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高中化学铝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高中化学铝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2023-08-04 08:10:2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麻雀蜀黍”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高中化学铝的重要化合物教案,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高中化学铝的重要化合物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铝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篇1:高中化学铝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高中化学铝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学生活动:轴承:硬度大, 耐火材料:熔点高

展示:宝石图片

小结:宝石装点了人类的生活,多姿多彩的化学世界可是使我们的生活熠熠生辉啊……

转:通过Al2O3物理性质的学西,我们还了解到Al2O3不溶于水,那么铝元素就不易进入我们的人体。这火锅怎么处理,看来我们得从Al2O3的化学性质入手分析。

学生活动:写出Al2O3分别和盐酸和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跟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2)跟碱反应 Al2O3+2NaOH=2NaAlO2+H2O

知识回顾:Na2O 、CO2、Na2O2各属于哪类氧化物?

学生活动:Na2O 碱性氧化物、CO2酸性氧化物 、Na2O2过氧化物

思考:Al2O3属于哪类氧化物?

学生活动:两性氧化物

小结:看来,这铝锅上的酸汤鱼还是不吃为妙!

练习:别急,小王同学可不一定相信你的说法,这不,他又出了个思考题给你们了,加油,就让小王心服口服。

如何除去混在氧化铜中的氧化铝?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转;看来,Al2O3可成了我们的好朋友了。瞧,他又给我们介绍了一位新朋友:Al(OH)3。现在,我们一起走入Al(OH)3的世界吧。

学生分组合作实验探究1:

向装有硫酸铝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氨水至过量。观察现象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有白色胶状沉淀生成。

Al3++ 3NH3・H2O===Al(OH)3↓+ 3NH4+

将所得的沉淀分装在两试管中,分别滴加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观察现象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两支试管中的白色沉淀都溶解。

Al(OH)3 +3H+ ===Al3+ +3H2O

Al(OH)3 + OH-===AlO2-+2H2O

学生分组合作实验探究2:

氢氧化铝与一般的难溶于水的`氢氧化物的性质有什么不同?

向装有硫酸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氨水至过量。观察现象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有白色沉淀生成。

Mg2++ 2NH3・H2O===Mg(OH)2↓+ 2NH4+

将所得的沉淀分装在两试管中,分别滴加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观察现象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滴加盐酸的试管中的白色沉淀溶解,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的白色沉淀不溶解。

Mg(OH)2 + 2H+ ===Mg2+ +2H2O

思考:通过上述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1、氢氧化铝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溶液,不能溶解在弱酸弱碱溶液中。属于两性氢氧化物。

两性氢氧化物是指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

[思考与交流]:为什么不用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铝溶液反应制备氢氧化铝?

[走进生活]:某胃病患者胃酸过多,如果你是医生,你用什么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学生活动:用小苏打(NaHCO3)或氢氧化铝[Al(OH)3], 如果该患者有胃溃疡,就不能用小苏打。

介绍:氢氧化铝的其它化学性质:

2、氢氧化铝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2Al(OH)3Al2O3+ 3H2O

3、氢氧化铝性质的应用:静水

明矾化学式:Al(SO4)2・12H2O十二水硫酸铝钾。

Al(SO4)2电离方程式: Al(SO4)2=++Al3++2SO42-

小结:Al2O3、Al(OH)3的两性

附学生实验报告:铝的重要化合物实验探究

篇2:《铝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和主要用途。

2.了解明矾的组成和净水作用。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课堂教学,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2.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探索问题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亲手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2.通过氧化铝及氢氧化铝两性的.学习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教学难点】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课 型】新授课

【教 具】氧化铝固体、Al2(SO4)3溶液、NaOH溶液、盐酸、氨水

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等

【课 时】1课时

【教学指导思想】

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元素化合物的课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的特点,立足所学知识及学生已掌握的有关概念和理论,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知识生长顺序来组织学习材料,运用实验探究验证的分析问题方法来学习物质的性质,让学生的眼(观察实验现象),手(动手实验),口(动口议论),脑(动脑思考)处于多功能协同动作的状态,以期能牢固掌握知识,启迪思维,培养能力。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铝的性质,那么铝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回答)

[引入新课]铝在自然界中为什么可以存在?

铝表面有一层致密而坚固的氧化物保护膜----氧化铝。

篇3:《铝的重要化合物》教案

1.氧化铝(Al2O3)

[展示]氧化铝固体

[观察]颜色、状态(学生回答)

[讲述]氧化铝的熔点和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用途

[板书](1)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 不溶于水 熔点高

[讲述]下面进一步讨论氧化铝的化学性质。

[板书](2)化学性质

[提问]氧化铝不能与水反应,是否能够与酸溶液反应呢?

[实验探索实验]取少量氧化铝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白色固体逐渐溶解(学生回答)。

[讲述]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都能与酸反应,氧化铝也不例外。氧化铝能否与碱溶液反应呢?

