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作文大全>家乡的过年习俗作文600字

家乡的过年习俗作文600字

2024-03-20 08:07:3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banmengbanxing1”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5篇家乡的过年习俗作文600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家乡的过年习俗作文600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家乡的过年习俗作文600字

篇1:家乡的过年习俗六年级下册作文600字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节将至,草木纷纷凋零,窗外的柚树早已光秃秃的,像一个孤苦老人站在那里,似乎冥想着什么,似乎在等着什么。

此时恰逢凛冬,枯黄的树挺立在园中,光秃秃的杆子上只有零星几片叶子,对比着身旁四季常青的香樟,真像个垂垂老矣的老人一样,然而春节常来的却总是热闹,喜悦,尽管冰天雪地,大街小巷仍就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万物都在等待它的到来,湖里的鱼,土中的虫,空中南飞的大雁,每逢春节,小小的屋檐下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包围着一个个温馨和睦的家。

寒冬里的春节从不缺席,清晨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早餐铺。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羊肉汤,家家饭馆都卖。羊肉汤色香味俱全,品尝时须先喝汤再吃肉,味道甚好。抄手比羊肉汤略贵,是极美味的,薄薄的一层饺子皮里包着鲜嫩肥美的肉丸,滑,嫩,鲜,香,很好吃。要是再在鲜汤里加上一勺辣椒油,一捆细粉丝,一把白芝麻,入口便会让你张目结舌:这东西竟这么好吃!

论春节,最令人心动还是晚上放烟花的时刻,乌黑的天空中,绚丽多彩的烟花与黑暗中的明星在对话,五颜六色的大球重叠在一起,五彩斑斓,闪闪发光,天空也成了光的海洋,过了一会儿,又变成了颗颗宝石镶嵌在夜幕中,最后,渐渐变成一道星光瀑布慢慢地坠落下来,漂亮极了。

老家的春节还有着一个老北京的习俗。院子里洒满了芝麻秸儿,我们在上面踩的咯吱咯吱响,这叫“踩岁”,闹得筋疲力尽,睡前给大人请安,这是“辞岁”;大人们就要拿出钱给我们,这是“压岁”。

我想念家乡的春节。

篇2:家乡的过年习俗六年级下册作文600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描述出了春节万象更新的一派景色。

春节的来历说法众多,其中最为普遍认同的一种说法是,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作为我国最为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习俗自是数不胜数的。例如:置办年货,贴春联,吃年夜饭,守岁,放鞭炮,看春晚,拜年……

在家乡的清晨,街上鞭炮的“噼噼啪啪声”响彻云霄,将熟睡的孩童们从美梦中拉了出来。

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眼前的春联、灯笼,增加了节日的味道。

大人们凌晨四五点便起来忙活了,因为他们得为一家人团聚准备好丰盛的年夜饭。无忧无虑的孩童们则与伙伴分享自己新年快乐的源泉之——各式各样的鞭炮。有仙女棒,冲天炮,擦炮,甩炮,魔术弹等等。

过年使我们小孩儿最欣喜的莫过于能收到压岁钱了。压岁钱一般是长辈给孩子们,妈妈从小叮嘱我要懂规矩,收下红包时,必须双手接过,并向长辈道谢。

在我们家,过年时收到的压岁钱都是交予父母保管的。从书上我还得知了关于压岁钱的小故事呢,让我来跟你们一起分享吧!

以前每年大年三十的夜里,会有一个名叫作“祟”的小妖出来伤害小孩子。它会趁夜里偷偷潜入人们的家中,摸一下熟睡的小孩子,从而导致小孩子生病、发高烧。当时的人们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会让小孩子用红纸包八枚铜钱玩,将“祟”吓跑

因此,人们又将这八枚铜钱叫做“压祟钱”。后来又因“岁”与“祟”谐音,又被称为了“压岁钱”。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欢乐而又喜庆的节日,家乡的习俗与春节的快乐如一首美妙的乐曲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

篇3:家乡过年习俗作文

尽管很多地方过年的风俗各有不同,但是正月初二这天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一天,嫁出门的女儿们纷纷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过年,古称“回门”“归宁”等,天津人俗称之为“姑爷节”,河南叫做“请新客”,新客就是新女婿的意思,广东、山东等地俗称“迎婿日”……,尽管叫法不同,嫁出去的女儿要回家,夫婿要陪同这一点大致是相同的。

