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范文50篇及翻译
“nuil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高考范文50篇及翻译,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高考范文50篇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篇2:高考文言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篇3:高考英语作文及其翻译
Every Tuesday and Friday evening sees Miss Li, my neighbor and a secretary in a company rush home after a hard day's work, gulp down her meals and then hurry out to catch the bus for her English class. Miss Li's case is not unique, and now more and more city adults spend their leisure time trying to improve themselves at school or college.
There are a number of reasons for people to go back for their education. Some people, like Miss Li, are doing it to acquire another degree or diploma to impress the society. To them more knowledge, or rather, more credentials means more opportunities for better jobs and quicker promotion.
Other people, especially those who are laid off or out of employment go to vocational school to prepare to return to the job market. They are eager for new skills so that they can be qualified for the jobs in retail trade, administration, education and other service categories to which they are strange because most of them were blue-collar workers in the factory.
There are also people who come to take such courses as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painting, calligraphy and photography. As their working weeks decline people begin to have time to fulfill their old dream of their heart's desire.
Out of necessity or out of interest, people go back to school for the common goal——to improve themselves, and this boom in adult education, in turn, helps to raise the intellectual standard of the whole country.
每星期二和星期五晚上看到小姐李,我的邻居和秘书在公司匆忙赶回家,一天的辛苦工作后,吞下她做的饭菜,然后赶紧出去赶公共汽车她英国人类。李小姐的情况并非独特,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成年人度过他们的业余时间,试图提高自己在学校或学院。
有很多理由可以为他们的教育。有些人,如李小姐,都在做这件事来获得另一个学位或文凭来给社会留下深刻印象。对他们更多的知识,或者说,更多的证书意味着更多的机会,更好的工作和更快的晋升。
其他人,特别是下岗或失业的人去职业学校,准备回到就业市场。他们都渴望新的技能,使他们能够有资格为的工作在零售业,政府,教育和其他服务类别,他们是奇怪的,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在工厂的蓝领工人。
也有人前来参加中国传统医学、绘画、书法、摄影等课程。当他们工作周的时候,人们开始有时间来满足他们对他们内心的渴望的梦想。
出于必要或是出于兴趣,人走回学校共同的目标——提高自己,这繁荣在成人教育,反过来,有助于提高整个国家的知识水平。
篇4:高考英语作文及其翻译
Good afternoon,everyone.
Welcome to our school! The topic I’m going to talk about is the choice between arts and science. As is known to all, students in China can’t study both arts and science. Therefore, a choice between them is bound to be made.
At the end of my first year in high school, I decided to study science rather than arts. And the reasons are as follow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is that I love science, which can show me the mysteries of nature and the universe. What’s more, I’m good at it. So, it is far easier for me to learn science than arts. Last but not least, I want to become a scientist in the future. It is science that will equip me with necessary abilities.
Now, years have passed, and my affection for science is much greater than before. I hold the view firmly that my choice is absolutely right.
Thanks!
大家下午好。
欢迎来到我们学校!我要谈论的话题是艺术与科学之间的选择。众所周知,中国学生不能学习艺术和科学。因此,两者之间的选择必然要被做。
在高中的第一年,我决定学习科学,而不是艺术。原因如下:最重要的是我热爱科学,它能给我看自然界和宇宙的奥秘。更甚的是,我很擅长。所以我比文科更容易学理科。最后但并非最不重要,我想将来成为一名科学家。这是科学,这将使我具备必要的能力。
现在,岁月已经过去了,我对科学的热爱比以前更大了。我认为我的选择是绝对正确的。
谢谢
篇5: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
一、善于联系,做到知识迁移
1. 联系课文。考试中遇到的词语,大多在课文中出现过,因此,遇到词义不理解,首先想到的便是相关的课文内容。
2. 联系成语。文言词的某些义项,在现代汉语中也许很少见到,但在一些成语中却依旧保留着。
3. 联系诗句。文言语段中的.一些疑难词语,可能就在你熟悉的诗句中出现过,适当的联系,也许就能帮你解决问题。
二、考虑全面,注意文言词的特殊用法
1. 通假字。高考所考查的通常是在理解基础上的通假,所以,根据上下文内容大多可推断出来。
2. 偏义词。偏义词的考查通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但在翻译中也不容忽视。
3. 词类活用。包括使动、意动、为动、名词做状语、动词做名词等等,文言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会改变词性,这种现象平时一直作为重点掌握的知识,在考试中也要充分考虑到。
遇到解释不通的句子
在翻译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每个词语的意思都能理解,但连缀在一起,句意却不通。这时应考虑到以下两种情形:
一、修辞手法的运用
如果文言文中使用了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用典等修辞,就不宜直译,应结合上下文进行意译。
二、特殊句式
1. 倒装。常见的有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谓倒置。
2. 省略。补充省略部分,常常就是命题考点。
3. 被动。这种句式虽较为常见,但如果忽视,也很容易被扣分。
篇6:高考英语作文及翻译
In Chinese old days, people’s marriage were decided by their parents, so most couples haven’t met before they got married, a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people ask for their freedom and rights to choose their lovers. So today, people can choose their own lovers at their wills, but the divorce rate is increasing every year. More and more young couples get married very quickly, they believe in strong feelings and want to be together forever, as the time goes by, their conflicts can’t reconcile, so they have to end their marriage. In my opinion, marriage is not a joke, people need to get to know each other well before they marry. Lightning marriage is not a good choice, because it needs time to get to know others, to see whether the two people are suitable to live together. They should think twice before act.
在旧中国,人们的婚姻是由他们的父母决定的,因此大多数夫妻在结婚前都没有见过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要求有自由和权利去选择他们的伴侣。因此今天,人们可以由自己的意愿去选择他们的另一半,但是离婚率却逐年在增长。越来越多的情侣快速结婚,他们相信强烈的感觉,想要永远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矛盾无法协调,所以选择去结束婚姻。在我看来,婚姻不是玩笑,人们需要在结婚前彼此相互了解。闪婚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因为了解一个人是需要时间的,去看看两个人是否合适住在一起。人们应该三思而熟虑。
看了“高考英语作文及翻译”的人还喜欢:
篇7:高考英语作文翻译
There is a saying that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which means man plan the things and the rest of the outcome lies in the luck. This saying reflect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hard-work and luck, which is though sometimes we have worked so hard, luck occupies great position, the unexpected things happen and refrain us from succeeding. In order to be successful, people work so hard, they believe they can achieve their goals, but lacking luck stops them achieving their goals. So working hard doesn’t mean bringing people success directly, they just need to try more times, without luck, they still can make their goals. Luck can help people close to success, without hard-work, they can’t be successful. Hard-work and luck make people realize their goals, but without luck, people still can make it by trying more times.
