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作文大全>有关品茶初三作文

有关品茶初三作文

2022-06-05 08:06:0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yifan89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有关品茶初三作文,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有关品茶初三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品茶初三作文

篇1:有关品茶初三作文

老爸是个不折不扣的喝茶爱好者,对茶总是有一种执着的情怀,我也想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喜欢喝茶,于是总是想找个合适的时间去研究研究茶究竟有什么魅力。这个周末,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后没什么事干,恰好到了老爸喝茶的时间了。我忽然灵机一动:闲着也是闲着,不如去跟着老爸研究研究茶以解我心中之惑!

“老爸老爸!”我兴冲冲地跑去老爸跟前。

“又有什么事啊?”老爸放下手机不看,慢悠悠地问道。

“老爸,我想和你学学品茶。”我激动地说。

“行吧,那你得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可别到时候半途而废。”老爸总是那么气定神闲,“要想品茶,那就先从泡茶开始吧。”

“行,我今天的作业写完了,有的是时间呢。”

我小心翼翼地把茶具和茶叶一样一样地摆出来——毕竟这都是老爸的宝贝,哪敢大意。然后按照老爸的指令先用开水烫茶壶温茶杯——老爸说这样可以去除茶壶里的异味,使茶香更加纯正好闻。接下来的一步就是置茶:将茶叶放入茶荷中,用茶匙将茶叶拨入壶中,倒入壶中三分之一即可。再接下来就是冲泡茶叶,使茶叶在壶中翻滚开来,充分地泡出茶味——冲泡茶叶这个环节我格外认真,目不转睛地看着一片片茶叶在水中翩跹起舞,犹如一个个仙子在翻滚的云空旋转着青色罗裙,挥舞着翠色水袖,美的震撼,美的空灵。最后,茶叶都沉下去了,像落幕般,整齐划一。有几片茶叶似是不舍得上面的风景,也或者是舞得不够尽兴,过了好一会儿才无可奈何身不由己地落到壶底。

于是到了泡茶的倒数第二步——刮沫。顾名思义就是用茶盖刮去茶叶表层的一层泡沫。老爸说这个刮沫要看泡茶人的心情,可省去,也可以留下。新人嘛,对新鲜事物都有着极大的好奇心,自然是不肯轻易放弃每一个环节,凡事都要试一遭才知道。说干就干,我一手拿着青色的茶盖,一手按在茶壶的把手上,慢慢地捏着茶盖倾斜着刮过茶水表面,将茶沫聚集到茶盖边缘,在水面上荡起一圈一圈的涟漪。然后把茶盖冲洗干净。

终于泡好了。把泡好的茶从壶中倒入茶杯——茶盖和茶杯的距离要近点,防止茶水外溢——就可以品了。我泡的是绿茶,茶色清浅,黄中带绿,因为是刚倒的,所以还带着缕缕茶烟,看起来还有点仙气飘飘,闻起来好像有点儿苦涩的气味儿。我小心品尝了一点儿我的“劳动成果”,果然有点儿涩,干脆都送给老爸享用得了。

老爸喝了几小口,说:“茶叶泡的有点老了,刚烧开的水温度太高,下次还要记得控制好时间,其他的还可以,只要多加练习,会越来越好的。”听到这话,我面上有些发热:难道是刚才看茶叶看得太久了?接着,又听老爸说道:“其实生活啊,就像泡茶一般,该着急的时候急,不该着急的时候,就需要有泡茶时的平静淡定。”

我知道老爸想让我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拥有一颗平静淡定的心,不论面对的是阳光也好,风雨也罢,都能平静面对。忽然想起我平日里面对挫折的作风了:不曾躲避,但是却经常火急火燎,欲速不达。

老爸,我记住了,有了这次泡茶的经历,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镇定自如,从容应对。