[学生探索实验]往盛有少量氧化铝的试管中,注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白色固体也逐渐溶解(学生回答)。

[设问]为什么氧化铝能溶于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指出]氧化铝和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分别生成了可溶性的氯化铝和偏铝酸钠。

[板书] Al2O3+6HCl=2AlCl3+3H2O

Al2O3+2NaOH=2NaAlO2+H2O

[提问]这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怎么来写?

[学生板书]

Al2O3+6H+=2Al3++3H2O

Al2O3+2OH-=2AlO2-+H2O

篇4: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反思

铝的重要化合物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的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体现了“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教学目标,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有以下三个特点:

(1)整节课我重视把课堂交给学生,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重视由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问题,这点也得到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比如关于氧化铝的性质,我是通过几个生活中的问题来引导他们去归纳氧化铝的性质;对于氢氧化铝的两性性质,我是通过探究活动“氢氧化铝能用氢氧化钠和氯化铝来制得吗”来开展,通过学生的大胆猜想,并由学生自己做实验来验证问题,最后得出结论。

(2)紧密联系生活,从铝锅煮水、红宝石蓝宝石、胃舒平等事例来引入知识,突出了“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教学目标,也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验学习的价值。

(3)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本教学设计以导学案为载体,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引导,使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详见学案设计)

从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来看,这节课是成功的。学生感觉课堂气氛活跃,获得了从学法到知识的全方位收获,同时也感到参与的乐趣,也基本掌握了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性质。

篇5:铝化合物教案设计

知识与技能:

1.初步掌握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和主要用途。

2.了解明矾的组成和净水作用。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课堂教学,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2.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探索问题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亲手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以及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2.通过氧化铝及氢氧化铝两性的学习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教学难点】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

【课 型】 新授课

【教 具】 氧化铝固体、Al2(SO4)3溶液、NaOH溶液、盐酸、氨水

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等

【课 时】 1课时

【教学指导思想】

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元素化合物的课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的特点,立足所学知识及学生已掌握的有关概念和理论,按单质、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的知识生长顺序来组织学习材料,运用实验探究验证的分析问题方法来学习物质的性质,让学生的眼(观察实验现象),手(动手实验),口(动口议论),脑(动脑思考)处于多功能协同动作的状态,以期能牢固掌握知识,启迪思维,培养能力。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铝的性质,那么铝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回答)

[引入新课]铝在自然界中为什么可以存在?

铝表面有一层致密而坚固的氧化物保护膜----氧化铝。

[板书]二、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Al2O3)

[展示]氧化铝固体

[观察]颜色、状态(学生回答)

[讲述]氧化铝的熔点和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用途

[板书](1)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 不溶于水 熔点高

[讲述]下面进一步讨论氧化铝的化学性质。

[板书](2)化学性质

[提问]氧化铝不能与水反应,是否能够与酸溶液反应呢?

[实验探索实验]取少量氧化铝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白色固体逐渐溶解(学生回答)。

[讲述]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都能与酸反应,氧化铝也不例外。氧化铝能否与碱溶液反应呢?

[学生探索实验]往盛有少量氧化铝的试管中,注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白色固体也逐渐溶解(学生回答)。

[设问]为什么氧化铝能溶于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指出]氧化铝和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分别生成了可溶性的氯化铝和偏铝酸钠。

[板书] Al2O3+6HCl=2AlCl3+3H2O

Al2O3+2NaOH=2NaAlO2+H2O

[提问]这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怎么来写?

[学生板书]

Al2O3+6H+=2Al3++3H2O

Al2O3+2OH-=2AlO2-+H2O

篇6:镁、铝及其化合物

一、金属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1、金属原子结构如何决定金属键?

2、金属键如何影响金属的物理共性和差异性?

讲解:

1、    金属原子半径大                   金属离子

易失去电子                  离子键

最外层电子数少                   自由电子

2、           延展性――金属原子层间相对滑动,由于金属键作用而不断裂

物理共性   导电性――在外电场作用下,电子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导热性――受热时,电子加快运动和碰撞,通过碰撞传热

差异性:熔沸点不同――金属键强弱不同――原子核对电子吸引不同

原子半径不同

二、镁、铝及其化合物

1、镁和铝的结构与性质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两性)

2、有关镁在空气中燃烧产物的问题。

3、有关铝、氧化铝、氢氧化铝与酸、碱反应及铝盐和偏铝酸盐的'相互转化

4、离子共存问题

5、硬水软化问题

[例题1]:已知Mg3N2是黄绿色固体,极易与水反应,MgO和Mg(OH)2都是白色固体。

(1)    Mg在空气中燃烧有哪些物质生成?以何者为主?你是如何判断的?

