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教案设计
“mrlook1984”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教案设计,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篇1: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西师版教材第一册54—55页《分一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感受分类的必要,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和整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践操作、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在教学中通过对学生进行鼓励、奖励,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积极性。并能初步体验将生活中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好处,初步养成有条理整理身边事物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体价值观
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
教学难点:标准不同,分类的组别不同。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学生每4人准备一份图片(1个白色的圆片,2个红色的圆片,1个
红色的三角形,2个白色的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生活中杂乱的图片和整理得干净整洁的图片,学生通过观看,感受到整理分类的必要性。
引入课题:分一分
二、实践操作,自主探索
1、帮小熊整理房间,书柜。
学生纷纷献计,怎样才能把小熊的房间整理得干净整洁?
教师展示整理好的小熊房间,学生进一步感受分一分的必要性。
2、小组活动
活动准备:每组1个白色的圆片,2个红色的圆片,1个红色的三角形,2个白色的三角形。(我用圆片和三角形替换教材上的铅笔,是为了学生更容易操作,教师更容易展示。)
(1)、小组成员从信封中倒出圆片和三角形,再动手分一分。
(2)、小组汇报成果,并说明这样分的原因。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演示具体分法。
第一种分法是按形状分:三个圆片分成一堆,三个三角形分成另一堆。 第二种分法是按颜色分:两个红圆片和一个红三角形分在一起,一个白圆片和两个白三角形分在一起。
三、课堂活动
完成55页课堂活动,练习六1、2、3、4、题
教师用课件出示题,再读题。
学生理解题,再独立完成,最后展示结果。
四、课堂总结:
可见原来分类整理有这么多好处呀!老师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整理什么东西都要养成先分类再整理的好习惯。
五、板书 设计
分 一 分
分类的标准
颜色 形状 生活习性 ……
六、课后实践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后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整理自己的房间 。
篇2: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教案设计
教学例题时,重点是让学生观察、交流商品是怎样摆放的,分成几部分,以及这样摆放的好处是什么。感受分类的作用。
试一试学生大部分是按照颜色进行分类,一小部分按照形状进行分类。但是在表达的时候,形状两字说不好,只会说胖的、细的、手掌的。往往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量和他本生具有的是不成比例的,知道这个意思找不到准确地词表达,想写出来却不会写字,这是一年级目前存在的比较大的问题。这道题,有个别学生分类标准不明确,既按颜色分了,又按形状分了。老师一定要强调只能按一种标准进行分类。
书上想想做做第四题实际上是实际操作题,一来培养了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来将分类运用到实际中,积累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的题目往往在很多时候被忽视,可以弄个比赛促进一下,也让孩子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
篇3: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一分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分一分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故事激趣。
谈话:同学们爱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狐狸分肉的故事。
老师讲故事,学生认真倾听。
设计意图:由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借助怎样分才公平这一问题提出渗透平均分,为探究新知做好铺垫。
2、创设问题情境。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分东西都有一些经验,那老师考考大家,两个苹果分给两个人,怎样分才公平?如果只有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多少?
提问:用什么方法表示一半呢?
提问:每个人的表示方法不同,但是数学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怎样的表示才能让人一目了然,知其意又便交流沟通呢?
