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能被2、5整除的数教案
“我又不乖”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小学五年级数学能被2、5整除的数教案,这次小编在这里给大家整理后的小学五年级数学能被2、5整除的数教案,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小学数学《能被3整除数特征》说课稿
小学数学《能被3整除数特征》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在学生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此知识是分解质因数,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重要基础,同时也为今后学习约分、通分做好准备。依据《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模式,即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参与和完成真实的教学任务,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1.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对数学的`情感和态度,以促进人的终身发展。基于以上认识,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和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合作学习的品质。
(3)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探索发现过程中感受到生活中丰富的数学知识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分析以及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我认为掌握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本课的重点及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及以上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加大学生的实践量,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促进互相帮助,培养团队意识。
2.情境教学法
为了激发学生想学的愿望,我利用情景教学法,设计报数等游戏,创设有趣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鼓励法
有效的课堂活动需要评价手段的支持,有效的活动评价方式是实施有效活动的保障,所以,我的课堂评价主要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另外,课上恰当的使用激励性评语和赠送小礼物的方法让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得到满足,这也是激励学生积极投身数学学习的一个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篇2:五年级数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教案
五年级数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5整除。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被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重点。
难点:学会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5整除是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一、复习准备
谁能说一说整除的意义?什么叫做约数和倍数?
板书:A÷B=整数(没有余数)
自然数自然数
倍数约数
口答:
15的约数有哪几个?(提示:15÷?)
15的约数有1、3、15、5
15的倍数有哪些?(提示:?÷15)
15的倍数有:15、30、45、60...
(3)20以内2的倍数有:。
(4)40以内5的倍数有:()。
(3)“2、5的`倍数”可以怎么求?
出示两个图表,引导学生在()内填上2的倍数和5的倍数。
二、导入新课
“2、4、6、8、10...”这些数都能被2整除。“5、10、15、20...”这些数都能被5整除。它们都是“能被2、5整除的数”(板书)。
谁能很快说出“50483”能否被2整除?能否被5整除?今天我们来研究“能被2、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板书)。这是这节课要学的新知识。
三、教学新知
1、教师指图中能被2整除的数,问:你发现这些数有什么特征?归纳后,板书成:个位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
2、教师指图中能被5整除的数,问:这些能被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归纳后,板书成: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能被5整除。
3、练一练(投影)
(1)下面哪些数能被2整除,为什么?
28、46、75、81、102、450
(2)下面哪些数能被5整除,为什么?
26、40、52、65、90、105
(3)把下面各数分别填在适当的圈内。
34、75、108、70、80、245、1049
能被2整除的数能被5整除的数
4、教师移动投影片成:
问:大家发现了什么?启发学生说出70和80同时能被2和5整除。(出示:“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
问:同时能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再举例说明。板书:个位上是0的数,能同时被2、5整除。
教师指着能被2整除的数,引导学生得出“偶数”、“奇数”的概念。
5、练一练:
(1)从21到30各数中:
偶数有:()。
奇数有:()。
教师指出:“22、24、26、28、30”是连续的5个偶数;“21、23、25、27、29”是连续的5个奇数。
(2)笔练:P37练一练中2、3题。
6、引导学生讨论:
(1)在自然数中有没有既不是偶数,也不是奇数的数?
(2)在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和偶数各是几?有没有最大的奇数和偶数?
(3)在自然数中除1外,每个奇数相邻的两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每个偶数相邻的两个数又是什么数?
五、教学总结
问: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六、作业《作业本》。
课后反思:
整个教学过程中,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通过情境的设计,环节的设计,语言的激励引导,营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使教材式题动态化,教学过程活动化,练习巩固游戏化,使学生时刻充满愉悦的心情,积极地去探索、发现,逐步地去感知新知,领悟新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目的。
篇3:五年级数学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案
五年级数学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案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并能综合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综合运用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知识。
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一、基本练习
1、口答:能被2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能被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怎么样的数能被3整除?
2、出示第1题。
(1)学生做在р39上,并指名板演。
(2)反馈: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3)这些数中,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数有约数2?为什么?