(2)    1molMg在干燥的空气中燃烧完全,生成物的质量    40克(填>、<或=)

(3)    *镁在空气中燃烧有时有白烟生成,下雨天更明显,何故?(会考不要求)

解答:(1)以MgO为主,由实验观察所得:白色固体粉末

(2) Mg ―― MgO       Mg ――1/3 Mg3N2

24      40        24       100/3〈 40     所以小于40克

*(3)水解原因: Mg3N2  + H-O-H          Mg(OH)2 + NH3

[例题2]:(1)Al3+与        以      :      反应生成AlO2-盐

AlO2-与        以      :      反应生成Al3+盐

(2)下列图象表示的是Al(OH)3、Al3+盐、AlO2-盐、酸、碱

(纵坐标表示沉淀量)

解答:(1)复习量的关系

OH-

Al(OH)3

3OH-

4OH-

4H+

Al3+盐                    AlO2-盐

H+

3H+

Al(OH)3

篇7: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铝的氧化物(Al2O3)、氢氧化物(Al(OH)3),及其重要盐(KAl(SO4)2)的性质;

2、正确认识氧化铝(Al2O3)和氢氧化铝(Al(OH)3)的_,会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Al(OH)3的制备,会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掌握Al3+、Al(OH)3 、AlO2-的转化(铝三角),并能够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示。

【知识网络】

【学习内容】

一、氧化铝(Al2O3)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熔点(2054℃),沸点2980℃,难溶于水。

2、化学性质: 氧化铝难溶于水,却能溶于酸或强碱溶液中。

_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Al2O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Al2O3是_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3、用途

① Al2O3是工业冶炼铝的原料

② 常作为耐火材料,例如,有氧化铝坩埚。

③ 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各种不同颜色的原因是在宝石中含有一些金属氧化物的表现。如红宝石因含有少量的铬元素而显红色,蓝宝石因含有少量的铁和钛元素而显蓝色。

篇8: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

一、教学对象

1、面向中学学生

2、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的课堂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许多非金属元素,了解了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但对金属元素的了解还是比较少的。本节课程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认识,给他们一个更为广阔的认识物质世界的空间,通过与之前所学过的知识相比较,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学习,总结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也同样为后面将要学习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建立认识材料的基本角度

金属铝的主要化学性质

铝的化合物的两性

教学难点:认识材料基本角度的建立

金属铝与碱溶液的反应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研讨”等教学活动,了解铝的还原性 2)掌握金属铝的主要化学性质(与氧气、与强酸、与强碱溶液的反应) 3)了解Al 的物理性质、明矾的净水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易拉罐材料的相关问题分析,初步建立从化学的角度认识材料的基本 角度,通过对钠、镁、铁性质的归纳,充分认知分类方法对认识物质性质的指导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于社会发展与材料的关系以及对于材料发展前景的展示,使学生体会化学在推动人类历史进步过程中起 到的重要作用 2)通过对于实物以及图片展示,使学生了解化学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教学过程

1、金属材料讨论的引出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Na、Mg、Fe三种金属,同学们初步了解了金属性质及其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今天将继续金属话题的讨论 → 通过已学知识引入新课,使学生开始意识到金属共同点

【展示】工具的变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电子时代 【展示】电子时代金属的一些应用:计算机散热器中的铜柱、汽车外壳铝合金、飞机发动机钛合金/生活中的铜导线、金属炊具、暖气片(观看多媒体图片) → 从历史的角度和现代电子时代的角度,阐述金属的重要性,给予实物的图片说明金属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提问】生活中遇到的金属制品都是现成的,这些制品是怎么得到的?(思考金属材料的来源)→ 引导学生考虑金属制品“前身”是什么东西,引出对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 【过渡】实际上金属制品都是利用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作的适合其应用金属材料来得到的。这节课我们重点讨论铝单质的性质。 【展示】易拉罐 【提问】①易拉罐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②为什么用这种材料? (思考可能的回答:主体材料、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容易压扁、价格低、环保„„) 【讲解】通过生活经验,我们可以解决第一个问题,易拉罐的主要材料是“铝”

2、提出从金属的通性角度预测铝的性质

【讲解】通过生活经验,我们可以解决第一个问题,易拉罐的主要材料是“铝”,铝是一种重要的金属,他在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那么他有哪些性质呢?

→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物质的分类的思维,掌握了一定归纳的方法。

【总结】金属的物理通性是?化学上呢? 总结出钠、镁、铁都能与活泼非金属单质反应、与酸反应生成氢气。引出铝的性质。(思考讨论钠、镁、铝的性质) 【视频展示】铝与氧气反应、与酸反应

【学生练习】由现象写出方程式(学生可以总结出:金属铝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单质反应,与酸反应的性质)→ 通过教师“期望”关注的角度,梳理出本堂课讨论主要问题

【投影】展示铝的一些制品,思考,铝为什么不易生锈?可以用来做这些用途? 【讲解】铝在空气中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铝的进一步反应,起保护作用(思考: 学生给予初中经验能够答出氧化膜的保护作用)→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确实感受到铝表面氧化膜的存在,掌握金属铝与氧气的反应、与酸的反应

3、通过实验和录像分析铝的不同之处,引出铝的两性

【讲解】铝有没有与上述三种金属不同的地方呢?下面我们看一个实验。(观察实验)

