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手指六年级语文教案优秀

手指六年级语文教案优秀

2024-09-20 07:35:5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小飘”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手指六年级语文教案优秀,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手指六年级语文教案优秀,希望大家喜欢!

手指六年级语文教案优秀

篇1:手指六年级语文教案优秀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丰子恺先生的相关资料。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习题纲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的说法各一,我们今天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写了什么。板题:手指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板书填空题,让学生寻找出答案。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指出每根手指的长处和短处:

(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身体、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秀丽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3、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把全班分成六个小组,其中五个分别演五根手指,展开《五指争功》的辩论,每组重点说自己的好处,批评他人的不足,另外一组当裁判组,最后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

4、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5、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篇2:六年级下册语文《手指》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手指》教案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领悟课文蕴含的团结一致才有力量的道理。

3、学习作者幽默、拟人、排比等修辞表达和生活化的写作视野。

【教学重点】

了解各根手指的特点及其特点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学习丰子恺独特的表达与生活化的写作视野。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请同学们伸出你的手来,看着手,你最想说什么?

我们刚刚是按着我们对手的一些认识与看法谈了,作家丰子恺他比我们观察得更仔细,并写下了一篇有趣又意味深长的文章《手指》。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手指》

二、初读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生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至读通,想一想,课文写了有关手指的什么?

2、交流自学情况

检查生字:死力抵住 用劲扳住 拼命按住

窈窕 相貌堂皇 养尊处优 体态秀丽

渺小 附庸

找找这些词编排的特点,如第一类词前面两字为力度之词,后面是手的动作之词,它们差别细微,可见作者用词准确而富有变化。第二类是描写手的外貌的拟人化之词。

检查文章内容的了解情况:文章写了手指的什么?(每一根手指不同的外形与特点)

三、细读课文,随机了解各手指的特点及表达方法。

1、再读课文,想想,作者在写各根手指时从哪些方面来写,每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

交流并板书:大拇指:不美,最肯吃苦

食指:不窈窕,工作复杂

中指:养尊处优,工作略为扶衬

无名、小指:秀丽可爱,能力薄弱

2、选出喜欢的手指、句子来仔细读,说说喜欢的理由。

3、交流:

①例如拉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拚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凡是讨好的生活,却轮不上他。(以举例的方式写出了大姆指的吃苦耐劳,让人似乎看到了一个做什么事都愿意出力的无名英雄,再以对比的方式写出了它踏实、忠诚却不好大喜功。学生说完体会后还要读一读,体会作者的谴词用语和拟人、排比的修辞妙处。)

②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大拇指相助,终是以他为主。(拟人、排比,写出了食指身处险境却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特点)

③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体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以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中指姣好的外形特点)

以上句子为交流的典型句子,其余随机。

4、表演五指争论。

a、四人小组各人分别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小指,争一争谁的优点多。

b、请学生谈谈体会。

5、齐读结尾,说说作者写作的用意。

虽然五根手指外形、作用各不相同,但是如果它们彼此孤立,便谁也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反之,团结一致,将威力无比。不仅手指导要团结,人处在一个集体、一个班级,都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集体的力量才能不断壮大。让生明白团结的重要性。

四、写法迁移。

丰子恺将小小的手指从外形、到手指写得如此妙趣横生,不禁让人思索。你看到过他笔下手指所从事的事业、

【板书设计】

5、手指

大拇指:不美,最肯吃苦

食指:不窈窕,工作复杂

中指:养尊处优,工作略为扶衬

无名、小指:秀丽可爱,能力薄弱

篇3:小学六年级语文《手指》经典教材教案

教材分析:

《手指》是六年级下册第一组“人生感悟”专题中的一篇自读课文。本组教材教学要求:既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

本文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设计理念:

本设计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按照“感知--感受--感悟”这一认识事物的规律,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重在学生自主阅读,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逐步学会“略读方法,提高略读能力,扩大阅读面。从而培养学生写“所见、闻所、所思、所感”作文。

教学目标:

1.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字词。读读记记“瘙痒、窈窕、秽物、堂皇、缈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清楚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五个兄弟,住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你们猜这是什么?对,就是手指。

2.谈话:同学们,我们人人都有一双手,手上长着十个手指(伸出两只手),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可你去仔细想过他们吗?是不是对他们的存在感到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比如我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板书:5*手指

3.简介作者:丰子恺(出示课件)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 他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过渡:那么文章围绕手指主要写了什么?丰子恺先生笔下五个手指各有什么长与短?请大家自己去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答案。

1.学生自读。(出示课件)提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汇报自读效果,讨论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瘙痒、窈窕、秽物、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不理解的词语提出讨论。(本文语言浅显朴素,较容易理解。)

(2)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课文主要内容: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_ __,然后分别具体写__ _,最后总结写 _ __ 。

(板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三、细读课文,了解特点,感受。

过渡:文章主要写了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具姿态,各有长短,那么他们各自都有哪些长处和短处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并作出记号。

1.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找句子,理解。

(1)找出写各手指长处的句子,读一读,理解。

重点体会表现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特点句子:a抓住“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等词语。b体会“排比”的修辞手法在这里起的作用。c感情朗读。

其余句子略加点拨。

(2)找出写各手指短处的句子,读一读,理解,师简单点拨。

完成表格

手指名称优 点缺 点

大拇指

食 指

中 指

无名指

小 指

2.议一议

(1)你喜欢其中那个手指头?为什么?那么让你只保留这个,其他不要怎么样?为什么?

(2)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你现在还认为你说的那根手指最有用吗?

(3)丰子恺先生是怎样理解五根手指之间关系的?从哪里知道的?(最后一句--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板书:团结一致,根根有用,根根有力。

(这里可以相机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结构--总分总)

四、品读课文,升华感悟,迁移运用。

1.在读最后一段,升华。

(1) 你能说出几个关于“团结就是力量”名言警句。

(2) 团结为什么能使力量变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充分发挥各人的作用,凝聚成一股合力;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等。

(3) 手指需要团结合作,才能扬长避短,发挥效果,从而帮助主人完成各项任务;那么,自然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你能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a. 做饭时需要油、盐、酱、醋……他们各有各的品味。

b.班级大扫除的分工,扫地,擦玻璃,抹桌子,倒垃圾各有各的分工。

C同学们当中也各有各的优缺点……

2.(课件出示)“阅读链接”的小诗《手》,自读感悟。

五、作业

小练笔。(任选一篇)

1.大家还记得五官争功的故事吧,下面就根据我们所学内容,以《五指争功》为题,编写课本剧或小故事。

2.想想身边有哪些事物让你有所感触,有所启发,学习本课写法写一写,以平凡的人或事为对象,写一篇有自己感悟的短文。

板书设计:

手指

各有所能 根根有用

团结一致

各有所短 根根有力

篇4:小学六年级语文《手指》经典教材教案

(一)、图片激趣,揭示课题

多媒体出示课件,观看图片。

师:我们刚才看到的都是关于手指的图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手指》。

(二)、作者简介:

(课件出示,学生默读)

丰子恺(1898~1975)现代散文家、画家。浙江崇德县(今桐乡县)人。长期致力于艺术教育事业,美术和文学创作。他的漫画、书法自然潇洒,风韵别致,称誉艺坛。他的散文,先后结集出版的有《缘缘堂随笔》、《车厢社会》、《缘缘堂再笔》、《率真集》等。他厌恶人世间的虚伪、卑俗、自私,赞美儿童的真诚、纯洁、聪明,儿童在他“心中占有与神明、星辰、艺术同等的地位”。丰子恺的散文感情真率自然,语言朴素洒掊,形式灵活多样,信笔所至,妙趣横生,于平易琐细中寓深意,在淡泊飘逸中见真情,如同他的漫画、书法一样,写意传神,别具风采。他还勤于翻译工作,译过屠格涅夫、柯罗连柯、夏目漱石等人的作品,将并日本长篇古典文学名著《源氏物语》译成中文。