过年习俗千差万别,为什么这一点却惊人的雷同的呢?这让我很是纳闷,于是上网查找了资料,网上有这么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民间认为嫁出去的女儿在初一这天不能回门,回门会把娘家吃穷,只有在年初二以后才能回娘家;第二种说法是已逝的老祖宗年底从天上回家享受供奉,如果看到家里有“外人”,就不愿进家了,已婚女人被认为是“外人”,所以已婚女人不能在家里过除夕、初一,老祖宗享用供奉后,在初一晚上就回到天上了,初二女儿就可以回家了,这个规矩在旧社会特别是农村是很严格的,违反了就是大不敬;()第三种说法是正月初一是一年之始,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嫁到夫家便是夫家的人了,大年伊始,要和夫家阖家团圆,自然不便回娘家去,所以一般都是正月初二回娘家。

俗话说“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有趣”。其实何止是丈母娘,初二这一天,新女婿还是村里所有人期待的风景,找乐的焦点。在我的家乡一带,就有“打女婿”的风俗。新女婿第一年上门,好酒好肉好规格的招待好,酒足饭饱之后,准备告辞回家,不成想家门外面一帮小年轻正在“恭候”呢,新女婿一露头,就好一顿拳打脚踢伺候着,新女婿猝不及防,又不方便还手,往往被打的狼狈不堪,丑态百出,再斯文的女婿也难以保持形象了。尤其是遇到雨雪天气,就更有热闹可看了,新女婿们在雪里泥里被追打的躲躲闪闪、踉踉跄跄,跑一步跌一跤,满身泥满身水,引起围观者一阵阵的哄笑和戏谑,在村民眼里,这可比电视电影上的“武打大片”还要生动有趣的多。新女婿们当天的表现,会被村民们津津乐道很长时间,成为过年期间亲戚们的主要谈资和笑料,表现“突出”的,有可能多年以后还会被人翻出来嘲弄一番呢。

假如夫妻感情好的,媳妇通常会向新女婿们透漏一二,让他有个心理准备,也会提前给“打手们”打个招呼,让他们手下留情,不至于让新女婿过于出丑;倘若夫妻感情不好,不知道有这种规矩,新女婿们不但出尽洋相,还会结结实实饱受一顿皮肉之苦,带伤挂彩回家去也是常有的事儿。在出村口的时候,新女婿的“残存形象”就是衡量夫妻感情的尺子,一目了然,如果恰好有同时结婚的几对小夫妻,谁家对媳妇好、谁家对媳妇不好,那可就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过这场武打大戏,只会在新女婿第一年上门时才会隆重上演,如果年年如此,恐怕女婿们以后就不敢上门了。

据说这种规矩是从很久以前流传下来的,原因已经无法考证。窃以为这是娘家人保护自己女儿不受欺负的措施吧,因为古代妇女地位较低,在婆家常受欺凌,所以在结婚第一年先给新女婿一个警告,提醒她媳妇儿还有娘家人撑腰,不要太过分哦。

当然这只是我的臆测,毕竟,作为女性,娘家人是自己一辈子的靠山嘛。

篇4: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

伴随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和爆竹的噼里啪啦的声响,终于迎来了过年的日子。

年三十的上午奶奶会起很早然后炸年货,炸肯定是用油,过过油的意思是“越过越有”,爷爷就负责柴火,等午饭的准备好的时候,我们并不能先吃,还要等祖先先吃过,准备好给祖先准备的供品,这里面有糖果、苹果、香蕉、炸的年货有鱼和丸子,还有白酒,再点上一只香烛,燃放一串鞭炮告诉祖先过年了!拉着我们这些孩子拜一拜祖先,撒上一杯白酒,就算完成了祭祖,大伙儿就开始动手开吃了。

晚上的时候男人们打打牌,而女儿则在家包水饺,有的人准备肉馅,有的人准备白菜和韭菜,有的人和面,准备好后就动手包水饺,我也在一边忙这忙那,把一个个切好的面丸摁扁,在我们还没有包完时,男人们打牌也快结束了,而煮的饺子不一会儿就出锅了,奶奶先把刚下好的饺子供给驴和马,叫驴和马背着金子和银子来咱家过年然后把一根长木头挡在门外,意思是不让驴和马走了。年三十下午五点钟放鞭炮,告诉我们过年啦!放完鞭后,我全家人围在一起吃水饺。

晚上八点时,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直到深夜十二点时听到外面一片鞭炮声,这预兆着新年的第一天就要来临了。

接下来就是出去挨家挨户地去拜年,直到六点时又会再次听见那响亮的爆竹声。

这就是我的家乡过年的风俗。

篇5: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

今天是大年三十,本想睡个懒觉,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把我吵醒了。爸爸喊我帮忙贴春联,我连忙起来,帮着爸爸把春联贴上。还别说,大红色的春联一贴,感觉家里还真是漂亮了一些。

贴好了春联,爸爸去接爷爷奶奶,妈妈准备饭菜,我呢,这大过年的也不能闲着,还是准备鞭炮吧!

