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相亲与面试
“特立独行的猪”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关于相亲与面试,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关于相亲与面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关于相亲与面试
相亲与面试
我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已多年,对招聘的行行道道多少有些了解。有一次和同行们聊天,讨论面试究竟是什么玩意儿,最后我们一致同意,面试面的并不是一个人的工作能力,而只是他的面试能力。“面试”本身的弊端:有一些人就是比另一些人更擅长面试。
我一直觉得面试和相亲极为相似。
相亲和面试都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打动对方,给对方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从而为自己争取一个机会。善于此道的人知道要穿着得体,在见面的过程中表现得积极主动,对这次机会表现出足够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对方问对自己有利的问题,不失时机而又好像无意地展露自己富于吸引力的一面,而当你问及他/她的缺点时,他/她会貌似认真而诚恳地说一些乍听之下是缺陷转而一想其实是优点的事:比如过于追求完美,比如责任心太强所以让自己很累等等。
这明显是“工于心计”。他们在长年累月的经验中获得了灵感和技巧。然而还有些人就是天生地适合面试或相亲。她们是第一眼美女,打眼儿看去会让人觉得漂亮或惊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们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无论处于何种情境之下都不会觉得压抑难耐,总能泰然自处。他们生性开朗,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陌生人都不会觉得尴尬,总能找到适宜的话题。
但是还有些人,她们不是第一眼美女,也不惯于浓妆艳抹,然而她们自有一种气质,属于耐看的类型,越看越觉得赏心悦目。他们不善言谈,初次见面总让人觉得生硬或高傲,然而他们不过是过于紧张或腼腆,在陌生人面前不知该如何是好而已。他们属于慢热的类型,总是无法在初次见面时就打开局面,需要时间逐步放开自己接纳对方,所以看起来显得木讷而迟钝。
这样的人,如果换一种相识的方式,或者肯多给一点时间,他们就会逐渐展现出自己的魅力。
容易在面试或相亲当中胜出的人,大多具有相似的特质。然而,他们并非所有人寻求的目标。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喜欢“第一眼美女”,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偏好热情外向的人,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和一个懂得如何自我推销的人过日子。
如果你在相亲中总是失败,也许不是因为你不够好,只是你不善于相亲罢了。
相亲和面试都具有一定的套路,作为HR,我会努力提升自己的招聘能力和“反面试技巧”的技巧,但是说到底,面试的局限性来自于面试本身,只要这种形式不被推翻,它就势必存在问题,会将一些优秀但是缺乏面试技能的人拒之于门外。
我有一个要好的朋友,她相亲屡屡失败,相亲对象总是觉得她太闷,没有共同语言,又显得缺乏生活情趣,恐怕以后和她过起日子来会很无聊。但其实她和我们在一起的时候简直疯得不像话,没有人比她更知道如何给自己找乐子了。后来她干脆放弃了相亲,经常拉上朋友一起参加驴友的活动,和一群志趣相投的人去旅行,这样她在“真正的生活中”结识了越来越多的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她能够表现自然,在感兴趣的事情面前又能展现出自己发光的一面,而且和这些人一相处就是几天,对彼此的认识也更加全面而透彻。后来她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真爱。
相亲是一条捷径,双方带着共同的目的在极短的时间内相处一室,然后给予对方一个评断。然而有些人不习惯速成,也不适合走捷径。他们需要一个真实的环境,需要更长的时间。所以,如果你和我的朋友一样,在相亲中屡屡失败,不要因此而勇气全消,自信全无。可以想办法提升自己的相亲技巧,实在不行,就放弃相亲这种社交途径,通过多参加朋友的聚会、兴趣小组等其它方式来寻找意中人。
在爱情这条道路上,你要做的,除了找到合适的人以外,还有找到找合适人的合适方式。
篇2:是面试,还是相亲?
是面试,还是相亲?
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自己在咖啡店面试一名求职者,但对方不买单的行为让自己对该求职者印象不佳,
随后,另一位网友发微博称,自己在面试的时候被面试官暗示买单,遂以求职不是相亲为由,予以拒绝……两人一前一后的微博,迅速引发网络热议。
面试后 双方在微博上互相吐槽?
