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shop 7 教案三
“Evely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photoshop 7 教案三,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photoshop 7 教案三,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教案(三)
教案(三)
负数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景,了解正、负数的意义。2、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在应用正负数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了解正、负数的意义;2、会用正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的难点:理解0在区分正负数中的用途。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认识温度计,会正确读出温度计上的数据。
2、记录2月15日天气预报中下列各城市的温度:
(1)北京哈尔滨济南乌鲁木齐上海广州海口(2)潍坊
二、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i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如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
2、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
向上看向前走200米()向东走100米()零上15度()
电梯上升15层()上学期,我们五年级转入了3人()
指出:“向前走200米”与“向后走200米”;“向东走100米”与“向西走100米”等都是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的,就是一组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3、尝试:
请大家想一想:怎样用数学符号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请同学们从上题中选择一组,试着写出表示的方法。
4、小组内讨论交流。
5、小组汇报。
6、认识正负数。
数学上要用统一的符号表示相同的意义,让人人都能看懂。刚才大多数同学都用“+10度”表示零上10摄氏度;用“-10度”表示零下10摄氏度。很好,大家都了不起,能与课本上的表示方法一致。请大家看课本第三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10”读作(),“+”是()号,“-10”读作(),“-”是()号。“+10”是()数,“-10”是()数。()号可以省略不写。
(2)、0为什么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小组讨论。
(4)、小组交流汇报,师补充指导。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那么0在区分正负数中有没有用处呢?请拿出你手中的温度计,观察上面的刻度,说一说哪是零上的刻度,哪是零下的刻度,零上、零下的刻度、0刻度各表示什么?
(5)、0刻度可以表示温度的分界点,那么它能不能表示其他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分界点,找找看。
(6)、请同学们读出你昨天记录的几个城市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各是多少?
三、练习。
1、做课本第4页第一题;第二题第一问。
2、听老师读数,学生写数。
负十七正二十负一点五正四分之一负二百六十五十二负八千一百
3、今天你会对所学的数进行分类吗?试试看。
4、写出五组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指出它们的分界点,并用正负数表示出来。
篇2:教案三
教案三
“唐宋八大家”,承前启后的奠基人,坦荡的胸怀更显一个儒者的非凡气度。慧眼识尽天下人才,门下弟子人人才俊。作为大宋文学的开创者,拓展了一个散文的空间,性情中人,质朴自然,灵动的文字飘逸如风。虽然仕途坎坷,人生波折,但是,这永远遮掩不住文坛【欧阳修】(1007~1072) 泰斗的光芒! 【河南省洛阳市中考试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欧阳修谪滁州,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①以来金石②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乎?”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④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释】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②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声。④志:记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名之者谁 命名 B.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获得 C.欧阳修谪滁州 降职(远调、贬官) D.是为五一尔 是 2.下列句中加点的“且”与例句中的“且”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既老而衰且病 A. 年且九十 B.且焉置土石 C.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D.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纵观甲乙两段内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欧阳修自号“醉翁”是因为饮少辄醉,年又最高。 B.取名“六一居士”的原因是家有六个“一”, 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好友。 C.欧阳修在滁州是与民同乐。 D.欧阳修在颍州则于琴棋书画中自得其乐。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一居士刚到滁山的时候,给自己去了个名号就醉翁。等到他老了身体也有病的时候,就归隐颍水修养了,就又给自己去了个名号六一居士。 有人就问题:“六一 都指的是什么东西”?居士就说:“我家有一万卷藏书,三代以来的留下的文章一千卷,还有一张琴,有一副棋,还经常有一壶酒”。那个人又问:“为什么只有五样东西呢?”居士说:“还有我一个老头,就在这些东西的陪伴下养老了,这部就是六样了吗”?。那个人又问:“你是想不要自己的'名字吗,而多次改换自己的名号。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害怕影子的人就在中午太阳正当空的时候出门。我们看见他走的很快大口喘着气就快渴死了,于是得名逃不掉。”居士说:“我是因为知道名字是逃不掉的,也知道我没有必要逃;我取这个名号,就是为了自己高兴而已”。 1.B2.C3.B4.⑴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的(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的亭子),是醉翁亭。(判断句,1分;全句大意,2分。) ⑵我是因为知道名声是逃避不掉的,但是也知道那是没有必要逃避的。篇3:三单元教案
三单元教案
学习内容《回顾拓展三》学习目标
1.交流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和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2.背诵《囚歌》
3.阅读革命书籍
学习重难点
在习作中学会应用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自学提纲
1.本次交流的主题是什么?
2.本单元每篇课文分别讲了什么?
检测练习
1.指名学生谈《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
2.回顾《匆匆》的写作方法
讨论更正
1.小组讨论交流本单元每篇课文分别讲了什么?
2.结合自己的作文谈谈是如何运用了这种方法的
3.读背《囚歌》
4.交流这首诗的时代背景和叶挺生平
5.交流这首诗的意思
练习设计
1.同桌相互背诵
2.你还知道哪些革命诗歌?
布置作业
背诵且默写《囚歌》
学习内容:《口语交际与习作》
学习目标
1、通过相互倾诉自己的理想,继续培养学生的倾听,应时和表达的交际能力,培植学生表达的自信心,树立良好的理想观。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习作,表达自己内在的真实体验,并能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评议与欣赏,感受习作的快乐。
3、尝试前后照应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畅谈理想,展开想象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美好憧憬。
要讲真话,吐真情,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态度自然大方
教学准备
组织学生是搜集以“理想”为主题的'名言警句等
自学提纲
1、人人都有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呢?
2、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
3、如何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检测练习
1、指名交流。
2、同桌互相倾听各自的理想。
讨论更正
1、小组交流,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2、推荐上讲台交流的同学
(要求:吐字要字正腔圆,语气要刚柔并济;情绪饱满,情感真挚;仪表端庄,笑容可掬,谦逊有礼)
3、互听互评,互相修正,共同提高口语交际水平
(评价时要注重评价表达是否自信态度是否自然大方,表达的内容是否有条理,是否能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4、阅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以《我的理想》为题,完成一篇习作,要写清楚自己的理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理想,以及准备怎样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5、根据本组课文,提示学生可以尝试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6、学生进行习作
(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练习设计
各小组推荐讲的好的同学,代表小组参加班级“我的理想”的演讲
布置作业
习作《我的理想》
MSN(中国大学网)
篇4:拼音教案(三)
拼音教案(三)
拼音教案(三)-02-14 22:4014、angengingong学习要求:
1、学会复韵母angengingong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ng。
3、能初步拼读声母与a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
4、能准确拼读声母与a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
5、学习羊、方、风、井、虫这5个生字。
学习重点难点:读准复韵母angengingong的音,认清它们的形。
教学准备:拼音卡片,投影仪。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一、图激趣导入
1、投影本课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初步感知angengingong的读音。
二、教学复韵母ang 1、乐乐手里拿的是什么?
2、放大镜的“放”里面藏着我们今天要学的复韵母“ang”。
3、老师范读ang,学生仔细听,观察老师的口型。老师再范读一次,学生小声模仿。
4、指名读“ang”,开火车读,老师注意正音。全班读。
5、比较读an和ang,体会后鼻音如何读好。
6、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记住这个复韵母的样子,并且把这个好方法告诉大家。
7、指导读ang的四声。先让学生自己练读,再指名读,最后全班读。注意声调标在第一个韵母的头上,也就是a的头上。
8、指导声母f和复韵母ang的拼读。让学生自己练读再指名读,最后全班读。
三、教学复韵母engingong方法同上
注意整体认读音节ying和ing的`读法一样,就是在ing前面加上大y,变成整体认读音节ying。
注意观察,这四个复韵母的样子有什么特点,都有ng,这就是后鼻韵母的尾音发音“ng”。
四、书写练习
1、教师范写,注意要写得饱满、紧凑、协调。
2、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描两个,写一个。
3、比一比,看谁的复韵母写得最漂亮,谁写字的姿势最漂亮。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一、复习第一课时学习的四个复韵母,玩比赛开火车的游戏。
二、音节拼读
1、投影由声母和复韵母angengingong组成的音节词,学生自由拼读,要求声音响亮。
2、出示音节词的小卡片,指名读,师正音、范读。再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读。
3、玩小游戏。将“fang feng zheng”、“gong yuan”、“ting zi”、“lao ying”这些音节词贴在黑板上,男女生举手抢答或者小组举手抢答。
三、看拼音识字
1、投影六幅带有音节和汉字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有哪些字是认识的,有哪些字是不认识的,把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好好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说自己借助拼音认识了那些字,再读一读,还可以组词。全班仔细听。
3、当小老师带着全班同学读你认识的字及相关的拼音。
4、将要学习的生字多读几遍,全班一起读。
四、读儿歌
1、教师先师范读一遍,学生看图。
2、学生跟读,眼睛看儿歌。
3、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读几次,并且读给你的好朋友听。
板书设计
汉语拼音13
课后小结:
篇5:《雷雨》教案三