妈妈做了一桌子好菜,有牛肉、羊肉、公鸡、鱼、虾,还有很多炒菜,都是我爱吃的。看着这么多好吃的,我忍不住伸手想捏一块吃,妈妈说:“今天是大年三十,不能不守规矩,一定要等爷爷奶奶来了才能吃。”哦,我只好忍一忍。爷爷奶奶终于到了,我急着要压岁钱,爸爸说:“不行,小孩要先给老人磕头,才能给压岁钱。”于是,我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一磕头,我的了四个红包。我悄悄地数着红包里的钱时,爸爸催到:“快去放炮,准备吃饭!”吃完饭,我就出去玩了。

我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妈妈正在包饺子,看着那软软的面团,怪好玩的,我也想试一试,刚伸手,妈妈就说:“去去去,一边玩去,别在这添乱!”我只好去看电视了。妈妈的饺子终于包好了,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饺子,外面的鞭炮声不断传来,还有各种烟花,还有孔明灯从我家房顶上飞过。

吃完饭,我们在看春节联欢晚会,春晚的小品是我们一家人最爱看的,它把我们全家人的眼泪都笑下来了。

新年的钟声终于敲响了,我愉快的度过了这一年,迎来了新的一年。

篇6: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

我的家乡是安徽六安市,过春节的习俗有很多。

除夕前我们要把家里的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每户人家就像搬进了新家一样。打扫完卫生就是置办年货了,春联、烟花、鞭炮和灯笼这些用品都是必不可少的。还有就是吃的了,每家都会为亲朋好友准备丰盛的菜肴。

除夕那天,爸爸张罗着挂灯笼、贴春联。奶奶把祭祖的贡品摆设好,烧香点烛,燃放鞭炮,然后全家人向祖先们磕头祭拜,祈祷祖先保佑我们一家身体健康,事业顺利等。我们小孩最盼望的就是吃年夜饭了,丰盛的晚餐会把我们的肚皮撑圆。吃完饭之后,长辈还会给我们发压岁钱。然后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坐在一起看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等待着新年的钟声。钟声一响每家每户就开始燃放烟花炮竹,那绚烂多彩的烟花,预示着新一年的生活红红火火。

篇7: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

大年三十那天,我坐了三个小时的车回到了河北宁晋的老家。

当天下午家族里所有的男人都要去上坟,包括我们小孩。到了村外坟地里,我见到爷爷和伯伯拉来一车鞭炮,其他人也都到齐了。爷爷等人把鞭炮摆成一排一排的,点燃了。在噼里啪啦的鞭炮和二踢脚声中,爷爷烧着纸,伯伯把一瓶白酒倒在坟上。我不懂大人为什么这样做,爸爸说这是怀念逝去老人的传统仪式。

我们回到家,村里下饺子的炮声也陆陆续续响起来了。爸爸伯伯赶紧把春联和福字贴上。我没什么事可干,就跟着大人瞎转,等春联贴好,香喷喷的羊肉饺子也下锅了。我们家下饺子放的是二踢脚,真响啊,把妈妈吓得捂着耳朵,闭着眼睛不敢看。饺子煮好了,爷爷却不让我们先吃,而是先供了神位。要知道爷爷家供神位的碗摞起来可有一尺多高呢!

第二天,爸爸妈妈一大早就出去了,中午回来的时候,双膝已经沾满了土。因为他们得入乡随俗,见到村里的长辈就要磕头的。

这就是我家乡春节的习俗!

【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4篇】

篇8: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

不久元宵节又到了,杏坛文化广场可真热闹,前来观看,舞龙、舞狮在空中威风地舞着,真是栩栩如生。怪不得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群众前来观看。花车到处巡回游,给杏坛增添了不少生气。

春节总令人盼望,因为我喜欢那种日子呢!