有一句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意思是人们计划事情,剩下的结果依赖于运气。这句话反应了努力和运气之间的联系,那就是虽然有时候我们很努力工作,但是运气也占据了很重要的位置,意外的事情会发生,阻挡人们成功。为了取得成功,人们努力工作,他们相信能达到目标,但是运气的缺失让他们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因此努力并不意味着能直接给人们带来成功,他们需要多试几次,没有运气,人们仍然可以达到目标。运气帮助人们接近成功,没有努力付出,无法成功。努力和运气能让人们实现目标,但是没有运气,人们多尝试几次,也能终将办到。
看了“高考英语作文范例翻译”的人还喜欢:
篇8:高考文言文翻译透析
高考文言文翻译透析
【高考透析】
高考考试大纲中明确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江苏的考试说明作了更详细的解释:“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文言文翻译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手段,可以考查考生是否读懂了文章的内容,从而看出他们阅读文言文的真实水平。其实,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的考查,实际上是对考生文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高考的19套试题中,除北京卷外,其他18个省份都考到了文言文的翻译。另外,北京、辽宁、浙江、广东四省考到了文言断句。翻译的分值由6分到10分不等,其中大部分省份的分值在9分以上。总体看来,文言翻译的总体难度有所降低,但是对重要字句的翻译要求却明显提高了。
【试卷解析】
各个省份文言翻译的评分标准虽然不尽相同,但基本原则却是一致的:即句子大意+重点字词句。不管哪种评分标准,文言的字词句总是采分的重点,同时也是翻译的难点。现将今年翻译中出现的文言重点整理如下:
一、词类活用
『高考真题』
安徽卷:(1)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湖南卷:(2)从衣文之媵七十人。
江苏卷: (3)累世农夫,父以义死友,子以忠死君。
全国Ⅱ卷:(2) 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
福建卷: (2)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上海卷:(1)游学青p徐p并p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山东卷:(1)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
『试题解析』
安徽卷:“宝”是名词作状语,翻译为“把它当作珍宝一样”。
湖南卷:“从”是使动用法,翻译为“使…跟随”;“衣”是名词作动词,翻译为“穿着”。
江苏卷:“死”是为动用法,翻译为“为…而死”。
全国Ⅱ卷:“利”是意动用法,可理解作“以…为利”,翻译为“认为…有利”。
福建卷:“平治”带使动用法,翻译为“使…太平”。
上海卷: “异”是意动用法,可理解作“以之为异”,翻译为“认为…与众不同”。
山东卷: “异”是意动用法,可理解作“以之为异”,翻译为“对…感到奇怪”。
友情提醒
在文言句子中,词类活用现象比较普遍,主要有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等。翻译时要能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
二、文言特殊句式
『高考真题』
湖北卷:(1)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
江西卷:(1)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
辽宁卷:(2)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
山东卷:(2)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
(3)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上海卷:(1)游学青p徐p并p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试题解析』
湖北、江西、上海今年的翻译中都出现了介词结构后置句,应该将后置的定语提前翻译;辽宁和山东考到了宾语前置句,需要把前置的宾语还原;另外山东还考到了被动句,翻译时要体现被动意味。
友情提醒
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主要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几种类型。翻译时要能正确辨认,才能翻译到位,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三、古今异义
『高考真题』
江苏卷:(1)刘公(刘牢之)猜而不忍,怨而好叛,不去,必及祸。
(2)晦(谢晦)喜,不设备,悉精锐蔽江下。
广东卷:(2)郭以是德狐,恒置鸡黍,备狐啖饮。
湖北卷:(2)公至,ト苏以所知异木走报公。
『试题解析』
“去”应作古义“离开”译;“设备”是“设”和“备”两个词,应译为“设置防备”;“德”应作古义“感激,感恩”译;“走”应作古义“跑”译。
友情提醒
文言翻译中,古今异义现象也是比较普遍的,应当多注意把握这些词的古代意义,才不至于把意思搞错。
【得分攻略】
得分是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在做翻译题的时候应能尽量翻译准确、到位。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整体把握句子
要想翻译正确,必须要对此句前后的几句话全面理解。能整体把握句子的大意,对于正确翻译全句是很重要的一个步骤。在文言文翻译中,所选句子除一两处字句外绝大部分都是比较容易理解和翻译的,所以我们在做题的时候,应首先把握这一部分简单的语句,在此基础之上,再来推敲其他重点字词的意义。而且,在评分标准中,句子大意正确一般都有相对应的得分。能够将句子的大意翻译出来,在得分时也会有一些收获。
二、关键字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
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对于它,我们要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
例:全国Ⅱ卷(2):“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这里面的“期”字就是本句的关键词。轻率地把它译为“约定、日期”是讲不通的。仔细看原文,这一句是表示契丹的期待。“期”翻译为“期待、希望”就符合语境了。
再如安徽卷(2):“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 这里面的“特”是理解句子的关键。结合上文的“不是真能爱好古物”,“特”就不能理解为“特殊”等义项,而应该理解为“只不过”,下句可以翻译为“只不过与平庸世俗的人趣味相同罢了”。
三、遵照原文的语境、语气
在文言文翻译中,有些部分常常要遵照原文的风格翻译,否则要么辞不达意,要么损害文意。这就要求在操作中尽可能将这些部分予以保留。
例:重庆卷(1):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
该句中的“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应当翻译成“何况陛下深居皇宫禁地呢?”。“况”不能译成“况且”,虽然二者都表递进关系,但“况且”语气较轻,“何况”语气重,有时还带有反问语气。从上文的“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可以看出,这里的“况”要翻译为“何况”。
四、注意典故的使用
古人好用典,遇到典故,大家较熟的可以直译,生僻的'就要充分合理地译出它的含义。
例: 谢仁祖年八岁,谢豫章将送客。尔时语已神悟,自参上流。诸人咸共叹之,曰:“① 年少,一坐之颜回。” 仁祖曰:“ ②坐无尼父,焉别颜回?”(《世说新语》)
要求翻译的两句中出现了大家熟知的孔子颜回师徒的典故,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典故交代出来。可译为:①少年,是座上的颜回呀。②座上没有孔子,怎么能区别出颜回呢?