《雷雨》教案三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1.把握戏剧冲突和舞台说明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戏剧主题探讨。 教学步骤: 一、回顾第一课时学习的戏剧人物鉴赏方法:PPT ⑴把握戏剧冲突 ⑵揣摩人物语言 ⑶探究舞台说明 第二课时里,我们分析了人物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从周朴园的话中读出了周朴复杂的个性:这是一个既有怀念真情,更是一个虚伪、冷酷、自私专横的人。所以说,语言是人的心声,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语言上知道一个人的个性。那么,我们这节课就通过鲁侍萍的有关语言来分析一下这个人物的个性。 二、揣摩戏剧人物语言的基本方法 1.择取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心理的语言。 2.联系上下文语境品读。 3.反复体会其语言表现方式。 ①她的命很苦,离开了周家,……她一个单身人,无亲无故,――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在学校里伺候人。 ――勤劳、无亲无故、辛苦 ②(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无奈,又有点迷信 ③(接过支票)谢谢你。(慢慢地撕碎支票) ――有骨气,坚强 ④大概她不愿意吧?为着她自己的孩子,她嫁过两次。 ――母爱 明确:鲁侍萍是一个下层劳动妇女,既善良温柔婉约,又不乏坚强。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始乱终弃之后,曾投水自尽,所幸获救,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为了生计,鲁侍萍带着孩子流落他乡,尝尽了世间冷暖,终于使她逐渐坚强。三十后与周朴园不期而遇,她深刻地认识到周朴园的自私虚伪本质,拒收周朴园的钱。这表现了她对残酷现实的清醒认识。她心地的磊落及对周朴园的轻蔑和愤恨体现了她的尊严、骨气以及对命运的抗争。 三、我们还可以从舞台说明来探究人物内心 (一)课文开头一段“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这段“舞台说明”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舞台气氛。这种气氛同剧情紧密配合,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预示着一场雷雨的到来。不仅为完整地塑造人物服务,而且感染了读者或观众,也随之产生一种压抑感。这一点跟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相同的。 (二)下面的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 ①鲁侍萍 哦。(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 明确:“很自然地”暗示了她的身份,“慢慢地”表明了她内心的痛苦、矛盾。她的动作,自然地使周朴园回想起三十年前的梅姑娘,推动剧情发展。 ②周朴园(惊愕)梅花? 明确:表示他对自己的事情被外人知道而感到惊讶和不安。 ③周朴园(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明确:表示他内心疑虑又警觉,显出他极度的恐惧和不安。 四、把握课文的主要矛盾冲突: (一)课文节选部分,周朴园的矛盾冲突主要是来自哪些人的?矛盾的焦点是什么? 明确:(PPT)鲁侍萍────―周朴园────―鲁大海 感情纠葛 阶级斗争 (二)上节课,我们择取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这个点,去探究了周朴园的内心世界。哪位同学愿意把周朴园和鲁侍萍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简要介绍一下,并说说这一冲突可分几层呢? 明确:鲁侍萍来到周家,与周朴园不期而遇──鲁侍萍的关窗,无锡口音使周朴园感到奇怪追问中认出,突然责问──鲁侍萍控诉周家罪恶──周朴园劝解诉说给支票打发──鲁侍萍撕支票,求见周萍。这场冲突可分三层:相遇──怀疑──相认。 (三)两个矛盾冲突能否缺一? 明确:前半部写了鲁侍萍与周朴园的相认,着重暴露周朴园在家庭生活中的丑恶行径;后半部主要写鲁大海与周朴园的相遇,有意揭示周朴园在社会上的罪恶活动。这两个情节将周朴园的伪善、自私、残忍性格表现得相当突出。作者在一个场面内既从私生活领域又从社会斗争角度揭露周朴园的反动阶级本性,表现出了作者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四)两个情节的次序能否调换? 明确: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其组成部分是不能随便调换的,调换了就会面目全非,失去神采。作者之所以先安排鲁侍萍和周朴园邂逅相逢而后安排鲁大海与周朴园正面冲突,完全是从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性格的需要出发。若先安排鲁大海和周朴园正面冲突,侍萍上场时,就没有时机光顾周家的陈设,也不可能与周朴园相认,除了她上场骂几句并拖大海离开外,其他的就难以着笔了。三十年前周朴园始乱终弃的私生活和对侍萍的怀念的情节不交代出来,周朴园的性格的复杂性就不能表现出来,反映生活与人性的深度和广度也就差了。 五、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 明确:周朴园是封建资本家的代表,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他们在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上存在着截然对立的矛盾,他们的对立冲突是必然的,这一悲剧深刻地反映了阶级剥削和压迫,暴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正是由于这一阶级根源;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和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才异常激烈,形成最本质的`冲突。阶级冲突使夫妻相见不相认却相恨;父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斗;母子相见不相亲却相怨;兄弟相见不相识却相仇。 六、剧本为什么要以雷雨为题? 明确:一方面看,《雷雨》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雨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可以说,“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另一方面,作者又交代了作品的社会环境,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大雷雨即将来临。作者正是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大雷雨般大变动的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①表示故事的背景与环境气氛;②预示情节的发展,暗示情节的高潮; ③象征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暴风骤雨式的斗争即将到来。 七、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把握戏剧冲突和舞台说明多角度解读了人物复杂个性,感受了《雷雨》的魅力。总之,《雷雨》是一部内涵丰富的伟大杰作,因为它写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八、作业 1.阅读《雷雨》全文。篇6:《识字三》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交流识字方法,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马字的由来。
2、师生惧有关汉字的其他知识。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去过博物馆吗?都去过什么博物馆,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好,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到汉字博物馆去看一看。
二、新课
(一)自学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来到汉字博物馆,我们首先要买票入内,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再给大家读一读,读对了,就请进去参观吧!
2、学生以掌握的识字方法独立自学。
(二)诵读
正确读文,互检互查。
1、读出本课自己画出的生字,请别帮助自己检查。
2、学生互读课文,互相正音,共同进入汉字博物馆学习。
(三)交流
理解内容,拓展知识。
1、读文,师:参观了汉字博物馆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汉字的知识,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谁想当汉字博物馆的讲解员,向大家介绍这节课你所获得的有关汉字的知识。
(四)写字
以人为本,激发写字兴趣。
1、参观了汉字博物馆同学们的收获一定很大,博物馆的馆长也来到这里,要给同学们发纪念口,前提是同学们必须把本课的生字写得正确、美观,有信心吗?
2、巩固识字,正确书写。
3、观察老师范写过程,认真书写。
4、评价书写,为态度认真,写得有进步或有示范作用的同学颁发纪念品。
(五)练习
1、找朋友
汉gu 铸tong
距gui 需xu
似ju 范hua
龟si 统biao
兽shou 标zhu
骨han 化fan
2、本课的生字里,哪几个字能组合成词?
如:容易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成立了探究识字小秘密研究小组,并首次在校园里进行了活动,这节课我们就把各小组通过的活动所发现的识字小秘密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你们愿意吗?
(1)研究小组的建立采取自愿、自由、自主的原则,即学生自原参加,自由结队,自主活动。
(2)老师作适当调整,使不同能力的学生合理搭配。
(3)每个小组选一名组长。
(4)研究小组每周活动一至二次,地点可以在学校里,同学家里,草地上,每一个阶段,各小组在班上根据交流所发现的识字小秘密,并打印在稿纸上贴在学习园地里。
(二)交流
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老师筛选其中有价值的写在黑板上,并对学生学习的态度、过程、方法、结果等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三)完善
学生对照教材上的识字四步法完善自己的识字方法。
1、读书,根据提示弄清识字四步法的含义。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大家结合识字实践,结合具体的字讨论解决。
2、学生自己把识字新法补充在黑板上。
(四)实践
1、师述:看来,只要有探究的精神,就会知道很多识字的奥秘,同学们想不想试一试,看看这些识字方法自己窨掌握没有呢,请自读短文《一个字》,看谁自选与本课的生字交上朋友。
2、交流自学所得
包括:本课生字读音;识字方法。在交流中进一步巩固识字四步;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理解程度,交流故事谜底以及猜的方法,并引导学生也为这个字编一个谜语。
(五)写字
酒里的短横不要丢掉。猜字犭的第二个不出头。者字的第二横要写长些。
第三课时
一、谈话激趣。
主持人:同学们好,幸运53节目又与您见面了,我是主持人李小勇,今天,我们要去字谜城一游,途中要闯过五个关卡,优胜者得到丰厚的奖品,快随我一起闯关吧!
二、猜字谜
读一读:女字多变化
女和马字在一起,我有一个好妈妈;女和古在一起我姑是个科学家;
女和老字在一起,我和姥姥在乡下;女和且字在一志,我和姐姐上学啦;
女和未字在一起,我的小妹真听话。
三、填一填:女和丑字组成;我们都是小()()。
女和乔字组成(),我们从来不撒()。
女和生字组成(),人人都有一个()。
女和息字组成(),敲锣打鼓娶()妇。
答案:妞,娇,姓,媳
四、我问你答:
例:问:什么字,四笔八个头,中间有水不外流?
答:井字四笔八个头,中间有水不外流。
什么字,一边绿,一边红,一边喜雨,一边怕风,
秋字一边绿,一边红,一边喜雨,一边怕风。
什么字,有心走快,遇食就可餐?
()字,有心走快,遇食就可餐。
什么字,有马行千里,有水能养鱼?
()字,有马行千里,有水能养鱼。
什么字,一个白天跑,一个夜里行?
()字,一个白天跑,一个夜里行。
什么字兄弟十个力量大,什么困难都不怕?
()字兄弟十个力量大,什么困难都不怕。
什么字,去一人还有口,去一口还有人?
()字,去一人还有口,去一口还有人。
答案:慢、也、明、克、合。
你又学会了什么识字方法?
五、巧识汉字:
一条小河,两岸杨柳。这是()字。
两口相连,空中高悬。这是()字。
又进村来,鸟语花香,这是()字。
和自己家人做生意。这是()字。
你能自己编个字谜吗?
六、听话猜字:
老师在卡片上写8个字:大乙心二公飞义六。请同学们读一读,全部记住。然后他说一句话,请同学们立猜一个字
1、两根棍儿横着放,上棍短来下棍长
2、又伸胳膊又*腿儿
3、两根树枝打*儿,*内有个鸟蛋儿
4、像只鸭了游,又像弯弯钩
5、三条小鱼游,围住弯弯钩
6、一根树枝往下弯,两只鸟儿边上站
7、胡子两边分,嘴巴撅成三角形
8、两个小不点称,抬根长棍棍儿。一个小不点儿,棍上跳着玩儿
篇7:《识字三》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读“雾、霜”等13个生字,会写“和、语”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热爱自然,有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学习重点:
会读生字、会写生字,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1、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河里看不见。
2、河水皱眉,树儿摇头,鲜花弯腰,白云溜走。
生:猜出(雨儿)(风儿)
师:对呀!小朋友真聪明。今天我们就与雨儿、风儿一起旅行一次好吗?
3、出示课题。
师:小朋友大自然的景色确实美丽,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识字3。齐读《识字3》,看看里面有哪些大自然美丽的景色。
二、初读体会、认识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了以后,把你最喜欢的词语划出来)
2、反馈
(1)读课文(学生自由选择段落)
(2)说说为什么喜欢读这段。
3、认读生字
师:谁能把你圈出的生字宝宝读给大家听听?想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读。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
(3)正音:(重点:“霜”“蜂”)
师:生字宝宝想回家,你送他们回家好吗?
三、读课文感悟。
1、先自己读,再找好伙伴读。
2、读后说说课文跟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指导发现课文是对对子形式)
小结:小朋友观察真仔细,这种课文的形式,我们中国叫对对子。
四、再读课文,激发兴趣。
1、师生交叉读。
2、生生交叉读。
3、学生下座位找伙伴玩对对子游戏。(边读边拍手。)
五、生字巩固。
1、去音节读生字。
2、游戏。给生字找朋友。
六、启发想象,练习表达。
刚才划出来的词语选一个,给它配上美丽的图画
第二课时
一、在创新中巩固练习。
师:上节课,同学们都选了自己喜欢的词,配上了图画。请小朋友拿出来流展示一下。
1、小组交流。
2、上台展示。
3、说说课文中两幅该用上哪个词语?