【视频展示实验】课本本节实验2,观察过程中分析镁条、氯化钾作用。 →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铝热反应。

【讲解】由于铝较活泼同时该反应放出大量热,因此可以用于焊接铁轨,该反应类型叫铝热反应,铝粉与氧化铁粉的混合物叫铝热剂。(学生能根据现象写出方程式)→ 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铝与碱溶液的反应,知道铝的两性。

【讲解】铝也能与其他一些金属氧化物发生类似反应,也属于铝热反应,他们的混合物也叫铝热剂。(学生练习:铝与Fe3O4 、MnO2的反应) 【视频】铝与碱的反应 分析产物,总结方程式(学生总结方程式) 总结:总结出铝与酸、碱溶液的反应,显示了铝的两性。

素材:铝制品不易用来盛装醋、酸梅汤或碱性的液体,为什么?(思考并回答,对铝的性质有更深刻的理解)

【生活小提示】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老年性痴呆症与铝的摄入量有密切关系。铝同时对人体的脑、心、肝、肾功能都有损害。因此,世界卫生组织于1989年正式将铝定为食品污染物而加以控制。提出成年人每天允许铝摄入量不超过60 mg。如经常吃油条、油饼、面窝等油炸食品,喝铝制易拉罐罐装饮料,或是经常食用铝制炊具做成的饭菜,都会使人的铝的摄入量增加,从而影响脑细胞功能,导致记忆力下降,思维能力迟钝,并有患老年性痴呆症的危险。

五、教学评价

本节课从实验对比和理论分析入手,总结出了碱金属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及递变规律。教师在讲述本节课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从物质的结构入手来分析物质的性质并逐渐使学生学会比较的学习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元素周期律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篇9: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和主要用途。

2.了解复盐的组成和明矾净水作用。

3.通过课堂教学,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培养探索问题的科学方法。

4.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氢氧化铝的两性(突破方法:元素周期律知识推测、实验验证、理论解释、练习提高)。

【教学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元素化合物的课以实验为基础,以理论为指导的特点,让学生的眼(观察实验现象),手(动手实验),口(动口议论),脑(动脑思考)处于多功能协同动作的状态,以期能牢固掌握知识,启迪思维,培养能力。

【教学媒体】实验 投影 样品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教师微笑地进入教室,带来温馨的教学情景,随后组织教学。

[复习提问]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铝的性质,那么铝处于元素周期表什么位置?有哪些化学性质?(学生回答)

[引入新课]加热铝锅中的水,水跟铝为什么不反应?

(学生答铝表面有一层致密而坚固的氧化物保护膜)这种氧化物就是铝的主要化合物之一一氧化铝。

[板书]

二、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氧化铝(Al2O3)

[展示]氧化铝固体(每组均有一瓶)

[观察]颜色、状态(学生回答)

[讲述]氧化铝的熔点和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及用途(学生结合阅读课文P.24)。

[展示]铝土矿的样品

[板书](1)物理性质

白色固体 不溶于水 熔点高

[讲述]下面进一步讨论氧化铝的化学性质。

[板书](2)化学性质

[提问]什么是酸性氧化物?什么是碱性氧化物?什么是两性氧化物?(学生回答)

[启发]根据上述三种氧化物的定义,不溶于水的氧化铝,要判别它是属于哪一类氧化物,应采用什么实验方法?

[引导回答]溶于碱的是酸性氧化物,溶于酸的是碱性氧化物,既溶于酸、又溶于碱的是两性氧化物。

[学生探索实验]往两支盛有少量氧化铝的试管中,分别注入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振荡。

[观察]氧化铝既能溶于盐酸,也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学生回答)。

[设问]为什么氧化铝能溶于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

[指出]氧化铝和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分别生成了可溶性的氯化铝和偏铝酸钠。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全班书写)。

[学生板书回答]

Al2O3+6H+=2Al3++3H2O

Al2O3+2OH-=2AlO2+H2O

[小结]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

[引出氢氧化铝]氧化铝的水化物是什么?(学生答氢氧化铝)它是铝的另一重要化合物。

[板书]2.氢氧化铝Al(OH)3

(1)实验室制法

[问]在实验室里能否用氧化铝和水反应制备氢氧化铝"(学生答不能)那么,应采用什么药品制备?

[启发]氢氧化铝是由什么离子结合形成的?(学生答Al3+和OH-)那么Al3+可由什么物质提供?(学生答铝盐溶液)OH-可由什么物质提供?(学生答碱)强碱还是弱碱?(学生有的答氢氧化钠,有的答氨水)

[引导]请大家通过实验找出最佳方案。

[学生探索实验]往盛有2毫升硫酸铝溶液的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

[观察]先产生白色胶状沉淀并逐渐增多,后逐渐溶解至消失。(学生回答)

[引导思考]当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时,白色沉淀溶解,为什么?