【误区举隅】
在做翻译题时,我们同学往往容易犯一些错误,主要有:
1、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
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
2、古义当今义。
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广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变化,有的名称说法改变。因此,要根据原文的语境确定词义,且不可用今义译古义。
3、字词翻译不到位。
这主要是指实词、虚词翻译不够准确。实词应尤其注意它的一词多义现象,挑选最恰当的义项进行翻译。虚词也应注意它的不同用法,尽量翻译准确、到位。
4、随意增删句子的成分。
在翻译时,有的同学可能会增删句子的成分。在具体操作时,我们应能分清哪些是省略句,需要适当的添加成分;哪些是不需要翻译的语气词或辅助成分,可以不翻译,切不可随意增删。
5、译句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些倒装句,这种句子在翻译时,一般说来,要恢复成现代汉语的正常句式。
以上种种误区,在翻译时应尽量避免。
【积累精要】
1、要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考试说明》中规定了120个)的意义和用法,包括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专用名词和习惯用语、通假字、多义词、偏义复词等,识记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如官员的升降、地理知识等)。
2、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但不是孤立地去死记硬背,而是要在具体的语境中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
3、掌握常见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固定词语、固定句式)和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积累时,要记例句,绝不能脱离语境去孤立记忆。只要你能记住例句,能准确翻译例句,无论是实词,还是虚词,还是文言句式、固定结构,都能准确理解和记忆。
综上,文言文翻译,只要平时努力,加以灵活掌握,要翻译正确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篇9: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
1、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
㈠ 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
㈡ 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题1:请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哪些词语可用替换法翻译。
①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古今异义,实词)(08江苏卷)
译文:吴汉为人朴实、厚道,说话少有文采……等到获得(皇上)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译文:第二天不可不早点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2、保留法(留):
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三)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题2:请翻译下面的句子,原句有哪些词语可以用保留法翻译。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译文:这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否则,我怎么会这样呢?
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师说》)
译文:李家的孩子李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
③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
译文:于是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毁百家的著作。
3、删减法(删):删除没有实在意义、也无须译出的文言词。
如:①部分句首发语词(如夫、盖)。②句中停顿或结构作用的虚词。③调节音节的虚词。④偏义复词中的衬字。
例题3:翻译句子,并标明翻译时哪些词语可以不译出来。
①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译文:天地是万事万物的旅舍,光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
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译文:出生在我的前面,他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异常也。
译文:之所以派部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的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
4、增补法(补):把文言文中省略的而现代汉语不能省略的成分补上。包括主语省略、动词后宾语的省略、介宾省略、介词省略等。有时为了使句子衔接更好还要加上关联词。
例题4:在下列句中准确的位置写出省略的成分,并用括号表示出来:
①(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桃花源记》)
译文:(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②竖子,不足与(之)谋(《鸿门宴》)
译文:这小子不值得跟他共谋大事。
③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烛之武退秦师》)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南。
5、调整法(调):将古代汉语句子中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对象是文言文中倒装句,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例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语序的变化。
①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主谓倒装)
译文:百姓认为我很吝啬是应该的啊。
②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师说》)(宾语前置)
译文: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学习。
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介词结构后置)
译文: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
④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定语后置)
译文:太子及知晓这件事情的宾客皆穿白衣服戴白帽子来送他。
6、文言文翻译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意译为辅,文从字顺。意译就是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表达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言文中的修辞,像比喻、借代、用典、夸张、互文、委婉等修辞可以意译。
例题6:将下面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比喻)
译文: 方圆千里坚固的城池,真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万世的基业。
②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借代)
译文:蔺相如只不过凭借几句言辞立了些功劳,他的职位却在多之上。
③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 (夸张)
译文:成名回头看蟋蟀笼空空的,快要出不来气,说不出话来。
④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 (互文)
译文:主人和客人一同下了马,上了船,端起酒想喝却没有音乐助兴。
⑤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滕王阁序〉〉(用典)
译文:(我担心自己)像冯唐那样轻易地衰老了,像李广那样难以得到封爵。
篇10:高考文言文翻译技巧是什么
一、三标准——信、达、雅
“信”,真实,不歪曲,不遗漏;
“达”,通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雅”,优美,造句考究,文笔优美。文言翻译的三标准,我们只记于口,未落于心,说起来头头是道,翻译时抛于九霄。请看下面对《庖丁解牛》一段的翻译。
