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数学教案-练习八

数学教案-练习八

2022-12-31 08:07:1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Seel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数学教案-练习八,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数学教案-练习八,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数学教案-练习八

篇1:数学教案-练习八

数学教案-练习八

第九、十课时

一、教学内容:练习八  书P48―50

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以“相差关系”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用分析法分析,会口述解题步骤,能正确地列式计算。

二、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              P48练2先出示(1)练习后说说分析过程

板书:鸭的只数-鸡的只数=鸭比鸡多的只数

1900只     ?只

公鸡+母鸡

2、              改变上题成(2)学生自己写关系式,再列式计算,反馈

3、              P48练3学生独立计算,反馈时说出数量关系式:

男同学人数-女同学人数=男同学比女同学多的.人数

●变式练习

1、滨海小学三年级有学生42人,四年级有8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有6人。                           ?

请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2、少年宫有合唱队员60人,舞蹈队员42人。合唱队员比舞蹈队员多多少人?

先口答。将“合唱队员60人”改变,成为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将“舞蹈队员42人”改变,成为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综合练习

1、          P48练5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再解答。

2、          P49练8指名说说。

作业:《作业本》第29页

(二)

●基本练习

1、        P49练10(1)出示后读题,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

写出基本数量关系式:

第二小组平均每人  -  第一小组平均每人  =?

栽的菊花棵数         栽的菊花棵数

9棵                  ?(6人栽24棵)

2、        P49练10(2)学生独立练习后反馈说说基本数量关系式

●综合练习

1、P50练11、12、13先练习,后反馈比较基本数量关系有什么不同

2、P50练14画图帮助学生理解

3、          P50练15,先补充,再计算。反馈

●提高练习

思考题

作业;作业本30页

课后反思:

篇2:练习八

第九、十课时

一、教学内容:练习八  书P48―50

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以“相差关系”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用分析法分析,会口述解题步骤,能正确地列式计算。

二、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              P48练2先出示(1)练习后说说分析过程

板书:鸭的只数-鸡的只数=鸭比鸡多的`只数

1900只     ?只

公鸡+母鸡

2、              改变上题成(2)学生自己写关系式,再列式计算,反馈

3、              P48练3学生独立计算,反馈时说出数量关系式:

男同学人数-女同学人数=男同学比女同学多的人数

●变式练习

1、滨海小学三年级有学生42人,四年级有8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有6人。                           ?

请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2、少年宫有合唱队员60人,舞蹈队员42人。合唱队员比舞蹈队员多多少人?

先口答。将“合唱队员60人”改变,成为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将“舞蹈队员42人”改变,成为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篇3:练习八

第九、十课时

一、教学内容:练习八  书P48―50

一、        教学目标 :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以“相差关系”为基本数量关系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用分析法分析,会口述解题步骤,能正确地列式计算。

二、        教学过程

(一)

●基本练习

1、              P48练2先出示(1)练习后说说分析过程

板书:鸭的只数-鸡的只数=鸭比鸡多的只数

1900只     ?只

公鸡+母鸡

2、              改变上题成(2)学生自己写关系式,再列式计算,反馈

3、              P48练3学生独立计算,反馈时说出数量关系式:

男同学人数-女同学人数=男同学比女同学多的`人数

●变式练习

1、滨海小学三年级有学生42人,四年级有8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有6人。                           ?

请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2、少年宫有合唱队员60人,舞蹈队员42人。合唱队员比舞蹈队员多多少人?

先口答。将“合唱队员60人”改变,成为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将“舞蹈队员42人”改变,成为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  综合练习

1、          P48练5画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再解答。

2、          P49练8指名说说。

作业 :《作业 本》第29页

(二)

●  基本练习

1、        P49练10(1)出示后读题,说说已知条件和问题

写出基本数量关系式:

第二小组平均每人  -  第一小组平均每人  =?

栽的菊花棵数         栽的菊花棵数

9棵                  ?(6人栽24棵)

2、        P49练10(2)学生独立练习后反馈说说基本数量关系式

●  综合练习

1、P50练11、12、13先练习,后反馈比较基本数量关系有什么不同

2、P50练14画图帮助学生理解

3、          P50练15,先补充,再计算。反馈

●  提高练习

思考题

作业 ;作业 本30页

课后反思:

篇4:《练习八》

《练习八》教学设计之一

佚名

教学要求

1、以跟岳飞墓有关的内容进行学用字词句的练习。

2、读读背背成语和古诗。

3、写好全包围、半包围结构的字钢笔字。

4、说说写写――请假条。

5、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钩”。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⒈教学第一部分。

