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案-VB函数
“小径分岔的花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9篇信息技术教案-VB函数,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信息技术教案-VB函数,希望您能喜欢!
篇1:信息技术教案-VB函数
信息技术教案-VB函数
第三节 VB函数 王锋娟 在VB程序中,函数是一种特定的运算。能完成特定的操作。例如:用来求一个数的平方根、正弦值等。由于这些运算或操作在程序中会经常使用到,为此,VB提供了大量的内部函数供我们在编程时调用。VB内部函数按功能可分为 数学函数:数学函数用来完成一些基本的数学计算,其中一些函数的名称与数学中相应函数的名称相同。 转换函数:用来完成转换工作。例如,字符转换成数值,十进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数等。 字符串函数:用来完成对字符串的.操作与处理。如字符串的长度、除去字符串中的空格以及截取字符串等。 日期、时间函数:用于操作日期与时间,例如获得当前的系统时间,求出某一天是星期几等。 部分Visual Basic函数 类别 函数 功能 举例 结果 数学 Abs(x) Int(x) Fix(x) Sin(x) Cos(x) Spr(x) 返回参数的绝对值 返回参数的整数部分 返回参数的整数部分 返回参数的正弦值 返回参数的余弦值 返回参数的平方根 Abs(-6.5) Int(8.4) Fix(8.2) Sin(0) Cos(0) Spr(25) 6.5 8 8 0 1 5 转换 Hex(x) Val(x) Str(x) Lcase(x) Ucase(x) 将十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 将数字字符串转换成数值 将数值转换为字符串 将大写字母转换成小写字母 将小写字母转换成大写字母 Hex(100) Val(“123.4ab56”) Str(123.4) Lcase(“HCQ”) Ucase(“hcq”) 64 123.4 “123.4” “hcq” “HCQ” 字符串 Left(s , n) Right(s , n) Len(s) Ltrim(s) Rtrim(s) Trim(s) Space(n) 返回字符串左边的n个字符 返回字符串右边的n个字符 返回字符串的长度 去掉字符串左边的空格 去掉字符串右边的空格 去掉字符串两边的空格 产生n个空格的字符串 Left(“morning , 4”) Right(“morning,2”) Len(“ABCDEF”) Ltrim(“ ABC”) Rtrim(“ABC ”) Trim(“ ABC “) Space(3) “ning” “morn” 6 “ABC” “ABC” “ABC” “ ” 日期 时间 Time Timer Date Now Day Month Year Weekday 返回当前的系统时间 返回从午夜开始到现在经过的秒数 返回当前的系统日期 返回当前的系统日期与时间 返回日期代号(1~31) 返回月份(1~12) 返回年份 返回表示星期的代号,星期日为1; 星期一为“2”……星期六为“7” Time Timer Date Now Day(“,9,7”) Month(“2002,9,7”) Year(“2002,9,7”) Weekday(“2002,9,7”) 7 9 2002-9-7 7 Loadpicture RGB( ) 为VB图片框或图像框装载图片 Loadpicture( ) Rgb(red, green, blue) 随机 Rnd(x) 返回一个随机数值 Rnd 0~1之间的某数 注: (1)Int 函数和Fix函数的不同之处在于,如果参数x为负数,则Int返回小于或等于该参数的第一个负整数,而Fix 则会返回大于或等于参数的第一个负整数。 例如:Int(-8.4)=-9而Fix (-8.4)=-8 (2)Val 函数在执行转换时,在它不能识别为数字的第一个字符上,停止读入字符串。 函数编程练习: 1、 在窗体上建立3个文本框和一个命令按钮,各对象的设置如下表: 对象 属性 值 窗体 文本框1 文本框2 文本框3 按钮1 Caption text text text caption 字符转换函数 text1 text2 text3 确定 事件:单击“确定”时,text1中显示“Good Morning Students” text2中显示小写 text3中显示大写 2、 改变以上按钮的单击事件过程代码,获得当前时间、日期、星期篇2: vb教案
vb教案
第 1 次课教案
章 节: 第一章 Visual Basic 基础
第1 节Visual Basic 概述 第 2 节 VB 的安装与启动
第3 节Visual Basic6.0 的集成开发环境
上机试验1 认识VB 界面,设计一个简单的应用程序
教学任务:
掌握:VB6.0 的集成开发环境中的`菜单栏;工具栏;属性、
代码编辑器、立即窗口、工程资源管理器、窗体布局窗口
理解:VB 做为高级编程语言的特点及编程思想
了解:VB 的发展史及VB6.0 的安装与启动方法
重点及难点:
重点:VB 的编程思想及其集成开发环境中的菜单栏、工
具栏、各窗口的使用
难点:VB 的编程思想
教学内容提要:
一、Visual Basic 简介及版本
二、Visual Basic 特点
三、Visual Basic 的安装过程及软硬件环境要求
四、Visual Basic6.0 的启动
五、Visual Basic 的菜单栏、工具箱的介绍
篇3:在VB中使用API函数 (之一)VB
在 VB 中使用API函数 (之一) 什么是API? API(Advanced Programmers Interface,高级 程序员 接口)(注:API实际是指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此处疑为原文错误,不过在VB中也可以这么说吧!)是一套用来控制 Windows 的各个部件(从桌面
在VB中使用API函数 (之一)
什么是API?
API(Advanced Programmers Interface,高级程序员接口)(注:API实际是指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此处疑为原文错误,不过在VB中也可以这么说吧!)是一套用来控制Windows的各个部件(从桌面的外观到位一个新进程分配的内存)的外观和行为的一套预先定义的Windows函数.用户的每个动作都会引发一个或几个函数的运行以Windows告诉发生了什么.
这在某种程度上很象Windows的天然代码.其他的语言只是提供一种能自动而且更容易的访问API的方法.VB在这方面作了很多工作.它完全隐藏了API并且提供了在Windows环境下编程的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
这也就是说,你用VB写出的每行代码都会被VB转换为API函数传递给Windows.例如,Form1.Print...VB 将会以一定的参数(你的代码中提供的,或是默认参数)调用TextOut 这个API函数.
同样,当你点击窗体上的一个按钮时,Windows会发送一个消息给窗体(这对于你来说是隐藏的),VB获取这个调用并经过分析后生成一个特定事件(Button_Click).
API函数包含在Windows系统目录下的动态连接库文件中(如User32.dll,GDI32.dll,Shell32.dll...).
API 声明
正如在“什么是API”中所说,API函数包含在位于系统目录下的DLL文件中.你可以自己输入API函数的声明,但VB提供了一种更简单的方法,即使用API Text Viewer.
要想在你的工程中声明API函数,只需运行API Text Viewer,打开Win32api.txt(或.MDB如果你已经把它转换成了数据库的话,这样可以加快速度.注:微软的这个文件有很多的不足,你可以试一下本站提供下载的api32.txt),选择“声明”,找到所需函数,点击“添加(Add)”并“复制(Copy)”,然后粘贴(Paste)到你的工程里.使用预定义的常量和类型也是同样的方法.
你将会遇到一些问题:
假设你想在你的窗体模块中声明一个函数.粘贴然后运行,VB会告诉你:编译错误...Declare 语句不允许作为类或对象模块中的 Public 成员...看起来很糟糕,其实你需要做的只是在声明前面添加一个Private(如 Private Declare Function...).--不要忘了,可是这将使该函数只在该窗体模块可用.
在有些情况下,你会得到“不明确的名称”这样的提示,这是因为函数.常量或其他的什么东西共用了一个名称.由于绝大多数的函数(也可能是全部,我没有验证过)都进行了别名化,亦即意味着你可以通过Alias子句使用其它的而不是他们原有的名称,你只需简单地改变一下函数名称而它仍然可以正常运行.
你可以通过查看VB的Declare语句帮助主题来获取有关Alias的详细说明.
消息(Messages)
好了,现在你已经知道什么是API函数了,但你也一定听说过消息(如果你还没有,你很快就会)并且想知道它是什么.消息是Windows告诉你的程序发生了哪些事件或要求执行特定操作的基本方法.例如,当用户点击一个按钮,移动鼠标,或是向文本框中键入文字时,一条消息就会被发送给你的窗体.
