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的说课稿
“嘟嘟”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锦瑟的说课稿,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锦瑟的说课稿,欢迎阅读分享。
篇1:《锦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是苏教版第四册的讲读课文。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古典诗歌理解。本诗是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写的一首律诗,主题隐晦多义,这也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二)教学内容安排
本文拟用一课时完成。重在对本诗进行深刻领悟:包括分析诗歌的主旨,深入领会意象特点,结合作者坎坷经历归纳诗歌语言特点,达到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并学习本诗灵活运用意象描写的作用。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②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旨的能力。③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封建社会造成诗人仕途失意的黑暗现实,激发学生热爱社会的感情。
三、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诗歌主旨。
四、教学方法:
1、教法:拟采用“整体感知——局部研读——综合领悟——迁移提高”的教学方法。
2、学法指导:
朗读法、研读法、赏读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1.资料链接1——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了解作者
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对学生交流结果予以梳理,指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他年轻时受牛党成员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成员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三、赏析《锦瑟》
(一)教你方法:学诗三步走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二)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听朗读录音。
2.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三)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引导:我想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
1.学生交流阅读感悟,教师予以引导点评。
【参考】“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热血的凝铸。可恨可叹的是这些辉煌已成为过去,并且是如此短暂──单单是“五十弦”,为什么单单是“五十弦”呢?难道就没有别的什么可以选择了吗?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
【参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思考不唯我独有:有着“鲲展翅九万里”远大志向的庄子,在梦中也不忘记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以致于梦生蝶翅,己蝶难辩;贵为人主的望帝死后仍化作嗓子出血也要叫个不停的杜鹃鸟,来诉说自己心中的疑惑。“蝴蝶梦迷”着“晓”字指明,使原本自迷自恋或徘徊彷徨之意转为富于幻想之境,是盼望旭日东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杜鹃心托”依“春”字点破,使旧有的怨恨怅惘之情化出勃勃生机之感,是希望春光永驻激励自己向前搏击奋斗。
【参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莹的泪花;蓝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时,才能升腾飘逸的烟霞。物犹如此,人当如是。“沧海月明”与“蓝田日暖”优美意境的创设,不仅仅是诗人精妙绝伦艺术素养的表现和挥洒,更是诗人回答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尺度。诗人以物推人,拓展深化了诗作的主题,整篇的闪光点在此,魂亦在此。
【参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如泣如诉的悲剧式诘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样实现?”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
2.小结诗歌内容:
锦瑟牵情,回首往事——往事如梦,感伤深沉——对月而泣,美梦如烟——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3.探究主旨。
引导:经过追忆往事,诗人的情感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
引导:作者为什么而“惘然”?(为“此情”。)
引导:“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讨诗歌的主旨。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点评。
(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
(四)品味语言,赏析技巧。
引导:现在让我们借助一段动画影片,来感受走进这首诗的意境。
1.动画影片《锦瑟》.
学生观后结合诗歌及画面谈谈这首诗的意境。
引导:这首诗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还有哪些艺术特色?请同学们从它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再作分析、讨论、交流。
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诗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小结诗歌艺术特色: 哀怨的基调
凄迷的意境
华美的语言
(五)再读诗歌,感受诗意诗韵美。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五、布置作业:
请将今天所学进行整理,写成一篇赏析性的短文。
篇2:《锦瑟》说课稿
《锦瑟》说课稿推荐
一.教材分析
古典诗歌在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中占有一定量的篇目,可见,古典诗歌的教学在高中语文学习阶段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李商隐的《锦瑟》安排在必修教材第四册中,是古典诗歌里的精品,意象精美,想象丰富,意境深邃,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学生审美观的培养有着异乎寻常的作用。
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知识含量,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品读意象,明确典故,感悟意境。
2.能力目标:学会鉴赏古典诗歌的技巧,提升审美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情感与意象的关系。
2.领会迷离恍惚.深邃缠绵.美丽哀伤的意境。
3.明确典故对营造意境的作用。
教学难点:正确运用鉴赏古典诗歌的技巧。
二.教学方法
教法:1.抓住学生好新好奇的特点,利用多媒体及影像资料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讲,以思维训练为中心,通过提问.讨论.学生质疑.学生答疑.教师点拨的方式授课,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在引领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的同时,让学生自主探究并掌握鉴赏技巧。
学法:1。自读课文,写下直观感受。
2.各学习小组推荐出精美的感受相互交流。
3.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鉴赏技巧,完成鉴赏任务。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运用多美体展示图片,辅以画外音(朗诵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 别亦难”)。
2.课前摆渡
讲商隐,说义山。
牛李党争,政治不如意;聚少离多,爱情不如意。
庄生......望帝;珠有泪......玉生烟。(典故)
3.学海泛舟,鉴赏诗文
A.看诗题;明主旨。
B.看作者;明风格。
C.看诗文;明情感,名技法。
D.看问题;用技巧。
4.艺海拾贝
理解典故对意境的深化作用。
5.探究提升
具体描述那些意象?
