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方案
“jiujiub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方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方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初三化学教学课件: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初三化学教学课件: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
3、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课堂引入指导
通过讲述生产生活中的事例,引出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知识讲解指导
1.建议在讲过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后,可介绍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方法。
2.可给学生归纳出,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中,需要用到以下知识:
(1)定义式
(2)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式
(3)溶液的质量与体积的换算式
(4)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5)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质量分数计算,需用到质量守恒定律
关于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的教材分析
本节在详细介绍了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后,通过例题教会学生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把有关概念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起到使教材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咸”、“淡”谈起,直接引出“浓”和“稀”的问题。继而以糖水为例把宏观的“甜”跟微观糖分子的多少联系起来,使“浓”、“稀”形象化。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使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学生易于接受。
在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之后,教材介绍了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接着提出一个关系式,又给出两种组成不同的食盐溶液,用图示的方法,使学生形象地了解它们的不同组成,以加深对关系式的理解。此后,围绕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通过五个计算实例,教会学生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具体计算方法。
教材最后常识性介绍了其他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如体积分数表示的溶液组成,并指出根据实际需要,溶液组成可以有多种表示方法的道理。
关于溶液组成的教学建议
在了解溶液组成时,应该教育学生尊重化学事实,明确溶液的组成是指溶质在溶解度的范围内,溶液各成分在量的方面的关系。因此,对溶液组成的变化来说,某物质的质量分数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才有意义。例如:20℃时NaCl的水溶液最大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超过26.5%,离开实际可能性,讨论更大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是没有意义的`。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在建立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之后,应让学生了解,化学计算不等于纯数学的计算,在计算时,要依据化学概念,通过计算不断巩固和发展化学概念,为此,可以做如下的课堂练习,并由老师指明学生练习的正误,随时对出现的错误加以纠正。
(1)100千克水里加入20千克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0%,对不对?为什么?
(2)在20℃时溶解度为21克,则它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1%,对不对,为什么?
(3)100克10%的NaCl溶液和50克20%的NaCl溶液混合,得到150克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对不对?为什么?
关于如何引出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教学建议
在提出溶液组成之后,应把溶液的“浓”、“稀”及“一定量溶液”跟“溶质的量”结合起来,使学生有清楚的认识。切不要过早地引出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因为学生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中常出现一些错误,多半是由于对组成认识的模糊造成的,为此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有关溶剂或溶质的量发生变化时,判断溶液浓稀变化趋势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组成的意义。
例如: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的量减少,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
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量增加,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溶液组成变化如何?若溶质量增加且完全溶解,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溶液组成变化如何?若溶质质量减少,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组成怎样变化?等等。这些判断并不困难,然而是否有意识地进行过这些训练,会在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题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的教学建议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3)溶解度与此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
(4)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教材中例题1、例题2分别属前两个问题的计算类型,学生只要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清楚,直接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式,计算并不困难。第(3)类计算,实质上这类计算也是直接用关系式计算的类型,只是溶质、溶剂的数据,要通过溶解度的概念,从题在所给的数据中导出来。因此,只要学生了解应把溶解度和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两个概念联系起来考虑,处理这类问题就不会很困难。
