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作文 > 作文大全>初二端午佳节吃粽子作文

初二端午佳节吃粽子作文

2022-05-30 08:40:3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镜湖剑派张成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3篇初二端午佳节吃粽子作文,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初二端午佳节吃粽子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二端午佳节吃粽子作文

篇1:初二端午佳节吃粽子作文

初二端午佳节吃粽子作文

【端午佳节吃粽子作文1】

你闻到了吗?空气中掺杂着糯米的清香;你看到了吗?孩子们胸前摇曳着香囊……。怎么了?一定是端午节到了!

————题记

又到端午节,大清早,你就能听到“香囊!香囊!”的叫卖声,粽子的清香味充满了你的鼻腔 ……。看到大人们忙忙碌碌的,我再也坐不住了,走,约上同学一起包“粽子”去!

在端午节前夜,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看着有些大人拿着粽子,不禁灵感一动:“快到端午节了,咱们也来包粽子吧!”我的提议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同意。说干就干,走,和我一起准备一下吧!

包粽子没有粽叶怎么能行?可大点的叶子上哪儿找啊?我们正在苦思冥想,不知谁说了一句“大家快看,那儿有好多粽叶!”我们顺着她的手指找到了“粽叶”。那是一种不知名的植物,叶子很大,符合做粽叶的标准。我们赶紧跑过去,七手八脚地动手拔了起来。“一二一,一二一,拔呀拔,拔!用力拔!”我们喊着口号,使出了吃奶的劲,也没从根拔断。“不信了!”李同学脚踩住植物的干,憋红了脸,使劲往外拔,可那叶子很顽固,就是不断。“我来!”曹同学踩住叶子上方的茎,没用多大的劲,就把叶子拽了下来。看来,干什么都得用巧劲啊!

粽叶有了,馅儿用什么呢?下一个目标就是找泥土做粽馅。不一会,我们就把所有的材料准备好了。最后,我们就要动手做粽子了。

我们也学大人样,先把“粽叶”卷成漏斗状,把角往上折,加上馅儿,再依次用“粽叶”把它包裹起来,缠上线,一个逼真的、香喷喷的粽子就做好了。

“露陷了! 露陷了!”李同学拿着她的粽子,”曹同学,你能再个给我弄点馅吗?我的粽子宝贝露馅了呀!”她一惊一乍的把我们吓了一跳,还好只是露馅了。

不久,我们就做了一大堆的粽子,真让人垂涎欲滴啊!

虽然我们没有进行正规的戴香囊、插艾叶等程序,但我们体会了包粽子的快乐,体会到了民俗的快乐!

【端午佳节吃粽子作文2】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节要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端午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端午佳节吃粽子作文3】

转眼间,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今年是我国把端午节首次例为国家法定假日,以此来发扬传承此节日,端午节一是纪念屈原,二是通过通过包粽子,插艾叶来驱毒消灾,现在商家也准备打一场“粽子战”。

端午,一开始是为了纪念我国伟大诗人屈原投江的事。那时因为君主昏庸。屈原一身正义却遭排挤、流放,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担忧,但是自己又不能分担,所以在江边,愤然抱起大石头跳江了,江边的渔夫们看见了,立刻划着船去打捞,为了防止鱼儿吃屈原的尸体,将包着竹叶的米团抛入江中,所以演变到今天有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吃粽子,大家一定也不陌生吧,它是用青竹了包上泡好的糯米,把它绑成一个近三角的形状,馅有许多,如蜜枣、绿豆、红豆、豆沙,也可放入肉,你要你想吃什么,都可以包,可以说“一包天下”。粽子好吃不好包,当你想到你吃到口味不同的粽子时,你又没有想到怎样包粽子吗,现在我就给你介绍一下吧,先要把上好的糯米泡上几个小时,用二张青绿的叶子叠加在一起折成一个锥形,把泡好的糯米放在里面,不能放的太多,以免煮熟容易胀开,然后把上面的口用青叶合拢折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有细绳绑紧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可现在大家工作都忙了,端午节也没有时间去包,还有一些年青人都不知道包,所以商家利用这个节日,推出了许多品牌、品种的粽子,如现煮现买的粽,也有可以放着慢慢吃的冷冻粽,真是应有尽有,它们比味道、比品种、比价格,谁都想乘这个传统节日赚一把。好了不说了,吃粽子去了。

篇2:端午吃粽子

每到端午节,我们都要吃粽子,今年奶奶提前给我们包粽子吃。

粽子的形状很特别,它既不是方的也不是圆的,而是三角形的。粽子的颜色很好看,外面是用碧绿的叶子包着的,里面是雪白的糯米和各种各样的东西,有赤豆、花生、蜜枣还有肉。煮熟了,剥开叶子,粽子的味道好极了。咬一口米团,又香又甜,真是让人吃了还想吃。

我好奇地问妈妈,为什么端午的时候才吃粽子?妈妈想了想告诉我说:端午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关于端午的由来有好多说法,但流传较广的.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

接着妈妈又给我讲了屈原的故事,让我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节日。我想,或许纪念的不是屈原这样的一个人,而是在弘扬这样的一种爱国精神吧。

