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用药和急救教案优秀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用药和急救教案优秀

2023-08-08 09:09:4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泊月”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用药和急救教案优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用药和急救教案优秀,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用药和急救教案优秀

篇1: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用药和急救教案优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以及结合自身经验,提高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活动,树立团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2.理解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难点:

理解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分类。

教学用具

各种常用药物说明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运用谈话的方式,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忆在日常生活中,遇到身体不适或诸如感冒、腹泻之类的小病困扰时,通常都是怎样处理的?引发学生热烈的讨论。随后再次发问,询问学生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这些用药常识以此来对症下药的。我们在使用这些常用药时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呢?以此通过这种方式,引出本节所学内容。

(二)新课教学

安全用药

(1)通过学生对自己常用药的交流介绍,增加常用药及安全用药的使用常识

承接导入的谈话内容,教师再次通过问题,引发学生回答。

①我们平常用过的药有感冒药、消炎药,还有哪些呢?

②这些病一般都是哪类?治疗什么病的?(属于治疗伤风、感冒、咳嗽、头痛、牙痛等。)

③这些药有什么共同特点?(主要用于治疗或缓解消费者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常见轻微病。)

④这些药物我们一般在哪可以购买到?(医院、药店、大超市)

(2)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教师利用学生的回答,引出非处方药。(同学们提到的这些家庭中常见的药物,都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我们称之为非处方药。)随后教师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有关非处方药的说明,共同讨论、交流,谈谈对于非处方药的了解。

随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回忆有关处方药的用处所在。(一些老年病或顽疾,在家里也放有一些常备药,那么这些药与之前的非处方药又有什么不同呢?)教师提出问题之后,顺势引导出处方药的学习。(像同学们刚才提到的一些治疗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之类的药物必须在医院凭医生的处方才能获得,或凭处方由大的药店购得,他们和我们刚刚学到的非处方药不同,我们叫它“处方药”)随后要求学生找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不同与相同。

(三)作业交流

引导学生从网上或者其他途径查找有关安全用药的资料,在下次上课时组织学生交流学习。并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一些急救常识,你都会些什么方法?请同学们提前学习一种或几种急救方法。下节课我们一起进行交流学习。”

1.“120”紧急呼救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篇2: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用药和急救教案优秀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活动体验1分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动手能力。

2、采用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初步理解分米、厘米、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量的活动,发展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体验1分米的长度。

2、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建立 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让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师:看样子,米和厘米用在这里都不合适,怎么办呢?这时就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来帮忙。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小棒)这根小棒有多长呢?你能试着估一估它大约有多长吗?(学生汇报)

2、量一量。

(1)看来同学们的估测结果各不相同,那么这根小棒究竟有多长呢,你能想出有什么好的办法知道它的长度吗?(用尺子量)

(2)动手实践。在你的桌子上就有一根和老师一样长的小棒,赶快行动量一量吧。

3、学生汇报测量结果。

4、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 分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5、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6、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7、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8、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教具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9、用分米量。

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量完后学生汇报交流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习一的第3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 √ ”,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3、填空:

5分米=( )厘米=( )毫米 30毫米=( )分米

40毫米=( )厘米=( )分米 2米=( )厘米

四、课堂作业:

1、口算:

18÷3= 3400-300= 120+400= 21÷7=6×7= 45÷5=

2、填空:

3厘米=( )毫米 ( )厘米=5分米 6分米=( )厘米

100毫米=( )厘米 ( )分米=4米 60毫米=( )厘米

3厘米5毫米=( )毫米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3:用药和急救教案

教学目标: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效用和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不容易解决的地方: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一、导入

怎么样预防传染病?生了病该怎么办?

二、新授

安全用药

1.会商咨询:你生过病吗?吃过哪些药?

名称罗列在黑板上,想一想哪些药我们可在普通药店中购患上?