教材中的例题4这类稀释溶液和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计算比较复杂,需要教会学生从另一角度去思考这类问题。有关溶液的稀释和配制问题,要让学生理解,加水稀释和配制何种质量分数的溶液,溶质的质量总是不变的。犹如稠粥加水时米量是不改变的一样,因此计算时以溶质质量不变为依据建立等式关系。
例如 设某溶液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B g,则有:Aa%=Bb%。又若用两种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a%、b%)A、B克,配制中间质量分数C%的溶液,则有:Aa%+Bb%=(A+B)C%
关于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
初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很容易跟物质的溶解度概念相混淆,教学中有必在通过组织讨论分析使之对二者加以区别,下表提供的内容供教师参考。
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较
课程结束指导
列表对比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
篇2: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教学设计一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教学设计(一)
查看全部教案请点击后面链接打开-->溶液的组成
一.溶液的组成
1.溶质、溶剂的判断 (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如:NaCl 固体溶于水中后形成氯化钠溶液,溶质为NaCl,溶剂为H2O; 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后形成盐酸,溶质为HCl,溶剂为H2O; (2)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如:将90mL的汽油与10mL的.植物油混合形成的溶液,汽油为溶剂,植物油为溶质 (3)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的量有多少,习惯把水看成溶剂,其他物质为溶质; 如:将90mL的酒精与10mL的水相互混合而形成的溶液中,溶剂为水,溶质为酒精 (4)当物质溶解时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要判断准确溶质 如:将CO2气体通入水中后得到的溶液,溶剂是水,溶质应该为碳酸。 (5)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都是水溶液(四氯化碳、汽油、酒精等也是常见的溶剂)篇3:高护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服务岗位课证对接研究-以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及溶液的配
高护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服务岗位课证对接研究-以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及溶液的配制一节教学为例
现试以“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及溶液的.配制”一节教学为例,参照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与护理专业初级(士)资格考试大纲,根据我校高护专业使用的专业课程教材,采用分析比较法寻找与化学知识的对接点,探讨医用化学课程教学如何服务岗位,如何进行课证对接.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强、可借鉴、可操作的建议和教学案例.
作 者:陆晓雁 卢省花 程瑞峰 付菜花 王飞 章骆汗 作者单位:陆晓雁,卢省花,程瑞峰,付菜花,章骆汗(江西护理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29)王飞(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江西抚州,344000)
刊 名:卫生职业教育 英文刊名: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 年,卷(期): 28(6) 分类号:G420 关键词:医用化学 服务岗位 课证对接 高护专业篇4:《溶液组成的表示》化学教学反思
《溶液组成的表示》化学教学反思
今天给学生上的是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上新课之前对上一节的作业进行了处理,花的时间比较多,加之这一节的教材编排不是很理想。所以整个课堂时间不够用。在介绍溶液的组成之前介绍了溶液的用途,但并没有专门的小标题,而是在一段话中。所以我在处理时,要求学生进行了标注———溶液的用途。在介绍溶液组成前我要求学生回顾溶液的组成是什么?学生回答是溶质和溶剂。我再提问:如何知道一个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量是多少呢?从而引入新课———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对活动天地的处理,没有在实验室完成,也没有给学生做演示实验。我的理由很简单:这个实验设计不好,演示的可视性太差,做分组学校没有过多的仪器。
因此我是这样处理的:让学生讨论用这两种方法配得的溶液哪一个更甜一些。
1、8g 的白糖溶解在 40g 的水中
2、10g 的白糖溶解在 50g 的水中
学生有两种结果:一是两个一样甜,二是第二种方法配得的溶液甜。
然后分别让学生进行回答。一样甜是因为白糖与水的比值相等。第二种方法甜是因为白糖比第一种多。然后教师进行了分析。得出化学上不是用白糖与水的比来表示其组成而是用白糖与白糖溶液的比来表示其组成。这时可让学生计算其相应的比值。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说明一样甜。从而说明它的浓度是一样的。
让学生看书上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相关内容。
教师进行了总结。
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及相关的变式。请学生阅读书上的例题。对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相应的巩固。
给学生要重点强调的是:计算过程要带单位,要明确每一个数据代表的化学含义是什么。
然后请学生完成在线测试。在这三个题中主要是对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进行了练习,学生对第三题中的第四个选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偏差:将ag的水加入ag30%的食盐溶液中。学生对第二个a认为是溶质的质量,所以导致计算上的错误。
在讲溶液的配制中,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配制溶液的四个步骤。
在这里要结合中考中的一些题型,给学生补充配制过程中需要哪些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同时给学生分析:要操作过程中如果称量是物质与砝码放反了、量液体时俯视或仰视、倒液体时有飞溅等几种情况下,所配制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会有怎样的变化。
关于溶液稀释的计算,教材上并没有进行介绍而且教材后的习题中也没有出现这类题。但我想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还是经常遇到这类问题。所以在处理上我用了两种方法进行处理:一是先讲溶液稀释该怎样做?二是让学生感受练习册上的习题,然后再讲。我感觉第二种方法效果应好一些。
篇5:《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学设计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定义;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计算。