(4)口答:“55、70、135、1110”都能被5整除,又可以说(),还可以说()。
3、出示:
(1)下面各数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哪些是3的倍数?
367580135180204
A、“哪些数是2的倍数?”这个问题,也就是问什么?(哪些数能被2整除)
B、学生练习后反馈,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2)下面哪些数有约数2?哪些数有约数5?哪些书有约数3?
549624060510954050
4、学生练习本第3题,练后反馈纠正。
二、综合练习
1、出示书р40的第4题。
(1)审题:“排成的三位数要求有约数2和5”这怎样理解?“排成的三位数要求是3和5的倍数?”是什么意思?
(2)学生练习后逐题反馈,问: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讨论:下列数必定有什么特征?能同时被2、5整除的数?能同时被2、3整除的数。能同时3、5整除的数。能同时被2、5、3整除的数。
三、探索练习
1、学生默看书上的思考题。
2、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填空:
能被4整除的有:()()()
()()()
()()()
能被25整除的有:()()()
()()()
3、教师引导:“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看个位上;”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看各个数位的数的和。现在要认识能被4或25整除的数的特征,能不能从个位上出现?能不能从各位上数的和中去发现?那么怎样去找被4、25整除的数的特征呢?(还可以把三位数、四位数改写成整百数加两位数的形式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同桌讨论。)
4、归纳: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整除。末两位是00、25、50、75的`数,就能被25整除。
四、教学总结
今天,我们运用”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进行了各种形式的练习;而且还自己动脑筋,发现了“能被4、25整除数的特征。”
五、作业《作业本》
课后反思:
引导学生面对问题,学会探究、学会思考,突破思维的定势,不受条条框框地约束,不迷信书本和权威。本节课。练习课不是让教师讲却引导学生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开拓创新,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从而达到鼓励、培养创新思维的目的。只有当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他才能面对问题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只有这样的学生才能真正参与课堂的学习。
篇4:五年级数学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一节好的数学课应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学数学的机会、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上完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孙老师的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指出:“一节好课也不能只凭学生回答问题的好坏或齐答是否一致作标准,应从她们的实践活动和练习操作中去体现掌握的程度如何,也不要让学生整齐、响亮回答的声音所同化。因为她们当中有相当部分学生只注重表面的回答,但在实践当中往往有找不着北的感觉。同时也强调写教学反思也不能泛泛而谈,应从知识的基本点出发,找错例、作对比、导差生、善评讲、再强化。”例如在学完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进行巩固练习时,有一道题要求把下面各数填在方框中(10、45、88、201、355、482、1006、23),在填有约数5这方框时有一个同学填了(45、201、55、23),由于这一节是视导课,又到了下课时间而没有及时究其原因,回想起来的确是浪费了一个针对性很强的错例分析。课后问明原因才知道,他只了解到个位上是5的数都能被5整除,而个位是5的数又是奇数,故认为是奇数都能被5整除,后来跟他补了一课才恍然大悟。也充分说明学生大声整齐的回答是表面的理解,没有真正理解特征的含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很有必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充分给她们搭建一个共同探讨、互相交流的平台,让她们在议中想、说中辩、练中思,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知识在她们的脑中产生化学变化,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孙老师的.点评又使我感受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及达成学好数学的愿望。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教学设计我作了大胆的尝试,屏弃了传统的设计理念,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的全过程,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孙老师的好评(教材的了解全面,知识点备得较细,有一定的拓展,学生讨论热烈,生生互动积极,师生互动亲切、融洽,板书能抓重点,一目了然,激励性措施的实施效果好)。
篇5:五年级数学《能被2、5、3整除的数》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能被2、5、3整除的数》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下列哪些数能被2或5整除?
34、125、300、41、16
2、下列哪些数能被3整除?
