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反思>《元素、元素符号》优秀教学反思

《元素、元素符号》优秀教学反思

2023-02-25 08:27:3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好想下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元素、元素符号》优秀教学反思,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元素、元素符号》优秀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元素、元素符号》优秀教学反思

篇1:《元素、元素符号》优秀教学反思

《元素、元素符号》优秀教学反思

就前几节课来说,学生已经知道同类原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而不同类原子的根本性区别在于核内所含质子数不同,因此,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自己下一个定义。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最好从分析具体物质的组成出发,使学生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同种类的原子,然后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他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

教学进入分子和原子这一章,化学的新名词、新概念接踵而来,而且有些又比较抽象,在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他们在反复实践中加深理解和巩固,使所遇到的名词、术语、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

教学实践证明,要求学生阐述元素的概念并不难,困难是在应用的时候,元素和原子经常发生混淆。解决这个问题的`比较简单的办法是把定义中“一类”二字解析清楚。

对于单质和化合物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把已经学过的纯净物作为实例来进行分类,并在练习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归纳物质的分类。

元素符号是国际上通用的化学用语,它是学习化学不可缺少的工具,是需要学生直接记忆并在以后的运用中直接再现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学采用陈述、复现的方法。

通过本节的教学,对于元素的分类要详细,应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元素符号表示的含义应加上部分表示物质的例子。

篇2:元素 元素符号

第二章 分子和原子

第三节 元素 元素符号

教学目的 知识:了解元素涵义;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记住并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符号;会运用元素概念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能力: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元素的学习进行从微观到宏观认识方法的教育。

重点难点 元素概念伯初步形成。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练习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复习讨论】 二氧化碳、水和氧气三种物质的分子中,共同原子是哪种?

填表,思考寻找共同原子。

回答:相同的原子是氧原子。

用图示法激发兴趣。

概念的引出。

【提问】 氧原子是怎样构成的?它们的核电荷数是多少?

【讲述】 凡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为8的原子都为同一类,称为氧元素。

【板书】 一、元素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回答:它们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都是8。

领悟

理解记忆

复习原子的构成。

引出元素的概念。

在理解元素的概念基础上进行记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讨论】 质子数11,电子数为11的微粒与质子数为11,电子数为10的微粒是否属于同一种元素?

【说明】 只要质子数相同,不论中子数或电子数是否相同的微粒,都属于同一种元素。

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领悟

进一步理解元素的概念。

【投影】 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做练习一

做练习一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引入】 指出下列各种物质的组成元素,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氧气、氮气、碳、硫、铁、二氧化碳、水、五氧化二磷、氯化钾、氯酸钾)

【讲述并板书】 2.单质和化合物

①单质:

②化合物:

分析、讨论得出:

引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加强理解和记忆。

【讨论】 根据上述物质组成元素的分析,得出氧化物的'概念。

【讲述并板书】

③氧化物:

分析、讨论

理解记忆

培养分析问题能力。

加强理解和记忆。

【投影】 课堂练习二(见附2)

指导学生做练习二

做练习二

巩固概念

【阅读】 指导学生看书,了解地壳中的元素及生物体细胞中的元素。

篇3:元素 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写法:“一大二小”

看书并回答

阅读课本,识记27个元素符号,规范书写常见元素符号。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兴趣。

初步识记常见元素符号和名称。

【讨论】 氢元素符号的意义

【板书】

2.元素符号的意义

【讨论】 微粒符号“H”和“2H”的含义

讨论:

强化记忆

讨论

初步了解元素符号的含义。

进一步理解元素符号的含义。

【投影】课堂练习三(附3)

做练习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小结】 1.元素

2.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

3.元素符号及意义

回忆,整理本节课新知识,归纳前面的知识。

总结,归纳以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突出重难点。

【投影】 随堂检测(见附6)

