢苏东坡的品格。

苏轼这个人,他非常的豪爽,直率。他感觉有什么事情,一直憋在心里,就像喉咙里卡了根刺一样。他什么事都敢说,丝毫不管别人的脸色。

当爆发王安石变法时,有两个党派。一个是新法派,还有一个是保守派。两个党派一直争吵不休,都有自己的理由。苏轼想要在朝廷上一展风采,为老百姓,他处处站在平民的角度上思考,他不管个人利益。

苏轼是中间派,他觉得两个党派都有自己的优点。他便一会儿去反对新法,一会儿去怦击旧法。新党派的人物早就看不惯苏东坡了,看他又没有拉帮结派,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大权,还喜欢写诗发牢骚,便一时把自己的攻击对象转移到了苏东坡身上。

就这样,年少的苏东坡第一次经历了贬谪。

苏东坡贬谪到了黄州,虽然那里的环境很艰辛。但是苏轼还是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

苏东坡虽然经历了人生的一次苦难,成了一只井底之蛙。但是他不但没有垂头丧气,反而在深深地井底,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读书,交友,耕耘,作诗,忙得个不亦乐乎。想必大家都是被苏轼的这种乐观打动吧。

假如苏轼的经历,换成了李白,杜甫呢?李白,会整天泡在酒馆里,整天饮酒,哭诉自己的经历。而杜甫,则会整天呆在家里,皱着眉头思考为何人生如此苦,从此不问人世。似乎只有苏轼丝毫不管这种艰苦的情况,而乐观的面对生活。

苏轼为何会被大家所热爱,为何会被大家永远的流传?正是因为他这种面对苦难,不放弃的精神打动了我们所有人!

篇8:苏东坡作文

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创作出多少璀璨瑰丽的诗篇,在这些诗篇当中,酒被不断的提起,甚至可以说它是中国诗词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无论是三国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还是宋代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在任何一个时代,酒都被写入了诗篇当中。

而这在宋代的苏东坡笔下,亦是如此,只不过酒在他这里,被赋予了苏东坡自己的独特风格与味道。

酒于苏东坡而言似乎是万能的,绝不是仅能用来借酒浇愁那么简单。外出打猎时饮酒能让他“酒酣胸胆尚开张”;泛舟湖上惬意时“举酒属客”亦能让他有“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的奇妙感受;凭古吊今的时候“一尊还酹江月”能让他摆脱生活中的嘈杂与烦忧,得以释怀。就像他自己所写的那样“使我有名全是酒,从他作病且忘忧”,酒,能带给他名气与灵感,使他大醉后创作出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文章,也能带给他忘却烦恼时的自在与解脱,能带给他一切的一切……

那么,既然酒之于苏东坡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他是否真的是个嗜酒如命的人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便是酒在苏东坡的这里的另一种独特风格。

苏东坡的身上是贯穿着一种较为深厚的理性精神的。读他酒后所写下的“飘飘忽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所感受到的并非是大醉后的酣畅淋漓以及李白那“唯有饮者留其名”的潇洒狂妄,这句诗充斥着的是一种淡雅的唯美,品了几小口酒后的小乐与美妙。苏东坡饮酒几乎从没有彻底醉过,更未有过李白那样的“但愿长醉不复醒”。事实上,苏东坡即使在《水调歌头》中说自己“欢饮达旦,大醉”却也在诗词最后留下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样理性、泰然处之的千古名句。或许正是因为他这种醒醉交融,既醉即醒的饮酒风格,才使他的诗句在感性与理性的天平上永远平衡,不偏不倚,在感慨遐想的最后终归能回到现实当中。

苏东坡对待酒的态度就如同他这个人的性格,既不会大喜亦不会大悲。用自己的自嘲与幽默照亮周围的黑暗,用自己的理性让自己不要在“梦”里睡的太久……

这就是苏东坡为他手中的酒所赋予的性格与魅力,酒与他相伴终生,他也使酒变成了他想要的那副模样。无需大醉,小饮几樽,诗词亦可豪放。

篇9:苏东坡作文

苏东坡,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巨人,你用你那绝世的文采与坚持不懈的毅力,铸造了中华历史上一座不朽丰碑。

打开书本,品读你的故事,品读你的人生……

乌台遭贬

乌台诗案,一场天真的对抗,满腹牢骚的你却高估了朝堂的威严,于是莫名被捕,莫名被下放牢狱,像一个不懂世故的`孩子触怒了喜怒无常的家长,牢狱之灾,构辱通宵,落井下石,方才知世事的无常。