34、83、65、120、321
3、考老师,学生报数,教师判断能不能被3整除,学生验证。
4、导入新课。
二、探究规律概括特征
师:前面我们发现了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请你猜测一下能被3整除的数会有什么特征。(学生猜测,教师举例学生验证,引发认知冲突。)感知能否被3整除与数的个位无关。
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到底是怎样的?你想怎样去探究?(有前一课的基础,估计大都数会选用百数表)
(1)学生操作:
在百数表中圈出能被3整除的数。也可以使用集合圈(如课本)。
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1819
2223242526272829
30313233343536373839
40414243444546474849
5051525354......
(2)寻找规律:
师:你有没有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有什么规律?可以小组讨论讨论。
(3)交流总结:
师:同桌之间或前后组成四人小组,互相把自己发现的规律说一说。并讨论一下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会有什么特征?
集体交流
当学生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斜着排成一列,就接着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观察,发现一列中的每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相同,这个和都能被3整除。
概括出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板书: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的数,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在自主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先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排列模型,再通过深入观察,并辅以讨论、交流,去自主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经历“再创造”数学的过程,体验发现的乐趣。
(4)教师讲解:
所以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只要看它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不能被3整除。
(5)练习巩固:
①、阅读课本。
②完成第47页练一练。学生独立判断,教师巡视,个别辅导;全班口答交流。
通过阅读和练习,整理学生的思维,巩固所学的知识;第二题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分层施教。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八5(下面哪些数能被3整除?)
2、练习八6各有几种填法?
3、下面哪些数有约数2,哪些数有约数3?(找出其中6的倍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26、48、65、267、432、753、2140
4、你想用今天的知识写一些数吗?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探讨什么问题,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1、练习八7
2、借助百数表自主探究能被4、9、等数整除的数的特征或排列模型。
“能被2、5、3整除的数”是第十册教材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学得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后续学习。而其中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比较隐蔽,原教材中是以验证性操作为主。为了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落实新课程理念,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设计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创设情境,组织引导,促进学生形成一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2、注重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的培养。
3、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探究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模型思想,并以此来强化表象,促进概念的形成。
篇6:五年级数学《能被2、5、3整除的数》教学反思
先从旧知识的连接点,为2、5、3整除的数算理打好知识基础。再通过举例观察、思考、研究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并研究其算理。在研究能被2整除的数的基础上来研究能被5整除的数,放手让学生说。发现10、2、5之间的关系,迁移到100、25、4;1000、125、8……,掌握一类发现数的特征的方法。最后,分析不能通过个位上的数字来判断一个整数能不能被3整整出的原因,深化算理的理解。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过程去感悟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最后解释这种方法的根源——10除以3余1,100除以3余1,1000、10000这样的数除以3都余1。为迁移提供基础。
(1)抓住知识结构。
整除是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整数a除以整数b(b不等于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整除的问题就可以归结为余数问题,并且正处的很多性质都可以用除法与减法的关系来解释。根据能被10整除的数的特征,只看个位。2和5是10的约数,十位和十位以前的数都表示几个十,这些数除以2或5都没有余数,所以就不用去考虑了,只考虑个位上的数能不能被2或5整除。还发现因为10=2×5,所以判断一个整数能不能被2和5整除的方法与判断一个整数能不能被10整除的方法相同。由此可以迁移到100=25×4,所以判断一个整数能不能被4和25整除的方法与判断一个整数能不能被100整除的方法相同都是看后两位。同样由1000=125×8可以想到能被125和8整除的数的特征。根据10÷3=3……1、100÷3=33……1、1000÷3=333……1;……所以,几个十除以3就与几个一,也就是十位上的数字;几个百除以3就余继各异,也就是百位上的数字。……,所以可以通过把各个数位上数字相加的和能不能被3整除来判断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同样,10÷9=1……1、100÷9=11……1、1000÷9=111……1、……可以得出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样还可以发现能被99、33、11、999、111、333……整除的数的特征。
知识结构的形成,使学生能够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抓住知识结构中的核心概念,这样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个过程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过程。另外,通过知识的整理,使学生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善于发现事物间的关系(这往往是创新的'基础),最终通过图表等形式表达出来。这样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抓知识的本质,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数学课学习的是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本节课注重探究知识的根源研究,弄清现象后的本质,不但总结了判断一个整数能不能被2、5、3整除的数的方法。掌握总结数的特征的方法,用10、100、1000这样的数除以要研究的数,看余数有没有规律,如果有规律,如果有规律在进行具体研究,总结规律。因此,研究知识时,要深入探究,了解知识的本质,做到“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
篇7:数学《能被 2 、5 整除的数》教学设计
一、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能被 2 、5 整除的数的特征。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思维的水平。
三、德育目标
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认真细致的作风。
四、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自己查找数据,掌握能被 2 、5 整除的数的特征。
五、教学难点
能根据特征熟练地判断一个数是否能被 2 、5 整除。
六、教学准备
资料 多媒体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问答题)
1 、我们学习了一个数的约数和倍数,两个整数,具备什么条件时,才能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
2 、下面各组数中,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约数?