⑴录像显示:岳飞墓和对联。

⑵学生查字典。

⑶指名说所查找的答案。

⒉教学第二部分。

⑴请学生说说查找到的资料的内容及是通过何种方式获取的。

⑵再指名读对联,说说感受。

二、教学第二题:读读背背

⒈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⒉教学第一部分。

⑴学生自由读八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⑵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

⑶小组合作学习,大体了解八条成语的意思。

⑷练习:自由朗读,同桌练习背诵。

⑸反馈:集体齐背,指名读。

⒊教学第二部分。

⑴请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

⑵指名试读,教师正音。

⑶教师范读,请学生边听边想诗意。

⑷教师结合插图说:古诗《梅花》生动地描写了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里独自开放的情景,赞扬了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品质。

⑸练习:学生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境,边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练习背诵。

⒋反馈。

⑴小组检查朗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并有一定的语调,读出古诗的韵味,注意停顿和节奏。读得不正确随时纠正,好的予以表扬。

⑵小组汇报朗读。

⑶自由熟读,背诵。

⑷指名背诵,表扬当堂背诵的学生。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⒈认识要写的字。

⒉提问:它们分别是什么结构的字?

⒊如何才能写好它们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小小建议”吧:包围的外框不要写得太满。

⒋指导观察:在田字格里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强调:里面部分不要写得太大或太小。左右的空间、上下的空间要基本相等)

⒌学生练写钢笔字,教师提示握笔方法和坐姿,巡视指导。

⒍展示写得好的字,并指出描、临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及时进行矫正性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⒈刚刚练写了钢笔字,我们再来学写毛笔字。今天我们学习“钩”的写法。指导:钩有“横钩”和“竖钩”。

⒉教师书写横钩,指导运笔方法:左低右高宜稍长,至“钩”处向左下钩出。

学生练习书写横钩。

⒊教师书写竖钩,指导运笔方法。

在竖中线居高处起笔,运笔方法同“竖”,下行至“钩”处微向左下挫笔,再提笔锋向上缩笔,得势后快速向左上钩出,出钩宜短。

学生练习书写竖钩。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说说写写

⒈审题

⑴揭示说说写写的题目:请假条。

⑵帮助学生弄懂本次说说写写的要求:学写请假条,知道请假条的格式,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写请假条。

⒉指导。

⑴请学生默读课本上的要关内容,边读边想谢哲平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请假条。

⑵指名说。

⑶归纳出请假条的格式。

小组合作学习:自学谢哲平写的请假条,然后讨论出请假条的格式。

⑷汇报,教师.总结。

写请假条要注意格式规范:在第一行的中间写上“请假条”。正文部分的第一行顶格写上自己对收请假条人的称呼;自第二行空起开始写请假的原因及要请多长时间:在请假条的右下角要署上请假人的姓名,在下面的一行要写清楚写请假条的时间。

⑸想想在生活中还有什么情形需要写请假条。

篇5:《练习八》

⑴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请学生练写。

⑵学生写,教师巡视,注意指导。

⑶选出部分有代表性的习作展出,请学生相互评价,提出修改意见,进一步熟悉请假条的格式和写法。

二、.总结。

《练习八》教学设计

《练习八》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6:练习八教学反思

练习八的教学内容为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70~71页,这是一节练习课,用一课时进行教学。我是按照题目的顺序一题一题往下上的。

这部分内容大致可分为两段:第一道三题主要练习得数是十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第四到九题练习求未知数以及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最后,教材还安排了一道极富生活情趣的思考题,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学过的计算加以解决。另外,也可以把图形题放在一起,帮助学生整理归纳带图的题应该怎么做。

在对课堂的把握来说,我能较好地组织管理课堂教学,及时的评价学生,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与表扬与鼓励,注意到低年级课堂的趣味性。

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我没有注意到课堂内容的层次性,坡度性,没有自己事先对习题进行整理归纳,将其有层次有目的的`呈现给学生,这就导致学生做到后面觉得无聊,失去兴趣。

低年级学生,要着重培养他们说的能力,要多让学生表达,让他们会完整的表达,会结合情境看懂图意,而在整节课中,老师说的话太多,让学生很少有自己思考的空间和余地,这样是不对的,教师应该提炼自己的语言,精心设计问题,让问题更加简练而又能引发学生思考。

对于探索规律的题目,要让学生去体会、感知,而不是用一大段一大段总结的话直接告诉孩子,要充分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

在以后的练习课中,我要充分挖掘题目与题目之间的联系,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题目的顺序,分门别类的去给学生做不同类型或者不同知识点的题目。并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设计的环节要有趣味性,让我的课堂成为趣味性和数学性有机结合的课堂。