〔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译文〕一个厨师丁给文惠君杀牛。他用手按着牛头,用肩膀靠住牛脖子,用脚踩着牛肚子,用膝盖顶住牛身子,牛身上发出哗哗的响声,杀牛刀在前进,也发出哗哗的响声,这些声音,像音乐一样悦耳动听,合乎桑林的舞蹈,又合乎《经首》,传说中尧的乐曲的节奏。
这段翻译粗看好象还通顺,但仔细推究,里面存在不少问题。“解”译为“杀”,不准确;“牛头”、“牛脖子”、“牛肚子”、“牛身子”原文没有此义;“像音乐一样悦耳动听”也属无中生有。两个“合乎”缺少宾语,“一个厨师丁”、“杀牛刀在前进”又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可见,“信”、“达”都没做到,就更不用说“雅”了。因此,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用“信、达、雅”来要求并检验文言文翻译。
二、五步骤——审、切、连、验、誊
(1)审。分析译句前后内容,把握译句大概意思;看清译句的长短,停顿,标点,语气;审清译句的语法现象。可先抄出来,圈注。
(2)切。将译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逐字翻译。
(3)连。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
(4)验。将译好的句子代入语境,看语义、语气、对象等是否吻合。
(5)誊。将草稿纸上的译句誊写在答卷上。做到“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三、六方法——留、对、拆、增、删、调
(1)留。古今意义相同、专有名词(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保留不译。如:“晋侯、秦伯围郑”,“晋侯”、“秦伯”不译。(2)对。将单音节词对译成双音节词,有三种情况。
①原单音节词加前缀或后缀。如:“鼠度其无他技”,“鼠”译“老鼠”;“石之铿然有声者”,译“石”译“石头”。
②.原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同义词。如:“不患贫而患不安”,“贫”译“贫困”,“安”译“安定”。
③.原单音节词换成另一个双音节词。如:“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译“荒年”。
(3)拆。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有时是古汉语中两个连在一起的单音词,译时不能以今度古,要拆开。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祖父”译“祖辈、父辈”。
(4)增。增补句子省略成分或词语活用后新增内容。
①.增省略成分。如:“黑质而白章”,译时补出省略的主语“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译时补出省略的谓语“击鼓”;“则与斗卮酒”,译时补出动词的宾语“他”;“竖子不足与谋”,译时补出介词的宾语“你们”;“今以钟磬置水中”,译时补出省略的介词“在”。
②.增活用后需要的内容。如:“吾从而师之”,译时加“把„„当作„„”;“吾妻之美我者”,译时加“认为„„”;“项伯杀人,臣活之”,译时加“使„„”。
(5)删。一些无法译出的虚词(语气助词、表停顿、凑足音节)可删去。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里的“之”、“也”不译。
(6)调。古汉语中的倒装句子(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译时要调整到它应在的位置。
“甚矣,汝之不惠”,译时谓语应回到主语后面,“你太不聪明了”;
“沛公安在?”,译时宾语应回到谓语的后面,“沛公在哪里?”;
“村中少年好事者”,译时定语应回到中心词的前面,“村里有个喜欢闹事的少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译时状语应回到谓语的前面,“靛青,它从蓼蓝草中提取出来,但比蓼蓝更青”。
四、十注意
(1)注意古今词义的变化。(2)注意词类活用的翻译方法。
(3)注意句子的主谓关系。
(4)注意固定结构和固定句式的翻译方法。
(5)注意古代汉语修辞格及翻译。
(6)注意文言句式的特点及翻译
判断句——译出“是”;
被动句——译出“被”
疑问句——译出疑问语气
省略句——补出省略成分
变式句——还原位置
(7)注意文言句内、句间对称的特点,学会推断词义。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根据“用”推断“以”的意思是“任用”
②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根据“择”推断“简”的意思是“选拔”
(8)注意翻译字字落实,句句对应的特点
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译: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
②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译:现在形势危急求你帮助,是我的过错了。
以上两句翻译都未做到字字落实,①句的“以”字未翻译,②句的“是”字未翻译。
(9)注意专用名词不译的原则。(见六方法“留”)
(10)注意译时句不离篇的原则。(见五步骤“审”)
总之,文言文翻译是对文言文能力的综合考查,在平时学习中就应不断地训练这种能力。在高考备考时,在应对文言句子翻译时,必须有明确的目标、严格的步骤、科学的方法。
为了便于记忆,可牢记如下翻译口诀。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
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
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助意译。 推断词义,前后联系;
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
篇11: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易错题诊断
文言翻译,高考试卷中要求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和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
具体来说,应从“留”“换”“补”“删”“调”“贯”六个方面进行。“留”,凡指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方法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可记住口诀
文言翻译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1.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好施予,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高祖讳重光,字廷宣。……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公深入其阻。冲风瘴疠,勤事以死。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壬戌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遇事慷慨,不避艰险。及卒,无一语及家事。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
【解析】
(1)扶古代的长度单位,四寸为扶。“枝叶扶疏”是说枝叶相距很近,意译为“枝叶繁茂”。“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既承前省主语(善人公),又是介宾短语(“于其下”)后置。翻译时既要“补”――补出主语,又要“调”――把“于其下”放到谓语“作”前。参考译文家门前种有一棵槐树,枝叶繁茂,(善人公)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饥民吃。
(2)所知异木知道的奇异树木。走跑。从文意通顺的角度应放到“争”的后面。参考译文忠勤公到后,彝人争着跑去把他们知道的奇异树木告诉他。
(3)“孝友”是两个单音节词,应“换”为双音节词。参考译文忠勤公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颖川公的二儿子,刚换牙时母亲沈安人就去世了。
2.阅读下面文言文,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
[注] ①充虞孟子弟子。
【解析】
(1)夫子旧时称呼学者或老师,在对话中,译成第二人称。易错点是“豫”,我们记住的是“犹豫”,其实“快乐”是它的第一个义项。参考译文您似乎不快乐。
(2)易错点是“平治”。平平定,治理。治治理。“平治”同义。参考译文如果想治理天下(或“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
篇12: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作为一种中国古代文化,尤其是语言文化的重要标志,是古代文明的最主要的载体,要了解古代历史,文言文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中学,大学都要学习并考察文言文知识。
文言文学习的难点在于其自身意思比较晦涩,语法现象的生僻,以及背靠的古代文化经济等较为繁杂,使人阅读理解起来障碍重重。不过就像庄子在养生主《庖丁解牛》里面写得一样,只要我们掌握了一个事物的道,那么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使你在应用他时,目无全牛,游刃有余。
那么竟就什么是学习文言文的道呢,或者更精准一点的说,什么是文言文翻译的道呢?