10 和 215 和 512 和 314 和 28
3 、说一说 2 的倍数和 5 的倍数。
二)、探究新知。
引入:在计算中,经常要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另一个数整除,可以根据数的一些特征来进行判断。
这些数的特征又是怎样的呢,你想知道吗?跟着老师一起去发现,好吗?(板书课题:能被 2 、5 整除的数)
1 、能被 2 整除的数的特征。
( 1 )学生自查 1 — 60 数据表中,能被 2 整除的数有那一些,填在自学资料表内。
( 2 )自查后,同位讨论:这些数有什么特征吗?
( 3 )学生归纳:个位上是 0 、2 、4 、6 、8 、的数,都能被 2 整除。
2 、能被 5 整除的.数的特征。
方法与上相同。
3 、能同时被 2 、5 整除的数的特征。
方法与上相同。
4 、知识归纳:(能被 2 、5 整除的数的特征)
5 、自学 54 — 55 面 这些数中还有没有特殊的名称。
( 1 ) 集体讨论;自然数中的数还有别的特殊名称?
( 2 )汇报讨论结果。
三)、巩固练习。(另付练习资料)
1 、尝试练习。
( 1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个别辅导。
( 2 )汇报独立完成作业情况。
2 、说一说,议一议。
( 1 )四人一组进行讨论。
( 2 )通过讨论,你又知道了一些什么?
3 、超级练习。
( 1 )先独立完成。
( 2 )集体讨论:先说结果,再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的?
( 3 )通过讨论后,你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讨论的吗?
四)课堂小结。
1 、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篇8:五年级下册数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数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应基于知识点来进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一节好的数学课应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有体验学数学的机会、运用灵活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实际和内容的要求、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上完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孙老师的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指出:“一节好课也不能只凭学生回答问题的好坏或齐答是否一致作标准,应从她们的实践活动和练习操作中去体现掌握的程度如何,也不要让学生整齐、响亮回答的声音所同化。因为她们当中有相当部分学生只注重表面的回答,但在实践当中往往有找不着北的感觉。同时也强调写教学反思也不能泛泛而谈,应从知识的基本点出发,找错例、作对比、导差生、善评讲、再强化。”例如在学完能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进行巩固练习时,有一道题要求把下面各数填在方框中(10、45、88、201、355、482、1006、23),在填有约数5这方框时有一个同学填了(45、201、55、23),由于这一节是视导课,又到了下课时间而没有及时究其原因,回想起来的确是浪费了一个针对性很强的错例分析。课后问明原因才知道,他只了解到个位上是5的数都能被5整除,而个位是5的数又是奇数,故认为是奇数都能被5整除,后来跟他补了一课才恍然大悟。也充分说明学生大声整齐的回答是表面的理解,没有真正理解特征的含义。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很有必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回给学生,充分给她们搭建一个共同探讨、互相交流的平台,让她们在议中想、说中辩、练中思,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知识在她们的脑中产生化学变化,从而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孙老师的点评又使我感受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注意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以及达成学好数学的愿望。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教学设计我作了大胆的尝试,屏弃了传统的设计理念,一切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的全过程,教学效果良好,受到孙老师的好评(教材的了解全面,知识点备得较细,有一定的拓展,学生讨论热烈,生生互动积极,师生互动亲切、融洽,板书能抓重点,一目了然,激励性措施的实施效果好)。
篇9:五年级下册数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五年级下册数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反思
在课中由于思维情感的互动,上出课的效果远远超出预设的目标 。这样的课无论是学生还是我都得到了提升,效果很好。
一、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渗透数学文化: 课中,教到偶数和奇数时,我适时地渗透日常生活中偶数的运用,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中我还充分利用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学号,使学生明白数学于生活,生活即是数学。判断自己的学号能不能被2或5整除。枯燥的数字教学变得生动了 。