学生思考,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借助分苹果这一具体情境,唤醒学生原有的平均分的经验,随着用什么方法表示一半这一问题的提出,使学生感到以前学过的数不够用了,产生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1、活动一:构建二分之一。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二分之一。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创造,先感受表示一半的方法是多样性的,在多种方法的对比中体会用 表示一半的优越性,并渗透分数写法所表示的意义
(2)动手操作,深化认识二分之一。
学生思考,交流,动手操作,初步了解二分之一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利用涂一涂、折一折表示 等操作活动,丰富了学生对 内涵的理解。使学生认识到单位1可以是1个苹果、1片树叶,也可以是1个图形;通过正方形 的不同表示方法,可以凸现只要平均分成2分,每份都是它的 这一数学本质,深化学生对分数的认识。
2、活动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学生动手操作,全班交流。学生分小组讨论,发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取1份是几分之一,取几份是几分之几。
设计意图:通过教学 ,层层推进,其意图在于,在认识理解 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使学生顺利认识并表达 、等分数,并理解这些分数表示的内涵。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用分数表示的前提是平均分,可以有不同的平均分法。
3、活动三:认识分数各部分名称及分数的.读、写方法。
老师点拨讲解分数各部分名称和它的读写方法。 点明课题并出示课题。
学生自己写一个喜欢的分数,和同桌交流它的各部分名称以及读法。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分数的基础上,通过介绍分数各部分名称,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
4、活动四:分数的联想。
学生认真观察,交流自己的发现。
设计意图: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画面都能引发学生对分数的联想。通过学生看图说出图中表示的分数,加深学生对分数的理解,同时又渗透了观察角度不同,联想到的分数也不同的思考策略。
5、活动五:找出生活中隐藏的分数。
学生展开联想,找身边的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用分数表示身边的事物,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与美,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6、活动六:做分数。
提问:你还想认识哪些分数呢?利用你身边的材料用画一画、折一折、圈一圈、涂一涂等方法做出你想要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并结合操作过程,说说自己表示分数的方法及其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践操作来表示自己喜欢的分数,体现个性化学习,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使学生再一次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三、拓展练习,实践应用。
四、自我反思,评价总结。
1、反思我们刚才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收获?本节课你的表现如何?
2、谈话激励。
学生谈收获并做自我评价。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有利用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自我反思评价,师生互评有利用建立学习自信心、主动性,体现评价的多样性。
篇4: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共有学生50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孩子们对很多事情还没有概念,比如进学校不穿拖鞋、不乱丢纸屑等都没有养成习惯。由于年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但通过几天的相处,我发现他们对数学有着浓厚兴趣,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3、分一分、认识物体;4、11-20各数的认识;5、20以内的进位加法;6、20以内的退位减法;7、总复习。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领域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内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初步了解加法、减法运算的意义,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经历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简单几何体的过程,了解这些常见的几何体;
2、数学思考领域
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对20以内数的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学生在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简单几何体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解决问题领域
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初步了解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情感与态度领域
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可以用20以内的数和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几何体,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个方面的目标是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实现的(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它目标的实现);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比单纯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更为重要。
四、本册教材编写的基本特点
1.教学素材来源于学生的现实,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现实的——与学生直接相关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见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
学生愿意思考,乐于接受;
引入数学问题(如P7例1、P18例1);
引导学习思路(如P71第11题);
激发学习兴趣(如P26例1、P54主题图)。
2.提供探索空间,引导儿童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数学知识不宜以定论的形式出现,培养儿童的问题意识(如P10例1、P81主题图);
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学生自主探索搭建认知平台(如P17第9题);
体现开放性和多样化,让学生充分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如P8例4,P36例3);
把合作交流作为学习行为与学习要求(P16第8题,P89第3题)。
3.内容呈现直观形象,课堂活动丰富多彩。
让学生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乐于学习数学;卡通、漫画、图片、表格为主,文字以对话出现。
有利于学生“(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
课堂活动
作用: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讨论交流的机会;
课堂活动与教学活动、练习活动的联系与区别;
主要形式:操作、游戏等。
4.实践活动,特色鲜明。
个体与集体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
P16第8题、P62第4题,认识周围的数、我有一双小巧手。