要学好顾问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文言文翻译的而关键在于:多背记古文,建立语感。
每种语言,就其学习者而言,都对该种语言有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复杂的,是人的深层意识对语言规律的一种熟知,掌握。语感无法名状,不可告知,但是它确确实实是存在的。而且这种感觉能帮助你在第一时间作出判断,就其结果而言有惊人的正确性。
建立语感的关键在于,多读,多背记文言文。其实文言文背记的过程,也是理解它的意思,掌握其中各种语法现象的过程。
2、多总结各种词的用法以及语法现象。
总结归纳是学习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关节,如果少了这个环节,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均会受到影响。在
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注意对一类语法现象,例如词性的变化(名词动用,形容词动用等)、通假;对句法,如省略,倒装,前置等知识点的归纳,对其形成一个系统的概念,做到深度理解,精准掌握,再遇到问题时就不会模棱两可,是是而非。
3、精做练习。
练习不是目的,练习的目的是对知识的巩固,因此反对题海战术,不过不带着目的,或者研究性心理来做题,就是做再多的题也起不了大的作用,因为题的形式是变化的,但是其中包含的道理是恒一的。
4、增加文言文课外知识。
在上文中提到了,文言文之所以难,是以为文言文不但有语法现象的阻挠,而且有文化知识的阻挠。
比如古代的礼仪制度,仕官制度,如果不知道这些制度,对有些古文的理解上就有难度。因此建议可以读一些简明的文言文书籍,如《三国演义》《三言两拍》等。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文章作者的时代背景,作者本人的流派和主张。有些翻译,按照字面简单的翻译,出来的结果是与其主旨不相符合的。
例如史记鸿门宴里的一句:大王来何操?照字面的翻译,大概会是:大王您来的时候拿着什么东西。如果这样翻译,肯定得不了高分,因为这是不符合作者的意思的。对于此,如果分析下,这个故事的背景刘邦到项羽那里去请罪,在最后献上了白玉等。那就很容易推理出,这句话的意思,即:大王您来的时候带着什么礼物?这样翻译就对了。
5、翻译坚持信和达这两个根本,注意通读译文,纠正错误。
对于中学的文言文翻译而言,只要做到信和达就行了,暂不必要求雅,因为雅是更高的一个层次。
另外,在翻译完后,要注意要对译文进行一个回顾,如果发现句首和句尾有矛盾的,段头和段尾有问题的,就要及时纠正,以确保译文的信和达。
篇13: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句子翻译除了涉及到语法和词义的知识以外,还需要了解修辞格、文化意义以及特定的历史条件等常识。文言修辞格在高考中较多出现的是比喻和借代。翻译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保留“原修辞格”还是“还其本来面目”。
例如:
(一)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庄子》)
比喻的本体作为“结论”,喻体是推断结论的“原因”,是说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对这样的句子,一般情况下我们要按照原句的“格式”直接翻译,即保留“原修辞格”:井底之蛙,不可能与它讨论大海的问题;夏虫,不可能与它讨论结冰的问题。
(二)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贾谊《过秦论》)
(三)大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史记》)
(二)(三)中的“藩篱”和“秋毫”如果直接翻译就是:篱笆围墙;秋天鸟身上新长的细小羽毛。显然与文意不合。那么,我们只能“还其本来面目”:把“藩篱”译为“边防屏障”;把“秋毫”译为“细小的东西”。是保留比喻的修辞格,还是直接把比喻意义翻译出来,要看文章的具体情况。我们只要遵循一个原则:译文意思既明白清楚,又生动形象。
又如:(四)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苏轼《留侯论》)“草野”是借代,那么如何翻译,才能使得既保留文意的准确性,又显示文意的生动性。让我们来作一个比较。
草野:直译――荒草野地;意译――民间;直译加意译――荒草野地的民间。
三种翻译方法都属于“信”(译文准确地表达原意,不曲解原意)和“达”(译文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没有语病)。但是从“雅”(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表达得生动优美,再现原文的风格和神韵)的翻译要求看,前两种情况似乎略逊色些。所以,可以采用直译加意译的方法,使得文意准确通顺又生动优美。
翻译“比喻”和“借代”,以“明白”、“生动”为遵循的准则。
文化意义中最多出现的是委婉辞。由于政治、民俗、习惯等原因,古人说话,常常采用一种迂回的表现方法,不把意思直接说明白。所以我们在翻译时要透过字面体会到作者的“真情”所在。
篇14: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关注点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也是高考命题专家特别关注的一项内容。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把握,仔细辨别。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等。我们在翻译文言文遇到含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时,一定要先判断出词类活用的类型,然后据此推断其意义。
例1 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20xx年高考上海卷)
分析 :此句中的“奇”字为意动用法,应译为“对……感到惊奇”。此句应译为: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
例2 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20xx年高考广东卷)
分析:此句中的“穷”字是使动用法,应译为“使……窘迫”。此句应译为:从古至今,从无使他的臣民窘迫而自己能没有危险的。
例3 可晨驰至富家,发椟出券归其主。(20xx年高考重庆卷)
分析:此句中的“晨”是名词用作状语,可译为“在早晨”“一大早”。如果不能识别名词活用就很难获得满分。此句应译为:侯可一大早骑马直奔富人家,打开木匣拿出田契归还他的主人。
例4 大用则王,小用则亡。(20xx年高考福建卷)
分析:此句中的“王”本为名词,在句中用做动词,译为“称王”。因此本句应译为:用在大处就可称王,用在小处就会身亡。
例5 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20xx年全国卷Ⅱ)
分析:此句中的“丧”是动词的为动用法,应译为“为……治丧”。如果判断不出“丧”的活用就很容易闹出笑话来。本句应译为:马患肥胖症而死,(庄王)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
关注点二、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有许多特殊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含有特殊句式的句子,常被命题老师看重。要想能够准确翻译此类句子,就必须能够译出其句式特征;否则就极容易造成失分。
例6 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20xx年高考安徽春招)
分析:此句为定语后置。“故为兵者”为“农”的后置定语,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将定语还原到原来的位置,此句应译为:吴良想对原先当过兵的农民登记编册,老百姓十分恐慌。
例7 乃招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20xx年高考浙江卷)
分析:此句中的“谕以祸福”为状语后置。在翻译时首先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此句应译为:于是召集他们的首领,把福祸(利害关系)告知(他们),各部落都认为许逖的话是可信的。
例8 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20xx年高考天津卷)
分析:此句为以“…者…也”作标志的判断句。在翻译时必须将其译成“……是……”的格式,即: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如不能将此句式特点译出就很难得满分。
例9 赵国何求而不得也。(20xx年高考天津卷)
分析:此句为宾语前置句。在翻译时必须将“何”回归其位。应译为: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
例10 晖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20xx年高考广东卷)
分析:此句的“刚于为吏”属介词结构后置,“见忌于上”属于被动句式。在翻译时首先应将其调整成正常语序,再进行翻译,即:朱晖做官很正直,被上司嫉恨,所到之处,他都被人弹劾。
关注点三、一词多义
古代汉语的词语大多是多义的,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常常是翻译题考查的重点。在具体翻译时,我们一定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从众多的义项中选择出最恰当的一个进行翻译。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复习备考中要对词语的不同义项加以区分辨别。
例11 范氏富,盍已乎?(20xx年高考福建卷)
分析:句中的“已”是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停止;取消;已经;过分;语气词等。根据语境,可知“取消”义项最恰当。此句应译为:范家富贵,何不取消这门亲事呢?