[小结]氢氧化铝能和强碱氢氧化钠反应。

[追问]那氢氧化铝和弱碱氨水能否反应呢?请用实验回答。

[学生探索实验]再用氨水代替氢氧化钠溶液重复做上面的实验。

[观察]产生白色胶状沉淀并逐渐增多。

[问]为什么当氨水过量时,白色沉淀不会溶解?

[小结]氢氧化铝不能和弱碱氨水反应。

[讨论归纳]上述两个方案都能获得氢氧化铝白色沉淀,但用氢氧化钠溶液要控制用量,一有疏忽,可能得不到沉淀,而氢氧化铝不溶于过量氨水,所以在实验室里最好用铝盐溶液和氨水反应来制备氢氧化铝。

[板书]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

[讲述]下面我们来讨论氢氧化铝性质,氢氧化铝是白色不溶于水的胶状物,吸附力强。

[板书](2)性质

a.物理性质:白色胶状 不溶于水

[讲述]大家知道:不溶性的碱受热会分解,这是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之一。

[板书]b.化学性质

受热分解

[问]氢氧化铝还有什么化学性质?

[引导]元素的性质与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

[回忆]同一周期从左→右,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强弱的递变规律。

[引导推测]氢氧化铝处于中强碱向弱酸过渡的位置,所以它可能既有弱碱性,又有弱酸性(即两性)。

[讲述]从以上制备实验中,我们已知氢氧化铝能和强碱反应,那么它也应能与酸反应,下面用实验验证我们的推测。

[学生验证实验]往盛有2毫升硫酸铝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氨水,至产生大量沉淀时,注入盐酸,振荡。

[观察]产生的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

[小结]氢氧化铝既能跟酸起反应,又能跟强碱起反应,且都生成了盐和水,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全班书写)

[学生板书回答]

Al(OH)3+3H+=Al3++3H2O

Al(OH)3+OH-=AlO2+2H2O

[小结]实验证明:氢氧化铝是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

[追问]氢氧化铝为什么具有两性?

[讲述]我们还可以用酸、碱的电离以及平衡移动的原理简单加以解释,氢氧化铝虽然难溶于水,但在水中仍有微量溶解,存在溶解平衡;氢氧化铝是弱电解质,可发生两种形式的电离,存在两个电离平衡。

[设问]那么氢氧化铝为什么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呢?

[引导讨论]根据平衡移动的原理说明:当往氢氧化铝里加入酸或强碱时,上述三个平衡如何移动?(问题投影显示,讨论后学生回答)

[追问]氢氧化铝是否既有酸性,同时又具有碱性?

[强调]氢氧化铝和酸反应时表现为弱碱;和强碱反应时表现为弱酸,酸和碱这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地存在于氢氧化铝中,在不同的条件下,突出表面了某一方面的性质。

[引出硫酸铝钾]铝还有一种重要的化合物-硫酸铝钾。

[板书]3.硫酸铝钾KAl(SO4)2

[阅读]课文

[提问]什么是复盐?如何领会复盐的概念?(学生回答)

[板书]复盐KAl(SO4)2=K++Al3++2SO42

[指出]复盐概念的引入丰富了我们对盐的认识。

[提问]明矾的成分是什么?为什么可以作净水剂?(学生回答)

[练习巩固]题目投影启示。(1~3题略)

4.有两瓶失去标签的试剂,已知一瓶为氢氧化钠溶液,另一瓶为氯化铝溶液,不用其它试剂,请把它们鉴别出来。

(请一位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回答情况,启发、引导、纠正)

[本节总结](布置作业等略)

篇10: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

本节教学的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体现了“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教学目标,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四个特点:

(1)整节课我重视把课堂交给学生,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重视由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归纳问题。比如关于氧化铝的性质,我是通过几个生活中的问题来引导他们去归纳氧化铝的性质;对于氢氧化铝的两性性质,我是通过探究活动“氢氧化铝能用氢氧化钠和氯化铝来制得吗”来开展,通过学生的大胆猜想,并由学生自己做实验来验证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另有一点得到认可的是我整节课紧紧地联系生活,从铝锅煮水、胃舒平等事例来引入知识,突出了“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教学目标,也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验学习的价值。

(2)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尤其是实验探究,认识氢氧化铝的化学性质以及制备方法这一部分,通过引导学生抓住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法,力求让每个学生知道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不这么做会怎么样。对每个活动都力求让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和师生交流,由学生自己归纳出结论,把以往的机械操作变为活的思维过程。

(3)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在上课期间,遇到某些同学回答不出来时,我当时唯一的念头就是怎么去引导他(她)学会表述,怎么去鼓励他(她)有信心学下去,因为我重视的是这堂课之后学生

都能有些收获,我希望除了知识他们还能有其他的进步,比如提高表达能力,会用化学语言来描述现象等等。

(4)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本教学设计中实施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引导,使学生正确地确立学习目标和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最终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从而全面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从对学生的调查中反映出这节课是成功的。学生感觉课堂气氛活跃,获得了从学法到知识的全方位收获,同时也感到参与的乐趣。从反馈中也不难看出:学生注重的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仅仅是将结论直接灌输给他们,他们希望老师的讲解能够使他们充满了继续研究和探究的欲望。这也印证了鲁纳在《教学理论的建议》一文中论述的“所谓求知,是过程,不是结果”这一教学理念,我想这也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共鸣。我们在使用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不应只关心学生对某些具体的过程、某些结论是否记住,而是利用我们学科的特点去引导他们的思维,做到在课堂上重视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力求做到让学生想学、乐学,创设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

