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反思>九年级化学《元素》教学的反思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学的反思

2023-11-26 08:16:1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hnzpc”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九年级化学《元素》教学的反思,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后的九年级化学《元素》教学的反思,供大家阅读。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学的反思

篇1: 《化学元素》教学反思

通过对《元素》的课堂教学,为了探究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以后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思路,现对这一节课进行一下反思:成功之处:

这节课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使课堂初知识性外,多了些趣味性。在备课过程中,从上一节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自然而然的引出元素的概念,使得较为抽象的概念变得较为浅显易懂。课堂的逻辑性教好,重点突出,课堂气氛较为活跃,学生知识接受情况较好,完成了本节课的既定任务。

不足之处:

1、在这节课中,内容比较多,各个环节时间比较紧张。

2、需控制好语速,留给学生更多些时间思考。

3、少讲多练,多精选习题,充分巩固。

4、多储备些知识,注意难易程度的把握,多研究教材。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我在各个方面还有不足,也会加倍努力,三人行必有我师,勤学多问,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更好更快的提高自己。

名课教了什么?

(1)了解元素的概念。

(2)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3)培养学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怎么教的?

本课采取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思维铺垫台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其中的道理是什么

(1)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思维铺垫台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虽然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但是学生在学习单质与化合物时,教师已经进行简单的点拨,因此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在学习了《原子结构》之后,对于原子的分类是由质子数决定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帮助理解元素的定义。

(3)通过平时对常见物质的化学式的渗透,能够使学生对元素符号及其意义有一定了解,对本课题的教学易于接受。

篇2: 《化学元素》教学反思

本课例是典型的与实际联系的课程,关键在于学生是否能很好地掌握知识点。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发现问题方面都有很好的资源连接,例如:常见的疾病究竟是由于缺乏哪种元素还是由于哪种元素的超标;还有课前布置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各种食品、药品的包装,观察其中含有的化学元素,以及元素的功效。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最后提出的问题:胃药达喜咀嚼片中的成分,是可以反应掉多余的胃酸。这是学生把课堂知识和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完全联系在了一起。我在课堂中适当用课件辅助解决了各种元素和相应缺乏症的联系。通过上述活动使学生增强了分析具体问题的能力,本课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后又诱使学生提出新的问题,从问题开始,最后又以问题结束,体现了一种全新的以问题为主链的课堂学习模式。

篇3:《化学元素》教学反思

“元素”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概念,元素概念不清楚,那么元素、原子、分子、物质之间的关系就无法搞清楚,但这一概念很抽象,特别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原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中的“一类原子”这一定义,在学生没有学习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于理解。

课本中对元素概念的导入是: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初步了解了元素的概念,知道它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份。例如,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氢气和水中所含氢元素是相同的,氧气和水中所含的氧元互也是相同的。学习了原子结构的知识以后,氢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具有相同质子数的氢原子,同样氧分子和水分子中氧原子也具有相同的质子数。由此我们对元素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元素就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但前面的学习学生根本没有了解元素的概念,只是接触过元素的概念,没有了解且硬说已了解且要根据以前的“了解”基础来学习元素,学生能不晕吗?

学生此时已经学习了原子结构的知识,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此时例出氢1、氢2、氢3、碳12、碳13、碳14有原子结构表,由学生分类,教师说明:核外电子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得失电子现象,所以不宜作为分类标准,然后由学生讨论原子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由此得出决定元素种类的百原子核的质子数,在初中阶段也是根据质子数来区分不同类原子的。即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质子数也决定原子种类。由此得出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这样学生对元素的概念才有了个初步的了解。

有人认为不该运用同位素的知识,理由是还没学习同位素,我想说的是只要是真科学,只要学生能接受,运用一点后面的知识帮助理解新知识,就可以大胆的运用,且对今后的学习会有帮助。我在上这课时之前把这个观点拿出来与老师们讨论过,有赞成的也有不赞成的。结果在实际教学中证明,运用点同位素知识讲解元素概念,学生的疑惑少了,效果更好了。