做随堂检测

巩固加深理解

附1:课堂练习一

1.元素是具有 的一类 的总称。

2.氧化镁和氧气中都存在着 元素。

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

(A)原子量 (B)中子数 (C)质子数 (D)电子数

附2:课堂练习二

4.二氧化硫、氧化汞、氧气中都含有 ( )

(A)氧气 (B)氧原子 (C)氧分子 (D)氧元素

5.二氧化硫是由硫 和氧 组成的。

6.下列物质中:(A)空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氯酸钾 (E)五氧化二磷 (F)红磷 (G)高锰酸钾,其中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

7.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 mg 、镁65mg、锌1.5 mg、铜2mg、锰1mg,这里所标的各成分是指( )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无法确定

附3:课堂练习三

8.用线把下面元素名称及代表它的元素符号边起来。

钠 铁 硫 铁 钡 碳 氮 氯 氖

N Fe Ba O S Cl C Ne Na

9.微粒符号:(1)“H”表示 ;(2)“2H”表示 。

10.填表:

元素名称

篇4:元素及元素符号

教学目标  : 1. 了解元素概念的涵义;

2. 学会用元素概念区分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教学重点 : 元素概念,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难点  : 元素概念的形成及应用.

教学过程  :

1.    口答 : 什么是分子 ? 什么是原子 ? 本质区别是什么 ?

2.    什么是原子量 ?

引入新课 : 利用原子量概念以一种碳原子……………

这种碳原子指的是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 C 12, 此外还有6

个质子, 7个中子的碳 C 13, 还有6个质子, 8个中子的碳 C 14, 它们核内中子

数虽不相同, 但它们的核电荷数 ( 即质子数 ) 都是6 . 引出元素定义 :

讲授新课 : 元素.

1.    定义 :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即质子数 ) 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一类原子, 指核电荷数相同, 中子数不相同的原子总数.

讲解 : 无论是木炭中的碳原子, 还是二氧化碳分子里的碳原子, 它们的核电

荷数( 即质子数 )都是6, 说明它们都含有碳元素. 又如: 二氧化碳分

子里的氧原子与氧气分子里的氧原子其核电荷数都是8, 称为氧元素.

提问 : 二氧化碳由几种元素组成 ? ( 追问四氧化三铁呢 ? 氯酸钾呢 ? ).

2.    元素的分类 :

目前已发现100多种元素, 可将它们分为 :

阅读 P36 图四, 答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哪种 ?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哪两种 ?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哪两种 ?

3.    元素符号的读法, 写法 :

P38 表 2 C 3 . 讲解元素的名称. ( 象形 ), 元素符号的读法 ( 看偏旁 ),

写法 ( 一大二小 ).

4.    元素符号的.意义 :

(1). 表示一种元素.

(2). 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 : ;       2H : 表示两个氢原子.

5.    -- 元素 1 --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

6.    单质和化合物, 氧化物 :

提问 : 什么是纯净物, 什么是混合物 ?

单质 :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 O2 , N2 , Cu , Fe , He,等.

化合物 :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 CO2 , SO2 , KMn04 ,等.

氧化物 :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 如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如: H2O, CO2 , Fe3O4 , SO2 , 等.

单质与化合物的比较 :

单质                  化合物

相同点                    都是纯净物

不同点      同种元素组成           不同元素组成

说明 : 单质中只含一种元素, 但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却不一定是单质.

如 : O3 和 O2 组成的混合物只含一种元素.

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 但含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

是化合物. 如 : H2 和O2 的混合气体含两种不同元素, 但不是化合物.