二、巧妙利用游戏教学自然过渡: 课中,我设计了判断自己的学号能不能被2或5整除的游戏。在让学生分别判断了之后,让站了两次的同学再举手报学号后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自然引出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这样前后有联系,过渡自然。
当然,也还有许多问题,比如,这节课怎样设计能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怎样让学生学得更好?这些都值得今后思考。
篇10:小学五年级数学《2、5的倍数的特征》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以及理解并掌握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准确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探索、推理、概括等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快乐,并帮助学生建立独立获取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理解奇数和偶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掌握奇数和偶数的含义,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会归纳总结其中的规律和方法。
教学工具:
课件、百数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铺垫迁移
师:同学们,在学习新课之前呢,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我们学的知识。谁来说一说,我们上节课学了什么知识?
生:上节课我们学了因数和倍数。
师:是的,那什么是因数?什么是倍数?他们有什么关系?他们又有什么特点呢?哪位同学来说一说,让老师看一看谁上节课学的最棒。(鼓励学生举手发言,带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①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除数和商是被除数的因数。
②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③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它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倍数。
④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对。那我们来做一做下面这道练习题。看一看同学们对这些知识的应用情况怎么样?
做一做
写出下面每个数的因数,然后再写出每个数的倍数(至少写4个)。
20 因数: 倍数:
25 因数: 倍数:
28 因数: 倍数:
20因数1、2、4、5、10、20 倍数20、40、60、80
25因数1、2、25 倍数25、50、75、100
28因数1、2、4、7、14、28 倍数28、56、84、112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完整,说明同学们对上节课学的知识总结的都很好。下面同学们再按要求做一做下面两道题。
(1)从小到大写出10个2的倍数?
生:2的倍数有:2、4、6、8、10、12、14、16、18、20。
(2)从小到大写出10个5的倍数?
生:5的倍数有:5、10、15、20、25、30、35、40、45、50。
师:那同学们能看出来2和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
生:看不出来。
师:那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探索一下2和5的特征,看一看我们会发现什么有趣的事情?
2 举例交流,探索新知
二、5的倍数的特征
(1)引入百数表
师:在自然数中,5的倍数有多少个?
生:无数个
师:我们不能一个一个地研究,怎么办呢?
生:选择一部分数进行研究
师:那我们就先在1-100这一百个数中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
(2)出示百数表,在这些数中找出5的倍数,涂上红色。
(3)师:观察5的倍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们发现100以内5的倍数的个位都是0或者5的数。
(4)师: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5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我们来举例验证一下。
例1:判断105 225 160 380是不是5的倍数,并说出理由。
生:105个位是5,105÷5=21,105是5的倍数。
225个位是5,225÷5=45,125是5的倍数。
160个位是0,160÷5=32,160是5的倍数。
380个位是0,380÷5=76,180是5的倍数。
师:这进一步验证了3位数中个位是5或者0的数也是5的倍数。那我们来看一看个位不是0或者5的数是不是5的倍数呢?
例2: 202 136 343 564是不是5的倍数?
生:202÷5=40.4,202不是5的倍数。
136÷5=27.2,136不是5的倍数。
343÷5=68.6,343不是5的倍数。
564÷5=112.8,564不是5的倍数。
师:通过以上的两道例题,谁来概括一下5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
生:个位上为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师:是的,学习了5的特征有什么好处?