篇11: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教案

一、设计思路:

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归类,结合初中对物质性质的认识,学生对Al2O3等金属氧化物的性质有所了解,特别是对碱的性质的理解更完整。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探究实验的功效,采用实验、观察、交流与类推等方式,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掌握好本课时的内容。一方面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实验使学生的认识经历感性认识再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和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Al2O

3、Al(OH)3的主要物理性质;

(2)理解Al(OH)3的实验室制备原理和操作;

(3)认识Al2O

3、Al(OH)3的两性,掌握它们分别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初步加工信息的能力;

(2)通过Al(OH)3的制备探究其两性,根据Al(OH)3与Al2O3的关系类推至Al2O3的两性,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Al2O

3、Al(OH)3性质和用途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2)通过对Al2O

3、Al(OH)3两性的探究,培养学生能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事物变化规律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重点:Al2O

3、Al(OH)3的两性

四、教学难点:Al(OH)3的制备及两性探究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问题引导,讲述法,讨论法

六、教学过程:

学生教 师 活 动

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铝是活泼金属,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而且铝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极其广泛。今天我们学习铝的化合物,主要是两种——氢氧化铝和氧化铝。

【过渡】实验室没有现存的Al(OH)3,我们如何制备?现提供如下试剂:稀HCl、稀氨水、NaOH溶液和Al2(SO4)3溶液,请讨论制备的原理和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引导】

1、Al(OH)3难溶于水;

2、原理:碱+盐→新碱+新盐 【板书】

一、氢氧化铝

1、Al(OH)3的制备

Al2(SO4)3+6NaOH=2 Al(OH)3↓+3Na2SO4 Al2(SO4)3+6NH3·H2O=2 Al(OH)3↓+3(NH4)2SO4 【教师指导】

1、实验操作的规范;

2、实验现象的表述。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氨水,生成白色胶状沉淀;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溶液中先出现白色胶状沉淀,后沉淀逐渐增多,然后沉淀逐渐溶解至完全。

3、产生现象的结论及原理分析。

4、由铝盐制备Al(OH)3的最佳方法

让学生直 接明确学习的重

点,提高 学习的针 对性。

学生自主

讨论探究,明制备确化学是原

一门实验

理,学科。体

写出验实验与相关理论间的反应融合。 的化 学方 程

式。

——加入弱碱。

【板书】Al(OH)3可以溶于类似于NaOH的强

碱,而不溶于类似于氨水的弱碱。

【板书】

2、Al(OH)3的化学性质

【引导】在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过量NaOH溶液的实验中,先沉淀,后沉淀溶解,很明显是Al(OH)3溶于NaOH溶液。

【板书】⑴与强碱的反应:Al(OH)3+NaOH=NaAlO2+2H2O 【引导】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都知道Al(OH)3可以与酸反应,生成对应的盐和水。 【板书】⑵Al(OH)3+3HCl=AlCl3+3H2O 【讲解】Al(OH)3作为初中认识的碱,其可溶于盐酸。Al(OH)3其溶于类似于NaOH的强碱,生成了可溶的NaAlO2,可认为我们加入的NaOH过量,因此加入盐酸会出现先沉淀,后沉淀溶解的现象。 【板书】NaAlO2+ HCl= Al(OH)3↓+ H2O Al(OH)3+3HCl=AlCl3+3H2O 【小结】既能与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叫两性氢氧化物。一般Al(OH)3只与强酸强碱反应,不与弱酸弱碱反应。【引导】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对于难溶的

学生 演

培养学生

排。 勇于创

新,敢于

发现问

【实题,分析验

归纳能

一】力。 在两

支试 管中 分别

加入 10mL 0.5m ol/L

Al2(S O4)

3 溶

与初中知

液,识结合,分别提高学生滴加的学习信

碱,其受热易分解。 【板书】⑶受热分解: 2 Al(OH)3 Al2O3+ 3H2O

过量心。 的氨 水和

【过渡】由上述反应可知,Al2O3为Al(OH)3失水而得,NaOH那么其化学性质也应该与Al(OH)3类似。 【板书】

二、氧化铝的化学性质

1、跟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2、跟碱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 【讲解】既能与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两性氧化物。与Al(OH)3类似,Al2O3一般也是只与强酸强碱反应。 【板书】

三、Al2O3和Al(OH)3物理性质及用途

1、Al2O3: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硬度大(滚珠轴承,玻璃刀),熔点高(耐火材料),冶炼铝的材料。