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计算;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
仪器:烧杯、玻璃棒、药匙、天平、量筒。
药品:硝酸钾、水、蔗糖。
教学过程
附1:课堂练习一
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为____。
2.A克溶质溶解在B克溶剂中,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将10克氯化钠投入90克水中使之完全溶解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A.等于10%
B.大于10%
C.小于10%
D.无法判断
附2:课堂练习二
4.配制50克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__克、水__克,配制步骤是:①先用__称量__氯化钠倒入100毫升的烧杯中,②再用__量取__水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里,③用__搅拌至__即可得到50克10%的氯化钠溶液。
5.填表:
6.在4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10克硝酸钾或10克水,计算这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略)
2.A
3.A
4.5克
45克
①天平
5克
②量筒
45毫升
③玻璃棒
氯化钠完全溶解为止。
5.①减少、增加
②增加、减少
③增加、增加
④减少、减少
6.32%、12%
附4:课堂检测
1.从100克10%的氯化钠溶液中取出10克,则这10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A.1%
B.0.1%
C.10%
D.无法判断
2.把50克15%的'硝酸钾溶液,从20℃升高到80℃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大于15%
B.小于15%
C.等于15%
D.等于30%
3.将20克硝酸钾溶解在180克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如向上述溶液中加入20克硝酸钾(全部溶解),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如向上述溶液中加入20克水,则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
北京老山中学
刘兰英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加深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概念的理解;初步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相互换算的计算。
篇6:《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化学教案
重点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计算;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 仪器:烧杯、玻璃棒、药匙、天平、量筒。
药品:硝酸钾、水蔗糖。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一匙糖或两匙糖所形成的糖水的甜度不同,糖加的越多越甜,那么,从溶液的有关知识分析糖、水及糖水各是什么量?
[演示实验]用A、B两个烧杯各取50克水,烧杯A中加入5克蔗糖,烧杯B中加入10克蔗糖,并用玻璃棒搅拌至蔗糖全部溶解。
[讨论]1、在上述两种溶液中,溶质、溶剂各是什么?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各为多少克?
2、两种溶液哪一种浓一些?哪一种稀一些?为什么
[引入]浓溶液与稀溶液只是说一定是的溶剂中溶质含量的多少,它不能准确的表明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多少,怎么才能确切的表明溶液的组成呢?
这是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
[板书]溶液组成有几种表示方法,初中先学习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
[板书]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定义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讨论]这两种食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板书]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
[投影]例题1、见课本
[讨论]例题1中的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为多少克?
[板书]
解:溶质的质量分数=
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讨论]1、在14%中的100与溶解度概念中的100克的含义是否相同?
2、在14%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占多少?
[引入]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而在实际生产中又往往需要把现有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讨论]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如何使原有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或减小?
[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做实验,实验内容如下,用A、B两个烧杯各取9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再向A烧杯中加入10克硝酸钾,向B烧杯中加入10克水,并用玻璃搅拌至全部溶解。
[讨论]1、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克?
2、在原溶液中的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是多少克?
3、向原溶液中增加10克硝酸钾(全部溶解)或增加10克水后,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各是多少克?
4、上述形成的两种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小结]在原溶液中,如增加溶质质量则溶质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升高;如增加溶剂质量,则溶剂和溶液的质量同时增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
[本课知识小结]1、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2、理解向溶液中增加溶质或溶剂的质量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规律。
第二课时
重点难点 根据溶解度求溶液中溶制裁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相互换算的 计算。
教学方法 启发式。
教学用品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提问]1、什么叫溶解度?溶解度强调哪些方面?2、20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其中溶质、溶剂、饱和溶液各多少克?3、什么叫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设问]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引导学生要件、找出区别和联系?