篇7:《练习八》优秀教案设计

《练习八》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字的笔顺规则,归类掌握字的4种间架结构,提高识字、写字能力。

2.复习巩固学过的字,积累词语,大部分会用。

3.进一步建立句子概念,提高听、记句子的能力。

4.初步培养表述亲身感受和参与活动的说话能力。

5.通过逐项对照自己的行为及老师、同学对自己的评议,初步养成言行一致、尊敬国旗、尊敬长辈、热爱老师、帮助同学、上学不迟到、专心听讲、按时回家、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复习巩固7种笔顺规则和4种问架结构;看图说话;复习10项行为规范要求并进行检查评议。

教学难点:10项行为规范检查评议,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评议的结果真实性程度较难把握。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学过的7种笔顺规则;复习5种基本笔画名称,巩固学过的字,掌握汉字的4种结构,提高识字能力。

2.复习巩固学过的词语,积累词语,扩大词汇量。

3.进一步建立句子概念,提高听、记。写句子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人,明确学习任务。

1、看书交代学习任务。(第1至5题)

2、回忆已学的识字方法,说明今天要进行集中复习、巩固。

二、有机结合,综合练习

1、复习笔顺规则,练习第一题。

①示:十、人、点、你、同、小、国,读一读。

②指名7个学生在黑板上按笔顺规则写一写,其余学生各自练写两个。同时想一想,你是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③反馈:a.指名说一说:先写什么,后写什么?b.找一找,还有哪些字也是这样写的?

④小结:笔画笔顺不仅是识字的一种重要工具,也是写好字的重要条件。

2、复习笔画名称,练习第2题。

①读题,想想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②示:(5种基本笔画),指名说说这5种笔画的名称。也可同步用媒体演示这5种笔画,注意这4种笔画的区别。

③让学生照例用直线把字与笔画连起来。

④反馈小结:a.用实物投影仪示一学生的`练习或用其他手段出示,进行反馈矫正。并让学生说一说,如:船的第8画是横折弯。b.掌握汉字的笔画名称也是识字的一种基本方法。

3、复习间架结构,练习第2题。

①由第2题引人:谁能说说“船、课、过、奶”各是什么结构?(指名说)

②读题目3,想想: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③出示:冷、过、雪、国、病校、园、星、起、座,说说这些字的间架结构。

④以“这几个字有几种结构”开头,用“有……有……还有……”句式进行说话练习。先自由说再指名说。

⑤根据结构分类把这些字写下来。

⑥反馈。是否能正确区分,可根据学生做的情况,每个结构补充说几个。

⑦小结:间架结构也是识字的一种重要工具,有了结构,识记字形就不需要一笔一笔地记(独体字除外),可以一部分一部分地记,这样识字更快更好。

4、小结:笔画笔顺、笔画名称。问架结构是识字写字的基本方法,我们要学会,更要会用。

5、复习词句,练习第4、5题。

①读第4题,说说题目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

A.读词语。(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注意正音)

B.说说“回家、新年”等词语的意思。

②读第5题,想想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

A.指导:听写句子首先要听清老师讲什么,然后要记住,才能写出来。

B.练听。老师说一句,学生复述一句。内容是:谁怎么样或谁干什么句式的短句。

C.听写句子。(先听,自己复述一下,再写下来,然后读一读是否对,同时注意标点。这里的读、复述当然是不出声的)

③抄写第4题中的词语,每个两遍。

三、课堂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及联系生活实际,初步培养表述亲身感受和参与活动的说话能力,同时提高学生说完整话的能力。

2.通过对照自己的行为和老师。同学的评议,能对自己一学期来的思想行为表现做一次实事求是的评价,进一步懂得要按要求做一个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好学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人,明确学习任务。

二、看图练说话。

1、出示图片,指导学生看图。提示: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有哪些人,在于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

2、出示句式,训练学生说话。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句式:冬天到了,(什么怎么样了)。

①自由练说,同桌互说。

②指名说,讲评。

3、联系实际,训练学生说话。

①冬天里,你喜欢什么活动?

A.先看图说。示句式:冬天里,我喜欢。

B.结合生活实际说。出示句式:,()喜欢()。

②反馈讲评。

4、小结:说话要完整清楚,有顺序。

三、做到一条,涂红一条。

1、先看看图,拼拼读读每幅图下面的短语。

A.同桌互说每幅图的意思。

B.想一想:这10条你做得怎么样?真正做到的涂红。

C.同桌交流。

D.指名说说做到哪几条?