所有发送的消息都有四个参数--一个窗口句柄(hwnd),一个消息编号(msg)还有两个32位长度(Long)的参数.
hwnd即要接受消息的一个窗口的句柄,msg即消息的标识符(编号).该标识符是指引发消息的动作类型(如移动鼠标),另外两个参数是该消息的附加参数(例如当鼠标移动时光标的当前位置)
但是,当消息发送给你时你为什么看不到呢--就象有人在偷你的信一样?请先别恼火,让我告诉你.
小偷其实是Visual Basic.但它并没有偷走你的信,而是在阅读了之后挑出重要的以一种好的方式告诉你.这种方式就是你代码中的事件(Event).
这样,当用户在你的窗体上移动鼠标时,Windows会发送一条WM_MOUSEMOVE消息给你的窗口,VB得到这条消息以及它的参数并运行你在事件MouseMove中的代码,同时VB会把这条消息的第二个32位数(它包含了x,y坐标,单位为像素(Pixel),每个位16位)转换为两个单精度数,单位为缇(Twip).
现在,如果你需要光标坐标的像素表示,然而VB已经把它转换成了缇,因此你需要重新把它转换为以像素为单位.在这里,Windows给了你所需要的,但VB“好意地”进行了转换而使你不得不重新转换.你可能会问--我难道不能自己接收消息吗?答案是肯定的,你可以使用一种叫做子类处理(Subclass)的方法.但你除非必须否则最好不要使用,因为这与VB的安全程序设计有一点点的违背.(注:子类处理确实有很大的风险,但如果使用得当,是很有用处的.不过有一点一定要注意,即千万不要使用VB的断点调试功能,这可能会导致VB崩溃!)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你可以发送消息给你自己的窗口或其他的窗口,只需调用SendMessage或PostMessage(SendMessage会使接受到消息的窗口立刻处理消息,而PostMessage是把消息发送到一个称为消息队列的队列中去,等候处理(它将会在该消息处理完后返回,例如有些延迟)).你必须制定接受消息的窗口的句柄,欲发送消息的编号(所有的消息的编号均为常量,你可以通过API Text Viewer查得)以及两个32位的参数.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篇4:在VB中使用API函数 (之三)VB
在 VB 中使用API函数 (之三) Any 有些消息的参数声明为Any.这表示该参数是一种可变的类型(你可以以整型,字符串,用户自定义或其他的类型来传递). 这有一个这样的例子: Public Declare Function SendMessage Lib “User32” Alias “SendMessageA” ByVal Hwnd as
在VB中使用API函数 (之三)
Any
有些消息的参数声明为Any.这表示该参数是一种可变的类型(你可以以整型,字符串,用户自定义或其他的类型来传递).
这有一个这样的例子:
Public Declare Function SendMessage Lib “User32” Alias “SendMessageA” ByVal Hwnd as Long, ByVal wMsg as Long, ByVal wParam as Long, lParam as Any) as Long
lParam 声明为Any并按引用(ByRef)传递.
这里是在这个函数中如果lParam是不同类型的值时应遵循的规则:
如果该值是 传递形式
numeric ByVal(as Long,or as Any)
Null ByVal(as Long,or as Any)
String ByRef(as String,or as Any)
Type ByRef(as Any)
array of Type ByRef(as Any)
如果你的函数声明同上面的一个而且你想传递一个Long型数,你应该这样写:
Call SendMessage(Me.Hwnd,WM_XXXX,0&,ByVal LongValue)
注意尽管头三个参数也是数值,但它们前边并没有ByVal.这是因为在函数声明中它们已经被声明为按值传递(ByVal).第四个参数,由于是按引用传递(ByRef)(VB并不知道你要传递参数的类型),因此你必须加上ByVal 你可以使用别名技术来传递不同类型的参数:
Public Declare Function SendMessageLng Lib “User32” Alias “SendMessageA”(ByVal Hwnd as Long, ByVal wMsg as Long, ByVal wParam as Long, ByVal lParam as Long) as Long
或:
Public Declare Function SendMessageStr Lib “User32” Alias “SendMessageA”(ByVal Hwnd as Long, ByVal wMsg as Long, ByVal wParam as Long, lParam as String) as Long
注意API参数类型本身是不会改变的.例子中的第四个参数总是一个4字节的长型数.当你按值(ByVal)传递一个Long或 Null时,该4字节长的数值就直接传递给函数.如果你传递一个String或其他的什么,你是按引用(ByRef)传递,VB传递的实际上是变量的地址,也是4个字节.
参数传递
你已经知道如何传递参数了,只需把他放到调用的函数中即刻.然而,当你使用API函数时,在传递参数是有一些你应该注意的 细节. ByVal还是ByRef. 通常情况下,你不用为此担心,VB的API浏览器已经为你做好了一切,只需你输入数值它就会照所声明的方式传递.总的来说,ByVal是把实际的数值传递给函数,而ByRef是把地址传给函数.唯一的麻烦就是 Any 类型. 把字符串传递给API函数也并不难.API函数需要的是字符串首字符的地址,然后读取该地址直到遇到一个Null字符.听起来很糟糕,但只是VB处理字符串的实际方法.你唯一要记住的是一定要按引用传递(ByRef)字符串 当你想得到所需的函数返回值信息时,情况有稍微的一点不同.
这里是GetComputerName函数的声明:
Declare Function GetComputerName Lib “kernel32” Alias “GetComputerNameA”(ByVal lpBuffer As String, nSize As Long) As Long
第一个参数是一个指向字符串的远程指针,第二个参数是字符串的长度.
如果你只是简单的声明一个字符串类型的变量并把它传递给函数,就会出现错误.因此,你首先需要初始化字符串.这里是如何得到计算机名字的例子: Dim Buffer As String
Buffer = Space(255)
Ret& = GetComputerName(Buffer, Len(Buffer))
if Ret& >0 then CompName$ = Left(Buffer, Ret&)
在这里,待传递的字符串被初始化为有255个空格的字符串.我们把它传递给函数同时还有它的长度.如果出错则返回值为0.
CompName中将保存计算机名. 有些函数也需要传递数组,这里是一个例子:
Declare Function SetSysColors Lib “user32” Alias “SetSysColors” (ByVal nChanges As Long, lpSysColor As Long, lpColorValues As Long) As Long
最后两个参数是Long型数组.为了传递数组,你只需传递它的第一个元素.下面是示例代码:
Const COLOR_ACTIVECAPTION = 2
Const COLOR_INACTIVECAPTION = 3
Const COLOR_CAPTIONTEXT = 9
Const COLOR_INACTIVECAPTIONTEXT = 19
Dim SysColor(3) As Long
Dim ColorValues(3) As Long
Dim Ret& SysColor(0) = COLOR_ACTIVECAPTION
SysColor(1) = COLOR_INACTIVECAPTION
SysColor(2) = COLOR_CAPTIONTEXT
SysColor(3) = COLOR_INACTIVECAPTIONTEXT
ColorValues(0) = RGB(58, 158, 58) 注释:深绿
ColorValues(1) = RGB(93, 193, 93) 注释:浅绿
ColorValues(2) = 0 注释:黑色
ColorValues(3) = RGB(126, 126, 126) 注释:灰色
Ret& = SetSysColors(4&, SysColor(0), ColorValues(0))
该程序将改变所有活动和非活动窗口的标题栏背景和文本的颜色.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篇5:在VB中使用API函数 (之二)VB
在VB中使用API函数 (之二) Windows的一些特别之处 这个主题是要告诉你Windows 的一些与在VB中的不同的细节 Windows通过句柄(Handle)识别每个窗体,控件,菜单,菜单项或其他任何你能想得到的东西.当你的程序运行时,它所包含的每个部件都有一个唯一确定的句柄用
在VB中使用API函数 (之二)
Windows的一些特别之处
这个主题是要告诉你Windows 的一些与在VB中的不同的细节
Windows通过句柄(Handle)识别每个窗体,控件,菜单,菜单项或其他任何你能想得到的东西.当你的程序运行时,它所包含的每个部件都有一个唯一确定的句柄用来同其他的部件相区别.例如,某个按钮得句柄就与其他部件不同,当你想要通过API来执行有关该按钮的某种操作时就必须使用这个句柄.从哪儿得到它呢?VB 为每个拥有Windows句柄的控件都提供了Hwnd属性来表示其句柄.
