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三年级部教版语文教案

三年级部教版语文教案

2024-08-16 08:11:3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mrche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三年级部教版语文教案,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三年级部教版语文教案,欢迎阅读!

三年级部教版语文教案

篇1: 三年级部教版语文教案

词语理解。

同学们,读读词语,你能理解吗?

生解释词语并进行词语运用练习。3.再读课文。

思考回答问题:再读课文,想一想:红头为什么会去牛肚子里旅行?

预设:红头和青头捉迷藏玩,红头躲在草堆里。藏在草的红头就被大黄牛卷进嘴里。

师点拨:红头就被大黄牛吃到肚子里是故事的起因。

师继续追问:事情发生的经过是哪几个段落描写的?你能找到吗?

布置任务:请根据刚才的分段,简要地说一说段意。

(设计意图:先认字扫清阅读障碍后再读文,为整体把握课文作好铺垫。了解故事起因、经过,概括段意,有利把握课文整体结构。)

4.学习要求会写的字。

知道本课大意之后,我们来看看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教师提问: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预设

1: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归类识字法。

教师引导:本课形声字不少,你能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来举例说说吗?

预设

2:“管”就是形声字,“管”上部部首是形声,表示意思。下边“官”是声旁,表示读音。

教师强调:①要注意书写提示,结构不同书写的规律也就不一样。②注意“命管

算”三字的写法,提示容易写错的部位。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生字,每个

2

遍。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整体观察生字结构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关键笔画和易错笔画,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

四、总结提升

教师小结:红头的旅行真是凶险,要不是有青头帮忙可就坏大事了。遇到这么凶险的旅行,这两位小蟋蟀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在写童话故事的时候应该借鉴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细品课文!

五、课堂练习

1.

给加点字选择读音。(见课件

17)

2.

读词语。(见课件

18)

3.

抄写词语表中的

18

个词语。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2.

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3.

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理清结构

1.

上节课我们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受,谁再来回顾一下大家文章分为几部分,

各写了什么?

预设:文章分为

3

部分。

第一部分(1-6

段)讲两只小蟋蟀玩耍的情境。

第二部分(7-19

段)讲红头在

“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第三部分(20

21

段)讲红头脱离危险后的情景。

2.

谁能按提示回忆一下红头到牛肚子里旅行的原因是什么呢?

教师小结:这真是一个玩耍误入了牛嘴啊!

板书:(起因:捉迷藏误入牛嘴)

(设计意图:通过按照提示说关键词语来概括故事起因,引导学生学习总结概括段意的方法,提高其概括能力。)

二、集体交流,品读感悟

(一)学习

7-19

段。

1.

教师提出问题:默读课文

7-19

自然段,圈出表示红头所在位置变化的词句。

预设

1:进了牛肚子,从第一个胃到第二个胃,从第二个胃到牛嘴里。预设

2:我补充一下,先到牛嘴里,最后喷出来。

2.

教师引导学生边找边说边做笔记。

教师引导学生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教师小结并相机板书:(经过:红头

嘴-第一个胃-第二个胃-嘴)

3.

教师引导质疑,用导语安排学习任务。

学生按照学习任务,先自己勾画,然后同桌两人交流,再全班交流。4.教师小结,并告诉学生牛的这一个吃食的特点叫“反刍”。

5.教师引导巩固本文的学习重点:请大家再重新回忆吃食的特点,填写下面的内容

教师引导:看着这个提示,请用自己的话给你的同桌讲一讲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经过吧。

(设计意图:通过画出和讲述红头旅行路线,了解牛有

四个胃、会反刍这一科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由学到讲,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内化,同时又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习

20-21

段。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故事的结局。预设

1:红头从牛嘴里逃出来了。

预设

2:青头安慰红头,两人相拥。板书:(红头脱离危险)

(三)感受人物心理。

教师过渡:刚刚我们体会了红头旅行过程的惊险,当时两位主人公在经历惊险的时候心情是什么样的呢?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两人的对话来体会一下,并且要练习读出当时的语气。

1.

读红头语言,体会旅行的惊险。

篇2: 三年级部教版语文教案

感受红头的绝望与无助。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

教师引导:瞧,它一个不小心就被牛吃掉了。在这种紧张和害怕的心理下,

红头是多么的伤心啊!你感受到了什么?是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

预设

1:我从“哭”感受到红头的无助。

预设

2:我从“悲哀”看出红头已经不抱有任何幻想了。指导朗读:带入人物的情感,谁想读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害怕到极致又无助的感觉体会红头的绝望,紧接着让学生带着理解进行朗读,读中感悟,用读加深理解,用读表现理解。)

篇3: 三年级部教版语文教案

教师小结:只有感同身受的这种体会,才能读得更加吸引人,文中的这些细致的语言和心理描写也正是这篇童话的生动所在。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和体会青头的语言、心情,理解了青头和红头的友情之深。通过朗读关键语句,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四)感受人物形象。

教师同时出示四张描写青头的图片,让学生感受青头的人物形象,全班交流。教师引导:你能从这四张图片上来谈谈自己喜欢青头的理由吗?

预设

1:我喜欢青头是因为它一个遇到危险沉着冷静的人。预设

2:我喜欢青头是因为它一个知识积累比较多的人。

师小结:说得真好!作者正是用这样一个人物形象生动、通俗地介绍了一个科学知识,同时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因此我们在编写童话故事的时候,也可以用到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借助评价人物和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让学生从童话故事内容和写作方法两个方面学到知识,汲取营养。)

三、整体回顾

(一)讲演故事。

教师引导:如果给家人讲这个故事。我们要注意什么?先给你的同桌讲一讲吧。

(二)梳理文章及主旨。

(三)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在生活中有许多人歌颂友谊。古人也用诗句歌颂过真诚的友谊。我们来欣赏下。

学生自读摘抄。

四、课堂作业设计

1.

选择红头的正确旅行路线。(见课件

43)

2.

按提示,想一想,写一个片段。(见课件

44)

五、板书设计

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起因

捉迷藏误入牛嘴

谊深厚

经过

红头(

嘴-第一个胃-第二个胃-嘴

青头

鼓励

安慰

帮助

结果

红头脱离危险

惊险之旅

【课后作业设计】

一、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填序号)

①dā

②dá

③jǐ

④cènɡ

⑤ɡū

⑥jī

几.乎(

)

答.应(

)

蹭.(

)着

几.个(

)

回答(

)

一骨.碌(

)

二、比一比,读一读,看谁读得更准确旅行

要好

咱们

草堆

作声

答应做梦

可怜

救命

拼命

马上

消化当然

刚才

知觉

光亮

眼泪

来得及大吃一惊

三、课内阅读。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

)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

青头就给(

)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

)起来大声(

):“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1.