贴近儿童生活,注意适用性与开放性;
展现过程,有一定的操作性。
篇5:西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5.体现学法,利学利导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学生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示儿童的思维过程;
——允许儿童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
认真听讲,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仍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
6. 注重数学文化,培养数学兴趣
数学文化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资源;
数学文化包括数学简史,数学趣闻,数学家的故事,数学的影响……
体会数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册两个数学文化:P58“分类”和P80“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五、教学重、难点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习较大数的认识与计算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难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六、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步快。
七、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数
1 准备课 2课时
2—3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9课时
4—9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 16课时
10 分一分、认识物体 5课时
11—13 11—20各数的人数 7课时
14—16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8课时
17—19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9课时
20 总复习4课时
篇6:西师大版一年级第三单元数学上册测验试题
西师大版一年级第三单元数学上册测验试题
一、看图写数。(5分)
二、数一数,比一比,填一填。(9分)
1、2、3、
三、想一想,填一填。(10分)
545
30421
四、数一数,填一填。(12分)
(1)一共有只动物。
(2)从左数排第(),排第()。
(3)从左数排第(),从右数排第()。
(4)把右边的二只动物圈起来。
五、在里填上“+”或“-”。(8分)
41=513=452=301=1
22=432=133=041=3
六、比一比,填一填。(4分)
比多(),
比少()。
七、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2分)
2+1=3+2=4-2=5-4=
3-0=4+1=1+0=3-1=
5-3=0+0=3-3=5-2=
八、看图列式计算。(40分)
篇7: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物体》教学反思
《认识物体》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分类知识,并且在生活中对几何形体有一定的感知的基础上后进行的。学生能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感受物体的形状特点,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物体。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感知每类形体的特征。难点是知道立体图形的名称。
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我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四种物体形状的生活品,如:乒乓球、月饼盒、铅笔盒、魔方,易拉罐等,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是有不同形状的,然后创设了把这些物品分分类的.小游戏,引导学生把其中的物体进行分类,依次观察每类物体,积累感性认识,接着分别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图形,并认识相应图形的名称,初步认识这些形体。
成功之处:
1、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将实物放在封闭的纸箱里,让学生到讲台上来摸,猜猜里面装的是什么。
(2)将实物摆到讲台上,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在那里见过,并说出它的用途。
2、自主探索,构建新知
这部分内容教学时,我准备了一些生活中四种物体形状的生活品,如:乒乓球、月饼盒、铅笔盒、魔方,易拉罐等,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是有不同形状的,然后创设了把这些物品分分类的小游戏,引导学生把其中的物体进行分类,依次观察每类物体,积累感性认识,接着分别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图形,并认识相应图形的名称,初步认识这些形体。
通过教学发现,很多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已经有了生活经验,大多能说出物体的名称。只有在说到圆柱的时候,学生会说成:圆柱体。球,学生会说圆或球体。对名称反复强调,学生便能准确说出各物体的名称。
3、实践应用,拓展提高
用橡皮泥捏一个自己喜欢的形体,可以捏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比比谁的手巧,就能获得这片金钥匙!
不足之处:
1、在突破难点上,我没有让学生举例子,让学生在生活找这些物体。
2、没有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表述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经常反思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以争取更大的进步。
篇8:西师大版一年级第三单元数学上册的测试题
西师大版一年级第三单元数学上册的测试题
一、看图写数。(5分)
二、数一数,比一比,填一填。(9分)
1、2、3、
三、想一想,填一填。(10分)
54 5
3 0 4 2 1
四、数一数,填一填。(12分)
(1)一共有( )只动物。
(2)从左数 排第( ), 排第( )。
(3) 从左数排第( ),从右数排第( )。
(4)把右边的二只动物圈起来。
五、在 里填上+或-。(8分)
4 1 = 5 1 3 = 4 5 2 = 3 0 1 = 1
2 2 = 4 3 2=1 3 3 =0 4 1= 3
六、比一比,填一填。(4分)
比 多( ),
比 少( )。
七、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2分)
2 + 1 = 3 + 2 = 4 - 2 = 5 - 4 =
3 - 0 = 4 + 1 = 1 + 0 = 3 - 1 =
5 - 3 = 0 + 0 = 3 - 3 = 5 - 2 =
八、看图列式计算。(40分)
篇9:《分一分》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比鲜侗究10个生字,会写5个字。
2蹦芏懒⒎⑾趾鹤值墓棺止媛--把一个熟字分成两部分,就能形成两个字,培养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3痹谛醋值墓程中,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词。
教学难点
学习由词语带出的生字。
教学准备
教师:本课的生字卡片。
学生:自己制作可以拆分的熟字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儿歌激趣,发现规律
1奔と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一开始,可用《加一加》的儿歌导入,教师可先朗诵儿歌:“天气晴,池水清,小蜻蜓,大眼睛,飞来飞去请客人。”对于这个儿歌学生非常熟悉,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引入新课。
2钡既搿
复习了《加一加》的儿歌后,教师可直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的小朋友要自己来找到一些生字的构字规律,大家有信心再学会本课的生字吗?”(板书课题:分一分)教学生读两遍题目,学会“分”。
3毖生自学讨论。
孩子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不少生字的构字规律,那么今天的生字我们能够自己找出它们的构字规律吗?