篇3:端午佳节话粽子作文

端午佳节话粽子作文

端午佳节话粽子。“柳叶青,梅子黄,家家户户过端阳。”今年公历6月12日是又一年的端午节。到了端午节,我就不然的想起家乡几乎家家户户都做的粽子。

说起端午食粽这一习俗,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至于粽子的缘起,大多数人认为那只不过是纪念屈原这一榆木疙瘩而已。此说的依据是南朝梁吴均在《续齐谐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汉建武中,长沙区回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谓回日:闻君当见祭,甚善。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绿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回依其言。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遗风也。” 宋代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也记载“今世人五月五日作粽,汩罗之遗风也”。 屈原死于公元前278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点争议倒不大。但是,关于“蛟龙所惮”的说法是值得怀疑的。闻一多生前就坚持认为,包括粽子和龙舟在内的种种端午礼俗,实际上与“持龙图腾崇拜民族的祭祖日”有关。也就是说,沉入江中的粽子很可能只是单纯地为了拜祭蛟龙,而不是作为深水炸弹去“恐吓”那些对屈原不利的蛟龙或者转移它们的注意力。所谓端午食粽是祭祀屈原,纯粹是后人穿凿附会而成的。另外,粽子作为民间比较普通的一种食品,也不一定非要到端午才吃。实际上,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间节俗的“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还有许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与清明食粽的民间风俗呢。 不仅如此,古代还有夏至食粽的风尚。《荆楚岁时记》里面就说:“夏至节日食粽。”

当然粽子的起源不止这一种说法,只不过这种说法的影响面比较广而已。关于五月五日食粽这一习俗,就不得不说一说端午的来历。端午的来历,最早起缘于上古三代的“兰浴”。 按照《大戴礼记·夏小正》的解释,“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目的是“此日蓄采众药,以触除毒气”。古人相信,五月五日这一天阳气至极,万物茂盛,正是“毒气”最旺的日子,故端午之为节尚得服药,多少有些“排毒养颜”的概念。《荆楚岁时记》里面也说:“民斩新竹为筒粽。练叶插头,五彩缕之,投之以为辟水厄。”由此可看出,角黍和角粽的本来作用是投在江河湖泊之中以镇压禳解水患,是一种原始巫术。然而,这种朴素的“天人感应”后来还是被复杂的“人人感应”所取代,以至以讹传讹。

粽子在这两千多年的交递嬗变中大体经过了筒粽、角黍、馅粽三个阶段。据记载,春秋时期的粽子是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为“筒粽”,所以《说文解字》才将“粽”解释为“芦叶裹米也”。后来改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制成,呈牛角状,称为“角黍”。东汉时,制粽先用草木灰水浸黍米,再用菰叶包制成四角形,因水中含碱,煮熟就成碱水粽。到了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周处《风土记》载:“仲夏端午,烹骛角黍。”这时不仅制作粽子的技艺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南北朝时粽子的品种增多,米中还掺杂肉、板栗、红枣、赤豆等物。唐代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元稹);粽的形状也

已出现锥形、菱形等形状:“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姚合)。宋代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时于粽里见杨梅”(苏轼);并且吃粽子已成为时尚:“门楣束艾作神人,团粽盘中节物新”(陆游)。元代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这样就突破了菰叶的季节局限。明代开始用芦苇叶包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粽的品种也更加丰富多彩。清代出现了“火腿粽”:“扬州洪府制粽,取顶高糯米,捡其完善长白者,去其半颗散碎者,淘之极熟,用大箬叶裹之,中放好火腿一大块,封锅焖煨,一日一夜,柴薪不断。食之滑腻温柔,肉与米化。”(袁枚《随园食单》)

就地域而言,南北多少有些差异。北方以一般用芦苇叶卷为漏斗状。因芦苇细长而窄,常需两、三片相叠才能缚粽。一般只有甜素馅,多用红豆沙或小枣做馅,多做成棱锥正四面体形状。南方多以竹叶、箬叶包粽,以棕叶缚粽,形状接近三角锥。馅料只用糯米,但有咸甜荤素各种口味及花色。如今的粽子早已是千品百种,璀灿纷呈。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不一而足。

记得以前长辈们把箬叶买回家,裹上白糯米,加上豆沙、红枣等馅就成了一串串粽子。在包粽子过程中,最后的扎绳极为关键,不但要扎紧还要扎得巧。一旦扎松了,粽子就会散开的。当一只只枕头粽、小脚粽、锥形粽香飘出锅时,急得口水直往肚子里咽。现在方便了,想吃就可到超市和菜场去买现成的,省时省力,但也少了那种自已动手而为之的乐趣。

端午佳节话粽子,也许就是那一个个饱满,香腻的粽子,才让我对家乡的端午节一直念念不忘。

篇4:端午吃粽子作文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陽,那儿端陽,处处端陽处处祥。今年的端午节与以往不同,我发现许久都没有写过发自内心的东西了,粽子随时可以吃到,而感受妈亲手包粽子的那种氛围我却有好久没曾体会到了。

采粽叶,过端午,吃粽子,已经是我儿时发生的往事了,但我回味往事,都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亲切。

到了端午节前一天晚上,我们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不管是熟练的不熟练的,还是手拙手巧的,都会一齐动手包起粽子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神色。