篇2:品茶初三散文

品茶初三散文

如果你想问:品茶的时候闻香,它们相互不会影响吗?那你应该与“天上客”一同品一道茶,赏一回香。首先从茶品的选择开始,配合相应的茶具,布置一席或简易或隆重的茶席,用红泥小火炉取代惊惊咋咋的电磁炉,根据气场(空气的运动流向)选好合适的品香位,在烧炭煮水时刻,静静地整理香灰、燃香炭、置炭、打香筋、炙香、温杯……心也随之沉静下来,只剩对茶、香盛宴的一丝期许。一滚水温杯,二滚水渫茶,壶里杯里的茶香随着蒸汽伴着沉香的气息往你的鼻孔里钻,带着些许温暖的水汽撩拨着你敏感的神经。此时低头抿一口茶,再轻吸一口气,喉头转化的是茶的空灵醇厚,鼻翼呼出的是沉淀后的香气,妙哉!只要选香合适,燃点布置得当,香对于茶不但没有损,反而有增益。习香有助于嗅觉灵敏度的增强,燃香也有助于净化空气。合适的度和法,是其中的关键。

在“天上客”看来,玩茶的`人通常不一定每天都要像在实验室里做研究那样去喝茶。茶是一种知识,玩茶的人能够有接近专业茶人的水准,固然是很值得炫耀的,但茶同样也是一种修养。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之源中这样描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早在北魏竹林七贤的年代,就有先人提倡以茶代酒,这其实颇为吻合当前的社会之风。现代城市人普遍存在的脂肪肝、酒精肝、高血脂症、高胆固醇血症等等,正应了“酒肉多了则伤身”这句话。若是以茶代酒,则至少可以舒缓酒肉带来的伤害,进而调理身体进入一个更加平衡的状态。

香道在中国,起源众说纷纭。中国的香,与博大精深的中医针灸的灸术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文物学家兼香道专家刘良佑先生诠释说:中国的用香文化始于疆域的开发与对外交流的发展,从而发现并进口了香料。周朝时,由于政治的分合,在国土向南开发的过程中,又陆续发现了香料,自此用香逐渐形成周朝贵族的时尚之风。香料的药理作用也更多的与中医的理论结合,并从灸术的灼烧经络慢慢转变成为燃烧吸闻。

茶有“神农尝百草,日中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说法,由此可以看出,茶与针灸,最早都起源于上古时代的祖先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和了解,并对人的自身进行探求和总结。茶与香,所产生的清幽香气和滋味使人心旷神怡,身心愉悦,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是个人修养的高雅艺术活动。在本性和内在的文化内涵上,都有着静心养性、怡情修身的共通之处。以茶与香为伍——静以修身,俭以修德。

篇3:品茶的作文初三

品茶的作文初三

品茶需要先泡茶,仔细选茶,挑选最适合自己的茶,然后慢慢等,泡一杯香浓的茶,再细细品味.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必须经常喝杯茶,从中品味生活.

是的,书如茶,读书如品茶。只有茶带给我们无尽的回味,而书带给我们对生活的思考。书总是伴随着我们,但我们知道该读什么书吗?

冰心老人曾经说过:“读好书,多读书,好好读书。”读书,首先要懂得挑书,选好书读。这就像品茶前选茶,决定了整杯茶的原味。有些不健康不适合的书,就像一个美丽的陷阱,让我们不知不觉陷入其中,书中颓废的思想慢慢侵蚀着我们。而一些关于健康和哲学的好书就是知识的海洋,我们可以在其中自由遨游。也许这些书枯燥乏味,意义深远,但却能帮助我们成长,呵护我们的.心灵。这也好比茶叶选得不好就毁了整杯茶,但选得好就能做出好喝的茶。从这个角度来看,读好书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如果我们读书,我们必须读好书。

看完一本好书,你不在乎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就像一口就能把一杯茶扔掉的问题。第一口一杯茶喝完,还有两个,三个……每种感觉都有不同的体验。一本书也一样。每次看一遍,每次从不同的角度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知识。每本书简单的文字下,都有丰富的含义。这就需要我们多读书,用眼睛去看,用心去理解每一本书的意义。

有人可能会问:“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其实读书的好处太多了。幽默的笑声能带给我们欢笑,让我们的身心放松一段时间;名著可以让我们认识很多故事,认识很多性格鲜明的人。这样的书也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历史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几千年我们没有见过的文明,开阔我们的视野……阅读是一种兴趣,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我们的修养,从中获得很多经验教训,让我们少走弯路。综上所述,多读书的作用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简而言之,“读书好”。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阅读让世界不断发展。让人类文明不断进步,丰富精神生活。

读书就是阅读生活,从书里获取密码来看透世界。这个密码很复杂,但是解锁之后,我们已经成熟了,长大了。在探索的过程中,书籍陪伴着我们成长,让我们像品茶一样慢慢品味整个人生.

