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案>五年级科学《雨中的布料》教案

五年级科学《雨中的布料》教案

2022-11-26 08:48:4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垫底辣妹”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五年级科学《雨中的布料》教案,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五年级科学《雨中的布料》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科学《雨中的布料》教案

篇1:五年级科学《雨中的布料》教案

五年级科学《雨中的布料》教案

教材分析:

《雨中的布料》是五上“材料”单元的第二课。材料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支柱,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材料构成了大千世界。材料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不同材料有什么特征?面对繁多的材料我们该怎样选择和运用?怎样开发新的材料?这是材料科学需要研究的问题,也是我们要引领孩子们经历的认识过程。《雨中的布料》是在前一课的基础上,从布料这一个视角,深入研究不同布料的防水性、渗水性、吸水性这一类特征。教材由4个部分组成:

1、观察雨中的布料;

2、“毛毛雨”下的布料;

3、“中雨”下的'布料;

4、布料的使用。

在生活中寻找常见的物品,对这些常见的物品对这些物品在使用材料特性方面进行研究是这节课的主要意图。衣服是我们最常见的物品,人们穿衣服除为了饱暖美观之外(这是主要功能),还要追求衣服的舒适(透气性)可能还要求衣服具有防水性能等特殊功能。本课选择布料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布料在吸水性、渗水性以及透气性方面的不同,这些布料的特征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材料的多样性。为下面开展的探究活动做准备。

尽管进入五年级了,但是观察依然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不过我们追求的是在3、4年级培养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提升:不再单凭兴趣,而是要在经历模拟实验中经历一个连续的观察过程,观察事物的不同变化,要力求体现观察的连续性,培养学生观察认真细致的精致性。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让学生通过对几种布料的特性研究,培养学生通过设计模拟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理解模拟实验是科学探究中一种常见有效的方式。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能够对布料的细微差异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3、科学知识:认识不同的布料在吸水性、渗水性、防水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并能根据这些差异进行科学的选择。

教学材料:不同布料每组四种共两份、放大镜、小型喷雾器、喷壶、橡皮筋、水槽、塑料杯、量筒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提供4种布料,这4块布料有什么不同?(学生观察后说出4种布料的一些不同点,引出4种布料的名称,在屏幕上出示,认识4种布料)

2、布料可以做什么?如果在这4种布料里选择一种做雨伞的伞布,你们会选择哪一块?小组合作,作出选择,并找出自己的理由。

二、设计方案

1、要知道你们的选择是否有道理,该怎样寻找科学的依据?

2、小组讨论自己的实验方案,在科学文件夹上写下要点(可以用图画或是文字)。

3、交流小组的初步设计方案,阐述自己小组的想法、理由、可行性、缺失和改进设想;小组间互相提出意见和建议。小结设计方案,提出不足之处。

4、根据前面的交流,提出新的设计要点:自然界下雨的不同情况怎么模拟?如何做才能体现每种实验的公平?

5、每个小组选择一种下雨情况(毛毛雨或是中雨),选取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对实验进行再设计。

三、实验探究

1、交流新的设计方案,理清操作要求,进行实验。

2、交流所收集到的实验信息,实验中的哪些现象跟自己的预想差不多?哪些是自己没想到的?

四、延伸

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合成纤维的吸水性和渗水性在四种布料中最差,防水性最好;布料除了做雨伞外还有更多的用处,经历了今天的科学学习之后,你能自己设计其他的模拟实验对布料的其他性质进行研究吗?