[投影]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概念
溶解度
溶质的质量分数
条件
一定温度
不定温
状态
饱和
可饱和可不饱和
计算式
单位
克
无
[引入并板书]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S为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
[投影]例题2(见课本)
[板书]解例题2
[投影]例题3
指导学生分析、讨论质量分数计算公式的变形,如何计算溶质、溶液的质量。
[板书]解例题3
[提问]如果我们要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需要哪些仪器和操作呢?
[板书]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玻璃棒。
步骤:1、计算
2、称量、量取
篇7:化学教案: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本节在详细介绍了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后,通过例题教会学生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把有关概念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起到使教材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咸”、“淡”谈起,直接引出“浓”和“稀”的`问题。继而以糖水为例把宏观的“甜”跟微观糖分子的多少联系起来,使“浓”、“稀”形象化。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使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学生易于接受。
在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之后,教材介绍了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接着提出一个关系式,又给出两种组成不同的食盐溶液,用图示的方法,使学生形象地了解它们的不同组成,以加深对关系式的理解。此后,围绕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通过五个计算实例,教会学生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具体计算方法。
教材最后常识性介绍了其他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如体积分数表示的溶液组成,并指出根据实际需要,溶液组成可以有多种表示方法的道理。
关于溶液组成的教学建议
在了解溶液组成时,应该教育学生尊重化学事实,明确溶液的组成是指溶质在溶解度的范围内,溶液各成分在量的方面的关系。因此,对溶液组成的变化来说,某物质的质量分数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才有意义。例如:20℃时NaCl的水溶液最大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超过26.5%,离开实际可能性,讨论更大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是没有意义的。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在建立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之后,应让学生了解,化学计算不等于纯数学的计算,在计算时,要依据化学概念,通过计算不断巩固和发展化学概念,为此,可以做如下的课堂练习,并由老师指明学生练习的正误,随时对出现的错误加以纠正。
(1)100千克水里加入20千克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0%,对不对?为什么?
(2)在20℃时溶解度为21克,则它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1%,对不对,为什么?
(3)100克10%的NaCl溶液和50克20%的NaCl溶液混合,得到150克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对不对?为什么?
关于如何引出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教学建议
在提出溶液组成之后,应把溶液的“浓”、“稀”及“一定量溶液”跟“溶质的量”结合起来,使学生有清楚的认识。切不要过早地引出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因为学生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中常出现一些错误,多半是由于对组成认识的模糊造成的,为此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有关溶剂或溶质的量发生变化时,判断溶液浓稀变化趋势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组成的意义。
例如: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的量减少,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
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量增加,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溶液组成变化如何?若溶质量增加且完全溶解,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溶液组成变化如何?若溶质质量减少,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组成怎样变化?等等。这些判断并不困难,然而是否有意识地进行过这些训练,会在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题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的教学建议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3)溶解度与此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
(4)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教材中例题1、例题2分别属前两个问题的计算类型,学生只要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清楚,直接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式,计算并不困难。第(3)类计算,实质上这类计算也是直接用关系式计算的类型,只是溶质、溶剂的数据,要通过溶解度的概念,从题在所给的数据中导出来。因此,只要学生了解应把溶解度和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两个概念联系起来考虑,处理这类问题就不会很困难。
教材中的例题4这类稀释溶液和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计算比较复杂,需要教会学生从另一角度去思考这类问题。有关溶液的稀释和配制问题,要让学生理解,加水稀释和配制何种质量分数的溶液,溶质的质量总是不变的。犹如稠粥加水时米量是不改变的一样,因此计算时以溶质质量不变为依据建立等式关系。