E.讨论:没做到的,你打算怎么办?(同桌讨论,指名说说。)

2、小结:可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小结。做得好的同学要表扬、鼓励,发给小红花;有的学生若有几条做不到的指出不足,鼓励他们今后努力做到。

3、读一读:10条行为规范。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1、用句式“什么时候什么怎么样”说一句话。

2、读一读10条行为规范

篇8:《除法验算练习》数学教案

《除法验算练习》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练习十二第5-9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除法验算的方法,正确地进行除法验算。培养学生验算和估算的习惯。

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四则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确地进行除法验算。培养学生验算和估算的`习惯。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的验算,这节课我们练习这方面的内容。(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养成验算的习惯,使我们的除法计算做得又对又快。

二、除法验算练习

1.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

(1)让学生看清题目要求,在括号内填数。讨论:你为什么填得这样快?

(2)小黑板出示,老师板书。

根据乘法算式之间的联系,怎样来验算除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注意什么?

2.做练习十二第6题。

(2)让学生估算,指名说说是怎样想的。

(3)请同学们按照上面讲的验算方法做练习十二第6题的前三道题,做在练习本上。(同时指名3人板演)

(3)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第一、二小题的验算过程。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二第7题。

让学生计算后用线连一连,再在班上交流。

2.做练习十二第9题。

提问:要求第二个问题必须求什么?为什么?

学生读题,然后做在自己练习本上。让学生口答算式和得数。

四、讲解思考题

1.讲解第一小题。

(1)我们可以从高位想起,商的百位上是几?为什么?

你能根据竖式里百位、十位两行数想出被除数十位上是几吗?怎样想到的?

说一说被除数个位上应该是几?从哪里可以看出是1?

(2)请你一边想一边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2.讲解第二小题。

(1)从除数3和十位上商6你能算出哪里的数?

十位上减出来的数是几?被除数百位、十位上各是几?

被除数个位上应该是几?为什么?

(2)大家一边想一边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五、课堂作业

篇9:五年级数学教案《练习十七》

五年级数学教案《练习十七》

课题:第五单元:练习十七(1)第课时总序第个教案

课型:练习编写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

教学内容:教材P80~81练习十七第2、3、6、7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巩固学生对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问题的学习。

过程与方法:经历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养成认真审题、仔细解答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找等量关系,掌握列方程的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回顾,分析解答。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教师:昨天,我们学习了有关方程的哪些知识?

学生: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问题。

出示下列问题,只列方程。

1.图书室文艺书比科技书多180本,文艺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3倍。文艺书和科技书各有多少本?

2.养鸡厂养母鸡和公鸡共400只,母鸡的只数是公鸡的7倍。母鸡和公鸡各有多少只?

3.钢笔每支18.5元,甜甜买钢笔和铅笔各2支,共用了38.8元。铅笔每支多少钱?

学生先独立思考,指名学生口答。

二、指导练习

1.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七第2题。

(1)出示第80页练习十七第2题。

(2)教师指名学生说题意,并对学生做环保教育。

提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学生汇报。

(3)教师:该如何列方程解决呢?

让学生独立解决,教师巡视,并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4)教师点评两种不同的列方程的方法,并订正。

2.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七第3题。

(1)出示教材第80页练习十七第3题。

(2)组织学生阅读题目,获取题目中的有用信息。

(3)教师:怎样列方程解决这个问题呢?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

(4)学生汇报:

解:设102室本次的水表读数是x。

①(x-3102)×2.5=135x=3156

答:102室本次的水表读数是3156。

2.5x-3102×2.5=135x=3156

答:102室本次的水表读数是3156。

三、巩固拓展

1.通过抓不变量解决差倍问题

出示:红红今年11岁,爸爸今年39岁,红红几岁时,爸爸的年龄是红红的3倍?

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意思。

思路导引

设红红的年龄为x岁,则爸爸的年龄就是3x岁,根据年龄差不变,列方程解答。

学生小组交流,尝试解答,集体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解:设红红x岁时,爸爸的年龄是3x岁。

3x-x=39-11

2x=28

x=14

答:红红14岁时,爸爸的年龄是红红的3倍。

教师小结:在解决年龄问题时,关键是要找出题目中不变的量(即年龄差)。

即时练习:李老师今年42岁,轩轩今年9岁,当轩轩几岁时,李老师的年龄是轩轩的4倍?