篇2: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1-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问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道几种传动装置的结构与功能;知道怎样来传递运动和能量。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1、观看录像,欣赏动力传递的过程。 2、结合录像解释:这些可以把动力传到另一个地方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二、探究几种传动装置的结构和功能。(一)、探究皮带传动的特点。 1、教师出示一个皮带传动装置,操作演示。学生观察:这个传动装置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 2、教师操作皮带传动装置,学生观察轮子的运动状态。 3、交流讨论:当大轮运动时,小轮是何种状态?大轮和小轮的运动方向是怎么样的?大轮和小轮转动的快慢一样吗?动力是依靠什么传递到小轮上的? 6、分组操作实践。 7、交流汇报,操作演示。 8、讨论:皮带传动有什么特点?(二)、探究齿轮传动的特点。 1、电脑演示、放大座钟内部的传动装置,观察:这种传动装置的结构跟皮带传动装置有什么不同? 2、观察传动装置的运动状况,了解此种传动方式叫齿轮传动。 3、分组操作实践:各组利用工具箱内提供的材料做一个齿轮传动装置,研究传动特点并填写实验记录。 4、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5、讨论:⑴在齿轮传动装置中,相邻的两个齿轮转动方向有什么特点?⑵齿轮传动中,齿轮转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三)、探究链传动的特点。 1、依靠一根结实的链条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操作演示链传动装置,学生观察两个轮子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 2、交流发现。 3、操作实验器材,体验链传动的特点。 4、比较:链传动与皮带传动、齿轮传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三、巩固应用,迁移拓展。 1、谈话:找一找玩具的哪个部分是起传动作用的,说一捉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种传动方式。 2、提问: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机器分别运用了什么传动方式呢? 3、拓展迁移:⑴玩一玩:将两只注射器装满水,用胶管连通,推动或者拉动其中一只注射器的活塞,观察另一只活塞运动,说一说其中的道理。⑵了解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类型的传动装置。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2-1折形状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了解形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1、观看录像,欣赏动力传递的过程。 2、结合录像解释:这些可以把动力传到另一个地方的装置叫做传动装置。二、探究几种传动装置的结构和功能。(一)、探究皮带传动的特点。 1、教师出示一个皮带传动装置,操作演示。学生观察:这个传动装置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 2、教师操作皮带传动装置,学生观察轮子的运动状态。 3、交流讨论:当大轮运动时,小轮是何种状态?大轮和小轮的运动方向是怎么样的?大轮和小轮转动的快慢一样吗?动力是依靠什么传递到小轮上的? 6、分组操作实践。 7、交流汇报,操作演示。 8、讨论:皮带传动有什么特点?(二)、探究齿轮传动的特点。 1、电脑演示、放大座钟内部的`传动装置,观察:这种传动装置的结构跟皮带传动装置有什么不同? 2、观察传动装置的运动状况,了解此种传动方式叫齿轮传动。 3、分组操作实践:各组利用工具箱内提供的材料做一个齿轮传动装置,研究传动特点并填写实验记录。 4、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5、讨论:⑴在齿轮传动装置中,相邻的两个齿轮转动方向有什么特点?⑵齿轮传动中,齿轮转动的快慢与什么有关?(三)、探究链传动的特点。 1、依靠一根结实的链条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操作演示链传动装置,学生观察两个轮子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 2、交流发现。 3、操作实验器材,体验链传动的特点。 4、比较:链传动与皮带传动、齿轮传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三、巩固应用,迁移拓展。 1、谈话:找一找玩具的哪个部分是起传动作用的,说一捉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种传动方式。 2、提问: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机器分别运用了什么传动方式呢? 3、拓展迁移:⑴玩一玩:将两只注射器装满水,用胶管连通,推动或者拉动其中一只注射器的活塞,观察另一只活塞运动,说一说其中的道理。⑵了解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类型的传动装置。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2-2搭支架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道不同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提问:你们认识图中的建筑吗?它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2、学生回答。 3、提问:关于它的结构,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4、学生提出问题。二、探究支架的稳固性。 1、什么形状的支架最稳固。⑴谈话:各组同学相互合作搭出各种不同形状的支架,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稳固。用塑料管搭支架时我们可以用哪些连接方法呢?⑵学生回答。⑶教师补充介绍连接方法:一字连接法、十字连接法、七字连接法等。⑷学生动手搭支架。⑸谈话:你们可以把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不容易变形,最稳固?⑹学生汇报研究成果。⑺提问:你能使这些容易变形的支架也稳固吗?⑻学生活动。⑼小结:三角形的稳定性比较好。 2、提问:现在,你们知道艾菲尔铁塔一百多年来直立不倒的奥秘了吗?你们还见过哪些建筑也使用了这种结构?为什么采用这种结构?三、搭高塔。 1、谈话:艾菲尔铁塔高耸直立、非常壮观,引来各国游客前去参观,你们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 2、提问:搭高塔前首先要做什么工作呢? 3、学生设计、并全班展示。 4、谈话:高塔草图完成后,我们就可以选择材料、选择合适的连接方法进行搭高塔。下节课我们就按照这个步骤来搭高塔,并测试高塔的性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2-2搭支架 课型 新  授 课时 2 教学目标 知道不同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进行了搭平面支架的活动,知道了三角形的支架稳固性好,并且进行了搭高塔的设计工作,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完成高塔的搭建,比较哪些小组搭的高塔既坚固又美观。 2、提问:高塔的图纸设计已经好了,下面你们将怎么搭建高塔? 3、学生讨论、回答。二、学生搭建高塔。 1、谈话:高塔草图完成后,我们就可以选择材料、选择合适的连接方法进行搭高塔。 2、学生讨论选择合适的连接方法。 3、学生搭建高塔活动。三、测试比较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 1、谈话:同学们,你们的高塔搭建完成了吗?怎么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呢? 2、学生讨论、回答。 3、谈话:下面我们就通过放螺母的方法来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并做好记录。 4、学生分组实验。 5、汇报实验结果,比较各组高塔的综合性能。 6、提问:为什么有些组的高塔的坚固、稳定性好? 7、学生讨论、回答。 8、提问:有办法增强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吗? 9、学生讨论、回答。 10、学生动手活动。 11、汇报、小结。四、总结。 1、简要对本课内容作小结。 2、提问:现在老师坐的方凳不稳固了,坐上去会扭动,你有办法对它进行加固吗?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2-3建桥梁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道桥梁的基本组成:桥面、桥墩等;了解常见桥梁的特点,知道桥梁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知道桥梁的承重力与桥的形状有关。 教学过程 一、认识桥的特点,并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1、谈话:同学们,请看一组有关桥的图片,说说它们都是什么桥、是什么形状的? 2、学生观看后回答。 3、提问:你们还见过哪些形状的桥? 4、学生回答。 5、提问:桥梁的结构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6、讨论、汇报。 7、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 8、提问:这么多形态各异的桥梁,你们按不同标准给它们分类吗? 9、学生讨论并分类。 10、学生汇报分类结果。二、设计各种形状桥梁。 1、谈话:现在老师给你两个木块作桥墩,一张白纸作桥面你能设计出哪些形状的桥梁。 2、小组讨论,利用桌上的白纸进行设计桥梁模型。 3、学生汇报。 4、根据学生回答,用简单线条将桥梁形状画在黑板上。三、学习桥梁的承重力与桥的形状有关。 1、谈话:请同学们猜测一下,你认为哪种形状的桥梁承重力最大,为什么这么认为? 2、学生讨论、猜测。 3、提问:利用桌上的这些东西你可以怎样来设计实验呢?并且能够说明哪种形状的桥梁承重力最大。 4、学生讨论并汇报。 5、提问:实验时要注意写什么? 6、学生分组实验并把结果填在实验报告单中。 7、提问:请同学们比较哪一座桥的承重力最大? 8、学生汇报。 9、提问:你觉得桥梁的承重力跟什么因素有关? 10、学生汇报。四、研究同一种形状的桥梁承重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1、提问:请同学们仔细看表中的数据有什么问题要问? 2、请每组派代表去其他组去看一下,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 3、启发: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请小组商量一下,你们小组最想研究哪一种形状的桥? 4、学生汇报。 5、各组选定一种桥梁进行研究,并把结果填在实验记录表中。 6、学生汇报研究成果。 7、提问:同一种桥梁的承重力又与什么因素有关? 8、学生回答。五、课外延伸、拓展。今天,我给大家提供的材料比较少,如果回家后可以用