篇4:《化学元素》教学反思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包括人体的元素组成、分类、存在形式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两部分内容,重点叙述了一些必需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结合前面水、溶液以及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的学习,使学生对化学物质与健康生活的密切联系的认识更趋完整和深入。首先课本中介绍了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概念,并介绍了钙、钠、钾、铁、硒、碘、氟等元素的生理功能。为了正确理解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教材指出了微量元素分为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和有害元素三类,而必需元素也有一个合理摄入量的问题,摄入过多、过少均不利于人体健康。这将使学生认识到,不经医生诊断,盲目食用某些营养补剂是有害的。这一课题的重点是介绍一些元素与人体健康地关系。

教学中我注意强调必需元素的最佳摄入量,并引导学生讨论本课题的讨论题。由于学生对于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并不十分关注,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以及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参入到学习中来。

篇5:九年级化学元素教学设计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元素。(课标24页)

(2)记住并能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课标24页)

(3)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课标24页)

(4)能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课标24页)

(5)形成“化学变化中元素不变”的观念。(课标24页)

2、学情分析

第三单元学习了前两节的内容,对分子和原子,原子的结构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化学元素也不是很陌生,同时前面也接触了几种物质和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通过学习元素,才能进一步深入学习化学知识,才能对众多繁杂的物质进行分类,最终实现对分类的物质进行系统研究。

学生的认知程度还不是很高,对于元素等抽象的概念需要慢慢体会,而不能单纯停留在对符号的记忆。

3、教材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分子和原子以及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元素下了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容易与原子的概念混淆,教学时应注意两者的区别。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59页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标签,让学生了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熟知常见元素符号的.书写。

3、通过观察课本附录中的元素周期表,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难点:元素的概念。

【课时安排】

1课时。

【评价任务】

元素概念的教学应注意从熟悉的例子切入,通过与原子的对比,归纳出元素的定义,并组织好讨论,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元素符号的教学忌一步到位、急于求成,应分散难点,逐步记忆,减轻学生对枯燥乏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

本课题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通过教师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的同时进行思考,分组进行讨论,对比,得出结论,从而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评价时着重从以下3方面进行:

1、分析常见物质的组成,指出其中相同的元素。列举出几种常见的碳原子,分析这几种碳原子的结构。分析得出具有共同质子数的原子即为元素。(针对目标1)

2、展示一些食品标签中的成分,让学生找出其中表示成分的符号,引导学生认知元素符号的书写和用途。(针对目标2)

3、仔细观察课本附录中的元素周期表,想一想元素名称在造字上有什么规律吧?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对元素进行简单的分类。(针对目标3)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导入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今天已经发现了3000多万种物质,大家知道它们都由什么组成的吗?现在已知这些物质由100多种元素组成,那什么是元素呢?学完本课,我想你可以正确回答这个问题了。

引入课题,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什么是元素。

(二)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59页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标签,让学生了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熟知常见元素符号的书写。

3、通过观察课本附录中的元素周期表,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篇6:九年级化学元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元素的概念;

2、统一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元素的概念;

2.元素符号的读法及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小黑板。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略

复习提问: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评:这样的复习提问不仅复习了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分子的微粒,重要的在于引导学生去探讨:构成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里都有氧原子,很自然的引入元素概念的教学。

新课引入:构成以上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里都有氧原子,不管构成哪种分子的氧原子,它们都有8个质子,带8个单位的正电荷。我们把这些氧原子总称为“氧元素”。同样把具有6个质子(核电荷数为6)的原子称为碳元素。此外,还有铁元素、氯元素、钾元素等等。

〔板书〕一、什么叫元素?

