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盼春天的荠菜》优秀教案
“喽喽”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7篇《我盼春天的荠菜》优秀教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我盼春天的荠菜》优秀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我盼春天的荠菜》优秀教案
《我盼春天的荠菜》是浙江省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八册课文,作者是我国知名作家张洁。文中描写旧社会农村的穷苦孩子以野菜充饥,以挖野菜为乐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幸福自由生活的向往,也从另一个侧面揭露财主的罪恶。
教学目标 :
1、了解旧社会农村贫苦人家孩子的苦,财主的恶,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
设计思想:
由于课文所写的事情发生在旧社会,距现代生活较远,学生体会该文的思想情感有一定难度,我运用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抓住重点词句品味分析,披文入情,读中悟情。
教学过程 :
一、初步感知课文,提出问题,自行探究。
1、审题激疑:小女孩为什么要盼春天的荠菜?
2、运用自学方法,熟悉课文,了解内容。
3、提炼主线,围绕“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这条主线初读课文,探讨课后题:“我”对荠菜有着“特殊的感情”,从那些词句中看出来?采用变式教学,学习9-10自然段。
人人参与,默读课文,圈圈点点,说说读读议议。总结出两点理由:
A、荠菜味美。B、挖荠菜时坦然的心情是一种享受。
4、再次设疑,根据A和B提出有关问题。小组交流评价,全班交流评价,充分研究讨论后,在罗列的问题中取舍归纳出最值得研究的三个小论题:
(1)、荠菜下在玉米面的糊糊里,真的很好吃吗?那到底是一种什么菜?旧社会里的人们都过着怎样的生活?如有图片说明更佳。
(2)、为什么说挖荠菜是一种享受?财主是怎样的一种人?
5、指导学生做好课外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完成简单的研究报告。
(1)、研究方式:或单独,或与同学合作。
(2)、搜集途径:群众调查,报刊,书籍(《上下五千年》《知识百科全书》)、上网。
(3)、研究成果:合作或独立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以备在课堂上交流。
二、运用研究成果,师生共创情境,体验思想情感。
1、探讨问题1:荠菜真的好吃吗?它到底是一种什么菜?
(1)交流研究成果。
(2)既然荠菜味涩难咽,那为什么作者认为“别提有多好吃”呢?
(3)研读课文2-3自然段。
交流:因为作者非常饿。请找出文中有关句子体会体会她饿到什么程度?
点拨:a、从吃的样子看狼吞虎咽:“一……就……”“一把把”“塞”“更别说”
b、从吃的食物看都是未成熟的野菜野果:“青”“嫩”“才”
c、小女孩为什么会这么饿?(贫穷)
d、请运用研究成果,说说那时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请学生将搜集的图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讲解,交流成果。)
师补充图片讲解:翻开人类的史册,我们才知道不管在昨天还是今天,饥饿仍然威胁着人类。这是在埃塞俄比亚的难民营里,一个孩子已经衰弱得无法移动去寻找食物了。他快要死去的身体已经成为大群苍蝇的美食。你能想象他此刻最需要什么吗?同样,在炮火纷飞的阿富汗、巴勒斯坦,还有许许多多的儿童像文中小女孩一样饱受饥饿的折磨。谁能饱含感情地读读这两小节呢?指导课文朗读。
正因为如此,所以小女孩看到春天的荠菜才会如此高兴。你能有感情朗读第九自然段里的这些句子吗?出示:“最使人感到饥饿的冬天过去了……别提有多好吃了。”
2、探究问题2:为什么说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可以称得上一种享受?
(1)交流研究成果。
(2)研读4-8自然段,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为饿掰了财主家的玉米棒子,被追赶跳入河里,游荡在田野上。)这件事除了“我”还出现了那哪些人物?(财主家的人、妈妈)请结合文中有关句子,淡淡你对这些人物有的评价?组内讨论,全班交流反馈。
师点拨:a、“那家伙立刻拿着粗木棍紧紧追来。”“冰凉的河水呛得我喘不过气来,脑后却传来一阵冷酷的笑声。”
引导学生在读中求悟。抓住“立刻”“紧紧”“冷酷”,说明财主家的人十分凶残冷酷。那财主又是怎样的人?结合搜集的材料谈谈,加深对那个黑暗时代的`认识。
b、“我怕妈妈知道,并不是怕妈妈打,而是怕看见妈妈那双哀愁的眼睛。”理解“哀愁”。妈妈为什么而哀愁?身为一个母亲,却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受饿、挨打,却无能为力。
c、于是,我一个人游荡在田野上,那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啊?(配上哀愁舒缓的音乐)师感情范读第八自然段。
d、想想,文中写了哪些景物?(羊儿回圈,鸟儿归巢)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景物?抒发了作者此时什么心情?配乐学生有感情朗读。
e、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小女孩,你会对村口呼唤你的妈妈说些什么?此时你最盼望什么?(向往能过上幸福自由的生活。)
f、所以“我”才会格外珍惜挖荠菜时的坦然心情。(出示)谁能有感情朗读第九自然段中的这些句子:“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蓝天上白色的云朵。”
3、总结全文:
(1)请选择最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2)虽然我们生活在幸福的今天,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痛苦的过去会让我们更加珍惜美好的今天。同样我们也应该看到,今天的世界还有战争和饥饿,还有许多孩子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世界美好的明天要靠大家去创造。
三、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新方法:自然段段意归并法。
1、自学单元提示,说说运用归并法的步骤:写大意,分主次,取主舍次或归并。
2、小组讨论概括出第一和第二段段意。
3、全班交流评价。
篇2:《我盼春天的荠菜》教案
《我盼春天的荠菜》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在教师指导下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大意。
2、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理解29个新词语的意思。
3、能分别用“简直、可是、渐渐”写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10自然段。
5、了解旧社会农村贫苦人家孩子的苦,财主的恶,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
2、教学难点: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了解旧社会农村贫苦人家孩子的苦,财主的苦,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
3课时。
四、教学准备:
xx。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读题并质疑: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齐读)13、我盼春天的荠菜。
谁见过荠菜、知道荠菜?(出示荠菜)
谁挖过荠菜,对荠菜有什么感受?
请大家再一起读课题,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2分)
(从“盼”字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荠菜。作者为什么喜爱荠菜?)
2、作者为什么喜爱荠菜?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边读边想,作者喜爱荠菜的原因是什么。(10分)
交流:(10分)
(1)字词:同学们,在自学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容易读错、写错?(豌、掰、呛、巢、葱、绽)把易、难写的字写一写。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读得正确吗?
(3)说说通过自学,你认为作者为什么喜爱荠菜?你还知道什么?
3、学习课文9、10自然段。(15分)
(1)哪些自然段直接写出了作者对荠菜的喜爱?(9、10自然段)
(2)自由地读课文9、10自然段,想一想、划一划,我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交流:
①“春天带给我多大的希望啊”“希望”是指吃的希望。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我就有吃的希望了。
②“我最喜欢荠菜”“最”说明了在各种野菜中我最喜欢荠菜。(指导朗读“春天带给……最喜欢荠菜”)原因是把它下在玉米面的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别提有多高兴了。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
③“别提有多好吃了”就是非常非常好吃!(指导朗读)
④“坦然”形容心里平静,毫无顾虑的样子。“更”表示意思进一层,就是说挖荠菜时的坦然心情比吃荠菜感觉还好。“享受”的意思是挖荠菜时的坦然心情感觉非常好。从哪里可以看出呢?“向田野奔去”“奔”的意思是跑得速度很快,说明心情很高兴,非常喜爱挖荠菜,迫不急待地去挖荠菜。“嫩生生的荠菜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这里用了拟人的写法,写出了荠菜和我成了好朋友,也写出了我高兴的心情。“我可以不时地抬头看看天空中吱吱喳喳飞过的小鸟,树上绽开的杏花,蓝天上白色的云朵”挖荠菜时看到的景色真美啊!天空中飞过的小鸟多自由啊!我此刻的心情多自在啊!(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我此刻的心情。)
⑤荠菜别提有多好吃了,而挖荠菜更是一种享受,我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荠菜,我亲爱的荠菜!(指导朗读)
(4)有感情地朗读9、10自然段。
4、再读9、10自然段,质疑: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9、10自然段,读懂了许多,下面再请同学们读一读,有什么问题?(①荠菜并不好吃,可文中的我为什么觉得别提有多好吃了?
②为什么说挖荠菜时那种坦然的心情是一种享受?为什么说“我再也不必担心有谁会拿着木棍凶狠地追赶我”?)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非常好,下堂课我们再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4、作业:作业册第1、3题;背诵9、10自然段。
第二课时:
1、复习回顾: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9、10自然段,请有感情地读一读9、10自然段,说说作者喜爱荠菜的原因之一?
在上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不仅知道了作者喜爱荠菜的原因,而且还提出了一些问题:(点击课件)
怎样探究这些问题?(学习下文)
2、学习课文2、3自然段。
那我们先来探究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回答这个问题?(2、3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2、3自然段,分别说说两个自然段的段意。
(2)课文怎样写出我馋?(刚抽出、才开放、更别说)
(3)用“因为所以()“把两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其实我并不馋,只是饿得发慌,没法子才吃嫩蔷薇枝、映山红、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可财主家胖儿子却跟在我身后,跳着脚叫“馋丫头!”“馋丫头!”羞得我头也不敢回。“财主”是什么意思?此时我的心情怎样?(没东西吃,才吃一些嫩蔷薇枝、映山红、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还被叫:“馋丫头”,心里既羞又痛苦。)
(5)练习有感情地读2、3自然段。
(6)现在谁来说说我为什么觉得荠菜别提有多好吃了?
3、探究第二个问题:
(1)浏览课文,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回答了这个问题?