我的家乡虽然没有大城市那么豪华,那么美丽,但是一但到过年,那是多么令人难以忘记!下面,我给大家讲一讲吧!

每当快要到过年的时候,人们会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打扫完以后,人们就会去天虹,大超市里卖各种各样的年货,比如糖,水果等,这一去就会大包小包地提回来。

你知不知道人们为什么要在过年的时候在自家门上贴上对联和放鞭炮吗?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吧!

从前在一个山谷里有一个黑漆漆的山洞里,山洞里住着一只叫做“年"的怪兽。在这个山谷下面有一个小村庄,这个年到了过年的最后一天的时候,就会下山来害人,这村庄里的人就会把门关得紧紧的。可是,年依然有办法进入村民的家中吃村民的东西,村民没有一点办法。有很多村民都到了城市里过年。有一年,村民们正在去城市的路上,有一位仙人对村民们说:“这怪兽最怕红色的东西和响声了。”村民们听了后,就把红色的对联贴在了门上,把鞭炮放在了门前,怪兽一来,就会看见红色的东西和“砰砰砰”的响声,吓得直往山里跑。就这样,过年放鞭炮和贴对的习俗就持续到现在。

我家乡过年的时候,每家每户都会做上一顿丰盛的饭——年夜饭。家家户户忙东忙西的,烧了一桌子的菜,有鸡,鱼等。让人看了一定会口水流不停。吃完后,妈妈会给我一件很帅气的衣服,大人会给我们压岁钱,里面的钱还不少哦!

过年还真是令人难忘啊!

篇9: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

家乡过年的习俗——跨火盆泉州市惠安县崇武西华小学201班郑祎指导老师龚萍蓉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在我的家乡崇武,至今还保留着许多闽南过年的习俗,其中,我觉得最有趣的是“跨火盆”。我至今还忘不了第一次跨火盆的情景。那个年兜的晚上,一家人喜气洋洋地吃完团圆饭,奶奶就恭恭敬敬地在香炉里点上线香,然后把用红纸、金纸包着的薯藤柴枝堆在大门外,点燃,等到烟绕火旺时,她让伯伯、爸爸和哥哥按辈份跨过那堆火焰。我也兴致勃勃地排在哥哥后面。可是,被奶奶拉到了一边,严肃地说:“这是男人才能跨的,你女孩子家跨什么火盆?”我嘟起小嘴,不高兴地走开了。爸爸把我抱了起来,对奶奶说:“妈,现在都什么年代了,女儿也是儿啊!”

在大家的说服下,奶奶才同意让我跨火盆,我高兴极了。我们一个接一个跨过那熊熊燃烧的火焰,奶奶在一旁大声念道:“跨入来,年年发大财;跨出去,无忧又无虑;跨过东,五谷吃不空;跨过西,钱银滚滚来。”

我当时只觉得好玩,并不知道“跨火盆”意味着什么。后来妈妈告诉我,这也叫“过火盆”,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我们跨过火盆后,奶奶把一串鞭炮放进火盆里,立刻传来一阵清脆的噼噼啪啪声。随后,奶奶急忙把“跨火盆”未熄的余灰用畚斗收集起来,添于炭炉中,她说,这叫“添旺”,象征家业更加兴旺。

时代在变,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永远不会改变。这有趣的习俗不正寄托着家乡人们企盼来年幸福好运,日子越过越红火的美好愿望吗?

篇10: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

孩子们欢喜,大人们忙碌。他们正准备着过年吃的、穿的、用的,好在过年时彰显出辞旧迎新的喜气洋洋。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是迎春的一个礼节,各家都忙着打扫屋子。

转眼到了除夕。除夕可真热闹,家家飘散着鸡鸭鱼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了漂亮的新装,门前贴着倒着的“福”字,代表着福到了的意思,门前也贴着红红的对联。除夕家家都有放鞭炮、吃团年饭、看春节联欢晚会什么的。这一夜,外面的夜空是炫亮、彩色的。一会儿哪一家门外放个“蝴蝶仙子”,一只小小的纸蝴蝶带着银白色的尾巴,在天空中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然后落下;一会儿这家放一个“冲天炮”,火芯冲上天空,绽放出迷人的光彩。我自己放了一个“银色喷泉”,一点点银色火芯从圆锥桶里慢慢喷出,随后越喷越多,越喷越高,短暂而美丽,如真的银色喷泉一般,涓涓细流,绚丽多彩。到了深夜12点,还要放一大挂鞭炮,表示辞旧岁,迎新春。

