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五年级上册《石榴又红了》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石榴又红了》教案设计

2025-01-24 08:12:1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kingji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五年级上册《石榴又红了》教案设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五年级上册《石榴又红了》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上册《石榴又红了》教案设计

篇1:五年级上册《石榴又红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郑振铎,学习作者是如何把人物的形象刻画得细致而饱满的。

(2)体会文中作者所流露出来的爱戴、思念父亲的深刻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唤醒学生对亲情的认识,理解生活中的父爱。

教学方法:

以问题教学法为主,辅以谈话法、欣赏法、引导法、多媒体辅助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自读自悟,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

在学习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师设计的问题,运用“品读文字,体会情感”的学习方法对文本进行层层深入的阅读。

教学手段:

课件和音乐渲染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题谈话导入

[出示课件:石榴]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请你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描述一下它。来,读“石榴红了”读出喜爱之情。老师加了个字,再请人读读“石榴又红了”,联系课文内容,感受有变化吗?一个字或一个词就蕴含一种情感,这就是语文味,以后要好好体会。

石榴又红了,偏爱石榴,喜欢过石榴节的父亲却已不在了,有关父亲的往事永远留在儿子郑尔康的心中。那是什么样的往事呢?(板书) 父亲 往事

(二)品读文字体会情感

Ⅰ、围绕中心句 品位几桩往事

(1)打开课本,找到直接写“往事”的句子。

句子:啊,充满着生活的温馨和诗一般情韵的往事啊!(学生谈理解。)

(2)自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想想写了父亲的哪些事?

(3)学生交流

过程预设:

事情1:父亲爱好园艺,侍弄花草。

①谁愿意读读第二自然段?

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院呀?在这样的小院生活,那是什么样的生活?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呢?

③同学们,石榴又红了,我仿佛看见父亲在夕阳下,在小院里,

给花花草草浇水,施肥…难怪作者感叹―充满着生活的温馨和诗一般情韵的往事啊

事情2:父亲在石榴上刻名字,和孩子们过石榴节。

①还写了父亲什么事呢?请一个小组读读第三自然段,谈谈感受深刻的句子。

【句子一】:在果实红透之前,他总要挑选一些较大的,逐个刻上自家的、亲友的、邻居的孩子们的名字。(父亲刻下的不仅是名字,刻下的是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啊。)

【句子二】:他和孩子们一起唱啊,跳啊,做各种好玩儿的游戏,或是大家围坐在他四周,听他讲迷人的童话。(他爱孩子,身受孩子的爱戴。)

②石榴又红了,我仿佛看见父亲(谁来说)这真是―充满着生活的温馨和诗一般情韵的往事啊

过渡:有人说往事如烟,随风飘散,在儿子心中,父亲的往事如茶,愈品愈香,我们跟随郑尔康继续品味。

事情3:父亲和小姑娘打赌。

①还写了父亲的什么事呢?

父亲听了,满怀兴致地同小姑娘打赌说:“要是公公盆里的石榴不结果,公公就请客吃糖。”说完,一老一小认真地钩了钩手指头。

小女孩终于信服了这位可亲的公公,高高兴兴地跑着跳着回家去跟爸爸妈妈说:“公公打赌赢了,可他还是给了我好多糖果,他比我还高兴呢!”

“钩”体现父亲像小孩子一样幼稚可爱,有一颗快乐童心。

第二句说明了父亲的慈爱可亲,打赌赢了还给糖果。

②石榴又红了,回想起父亲和我们在一起的一幕又一幕是多么开心幸福啊!我不由得发出感叹,齐读:啊,充满着生活的温馨和诗一般情韵的'往事啊!

③同学们,在一桩桩往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父亲哪?(多点学生谈。)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爱孩子的父亲就这样匆匆的走了。永远地走了(出示课件:郑振铎简介)

(三)、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1.灾难不期而至,面对父亲永远的离开,作为儿子的郑尔康有什么感受呢?

(1)请把你的这种感受读出来。

(2)你觉得文中哪个词语最能体会当时郑尔康的感受?为什么?

【预设】不忍。因为父亲临行前说一定要等他回来再分,因为孩子们不敢相信父亲已经走了的事实,因为“我们”还期盼着父亲还能回来。可盼来的只是那瑟瑟的秋风,秋风吹枯了石榴,也吹寒了我们大家的心啊,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我们的朗读来沉痛悼念这位可爱的父亲吧!(齐读)

2.爱越深,痛越深,思念越深,当石榴又红了,我就会(点击课件:我思念它们……)(学生读)(板书思念)

这就叫“睹物思人”,思念父亲的什么呢?