药品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助理)医生的处方采办,按医嘱咐服药

非处方药:随意采办,按说明服用。(OTC)

2.如何安全用药

⑴列举不安全用药产生的严重后果。

如:不适当服用鱼肝油而中毒,长期服用保赤丸而导致维生素K缺乏症,服用龙胆泻肝丸导致尿毒症。

⑵会商:如何安全用药

分析:①根据病情需要

②了解药物的.品种、剂量、服用时间

3.了解药品

⑴阅览你所带来的药品说明

想一想除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药品还可怎么样分类?(如:中药、西药;各系统用药等)

⑵阅览P82资料分析,思考会商题。

剖析:①有效成分为各种生物中提取,西药由化学物质合成。

②效用与用途、用法与用量、规格、有效期、批准文号、制造单位、注意事项。

③干燥、避光、弥缝保存。

4.家庭小药箱

⑴你们家中有哪些常备药?

⑵设计旅游小药箱的药物清单。

剖析:⑴常备药:止泻类、感冒类、消炎类、镇痛活血类等

⑵旅游小药箱的药物清单:

止泻:黄连素、氟派酸;

止晕:乘晕宁

感冒类:午时茶、板蓝根、维C银翘片

轻微外伤:创可贴

特殊: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则随身带药。

5.小知识

OTC药品为止12月,共2593种,西药(化学药品制剂)524种,中成药制剂2069种。

有效期:一般为1-5年,没有标明的则为5年,国产药品生产批号由6-8位数字构成,前两位表年份,紧接后两位表生产月份,最后2-4位表第几批。

教学目标:学会一些急救方法

教学重点、不容易解决的地方:学会一些急救的方法。

一、导入

用药时要注意什么?碰到不测应该怎么办?

二、新授

想:在你的生活历程中有没有碰到过什么不测?

(如:撞车、溺水、突然晕倒等)

㈠“120”紧迫呼救

碰到某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尽快拨打“120”急救小灵通,但在急救车还未到达时,必须采取符合病(伤)情的救治措施。

㈡急救措施

1.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观察、阅览P84图Ⅷ-13图片、文字

说说给他人做人工呼吸时应该如何做?在什么情况下人会突然遏制呼吸?

剖析:当人碰到溺水、瓦斯中毒或中电时会突然遏制呼吸。做人工呼吸的一般步骤:①病人仰卧、头后仰,解开衣领,放松腰带;②断根口、鼻内异物;③施救者一手托下巴,一手捏紧鼻孔,深吸一口吻,对于病人口用力吹入。

观察阅览P85图及文字,说说心跳遏制的救护。

胸外心脏挤压过程:救护者站于病人左侧,双手叠放在一起,有节奏、带有打击性地用力向下按压病人的肋骨下端,使其下陷3~4厘米,然后放松。

阅览与会商:往往病人碰到不测时即遏制呼吸,又遏制心跳,该如何施救呢?

措施:每一分钟人工呼吸15-20次,每一次人工呼吸,做4-5次心脏挤压。当病人出现自主呼吸,颈动脉有博动,脸色红润时,证明抢救有效。2.出血和止血

内出血体内器官出血

出血毛细血管出血渗出或水珠样流出

外出血静脉出血持续不断从伤口流出

动脉出血一股一股涌出

止血

毛细血管出血冲洗伤口,贴创可贴,或盖上敷料,缠好绷带。

静脉出血远心端绷带榨取止血

动脉出血近心端绷带榨取止血

三、操练

完成P86操练2

四、作业

完成课课操练响应操练

板书:第二章用药和急救

急救小灵通:110、120

常见急救措施: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出血和止血

历史上的今天:

一、机械伤害、车辆伤害急救措施-01-01

篇4:八年级生物下册《用药和急救》教学反思

首先,由课堂上的气氛来看,同学们很活跃,主动思考,大胆发言,善于表达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显现出学习的强烈欲望和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热情。

第二,从课堂上分组活动的开展与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教学来看,两者达到统一。同学们通过活动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帮助,互相补充,合作意识增强了,信息交流能力提高了。同学们能够把了解和掌握的安全用药的知识,合理地运用到社会和个人生活中,使技能提高到科学素养的层面。

第三,老师善于合情合理渗透情感教育,对学生的点评有发展性。如探讨如何辨别中西药的问题,在有位同学提出看法“中药只有中国制造”引起许多同学发笑的时候,老师的点评很自然地鼓励了发言的同学,又对同学们进行了爱国情感的教育。第四,对于同学们的.提问,老师不急于回答,而是让同学们帮助解答或谈看法,老师作为参与者,只是适当地引导和点评,体现了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给了学生,让同学们在寓学于乐、寓智于趣中获得知识。