请你们打开书,自己拼一拼,读一读,和同桌讨论一下它们都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自读,讨论。
4笔熳制窗凇
请孩子们拿出熟字卡片分一分,摆一摆。请拼摆最快的几个学生上台摆一摆,讲解自己的摆法,教读熟字和基本字的读音。初步了解这些字的组合方式。
5崩┐剩认识生字。
孩子们,看,秋天的“秋”对它的孩子们说,你们暂时分开一下,去找自己的新朋友吧!不过,“禾”跟“火”都说,我到哪儿找朋友啊?孩子们,给它们组个词,帮它们找到新朋友好吗?请把你想到的词语先告诉小伙伴,好不好?
同桌互动扩词,认识生字。
抽学生上台扩词。
二、游戏交流,弄懂字义
刚才,大家给这些熟字的孩子找到了朋友,那么你们都认识它们的朋友吗?秋天是一个果实成熟的季节,今天我们就来摘苹果,看看谁摘的苹果多。摘苹果游戏。认读生词并说说词义,教师适时点拨。评选摘苹果能手。
三、自编儿歌,掌握规律
刚才老师给大家朗诵了一首儿歌,这都是自己编的。我们今天学习的生字是怎么来的,你能自己编一首儿歌来记住今天学习的这些汉字的构字规律吗?学生自编儿歌,编得好不好没有关系,关键是通过编儿歌学会归纳总结生字的构字规律。
抽学生上台朗诵自编儿歌。
四、分析字形,练习书写
在学生充分掌握字音、字形的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练习书写。重点指导“分、立、斤、机、亲”等字的字形和书写规律,然后进行描红、仿影与临写。
五、自主迁移,迁移识字方法
1绷粜纳肀叩暮鹤郑你发现哪些字能够分开成为新的字呢?
2崩用本课学习的构字规律,找找书上、街上等地方看到的字,哪些能够分开,成为两个新字,并把它记在自己的独立认字本上。
[《分一分》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篇10:《分一分》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5个字,认识新部件提手旁。
2、能独立发掘汉字的构字规律--把一个熟字分成两部分,就能形成两个字,展示学生自学生字的能力。
3、在写字的过程中,了解汉字的间架结构、笔顺、笔画,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本课词语带出来的生字。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发现规律
1、同学们在前面几节课都自己找到了一些生字的构字规律,有信心自己再学会本课生字吗?
2、学生自学课文,同桌共同讨论本课的构字规律。
3、同桌利用熟字卡片分一分,摆出两个基本字,请拼摆最快的几个学生上台摆一摆,学生讲解自己的摆法,并做小教师引导同学巩固熟字和基本字的读音。
4、用基本字扩词,引出生字。
二、讨论交流,弄懂字义
1、开火车认读生词,小组讨论交流词义,指出哪些还不太理解,老师适时点拨。
2、学生口头扩词,加深字义的理解。
三、自创短句,明确规律
1、回忆前两课的短句。
2、小结短句的作用是总结本课的构字规律,激励学生模仿前面的短句,归纳这一课生字的构字规律。
四、指导书写,把握汉字结构
1、利用课件指导学生掌握汉字的笔顺。
2、根据结构分类书写。学生先尝试在课后第四题的田字格中书写一个。剩下的字学生自己记忆,然后全班交流难字。
五、自主实践,迁移识字方法。
板书:
分一分
禾 亲
秋 火 新 斤
女
好 子
[《分一分》教学设计(西师版一年级上册)]
篇11: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7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西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7的加减法》的教学反思
6和7的加减法,这是一节计算课,但是仔细读过教参后,会发现在计算的同时,要让孩子感受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初步感受,在加法算式中,两个加数互换位置,其结果不变,另外还要学生从会列一图两式到一图四式。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成功之处:
这次课,我觉得同学们,让我眼前一亮,平时上课就积极举手发言,这次课上,同学们依旧如此,而且积极思考,到最后自己总结出了什么时候能列一图四式,什么时候只能列一加一减两个算式,这是让我感到比较惊喜的地方。
不足之处:
1、教学内容方面
教完这节课,我整体的感觉就是每个环节都急急忙忙的,因为我又要讲算理、算法,又要渗透我上面提到的教参中希望孩子掌握的其他知识,所以导致时间不够用,另外我的设问有些多,而且都是重复的,我其实是想告诉学生,解决这一类题是有他的一种流程的,但是由于我没有总结,所以导致孩子没能很好的体会。
对于算法我也没有很好的.进行总结,导致孩子再说算法的时候,无法说清,应该进行总结,算法有三:
①直接数
②运用组成与分解
③加减法的含义
如果提前对算法进行总结,那么会节省很多时间,让孩子理解除算理算法以外的其他知识点。还有教学中有一点疏忽,就是图与所列算式之间的关系,我们由图想到如何列式,这里没有重点强调,有可能会造成孩子只是简单的模仿老师进行列式,而不是真正的理解算式的含义,应该多多加强图与式之间的联系,让孩子自己说说为何这么列式。
2、习惯培养方面
在教学中,需面向全体。而我只关注了回答问题的同学,所以导致在大约15分钟后,有的学生坐不住了,而我却没有及时发现并提醒。
对于一尺、一拳、一寸的落实还不到位,不能只停留在会背上面,应该落实到做这一层面。
有序表达和说完整话,以后还要加强训练。
篇12:一年级数学西师大版教案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景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的加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100以内不进位,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3、初步经历在具体情景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时间:10课时
第一课时:小兔请客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能正确地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正确计算整十数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教师童话引入课题。创设加减法情境。
2、看课文插图。请学生说说图意。