(2)自读课文4――8自然段,思考: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交流
①课文4――8自然段写了我因为实在饿极了,掰财主家的玉米棒子,被财主家人凶狠追赶而跳进河里,后来不敢回家,独自游荡在广阔的田野上这件事。
②财主家的人凶狠、冷酷,因为――(拿粗木棍、紧紧追、冷酷地笑)
③当时我可怜、悲惨,因为――
我没命地逃……害怕到极点,便不顾一切,纵身跳进河里。“不顾一切”就是连生命都不顾。
没过……挣扎……失去了平衡……呛得我透不过气来
简直……丧气……掉了一只(“简直”:表示“完全这样”或“差不多这样”、“实在是,真是”的意思,带有夸张的语气,说明我害怕到了极点。
没有勇气……又不敢回家……
出示:“我并不是怕妈妈打我,我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读一读,有什么问题?(“哀愁”是什么意思?愁什么?我为什么怕看见哀愁的眼睛?)(愁的'是,担心自己的孩子会遭到财主毒打,担心财主会借此逼债,而穷苦的孩子与自己的父母相依为命。(很懂事,很体谅父母。)
……独自……游荡……晚霞渐渐地退去……羊儿……乌鸦……升起……越来越浓……静得可怕……不敢答应……
渐渐――慢慢,说明我想回家而又不敢回家,觉得时间过得真慢。出示:太阳下山了,晚霞渐渐地退去。稍远处,羊儿咩咩地叫着,被赶回羊圈了。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去了。(这里,为什么要写“羊儿回圈”“乌鸦归巢”)(衬托出我想回家而又不敢回家的悲惨)
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4――8自然段
⑤说说问题的答案。文中的我小时候曾经因为实在饿极了而有过这样一段经历,所以说“我再……”。
4、通过学习2――8自然段,我们理解了作者喜爱荠菜的深层原因:小时候因为贫苦,没有吃的,靠荠菜充饥,荠菜带给他多大的希望。挖荠菜时是那样的自由自在,不会有粗木棍追赶。让我们知道作者确实是非常非常喜爱荠菜的――盼荠菜,让我们再有感情地朗读第9、10自然段。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5、学习自然段:特殊――不一般――最喜爱、亲爱
读:第一自然段,第十自然段(3)
6、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2)
第三课时:
1、给课文分段,学习单元提示语,并概括第三段段落大意,落实单元训练重点(完成作业第4题)。(15)
2、指导完成作业本第5题,在理解“简直、可是、渐渐”的基础上造句。(15)
3、完成作业第6题。(10)
附:板书
13、我盼春天的荠菜
特殊的感情
别提有多好吃!
最爱荠菜
坦然的心情是一种享受
亲爱的荠菜
篇3:我盼春天的荠菜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在教师指导下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大意。
2、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理解29个新词语的意思。
3、能分别用“简直、可是、渐渐”写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10自然段。
5、了解旧社会农村贫苦人家孩子的苦,财主的恶,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了解旧社会农村贫苦人家孩子的苦,财主的苦,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第9、10自然段,理解“坦然”的意思,初步了解作者喜爱荠菜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
1、读题并质疑: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齐读)13我盼春天的荠菜。谁见过荠菜、知道荠菜?(出示荠菜)谁挖过荠菜,对荠菜有什么感受?请大家再一起读课题,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2分)
(从“盼”字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荠菜。作者为什么喜爱荠菜?)
2、作者为什么喜爱荠菜?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边读边想,作者喜爱荠菜的原因是什么。(10分)
交流:(10分)
(1)字词:同学们,在自学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容易读错、写错?(豌、掰、呛、巢、葱、绽)把易、难写的.字写一写。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读得正确吗?
(3)说说通过自学,你认为作者为什么喜爱荠菜?你还知道什么?
3、学习课文9、10自然段。(15分)
(1)哪些自然段直接写出了作者对荠菜的喜爱?(9、10自然段)
(2)自由地读课文9、10自然段,想一想、划一划,我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交流:
①“春天带给我多大的希望啊”“希望”是指吃的希望。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我就有吃的希望了。
②“我最喜欢荠菜”“最”说明了在各种野菜中我最喜欢荠菜。(指导朗读“春天带给……最喜欢荠菜”)原因是把它下在玉米面的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别提有多高兴了。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
③“别提有多好吃了”就是非常非常好吃!(指导朗读)
④“坦然”形容心里平静,毫无顾虑的样子。“更”表示意思进一层,就是说挖荠菜时的坦然心情比吃荠菜感觉还好。“享受”的意思是挖荠菜时的坦然心情感觉非常好。从哪里可以看出呢?“向田野奔去”“奔”的意思是跑得速度很快,说明心情很高兴,非常喜爱挖荠菜,迫不急待地去挖荠菜。“嫩生生的荠菜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这里用了拟人的写法,写出了荠菜和我成了好朋友,也写出了我高兴的心情。“我可以不时地抬头看看天空中吱吱喳喳飞过的小鸟,树上绽开的杏花,蓝天上白色的云朵”挖荠菜时看到的景色真美啊!天空中飞过的小鸟多自由啊!我此刻的心情多自在啊!(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我此刻的心情。)
⑤荠菜别提有多好吃了,而挖荠菜更是一种享受,我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荠菜,我亲爱的荠菜!(指导朗读)
(4)有感情地朗读9、10自然段。
4、再读9、10自然段,质疑: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9、10自然段,读懂了许多,下面再请同学们读一读,有什么问题?(①荠菜并不好吃,可文中的我为什么觉得别提有多好吃了?
②为什么说挖荠菜时那种坦然的心情是一种享受?为什么说“我再也不必担心有谁会拿着木棍凶狠地追赶我”?)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非常好,下堂课我们再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4、作业:作业册第1、3题;背诵9、10自然段。(3)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第1至8自然段,理解“简直、可是、渐渐“等词语的意思,了解旧社会农村贫苦人家孩子的苦,财主的恶,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9、10自然段,请有感情地读一读9、10自然段,说说作者喜爱荠菜的原因之一—?
在上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不仅知道了作者喜爱荠菜的原因,而且还提出了一些问题:(点击.课件)
怎样探究这些问题?(学习下文)(2)
2、学习课文2、3自然段(10)
那我们先来探究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回答这个问题?(2、3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2、3自然段,分别说说两个自然段的段意。
(2)课文怎样写出我馋?(刚抽出、才开放、更别说)
(3)用“因为()所以()“把两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其实我并不馋,只是饿得发慌,没法子才吃嫩蔷薇枝、映山红、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可财主家胖儿子却跟在我身后,跳着脚叫“馋丫头!”“馋丫头!”羞得我头也不敢回。“财主”是什么意思?此时我的心情怎样?(没东西吃,才吃一些嫩蔷薇枝、映山红、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还被叫:“馋丫头”,心里既羞又痛苦。)
(5)练习有感情地读2、3自然段。
(6)现在谁来说说我为什么觉得荠菜别提有多好吃了?
3、探究第二个问题:(18)
(1)浏览课文,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回答了这个问题?
(2)自读课文4——8自然段,思考: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交流
①课文4——8自然段写了我因为实在饿极了,掰财主家的玉米棒子,被财主家人凶狠追赶而跳进河里,后来不敢回家,独自游荡在广阔的田野上这件事。
②财主家的人凶狠、冷酷,因为——(拿粗木棍、紧紧追、冷酷地笑)
③当时我可怜、悲惨,因为——
*我没命地逃……害怕到极点,便不顾一切,纵身跳进河里。“不顾一切”就是连生命都不顾。
*没过……挣扎……失去了平衡……呛得我透不过气来
*简直……丧气……掉了一只(“简直”:表示“完全这样”或“差不多这样”、“实在是,真是”的意思,带有夸张的语气,说明我害怕到了极点。
*没有勇气……又不敢回家……
出示:“我并不是怕妈妈打我,我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读一读,有什么问题?(“哀愁”是什么意思?愁什么?我为什么怕看见哀愁的眼睛?)(愁的是,担心自己的孩子会遭到财主毒打,担心财主会借此逼债,而穷苦的孩子与自己的父母相依为命。(很懂事,很体谅父母。)
*……独自……游荡……晚霞渐渐地退去……羊儿……乌鸦……升起……越来越浓……静得可怕……不敢答应……
渐渐——慢慢,说明我想回家而又不敢回家,觉得时间过得真慢。出示:太阳下山了,晚霞渐渐地退去。稍远处,羊儿咩咩地叫着,被赶回羊圈了。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去了。(这里,为什么要写“羊儿回圈”“乌鸦归巢”)(衬托出我想回家而又不敢回家的悲惨)
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4——8自然段
⑤说说问题的答案。文中的我小时候曾经因为实在饿极了而有过这样一段经历,所以说“我再……”。
4、通过学习2——8自然段,我们理解了作者喜爱荠菜的深层原因:小时候因为贫苦,没有吃的,靠荠菜充饥,荠菜带给他多大的希望。挖荠菜时是那样的自由自在,不会有粗木棍追赶。让我们知道作者确实是非常非常喜爱荠菜的——盼荠菜,让我们再有感情地朗读第9、10自然段。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5、学习自然段:特殊——不一般——最喜爱、亲爱
读:第一自然段,第十自然段(3)
6、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2)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给课文分段;学习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并给课文第三段概括段意,完成作业本4、5、6题。
(二)教学过程
1、给课文分段,学习单元提示语,并概括第三段段落大意,落实单元训练重点(完成作业第4题)。(15)
2、指导完成作业本第5题,在理解“简直、可是、渐渐”的基础上造句。(15)
3、完成作业第6题。(10)
附:板书
篇4:《我盼春天的荠菜》的教案
《我盼春天的荠菜》的教案
教学目标 :
l.通过朗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旧社会穷苦孩子的生活是多么痛苦。
2.通过理解作者的“盼”,养菜的“好吃”,使学生真正明白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美好。
3.会背诵课文的9、10两段。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字词:
1.昨天我们学习了生字词语,还读了课文。我们来复习一下。
2.看拼音写词:
jì cài wǎn dòu yě cōng
3.看老师做一个动作,写一个字。(掰)
4.“窝”的同义词。
5.在这篇课文里有四个口字旁的字,你记住了几个?写一写。
6.好,咱们来校对一下。
(二)学习新课:
《盼》
1.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课题。我也来读一遍,咱们读得一样。
2.我盼春天的芥菜,盼,是怎样的一种感情?(渴望盼望期待)
3.我渴望春天的荠菜?我期待春天的荠菜?我好像没有这种感觉,你们有吗?(也没有)
4.可是作者对荠菜有着一种——
5.课本上哪句话表现了作者对荠菜最强烈的感情?
6.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的第九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么喜欢荠菜的。(自由朗读)
7.再读第九自然段,把作者喜爱荠菜的语句划下来,然后再读一读。
8.反馈:你们找了哪几句?
(l)我最喜欢荠菜。
(2)把它下在玉米面的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别提有多好吃了。
(3)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
8.“把它下在玉米面的糊糊里……别提有多好吃了。”有多好吃?那咱们来读一读,读出那种好吃。
9.真的吗?为什么作者却说“别提有多好吃了?”(因为她饿)
《饿》
1.我没有饿过,我相信你们也从来没有饿过,因为我们的爸爸妈妈绝对不会让我们挨饿。作者饿过吗?饿到怎样一种程度?