阅读元素概念的有关内容。(画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句):

〔分析〕无论在氧气分子、二氧化碳分子,还是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都具有相同的结构。其核电荷数都是8,即核内都有8个质子。所有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的这一类原子,就统称为氧元素。所以说氧气、二氧化碳和水中都含有氧元素。同样硝酸铵分子、尿素分子中都含有氮原子,所以说它们都含有氮元素。

评:有计划地、有目的地培养和指导学生看书,画关键词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始方法。

强调:

1.计量核电荷数时不管中子数。

2、只要质子数相同的同种原子就是同一种元素。

〔板书〕

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元素组成物质。

(3)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的。

〔分析〕元素概念包括三个要素

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②同一类原子

③总称,这就明确元素是一个建立在微观概念基础上的宏观的集合概念。

也表明了元素只论种类而没有个数的特点。例如说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也可以说水是由大量水分子组成的。但却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也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分析〕世界上的一千多万种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但到月前为止,人类发现的元素仅有112种,这112种元素怎样组成形形色色的物质这是化学课长期学习的问题。这一百多种元素的差别,就是原子中核电荷数不同。

〔板书〕

2、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

氧、硅、铝、铁、钙……………

教会同学们会看“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图。记住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还可介绍宇宙、地壳、水、生物体、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指导阅读选学材料。

〔板书〕二、元素符号

〔分析〕目前知道一百多种元素,组成世界上成千上万种的物质。为了应用和交流的方便,化学元素除各国语言文字的名称外,化学上还确定了一套统一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元素。在古代各个国家,甚至各人都自用一些符号来表示元素。这样很不便于科学文化的交流。19世纪道尔顿用园圈内加各种符号来表示不同元素,但由于元素不断发现,这种符号也不能适用了。后来1860年世界各国的化学工作者大会制定了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的元素。这种符号就叫做化学元素符号。

(1)用该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表示。如氧、氢、氮、碳元素就依次用O、H、N、C来表示等。

(2)若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加以区别。如C表示碳元素,Ca表示钙元素,Cu表示铜元素等。

〔板书〕

1.写法

(1)1―20号元素是按质子数1―20排列的。

(2)写法一大二小。

〔分析〕书写元素符号“一大二小”的原则必须牢牢掌握,否则不仅达不到交流的目的,还闹出笑话来。如钴的元素符号是Co,如果写成CO,就不是钻元素而表示化合物一氧化碳了。

评:把元素符号按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排列进行教学,这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后面,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化合价、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教学作准备,使学生初步形成“周期”的概念,为高中学习做铺垫。这种方法不会增加学生负担。

掌握这些基本上能满足初中阶段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需要。

〔板书〕

2、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一种元素,如O表示氧元素;

(2)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如O表示一个氧原子。

练习:说明H、K、Cl、O、Al代表的意义?

(3).系数:5个氢原子如何表示?

练习:写3个氢原子,10个硫原子,5个铝原子……

〔板书〕

3、元素和原子的比较

〔分析〕元素和原子是属于两个不同层次的概念,但它们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帮助同学们进一步的理解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可将下表制成投影软片进行投影和讲解。

[小结]

本节课重点:

1.元素的概念。

2.熟记、会写会读27种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

3、元素和原子的比较

布置作业:P65 1、2、3、4

教学反思

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会发挥它的作用,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充分体现了新的课程改革精神,贯彻了课改的内涵,也反应了《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教学后,学生只能对元素概念有了一个更理性的认识,但通过本节课教学,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篇7:九年级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体的元素组成;

2.了解某些元素(如钙、铁、锌等)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了解一些有害元素对人体的危害,懂得一些生活常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视频、阅读、讨论、交流等方式,学习化学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2.通过分析一些病例,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认识到一些有害元素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建立科学的世界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初步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在帮助人类战胜疾病与营养保健方面的重大贡献。

二、教学重点

钾、钠、钙、铁、锌、碘、氟等元素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

三、教学难点

钾、钠、钙、铁、锌、碘、氟等元素在人体内的生理功能。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2分钟

[提问]:日常生活中我们通过什么途径摄取营养物质呢?

[追问]:这些食物中富含哪些营养素,这些营养素中含哪些元素?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化学元素与健康。

学生积极列举各种食物并分析这些食物中分别含糖类、维生素、蛋白质、油脂、无机盐、水。

讨论营养素中含有的元素有碳、氢、氧、氮、钠、氯等。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学生上台展示交流的积极性。
新课讲授26分钟

展示人体中各种元素存在形式的图片。

[提问]:人体中各种元素以什么形式存在?