Windows 使用像素(Pixel)而不是缇(Twip).因此,把涉及API函数调用的控件的ScaleMode属性设为3--(Pixel)是个不错的主意,这样你可以通过ScaleXXX属性得到它们的公制单位值.尽管这样,你可能有时仍需要进行从Twip到Pixel的转换(反之亦然),你可以通过Screen对象的TwipsPerPixelX和TwipsPerPixelY来实现.举例如下:
PixelXValue=TwipXValueScreen.TwipsPerPixelX
PixelYValue=TwipYValueScreen.TwipsPerPixelY
TwipXValue=PixelXValue*Screen.TwipsPerPixelX
TwipYValue=PixelYValue*Screen.TwipsPerPixelY
我并没有在实际中见到过TwipsPerPixelX 和 TwipsPerPixelY 的值有什么不同,但你最好是把它们区别开来而不是混用,这至少是一种好的程序设计风格.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用的是“ ”(整除) 而不是 “ / ” ,这是因为像素值必须是整数.
另外需要提到的是,Windows函数中用到了不同的坐标系统,因此需要注意.
最后要注意的是,一旦你使用了API 函数,VB就可能不再可靠了---API调用中一个简单的语法错误就会导致VB 崩溃!(请经常保存您的工程).VB 并不能识别API调用中的错误,因此一旦你的程序出现异常,要先检查API调用---是否缺少 ByVal,或者是错误的类型,参数等等.
从哪里得到有关函数的说明?
这个主题不会告诉你如何通过API函数改变按钮文字或如何快速查找一个文件.这不是一个API函数文档.
为了得到有关函数的说明,你需要SDK帮助或微软的SDK文档(至少有40M---我怎么可能放在这里?).这些SDK帮助通常都包含在BorlandDephli 3.0开发包或者MS Visual C++中.到网上去或找您的朋友要一个,版本越新越好
注意Win3.x 的SDK 帮助对你并没有用,因为很多函数已经过于陈旧甚至废弃不用,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由于与 Windows95兼容而依然存在.
API参数类型
如果你已经有了一个SDK帮助,你肯定主意到了函数的返回之或参数有很多奇怪的类型如VOID,LPCSTR, 和DWORD.如果你对C语言比较熟悉的话,那你肯定明白它们的意思.对于其他不熟悉C语言的人,这里有一张摘自 VB
Books Online(标题是:C语言声明到Visual Basic的转换)
Books Online(标题是:C语言声明到Visual Basic的转换)
C 语言数据类型 在VB中的声明 Call with
ATOM ByVal variable As Integer An expression that evaluates to an Integer
BOOL ByVal variable As Long An expression that evaluates to a Long
BYTE ByVal variable As Byte An expression that evaluates to a Byte
CHAR ByVal variable As Byte An expression that evaluates to a Byte
COLORREF ByVal variable As Long An expression that evaluates to a Long
DWORD ByVal variable As Long An expression that evaluates to a Long
HWND, HDC,HMENU,etc.(Windows handles) ByVal variable As Long An expression that evaluates to a Long
INT, UINT ByVal variable As Long An expression that evaluates to a Long
LONG ByVal variable As Long An expression that evaluates to a Long
LPARAM ByVal variable As Long An expression that evaluates to a Long
LPDWORD variable As Long An expression that evaluates to a Long
LPINT, LPUINT variable As Long An expression that evaluates to a Long
LPRECT variable As type Any variable of that user-defined type
LPSTR, LPCSTR ByVal variable As String An expression that evaluates to a String
LPVOID variable As Any Any variable (use ByVal when passing a string)
LPWORD variable As Integer An expression that evaluates to an Integer
LRESULT ByVal variable As Long An expression that evaluates to a Long
NULL As Any orByVal variable As Long ByVal Nothing or ByVal 0& orvbNullString
SHORT ByVal variable As Integer An expression that evaluates to an Integer
VOID Sub procedure Not applicable
WORD ByVal variable As Integer An expression that evaluates to an Integer
WPARAM ByVal variable As Long An expression that evaluates to a Long
注释:
你应该注意到了BOOL类型(Boolean)求出的值为Long而不是Boolean.因此0表示“假”(False),其他任何值表示“真”(True).
HWND,HDC,HMENU,etc.---etc.指其他所有与于前面所述相似的类型.它们都以“H”开头来表示不同对象的句柄.举例来说,HBITMAP表示一副位图的句柄,HBRUSH标是一个刷子的句柄等等.它们均为Long而且要按值传递(ByVal).
同样要注意LPVOID被声明为Any型变量,本文将会有独立的一个主题用来论述Any类型.
有些类型以“LP”开头.LP 是Long Pointer的缩写.因此LPWORD实际表示数据所存的内存地址.不过,你并没有必要调用某个函数来获取这个地址.当你按引用(ByRef)传递参数时,你实际上传递的就是它的地址.在这里你只需记住:如果某个参数的类型以“LP”开头,应该按引用(ByRef)传递.顺便说一句,LPARAM 与 Lparam 很相似但不是Lparam,Lparam不是一个指针,在这里你必须传递它的真实值,因此要按值(ByVal)传递.
NULL也是一种奇怪的类型.你可以从 VB 中了解到有关它的描述,这里我不去讨论它.按你需要的形式传递它吧,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用 ByVal 0& 或 vbNullString.
最后,VOID是用来指那些没有返回值的函数的.API中没有SUBs,这就是它们的标志.只要记住:如果一个函数被声明为VOID ,你必须在 VB 中把它声明为 SUB.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篇6:信息技术与函数教学
数学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是实现数学教育现代化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手段。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设备(如: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等)具有代数计算,数据处理,几何作图,视频、音频及媒体流播放等多种功能,特别是当多媒体计算机配备了丰富的教学软件(如:翰林汇多媒体课堂)或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Flash、Powerpoint、几何画板和等软件制作诸如:概念教学、练习指导和学法辅导等课件,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本人结合数学教学实践得到的几点想法与教师同仁探讨。
一、信息技术正在改变我们的数学教学。
1.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将使数学教育的重心发生转移。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数学教学的发展展现了新的机遇。学校的数学教学将从重视培养学生的算术和代数技能转向侧重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思想、方法及其应用的掌握和理解上。学校的数学教学已不再是以培养算术和代数技能为主要目标,而应有更高的目标要求。
2.信息技术正改变着数学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信息技术对社会正发生着深远的影响,随着现代技术需要的新分支的发展和其它历史悠久的技术(如:珠算等)的淘汰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用到的数学技能的改变,数学自身正在直接受到影响。信息革命将使中小学数学课发生重大变化,各种数学教育的教与学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机会。
3.信息技术正在数学与学生的认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人类的思维空间是三维的,即语言(包括文字、符号和有声语言)、形象(具体形象和经过一定抽象的图像)和音响(自然声音和人为声音)。然而我们的传统教育却几乎局限在一维言语空间上,这样学生的学习过程就只能在抽象的、呆板的、静止的、缺乏情趣的言语世界里了,就数学而言,学校的数学教育是以正规的逻辑为基础的,这就导致了数学从其它学科中分离和孤立出来的结果。而这种传统数学教育必然会忽略数学领域中超越逻辑思想的东西,如,直觉、美感或单纯的乐趣。一般来说,学校的教育目标与儿童的有限生活经验并不相符,孩子们看上去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力,学习数学对他们来说就变成让他们忘记自然得到的数学经验,而要学习一些正规的规则罢了。这就导致在学生的认识与学校对他们的要求之间出现了一条鸿沟,信息技术确实可以在这条鸿沟上架起一座桥梁。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方式。
篇7:函数教案
函数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讨论了二次函数y=a(x―h)2+k(a≠0)的图像的基础上对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像和性质进行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是通过配方将y=ax2+bx+c(a≠0)向y=a(x―h)2+k(a≠0)转化,体会知识之间在内的联系。在具体探究过程中,从特殊的例子出发,分别研究a>0和a<0的情况,再从特殊到一般得出y=ax2+bx+c(a≠0)的图像和性质。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前,学生已经探究过二次函数y=a(x―h)2+k(a≠0)的图像和性质,面对一般式向顶点式的转化,让学上体会化归思想,分析这两个式子的区别。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经历求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的过程;
2、能通过配方把二次函数y=ax2+bx+c(a≠0)化成y=a(x―h)2+k(a≠0)的形式,从而确定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思考、探究、化归、尝试等过程,让学生从中体会探索新知的方式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经历求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的过程,渗透配方和化归的思想方法;
2、在运用二次函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亲自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通过配方求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2、难点
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像的性质。
五、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渗透类比、化归数学思想。对比一般式和顶点式的区别和联系;体会式子的恒等变形的重要意义。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一)提出问题(约1分钟)
教师活动:形如y=a(x―h)2+k(a≠0)的抛物线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分别是什么?那么对于一般式y=ax2+bx+c(a≠0)顶点坐标和对称轴又怎样呢?图像又如何?