2.自己读读书,在书上找到,划下来。
3.谁来读读?
(l)刚抽出来的嫩蔷薇枝,把皮一剥,我就能吃下去。
(2)才开放的映山红,我会一把把塞进嘴里。
(3)更别说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了。
4.听我读一遍。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l)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什么味儿?能吃吗?
(2)蔷薇枝?吃下去?
(3)映山红?一把把塞进嘴里。
5.真让人辛酸哪!咱们一起来读读吧!
6.我真没想到,作者饿得竟然去吃青玉米棒子!你能再说下去吗?
(l)我真没想到,作者饿得竟然去吃青枣后豌豆!
(2)我真没想到,作者饿得竟然把刚开放的映山红一把把塞进嘴里!
(3)我真没想到,作者饿得竟然把剥了皮的嫩蔷滚枝吃下去!
7.我们都没想到,作者竟然饿到了这种程度!咱们一起来读这句话吧!
8.那,和这些东西比起来,把荠菜下在玉米面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真的'——
9.咱们再读这句话。
10.除了荠菜比这些好吃,我才喜爱荠菜以外,还有什么让我爱它的呢?
11.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简直称得上是一种享受。
12.挖弃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简直称得上是一种享受,怎么是一种享受?读一读。
13.师读。
14.我也不必担心有谁会拿着木棍凶狠地追赶我,谁会拿着木棍追我?
15.这事发生过吗?愿意听我把这个故事讲一讲吗?
《故事》
1.第四段:
(1)那家伙——怎么样?
(2)粗木棍?用来干什么?
(3)多可怕呀!
2.第五段:
(l)风怎么会在我耳边呼呼直响?风在我耳边呼呼直响是因为——
(2)不顾一切?不顾什么?
(3)多危险啊!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3.第六段:
(1)谁在笑?
(2)我在河里挣扎,他却在岸上笑,他真——
4.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5.看,羊儿哗哗地叫着,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了,按理说——(我也应该回家了),而且我也已经听到妈妈在呼唤我,但是我却不敢回家,因为我怕——(妈妈知道)。我不是怕——(妈妈打我)。而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
6.妈妈哀什么?愁什么?
7.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读读第八自然段。
《坦然》
1.最使人感到饥饿的冬天过去了,春天来了!春天带给我多大的希望啊!我可以坦然地——(学生读)
2.嫩生生的荠菜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它们在对我说什么呀?多好呀!读一读。这荠菜是我的了!多好的荠菜,我们把这句话背下来!
3.能不能把写“荠菜有多好吃”的句子也一起背出来!一起试试吧!
4.我可以坦然地——(学生说)
5.用上书上的话。
(1)我可以坦然地抬头看看天空中吱吱喳喳飞过的小鸟。
(2)我可以坦然地看着树上绽开的杏花。
(3)我可以坦然地看看蓝天上白色的云朵。
6.是呀!我从来没有那么自由过,一起来读,能背出来吗?
7.你现在对荠菜有什么新的认识了吗?
8.所以作者才会从心底里发出这样的感叹——“荠菜,我亲爱的荠菜呀!齐读。(再次体会作者情感。)
篇5:《我盼春天的荠菜》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旧社会农村贫苦人家孩子的苦,财主的恶,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重点词句,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
设计思想:由于课文所写的事情发生在旧社会,距现代生活较远,学生体会该文的思想情感有一定难度,我运用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抓住重点词句品味分析,披文入情,读中悟情。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课文,提出问题,自行探究。
1、审题激疑:小女孩为什么要盼春天的荠菜?
2、运用自学方法,熟悉课文,了解内容。
3、提炼主线,围绕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这条主线初读课文,探讨课后题:我对荠菜有着特殊的感情,从那些词句中看出来?采用变式教学,学习9-10自然段。
人人参与,默读课文,圈圈点点,说说读读议议。总结出两点理由:
A、荠菜味美。B、挖荠菜时坦然的心情是一种享受。
4、再次设疑,根据A和B提出有关问题。小组交流评价,全班交流评价,充分研究讨论后,在罗列的问题中取舍归纳出最值得研究的三个小论题:
(1)、荠菜下在玉米面的糊糊里,真的很好吃吗?那到底是一种什么菜?旧社会里的人们都过着怎样的生活?如有图片说明更佳。
(2)、为什么说挖荠菜是一种享受?财主是怎样的'一种人?
5、指导学生做好课外的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完成简单的研究报告。
(1)、研究方式:或单独,或与同学合作。
(2)、搜集途径:群众调查,报刊,书籍(《上下五千年》《知识百科全书》)、上网。
(3)、研究成果:合作或独立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以备在课堂上交流。
二、运用研究成果,师生共创情境,体验思想情感。
1、探讨问题1:荠菜真的好吃吗?它到底是一种什么菜?
(1)交流研究成果。
(2)既然荠菜味涩难咽,那为什么作者认为别提有多好吃呢?
(3)研读课文2-3自然段。
交流:因为作者非常饿。请找出文中有关句子体会体会她饿到什么程度?
点拨:a、从吃的样子看狼吞虎咽:一就一把把塞更别说
b、从吃的食物看都是未成熟的野菜野果:青嫩才
c、小女孩为什么会这么饿?(贫穷)
d、请运用研究成果,说说那时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请学生将搜集的图片放在实物投影仪上讲解,交流成果。)
师补充图片讲解:翻开人类的史册,我们才知道不管在昨天还是今天,饥饿仍然威胁着人类。这是在埃塞俄比亚的难民营里,一个孩子已经衰弱得无法移动去寻找食物了。他快要死去的身体已经成为大群苍蝇的美食。你能想象他此刻最需要什么吗?同样,在炮火纷飞的阿富汗、巴勒斯坦,还有许许多多的儿童像文中小女孩一样饱受饥饿的折磨。谁能饱含感情地读读这两小节呢?指导课文朗读。
正因为如此,所以小女孩看到春天的荠菜才会如此高兴。你能有感情朗读第九自然段里的这些句子吗?出示:最使人感到饥饿的冬天过去了别提有多好吃了。
2、探究问题2:为什么说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可以称得上一种享受?
(1)交流研究成果。
(2)研读4-8自然段,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为饿掰了财主家的玉米棒子,被追赶跳入河里,游荡在田野上。)这件事除了我还出现了那哪些人物?(财主家的人、妈妈)请结合文中有关句子,淡淡你对这些人物有的评价?组内讨论,全班交流反馈。
师点拨:a、那家伙立刻拿着粗木棍紧紧追来。冰凉的河水呛得我喘不过气来,脑后却传来一阵冷酷的笑声。
引导学生在读中求悟。抓住立刻紧紧冷酷,说明财主家的人十分凶残冷酷。那财主又是怎样的人?结合搜集的材料谈谈,加深对那个黑暗时代的认识。
b、我怕妈妈知道,并不是怕妈妈打,而是怕看见妈妈那双哀愁的眼睛。
理解哀愁。妈妈为什么而哀愁?身为一个母亲,却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受饿、挨打,却无能为力。
c、于是,我一个人游荡在田野上,那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啊?(配上哀愁舒缓的音乐)师感情范读第八自然段。
d、想想,文中写了哪些景物?(羊儿回圈,鸟儿归巢)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景物?抒发了作者此时什么心情?配乐学生有感情朗读。
e、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小女孩,你会对村口呼唤你的妈妈说些什么?此时你最盼望什么?(向往能过上幸福自由的生活。)
f、所以我才会格外珍惜挖荠菜时的坦然心情。(出示)谁能有感情朗读第九自然段中的这些句子: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蓝天上白色的云朵。
3、总结全文:
(1)请选择最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2)虽然我们生活在幸福的今天,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历史。痛苦的过去会让我们更加珍惜美好的今天。同样我们也应该看到,今天的世界还有战争和饥饿,还有许多孩子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世界美好的明天要靠大家去创造。
三、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新方法:自然段段意归并法。
1、自学单元提示,说说运用归并法的步骤:写大意,分主次,取主舍次或归并。
2、小组讨论概括出第一和第二段段意。
3、全班交流评价。
篇6:《我盼春天的荠菜》浙教版
总课时
3课时
教学
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大意。
2、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理解29个新词语的意思。
3、能分别用“简直、可是、渐渐”写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10自然段。
5、了解旧社会农村贫苦人家孩子的苦,财主的恶,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 :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了解旧社会农村贫苦人家孩子的苦,财主的苦,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
具
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
学
过
程
第1课时
一、读题并质疑:
1、出示课题:13 我盼春天的荠菜。学生齐读。
2、提问:谁见过荠菜?它是怎么样的?
3、出示句子:我爱春天的荠菜。比较这句话与课题有什么不一样?(从“盼”字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荠菜。)
4、引入新课:作者为什么喜爱荠菜呢?学习了课文,我们就能体会到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边读边想,作者喜爱荠菜的原因是什么。
2、交流:
(1)字词:同学们,在自学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容易读错、写错?(豌、掰、呛、巢、葱、绽)把易、难写的字写一写。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读得正确吗?
(3)说说通过自学,你认为作者为什么喜爱荠菜?你还知道什么?
三、学习课文第9、10自然段。
1、哪些自然段直接写出了作者对荠菜的喜爱?(9、10自然段)
2、自由地读课文9、10自然段,想一想、划一划,我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交流:
(1)“春天带给我多大的希望啊”“希望”是指吃的希望。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我就有吃的希望了。
(2)“我最喜欢荠菜”“最”说明了在各种野菜中我最喜欢荠菜。(指导朗读“春天带给……最喜欢荠菜”)原因是把它下在玉米面的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别提有多高兴了。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 享受。
(3)“别提有多好吃了”就是非常非常好吃!(指导朗读)
(4) “坦然”形容心里平静,毫无顾虑的样子。“更”表示意思进一层,就是说挖荠菜时的坦然心情比吃荠菜感觉还好。“享受”的意思是挖荠菜时的坦然心情感觉非常好。从哪里可以看出呢?“向田野奔去”“奔”的意思是跑得速度很快,说明心情很高兴,非常喜爱挖荠菜,迫不急待地去挖荠菜。“嫩生生的荠菜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这里用了拟人的写法,写出了荠菜和我成了好朋友,也写出了我高兴的心情。“我可以不时地抬头看看天空中吱吱喳喳飞过的小鸟,树上绽开的杏花,蓝天上白色的云朵”挖荠菜时看到的景色真美啊!天空中飞过的小鸟多自由啊!我 此刻的心情多自在啊!(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我此刻的心情。)
(5)荠菜别提有多好吃了,而挖荠菜更是一种享受,我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荠菜,我亲爱的荠菜!(指导朗读)
4、有感情地朗读9、10自然段。
四、再读9、10自然段,质疑: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9、10自然段,读懂了许多,下面再请同学们读一读,有什么问题?(①荠菜并不好吃,可文中的我为什么觉得别提有多好吃了?②为什么说挖荠菜时那种坦然的心情是一种享受?为什么说“我再也不必担心有谁会拿着木棍凶狠地追赶我”?)