运用了哪些典故?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6.布置作业
仿写一首七律。
四.板书设计
锦瑟······李商隐
首联(开宗明义)
颔联(巧妙用典)
颈联(想象丰富)
尾联(直抒胸臆)
五.教学效果
通过让学生自主赏析.自主探究.自我展示。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信心。使学生加深了对古典诗歌的认识,且掌握了鉴赏古典诗歌的技巧,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有促进了美文的创作,而其对正确解答高考中古典诗词类题也大有裨益。
篇3:锦瑟的说课稿
《锦瑟》说课稿
一、教学理念
不断把学生带入一个新的思想和感情的空间,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平时极少可能直接感受和体验到的事物,掌握表达这样一些新的感受和体验的语言和语言形式,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王富仁
二、古代诗歌
1、直观直感: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长于表现: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意象 想象
2、过程与方法:品读 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审美 臻美
四、教学过程
1、自读。写下直观感受。
2、交流。小组推荐、自我推荐交流心得。
3、教师结合学生作业补充讲解。
4、教师将自我感受与学生交流。
附:
一世生意属流尘——义山和《锦瑟》
义山诗境
迷离恍惚
深邃缠绵
美丽哀伤
有唐一代,唯李玉溪直入浣花之室。——薛雪《一瓢诗话》
“锦瑟无端五十弦 ”
锦瑟为什么要是五十根弦?情到深处,人在痴中。一场最彻底的追问,就像屈原问天。义山没落至极,他要问:生命究竟是什么?生命究竟有没有意义?难道我来到这个世界就是要被抛弃?义山说“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其实不过强作欢颜的洒脱,义山说:“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这就是义山和世界的距离。
一弦一柱思华年
如果生命如锦瑟,过往的生命,情怀和追索就是这每一根弦、每一根柱。年华老去,可哀可叹;生命之树常青常茂,可求可得?其实得了又如何?“直遣麻姑与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沧海桑田,岁月流转,不敌麻姑一声轻叹。而义山,只能让愁思遍布风里。
庄生晓梦迷蝴蝶
破晓的一梦,不过转瞬的时间。然而瞬间的惊艳从此穿过记忆,让人深深沉
溺。一边是沉溺,一边却是怅惘:那时白衣胜雪,看青春的花丛锦绣在生命的绿地;如今,为什么生命里满是离歌?
望帝春心托杜鹃
情思刻骨,化成一段鸟鸣,往复低回。有人说“子归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义山的执着却只能让他的一往情深化作无尽惆怅,他说:“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他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辽阔沉静的海面,播洒清辉的孤月,这样的夜晚采来明珠,颗颗饱满而晶莹。然而,那珍珠竟蓄满了思念的泪水!一生何求?“昔去灵山非拂席,今来沧海欲求珠”求而何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化成泪水的何止是心事!
蓝田日暖玉生烟
无人知道这蓝田是何地,阳光会温暖的洒到这里;这里有玉,这玉,莹润;玉有光芒,这光芒,迷蒙,烟一样升腾。心底的那份情思也在袅袅轻扬。依然深情似往,依然哀伤迷茫。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原来,无敌的青春世界早已是百孔千疮,与己相伴一生的,是一世的哀怨。义山苦叹:“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大唐王朝走向末路的时候,走来了李商隐。视野之内,一边是末世的落照,一边是孤单诗人的背影。千年之后,我们在心底展开义山的诗句,仿佛在一个静静的夜晚,隔着重重迷雾,去看远方一点跳动的烛火。
篇4:锦瑟的说课稿
锦瑟
李商隐
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抽到的说课题目为“锦瑟”。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布置作业七个方面来进行本次的说课。
一、说教材。《锦瑟》出自语文出版社高中语文书第二册,本单元是诗歌单元,所选的诗歌都是唐朝诗歌,编者意图通过这些唐诗,向同学们展现生活在唐朝中诗人的艺术风貌以及由这些诗人拼凑出来的唐朝盛韵。李商隐的《锦瑟》以其瑰丽的语言,奇特大胆的想象,向我们展示了它的朦胧美。
二、说学情。本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一些李商隐的诗,对文学作品的认知已经有了一定的水平,但是在主动鉴赏、探究方面还是有很大的不足,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力求层层提问,由浅入深,化抽象为具体的探究文章的主题和细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通过对以上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
2、师的引导下通过反复诵读、圈点批注、分组讨论并自主探究中,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鉴赏的能力。
3通过学习李商隐的《锦瑟》,加深对李商隐的理解。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教材特点、学生特点和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立为:
1、教学重点:(1)把握诗的内容和形式
(2)整体感悟诗的意境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强烈的情感、了解诗人独特的艺术气质。
五、说教法和学法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学本身就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双边互动的活动,据此,我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1)诵读教学法。学习诗歌,必须强调朗读、背诵,在诵读中理解、鉴赏,使学生逐步培养诵读文学作品的习惯;指导学生注意诵读时的节拍和情调。
(2)启发教学法。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探求新知,培养学生自己动脑思考问题,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作品,对作品做出分析、提出见解,并恰当地表达认识和观点,逐步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合作探究发。新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等等。在授课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具体到课本中,分组讨论人物的情感,通过交流、互相探讨解答,在教师的点拨下,对李白这首诗的美感有所把握。
(4)当然,除了以上几个主要的学习方法,我还会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提问法、对比教学法、多媒体欣赏等方法,总之一切以学生自主体验为中心,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这一个中心展开。
六、教学过程
1、导入课程。李商隐这个诗人,同学们应该都不陌生,谁会背李商隐的诗?找一两个同学背两句。如:《无题》“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又如《夜雨寄北》“何当共
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好,我们今天再一次走进唐朝,寻找李商隐,感受李商隐的喜怒哀乐。然后借助多媒体介绍李商隐的生平和此诗的写作背景。