学生活动:学生快速回答出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目的:由旧有的知识引出新内容,体现复习与求新的关系,暗示了探究新知的方法。
(二)探究新知
1、探索二次函数y=0、5x2―6x+21的函数图像(约2分钟)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思考问题。这里教师适当引导能否将次一般式化成顶点式?然后结合顶点式确定其顶点和对称轴。
学生活动:讨论解决
目的.:激发兴趣
2、配方求解顶点坐标和对称轴(约5分钟)
教师活动:教师板书配方过程:y=0、5x2―6x+21=0、5(x2―12x+42)
=0、5(x2―12x+36―36+42)
=0、5(x―6)2+3
教师还应强调这里的配方法比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稍复杂,注意其区别与联系。
学生活动:学生关注黑板上的讲解内容,注意自己容易出错的地方。
目的:即加深对本课知识的认知有增强了配方法的应用意识。
3、画出该二次函数图像(约5分钟)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这里要引导学生是否可以通过y=0、5x2的图像的平移来说明该函数图像。关注学生在连线时是否用平滑的曲线,对称性如何。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结合二次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完成作图。
目的:强化二次函数图像的画法。即确定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结合图像的对称性完成图像。
4、探究y=―2x2―4x+1的函数图像特点(约3分钟)
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找学生板演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和对称轴内容,教师巡视,学生互相查找问题。这里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配方法的步骤及含义。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
目的:研究a<0时一个具体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体会研究二次函数图像的一般方法。
5、结合该二次函数图像小结y=ax2+bx+c(a≠0)的性质(约14分钟)
教师活动:教师将y=ax2+bx+c(a≠0)通过配方化成y=a(x―h)2+k(a≠0)的形式。确定函数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并着重讨论分析a>0和a<0时,y随x的变化情况、抛物线与y的交点以及函数的最值如何。
学生活动:仔细理解记忆一般式中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开口方向;理解y随x的变化情况。
目的: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体验、观察、分析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
6、简单应用(约11分钟)
教师活动:教师板书:已知抛物线y=0、5x2―2x+1、5,求这条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图像和y轴的交点坐标并确定y随x的变化情况和最值。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教师在这里可以用两种方法解决该问题:i)用配方法如例题所示;ii)我们可以先求出对称轴,然后将对称轴代入到原函数解析式求其函数值,此时对称轴数值和所求出的函数值即为顶点的横、纵坐标。
学生活动:学生先独立完成,约3分钟后讨论交流,最后形成结论。
目的:巩固新知
课堂小结(2分钟)
1、本节课研究的内容是什么?研究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知识上的问题?
2、你对本节课有什么感想或疑惑?
布置作业(1分钟)
1、教科书习题22、1第6,7两题;
2、《课时练》本节内容。
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画函数图像学生板演练习
例题配方过程
到顶点式的配方过程一般式相关知识点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合作、体验、探究的教学方式。在我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归纳出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性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力求体现“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理念。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知识回顾;第二部分是学习探究;第三部分是课堂练习。从当堂的反馈和第二天的作业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同学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达到了学习目标中的要求。
我认为优点主要包括:
1、教态自然,能注重身体语言的作用,声音洪亮,提问具有启发性。
2、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培养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落实。
3、板书字体端正,格式清晰明了,突出重点、难点。
4、我觉的精彩之处是求一般式的顶点坐标时的第二种方法,给学生减轻了一些负担,不一定非得配方或运用公式求顶点坐标。
所以我对于本节课基本上是满意的。但也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主要表现在:
1、知识的生成过程体现的不够具体,有些急于求成。在学生活动中自己引导的较少,时间较短,讨论的不够积极;
2、一般式图像的性质自己总结的较多,学生发言较少,有些知识完全可以有学生提出并生成,这样的结论学生理解起来会更深刻;
3、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我老是打断学生。提问一个问题,学生说了一半,我就迫不及待地引导他说出下一半,有的时候是我替学生说了,这样学生的思路就被我打断了。破坏学生的思路是我们教师最大的毛病,此顽疾不除,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4、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不够。正所谓:“水本无波,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只有真正把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学生成为既有创新能力,又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公民。
重新去解读这节课的话我会注意以上一些问题,再多一些时间给学生,让他们去体验,探究而后形成自己的知识。
篇8:用MSGBOX函数设计版权信息。VB
用MSGBOX函数设计版权信息, MsgBox函数可用来设计简易的版权信息,它只能显示文本,如果要求不高的话可采用它,优点是非常方便,比如在菜单ABOUT项中显示版权信息。 MsgBox函数的用法如下:MsgBox msg [, [type][, title] ] msg ―需要显示的文字信
用MSGBOX函数设计版权信息。
MsgBox函数可用来设计简易的版权信息,它只能显示文本,如果要求不高的话可采用它,优点是非常方便,比如在菜单ABOUT项中显示版权信息。
MsgBox函数的用法如下:MsgBox msg [, [type][, title] ]
msg ―需要显示的文字信息,如版权信息,
type―按钮显示选择项。
如 0 只显示 OK按钮(确省选择),4 显示 Yes 和 No 按钮
title―标题文字信息。
MSGBOX最多能显示1024个字符, 超出的将被截去;它可自动换行,如果你想强制换行的话需要在换行处加入换行符CHR(10)。
例子:
Sub Form_Click
Msg1 = ” Copyright (c) ” & Chr(10) & Ver
1.0 ” ’分两行显示
MsgBox Msg1, 0, ”Copyright demo” ’只显示一个OK按钮
End Sub
原文转自:www.ltesting.net
篇9:VB 教案之数组
VB 教案之数组
授课对象:初一兴趣班学生)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在学习if语句时,我们曾做过一个题,在文本框内输入正整数,判断这3个数的大小然后将他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输出。 if a>b then temp =a:a=b : b =temp end if if a >c then temp =a : a=c :c= temp end if if b>c then temp = b : b=c : c=temp end if print 这三个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a;b;c; 这是3个数的大小排序,假如多于三个数的排序呢? 当然我们还可以用IF语句予以解决,但大家可以想象到它的麻烦程度,其实,我们可以用数组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何谓数组呢? 二、1)新课讲授:所谓数组是一群数据类型相同的变量,在内存里能拥有连续存放空间的集合。数组在使用之前必须先声明,声明的目的是确定内存中应保留多少连续空间给此数组使用,并定出数组中每一个元素的数据类型。 语法:dim 数组名称(下标1,[下标2[……]])[as 数据类型] 功能:声明所指定数据类型为一维(二维……)数据 eg : dim a(6) as integer 声明一个a(6)的数组,其包含了a(0)---a(6)7个整型变量。数组的默认下标值从0开始,假如你觉得不习惯的话,可以用用这个方式声明: dim 数组名称(下界to上界[下界to上界][……])[as 数据类型] 假若要定义a(1)----a(6)的整型数组,则可以这样写: dim a(1to 6) as integer 请学生判断以下下列数组说明语句是否正确,说明原因: (1) Dim a(10) as integer (2) Dim b(-10) as integer /错误 没有用关键之to显示知名下标范围。 (3)Dim c(5,3)as byte (4)Dim y /错误,只有重定义语句才可以不带下标 2)回到我们刚上课讲的内容,如何利用数组解决数字的排序问题呢?这里我们先介绍两个函数: 随机函数Rnd 产生介于0到1之间的函数 随机数种子函数 Randomize 在Rnd函数之前使用,以当做随机数产生器的种子。 (注:如果不用语句来播放随机数的种子,则每次使用Rnd函数时将会得到相同顺序的随机数) 下面我们用数组来解决数字的排序问题: 1)定义数组,产生1000内的随机数 (这里我们以生成6个数为例) Dim a(1 to 6) as integer Dim i as integer,j as integer Dim t as integer cls / 清除屏幕 Randomize for i =1 to 6 a(i)=int(Rnd*1000+1) /产生1--1000的随机整数 print a(i); next i print ----------------------------------------------- end sub (解释程序,使学生读懂本程序后,关闭代码。让学生自己编程:由button控制产生出10个随机整数) 2) 6个随机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for i = 1 to 6 if a(1)=20),设计一个程序,找出在a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元素值及出现的次数。例如(1,5,4,2,5,8,5,4)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5, 次数是3次。篇10:信息技术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Pascal语言的产生和特点,初步了解Pascal程序的结构,掌握Pascal的简单编程。
[教学时间]
2课时,2月26号上午第一、二节。
[教材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Pascal语言的产生和特点,初步了解Pascal程序的结构,掌握Pascal的简单编程。难点是:学生学习程序设计有畏难情绪,如何通过起始教学,引起学生学习Pascal语言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Pascal语言概述
Pascal是一种计算机通用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PASCAL语言一种计算机编程的高级语言,它是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的N、沃思(NiklausWirth)教授于1968年设计完成的,1971年正式发表。为纪念法国数学家Pascal,把此高级语言命名为Pascal语言。其主要特点有:严格的结构化形式;丰富完备的数据类型;运行效率高;查错能力强。
二、为什么要学习Pascal语言?