例12 侠曰:“以口腹役人,吾所不为也。”乃悉罢之。(20xx年高考全国卷)
分析:句中“罢”字是多义词,常见的义项有:停止;罢免;结束,遣散等。根据语境可知“结束,遣散”义项最恰当。此句应译为:裴侠说:“因为自己的口腹之欲而役使他人,这是我所不愿意做的。”于是全部都遣散了。
例13 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20xx年高考山东卷)
分析:句中“剧”的常见义项有:厉害,严重;复杂,繁多等。根据语境可知“繁多”义项最合适。此句应译为:事物虽然繁多,一定经常到母亲那里看望问候才离开。
关注点四、成分省略
成分省略也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常见现象,省略的成分通常是主语,宾语,介词宾语等。省略的成分常常是命题老师注意的地方,我们在翻译时一定要把省略的内容补出来。
例14 因乞李氏以归。(20xx年高考湖南卷)
分析:此句中省略的成分是宾语“这部书”,翻译时应补出来,即,于是向李氏讨取(这部书)回家。
例15 主簿大惊,遽以白就。(20xx年高考广东卷)
分析:此句中的“遽以白就”省略了介词“以”的宾语“之(这件事)”,在翻译时省略的内容要补上,即“遽以(之)白(于)就”。此句应译为:主簿非常吃惊,立即把(这件事)禀告阴就。
例16 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20xx年高考湖北卷)
分析:此句中的“乃以告僧”省略了主语、宾语和名词性短语的中心语,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他们补出来。即:李超最初不说,尼姑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
关注点五、古今异义
文言文中的古今异义现象非常普遍。这一知识点也是高考命题经常涉及到的内容。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尤其要特别注意那些存在古今异义的词语,千万不可以今译古。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例17 隐处穷泽,身自耕佣。临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20xx年高考全国卷)
分析:此句中的“穷”不能译成“贫穷”“穷困”,而应该译成“偏僻”。因此该句应译为:(孟尝)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临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户。
例18 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20xx年高考湖南卷)
分析:此句中的“学者”是古今异义的词语,不能译为“做学问的人”,而应译为“学习写的人”。即该句应译为:学习写的人应达到这个地步才罢休啊!
例19 远者三岁一更,近者一二岁再更。(20xx年高考浙江卷)
分析:此句中的“再”是古今异义的词语。应译为“两次”。即该句应译为:(任期)长的三年一轮换,(任期)短的一二年就轮换两次。
例20 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20xx年高考全国卷Ⅲ)
分析:此句中的“妻子”是古今异义的词语,应译为“妻子和儿女”。如果不能识别就会失去此点的得分。该句正确的翻译为:楚相孙叔敖,一生坚持廉洁的操守,现在妻儿老小却贫困到靠打柴为生。清官实在不值得做啊!
关注点六、单音节词
现代汉语词汇以双音节为主,而古代汉语词汇与此相反,以单音节为主。此类知识点也常常是高考命题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因此,我们平时的复习备考过程中要加强对单音节词翻译的训练。在具体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不要轻易地把古汉语的词汇当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去解释。
例21 隐处穷泽,身自耕佣。临县士民慕其德,就居止者百余家。(20xx年高考全国卷)
分析:此句中的“耕佣”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耕”和“佣”两个词,意思是“种田”“做工”。按照评分标准如若不能解释出“佣”的含义要扣分。所以该句应译为:(孟尝)隐居在偏远的湖泽,亲自种田做工。临县的士人民众仰慕他的道德,到他那里定居的有百余户。
例22 遂大困,寻死富阳。(20xx年高考山东卷)
分析:此句中的“寻死”并非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而是“寻”和“死”两个词,意思是“不久”“死在(富阳)”。该句应译为:于是极度贫困,不久死在富阳。
关注点七、固定句式
固定句式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翻译时有相对固定的格式。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译就会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能用它的固定意思来翻译,不能擅自意译。
例23 其李将军之谓也!(20xx年高考全国卷)
分析:此句中的“……之谓也”是固定格式,应译为“说的是……”。如不清楚此格式很容易误译成:大概是李将军说的吧!正确的翻译应为: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例24 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20xx年高考湖北卷)
分析:此句中的“无以……”是固定格式,应译为“没有用来……的”。所以此句正确的翻译为: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能够取代薛季昶的。
例25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分析:此句中的“……孰与……”是固定格式,应译为“与……相比……”。即此句应译为:我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漂亮?
常见的固定结构还有:何以……为?(表反问语气,译为“为什么……”)、无乃……乎?(表示揣度语气,译为“恐怕……吧”)、奈……何?(表示用来询问的,“拿……怎么办”)、得无……乎?(表示怀疑与揣测语气,译为“恐怕……吧”)等。
关注点八、修辞知识
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有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具有这些特点的句子大都不能采用直译的方式,而应根据其修辞方式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意译方式。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有的需将喻体直接换为本体,有的就需抓住喻体采用形象描绘的方式进行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采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就应采用直接点明借代本体的方式进行翻译;如果采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方式,翻译时就要把相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意译;如果需翻译的句子是委婉的修辞方式,就要根据语境译出句中所要表达的意思。目前高考试题中虽然此知识点设题并不多,但今后是否会加大这方面的力度,我们很难知道。因此对这一知识点略做说明以备后患。
例2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991年高考全国卷)
分析:此句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方式。如果不了解此修辞方式很容易将此句误译为:不因为外物的美好而感到喜悦,也不因为自己的坎坷而感到悲伤。正确的翻译是要把相对应的内容合并到一起。此句应译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悲伤。
例27 峰极危者,必跃而居其颠;洞极遂者,必猿挂蛇行,穷其旁出之窦。(20xx年高考上海卷)
分析:该句中的“猿挂蛇行”是比喻的修辞方式,应译为“像猿一样悬挂,像蛇一样爬行”。如果不了解此修辞就很容易翻译错误。
例28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李密《陈情表》)
分析:该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式。此句中的“日薄西山”就是比喻祖母刘氏寿命将尽。在翻译时可采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其译为:只因为祖母刘氏的生命就像太阳将要落到西山一样,奄奄一息,生命垂危。
例29 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分析:此句采用的是借代的修辞方式。“金”是借代,代指“金属制成的刀剑”,属材料代物。翻译时要直接点明借代的本体,译为:金属制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去磨就锋利。如果不了解该句中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方式就很容易闹出笑话来。
高考文言文翻译主要考查以上内容。因此,我们在文言文翻译的备考过程中,重点要从上述角度,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从而做到胸有成竹。惟其如此,我们才不会事半功倍。
高考文言文翻译题考查的固然是整句的翻译,但命题者对文句的设定是独具慧眼的,他们总是选择那些带有特殊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倒装等)和含有关键性词语的句子给考生翻译,并将其设定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