五、作业 :
1、《作业 本》第1、3题。
2、背诵9、10自然段。(3)
第2课时
一、复习回顾:
1、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9、10自然段,请有感情地读一读9、10自然段,说说作者喜爱荠菜的原因之一―?
2、在上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不仅知道了作者喜爱荠菜的原因,而且还提出了一些问题,怎样探究这些问题?引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2、3自然段,分别说说两个自然段的段意。
2、课文怎样写出我馋?(刚抽出、才开放、更别说)
3、用“因为( )所以( )“把两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其实我并不馋,只是饿得发慌,没法子才吃嫩蔷薇枝、映山红、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可财主家胖儿子却跟在我身后,跳着脚叫“馋丫头!”“馋丫头!”羞得我头也不敢回。“财主”是什么意思?此时我的心情怎样?(没东西吃,才吃一些嫩蔷薇枝、映山红、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还被叫:“馋丫头”,心里既羞又痛苦。)
5、练习有感情地读2、3自然段。
6、现在谁来说说我为什么觉得荠菜别提有多好吃了?
三、学习第4-8自然段。
1、自读课文4――8自然段,思考: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2、交流
(1)课文4――8自然段写了我因为实在饿极了,掰财主家的玉米棒子,被财主家人凶狠追赶而跳进河里,后来不敢回家,独自游荡在广阔的田野上这件事。
(2)财主家的人凶狠、冷酷,因为――(拿粗木棍、紧紧追、冷酷地笑)
(3)当时我可怜、悲惨,因为――
①我没命地逃……害怕到极点,便不顾一切,纵身跳进河里。“不顾一切”就是连生命都不顾。
②没过……挣扎……失去了平衡……呛得我透不过气来
③简直……丧气……掉了一只(“简直”:表示“完全这样”或“差不多这样”、“实在是,真是”的意思,带有夸张的语气,说明我害怕到了极点。
④没有勇气……又不敢回家……
出示:“我并不是怕妈妈打我,我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读一读,有什么问题?(“哀愁”是什么意思?愁什么?我为什么怕看见哀愁的眼睛?)(愁的是,担心自己的孩子会遭到财主毒打,担心财主会借此逼债,而穷苦的孩子与自己的父母相依为命。(很懂事,很体谅父母。)
篇7:13 我盼春天的荠菜
13 我盼春天的荠菜
13 我盼春天的荠菜一、教学目标
1、能在教师指导下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大意。
2、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理解29个新词语的意思。
3、能分别用“简直、可是、渐渐”写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10自然段。
5、了解旧社会农村贫苦人家孩子的苦,财主的恶,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 :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了解旧社会农村贫苦人家孩子的苦,财主的苦,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3课时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第9、10自然段,理解“坦然”的`意思,初步了解作者喜爱荠菜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 :
1、读题并质疑: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齐读)13 我盼春天的荠菜。谁见过荠菜、知道荠菜?(出示荠菜)谁挖过荠菜,对荠菜有什么感受?请大家再一起读课题,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2分)
(从“盼”字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荠菜。作者为什么喜爱荠菜?)
2、作者为什么喜爱荠菜?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边读边想,作者喜爱荠菜的原因是什么。 (10分)
交流:(10分)
(1)字词:同学们,在自学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容易读错、写错?(豌、掰、呛、巢、葱、绽)把易、难写的字写一写。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读得正确吗?
(3)说说通过自学,你认为作者为什么喜爱荠菜?你还知道什么?
3、学习课文9、10自然段。(15分)
(1)哪些自然段直接写出了作者对荠菜的喜爱?(9、10自然段)
(2)自由地读课文9、10自然段,想一想、划一划,我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交流:
①“春天带给我多大的希望啊”“希望”是指吃的希望。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我就有吃的希望了。
②“我最喜欢荠菜”“最”说明了在各种野菜中我最喜欢荠菜。(指导朗读“春天带给……最喜欢荠菜”)原因是把它下在玉米面的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别提有多高兴了。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 享受。
③“别提有多好吃了”就是非常非常好吃!(指导朗读)
④“坦然”形容心里平静,毫无顾虑的样子。“更”表示意思进一层,就是说挖荠菜时的坦然心情比吃荠菜感觉还好。“享受”的意思是挖荠菜时的坦然心情感觉非常好。从哪里可以看出呢?“向田野奔去”“奔”的意思是跑得速度很快,说明心情很高兴,非常喜爱挖荠菜,迫不急待地去挖荠菜。“嫩生生的荠菜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这里用了拟人的写法,写出了荠菜和我成了好朋友,也写出了我高兴的心情。“我可以不时地抬头看看天空中吱吱喳喳飞过的小鸟,树上绽开的杏花,蓝天上白色的云朵”挖荠菜时看到的景色真美啊!天空中飞过的小鸟多自由啊!我 此刻的心情多自在啊!(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我此刻的心情。)
⑤荠菜别提有多好吃了,而挖荠菜更是一种享受,我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荠菜,我亲爱的荠菜!(指导朗读)
(4)有感情地朗读9、10自然段。
4、再读9、10自然段,质疑: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9、10自然段,读懂了许多,下面再请同学们读一读,有什么问题?(①荠菜并不好吃,可文中的我为什么觉得别提有多好吃了?
②为什么说挖荠菜时那种坦然的心情是一种享受?为什么说 “我再也不必担心有谁会拿着木棍凶狠地追赶我”?)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非常好,下堂课我们再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4、作业 :作业 册第1、3题;背诵9、10自然段。(3)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第1至8自然段,理解“简直、可是、渐渐“等词语的意思,了解旧社会农村贫苦人家孩子的苦,财主的恶,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 :
1、复习回顾: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9、10自然段,请有感情地读一读9、10自然段,说说作者喜爱荠菜的原因之一―?
在上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不仅知道了作者喜爱荠菜的原因,而且还提出了一些问题:(点击课件)
怎样探究这些问题?(学习下文)(2)
2、学习课文2、3自然段(10)
那我们先来探究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回答这个问题?(2、3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2、3自然段,分别说说两个自然段的段意。
(2)课文怎样写出我馋?(刚抽出、才开放、更别说)
(3)用“因为( )所以( )“把两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其实我并不馋,只是饿得发慌,没法子才吃嫩蔷薇枝、映山红、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可财主家胖儿子却跟在我身后,跳着脚叫“馋丫头!”“馋丫头!”羞得我头也不敢回。“财主”是什么意思?此时我的心情怎样?(没东西吃,才吃一些嫩蔷薇枝、映山红、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还被叫:“馋丫头”,心里既羞又痛苦。)
(5)练习有感情地读2、3自然段。
(6)现在谁来说说我为什么觉得荠菜别提有多好吃了?
3、探究第二个问题:(18)
(1)浏览课文,找一找哪些自然段回答了这个问题?
(2)自读课文4――8自然段,思考: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交流
①课文4――8自然段写了我因为实在饿极了,掰财主家的玉米棒子,被财主家人凶狠追赶而跳进河里,后来不敢回家,独自游荡在广阔的田野上这件事。
②财主家的人凶狠、冷酷,因为――(拿粗木棍、紧紧追、冷酷地笑)
③当时我可怜、悲惨,因为――
篇8:《我盼春天的荠菜》浙教版
总课时
3课时
教学
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大意。
2、学会本课的15个生字,理解29个新词语的意思。
3、能分别用“简直、可是、渐渐”写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10自然段。
5、了解旧社会农村贫苦人家孩子的苦,财主的恶,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了解旧社会农村贫苦人家孩子的苦,财主的苦,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
具
投影片
课文录音
教
学
过
程
第1课时
一、读题并质疑:
1、出示课题:13 我盼春天的荠菜。学生齐读。
2、提问:谁见过荠菜?它是怎么样的?
3、出示句子:我爱春天的荠菜。比较这句话与课题有什么不一样?(从“盼”字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爱荠菜。)
4、引入新课:作者为什么喜爱荠菜呢?学习了课文,我们就能体会到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边读边想,作者喜爱荠菜的原因是什么。
2、交流:
(1)字词:同学们,在自学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字词容易读错、写错?(豌、掰、呛、巢、葱、绽)把易、难写的字写一写。
(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读得正确吗?
(3)说说通过自学,你认为作者为什么喜爱荠菜?你还知道什么?
三、学习课文第9、10自然段。
1、哪些自然段直接写出了作者对荠菜的喜爱?(9、10自然段)
2、自由地读课文9、10自然段,想一想、划一划,我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交流:
(1)“春天带给我多大的希望啊”“希望”是指吃的希望。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我就有吃的希望了。
(2)“我最喜欢荠菜”“最”说明了在各种野菜中我最喜欢荠菜。(指导朗读“春天带给……最喜欢荠菜”)原因是把它下在玉米面的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别提有多高兴了。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 享受。
(3)“别提有多好吃了”就是非常非常好吃!(指导朗读)
(4) “坦然”形容心里平静,毫无顾虑的样子。“更”表示意思进一层,就是说挖荠菜时的坦然心情比吃荠菜感觉还好。“享受”的意思是挖荠菜时的坦然心情感觉非常好。从哪里可以看出呢?“向田野奔去”“奔”的意思是跑得速度很快,说明心情很高兴,非常喜爱挖荠菜,迫不急待地去挖荠菜。“嫩生生的荠菜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这里用了拟人的写法,写出了荠菜和我成了好朋友,也写出了我高兴的心情。“我可以不时地抬头看看天空中吱吱喳喳飞过的小鸟,树上绽开的杏花,蓝天上白色的云朵”挖荠菜时看到的景色真美啊!天空中飞过的小鸟多自由啊!我 此刻的心情多自在啊!(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读出我此刻的心情。)
(5)荠菜别提有多好吃了,而挖荠菜更是一种享受,我情不自禁地发出了感叹:荠菜,我亲爱的荠菜!(指导朗读)
4、有感情地朗读9、10自然段。
四、再读9、10自然段,质疑: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9、10自然段,读懂了许多,下面再请同学们读一读,有什么问题?(①荠菜并不好吃,可文中的`我为什么觉得别提有多好吃了?②为什么说挖荠菜时那种坦然的心情是一种享受?为什么说“我再也不必担心有谁会拿着木棍凶狠地追赶我”?)