在高级语言中:
初级:QBASIC
中级:Pascal
高级:C语言、VB等
三、如何学好Pascal语言?
1、注意Pascal程序的规范语法,体会与QBASIC的区别
2、注意掌握算法,做到举一反三,一通百通
3、认真完成作业与实验报告,理论与上机并重
4、上课注意记笔记,因为书本写得不符合我们的实际,所以上课内容与课本差别大。
篇11:信息技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板式;
2、掌握PowerPoint输入图片的方法;
3、掌握使用板式进行排版。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PowerPoint输入图片的方法。
2、掌握使用板式进行排版。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用图片配合文字,展示元宵节观灯、赏灯的习俗,精彩而生动,同时现代化的花灯和冰灯,更展示了科技进步与历史习俗的完美结合。本节课,我们就试一试用图文结合的幻灯片来完成介绍元宵节的演示文稿吧。
(二)新课教学
一、规划幻灯片的布局。
(1)启动PowerPoint软件,打开素材文件夹的元宵节文件;
(2)在最后一张幻灯片的页面上,单击【板式】,就可以看到当前幻灯片板式的处于选中状态;
(3)单击office中的两栏内容选项。
二、在幻灯片页面上插入第一张图片
1、单击插入来自文件的图片;
2、找到本课素材选中“花灯”、jpg;
3、单击插入,增加图片工具选项卡。
三、在幻灯片页面上插入第二张图片
1、单击插入图片;
2、选中素材,单击插入;
3、第二张图片出现在幻灯片页面上;
4、分别拖动两张图片到合适位置,并适当调整大小,完成任务。
四、保存文件,关闭PowerPoint软件
单击【Office按钮】→保存,单击PowerPoint软件界面右上角关闭按钮,关闭PowerPoint软件。
四、拓展延伸
本课在幻灯片页面插入图片使用了两种不同方法,你能说出二者的区别吗?
篇12:信息技术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系统分为软件与硬件,不同的软件有不同的作用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好信息技术的愿望,树立良好的版权意识
教学重点:
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不同的应用需要相应的软件
教学难点:
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的区别及简单分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计算机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它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个环节中去了。那么你们知道哪些有关于计算机的名词呢?(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出相应的小结)。同学们,刚才你们所说的这些名词中有的是计算机的硬件,有的是计算机的软件,还有一些则是计算机的应用。那什么是硬件,什么又是软件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
二、新授(以台式机为例)
1、硬件
从外观上看,计算机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部分组成。(结合实物讲解)在这些组成部分里除了我们的主机之外,其它的都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同学们想知道吗?好,下面我们就来分别介绍一下。
(1)输出设备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显示器。考大家一个问题:显示器它的作用是什么?大家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提示:我们开电脑的时候,要是我们没有开显示器的话,会有什么现象呢?)
显示器可以把计算机要告诉我们的信息都输出来给我们看,所以我们给它取名为输出设备。那大家想一想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机的“器官”里面还有什么是属于我们的输出设备的?(打印机、投影仪等)
(2)输入设备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鼠标和键盘。相同的我们先来讨论一下,他们的作用是什么呢?
(提示:在使用电脑时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就是突然我们的键盘和鼠标不能指挥电脑为我们做事了。)
键盘和鼠标就是把我们要告诉电脑的信息输入到电脑里面去,所以我们就给他们取名为输入设备。其实输入设备还有很多,我们想一想还有什么?(扫描仪、摄像头等)
(3)主机
主机它比较可怜没有其它名字,只能叫主机,虽然他没有其它的名字,可是它的作用却是非常强大的。它是计算机的心脏和大脑,在它里面有很多的部件,分别实现各种连接和处理功能。它能存储输入的信息,进行运算,还能控制其他设备的工作。它的作用是不是非常强大啊!
(4)小结
上面我们说的这些主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大家有没有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这些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部分,我们就把它们叫做计算机的硬件,换句话说就是:硬件就是我们实实在在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计算机部分。
2、软件
计算机有了硬件,我们就可以马上打字、看电影、玩游戏了吗?(学生回答)计算机光有硬件还不行,它等于是一具尸体,没有生命力,要是想让计算机完成我们想做的工作,使它“活”起来,必须给它安装一些无形的东西,这些就是软件。比如,要用计算机画画,我们就必须给计算机安装画画软件;要聊天,我们就要装QQ。我们要完成不同的事情就要给计算机安装上不同的软件,因为每个软件都有它自己不同的作用。
计算机硬件有它的组成部分,我们的计算机软件也有它自己的分类,它大体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1)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是一个管理者,它负责对计算机的`全部硬件和软件资源进行管理,为我们提供一个工作和游戏的环境。操作系统就是我们系统软件里很重要的一种。它是我们的计算机要工作起来必需先安装的一个软件。大家知道我们机房的电脑安装的是什么操作系统吗?
(提示:不知道大家每次开机和关机的时候有没有注意过,其实这时候啊我们的电脑自己都告诉我们它装的是什么操作系统了)
让学生进行开机关机操作,找到我们的操作系统。
(2)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计算机用户为了解决某些具体问题而开发的软件。比方说我们现在要想用电脑画画,那有人就开发了金山画王给大家画画。我们想玩打字游戏,有人就开发了金山打字对不对。有了应用软件,我们就能在计算机上画图、写文章,听音乐、玩游戏啦,如金山画王、金山打字、QQ等都是应用软件。
(3)小结
计算机软件是在硬件上运行的程序以及有关的文档的资料,它是一种无形的东西,我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同学们现在我们最常用的软件大都是外国人开发的,像操作系统Windows、办公软件Office等等,他们把这些软件的价格卖得很高很高,但由于我们还没有开发出同等优秀的软件,就只能高价买进。但是有志气的中国人已经不甘落后,也开发出了一些优秀的国产软件,如WPS、超级解霸等,但数量还很少,还有很多优秀的软件等待着同学们学好知识去开发。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计算机的硬件(它是实实在在我们看的见摸得到的部分),还有我们的软件(它是无形的,我们是摸不到的)。
篇13:信息技术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MP3播放器的相关知识,如常见品牌及其产地、容量、外形、价格等。
2、能力目标:通过上网了解MP3播放器的常见品牌、产地、价格及产品评论,进一步熟练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搜索网上资料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上网搜索MP3的相关资料,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得出自己需要的结论,体验鉴别信息真伪的过程。
教学重点:
对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分析、比较来鉴别真伪。
教学难点:
对信息真伪的鉴别。课前准备:市场上一些常用电子产品的价格与性能资料。
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很喜欢听歌,那一种方式,MP3,如何购买一只MP3播放器,你们觉得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一般来说学生能想到的因素有价格、外形、品牌,而对MP3的内存容量,容量大小,MP3型号的概念还模糊不清,所以很可能会忽视。
请同学们通过上网,给我推荐几个MP3品牌。
在交流品牌时,学生可以通过搜索查找到“爱国者、三星、索尼、明基、联想…”等一系列品牌。
你能告诉我这些品牌的产地在哪里?哪些品牌比较信得过?