昨日中午12时许, 身份认证为“上海汗青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的网友“刘瑶”发微博:“刚面试了个人,简历很漂亮,北大毕业,MBA。我约在咖啡店,结果俺买单,他丝毫客气都没有,饮料都是我端的。”对此,作为面试官的“刘瑶”认为,“大男人家家的,这般不懂人情世故。注重细节,成就自己。”
在20点53分,另一位 身份认证为“前国政通科技副总裁,消息速递联合创始人”的网友“张岩”,也发微博称,“今儿我被通知面试。很奇怪没有在他们公司,而是选择了一家环境优雅的咖啡厅,后来发现面试官是一女的。我以为就是聊聊所以叫了杯柠檬水,没想到那女的'点了一大杯拿铁。聊完了,那女的暗示我买单,还说一个男人应该大气些云云。我拒绝了,对她说:我是找工作,不是来相亲的。”
就这样一场简单的面试,两条普通的微博,被网友“KDS宽带社”组合在一起后迅速蹿红微博。
更有网友“圣光六翼路西法_SHR”接龙:“今天我们店里来了两个人,看样子很奇怪,男的点了杯柠檬水,女的要了大杯的拿铁。买单时,那女的含情脉脉地看着那个男生,那个男的左右环顾,僵持了半天……”
网友调侃:“这两人是在相亲吧”
找工作应该买单吗?一向鬼马的网友们纷纷开始评起理来, 网友“一壶浊酒浪迹天涯”认为不该买单,“毕竟面试官是代表公司在面试,不是个人闲聊,难道公司招聘的花费还要面试者出?”对此,网友“赵大寰”并不认可,“买单也没什么问题啊,万一考官就是在看你的细节呢?”
实名认证为“央视新闻调查出镜记者、新闻评论员”的“王志安”则笑言:“有人把面试当相亲,有人把相亲当面试,
”关于谁买单的话题,让网友们逐渐分成了两个阵营。
同时,也有一些网友对面试地点的不合常理提出了质疑,“神奇啊!为什么是咖啡店呢?”这个温馨的面试场所,也引来了网友“朱明祖”的调侃,“这两人有对象没?天造地设的一对儿啊!”
当事人回应:这些人在断章取义
随着微博迅速扩散,网友们越说越“悬”。作为当事人的一方“刘瑶”回应:“大家的争议有些莫名其妙,有些人在断章取义。细节,决定成败。买不买单,跟面试没关系,跟性别也没关系,有关系的是这是个公关岗位。”
而作为当事人的另一方“张岩”对此更是语出惊人:“我不是北大MBA。我在北京,但不找工作。不去咖啡厅,不接受潜规则,闲的没事儿,兼职砸个场子而已。我不是这悲催故事里的男主角。”对于“张岩”因调侃而“不幸中枪”,网友“袁文睿”则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轻微调侃,不要吐痰。”
篇3:拿“面试”当“相亲”
面试极像一次相亲。应聘者希望找到一个能够了解自己优点的老板,用人单位则希望能找到优秀的合作伙伴。当陌生的双方相见后,都想在短短一席话中努力表现出自己的优点、说出聪明话或立即呈现出很棒的反应,以便给对方留下良好印象。面试,双方玩的其实是一场智力游戏。
面试官为了不致于“选错郎”,也许会在招聘中设置种种语言陷阱,以探测你的智慧、性格、应变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面试者只有识破这样的语言陷阱,才能小心巧妙地绕开它,不致于一头栽进去。
用“激将法”遮蔽的语言陷阱。这是面试官用来淘汰大部分应聘者的惯用手法。采用这种手法的面试官,往往在提问之前就会用怀疑、尖锐、咄咄逼人的眼神逼视对方,先令对方心理防线步步溃退,然后冷不防用一个明显不友好的发问激怒对方。
如:“你经历太单纯,而我们需要的是社会经验丰富的人”,“你性格过于内向,这恐怕与我们的职业不合适”,“我们需要名牌院校的毕业生,你并非毕业于名牌院校”,“你的专业怎么与所申请的职位不对口?”
面对这种咄咄逼人的发问,作为应聘者,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无论如何不要被“激怒”,如果你被“激怒”了,那么你就已经输掉了。那么,面对这样的发问,如何接招儿呢?