老师课前充分考虑了本地区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收集了充足的药品说明书,课前交给学生,丰富了课程资源,为全体同学都能投入到学习中提供了条件。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具有更高的专业素质和更为丰富的知识储备。本课中我对药品的了解还不够多,比如:课后才发现学生从电视广告上“收集”的药品斯达舒没有OTC(非处方药)标志,因此不能在当堂及时地指导学生注意用药的安全,没有趁热打铁;又如:上课过程中自己才注意到OTC有甲类、乙类之别,却不知代表什么意思,虽然没有学生提出这个问题,但自己应该弄清楚。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要多方面地了解更多的常用药物(特别是OTC),要注意电视、报纸等媒体上的相关信息,收集好报纸上的资料,为以后的教学备好信息资源,把教学组织得更好。如果课堂上被学生问“倒”了,也要及时地在课后查找相关资料,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生物教学的直观性强,假如本节课能借助较好的教学设备(如投影机),把各小组间的结论或设计放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增加视觉效果,而不只是利用听觉,交流也会更容易,更广泛,师生对知识的印象就更深刻,教学效果会更理想。

篇5:八年级生物下册《用药和急救》教学反思

八年级生物下册《用药和急救》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有两点:一是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二是学会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

1、对于“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这一知识点,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了解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概念,教师针对概念进行讲解,强调概念中的重点,并对比两个概念的不同点。然后教师展示课前收集的药物的包装盒,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处方药,哪些是非处方药。学生判断后,老师接着提问:“你们分类出来的这些非处方药都是治疗什么病的?这些药物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这些药主要是治疗感冒、咳嗽、胃部不适等等,都是治疗容易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轻微疾病。

在教学中我改变了老师直接灌输的方式,学生对概念的'掌握并不是以学生复述、解释概念为最终目标,而是要以学生能运用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为最终目标。因此,要注重学生对概念的应用。在讲概念的时候我运用了对比的方式,把两个概念的重点部分进行对比,便于学生记忆。然后进行“活动”,让学生用“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最后再通过分析归纳出非处方药的特点,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能更牢固的掌握知识点,难点就被突破了。

2、对于“学会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这一难点,主要使用分组讨论法。课本针对这一知识点有一个“资料分析”,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阅读课本上的使用说明,根据课本的讨论题来分析。然后让学生以四~五人为一组,拿出自己带来的药物使用说明书,按照课本的讨论题来解读,提出问题。最后每个小组派代表上来交流,提出的新问题全班一起讨论解决。

对于这一难点,如果直接让学生根据课本的“资料分析”来讨论,学生有点盲目,如果老师先示范一次,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就知道要从哪些点着手分析。学生讨论时让他们自己从家里带药物说明书,有的比课本的详细,学生能发现很多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真正掌握了阅读药物说明书和合理安全用药的知识。

不足之处:学生小组讨论时老师无法兼顾到每一个小组,可以课前先培养几个小老师,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篇6:初二生物知识点:用药和急救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 安全用药 处方药(r) 非处方药(otc)

1. 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

例如:牛黄解毒片可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疾病的治疗。新速效感冒片可用于伤风引起的鼻塞、咽喉痛、头痛发烧等疾病的治疗。

2. 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分析药品标签包含的信息。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

4.120急救

5.人工呼吸

6.胸外心脏挤压

7.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内出血,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

一 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 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二 调节自己的情绪