篇3: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设计、制作太阳钟,并用它计时。

2、尝试做一个沙漏。

(二)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太阳钟的计时原理。

2、认识多种多样的古代计时工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好处

2、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或音像资料。

学生准备:制作日晷模型的材料(学具袋中有备)、手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经验的老农会根据天上的太阳来判断时间,这是怎么回事呢?

2、太阳的确可以当作一个钟来计算时间。今天我们来学习太阳钟。(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太阳钟及各种各样的计时器

(1) 太阳钟又叫日晷,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

(2) 认识地平日晷、赤道日晷。

(3) 认识各种各样的古代计时器。

2、看手掌日晷

(1) 到阳光下看手掌日晷,注意要面向正南方。

(2) 学生室外活动,看手掌日晷,方法按照书上的样子。

3、做太阳钟

(1) 你在不同时间里画过物体的影子吗?你发现了什么?

(2) 我们来做在个太阳钟。

(3) 学生室外活动,画不同时间里物体的影子,在每条影子旁标上时间。

三、总结应用

1、小结课文。

2、课后利用星期六时间,按照这种方法做一个整点时间的太阳钟。

篇4: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手段

动画片断、演示实验

二、知识目标

1、地球的自转

① 地球自转的中心

② 地球自转的方向(包括从北极俯视)

③ 地球自转的周期

④ 地球自转产生的星空现象

2、昼夜交替的成因

① 产生昼夜的原因

② 产生昼夜交替的原因

③ 白天中日影的变化

3、计时工具

① 日的定义

② 古代计时工具

③ 现代计时工具

4、中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生平与杰出贡献)

① 张衡

② 祖冲之

③ 一行

④ 郭守敬

篇5: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模拟月相变化的实验。

2、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

3、观察一天中的`月亮移动,并且给月亮的移动作记录。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2、知道月亮在天空的运行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坚持做长期观察。

2、能够克服恐惧感。

3、能够实事求是地观察。

二、教学准备 :

学生准备:月相观察记录本,月相观察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前一个月我们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观察月球的,你的观察怎样?

2、今天我们来学习整理下我们的观察记录。

二、学习新课

1、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1) 你看过月亮吗?你还记得它是什么样子的吗?

(2) 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3) 月球明亮部分的形象叫月相。

2、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1) 装实验装置,分小组实验。

(2) 观察模拟的月相变化。

(3) 小组交流、描述实验现象。

3、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 把我们的观察记录资料整理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2) 分享交流我们的记录,比一比谁记的最好、最准确。

(3) 小结:月相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也在发生变化,包括同一天中和一个月中月球的位置变化两种情况。

4、阅读:月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月相。

三、总结应用

(1)小结课文。

(2)课后继续观察月球的运动,你还能发现什么?

篇6: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根据常见的光传播现象对光怎样行进作出合理的假设;

2、能够想办法证明自己的假设;

3、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会区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知道光是沿着直线行进的;

3、会制作简易的小孔成像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研究光怎样行进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2、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通过制作小孔成像仪,形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朗读科学小诗,渲染学习气氛

1.谈话:同学们,让我们先来朗读黑板上的这首小诗:是谁,

为花儿披上斑斓的舞衣? 是谁,

把山林点染得青葱翠绿? 是谁,

将七彩虹桥架上蓝天? ……是谁,

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

2.猜一猜:是谁,让我们的世界如此缤纷绚丽?

3.谈话:每当我们朗读这些科学小诗的时候,大家就想接着写下去,做一回小诗人。下面就让我们接着写下去,每小组选出你们认为写得最好的,一会儿全班交流。

4.小结:今天就让我们进入色彩斑斓的光的世界吧!

篇7: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提出并识别昼夜对郁金香、合欢树等的影响以及时差对人的影响,并设法这些问题可能的答案和解决方法;

2、能用图表记录昼夜交替对动植物的影响,如用图表记录蒲公英的变化;

3、能设计一些调查活动,回答和解决哪些动物适合昼间活动,哪些动物适合夜间活动;

4、会描述生物每天在行为或特征方面的变化,如夜行性动物的行为、某种植物和花的变化。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的动物适合昼间生活,如蜜蜂、蜻蜓等;

2、知道有的动物适合夜间生活,如蝙蝠、猫头鹰等;

3、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的初步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到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奇妙影响,并以一定的方式赞美,如美文等。

教学准备:

有关昼夜对动植物产生影响的图片或影像资料,明暗对比明显的纸盒。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生活中有些现象很奇特,比如:我们到了晚上想睡觉,早上没人叫却也会按时醒来,夜来香傍晚时花朵才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

2、学生发表各自意见。

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探究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1、观察郁金香、合欢树、酢桨树、牵牛花、夜来香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媒体出示)。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在什么变化?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

2、学生讨论并交流。

3、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

4、学生讨论并交流。

5、小结: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

6、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有位科学家就利用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多媒体展示有关花钟的详细内容)

7、我们能不能利用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规律来改造植物,比如,让郁金香在晚上也能开花。

8、学生讨论并交流。

三、探究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1、既然昼夜对植物有影响,那么对动物也有影响吗?能不能举例说明。

2、学生交流各自解释。

3、多媒体展示:獾、蜻蜓、壁虎、猫头鹰、刺猬、狐狸,这些动物哪些在昼间活动?哪些在夜间活动?