学生通过上网查询,了解相关的品牌知识。
二、假如我要买一个400块左右的MP3,你们能不能推荐几款信得过的?
学生开始搜索,如何选择合理的关键字进行搜索。
基本上都能找到相应的网站。
网络信息多而杂,要学会从中选择适合的知识。
学会边查找,边做记录,并将搜索到的信息进行对比。
三、选中了一款自己喜欢的,价位合理的产品后,还应该考虑什么?
一个产品的设计是否人性化、售后服务是否完善这些隐形因素也需要考虑。
查看网上的产品评论,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些隐形因素。
在查看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这些评论只能作为参考,帮助学生提高对信息真伪的鉴别能力。
四、课外延伸。
老师想同学们帮忙挑选一台8000元价位的MP3,当然价质量要有保证,外观也不能太落伍,功能合理,看谁找到的产品最棒。
篇14:信息技术教案
一、指导思想与任务目标:
初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初步具备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能初步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文明规范地使用信息技术,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为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初中阶段要达到以下目标:
1、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
2、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
3、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
4、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5、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三、教材内容和课时安排: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主要以文字处理和网络技术为主(教学内容附后)。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第三章:第一节 flash基础知识
第二节 初识flash动画
第三节 逐帧动画
第四节 形状补间动画
第五节 动作补间动画
期中考试复习
为合理安排课时,迎接下学期等级考试,以上内容选学,复习等级考试复习题。
课时安排: 上机课时不少于总学时的90% 根据实际情况选学部分内容。
四、工作要点及措施:
一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开足课时。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信息技术课纳入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我市实际,初中开设信息技术课,用泰山出版社教材,每周一课时,每学期设期中、期末两次考试。
二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加强教学全过程的管理。
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尽量使该门课程使用电子教案,在无纸化、无软盘、办公自动化方面成为领先学科,开辟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上课:授课地点均在微机教室或大屏幕投影教室进行,以学生上机练习为主,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有所渗透和加强,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引导,形成具有学科特点的课堂新模式;
作业:鼓励学生利用计算机制作电脑小报、绘画、动画等,强化技能。教师要对学生加大监控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落实情况。
三多渠道尝试教学方法,使学生、教师、学校适应现代化教育信息环境。
在全校举办学校电脑爱好者信息技术培训班,聘请专家、教授讲学;,使他们既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还具备崭新的教学理念、改革意识和创新能力,对现代教育技术下的学习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使之能够适应新的课程教学的要求。争取以点代面,以点带面。
四以电脑作品比赛、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为载体,全面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
在学生们学会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激励他们学会利用与年龄特征相符的媒体资源进行创作评比,进一步提高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各班要成立信息技术兴趣小组,优生优培,因材施教,让有特长的学生去涉猎难度更大的领域。
五以计算机的应用为核心, 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应用,信息与技术、知识及能力的培养和各学科的教学过程紧密地结合,有机的融合起来,以推进教育的信息化,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本学期要以课题实验为总抓手,强化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1、充分利用现代,每一个学生都要建立电子档案和电子邮箱,加强网上交流,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2、抓好多媒体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带领学生认真搞好网上信息资源的获取和处理。结合各类课外活动及电脑作品比赛等活动,逐步提高广大对学生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其它学科的课程学习中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全新的途径。
3、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加强实验课题的管理,争取快出成果。本学期坚决抓好教与学的管理,注重实验的实效性,经常进行实验分析,认真进行阶段性总结,使课题实验确实能起到促进教学、改进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例如:在课我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协作学习等实验的专题研讨交流会,发现问题,提出困难,总结经验,交流成果,以及制定今后的打算,为实验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科研氛围。
篇15:信息技术教案
这是一个用饮料瓶和竹管做成的玩具。当水瓶灌满水之后,就会喷出水来并不断旋转,形成一环水帘。十分好看,跟我一起做好吗?
1.先准备一个装饮料的空塑料瓶和一根直径20mm、长250mm的竹管,饮料瓶最好用容量较大的,这样盛水多些。
制作时先在竹管两端中间按图一锯二道锯缝,再用刀削去上面半截(用刀操作要注意安全!)。
2.然后在竹管两端靠竹节的地方反方向稍偏上方各钻一个5mm的小孔,然后做两只橡胶或软木塞封口。
3.旋下盖,在瓶盖上钻一个直径2mm的孔,穿过一段500mm长的尼龙绳,下面缠一根直径4-5(mm)、长15mm的竹签(图二)。
4.在饮料瓶下端两侧对应位置分别钻一个直径20mm的圆孔,按图三将竹管穿入两个孔中露出的两端长度要相等,再浇上石蜡(或胶水)堵住接口,不让它漏水。
5.先用两根粗竹签插在竹管的小孔里,在瓶内灌满水,旋紧瓶盖并把尼龙绳挂在横杆上,拔掉小孔里的竹签,水从相反方向的小洞喷出,推动水瓶旋转(图四)。如果只喷水而不旋转,说明水瓶较重、水流太小,这时只要把喷水洞钻大些就可以了。
本制作可以和绳道滑动装置结合,成为一个电动洒水装置。
篇16:信息技术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新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课程,是一节集造型表现和设计综合于一体的课程,这节课是学生在了解电脑知识和前一节电脑美术的基础知识上的一个拓
展。本课通过造型和丰富动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课的目标是希望学生能在以往尝试用手绘表现能力的基础上,学会运用适当的电脑动画技巧,利用电脑动画软件完成独特的多种图像功能,且利用电脑软件进行动画设置,结合电脑动画软件的优越性创作生动有趣的创作美术作品。
二、教学思路
电脑美术的多变性与设计技巧是学生学习的兴趣源泉。而本课可以把平面静止的绘画作品制作成有趣的电脑动画作品,对于学生学习是一种诱惑。故本课可以采用先以“动画”入手,以“电脑绘画”深入教学,以“编辑故事的创新表现”为目的的教学策略。
三、教学建议
(一)激趣导入新课
通过电脑绘画承接上一节课的电脑美术知识导入新课。(或出示电脑动画片,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出示课题:《电脑动画》
(二)探究电脑绘画软件工具箱工具使用方法
1.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电脑美术知识。
2.先让学生看小鸟图片,然后运用软件工具,分析小鸟绘制特征。
3.学生尝试用软件工具绘画小鸟及背景。
4.对比教师运用工具绘制的小鸟,巩固学生运用工具的灵活性。
5.研讨动画制作方案。逐一尝试两种动画方案,对比效果。
6.拓展学生思维能力,运用两种不同的动画方式,完成独特的动画小鸟的其他身体部位或背景场景,使画面更为生动。
(三)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四)创作展示
集中展示动画作品,对学生提出创作优点和可改进之处。
老师在少数的作品上可现场进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五)艺术的现实运用
欣赏电脑动画作品,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精彩!(图片或视频欣赏)
四、评价建议
1.能否根据自己的认知,运用电脑创作出大胆、独特的作品。
2.能否灵活运用电脑软件进行绘画的基本技法技巧。
3.能否体验电脑动画带来的快乐。
篇17:信息技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电子表格中的公式,并学会在单元格中输入公式
2、能够利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的计算
3、学会使用自动填充柄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熟练的使用公式计算和使用自动求和按钮。具有在实际应用使用基本公式和函数处理数据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协作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体会电子表格在数值运算中便捷性
3、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计算机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在表格中输入公式
2、利用公式和函数进行、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的计算。
(3)填充柄的使用。
2.教学难点:
1、用函数进行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
2、填充柄的使用
三、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期末考试结束了,老师需要计算同学们的总分和平均分,但是手算速度比较慢,那我们这节课和同学们一起用表格来计算。
(二)讲授新课
一、电子表格中的的公式
我们要用表格进行计算,首先就要认识电子表格的公式。
1、课件出示电子表格的运算符和功能举例表格。让学生找出与平时数学计算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电子表格公式中只能使用小括号,小括号可以有多层,计算时与数学计算 一样,先乘除后加减、内层括号计算式优先计算原则。
3、电子表格的公式都是以“=”开头,
4、电子表格公式中要用到其它单元里的数据,可以公式中输入单元格地址。进行计算 时,自动从相应的单元格中获取数据进行计算。如果修改了单元格的数值号,就会自动重新计算。
5、教师演示输入公式
(1)新建电子表格,在单元格B2、D2、F2中输入公式
(2)选定B2单元格,在编辑框中修改数值。让学生观察计算结果变化
6、学生练习输入公课本中31页的公式
二、用公式计算
1、教师演示用公式计算总分、平均分
(1)打开“成绩表”,在H2单元格输入总分
(2)在H3单元格中输入公式“=B3+C3+D3+E3+F3+G3”,然后敲Enter键。
(3)在I2单元格中输入文字“平均分”,再在I3单元格中输入公式“=H3/6”.