[追问]:这些元素在人体中含量多少?

展示人体内元素含量图片

学生从图片中获得信息:O、C、H、N元素以水、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的形式存在,占人体质量的96%;Ca、P、Fe、Zn、I等元素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含量小于4%。

学生观看图片,阅读教材,获取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作用。

通过观看图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识图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播放一系列视频,请学生从视频中找到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知识。 活动一:观视频学新知

学生兴致勃勃地看视频找知识点,然后积极展示。

培养学生搜集知识、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师给出一系列问题同时提供情景素材和问题群,如:高血压病人为什么要低盐?运动员在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为什么会饮用一些含无机盐的饮料?为什么会得甲状腺肿大、呆小症?为什么会出现氟斑牙和氟骨病?等等 活动二:用新知析问题

对于这些具有驱动型的问题,学生兴致很高,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参与讨论,争相发表自己的看法,总结出钾、钠、碘、氟元素在人体内的作用。

驱动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学生理论联想实际,认识到钾、钠、碘、氟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讨论]:有人认为尽可能多吃富含微量元素的营养品。你认为可行吗?为什么? 活动三:互交流得结论

学生讨论后回答:不对,因为过量摄入微量元素也会使人生病,并能举出例子。

正确看待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学完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悟? 活动四:说收获谈感悟

学生积极踊跃地谈自己的感受比如:学会了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知道了营养保健知识等等。

通过说收获、谈感悟,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及语言表达能力

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教学反思

本课题重点要求掌握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其知识内容不属于化学新课程的核心内容,只需适当拓展知识的应用范畴,加强联系生活、社会实际,丰富生活常识,

(1)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学生活中的化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化学课程必须面向社会生活。

(2)本课题的教学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提前一周将学生分成4~5人的小组或三个大组,明确要求每个小组或大组收集3~4种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指导学生展开调查,收集和整理资料,培养学生处理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3)组织化学课程的课堂教学,需要设计核心问题的解决活动,利用学生所学知识积极创设生活情境,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兴趣和创造潜能的问题链。促进学生参与探究方案设计,这样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主动地投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充分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争论中迸出思维的火花。

篇8:化学元素周期律教案及教学反思(附练习题)

教学内容

元素周期律

知识

1.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2.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能力

通过元素周期律的推出及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抽象归纳以及演绎推理能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

德育

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大量的事实和资料中分析总结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宏观与微观相互转化等科学抽象方法。

教学重点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原子半径变化的规律,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课前情景]放映钟表,时间的周期性变化,的flash.

[引入] 四季的轮回,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些描述时间的词语,都体现了时间变化的一个典型的特点――周期性,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来研究元素性质的变化特点,总结其规律。

[幻灯片]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讲述]为了更方便的研究元素的性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引入原子序数的概念

[幻灯片]一、原子序数

按照核电荷数有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这种编号,叫做原子序数。

[提问]根据原子序数的概念,思考:它与原子组成粒子的数量有什么关系?

数值上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意义上 并不相同

二、原子结构和性质的递变规律

[练习)]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幻灯片] 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请同学们对照,自己写得对不对。

[讲述]今天要讲的是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我问什么要大家写原子结构是意图呢?这二者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回答]结构决定了元素的性质。所以要研究性质必须先研究结构。

[总结学生的回答]很好,说得全面。就构决定性质!

[提问]那么,现在为了研究元素的性质,我们一起来找找看元素的结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观察你们手中的原子结构够示意图,总结其变化规律。

[幻灯片]1~18号元素的电子层结构

[学生回答](填表)

原子序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达到稳定使得最外层电子数1-211-22或83-1021-8811-1831-88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最外层电子呈现周期性变化

[总结]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层数每隔一定数目就增加一层,最外层电子数则呈周期性变化。

【指导阅读】元素的性质随核电荷数的递增有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表5-3关于原子半径的数据,参考书上130页底端的小字注解,归纳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幻灯片](呈周期性变化)