2.通过抓信题目中的隐含条件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出示:鸡兔共有8个头,26只脚,求鸡和兔各有几只。

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意思。

思路导引

⑴分析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一只鸡有2只脚,一只兔有4只脚。

⑵根据等量关系:兔的脚数+鸡的脚数=总脚数,可列出方程:

4x+2(8-x)=26

学生小组交流,尝试解答,集体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解:设兔有x只,那么鸡有(8-x)只

4x+2(8-x)=26

4x+16-2x=26

2x+16=26

2x=10

2x÷2=10÷2

x=58-x=8-5=3

答:鸡有3只,兔有5只。

四、课后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作业:教材第80~81页练习十七第6、7题。

板书设计

练习十七

不变的量:年龄差一只鸡有2只脚,一只兔有4只脚。

3x-x=39-11兔的脚数+鸡的脚数=总脚数

4x+2(8-x)=26

篇10:口算练习的数学教案

关于口算练习的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练习十二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把14、16与24、26分别看作15、25用口算试商的方法。提高试商的速度与正确率。

教学重点:把14、16与24、26分别看作15、25用口算试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把14、16与24、26分别看作15、25用口算试商的方法。

教学关键:把14、16与24、26分别看作15、25用口算试商的方法。提高试商的速度与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卡片口算。

2、口答。

14×( )<116 24×( )<150 16×( )<120

15×( )<139 25×( )<182 26×( )<140

二、指导练习。

1、板演:230÷25

(1)审题,比较除数、被除数,题目有什么特点?

(2)议论:怎样用口算法试商?可以商几?(10个25是250,230接近250,比250少20不到一个25,所以直接商9。)

(3)归纳:今天继续学习用口算试商方法,题的特点,被除数的前两位接近除数(略小于除数)可以试用10倍同被除数比较,直接商9或商8。

2、出示:168÷26 95÷14

(1)先用口算试商,说出商和余数。

(2)教师指出:有时对于14、24和16、26乘以一位数的结果,口算不一定都很熟练。我们还可以把14、16看作15来试商,把24与26看作25来试商,这样口算试商比较快。

(3)结合上题把除数14看作15,除数26看作25,重新试商一遍。

(4)小结:因为14、16接近15,24、26接近25,所以当除数是14、16或24、26时,可以把它们当作15或26用口算直接求商,这样只要熟记15和25的2倍、3倍、4倍……9倍,就能够很快地确定商。

三、作业。做练习十二的第1―10题。

(9)商两、三位数的除法(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58页上的内容,练习十三的第1―4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试商方法和计算法则,能正确、较熟练地运用试商方法计算商是两、三位数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下面每个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90×( )<532 15×( )<74 25×( )<94

20×( )<59 28×( )<237 33×( )<320

2、口算被除数是多少?

(可提出不同要求,如没有余数,余数都是7,9、13等等。)

3、板演:

做题后,由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分析讨论:说一说这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归纳:第1题计算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商1写在百位上;第2题计算时,先看被除数的前一位,不够除,看被除数的前两位,试商9写在十位上。

二、新授。

1、引言。前几节我们学习了两位数除多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计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商最多位数的、(板书课题。商是两、三位数的除法)

2、教学例9。768÷32

(1)读题,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或两位数除多位数。

(2)32可以看作几十来试商?(用四舍法,舍去尾数,把32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30来试商。)

(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怎样定商的?(除数32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前两位76,够除,即32除76个十。

(4)商是几位数?为什么?(用32除76个十,试商2,写在十位上。)

例9的第二次试商:32除128。

(5)试商用30除128,初商4,写在商的.个位上。

(6)把例9的竖式继续写完整。

小结:两位数除多位数先从高位除起,因为例9商是两位数,要经过两次试商。因此,要提高除法计算的正确率,必须把试商方法练得熟练又灵活。

3、教学例10。3293÷39

(1)读题,四位数除以两位数,或两位数除多位数。

(2)39可以看作几十来试商?(用五入法,把39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40来试商。)

(3)除数是两位的除法是怎样定商的?(除数39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前两位32比除数小,要看前三位329,够除,即39除329个十。

(4)商是几位数?为什么?(用39除329个十,试商8,写在商的十位上,所以商是两位数。)

板书:

(5)指定学生板演把例题做完。

让学生讲述。

①例10的第二次试商是多少除多少?

②商是几位数?

小结:例10两位数除多位数,也是从高位除起,因为除数是两位数,试除时要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比除数小,再看前三位。

三、巩固。

完成教科书第57页上的“做一做”题目。

四、讨论。

把除数是两位数除法与除数是一位数除法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相同的地方:

都是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2、不同的地方:

(1)除数是一位数,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数是两位数,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三位数。

3、讨论总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思考:(1)从哪位除起?

(2)怎样写商?

(3)余数怎样?