(4)单击I3单元格,右击-设置单元格格式-数字-数值-小数位数2位-确定。将平均分设置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二、复制公式
(1)小组探究用复制公式的方法计算出其它同学的总分平均分。,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演示
三、自动计算
1、教师演示用函数自动计算每个月支出总和
(1)选定B3—G3单元格区域后,单击公式工具杨门女将中的自动求和按钮。
(2)选定H3单元后,先定区域的右下角就会显示一个黑色的小正方形,这个正方形为填充柄,向下拖动填充柄,就要以计算出所有月份的支出。
2、学生练习自动计算总分和平均分,同时用填充柄填充。
3、找学生演示。
4、小组探究计算每一科的最高分、最低分,教师巡视指导
5、小组演示汇报
篇18:信息技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理解信息的含义及特征;理解信息技术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了解当今信息技术发展的情况。
2、能力方面: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进行辩证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信息及信息技术的理论和实际。
三、教学难点:
信息技术的发展中涉及到的有关概念及其具体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
该课在多媒体教室上.
五、教学方法:
阅读法、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比喻法
六、教学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板书)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技术
在初中我们学了有关信息技术的知识从现在起我们要继续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投影。
请看
(师)从这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技术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世纪之交,千年更迭,人类进入了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新的时代,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那我们看一下今天所要讲的内容:(打出投影片,此投影内容的说明如下)谈到信息技术那我们就要谈“信息”。一、什么是信息?
(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蓝底从上到下打开) 1、什么是信息?
A:共享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价值就越大
比如我有一个科技成果,它是以文字或语言的方式表示的,是一条信息,知道的人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它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或经济效益。信息是一种资源。物质、能量和信息是共同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但信息与物质和能源不同的是物质和能源使用后减少,信息使用以后却不会减少,共享信息的人越多,信息的价值就越大,这就是信息的共享性。
B: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大家谁能举出一个信息不存在的例子(设问)。不论你说不说话,睡不睡觉,你都给别人一个信息。由于宇宙中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信息是事物运的状态和方式,因此,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C:信息也会过时
(提问)大家谁能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总结:信息的时效性要求及时获得和利用信息,这样才能体现信息的价值。
D:信息离不开载体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不是事物本身,因此,它不能独立存在,必须借助某种符号和物体才能表现出来,而且同一信息还可以借助不同的载体来表现。比如新闻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来表现。信息离开载体就不能存储和传递。掌握了信息的定义和特征,对信息进行观察、了解和利用这就是信息活动,它与我们的是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第二节、信息活动(板书)
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存储--------------------信息传递(板书)
(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蓝底以百叶窗形式打开)
在此可以让一位同学上来指出计算机的各个部位。(检测一下学生的掌握情况)计算机从只能处理数值到能处理各种声音及影像信息,从孤立的到相互之间的网络联系,计算机向网络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第三节、计算机网络
请看(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从无到有同时配解说)
可通过作图加比喻法。讲述此内容
第四节、多媒体计算机向多媒体方向发展,那什么是多媒体呢?
(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从无到有出现同时配解说)
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在信息革命处已提及,此处重提,强调一下)
网络及多媒体化:以internet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正迅速将全球联成一个整体,“地球村”不再是梦,信息的交流及传播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计算机从处理文字和数值,扩展到处理声音、图像、影像等。(讨论)简单提及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及现有水平,指出我国信息技术同世界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印度及美国),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操,鼓励他们学好知识,报效国家。
第五节、回顾所学的内容:通过投影回顾(总结性的)
第六节、作业:
(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则此片蓝底旋转出现)课后练习
1、书面练习:课后作业1-4,课后完成,下一次课抽查完成情况。
2、查找有关的资料:电脑报、上网、十万个为什么之等信息学科,培养自己的课外阅读和自习的能力。
第2课、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是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的第一单元第二课,属于常识课。主要内容是介绍常用计算机
的组成、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各部分的名称及其作用。
难点:计算机软件的概念,
三、课时安排:l课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l)了解常用计算机的构成;
(2)认识计算机的主机、常用的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并了解它们的作用;
(3)了解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4)了解主机的内部结构;
(5)学会对一台简易的计算机进行组装操作。
2.过程与方法
(l)通过学生观察计算机,直观地认识组成计算机的主要设备及其作用;
(2)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扩展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其作用有个系统的了解,让学生学会协作学习,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
(3)通过让学生动手对计算机进行组装,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并获得成功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五、教学理念和方法
本节是以知识学习为主,内容较多,而且有些还是比较抽象的,学习时要结合实物、图片进行,使一些理念性的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事例。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进一步的理解。为了让学生消除对计算机的陌生感,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设计了以下活动。
活动一,让学生观察打开机箱的主机。
活动二,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台简易的电脑组装起来。
六、教学组织设计
通过猜谜语引出这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设问和图片介绍的方法,让学生认识计算机。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是由主机、输入部分、输出部分组成。通过让学生以产品介绍员的身份向同学介绍计算机各部分设备的名称和作用。通过教师讲述、让学生认识硬件和软件的概念及其作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装机小能手的活动,激发起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篇19:信息技术教案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根据素质教育的根本思想和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上适当的进行德育渗透,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
要落实这些任务,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适合的,而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原理上的“任务驱动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转变学习方式。
本课以任务驱动下的自主学习为主要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引导、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和任务练习,力求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通过学习画图,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些计算机处理图形的基本技能,更要培养他们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为将来进一步学习计算机打下基础。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翻转和旋转》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 小学版 第1册》《龙宫寻宝》这一课的教学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翻转和旋转图形,在学会了缩放、复制、删除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画图程序的图形处理功能——翻转和旋转,这是图形处理的特殊技法。除了学会具体的操作技能外,学生还要对水平翻转、垂直翻转、按一定角度旋转(90度、180度、270度)的含义深入理解,才能根据图形处理的需要准确地进行翻转和旋转。
本课是“指挥计算机画画”这单元最后一课的教学内容,学习完这一课,学生将进入综合创作电脑绘画作品的阶段,所以,学好这一课能够帮助学生创作更好的作品,提高学生电脑绘画的水平,增强学习兴趣。
学生情况:学生已经学会了使用线条、图形工具绘制简单的图形及为图形着色的方法,已经对画图程序有了初步的认识。目前是刚刚接触画图程序的图形处理功能,会使用选定和任意形状的裁减工具选定图形并进行缩放、复制、删除,对图形处理这部分也很有兴趣,知道了画图程序不仅能画画,还有很多他们从未接触过的神奇功能——图形处理。班内有一半学生家里没有电脑,操作不熟练。三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了阅读理解的能力,没有水平和垂直的概念,但是知道轴对称图形。他们还没有学过角,没有角度的概念,不知道90度、180度和270度,但是通过学习钟表,他们已经了解了旋转,顺时针和逆时针。
教学方式:自主学习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
教学手段:教具 板书
技术准备:学生的技术准备:硬件:机房所有机器能正常使用
软件:学生练习用的文件
教师的技术准备:flash、展示用的图片、机房网络教室软件的正常使用
教具:“福”字、4个箭头
教学目标(内容框架)
知识与技能:
1、熟练使用选定和任意形状的裁剪工具选定图形
2、掌握翻转和旋转图形的方法
3、理解水平翻转、垂直翻转、按一定角度旋转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通过亲自上机实验,找到翻转和旋转图形的方法,体会探索的乐趣和自主学习的学习方法,提高动手能力和敢于实践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贴春联等练习,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风俗的认识。通过创设情境和画面优美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问题框架(可选项)
基本问题:如何翻转这些错误的路标?怎样用这四个一模一样的半圆形组成一个风车呢?