完成表5-7

[投影(3)]1~18号元素的半径归纳

原子序数原子半径的变化3-90.152nm-------------------0.071nm由大到小10-170.186nm---------0.099nm由大到小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周期性变化

[提出问题]原子半径为什么呈周期性变化呢?从原子结构角度来讲,半径受哪些因素影响呢?请同学们分析影响原子半径的因素,

1 电子层数

2 核对电子的吸引

3 电子间的斥力

[评价]大家说的三种因素都起作用,但有主次关系。通常,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当电子层数相同时,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在后两种影响结果相反的因素当中,核吸引电子的影响是主要的,因此,当电子层数相同时,原子半径减小。(除了稀有气体元素)

习题

比较下列粒子的半径大小

(1)O F Na  Mg Al

(2 O2- F- Na+ Mg2+ Al3+

根据习题归纳解题技巧

[过渡]以上,我们总结了一些元素半径的变化规律,并且总结了根据规律如何判断半径的大小,那么,元素的其他性质有没有周期性的变化呢?下面,我们来研究化合价。

[幻灯片]3.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投影(3)]1~18号元素化合价归纳

[幻灯片](呈周期性变化)

完成表5-8

原子序数化合价的变化1~2+1------------------03~10+1--------------+5-4----------1---011~18+1--------------+5-4----------1---0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呈现  周期性  变化

[提问]元素的化合价与其原子结构有怎样的关系?

练习题:配合化合价有关的习题。

【讲解】以上我们共同研究了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都是元素的重要性质。如果我们继续研究元素的其他性质,多数也是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的变化。你能否列举一些性质方面的事实?

【提问】同学们能否概括一下元素性质的变化情况?

【讲解】元素性质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这就是对我们今后探索、研究化学知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规律――元素周期律。

练习(看时间长短)

提示 下节课内容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请做好预习

主题:

看动画

听讲、思考

理解为什么引入原子序数的

思考,回答

记笔记

练习

写出1~18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名称、元素符号。

思考

回答

对照

根据投影的表格进行讨论、归纳

阅读

按照原子结构示意图总结结构变化归律

分析总结归纳

做练习

边阅读边思考,根据投影的表格进行讨论、归纳得出结论:不考虑稀有气体元素,从Li到F、从Na到Cl,原子半径都由大逐渐变小

思考,在分析争论中得出以下几点: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有: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②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使半径有减小的趋向;③核外电子多了,增加了电子之间的排斥,有使半径增大的倾向。

思考习题

听讲思考

分析,讨论后回答:在3~9号元素中,从Li到N,正价由+1到+5,从C到F开始有负价,负价由-4到-1;在11~17号元素中,正价由+1(Na)到+7(Cl);从中部的元素开始有负价,负价是从-4(Si)递变到-1(Cl),呈周期性变化。

思考、讨论后回答:除由于F、O元素化学性质的特殊性不显正价和稀有气体外,其他元素的最高正价数值=最外层电子数。负价的绝对值=8-最外层电子数。

联系所学知识,讨论后列举:从碱金属元素到卤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从1递变到8,失电子的能力依次减弱,得电子的能力依次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对周期有初步的认识,通过生活常识对周期性变化有所理解。

做好知识的铺垫。

明确本节研究的内容。

为研究的方便,引入原子序数的概念。

理解原子序数的编排原则。

熟悉所学的化学用语。

通过与旧知识的联系,巩固新知识。理解其意义。

复习,重温以前学过的,为总结规律做准备

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

订正

进一步明确性质是结构决定的,要研究性质必须首先研究结构。

此处由学生自己总结,找到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结构上的变化规律,为性质上底变化规律打下基础。

形象化的教学给学生增加一些感性认识,提高了直观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体会原子半径的递变规律。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事物进行辩证分析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时要抓住主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

课堂上进行联系,使学生对所学知识马上应用,加深理解,学会应用。

总结解题技巧,注意学习方法的渗透

培养学生从分析大量的数据中提取、归纳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

尽可能使学生实现最大程度的参与,让学生在“发现真理”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巩固知识,加深认识,使知识条理化,促进对知识的落实。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整理、概括的能力。