篇4:品茶

品茶

茶被誉为“国饮”,想必是有其中的道理,中国是最早发现茶叶的国家,因而中国人的饮茶文化自然要比西方人浓厚的多,饮茶的历史也更悠久。

当中国人沉浸在茶香中时,西方人正被一种名为“咖啡”的饮品所吸引。一时间,茶和咖啡成了世界上的两大饮品。

再后来,就进入了碳酸饮料的时代,简单地说就是汽水时代,不过还是以气劲十足的可乐为主体。

炎炎夏日,从冰箱里拿一罐可乐爽一下,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有一种酷酷的感觉。正在可乐风靡全球之时,咖啡也不甘示弱,依旧凭它那浓郁的香味和不错的口感为人们所青睐。因而咖啡和可乐既是同行,又是冤家。

好像茶不见了踪影?茶并没有就此消失,她只是不愿意像可乐和咖啡那样成为时尚的代名词,因为她不属于时尚。她源于自然,属于清新。或许有一天会有一种更酷的饮品,取代可乐的咖啡的地位,但它绝对取代不了茶。

中国人的茶看作是有生命的。茶长在山里,死在锅里,埋在罐里,活在杯里。茶最美的瞬间是它的第二次生命。泡茶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中庸思想:多一分过头,少一分不到位;投茶量不能过多或过少;泡茶的时间不能过长或过短,茶水的温度不能过高或过低。你惟有把茶看作是有生命的,茶才会为你展现瞬间的完美。

看着茶叶在水的.冲击下慢慢沉下去,又缓缓浮上来,好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真令人羡慕。

顿时,茶叶的清香散发开来,弥漫了整个房间,给人一剂安定剂,浮燥不安的心情也会随之安静下来。

我习惯在品茶时加上和谐优美的背景音乐,温馨的感觉从我的内心深处渐渐发出来,充溢了全部身心,像空气和水透过无数细微的毛孔,扩散在整个房间。

惬意……

思绪随着茶叶的舞动变得像一缕飘忽不定的轻烟,瞬息万变,像脱缰的野马,溅起一阵阵的心潮,又像旋转在风浪里的一片树叶,一会儿被抛到这儿,一会儿被抛到那儿。

茶需要时间,需要品味,需要感悟,然后她也带给你一种享受,一份难得的遐想与自在。

用自然的绿色的白色烘托茶香,用古色古香的茶具凸显文化气息;用光、音、色、味、动感吸引茶客;以专业的茶艺师为客人奉茶。

茶是深刻的。

可乐不需要品味,只需要一张大口咕噜咕噜地往下咽,然后嗝称赞一句:“好爽!”

咖啡和可乐是永远不能和茶相媲美的。

“一碗喉物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四碗发轻汗,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到底茶的精妙之处在哪儿,是很难口述的,你必须自己去品尝,去感受,最后的还会说一句:“果然不同凡响。”

人和若有此享受,一生足矣。

篇5:品茶

每次看见老师一边批作业一边喝茶,我就馋的直流口水,特别想尝尝那茶的味道。我想老师每天都要喝茶,这茶一定很好喝。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一般。通知大家明天每人从家里带一点茶叶来泡茶喝。我听后心里乐开了花。

放学一回到家里,我就拿起爸爸的茶叶罐塞进了书包里。想到明天班队课就可以自己泡茶喝。我就兴奋的一晚上没睡。终于到了班队课。我打开茶叶盒,小心地拿出一把细细长长如同树枝一样的茶叶放入杯中,那深黑色的茶叶躺在杯子的底部。杯口还散发出一股清香。我闻了闻,闭上眼睛,仿佛自己走进了雨后的森林。

篇6:品茶

中国人喜欢用茶树的叶子和芽冲水喝。这种水别名茶、茗。后来,“茶”引申为所有用植物的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如“菊花茶”等,用各种药材泡制的凉茶等。

步老师告诉我们,茶叶最早用作为祭品的,春秋战国时把茶作为菜食,到西汉中期发展为药用,到西汉后期发展为宫廷高级饮料,到西晋以后,茶才作为普及民间的普通饮料。

作文课上,老师讲完了茶叶的知识,就请我们品茶。我端起一杯信阳毛尖,一股清香扑鼻而来,还带有淡淡的苦味,抿了一小口,淡淡的.苦味含在嘴里,但过了一会儿就变得甘甜起来。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古时候的人知道喝茶可以醒酒。信阳毛尖虽有些苦,但我还是喜欢这节品茶课!