归纳物质的分类 :

篇5:元素 元素符号

Ag

Cu

Cl

N

11.下列元素名称或符号书写上都有错误,请改正。

(1)猛MN (2)钙CA (3)绿CL

(4)镁Ma (5)钠Ne (6)汞HG

附4:课堂练习答案

1.相同核电荷数 原子 2.氧元素 3.C 4.D 5.元素 元素 6.B、F

C、D、E、G C、E 7.C 8.略 9.(1)表示一个氢原子 (2)表示二氢个原子 10.Au 银、铜 Zn 氯 Na 氮 O 11.(1)锰Mn (2)Ca (3)氯Cl(4)Mg (5)Na (6)Hg

附5:随堂检测

一、选择题

1.氯酸钾中含有 ( )

(A)三个氧元素 (B)三个氧分子 (C)氧元素 (D)三个氧原子

2.下列元素符号书写错误的是 ( )

(A)MN(锰) (B)Cu(铜) (C)Na(钠) (D)Al(银)

3.下列元素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 )

(A)炭 (B)绿 (C)汞 (D)钙

4.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 )

(A)水蒸气 (B)氮气 (C)液态氧 (D)水银

5.符号“S”表示 ( )

(A)硫元素 (B)硫的原子核 (C)一个硫元素 (D)原子量

二、填空题

6.请你写出你所知道的,分别以A、C、M为字头的元素符号;

A ;C ;M ;

7.在五氧化二磷、氯酸钾、氧气、碳、空气、汞等六种物质中: 是纯净物;是混合物。在这些纯净物中, 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 是由二种元素组成的, 是氧化物。

篇6:元素 元素符号

教学目的 知识:了解元素涵义;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记住并会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符号;会运用元素概念区别单质和化合物。

能力: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元素的学习进行从微观到宏观认识方法的教育。

重点难点 元素概念伯初步形成。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法、讨论练习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复习讨论】 二氧化碳、水和氧气三种物质的分子中,共同原子是哪种?

填表,思考寻找共同原子。

回答:相同的原子是氧原子。

用图示法激发兴趣。

概念的引出。

【提问】 氧原子是怎样构成的?它们的核电荷数是多少?

【讲述】 凡是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为8的原子都为同一类,称为氧元素。

【板书】 一、元素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回答:它们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都是8。

领悟

理解记忆

复习原子的构成。

引出元素的概念。

在理解元素的概念基础上进行记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讨论】 质子数11,电子数为11的微粒与质子数为11,电子数为10的微粒是否属于同一种元素?

【说明】 只要质子数相同,不论中子数或电子数是否相同的微粒,都属于同一种元素。

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领悟

进一步理解元素的概念。

【投影】 课堂练习一(见附1)

指导学生做练习一

做练习一

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引入】 指出下列各种物质的组成元素,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得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氧气、氮气、碳、硫、铁、二氧化碳、水、五氧化二磷、氯化钾、氯酸钾)

【讲述并板书】 2.单质和化合物

①单质:

②化合物:

分析、讨论得出:

引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加强理解和记忆。

【讨论】 根据上述物质组成元素的分析,得出氧化物的概念。

【讲述并板书】

③氧化物:

分析、讨论

理解记忆

培养分析问题能力。

加强理解和记忆。

【投影】 课堂练习二(见附2)

指导学生做练习二

做练习二

巩固概念

【阅读】 指导学生看书,了解地壳中的元素及生物体细胞中的元素。

【板书】 二、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写法:“一大二小”

看书并回答

阅读课本,识记27个元素符号,规范书写常见元素符号。

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兴趣。

初步识记常见元素符号和名称。

【讨论】 氢元素符号的.意义

【板书】

2.元素符号的意义

【讨论】 微粒符号“H”和“2H”的含义

讨论:

强化记忆

讨论

初步了解元素符号的含义。

进一步理解元素符号的含义。

【投影】课堂练习三(附3)

做练习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小结】 1.元素

2.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

3.元素符号及意义

回忆,整理本节课新知识,归纳前面的知识。

总结,归纳以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突出重难点。

【投影】 随堂检测(见附6)

做随堂检测

巩固加深理解

附1:课堂练习一

1.元素是具有 的一类 的总称。

2.氧化镁和氧气中都存在着 元素。

3.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

(A)原子量 (B)中子数 (C)质子数 (D)电子数

附2:课堂练习二

4.二氧化硫、氧化汞、氧气中都含有 ( )