把动词填到合适的括号中。摔

2.

根据句子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

3.

从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句子,可以感受青头(

)的品质。A.只为个人安危着想

B.为了朋友不顾个人安危

4.

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一般可以用“谁怎么样”和“谁干什么”的方式概括,有结果的话还可以说清结果怎么样。请你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一、⑥③

①②

④⑤

二、略。

三、1.蹦

2.出乎意料

3.B

4.青头不顾自己的安危告诉红头躲过危险的办法。

【教学反思】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情节离奇,主题突出。是学生学习和练习写作的一篇好教材。教材选编课文的目的是落实“感受童话故事丰富的想象”这个语文要素,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故事所带来的魅力。

本文虽然篇幅比较长,但由于情节曲折离奇,反倒特别吸引孩子们。本文语言丰富生动。红头与青头的对话,以及青头的动作描写,体现了青头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是学生

反复品味和朗读的好材料。

文中有关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想象和表达的机会。因此,我引导学生梳理并画出红头的旅行历程,让学生讲述红头的旅行,然后再仔细品读相关语句,并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朗读,在朗读中体验着红头的情感。学生就是在朗读、想象、表达的过程中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落实了语言要素,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篇4: 三年级部教版语文教案

【课前解析】

《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利用童话的手法讲述了两只小蟋蟀在玩耍时有一只不小心被牛吞进肚子里。另一只利用积累的科学知识帮助它从牛肚子里逃出来的故事。这篇课文将科学知识与童话融为一体,贴近生活,语言生动,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吸引读者。

关注文本:本文特别应该关注的就是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而这个路线就是本篇文章所要讲明的一个科学知识:反刍。

关注结构:课文按故事发展“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6

段)写两只蟋蟀玩耍时的情景。第二部分(7-19

段)写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第三部分(20-21

段)写红头脱离危险后的情形。

关注表达:拟人的表达手法是童话不可缺少的因素。本课运用语言和心理描写的手法比较多。通过朗读感受两只小蟋蟀的心情变化。另外,本课从孩子们熟知的事物着手,素材贴近生活,让读者有亲切之感。

关注实践:心理描写和童话的丰富想象是本课的重要特点。所以,阅读本课,

既要边读对话边感受两个小蟋蟀的心情变化,又要边讲边演,感受童话的丰富想象。

【教学目标】

1.

认识“咱、偷”等

10

个生字,读准“答、应”等

3

个多音字,会写“旅、

咱”等

13

个字,会写“旅行

要好”等

18

个词语。

2.

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

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

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重点】

1.

认识“咱、偷”等

10

个生字,读准“答、应”等

3

个多音字,会写“旅、

咱”等

13

个字,会写“旅行

要好”等

18

个词语。

2.

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

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

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教学难点】

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策略】

识字板块可借助形声字的规律、归类识字法等来帮助认读。写字板块引导学生整体观察结构特点,再进一步关注关键笔画,正确规范地写好汉字。阅读理解板块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角色朗读、想象画面的方式,感受表达的效果。在给出一部分难懂词语的基础上,学生再有不容易理解的词语,可运用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式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咱、偷”等

10

个生字,读准“答、应”等

3

个多音字,会写“旅、

咱”等

13

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

18

个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能按课文故事发展的顺序分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

如果要出去旅行,你会选择去哪里?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

预设:我想去新疆,吃那里的哈密瓜、葡萄干。

预设:我想去延安,看看宝塔山,再到附近看看黄河壶口瀑布。

……

2.

揭示课题:有位特殊的朋友,它的旅行经历可谓是处处惊险。它去了哪里?

发生了什么?它到底怎么样了?让我们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3.

板书并齐读课题:(板书:10

在牛肚子里旅行)

4.

因为出现在课题中,所以我们来介绍第一个会写的字:旅。

5.

介绍本文的体裁。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经验,用惊险的旅行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自读课文。

提出默读课文要求,请同学们自读。2.学习字词。

同学们课文读得非常认真。字词过关了吗?老师要考考大家。

(1)先带音读两遍,再去掉拼音读,然后组成词读。指名读、一条龙读。

篇5: 三年级部教版语文教案

教师过渡: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心情,我们来看课后一题。请同学们说说读这些句子的时候应该怎样来读。

教师引导:经过这样一件事,青头和红头可以称得上是“患难”之交了,他们间的友谊更加深厚了。板书:(惊险之旅

情谊深厚)

篇6:部编版三年级语文《赵州桥》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16个新词语。

2、照样子,用“不但……而且……”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3、能找出重点词句,正确理解第2和第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4、知道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而骄傲。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

2、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而伟大。

教学难点:对文章段意的概括。

教学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及操作步骤。

2、自学课文,读写、理解生字新词,知道课文大致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课题

1、你们看见过哪些桥?

2、你所知道的,我国有哪些非常著名的桥?

(教师举例: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等)

3、教师板书:赵州桥(教学生字“赵”、“州”)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赵州桥。它虽然没有南京长江大桥那样高大,但却是一座世界有名的大桥。为什么这座桥如此有名呢?我们学了课文就一定知道了。

二、听课文录音,自学课文

1、教师布置自学要求:

(1)看清生字,会读生字。

(2)划出带生字的新词,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你是如何记住这些生字的?

(2)齐读新词,你已经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请说说看。

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要求正确地读,即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介绍了什么?

每个自然段各讲了什么内容?

3、学生可同桌交流。师生共同小结。

四、课堂作业

1、完成课堂作业本中的第1、2小题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

赵州桥

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

非常雄伟、坚固

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抓住重点词语、句子,讲读课文1、2段,弄清赵州桥设计上的两个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生字、新词,你知道哪些词语的意思?

2、课文讲了什么?分哪几个方面讲?

二、讲读课文第1段

1、默读第1段

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主要告诉我们什么?还告诉我们什么?

讨论:共2句话,主要讲赵州桥是世界闻名的石拱桥,还告诉我们赵州桥的地点、设计者和建造的年代。

2、“闻名”是什么意思?它的近义词是什么?

3、指名朗读

三、讲读课文第2段

1、自由读第2段

思考:

(1)赵州桥闻名于世,它在设计上有什么特点?

(2)课文中哪些句子是描写赵州桥雄伟、坚固的?