篇7:品茶

我知道外公和爸爸每天都要喝上几杯茶,才会去做要做的事。

一位叔叔送来一包新茶,每一颗都是绿毛尖。从没喝茶水习惯的我,今天也想品尝一下。午饭后,我拿出茶叶罐,揭开盖子,顿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我稍微抓了一些茶叶放到玻璃杯里,冲了半杯开水,盖上杯盖,只见茶叶浮在水上。没过两分钟,又见水面上的茶叶陆陆续续沉入水中,一片片茶叶渐渐涨大。本是透明无色的水也变成淡淡的绿色。

于是,我打开杯盖,捧起杯子轻轻呷了一口,浓郁的茶香沁人心脾,那苦中带有又香又鲜的味道,真叫人回味无穷。

篇8:品茶

品茶

品茶

我家虽然算不上嗜茶家庭,但是我家的茶叶也不少。扁平而光滑的西湖龙井;螺旋形、满叶细毫的碧螺春;体形娇小的武夷岩茶;绿中带黄,黄中带嫩的黄芽叶……今天我和姐姐又品起茶来。

我小心翼翼抓起一小撮黄芽叶,一股淡淡的叶香便弥漫在空中,我的心也变得不在浮躁,静下来了。我把茶叶轻轻放入透明干净的杯中,黄芽叶静静的躺在杯中纹丝不动,一旁的姐姐见了微微一笑的说:“哟,真像一个个听话文静的孩子!”我点了点头也说:“你看,它们多么悠闲自在。”

只听得“哗啦”的水声,姐姐把滚烫的白开水缓缓倒入杯中。茶叶像一条条黄绿相间的小鱼儿轻轻地摇着尾巴游上水面,是那么活泼可爱,连我的心也跳动起来。一会儿这些小精灵又慢慢沉了下去。

茶叶片片舒展开了自己的小躯体,如同睡眼朦胧的'婴儿在伸展自己娇小可人的身体。

少顷,杯底的茶叶显得越发的蓬松。有的像柔软的柳条;有的像轻软的水蛇;有的像海底的水草;有的像是长长的舌头。

白开水慢慢的由白色变成了淡淡的绿色又变成了深黄色。我闻着诱人的清香,禁不住微微抿了一口,顿时一股清香沁人心脾。喉咙涌出淡淡的甜香,久久不散,真是齿颊留香啊!

篇9:品茶

浙江省绍兴县  华舍街道张娄小学 二年级  董晓S

我知道外公和爸爸每天都要喝上几杯茶,才会去做要做的事。一位叔叔送来一包新茶,每一颗都是绿毛尖。从没喝茶水习惯的我,今天也想品尝一下。午饭后,我拿出茶叶罐,揭开盖子,顿时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我稍微抓了一些茶叶放到玻璃杯里,冲了半杯开水,盖上杯盖,只见茶叶浮在水上。没过两分钟,又见水面上的茶叶陆陆续续沉入水中,一片片茶叶渐渐涨大。本是透明无色的`水也变成淡淡的绿色。于是,我打开杯盖,捧起杯子轻轻呷了一口,浓郁的茶香沁人心脾,那苦中带有又香又鲜的味道,真叫人回味无穷。

指导教师:何秀凤

简评:写出了绿茶色、香、味俱全,观察细致,语言精炼。

投稿:-8-12 15:18:12

篇10:品茶

少时曾懵懵懂懂地听人说,品茗之情在于阅历人生,要经历性情爱欲的去伪存真后,方能定慧双修,缭绕回转中归于简单。因此,自己常以品茶寓人生,却始终未能取茶情之真谛,悟人世之冷暖。烦请于前辈,前辈笑答,茶与人世,经历的是过程,品味的是过程,感悟的也是过程。

茶也有过程吗?如果有,它的过程是什么呢?