【教师介绍】名贵的红宝石和蓝宝石的主要成分都是氧化铝。是自然界中以晶体形式存在的氧化铝。

2、Al(OH)3:白色胶状物,几乎不溶于水,能凝聚水中悬浮物,并能吸附色素。还可作医用胃酸中和剂。

【教师介绍】

1、明矾电离出的铝离子在天然水中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2、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老年性痴呆症与铝的摄入

液, 观察 并实

验现 象。

【讨 论】

产生 上述

实验 中现 象的 原

因,通过知识

可能的类推迁涉及移,让学

的反生体验化

量有密切关系。铝同时对人体的脑、心、肝、肾功应。 学规律,能都有损害。如经常吃铝箔包装的食品,喝铝制易 拉罐罐装饮料,或是经常食用铝制炊具做成的饭菜, 都会使人的铝的摄入量增加,从而影响脑细胞功能, 提升化学学习能力。 导致记忆力下降,思维能力迟钝,并有患老年性痴呆症的危险。

【课堂小结】 铝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巩固练习】

1、写出上述转化图中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讨论由AlCl3溶液或NaAlO2溶液制备Al(OH)3的最佳方法。

【实 验

二】培养学生在实获取信息

验一和初步加

的两工信息的

支试能力。

管中

分别

加入

盐酸至过量,

观察实验现象。

【讨论】产生上述实验中现象的原因。

【讨论】Al2O3分别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阅读课本】课本58页,归纳出Al2O3的物理性质和相关用途。

【拓展阅读】课本59页,资料卡片,硫酸铝钾。

自主讨论,自我归纳。

八、课后练习

1、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钠和冷水反应 Na+2H2O=Na++2OH+H2↑ B.铝粉投入到NaOH溶液中:2Al+2OH-══ 2AlO2-+H2↑ C.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氨水:Al3++ 3OH- ══ Al(OH)3↓ D.FeCl2溶液跟Cl2反应:2Fe2++Cl2=2Fe3++2Cl-

2、欲使硫酸铝溶液中的Al3+完全转化成氢氧化铝沉淀,所用适宜的试剂是( )。

(A)氨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氢氧化钡溶液 (D)碳酸氢钠溶液

3、把Ba(OH)2溶液滴入明矾溶液中,使SO42ˉ全部转化成BaSO4沉淀,此时铝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

A、Al3+ B、Al(OH)3 C、AlO2ˉ D、Al3+和Al(OH)

3 4.镁、铝、铜三种金属粉末混合物,加入过量盐酸充分反应,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烧碱溶液,再过滤,滤液中存在的离子有(

)。 A. B.Cu2+ C.Al3+ D.Mg2+

5.向100 mL 0.25 mol/L 的AlCl3溶液中加入金属钠完全反应,恰好生成只含NaCl和NaAlO2的澄清溶液,则加入金属钠的质量是( ). A.3.45 g B.2.3 g C.1.15 g D.0.575 g

篇12:镁和铝的重要化合物 (3节时)

目的要求】: 1. 认识镁和铝的几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主要用途;

2. 认识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和主要用途;

3. 了解复盐和明矾的净水作用。

【重、难点】: 氢氧化铝的两性

【教学方法】: 自学阅读,思考总结,启发引导。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完成镁的重要化合物及氧化铝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第二课时完成铝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第三课时简单介绍明矾及知识归纳和拓展,评讲练习

【教学过程 】: (第一节时)

〖引言〗:直接引入

〖自学阅读〗:学生阅读课本26-27页

〖投影〗:[思考讨论]:

1.    课本介绍了MgO和MgCl2的哪些知识?

2.    MgO有何突出的物理特性?因而有何应用?

3.    自然界无MgO矿石,怎样得到它?有哪些制取途径,哪些途径合理?

4.    MgCl2主要用于做什么?如何得到它,什么方法更有实际意义?

5.    从海水中提取MgCl2,最后冶炼Mg,运用了MgCl2什么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1.展示MgO和MgCl2的样品,有学生观察总结物理性质。

2. MgO溶于水,滴加酚酞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讨论思考题,得出结论。

〖补充讲解〗:海水的综合利用

1.    海水咸、苦的`原因;量多:淡水占99%,咸水占1%

2.    海水含盐量高,若全部提取出来,地壳陆地可上升160米

3.    海水淡化问题及将来解决办法的设想

【板书设计 】:

一、镁的重要化合物

MgO                    MgCl2

物理性质   熔点很高                吸水性,易潮解

1.性质:                                              酸      HCl

化学性质  MgO + H2O =Mg(OH)2     MgCl2(盐) + 碱      Mg(OH)2

(极少)                    盐       ……

电 解

2.用途:            耐火材料                  MgCl2            Mg

提取NaCl

Ca(OH)2

HCl

高温

3.制法:    MgCO3 ===MgO + CO2↑   海水      苦卤      Mg(OH)2   MgCl2

(第二节时)

〖引入〗:直接引入

〖演示实验〗:展示Al2O3和Al(OH)3样品

〖投影〗:[思考讨论]:

1.    有何突出的化学性质?