2、出示两幅投影,让学生观察、比较。

3、大桥没有桥墩有什么好处?

a、减少了冲击力

b、节省了石料

4、四个小桥洞有什么好处?

5、李春为什么要设计成拱形的石桥?

(1)“设计”是什么意思?

(2)“这种设计”指哪种设计?

(3)用“设计”说一句话。

(4)你找到了这种设计的优点在哪里吗?能否用课文中的话来说一说。

结合练习:用“既……又……、”造句

6、齐读第2段回答,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讨论后小结:这座桥大桥洞没有桥墩,洞顶上的左右两边各有两个小桥洞。它既减少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来没有,所以说是一个创举。

7、师小结:这一段主要写了赵州桥设计上雄伟坚固的特点,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在这一段中,有些词语和句子跟这段话的主要内容关系特别密切,请找出来?

四、看投影系统地说说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

五、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3、4、5小题

2、熟读课文第二段

篇7:部编版三年级语文《赵州桥》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文有关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喜欢的部分。

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学习重难点

1、重点:了解赵州桥的主要特点。

2、难点: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怎样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上午,我们学习了这一课的生字词,读了课文,也学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现在我们先复习一下这些词语:

设计、参加、雄伟、全部、横、跨创举、减轻、冲击力、重量、节省、坚固、美观、石栏、栏板、精美图案、前爪、回首、遥望、双龙戏珠、才干、宝贵、遗产、安济桥。

2、爪是个多音字,通过查字典,我们知道它有两种读音。(出示课件)

3、哪位小老师还想提醒一下课后的生字的字形。

参字下面是三撇,

县字中间只有两横,

设字右上角是横折,

案字中间的横较长。

4、那么第一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还记得吗?(位置、名字、设计者、建造年代、历史悠久)

5、读读课文,在你的印象中,赵州桥是一座——的桥。(令人惊叹、别具一格、举世无双、独一无二、世界闻名、名扬天下……)

二、学习第二段

1、“这么长的桥,全部由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1)赵州桥是一座石拱桥,从字面上,你怎么理解?

(2)找出课文的句子,证明一下你的想法对不对。

(3)你找了哪一句,说说理由。

(4)想看一看赵州桥吗,指图:这是一座用——砌成的桥,下面没有——,只有一个——,横跨在——多宽的河面上。

(5)横跨的意思你理解吗?(就是从河岸的这一边,横着跨过河面,到了河对岸)

(6)三十七米多宽:到底有多宽呢?我们的阶梯教室从墙到门边上的墙有11米宽,那么这条河的河面就有3间多的阶梯教室那么宽。

(7)指导读这句话,个别读,学生评价。

2、“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1)这么长的桥到底有多长呢?读读书,找出句子。

(2)五十多米是多长呢?我们再拿阶梯教室做比较,从黑板这里到那一头有15米,五十多米就相当于有三间多将近4间的阶梯教室这么长,在头脑中想象一下。

(3)赵州桥有九米多宽。刚才说阶梯教室宽11米,九米就是比阶梯教室小一点点,但中间能行车马?两旁走人,我想并排摆了三四部的士也没问题的。

3、“赵州桥非常雄伟”。

(1)想象一下,这么长,这么宽的桥架在这么宽的河面上,你觉得赵州桥怎么样?在你的头脑中间现出什么词?“雄伟”。

(2)谁会读这句话?学生个别读,并评价。

(3)一千三百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能建造出这样雄伟的桥,你想说什么(伟大、聪明、了不起、自豪、骄傲、我们所有中国人都会为此感到骄傲的)

4、“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1)那么这么雄伟的赵州桥它的形状还有的特点呢?继续往下读书。

(2)读完后,同桌在14页的插图上指一指,大桥洞、小桥洞的位置

(3)出示课件学生上台指大小桥洞的位置

(4)老师引读:原来:大桥洞顶上的………还各有两个…………

5、“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立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1)那么这些桥洞有什么作用呢?想知道吗?(看大小水课件)

(2)看完课件,你知道了什么?

6、“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读读书,看看这种设计的优点有那里?有几条优点?(两条优点:坚固、减轻重量节省石料)。

(2)两个优点,作者用了一个关联词来连接,既………又……

(3)在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也能用上这个点联词:(生造句)

(4)这是一个长句,我们怎样才能读好它呢?看老师画的吸气的符号,听我读

(5)请同学也学着老师在书上做记号,试着读一读、读给同桌听

(6)“这种设计,具体指什么样的设计?”看课件说(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同,大桥同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7)“创举”的意思我们查了字典是什么?(从来没有的,有重大意义的做法)

(8)在这里创举指的义是什么?

(9)老师也查找了资料,“敞肩式的介绍”

(10)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根据学生发言,读最后一段)

(11)想想看,一千三百多年,赵州桥经受了多少次洪水的冲击,多少次地震的摇撼,多少车辆的重压,让我们带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意,再一起读读这句话。

7、总结第二段:在这一段中作者用了列举数字的方法,介绍了赵州桥的长度,宽及、这是写说明文常用的方法,以后还会学到;同时还介绍建筑材料,形状特点。这几方面。紧紧围绕“雄伟”展开具体描写的。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围绕一句话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三、学习第三段:

1、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1)赵州桥除了雄伟,坚固还有什么特点?自由轻声读第3段,还有什么特点?(美观板书)

(2)书中有个泡泡,你们读读句子,体会一下好在哪儿?(这名话概括了前面的内容,又引起了下面的内容,这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别看这个句子简单,但它很主要,能使段与段之间连接很顺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文章要写得通顺、连贯、很值得我们学习。

(3)在这句话中还有一个关联词:不但……而且……

谁会用这个关联词把赵州桥的三大特点连起来说一说。

2、“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1)那么赵州桥美观在那里呢?读读课文

(2)仔细观察图,我找到想对应的词语

(3)再仔细看看图,我找找描写龙的动词,(抵、遥望、戏)读了这些描写龙的词语,我们真觉得这些龙都(游动起来了,这些龙雕得多逼真,惟妙惟肖,)

(4)所有的龙的似乎都在游动,所有的龙指哪些龙?