归纳三条:

①从被除数的( )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 )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 )位数;

②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 )。

③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 )。

五、作业。

做练习十二的第1―4题。

篇11:四年级数学教案《练习一》

四年级数学教案《练习一》

教学目标:

1.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2.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3.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会正确读、写多位数,并能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多位数的读、写的练习

练习一第1题:先回顾计数单位的顺序,再根据书中的数据说说它们是几位数,最高位在什么位上,并进行读、写。

二、多位数的改写

练习一第2题:先复习多位数的不同数位上数字的不同意义。再进行数的改写。

三、读写游戏。

同桌间进行的游戏:第1步一个同学读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读的数写数,经过几次读数,两人可交换角色;第2步一个同学写数,另一个同学根据所写的数读数,然后交换角色进行。在同桌练习的基础上,可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比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多位数比大小

做第4题:完成后说说比较的方法。

(一)组数游戏:

请每个同学准备一些数字卡片;然后请学生代表提出组数的要求,根据要求每个同学都摆一摆;接着,选择一部分学生所摆的数,供全班观察讨论。

(二)有关近似数的练习

讨论括号内的数字有几种可能性,分析哪些是“五入的”,哪些是“四舍的”。

板书设计:练习一

亿级万级个级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

1380

计数单位一千三百八十二万

篇12:绕口令练习《白老八》

绕口令练习《白老八》

白 老 八

白老八门前栽了八颗白果树,

从北边飞来了八个白八哥儿不知在哪住。

白老八拿了八个巴达棍儿要打八个白八哥儿,

八个八哥儿飞上了八颗白果树,

不知道白老八拿这八个巴达棍儿打着了八个白八哥儿,还是打着了八颗白果树。

其它绕口令:

1、一个人:

这边一个人,

挑了一挑瓶。

那边一个人,

担了一挑盆。

瓶碰烂了盆,

盆碰烂了瓶。

卖瓶买盆来赔盆,

卖盆买瓶来赔瓶。

瓶不能赔盆,

盆不能赔瓶。

2、一场空:

抬头看,满天星,

低头看,一道坑。

坑里看,栽满葱,

葱上看,冻着冰。

屋里看,点着灯,

墙上看,钉的钉。

钉上看,挂的弓,

弓上看,卧的鹰。

寒冬天,刮大风,

刮散了,满天星。

3、学捏梨:

盘里放着一个梨,

桌上放块橡皮泥。

小丽用泥学捏梨,

眼看着梨手捏泥,()

比比,真梨、假梨差不离。

篇13:八上语文文言文练习

一、名句名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但余钟磬音。(《题破山寺后禅院》)

(2)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___________________, 又酸又甜,色味都要比桑葚要好得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

(4)________________,苦竹丛深日向西。(《鹧鸪》)

(5)________________,倚槛风摆柄柄香。(《莲叶》)

(6)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植,不蔓不枝香远益清,______________。(《爱莲说》)

(7)君子务本,_________________。(《论语》)

(8)_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

(9)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观刈麦》)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 晏子使楚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

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

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将下列句子中划线处的词语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齐之习辞者也 ( ) ○

2坐盗 ( ) ○

3酒酣 ( ) ○

4其实味不同

第一文库网( ) ○

5齐人固善盗乎 ( )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3分)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2分) ○

3、句式判别(3分)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

2何为者也 ○

3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

4、简答题(2分)

晏子在楚王的羞辱下运用了___________的语言交际方法,体现了他善于辞令的特征。

(二)

治水必躬亲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1、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既不可执一 ( ) ○

2泥于掌故 ( ) ○

3潴有浅深 ( ) ○

4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 ) ○

5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 )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4分)

2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

水利不兴矣。(3分)

3、请用几个词语概括海瑞的品质。(3分)

(三)

两篇游记对比阅读 文段一: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行尊法

初,一行幼时家贫,邻有王姥儿,前后济数十万,一行常思报之。至开元中,一行承玄宗敬遇,言无不可。未几,会王姥儿犯杀人罪,狱未具,姥诣一行求我救。一行曰“姥要金帛,当十倍酬也;君上执法,难以情求,如何?”王姥戟手大骂曰:“何用识此僧!”此僧一行从而谢之,终不顾。

1、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狱未具 ○

2此僧一行从而谢之 ○

3前后济数十万 ○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君上执法,难以情求,如何? ○

2 ○

篇14:口算练习十八三年级数学教案

口算练习十八三年级数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106-107页的练习十八。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和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2、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笔算一位数除三、四位数的除法。

三、教学重点:

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和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四、教学难点:

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和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五、教学材料:

口算卡片。

六、教学途径: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基础

练习

基本

1、判断下面各题的首商是哪一位?