篇15: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第二轮文言文复习以翻译为切入口。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技巧。 三、教学课时:7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翻译的一般目标及翻译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2、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 一、复习巩固(请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举天下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二、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 1、标准 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①对DD对译。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DD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②换DD替换。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或词义已经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DD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来替换。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如: ①齐师伐我。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句中的“吾”,要换成“我”;“尝”,要换成“曾经”;“终”,要换成“整”;“思”,要换成“想”;“须臾”,要换成“一会儿”。 ③留DD保留。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DD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④删DD删略。文言文中有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或表示停顿,或表凑足音节,或表发语,或起语助、连接等作用),翻译时应删除。如: 例1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DD作战,(是靠)勇气的。(夫,句首发语词) 例2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DD在长勺这个地方与齐军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命令将士前进)。(之,句末语气助词) 例3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这句中的“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中独立性,不译) ⑤补DD补充。古书中的省略现象比较突出,为了完满的表达文章的内容,译文就应补出原文省略的而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的某些词句。 [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桃花源记》)DD(桃花源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 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这句中省略的主语分别是“蛇”、“草木”、“蛇”、“人”。 ②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这句中两个“曰”前分别省略了主语“蔺相如”和“舍人”。“不若”句省略了主语“廉颇”,省略了宾语“秦王”。 ⑥调DD调整。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翻译应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DD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 这是宾语前置句,译时要调为“动+宾”语序。、 ①大王来何操?这句是宾语前置句,“何操”应为“操何”。 ②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这句中的“验之以事”,是宾短语后置,现代汉语句式为“以事验之”。 3、“蚓无爪牙之利”为定语后置句,现代汉语句式为“蚓无利之爪牙”,“利”是修饰“爪牙”这个词的。 三、强化训练 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5、后事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6、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7、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8、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9、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 10、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第2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找准文言文句子中的主要采分点。 2、学会怎么样才能使句子的翻译更准确。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如何达到古文翻译信的要求。 2、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文实词。 一、知识链接 1、请看看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A组: B组: 行李之往来 左右欲引相如去 可怜体无比 复夜引兵出门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相如引车避匿 形容枯槁,颜色憔悴 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古今异义词) (一词多义) 小结:文言文词汇的重要特点就是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词汇中大多数是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这是古今汉语的很大不同的地方。在古代汉语中,连用两个单音词恰好与现代汉语的某个双音词一样,或者一个词具有多个义项,或者词的意义、色彩发生了变化,都是我们在古文翻译中必须注意的地方,这样,才能使句子的意思忠实于原文,不凭主观好恶随意增减意思。实词是古文翻译时的一个重要踩分点,我们必须过好这一关。 二、文言中意义变化的词 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 同一个词,因为时代不同,词义也有不同的含义。它包括以下几种形式: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词语色彩的变化、一词多义等等。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彩变化) 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 ②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 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 ③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根据一定语言习惯,把一般用作甲类的词,当作乙类的词来用,就是词类活用。 ①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如:沛公欲王关中。(王:名作动,为王) 赵王之子孙侯者。(侯:名作动,封侯) ②名词活用作状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来形容动词“运”,名作状,用箕畚。) 北通巫峡。(北:来修饰“通”,名作状,向北。) ③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如:尔安敢轻吾射。(射:动作名,射箭的本领)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良实:形作名,善良诚实的人) ④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译为“使……”如: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名词,这里是“使……为王”)项伯杀人,臣活之。(活,动词,这里是“使……活”)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尊,形容词,这里是“使……尊贵”) ⑤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宾语)”“认为……” 齐威王欲将孙膑。(将,原是名词,这里应为“以……作将军”) 渔人甚异之(异,原是形容词,这里应为“认为……奇怪”) 练习: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字并解释。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项伯杀人,臣活之君为我呼之,吾得兄事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一词多义 这类实词的含义丰富,义项众多,是学习的重点。怎么掌握不同语言篇16:高考文言文翻译教案
一、使动用法
【定义】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1、动词使动用法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高考例题】(20xx天津卷)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译文】而唯独一瓢先生能用少许药物救活我,(这)就是我从内心折服而确实认为他是不朽之人的原因。
【高考例题】(20xx年重庆卷)此辈迫饥寒为盗,抚之甚易,迫即走楚壤藉寇而。
【译文】这些人是为饥寒所迫沦为盗贼的,安抚他们很容易,如果威逼,就会使他们跑到楚地去依靠强盗了。
分析:此句中的“走”是古今异义,不能译为“走”,而应译为“跑”同时还是使动。
【高考例题】(20xx上海秋季卷)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
【译文】陈尧咨暗示转运使让欧阳公离开,不让(他)留在州府。
分析:出:使他出去。
2、名词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高考例题】(20xx重庆卷)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译文】况且作为国君,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的国家灭亡;作为臣子,如果贪婪,一定会使他自身丧命。
【高考例题】(20xx重庆卷)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
【译文】然而使自身陷于灾祸的,都是为了贪求财利,和那鱼鸟有什么区别呢?