2、老师范读,指导诵读。一次诵读的时候,借助黑板帮助学生排除字、词音义的障碍,这些字词在课前已布置学生利用工具书做了考查,所以叫一位学生上台注一下加点字的音,检查学生的课前预习情况。
3、引导学生解读题目。
因为同学们的知识能力有限,所以对题目的讲解,我采用直接告知的方法。我会告诉学生,“锦瑟”是一种乐器,一种说法认为本诗本是一首无题诗,后来选取诗的前两个字作为本诗的题目,另一种说法是“锦瑟”与内容有关。同时我也会顺势提出问题,让同学思考那种说法更为恰当,并说出理由,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思考和分析问题。
4、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和我的适当点拨,让学生初步了解整首诗的大致意思。
5、分析诗歌意象,概括诗歌主旨。
首先,让同学们根据以往的学习经历,让他们自己找出整首诗所包含的意象。如:庄生梦蝶、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珠泪。
然后,让同学们小组讨论,说说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并就此归纳诗歌的主题。如:这些意象表达了作者惆怅、感伤、寂寞、失望的情绪。同时因为本首诗具有朦胧多义的特征,所以同学们在试图归纳总结本首诗的主题时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答案,我会通过不断的提问,反问的方式,让同学们把能想到的主题尽量都说说出来。我的设问为:(1)、追忆往事,诗人的情感主要集中在哪个词语上?(枉然)(2)、作者为什么而“枉然”?(为此情)(3)、此情到底是什么情?层层追问。最后我会做一个总结,这首诗的主题有三种解释:(1)悼亡说(2)恋情说(3)自伤身世说。
6、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通过前面几节课的讲解,同学们有了一定鉴赏能力。所以也是采用小组讨论和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归纳艺术特色。
(1)首先哀感凄艳。
(2)其次是朦胧多义。
(3)接着大量用典。
(4)生动的比喻。
(5)最后是华美的语言。
7、小结。这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虽然文本晦涩难懂,但是我们还是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命脉,这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想通。
七、布置作业。背诵《锦瑟》
八、板书。锦瑟 李商隐
(1)解题(2)疏通诗意(3)意象分析 (4)主旨概括(5)艺术特色(6)小结(7)作业
篇5:锦瑟的说课稿
一
.1、教学分析:本单元是诗歌单元,重点在于鉴赏诗歌方法的掌握和兴趣的积累
2、学情分析:学生鉴赏诗歌倾向于对诗歌一种主旨的把握,《锦瑟》的多主旨为鉴赏诗歌丰富了内容,在此基础上培养诗歌鉴赏的方法和诗歌鉴赏的灵活性有很大帮助
3、在落实知识点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探究性学习的必要,在文学的熏陶中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解说:凡读过此诗,并稍稍了解李商隐生平者,无一不在煞费心思,绞尽脑汁,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更深地理解诗人。于是,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所以走进作者,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所以我们以“名词对接”的方法导入新课
一导语、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名诗对接:(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大家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今天我们一起揭开《锦瑟》神秘的面纱。
二、作者简介:(见课件)解说:了解作者生平经历,以及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是我们鉴赏全诗的一个窗口,是我们了解作者创作风格和语言特点的一个基础。
三、教学生方法:赏诗三步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悟:体味意境,换位移情。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让学生了解鉴赏基本鉴赏方法)
四、教师引导:教师1、题解 “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着两字。
是一首广为传诵的有人认为是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或有人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念亡妻之外,大抵是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 2、品典 品典一:庄生晓梦迷蝴蝶 品典二:望帝春心托杜鹃 品典三:沧海月明珠有泪 品典四:蓝田晶暖玉生烟 (见课件)
五、课堂活动(师生互动)(解说:鉴赏诗歌第一步诵读)
活动一:诵读诗歌,初步感知。1、学生听教师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2、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活动二:理解主旨(探究性学习,理解解诗的换位移情法,这是这堂课重点)(解说,对多主题诗歌的理解和把握,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及作者经历,和作者心灵的交流,换位移情,理解诗歌主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合作精神)
教师提示:常见的几种理解:1、思念而不能相聚的痛苦;2、亡妻的深情悼念;
3、作者的自伤。(解说:自由发言,言之成理,言之有据即可。让学生理解李诗的创作风格,理解诗歌因为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知识结构,人生经历、理解的差异对诗歌主旨的把握不同,让学生从中明白诗歌鉴赏是重新走进,要灵活、要思考、要体味。)
活动三:(解说,诗歌的语言独具魅力,品味语言是一个审美的过程,赏析技巧是一个借鉴和学习的过程)
引导:这首诗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还有哪些艺术特色?请同学们从它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再作分析、讨论、交流。
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诗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沧海月明铸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重点句赏析
小结诗歌艺术特色:1、哀怨的基调2、凄迷的意境 3、华美的语言
活动四 :整体朗读(解说;再次感受诗歌诗韵诗意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小结并布置作业:(解说,突出重点用情感和古人交流,走进作者心灵世界,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对课堂内容的巩固,锻炼文字表达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作业:请将今天所学进行整理,任选一主旨,写成一篇赏析性的短文。
板书如下 首联:年已半百,感慨万千(比喻)
锦瑟 颔联:思念至深,其苦难言(典故、传说)
颈联:沧海桑田,美玉生烟(典故、传说)
尾联:事过境迁,此情难待(直抒胸臆)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鉴赏方法
2、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理解的能力