246÷3246÷248÷448÷6

2、笔算:

792÷6844÷4984÷3895÷5

全班学生练习,指名板演,亲正时要学生根据计算法则说出计算过程。

3、口算:

84÷2=320÷8=680÷20=60÷6=4000÷2=70×8=

4、完成书上练习十八的第1题。

学生口算,比一比哪个小组算得又对又快。

1、表格题。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指名回答。

2、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3、学生口算。

4、小组比赛。

出示表格。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基本

练习

课堂

作业

这个表格是让同学们填什么数?请同学们填表格。

3、笔算: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板演。

4、应用题。

(1)第5题。

请同学们先读题,再找一找条件和问题是什么?再在书上列式计算。

(2)学生独立完成第6题,教师单独辅导。

5、聪明题。

请小组讨论这道题目应该怎么思考?再在书上填空。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说一说你们组的意见。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4题,教师批改。

1、指名回答。

2、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板演。

3、学生自己读题,再列式计算。

4、教师辅导。

5、小组讨论,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表意见。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批改。

七、板书设计:

练习十八

84÷2=42320÷8=40680÷20=340

60÷6=104000÷2=70×8=560

八、课后小结:

篇15:数学教案-混合运算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18~19页练习四第5一11题和思考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选择灵活、合理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混合运算的三步式题。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习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通过练习,要进一步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按运算顺序计算已经学习的三步计算式题,使计算能力得到提高。

二、组织练习

1.口算练习四第5题。

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学生口算

2.做练习四第6题。

然后集体口算一遍。

小黑板出示,让学生观察,每一道题对不对,错在哪里。让学生改在练习本上。

提问:第1小题为什么不能从左往右先算165减657第2小题的小括号为什么不能去掉?

指出: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当小括号里又含有加(减)和乘(除)时,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小括号在题中能够改变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所以不能随意添加或去掉小括号。

3.做练习四第7题对比练习。

(1)做第7题第一组。

小黑板出示。

提问:这一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运算顺序一样吗?为什么?同学们分小组讨论。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把这三道题做在作业 本上。

集体订正。结合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的运算顺序,检查计算结果。

提问:这三道题的计算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指出:我们在计算混合运算的式题时,一定要先看清题目,确定按怎样的顺序计算,然后按运算顺序一步一步正确计算出结果来。

(2)做第7题第二组。    ‘

小黑板出示。

提问:第二组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谁来说一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三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提问:这三道题计算的结果相同吗?这说明我们在计算时除了看清数和运算符号之外,还要注意什么?

(3)小结:这里两组题,每一组题里虽然数和运算符号的排列次序相同,但因为有的有小括号,有的没有;有小括号的题括号的位置也不一样,所以运算顺序就不同,这样计算的结果就不一样。因此,计算四则混合运算,一定要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4.根据要求加小括号。

小黑板出示。

提问:如果不加括号,最后一步算什么?能根据后面的要求加小括号吗?

学生口答,老师添括号。

38X3+372÷6……最后一步算除法

38X3+372÷6.….・最后一步算乘法

说明:在算式里添上小括号,就能改变运算顺序。这就是说,如果在一个算式里,要改变顺序把某一部分先算,就可以把这一部分括在括号里。

三、解答思考题

1.解答第一组题。

观察左、右两个算式,思考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它们的结果相等吗?为什么?同学们分小组讨论。

反馈:左边的.算式表示把4个47和1个47合起来是5个47,右边的算式先算4加1得5,再算47X 5也表示5个47,因此这一组题的得数相等。

2.解答第二组题。

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四则混合运算的一些运算顺序,你们根据已有的这些知识,判断一下这第二组题的得数是否相等。

指名几个学生口答。

说明:200÷2X4含有乘、除运算,应按从左往右的顺序先算除法再算乘法,200÷(2X4)有了小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乘法再算括号外面的除法,两道题的运算/顷序不相同,因此第二组两道题的得数不相等。

四、布置作业     ・

课堂作业 :练习四第8题。

家庭作业 :练习四第9、10、ll题。

篇16:数学教案-乘法口诀练习课

练习九(一)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苏教版)第80页。

教学目标 :

1、熟练掌握1―9乘法口诀,综合运用乘法口诀进行有关乘除的列式及计算。

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巩固乘法口诀及其应用,培养学生提

问、想象、发现、猜测能力。

3、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培养学生综合、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

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1―9乘法口诀,运用口诀进行乘、除法的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

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程

修改意见

创设情境,由儿童喜欢的“闯关”游戏引入,利用儿童好奇、好胜的心理特性,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一、谈话激趣、创设情境

谈话:小朋友们,元旦节就快到了!动物园里的小动物们准备了一台丰富多彩的文娱晚会,你们想去参加吗?

(课件:动物园里各种小动物兴高采烈准备过节的情境)

不过,在去动物园的路上设有许多关卡,只有闯过所有的关卡才能参加它们的活动,小朋友们敢不敢去闯一闯?