方法:转移注意力;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烦恼;自我安慰

三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

3.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4.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      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篇7: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八下生物教案)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说课材料 一说课标:     ⒈知识目标:1区别一些常见的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了解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                 3知道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及使用方法等。                 4掌握急救一般步骤。                 5学会人工呼吸,胸处心脏挤压具体操作方法。                                                    6分清楚出血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行初步止血处血。     ⒉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药品说明书来了解药品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药品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2.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谨慎处理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不同情况的分辨能力及实际采取措施的实践能力。二说教材: 本章是从传染病到健康问题的过度部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介绍,一是介绍生活中基本的用药常识,二是介绍一些急救方法,以便在出现意外是能够应急,通过教学活动,不仅提高学生的医药卫生常识、而且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    能力,同时也为培养同学所对医学的兴趣达下基础。三.说学生: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着两个名词对多数同学来讲比较陌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安全用药的常识是非常必要的。          对与第二节“急救”的内容、可以请学校义务室的校生老师帮助、介绍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操作事项、是学生更形象地学习和掌握急救的要点。四.说教法:第一节教师寻求提向的方式,请同学们回忆自己或家人是否有在生病的时候,没有去医院而直接吃要的经理然后通过讨论和对资料分析。老师可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组织教学,让同学每人从家中带来一张药物使用说明,对“作用与用途”或“功能与主治”一项开展讨论,后侧重其他二至三项内容,教师在每组同学报告后予以点评,最后进行小结。            第二节 教师首先要着重介绍急救电话的拨打方法,在介绍人工呼吸和胸处心脏挤压这部分内容时最好食用模型,边讲解边演示。在介绍出血和止血这部分时,让同学回忆七年级有关血液、血管和人体循环学流的内容。 教案:       第一课时              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根据病情对症用药、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认真负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⒈区别一些常见处方和非处方药。                   ⒉了解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                   ⒊不在的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及使用法等。        能力目标:⒈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药品说明来了解药品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 、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日期等药品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⒉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及积极参与和合作精神。教学重点:⒈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          ⒉学会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教学难点:⒈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⒉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教学用具:投影仪,每个实验小组一份药物使用说明书。教学过程:导课、我们每个人都免不了会生病请大家回忆一下当自己或家人生病时,都采取哪些措施呢?          学生。。。。。。          教师:看来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得了一些不太重的小病是,并没有到医院去看医生,而是在家里吃药,这样做可以吗?          学生。。。。。。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有一定的道理,对于药点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但应该注意什么?怎样做会很安全呢?这节课就和同学们一起探讨, 第二课时    德育教育:⒈通过急救措施的学习关心、帮助他人的优秀思想品德提高自我素质。          ⒉培养学生关心生活、留意生活、从日常生活中学习、积累知识的良好习惯。教学目标:⒈知识目标:1.掌握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2.学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具体操作方法。                      3.分清外出血的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行初步的止血处理。          ⒉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冷静谨慎处理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不同情况的分能力及实际争取措施能力的实践能力。教学重点: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教学难点:⒈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          ⒉根据外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止血处理的方法。教学方法:投影仪(多媒提教学)学生亲身参与、练习相结合教学用具:⒈人工呼吸、胸外挤压操作投影仪(教学课件)          ⒉外出血处理的(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导课:在日常生活中有会发生一些危险情况或意外伤害。同学们知道如果你遇上这些情况应该怎么办吗?采取哪些相应的措施呢?          学生:。。。。。。教学过程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第一课时

用药分析教材p82的“资料分析”中的两张药品说明书,练习看懂这说明。 小组内讨论分析组员们自己带来的各种药品说明,学会看药品说明书,并完成讨论题。小组讨论后仍然不能解决的讨论题或产生的一些新问题,提出来,全班帮助解决。进行有关“药品知识及安全用药”的知识竞赛。选一个记分员,两个监督员(监督员有两个作用,一是帮助监督维持课堂秩序;一是帮助发现是哪位参赛者先举手,使比赛尽量做到公平公正)。通过生活中用药经历引入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巡视指导。 1.解决学生提问,帮助有困难的小组。2.做好引导组织工作,解决全班不能解决的问题。组织知识竞赛, 鼓励、调动学生积极性。              复习、预习相关知识。    布置作业:回家了解家庭小药箱的配备情况,自学一些自救知识,以备下节课竞赛演练。第二课时