(四)、总结方法 指导写作

我们被文中父亲的形象所打动,也被儿子对父亲的这份思念所感动,在写作方法上,你们有什么收获呢?(1、睹物思人,也叫借物抒情;2、首尾照应;3、用事写人,用一些具体的事塑造父亲的形象。)

(五)、延伸拓展 感受亲情

同学们,打开你们的记忆大门,看看这些似曾相识的画面,(课件、配乐)ll

总结:孩子们,郑尔康的父亲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留给他的只是那无尽的哀思。那么,同学们,我们的父亲都健在,他们每天都呵护着我们成长。爱我们的父亲吧,我们的爱会温暖父亲的一生。

(六)布置作业

出示课件:推荐书目

请大家在课外阅读两本书,一本是郑尔康的《 我的父亲郑振铎》 ,这是一本怀念父亲的书。另外是一篇文章《别了,我爱的中国》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一个富有爱国精神的郑振铎。

板书设计

14 石榴又红了

父亲

往事

思念

篇2:A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石榴又红了》教案

A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石榴又红了》教案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郑振铎,学习作者是如何把人物的形象刻画得细致而饱满的。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通过自读、自我检测,深入理解文本,体会文中所流露出来的深刻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郑振铎敬佩和赞叹之情。

(2)体会做着爱戴、思念父亲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品读句子,体会作者是怎么把人物形象刻画得细致而饱满的。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音乐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选读。

1、见ppt课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关注借物抒情的文章,以提示新课)

2、师:

今天我们学习的第14课,和《酸枣情》一样。都是借物抒情的文章。作者借得什么物?抒发得怎样的'情呢?我们带着问题学习新课吧!

二、自渎课文,掌握生字,整体把握课文。

1、出示自读提纲:见ppt。

2、开火车说积累的好词,好句。

3、同桌互相交流,大声地读出来,要互相正音,补充词语库。

4、教师检查:见ppt指名学生读字词。中间出示郑振铎资料,介绍郑振铎先生生平。

三、深入学习。

1、出示课文的阅读提示,指导学生分析阅读提示。阅读提示中其实是隐含着我们阅读课文的精髓问题。我们不但不能忽视阅读提示,而且还要认真地分析其给我们带来的信息。(见ppt,两张幻灯片出示了不同的阅读提示。相比之下,后一张幻灯片红字部分其实是完善了阅读提示的内容)要求学生边读边画,根据提示学生展开自读。

2、指名反馈问题。

(1)文章围绕“石榴”来讲故事,线索清晰;讲了哪几个故事?

第一件事情在石榴上刻上所有孩子的名字,待石榴成熟再分给孩子们。

第二件事情和一个南方的小姑娘打赌石榴能否在盆里开花结果。

第三件事情最后一次石榴节前父亲临别的嘱托。

(2)通过一些具体的事情来塑造“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是什么样子的呢?哪些词句使父亲的形象更加细致而饱满呢?找1—2句做批注。

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自己认定“石榴”这条主线,感知作者是怎么表达了对父亲深切地怀念之情。在字里行间找到体现父亲形象的字、词、句,体会作者表达感情的点点滴滴,更要学会作者借物抒情的手法。

学生的不同感知侧面,会找到不同的句子,但学生一般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句子表达出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伴着音乐导入最后一部分的教学,ppt最后一张整个环节到下课再音乐中进行。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充满慈爱,童心未泯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位热爱生命,懂得生活的父亲却永远离开了我们。

1958年10月18日率领中国文化代表团出国访问的途中因飞机失事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消息传来,大家望着那红的似火的果实,望着那不久前被父亲刻上名字的一个个血红的石榴,依然不能相信这个噩耗,依然盼着父亲的归来。孩子们仿佛听到…看到…。

那红的似火的果实谁也没有去摘,谁也不忍去摘,任它…这是为什么呢?(生结合课文分析。)

而此时,郑尔康先生望着临院的石榴,就会想到旧居,想到父亲,想到父亲的音容笑貌。父亲的影响早已深深的刻入了每个孩子的心中。因此,每当石榴树上又挂满了小红灯笼的时候,曾经得到过他关爱的人们就会更加怀念起郑振铎先生来。正如作者所说的…(生配乐齐读我思念他们,思念旧居的…作者连用三个思念,又是为什么呢?)