初一早上还要穿起新衣,放一挂大鞭。初一断然没有除夕的热闹非凡,却也不那么平静,大家都忙着去给长辈、亲戚们拜年。

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光景依如初一,崭新而又快乐。

元宵上市,又一个节日高潮到来了,元宵节条条大路,灯火通明,到处都是卖灯笼、放烟花的人们。各式各样的花灯都很漂亮,有动物外形的,有五棱柱旋转的,还有的边旋转边发出优美歌声,真是各具特色。

当然,元宵节这一天还要吃汤圆,这才能保证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内团团圆圆。

元宵节过罢,也同时暗示着忙碌的新一年即将真正开始。

篇11: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300

我们家乡鄂州的风俗很多:端午节系艾叶,中秋赏月吃月饼,清明节祭祖……,今天我就给大家讲讲鄂州的春节吧!

“春节到,春节到,大街小巷真热闹”,相信大家对春节一点都不会陌生吧。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到了腊月初旬,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了:腌咸鱼,晒腊肉,做腊肠……大人们还要给小孩子们准备礼物。每个人都喜气洋洋,心中泛着甜,窝着暖。

腊月二十四鄂州过小年,天一黑下来,鞭炮就响起了。许多人都开始穿新衣,家家户户也开始准备各种精美的菜肴。

除夕到了,各处都洋溢着过年的气氛。门外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有的家门外还贴年画。夜里,家家户户灯火通明,鞭炮声一夜不绝。屋里热气腾腾,大家开开心心吃着年夜饭,碰着杯,笑声连绵不断。吃完饭,一家人围在炉火旁,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一夜,几乎所有人都会守岁。

“ 红红火火过春节”,这可一点都不夸张。看!红色的春联,红色的鞭炮,红色的红包。红色寓示着吉祥!

大年初一早,许多人都因除夕晚守岁在家睡觉,下午才会拜年。小孩子最喜欢到处拜年,因为“拜年”――“收钱”。

正月十五,元宵节到了。一些大型超市举办猜灯谜活动。几乎每次的灯谜活动,我和表姐都会参加,而且每次都会猜对几个,得到一些小礼品呢!晚上,许多店铺都会挂上灯笼,但几乎都是“电子灯笼”的世界。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包汤圆,吃元宵。当然,这一天爱放鞭炮的孩子们也得抓紧,因为过了这一天,春节就结束了,也就不能玩爆竹了。

“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带给了我们欢乐和幸福!虽春节已过,但它的余味还在空气中弥漫!

[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300]

篇12:家乡的过年习俗作文

家乡的过年习俗作文

在我们老家,从腊八到正月十五之间,人们都快乐的过着春节。

“腊八吉照,新年来到”,腊八那天早晨,人们要喇腊八粥,小孩子们把腊八粥抹到枣树上,预示着明年的枣能结得又大又多又甜。

腊月二十三是传统的吉照,白天人们要把厨房、院子和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晚上人们把糖果摆到灶王爷的画像前,把粘糊糊的.吉照糖抹到灶王爷的嘴巴上,让他上天向老天爷汇报时,多说人间的好事,少说人间的坏事。这真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除夕的上午,人们家家户户都在贴对联,还有的人把对联贴到车上,预示着新的一年快乐吉祥。晚上人们要吃团圆饭。吃完饭后,人们还要在院子里洒上一些芝麻杆,在门的后面放一根木棍,挡着财宝不滚出门,人们就开始守岁,一直到夜里12点,人们走出门开始放鞭炮,整条街灯火通明,鞭炮声彻夜不绝。天亮了,都吃起饺子,然后人们穿着新衣服去长辈家拜年,长辈就发红包给孩子们。拜完年,小孩子们到大街上去买玩具,大人们在一旁看戏曲,欢欢乐乐真热闹。

正月十五到了,人们在家里吃元宵和饺子,晚上他们聚集在街上,开始放烟花,小孩子们欢天喜地地跳来跳去。第二天早晨大家都要早早地起床去跑步,也有的人牵着牛、马去跑步,他们在野地里捡起一些柴火,把柴火点着,大家围着火堆蹦蹦跳跳,预示着新年的勤劳和兴旺。

这就是我家乡的过年习俗,真是多彩多样呀!