急救 每组选两个学生,抽取纸团后,迅速准备相应的小药箱。准备时间不超过五分钟。台下的同学也要思考:如果自己来准备这种小药箱,会选择哪些药品。宣布比赛要求及规则。将准备的两个纸盒拿出来(一个纸盒装有描述不同场景的小纸团,一个纸盒装有各种简洁的药品说明书),组织各参赛组的学生抽取纸团,进行比赛。      每组按顺序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准备的小药箱,并解说选择药品的依其余同学作为评委可随时向解说者提相应的问题。    做好组织引导工作,对学生没有发现的错误或不妥之处,应立即给予指正。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以适当的表扬。  意识到学会急救对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性。表演的学生营造危急情景后暂时停止。请同学回答应采取的措施并上台示范。由一个触电的例子引入急救的教学。挑选1~2名善于表演的学生(课前已有准备),通过演营造相应危急的情境。  台下学生认真观察,如有错误,给予指正。其余学生认真观看,巩固记忆。自行复习,整理相关知识。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并激励学生。找一位学生规范地操作相应急救措施。组织学生自评,谈收获。板书设计             第二节  用药和急救一.        安全用药1.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2.药物使用说明书         二.急救             1.“120”紧急呼救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1)内出毛细血管出血            (2)外出血: 动脉出血                              静脉出血课后记:小结课堂练习:一.  选择题: 1.李大爷经常失眠,他到药店想买一瓶安定药片,但售货员不卖给他,其可能的原因是(     )。a.李大爷年龄太大        b. 安定药片是毒药 c.安定药片是处方药      d.安定药是非处方药2.下列药品中,属于中药的( )a.病毒灵片 b.速效伤风胶囊c.先锋霉素 d.牛黄上清丸3.下列药品中,不属于家庭药箱中常用的外用药是( )a.西瓜霜 b.氯霉素眼药水c.云南白药 d.风油精4.当有人突发意外需要急救时,应拨打( )a.110 b.119c.120 d.123455.小东在打球时膝盖不慎受伤,血液从伤口渗出,估计是( )a.动脉出血 b.静脉出血c毛细血管出血d.内出血6.创可贴适合( )a.动脉出血 b.静脉出血c毛细血管出血d.内出血7.采用口对口吹气法时,下列处理方法中,错误的是( ) a. 使病人仰卧,解开衣领,放松腰带b.清除病人口鼻内的异物和污物 c.一只手托起病人的下颌 ,另一只手始终捏紧病人的鼻孔d.吹气频率与呼吸频率相似8.纱布、体温计在家庭小药箱中属于(   )      a. 医用器具     b.外用药     c.内服药      d. 特殊药9.进行人工呼吸时,每分钟吹气的次数为 (    )  a. 8――10次    b.15――20次c.35――40次 d.60次左右10.如果某人意外忽然停止呼吸,最先进行的急救措施是(     )   a.拨打“120”急救电话       b.人工呼吸与胸外挤压 c.出血止血 d.服用相应药物二.填空题: 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________需要,在选择药物的______、_____和______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的_____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 不良反应或危害。  2.药物可分为_______药和_______药。  3.在使用药物之前,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以确保用药安全。  4.实施人工胸外心脏挤压时,救护者要站在病人的______侧,双手叠放在一起,有_______地、带有______地用力向下按压病人的胸骨下端,使其下陷________厘米,然后放松。一般每做一次人工呼吸,需要做____次心脏挤压。

篇8:用药与急救教案

目标知识与技能

1、区别一些常见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2、了解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

3、了解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作用及使用法等。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药品说明来了解药品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日期等药品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根据病情对症用药、对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认真负责的思想。

教学重点

安全用药的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

区别处方药和非处方药。

教学方法

讲述、讨论、交流。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安全用药。“120”紧急呼救。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出血和止血。

1、通过生活中用药经历引入教学,引导学生分析,巡视指导。

2、分析教材P82的“资料分析”中的两张药品说明书,练习看懂说明。

3、指导学生分小组设计旅游小药箱。

4、由一个海边溺水的例子引入急救的教学内容。

5、如何正确拨打“120”急救电话。

6、引导学生知道,在“120”救护着没来之前,对溺水者进行人工呼吸。

7、引导学生知道如果心跳停止,需进行胸外心脏挤压,选1名善于表演的学生,表演胸外心脏挤压的情境。教师讲解胸外心脏挤压的正确方法和频率。

8、引导学生回答出血的几种情况。

9、演示操作止血带正确的方法。

10、小结。

了解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别。展示自己组准备的小药箱的药物。模拟实践。

设计理念

用药和急救学生的必修课,在生活中学生们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意外情况,所以这方面的教育十分必要。设计模拟实践和小药箱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用药和急救的过程。

篇9:用药与急救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2.学会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具体操作方法。

3.分清外出血的三种情况,学会对出血进行初步的止血处理。

教学重难点

1、急救措施的一般步骤。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

3、根据外出血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止血处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2.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

板书:二、急救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会发生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例如,当你夏天游泳时,发现有人溺水;当你踢足球或打篮球时不小心摔倒,发生了骨折或外伤出血;或是你发现有人因煤气中毒而昏迷不醒,这时你首先想到的措施是什么呢?