如果对方说:“你经历太单纯,而我们需要的是社会经验丰富的人。”
你可以微笑着回答:“我确信如我有缘加盟贵公司,我将会很快成为社会经验丰富的人,我希望自己有这样一段经历。”
如果对方说:“你性格过于内向,这恐怕与我们的职业不合适。”
你可以微笑着回答:“据说内向的人往往具有专心致志、锲而不舍的品质,另外我善于倾听,因为我感到应把发言机会多多地留给别人。”
如果对方说:“我们需要名牌院校的毕业生,你并非毕业于名牌院校。”
你可以幽默地说:“听说比尔盖茨也未毕业于哈佛大学。”
如果对方说:“你的专业怎么与所申请的职位不对口?”
你可以巧妙地回答:“据说,21世纪最抢手的就是复合型人才,而外行的灵感也许会超过内行,因为他们没有思维定势,没有条条框框。”
如果对方说:“你原单位这么好,你却要走,是不是在原单位混不下去只好挪个窝儿?”
应聘者若结结巴巴,无言以对,抑或怒形于色,据理力争,脸红脖粗,那就掉进了对方所设的圈套。应聘者碰到此种情况,要头脑冷静,明白对方在“做戏”,不必与他较劲。
挑战式的语言陷阱。这类提问的特点是,从求职者最薄弱的地方入手。
对于应届毕业生,面试官会设问:“你的相关工作经验比较欠缺,你怎么看?”对于女大学生,面试官也许会设问:“女性常常会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你怎么看?”
如果回答:“不见得吧”、“我看未必”或“完全不是这么回事”,那么也许你已经掉进陷阱了,因为对方希望听到的是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而不是简单、生硬的反驳。
对于这样的问题,你可以用“这样的说法未必全对”、“这样的看法值得探讨”、“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我恐怕不能完全接受”为开场白,然后婉转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
面试官有时还会哪壶不开偏提哪壶,提出让求职者尴尬的问题。如:“你的学习成绩并不很优秀,这是怎么回事?”“从简历看,大学期间你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这会不会影响你的工作能力”等等。
碰到这样的问题,有的求职者常会不由自主地摆出防御姿态,甚至狠狠反击对方。这样做,只会误入过分自信的陷阱,招致“狂妄自大”的评价。而最好的回答方式应该是,既不掩饰回避,也不要太直截了当,用明谈缺点实论优点的方式巧妙地绕过去。
比如说,当对方提出你的学习成绩不很优秀时,你可以坦然地承认这点,然后以分析原因的方式带出你另外的优点。如,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之所以不很优秀,是因为我担任社团负责人,投入到社团活动上的精力太多。虽然我花在社团的心血也带给我不少的收获,但是学习成绩不是最优秀,这一点一直让我耿耿于怀。当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一直在设法纠正自己的偏差。
在面试中屡战屡胜的Michael就有过一次这样的面试经历。Michael的学习成绩并不算顶尖,面试咨询公司时,这便成了考官发起攻击的要害:“你的成绩好像不太出众哦,你怎么证明自己的学习能力呢?”
Michael不慌不忙:“除了学习,我还有其他活动。不是只有成绩才能反映人的学习能力的。其实我的专业课都相当不错,如果你有疑问,可以当场测试我的专业知识。”Michael巧妙地绕开了令人尴尬的问题,将考官的注意力引导到他最拿手的专业知识上。
诱导式的语言陷阱。这类问题的特点是,面试官往往设定一个特定的背景条件,诱导对方做出错误的回答,因为也许任何一种回答都不能让对方满意。这时候,你的回答就需要用模糊语言来表示。
如:“依你现在的水平,恐怕能找到比我们企业更好的公司吧?”
如果你的答案是“YES”,那么说明你这个人也许脚踏两只船,“身在曹营心在汉”。如果你回答“NO”,又会说明你对自己缺少自信或者你的能力有问题。
对这类问题可以先用“不可一概而论”作为开头,然后回答:“或许我能找到比贵公司更好的企业,但别的企业或许在人才培养方面不如贵公司重视,机会也不如贵公司多;或许我能找到更好的企业,我想,珍惜已有的最为重要。”
这样的回答,其实你是把一个“模糊”的答案抛还给了面试官。
还有一种诱导式的语言陷阱是,对方的提问似乎是一道单项选择题,如果你选了,就会掉进陷阱。比如说,对方问:“你认为金钱、名誉和事业哪个重要?”