引出元素周期律。

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布置

步步高  第二节 第一课时 p16

篇9:化学元素周期律教案及教学反思(附练习题)

一、考点归纳

⒈ 元素周期律: 。

⑴ 周期性变化: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的性质出现周期性变化规律;

⑵ 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本质原因以及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具体表现

⒉ 元素周期表

⑴ 元素周期表(长式)的结构

_____个短周期

周期(__个) _____个长周期

_____个不完全周期

元素周期表

主族 (____个)

族(___个) 副族 (____个)

VIII族 (____个)

零族 (____个)

⑵ 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数=_____________数=_____________数

周期序数=_____________数

主族序数=_____________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价数

⑶ 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性质

同周期

同主族

原子半径

电子层结构

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

失电子能力得电子能力

金属性非金属性

主要化合价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

水化物的酸碱性

非金属气态氢化物

形成难易及其稳定性

⒊ “位―构―性”三者关系

⒋ 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

⑴ 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判断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⒌ 微粒半径比较规律

⑴ 同周期的原子半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主族的原子半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同种元素的微粒半径:原子半径 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阴离子半径;

⑶ 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原子和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典型例题

例1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及其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所在的周期数

B.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族到ⅡB族10个纵行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C.除氦外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8

D.同一主族不同长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一定相差18

例2  有A、B两种短周期元素能形成AB2型化合物。若A的原子序数为n,则B的原子序数为:①n+2,②n+5,③n+10,④n+13,⑤n-3,⑥n-6,⑦n-8,⑧n+1。其中

A.⑤不可能 B.④⑥不可能 C.⑤⑥不可能 D.都可能

例3  A、B、C、D、E是短周期的五种主族元素。A元素的某种原子,其核内中子数为零,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C处于B的同一周期,且原子半径小于B,D与C是同主族元素,E元素的一价阳离子和C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⑴ 画出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⑵ A元素分别与C、D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用化学式表示);

⑶ 由E元素分别与C、D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形成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其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化学式表示) ;

⑷ 若1mol A单质与1mol D单质完全反应时共放出184.6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化学元素周期律教案及教学反思(附练习题)]

篇10:九年级体育教学反思

在三月份的体育教学工作中,有成功的方面,也存在着不足的方面。为今后能更好的把学校体育教学搞得更好,现将本月教学情况进行如下反思:

由于本月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了体育课堂常规教育,使学生知道体育课堂常规的要求,并要按要求上课。通过一个月的学习和训练,所教九年级的学生都能按体育课堂常规要求认真上课。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能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中考体育加试日益临近,体育学科的紧迫性也日益加剧,每个学生都能自觉的参加老师组织的训练,开学的第二节课我教的班级就开始身体素质练习,由于今年天气寒冷,加上操场的坑洼不平对学生的长跑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忽然发现同学们没有抱怨,没有牢骚,好像长大了,其实每个学生都感觉到了中考的压力,都能清楚的知道体育加试的紧迫性,我也看到学生们深一脚,浅一脚的跑在操场上,心里一些酸酸的感觉,有点心疼。3月11日我们利用大课间的时间组织了三年九班的学生进行训练,由于这个班是我们学校的尖子班,受到了校领导和全校师生的关注,由于都是学习上的尖子,体育的功底可想而知,跑两圈基本上都是上气不接下气,通过训练我发现了许多问题,调整了训练方法,给学生上了一堂理论课,介绍了中考加试的项目及方法,还有训练的一些基础知识,以及运动过程中的营养补充方法,经历了这二十几天的训练九班学生体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考虑教育的公平性我和辛昊老师根据学校的要求,组织了九年级的全体学生进行了长跑练习,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每天都能坚持跑十分钟以上,学生的心肺功能和下肢力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虽取得一些成功的地方,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有一些问题。

1、教师有时在某些课中讲解时讲解语言缺乏讲解的艺术,不能引起部分学生的兴趣,有学生不注意听讲的现象;