母亲包的粽子总是又大又好看,尖尖的小脚上,妈妈总会放一颗赤豆或豇豆。在吃粽子的时候,我总喜欢用筷子插在粽子中间,蘸一点糖,然后第一个就把小脚上的豆子吃掉。

去过许多地方,也吃过许多种粽子,各地的粽子总有不同的风味,南方常用红枣、红豆(赤豆)、花生、猪肉、蛋黄等混在糯米中制成;北方多以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在泰国还吃到一种芭蕉叶粽子,是用糯米饭夹一着芭蕉,然后用芭蕉叶裹一着放在锅里蒸,吃的时候,去掉芭蕉叶,拌上椰肉丝,别有一番风味。

现在条件好了,孩子喜欢吃鲜肉粽子,蛋黄粽子,每个端午,我们总会满足她的要求,但只要我在家,给她包那些特色粽子的时候,总不会忘记给自己包一些白米粽子,更忘不了在粽子的小脚上放一颗赤豆,吃的时候,蘸一点白糖,就非常满足了。

端午的早晨,一大早起床门头上早都插上了艾草,相传艾草能辟邪,然后妈妈就端来满满一盆用艾草煮过的鸡蛋和鸭蛋让我们吃,听说吃了它就不会长疮了。当然端午的餐桌上最少不了的还是妈妈亲手包的粽子。妈妈包粽子的时候我就搬把小凳子坐在旁边看,看着一堆堆荷叶在妈妈手中变成形状各异,不同口味的美食,真是很羡慕,不过直到现在我也没能包出一个来。

记得小时候,端午节前两天,妈妈就开始买粽叶、粘米、大枣等等,然后就开始烀粽叶,泡粘米……端午节头一天下午,我放学后就能看到妈妈坐在台阶上包粽子, 旁边放着桌子、盆、水桶等等,于是我也按捺不住跟妈妈学包粽子的`心情,开始凑趣。只见妈把两三片粽叶瞬间就卷成漏斗型,然后用右手在盆里捞起粘米放到粽叶 里,再在里面放上大大的甜枣,然后把水撩在上面把粘米铺均匀,接着我是怎么也学不会了。我包好的粽子几乎都是漏的,而且形状也不对,于是妈妈重又教我,可 是笨笨的我怎么也学不会,于是我索性不学了,坐在那里看着妈妈包,妈妈手疾眼快,那么多粽子妈妈包了几个小时,终于包好了,就在大锅里煮,闻着粽香味,我 和弟弟心里馋馋的,可也只能等到时间到了才可以吃到嘴,妈妈说将煮好的粽子要用凉水一多泡一会,吃着才好呢!

第二天端午节,早上爸爸很早就起了床,在家里的大门上都插上了艾叶,据说端午这天插艾叶可以避邪,也许这些都是风俗习惯,或者迷信吧。妈妈将头天晚上煮好 的粽子放到凉水里,煮鸡蛋、鸭蛋、鹅蛋,有咸的也有淡的,粽子一盆蛋一盆,吃粽子撤上白糖,吃完之后我和弟弟美美地去上学。

老家的端午是北方的端午,也是少年时代的端午,也是贫穷困苦的端午,也是快乐天真的端午;新家的端午是南方的端午,也是我中青年后的端午,也是生活进步的端午,更是思念感悟的端午。“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陽,那儿端陽,处处都端陽”,不知不觉我已经多年没有在端午时节看到麦儿黄了。

儿时的印象里,看见一群妇女、姑娘围着卖货郎叽叽喳喳购买五彩丝线和绣香囊用的料子时,便知端午节就要到了。村里的孩子全都一样的被那五彩的灵物庇护起来,撒欢野性地满村里跑着。

那时的端午节总是赶在麦口,五月的麦垅早已呈现黄澄澄的气象。含我在内的一群小冤家总喜欢聚在地头,各自在麦地中挑选几穗,蹲下来小心地用力一搓一着,吹去麦 芒和硬壳白膜的胞衣,剩下一小捧饱满黄绿的麦粒,填进自己的嘴里,香甜的肉一感连同新鲜的浆液让人满口生香。生产队里看麦的“秃大辫”(我们村上的一个光棍男人)出现在离我们五十米开外时,我们立刻一哄而散,那感觉如山高似水长。

姐忆的不是端午,是快乐;吃的不是粽子,是心情。

篇5:端午吃粽子作文

六月五日,我去了城隍庙感受端午节的习俗。

走进小商品市场,发现比春节时人多几倍。在城隍庙的老街我看到许多香包,一股香味迎面扑来。外国游客围着香包摊,挤得我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了。他们买了好多香包,我只买了一个。

我想去吃南翔小笼包,可是队伍长得像条龙。外国游客成群结队涌在队伍里。当我拿着小笼包准备坐下来吃时,连座位都坐满了。

午饭后,我被人流如潮的队伍挤到了西洋镜旁。这是我第一次看西洋镜,太棒了!

最后走进20xx年端午文化节舞台边,和屈原塑像拍了张照就回家了。

篇6:端午吃粽子作文

六月五日,我去了城隍庙感受端午节的习俗。

走进小商品市场,发现比春节时人多几倍。在城隍庙的老街我看到许多香包,一股香味迎面扑来。外国游客围着香包摊,挤得我呼吸不到新鲜空气了。他们买了好多香包,我只买了一个。

我想去吃南翔小笼包,可是队伍长得像条龙。外国游客成群结队涌在队伍里。当我拿着小笼包准备坐下来吃时,连座位都坐满了。

午饭后,我被人流如潮的队伍挤到了西洋镜旁。这是我第一次看西洋镜,太棒了!