(5)如果你是作者,你们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心情会怎样的?(自豪、激动)

(6)让我们一起带着自豪、骄傲的心情读一读这一段,配乐读。

3、你们看栏板上的权雕刻着精减,作者也用上准确的词写得逼真,我们也来学着作者用上动词来说一说,写一写。

(1)看图:图上画着什么?(吞云吞雾、首尾相交、翻云覆雨、翻腾、威武、口含龙珠、张牙舞爪、昂首挺胸、舞动、凶猛、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目光如炬、直上云霄)

(3)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模仿课文写一段话。

作业布置

写生字,完成练习册。

课后反思:

语言文字本身常常是简单的,教师拥有善于发现的眼睛,挖掘语言文字背后东西,想办法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化干瘪枯燥的语言符号为鲜活的可以感知的形象。学生真正开始用心想象时,他们独特的感悟才能被激活。《赵州桥》在教材里是一座文字的桥,只有当这座文字的桥化为学生可以凝神注视的桥时,感悟才是真实存在于学生的心灵深处的。在教学中,我抓住“坚固”和“美观”两大词让学生感悟,让学生换个角度将这座桥想象成一个人、一个老人、一个忘记了年龄的老人,学生的想象被激活了,他们自己在感动、在自豪。至于桥的“美观”显然在文字上就比“坚固”来得生动些,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氛围,让学生闭目想象。学生的想象力被充分调动,使文本本身更具有张力。

篇8: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默读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

3、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

过程与理解:

抓住课文重点句子,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把话说得简洁明了的习惯。

教学重点:

学习边默读边思考,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

突破方法:

抓住人物语言,引导分析、理解

教学难点:

明白小熊收购的废话有哪些毛病,应加何修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借题激疑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中有哪些动物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就让我们跟着小熊一起来《收购废话》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1)“收购”是什么意思?从各处买进

(2)“废话”可以收购吗?

(3)这篇课文会写些什么呢?

对于这些问题,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生字,用括号括出新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带生字词。

1、开火车认读

2、指导重点生字读音

“驶”:翘舌音,注意与平舌音“s”区分;“废”:声母是f,不是h;“录”:读“lù”,与“nù”区分;“斤”:前鼻音,注意不要读成“jīng”

3、跟着老师读

4、擦拼音读

5、同桌互相正音,练读

6、指名读生字词

(2)出示句子,了解“了”的两种读音。

“这个人罗罗嗦嗦说了一大堆废话”中的“了”怎么读?

“小熊帮助大家把话说的简洁明了”中的“了”又该怎么读?你还能给“了”组几个词吗?了解了断了结了得多音词“重、了”组词。

三、巩固识字,书写难字

1、观察生字特点,全班交流,汇报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难字或易写错的字。

要点:“购、酒、驶、郊、段”都是左右结构。其中,“酒”与“洒”要区分清“驶”与“使”要区分,不要多横“段”的笔顺要注意。

“废、疾”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区分“广字旁、病字旁”

“毕、录”都是上下结构的字,“录”下不是“水”,最后一画是捺,不是点“斤”是独体字,在田字格里居中。

2、出示生字“毕、废、斤、录、段”,读一读,写笔顺。

3、练写难字,教师巡视,引导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写好及时评议,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四)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表格,讨论学习余下生字。

篇9: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

教学要求:

1、认识、会写“毕、废、购、酒、斤、录、疾、驶、郊、段”10个生字;辨析多音字“了”。

2、默读课文,做到边读边思考。

3、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能在说话、写话时尽可能地把话说得简洁明了。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边读边思考,明白什么样的话是废话。

2、弄清楚小熊收购的废话有哪些毛病,应如何修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借题激疑

师: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中有哪些动物呢?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3、对于这些问题,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4、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收购废话》。(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师:首先,请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标记生字词,和本课出现的一些成语。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师:都找出来了吗?我想请来把第一行的字词读一读。生:……

师:真不错,普通话很标准,声音也很洪亮。

师:第二行的字词老师还想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希望你也能像一样,做

到声音洪亮,让全班同学都能听到。

生:……

师:你可以当小老师了,你来带大家把第二行读一遍。

师:下面再跟老师把生字词读一遍,注意咬准字音。生:……(去掉拼音读)

(三)巩固识字,书写难字

1、汇报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难字或易写错的字。

师:在这些生字里面,有没有你觉得比较难记或者是难写的字呢?

生:…

师:你又是如何把这么难的字给记住的?请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其他同学。

生1:……

生2:……

2、练写难字,教师巡视,引导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写好“购、酒、驶、段”,注意左窄右宽。

师:老师认为呢,难写的字有“购、酒、驶、段”,请大家自觉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注意左窄右宽。(生练)

3、及时评议,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

4、出示句子,了解“了”的'两种读音。

“这个人罗罗嗦嗦说了一大堆废话”中的“了”怎么读?

“小熊帮助大家把话说的简洁明了”中的“了”又该怎么读?(出示“明了”)你还能给“了liǎo”组几个词吗?

师:请大家看到大屏幕,我想请字写得的一位小朋友读读第一句话。

生:……

师:你来读读读第二句。

生:……

师:认真听的同学一定注意到了,我们这里有一个…、、

生:多音字。(板书)师:谁能分别给它们组词?

生:……、

师:相信通过你的帮助,同学们一定能记住这组多音字,谢谢你!师:课文当中也出现了不少的成语。谁来说说你找到的成语有哪些?

生:(预设)一望无际、画蛇添足、关门闭户、自相矛盾。

师:那你能说说你对一望无际的理解吗?一望无际在我们书本的第5自然

段。请其他同学做好笔记。

生:……

师:解释非常到位,表扬。师:那画蛇添足又是什么意思?

生:……

师:看来你对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理解了。我们在生活中做事的时候就不要画蛇添足了。

师:再看到关门闭户,你来解释。生:……

师:自相矛盾呢,是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不一致。

(四)听范读,划分段落大意

师: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地听范读,注意听清楚字音,

边听边思考:

本文可划分为多少段?每段分别又说了什么?(段落大意连线)

师:你把课文分为了几段?是怎么分段的?生:……

师:真会归纳。下面看一看老师是怎么分段的。(PPT连线)

篇10:三年级部编版语文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会写12个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

领略歌溪的生命力,体会作者对小溪、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一条会唱歌的溪流,它会给村里的人带来什么呢?让我们随着这条欢快的溪流一起去看一看,它会给人们带来哪些欢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认真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同桌互相检查朗读情况,互相正音。