你像一个被朝廷戏耍的玩具,随意玩弄,随意虐待,又被随意丢至角落。130天过去了,朝廷玩够了,便把你下放黄州,你拖着血肉模糊的躯体,从阵阵嘲讽中离开。

心安吾乡

你来到了那个慷慨收留你的黄州,一片萧瑟之地,“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拣尽寒枝不敢栖,寂寞沙洲冷。”你望着滔滔的江水,思已无处归,望着头顶的一轮满月,心已无处依。

来到黄州已是三年,憔悴,悲怆,落寞的情感把你包围,使你忘记了时令的变迁,直到触目乌鸦衔纸,方才知寒食节的到来。流放,流放心如死灰,可经寓娘的一番话点醒了你,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一蓑烟雨

黄州条件固然艰苦,可总要生活下去的,你买了锄头和牛,那是一个农民的笔墨纸砚,可这次却不是为了审美,而是为了生存。

你踏过满是泥泞的土地,穿过满是荆棘的丛林,你与田地中耕作,于山头处歇息,你不畏惧命运的安排,而是动手改变现状,口中悠然吟出一句定**:“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天空中下起小雨,你骑上骏马,不久便消失在了丛林深处。

我合上了书本,东坡的伟大在于他改变了黄州。东坡之前不知黄州,东坡之后,黄州依然是黄州,还是一样的艰难困苦,只是多了些苏子的不懈努力与动人诗赋。你用你那坚韧不拔的意志改变了黄州的处境,你用你传诵古今的诗词改变了黄州的温度。

细品苏东坡,让我走进了你的故事,走进了你的人生。

篇10:苏东坡作文

我眼中的苏东坡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不然他的文章怎么会如此受人喜爱?我眼中的苏东坡是一个大爱无疆的人,不然为什么他可以辅佐皇帝,也可以陪农民谈天说地?我眼中的苏东坡是一个成就巨大的人,不然他的作品怎么会流传海外?

苏东坡在东城会考时,主审官时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学名家欧阳修。他在审批卷子时被苏东坡文风质朴,立论深邃的文章所倾倒,为防徇私,那时的考卷均为无记名式。欧阳修虽然很想点选这篇文章为第一,但他觉得此文很像门生曾巩所写,怕落人口实,所以最后评了第三。一直到发榜时,欧阳修才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其实是苏东坡。在知道真实情况后,欧阳修后悔不已,但苏东坡却没有一点儿与他计较的意思。苏东坡大方的气度和出众的才华让欧阳修赞叹极了。他说:“三十年以后,就没有人知道欧阳修了,人们只会知道苏子瞻。”这正体现了苏东坡的才华横溢。

那一年,苏东坡遭遇“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他一点点摆脱了内心的困惑,开始了自己的农民生涯。有时候,苏东坡干脆跑到田间、水畔、山野、集市追着农民、渔夫、樵夫、商贩谈天说地。在他眼里,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而无论当多么小的官,苏东坡总不会忘记对人奉献自己的大爱,他灭蝗、抗洪、救孤儿,能力所及之事他从未错过。这正体现了苏东坡的大爱无疆、体贴平民。

苏东坡,他开创了豪放派词的先河,他用摧枯拉朽的青春气息横扫北宋文坛。以气势恢弘的豪放词与花娇柳媚的婉约风一争雌雄,成为豪放派的一代宗师。这正体现了苏东坡的成就巨大。

苏东坡的一生,波澜起伏不定,既有高居庙堂的辉煌,也有被贬的流离岁月,但他从未泄气,反而在被贬期间创作了许多为人们广为流传的诗词。

我眼中的苏东坡是有才华的,是有爱心的,也是不屈服于命运的。就像落到石缝里的一颗种子,再恶劣的环境,也阻挡不了他的茁壮成长

篇11:苏东坡作文

最近再次读了《苏东坡传》,获益颇多。

古今中外的文人数不胜数,我却唯独钟爱苏轼。原因有二:一便是其作品;二便是其为人。其作品豪迈、洒脱、果决;华丽的辞藻之下无一丝半点遮遮掩掩、拖泥带水,而又富含哲理。他的诗词文章,是绝不会留下后话,不存在所谓俗套的多余的“弦外之音”,这便是说,他是把他所想一吐无余了,这也是为何读苏词,末了只留下强烈的震撼的原因了。

苏轼的性格、为人,我想是千言万语也诉不尽。仅从生平而言我想杜甫与他最为相似:前半生锦衣玉食;后半生颠沛流离。不为别的,只因他口无遮拦、心直口快,因而成为了朋党之争的受害者。我想他是上天派来的使者。他兴办水利,注重农业发展,拯救广大黎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他关心人民疾苦,他没有狂热地追求权力的欲望,取而代之的是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怀去实干。他尽自己所能,为百姓所思所做。人们所敬重的不是权倾朝野、胡作非为的王安石;而是默默无闻、与世无争的地方官吏苏东坡。他的这些伟绩,我想比起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丝毫不会逊色,反之也许会更加耀眼。