一个春天的午后,我第一次走近茶。站在公路旁,映入眼帘的是蓊蓊郁郁的茶树。一丛丛被种植在梯形的山坡上,随着山坡的弯曲向远处蔓延,却又被分隔成一道一道的,犹如一条条飘飞的柳絮,随风而动。走进茶园,我好奇地打量着它们,所有的茶树竟然似一般高,不禁让我疑惑,难道茶树也有人修剪么?嫩绿的新叶在墨绿丛中格外显眼,两片新叶小心翼翼地含着嫩芽,若隐若现。同行的伙伴告诉我,这就是此行所要采摘的“明前翠芽”。不远处有几个栗茶人正忙碌着,她们腰系围裙手挎竹篮,双手飞快不停。我突然来了亲手采撷的兴致,迎上前去向她们请教采茶的要领。一位大姐告诉我,有一首采茶歌把采茶的动作比喻成“两只公鸡争米上又下”,我听罢莞尔一笑,来自于劳动的语言是这样的朴实,又不失生动与贴切。

抬眼望去,茶园似梯田。我想,国人喜茶与农耕文明自是分不开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品茗在于品味一天辛苦劳作后的那份惬意。

茶园的不远处正举行炒茶能手比赛,支了几口大锅,几个男子在一旁使劲地翻炒着刚刚采下的新芽。新茶独有的清香伴着水蒸气弥漫了全场。闻着醉人的茶香,我禁不住失神,想起娇媚的红颜,在花开的日子里那似茶又似溪水的青涩醇味,淡淡的,回味甘甜。

炉火的.温度越来越高,炒茶人却丝毫没有感受到,用手不停地挤压揉搓。我不忍让它们受如此煎熬,转过头去问当地的茶人,成茶过程为何如此漫长?他回答我,炒茶是制茶最重要的工序,采摘的新芽儿只有在烈火中经受不断挤压才能去粗取精,才能有好的色、香、味、形,否则只是青草。我似乎有些明白了前辈的话,青草烈火中成茶是必经的过程,人在岁月灼烤中定慧双修也是必经的过程。阅历人生是经历岁月磨练后的淡淡感悟,成长的过程去除浮躁,将一点一滴铭记于心后勾勒出的全部风华。

好客的茶农泡了一杯刚炒出的新茶给我,清香伴着茶雾,袅袅地升腾出杯子。闻一闻,醉人心脾。在这茶香中,我好似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学生时代,工作的压力与疲劳消失得无影无踪,原来品茗的过程在于心中久违的宁静世界。续了三四次水后,那清绿的茶色淡了,醉人的茶香也消失得没有踪迹。当茶农重泡了一杯给我,并随手把淡了的茶叶泼到田坎上。从采到制到品到回归田坎,这是茶的过程,它们以坚韧的耐力和千锤百炼的毅力,幻化成至真至纯的清香;又以淡化自己的勇气,在沸水中一次次升腾;待香味散尽,又以宠辱不惊的心态回归于大地。

那么,人生的过程是否也一样呢?有多少人能像茶一样,饱受煎熬、甘于奉献,从容淡出?

篇11: 品茶

今天天气变凉了,我正坐着看书,突然全身一抖,打了个寒战,起身想喝杯热饮。原打算冲杯咖啡,刹那间,目光停留在茶几边的茶叶盒子上,脑子里就闪过一个念头――喝茶。

如今的饮料这么丰富,新鲜的果汁,营养的牛奶,时尚的咖啡,劲爆的可乐……略带苦涩的茶是不是有点古板和陈旧了?

但,今天我决意喝茶。我一边打开茶叶盒一边想。喝茶,只怕要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失传”了。“都什么年代了,还喝茶?”我轻笑了一声。这时,一阵清香飘了过来,我深吸了一口,茶叶的香味已沁入了我的肺腑。

我特意找来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放进茶叶,冲上开水。起初,茶叶都浮在水面,你刚刚一吹开,它们又聚拢过来,似乎舍不得分开,滚开的开水,让你下不了口,只好静静等候,看着茶叶的变化:一粒粒小小的绿叶,犹如水中的精灵,摇摆着自己纤细的身体,一点点地舒展开来,被禁锢许久的手脚,仿佛一朵朵小花在水中绽放,然后慢慢地滑向杯底,停息在那儿,伸展身腰,悠闲地躺在杯底歇脚。

不知不觉,杯子里的水已被染成一片新绿,仿佛一个浓缩的春天。捧起茶,喝下一小口,先是微微的苦涩,过后便是一种莫名的甘甜。不是我们熟悉的各种饮料的甜味,不是糖,也不是蜜,而是一种特殊的一丝一丝的甜。喝下去,神清气爽,额头沁出细细的汗珠。

陶醉的气氛,引发我的思绪:人生有时候不就像茶一样吗?不能急,不要躁,慢慢地沉到底,缓缓地释放自己的能量和芬芳,终有被人理解和接受的一刻。比起轰轰烈烈来,那不也是一种动人的境界吗?