4、学生交流各自见解。

5、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答案?

6、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的研究方法。

7、师生共同确定研究方法并进行调查访问。

8、交流调查访问结果。

四、探究蜗牛、蚂蚁等动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动,哪些是在夜间活动。

1、蜗牛、蚂蚁等动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动,哪些是在夜间活动。

2、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研究?

3、学生讨论并交流研究方法。

4、学生探究。

5、交流各自研究发现。

作业:选择一种夜间活动的动物,查资料了解它为什么喜欢在夜间活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篇8: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4)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4-2认识矿物的性质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道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方面的特征。认识几种常见的矿物,知道这些矿物的用途。初步会用简单的方法和工具认识常见的矿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常见的矿物 1、你们有没有参观过奇石呀?今天我们一起到奇石馆去看看吧。 2、提问:你认识这些石头吗?这些石头中有哪些是矿物? 3、除了以上的矿物,你还知道哪些矿物? 4、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美丽的矿物标本,认识一下它们都叫什么,有什么特点。活动二、认识常见矿物的性质 1、你们看了这些美丽的矿物,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小组讨论:能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3、选择你们喜欢的问题,订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进行实验。 4、汇报实验情况,并展示矿物性质记录表。提问:你们用什么方法研究矿物的?知道了它们的哪些性质? 5、引导学生总结:矿物都有哪些性质?活动三、认识矿物的用途 1、研究了这么多矿物的性质,有什么用呀?这些矿物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 2、刚才大家说了这么多,现在我们来看看矿物小精灵是怎么介绍的。 3、引导学生小结。口头完成填空题。我的名字叫 金刚石 ,是最坚硬的矿物,可以制成坚硬的钻头。活动四、巩固练习1、找朋友(出示各种矿物的名称、性质和用途,让学生将其进行连线。)石英  棕红色  做爽身粉金刚石  呈六角形、透明  做铅笔的主要原料石膏  最柔软  制造玻璃的重要原料赤铁矿  最坚硬  做钻头石墨  白色、光泽很暗淡  做颜料滑石  容易被擦干净  做石膏像 2、以《矿物城漫游》为题写一篇文章或画幅漫画。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4-3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道人类的开采活动给资源和自然景观带来的正反面影响。理解保护岩石和矿物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活动一:游戏引入 1、找宝活动。教师讲述:今天,我们进行一个找宝藏的游戏,比一比谁找到的宝藏多。 2、学生找宝藏。 3、游戏结束,学生交流找宝活动过程中的感受和体会。 4、教师讲述:我们的矿物资源就像这些小物件一样是十分有限的,越找就越少,越找就越难找,最后甚至到找不到,所以我们说矿物资源是会随着人类的开发日益减少的。活动二、介绍有关资料 1、学生小组内介绍所收集到的有关矿物资源的资料。 2、学生全班汇报交流情况。 3、教师对学生所介绍的知识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介绍新能源。活动三、拓展活动 1、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 2、布置课后作业:(1)利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收获。(2)我们能为保护矿物资源做些什么?活动方案设计。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5-1大脑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道大脑是人体最有趣、最重要的器官,它指挥了人的所有活动;了解大脑皮层有六个功能区及其不同作用。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谈话:同学们坐得真好,老师连好多同学的手都看不到了!我们每个人一起把双手平放在桌上好吗? 2、教师行间巡视,然后猛地用书敲一个同学的手。 3、指名说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再重点解释那个同学大叫的原因。 4、小结。二、继续探究。 1、要求学生继续放好双手,教师手举书本作随时敲击状。 2、教师的手突然落在一位同学的桌上,但并未像刚才那样敲他的手。 3、刚才那个学生对老师和自己的行为做出解释,其他人补充说明。 4、教师小结后选出一位不怕疼的勇士,在学生有准备的情况下完成第三次敲击。 5、讨论:这位勇士的大脑是如何指挥他的.行为的?三、巩固发展。 1、教师提问:关于大脑,你还知道些什么?对哪些现象最感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书面列出有关大脑的知识和感兴趣的问题。 3、全班交流。四、课后延伸。在家长或小伙伴的合作下,继续探究有关大脑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5-1大脑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道大脑是人体最有趣、最重要的器官,它指挥了人的所有活动;了解大脑皮层有六个功能区及其不同作用。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谈话:同学们坐得真好,老师连好多同学的手都看不到了!我们每个人一起把双手平放在桌上好吗? 2、教师行间巡视,然后猛地用书敲一个同学的手。 3、指名说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再重点解释那个同学大叫的原因。 4、小结。二、继续探究。 1、要求学生继续放好双手,教师手举书本作随时敲击状。 2、教师的手突然落在一位同学的桌上,但并未像刚才那样敲他的手。 3、刚才那个学生对老师和自己的行为做出解释,其他人补充说明。 4、教师小结后选出一位不怕疼的勇士,在学生有准备的情况下完成第三次敲击。 5、讨论:这位勇士的大脑是如何指挥他的行为的?三、巩固发展。 1、教师提问:关于大脑,你还知道些什么?对哪些现象最感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书面列出有关大脑的知识和感兴趣的问题。 3、全班交流。四、课后延伸。在家长或小伙伴的合作下,继续探究有关大脑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5-2神经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道神经参与了大脑的指挥工作;知道神经分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知道神经遍布全身。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讲一个精神失常的老人横穿马路,不幸受伤的故事。 2、组织讨论:老人为什么会受伤? 3、教师小结并揭题。二、指导认识神经。 1、提问:关于神经你知道些什么? 2、学生回答。 3、教师讲述:神经分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神经分布于全身各处,有的部位多,有的部位少些。三、测试神经的敏感性。 1、对照图画讲解实验步骤。 2、出示表格,进一步明确注意事项。手背 手指 肘部 膝盖 舌头 我的假设实验结果 3、学生分组实验。 4、对照假设,各组汇报结果。 5、小结过渡。四、测试大脑的反应速度。 1、看图,让学生讲解实验注意事项。 2、学生分组实验。 3、汇报结果,统计人数。 4、引导解释上述实验现象。五、巩固运用。 1、谈话:同学们想知道奥运冠军刘翔的夺冠秘诀吗? 2、讨论:运动员们在参加百米赛跑时,神经系统是怎样指挥和协调身体各部分的? 3、举例说明完成其它一些事情时,神经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篇9: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2-4造房子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道古代房子的特点;了解现代房屋的特点;知道设计在建筑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坐火箭穿越时光隧道去古代玩一趟好吗? 2、课件演示:古代人类居住的房子。 3、提问:你知道这些房子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吗?这些房子有什么特点? 4、课件演示:现代的各种房屋。 5、提问:你知道这些房子是怎么建造的吗? 6、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也要来当个小小设计师,动手建造一座房子。你们有信心吗?二、制定建造房子的计划。 1、提问:建造一所房子之前首先要干什么? 2、各组讨论,画出本组要建造的房子的简图。 3、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到前面介绍本组的设计思路和制作方法。 