五、作业:
1、《作业本》第1、3题。
2、背诵9、10自然段。(3)
第2课时
一、复习回顾:
1、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9、10自然段,请有感情地读一读9、10自然段,说说作者喜爱荠菜的原因之一―?
2、在上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不仅知道了作者喜爱荠菜的原因,而且还提出了一些问题,怎样探究这些问题?引入新课。
二、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2、3自然段,分别说说两个自然段的段意。
2、课文怎样写出我馋?(刚抽出、才开放、更别说)
3、用“因为( )所以( )“把两个自然段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其实我并不馋,只是饿得发慌,没法子才吃嫩蔷薇枝、映山红、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可财主家胖儿子却跟在我身后,跳着脚叫“馋丫头!”“馋丫头!”羞得我头也不敢回。“财主”是什么意思?此时我的心情怎样?(没东西吃,才吃一些嫩蔷薇枝、映山红、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还被叫:“馋丫头”,心里既羞又痛苦。)
5、练习有感情地读2、3自然段。
6、现在谁来说说我为什么觉得荠菜别提有多好吃了?
三、学习第4-8自然段。
1、自读课文4――8自然段,思考: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2、交流
(1)课文4――8自然段写了我因为实在饿极了,掰财主家的玉米棒子,被财主家人凶狠追赶而跳进河里,后来不敢回家,独自游荡在广阔的田野上这件事。
(2)财主家的人凶狠、冷酷,因为――(拿粗木棍、紧紧追、冷酷地笑)
(3)当时我可怜、悲惨,因为――
①我没命地逃……害怕到极点,便不顾一切,纵身跳进河里。“不顾一切”就是连生命都不顾。
②没过……挣扎……失去了平衡……呛得我透不过气来
③简直……丧气……掉了一只(“简直”:表示“完全这样”或“差不多这样”、“实在是,真是”的意思,带有夸张的语气,说明我害怕到了极点。
④没有勇气……又不敢回家……
出示:“我并不是怕妈妈打我,我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读一读,有什么问题?(“哀愁”是什么意思?愁什么?我为什么怕看见哀愁的眼睛?)(愁的是,担心自己的孩子会遭到财主毒打,担心财主会借此逼债,而穷苦的孩子与自己的父母相依为命。(很懂事,很体谅父母。)
⑤……独自……游荡……晚霞渐渐地退去……羊儿……乌鸦……升起……越来越浓……静得可怕……不敢答应……
⑥渐渐――慢慢,说明我想回家而又不敢回家,觉得时间过得真慢。出示:太阳下山了,晚霞渐渐地退去。稍远处,羊儿咩咩地叫着,被赶回羊圈了。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去了。(这里,为什么要写“羊儿回圈”“乌鸦归巢”)(衬托出我想回家而又不敢回家的悲惨)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4――8自然段
(5)说说问题的答案。文中的我小时候曾经因为实在饿极了而有过这样一段经历,所以说“我再……”。
四、课堂小结:
1、通过学习2――8自然段,我们理解了作者喜爱荠菜的深层原因:小时候因为贫苦,没有吃的,靠荠菜充饥,荠菜带给他多大的希望。挖荠菜时是那样的自由自在,不会有粗木棍追赶。让我们知道作者确实是非常非常喜爱荠菜的――盼荠菜,让我们再有感情地朗读第9、10自然段。
2、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第3课时
一、指导给课文分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段?用“||”表示。
2、交流。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3自然段)
第三段(第4-8自然段)
第四段(第9、10自然段)
二、学习“单元学习提示”,概括各段段落大意,落实单元训练重点。
1、自学“单元学习提示”,说说除了摘录法归纳段意外,还可以怎样归纳段落大意。
2、怎样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归纳段落大意?(先概括各自然段段意,接着把段意归并起来,最后分辨主次,抓住主要的,舍去次要的。如果都是主要的,就保留。)
3、指导概括第二段段落大意。
(1)指名读第2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小时候,我很馋,能吃的东西都吃。
(2)指名读第3自然段,概括自然段段意:我饿啊。
(3)把第2、3自然段段意归并起来,归纳成为:小时候我很馋,是因为我肚子饿。
4、结合课后练习3概括第三段段落大意。
(1)先根据5个自然段的意思,说说第三段的段落大意。
(2)把概括完整的段落大意写下来。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背诵第9、10自然段。
四、指导完成《作业本》第5题,在理解“简直、可是、渐渐”的基础上造句。
五、完成《作业》第6题。
板书设计:
篇9:《我盼春天的荠菜》浙教版
特殊的感情
别提有多好吃!
最喜欢荠菜
坦然的心情是一种享受
亲爱的荠菜
教
学
后
记
结合“读读写写”的词语训练,并适当扩大,通过联系上下文对语句的理解品析,进而体会作者的爱憎感情,对理解课文内容较好。
《我盼春天的荠菜》浙教版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10:《我盼春天的荠菜》第二课时教案
《我盼春天的荠菜》第二课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借助语言文字,了解“我”为什么会盼春天的荠菜。
2、培养学生自读感悟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研读,了解“我”为什么会盼春天的荠菜?
2、教学难点:体味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和研究《我盼春天的荠菜》这篇课文,请同学们读课题,读出我对春天的“盼”为什么我会盼春天的荠菜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最能体现“我”盼春天的荠菜的一句话?(如:1、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特殊的感情究竟是怎样的感情,你知道吗?所以,这句话不是最能体现我盼的)2、荠菜,我亲爱的荠菜呀!(我对荠菜为什么会产生亲爱的感情,你知道吗?所以这句话也不是最能体现我盼的)3、……我最喜欢荠菜。……好,我们就从这句话入手,研究课文。)
(二)研读课文
1、置疑:“我”为什么会最喜欢荠菜?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九自然段,找出“我”最喜欢荠菜的原因。
2、反馈:
A、把它下在玉米面的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别提有多好吃了。(得出我最喜欢荠菜是因为荠菜好吃)
出示重点句:
把它下在玉米面的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别提有多好吃了。
出示句子比较:把它下在玉米面的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非常好吃。
请学生读句子,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从“别提有多好吃了”中体会到荠菜不是一般的好吃,而是特别的好吃)我们知道荠菜是有点苦的,很难吃的,那我为什么觉得荠菜特别的好吃呢?(因为“我”饿)
(1)老师建议同学们读读课文第2、3自然段,你从哪些词语、句子中读懂了“我”的饿。你可以自己一个人独立研究,也可以与同学合作研究。(幻灯出示2、3自然段)
(2)汇报交流:请同学们用这种形式汇报交流:我从这句话中研究出我的“饿”,因为( ),尤其是( )。
(4)研读举例:
1、刚抽出来的嫩蔷薇枝,把皮一剥,我就能吃下去。
(蔷薇枝才刚抽出来,我把皮一剥,就能吃下去,说明我当时非常的饿)
2、才开放的映山红,我会一把把塞进嘴里。
(映山红的花是不能多吃的,吃多了会流鼻血,我却一把把塞进嘴里,也说明了我当时是非常的饿,饿的连身体健康也不顾)
3、更别说是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了。
(三个“青”,说明了果实还没成熟,没成熟的果实能吃吗,从而也体现了我的极度饥饿。“更”说明了这些未成熟的果实对我来说已经是比较好的食物了,也体现我当时饥饿的程度)
4、所以,只要我一出门,……羞的我头也不敢回。
(说明了旧社会财主家的孩子看不起穷人家的孩子,根本不能体会穷人家孩子的苦,穷人家孩子的饿,说明了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头也不敢回”说明了我饿到了连难为情都不顾了,如果不是饿的忍不住了,“我”是决不会去吃蔷薇枝、映山红、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的,从而看出了我实在是饿的受不了了)
(5)师小结:是呀,当时的“我”是多么的饿呀,饿的连不好吃不能吃的都吃了,饿的`连难为情都不怕了,而荠菜,春天的荠菜虽然味儿有些苦,但它毕竟能吃呀!而且,把它下在玉米面的糊糊里,别提有多好吃了。再把“我”的这种感受读出来。
B、师引入:同学们,好吃是一个原因,还有其他的原因吗?
出示第二句重点句:
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
1、读课文第九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我”享受坦然的心情?(A、划出你感受最深一处,并说说为什么?B、交流反馈)
2、师:是呀,同学们,这是一种多快乐的享受呀,同学们,你们挖过野菜吗?你在田野上玩耍过吗?你的感受怎样?你的体会怎样?“我”为什么挖荠菜时是一种坦然的享受呢?
①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第4-8自然段,读了以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是从那些语句中感受到的?为什么?
②汇报交流,教师随机点拨、朗读。
③研读举例:
A、那家伙立刻拿着一根粗木棍,紧紧追来。
B、我没命的逃,风在我耳边呼呼直响。
C、我害怕到了极点,便不顾一切,纵生跳进那条河里。
D、冰凉的河水呛的我喘不过气来,脑后却传来一阵阵冷酷的笑声。
E、我怕妈妈知道。我并不是怕妈妈打我,而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
F、太阳落山了……可是我不敢答应。
(感受我的害怕、恐惧、孤独、凄惨、无奈的心境)
④朗读(a挑一句你读得最棒的句子,把它读给大家听。b交流读。c集体读。)
⑤师小结:是呀,当“我”饿极了掰玉米棒子被财主家的人发现追赶的时候,我是多么害怕,多么恐惧,多么悲惨,而挖荠菜就不同了。请同学们再读读我挖荠菜时心情坦然的语句,你肯定会有新的感受。(a学生谈感受。b把这种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
(三)、师:是呀,我盼春天的荠菜呀!
1、请同学们再读课题。(深情地读,发自内心的读)
2、讨论: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作者仅仅盼的是春天的荠菜吗?作者还盼什么?
四、作业
背诵课文第9、10两个自然段。
(这是我去年上见习汇报课的教学设计,今天整理资料被我找到了,就拿出来了,大家也看一下,可能有点过时了吧!!)