3、听课文朗读录音,标出不认识的生字、新词。

三、生字探究,识记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拼读、识记。

(1)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认读生字。

2)指名读,师生共同正音。

重点指导读准下列生字的音。

源:yuán,注意不能读成“yán”。

滑:huá,不能误读成“fá”。

虽:suī,声母是平舌音“s”,不是翘舌音“sh”。

3)同桌互读。

4)“开火车”读生字。

(2)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指导字形及书写要求。

2)老师范写“爬、翻”两个字。

3)学生练习写字。

2、结合课文词语释义、积累新词。

流淌:流动。

文静:(性格、举止等)文雅、安静。

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

浑厚:朴实雄厚。

四、指导朗读

1、听课文朗读录音。

2、学生试着模仿录音朗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句子是否通顺,是否有感情。

篇11: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复述课文。

3、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小青蛙热爱读书以及小动物之间友善和谐的关爱之情。

4、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复述课文。

2、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小青蛙热爱读书以及小动物之间友善和谐的关爱之情。

3、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难点:

1、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小青蛙热爱读书以及小动物之间友善和谐的关爱之情。

2、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与学生数量相等的枫叶、小青蛙和小蜥蜴的头饰及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一张红枫叶)对,就是围绕着这张美丽的红枫叶,发生了一个美丽感人的小故事。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张美丽的红枫叶》,这是一片美丽的童话故事。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老师说这个小故事美丽感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故事呢?下面老师想请几名同学来读一下课文,谁想试一试?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你在通话中认识了哪几个朋友?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随着学生的回答,将青蛙、蜥蜴、鲫鱼的图片贴到黑板上。)找同学简单说故事梗概。

三、学习课文1——5自然段

1、青蛙为什么想要用红枫叶来做书签呢?请五名同学来读一下课文1~5自然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

2、青蛙为什么想要用红枫叶来做书签呢?(因为这张红枫叶很漂亮。)红枫叶什么样?谁能从书中找到描写红枫叶的句子,读一读?(池塘边上有一张红红的枫叶,红枫叶飘落在青草地上,它有五个细小的“手指”,就像一个红润润的小巴掌。)课件出示在青草地上的红枫叶。红枫叶美丽吗?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看谁读得美。

3、青蛙先生为什么想要一张书签呢?(青蛙先生有一本心爱的书,他非常爱读这本书,这里的每一篇童话,都像一块又香又软的小蛋糕,或者是一块凉丝丝、甜滋滋的口香糖。(指导朗读: 读出吃蛋糕和口香糖时的感觉,读好了“又香又甜”、“凉丝丝”、“甜滋滋“。

他舍不得把这些故事一下子都读完,就像有了好东西,不能一下子都吃掉一样。他每次只读一两个,因此,青蛙先生非常想有一张小书签,看到哪一页,就把书签夹到哪一页,这样又方便,又有趣。所以想有个书签。)

4、当青蛙先生终于为这本有趣的书找到了一张漂亮的书签时,它的心情什么样?(高兴、激动)师师范,生读,要读出高兴激动的心情。

四、学习课文6——13自然段

1、可奇怪的是,青蛙先生并没有把这张红枫叶拿回家,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6——13自然段

(因为青蛙看到红枫叶下有一条小蜥蜴,小蜥蜴正躲在红枫叶下睡午觉呢。他怕惊醒小蜥蜴,所以就没有拿走红枫叶。)

2、这说明青蛙先生对小蜥蜴特别——关心。(板书:关心)

青蛙先生不仅没有把红枫叶拿走,还轻轻地说了声:“对不起!”把红枫叶轻轻放下。这个句子中出现了两个“轻轻”,谁能把这种轻轻的感觉读出来。

青蛙先生为什么要轻轻地说、轻轻地放下呢?(它害怕把蜥蜴吵醒了。)这说明青蛙先生对小蜥蜴特别的——关心。

可是青蛙先生回到家,还是在想着那张美丽的红枫叶,就忍不住去找小蜥蜴,于是就有了小青蛙和小蜥蜴的对话,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来做小演员,同桌两个人,一个来演小青蛙,一个来演小蜥蜴,先在下面试试。师示范指导。

(1)想得到红枫叶的是青蛙先生,可小蜥蜴为什么觉得惋惜呢?惋惜是什么意思?(其实,小蜥蜴是替青蛙先生觉得惋惜,觉得难过,看来,小蜥蜴对青蛙先生也是特别的——关心)为了引导学生体会小青蛙的友善和小蜥蜴的同情之心,我以采访的方式进行发问“青蛙先生,您那么喜欢这张红枫叶为什么还要把它放下呢?”“小蜥蜴,是青蛙先生没得到书签,你可惜什么呀?

(2) 青蛙先生满怀希望地来找红枫叶,却发现红枫叶被小鲫鱼顶走了,它这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难过、失望、伤心)所以青蛙先生叹了口气,生读,师示范,生再读。

五、学习课文14——22自然段

1、善良的小青蛙为了不打扰小蜥蜴的午睡,而失去了一张漂亮的红枫叶,可傍晚时候,红枫叶却来到了青蛙先生的家里,这是怎么回事呢?谁能为大家读一读14——22自然段?(指名读)

2、红枫叶怎么自己跑来了?红枫叶真是自己跑来的吗?(红枫叶并不是自己跑进来的,而是小蜥蜴送来的,小蜥蜴正躲在枫叶后边呢!)

3、如果你就是这只小蜥蜴,你在午后听了青蛙先生的话,你心里会怎么想?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此时此刻你觉得青蛙先生的心情会怎样呢?(好高兴 好激动 好幸福)

4、我觉得青蛙先生也好幸福。

篇12: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学目的:

1、体会书籍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教学重点:

体会为什么说巴罗先生让“我”读书是付给“我”的报酬。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报酬》一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能说一说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

二、学文感悟:

1、自由读书,找到什么是报酬?

2、围绕“报酬”质疑。

3、学第一自然段

思考:巴罗先生付给“我”报酬的方式有什么特别之处?

体会:不是说……就是说……甚至……

试着用它说一句话。

想一想,此时“我”是什么感受?

有感情朗读。

4、学生质疑过渡到(2—7自然段)的学习

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学习、体会。

ɑ “他的屋子里到处都是书,真像一个图书馆”

“这些还只是……第二遍的书”

抓住“到处”“图书馆”“第二遍”体会书多

说一说,巴罗先生给你怎样的印象?

体会到巴罗先生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b“他仔细打量了我许久,……巴特写的。”

抓住“打量许久沉思”体会

巴罗先生看了那么久在想什么呢?体会巴罗的良苦用心

小结:这回我们再来说说巴罗先生的用意是什么?

这时“我”又有什么感受?

学生再读2—7自然段,用心感受巴罗的良苦用心。

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5、学习(8、9)自然段,抓关键词体会,巴罗的这种良苦用心,效果怎样?

“那天一回家……我捧着它读了个通宵。”

说一说你对通宵的理解

“一星期后……一本好书。”

体会激动“我”激动的是什么”?