3、理解李商隐诗歌的多种解法。
4、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掌握诗歌的基本的鉴赏方法:换位移情
[教学难点]
对本诗内部结构和思路的理解。
[教学方法]
译写法,点读法。
二
.自读导言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品味诗歌意境,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3、学习各诗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了解诗人的不同艺术风格。
自读程序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
2、理解内容,赏析意境。
诗词之美多美在意境的塑造。所以诗词赏析重在其意境的塑造。自读时在初步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去品味意境。
3、背诵。
自读点拨
1、背景说明
2、总体内容把握
《锦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开始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弦?聆锦瑟之繁弦,思年华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佳人锦瑟,一工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境,不复成寐,无限悲感,难言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此时,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珠、泪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蓝田山日光煦照,山中玉气冉冉升腾(古人认为事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了。
3、重、难点分析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它以首句前二字为题,看似咏物,实乃一篇借锦瑟以隐题的咏怀之作。
一、导入。
由《无题》“青鸟殷勤为探看”引出作者。
二、解题
1. 字义山,号玉溪生,河南沁阳人。
2. (注释1)主题:悼亡之作。
3. 特色:典故雅致精工;基调哀怨悲愁;意境迷离凄婉;语言清丽隽永。
三、教师范读
四、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颂读
五、思考:
1 “五十弦”的锦瑟会联想到什么?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自己年近半百。传统的比兴手法。
2 典故分析:庄周梦蝶——美好 扑朔迷离
望帝化鹃——相思
南海蛟人——破灭
蓝山暖玉——迷惘
六、主旨归纳:请同学据自己的感受自由谈,可发挥想象和联想。
执著一念的美好情感的破灭;才情不为人知的悲哀;悼亡之作??
七 、背诵
八、作业: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歌美质。
2、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涵咏诗文,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艺术表现手法,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2、引进比较阅读篇目,加深对李商隐诗歌特点的理解。
【教学方法】 诵读、点拨、讨论、总结。
【教学安排】 1课时。
旧唐书本纪第九,记马嵬兵变:“……丙辰(按:辰应为申字之误)次马嵬驿。诸卫顿军不进,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奏曰:?逆胡指阙,以诛国忠为名,然中外群情不无嫌怨,今国步艰阻,乘舆震荡,陛下宜徇群情为社稷大计,国忠之徒,可置之于法会吐番使二十一人遮国忠告诉于驿门,众呼曰:?杨国忠连蕃人谋逆兵士围驿四合,乃诛杨国忠,众方退。一族兵犹未解,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新唐书本纪第五,记马嵬兵变云:“……丙申,行在望贤宫,丁酉次马嵬;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杀杨国忠及御史大夫魏方进,太常卿杨暄;赐贵妃杨氏死……” (按:杨暄为杨国忠之子;二书所记载,以新唐书确。)
又:旧唐书五十一,列传卷第一;后妃上:“玄宗杨贵妃”云:“……从幸至马嵬,禁军大将军陈玄礼密启太子,诛国忠父子;既而四军不散,玄宗遣力士宣问,对曰:?贼本尚在盖指贵妃也。力士复奏,帝不得已,与妃诏,遂缢死于佛室,时年三十八。瘗于驿西道侧……”
新唐书杨贵妃传所载略同,文字稍有出入,有如下数语:“帝不得已,与妃诀,引而去,缢路祠下。”
篇6:《锦瑟》《夜归鹿门山歌》说课稿
《锦瑟》《夜归鹿门山歌》说课稿
《唐诗二首》说课稿
《锦瑟》《夜归鹿门山歌》
《锦瑟》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诗是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写的一首律诗,主题隐晦多义,这也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本文拟用一课时完成。重在对本诗进行深刻领悟:包括分析诗歌的主旨,深入领会意象特点,结合作者坎坷经历归纳诗歌语言特点,达到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学生实际,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欣赏并学习本诗灵活运用意象描写的作用。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②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旨的能力。③培养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认识封建社会造成诗人仕途失意的黑暗现实,激发学生热爱社会的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诗歌主旨。
四、教学方法:
1、教法:拟采用“整体感知――局部研读――综合领悟――迁移提高”的教学方法。
2、学法指导:朗读法、研读法、赏读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1.资料链接1――名诗对接。
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你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李商隐的代表作《锦瑟》。
二、了解作者
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对学生交流结果予以梳理,指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G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他年轻时受牛党成员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成员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三、赏析《锦瑟》
(一)教你方法:学诗三步走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悟:感受形象,体味意境。
品:咀嚼涵泳,品味语言。
(二)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听朗读录音。
2.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三)感悟诗意,理解主旨。
引导:我想大家在读的过程中一定有所感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你从诗中捕捉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可就全诗内容谈,也可就其中一字一句给你的感受来谈。