篇11:我盼春天的荠菜(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台州市椒江区第二实验小学 郭恩平
设计理念:以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贯穿整个阅读过程,注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培养学生发现与理解能力,培养语感,提高品评、欣赏课文的水平,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
设计创意:以“惊讶、愤怒、感动、高兴”四个词为点,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验起伏的情感。最后回归课题,扣住“盼”字,深化主题。
设计条件: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具较强的调控能力,并全情投入,动情诉说,以激发学生的情感,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一. 引入
1.出示:一位妈妈的话:“我小时候想鸡蛋吃,我现在要孩子吃鸡蛋。”
问学生: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
指导要点:抓住“想”和“要”两个字。妈妈想鸡蛋吃,是因为妈妈小时候生活不好,在妈妈心中,鸡蛋就是最好吃的了。但妈妈常常吃不到鸡蛋。现在生活水平好了,妈妈想让孩子多吃鸡蛋,有营养,长得好。但现在孩子不想吃鸡蛋。因为现在孩子比鸡蛋好吃的东西太多了。)
2.老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渲染课堂气氛,引入新课:
同学们,也许你们一时无法理解妈妈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但你们可知道,十年前,二十年前,直至五十年前,人们的生活与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差距多么大。你们也许从来没有过饥饿的感觉,但你们可知道,旧社会里穷人的孩子们,挨饿那是经常的事。今天,让我们学习一篇这样的课文,也许会让我们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请打开书本翻到16课。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读后给同学们提个醒。
指导要点:音--羊圈(juan) 绽(zhan)开 马齿苋(xian)
形、义--掰、枣
三.体验、感悟、品读课文
第二遍读课文,教师请同学们注意朗读课文时的心灵感受,注意自己在朗读课文时的心情变化。
(一)课文中让你“惊讶”的地方
教师提出第一个任务,即找出课文中让你惊讶的地方,并说说理由。
指导要点:课文第二自然段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形成极大的反差,是教学很好的切入口。学生会惊讶于作者的如此“馋”,也会惊讶于作者的如此“饿”。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两点连起来,从惊讶到理解,完成体验与认同。最后出示:“我馋,是因为我饿啊!”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动作的自然展现,如向人表白、解释、申诉、辩护一般,动容动情之态应该足以打动人心。
(二)课文中让你“愤怒”的地方
教师提出第二个任务:请找出课文中让你感到愤怒的地方,并说说理由。
指导要点:这一点,学生会很容易找出写地主及其家人的两个句子,“那家伙立刻拿着一根粗木棍,紧紧追来”。“冰凉的河水呛得我透不过气来,脑后却传来一阵阵冷酷的笑声。”教学时要在学生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概括出句子所透出的地主的“凶狠、冷酷”等。再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朗读。
(三)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地方
这一点,是课文的重点,也是教学出彩、出高潮的地方。重点是理解体会作者年纪虽轻,但心地纯洁、善良。
指导要点一:这一环节着重抓住两句话进行指导。一是“我并不是怕妈妈打我,而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作者小小年纪,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大人。这是多么懂事、善良、孝顺、富有爱心。第二句话是“我听见妈妈在村口呼唤我的名字,可是我不敢答应……”这是一种怎样的痛苦啊!从中透露出的母子深情,怎不让我们为之深深感动?
指导要点二:阅读第8自然段,让学生读这一段,问有什么感悟?引导学生在羊儿回圈、乌鸦回巢与“我”的游荡之间强烈的对比中,理解“我”有家不敢回、有家不能回的孤独、无依、凄惨与无助,进而更深地体会“我”的善良和懂事。最后,在朗读中升华所体验到的情感,读出可怜、同情、敬佩、赞叹等情绪。
(四)课文中让你“高兴”的地方
从惊讶、愤怒到感动,最后回到高兴,学生的情感经历了起伏与曲折之后,趋向明朗与欢快。
教师提出第四项学习任务,找出文中让你感到高兴的地方,并说说理由。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第9自然段。
指导要点:抓住两个重点句,“春天带给我多大的希望啊”,“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以及几个重点词“春天、希望、坦然、享受”,以有感情朗读为主要方法,以说自己的感悟为辅助,在读中深刻体会“我”的那种无忧无虑、尽情享受,读出无法抑制的高兴心情,为文中的“我”而高兴。
四.紧扣“盼”字,深层体验
1.回课题,扣“盼”字
引导学生读课题,问:你如何理解这个“盼”字,作者盼的仅仅是荠菜吗?
指导要点:引导学生感悟到,作者盼望的是不挨饿、有饭吃的好日子。
2.联首尾,再体验
教师紧接着学生的回答,动情诉说:是啊,盼望过上好日子,这是每一个人的美好愿望。当时,在作者看来,荠菜代表了希望,代表了不再挨饿,代表了好日子。因此,作者说,“我对荠菜有着--,”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开头。
教师又紧接着动情诉说:所以,看到荠菜,想到荠菜,作者都会深情地呼唤“荠菜--”,学生朗读结尾。注意,一定要读好结尾一句,表达出那种企盼、那种深情。
朗读结束,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无穷。此时不需要再让学生说受到什么教育等等之类的话题,学生已经感受到了他应该感受的东西,学生的心灵已经受到了应有的震撼。那么,就让他们在内心默默地渗透,让他们的精神世界在无声的波动中接受新的洗礼。
五.课堂作业(略)
作者邮箱: guoenp@sina.com
[我盼春天的荠菜(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12:我盼春天的荠菜优秀评课稿
我盼春天的荠菜优秀评课稿
阳春三月,西子湖畔,来自全国各地的两代名师聚集在这里,“本色语文,演艺激情”,他们追求着语文的本色本真,展示着迷人的教学风采。我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张祖庆执教的《我盼春天的荠菜》,感触颇多,诸多感想汇成一个词,那就是“别样”。
一、别样的课文解读
《我盼春天的荠菜》在教参中是这样写的:通过对作者小时候苦难生活经历的回顾,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抒发母女之间真挚的情感,进而感叹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因此,传统的教法是抓住“我”小时候因为饥饿什么都吃,什么都敢吃,甚至偷吃而展开学习,而只有在春天,在荠菜撒满田野的时候才可以坦然地挖,有滋有味地吃来体会旧社会苦难的生活,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这样的生活对学生来讲太过遥远,这样的教学往往激不起学生的情感。
“任何阅读都是误读”,这是我从张祖庆老师《〈我盼春天的荠菜〉教学设计》一文中读到的。张老师觉得我们的文本应该能引发学生的对话,引发学生的情感,于是在反复读中悟到文本有一种言说不清的哲学意象,他认为课文还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视野: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是明媚的春天。但是,只要我们怀抱着对春天的美丽憧憬,即使是在严酷的冬天,我们也能坚强地走过去。正是有了这别样的解读,张老师才把本文上出了新意,更把学生的精神世界引向新的境界。
二、别样的板块构建
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张老师设计了两个板块:“走进冬天,感受严酷”和“享受春天,体验坦然”。
在“走进冬天,感受严酷”板块,张老师让学生用心去读,通过读与文字对话,感受冬天的严酷:“‘小女孩扑腾着,挣扎着……脑后却传来一阵阵冷酷的笑声’,没有人救小女孩,只有一阵阵冷笑,小女孩挣扎的身影,财主家人奸笑的面孔交替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的心在痛,小女孩真可怜”;“‘我害怕到了极点,便不顾一切,纵身跳进了河里’,小女孩知道寒冷,知道危险,但为了躲避财主家人的追赶不顾生命会不会受到威胁跳进冰冷的河水中,她肯定冻得全身发抖”;“‘我并不是怕她打我,是怕她那双哀愁的眼睛’,怕她自责不能保护我,不能让我吃饱,怕她担心我,怕财主会不会上门把我抓走”……张老师和学生们倾听着每个学生每一句每一次的理解,张老师又顺着情势让学生再读,再去感受。
在“享受春天,体验坦然”板块,张老师以自己充满情感的过渡语带动学生:寒冷的冬天终于过去了,充满希望的春天来了!然后,让学生继续自由朗读写春天的段落,用心去体会作者的心情,去体会那是一个怎样的春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到:春天是充满希望的、幸福的、快乐的、让人坦然的。每说出一种感受,张老师还是让学生说说从哪里读到的,再有感情地朗读,享受春天,体验坦然,在春天的田野中,看到“天空中吱吱喳喳飞过的小鸟,树上绽开的'杏花,蓝天上白色的云朵”。
两个板块的充分感悟,让学生体会到了冬天的严酷,春天的美好,为文章主题的领悟奠定基础。
三、别样的写话设计
在“走进冬天,感受严酷”板块,张老师精心设计,创设了母女对话的情景。
师:我读这一段时(第八自然段),感觉每一个文字都像一块重重的石头压在我身上,喘不过气来。你们有这样的感受吗?然后让学生自读、教师范读、学生再读去感悟,去体会母女俩当时的情感。然后张老师设计了这样的对话练习:
夜色越来越浓,妈妈却久久不见女儿回来,她会怎样呼唤呢?孩子,你怎么还不回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孤独的女儿又会对妈妈说什么呢?妈妈,不是女儿不想回家,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交流时,张老师始终注意是对话,始终注意情景的创设,他是这样组织交流的: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恐怖的田野,可怕的夜晚。孩子,你怎么还不回家?(生说),女儿又想对妈妈说什么呢?妈妈,不是女儿不想回家,(生说);妈妈听不到女儿的声音,一遍遍在村口呼唤着,孩子,你怎么还不回家?(生说)女儿听到了,她多么想扑到妈妈的怀里尽情倾诉,她会怎么说?妈妈,不是女儿不想回家,(生说);夜色越来越浓,妈妈还是一遍遍焦急地呼唤,孩子,你怎么还不回家?(生说),妈妈,不是女儿不想回家,(生说)。
在三组对话后,张老师充满感情地说:深深的呼唤,深深的告白,让我们难过、心痛,让我们一起向妈妈倾诉(生齐读稍作改变的第八自然段):
妈妈,我独自一人游荡在田野上。太阳落山了,晚霞渐渐地退去。稍远处,羊儿咩咩地叫着,被赶回羊圈了。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了。田野上升起了一层薄舞。夜色越来越浓,周围静得可怕。妈妈,我听见您在村口呼唤着我的名字,可是我不敢答应……
让我们一起替小女孩倾诉,齐读。
这样的对话训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也充分感受到了冬天的严酷。
四、别样的情景对照
张老师设计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生命力,懂得要学会怀抱人生美丽的春天。因此设计了别样的情景对照:
同样一片田野,冬天我们看到的是(生读冬天田野的句子),是让人恐惧的田野。到了春天,又是怎样的田野?(生读春天田野的句子)。
然后借此设问:同样的田野,为什么带给作者的感受却如此不同?
再追问:春天是这样的美丽,充满温暖,生机勃勃,但他们要经过很多个冬天,要饱受饥饿、寒冷,然而,他们走过来了,因为他们始终盼望春天的荠菜。难道他们只是走过自然的冬天吗?