内容问题: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是让图形怎样翻转?
按一定角度旋转是让图形往哪边旋转?
拓展问题:请同学们思考这只小老鼠的图形经过垂直翻转和旋转180度以后得到的效果是一样的吗?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年过春节的时候,北京很多公园都会有庙会,你们去过庙会吗?庙会上都有什么呀?今年春节,我就带着自己的小侄女去龙潭湖逛庙会了,她看到很多孩子手里拿的风车很有趣,非要买一个,可是我们不知道风车店在哪,于是就拿出了手里的地图。
[出示地图图片]
师:你们看看这张地图,按照地图上路标的指示能不能到达风车店呢?
生:能。不能。
师:你再仔细观察一下。
生:不能。
师:为什么不能?
生:因为有些路标的方向指错了。
师:你回答得非常好!那么如何让这些错误的路标改变方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技能:翻转和旋转
[板书]翻转和旋转
(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逛庙会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教学内容)
二、自主学习探究,归纳总结知识
1、翻转
师:前面我们学习移动图形、改变图形大小、复制图形时都要遵循一个什么原则?
生:先选定再操作
师:那么今天我们要翻转图形也要遵循这个原则,即先选定路标,再翻转。
[板书]先选定再操作
师: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自己试一试将错误的路标转过来。
[出示幻灯片]提示:1、从菜单栏里查找翻转路标的方法
2、通过鼠标右键单击调出快捷菜单查找翻转路标的方法
生:自己朗读提示
[实践1] 打开“路标”文件,将错误的路标翻转过来
(学生根据提示完成实践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通过在电脑中反复动手实践,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师:打扰同学们了,我们先做到这,有些同学已经找到解决的方法了,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1:讲解,演示,将地图中一个错误的路标翻转过来(图像—翻转和旋转—垂直翻转)
生2:讲解,演示,将地图中错误的路标翻转过来(单击鼠标右键打开快捷菜单—在快捷菜单中选择翻转和旋转—水平翻转)
师:都谁也找到方法了?说明你们很聪明,动手能力很强。谁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问问刚才的这两位小老师?
生:举手。没有。
师:下面你继续完成任务,让同组的另一个人操作,边做边思考: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是让图形怎样翻转?
(巩固知识,照顾两个人用一台电脑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练习时间。并给那些动手能力强、操作快的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通过练习看到知识的本质,深入理解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师:水平翻转和垂直翻转是让图形怎样翻转呢?出示教具帮助学生理解。
生:左右。上下。
[板书] 水平左右
垂直 上下
师:同学们帮我们把地图修改好了以后,我们就顺利的到达了风车店,风车店的风车可真多呀![出示风车图片]这些大风车都是由哪个图形组成的呢?要想用四个半圆形组成一个大风车就要用到旋转。
旋转图形也要遵循先选定图形再旋转的原则,在翻转和旋转对话框中单击“按一定角度旋转”,下面又有三种选项,我们看看他们有什么作用。
打开“风车”文件
生:阅读文件中的实践要求
[实践2] 打开“风车”文件,按要求旋转图形,并用旋转后的图形拼成一个风车。
(学生自己按照要求完成实践2,教师巡视指导。考察学生对题意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谁已经把风车拼好了?你们真了不起!
[展示作品]
师:说一说他拼的风车怎么样?
生:他的风车拼对了,而且没有缝隙,拼得很好。
师:你能把你的操作方法给大家讲一讲吗?
生:讲解并演示,将2号半圆形旋转90度,3号半圆形旋转180度,拼风车。
师:这位小老师讲得清楚吗?你们还有不会的吗?赶快问问他?最后一个图形不用演示,老师相信你们也能做出来了。下面就请你们继续完成任务,换一个人操作,也是边做边思考,按一定角度旋转是让图形往哪边转的?
(巩固知识,照顾两个人用一台电脑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练习时间。并给那些动手能力强、操作快的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通过练习看到知识的本质,深入理解按一定角度旋转的含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师:按一定角度旋转是让图形往哪边旋转呢?我们一起来分析。
[播放]
请你认真观察图形的旋转和钟表上时针的转动。
生:顺时针旋转
[板书] 顺时针旋转
(通过播放帮助学生理解按一定角度旋转90度、180度、270度的含义。)
师:翻转和旋转的含义你们都明白了吗?那么老师考考你们?打开“旋转和翻转对比”文件,请同学们思考这只小老鼠的图形经过垂直翻转和旋转180度以后得到的效果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一样。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演示讲解,将图形分别垂直翻转和旋转180度后,让学生观察对比。
生:不一样。
(加深对翻转和旋转的理解,知道对于有些图形而言,垂直翻转和旋转180度的效果不同,要加以区别。)
三、综合练习,巩固知识
1、贴春联、贴“福”字
师:过春节的时候除了逛庙会的风俗外,家家是不是都会在大门上贴上“福”字和春联?
老师这里有个“福”字,生活中我们怎样贴“福”字?
生:倒着贴
师:有倒着贴,也有正着贴的。为什么要倒着贴呢?
生:福到了。
师:谁能到黑板上把这个“福”字贴一贴?
生:争先恐后到黑板上贴“福”字
师:打开“过年”文件,把“福”字分别贴在每扇门上,把对联贴在墙上
生:完成练习。
(巩固知识,并通过贴春联、贴“福”字的练习,增强学生对传统风俗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展示学生作品]
生:纠正作品中的错误。
师:谁说说你是怎么做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操作过程)
生1:“福”字倒着贴,旋转90度,正着贴旋转270度。
生2:对联应该旋转180度。
生3:对联还可以先垂直翻转,再水平翻转,
2、拼图
师:在庙会上有很多好玩的东西,我们买回了一个拼图,请你打开拼图文件,咱们一起拼一拼。
生:完成拼图。
[展示学生作品]
师:他拼得对吗?
生:对。
师:都谁已经拼好了?你们真聪明!
师: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操作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操作过程)
生1:水平翻转。
生2:垂直翻转。
生3:旋转90度。
生4:旋转270度。
四、总结
师:最后我们回忆一下今天所学的知识,谁说说你今天都有什么收获?
生:学会了翻转和旋转,知道水平翻转是左右翻转,垂直翻转是上下翻转。旋转是顺时针旋转。
学习效果评价
评价原则:
激励性、多向性、综合性、全程性
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
2、学生之间互评
3、教师点评
评价量规
1、正确完成练习,作品应符合生活中的实际效果,符合原图的效果,不应出现错误,如对联贴完后不应出现上下颠倒或左右颠倒的情况。
2、操作方法多样化,一题多解,翻转与旋转相结合,灵活运用。
根据上述标准,主要采取口头回答和口头评价。
【信息技术教案-VB函数】相关文章:
1.函数教案
2.信息技术教案
3.二次函数教案
4.反比例函数教案
5.vb试题
6.高一信息技术教案
7.信息技术网络教案
8.高中信息技术教案
9.高二信息技术教案
10.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