例如 设某溶液A 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的溶液B g,则有:Aa%=Bb%。又若用两种不同质量分数的溶液(a%、b%)A、B克,配制中间质量分数C%的溶液,则有:Aa%+Bb%=(A+B)C%
关于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
初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很容易跟物质的溶解度概念相混淆,教学中有必在通过组织讨论分析使之对二者加以区别,下表提供的内容供教师参考。
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比较
比较项目 | 溶解度 |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意义 | 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度量,受到外界温度、压强等影响。 | 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多少,不受外界条件限制。 |
温度要求 | 一定 | 不一定 |
溶剂量要求 | 100g | 不一定 |
溶液是否饱和 | 一定达到饱和 | 不一定 |
单位 | g | 无 |
关系式 |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g |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
课程结束指导
列表对比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
篇8:化学教案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2、溶液质量、体积、密度、溶质的质量分数之间的计算;
3、溶液稀释时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建议
课堂引入指导
通过讲述生产生活中的事例,引出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知识讲解指导
1.建议在讲过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后,可介绍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方法。
2.可给学生归纳出,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中,需要用到以下知识:
(1)定义式
(2)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换算式
(3)溶液的质量与体积的换算式
(4)溶液在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5)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质量分数计算,需用到质量守恒定律
篇9:化学教案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本节在详细介绍了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后,通过例题教会学生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可帮助学生加深对有关概念的理解,把有关概念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起到使教材各部分内容融会贯通的作用。
教材从学生最熟悉的“咸”、“淡”谈起,直接引出“浓”和“稀”的问题。继而以糖水为例把宏观的“甜”跟微观糖分子的多少联系起来,使“浓”、“稀”形象化。在这个基础上来阐明溶液组成的含义,使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学生易于接受。
在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之后,教材介绍了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接着提出一个关系式,又给出两种组成不同的`食盐溶液,用图示的方法,使学生形象地了解它们的不同组成,以加深对关系式的理解。此后,围绕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通过五个计算实例,教会学生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具体计算方法。
教材最后常识性介绍了其他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如体积分数表示的溶液组成,并指出根据实际需要,溶液组成可以有多种表示方法的道理。
关于溶液组成的教学建议
在了解溶液组成时,应该教育学生尊重化学事实,明确溶液的组成是指溶质在溶解度的范围内,溶液各成分在量的方面的关系。因此,对溶液组成的变化来说,某物质的质量分数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才有意义。例如:20℃时NaCl的水溶液最大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超过26.5%,离开实际可能性,讨论更大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是没有意义的。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在建立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之后,应让学生了解,化学计算不等于纯数学的计算,在计算时,要依据化学概念,通过计算不断巩固和发展化学概念,为此,可以做如下的课堂练习,并由老师指明学生练习的正误,随时对出现的错误加以纠正。
(1)100千克水里加入20千克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20%,对不对?为什么?
(2)在20℃时溶解度为21克,则它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21%,对不对,为什么?
(3)100克10%的NaCl溶液和50克20%的NaCl溶液混合,得到150克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5%,对不对?为什么?
关于如何引出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教学建议
在提出溶液组成之后,应把溶液的“浓”、“稀”及“一定量溶液”跟“溶质的量”结合起来,使学生有清楚的认识。切不要过早地引出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因为学生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中常出现一些错误,多半是由于对组成认识的模糊造成的,为此可以让学生做一些有关溶剂或溶质的量发生变化时,判断溶液浓稀变化趋势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溶液组成的意义。
例如: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的量减少,溶液的量如何变化?溶液的组成如何变化?