2、在某些教学内容上,教师由于课前对学生的情况分析不到位,有练习效果不理想或完不成教学任务的现象;

3、还有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等。

因此,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首先应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其次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课时计划;第三,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并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保护和帮助的方法;第四、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购置一些体育器材,尽量满足教学使用。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搞好本职工作,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篇11:九年级体育教学反思

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发展阶段,在性格上有比较大的叛逆心理,有时做错了事,明知不对,也会比较固执,偏激,不肯认错。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加以正确的引导疏通,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在一节投掷实心球的课堂中,同学们都在认真练习,我发现有一名同学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于是我走上前去问:“你为什么不练习啊”。这名同学回答:“老师我不会”。我当时听了很生气——就是因为不会,我们才要学习的啊,我忍住怒火和蔼的说:“不会不要紧,老师再教你一遍”。于是我由从头到尾的把技术要领讲了一遍,并做了示范,再要求他练习一下。可等待我的回答是——老师我不做,这时全班其他同学的目光全向这里汇集了,我当时真想吼出来——不做不行,你必须做。我知道,如果我真的这样做了,那么这节课就进行不下去了,在这么多同学的目光下,如果让他主动承认错误,那是不可能的,只能适得其反,继续僵硬下去。于是我说:“不做不要紧,但是其他同学都在活动,你也不能闲着啊,我看你帮其他同学捡下球,行吗?”当他看到我并没有发火,也没有对他进行惩罚,面露惊讶的表情说:“行,老师。”这节课并没有因此而中断。

下课以后我找他谈话,问他:“上课为什么不参加练习啊?”经过耐心的思想教育,他终于说出了实情,他不是不会,反而是技术很好,在小学时,参加市里的运动会,铅球还拿过第一名。上初中后,校田径队带投掷的老师曾经找过他,让他参加校队,但是家里反对,并且告诉他只要是有关投掷项目的活动都不允许参加。我告诉他,参加校队是自愿的,老师是不会勉强的。打消顾虑后,在下节复习课中,他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并指导其他同学的练习。

所以请不要轻易的对孩子说“不”,这样只能加大师生的对立关系,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篇12:九年级体育教学反思

我校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号召下,在初三年级主任和四位班主任老师的帮助和配合下,在我们体育三巨头的通力协作下,20xx年4月22日(周一)下午利用第三节课和课外活动课的时间,为全校138名初三学生进行了体育中考模拟测试工作。现就在测试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反思如下:

1、首先我觉得学生的准备活动还是不充分、不到位,认识度不够高。

2、其次就是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强,有一名同学摔倒,但该同学很坚强爬起来接着跑,这种精神值得学习也值得发扬!

3、再次学生的考试参赛经验严重不足。

4、还有就是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及遇到突发事情的处理能力很是差劲。

5、本次模拟考试很多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端正。

6、就是着重要说的就是:“实心球由于是第一年考试,很多同学都盲目的选他,但对他的了解不够,在加上练习的时间很有限,测试中只有几个同学该项是满分的,我看到大部同学只是一味的追求远度,而忽略了基本动作,这样就导致了越想远越不远的牛角尖!”

综上我觉得在近段时间要做学生思想工作,使他们端正态度正确面对,要加大加强体育考试项目的训练强化工作,争取考出喜人的成绩!也不辜负领导老师们的厚爱!不当处望老前辈哥姐们批评指正!谢谢!

篇13:九年级体育教学反思

一提到初三体育马上就能联想到体育中考,在应试教育的惯性下,这已成了检验初三体育教学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回顾我校历年来的体育中考成绩,应该说比较理想,但近年来显得有点磕磕绊绊。每次考试总有种提心吊胆的感觉,特别是xx和xx年的中考成绩仅仅超出市平均0.01分,xx年则低于市平均0.4分的较大差距创下了我校体育中考的“历史”。有人不仅要问:凭我校体育组的师资力量在全市也能算在优秀之列,可为何我校的中考成绩却仅仅在平均线上挣扎呢?这里倒底存在着哪些匪夷所思的因素呢?