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三者当然都很重要。可是对方的提问却在误导你,让你认为“这三者是相互矛盾的,只能选其一”。这时候切不可中了对方的圈套,必须冷静分析,可以首先明确指出这个前提条件是不存在的,再解释三者对我们的重要性及其统一性。
你可以这样组织语言,“我认为这三者之间并不矛盾。作为一名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追求事业的成功当然是自己人生的主旋律。而社会对我们事业的肯定方式,有时表现为金钱,有时表现为名誉,有时二者均有。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在追求事业的过程中去获取金钱和名誉,三者对我们都很重要。”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一种误导式陷阱。面试官早有答案,却故意说出相反答案。若你一味讨好,顺着面试官的错误答案往上爬,面试的结论一定是:此人无主见,缺乏创新精神。自然被列为淘汰之列。
还有一种测试式的语言陷阱。这类问题的特点是虚构一种情况,然后让求职者做出回答。比如“今天参加面试的有近10位候选人,如何证明你是最优秀的?”这类问题往往是考察求职者随机应变的能力。无论你给自己列举多少优点,别人总有你也许没有的优点,因此正面回答这样的问题毫无意义。你可以从正面绕开,从侧面回答这个问题。
你可以回答说:“对于这一点,可能要因具体情况而论,比如贵公司现在所需要的是行政管理方面的人才,虽然前来应聘的都是这方面的对口人才,但我深信我在大学期间当学生干部和主持社团工作的经历已经为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也是我自认为比较突出的一点。”这样的回答可以说比较圆滑,很难让对方抓住把柄,再度反击。
有时,面试官还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对琐碎的工作是喜欢还是讨厌,为什么?”
这是个两难问题,若回答喜欢,似乎有悖现在知识青年的实际心理;若说讨厌,似乎每份工作都有琐碎之处。因此,按普遍心理,人们是不愿做琐碎工作的(除非特殊岗位,如家庭钟点工),即考官明知故问,我们可以推测出其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工作态度”。
我们可以这样表述自己的态度,“琐碎的事情在绝大多数工作岗位上都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我的工作中有琐碎事情需要做,我会认真、耐心、细致地把它做好。”
这句话既委婉地表达了大多数人的普遍心理不喜欢琐碎工作,又强调了自己对琐碎事情的敬业精神认真、耐心、细致。既真实可信,又符合对方的用人心理。
在各种语言陷阱中,最难提防、最具危险的,可能要算“引君入瓮”式的语言陷阱。
比如,你前去应聘的职位是一家公司的财务经理,面试官也许会突然问你:“您作为财务经理,如果我(总经理)要求你1年之内逃税100万元,那你会怎么做?”如果你当场抓耳挠腮地思考逃税计谋,或文思泉涌立即列出一大堆逃税方案,那么你就上了圈套,掉进了陷阱。因为抛出这个问题的面试官,正是以此来测试你的商业判断能力和商业道德。要记住,遵纪守法是员工行为的最基本要求。
比如,你正要从一家公司跳槽去另一家公司。面试官问你:“你们的老板是不是很难相处啊,要不然,你为什么跳槽?”也许他的猜测正是你要跳槽的原因,即使这样,你也切记不要被这种同情的语气所迷惑,更不要顺着杆子往上爬。如果你愤怒地抨击你的老板或者义愤填膺地控诉你所在的公司,那么你一定完了,因为这样不但暴露了你的不宽容,还暴露了你的狭隘。
面试中,面试官也许会设计出各种各样不同的语言陷阱,但是只要看准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了。