当然,茶不仅仅给我们这一点美味和美感,茶里蕴涵的东西太多、太深。虽然只是一片片小小的绿叶,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和艺术,都能在这找到自己的影子,这就是茶的魅力。所有高尚宁静的精神魅力都是这样朴素平凡,触手可及。

鲁迅先生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我又轻轻地笑了一声,从今天起,我也学会享“清福”了。

再品一口茶,清香宜人,回味无穷。

篇12: 品茶

中国人极爱喝茶,也极爱饮酒。

酒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极重要的地位,上至皇家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有人爱酒。酒有着悠长的历史,相传在夏朝或之前就有酒了。相传大禹初见酒时就有些厌恶,认为未来必定有子孙因此而败落。果不其然,后世就有许多人因贪酒而亡国,家破。但人们不会因酒有缺点而厌恶酒。

酒可以是充满豪气的,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赵匡胤仅用一杯酒就避免国家重蹈唐朝因武将专权而亡的覆辙,大宋王朝才得以有繁荣昌盛的太平盛世。毫不夸张地说,这杯酒不仅决定了宋太祖的一生,那些武将的后半生,甚至决定了大宋此后数百年的昌盛。这才是饮酒的至高水平。为什么说这酒豪气,大概是因为这酒对上了统治者的雄心壮志吧!

而茶呢,在人心目中却是淡雅的,似乎只有文人雅士,摆弄笔墨的人才爱喝茶。茶的味是醇厚的,不同于今天市面上所流行的奶茶、茶饮等,纯正的茶只单用水,便使其丰富的香气展现出来。茶大多苦,一般人第一次喝时,茶便在他们的心里留下了不太好的印象,为何?茶苦啊!很多人难以理解茶的内涵。它也的确是没有太多味觉上的美妙之处,但它香。喝茶就是要喝出茶的香气、醇、绵,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关于如何喝茶,我极同意《红楼梦》中妙玉所言:“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即是饮牛饮骡了。”如此看来茶真不是俗物。

酒只有豪气吗?自然不是。茶只有清雅吗?自然也不是。酒或茶,茶或酒,究意是什么含义,我想与它们本身无多大关系,而与饮它们的人有关――在嘈杂闹市中安心饮酒,纵使酒再烈,只要饮酒人心如止水,也是平静的、素雅的;在青砖瓦房下饮茶。纵使茶再清,如果饮茶者心怒似火,终是暴烈的。

酒与茶,在中国,早已超越了它们本身,用它们深厚的内在精神,与中国文化,互相穿插结合,成为不可拆分的一体。

篇13: 品茶

昨夜,一帘潇雨涤尽了纷繁,我独坐窗前,听雨打闲窗,泡一杯馥郁芳香的茶,品评古人,笑叹亏盈。回味那些如盏中茶般宁淡精彩的人生。

古琴声穿越时空,穿过雨帘,在我耳畔铮铮响起,这曲子慷慨激昂,是《广陵散》吧。于是我遥望另一个时空中的嵇康,宦海沉浮,杂乱无常,都不是他想要的,他只想用竹韵清风写就自己精彩的一生。于是,洛阳城外,他用打铁的忘我与古琴的清和淡雅觅到一份自己想要的人生。我将茶盏微微打开,一阵茶香气向我飘来,这茶,应该是黄山毛峰,黄山毛峰非黄山水不能出现白莲景观,这种清高宁淡,像极了他。

寒塘鹤影,冷月花魂,他在梅树下吟诵“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他不知他这一吟便吟绝了千古,他是林逋,“逋”是避世隐居的意思,我不只是这字为他而生,还是他为这字而存,或是命运最早埋下的伏笔,只知每每看到这个字时,都会想到那个一生梅妻鹤子的他。他一不凡的姿态守护着自己的梦。千年之后,我们依然望见他站在梅树下看鹤轻舞的样子,月华如霜,打在他那月白色的长衫上,岁月便在那一刻静止了。我将茶小啜一口,缓缓下咽,是铁观音。铁观音冲泡七次仍有余香,岁月走过如斯漫长的千年,却未涤去他的雅韵幽香。