(A)氧气 (B)氧原子 (C)氧分子 (D)氧元素

5.二氧化硫是由硫 和氧 组成的。

6.下列物质中:(A)空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氯酸钾 (E)五氧化二磷 (F)红磷 (G)高锰酸钾,其中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属于氧化物的是 。

7.某药品说明书中标明:本品每克含碘150 mg 、镁65mg、锌1.5 mg、铜2mg、锰1mg,这里所标的各成分是指( )

(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无法确定

附3:课堂练习三

8.用线把下面元素名称及代表它的元素符号边起来。

钠 铁 硫 铁 钡 碳 氮 氯 氖

N Fe Ba O S Cl C Ne Na

9.微粒符号:(1)“H”表示 ;(2)“2H”表示 。

10.填表:

元素名称

篇7:元素,元素符号

1.写法:一大二小

2.意义:表示一种元素

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四.元素的故事

探究活动

“元素的故事”

将全班同学分组,课下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课上选代表向全班汇报。选材可以是“元素的发现史”,“元素名称及符号的由来”,“关于元素的趣事”等等。这样既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查阅资料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对元素的概念及元素符号的理解和记忆起了促进作用。

篇8:元素,元素符号

一.元素:

1.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硅、铝、铁

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二.物质分类

篇9:第六节 元素 元素符号

第六节  元素   元素符号知识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认清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2、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能正确书写元素符号。3、准确叙述元素符号的含义。4、知道元素的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态和化合态,并能举例说明。5、记住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四种元素----氧、硅、铝、铁6、能复述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并能对常见物质作出判断。能力目标1、提高阅读能力2、分析判断能力情感目标认识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教学重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教学难点 元素概念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阅读自学提纲:1、什么叫元素?2、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与联系?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哪四种?4、元素符号有哪几层含义?5、元素有哪几种存在形式?6、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阅读课本并思考培养自学能力小结:1、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补充说明:有些原子质子数同,但中子数不同,如氢原子有氕、氘、氚三种,另H与H+都属于氢元素。2、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讲种类,不能讲个数。原子既能讲种类也能讲个数。正如我们不能讲一个动物,但可以讲一种动物。3、氧、硅、铝、铁4、代表某种元素,同时也代表该元素的一个原子。5、游离态:以单质形式存在化合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6、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回忆原子结构及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练习:下列物质是单质的是   、是化合物的是     、是氧化物的是      SO2  I2   H2  Fe3O4    H2SO4     H2O    P2O5   P4   He   HCl  讨论回答 课堂作业 :作业 本第六节:元素 元素符号  课外作业 ;同步第六单元        板书:第六节  元素  元素符号1、什么叫元素?2、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与联系?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哪四种?4、元素符号有哪几层含义?5、元素有哪几种存在形式?6、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元素原子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区分1、只讲种类,不讲个数2、组成物质1、既讲种类,又讲个数2、构成分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使用范围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描述物质的慰劳结构联系元素的概念是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一种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原子是体现元素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课后反馈:1、虽已提前让学生去记,学生对元素符号的掌握仍较差2、由于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有限,学生对元素的概念难以理解。3、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判断中以氧化物的判断相对较难。

篇10:《元素符号》教学反思

学生,认识了常见的元素符号,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了解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

对于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先用一简约化的周期表(没有过渡元素和电子层等信息)介绍元素的周期性,便于学生的观察和探究,然后再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附页的元素周期表,这样由浅入深,符合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规律。

篇11:初三化学教案:元素及元素符号

初三化学教案:元素及元素符号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元素概念的涵义及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了解并记忆常见的24种元素符号。

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理解氧化物的概念。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及查阅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

树立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建议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难点: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材分析:

本节要求学生学习的概念有元素、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而且概念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也比较多,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将是初中化学的学习一个分化点。这节课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课,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使学生在反复实践中去加深理解和巩固,是所学的化学用语、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