3、形容词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高考例题】(20xx福建卷)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译文】如果想治理天下(或“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
【高考例题】(20xx广东卷)自古及今,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
【译文】从古至今,从无使他的臣民窘迫而自己能没有危险的。分析:穷:使……窘迫”。
二、意动用法
【定义】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高考例题】(20xx江西卷)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译文】天冷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
【高考例题】(20xx安徽卷)已而有识者日:“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译文】不久有能辨识古物的人说:“这是五代、宋时的古董,年代很久了,应该小心的把它当作珍宝来收藏,不要使它毁坏。”分析:宝:把它当作珍宝。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高考例题】(20xx年安徽卷)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译文】长兄突然听到他这样说,感到很吃惊,说:“既然这样,那么我要考考你。”分析:此句中的“骇”为意动用法,应译为“对……感到惊奇”。
【高考例题】(20xx年江西卷)愈贤黯,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黯加于平日。
【译文】越发觉得汲黯贤明,多次向汲黯请教国家和朝廷的疑难大事,对待他比平日更为尊重。分析:此句中的“贤”是意动用法,“认为……贤明”。
【高考例题】(20xx年安徽卷)至是重往,百姓安之。
【译文】到这次重新往来,老百姓因他的到来而感到安心。分析:“安“意动词,感到心安。
【高考例题】(20xx年高考上海卷)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译文】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分析:此句中的“奇”字为意动用法,应译为“对……感到惊奇”。
篇17: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解题技巧
互文
互文,上下文各有交错省却而又相互补足,交互见义合并而完整达意,不可直译。如:
①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译: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将“秦”、“汉”两个作主语的朝代名词放到一起。
②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译:主人客人下马上船。
如果我们译出的句子是这样:主人下马,客人上船。主人白居易没有上船,如何“移船相近邀相见”?所以,要把同为主语的“主人”、“客”,同为谓语的“下马”、“在船”分别放到一起,再进行翻译。下例类推。
③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杜牧《阿房宫赋》)
译:燕、赵、韩、魏、齐、楚聚敛收藏的珠宝、珍奇、精品。
这些句子直译就使句子的意义不全,要重新组合,相互补充,意译出正确的意思。把同一成分组合后,放到一起翻译。
比喻
比喻修辞在翻译时要译出其比喻的意义,尤其要注意译出借喻的本体。
①金城千里。(贾谊《过秦论》)
译:坚固的城防方圆一千多里。
“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因现代汉语中没有这样的说法。所以意译为“钢铁般的城防”或“坚固的城防”。
②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司马迁《报任安书》)
译:埋没在污秽的监狱中却在所不辞(的原因)。
“粪土之中”指肮脏的地方,不能直译,应译出其比喻义“污秽的监狱中”。
③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
天下人像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一样应和着他,担着粮食像影子一样地跟随着他。
“云”、“响”、“景”都是比喻用法,要译为“像云一样地”、“像回声一样地”、“像影子一样地”。
篇18: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解题技巧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易错题诊断
文言翻译,高考试卷中要求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和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
具体来说,应从“留”“换”“补”“删”“调”“贯”六个方面进行。“留”,凡指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方法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可记住口诀:
文言翻译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1. (20xx年湖北卷)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好施予,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高祖讳重光,字廷宣。……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公深入其阻。冲风瘴疠,勤事以死。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壬戌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遇事慷慨,不避艰险。及卒,无一语及家事。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
【解析】
(1)扶:古代的长度单位,四寸为扶。“枝叶扶疏”是说枝叶相距很近,意译为“枝叶繁茂”。“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既承前省主语(善人公),又是介宾短语(“于其下”)后置。翻译时既要“补”——补出主语,又要“调”——把“于其下”放到谓语“作”前。参考译文:家门前种有一棵槐树,枝叶繁茂,(善人公)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饥民吃。
(2)所知异木:知道的奇异树木。走:跑。从文意通顺的角度应放到“争”的后面。参考译文:忠勤公到后,彝人争着跑去把他们知道的奇异树木告诉他。
(3)“孝友”是两个单音节词,应“换”为双音节词。参考译文:忠勤公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颖川公的二儿子,刚换牙时母亲沈安人就去世了。
2.(20xx年福建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去齐,充虞①路问曰:“夫子若有不豫色然。前日虞闻诸夫子曰:‘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曰:“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由周而来,七百有余岁矣;以其时考之,则可矣。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孟子·公孙丑下》)
[注] ①充虞:孟子弟子。
【解析】
(1)夫子:旧时称呼学者或老师,在对话中,译成第二人称。易错点是“豫”,我们记住的是“犹豫”,其实“快乐”是它的第一个义项。参考译文:您似乎不快乐。
(2)易错点是“平治”。平:平定,治理。治:治理。“平治”同义。参考译文:如果想治理天下(或“使天下太平”),在当今的社会里,除了我还能有谁呢?
实战演习
1.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任峻,字伯达,河南中牟人也。汉末扰乱,关东皆震。中牟令杨原愁恐,欲弃官走。峻说原曰:“董卓首乱,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①,非无其心也,势未敢耳。明府若能唱之,必有和者。”……峻又别收宗族及宾客家兵数百人,愿从太祖。太祖大悦,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②。……于饥荒之际,收恤朋友孤遗,中外贫宗,周急继乏,信义见称。建安九年薨,太祖流涕者久之。(《三国志》)
[注]①太祖:曹操。 ②从妹:堂妹。
(1)天下莫不侧目,然而未有先发者。
(2)太祖大悦,表峻为骑都尉,妻以从妹。
(3)周急继乏,信义见称。
2.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沈炯字初明,吴兴武康人也。炯少有俊才,为当时所重。……台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陈武帝受禅,加通直散骑常侍。……初,武帝尝称炯宜居王佐,军国大政,多预谋谟。文帝又重其才,欲宠贵之。(《南史·列传第五十九》)
(1)使召炯,方委以书记,炯辞以疾。
(2)武帝尝称炯宜居王佐,军国大政,多预谋谟。
(3)文帝又重其才,欲宠贵之。
3.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①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战国策·燕一》)
[注释] ①不馆:没有(给苏秦)预备住处。
(1)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
(2)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
4.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傲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云:“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大学》)
[注]辟:偏颇,偏向,偏爱。
(1)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2)“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参考答案
1.(1)天下没有谁不怨恨(或:天下没有谁不斜着眼睛看),但没有首先发难的。(2)曹操非常高兴,上表让任峻担任骑都尉,(并)把(自己的)堂妹嫁给他。(3)救济(他们的)急事,接济(他们)缺少的东西,信用和道义被称颂。
2.(1)派人召唤沈炯,将要把书记的职位(负责文书的工作)委任给他,沈炯以有病来推辞。(2)陈武帝曾经赞许沈炯,(说他)应居辅佐大臣的职位,军队、国家的大事,(应该)多多参预筹划(谋划)。(3)陈文帝也很看重他的才干,想使他受到宠幸,使他显贵。
3. (1)我自己没有一点功劳,但您到郊外迎接我,使我在朝廷上显赫。(2)一定是有人说我不讲信用,在大王面前伤害我。
4.(1)所以,能喜欢某人又能看到那人的缺点,厌恶某人又看到那人的优点的人,天下少有啊。(2)“人都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坏,人都不满足于自己庄稼的茁壮。”这就是不修养自身就管不好家庭和家族的道理。
【高考范文50篇及翻译】相关文章:
10.外形翻译及句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