二、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喜欢大自然的心情)
1、个别。
2、开小火车。
3、齐读。
三、扩展活动。
1、读读课文中的对对子。
2、分组自编对对子。
3、反馈。
例:春对夏,例:上对下,
秋对冬,后对前,
白云对红日,天涯对海角,
新月对彩虹。南北对东西。
四、练习写字。
1、认一认。(观察“描一描,写一写”)
2、说一说。(我会写的字)
3、练一练。(上台展示)
4、评一评。(优秀作业)
五、作业延伸。
每人收集对对子,课外交流
篇8:《识字三》教案
一、谜语导入
小小搬运工,天天运输忙,一个搬不动,大家来帮忙。(蚂蚁)
二、出示图片
小蚂蚁听说同学们想跟它交朋友,就连忙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它还带来了几位动物小朋友。(出示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六种动物的图片生说名字)
师:你们在生活中在哪些地方看见过它们,它们分别喜欢做些什么?
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这些动物的了解。
三、板书课题
有一位小诗人也跟你们一样仔细观察,把这些小动物们的活动写成了一首儿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识字4(板题)
四、初读课文
1、自由读儿歌,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生再读课文,读后画出表示动物名称的词和生字并读三遍。
猜谜语
激发学生兴趣
齐读课题《识字1》
1、学生观察图片。
2、认识昆虫的名字
3、说说你在课下对这些动物的了解
学生齐读课题
1、学生自由读儿歌
2、认读动物名字和生字
五、学习生字:
1、读字音:听到你们的呼唤,小动物们纷纷从儿歌里跑了出来。出示词卡自由读,这么多小动物的名字,请你认真地读一读,想办法记住它们。
2、记字形:师:小动物们说光会叫它们的名字还不行,要想与它们真正成为朋友,还得记住它们的名字长得是什么样子。
3、出示蜻、蝴、蚂、蚁。
师:是的,这几个字都是虫字旁,一看到虫字旁,就会想起它们的样子,一看到另一边的字,就知道了这个字的读音,这样的字就叫形声字,汉字里还有许多这样的形声字,请你再睁大眼睛观察一下今天学的其它的生字,还有哪些也是形声字?
4、生汇报,师出示生字卡片:蜓、蜘蛛、蚯蚓、蝌蚪。
5、猜字游戏:猜一猜蜓、蚯蚓这几个字右边的字应读什么音?
同桌互读,读得好,你就夸夸他;读不好。你就帮帮他。开火车认读卡片。重点指导蜻、蜓、展的读音。
让观察这四个字,说说自己的发现
生:发现这几个字都有虫字旁。发现这几个字右边的字的读音与这个字的读音相同。
同桌两人一组合作学习,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生字的任务。
开展我是小小投递员活动:把小动物们的名片(即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贴到相对应的小动物的图片下面。齐读二遍。
六、学习课文并认读剩下的生字
师:你们已经跟小动物们交上了朋友,小动物们要回家了,谁能把它们送回去(回到课文中)呢?请大家大声读一读课文吧,读完全文后,把描写你最喜欢的那种动物的句子多读几遍。你喜欢谁就送谁回家,把写这种动物的句子读一读,相机出示生字展、运、网认读
1、蜻蜓半空展翅飞。让生做动作体会展的意思,拿出准备好的蜻蜓道具演示理解,记“展”的字形(点拨笔画较多的字可多读几遍这也是记字的方法之一),并用展组词说话。
2、蚂蚁地上运食粮。问:什么叫“运”?看见过蚂蚁运粮食吗?是一只运吗?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教育。出示“运”识记字形(提示一个字可采取多种方法来记),用运组词说话。
3、蜘蛛房前结网忙。指一个学生上黑板画一张蜘蛛网,问:你还见过什么样的网?拿出准备好的网球拍、网袋子让学生理解网。
七、感情朗读,激发兴趣
1、同学们,这些小动物为炎热的夏天带来了快乐,带来了无穷的乐趣。看到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相信你们早已喜欢上它们了。
2、我们来一个儿歌朗读擂台赛,比比谁读得最棒。自由练读,开火车读,齐读。这首好听的儿歌还很有特点,你发现了吗?
3、师生共读,师问:蜻蜓哪里展翅飞?
4、师引读动物的名字,女生接读“在什么地方”,男生接读“在干什么”。
把动物图片从黑板上取下,答
对了就作为奖励带回家去。
认字并口头组词
学生在黑板上画的蜘蛛网与网的字形比较,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并记字形。
朗读交流,相互促进
生读课文回答
男问:什么半空展翅飞?
女生读课文回答。
全班同学起立边做动作边读。
八、书写生字
1、今天,我们交了这么多动物朋友,认识了这么多带有虫字旁的生字,让我们从中选择两个生字来写一写吧!
2、出示“蚂蚁”两字,学生观察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3、师范写,强调两个字左右大致相等,虫字旁最后一笔是提。
4、学生描红,书写。
篇9:体育教案三
体育教案三
培养承受挫折、开拓进取的品质 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使学生懂得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人生目标和高尚的志趣、开创进取的精神,才能培养耐挫的品质。教会学生一定战胜挫折的方法,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过程与方法 发动学生搜集资料并进行分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联系学生的实际,互相交流抗挫方法。 思想觉悟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培养不畏挫折的可贵心理,教会学生战胜挫折的方法,解决他们在实际中遇到的困难。 教学重点 战胜挫折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学生们看电视纪录片《挑战未来》。 (主要内容:世界科技发展状况及我国面临的科技挑战) 提问:看过录像,你有何感想? (投影) 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域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就是必须根除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 ――马克思 科学是最严厉的主人,它要求人们付出艰巨的劳动却给与很少的报酬。 ――戴维 布鲁诺囚坚持“太阳中心说”而被烧死在罗马广场;徐霞客为考察山川,几乎丧命;秦大河探险南极,历尽艰险。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空中爆炸,7人全部遇难,但这并没有使有志于探险太空奥秘的人却步,7个月后,一位叫巴巴拉.摩根的教师宣布,他自愿做下―个乘航天飞机去进行科学考察的公民。 学生活动:填写英雄册,并请学生讲他们的故事。 (投影) 为科学而献身的英雄: 征服南极、北极的英雄: 征服太空的英雄: 征服珠峰的英雄: 征服长江、黄河的英雄 我们钦佩那些选择了有益于人类的伟大目标而坚持不懈地奋斗的人们,也许他们毕其一生也没有摆脱失败的命运,但他们的失败却为他人扫清 了障碍,积累了经验,使后人得以成功。人类飞上蓝天的梦想,是许多人用失败为代价而实现的。今天在攻克艾滋病、飞人太空、开发新科技中,还有不少人在努力,他们也许会失败,但我们相信,总有一天,成功一定会成为那些敢于抗争、不断进取的强者的战利品。 我们要成为强者,就应该在平时的学习、工作及生活中有意识地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开拓进取的品质。 讲授新课 三、培养承受挫折、开拓进取的品质(板书) 能够承受挫折,勇于开拓进取是可贵的心理品质,一切为人类作出贡献的成功者,都具有很强的挫折承受力和勇于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我们要提高这种品质,就需要自觉地进行自我修养和锻炼。 1.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板书) (出示图片如左图) (请谈谈你对这幅画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著名潜能激发大师伯恩说过:“成功等于目标,其他的都是这句话的注解。”郎平也曾说:“每个人都有缺少什么的时候,缺少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缺少追求,只有向自己提出奋斗目标,并以全部的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幸福的人。”确实,正确的人生目标是人们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只要心中充满了伟大的志向,哪怕是再大的打击,也不会消磨勇敢者的―点儿斗志。 提问:你们知道今中国谁的'名字最“值钱”吗? 提问:袁隆平的事迹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一个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与同家的需要、人民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在起,就是高尚的人生目标。它是推动人们积极战胜挫折、努力开拓进取的强劲的思想动力。一个人有了高尚的追求,就必然会找到正确的方向,在前进的道路上,千难万险也无法阻挡他向胜利迈进;反之,没有高尚追求目标的人,就会目光短浅,失去精神支柱,最终导致不求上进。正如马克思所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请学生围绕“有没有正确的人生目标与能不能积极对待挫折有什么关系”这―命题展开讨论,并列举这方面的事例,从中得到哪些教育和启发) 2.发展高尚的志趣(板书) “兴趣――探索――创造”三步曲,在人类发展和进步的历程中是一段永远也不会失去光彩的旋律,是一曲永远激励人的凯歌。难道不正是那只从树上掉下来的苹果造就了伟大的牛顿吗?难道不正是那划破长空的闪电造就了杰出的富兰克林吗? 对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是成功者宝贵的心理品质,是进行一切创造活动的强大动力,创造者一旦失去对客观现实生活的兴趣,就等于闭合了敏锐的目光和熄灭了智慧的火花,也就容易陷进挫折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 古今中外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们的杰出成就,哪一个与兴趣无关呢?普希金在孩提时代就已经对老祖母讲的童话故事产生了的兴趣,并融会在自己以后的整个创作活动中;冰心在11岁时就津津有味地读了《四游记》、《水浒传》、《再生缘》、《红楼梦》等中国古典名著;爱迪生从小就对科学实验有着特别的兴趣,虽历经挫折与打击,仍终其―生而无悔。 伟大的爱因斯坦一生从事科学研究,作出了划时代的科学贡献。他小时并不聪明,然而家长给他的一个指南针和―本欧几里得《几何学》却引起他的兴趣,启迪了他那幼小的心扉,大大激发和丰富了当时爱因斯坦的想象力,促使他努力研究和探索。他16岁就提出了“与光速赛跑将会怎样”的大胆设想,后来便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在对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的调查中发现:29人中有28人3岁左右开始认字、背诵诗词或写毛笔字。这些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广泛涉猎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他们进入中学、大学以后,这些心理品质得到强化和升华,显然这对塑造他们的创造品质和成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狂热科学家”的有趣事例?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兴趣是成功的前提,成功是热爱的结果,但是兴趣并不等于成功,因为兴趣本身有着有益与无益之分。篇10:一起三M5教案
一起三M5教案
学 科 英 语 一年级起点 (第3册) 主备教师 裴培 授 课 时 间 第 周 月 日 使用教师 裴培 冼丽英 课 题 Module 5 Unit 1 I get up at 7 o’clock in the morning. 教 学 目 标 1. 知识目标: 能听、说、读单词get up, go to school, have lunch, go home, go to bed,then. 听懂、会读句子I get up at 7 o’clock in the morning. I go to school at 8 o’clock. I have lunch at 12 o’clock. 2.技能目标:学习怎样用英语表达时间,掌握相关单词和句型,并能综合运用句型进行问答。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及大胆用英语交流在什么时间做什么活动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 1.单词get up, go to school, have lunch,go home, go to bed, then. 2.句型:I get up at 7 o’clock in the morning. I go to school at 8 o’clock. I have lunch at 12 o’clock. 教学难点: 1.单词get up, go to school, have lunch, go home, go to bed, then. 2.句型:I get up at 7 o’clock in the morning. I go to school at 8 o’clock. I have lunch at 12 o’clock. 3.运用英语描述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 教学方法与手段 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法 通过听说等方法来学习英语,在学习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重难点,多表扬,多鼓励。 教学准备 单词卡片,录音机,贴贴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I. Warm up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 Good morning… II. Lead in. T: What’s the time? S: It’s 7 oclock. T does an action of getting up. Learn the new word of “get up” T: Now, let’s learn some new words. III. Presentation Show out the new words and teach the words one by one. get up, go to school, have lunch, go home, go to bed, then IV. Drills 1. Let’s learn some new words. Show cards one by one and teach Ss to read. 2 Listen then repeat the words. V. Practice. Game: 1. Loud and low voice; 2. Teacher points word, Students say words. VI. Extension Do the actions and say the sentences. 二次备课 课堂练习设计 Match them. get up 上学 go to school 起床 have lunch 上床睡觉 go home 回家 go to bed 吃午餐 课外作业设计 1. 听读今天所学单词句型5遍。 2. 预习P18。 板 书 设 计 Unit 1 I get up at 7 o’clock in the morning. A B C D I get up at 7 o’clock in the morning. I go to school at 8 o’clock. I have lunch at 12 o’clock. 每日词句 I get up at 7 o’clock in the morning. 我在早上7点起床。 教 学 反 思 参考资料 学 科 英 语 一年级起点 (第3册) 主备教师 裴培 授 课 时 间 第 周 月 日 使用教师 裴培 冼丽英 课 题 Module 5 Unit 1 I get up at 7 o’clock in the morning.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 能听、说、读单词get up, go to school, have lunch, go home, go to bed, then,poster. 懂、会读句子I get up at 7 o’clock in the morning. I go to school at 8 o’clock. I have lunch at 12 o’clock. 