二、新知学习。
(一)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学生回答……
生1:一共有多少个?
学生列式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3、再看图。
请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生:还剩下多少个果子?
生列式计算。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认识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
三、巩固新知
1、练一练
学生独立观察图意。
自己列式计算。
全班核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学生计算。请学生板演。
有选择的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数学游戏:谁先到家。
让学生理解题意后。分组选择小动物。
如:第一组是小猴,第二组是小狗,那么第三组选择小松鼠。
依次类推。
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自己进行速算。
其他也如此。
四、课堂。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采松果
教学目标:
⒈让学生体会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这些加法。
⒉用加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意识。
⒊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以积极思考、操作实践并与同学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求原来有多少的思考过程及列式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用加减法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⒈师:小朋友,今年小松鼠采松果大丰收啦!。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组去采松果,松鼠妈妈说:“我已经采了25个松果。”小松鼠数了数说:“哦!我采了4个松果”你想向小松鼠提什么问题呢?
学生提问,(学生提的问题已经学过就口答解决。)
⒉师:老师和你们想的一样,“一共采了多少个松子?”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⒈师;请同桌的两位小朋友扮两只小松鼠,演一演采松果的过程。想一想怎么算?同桌说说。
⒉交流汇报:通过刚才的采松果活动,你知道“一共采了多少个松果?”该怎么算了吗?指名学生说己的算法:
列出算式。
25+4=29
4+25=29
师问:你是怎样想的?
⒊: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知道,要求一共采了多
少个松果只要把“松鼠妈妈采来的25个”和“小松鼠采的4个”合起来。
⒋师:现在你能用响亮的声音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吗?
学生自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师;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用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5师: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生: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同桌的同学交流演示。
指名学生列式:25-4=21
师问:你是怎么想的?
指名学生说一说。
三、从生活中体验
⒈师: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实际问题。
摆一摆:小红摆25根小棒再放4根,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请同学列式。
小明有25根小棒拿走4根。还剩多少根?
2练一练:
师引导学生逐题解答:前两题要学生说出是怎么想的,并列出算式、口答问题。
第三题学生口算
拓展练习:
想想填填的第4题:
第三课时: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掌握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和不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回忆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和不退位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练习过程:
1、指名板演。其他学生自己计算。
30+5010+4060+20xx+2050+4090+10
90-7080-5070-6050-4080-6050-10
说说是怎么想的?
2、计算。
24+536-45+8325+4
52+32+5799-85+6135-2
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核对答案。
3、看图列式。
22m6m27m
让学生仔细观察,同桌讨论。
独立列出算式,计算。
4、这样的算式你能写几个?
34+□=3□4□—4=4□
小组讨论,自己填写。
核对。我写了几个?同意吗?
5、选问题,再解答?
东东做了26朵小红花,小芳做了3朵小红花。
问题:一共做了几朵小红花?
东比小芳朵多多少朵?
小芳比东东少多少朵?
三、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什么地方觉得学得有点难?
【西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一分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4.数学 - 分一分
10.数学《分一分》教学反思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