一、教师因素。

无论哪一门课程,学生成绩的好坏肯定与指导教师有直接的关系,体育也不利外。教师的因素主要在于教学方法、敬业程度、课堂管理能力、人格魅力、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从我校的初三体育教师情况来看,以上几方面并不存在太大的问题,而且我校的教师都很敬业,几乎把一年全部的精力全部投入到教学中去,不但在课上精心组织教学,竭力督促每个学生去练习,课外拼命挤时间去指导学生练习,哪怕是星期天;教师组内经常相互探讨交流经验,努力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应该说我们的教师在初三体育教学上是尽心尽职的,况且不计任何报酬,充分体现了一名优秀教师的高尚的职业道德作风。

二、学生因素。

所谓教学就包括“教”和“学”,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我校的初三体育教学就存在“一头热而一头冷”的现象普遍,学生的厌学情绪非常严重。这对教师的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几乎是“摁着牛头吃草”式的教学方式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以本届初三为例,五个快班和五个平行班,快班的成绩明显比平行班的成绩要好,这能说明快班学生的成绩比慢班好吗?事实并非如此,两者并不存在差异性。最终问题很简单,就是学生“要”和“不要”的问题,而且快班的教学要比慢班轻松的多。在快班上课,教师可以“引着牛头吃草”,可以把瘦“牛”喂得又肥又壮;慢班上课必须是“摁着牛头吃草”,何况“牛”太多,手只有两只,有时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若是班上有“疯牛病”的,那不是个人能治理得了的。那么为何会产生如此严重的不良的厌学之风呢?……

三、班主任。

班主任在一个班级的教学影响力是非常重要和巨大的,犹如一把手柁引领着班级的航向。因此,如何与班主任协作对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一味的靠班主任去做,过多的依赖班主任,夸大班主任的作用我个人认为对体育教师来说是一种耻辱!其实我认为两者好比是“录音机”和“功放”的关系,怎样来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发挥最大的功效呢?首先两者都必须相互密切的沟通、同心协力。要调动班主任的责任心光靠教师个人的职业道德的不够的,必须有一定的奖励措施才能保证“功放”的优良性能。许多成绩优异的学校,班主任的“功放”能力确实比我校的要强,至少功率要大的多。再者,班主任与体育教师要有密切的合作,随时掌握班上学生的练习情况,并有相关的针对措施,充分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假如能作好以上几点,班上90%的优秀率就不再是天方夜谭。

四、学校考核机制。

个人而言,我校的考核机制确实存在着较大的欠缺,主要表现为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效率,不顾及结果。在本届初三学生考试训练的过程中发现,部分班主任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责任感,总是抱以一种“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心态,缺乏工作压力和热情,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其中也包括体育教师,特别是对初三体育教师缺乏奖励机制这在全市似乎是屈指可数的`,那么这同样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这也就是为何不能做到“有的老师提出初三考试初一抓起”的缘故了,何况真正能做到的我想肯定为数不多的,至少全市中考成绩前列的学校没有这样做。另外,学校的学习风气光靠班主任的管理是不够的,而是要靠全体任课老师共同来抓,全体老师有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随着教育局对体育中考成绩考核力度的逐步加大,各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校的体育成绩甚至精确到了小数点第3位,比世界百米大战还要精准,这就意味这一位考生的成绩可能就会决定学校的名次,决定初三体育教学的“成败”。在这样的一种严酷的形式下,要求我们在各方面的工作更加细致,周密。拥有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固然重要,关键是如何充分发挥他们的最大的功效,这需要一套合理的考核机制,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最好的例证就是中考成绩几乎历年垫底的北厍中学,今年的成绩跃居全市第十名,靠得是什么?答案是很清楚的。

以上是我个人针对本年度初三体育的教学反思,尚有偏颇。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学的反思】相关文章:

1.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2.九年级物理教学反思

3.九年级化学教学反思

4.九年级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5.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6.九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7.九年级上物理教学反思

8.九年级英语个人教学反思

9.九年级语文课教学反思大全

10.九年级政治的教学反思

下载word文档
《九年级化学《元素》教学的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