2.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运用英语交流课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说英语、做游戏等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 1.单词get up, go to school, have lunch, go home, go to bed, then,poster. 句型:I get up at 7 o’clock in the morning. I go to school at 8 o’clock. I have lunch at 12 o’clock. 2.能熟练使用新学句型并结合以前学过的句型用英语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 1.单词get up, go to school, have lunch, go home, go to bed, then,poster. 句型:I get up at 7 o’clock in the morning. I go to school at 8 o’clock. I have lunch at 12 o’clock. 2.能熟练使用新学句型并结合以前学过的句型用英语进行描述。 教学方法与手段 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法 培养学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说英语、做游戏等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时钟;图片;录音机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I. Warm up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 Good morning… T: How are you? Ss: I am fine, thank you. II. Lead in. 1. Review the words get up, go to school, have lunch, go home, go to bed, then,poster. 2. count the time. one o’clock (数字)+ o’clock T: Now, let’s learn Unit 1 I get up at 7 o’clock in the morning. IV. Presentation I get up at 7 o’clock in the morning. I go to school at 8 o’clock. I have lunch at 12 o’clock. V. Drills 1.(T shows a clock)then write the sentences on the blackboard. Then read the sentences three times. 2.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VI. Practice. 1. Read together. 2. Have a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Game Pass the ball. Who get the ball? She or he should read the text. VII. Extension Do and say.(学生摆动时针说出在什么时间做什么) 二次备课 课堂练习设计 Translation. I get up at 7 o’clock in the morning. I go to school at 8 o’clock. I have lunch at 12 o’clock. 课外作业设计 1. Read page 18-19. 用英语描述在整点做什么。用I ___ at ___ o’clock. 2.预习P20。 板 书 设 计 Unit 1 I get up at 7 o’clock in the morning. A B C D I get up at 7 o’clock in the morning. I go to school at 8 o’clock. I have lunch at 12 o’clock. 每日词句 I go to school at 8 o’clock. 我在8点去学校。 教 学 反 思 参考资料 学 科 英 语 一年级起点 (第3册) 主备教师 裴培 授 课 时 间 第 周 月 日 使用教师 裴培 冼丽英 课 题 Module 5 Unit 2 It’s half past 7.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 能听、说、读单词half, past, late, have breakfast. 听懂、会读句子It’s half past 7. I have breakfast at half past 7. 2.技能目标:通过听说等方法来学习英语,在学习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重难点,多表扬,多鼓励。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并乐于同他人交流,能进一步形成开放的文化态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 1.单词half, past, late, have breakfast. 2.句型It’s half past 7. I have breakfast at half past 7. 教学难点: 1.单词half, past, late, have breakfast. 2.句型It’s half past 7. I have breakfast at half past 7. 3.能熟练理解认读课文内容,并能运用英语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描述。 教学方法与手段 游戏法,任务教学法,学生中心教学法 通过听说等方法来学习英语,在学习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重难点,多表扬,多鼓励。 教学准备 单词卡片,录音机,贴贴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I. Warm up T: Good morning/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Ss: … T: How are you? Ss: … T: Let’s say the chant. S: A is for apple… II. Lead in. T: Show a time and ask: What’s the time now? S:It’s 7 o’clock. T: I have breakfast at 7 o’clock. (show a card “have breakfast”) T: Now, let’s learn some new words about Unit2. III. Presentation Show out the new words and teach the words one by one. half, past, late, have breakfast IV. Drills 1. Listen then repeat the words. Show cards one by one and teach Ss to read. V. Practice. Games: 1.Loud and low voice; 2.手心手背。 VI. Extension Show some pictures and ask Ss to make dialogs according to them. 二次备课 课堂练习设计 Listen and draw. 1. It’s half past seven. 2. It’s half past twelve. 3. It’s half past five. 4. It’s half past eight. 5. It’s half past eleven. 课外作业设计 1. Read the words M5. 2. Read the text P18-19. 板 书 设 计 Unit 2 It’s half past 7. A B C D It’s half past 7. I have breakfast at half past 7. 每日词句 I have lunch at 12 o’clock. 我在12点吃午饭。 教 学 反 思 参考资料 学 科 英 语 一年级起点 (第3册) 主备教师 裴培 授 课 时 间 第 周 月 日 &nb篇11:再别康桥教案三
再别康桥(原创教案三)
再别康桥 徐志摩 一、导语 “多情自古伤别离” 可见,离别是个永恒的话题。只是“伤”这个字未免太沉重了。大家看下面几句诗,揣摩其中的意味,是否都“伤”情满怀?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响亮,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对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 南浦凄凄别, 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白居易《南浦别)每“一看”,引起送行人“肠一断”,涌起阵阵酸楚。诗人连用两个“一”,把去留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今天要学到的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作别的不是一个人,而是让他无限眷恋的母校,整首诗虽有离情别绪,但是“哀而不伤”(多形容诗歌、音乐等具有中和之美。),更多的是用优美的诗句和意境来抒发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 二、关于徐志摩与“三美”主张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志摩”之意为“志在摩诘”。徐志摩的诗大都是抒情诗,他善于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丰富复杂的情感。如果你读他的诗,你会惊叹诗人诗的触角之灵敏,对于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捕捉形象的本领,以及丰富的.想像与比喻的新奇。他的诗构思精巧,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和精深的音乐修养和绘画艺术的造诣。总之,读了他的诗,你便会觉得他的诗很美。 闻一多和徐志摩一起首倡新诗的“格律”,提出现代诗歌应该符合“三美”的主张:“音乐美”(音乐)、“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句的均齐) 19进入剑桥大学王家学院,1922年学成回国。这一段的留学生活,特别是剑桥美丽的自然景色,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淹入了你的性灵。”1922年曾写康桥再会罢》一诗,表达对康桥的眷恋。1928年,徐志摩重游英国。7月的一个傍晚,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了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没有人认识他,满腔的热情和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前来寻梦的诗人,怅然若失。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三、诵读 先领同学有感情地诵读全诗,(特别关注首尾两节)让同学体味诗歌的音乐美与建筑美。 体会音乐美,本诗在音乐美,即韵律美上,与《雨巷》有相似之处,请同学们认真品味后总结。 可以第一节为例: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那西天的/云彩。 “轻轻”一词,应语气轻柔,同时要用舒缓的节奏,表现诗人细腻的内心与留恋不舍。最后一节也是如此。 关注韵脚,让同学总结,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读来和谐优美。 首尾两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不仅将依依惜别之情笼罩全篇,甚至更进一层。 建筑美。表现为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行的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间或八个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 四、赏读 捋一捋这首诗的思路。 首尾两节,以轻悄悄来走相呼应,将依依惜别之情笼罩全篇。(1、7) 中间用体现康河美景的典型意象来抒发依恋之情。(2-6) 河畔上的金柳 忆难忘 软泥上的青荇 难分舍 高 榆阴下的潭水 美如梦 星辉里的放歌 寻旧梦 夏虫沉默康桥 悄无言 低 研讨品味 1、首尾两节的异同 同:都在作别康桥,表达了对康桥的依恋,且都不愿惊动母校,打破这里原本的宁静与和谐。云彩这个意象,清新、灵动。 异:差在“轻轻”与“悄悄”上。悄悄呼应了“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显得寂寞难舍。将异别之性更是推进一步。 2、分析2-6节的情景美。 意象:夕阳下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彩虹一般的潭水,星辉斑斓,色彩丰富,画面优美,体现了绘画美。 诗人如何在这些意象上融入情感的? 金柳如新娘,在心头荡漾,难舍难忘。 青荇在招摇,甘心做水草,身心融入。 潭水似彩虹,沉淀旧日梦,美丽动人。 星辉放歌,旧梦如歌。 陶醉忘我。 这里有诗人新奇的比喻,丰富的想像,纯真的性情,神思飘逸,意境优美。让我体会到,诗人痴情迷恋着康桥的美丽。使情感达到高潮。 可是,接下来的第6节,又让忘我的诗人一下子回到了无奈的现实。放歌不能,只能悄悄。夏虫,康桥都着我之寂寞色彩,情感忽跌,更突出了诗人对康桥的痴恋难舍。 3、思考,这首诗到底美在何处? ☆结构形式上的三美,音乐美,结构美,绘画美。 ☆情景交融的意境美。诗中康桥如画的美景、纯真的性情相融合,再有诗人新奇的比喻,丰富的想像,更是使诗歌神思飘逸,意境优美。 ☆哀而不伤的真情美。而诗人的情怀又不是直白显露的,而是热烈而有分寸的;淡淡起头,又淡淡结尾,却包含了多少复杂情绪,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回味。当然,在一唱三叹、反复回旋中,强化了对母校恋恋不舍的感情,一种挥之不去的惆怅伤感情绪始终缭绕在心头。 ☆能引起强烈的共鸣。它以美妙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人类共有的一种感情,即对逝去的美好往事,人们总是充满怀念。 五、结束 背诵全诗,完成导学案作业与要求。篇12:一起三M9教案
一起三M9教案