1.学生交流阅读感悟,教师予以引导点评。
【参考】“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这些可都是真情的付出,热血的凝铸。可恨可叹的是这些辉煌已成为过去,并且是如此短暂──单单是“五十弦”,为什么单单是“五十弦”呢?难道就没有别的什么可以选择了吗?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一上来就开门见山,点出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深思考。
【参考】“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对人生终极价值的思考不唯我独有:有着“鲲展翅九万里”远大志向的庄子,在梦中也不忘记对这个问题的探索,以致于梦生蝶翅,己蝶难辩;贵为人主的望帝死后仍化作嗓子出血也要叫个不停的杜鹃鸟,来诉说自己心中的疑惑。“蝴蝶梦迷”着“晓”字指明,使原本自迷自恋或徘徊彷徨之意转为富于幻想之境,是盼望旭日东升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杜鹃心托”依“春”字点破,使旧有的怨恨怅惘之情化出勃勃生机之感,是希望春光永驻激励自己向前搏击奋斗。
【参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沧海中的珍珠只有在明月之夜,才能流下晶莹的泪花;蓝田下的美玉只有在日暖之时,才能升腾飘逸的烟霞。物犹如此,人当如是。“沧海月明”与“蓝田日暖”优美意境的创设,不仅仅是诗人精妙绝伦艺术素养的表现和挥洒,更是诗人回答人生价值的标准和尺度。诗人以物推人,拓展深化了诗作的主题,整篇的闪光点在此,魂亦在此。
【参考】“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五十弦”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醒悟之日已风光不再。如泣如诉的悲剧式诘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到底是什么?到底该怎样实现?”深深的思考和迷惑之中,大大增强了诗作的震撼力。
2.小结诗歌内容:
锦瑟牵情,回首往事――往事如梦,感伤深沉――对月而泣,美梦如烟――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3.探究主旨。
引导:经过追忆往事,诗人的情感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
引导:作者为什么而“惘然”?(为“此情”。)
引导:“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讨诗歌的主旨。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引导点评。
(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
(四)品味语言,赏析技巧。
引导:现在让我们借助一段动画影片,来感受走进这首诗的意境。
第一文库网1.动画影片《锦瑟》. 学生观后结合诗歌及画面谈谈这首诗的意境。
引导:这首诗除了具有凄迷的意境外,还有哪些艺术特色?请同学们从它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再作分析、讨论、交流。
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谈诗的语言特点,感情基调等方面的艺术特色。
小结诗歌艺术特色: 哀怨的基调
凄迷的意境
华美的语言
(五)再读诗歌,感受诗意诗韵美。
四、小结: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了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舛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五、布置作业:请将今天所学进行整理,写成一篇赏析性的短文。
《锦瑟》说课稿2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锦瑟》一诗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讲读课文,而本单元是专列的“唐诗单元”,众所周知唐诗是古典美学的象征,因而《锦瑟》一诗亦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又因为此诗的具体意境具有朦胧性,很多评论者都发出过“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故而对此诗的理解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理解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更有助于学生巩固本单元前面所了解到的古典诗歌的鉴赏知识和能力,即――通过具体的诗歌意象把握诗人的情感特征,以透视诗歌本身的“境界”。另外由于《锦瑟》一诗还具有“多义性”的特点,因而对它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及早的领悟我国古典诗歌的美学特质和魅力,即――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情绪、诗无达诂。总而言之借助本文可以给学生开展“美育教学”以及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帮助、引导他们更好的体悟人生、生命的悲欢离合之情,自然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格精神的培养。
二、学生特点
《锦瑟》一诗按照教学进度的.安排,是高二年级应该讲授的内容。对于高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正处于承上启下的时期,因而其知识水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急需得到恰当而且有效的提高,另外对于他们的人生成长来说,也应该需要接触一些对生命底色有感悟意义的题材。最后,这个阶段的学生已具备相当的能力水平,是故此诗的讲授显得必要而切实可行。
三、教学目标
根据《锦瑟》诗的地位作用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还有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现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体悟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发挥合理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创新性的阅读鉴赏,正确认识意象在诗歌意境中的重要作用。并在上述的基础上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锦瑟》诗的讲解采用“引导与自我生成”的方法,从老师的引导开始,以学生的研讨交流再加之教师的总结结束。利用教师引导和师生互动刺激学生的领悟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热爱祖国自己文化的态度,让学生正确认识古典诗词的精神美。最后在自我感悟中陶冶情操,明心启智。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锦瑟》诗因其美学色彩的不好把握而著名,但它又是一首家喻户晓的难解而有魅力的古典诗歌,所以对它的讲解重点应该放在恰到好处的品味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的美方面。在此重点基础上,难点显然就是如何寻找突破点或者说切入角度去理解诗歌本身,即“结合具体意象,理解诗歌的多义性。”
五、教学思路