4、各组取长补短,修改自己的设计图。 5、教师启发学生计算盖房子需要多少用料。 6、各组计算,教师巡视指导。三、学习制作纸棒。 1、教师演示制作纸棒的方法。 2、学生练习。 3、布置作业:回家按各组的设计图纸和计划先制作好足够的纸棒。四、分组建造房子。 1、各组分散开来,按照自己设计的图纸建造房子。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遇到困难时应及时给予帮助。 3、房子建好后还可以用彩笔或彩纸装饰。 4、每组给自己的房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五、评比。 1、把各组的房子放在一起,评出最结实的、最漂亮的等等。 2、让学生谈谈建房子的体会。六、布置作业。写一篇建房子的小作文。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3-1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认识一些可以利用营养繁殖的方式延续后代的植物;●知道几种营养繁殖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问揭示课题:我们都知道把种子撒到地里可以长出新的植物,可是不用种子可以繁殖吗?二、认识植物的营养繁殖。 1、讲述:实际上有很多的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繁殖。你见过这样的植物吗? 2、学生分组讨论,把结果记录在活动记录上。 3、小组汇报。 4、教师整理,在黑板上记录。 5、引导学生归纳、认识植物营养繁殖的方式。 6、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可以利用根、茎、叶来繁殖? 7、师生共同探讨。三、认识人工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扦插、压条、用地下茎繁殖。 1、谈话:既然很多的植物都可以利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来繁殖,你能利用这样的方法来培育一株植物吗? 2、讨论:你打算选择培育什么植物?它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繁殖? 3、汇报。四、指导学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栽培植物。 1、谈话:我们都已经掌握了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来培育一株植物的方法。下面就可以真正来试验一下了。 2、学生栽种植物,教师巡视,适当指导。 3、小组相互评价栽种情况。 4、教师小结。五、总结全课并布置作业。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3-2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道常见的动物的'不同繁殖方式;了解动物繁殖方面的一些区别,如后代的数量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问揭示课题:我们都知道把种子撒到地里可以长出新的植物,可是不用种子可以繁殖吗?二、认识植物的营养繁殖。 1、讲述:实际上有很多的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外,还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繁殖。你见过这样的植物吗? 2、学生分组讨论,把结果记录在活动记录上。 3、小组汇报。 4、教师整理,在黑板上记录。 5、引导学生归纳、认识植物营养繁殖的方式。 6、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可以利用根、茎、叶来繁殖? 7、师生共同探讨。三、认识人工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扦插、压条、用地下茎繁殖。 1、谈话:既然很多的植物都可以利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来繁殖,你能利用这样的方法来培育一株植物吗? 2、讨论:你打算选择培育什么植物?它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繁殖? 3、汇报。四、指导学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栽培植物。 1、谈话:我们都已经掌握了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来培育一株植物的方法。下面就可以真正来试验一下了。 2、学生栽种植物,教师巡视,适当指导。 3、小组相互评价栽种情况。 4、教师小结。五、总结全课并布置作业。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3-3我是怎样出生的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了解人出生前后的一般情况;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教学过程 一、交流调查的情况。 1、谈话:同学们,你回家后向你的家人了解过自己小时候的事情吗?我想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也非常想告诉大家你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对吗?下面,我们就分组交流一下,请你告诉同组的同学,你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以及你出生时的一些情况? 2、学生分组交流。 3、谈话:大家已经在小组里向别人介绍了从前的你,有没有发现大家的成长过程有一些共同的地方? 4、讨论交流。 5、小结。 6、谈话:在前面的几节课中,我们知道动物植物都要繁殖后代,延续生命。人类同样如此,可见,繁殖后代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二、了解胎儿在妈妈肚子中的生长过程。 1、谈话:大家小时候的情况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了,但是你们知道你在妈妈肚子中是怎样慢慢长大的吗? 2、观看电脑课件:胎儿的成长。三、讨论应该怎样珍爱生命,孝敬父母。 1、谈话:同学们,你们在课前的调查中还了解了妈妈怀孕时的情况,知道妈妈为了生你,吃了不少的苦,你出生以后,家里的人为了你的健康成长都付出了很多的代价,你能跟大家介绍一两件让你特别感动的事情吗? 2、学生介绍。 3、谈话:在每一个人的出生和成长过程中,都蕴涵了他的亲人对他无私的关怀和爱护,就像我们种一盆花,没有我们给它浇水、施肥,它绝不可能开出美丽的花朵一样,离开了家人的关爱,也绝没有我们的健康成长,养一株花都很辛苦,养一个人更难!对吗?你应该怎样珍惜自己的生命呢? 4、学生讨论。 5、谈话: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为我们做了很多,平时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特别是有一天,他们老了,你会怎样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呢? 6、学生发言。四、举办展览会,总结全课。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4-1认识常见的岩石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等方面的不同和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认识岩石有三种类型,初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观赏千姿百态的地形地貌。看一看,认一认常见的岩 1、播放千姿百态的地貌图片,学生欣赏,与小组内的同伴交流:地球表面的形态特点怎样?谈谈自己的看法? 2、简介:我们居住的地球表面大部分被水所覆盖,有的地方被土壤裹上薄毯,有的地方却裸露在外,这种裸露在外的物质,就是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岩石。 3、交流:关于岩石,你都知道些什么? 4、教师出示各种各样漂亮的卵石标本或由学生自带的卵石标本。让学生欣赏,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大家。共同分享。 5、看到如此绚丽多彩的卵石,你想说些什么?最想了解什么? 6、教师搜集各小组的研究问题,归类板书。采用讨论交流,课外查询,课内探究等方式解答。二、研究岩石的特征,了解岩石的性质。 1、教师讲话:今天发给大家的岩石标本标着序号,请各组同学集思广益,多方法,多手段,多途径地仔细观察,找出每种岩石的特征,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2、学生分组观察各种岩石标号标本,用写或画的形式表达岩石在颜色、软硬、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3、每组汇报观察的方法及标号岩石的特征,其他组予以补充完善。 4、思索:这些岩石放进水里会怎么样?滴上稀盐酸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请各组同学试一试,说一说,写一写你的发现。 5、活动时注意事项: 1、告诉学生稀盐酸是化学药品,有很强的腐蚀性,千万不要滴在手上或衣服上,尤其不要溅到眼睛里。 2、往岩石上滴稀盐酸一定要用滴管,每块岩石只滴1-2滴。 3、为了安全,稀盐酸最好装在滴瓶里,且稀盐酸的量不要过多。三、指导学生给岩石分类: 1、分组讨论,制定分类方法、依据,做好分类卡片、分类小报。 2、教师播放录像,介绍地质学家是如何按岩石的生成方式给岩石分类的,并简要介绍:(1)岩浆岩的形成。(2)沉积岩的形成。 (3)变质岩的形成。四、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知识,识别岩石标本中哪些是岩浆岩,哪些是沉积岩,哪能些是变质岩。        