篇13:家乡过年习俗的作文

有关家乡过年习俗的作文

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一)

春节快到了,大家以高兴的心情筹备新年的一切。

除夕的早上,我们家各干各的,搞扫除贴好春联,便拜神保佑来年顺景。妈妈摆好拜神的贡品,准备拜神。晚上,在远方读书的姐姐回家了,妈妈早已做好丰盛的晚饭,一家有说有笑地吃团年饭。吃完饭,妈妈忘不了包利是。

新年初一,我和姐姐穿好新衣服,向爸爸和妈妈恭喜,“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然后,他们总是笑容满面地给我们利是,我和姐姐高兴得手舞足蹈。因为我们太早起来,吃过早餐。客人来拜年了,妈妈总是倒上一杯热乎乎的茶,我摆上糖果、水果、瓜子、年糕……来款待客人。这时,大人们问好后,总是谈及他们的工作及家庭情况。我们这些孩子就是爱闹、爱玩。我和叔叔的女儿丽丽提着红灯笼到大街小巷玩个痛快,真有说不尽的高兴!

不久元宵节又到了,杏坛文化广场可真热闹,前来观看,舞龙、舞狮在空中威风地舞着,真是栩栩如生。怪不得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群众前来观看。花车到处巡回游,给杏坛增添了不少生气。

春节总令人盼望,因为我喜欢那种日子呢!

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二)

我的家乡是清丰,各地过年的习俗也是不同,五花八门,但都有幸福美满的欢乐寓意。

农历十二月是最冷的天气,我家乡的腊八节差不多就算是春节的开始,也就是说开始准备过年的年货了。特别是家乡的农会,商店的老板会把店里的商品都搬出来,给客人们选购。家乡的腊八节标志着春节的慢慢到来,同时家乡还有说这样一种说法“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一天还要喝上一碗香香的腊八粥,胃里热热的',心里暖暖的。在这个粥里放入了各种豆、米,足足有八种以上的谷类进行熬制,这不仅是粥,而是小型农业展览会。

现在农民生活好了,鸡鸭鱼肉是必不可少的,而孩子们最喜欢的却是那甜甜糖果儿,有的晶莹剔透,有的“红红火火”,这也是春节必备之一。再有就是买花炮了,那包装精致的柳叶鞭,更是我们男孩子的最爱。还有就是增添新衣服了,这是家乡的孩子所盼望的,穿着新衣服,心里那个美呀!

年三十那天走在大街上更是热闹,孩子们成帮结队的在大街上放花炮,无忧无虑的跟朋友们走街串巷。特别是各家各户都做着美味的佳肴,散出的那个味道,那真是香味扑鼻呀!下午黄昏时,火红的对联 开始上门了,喜气洋洋的对联迎接着祝福,迎接着春天,迎接着各路大神的到来。晚上的除夕大餐就是饺子了,我们在家门口放鞭炮,而奶奶们却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烧香拜神,烧元宝,拜五神,企求他们保佑我们一家平平安安。吃着香香的饺子,看着好看的春晚,一家人其乐融融,快要睡觉的时候,长辈们会在我们的枕头下面放上盼望已久的压岁钱。

正月初一的早晨四五点钟,老家还有起五更的习俗,我就跟在爸爸、妈妈、叔叔、婶婶后面就开始先给袓爷爷们袓奶奶们磕头,然后再给爷爷、奶奶磕头,哈哈哈,小孩子们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糖果了。吃完早饭,我们就开始去逛庙会、走亲戚了,我们小孩子就可以跟在大人的后面,去买好吃的东西,在亲戚家还可以挣到压岁钱,呵呵,心里那个美呀!真希望天天过大年!晚上的节目就是放烟花了,看着那一朵朵绽放的花朵,真是心花努放。这就是我农村老家的春节,是不是很美呀!