二、巧设练习、巩固知识

1、第一关:背口诀

(课件)在通往动物园的路上,第一个关卡边站着一只小蓝猫,它要求每个小朋友都能熟练地背出1―9的乘法口诀方能过去。

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程

修改意见

首先设计三个层次让学生背口诀,既复习了乘法口诀,又为后面的练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尊重学生,让学生看口诀自由想,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放手让学生出题

考同桌,容量大,

范围广,还可让

学生当小老师,

突现学生主体

地位。

根据乘除运算各部分关系填写所缺的数,进一步巩固利用乘法口诀求积、因数和 除数。

(1)师说生背:老师说出口诀上部分,学生背得数,如:师说“五七(  )”,生背“三十五”,开火车形式进行。

(2)生说生背:同桌两个同学练习,左边同学说口诀上部分,右边同学背得数,然后再调过来练习,每人练习5次。

(3)看算式背:课件演示:每单击一下鼠标,小蓝猫就“拿”出一个算式,比如:6×4、4×6、24÷6、24÷4,学生背出口诀“四六二十四”,答对的'小蓝猫给予激励性评价,答错的再答直到答对为止。(乘、除算式随机出现)

2、第二关:写算式

(1)(课件)谈话:小朋友们刚才熟练地背出了乘法口诀,顺利地闯过了第一关,可是嘟嘟熊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它说:看到了口诀“四七二十八”,你能想到什么?想对了才能过第二关。

A:学生自由想,想到什么说什么。

B:学生汇报。

C:老师引导学生想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即:7×4、4×7、28÷7、28÷4。

(2)每个学生出口诀考同桌同学:(填下表)

乘法口诀

对 应 算 式

后由出题人进行批改、打分。

3、第三关:填数字

(课件)小朋友们来到了一座独木桥,桥头的精精兔手里拿着两块木牌,说:“哈哈,想过独木桥,先把木牌上的数字写上才行。”

(1)学生独立填写课本练习九第2题。

(2)组织学生汇报并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程

修改意见

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考查学生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放手让学生算一算、找一找、猜一猜、验一验,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想象、推理能力。

4、第四关:比效率

(课件)我们过了三关,现在来到一棵苹果树下,苹果树上挂满了苹果,狮子壮壮说同学们只有算得又对又快树上的苹果才归大家。(苹果树上挂满了练习九第3题算式。)

(1)计时3分钟,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前十名每人奖励3个苹果,第十一到第二十名每人奖励2个苹果,其他的同学每人奖励1个苹果。

(2)学生比赛后进行反馈,对有错的了解原因,并给时间让学生纠正。

5、第五关:找规律

练习九第5题。

(课件)好不容易到最后一关,笨笨狼对着几个算式愁眉苦脸,我们来看看它为什么发愁?看能否帮它?

(1)    帮笨笨狼计算。

1+3=( )   1+3+5=( )  1+3+5+7=( )

2×2=( )   3×3=( )   4×4=( )

(2)    帮笨笨狼找规律。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每组算式有什么规律?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得出:几个连续单数相加等于加数的个数乘以它本身。

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程

修改意见

突出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

思维开放,培养发散思维。

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并学会评价别人。

(3)帮笨笨狼应用:

你还能想出别的更复杂的算式吗?如:

1+3+5+7+9=( ) 1+3+5+7+9+11=( )……

()×()=()     ()×()=()……

三、生活数学、灵活运用

(课件)机灵猴参加完动物园的活动后,来到一个超市,看到一个卖游泳用具的柜台上摆放了四件物品,其中游泳衣18元、游泳裤9元、帽子3元,游泳圈没标出价钱。机灵猴问售货员小鸭,小鸭说:“游泳圈的价钱是游泳裤的4倍”。机灵猴眼珠一转,马上知道了游泳圈的价钱。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机灵猴是怎么想的吗?

(1)    学生思考、回答:9×4=36(元)

(2)    你们还能提出别的问题吗?(开放题)

四、小结与质疑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你认为谁学得最好?

板书设计

1―9乘法口诀的应用

1+3=( )   1+3+5=( )  1+3+5+7=( )

2×2=( )   3×3=( )     4×4=( )

1+3+5+7+9=( ) 1+3+5+7+9+11=( )……

5×5=( )       6×6=( )      ……

教学反

【数学教案-练习八】相关文章:

1.数学教案-数学教案

2.综合练习八 (人教版高三英语下册教学论文)

3.练习

4.初中数学教案

5.八年级数学教案

6.小班数学教案

7.初一级数学教案

8.第九册数学教案

9.高一数学教案

10.三年级数学教案

下载word文档
《数学教案-练习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