学生: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推进新课]

学习目标一

板书:1.“120”紧急呼救

活动一:

假设,现在有一同学在教室里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晕倒,昏迷不醒,让你去打“120”急救电话,你会怎样拨打?

(请3个同学即兴表演)

学习目标二

板书: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活动二: 如果在野外一时找不到电话,而情况又十分危急的话,那就只能先行采取救治措施,等病人暂无生命危险时再去找人帮忙。

(教师讲授)

脑对缺氧十分敏感!对脑的抢救要以秒来计算!

在常温下,人心跳停止3秒以上大脑就会因缺氧而头晕,10-20秒可昏厥,30-40秒可抽搐,60秒后呼吸中枢衰竭,4分钟后脑神经可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10分钟后脑细胞死亡。所以急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抢时间:即前4分钟,甚至前60秒。所以如果病人的呼吸或心跳停止后再去打电话等急救车过来后再开始抢救,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这就是急救的意义所在!当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当心脏停止跳动时人工胸外心脏挤压。

(播放教学课件)

教师:急救措施往往可以在危急情况下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所以学会这些方法是非常有用的。教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提示其操作要领。

学生示范:人工呼吸操作方法

学生示范: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操作

[联系旧知识,引出新知识]

学习目标三

板书:3.出血和止血

教师:很多同学有过跌伤外出血的经历,那么你们当时是如何处理的呢?

学生回答

教师:同学们所说的情况都属于外出血,实际上出血可以分为外出血和内出血二种情况。下面我们分别来介绍这两种出血的处理。

板书:(1)内出血

教师: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一般不易诊断,所以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救治。

板书:(2)外出血

教师: 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我们可见到血液的流出。这种情况应该首先做必要的止血处理。实际上外出血又可以根据血管类型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几种。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血液、血管和人体循环系统时将血管分为哪些类型呢?根据动脉及静脉的血液和血管壁的特点来归纳出动脉和静脉出血的情况。

师生共同完成学案内容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对于外出血的处理,也正是根据这三种情况而采取不同的措施,我们来看下面的内容。

活动三:

(播放多媒体课件“外出血的处理”)

学生练习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会了很多日常用药和急救的常识,了解这些生活中的常识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同学们不但要学好课堂知识,同时还要多向医生、医务工作者等知识经验丰富的人询问和请教,多从生活中学习和积累知识,让我们更有把握应对各种生活中的问题和困难。

[拓展深化]

[课堂小结,结束新课]

[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书86页第2题,练习册

●板书设计

二、急救

1.“120”紧急呼救

2.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

3.出血和止血

(1)内出血

(2)外出血

篇10: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①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②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③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④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难点和重点

重点:①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②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控制

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能够认真观察和记录,并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和交流。

课前准备

学生:各小组准备鼠妇10~16只,湿土,纸盒,纸板,玻璃板(或透明本夹),表,笔,一份实验报告用表。

教师:鼠妇若干只或鼠妇图示。

教学过程 :

1、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引导学生根据经验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例子,并通过分析,帮助或引导学生归纳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各小组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各自收集鼠妇为背景,分析、讨论、归纳出探究的一般过程。

2、制定实验方案及设计实验方案

各组讨论并制定方案,根据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引出变量和对照实验。

充分放权,让学生自学,但注意把握学生对变量和对照实验的理解。

实验探究

结果交流

教师可在巡回指导中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后面的结果交流。

总结:教师选出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交流,并引导其他同学发现问题,吸取经验。除了探究光这个条件外,还有无其他条件?