生:能更快的判断出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
师:是的,那我们就来验证一下,同学们猜猜下面的数是不是5的倍数。
练一练
下面的数都是5的倍数吗?
75、280、1325、172、52460
生:75、280、1325、52460都是5的倍数,因为它们的个位都是0或者5;172不是5的倍数,172个位是2,而且172÷5=34.4,不是整数。
师:我们都知道了5的倍数的特征,那同学们知道2的倍数的特征吗?
生:不知道。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2的倍数的特征。请同学们再次拿出百数表。
(二)2的倍数的特征
师:根据研究5的特征的经验,同学们猜一猜2的倍数可能会有什么特征呢?
生:可能和数的个位有关系,个位是几的数是2的倍数特征。
师:同学们猜想的很有道理,但也只是猜想,到底是不是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出示百数表,找出2的倍数,涂上绿色。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2的倍数特征,你发现了什么?
生:100以内2的倍数的个位都是2、4、6、8、0的数。
师:是的,除了这些数以外,其它2的倍数也有这样的特征吗?请举例验证。
例3:判断124 282 360 458 396是不是2的倍数,并说明理由。
生:124÷2=62,124是2的倍数;
282÷2=141,282是2的倍数;
360÷2=180,360是2的倍数;
458÷2=229,458是2的倍数;
396÷2=198,396是2的倍数。
它们都是个位是0、2、4、6、8的数,而且都是2的倍数。
师:所以2的倍数有怎样的特征?
生:个位为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师:很好,那请同学们做一做下面一道题,判断一下哪个是2的倍数,哪个不是,把它们归归类。
例4:做一做
48、125、91、6、307、554、920、43
是 2的倍数:48、6、554、920;
不是2的倍数:125、91、307、43
师:通过以上的练习,相信大家都能确认2的倍数的特征了。学习完了2的倍数的特征,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有趣的规律。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啊?(以此引入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三、探究深入,总结概念
(一)奇数与偶数
师:我们已经掌握了2的倍数的特征。那这里呢,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个概念:在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其它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例如,2是偶数,3是奇数。14是偶数,15是奇数。下面我们来做一做下面的练习题,进一步感受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练习三
1、下列数中,那些是奇数?那些是偶数?
33 98 355 0 123 881
8089 1000 988 565 3678 677
生:奇数:33、355、123、881、8089、565、677
偶数:98、0、1000、988、3678
(二)2和5的倍数的特征
师:做一做下面的练习题,看看我们会发现什么?
做一做
下面哪些数是2的倍数?那些数是5的倍数?哪些数即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
24 35 67 90 99 15 106
60 75 130 521 280 6018 8100
生:2的倍数:24、90、106、60、130、280、6018、8100
5的倍数:35、90、15、60、75、130、280、8100
即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90、60、130、280、8100
师:做完这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即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个位都是0。
师:是的,数学就是这么有意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发现这么多有趣的规律。
4 及时练习,巩固提高
师:今天我们学了5的倍数的特征,2的倍数的特征。通过2的倍数的特征,我们又总结出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还有即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下面我们做一做下面的练习题,巩固一下今天所学内容。
练一练。
1、按要求用2、3、7、0四个数字组成三位数。(有几个写几个)
2的倍数有
5的倍数有
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有
生:2的倍数有:372、732、230、320、302、720、270、702、370、730;
5的倍数有:230、270、370、320、730、720;
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有:230、270、370、320、730、720。
2、一个三位数27( ),
(1)当括号里填( )时,此数是2的倍数。
(2)当括号里填( )时,此数是5的倍数。
生:(1)0、2、4、6、8
(2)0、5
四、课后小结
1.提问:这节课你都获得了哪些知识?