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基本的化学用语,必须将大纲中规定要求记住的常见元素符号记牢,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元素符号的读法、写法和用法,它需要学生直接记忆并在以后的运用中直接再现的知识和技能。教学中应最好采用分散记忆法,在此过程中,进行元素符号发展简史的探究活动,课上小组汇报。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查阅资料及表达能力。

关于元素概念的教学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教学时应从具体的物质着手,使他们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并由此引出元素的概念。

例如: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氧气→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

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是8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称氧元素。此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将核电荷数为15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磷元素等等。这时再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元素的概念。从而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概念,此时应及时地进行元素和原子的比较,使学生清楚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注意元素作为一个宏观概念的意义及说法。

关于单质和化合物的分类过程中,学生也容易出错,关键在于理解单质和化合物是纯净物这个前提下进行分类的,即它们首先必须是纯净物。

教学设计示例

课时安排:2课时

重点:元素概念的形成及理解

难点: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说明以下物质是怎样构成的?

氧气→氧分子→氧原子

水→水分子→氧原子和氢原子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分子→氧原子和碳原子

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氧原子和磷原子

以上这些物质分子的微粒中都含有氧原子,这些氧原子的核电荷数都是8,凡是核电荷数是8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称氧元素。此外,把核电荷数为6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碳元素;将核电荷数为15的同一类原子称为磷元素等等。

请同学们给元素下定义:[学生讨论归纳]

(1)元素:

①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学生讨论思考]

a、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是什么?

b、学习元素这个概念的目的何在?

c、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a、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是判断是否为同种元素的根据。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b、元素是一个描述某一类原子的种类概念,在讨论物质的组成成分时,只涉及到种类的一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c、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于联系:[投影片展示]

元素

原子

联系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别

着眼于种类,不表示个数,没有数量

多少的含义

既表示种类,又讲个数,有数量的

含义

举例

用于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例:水是

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

成的”。

用于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例:一个

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所构成的。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

由氢元素和氧元素所组成的”。

投影片展示:教材图2-8介绍地壳中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

②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硅、铝、铁

③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到目前为止,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而这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却达三千多万种。

(2)物质分类:

学生阅读课本p36前三段,理解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概念。

思考讨论:我们已经学过的物质中那些是单质?哪些是化合物?哪些是氧化物?

布置研究课题:元素的故事。分组布置任务,要求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全班汇报。

第二课时

(3)元素符号:

①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钅”旁,汞除外

非金属元素:“氵”“石”“气”旁表示其单质在通常状态下存在的状态

稀有气体元素:“气”

②元素符号的写法:一大二小的原则:Fe、Cu、Mg、Cl、H等

③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种类):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微粒):(知道一种元素,还可查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讨论回答: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Fe、2N

用卡片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

课堂练习记忆元素符号名称及写法、读法。

(4)探究活动汇报:元素的故事。

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巩固加深对元素的理解和记忆。

4、板书设计:

第三节 元素 元素符号

一.元素:

1.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氧、硅、铝、铁

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二.物质分类

       

三.元素符号

1.写法:一大二小

2.意义:表示一种元素

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四.元素的故事

探究活动

“元素的故事”

将全班同学分组,课下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课上选代表向全班汇报。选材可以是“元素的发现史”,“元素名称及符号的由来”,“关于元素的趣事”等等。这样既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查阅资料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对元素的概念及元素符号的理解和记忆起了促进作用。

篇12:《元素》优秀教学反思

在校内晒课活动中,我主讲了《元素》一课的第一课时,课后经过反思有几点体会:

(1)课前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提升学习效率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查阅资料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学生通过自学发现问题,课堂上听讲及讨论时目的性更强。