若溶质的量不变,溶剂量增加,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溶液组成变化如何?若溶质量增加且完全溶解,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溶液组成变化如何?若溶质质量减少,溶剂量不变,则溶液量的变化如何?组成怎样变化?等等。这些判断并不困难,然而是否有意识地进行过这些训练,会在做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题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3)溶解度与此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
(4)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教材中例题1、例题2分别属前两个问题的计算类型,学生只要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清楚,直接利用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式,计算并不困难。第(3)类计算,实质上这类计算也是直接用关系式计算的类型,只是溶质、溶剂的数据,要通过溶解度的概念,从题在所给的数据中导出来。因此,只要学生了解应把溶解度和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两个概念联系起来考虑,处理这类问题就不会很困难。
教材中的例题4这类稀释溶液和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的计算比较复杂,需要教会学生从另一角度去思考这类问题。有关溶液的稀释和配制问题,要让学生理解,加水稀释和配制何种质量分数的溶液,溶质的质量总是不变的。犹如稠粥加水时米量是不改变的一样,因此计算时以溶质质量不变为依据建立等式关系。
[
篇10: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二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章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二)
查看完整教案请点击后面链接打开-->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2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从日常生活经验和图例了解溶液的组成,溶质与溶剂的概念,并交流与讨论常见的溶液中溶质与溶剂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溶液的质量关系,学习用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③通过例题学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④与同学协作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和探究,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溶液在使用过程中要了解溶液的组成才能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二、任务分析1、起点能力: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溶解现象有所了解2、教学重点:①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与溶液三者的关系。②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③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④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3、教学难点:①溶质与溶剂的辨证关系。②涉及体积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③与化学反应方程式计算相结合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4、课型:探究、讨论、练习5、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溶液的组成、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引入】高锰酸钾水溶液是高锰酸钾溶于水后形成的混合物,蔗糖水溶液是蔗糖溶于水后形成的混合物。所以的溶液都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像高锰酸钾、蔗糖这样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像水这样溶解溶质的物质叫做溶剂。【交流讨论】常见溶液的组成篇11:第7-5《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学案 ―― 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
第7-5《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学案 ―― 初中化学第二册教案
第7-5《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
2、掌握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计算。
过程方法目标
1、 通过对溶液的 “浓”和“稀”具体分析,提出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质量分数,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2、 讨论影响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因素,加深对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和练习,对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能做到步骤完整、字迹工整有逻辑性。知道化学计算格式美。
教学重点: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学习过程]
一、 溶液的组成与“浓溶液”和“稀溶液”的关系
(阅读)课本143页第一,二段。
(讨论)怎样判断两杯糖水的浓度大小。
(小结) 。
(观察)两杯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
(讨论)怎样判断两杯硫酸铜溶液浓度的大小。.
(小结) 。
(讨论)决定溶液浓或稀的因素是什么呢?
(小结)
。
(观察)将一杯硫酸铜溶液分成三等份,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水,另一份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
(讨论)(1)、每一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改变?
(2)、将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水,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
(3)、将另一份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
(4)、原溶液减少溶质,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
(5)、原溶液蒸发溶剂,其溶质、溶剂、溶液的是否改变?
(小结):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溶液的'组成
每一份
加 水
蒸发水
加入溶质
减少溶质
二、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1、 溶质的质量分数
(提问)什么叫溶质的质量分数?
。
(提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如何?
。
(提问)怎样理解?
质量: 。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提问)某硝酸钾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解释其含义?
。
2、 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讨论):下表中的数据:
硝酸钾溶液
水
KNO3固体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克
96克
?
?
200克
?
10克
?
150克
?
?
16%
?
100克
25克
?
(小结)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的关键是
。
(阅读)课本例题1和例题3以及解题格式。
(讨论)找出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
(练习)蒸干20克食盐溶液得到1.5克氯化钠。计算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三、 当堂训练
1、将10克蔗糖溶于90克蒸馏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
A 小于10%
B 等于10%
C 大于10%
D 无法判断
2、从200毫升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取出10毫升。取出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 . 0.2% B . 2%
C . 10% D . 20%
3、将6克食盐溶于94克水中,多少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 。
1)若将溶液分为二等份,每一份的溶质质量分数呢?
答: 。
2)取一份,向其中加入10克水,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 。
3)向一份中加入2克食盐,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 。
四、 反思评价:
1、 我能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吗?
2、 我能说出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关键吗?
3、 我掌握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格式吗?
五推荐作业
1、 说明:本保健盐主要用于补充腹泻病人脱水而导致盐分损失。 成分:主要是NaCl、KCl 以及人体必须的矿物盐 质量:0.9克 用法:溶于100毫升水复用。
补盐,拿回的药品中有一包保健盐,其说明如右:
1)小明的爷爷复用保健盐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2)小明如何帮助爷爷配制保健盐溶液?写出具体操作
和用品。
2、课本145页习题一和146页习题四。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方案】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