最后走进20xx年端午文化节舞台边,和屈原塑像拍了张照就回家了。

【关于端午吃粽子作文3篇】

篇7:端午吃粽子作文

我家乡的端午节作文又是一年的端午节,又到了赛龙舟吃粽子的时候。

在这个热热闹闹的季节里,我怀念起了家乡的端午节。

我的家乡是木兰溪上的一个小镇,端午节的气氛特别浓厚。

家乡的端午节是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的。

家乡过的端午节流传的风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赛龙舟。

糕是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面粉或用米磨成粉发酵后加糖做成的,松松的、甜甜的,很好吃。

记得每年五月初二,母亲都会从棕树上砍下一朵棕叶,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脚上,顺着叶子的纹路扯成一条一条的,末端还是连在一起的,用来捆粽子。

洗好的粽叶和糯米端过来,还有调羹和筷子,一切准备就绪,就搬来小板凳开始包粽子。

而我就在旁边蹦来蹦去的,不停地问什么时候才能有粽子吃。

看着一片片粽叶在母亲灵巧的手里神奇地变成一个个精致的粽子。

没多大会的功夫,桌脚上就挂起来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来提在手里沉甸甸的。

就那样提着棕叶的梗一并放进大大的锅子里,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

等到一揭开锅,一股浓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扑鼻而来。

家乡的端午节有吃螺的习俗,据说是小孩在这一天吃螺会变得聪明。

螺这东西当时不昂贵,五分钱就能买一盎,村里几乎家家都买得起。

初三这一天,卖螺的小贩会满村里吆喝。

小孩们向大人讨了钱、买了螺后聚在一起吃;孩子们吃了螺,留下螺壳,就屋顶上扔,弄得旧瓦片喀啦喀啦作响,其乐无穷。

初四一早,大人就会叫小孩们去田埂拔一捆沾着露水的艾草,回来插在门框上。

大人们说这样驱蚊虫、能避邪。

等插在门框上的艾草渐渐被风干了,就成了药。

夏天村里的小孩容易得胀肚子,肚子鼓鼓的。

拔一根干艾叶放在锅里煮。

蒸气冒出了一股好闻的香气,在屋里绕来绕去,冷却后让胀肚子的小孩喝下,有时肿鼓鼓的肚子就会渐渐瘪下来。

关于端午节的作文:端午的粽子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对去年过端午节的情形仍记忆犹新吧!现在我就介绍一下我家乡的端午节吧!

我的家乡――永昌,位于祖国的大西北,是座古城,历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镇而已。

在彼,人们留心于早晚的云蒸霞蔚,四时的风花雪月,并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节;在此,人们向往着都市的灯红酒绿,生活的纸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镇。

他们都喜欢心目中美好的东西,却不知在此边陲小镇中,端午节也是热闹非凡的。

家乡的端午习俗可谓多种多样。

插茱萸。

在端午的前几天,人们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条)插于门楣之上,据说可以驱妖避邪。

戴香包。

大人们用布缝制成小布包,并将艾、苍术、板蓝根等草药包于其中,让孩子或戴于项下,或系于腰间,可增强免疫力。

我的家乡由于缺水,所以并不像江南等地划龙舟。

在我家乡,最典型的风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

将糯米洗净,并配一把包,用棕叶宝成三角锥形,蒸熟,便成了香气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

在永昌吃粽子有一个讲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后才能吃。

我最爱吃粽子。

每逢端午节,我总要吃个够,直到再也吃不下为止。

妈妈做的粽子十分可口。

轻轻将棕叶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觉简直妙不可言。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吃惯妈妈包的粽子,吃起别人包的,总觉得有些干涩,不如妈妈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会有同一种感觉。

满口喷香的糯米,氤氲香气中,仿佛升腾起成败英雄不灭的屈原,自己也仿佛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国。

不禁对靳尚、张仪与郑袖的卑鄙无耻嗤之以鼻,为屈原的气节所折服。

何为英雄?生死契阔,气吞山河?金戈铁马,仰天长啸?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隐隐的,似乎可见你将那无尽的沉沦抛进滚滚汨罗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复着永不改变的晨昏。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汉!整个世界因你而美丽!折断柳条留不住的,是岁月的裙袂,挽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你追寻真理的脚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

原来,手中的粽子已尽,才明白富贵名禄过眼云烟,君王霸业恒河沙数,最终空留叹嗟,沉沦不已……

粽子在口,母亲在身边,家乡在心中。

篇8:端午吃粽子作文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都能吃到外婆包的粽子。

她先买来优质的大米,再找来粽子叶。

首先,把粽子叶放在锅里煮。

外婆说:叶子煮煮就能发出香味。

外婆又把叶子两头剪掉,把不好的挑出来。

然后,开始包了。

拿两三个粽叶围成一个漏斗的形状,再把大米放到叶子里再拿一根粽叶包住头部,不让大米漏出来,最后用线把粽子系的严严实实。

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

就这样,一个、两个、三个……直到包好为止。

最后,外婆把粽子放到锅里煮。

几个小时后,香甜可口的粽子,终于出锅了。

端午节吃粽子(3)