教师通过批改教学案,发现学生预习中的个性及共性问题,做到课堂上有的放矢。

(2)构建和谐探究课堂,享受发现之趣

新课程标准注重引导学生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在生动、丰富的情境中通过积极思考和分析归纳,以形成化学概念。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和学习的实际,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活化,使学生对元素概念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学生对于元素的概念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此我并没有按照教材上的元素概念的引入方法,而是在教学案上设计了两个表格,分别列出了:碳12,碳13,碳14和氧16,氧17,氧18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学生分析一类原子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碳12,碳13,碳14由于质子数相同,所以同属于碳元素,而氧16,氧17,氧18则同属于氧元素是因为他们的质子数相同,从而使学生对元素的概念具有初步的认识。

思考题:

(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能否用电子数来定义元素?该思考题的提出让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使学生开动脑经思考在原子结构中的三个相等量,有两个用来定义元素,为什么不用电子数来定义元素?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有部分同学能够与前面所讲的离子的形成的内容加以联系,认识到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发生得失,所以不宜作为分类标准,从而进一步认识: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本节内容为概念教学,涉及宏观和微观世界的转换,难度大,还很抽象,我从学过的物质:“水”入手,从宏观,微观的角度分析,强调物质的组成,构成的区别。然后及时用“五氧化二磷”进行巩固,再通过“思考题

(2)人类已发现100多种元素,能否说人类已发现100多个元素?能否说水是由一个氧元素和两个氢元素组成的?” 加以强化,教学后自我感觉在4个概念的辨析和联系上,由于结合实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

在进行地壳中元素分布的教学中我将氧、硅、铝、铁的顺序用谐音“养闺女贴(心)”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效果良好。

不足之处:全面发展有待提高

概念教学比较抽象,我将教学程序优化,尽可能的将枯燥的概念与生活,与物质联系起来,希望学生在课堂上都能积极参与,但是结果并非如此,有极个别学生乘探究之际随意窜组,或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如何改善这种状况呢?我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情况,鼓励他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同时在以后的学生学习中我会按新课标对学生的三维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优化分组,有效指导,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13:《元素》优秀教学反思

元素(第一课时) 教学反思

在前几节的学习中,学生一步步地补引入了微观世界,已经初步建立起对具体粒子的认识,但在同位素的学习中,出现了和元素概念的混淆。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在本节内容中还要进一步加深理解,我想,如果从分析具体的物质组成出发,使学生知道不同物质里可以含有相同种类的原子,然后再指出这些原子之所以相同,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然后再结合同位素的意义去理解相同种类的原子属同种元素,这样学生理解起来应该会更顺理成章些。

元素(第二课时) 教学反思

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兴趣很浓,因为几乎任何一本化学书上都有周期表,他们非常希望了解有关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基于这个特点,关于周期表的结构就设计了一节课完成的思路,相关知识包括:

(1)长短周期 主副族

(2)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3)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4)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判断在周期表中的应用

上完课后,还有大约十多分钟的课上练习时间,完成三个题,这三个题属于一般难度的题目,结果,约有一半的学生不会做,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1)周期表的结构没记住

(2)知识与习题相脱节,到了习题上知识就全给忘光了

(3)书面表达能力差

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课容量不应该太大,要时刻注意要少要简,要勤反复,多练习,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作业又发现了一些问题,及时纠正了,学生就基本掌握了。

篇14:《元素》优秀教学反思

第7周,我上了一节公开课,这是一节关于元素的启蒙课,通过这次活动我收获颇多,为了探究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使以后在教学过程中明确思路,现对这一节课进行一下反思:

一、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准备的比较充分。我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及准备了一定的实验,使课堂初知识性外,多了些趣味性。在备课过程中,从上一节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自然而然的引出元素的概念,使得较为抽象的概念变得较为浅显易懂。课堂的逻辑性教好,重点突出,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通过这一节课,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使我自己提高了许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二、不足之处:

1.在这节课中,上课的内容教多,整堂课较紧绷。

2.上课语速比以前慢些,但仍需再缓慢些,控制好语速,留给学生更多些时间思考。

3应多精选习题,充分运用时间。

4.多储备些知识,注意难易程度的.把握,多研究教材。

总之,自己在各个方面还有很多不足,自己也会加倍努力,多从其他老师那学习,更好更快的提高自己。

篇15:《元素》优秀教学反思

上完《元素》一节,我陷入了长久的反思。化学从学科特点上讲,它抽象、零散,不如《物理》的感性,不如《生物》生动,这是它的先天不足,但初中化学内容较少,应该比其他科还要好学一些,但事实是,化学才成了某些同学的真正的“天书”!为什么呢?