(三)、谈话导入、整体感悟:

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四)、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五)、自学感悟,读文明理

1、默读课文,画出本文的中心句。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读书并标画相关语句。

3、抓住以下关键句进行分析、交流:

①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②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③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美的。

④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5、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手指名称 优点 缺点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小指

6、汇报交流:

⑴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⑵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⑶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身体、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⑷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六)、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作者通过描写五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反复朗读品味课文最后一段;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本文的描写真的“无爱恨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课堂练习: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篇5: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手指》教案

《手指》课文原文

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永不离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力死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向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在拇指相助,终是以他为主。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啊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是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无名指本身的用处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其他手指。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在其中。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六年级语文《手指》教案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查字典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 ),然后分别具体写( ),最后总结写( )。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标画出的中心句。(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

⑴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⑵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⑶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⑷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

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

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

《手指》教学反思

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了解作者采用的表达方法。教学这篇课文,重点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难点是领悟其中的道理。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容易把握,我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为了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个道理,我设计了表演“五指争论”这个环节。四人小组各人分别表演大拇指,食指,中指与无名指、小指,争一争谁的优点多,一番争论下来,请学生谈谈体会。让他们感受到,只看到自己优点是不行的。在让学生互相找找对方的优点,赞一赞,懂得每个人都有优点。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篇6: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手指》教案优秀

教材分析:

《手指》是六年级下册第一组“人生感悟”专题中的一篇自读课文。本组教材教学要求:既要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感悟,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中蕴含的道理,获得人生的启发。

本文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设计理念:

本设计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按照“感知--感受--感悟”这一认识事物的规律,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重在学生自主阅读,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逐步学会“略读方法,提高略读能力,扩大阅读面。从而培养学生写“所见、闻所、所思、所感”作文。

教学目标:

1.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字词。读读记记“瘙痒、窈窕、秽物、堂皇、缈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各自特点,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清楚了解五指各自的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引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五个兄弟,住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你们猜这是什么?对,就是手指。

2.谈话:同学们,我们人人都有一双手,手上长着十个手指(伸出两只手),时时看到,常常用到。可你去仔细想过他们吗?是不是对他们的存在感到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比如我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板书:5手指

3.简介作者:丰子恺(出示课件)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他的文章风格雍容恬静,漫画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 他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过渡:那么文章围绕手指主要写了什么?丰子恺先生笔下五个手指各有什么长与短?请大家自己去读一读课文,找一找答案。

1.学生自读。(出示课件)提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汇报自读效果,讨论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准“瘙痒、窈窕、秽物、堂皇、渺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不理解的词语提出讨论。(本文语言浅显朴素,较容易理解。)

(2)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出示课件。课文主要内容: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_ __,然后分别具体写__ _,最后总结写 _ __ 。

(板书: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三、细读课文,了解特点,感受内涵。

过渡:文章主要写了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具姿态,各有长短,那么他们各自都有哪些长处和短处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并作出记号。

1.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找句子,理解。

(1)找出写各手指长处的句子,读一读,理解。

重点体会表现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特点句子:a抓住“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等词语。b体会“排比”的修辞手法在这里起的作用。c感情朗读。

其余句子略加点拨。

(2)找出写各手指短处的句子,读一读,理解,师简单点拨。

完成表格

手指名称优 点缺 点

大拇指

食 指

中 指

无名指

小 指

2.议一议

(1)你喜欢其中那个手指头?为什么?那么让你只保留这个,其他不要怎么样?为什么?

(2)从这里你体会到什么?你现在还认为你说的那根手指最有用吗?