他走遍大江南北,广交朋友无数。歌姬、僧人无一例外,他都一视同仁。他怀着一颗佛教徒的心,感化他人;无谓鬼神。他处世圆滑而无心机,嫉恶如仇而对事不对人。也因为如此,奸佞之人决容不得他的正气凛然。他一日不除,奸党一日不安。面对弹劾,他不为之所动,毫无畏惧,其政敌也无可奈何。狱中的他仍安心养息,鼻息犹如惊雷。被贬黄州,仍不忘记忧国忧民。自从“东坡居士”为人所知,他已矗立于人生之最高峰。

或许他真是因降生于天蝎宫下,一生祸多福少。而他是以坚强的意志勇往直前、意念无转。他生于盛世,最终卒于乱世。

无所谓胜负,但结果显而易见。名列于元v党人碑上的他最终将永远被世人所铭记了。

篇12:苏东坡作文

《苏东坡传》不失为一部好的传记,看林语堂先生的叙述,含蓄,内敛却充满了自己的见解。语调平和,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将苏东坡的一生娓娓道来。

我喜欢他是一个政治家,一个坚持己见者。他一往无前的文笔,势如破竹,却又频频受阻。但他不曾怕,也不曾后悔,“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那一出著名的乌台诗案里,被审问的他受尽折磨,而被释放之后的第一天,他又写了两首诗下来。写罢,他丢下笔,仰天长笑:“我真是不可救药!”

这就是苏东坡,他的一双慧眼,能看破天机,那一颗热烈而永远燃烧的心,伴随他的政治,文学生涯,穿插在他的一言一行,一字一语中。他化笔为剑,剑锋所指,皆为百姓疾苦,民不聊生。他反对实行新法,因为他看到民间的种种苦难,而“如蝇在食,吐之乃已”。在王安石得势,正不断排除异己之时,在文武百官敢怒而不敢言之时,他还是站了出来,毫无悔意,要将这一切说出来,更以他惊人的文笔写出来,他又何曾悔过,怨过?

是的,他是一个政治家,但与其他千万个政治家不同的是,虽然在不断受挫,可他仍未改过他的初心。他像是一把百姓的利刃,为了这一切百姓的疾苦而出鞘,斩开这个世界对真相千层万层的包裹,直指要害。这也正是他所吸引人的,为了百姓,为了人民,也为了自己。他在黄州为抗水建起的黄楼,正傲然于洪水之上;他在一出出审案里,对无罪者的宽容,都刻写在百姓的心中;他毫不吝啬的笔墨,挥洒在历史的画卷上,是一幅典雅的山水画,汇聚成我们心中的苏东坡,一个政治家,乐天派,美食家,书法家,艺术家。

苏东坡的一些墨迹,或许沉淀于久远的过去中,消失殆尽。但细数他的一生,我们实在折服于他对人生的见解,他的势如破竹,乐观向上,都永存于他走过的路上,他见过的,亦或者没见过的人们心中,生生不息。

篇13:苏东坡作文

苏子愀然、苏子快哉、苏子喜、苏子悲……中国自古以来,有哪一个大诗人、大文豪、大书法家、大画家比他还享受人生的一切、身旁的所有美景和手中的酒?

苏东坡,子瞻,一个多么身负绝世之才的人,向前一瞻,便有一片大好前途。这样一个才子,总是被嫉妒、顾忌他的人诬陷、欺辱,他怎么还能这般逍遥自在如流水?──因为他既有儒家的仁者之心、热情爱人,又体现道家的逍遥自得、超然物外;他不仅是个人人赞扬喜爱的文学、艺术家,也是一个“大哲人”!当“同行皆狼狈”时,只有他不觉得;当其他人都看不见秋天月夜里,凉风轻拂、草木之影交错的美,只有他与张怀民这两个闲人享受着这秋天、月夜与凉风;当“春江水暖”时,也只有鸭子与苏子先知道呀!

苏轼是个自在的人,他大喜,也大悲:“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痛,令他泪流千行、年年断肠──但是流完泪,过不久,你又会看到苏子自个儿回家吃东坡肉去了;苏轼也是个思念的人:在思念弟弟时,他问了:“何事长向别时圆?”──但是他得不到月亮的回答后,又自己下了结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然后宽慰地说了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真的是个锋芒毕露的人,然而,他的不加修饰、直率,甚至有一点冲动的个性也给他闹了许多笑话──有一次,他和朋友佛印说他要去一个寺殿,替皇帝写祈雨文,佛印说也想见见那里的盛况,苏东坡便叫佛印扮了寺里的侍者,鱼目混珠。怎料得到当天神宗见佛印相貌堂堂、器宇不凡,变赐了个法号给佛印,结果佛印弄假成真,成了真和尚。

苏子曾说:“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我想,就是他这么率真自适的个性,才让他不管被贬到黄州、惠州、儋州或任何更偏远的地方,他都能带着“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心境,“一蓑烟雨任平生”!也因为如此,千年以来,才有那么多人喜爱他、崇拜他,我也是!