从以往的教学经验看,元素一节是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成绩分化的一道分水岭,从元素符号开始,学生陆续接触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部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从最开始的充满憧憬、兴趣高涨直线走低,成绩一落千丈。难道记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真的比记英文单词还要难吗?我认为,问题不在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难记上,而在于学生学习化学的任督二脉没有打通。

何谓学习化学的任督二脉呢?我跟学生说:要学好初中化学需要打开三道门,这第一道门就是元素符号。第二道门是化学式,第三道门是化学方程式。第一道门打开了,你才能接触第二道门,打开第二道门你才能接触第三道门。很多化学式的书写不能靠死记硬背,而是用化合价的知识来解决它。如果元素符号记不住,记住了化合价也没有用武之地,化学方程式就更没指望了。所以,学习化学的任督二脉就是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方程式。学好元素符号是打通任督二脉的开始,是关键。

在一、二单元的教学中,曾经让学生零星地记过几个元素符号,但数量太少,在本节表3—4中,我跟学生又找出了和汉语发音首字母相同的元素符号:氟、氦、氖、钠、镁、锰、钡帮助学生记忆。其他元素符号则要靠死记硬背,要不然,又能怎么样呢。

篇16:《元素》优秀教学反思

《元素》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简介三部分内容。在此之前学生把元素当成物质的组成部分,现在他们已经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及相关概念,就应该从微观的角度对它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教学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此概念比较抽象,而且学生对于“具有相同核电荷数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难以理解,原因是在初中没有学同位素。我结合了后面所要学习的离子进行教学,效果稍好了一点。学生往往在分析宏观组成时用的“元素”概念与微观构成时的“原子、分子”想混淆。当然这点随着知识的积累,后面学习“离子”、“化学式的写法语意义”后,将第四单元的知识结合起来,也会豁然贯通的。

对于元素符号的写法学生掌握容易,但记得不是很牢固,还应在应用中逐渐掌握,最终达到熟练的程度。对于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初中讲得很肤浅,学生基本能懂,并能够明确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方格中的数字、符号、文字所表示的意义。

整堂课的教学,在元素的学习上花了较多的时间,但学生对知识及概念的掌握上还不是很到位,也有个别学生对于“元素符号的意义”不是很明确。关键是微观的概念还没有建立完整。不能进行微观与宏观的比较。对于本小节的内容,在学习“化学式”时将进行系统的复习。

篇17:《元素》优秀教学反思

本节课引入了“元素”的概念,虽然前面第一章第一节学生已有了“元素”概念的模糊知识,但要全面掌握本节的元素的涵义、表示方法、分类及书写等知识对他们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节课一开始就直接让学生说出已经知识的元素名称,开门见山,直切主题,使学生的思维迅速集中起来,再由学生熟知的水由氢氧元素组成,学生便建立起物质由元素组成的理论观念,从而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化学来源于生活,这一点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感同身受,所以本节中由生活中学生耳熟能详的“广告”入手,又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认识生活中的元素之后,更进一步认识元素的存在,使学生对元素的认识更加深刻、清晰,同时也贯穿了“分类研究”的科学方法。对于地壳中含量占前四位元素,按谐音的“一只羊,二只龟,三头驴,用铁锅煮”的顺口溜记,虽然不十分科学,但相信学生对于氧硅铝铁的排名应该是终生铭记了。本节课始终不断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探究,采取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的方法解决有关问题,例如元素符号的记忆采用竞赛的方法,对于表现优异的小组给予及时鼓励,这一切都体现了学生为主,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对于水、二氧化碳、过氧化氢、空气、氧气等物质的分类又是在学生发散思维的基础上加以点评,既照顾到了学生的独到见解,又使要学的内容精彩登场,很好的完成了物质分类知识的教学。