关于父亲的种种往事,像放电影似的一幕幕在眼前映过。作者通过石榴这条主线,把父亲的形象刻画得淋漓精致。

4、结合课文简介借物抒情,布置小小习作。

5、布置作业。

板书

14 石榴又红了

刻名字,分石榴

围绕石榴写了三件事 和小姑娘们打赌 思念父亲 离别时的嘱咐

篇3:五年级上册课文《石榴又红了》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课文《石榴又红了》教学反思

《石榴又红了》是郑尔康怀念父亲郑振铎的一篇抒情散文。文章通过对故居、以及石榴树和石榴节的回忆,表达了对父亲深切的怀念。文本语言朴实、笔触细腻、情感真挚浓郁。优美抒情的笔调,温馨的画面,生动的细节刻画把一位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关爱孩子,积极乐观,平易童真的可亲、可爱、可敬的长者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读来感人、引人深思,给人启迪。

在反复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怀念。

2、品读词句,感悟郑振铎先生热爱生活、充满情趣、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真诚、质朴、平易、童真的人品。

3、认识作者通过细节刻画,把人物描写得鲜活饱满的表现手法。

情感真挚浓郁,感人至深是本文的突出特点,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我力求抓住文章的情感这条线,以情导读,在读中体会,感悟,使学生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相融,从而使学生受到熏染.为此在教学中我较好的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找准切入点,并以之作为教学主线贯穿教学始终。文中“啊,充满着生活的温馨和诗一般情韵的往事啊!”是作者在回忆往事时发自内心的感叹,饱含了作者对美好往事的无限眷恋,对父亲深挚的思念,有幸福有伤感,快乐、惆怅、怀念交织其中,可以说是作者全部情感的凝集,是贯穿本文的情感主线。所以我把这个句子作为理解文本,感悟情感的切入点。第二课时新授伊始就把这个句子从文中摘出来,指导学生读句,理解“温馨”“情韵”二词的意思,意在让学生带着:那是些怎样充满生活的温馨和诗一般情韵的'往事的思考,进入文本的学习。起到统领整个教学过程的作用。然后,在学完关于石榴节的回忆、父亲去世两个内容之后再分别呈现此句,以层层加深学生对文本情感的感悟,同时也是教学过程如一首诗歌,而这个句子就是这首诗歌中反复咏叹的中心句。

二、展开空白点,引领学生走入文本,走进人物的生活。文章第二自然段,作者用简练的笔墨写了故居一年四季的景色 “旧居的院子不算大,却栽满了桃、李、杏、梅、……可说是三季有花,四时常青”如一幅写意画,极其概括,给人留下了自由而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一段是郑振铎先生生活环境的描写,对于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这一段作者虽是略写,但在教学中却不可做简略的处理。所以在这一段的教学设计上我做了充分的铺展,抓住“栽满”“三季有花”“四时常青”,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领略小院一年四季的美景,把学生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从而感悟主人悠然自得,丰富多彩的生活,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样就把学生带进了小院主人的生活之中。

三、扣住细节刻画,贴近人物,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文章三、四自然段用细腻的笔墨描绘了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正如一幅工笔细描的人物画。语言朴实,生动,具有形象性,展示了人物平易、慈爱、童真的心灵,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所以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上我采用让学生找句子,抓刻画人物的重点词语,尤其是描写人动作的词语,通过读,把语句化为形象的方法,感受人物的可亲、可爱、可敬,激发学生对人物的热爱之情。从而使下一教学环节—写出孩子们心里想说的话成为水到渠成,收到言由情发的效果。

当然这堂课在较好的体现了我的教学设计意图的前提之下,也存在许多不足:

一、对学生情绪把握不到位,致使不能根据学生的情绪即使调整教学节奏,师生配合不默契。

二、对学生朗读的指导还很欠缺,学生读得不充分,不能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三、某些教学环节中的细节把握不准,不能捕捉教学中的积极因素,给予学生及时有效地反馈。

这些教学中的不足暴露了我平时教学中的弱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等措施,在实践中有意识的自我改进,以争取使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水平在现有基础之上有较大提高。

【五年级上册《石榴又红了》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桃花又红了作文欣赏

2.课文《石榴》的教案设计

3.秋天的柿子又红了写景作文

4.五年级上册科学《金属》教案设计

5.因数和倍数 教案设计(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6.枫,红了诗歌

7.脸红了作文

8.我脸红了

9.五年级《白杨》教案设计

10.五年级上册生命与健康常识的教案设计

下载word文档
《五年级上册《石榴又红了》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