篇10: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一 、交通问题

1.乘坐起来还不够舒适、方便 2. 在水上航行的不能上岸

3.在陆地上行驶的不能下水、遇到堵车它就没办法

4.在空中行驶的还不够安全 5.不够环保和节能。

二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

1、但科技毕竟在不断地发展,这些缺陷也将会逐渐得到改善。今天,老师收到一封未来科技城的信。

亲爱的小朋友:

你们好!

我是未来科技城的眼镜博士,我最近接收了一项任务,研究开发新型的未来交通工具。可我现在太忙了,一直抽不出时间。听说小朋友特别聪明,很有创意。所以我想请小朋友帮我一下,你们能不能设计出一种未来的交通工具?如果你有好的创意,请画张设计图,并在图下用几句话介绍一下它的名字、样子、优点等等。我在未来科技城等你们的好消息。再见!

未来科技城 眼睛博士

2022年6月1日

2、小朋友,请细细读读这封信。

(1)、说说眼镜博士请我们帮什么忙?(板书:未来的交通工具)

(2)、还有其他要求吗?(板书:画、话)

3、大家有信心完成吗?好,先四人一小组讨论讨论,简单的谈谈自己的设想。 生汇报。

4、大家愿意把自己的设想变为图画和文字吗?那就快快动笔吧!生画图、写话。师巡视辅导。

5、作品展示,师评讲。

三、小结

这节课,各位小朋友开动了脑筋,设计出了许多未来的交通工具,真不愧是未来的`发明家。

其实呀,我们世界上的很多设计家也和大家一样,收到了未来科技城眼镜博士的来信了,他们也设计了一些未来的交通工具,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是(幻灯片出示)无人驾驶车、代人蹬车的机器人、带“鳞片”的电动太阳能豪车、堆叠式电动汽车、飞翔列车 、太阳能风能列车 、磁悬浮车等等。

老师相信,不管你们的小发明能不能推向市场,能不能成为现实,今天,你们都是胜利者。只要你们敢想、敢做,终有一天,你们的梦想会成真的!你们会成为真正的设计师的。那就从现在开始,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吧!

四、布置作业

1、把自己的图画得更具体,更美观。

2、把图旁的话写得更清楚,更明白。

3、动动手,为自己的设计做个模型。

篇11:五年级科学《浮力》教案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浮力》一课处于科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浮与沉》中的第五课。前四课对初步认识了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为本科对浮力的认识与测量打下基础。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浮与沉》中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浮沉与什么因素有关、橡皮泥在水中的浮沉、造一艘小船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认识到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对定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做好了铺垫,并能促使学生探索浮力的大小。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说明

本课将以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对浮力学习的兴趣。通过问答引导学生自觉组织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经多次多种实验,与学生一起总结实验得出的结果。

(四)技术准备

实验材料:水槽、烧杯、量筒、测力计、小木块、泡沫块、小滑轮、细线

演示材料:课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在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通过实验测量出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浮力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实验与实践体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浮力的学习与实验测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浮力的存在,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水中所收到的浮力。

难点:理解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收到浮力,通过物体下沉的排水量分析物体下沉过程中浮力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出曹冲利用水中的浮力称象。提问:什么是浮力?