最后,张老师又拓展反哺,通过介绍作家张洁人生轨迹的一段材料,让学生找到张洁人生的几个“冬天”,找到她经历“冬天”后所取得的成就,来升华认识:人生的道路有磨难,有挫折,但因为始终有盼望,所以一次次走过了人生的冬天。
“让我们用一生去明白。”这是张老师送给学生的,也是送给我的:用一生去明白。
听罢张老师的课,感慨万千。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主体,还本色,求本真”(王燕骅语),在课堂上将自己的视野与学生的视野进行融合,才能建构全新的课堂
篇13:《我盼春天的荠菜》教学反思
引导他们较快地进入情境。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为了更好地创设情境,课前,我认真朗读了课文,为小作者这种悲惨的际遇所难过,对她深感同情,更为财主及家人的冷酷无情而愤慨!上课时,我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课堂中,融入在我的话语中,较自然、较快地创设了氛围,奠定了课文的情感基调。随着课文的深入,生活在蜜糖罐里的学生们也渐渐融入了这样一种情境。从他们的朗读中可以体会到,他们也为女孩的遭遇而气愤、而难过着。有了这样的心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便不再是件难事,学生认真而深情的朗读,带领我们走进了那个可怜的女孩。
2、变序教学。揭题设疑后(我们从来没有渴望春天的荠菜这样一种感受,作者却对荠菜还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画面。交流后,选择学生感受最深、最难以忘怀的一幕(“我”因偷财主家的玉米棒而被追赶、被迫跳入冰冷的河中,挣扎爬上岸后,一人可怜的游荡在田野上)先学,然后再追述她为什么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去偷玉米棒,让学生感受到她的无奈,她是迫不得已,实在是由于太饿的缘故。那么饿到怎样一种程度呢?进入第三环节--学习第二段,理解作者的“饿”。正因为作者饱尝了饥饿的折磨,她才对荠菜有着特殊的感情,才那么“盼春天的荠菜”。于是,自然地进入第四段的学习,理解作者的“盼”。从情感发展来说,我认为这样设计比较自然,更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更易于学生的理解。
3、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在课上,我引导学生采用划划、说说、读读、议议的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课堂的学习。在讨论中,我尽量做到全面,凡是举手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总是给时间、给机会让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让他们体验被重视、被欣赏的喜悦。当然,每一堂课总有着多多少少的遗憾。静下心来想想,自己在以下一些方面还需改进。
1、太依赖教案。由于课前备的是详案,几乎每一句话都已想好了,所以上课时,总是不由自主地去看教案,脱不了教案。许是课前准备还不充分,还不能做到得心应手,感觉有时说了上句,没了下句。
2、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平日的课堂里,有时总是稀里糊涂地过了,一旦到了上公开课,才发觉自己不该说的时候在罗
篇14:《我盼春天的荠菜》教学设计
《我盼春天的荠菜》教学设计
《我盼春天的荠菜》是小语九册第五单元首篇课文,我从教材的特点、教法和学法的选择、设计的意图三方面作说明:
浅析教材:
《我盼春天的荠菜》共10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只有一句话,点明课题,“我”盼春天的荠菜是“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第2、3自然段中写“我”小时候嘴馋,要吃野花野草,是因为肚子饿。第4----8自然中,写了因饥饿掰了财主家的玉米棒子,遭到他家的人拿粗木棒凶狠地追赶而跳进河里,上岸后怕得不敢回家。9、10自然段写“我”喜爱荠菜,不仅因为它好吃,更为重要的是挖荠菜时心情坦然无虑,不必担心有谁凶狠地追赶,是一种享受。
课文写旧社会农村的一个穷苦孩子以野菜充饥,以挖野菜为乐,抒发了对荠菜的特殊感情,反映了对自由的向往,也从一个侧面揭露了财主的罪恶。
本课分三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学习第1、9、10自然段,第二课时:学习第2----8自然段,第三课时:练习分段,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结合教材特点,按知识、能力、情感三方面,把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定为如下三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学习字词。
采用变序法学习课文1、9、10自然段,初步感受旧社会穷孩子的苦,生活在新社会的甜。
本节课的重点是:我对荠菜有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难点是:课文写的是发生在旧社会,距当今儿童生活距离远,这对学生理解、体会本课思想感情有一定难度。
对教材附件的理解:此文中有幅插图,教学中,结合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描述插图,可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
本课的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突出两点:一是突出主体思想,以学生质疑,探索为主,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鼓励学生提出设计富有价值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求知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智力。二是突出以读为主。这篇课文感情充沛,特别是最后两自然段,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读去理解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故此,可选择讲读法、引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启发诱导,使教的过程变为教师导的过程,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以期达到优化教学过程 的目标。此外,适当采用电教手段,加大教学密度,增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提高教学效率。
“教是为了不教”,“达到用不着教”的唯一办法就是:“授之以渔”,即教给学生学习的
篇15: 《我盼春天的荠菜》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分别用“简直、可是、渐渐”写句子,并能背诵第9、10自然段。
2、初步学会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旧社会农村贫苦人家孩子的苦、财主的恶。
教学重点:
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
上面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另外,课文写的内容发生在旧社会,距当今儿童生活距离甚远,这对学生理解、体会本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习课文1、9、10节,了解我对荠菜的特殊感情。
3、完成作业本1、2题。
教学过程:
一、揭题,提出问题
1、出示课题,齐读。
2、提问,筛选归纳:
①荠菜是怎么样的?
②我为什么盼春天的荠菜?
3、解决①,存疑②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听录音,思考:我为什么盼春天的荠菜?并想想课文所写的情况发生在什么年代?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交流回答,了解大意。
三、学习第1节
过渡:我盼春天的荠菜,因为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1、指名读,专心听:你有什么问题要提?
2、提问,筛选归纳:
①我对荠菜,有着一种什么样特殊的感情?
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特殊的感情?
四、指导阅读9、10节,理解我对荠菜的特殊感情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我”对荠菜的特殊感情?(9、10节)
2、自由读,从哪些词句中你体会到了“我”对荠菜的“特殊感情”?请把这些词句划出来。
3、交流回答,把握以下3处:
②别提有多好吃
①我最喜欢荠菜
③心情坦然,是一种享受
(穿插提问:玉米面糊糊里,放上荠菜,加点盐花,味道真有那么好吃?――体会“饥不择食”“坦然”什么意思?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我挖荠菜时这种坦然的心情?――从动作描写、景物描写中去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9、10节。
5、小结:荠菜是一种野草,所以我挖荠菜时不用担心有人会凶狠地干涉,所以当时的心情是那么坦然,在“我”看来是一种难得的享受。这就是作者对荠菜的一份特殊感情。
那这种特殊的感情是怎么样产生的呢?我们下节课再讨论。
五、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1、2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2――8节,感受旧社会农村贫苦人家孩子的苦、财主的恶。
2、有感情朗读全文,完成作业本3、5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有感情地朗读9、10节
2、导入:从这2个自然段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我”对荠菜的这份特殊感情。那这种特殊的感情是怎么样产生的呢?这堂课咱们着重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指导阅读2、3节
1、默读,思考:从这2个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我小时候馋是因为太饿。)
追问:我为什么那么饿?(受财主的剥削)
2、这和“我”对荠菜产生特殊感情有什么关系?(饥不择食:饿极了――别提有多好吃了)
三、指导阅读4――8节
1、默读,思考:写了一件什么事?
(我掰财主家的玉米棒子,被财主家人凶狠追赶而跳进河里,后来不敢回家,独自游荡在田野上。)
2、从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
从两方面去体会:①财主的凶狠残酷:拿粗木棍紧紧追来冷酷地笑
②“我”的可怜悲惨:没命地逃不顾一切地跳挣扎扑腾爬
重点读议以下两个句子:
①……我实在没有勇气回去找,可又不敢回家。我怕妈妈知道。我并不是怕妈妈打我,我是怕看见妈妈那双哀愁的眼睛。
“哀愁”怎么理解?
妈妈知道了这件事为什么会哀愁?
(担心孩子会遭到财主的毒打;担心财主会借此逼债)
②太阳落山了,晚霞渐渐地退去。稍远处,羊儿咩咩地叫着,被赶回羊圈了。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去了。
这里为什么要写“羊儿回圈”、“乌鸦归巢”?
(衬托出被财主家人凶狠追赶后不敢回家的我独自一人游荡在田野的悲惨情景。)
3、有感情地朗读4――8节,体会财主的凶残和旧社会穷苦孩子的悲惨。
4、这一件事和我对荠菜产生特殊感情有什么关系?(我挖荠菜,不必担心财主家的人拿粗木棍凶狠地追赶我。我可以不时地抬头看看天空中……,树上……,蓝天上……多么自由啊!所以我盼春天的荠菜。)
5、再读课题
追问:同学们,我为什么盼春天的荠菜?你现在明白了吗?一是因为在旧社会,穷苦孩子吃不饱,穿不暖,而一到春天,荠菜可暂时充饥;二是因为荠菜是野草,不必担心财主家的人拿粗木棍凶狠地追赶,可以坦然地挖。所以在旧社会穷人家便特别喜欢荠菜,对荠菜的这种特殊感情便油然而生。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3、5题
2、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
篇16:《我盼春天的荠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盼春天的荠菜》是浙江省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打头课文,作者是我国知名作家张洁。文中描写旧社会农村的穷苦孩子以野菜充饥,以挖野菜为乐的故事,抒发了作者对幸福自由生活的向往,也从另一个侧面揭露财主的罪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圈”;理解10个新词语的意思,能用“简直”、“可是”、“渐渐”等词语写句子。
2、能根据提示较深入地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
3、能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
二、过程与方法
1、借助语言文字和课文情景,通过反复研读,品味分析,了解“我”为什么会盼春天的荠菜,披文入情,读中悟情。
2、培养学生自读感悟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旧社会穷苦孩子的生活是多么痛苦。
2、感受妈妈疼爱孩子的感情。
3、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感受旧社会穷苦孩子的生活是多么痛苦。
【教学难点】
由于课文所写的事情发生在旧社会,距现代生活较远,学生体会该文的思想情感有一定难度,因此必须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感悟的学习情景。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查一查关于荠菜的资料,向老人们询问旧社会时穷人的生活状况。
第一教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揭题
导入
投影出示荠菜图片,同学们,相信大家一定吃过不少的菜。(青菜、白菜、花菜……)但对于荠菜,大家知道多少?(从生长季节、地点、形状、味道等方面展开说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盼春天的荠菜》,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尽情地读,可轻声读,放声朗读,也可独自读,小组合作读。
要求:(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记记新词的字形,想想词义。
(2)读出你的感受,读出你的感情,并提出疑难问题。
2、交流读书结果:
(1) 投影出示词语,指名认读。
(2) 做作业本第一题。做完后交流。
3、四人小组分工读课文。要求:读者尽情,听者尽心。
谈谈自己读了课文后的初步感受,提出疑难问题
4、这个故事发生什么年代,从哪里看出来?