第41课时 学 科 英 语 一年级起点 (第3册) 主备教师 裴培 授 课 时 间 第 周 月 日 使用教师 裴培 冼丽英 课 题 Module 9 Unit 1 It’s winter.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 能听、说、读单词winter, spring, summer, autumn 听懂、会读句子It’s spring. It’s summer. It’s autumn. It’s winter. 2.技能目标:学习用英语交流四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及大胆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 1.单词winter, spring, summer, autumn 2.句子It’s spring. It’s summer. It’s autumn. It’s winter. 教学难点: 1.单词winter, spring, summer, autumn 2.句子It’s spring. It’s summer. It’s autumn. It’s winter. 3.用英语谈论四季. 教学方法与手段 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法 通过听说等方法来学习英语,在学习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重难点,多表扬,多鼓励。 教学准备 单词卡片,录音机,贴贴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I. Warm up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 Good morning… II. Lead in. T:How do you go to school? Ss:I walk to school./ I go to school by bus./ I go to school by car./ I go to school by bike.… T :Good. Do you know the seasons? What season is it now? Some Ss can talk about the seasons. Ok, good. Now let’s learn some words about seasons. III. Presentation Show out the new words and teach the words one by one. winter, spring, summer, autumn IV. Drills 1. Let’s read some new words. Show cards one by one and teach Ss to read. 2 Listen then repeat the words. V. Practice. Game: 1. Loud and low voice; 2. Teacher points word, Students say words. VI. Extension Chant. Spring, spring, it’s spring. Summer, summer, it’s summer. Autumn, autumn, it’s autumn. Winter, winter, it’s winter. Ask Ss to show the chant in front. Ⅶ Summary Teacher makes a summary. 二次备课 课堂练习设计 Summer 春天 Winter 秋天 Autumn 冬天 Spring 夏天 课外作业设计 1. 听读今天所学单词5遍。 2. 预习P34。 板 书 设 计 Module 9 Unit 1 It’s winter. A B C D Spring, spring, it’s spring. Summer, summer, it’s summer. Autumn, autumn, it’s autumn. Winter, winter, it’s winter. 每日词句 It’s spring. 教 学 反 思 参考资料 第42课时 学 科 英 语 一年级起点 (第3册) 主备教师 裴培 授 课 时 间 第 周 月 日 使用教师 裴培 冼丽英 课 题 Module 9 Unit 1 It’s winter.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 能听、说、读单词jacket, sweater, wear. 懂、会读句子It’s spring. We wear jackets. We don’t wear T-shirts. It’s autumn. We wear sweaters. We don’t wear gloves. 2.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运用英语交流四季的穿着。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说英语、做游戏等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 1.单词jacket, sweater, wear. 2.句子It’s spring. We wear jackets. We don’t wear T-shirts. It’s autumn. We wear sweaters. We don’t wear gloves. 3.能熟练使用新学句型并结合以前学过的句型用英语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 1.单词jacket, sweater, wear. 2.句子It’s spring. We wear jackets. We don’t wear T-shirts. It’s autumn. We wear sweaters. We don’t wear gloves. 3.能熟练使用新学句型并结合以前学过的句型用英语进行描述。 教学方法与手段 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法 培养学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说英语、做游戏等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贴贴;图片;录音机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I. Warm up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 Good morning… T: How are you? Ss: I am fine, thank you. II. Lead in. 1. Review the words winter, spring, summer, autumn 2. Review the sentence paterns: It’s spring. It’s summer. It’s autumn. It’s winter. T: Now, let’s learn Module 9 Unit 1 It’s winter. IV. Presentation It’s spring. We wear jackets. We don’t wear T-shirts. It’s autumn. We wear sweaters. We don’t wear gloves. V. Drills 1.T writes the sentences on the blackboard. Then ask Ss to read the sentences three times. 2.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VI. Practice. 1. Read together. 2. Have a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 Game Pass the ball. The one who gets the ball should read the text. VII. Extension Ask Ss to speak out some other sentences about the season. Ⅶ Summary Teacher makes a summary. 二次备课 课堂练习设计 Exercises. 1. It’s spring. We wear______. A jackets B T-shirts C dresses 2.It’s _______. We wear sweaters. We don’t wear gloves. A autumn B spring 课外作业设计 1.Read page 35 5 times. 2.预习P34。 板 书 设 计 Module 9 Unit 1 It’s winter. A B C D It’s spring. We wear jackets. We don’t wear T-shirts. It’s autumn. We wear sweaters. We don’t wear gloves. 每日词句 It’s autumn. 教 学 反 思 参考资料 第43课时 学 科 英 语 一年级起点 (第3册) 主备教师 裴培 授 课 时 间 第 周 月 日 使用教师 裴培 冼丽英 课 题 Module 9 Unit 1 It’s winter.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 能听、说、读单词jacket, sweater, wear, glove, sunglasses. 听懂、会读句子It’s summer. We wear T-shirts and sunglasses. We don’t wear jackets. It’s winter. We wear coats and gloves. We don’t wear shirts. 2.技能目标:通过听说等方法来学习英语,在学习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重难点,多表扬,多鼓励。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并乐于同他人交流,能进一步形成开放的文化态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 1.单词jacket, sweater, wear, glove, sunglasses. 2.句型It’s summer. We wear T-shirts and sunglasses. We don’t wear jackets. It’s winter. We wear coats and gloves. We don’t wear shirts. 3.谈论一年四季及其穿着。 教学难点: 1.单词jacket, sweater, wear, glove, sunglasses. 2.句型It’s summer. We wear T-shirts and sunglasses. We don’t wear jackets. It’s winter. We wear coats and gloves. We don’t wear shirts. 3.谈论一年四季及其穿着。 教学方法与手段 游戏法,任务教学法,学生中心教学法 通过听说等方法来学习英语,在学习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重难点,多表扬,多鼓励。 教学准备 单词卡片,录音机,贴贴等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I. Warm up T: Good morning/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Ss: … T: How are you? Ss: … T: Let’s say the chant. S: A is for apple… II. Lead in. Review the four seasons and the clothes we learnt before. Show a pair of sunglasses to Ss and learn the word. T: Now, let’s learn some new words about Unit1. III. Presentation Show out the new words and teach the words one by one. jacket, sweater, wear, glove, sunglasses. IV. Drills 1. Listen then repeat the words. Show cards one by one and teach Ss to read. V. Practice. Read the text follow the tape. Have a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four gorups. Each group reads a paragraph.Game: one by one and not NG. VI. Extension Say more about the seasons and the clothes. Ask Ss to cry to make more sentences by the words they learnt. It’s summer. We wear T-shirts and sunglasses. We wear dresses. We wear …. We don’t wear…. Ⅶ Summary Teacher makes a summary. 二次备课 课堂练习设计 1. It’s summer. We wear_______. A. gloves B. sunglasses. 2. It’s _______. We wear coats and gloves. A. summer B. winter 课外作业设计 1. Read the words of M9. 2. Read the text P34-35. 3. Preview P35. 板 书 设 计 Module 9 Unit 1 It’s winter. A B C D It’s summer. We we篇13:教学教案三
教学教案三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读一读你所喜欢的描写自然环境和人物心理的句子。 二、继续精读第三、四段 1、默读课文,画出你仍然不懂的语句。 2、指名说。 3、指导朗读。 (1)练读。 (2)指名读,评议。 4、指导背诵。 三、有感请地朗读课文 四、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背诵第7~~13自然段。 板书: 21、爷爷的芦笛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长不结实 (只有经受风雨,接受锻炼,才能健康成长。) 《语文百花园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4、能把自己假期中最快乐、最精彩或最让人感动的一件事写清楚。 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教学难点: 1、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围绕主题写一件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录像短片《小明学语文》 导语:小明今年上四年级,他特别喜爱积累词语,可是由于方法不正确,积累起来十分费事,你们能帮帮他吗? 二、出示词语 瞧 看 瞅 扫 视 盯着 讲 说 商量 告诉 劝告 落落大方 窃窃私语 源源不断 1、寻找规律: (1)从词语的意思来归类记忆。 (2)从词语的结构来分类记。 2、夺红旗:比一比,谁记得又快又准。 3、比一比,谁的词语多?照样子再说几个。 三、语文大观园 我们下面要去语文大观园玩一玩,可以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结成小组逛。大观园里有许多新奇有趣的活动,积极参加,还能得到积分呢!让我们看看哪个小组的积分最高! 1、(出示)一扇门谁能有快又准得背会门上这首古诗,大门就会开开。 2、(出示)一只小猴子一只小猴子挡住了去路,它带来了一篇小诗歌,如果能有感情地读出来,它就让你过去。 3、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介绍:妙语堂里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你能说说你的寒假见闻吗?练习说。指名说。 四、小结 五、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寒食》《泊船瓜州》。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天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泊船瓜州》 1、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里会怎样想?(回家)带着这样的思乡之情再读。 5、背诵 四、小结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泊船瓜州》、《寒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江畔独步寻花》。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书写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解释诗句。 2、背诵《寒食》《泊船瓜州》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读题目,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小组自学 4、交流汇报 (1)检查出示词语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鲜花、小路、蝴蝶、娇莺) 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学生描述) 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的鸟鸣,你想说什么? 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 四、背诵练习 五、布置作业 改写《江畔独步寻花》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篇14:一起三Module3教案
一起三Module3教案