(3)丰子恺先生是怎样理解五根手指之间关系的?从哪里知道的?(最后一句--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板书:团结一致,根根有用,根根有力。

(这里可以相机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结构--总分总)

四、品读课文,升华感悟,迁移运用。

1.在读最后一段,升华内涵。

(1) 你能说出几个关于“团结就是力量”名言警句。

(2) 团结为什么能使力量变大?(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充分发挥各人的作用,凝聚成一股合力;大家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等。

(3) 手指需要团结合作,才能扬长避短,发挥效果,从而帮助主人完成各项任务;那么,自然界、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你能举一个类似的例子吗?

a. 做饭时需要油、盐、酱、醋……他们各有各的品味。

b.班级大扫除的分工,扫地,擦玻璃,抹桌子,倒垃圾各有各的分工。

C同学们当中也各有各的优缺点……

2.(课件出示)“阅读链接”的小诗《手》,自读感悟。

五、作业

小练笔。(任选一篇)

1.大家还记得五官争功的故事吧,下面就根据我们所学内容,以《五指争功》为题,编写课本剧或小故事。

2.想想身边有哪些事物让你有所感触,有所启发,学习本课写法写一写,以平凡的人或事为对象,写一篇有自己感悟的短文。

板书设计:

手指

各有所能 根根有用

团结一致

各有所短 根根有力

篇7:《手指》教案优秀

活动目标:

1.会用手指点画,来表现不同的花朵。

2.养成认真绘画并保持画面整洁、干净的良好习惯

活动重点:

学会用手指点画

活动难点:

用手指点画表现不同的花朵。

活动准备:

1、自制PPT

2、《幼儿画册》

3、红、黄、绿三种颜料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春天来啦,上次我们和姚老师一起去寻找春天,我们寻找到了什么?一起观看PPT。

2.小朋友回答得真棒,老师呀也找到了一些关于春天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3.师总结:春天来啦,柳树发芽啦!小草从地里冒出来啦!草地上还开着各种各样的花,它们有的`是黄色的,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白色的,五颜六色的真漂亮。

二、介绍手指点画的方法。

这时来了一片光秃秃的土地,一点也不好看,我们应该怎么帮助它。(给它穿上漂亮的衣服)

教师引导怎么给土地穿上漂亮的衣服呢?

1、示范:在纸上用手指蘸上绿色颜料画出小草,(从下往上)

草地真寂寞,它很想和花宝宝交朋友呢。请你用能干的小手点出各种、花送给草地,好吗?

2、用手指蘸上一点红的或黄的颜料在草地上画上鲜花。

引导幼儿表现花的不同大小。提问:花有红有黄,有大有小,那怎么画大花,又怎么画小花呢?引导幼儿讨论。(有些花是花蕊,有些花全开了)。

三、幼儿作画,老师指导。

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帮助个别能力弱的幼儿掌握画小草和点花的方法,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大胆用色,丰富画面。

四、鼓励交流、体验情感

张贴幼儿作品。幼儿共同欣赏花的颜色、大小、形状等。让幼儿自评、互评。

能结合课程引导幼儿进行手指点画。

先画小草,再画小花,教师示范,重点引导幼儿用手指来表现花的五彩以及花的大小。

篇8: 《手指歌》优秀教案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

2、能根据歌词内容灵活有节奏地做出相应动作。

3、引导幼儿大胆地参与活动,体验与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食指上画上手指兄妹头像。

活动过程:

一、律动:《学做解放军》、《好朋友》、《头发、肩膀、膝盖脚》。

二、练声:《小鸟醒来了》、《大猫和小猫》、《小树叶》。

三、学唱歌曲《手指歌》。

1、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群小客人,等你们坐好了,刘老师就把它们请出来。

2、逐一出示手指兄妹。

(以手指口吻问好)小朋友好!我们是一群手指兄妹,我是拇指哥哥、我是小指弟弟、我是食指、我是中指、我们是姐姐,我是无名指妹妹。我们想和你们一起游戏,你们愿意吗?

那小朋友伸出你的手指跟我一起游戏好吗?