各位同学:

端午节就要到了,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

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

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

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

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

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

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泪罗江。

当时他62岁。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

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

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

久而久之,我国南方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

因此,端午节又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同学们,屈原因为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们的爱戴。

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观看赛龙舟时,不要忘记2000多年前那位爱国大诗人--屈原。

端午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那么,端午节为何要吃粽子呢?专家日前对此进行了解释。

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民俗专家赵之珩介绍说,古代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角黍是因粽子的形状有棱有角,内包有糯米而得名;筒粽是因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贮米烧煮而成。

魏晋时期,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中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中,也记载了屈原投江自杀后,楚国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中祭吊的事。

到了唐宋时代,粽子已成为节日和民间四季出现于市场的美味食品。

长安有专门制作粽子的店,而且技艺也相当高。

当时粽子馅已有多种果仁,其味道比只有黍米好多了。

到了宋代,就有“艾香粽子”,是用艾叶浸米裹的。

陆游的“盘中共解青菰粽,哀甚将簪艾一枝。

”指的就是“艾香粽子”。

明弘治年间,就用芦叶裹粽子,粽馅也多了,有蜜糖、豆沙、猪肉、松仁、枣子、胡桃等等。

到了清乾隆年间,林兰痴《邗江三首吟》中有“火腿粽子”一条,这种粽子流传至今。

现代粽子以浙江嘉兴最负盛名。

如今,粽子与正月的元宵、中秋的月饼一起,被称为中国的三大节令食品。

民俗专家介绍,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不但盛行不废,而且流传到日本、朝鲜和越南等国。、

篇9:端午吃粽子作文

中午放学回家,刚到门口就有股浓浓的香味喷鼻而来,“好香,好香。”我一边喊着一边踏进门槛,便发现桌子上放满了粽子。二话没说拿起一个就吃。

不一会儿,全家人就到齐了,我们围坐在桌子周围,妈妈首先每人分一个,这时爸爸开腔了:“我们都知道过端午吃粽子这个习惯,可是这个习惯是怎么来的你们却不知道。”还是小弟弟心直口快:“爸爸,快讲,快讲,我还要吃粽子呢。”于是我们一边吃一边听爸爸讲端午节的来历:相传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屈原的人,当时秦国与楚国争夺霸权。为实现统一天下大业,屈原积极辅佐楚王,然而,他却遭到奸臣的陷害,被放逐江南。楚国力量日渐衰败,不久,秦国侵占了楚国。屈原听到这个噩耗,无比悲愤,毅然跳入汨罗江,以身殉国。大家听到这个消息,都去找屈原的尸体,可是最终也没找到,人们怕江里的鱼儿伤害屈原的尸体,便包了粽子投进江里让鱼儿吃。从此,为了纪念屈原,人们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在这天人人都吃粽子。

我听了屈原的故事后格外感动,屈原这种爱国精神真是令人敬佩啊!

篇10:端午吃粽子作文

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吃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逐渐消失外,其余习俗至今已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的国家。

岳阳汨罗市屈子祠镇屈子祠秭归县是屈原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端午节文化最为深厚的地方之一。在中国很多地方只过一个端午节,而秭归却有三个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头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为末端午。每到端午节,秭归人都要用自己特有的方式纪念屈原,端午诗会吟屈原、赛龙舟纪念屈原、举行仪式公祭屈原,此外还有挂艾蒿、插菖蒲、吃粽子、饮雄黄酒等。

每逢端午,华东的江浙一带,老百姓喜欢晚上划龙船,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而贵州的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

除祖国大陆在端午节有赛龙舟的风俗外,清朝乾隆年间,台湾也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都举行龙舟竞赛。而在香港、澳门等地,端午节龙舟竞渡的风俗。

篇11:端午佳节关于粽子的祝福语精选

粽子该是投入大海的,因为你的胸怀像大海一样的宽广,别忘了给自己投一个粽子!祝端午节快乐!

虽然你身体很好,但屈原说:多锻练身体,少打麻将,才能多吃粽子,天天健康。

粽子好吃,但要小心;食品加工,让人呕吐;要看证明,屈原就是这样被毒死的!

我原来是买了粽子要送你的,并且发了短消息给你,但小偷拿了你的手机,亲爱的,我们一起跳江吧!

别光吃粽子,记得要给丈人、丈母娘送礼物哦!

老妈:从前你会强迫我吃粽子。而今,孩儿不在母亲身边,用短信编织一个虚拟的粽子送给您,祈天下老父老母平安!

我们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就应该多吃几个粽子,虽说那些粽子是应该扔进江里的。

挂一把艾蒿在你门前 愿你平安 斟一杯雄黄酒 望你安康 送一盘粽子 祝你端午节快乐!

端午佳节--来吃粽子,粽子粽子--快吃粽子,不吃粽子--饿坏肚子,吃多粽子--脱下裤子……拉……拉……拉肚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祝福亲爱的朋友端午节快乐!

篇12:端午佳节粽子的祝福语

端午佳节关于粽子的祝福语

粽子该是投入大海的,因为你的胸怀像大海一样的宽广,别忘了给自己投一个粽子!祝端午节快乐!