学 科 英 语 一年级起点 (第3册) 主备教师 裴培 授 课 时 间 第7周 10月13日 使用教师 裴培 冼丽英 课 题 Module 3 Unit 1 We have English in the morning. 教 学 目 标 1. 知识目标: 能听、说、读单词we, have, English, new, Maths, Music, please, play. 听懂、会读句子We have English in the morning. We have Maths in the afternoon. 2.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运用英语交流课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及大胆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 1.单词we, have, English, new, Maths, Music, please, play. 2.句型:We have English in the morning. We have Maths in the afternoon. 3.能分组对课表内容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 1.单词have, English, Maths, Music, please. 2.句型:We have English in the morning. We have Maths in the afternoon. 3.能分组对课表内容进行描述。 教学方法与手段 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法 通过听说等方法来学习英语,在学习中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重难点,多表扬,多鼓励。 教学准备 单词卡片,英语书,数学书,音乐书,录音机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Step 1 Warm up Greetings.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How are you today? Ss answer. T: OK. Let’s sing an ABC song. Ss sing together. Step 2 Presentation Free talk. T: What’s this? Ss: It’s a book. T: Do you like English? Ss: Yes, I do. T: Good. This is an English book. Show the word card: English. Then show the Maths and Music book to teach the two words. T: Zhang Zhiyuan is a new student. And this boy is a new student, too. Teach the word new. Ask the new student to stand up and say: Stand up please. Sit down please. And do the actions. At the same time, tell the Ss to use please means polite. Learn please. T points to herself and says: I have a nose. I have two eyes. I have a mouth. … Ask Ss to guess the meaning of “have”. And do the actions to teach we. Do some actions and review play. Play football, play basketball, play ping-pong… But here it means“yan zou”.Play the piano, play the guitar, play the violin… Do the actions and learn play. Step 3 Drills Flash the word cards to read quickly. Correct their pronunciations. Pay attention to “have”, “Maths” and “please”. Step 4 Practice T takes out a curriculum schedule to Ss and says: We have English in the morning. Repeat for some times and ask Ss to follow. Write down the sentence on the bb and use other subjects to practice. Then practice the sentence pattern: We have Maths in the afternoon. Also use other word cards. Step 5 Extension Ask Ss to take out their curriculum schedules and do the pair work. They may use the two sentence patterns. We have ________ in the morning. We have ________ in the afternoon. Step 6 Summary Teacher makes a summary. 二次备课 课堂练习设计 We have ________ in the morning/ afternoon. Make dialogs. 课外作业设计 1. 听读今天所学单词句型5遍。 2. 预习P11。 板 书 设 计 Unit 1 We have English in the morning. A B C D We have English in the morning. We have Maths in the afternoon. 每日词句 We have English in the morning. 我们早上有英语课。 教 学 反 思 参考资料 学 科 英 语 一年级起点 (第3册) 主备教师 裴培 授 课 时 间 第7周 10月14日 使用教师 裴培 冼丽英 课 题 Module 3 Unit 1 We have English in the morning. 教 学 目 标 1. 知识目标: 能听、说、读单词Chinese, Art, PE, Science. 听懂、会读句子Do we have Music at school? Yes, we do./No, we don’t. 2.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运用英语交流课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说英语、做游戏等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 1.单词Chinese, Art, PE, Science. 2.句型:Do we have Music at school? Yes, we do./No, we don’t. 3.能熟练使用新学句型并结合以前学过的句型对课表内容进行描述。 教学难点: 1.单词Chinese, Art, Science. 2.句型:Do we have Music at school? Yes, we do./No, we don’t. 3.能熟练使用新学句型并结合以前学过的句型对课表内容进行描述。 教学方法与手段 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法 培养学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积极参与说英语、做游戏等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单词卡片,英语书,数学书,音乐书,美术书,语文书,科学书, 录音机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Step 1 Warm up Greetings. Chant together. A is for apple. B is for bat. C is for car and for cat. Step 2 Presentation Review the words we learnt last class. Have a quick review. The quickest one can get one mark. T: What do we have in the morning? We have English, Maths and … Ss:Chinese. (In Chinese) T takes out the Chinese book and teach the word. T: What do you like best? Ss: PE, Art… T does some actions and learn the two new words. T: Takes out the Science book and learn the word. Step 3 Drills Game: Look, guess and stand up. Let the students at seat watch my mouth carefully and guess the word. Then the students in the front touch the right word cards. Correct their pronunciations. Pay attention to “Chinese” and “Science”. Step 4 Practice T takes out a curriculum schedule to Ss and says: Look! This is our schedule. Do we have English in the morning? Ss: Yes. T: Yes, we do. Repeat for some times and ask Ss to follow. Write down the sentences on the bb and use other subjects to practice. T holds on some word cards and says: Please guess what do we have in the morning. Ss: We have ... in the morning. T: Now please guess what do we have in the afternoon. Ss: We have ... in the afternoon. Step 5 Extension Ask Ss to take out their curriculum schedules and do the pair work. They may do the dialog like this: A: Hello! B: Hello! … A: We have English in the morning. B: Yes. Do we have Music at school? A: Yes, we do. We have Music in the afternoon. Step 6 Summary Review all the words in the module and the sentence patterns we learnt. 二次备课 课堂练习设计 Practice the sentence patterns: We have English in the morning. We have Maths in the afternoon. Do we have Music at school? Yes, we do./No, we don’t. 课外作业设计 1.听读M3单词5遍。 2.听读P11 5遍。 3.预习P10。 板 书 设 计 Unit 1 We have English in the morning. A B C D We have English in the morning. We have Maths in the afternoon. Do we have Music at school? Yes, we do./No, we don’t. 每日词句 We have Maths in the afternoon. 我们在下午有数学课。 教 学 反 思 参考资料 学 科 英 语 一年级起点 (第3册) 主备教师 裴培 授 课 时 间 第7周 10月15日 使用教师 裴培 冼丽英 课 题 Module 3 Unit 1 We have English in the morning. 教 学 目 标 1. 知识目标: 能听、说、读单词we, have, English, new, Maths, Music, please, play,Chinese, Art, PE, Science.听懂、会读句子We have English in the morning. We have Maths in the afternoon. Do we have Music at school? Yes, we do. 2.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运用英语交流课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及大胆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 2. 1.单词we, have, English, new, Maths, Music, please, play,Chinese, Art, PE, Science. 2.句型:We have English in the morning. We have Maths in the afternoon. Do we have Music at school? Yes, we do. 3.能熟练理解认读课文内容,并能运用英语对课表内容进行简单的描述。 教学难点: 3. 1.单词have, English, Maths, Music, please, Chinese, Art, Science. 2.句型:We have English in the morning. We have Maths in the afternoon. Do we have Music at school? Yes, we do. 3.能熟练理解认读课文内容,并能运篇15:牛三教案三
牛三教案三
本文由VCM仿真实验提供 牛顿第三定律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深刻理解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及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关系; 2.能够利用牛顿第定律三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3.学习研究物理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4.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 二.目标制定依据: 1.学生状态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几个具体的力,学会了对物体的受力分析,掌握了物体的运动规律。在上一节课中又学习了物体运动和力的关系。但是在学生的头脑中往往有这样一种错误认识:当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在拔河比赛时,大人之所以会胜是由于大人施加给小孩的力大于小孩施加给大人的力。如果直接给出牛顿第三定律,学生的感觉是简单无味,实则理解不透,更不能用来解决实际问题。而当年牛顿便是经过大量的实验和前人的总结才得出的“牛顿第三定律”。教学中如果我们采取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的方法,既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于通过对第三定律的学习,能够启发学生客观、辨证的评价周围发生的事物。并培养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团结协作精神。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力、运动,力和运动的关系。对力和运动的关系有了一定的初步认识。本章节中最重要的知识点是“牛顿第二定律”,但是学生对研究对象仍然是分辨不清,经常混淆物体系间的内力和外力。最难的是学生不清楚物体系间单个物体的受力,及它们力的关系。经过本节课对物理现象的分析总结恰好能够解决以上所有的疑问。 三.教学准备: 1.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2.提出问题,设计好学生的活动方案。 3.准备实验所需各种器材。 四.评价标准: 学生在学习完本节课之后,要求每位学生能够顺利、清晰的解释出本节课所提出的所有的问题,并能够举例说明生活中与此有关的一些现象,独立完成课后作业。 五.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案 教 学 过 程 提出问题1:拍手鼓掌的`感觉? 提出问题2:用脚踢球的感觉? 每个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体验说出各种感受。 根据学生感受的共性引出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提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教师要有意引导他们说出相互作用那一时刻的感受,以免跑题 提出问题3:如果班级中力气大的同学与力气小的同学进行拔河比赛,预测比赛结果。 学生分小组开始实验 让学生亲自去体会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的定性关系 实验中有的同学可能根据直觉说出大人施加给小孩的力气大;而有的同学会提出不同的意见,并设计实验加以探讨。 力气大的同学穿上旱冰鞋(或站在比较光滑的平面上)重复实验 提出问题4:设计实验探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量关系(提供学生实验所需的测量器材如弹簧秤)。并亲自去指导每个小组的实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实施实验。 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本节课的重点并能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个别的小组可能设计不出恰当的实验,老师可以引导给出:(1)用两个弹簧称水平直接相互作用;(2)利用小车和弹簧秤在斜面上做匀加速运动,得出加速运动中的定量关系。 结论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得出结论,教师加以恰当的指导,最后给出完整的牛顿第三定律。 解决实际问题 分析马拉车和车拉马的力的大小关系;分析人走路受力情况 最好让学生提出生活中涉及到的有关牛顿第三定律问题 六.作业: 根据本课和以后的学习要求提出以下两个作业: (1)分析火箭为什么能够升空; (2)总结区分牛顿第三定律和二力平衡。 详细可上VCM仿真实验咨询篇16:三门球教案