布置课后作业:

有兴趣的小组可在课下对其他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进行探究。

教学反思:

对于有些班,捉鼠妇的兴致比较高的,可以利用这样的班级多捉几只,在其他没有捉到的班上可以作为示范。也可以叫这些捉鼠妇能力介绍经验,让学生了解到鼠妇的生活环境。每个班准备鼠妇情况不一样,有些一个班只捉到一只鼠妇,很难开展活动。但这节课还得上。只能利用课内十分钟让他们到一些易找的地方找,如果没找到,这个实验只能通过画图和想像完成了。但也得尽量提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到校园寻找,既可以了解到它们生活的环境,又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捉鼠妇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教学目标:

1、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2、举出例子并初步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难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教学过程:

导入:先比较仙人掌和普通植物的不同,分析为什么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刺,得出结论是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同时学生分析刺猬、变色龙、竹节虫,得出除了环境影响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适应环境。

除了环境影响生物之外,生物本身也能适应环境。

分析书本P19的资料,回答问题: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观察兔子和猫的双眼在头部的位置,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从而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生物为了适应不同环境其形态结构都有所改变。

生物除了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

过渡问题:那是否生物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呢?生物本身对环境有没有影响?学生举出例子,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植物对环境的影响,动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鼠妇疏松土壤,柳、杉树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成分,帮助净化空气,人类大量得排除废气、废水使环境受到污染……)

讲解实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1.提出问题: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2.作出假设:裸地,草地,茂密的灌丛的空气湿度不一样.

3.制定计划:学校内测量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中的湿度.(裸地指什么?灌丛指什么?)

4.填写P7空气湿度记录表.并画出曲线图.

5.注意:如果裸地或草地上有小水洼,测量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水洼边吗?测量灌丛的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地上吗?

举例:曲线图的画法:

总结:前面一节课和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环境对生物有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着环境,所以,生物圈中的生物和环境是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知识来解答下面问题。

6、练习:

1)如果将生活在淡水中的鲫鱼放入海水中,不久就会死亡,这一现象说明( )

A.每种生物都是有寿命的

B.每种生物都有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

C.动、植物改变生活环境就会死亡

D.生物的生存环境很容易破坏

2)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叶片一般大而薄,主要作用是( )

A.充分利用光能 B.减少阳光照射

C.适应低温 D.适应潮湿的环境

3)许多种鸟具有保护色,但也难免常被嗅觉发达的兽类所捕食,对此的解释为( )

A这些鸟不适应环境

B.被食的鸟是警惕性不高的

C.适应是绝对的

D.适应具有一定限度和相对性

7、讲解书本课后练习。

教学后记:

这节课不仅要讲理论课《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而且也要说明探究实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原理和过程。 对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这个知识点并不难,学生容易理解,但对于探究实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学生并不容易理解,在课堂上讲解这个实验过程和原理较费时,最后超出课时,学生也只是一知半解,特别是对于为什么要用裸地、草地、灌丛三个环境来做这个实验,很多学生很难理解,还有对于探究实验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计划并不了解,所以我在其他班的课堂上采取了把实验过程,原理用一节课来讲述,因为探究实验对于学生来说很陌生,只有一开始让学生理解了探究实验的方法,在以后的课堂上才能让他们自主探究,所以我觉得把实验课分为一个课时的课是有必要的。

教学反思:

应该安排学生实验前自己先体验实验过程,实验所需时间,这样让学生操作起来可以更容易掌握,自己也能了解到实验过程所遇到的问题。

生态系统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懂得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生态平衡的概念和维持生态平衡的意义。

2.教学难点:生态平衡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之前两节课学习了两个实验《光对鼠妇的影响》、《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都是说明了什么原理?(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环境。)这就说明了我们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我们把这个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第二章第四节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先在书本上找出生态系统的概念,P22,画出概念。怎么样的环境才算是一个生态系统呢?那么我们的课室算不算一个生态系统?比较一个农田、一个森林与我们的课室的区别,从而更准确地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那生态系统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生态系统里面有无数条食物链,食物链交错又成了食物网。我们小学的时候学习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看一下书本是怎么样对这两个概念下定义的?P24。让学生读出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并举例。草 兔 狼。(强调箭头应指向捕食者)。那在森林中这几种生物还有跟其他生物有联系吗?(昆虫吃草,老鼠吃草,老虎吃兔,狼吃鹿…)强调每条食物链的连接箭头都是指向捕食者。并简单介绍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三、介绍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简单介绍各营养级。