虽然你身体很好,但屈原说:多锻练身体,少打麻将,才能多吃粽子,天天健康。

粽子好吃,但要小心;食品加工,让人呕吐;要看证明,屈原就是这样被毒死的!

我原来是买了粽子要送你的,并且发了短消息给你,但小偷拿了你的.手机,亲爱的,我们一起跳江吧!

别光吃粽子,记得要给丈人、丈母娘送礼物哦!

老妈:从前你会强迫我吃粽子。而今,孩儿不在母亲身边,用短信编织一个虚拟的粽子送给您,祈天下老父老母平安!

我们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就应该多吃几个粽子,虽说那些粽子是应该扔进江里的。

挂一把艾蒿在你门前 愿你平安 斟一杯雄黄酒 望你安康 送一盘粽子 祝你端午节快乐!

端午佳节--来吃粽子,粽子粽子--快吃粽子,不吃粽子--饿坏肚子,吃多粽子--脱下裤子……拉……拉……拉肚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祝福亲爱的朋友端午节快乐!

篇13:端午吃粽子古诗词

端午吃粽子古诗词

1、题武关

(唐)杜牧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墙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2、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3、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4、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5、竞渡曲

(唐)刘禹锡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桴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耆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

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

6、端午

(唐)徐夤

五月巴陵值积阴,送君千里客于郴。

北风吹雨黄梅落,西日过湖青草深。

竞渡岸傍人挂锦,采芳城上女遗簪。

九嶷云阔苍梧暗,与说重华旧德音。

7、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8、放歌行

(唐)邵谒

龟为秉灵亡,鱼为弄珠死。

心中自有贼,莫怨任公子。

屈原若不贤,焉得沉湘水。

9、端午日伏蒙内侍赐晨服

(唐)杨巨源

彩缕纤仍丽,凌风卷复开。

方应五日至,应自九天来。

在笥清光发,当轩暑气回。

遥知及时节,刀尺火云催。

篇14:端午佳节话粽子作文700字

端午佳节话粽子作文700字

在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里,人们不仅以龙舟竞渡来欢庆,而且有吃粽子的习惯。吃着清香的粽子,人们不禁要问:粽子是怎样包的呢?包粽子大致可分以下五步。

首先是浸米。包粽子要用糯米,米要事先浸润一下,这一步工作最好放在包粽子的前一天进行。浸时,先把米淘干净,然后倒人容器,加人稍多的水,静放即可。

其次是洗煮粽叶。选用完好的粽叶洗净后,放在开水里烫或煮一下即可。

再次是拌料。当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包粽子时,首先是拌料。

我国民族众多,各地风貌人情、地方口味各不相同,因此拌料方法也举不胜举,无法一一说明。这里,我只讲讲江浙地区的常见方法。

最简单的是“白粽”,只有纯糯米一样东西。较简单的有豆粽、花生粽等,只要把赤豆(蚕豆也行)、花生等东西和在糯米中,以糯米为主即可。较难配的是肉粽,顾名思义,即夹肉粽。肉最好是稍咸的,精多肥少。和时,把肉切成小块,米中倒人适量酱油、味精,放置待用。如果是包鸡肉粽,最好也稍微放一点猪肉,也可放点牛肉干等。最复杂的是“嘉兴百包粽”,它用料多,如瓜子仁、花生仁、松仁、核桃肉、火腿丝、红绿丝、莲心、枣肉等,这些适量即可,用得多的是豆沙,豆沙要多放一点糖。包前,先把前面说的`东西包在豆沙中,团成一个小球。

拌料结束,接着是包粽。包法也多种多样,而且随粽叶不同而不同。就粽子的形状来说,有夹脚棕、小脚粽、秤砣粽、三角粽、八角粽)蒲包粽(现在有人称魔方粽),等等。包法不一,各有千秋。包时注意:豆粽里面的用料要均匀;肉粽、百包粽的馅心要在中间,但不宜太大、太多,否则会隔断糯米。包粽子是一桩看来容易、实际却较难掌握的技艺,得下一番工夫才能学会。

最后一步是煮粽。煮粽时,把粽子都放在大锅中,但甜味的和咸味的要分两只锅,加上浸没粽子的水,先用旺火把水烧开,再用文火加热半小时。煮好后,千万不能马上揭开锅,而要焖半天才行,这样煮出来的粽子才香黏可口。

粽子吃起来清香、味美,殊不知,包粽子还有大学问呢!朋友,想吃粽子先学包粽子吧。

篇15:端午节时吃粽子作文

前几天,我过了一个开心的节日——端午节。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被称为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它的叫法有二十多个:如端阳节、龙舟节、屈原日、女儿节等等。端午节有许多习俗,包粽子和划龙舟是普遍习俗,不同的地方还有挂菖蒲、喝雄黄酒、放风筝等习俗。端午节有一个来历,就是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他眼看自己的国家被侵略,心如刀割,投江自尽。百姓们怕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就把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最常见的事情就是吃粽子。粽子的品种有很多,有肉粽、白粽、蜜枣粽、蛋黄粽等等,我最喜欢吃的粽子是肉粽。你们没想到吧,我妈妈也会包粽子。妈妈先把糯米和咸肉混在一起,再倒点酱油,放点水,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妈妈拿起两片长长的粽叶,弄成一个圆锥形,把糯米填进椎体里面,再用绳子捆紧。妈妈说,在这时候要注意一点,米不能装得太满,不然煮的时候会撑破的。妈妈用这种方法快速包了两大锅粽子,直接放在高压锅里煮。没过多久,粽香和肉香飘荡开来,我仿佛身处粽子的世界里,不停地咽口水。粽子出锅了,我迫不及待剥开粽叶,咬伤=上一大口。粽子又香又糯,美味无比,邻居们都被这香味吸引过来了。