三门球教案
一、指导思想
本课依据《体育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教学设计中,注重传承与发展的关系,将端午传统文化与现代新兴三门球运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体验与感悟端午节文化的过程中,将教、学、想、练相结合,促进学生掌握折返跑的能力。教学过程的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游戏“端午赛龙舟”具有情景体验的目的性,启发学生感悟、思考、合作;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
1.运送粽球折返跑
2.游戏:龙舟竞速运棕忙
三、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三门球运动是新兴的运动项目。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既注重身体的发展,又注重战术素养的提高,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深受学生的喜爱。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等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将端午文化和三门球运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此理念为基础,通过运送粽球折返跑活动可以发展学生上下肢及腰腹的力量、提高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及平衡能力;并通过游戏“赛龙舟”游戏体验端午节的氛围。培养学生敢于挑战自我,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提高责任感,增强自信心等方面的功能和价值。
2.学生情况分析
水平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主要表现为:注重实践体验和自我感受,喜欢新鲜事物,乐于表现,对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往往会表现出更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运送粽球”折返跑教学练习,让每个孩子在练习过程中体验折返跑的基本技术,过度到“龙舟竞速”游戏的拓展,最终达到锻炼身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品质。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运送粽球活动,让学生能了解折返跑过程中,临近折返点时的重心控制和双脚在地上制动、拧转的动作方法;
2. 了解端午赛龙舟传统文化的由来,培养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共同提高的能力。
3. 乐于和他人进行合作游戏,体验成功的愉悦。
四、教学过程:
整队、问好、宣布内容――讲解端午吃粽子的由来――热身小游戏“舞龙”――粽球操――运送粽球折返跑――游戏“龙舟竞速运棕忙”――放松小结――回收收器材――师生再见下课。
五、本课特点:
1.通过三门球器材和传统节日相结合,在教学中精讲多练,注重实践体验,技术教学的过程不是采用单一的、割裂的方法,而是在有梯度的技术学习同时,通过有效的场景使学生在练习中得到应用。关注学生内心感受。以技术教学为主线,围绕重、难点,设计教法和学法,教法环环相扣,学法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教学难度。
2.通过完成折返跑运送粽球,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折返跑时重心控制的技巧,体验逐渐降低重心掌握折返动作的技巧,使学生更加明确动作的过程和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3.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使每名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及获得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树立自尊与自信,使其能更好的学习知识、掌握技术,锻炼身体。
4.注重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紧紧围绕三门球这一特殊的球体,从开始部分到结束部分始终将球作为教学载体,让学生充分感受其特性的同时,又将这一特殊的球体将其作为游戏道具,使它更多地为教学服务,起到一物多用的作用。
六、运动负荷预计
练习密度:50%平均心率:120―130次 / 分
篇17: 三单教案
三单教案模板
《手持式单纸单张点钞法》 1——2课时
共五个阶段:课前准备气氛营造,贴近企业情景导入,手脑联动做学合一,评价反馈收获感悟,走出课堂拓展知识
1—2课时
第一阶段课前准备气氛营造
1、进行场地布置
2、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四人小组为最小单位进行点钞训练,再将12个小组分为4个小队,选出4个小队长,对4个小队长进行单独辅导,由4个小队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辅助。
3、课前播放点钞视频,
目的是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感到一种紧张热烈的比赛气氛,早早融入本节课的主题。第二阶段点钞要求操作定型,用品定位坐姿端正动作连贯点数准确钞票墩齐扎把捆紧盖章清晰
第三阶段手脑联动做学合一
1、点钞用具
计算器(算盘)、印泥、名章、海绵壶、捆钱条
2、点钞
运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对几个重要的关键动作用图片的`方式进行记录,与此同时运用图片进行讲解点钞要点。
3、“找错引正”训练法
在分组训练中,采用“找错引正”训练法先由教师观察其他同学单指单张点钞法的错误过程,然后总结说出哪些同学在点钞上存在的错误,应该如何改正。
目的是通过找错到引正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点钞动作的规范性运用银行工作人员的图片进行点钞姿势讲解。
3、记数
(1)记数方法:点和数是点钞过程的两个重要方面,这两个方面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为了使两者紧密结合,记数通常采用分组法。单指单张以十为一组记数。
(2)记数要求:①点钞时注意力集中②记数时嘴不能出声,不能有读数的口型
4、扎把及盖章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对关键动作进行讲解,使学生学习直观2化。
5、赛一赛
进行5分钟比赛单纸单张点钞,根据评分标准计算得分,选出8名点钞能手。
第四阶段评价反馈收获感悟
我展示评分标准,请学生看着自我总结在5分钟点钞过程中,比一比谁点钞最快,算一算谁点钞分数最高。自我总结在点钞过程中哪一块的失分最高,反思点钞各个环节自己有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到位,设想下次我能不能不失分。
第五阶段走出课堂拓展知识也即布置作业,课后每天用20分钟的时间进行点钞训练,由小队长协同各个小组长组织。
篇18:《语文园地三》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交流和了解童话,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童话的特点及阅读童话的好处。
2.能运用减一件的方法,认识“申、介”等七个生字,学习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
3.认识口字旁的字,能了解三组带口字旁的字的字义特点。
4.认识改正、增补、删除三种修改符号,了解三种修改符号的用法,会用三种修改符号,并在修改自己的习作时尝试使用。
5.朗读、背诵三组关于“理”的谚语,帮助小学生积累谚语。
【教学重点】梳理童话,了解其特点及阅读好处;学习形声字;认识并会用三种修改符号;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理解和积累谚语。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句子,理解格言意思。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读一读,找规律。
(1)你读了小朋友的话,你收获了什么?
①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
②小组同学互相交流,谈收获。
③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小结:读了三个小朋友说的话,我发现他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交流了学习童话的收获。
(2)交流第一个小朋友的话:童话真是一座五彩缤纷的大花园。在童话的世界里,植物、动物不但会说话,而且和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
①小组学生围绕第一个同学的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了解的童话作品的写作手法。
②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第一个小朋友总结了童话的特点,即拟人化的写法。(板书 交流平台:童话采用拟人化的写法)
(3)交流第二个小朋友的话:这个单元的课文中,又会唱歌的鸟、聪明的蟋蟀、快乐的手推车、值得尊敬的蚁王,从他们的语言、动作中,可以感受到生动、鲜明的形象。
①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段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了解的童话作品里“人物”的语言、动作中,感受到他们生动、鲜明的形象。
②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第二个小朋友是从写法方面交流的。说童话故事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比较鲜明,那是因为作者抓住了这些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具体的描写。(板书 交流平台:童话的想象很丰富)
(4)交流第三个小朋友的话:读童话,能交到很多奇特的朋友,经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还能获得很多启示。(板书 交流平台:童话给我们启示)
①小组学生围绕上面一段话进行交流,探究从奇特的朋友,不可思议的事情中获得的启示。
②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第三个小朋友从读童话故事的收获和童话的作用来谈的。
2.练一练,学运用。
(1)回顾课文,了解“拟人”。
①《去年的树》中的“拟人”:从鸟儿天天唱歌给树听感受到他们的快乐;从鸟儿第二年春天飞从南方飞回来找不到它的朋友感受到他的忧伤和惆怅。
②《那一定很舒服》中的 “拟人”:从大树变成手推车等的感受到小推车为人类服务的快乐。
③《在牛肚子里旅行》中的“拟人”:从一只不幸被吞进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的经历中感受到红头由绝望、悲痛到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后对朋友的感激的感情变化。
④《一块奶酪》中的“拟人”:从蚂蚁队长带领自己的队伍搬运粮食的事中感受到蚂蚁队长复杂的感情变化。
(2)回顾课文,了解“人物”形象。
①《去年的树》中的“人物”形象:从鸟儿的语言和动作中感受到鸟儿的可爱、可敬。
②《那一定很舒服》中的“人物”形象:从大树的语言、动作中了解到大树的优秀品质。
③《在牛肚子里旅行》中的“人物”形象:从青头的语言、动作中感受到青头对朋友的关爱。
④《一块奶酪》中的“人物”形象:蚂蚁队长带领队伍搬运粮食不受奶酪渣诱惑,以身作则。
(3)回顾课文,交流收获。
①读《去年的树》的收获:读故事懂得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②读《那一定很舒服》的收获:从一粒种子的经历获得了奉献教育,明白了要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
③读《在牛肚子里旅行》的收获:从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不幸被吞进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懂得了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吃食时具有反刍现象。
④读《一块奶酪》的收获:从蚂蚁队长带领自己的队伍搬运粮食的事中懂得了在集体活动中要以身作则,严守纪律。
3.我拓展,我积累:你觉得还有哪些与童话有关的话题和同学交流?
(1)小组同学围绕童话进行交流,记录大家普遍感兴趣的某一方面。
(2)小组派代表作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小结。
①我觉得童话故事还能陶冶情操,比如读了《在牛肚子里旅行》我知道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读了《去年的树》我明白了好朋友之间应该讲诚信。
②我觉得读童话故事一定要发挥想象,如读《去年的树》我边读边想象知道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无论春夏秋冬,不管刮风下雨……它们真是好朋友啊!
③学了《蚁王》我还和同学表演了童话故事,真有趣!
【设计意图:回顾课文,出示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探究交流了解童话中拟人的写法,使得交流的内容不再空洞,变得形象可感。】
二、学习“识字加油站”。
1.读一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读一读,比一比,认一认。
伸——申(申请) 界——介(介绍) 踪——宗(祖宗)
忆——乙(乙方) 招——召(召开) 教——孝(孝顺)
(2)指名拼读生字,齐读生字,指名领读。
(3)小组同学对比读,互相交流读这些生字,你发现了什么?组长记录小组同学的发现。
(4)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①读了这些生字,我发现它们大部分都是由熟字减掉偏旁变成的新字。
②第二个字都是第一个形声字的声旁,每组的前后两个字读音相近。(板书 识字加油站:第二个字都是第一个形声字的声旁 每组的前后两个字读音相近)
(5)理解字义。
①举例指导:“孝”字可以组成词语“孝顺、孝敬、孝行、孝道”等,联系身边孝敬老人的行为,可以理解“孝”的意思是表示对长辈的孝顺尊敬。
②小组交流,理解其他几个生字。
③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6)巩固生字。
①出示生字,采用随机抽读或开火车读的形式检查巩固。
②鼓励学生用生字拓展组词,丰富词语积累。
申:申请、引申、重申、三令五申
召:召集、召唤、号召、应召、召见
宗:宗旨、正宗、宗亲、祖宗八代
介:中介、介绍、媒介、一介书生
乙:甲乙
孝:孝敬、孝顺、孝敬、披麻戴孝
2.练一练,学运用。
从这些生字中选择合适的字填在括号里。
伸 申
(1)老师( 伸 )手接过了我写的要参加足球队的( 申 )请书。
界 介
(2)老师指着地图给我们( 介 )绍说:“这里是祖国的边( 界 )。”
招 召
(3)我( 招 )手叫弟弟过来,神秘地告诉他今晚要( 召 )开家庭会议。
乙 忆
(4)爸爸回( 忆 )了半天,也没想起来到底是甲方得了冠军还是( 乙 )方得了冠军。
孝 教
(5)老师经常( 教 )育我们要( 孝 )顺父母。
3.我拓展,我积累。
(1)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熟字能变成新字吗?