3、带领幼儿一起游戏两遍。第二遍老师可以走到幼儿面前和幼儿互动游戏。

4、引出歌曲名称。

这个游戏好玩吗?我们把它唱到歌里去好吗?歌曲的名称就叫《手指歌》。带领幼儿说一遍。现在听老师把这首歌唱一遍。

5、老师示范演唱歌曲。

好玩吗?现在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

6、带幼儿学唱歌曲。

7、老师弹琴,幼儿边唱边做动作。

8、老师和幼儿一起边唱边做动作。

9、引导幼儿大胆寻找伙伴或老师一起游戏。

――等下小朋友可以下去找自己喜欢的朋友一起表演好吗?

――引导幼儿和同伴一起表演。

四、评价本课,鼓励幼儿回到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游戏。

小百科:手指是指人手前端的五个分支。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手指一般有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这五个。话说:十指连心。人类的手指蕴涵着人身的许多秘密。伸出您的手指来,让科学家给您看看“手相”。

篇9: 《手指歌》优秀教案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了解各手指的名称,学唱歌曲“手指歌”。

2、能边唱边进行动作表演,有初步表现的欲望。

3、体验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指偶五个。

2、手指屋睡觉的图片和醒来的图片。

活动过程:

“宝宝们,你们喜欢玩手指游戏吗?今天周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手指宝宝。”(用指偶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指偶,和幼儿一起认识它。

“大家好,我是大胖子。我们跟大胖子打打招呼。”

2、巩固手指名称。

(1)引导幼儿逐个说出手指的名称。

“手指宝宝都出来了,他们都是谁呢?”

(2)和手指宝宝玩捉迷藏游戏。

“小朋友真聪明,你们想不想跟手指宝宝玩捉迷藏的游戏呀?”

3、分段有节奏地学习歌词。

(1)学习第一段:

“手指宝宝玩得真开心,天黑了,他们要回手指屋睡觉了,听,他们是怎样睡觉的?”

(2)学习第二段:

“太阳出来了,手指宝宝要怎么样了?”

4、完整学说歌词。

(1)教师完整范念歌词。

“手指宝宝睡觉醒来的事情老师要来说一说呢!”

(2)师幼配乐念歌词。

“你们想不想来说一说呀?”

5、学唱新歌。

“手指宝宝睡觉醒来的事情老师还会把他唱出来呢!”

6、歌曲处理。

“手指宝宝说你们唱得真好听,可是第一段的时候手指宝宝在睡觉,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呀?能不能把他们吵醒呀?第二段手指宝宝醒来了,很开心,我们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呢?”

7、游戏活动。

“手指宝宝真有趣,你们想不想来学一学手指宝宝呀?”(请五位幼儿上来分别充当无个手指宝宝,其他幼儿唱歌,进行角色表演。)

8、结束活动。

“你们还想玩手指宝宝的游戏吗?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玩吧!”

篇10:六年级语文《手指》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手指》教学反思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与以前课本中选入的先生的.《白鹅》一样,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学生也十分喜欢学习本文。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后,五根手指的特点,学生容易把握,我把重点放在表达方法的体会上。一是要抓住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进行整体理解。了解课文主要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姿态和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二是要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如,描写“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一段话,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姿态)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从体形、头形、构造三方面进行描写,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他在五指中,却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喷出来、血要流出来时他“相帮扶住”“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劲扳住”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写大拇指形状和写“吃苦”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进行描写,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课后我还布置了小练笔,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眼中的五根手指,要写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结果很多孩子能模仿先生的语言风格,幽默地写了自己眼中五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而且很有见解。如:有的孩子认为中指并不向先生说的那样“养尊处优”,反而是“忍辱负重”,每天扛着钢笔写个不停,都累得驼了背。多么生动的比喻啊!由此可见,我们高年级语文教师应该挖掘不同课文中的写法特点,让学生在仿写、续写、扩写等活动中,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手指六年级语文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1.六年级语文《手指》教学反思

2.《手指》教案

3.课文《手指》教案

4.手指优秀说课稿

5.六年级语文教案

6.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优秀教案

7.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

8.小学六年级语文标点符号教案优秀

9.小学六年级语文《风筝》优秀教案

10.小班手指游戏教案

下载word文档
《手指六年级语文教案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