学生:学习了2的倍数的特征,5的倍数的特征。总结出了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2.教师归纳整理。
师: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奇数:整数中,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偶数:整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
即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的数,都即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篇11:五年级下学期数学《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五年级下学期数学《2和5的倍数的特征》教案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2~33页例4和“练一练”,第35~36页练习五第5~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认识偶数和奇数;能判断或写出2和5的倍数,并说明判断理由,能说出偶数或奇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2和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提高归纳推理的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发现规律的活动,体验发现规律的喜悦;感受数学充满规律,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
为学生每人准备百数表一张;每人准备o、5、6、7四张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活经验
引导:我们已经认识了因数和倍数,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想一想,如果告诉你一个数,比如3,怎样找出它的倍数?请你说一说找倍数的方法。
在研究一个数的倍数时,人们发现了有一些数的倍数是有特征的。比如,你任意说出一个数,我们就可以判断它是不是2的倍数。大家一起来试试看:有一个数是730,你觉得它会是2的倍数吗?怎样想的?
揭题:这说明有的同学在以前的学习中,可能已经意识到了2的倍数的特点。今天我们就利用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通过找倍数,发现和认识2和5的倍数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找2和5的倍数。
出示例4,呈现百数表。
引导:请同学们拿出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百数表,先在5的倍数上画“△”,再在2的倍数上画“o"。在找这两个数的.倍数时,请大家注意每行数里5的倍数有哪些,哪些数是2的倍数。能行吗?
学生画符号,教师巡视、指导。呈现分别画出符号的数,学生校对、确认。
2.探究发现特征。
(1)引导:请观察表里5的倍数,在每行里哪些是5的倍数,你能发现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和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
交流:你发现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吗?
指出:5的倍数,个位上是5或0。(板书:5的倍数,个位上是5或0)
引导:你能任意说一个这样的三位数或者四位数,验证我们发现的特征吗?大家试一试。(指名学生说出相应的数,引导用除法检验是不是5的倍数)
追问:怎样的数是5的倍数?
(2)提问:观察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指出: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板书: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o)
引导:请同桌两人互相举出三位数或四位数的例子,验证发现的2的倍数的特征。
交流:你是怎样举例的?(学生口答举例)
个位上不是2、4、6、8、o的数,会是2的倍数吗?自己举出例子试一试。
交流:你举的什么例子,是不是2的倍数?(指名学生举例说明)
追问:怎样的数是2的倍数?
(3)引导:观察表里5的倍数和2的倍数,看看什么样的数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和同桌说说你的想法。
交流:怎样的数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说明:个位是0的数,既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
3.认识偶数和奇数。
说明:我们已经认识了2的倍数的特征。我们把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作奇数。
篇12: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教案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用计算器计算、学习除数是一位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除法的道理,会计算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
3、在把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受知识间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进行小米价钱的谈话,鼓励学生课下调查,并引出本节课的问题。
(设计意图:关于现实小米价钱的对话,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又自然引出要解决的问题。)
2、教师介绍教材上买小米的事情及有关数据信息,并做简单板书。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设计意图:口述问题的出处和由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解决问题
1、师生列出算式,让学生观察被除数和除数的特点,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特征”引出课题,明确学习内容,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也为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作好铺垫。)
2、提出用计算器计算的要求,学生算完后,交流并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利用计算器计算既能满足学生急于得到答案的愿望,也为计算作铺垫。)
3、启发学生把21.6和1.8元化成角用竖式计算。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时说说是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出竖式。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经验解决问题,既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更为用竖式计算小数除法作准备。)
三、竖式计算
1、教师板书出21.6÷1.8的竖式,提出:怎样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参与讨论,使学生知道可以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的道理,促进知识的迁移。)
2、提出:“竖式计算怎么办?”师生讨论得出:在竖式直接画去小数点后,按整数除法计算。最后,学生自己用竖式计算。
(设计意图: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讨论形成计算的方法,体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与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联系。)
四、尝试运用
1、提出“按每千克2.5元计算,21.6元能买多少千克小米”的要求。请一名学生板演。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造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空间。促进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