[拿“面试”当“相亲”]
篇4:与食相亲散文
有时候生活清淡到自己都吃惊起来了。尤其对食物的欲望差不多完全超脱出来,面对别人都认为是很好的食物,一点也不感到动心。反而在大街小巷里自己发现一些毫不起眼的东西,有惊艳的感觉,并慢慢品味出一种哲学。正如我常说的,好东西不一定贵,平淡的东西也自有滋味。
在台北四维路一条阴暗的巷子里,有好几家山东老乡开的馒头铺子。说是铺子是由于它实在够小,往往老板就是掌柜,也是蒸馒头的人。这些馒头铺子,早午各开笼一次,开笼的时候水气弥漫,一些嗜吃馒头的老乡早就排队等在外面了。
热腾腾、有劲道的山东大馒头,一个才五块钱。那刚从笼屉被老板的大手抓出来的馒头,有一种传统乡野的香气,非常之美味,也非常之结实,寻常一般人一餐也吃不了这样一个馒头。我是把馒头当点心吃的,那纯朴的麦香令人回味。有时走很远的路,只是去买一个馒头。
这巷子里的馒头大概是台北最好的馒头了,只可惜被人遗忘。有的馒头店兼卖素油饼,大大的一张,可蒸、可煎、可烤,和稀饭吃时,真是人间美味。
说到油饼,在顶好市场后面,有一家卖饺子的北平馆,出名的是手抓饼,那饼烤出来时用篮子盛着,饼是整个挑松的,又绵又香,用手一把一把抓着吃。我偶尔路过,就买两张饼回家,边喝水仙茶,抓着饼吃。如果遇到下雨的日子,就更觉得那抓饼有难言的滋味,仿佛是雨中青翠生出的嫩芽一样。
说到水仙茶,是在信义路的路摊寻到的。对于喝惯了茉莉香片的人,水仙茶更是往上拔高,如同坐在山顶上听瀑,水仙入茶而不失其味,犹保有洁白清香的气质,没喝过的人真是难以想象。
水仙茶是好,有一个朋友做的冻顶豆腐更好。他以上好的冻顶乌龙茶清焖硬豆腐,到豆腐成金黄色时捞起来,切成一方一方,用白瓷盘装着,吃时配着咸酥花生。品尝这样的豆腐,坐在大楼里就像坐在野草地上,有清冽之香。
有时食物也能像绘画中的扇面,或文章里的小品,音乐里的小提琴独奏,格局虽小,慧心却十分充盈。冻顶豆腐是如此,在南门市场有一家南北货行卖的桂花酱也是如此。那桂花酱用一只拇指大的小瓶装着,真是小得不可思议,但一打开,桂花香猛然自瓶中醒来,细细的桂花瓣还像活着,只是在宝瓶里睡着了。
桂花酱可以加在任何饮料或茶水,加的时候以竹签挑出一滴,一杯水就全被香味所濡染,像秋天庭院中桂花盛放时,空气都流满花香。我只知道桂花酱中有蜜、有梅子、有桂花,却不知如何做成,问到老板,他笑而不答。“莫非是祖传的秘方吗?”心里起了这样的念头,却也不想细问了。
桂花酱如果是工笔,决明子就是写意了。在仁爱路上有时会遇到一位老先生卖决明子,挑两个大篮用白布覆着,前一篮写“决明子”,后一篮写“中国咖啡”。卖的时候用一只长长的木杓,颇有古意。
听说决明子是山上的草本灌木,子熟了以后热炒,冲泡有明目滋肾的功效,不过我买决明子只是喜欢老先生买卖的方式,并且使我想起幼年时代在山上采决明子的情景。在台湾乡下,决明子唤作“米仔茶”,夏夜喝的时候总是配着满天的`萤火入喉。
对于能想出一些奇特的方法做出清雅食物的人,我总感到佩服。在师大路巷子里有一家卖酸酪的店,老板告诉我,他从前实验做酸酪时,为了使乳酪发酵,把乳酪放在锅中,用棉被裹着,夜里还抱着睡觉,后来他才找出做酸酪最好的温度与时间。他现在当然不用棉被了,不过他做的酸酪又白又细真像棉花一般,入口成泉,若不是早年抱棉被,恐怕没有这种火候。
那优美的酸酪要配什么呢?八德路一家医院餐厅里卖的全黑麦面包,或是绝配。那黑麦面包不像别的面包是干透的,里面含着一些有浓香的水分。有一次问了厨子,才知道是以黑麦和麦芽做成,麦芽是有水分的,才使那里的黑麦面包一枝独秀。想出加麦芽的厨子,胸中自有一株麦芽。
食物原是如此,人总是选着自己的喜好,这喜好往往与自己的性格和本质十分接近,所以从一个人的食物可以看出他的人格。
但也不尽然,在通化街巷里有一个小摊,摆两个大缸,右边一缸卖蜜茶,左边一缸卖苦茶。蜜茶是甜到了顶,苦茶是苦到了底。有人爱甜,却又有人爱那样的苦。
“还有一种人,他先喝一杯苦茶,再喝一杯蜜茶,两种都要尝尝。”老板说,不过他也笑了:“可就没看过先喝蜜茶再喝苦茶的人,可见世人都爱先苦后甘,不喜欢先甘后苦吧!”