课件图示几种生物,让学生自行连接成食物链,看哪个小组连成的食物链最多 ,最准确。根据食物链的连接讲解处于食物链的不同位置的生物介绍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强调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那为什么植物叫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让学生记忆更深。从树叶、蝉、黄雀、螳螂四种生物组成一句话,是什么话?(激发学生积极性)。以这四种生物为例介绍各营养结构和营养环节。巩固前面介绍的知识。以今天或昨天的午餐为例,说出一条以学生为终点的食物链。讨论书本P23练习。

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列举一食物链,让学生讨论这里面的植物会不会逐渐减少,动物会不会无限量增加从而引出生态系统有自动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再举一动画实例。强调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五、如果人类加入到生态系统中,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看图片介绍例子,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关注地球的意识。

1、我国有天然草原4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1.7% 。天然草原面积每年减少 约65?70万公顷,草原生产力下降。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导致植被覆盖度下降、草原鼠虫害加重,沙尘暴频繁发生。

2、人类大量饲养山羊,山羊吃草,斩草除根,对草场的破坏程度相当于绵羊的20倍。由于生态恶化无草可吃,导致骆驼严重营养不良,使得驼峰下垂,骆驼无法站立。

3、砍树容易种树难,生态危机一旦出现,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得到恢复。

六、做练习

教学后记:

对于前面的食物链,食物网,因为学生小学时已有学过相关的知识,但没有学到概念,所以这节课的重点放在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学生对食物链的连接比较感兴趣,可以以食物链为每个知识点的连接点,让每个知识点通过食物链来相联系。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很多学生不能理解什么叫生态平衡,可以通过一些动画来加深他们的印象。比如课件中可以设计某种捕食者增加后,被捕者会减少,但这种情况并不会持久发生,要让他们了解,有一个动态的动画。

教学反思:

对于知识点的衔接不够娴熟,知识点与知识点的过渡过硬。要懂得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连接技巧,让课堂上得更系统。

篇11:八年级生物教案优秀

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

描述各种动物行为;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能正确区别各种动物行为,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动物的行为,树立正确利用和保护动物的态度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重点:动物行为对于动物的生物学意义,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和实例。

难点: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动物行为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课件

篇12:人教版八年级生物复习资料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种子繁殖(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受精→种子→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

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B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1)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2)植物的扦插

a.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b.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减少水分散失。

(3)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每一小块都要带一个芽眼。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家蚕的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 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由蝗虫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3. 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辅皮肤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受精,水中变态发育。

(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注意:两栖动物的发育只说是变态发育,不再区分到底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还是完全变态发育。

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

1.生殖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内受精。

2.鸟卵的结构与功能:如图:课本P17

卵壳和卵壳膜对卵起保护作用,在卵壳上有许多起气孔可以透气,以确保卵进行气体交换。

卵白对胚有保护作用,还能供给胚胎发育所需的养料和水。

卵黄膜起保护作用。

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

胚盘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内有细胞核。

系带悬挂卵黄,固定和减震,利于孵化。

气室储存气体,由内外两层卵壳膜构成。

3.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其中求偶、交配、产卵是鸟类生殖和发育必经的过程。

列表比较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方式:

生物种类

生殖方式

受精方式

发育方式

昆 虫

有性生殖

体内受精卵生

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

两栖动物

有性生殖

体外受精卵生

多为变态发育在变态发育中,幼体离不开水

鸟 类

有性生殖

体内受精卵生

受精卵经过孵化发育成雏鸟,雏鸟发育为成鸟,没有变态发育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用药和急救教案优秀】相关文章:

1.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八下生物教案)

2.八年级生物教案

3.生物入侵者(人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

4.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人教版

5.八年级生物教案:生物进化

6.八年级下册传染病和免疫生物教案

7.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师教学计划

8.八年级下册人教版生物重点知识点

9.湘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10.八年级生物的进化教案

下载word文档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用药和急救教案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