由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将本节内容全面概括,使学生又将本节课所学用一线相连,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总结的学习习惯大有帮助。

当然,本节课由于内容较多,部分学生对所学还不够精,还需要在后面的习题中加以巩固,对于元素符号的全面记忆也还需进一部巩固。

篇18:“一线五环”指导下的元素与元素符号教学反思

“一线五环”指导下的元素与元素符号教学反思

元素符号的学习是初中化学学习的基础,也是重点之一。为了使学生能快速融入教学,我以“处在你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在长个子,需要补充充足的钙元素,可以服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液,钙尔奇等。”引入“元素”的教学。同时,利用ppt展示各种缺钙元素对身体影响危害以及正常身高的图片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身高是大多数学生较关注的问题,以这样的切入点引入教学,生动形象,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课堂中以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环节中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操作性较强,效果较好。但是利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有点频繁,只注重了形式,并没有达到小组合作的真正目的。像“从地壳中元素的含量饼状图和右边的数值能得到哪些信息?”“在寻找元素符号书写规律”时就无需小组讨论。元素符号的识记学习,元素符号的意义以及符号前数字的意义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学生获得知识扎实有效。

针对学生讨论学习的结果,我开始感觉可能再给他们总结归纳一下比较好,实践后发现小组发言以后,没有必要再重复结论,能让学生表达的就尽量让学生去说,去总结,效果更好。但是对于学生总结不到位的问题,教师还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获得更为准确的知识。

对于元素符号的识记,我采用的是分散难点的`方法。在刚接触化学时,我就开始结合实际生活渗透一些符号,例如:O2、CO2、Fe、Cu等,缓解记忆的难度。当符号记忆积累较多时,引导学生制记忆卡片,加强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对比等方式使记忆更为准确牢固。像在给物质分类时,可以引导他们分类的依据不同则分类结果不同。及时总结出结论规律时,再多举几个例子巩固。像在得知元素符号书写规律以后,可以再让他们书写几个元素符号。

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时,在课前的引入、列举事例都与生活实际联系较为紧密,使较为抽象的元素符号变得较为熟悉,让学生更易接受,减小了学习的难度。学习反馈教学良好。教学反馈的习题设计也紧扣教学目标,以基础题目为主,稍作变形,适当引入中招考点,对所学知识巩固提高,达到教学目标。

在今后的教学中,恰当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更好的效果是我努力的方向。

篇19:《元素》教学反思

一、教学思路

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兴趣很浓,因为几乎任何一本化学书上都有周期表,他们非常希望了解有关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基于这个特点,关于周期表的结构就设计了一节课完成的思路,相关知识包括

(1)长短周期主副族

(2)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3)主要化合价的变化规律

(4)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判断在周期表中的应用

二、课后结果

上完课后,还有大约十多分钟的课上练习时间,完成三个题,这三个题属于一般难度的题目,结果,约有一半的学生不会做,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1)周期表的结构没记住。

(2)知识与习题相脱节,到了习题上知识就全给忘光了。

(3)书面表达能力差。

三、课后总结

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限,课容量不应该太大,要时刻注意要少要简,要勤反复,多练习,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作业又发现了一些问题,及时纠正了,学生就基本掌握了。

【《元素、元素符号》优秀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1.元素的化学教学反思

2.九年级化学《元素》教学的反思

3.《组成物质的元素》教学反思

4.《组成物质的元素》初中化学教学反思

5.优秀教学反思

6.九年级化学《元素》教学设计

7.元素教案

8.《元素》说课稿

9.元素 说课稿

10.草船借箭教学反思优秀

下载word文档
《《元素、元素符号》优秀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