5、迅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描述了作者盼春天的荠菜的?(9、10自然段)
课文其它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给课文分段,并交流。
分四段:一(1)二(2-3)三(4-8)四(9-10)
6、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第二教时
一、读课题,自由读,指名读。
1、你想读出哪个词语?(盼)“盼”是怎样的一种感情?(盼望、渴望、期待)
2、分别用这三个词语再次读读课题。
我盼望春天的荠菜——我渴望春天的荠菜——我期待春天的荠菜
3、可见作者对荠菜有着十分浓厚的感情,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这一点
4、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5、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写了我对荠菜有着特殊的感情?(9—10)
二、研读全文,感悟我对荠菜的那份感情
1、自由读课文9—10自然段,把描写作者喜爱荠菜的句子划下来,圈圈点点,读读议议。
2、四人小组交流,读读你划的句子,说说你的体会,听听别人的朗读和理解。
3、集体交流
探究主题1:我最喜欢荠菜,把它下在玉米面的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别提有多好吃了。
一、好吃,咱们来读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二、真的很好吃吗?
1、交流研究成果。
2、既然荠菜味涩难咽,为什么作者认为“别提有多好吃”呢?(因为她饿)
3、研读课文2—3自然段。
我没有饿过,我相信你们也从来没有饿过,因为我们的爸爸妈妈绝对不会让我们挨饿。作者饿过,饿到怎样一种程度?请大家读读2—3自然段,找出文中有关句子,体会体会她饿到什么程度?
(1) 谁来读读? 自由读,指名读。
A、刚抽出来的嫩蔷薇枝,把皮一剥,我就能吃下去。
B、才开放的映山红,我会一把把塞进嘴里。
C、更别说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了。
(2)你想要说什么?
A、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什么味儿?能吃吗?
B、蔷薇枝?吃下去?
C、映山红?一把把塞进嘴里?
D、从吃的样子看狼吞虎咽:“一……就……” “一把把” “塞” “更别说”
E、从吃的食物看都是未成熟的野菜野果:“青” “嫩” “才”
(3)真让人辛酸哪!咱们一起来读读吧!出示:
我真没想到,她饿得竟然去吃青玉米棒子!你还能说吗?
A、我真没想到,她饿得竟然去吃青枣青豌豆!
B、我真没想到,她饿得竟然去吃刚开放的映山红一把把塞进嘴里!
C、我真没想到,她饿得竟然去吃剥了皮的嫩蔷滚枝吃下去!
我们都没有想到,她竟然饿到了如此的程度!齐读A、B、C。
小女孩为什么会这么饿?(贫穷)
(4)说说那时的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如有实物、图片或相关的文字资料则效果更好。)
教师激情演讲,渲染情景: 翻开人类的史册,我们才知道不管在昨天还是今天, 饥饿仍然威胁着人类。在埃塞俄比亚的难民营里,一个孩子已经衰弱得无法移动去寻找食物了。他快要死去的身体已经成为大群苍蝇的美食。你能想象他此刻最需要什么吗?同样,在炮火纷飞的阿富汗、巴勒斯坦、伊拉克,还有许许多多的儿童像文中小女孩一样饱受饥饿的折磨。谁能饱含感情地读读这两小节呢?指导课文朗读。
正因为如此,所以小女孩看到春天的荠菜才会如此高兴。你能有感情朗读第九自然段里的这些句子吗?
出示:“最使人感到饥饿的冬天过去了……别提有多好吃了。” 学生怀着愉悦、轻松的心情读。
探究主题2: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
一、怎么会是一种坦然的心情?(我也不必担心有谁会拿着木棍凶狠地追赶我)
二、研读4-8自然段,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我因为饿掰了财主家的玉米棒子,被追赶跳入河里,游荡在田野上。)这件事的哪些地方使你很为她感到难过、伤心?
1、“那家伙立刻拿着粗木棍紧紧追来。”
“粗木棍”他要干嘛?(是为了追到了打起来解恨)多可怕啊!
2、我没命地逃,风在我耳边呼呼直响……便不顾一切……
“风呼呼直响”说明了什么?
“不顾一切”,不顾什么?多危险呐!
3、“冰凉的河水呛得我喘不过气来,脑后却传来一阵冷酷的笑声。”
谁在笑?
我在河里挣扎,他却在岸上笑,他真——
引导学生在读中求悟。抓住“立刻” “粗” “紧紧” “冷酷”,说明财主家的人十分凶残冷酷。那财主又是怎样的人?结合搜集的材料谈谈,加深对那个黑暗时代的认识。
4、“我独自一人游荡在田野上。……”那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啊?(配上哀愁舒缓的音乐)指名感情朗读第八自然段。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羊儿哗哗地叫着,乌鸦也呱呱地叫着回巢了,按理说——(我也应该回家了),而且我也已经听到妈妈在呼唤我,但是我却不敢回家,因为我怕——(妈妈知道)。我不是怕——(妈妈打我)。而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
5、“我怕妈妈知道。我并不是怕妈妈打我,而是怕看见她那双哀愁的眼睛。”
妈妈哀什么?愁什么?感受妈妈此时的心情。
身为一个母亲,却眼睁睁地看着孩子受饿、挨打,却无能为力。
6、如果你就是文中的小女孩,你会对村口呼唤你的妈妈说些什么?此时你最盼望什么?(向往能过上幸福自由的生活。)
7、所以“我”才会格外珍惜挖荠菜时的坦然心情。怀着愉悦、轻松的心情,有感情朗读句子:“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享受……蓝天上白色的云朵。”
4、总结全文:
(1)请选择最让你感动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2)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只有知道过去,才会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拥有的幸福生活。
第三教时
一、学习单元学习提示
二、读课文,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
三、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
四、作业本第7题。
篇17:我盼春天的荠菜第一课时
我盼春天的荠菜(第一课时)
我盼春天的荠菜(第一课时)13、我盼春天的荠菜(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初识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2、 采用变序法学习课文1、2、3、9、10自然段。
3、 初步学会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意的方法。
4、 学习部分生字新词,并巩固运用。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的9、10两个自然段,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掌握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的一般步骤。
教学过程:
1、 课前谈话
同学们,相信大家一定吃过不少的菜。(青菜、白菜、花菜……)但对于荠菜,大家知道多少?(问……)因为荠菜它是一种春天开花的野菜,因此,春天的时候我们才能品尝它的味道。今天,老师把荠菜的表哥带来了――这叫蒿菜,它的味道和荠菜差不了多少。请一位同学上来品尝一下,如何……
这是一种略带苦味的菜!既然是这样一种菜,应该是不太受大众喜欢的。但有人却对荠菜怀有一种深深的感情。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十三课《我盼春天的荠菜》,来了解一下其中真正的原因。
2、 揭示课题
(1) 多媒体打出课题。(13、我盼春天的.荠菜)
(2) 我们看题目,我盼春天的荠菜。先看这个盼是什么意思。(盼望、渴
望)。那题目的意思就是我盼望春天的荠菜。那么,我们先来解决一个问题(看屏幕)――我为什么要盼望春天的荠菜?第二个问题,我对荠菜有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正确的答案。(特殊)读一读。
大家看一看,老师给大家上课,与你们老师平时给你们上课有什么不同?
那你们的心情怎样?这就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既然这是一种特殊的感情,那课文的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情?(先请几个学生谈一谈)
(3)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一幅图。(多媒体打出图),想想看,课文那一节是描写这幅图的。(第九自然段)
3、 指导阅读9、10自然段。
(1)、听录音,思考从那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我对荠菜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用――――划出。
(2)提问,指名回答。
(3)归纳: {1、别提有多好吃了。
最喜欢荠菜{2、心情坦然。是一种享受。
(4)玉米面糊糊里,放上荠菜,味道真那么好吃吗?(为了填饱肚子)
(5)坦然是怎样一种心情?请一位同学念一念这句话。(教学坦然一词)
从文章那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心情的坦然?(一是从人物的动作、心情:向田野奔去,不必担心,可以不时的看一看;二是从景物的描写中,侧面衬托出我当时的心情:荠菜用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吱吱喳喳的小鸟,绽开的杏花、白色的云朵。)
(6)此时此刻,我们应带着怎样的心情来读这一段呢?
(7)因此,作者要发出一份发自内心的感受:荠菜,我亲爱的荠菜!
4、 过渡:荠菜它只是一种野草,味道并不好吃,但作者却说别提有多好吃。这里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当时,我饿!)
5、教学第2、3自然段。
(1)、投影出示: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饿啊!
(2)指名读这一句话。(无奈的心情)
(3)正因为我饿,所以造成了什么后果?下面请一个同学读一下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我小时侯很谗)
(4)从财主的胖儿子我们可以看出什么?(从他的胖看出什么,他吃什么?我又吃什么?)
(5)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很饿?(青………………)
(6)这些青的东西我都吃的津津有味,这说明我的确是――饥不择食。
(7)带着同情的心情,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两节。
(8)那么下面我们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2、3两个自然段的意思呢?
投影出示:1、因为我小时侯饿,所以我谗。
2、我小时侯谗,是因为我饿。
(9)这就是归纳段落大意的一种方法:自然段段意归并法。它的一般步骤:
1、 先写出每个段落大意的意思。
2、 再看看它们的意思是不是主要的,我们舍去次要的,抓住主要的。
3、 最后进行归并。
4、 用这种方法来归纳段落大意是比较有效的。在进一步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将进一步运用。
6、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先将1、2、3、9、10这五个自然段的词语进行集中学习。
7、教学词语
蔷薇枝 映山红 青枣 青豌豆 财主 丫头 马齿苋 野葱 盐花 吱吱喳喳
绽开
1、 齐读一边
2、 男女同学竞读
3、 说话练习:分析词语,用3词造句、用上4词造句
8、.总结本节课
板书设计:
盼 特殊的感情 最喜欢荠菜
饿 谗 饥不择食
饱 胖 恶语嘲讽
我盼春天的荠菜(第一课时)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盼春天的荠菜》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3.盼春节优秀作文
8.挖荠菜 说课稿
9.荠菜优美散文
10.盼雪的优秀日记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