熟字去掉偏旁能变成许多新字,如:
摔——率(shuài) (率领) 惜——昔(xī) (昔日)
惹——若(ruò) (若干) 渣——查(chá) (检查)
例——列(liè) (排列) 挑——兆(zhào) (兆头)
(2)我拓展,我了解。
①了解形声字:形声字是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其中的一个文或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而另一个表示事物的读音。
②了解形声字的分类。
a.左形右声:伸 招 忆 b.右形左声:攻 颈 削
c.上形下声:界 管 芳 d.下形上声:架 案 斧
e.外形内声:固 病 园 f.内形外声:闷 问 闻
g.形在一角:裁 载 栽 h.声在一角:醛 渠
③了解识字方法。
部件识字法:所谓部件识字法,即是利用已学过的熟字部件,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换掉字的偏旁,帮助学生识字的一种方法。此方法主要适用于形声字和部件相同的字。如,记忆请、情、清,利用已学过的“青”字加上“氵”就成了“清”,再联系“清澈的河水”就知道了“清”与“水”有关,又理解了字义,“请”,人要用嘴,所以就有一个言字旁;情,与心情有关,所以加上“竖心旁”。利用形声字的声旁和形旁识记字,既利于掌握汉字的声,又利于掌握汉字的形和理解汉字的义。
(3)小组交流,再找一些这样的汉字进行识字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几组文字的分析,引出对形声字分类的复习和部件识字法,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学习了新知识。】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学习相同偏旁的字。
1.读一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读一读,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咬 叼 嚼 叫 喊 嚷
咽 啃 口吼 吵
吞 含 啼 唤
啪 哗 吱 嗡
嘟 鸣 嘀
①小组交流:读这些字,你发现了什么?
②代表汇报,教师小结:这些字都带有“口”字,都与“口”或声音有关系。
a.我发现这些字都是和口有关的动作:
与吃的动作有关——咬 叼 嚼 咽 啃 吞 含 (板书 词句段运用:与吃的动作有关)
与叫唤的动作有关——叫 喊 嚷 吼 吵 啼 唤(板书 词句段运用:与叫唤动作有关)
b.我发现这些字都是模拟声音的:
与声音有关——啪 哗 吱 嗡 嘟 鸣 嘀 (板书 词句段运用:与声音有关)
2. 练一练,学运用。
比一比,给下面的字组词。
吞( ) 吵( ) 呜( ) 叼( )
含( ) 咬( ) 唤( ) 啼( )
3. 我拓展,我积累。
(1)小朋友,你还知道木字旁的字吗?
杆 杖 标 栋 棵
梅 枝 椅 柱 楷
柳 柏 松 槐 树
椿 枸 杞 桂 桔
(2)你还知道哪些偏旁的字?交流举例。
提手旁:扎 扒 打 扑 扔 托 扫 扩 扣 扛 扱 扬 执 扙 抛 扭 拟
心字底:忌 忍 忐 忑 忘 志 忽 念 怂 态 忠 急 怒 思 怨 怎 总
三点水:汉 汇 汁 池 汗 汲 江 汤 沟 沪 沥 没 汪 浅 沮 泪 泠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口字旁的几组字都具有相同的偏旁,却有着不同的意义。引导学生学会了在分类中鉴别的方法,增长了知识。】
(二)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读一读,找规律。
(1)谈话激趣:人生了病就得去看医生,那句子生了病也要去看医生,谁愿意成为帮它们治病的医生?看看,你们都愿意成为为句子看病的医生,多有爱心的孩子啊!不过,当医生光有爱心还不够,还得有过硬的本领。下面我们就通过学习练就过硬的本领,当一名名副其实的句子“医生”。
(2)认识病句,学习本领。
①了解病因——认识常见病句的类型。
a.句子不完整。例如:小明是第三实验小学三年级的。
b.用词不当.例如:我们要热爱花草树木。
c.前后矛盾.例如:今天早晨,全班同学都来了,只有李晓雨还没有来。
d.重复累赘.例如:这道题最后终于被他解答出来了。
e.词语搭配不当。例如:我的家乡是北京人。
f.次序颠倒。例如:语文对我很感兴趣,我很喜欢它。
g.常识性错误。例如:春天,湖里的荷花开了。
②学习医术——寻找病因。
a.认真读句子,了解句子本来的意思,理清关系。
b.反复默读后就得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认真分析,根据症状进行分析,找出病因。
c.给句子看病的原则是:不改变原意,以最简要的方法修改。
③学习医术——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
a.“加”。对于“句子不完整”的句子,可以用“加”的方法,把句子补充完整。例:小明是第三实验小学三年级的。可改为:小明是第三实验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b.“换”。对于“用词不当”的句子,可以用“换”的方法,把用错的词换成该用的词。例:我们要热爱花草树木。应把“热爱”改成“爱护”。
c.“删”。对于“重复累赘”和“前后矛盾”的句子,用“删”的方法,可以把多余的词语或矛盾的部分删去。例:这道题最后终于被他解答出来了。可将句中的“最后”和“终于” 删去其一。今天早晨,全班同学都来了,只有李晓雨还没有来。“全班同学都来了”和“只有李晓雨还没有来”删去其一。
d.“调”。对于“次序颠倒”的句子,可以用“调”的方法,把不合理的词语顺序予以调整。例:语文对我很感兴趣,我很喜欢它。将句中的“语文”和“我”调换一下位置即可。
e.“改”。“词语搭配不当”和“常识性错误”的句子可以用“改”的方法,使整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前后连贯。例:春天,湖里的荷花开了。把“春天”改为“夏天”就行。
(3)学习下面的修改符号,并试着使用这些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①认识三种修改符号:改正符号、增补符号、删除符号。(板书词句段运用:修改符号改正符号增补符号删除符号)
②观察一下,这三种符号分别有什么作用?分别在什么时候使用?
③你知道怎样利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吗?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小结:改正符号是对句子中有错别字、词的改正;增补符号在增补字词时使用,是对文句中漏掉部分的增补;删除符号在多余部分的删除时使用。
(4)学习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①课件出示:
老师以经走了。
他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一顶蓝色的帽子。
菜园里种了很多蔬菜,有土豆、黄瓜、西瓜和西红柿。
②这道题是指导我们修改病句的。要想修改病句,首先应该找出病因。(集体交流,分析句子出现的问题。)
a.第一句使用别字。已经表示过去了用“已”。
b.第二句用词不当。衣服可以用穿而帽子只能用戴。
c.第三句分类不当。西瓜是水果类的不是蔬菜。
③学生交流,修改病句,教师小结:
老师以经走了。
老师已经走了。
他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一顶蓝色的帽子。
他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戴着一顶蓝色的帽子。
菜园里种了很多蔬菜,有土豆、黄瓜、西瓜和西红柿。
菜园里种了很多蔬菜,有土豆、黄瓜和西红柿。
④找到病因后,我们再看书中运用了什么修改符号进行修改,我们从中认识了表示改正、表示增补、表示删除的三种修改符号。
2.练一练,学运用。
(1)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病句。
①我们家离学校很进。
②今年爷爷家种了玉米、麦子、大豆、高粱、松树等粮食作物。
③我们把教室打扫得整整齐齐。
学生读句子,用修改法号完成修改,相互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2)练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一段话。
鲁爷爷今年八十多岁。他身穿一件黑棉袄,戴一顶旧棉帽,仍旧保持着艰苦朴素。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推起小车为前线运送小米、小麦和粮食,不知走过多少城市和村庄?他曾经被评为“支前模范”的光荣称号。他经常对我们说:“他经历过两个新旧社会,深知今天辛福生活来得不容易,你们一定要爱护它啊!”
修改如下:在“朴素”的后边用增补符号加上“的优良传统”;用删除符号把“小米、小麦和”删掉;把“?”用改正符号变成“。”;用删除符号删掉“的光荣称号”;把最后一句话中引号中的“他”用改正符号改为“我”;再把“辛”改正为“幸”,再用改正符号把“爱护”改成“珍惜”。
3.我拓展,我积累。
(1)小组交流,小朋友,你还知道哪些修改符号?
(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3)修改符号还有很多,常见的有:
(4)教师总结:修改病句对我们三年级学生来说,虽是刚起步,但只要大家掌握了一些常见的、简单的病句类型和修改方法,再在以后的学习中逐一巩固、加深,那么,“会修改病句,掌握一些常见的病句的类型;能指出句子中的毛病,并加以改正”也就水到渠成。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病句、寻找病因、学习修改、认识符号、学会运用、典型练习,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与练习中使学生掌握了使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的方法。】
(四)日积月累。
1.读一读,找规律。
(1)课件出示:
①灯不拔不亮,理不辩不明。
②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③一时强弱在于力,千古胜负在于理。
(2)师范读,学生跟读。自由朗读,读一读这这些句子,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交流,深入体会。
(4)小组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小结:我发现这几句都是关于明理的谚语。(板书 日积月累:明理的谚语)
(5)理解谚语的意思。
①小组交流,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谚语的意思,并交流受到的启发。
②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小结:
a.灯不拔不亮,理不辩不明。
意思:灯不时常拨弄就不明亮,道理不经过辩论就不明晰。
启发:只有去做才能明白其中的奥妙!道理要分辨才能明白!
b.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意思:有道理任何地方都行得通,无道理任何地方都行不通。
启发:指人的言行必须有理可循。
c.一时强弱在于力,千古胜负在于理。
意思:一时的强弱在于谁的力量大,但长远的胜负还得看谁更讲道理。
启发: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6)学生自由朗读,背诵积累。
2.练一练,学运用:选择上题中的谚语填空。
(1)小刚仗着自己力气大欺负小明,小明气呼呼地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咱们找老师评理去。”
(2)我和弟弟闹矛盾了,爷爷耐心地询问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凡事都要讲道理。”
(3)今天的辩论会开得很成功,老师的一席话使我茅塞顿开,真是(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
3.我拓展,我积累:小朋友,你还积累了哪些谚语?
(1)小组交流。
(2)小组代表作汇报发言,师生评议。
(3)朗读积累:
①不看人亲不亲,要看理顺不顺。
②有理不怕势来压,人正不怕影子歪。
③天下的弓都是弯的,天下的理都是直的。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在教学中通过所学课文的具体句段,帮助学生理解童话,交流童话,更具有说服力。修改病句,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也有着相当大的难度。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较快地了解修改病句的方法,在学习这个内容时,引导学生认识病句、寻找病因、学习修改、认识符号、学会运用、典型练习,层层推进,减低难度,很好地巩固了所学知识。
不足之处:课堂练习过于单调。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学设计要符合儿童的心理水平,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寓教于乐,把枯燥的练习,变得好玩有趣。
【photoshop 7 教案三】相关文章:
1.观察物体三教案
4.两人三足游戏教案
10.《语文园地三》教案教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