我走在桃林中,吟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从《诗经》里走出的句子,竟然梦回明朝。明朝的桃花要开的美丽些,唐寅倚在桃树下举杯畅饮,我被眼前景熏得醉了,竟以为自己是闯入桃花源的武陵渔人。他闲来写就青山卖,坐看云卷云舒,诗书画就花此生相伴,富贵荣华与我何干?“不愿鞠躬车马前,但愿老死花酒间”“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不见武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唐寅如是说。我轻吟盏中茶,然后让茶慢慢流至舌根,就这样细细的品着,这茶幽香鲜雅,是碧螺春茶,我爱极了碧螺春,喜欢那份淡淡的幽香,喜欢那个浪漫的碧螺姑娘与阿祥的浪漫传说。唐寅,在桃林中一切都是闲淡适从的,落英缤纷下是属于他的浪漫与精彩。

我放下茶杯,笑叹繁华几亏盈,一片冰心为此生,且愿寻得一份属于自己的安逸,听窗外雨声,仿佛世事纷杂早与我无关,我,只是想他们一样,是一个世外之人。

篇14: 品茶

最近不知为何,我爱上了品茶。

茶,早已被我们所淡忘,替代它的是时尚的冰淇淋,劲爆的可口可乐,苦涩的咖啡,营养的牛奶但,我执意爱上了品茶。

取一只玻璃杯,在安宁如水晶宫的杯中随手撒入几片茶叶,倒入滚烫的开水,水如同瀑布般倾泻而入,仿佛孙大圣正手持金箍棒大闹水晶宫一般,玻璃杯中顿时翻江倒海。

泡茶无须满,八分即可。静置片刻,茶叶在杯中慢慢地舒展开来,缓缓沉入杯底,茶便可饮用了。此刻杯上香气氤氲,水汽弥漫,待雾气散去,便可见那深绿色的茶叶,似乎在勾引着我的味觉。捧起茶杯,清香萦绕鼻间,轻轻啜一口茶汤,任那润滑清淡的茶汤在舌尖上滚动,它仿佛变成了一股温暖的热流,一直涌入我们的心底。热气便在我的全身发散,苦苦的,涩涩的,然后便是一种莫名的甘甜,那茶香仿佛把我带入了一个世外桃源,我听到了潺潺流水,那悠扬古琴之声,看见了那茂密丛林,那宽广平原又仿佛在与孔子谈理论义,与周公对弈手谈,与陶潜远望南山神经立即缓和了许多,头脑立即顿时生出一股轻松之感,半杯茶喝下,额头竟沁出细细汗珠。

回味着茶叶余下的甘甜,才猛然发现茶如人生果真是真理,人的一生不也与品茶一样吗?青年的艰苦奋斗是苦涩的;中年的硕果累累是甘甜;到了老年,祥和安宁,是那富有意味的平淡。再者,茶不是经爆炒之后才换来这萦绕之香,莫名之甘的吗?所以人们品茶时,茶也先释放苦的一面,才能让你细品甘的到来,可谓是先苦后甜,来之不易。我们的人生路也需要经过爆炒,才能换来那茶香弥漫。生活如茶,苦中泛着清香。人生如品茶,品味其中美好的意境。

世间浮躁,人心浮躁,若要不平,惟有香茗,难怪古今圣贤、文人骚客,皆对茶赞之不觉,爱之难舍。当你烦躁时,不妨喝一杯茶,它会让你躁动的心情慢慢归于平静;当你悲伤时,不妨喝一杯茶,你会发现原来生命中还有那么多美好的事静静地品茶,你的世界才会多了一处平和的角落。

篇15: 品茶

我的爸爸是个茶迷。他说品茶能陶冶人的心灵。周末,爸爸沏了一壶茶,让我陪他一起品茶,感悟人生的真谛。我很奇怪,茶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爸爸倒了两杯茶,端了一杯给我,然后就讲起了茶的故事。

“茶在我国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是我们中国的符号。茶的原产地是在云南。云南的普洱茶能强身健骨,延年益寿。红茶、绿茶、花茶等等,都是中国茶文化的瑰宝。你现在喝的茶是铁观音,盛产于福建的安溪,其味清新甜美,也是茶中之王”。

“可是,这茶那么苦,怎能说是甜美呢?”