篇14:苏东坡作文

旷野上,当年的明月踽踽独行。

他的一生,历尽艰辛,仕途不顺,但他的文章名扬天下,千百年来,始终闪耀在历史的星空!

那天夜里,凄清、惨白的月光洒向大地。第二天,王安石去职,柳慧卿当权,苏东坡也随之被贬密州,在他人生中最沮丧的那段时光,他写出了最好的诗。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月色如水,映于他泛红的脸庞,想到自己仕途坎坷,与弟弟天各一方,不禁愤慨,借酒消愁,数杯饮下,大醉,提笔挥毫,“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的哀愁,直抵心房。

仁宗嘉v九年,苏东坡之妻,于二十六岁病逝,遗下一子,年方六岁十年后,深夜,苏东坡伏案一天,转身,望向正在熟睡的儿子,凄凉油然而生。抬头,一轮残月闪烁着微弱的光,苏东坡长叹一声,咏出一词,以寄情思,“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当然,苏东坡并非一直如此凄凉

那年中秋之夜,他得了一个孙子,高兴之余提笔写下,“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他冰释前嫌,不再沉浸在以往的悲痛之中,这是他的大气,更是他的胸怀!

隐约间,他感到了一丝不安。

元丰二年,苏东坡的不安,得到了应验,疾恶如仇,是他的品质,正是这一点,也使他遭人迫害。罢免官职,入京受审,一切无不打击着苏东坡的心。

此时的他已经不住官场起伏。

但,苏东坡似乎总得到历代皇后的荫蔽,在受审之时,是仁宗皇后救了他,之后又是英宗皇后,提拔了他。

一次次得到重用,一次次又因正直被贬,终于,苏东坡再也经受不住命运的摧残。

北返途中,染上恶疾,不久,他在月光下不治身亡。

当年的明月,带着苏东坡的桀骜,时隔千年,与我相遇。

篇15:苏东坡作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经过不知多久的'车途,我们来到了目的地――苏东坡纪念馆。

馆前苏东坡的全身塑像大概有3米高,用花岗岩雕刻而成。一个看上去不大的二层小楼,红窗白墙的仿古建筑物。在门口就听讲解的叔叔滔滔不绝地讲着苏东坡的知识。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东坡肉的由来――1090苏东坡发动杭州数万民工疏浚西湖、修筑湖堤、兴修水利。老百姓为感谢这位太守,便把猪肉、绍兴酒(黄酒)等送给苏东坡。苏东坡则吩咐家人:把猪肉烧好后连黄酒一起送到工地慰劳民工。谁知家人误认为将猪肉和黄酒放在一起煮,于是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用这种办法炖出来的肉格外香醇味美,别有一种风味!此事一时传为佳话,消息不胫而走,人们纷纷传颂苏东坡的功德,同时也纷纷仿效他的烹调技法,从此,“东坡肉”也就成了杭州的传统名菜,名扬四海。 进了屋子,同学们就 兴致勃勃地朝四处走去,有人走到电视旁看国画版的苏东坡动画片;有人在电脑上寻找自己想知道的知识;有人还轻轻朗诵起他的诗。直到老师叫我们走,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上了二楼,他的作品展现在我们眼前。有手机、照相机的同学们都瞄准一个目标,一阵狂拍;没有这些的同学也不例外,一手拿着笔记本,一手拿着笔,在本子上作笔记。正在我津津有味地看着他的作品,一个东西吸引了我――一个有一幅画当背景的光秃秃的玻璃。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一个玻璃在这里?忽然,玻璃上渐渐显现出金色的字,慢慢变成了题在画上的诗。接着,我们从二楼的楼梯下去,拍了一张集体照。

在回去的车上,我们都高高兴兴地回忆着刚刚学到的知识。

【苏东坡的朋友圈作文】相关文章:

1.品读苏东坡作文

2.苏东坡诗词

3.写苏东坡的作文

4.论苏东坡高中作文

5.苏东坡传摘抄

6.读苏东坡《赤壁赋》

7.苏东坡传读后感

8.苏东坡诗词选集

9.苏轼苏东坡诗词

10.苏东坡的古诗词

下载word文档
《苏东坡的朋友圈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