2.    有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表示Al2O3和Al(OH)3分别与H2SO4和NaOH的反应。(会考必考)

3.    自然界有Al2O3,却没有Al(OH)3,如何制取Al(OH)3?能否用Al2O3和水反应?为什么?

4.    实验室用铝盐制取Al(OH)3,加NaOH和NH3H2O哪种好?为什么?

请写出离子方程式。

*能否用NaAlO2制取Al(OH)3,加何试剂好?为什么?

5. 请归纳Al、Al2O3和Al(OH)3分别与酸、碱反应的规律和相互关系。

〖师生活动〗:1.两性: Al2O3既可以看成碱性氧化物,又可以看成酸性氧化物,

Al(OH)3既可以看成碱,又可以看成酸。

2.学生练习,教师评价。

+水 (不行)

3. Al2O3                       Al(OH)3

加热(行)

4.演示实验:硫酸铝中分别加NaOH和NH3H2O至过量,说明Al(OH)3溶解于强碱,不溶于弱碱;同理Al(OH)3溶解于强酸,不溶于弱酸。

(*补充扩展:为什么Al(OH)3具有两性?

由其结构决定,在不同环境下断键情况不同

O--H

Al――O--H   +  3H+       H2O

O--H

碱式电离

O―H   +  OH-      H2O

Al――O--H

O--H      H2O

酸式电离                             )

5.                                     Al3+

H+

(1)

O2

加热

(4)

(3)

电解

Al       Al2O3        Al(OH)3

OH-

(2)

AlO2-

(1) 3mol OH-(强碱)或 过量弱碱(氨水)

(2) 1mol H+(强酸)或 过量弱酸(碳酸)

(3) 过量OH- (强碱)

(4) 过量H+(弱酸)

【板书设计 】:

二、铝的重要化合物

Al2O3                      Al(OH)3

1.存在:              略

2.化学性质: Al2O3 + 3H2SO4 =Al2(SO4)3 + 3H2O  2Al(OH)3 + 3H2SO4 =Al2(SO4)3 + 3H2O

“两性”   Al2O3 + 2NaOH =2NaAlO2 + H2O   Al(OH)3 + NaOH =NaAlO2 + 2H2O

3.制取:                                 Al3+盐 + 弱碱       Al(OH)3

(第三节时)

〖简单介绍〗:复盐概念、明矾的组成和用途

〖评讲〗:课本31页习题4、6

〖 师生活动〗:再现“铝三角”并重点得出 Al3+     Al(OH)3      AlO2-

转化中量的关系

〖学生练习〗:画出下列反应中生成沉淀量和所加溶液或气体量间关系的图象

1.    氯化铝溶液中不断加入氨水

2.    偏铝酸钠溶液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

3.    1mol氯化铝溶液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4.    1mol偏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盐酸

5.   将课本30页第一题的第(4)题用图象表示出来(创新)

〖评讲〗:上述习题

篇13:铁及其重要化合物教案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教案

了解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常见的考查形式:①以铁及其化合物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概念、理论;②对Fe2+、Fe3+的检验知识进行综合考查。

导学诱思

铁有+2、+3两种价态,单质铁与________反应时生成+3价铁,与________反应时生成+2价铁,与____和____反应时既生成+2价铁也生成+3价铁。

教材回归

1.与非金属反应

(1)与O2:常温下Fe易生锈,铁锈的.主要成分为______;点燃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与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与H2O反应

3Fe+4H2O(g)高温,______________。

3.与酸反应

(1)非氧化性酸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如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性酸

与过量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少量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8HNO3(稀)===3Fe(NO3)2+4H2O+2NO↑。

常温下遇浓硫酸、浓硝酸发生____。

4.与盐溶液反应

(1)与Cu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FeCl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FeCl3===______。

二、铁的化合物

导学诱思

(1)用FeSO4制备Fe2O3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蒸干FeCl2、FeCl3溶液并灼烧,最终得到的固体是______。

教材回归

1.铁的氧化物

氧化亚铁 氧化铁 四氧化三铁

俗称 — 铁红 磁性氧化铁

色态 黑色固体 红棕色固体 黑色固体

铁的价态 +2 +3 +2、+3

水溶性 不溶 不溶 不溶

与盐酸

的反应 Fe3O4+8HCl

===2FeCl3+

FeCl2+4H2O

与CO的

反应

2.铁的氢氧化物

Fe(OH)2 Fe(OH)3

色态 ____沉淀 ______沉淀

与非氧化性酸(如稀硫酸)反应

二者的关系 Fe(OH)2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现象是____沉淀迅速变成____色,最后变成____色,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化学铝的重要化合物教案】相关文章:

1.高中化学电解质教案

2.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3.高中化学选修五教案

4.高中化学《磁感应强度》的教案

5.高中化学《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案

6.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教案

7.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8.有机化合物高中化学教案

9.铝单板材料检查

10.高中必修一化学《钠的化合物》教案

下载word文档
《高中化学铝的重要化合物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