2、请板演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重点关注商8以后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在自主尝试的基础上,通过交流丰富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3、提出“每千克小米2.5元,30元能买多少千克小米”的问题,师生列出算式,先讨论:把2.5扩大10倍后,30怎么办?再鼓励学生自主计算,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除数是一位小数的计算知识。让学生经历计算方式发展的过程。)
五、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教学反思:
篇13: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5、4、3、2加几》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进一步熟悉“凑十法”和交换加数位置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
过程与方法:能够从比较复杂的图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信息,并能恰当地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计算训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进步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逆向计算的思维方法。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进位加法的基本计算方法,并学习了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师提供典型的题目,引导学生对学过的计算方法进行巩固训练,并在反思中总结出计算的易错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通过对“填加数”的题目展开讨论,得到逆向计算的多种思考方法,达到活化思维的目的。在分析和理解统计表数据的过程中,熟悉从表格中提取数学信息,并能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请学生分别计算3+8、4+8和5+8。(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2)
教师随着学生汇报计算过程和结果进行板书。
教师追问其中一题是怎样算的。(复习算法的多样性)
提问:在计算中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发现: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增加,和也会相应增加。(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3)
2.用发现的规律计算。
出示算式:2+9、3+9、4+9、5+9。(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4)
先引导学生观察每个算式中的加数,再请学生说出这组算式算得快的原因。
3.请学生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快速计算这组算式:7+7、5+7、3+7、6+7、4+7。(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5)
二、探究新知
1.方法探究。
(1)帮助米奇解决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6)
米奇遇到了一个难题,请你来读一读。
5+=13
空格中应该填几呢?请同学们互相交流。
(2)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表达出不同的思考过程。
预设1:5+5=10,10+3=13,5+3=8,所以填8。
预设2:5+10=15,15比13多2,10-2=8,所以填8。
预设3:5+8=13,所以填8。
2.利用方法,灵活计算。
课件出示教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第5题。(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6)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计算问题。
强调方法的多样化,可以通过上一题的方法计算,也可以通过加数之间的变化规律,或者和之间的变化规律解决这类计算问题。
三、巩固拓展
动物摘苹果图。(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7)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发表想法)(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8)
五、作业设计
教材第96页练习二十二第3题。(多媒体课件出示幻灯片9)
【板书设计】
5、4、3、2加几
5+(8)=13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完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后进行教学的,所以我在教学的练习题中又增加了()+A=B的形式。这样,将有助于学生对填未知加数这一学习内容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对加法交换律的知识也作恰当的渗透,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悟。
篇14:冀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案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案
教学内容: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除法38――3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自主主问题和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商的小数点要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会笔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3、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数学学习活动,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准备:各种型号电池及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认识各种型号电池。
2、针对5号电池。
引:现在老师手中这节电池的价钱是250,缺什么?应该是250什么?如果用角做单位呢?元做单位呢?(板:2.5元)2节5号电池多少元?说完列式后(板:5元)5节电池多少元?说完列式后(板:12.5元)
二、探知。
出示教材中情景图一。
1、让学生根据情景图提问题,独立列式。(口答得出“每节5号电池2.5元”)
2、尝试竖式计算(找不同计算方法板演)。
3、小组交流算法.
4、根据元角分知识引导算法。
针对除得余数为1后引:个位商2后,余数1不够商了怎么办?得数中的“5”是怎样来的?如果余数不是1而是10该多好呀!商2后还剩下几元,1元也就是多少角?
5、再次思考后全班内交流算法。(巡视中把各种竖式让学生板演黑板上)提问:为什么要加小数点?
6、同桌互说算法。
7、初步感知算理。
引:此题之所以余1后仍然可以计算是因为什么?如果抛开元角分,这道题你还会计算吗?我们知道数的本身也有计数单位,每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现在你可以做了吗?来试一试。
出示情景图二
1、估算每节大约多少元。
2、尝试竖式计算。(注意出错地方)
3、找学生说算法。(有用计数单位回答的'表扬)
4、重点用计数单位分析算理。
5、小组内讨论交流。
6、让学生说注意问题。
三、巩固。
1、数学诊室(改错题若干)。
2、把没做完的题补充完整(教材中的做一做)。
3、选择题。(练习中的题若干)
四、小结: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样的感受?
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数学能被2、5整除的数教案】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