对于像《锦瑟》这样的古典诗歌,以往一般人的讲解思路是朗读、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结合注释讲解诗歌的表层意思、学生提问老师解答、客观知识点的识记,再到布置作业任务结束。明显可以看出,这样的教学思路不仅机械毫无趣味、而且很大程度上只是老师的一味灌输,没有学生自己心灵的参与与能力生成。鉴于此,这里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发挥自己的思维力去获得自己体悟的学识”为基本目的,而设置了“教师巧妙引导、师生互动、学生交流生成、教师总结”的教学思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接受活的能力,而不是死的知识。作为教师要“授之以渔”,不要“授之以鱼”。另外,让大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所得,与大家交流既可以像“野人献曝”那样以一份知识获取更多的知识,而且可以达到“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德情操体验,无形中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善于分享的合作精神以及开放的人格和心灵。
六、教学方法
鉴于对教学思路的确定,以及对《锦瑟》诗鉴赏阅读的目标、价值期待,本次教学以引导探究、对话生成、拓展延伸的方法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七、教学手段
由于《锦瑟》诗是诞生于我国古典时期的文学作品,所以如何能让教学的情景更加切合当时的语境,在教学设置中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考虑到这样的事实,本次教学拟采用电脑多媒体为基本辅助手段,通过多次的配乐朗读带领学生进入“古典的情景”,再通过诗画图片的幻灯片展示给学生营造一种朦胧美好的古典感受环境。利用这所有以激荡学生的求知心灵,更好更顺利的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八、教学过程
(一)用崔珏《哭李商隐》诗句“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进行导入。之后顺水推舟简单进行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介绍。
(二)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自己体验朗读后利用多媒体播放古典式的配乐诵读音乐。
(三)讲解这首诗的题目由来及特点,对诗歌文本中疑难词语的解读进行点拨。 (四)讲解正文,抓住每联的关键意象,引导学生从意象所反映的情感特点入手带有个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般的理解诗歌的基本意境。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引导,互相交流,在学生分享与自我生成的基础上加以合理的总结,最后以板书的形式在黑板上呈现研究学习的“成果”。
(五)再次引导学生找寻此诗的“核心意象”,以此为基点,引导讲解此诗的多义性,在理解诗歌多义性的基础上自觉学习、应用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与能力。 (六)进行开放性的总结:尽管对《锦瑟》的理解人们都各持己见,但千百年来谁也没有说服谁,正如梁启超所说:义山的《锦瑟》等诗,讲的是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因此大家唯一共同的感受就是此诗“含有一股朦胧哀伤的情感”,所以对于这首《锦瑟》诗的理解完全是开放的,抓住关键意象和角度,反复品味之,大家可以有自己合理的见解。
(七)布置作业:写一篇随笔,谈谈自己对《锦瑟》诗意境的感受与心得,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特别要加进去自己的理解以及从诗歌鉴赏的技能方面说清自己这样理解的可能。
(八)再次播放朗读录音,整体感受诗境。之后下课。
附加部分:板书设计
《锦 瑟》
李商隐
首联:锦瑟牵情,回首往事 颔联:往事如梦,感伤深沉 颈联:对月而泣,人事如烟 尾联:追忆此情,当时惘然
《夜归鹿门山歌》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夜归鹿门歌》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中“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自主赏析篇目,是伟大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所写的。 本单元是建立在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基础之上,要求学生在对诗人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的探究上,进一步对诗歌进行分析鉴赏。因此,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分析意象与意境之间的关系,掌握诗歌情景相融的特点。
二、说学情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基本能根据“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把握诗歌的主旨。但在深入分析诗歌意境方面,还有所欠缺。本单元将着力调动通过想像与联想,掌握诗歌情景交融特点,让学生学会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去鉴赏诗歌。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通过单元提示,我们知道本单元主要学习如何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去鉴赏诗歌,为此,针对本课,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置身诗境,体会诗意。
2、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发挥想象,再现诗歌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情怀和追求隐逸的人格志向。
感受意境之美是本课重、难点:
1、把握诗歌的意象,掌握“缘景明情”的诗歌赏析方法。
2、感受作者在清闲脱俗的隐居生活描写中暗藏着的孤寂无奈的心灵。
四、说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根据学生实际,我将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诵读法:注重诗歌的诵读,利用多种方式展开。
2、引导法:以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融入课堂,以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3、讨论法:针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加以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4、对比法:在对比阅读中,使学生深入的掌握分析诗歌意境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利用多媒体,用诵读导入,营造朗朗读书的氛围,便于进入诗歌鉴赏的情境。
(二) 、知人论世
针对这个环节的设计,我将根据几个具体的问题进行展开: 1、你对古人选择隐逸生活怎样看待? 2、说说你所知道的孟浩然。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所知道的实际情况自由发言。) 通过设置以上问题,介绍作者生平经历、品格、追求,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为后面鉴赏诗歌作具体的铺垫。
(三)、以意逆志
这一部分,我将带领学生精读课文,具体分析诗歌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整体把握诗歌大意。
2、将以小组合作鉴赏的方式,从字、词、句入手,理解内容及主旨。
(四)、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本环节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部分,将引导学生从场景及意象入手,分析其特点,感受其意境,实现情与景交融的目标。 针对这一环节,在带领学生整体感知全诗的基础上,我将设置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设置:(1)、诗歌中选择了哪些意象?