“这你就不懂了,茶的一绝,就是它先苦后甜,令人回味无穷”。

是啊,品茶不就象是品味我们的人生吗?

茶的先苦后甜,就好象我们生活中坎坷后的美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茶为我们揭示了这一真理。从煮饮到泡饮,浊饮到清饮,风云变幻,换代改朝,茶仍然在民间盛行。这一传统文化流传到今,永不衰败,也许就是因为它的寓意使人们豁然开朗。多少个文人墨客对它爱不释手。写文章时用它来开拓思路,一有雅兴,就邀请好一起品茗、联诗,其乐无穷。

茗茶的历史,早就融入了我们的灵魂,品茶,就像是在享受一场精神的盛宴。我们的脸,不正写着一个“茶”字吗?眉毛,眼睛,鼻子,嘴巴,还有脸颊上的凹线,组成了一个绝妙的“茶”字。

听着爸爸的讲述,品着苦、淡的茶,我对茶的认识愈加深刻了。

在我国这个精神文明古国的滋养下,茶文化也名扬海外。茶是有精神的,它的`精神就是不畏风雨,创造美好的未来。

生活如同品茶。茶苦茶淡,都是生活的映照。从茶中我体会到了人生的哲理,做人的根本。

“书能醉人何须酒,茶能香我不必花”。茶的香气绕在我的指尖,印在了我的心底。苦涩过后,我终于感受到了甘甜。茶使我领悟了生命所在。

品茶的感觉,真好。

篇16: 品茶

我们的祖国,也就是中国,传承了几百年的文化,延续到现在。在我们小的时候,便时常听到老人和大人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没错,渐渐长大的我们也都知道了这个事实,而且,我还认为,品茶之道,更是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髓。

茶,有不同的口味;而每一种口味,都能使真正会品茶的人感受到一丝丝的意境。喝大红袍,会感到酸涩和苦涩,可如果慢慢品味,你会觉得必入心脾,似乎如进入了梦境一般,沉醉其中;喝铁观音,会觉得它很清淡,可那是不会品茶之人的感受。铁观音虽然清淡,可如果配合它散发出那浓浓的茶香,慢慢品尝,那可是别有一番滋味,有一种隐居世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感觉。每种茶有每种茶的滋味,可只有真正会品茶的人才会知道茶真正的味道。如果在《马说》里面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那么把这名话引入品茶之道里,应该是“其真无茶邪?其真不知茶也。”

喝茶的时候,要用杯具。喝茶的那时候,要用茶具来喝。这句话是我年幼无知的时候,慈祥的外公告诉我的。这句话在当时的我,会对外公说出一番那样的话。“外公,你也太会说笑了。这茶,只是一种酸酸的饮料而已,倒在哪个杯不行?切!”在当时,因为说出了这番话,免不了受到了外公的痛骂,可现在的我,为我当时的言行而感到羞愧。我现在至少可以知道,用茶具来喝茶,不但是对茶的尊敬,更是对品茶之道这项文化的尊敬。茶具有许许多多,每种更是形态不一,并且边上的图案栩栩如生。许多茶具更是出现在古董之列中。例如九龙杯,九条龙在杯边里四边排列着,形态各异,好像九条龙在杯中游动着,这杯更是帝皇之物。古代来说就是端庄大方,现代来说就是高端大气上档次。这茶具,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许这样说实在是太夸张,不过那的确是巧夺天工,做工精致。

茶可以反映别人的品行,就犹如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一个人的本质。品得茶,知茶的人便是淡泊名利,想为社会真正做贡献的人。

文化,我们为此面惊叹;中国文化,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品茶之道,博大精深,希望这个文化,这个茶道,能一直传承下去……

【有关品茶初三作文】相关文章:

1.品茶五年级作文

2.品茶组诗

3.品茶心得

4.品茶悟人生作文

5.品茶学礼仪作文

6.品茶的诗

7.品茶亦如人生作文

8.品茶的精美句子

9.品茶的秘密随笔

10.品茶品人生散文

下载word文档
《有关品茶初三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