后来,我成了第一个先喝蜜茶,再喝苦茶的人,老板着急地问我感想如何。
“喝苦茶时,特别能回味蜜茶的滋味。”我说,我们两人都大笑起来。
旁边围观的人都为我欢欣地鼓掌。
篇5:代理商与品牌如何相亲?
代理商相亲:我的爱对你说,一个故事。
毋庸置疑,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择一个好的品牌,基本上决定了代理商公司80%的命运,投入的时间金钱精力等等才有回报,才能有利润,才能发展。代理商公司成功的一个方面是自身的人才、人脉、资金,另一方面是代理商所不能决定的,那就是所代理品牌的厂家实力、市场口碑以及诚信商誉、品牌综合实力。而后一方面,对于刚起步准备做代理商的公司而言更为重要。
对于婚姻或者感情而言,忠诚也是很重要的。“你把我当老公,我就把你当老婆;你把我当情人,我就把你当情妇;你把我当嫖客,我就把你当妓女。”某公司品牌总经理谈到代理商和厂家品牌的关系时如是说。门当户对,永远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不同阶段的代理商需要和不同阶段的厂家谈恋爱,至于是分手还是能白头到老,或者是生活同居十年二十年,看双方的眼光和缘分。
厂家招商会:你对我像雨像雾又像风。
既然是相亲,就有媒人。
每年的各种美容博览会就像是婚姻介绍所和媒人举办的各种见面会及舞会。有专门的婚托酒托,会让你不断地花银子,而不会和你结婚,甚至让你钱财两空。历届美博会上就有很多的皮包公司以不同的项目来圈钱,空手套白狼。比如曾经风光一时的“**莲花”“**雅威国际”等等。但是现在很多代理商和美容院也被忽悠精明了:来赴约就是给面子了,吃了,喝了,该干嘛干嘛去,
虽然这样,很多厂家做年度招商会仍然挖空心思:名山大川,旅游学习,参禅拜佛,明星代言,培训公益,就算是知名厂商如雅兰、安婕妤也不例外。然后代理商也照葫芦画瓢,拿到产品代理后,也会去组织活动。不赚钱也要赚吆喝,不蒸馒头也争口气。
厂家的热脸贴了个冷屁股后,也学精明了。要参加会可以,先交会务费,来考察项目,不见兔子不撒鹰,签约前不投入,成了客户后再去喝酒,把酒言欢。
招商会的效果要看当时的整体氛围、还有参会的种种因素了。就像现在的女孩子选择未来的一半的时候会考虑很多现实问题:车子、房子、还有票子。人本身的因素往往被忽略了。现在的厂家的销售政策或者招商政策有1.8折出货给代理商的,目的就是给代理商足够的市场利润空间,对很多有成熟网络的代理商也颇具诱惑力,我不要你的赠品各方面的东西,有利润空间后我直接可以针对当地市场做相应的促销政策,更自由。很多厂家变相给返点,这建立在该品牌已经有成熟的渠道,代理商不担心压货的前提下。
招商的潜规则:你清楚几条?
潜规则一:
央视上榜,CCTV央视热播中
这是有些规模和实力的品牌做法,但由于种种原因,厂家在N年前曾经打过个挂角广告就到处吹“央视上榜,CCTV央视热播中”,而且这种广告往往是三分钟热度,能真正像国际品牌的广告一样对目标消费者有一定影响的并不多,主要是专业线化妆品企业资金实力还没有突破瓶颈,就像广告之父奥格威先生所说的一样“我知道我的广告有一半的钱是打了水漂,但关键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广告是扔谁的钱谁心痛,但不扔又不行。在每年的不同阶段,特别是招商旺季,很多品牌甚至是知名品牌,总喜欢到中央电视台晃晃,虽然是唬人,但广告也还是有些效果,投放央视也还是需要有些实力的。
【关于相亲与面试】相关文章:
1.相亲自我介绍
2.面试与被面试
3.相亲自我介绍范文
4.回家相亲辞职报告
5.相亲启示范文
6.相亲的主持词
8.相亲类节目策划书
9.相亲小品台词
10.相亲英文自我介绍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