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三)

我的家乡在广西北流,按照我们的家乡的习俗。过春节从腊月十二的年夜就开始了。

小年夜这天,人们要包粽子,还要做年糕。第二件事是上街买鞭炮和玩具,贴近除夕就去买年画了。

到了除夕可真热闹!家家户户赶做年菜,贴对联。挂灯笼。挂年画等。男女老少穿起了漂漂亮亮的衣服。家家灯火通明,鞭炮和烟花彻夜不绝,出门在外的人们还要守岁。

大年初一更热闹。一早,人们走出家门,到亲戚或朋友家去拜年。同时,风景区。游乐园。网吧等也更热闹了。大人小孩特别喜欢去游玩。

元宵一到,更是最热闹的时候。除夕很热闹,可是没月光,元宵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灯火通明,家家的灯笼不一样,有的是波璃的,有的是牛角的,有的是纸灯。宫灯,还有的灯笼里面有叮当作响的小铃铛呢。外面有灯,家中也有灯,走马灯。纱灯。冰灯除了看漂亮的花灯。人们还会吃汤圆,汤圆有用红豆沙做的。有的用花生做的。还有的用芝麻做的。吃元宵饭,人们预示新的一年快乐吉祥。

一眨眼到了正月16日,春节就结束了。人们又开始了往常的生活。

篇14: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250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

我的家乡在湖南,那里过年的习俗很有趣。在腊月二十九(除夕夜),我们一家大小围在一起吃团圆饭,我们的团圆饭可讲究了:我们吃饭一定要有三大样:鱼、鸡、肉。鱼一定要蒸着吃,在鱼上还要放大把大把的辣椒,这样象征着财源滚滚来、年年有余的好兆头。鸡一定是公鸡。肉是腊肉,我们的腊肉不像四川那里蒸着吃,而是用豆角炒着吃,这样吃特别美味,特别有嚼头。吃完饭后,我们就要进行守岁,一家人围在一起,其乐融融,说说这一年经历的酸甜苦辣。

在初一的早晨,我们像爸爸妈妈请安(拜年)说些吉利的话,这样可以获得一份橘子和一份利是,这样象征着大吉大利。然后我们会出门向别人拜年,别人会放鞭炮来迎接我们,这样表示湖南人们的热情似火好客、友好。

看,我们过春节是不是不跟你们一样呢?你们想来我们湖南过春节吗?

[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250]

篇15:学生作文:家乡过年习俗

学生作文:家乡过年习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特色,我家乡也不例外。

我家乡在德庆县旧院村。那里山清水秀,风景迷人,鸟语花香,绿树成荫,连过年的习俗也别有一番风味。

年三十那天,早上一起床洗漱完毕就得忙开了。首先要去柴房拜灶神。灶神是天地之间的一个神,每到今天,他就会告诉上帝这家人一年的喜忧,所以人们买来麦芽糖,先上他几株香,以示尊敬,然后放一碗麦芽糖,拜三拜,让他只报喜,不报忧,这样上帝以为我们过得很好,就能让庄稼风调雨顺。

拜完灶神,大概9点左右就开始做午饭了,午饭几乎就是年夜饭的“彩排”,因为只是有些人现在来不了。

菜也有讲规矩哦!必须有两碟青菜,意思就是庄稼在夏天可以长得葱葱绿绿的`,保证秋天好收成。然后是一大碗水煮蛋,只能是孕妇吃或者还没生的吃,除此之外,就只有小孩可以吃了。然后是一碟公鸡肉,意头是在人们满山头叫牲畜的时候不伤害到嗓子。再来1碟红鲤鱼,必须有两只,意头红红火火,年年有余(鱼)。

吃完午饭,在平时,应该是每日一次的午后休闲时光,但今天不是,2点左右就要为年夜饭开始动手了,这个切菜,那个砍排骨,这个生火,那个加柴。大约4点半有多的时候,更为热闹,新屋旧屋的柴房一共8个灶洞都塞满了柴。年夜饭得在7点前开台,必须要有三个人边吃饭,边守柴房,因为这时灶神君嘴上的麦芽糖已经快没了,没了的话,就会向上帝报忧了,不过,在家人面前,他是不会这样做的,七点半上帝就回去休息了,守到七点半就OK了。

到了8点30,人们守岁肚子饿了不能再吃年夜饭的了,只能吃甜食糕点,因为今后三天,是全村的休息日,吃光了就不能做了。

12点00开始了“鞭炮交响曲”,全村都放超长鞭炮,不过是有节奏的哦,这边刚烧完,那边正在烧,比年夜饭和制作过程更加热闹了!!

这是我家乡的习俗,你的呢?

【家乡的过年习俗作文600字】相关文章:

1.家乡过年的习俗作文

2.闽南过年习俗

3.沧州过年习俗

4.过年习俗小学生作文

5.过年习俗作文250字

6.家乡习俗作文

7.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作文600字

8.过年习俗的节日作文

9.写过年习俗的作文

10.过年习俗的话题作文

下载word文档
《家乡的过年习俗作文6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