6、我迷上了读书,我爱上了书,同学们设想一下,他在什么情况下读书?

___________时,我在读书。

___________时,我在读书。

7、现在,同学们再来看看为什么巴罗先生让我读书是付给我的报酬呢?说说自己的理解.

8、齐读“35年后的今天……”

如果你就是作者,你想对巴罗先生说些什么?

三、拓展练习:

同学们都是爱读书的孩子,谁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喜欢的书,讲清理由。

板书设计:

. (的)报酬 奇怪

让我读书 高兴

(改变命运) 遗憾

感激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篇1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复述课文。

3、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小青蛙热爱读书以及小动物之间友善和谐的关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提示复述课文。

2、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小青蛙热爱读书以及小动物之间友善和谐的关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小青蛙热爱读书以及小动物之间友善和谐的关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与学生数量相等的枫叶、小青蛙和小蜥蜴的头饰及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张美丽的红枫叶》。围绕着这张美丽的红枫叶,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童话故事呢?。

二、整体感知

下面老师想请几名同学来读一下课文,谁想试一试?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你在童话中认识了哪几个朋友?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随着学生的回答,将青蛙、蜥蜴、鲫鱼的图片贴到黑板上。)

三、分层学文

1、青蛙为什么想要一张书签呢?(板书:做书签)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 5段。

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文中描写红枫叶的语句,并指导朗读。

2、可奇怪的是,青蛙先生并没有把这张红枫叶拿回家,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一边读课文6-13自然段,一边画出相关语句。

重点理解

因为青蛙看到红枫叶下有一条小蜥蜴,小蜥蜴正躲在红枫叶下睡午觉呢。他怕惊醒小蜥蜴,所以就没有拿走红枫叶。

(板书:睡午觉)

青蛙先生轻轻地说了声:“对不起!”

3、可是青蛙先生回到家,还是在想着那张美丽的红枫叶,就忍不住去找小蜥蜴,于是就有了小青蛙和小蜥蜴的对话,现在老师想请同学们来做小演员,同桌两个人,一个来演小青蛙,一个来演小蜥蜴,先在下面试试。 师示范指导。

盖在你身上的那张红枫叶呢?读时语速稍快,表现青蛙先生着急的问。

我太喜欢它了,想把它做成一张书签。“太”可以读的稍重稍长,体现对红枫叶的喜爱。

“那你刚才为什么不取走它呢?一阵风把红枫叶吹到小溪里去了,我看见一条小鲫鱼顶着它游走了。”想得到红枫叶的是青蛙先生,可小蜥蜴为什么觉得惋惜呢?

(其实,小蜥蜴是替青蛙先生觉得惋惜,觉得难过,看来,小蜥蜴对青蛙先生也是特别的——关心)

“真可惜。刚才我怕拿走了它,会惊醒你的午睡。”青蛙先生满怀希望地来找红枫叶,却发现红枫叶被小鲫鱼顶走了,它这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难过、失望、伤心)所以青蛙先生叹了口气,生读,师示范,生再读。

4、善良的小青蛙为了不打扰小蜥蜴的午睡,没有得到这张漂亮的红枫叶(板书——没得到),可傍晚时候,红枫叶(贴图)却来到了青蛙先生的家里,这是怎么回事呢?谁能为大家读一读14——22自然段?

5、所以青蛙先生快乐的说:“(屏幕出示:谢谢你——红枫叶!谢谢你,好心的小蜥蜴!)”

四、想象结尾

《绿色的童话》里终于有一张漂亮的书签了,每当青蛙先生看到这张红枫叶的时候,就会想起什么? 所以课文的最后用了哪个标点符号?这真实一个让人回味无穷的省略号啊!同学们一起来读最后两段!

五、解题升华

为什么说这是一张美丽的红枫叶呢?

板书:两颗美好的心灵

友谊带给我们温暖,带给我们快乐!老师也把这张美丽的红枫叶送给每位同学,快看看自己的书桌堂里,拿出我给你的红枫叶,大声读读这句话——

播下一颗善意的种子,就会收获无穷的快乐!

板书设计:

一张美丽的红枫叶

做书签 睡午觉

小青蛙 没得到 送新叶 小蜥蜴

两颗美好的心灵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篇14: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设计说明:

本文介绍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作者先写海滨,再写小城,意在把小城放在海滨这个大的背景下,使小城更加美丽。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按照从海滨到小城的顺序一一抓住景物特点,结合重点词语体会海滨小城之美。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方法,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文章“总—分”的构段方式之美,尝试在习作中运用此种构段方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结合预学案预习课文;观察校园中最美的一处景物。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优美。我们刚刚告别《富饶的西沙群岛》,今天老师又要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海滨小城。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海滨小城指的是哪座城市?海滨小城在哪里?那里的风光怎么样?

4.过渡: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问题式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效果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序号。

2.自由读一读本课的生字,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解决。

3.同桌合作学习生字,说一说自己记住了哪些字,哪些生字比较难记。利用字卡互相考一考。

4.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请同学当小老师领读。

海滨海鸥胳臂理睬装载凤凰亚热带榕树石凳每逢除了

5.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轮读。

滨鸥胳臂睬载凰亚榕凳逢除

强调:“睬、载”是平舌音,“载”在文中读四声。

6.学习多音字“臂”。

指名读:胳臂(bei)手臂(bì)

7.理解词语的意思。

(1)找一找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进行交流。请小老师来解决。

(2)教师重点点拨以下词语。

海滨:海边;沿海地带。

浩瀚:水势盛大。

寂寞:孤单冷清。

喧闹:喧哗热闹。本课指人们因为高兴而大声喊叫,场面非常活跃。

热闹:本指繁盛活跃的景象。本课指鲜花竞相开放的景象。

每逢:每次遇到。

(3)小结: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我们要先找到词语所在的句子,再读一读这个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通过初读课文来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识字学词中,发挥学生自主识记字词的能力,通过自己质疑、全班解疑,教师点拨等方法来理解词语。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第1自然段:海滨小城美丽的大海和天空。

第2自然段:早晨,到处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

第3自然段:沙滩上的贝壳与渔民捕鱼归来时的情形。

第4自然段:小城庭院里的树。

第5自然段:小城公园的美丽。

第6自然段:小城街道的美丽。

第7自然段:总结小城的美丽与整洁。

3.梳通文章脉络。

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海滨的景色?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小城的景色?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海滨的美丽景色。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写小城的美丽景色。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总结全文,交代海滨小城的美丽与整洁。