(2)、展开联想,从意象的归类中你看到了几幅景象?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些景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夜归鹿门山歌》说课稿
一、说教材
《夜归鹿门歌》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中“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自主赏析篇目,是伟大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所写的。 本单元是建立在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基础之上,要求学生在对诗人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的探究上,进一步对诗歌进行分析鉴赏。因此,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分析意象与意境之间的关系,掌握诗歌情景相融的特点。
二、说学情
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基本能根据“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方法把握诗歌的主旨。但在深入分析诗歌意境方面,还有所欠缺。本单元将着力调动通过想像与联想,掌握诗歌情景交融特点,让学生学会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去鉴赏诗歌。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通过单元提示,我们知道本单元主要学习如何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去鉴赏诗歌,为此,针对本课,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置身诗境,体会诗意。
2、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发挥想象,再现诗歌中所描绘的画面,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情怀和追求隐逸的人格志向。
感受意境之美是本课重、难点:
1、把握诗歌的意象,掌握“缘景明情”的诗歌赏析方法。
2、感受作者在清闲脱俗的隐居生活描写中暗藏着的孤寂无奈的心灵。
四、说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根据学生实际,我将运用以下教学方法: 1、诵读法:注重诗歌的诵读,利用多种方式展开。
2、引导法:以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融入课堂,以达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3、讨论法:针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教师加以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4、对比法:在对比阅读中,使学生深入的掌握分析诗歌意境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利用多媒体,用诵读导入,营造朗朗读书的氛围,便于进入诗歌鉴赏的情境。
(二) 、知人论世
针对这个环节的设计,我将根据几个具体的问题进行展开: 1、你对古人选择隐逸生活怎样看待? 2、说说你所知道的孟浩然。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所知道的实际情况自由发言。) 通过设置以上问题,介绍作者生平经历、品格、追求,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为后面鉴赏诗歌作具体的铺垫。
(三)、以意逆志
这一部分,我将带领学生精读课文,具体分析诗歌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整体把握诗歌大意。
2、将以小组合作鉴赏的方式,从字、词、句入手,理解内容及主旨。
(四)、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本环节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部分,将引导学生从场景及意象入手,分析其特点,感受其意境,实现情与景交融的目标。 针对这一环节,在带领学生整体感知全诗的基础上,我将设置以下几个问题。 问题设置:(1)、诗歌中选择了哪些意象?
(2)、展开联想,从意象的归类中你看到了几幅景象?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些景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3)、如果你是诗人,这这种美妙的意境下,通过诗歌你想要传达什么情感? 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紧扣诗歌,并能置身于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中,更深入的掌握分析诗歌意境的方法。
(五)、直通高考,知识拓展――“炼字”题型答题技巧
通过本诗的学习,抓住与高考题型相关的知识点,我将结合本诗设置出与“炼字”题型有关答题技巧,引导学生直通高考,扩展学生的知识层面:
问题设置如下:有人说“渔梁渡头争渡喧”中的“争”字,用的很妙,你同意吗?为啥? 在以上这个问题的基础上,我将出示类似的提问方式:
①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提醒学生,在答此类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并通过课件,展示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六)、布置作业――对比阅读 课件展示王维的《归嵩山作》
问题布置:将本诗与王维的诗进行对比阅读,根据本诗掌握的“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分析方法,说说这两首诗的诗境有何异同。
通过对比阅读作业的布置,便于学生在课后巩固本节所掌握的分析诗歌意境的方法,也在不同程度上调动了学生自主赏析诗歌的积极性。
篇7:李商隐七律诗《锦瑟》的说课稿
李商隐七律诗《锦瑟》的说课稿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锦瑟》诗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讲读课文,而本单元是专列的“唐诗单元”,众所周知唐诗是古典美学的象征,因而《锦瑟》一诗亦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又因为此诗的具体意境具有朦胧性,很多评论者都发出过“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故而对此诗的理解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理解古典诗词的意境美,更有助于学生巩固本单元前面所了解到的古典诗歌的鉴赏知识和能力,即——通过具体的诗歌意象把握诗人的情感特征,以透视诗歌本身的“境界”。另外由于《锦瑟》一诗还具有“多义性”的特点,因而对它的讲解可以让学生及早的领悟我国古典诗歌的美学特质和魅力,即——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情绪、诗无达诂。总而言之借助本文可以给学生开展“美育教学”以及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帮助、引导他们更好的.体悟人生、生命的悲欢离合之情,自然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格精神的培养。
二、学生特点
《锦瑟》一诗按照教学进度的安排,是高二年级应该讲授的内容。对于高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正处于承上启下的时期,因而其知识水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急需得到恰当而且有效的提高,另外对于他们的人生成长来说,也应该需要接触一些对生命底色有感悟意义的题材。最后,这个阶段的学生已具备相当的能力水平,是故此诗的讲授显得必要而切实可行。