端午节不光是玩耍、品尝美食,其实更需要的是家人团聚,这样生活才会更美好。

篇16:端午节时吃粽子作文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马上端午节就要来了,我家也热闹起来了。有的采粽叶,有的包粽子,有的煮粽子……

邻居家也来一起准备端午节啦!我们小孩任务就是采粽叶,家长们主要是包粽子和煮粽子。我们小孩子出去采粽叶了,我们一边哼着歌一边跑到了小区后面的小河边,看能不能找到一些粽叶。真好,在小河边还真有几十根芦苇在近岸的水边轻轻地摇头晃脑。我们开心极了,狂跑过去采摘,好像怕别人抢着采摘一样。我们采完了,一共采了一百多片苇叶。到家后,大人们一边清洗采来的粽叶一边说:“采晚了,天已经变得热了起来,上面都长虫了!”我们大吃一惊,都光顾着采了,没人注意苇叶好不好。大人们接着说:“这些粽叶大部分还是可以用的`,先洗干净后再放在锅里煮一煮,增加韧性。”我们长叹了一口气!

大人们先把准备好的糯米和粽馅入到了桌上,然后把它们和到一起,接着用粽叶把它们包住,最后用棉线紧紧捆扎,粽子经过这些过程就算做成了。我们小孩也做了几只不成形的粽子,为什么叫不成形的呀?因为是第一次做的,所以说它不成形。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水煮,屋里开始弥漫清香,等到掀开锅盖,我们迫不及待地剥开粽子,自已做出来的粽子美味可口,入口即化,好吃极了!

我爱吃粽子!

篇17:端午吃粽子的作文

端午节是星期三,那天我到我爹妈家过。今天,我到广州番禺的皇冠面包店,买了些粽子回来,再煎了一些火腿肠,算是提前在自己家里过节了。

皇冠面包店有好几种粽子,有一种是传统的五谷咸肉蛋黄粽,有一种是新式的冰粽,我两种都买了两个,并跟大家分享一下。

五谷咸肉蛋黄粽是用几种豆类跟咸肉和蛋黄做的。吃到嘴里咬到豆子,特别的香。粽里面的咸肉也是传统的用五香粉腌过的,咸肉和蛋黄配合糯米,味道很好、口感也很好。

冰粽比较特别,买回来放在冰箱里,直接可以吃,不用煮。这种冰粽其实不是用糯米做的,而是用糯米粉、糖和一些水果做的。它们经过煮以后,其实变成了糕,放在冰箱里就变成了冰糕。我买的是芒果口味的,吃到嘴巴里有一种清凉的感觉。味道不是很甜,估计现在大家大鱼大肉吃得多了,比较喜欢清淡的味道。里面还有块芒果,粽子里面还有水果的味道,很适合夏天吃。

篇18:端午吃粽子的作文

每年的端午节,在我的家乡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人人都要吃粽子。

端午节前夕,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都会到山上去采些箬叶和棕叶,然后准备一些糯米,红痘,蜜枣等。在端午节前一两天,开开心心地包好多好多的粽子。这时候假如你来我的家乡,热情好客的人们都会请你吃粽子。整个乡村都弥漫着粽子的香味。有的人们还相互赠送粽子,用来表示深深的情意。特别是我们小孩子,吃着香甜可口的粽子,别提有多么高兴。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呢?相传,在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江自尽,老百姓为了防止鱼类破坏屈原的尸体,把粽子投入江中,让鱼来吃米饭而不去吃屈原的尸体。从此,粽子成为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时,纪念屈原的必备食品。

篇19:端午吃粽子的作文

一提起粽子,那可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的美食。就连三岁小孩,也对它了如指掌。尤其在端午期间,粽子买卖更是火爆。出于对其制作步骤的好奇,我到了卖粽子的大姨妈家一探究竟。

在她家,正赶上大姨妈包粽子。只见姨妈左手把泡好的芦苇叶缠成倒放的圆锥形,又把淘好的糯米放进去,加进几个红枣后,粽子开口用艾叶层层密封,最后用棉线缠紧,就变成了一个粽子“成品”。看着在姨妈娴熟的手里,变成了一个个像模像样的三角体,我不由得赞叹不已。

看着发呆的我,姨妈笑了,“包粽子其实不难,熟能生巧吗。你不是想体验一下吗?试试看!”

我拿起两片艾叶,硬硬缠成了一个漏斗,把米塞进“容器”里,好像老天与我作对似地,艾叶突然散了板,米撒了一地,我可不敢做了,多浪费!