4.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一读这两部分内容。(轻声读、默读、大声朗读、小组合作读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先读懂每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梳理全篇内容,帮助学生理清结构。

四、观察示范,指导书写

1.出示本节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滨灰渔遍躺载靠栽亚夏除踩洁

2.认读生字,口头给生字组词。

3.说一说哪些生字较为难写。互相交流写好生字的方法。

遍:注意“扁”的写法,不要多写一横或一竖。

躺:“身”在做偏旁时长撇不出头。

靠:第四笔横要写得最长。

洁:注意右上部是“士”。

4.教师相机进行示范,重点指导“遍”“躺”“靠”的写法。

5.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6.投影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

7.朗读课文,积累抄写。

在课文中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抄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注重书写指导,在学生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示范,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同时,练习积累抄写,从而把字写得正确、美观。

篇15: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发现形声字的识字方法。

2.积累词句,阅读故事,提高朗读、理解能力。

3.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主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学习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会认

1.课件出示。

2.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每个字的左边都与字义有关,右边都与字音有关。这样的字是形声字。)

3.同桌互相交流识字方法。

4.巩固识字,认读生字卡片。

二、学习展示台。

1.识字交流站。

(l)交换识字卡片,把自己认识的字直接读给同学听。

(2)小组推荐识字多的同学交流识字方法。

(3)在老师的指导下,举办会说话的墙,把学生认识的汉字贴在教室的墙壁上。

2.故事会。

(l)学生自立讲故事。

(2)评一评,谁的故事讲的好,评选出故事大王。

第二课时

一、读读记记。

1.小黑板或课件出示词语。

2.自由读一读,要我们积累的是什么词语。

(以一到十的数字开头的成语。)

3.同桌互读,读准字音。

4.比赛记,看谁记得最快。

5.说说你知道的成语的意思。

二、我会填。

(l)学生自由填,交流。(分别填上:。!?)

(2)交流为什么这样填?

三、我会写。

(l)观察,认真看图,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老师带着同学们去猴山上看猴子。)

(2)小组合作交流。

猴子们在干什么?

同学们的表现怎么样?心情怎么样?

(3)小组内互说。

(4)把想到的话写下来。

四、我会读。

(l)自由读,把短文读正确,读流利。

篇16: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要求: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学习第一段的写法,从不同方面把一个地方的景色写具体。

3.学习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4.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海滨小城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抓住不同景物的特点,了解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按不同角度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仿照某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欣赏到美丽的景色,今天,我们又要到美丽南国来欣赏,地处广东海滨的一座小城的迷人景色。(板书课题:20海滨小城)

2.分析审题:海滨指的是哪里?课文写的是什么地方?课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同学们,思考一下。

二、理清文章思路。

1.自由读课文,标清段的序号,思考: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海滨的,哪几自然段是写小城的?

2.讨论分析:

第一部分(1-3)海滨的景色。

第二部分(4-6)小城的景色。

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海滨的哪些景物?用“横线”标出来。(板书:大海沙滩)

2.自由读1-2节,用“”标出体现大海是美丽的词语,加以理解。

3.学生找句子--抓词语--谈体会(板书:蓝棕银白白灰金黄)

小结:这两段主要抓住景物的颜色进行描写,表现了大海是迷人的,景色异常美丽。

4.自由练读--互读--指名读(要求读出颜色的美,大海景色的迷人)

5.默读3节,思考: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板书:贝壳船队)

6.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并思考:为什么会这样?

(1)这里的孩子见得多了,都不去理睬这些贝壳,贝壳只好寂寞地躺在那里。

(2)船队一靠岸,海滩上就喧闹起来。

7.二人互读--指名读--男女生分读(要分别读出海滩的宁静与喧闹氛围)

四、学习第二部分。

1.过渡:刚才学习了1-3节,了解了海滨是美丽的,下面用同样的方法自学4-6节。

3.投影显示思考题:

(1)课文写了小城的哪几个地方?用““标出。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用”( )“标出。

(2)抓住关键句体会:它们美丽在哪里?

3.讨论板书:

庭院--树多花园--树茂街道--干净

4.投影显示,理解带点词的意思。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5.指导朗读:作者把小城写得这么美、整洁,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的热爱、赞美之情,要通过你的朗读,让别人也体会到这种情感。

6.自由练读--齐读。

7.根据提示练背5节,投影显示:

小城的公园()。这里栽着()。一棵棵榕树就像()撑开的(),树叶(),可以(),()。树下(),每逢(),()总是()。

五、总结。

1.齐读全文,体会作者的热爱、赞美之情。

2.结合板书,思考:课文是怎样连段成篇的?

板书设计:

海滨

小城海滨(1-3)大海

沙滩

小城(4-6)庭院

花园

街道美丽

整洁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一开始我并没有告诉学生此文的写作顺序,而是让学生自己讨论,同桌间相互交流,结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这就给了我一个启示:很多事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讨才会加强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编辑推荐:小学1-6年级各个版本语文教案汇总

提醒:

新学期军训、分班卷、课本同步试题

尽在“”微信公众号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习作指导我有一个想法》语文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习作指导我有一个想法》语文教案

写作思路:

1.审阅题目:本题要求我们写关于生活中的想法。

2.选定内容:自己生活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否需要改进呢?把你的想法写出来,提出合理化的改进建议。

3.表达方式:叙述。

4.表现手法:首尾呼应,开篇点题。

5.结构顺序:在写作文时,首先提出问题,把你的想法写清楚,然后写对这种想法的改进办法或建议。

下水文:

我有一个想法

我有一个关于房子建设的想法。

①我觉得现在自己住的小区里,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就是没有一个像邮箱一样的收取快递的箱子,如果有这样的箱子对我们来说真的是很实用的一个设计。

②因为白天的时候,我们上学,父母上班,家里都没有人在,快递员只好把快递送到物业保管。有的时候回家晚了,物业也就关门了,我们只有等到第二天的时候才能去拿。

有的时候,妈妈给快递师傅说,将快递放在我们家的门口就好,可是师傅为难的说,按照规定这样子做是不被允许的,还是要放在物业。

③所以我想,要是家门口有一个带锁的能够放快递的箱子,师傅就可以直接把快递放进去,然后我们回到家就可以拿,这是一件多么方便的事情啊。

④我希望在房子建设的时候,能够在每家每户的门口,都设计一个快递箱。

①开篇开门见山,提出问题。

②指出以前房子建设的问题。

③根据妈妈和快递师傅的谈话以及房子建设方面的问题,产生了奇特的想法。

④根据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看完上面小作者的想法,你有什么想法呢?请写一写吧!