三、教学目标
根据《锦瑟》诗的地位作用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还有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现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感受体悟古典诗歌的意境美,发挥合理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创新性的阅读鉴赏,正确认识意象在诗歌意境中的重要作用。并在上述的基础上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锦瑟》诗的讲解采用“引导与自我生成”的方法,从老师的引导开始,以学生的研讨交流再加之教师的总结结束。利用教师引导和师生互动刺激学生的领悟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热爱祖国自己文化的态度,让学生正确认识古典诗词的精神美。最后在自我感悟中陶冶情操,明心启智。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锦瑟》诗因其美学色彩的不好把握而著名,但它又是一首家喻户晓的难解而有魅力的古典诗歌,所以对它的讲解重点应该放在恰到好处的品味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的美方面。在此重点基础上,难点显然就是如何寻找突破点或者说切入角度去理解诗歌本身,即“结合具体意象,理解诗歌的多义性。”
五、教学思路
对于像《锦瑟》这样的古典诗歌,以往一般人的讲解思路是朗读、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结合注释讲解诗歌的表层意思、学生提问老师解答、客观知识点的识记,再到布置作业任务结束。明显可以看出,这样的教学思路不仅机械毫无趣味、而且很大程度上只是老师的一味灌输,没有学生自己心灵的参与与能力生成。鉴于此,这里以“让学生充分参与、发挥自己的思维力去获得自己体悟的学识”为基本目的,而设置了“教师巧妙引导、师生互动、学生交流生成、教师总结”的教学思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接受活的能力,而不是死的知识。作为教师要“授之以渔”,不要“授之以鱼”。另外,让大家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所得,与大家交流既可以像“野人献曝”那样以一份知识获取更多的知识,而且可以达到“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德情操体验,无形中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善于分享的合作精神以及开放的人格和心灵。
六、教学方法
鉴于对教学思路的确定,以及对《锦瑟》诗鉴赏阅读的目标、价值期待,本次教学以引导探究、对话生成、拓展延伸的方法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七、教学手段
由于《锦瑟》诗是诞生于我国古典时期的文学作品,所以如何能让教学的情景更加切合当时的语境,在教学设置中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考虑到这样的事实,本次教学拟采用电脑多媒体为基本辅助手段,通过多次的配乐朗读带领学生进入“古典的情景”,再通过诗画图片的幻灯片展示给学生营造一种朦胧美好的古典感受环境。利用这所有以激荡学生的求知心灵,更好更顺利的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
八、教学过程
(一)用崔珏《哭李商隐》诗句“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进行导入。之后顺水推舟简单进行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介绍。
(二)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自己体验朗读后利用多媒体播放古典式的配乐诵读音乐。
(三)讲解这首诗的题目由来及特点,对诗歌文本中疑难词语的解读进行点拨。
(四)讲解正文,抓住每联的关键意象,引导学生从意象所反映的情感特点入手带有个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般的理解诗歌的基本意境。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引导,互相交流,在学生分享与自我生成的基础上加以合理的总结,最后以板书的形式在黑板上呈现研究学习的“成果”。
(五)再次引导学生找寻此诗的“核心意象”,以此为基点,引导讲解此诗的多义性,在理解诗歌多义性的基础上自觉学习、应用鉴赏古典诗歌的方法与能力。
(六)进行开放性的总结:尽管对《锦瑟》的理解人们都各持己见,但千百年来谁也没有说服谁,正如梁启超所说:义山的《锦瑟》等诗,讲的是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到一种新鲜的愉快,因此大家唯一共同的感受就是此诗“含有一股朦胧哀伤的情感”,所以对于这首《锦瑟》诗的理解完全是开放的,抓住关键意象和角度,反复品味之,大家可以有自己合理的见解。
(七)布置作业:写一篇随笔,谈谈自己对《锦瑟》诗意境的感受与心得,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特别要加进去自己的理解以及从诗歌鉴赏的技能方面说清自己这样理解的可能。
(八)再次播放朗读录音,整体感受诗境。之后下课。
附加部分:板书设计
篇8:锦瑟
锦瑟
期末考试终于结束,心情也松了下来.正午,顶着大太阳,我穿梭在校内.现在才发现,学校很大.从教室到寝室要走10分钟.
在我打开门的时候,一阵凉风吹来,惊醒了快要睡着的我,空调开得很大,22度.
寝室一直有一股莫名的怪味,让人想吐,说不出是骚还是臭或者其他的,只是让人窒息.还好我睡上铺,不是怎么特别敏感,真是谢天谢地.
考了3天,大家都是快昏了,只是想,早点回家去.我打电话让姐姐过来帮我搬东西的时候,寝室的一个人问:“你姐姐长得怎么样啊?”
我嘿嘿地笑:“等下你别跑了就行.”
大约5分钟后,她来了.还是那么地矮矮胖胖的,整个的头发烫得好恶心(个人观点).一进来就忙着帮我收拾东西.我干笑了几声,悄声道:“看见了吧,嘿嘿.”那人一脸死灰,被我坯得没了人样.我很奇怪姐姐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好,出门的时候她突然说:“等下拦车,你出钱啊!”我终于知道什么叫没事献殷勤.
颠簸了几分钟就到了家,下车的'时候我感觉像是身处火炉,全身快烧起来了.终于,还是到家了.我的高一就这么完了.
我还记得老师说二年级要重新分班的事,忽然觉得很伤感.我们的5111寝室,也会不复存在吧?我,鸡,象,萎,雀,呛,终究是会分开的.这一刻,我才发现平时打闹下的情谊.
鸡会整夜的发神经,吵得我无法睡觉;萎会跟我挑衅,然后和我疯一次;雀会突然狠狠地给我一巴掌,然后说:“你怎么这样啊!!!?”``````
以后不知道还有没有人突然给我一下,说:“吊!”
不知道还有没有人和我整夜的疯,不知道还有没有那疯狂的打闹,不知道还有没有熄灯后集体唱歌的欢乐``````
也许一切都是烟消云散了?
还有那墙壁上的诗?--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
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篇9:李商隐锦瑟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篇10:锦瑟读书笔记
(1)锦瑟:装饰华美的瑟。瑟:拨弦乐器,通常二十五弦。
(2)无端:犹何故。怨怪之词。
(3)五十弦:这里是托古之词。作者的原意,当也是说锦瑟本应是二十五弦。
(4)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5)望帝春心托杜鹃:《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
(6)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
(7)蓝田:《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
【锦瑟的说课稿】相关文章:
1.李商隐锦瑟
2.李商隐 锦瑟
3.《锦瑟》教案设计
4.锦瑟李商隐 赏析
10.必修二语文《锦瑟》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