姨妈笑了:“再试试,你做的太松了,不撒才怪呢!”终于,在我试了五六次后,一个歪歪扭扭的粽子诞生了,有正方体,有长方体,各式各样的,真丑啊。

姨妈把粽子放进锅里,蒸了二十多分钟后,粽子出锅了,提起来,腾腾冒着热气,一股滑腻香醇的味道扑鼻而来。在冷却片刻后,我把缠着的棉线解开,再把煮的发绿的芦苇叶层层扒掉后,一个个挺拔的粽子出现在我面前。我一口一口的品着它,味道细腻,香滑可口,又粘又甜,白色的糯米里掺着红枣的香甜,让人回味无穷。

关于粽子有一个传说。

爱国诗人屈原因国家灭亡而跳河自杀,人们为了救他,划着龙舟四处打捞,实在寻觅不到就将食物包好投入河中,屈原托梦说食物被鱼儿吃掉了。千百年来每到端午节,南方水乡就沿袭了赛龙舟,包粽子投水中捎给屈原的习俗,后来成为我国人民传统的节日,以纪念屈原寄托哀思。

吃着粽子,想着传说,我感到了粽子虽小却耐人寻味!

篇20:端午吃粽子的作文

据说从南北朝开始,民间就有粽子了,来自于老百姓祭奠大诗人屈原的传说。

粽子有很多种,有肉馅的、有豆沙馅的、有菜馅的、有红枣馅的、有红糖馅的、有绿豆馅的、有纯白米粽。我的老家最有特色的粽子就是纯白米粽,它的味道香香的,散发着粽叶的清香。粽子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沾白糖吃。

粽子的形状都是像三角形一样,用粽叶把馅一层层裹起来,最后用棉绳或麻绳扎起来,粽子就做好了。这时就可以放到盛着水的锅里煮了,大约要煮两个小时才能煮好呢。所以要有很好的耐心才等得及。

最有意思的一家人一起吃粽子,边吃边聊天。吃的时候可以用筷子插上去吃,或者放在盘子里用筷子夹着吃,也可以直接用手拿着粽叶吃。吃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老人讲讲粽子的来历,可以学到很多知识。

我去了很多地方,也吃过那些地方的粽子,跟我老家的粽子的味道差不多,不过,有些粽子的味道不一样,像肉馅和豆沙馅的粽子不一样,肉馅的粽子肉太甜太腻了,我觉得太难吃了,味道怪怪的。豆沙馅的豆沙太淡了,不甜,我不喜欢这种味道。

篇21:端午吃粽子的作文

端午是太阳的节日,端午节是在中午过,是驱邪的节日。太阳可以驱邪。在屈原投江前,中国就有了这个节日,这是一种战斗的图腾,是向邪恶进军的,艾草代替的是剑。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燕京岁时记》记载:“初五为五月单五,盖端字之转音也。

中国有很多端午的故事,比如水漫金山,白娘子喝雄黄酒。这是一个很悠远的民族的节日。屈原选择在端午节殉国,把端午节的人文精神提升了。本来这是一个伸张正义的节日,表现的是对龙的图腾崇拜,是出于人们对自然的恐惧;而屈原,赋予了这个节日新的意义,《离骚》是千秋绝妙词,“若无泽畔行吟苦,哪得千秋绝妙词”。这个古老的民族的习惯,因为屈原,得到了新的意义。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篇22:端午吃粽子叙事作文

端午吃粽子叙事作文

听到老师说要写关于端午节的作文,我就有点跃跃欲试了。我猜你们也一定喜欢过端午节吧!端午节可以吃粽子,不过我觉得最重要的事是自己能够亲自做粽子吃,那样才会觉得更好吃的。

做粽子:先找来三片粽叶叠在一起,然后要认真地折成漏斗型,接着,就要分三步走了。第一步,放糯米;第二步,放陷料,陷料有很多,可以自主选择,比如:豆沙、红枣、腊肠、剁碎的.猪肉……第三步,再放糯米。我们将粽子上方的粽叶折下来,把粽身用细线缠起来。这包粽子的方法,是我在仔细听老师讲解后学到的。你们先别急,粽子现在还不能吃,要放在锅里煮上二十分钟左右,待煮熟后才能吃的。生的是不能吃的。

吃粽子:粽子煮好了,我们就可以吃了。剥开粽叶一看,粽子金黄金黄的,就想一个金碧辉煌的小型的金字塔,真恨不得一口就把吃掉。想着想着,我的口水都已经流出来了 。我一把拿起粽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吃完后,我觉得满口喷香,香得直入肺腑,真是好吃极了。

小朋友,你们也一定要记住这个端午节,这个节日可以吃粽子呀!

篇23:过端午吃粽子作文

过端午吃粽子作文

端午节要到了,我最喜欢的粽子马上就可以吃到了。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音雄黄酒,游百病,配香囊,备牲醴。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诗辞颂扬。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

【初二端午佳节吃粽子作文】相关文章:

1.端午佳节粽子飘香作文

2.又是端午吃粽子作文

3.端午佳节关于粽子的祝福语精选

4.吃粽子作文

5.端午粽子散文

6.吃粽子作文400字

7.端午佳节活动方案

8.端午佳节粽香飘作文

9.端午佳节赛龙舟优秀作文

10.我们家的端午佳节作文

下载word文档
《初二端午佳节吃粽子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