篇17: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观察插图,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景物。

2.积累好词、好句子,引导学生在进行描写时,适当运用。

3、读懂例文,体会把小动物当成人来写会更加生动的好处。

教学重点:

重点:想象作画,并把想象的内容描写出来。

难点:描写时能有重点地选择小动物,有详有略。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PPT课件。课本插图,小动物Gif图片为主要素材。

教学思路:本节课基本思路为借助多媒体,特别选取了可动的gif素材图片,使整幅画面动起来,体现这儿的美丽热闹。按照“观察图画,激发想象---积累词语、说具体句子---读懂例文、把动物当成人来写”三步展开教学。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问:大家为什么喜欢把书上图画涂上颜色?引入本次看图写话主题。板书:这儿真美。

一、出示PPT1(没有颜色),按顺序观察图中景物。

1、学生说图中景物,引导学生注意听,并补充。

2、提问:能按顺序把图中景物说一说吗?

3、师板书引导:观察顺序“从上到下,从远到近”。

4、PPT演示先后次序。

设计意图:有顺序观察能力培养,为能有层次的写话作铺垫。

天空、白云—群山—树林—草地、鲜花—小河。

二、出示PPT2。补充想象,丰富画面。

1、引导。PPT1缺少了什么,你想加上些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颜色、动物……

2、少了它们你会觉得怎么样?(冷清、寂寞……)

设计意图:短语的训练,丰富学生的词语库。如:绿色与嫩绿色,小鱼与活泼可爱的小鱼……体味春天的色彩美与热闹。

三、出示PPT3,学生练习说话。

1、添加Gif图片格式的小动物。

说话要求:选一种动物,把它放到合适的地方,用“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句式练习说话。

课件使用:不处于放映状态,在编辑状态下直接拖放图片。

2、欣赏PPT4,动物动起来的画面,感知整幅画面。(热闹非凡)

3、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具体描述热闹非凡。

设计意图:动物的观察与描述是本次写话的重点训练项目,用“有的……有的……还有的……”典型句式予以规范,同时启发学生围绕“热闹”这个中心发挥想象。

4、出示好词好句,与画面中的动物进行填词练习。

五彩斑斓鲜花

清澈见底小鱼

五颜六色蝴蝶

自由自在小河

5、比较句子。

河岸边开满了小花。

河岸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

设计意图:把句子写具体,是中低年级习作起步的基本要求,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想象、积累比较,让孩子体会到写具体的方法。

四、学生自主学习例文。

1、学生自由朗读,想想例文哪里写得好?

2、小组交流。

3、小组推荐学生,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把小动物当作人来写,抓住小动物的特点,把它们写得很生动、很有趣。

5、模仿例文,同座练说。

五、写话练习。

练习写话,写完后读给家长听一听。

板书设计:

习作3这儿真美

按顺序当成人

美丽热闹

有的……有的……还有的……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语文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通过交流平台,学习默读的方法。

2.识字加油站认识并积累和“目”有关的字,积累识字方法。

3.通过词句段的运用,体会词语的运用方法;会给词语分类积累生活经验。

4.积累有关友善的名句。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交流平台,学习默读的方法。

2.通过词句段的运用,体会词语的运用方法;会给词语分类并积累生活经验。

课前准备:

PPT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全班交流默读的方法。

2.你还有什么好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3.你打算今后怎么做?

二、识字加油站。

1.回顾以前的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去偏旁、换偏旁等。

2.(课件出示字词)你有什么发现?

3.说读词语,说发现。

4.从字形字音上,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互相交流一下。

三、词句段运用。

(一)(出示第一组句子)

1.读句子,说说句中的加点字能互换吗?

a.小组交流。

b.全班汇报。

2.用加点词各写一句话。

(二)(出示第二组词语)

1.读一读,说说你的发现?

c.小组交流发现。

d.全班汇报。

词语都是生活用品和食品。

2.妈妈要去超市买这些东西,怎样在购物时既方便又不会遗漏?

a.小组合作交流分类。

b.汇报分类结果。

3.说说在生活中可以如何运用。

四、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句子。

2.读句子,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a.小组交流。

b.汇报。

3.尝试背诵。

五、总结

同桌间互相讨论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此次在教学识字加油站时,我采用了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学习。学生学得快实际上也应证了我的想法是对的,其次在上完本课后,我让学生互相讨论本课学后收获,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篇18: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字,正确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总结课文,感悟意境。

3.习得方法,练笔拓展。

教学重点

1.会写13个字。

2.总结课文,感悟意境。

教学难点

尝试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学流程

一、出示画面,积累语句

师:走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我看到了平时从未发现的美丽景色。大家快来看啊!

画面一(出现潮湿的地面):你会想起我们上节课积累的哪些词语或句子?

画面二(出现梧桐树掉叶子的画面):你又会想起我们上节课积累的哪些词语或句子?

画面三(出现一条铺满梧桐树叶的小路):你会怎样描述这条路?

画面四(出现一双穿着雨靴的脚在落叶路上的画面):这双小脚会怎样走在这条路上?

二、入情入境,理解感悟

师:同学们,小作者仔细观察秋天的水泥路就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他还想象自己的雨靴就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多美啊,带着这样的想象,美美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理清脉络

师:同学们,课文我们又读了一遍。你们发现课文的写作特点了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1.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

(若学生找不到,教师可直接指导。)

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句尾用上省略号,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

3.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让句子更生动、形象。)

4.一个亮晶晶的水洼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量词的运用,让句子优美、清新。)

四、学习字词,认真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读一读。

2.为生字找词语朋友。(指名口头组词)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特别注意几个字的书写,如“铺”字右边的点不要漏写;“印”的第一笔是短撇;“规”左边的点不能写成捺。

5.学生书写生字。

五、丰富文本,完成练笔

1.出示课后的“阅读链接”。

2.学生自读,发现和课文在写法上的不同。

3.教师简介汪曾祺及《自报家门》这篇文章。

4.学生交流读后感。

5.出示学校周围的图片,引导学生想一想上学或放学路上自己看到了什么?

6.小组内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的发现。

7.师:同学们,你能像课文或“阅读链接”那样把自己看到的景色写下来吗?

8.学生练笔。

9.作品展示,全班交流。

【三年级部教版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1.沪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2.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3.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4.鄂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5.部教版初三语文知识点

6.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

7.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8.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9.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10.冀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下载word文档
《三年级部教版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