(二)学习新知

1.感受浮力

把泡沫块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观察泡沫块在水中的位置,用手指轻轻地慢慢地往下压,感受水通过泡沫块传来的阻碍。(小组学生轮流试验)

学生回答:什么是浮力?(引导学生回答)

总结:水阻止物体下沉的力是浮力。

2.测量浮力的大小

1)学生思考:怎样测量浮力的大小?(每个实验小组提供滑轮、水槽、测力计、量筒、细线等实验器材)学生猜想用什么方法测量浮力。

2)总结学生给出的方法,与原设计的方法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测量实验。

a)先用测力计测量泡沫块受到的重力大小并记录。

b)然后,将滑轮固定在烧杯底,细线通过滑轮连接泡沫块和测力计(如图1)。

c)接着,轻轻拉动测力计,让泡沫块分别处于小部分没入水中、大部分没入水中、全

部没入水中三个状态。当泡沫块处于任一状态时,分别记录测力计的度数和量筒量得的泡沫块入水排开的水量。

图1

3)根据课本给出的图示(图2),列出浮力的计算方法:浮力=重力+拉力。学生根据记录表中的数据对泡沫块处于不同状态所受的浮力的大小进行计算。得出浮力的大小。

图2

4)实验小组测量小木块各个沉没状态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实验结束,各小组报告测量和计算所得的浮力大小。

5)提问:物体沉没过程中,排水量的变化是怎样的?(物体逐渐下沉,排水量越来越多,物体完全没入水中后,继续下沉,排水量没有继续增加。)

6)总结:物体浸入水中部分越多,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当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后,浮力大小不再改变。

(三)巩固新知

学生课下测量大小不一的泡沫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并记录下来。

三、板书设计

浮力

浮力:水阻止物体下沉的力是浮力

篇12:五年级科学《浮力》教案

水的浮力是我们身边的科学,同时也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课题之一。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中华文化启蒙教育课程的特点以故事《文彦博取球》为载体设计了这个活动。在活动中,将有关浮力的知识巧妙地贯穿于故事之中,以故事中的小朋友取皮球这一情境,启发幼儿动脑筋、想办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在设计过程中,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操作和观察,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幼儿主动去探索、去发现。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从小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学习文彦博树洞取球的故事,能克服困难积极动脑解决问题。

2、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猜想与动手实验知道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3、技能目标:能尝试与同伴合作利用浮力原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创造力目标:喜欢探索身边感兴趣的事物,能够大胆提问、大胆质疑激发创造灵感。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熟悉《文彦博取球》的故事。

2、物质准备:课件、盛有水的大盆、塑料盆、贝壳、纸片、纸盒、太空棉、石子、铁钉、铁盘、塑料绳、丝带、海绵、木头、橡皮泥、乒乓球、大塑料桶、大平盘。

3、环境准备:创设《文彦博灌水取球》的故事环境、《平湖秋月》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起兴趣,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1、观察浮萍、浒苔的图片,了解自然界中一些物体可以浮在水面上。

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浒苔?浒苔是一种生长在海面上的漂浮植物。

这种植物生活在池塘中或是湖水中他的名字叫做浮萍。

2、出示各种物品图片,请幼儿猜想什么东西能浮起来,什么东西能沉下去?

(1)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可以浮在水面上,有哪些物品可以沉到水底?

(2)出示我的猜想以及浮沉等符号标志,请幼儿选择一种物品猜想它能浮在水片上还是能沉到水底,按标志选择相应的位置放好。

3、请每位幼儿选一种物品猜测它们能浮上来,还是能沉下去并根据标志选择合适的位置。

二、幼儿操作实验,并将结果与猜想进行对比

1、提出实验要求:

(1)记住实验结果,结束后进行对比。

(2)做浮沉实验前怎样做才能不湿袖子?

(3)当几个小朋友都想用一种材料该怎么办?

(4)怎样才能让实验桌保持干净整洁?

(5)做完实验应该怎样做?

2、幼儿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3、将自己的实验验结果与实验猜想进行对比调整。

三、通过文彦博取球的故事引出问题,幼儿动手尝试操作解决

1、讲述《文彦博取球》的故事,并引发幼儿用自己刚学到的本领帮助故事中的小朋友解决困难。

2、教师指导幼儿讨论如何分工合作的问题。

3、幼儿分组利用浮力原理进行取球实验。

4、引导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揭晓故事结尾,向大家介绍文彦博是一位中国古代聪明睿智好孩子的典范。

四、延伸活动

中国古代有个文彦博,今天我在咱们班里也找到了许多“小小文彦博“鼓励幼儿用自己学到的本领解决生活中的更多问题。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活动中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浮力ll文彦博取球蕊擎悬琴擎酝、》辫蓥幼儿园教育活动亲倒及评析提供活动的条件;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想了很多方法,尤其在幼儿自己动手操作的时候,大家都很认真地去实验,虽然幼儿的思路一直跟着教师走,在活动中教师给了幼儿很大的自由,幼儿敢说敢做,在帮助小朋友把皮球取出来的时候,各组幼儿情不自禁的鼓掌欢呼,气氛很热烈,达到了非常好的互动效果。

篇13:小班科学活动雨中的快乐教案

小班科学活动雨中的快乐教案

活动目标:

1、观察伞的外型和色彩,知道伴是一种挡雨的用具。

2、充分感受雨中游戏的乐趣,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选择一个下雨(雨不能太大)的日子。

2、折伴、直杆伴各一把,其中一把是手动伞,一把是自动伞。

3、幼儿每人从家中带一把儿童伞,一双小雨鞋。

活动过程:

一、认识雨伞(在室内)

1、下雨了,你们想出去玩吗?什么东西能帮助我们不被雨淋湿呢?(雨伞)

2、为什么雨伞能遮雨?(伞是由油布、尼龙布或塑料制成的。)

3、撑开的雨伞像什么?(蘑菇、亭子、大帽子等。)

4、为什么伞能撑开、收拢?(有能伸缩的伞架。)

5、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小伞的外形、色彩与使用方法。

6、演示直杆伞、折伞或自动伞、手动伞的开收方法,请幼儿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7、请幼儿学习开伞、收伞。提醒幼儿不要让伞碰到别人的眼睛或其他部位。

二、撑逢小伞去看雨

1、带领幼儿撑着小伞来到室外,听听小雨打在雨伞上的声音,启发幼儿用合适的象声词来描述,如嘀嗒、沙沙等。

2、引导幼儿看看雨点除了落在雨伞上,还落在什么地方。(落在树叶上、摔进水塘里、打在屋顶上等。)

3、带领幼儿踩水,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踩得轻,水花小;踩得重,水花大;跳一跳,会溅起小水花。)

三、与小伞一起游戏

1、游戏:小兔与大灰狼幼儿做小兔,教师做大灰狼。“小兔”撑着雨伞在草地上玩,当“大灰狼”出现时,“小兔”可立刻将伞当作蘑菇,躲到“伞蘑菇”下,不让“大灰狼”发现。

2、游戏:大风与风车启发幼儿将伴当作“风车”、手握伞柄使其旋转。当听到教师发出“风大了”的信号时,“风车”就转得快;当听到“风小了”的信号时,“风车”就转得慢;当听到“风停了”的信号时,“风车”就不转。游戏结束后,请幼说说:雨伞旋转时,雨水怎么样了?(雨水会飞溅开来。)

3、游戏:换房子启发幼儿将伞当作“小房子”。在教师念完儿歌前找一同伴互换“小房子”,并遮住上半身,请大家猜猜其中的几间“小房子”里住着谁。

四、画小伞

1、回到室内,请幼儿交流游戏感受,启发幼说说还能用小伞做什么游戏。(如“降落伞”游戏、“红绿灯”游戏等。)

2、启发幼儿用水彩笔画出各种色彩、图案的雨伞。

3、提醒幼儿今后不要逢雨便出去游戏,应注意安全和健康。

篇14: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1什么叫机械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道什么是机械,了解机械的作用;知道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大力士赛事 请三名学生做如图滑轮拔河的比赛,同学预测结果,之后通过观看比赛结果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什么是机械。二、探究新知(一)感知机械: 1.请学生出示课前填写好的有关机械的表格,并且以小组为单位简要汇报搜集到各种机械。 2.教师出示简单工具实物及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二)说明机械的含义: 1.学生达成共识,明确以上出示的简单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具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哪些部分在工作,给我们带来什么方便,记录并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并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三)揭示机械的作用: 1.大力士赛事2:请两位学生进行如图转球棒比赛。请学生预测结果,并尝试讨论教学导入环节中的比赛与这次赛事中的机械所起的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用机械的对比活动,体会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讨论机械的哪些部分降低了工作难度,进一步揭示机械的作用。(四)介绍古代机械: 1.教师出示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及金字塔建造图片,讲解古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启发学生分析古代工具是如何降低工作难度,让学生感受先人的智慧。三、拓展活动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当中还有哪些装置也属于简单机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1-2怎样移动重物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平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研究主题。 1、谈话:老师开不开罐头。你们谁能帮助我? 2、操作者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提问: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 4、操作演示后揭示杠杆。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 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 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 3、游戏实践:比比谁的力气大?讨论:为什么在这次比赛中力气小的同学能够以弱胜强?谁帮了她的忙? 4、提出问题:为什么使用杠杆可以将自己的力放大呢?杠杆为什么能够省力?支点、力点、重点三者之间的距离远近是如何影响搬动物体所用力气的大小的呢? 5、分组实践操作活动。 6、分析讨论实验数据。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7、讨论:⑴杠杆是否都省力?⑵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 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省力的杠杆;费力的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3、观察课本插图: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 4、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1-3斜坡的启示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组成;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斜面。 1、谈话:有一个沉重的机器要你从低处搬到高处,你会怎么做? 2、交流,比较:哪一种方法搬运起来更容易些呢?二、观察斜面,分析斜面要素。 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事物共同的特点。 2、交流、归纳总结:都可以将物体提升到一个高度;都具有一个倾斜面。 3、揭示:像盘山公路、桥梁引桥这样的斜坡或倾斜面叫斜面。斜面是与水平面成一角度的平面。 4、讨论: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来调整斜面的倾斜度? 5、图片出示两座高度相等、引桥长度不等的拱桥的图片。提问:如果你骑自行车上桥,上哪一座桥比较轻松些呢?说说你以往的体验和感受。 6、谈话:为什么同样高的拱桥,骑到上面所要用的力气不一样呢?三、实践操作,研究斜面要素对力的影响。 1、出示问题:一个斜坡的坡度大小(斜面的长短)到底是如何影响小车运动时拉力的大小的呢? 2、学生提出假设。 3、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4、交流:你是如何设计实验的?需要什么材料? 5、评点学生的实验设计,并作指导。 6、学生按假设的不同分组实验,收集相关数据,填写活动记录。 7、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8、提问:比较全班同学测得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9、出示盘山公路的图片,提问:通往山顶的公路为什么不修成滑梯一样的斜面?公路绕着山盘旋而上,与直上直下的道路相比哪些方面有了改变?盘山公路为什么要修成这样呢?四、认识变形的斜面。 1、实践操作活动:从纸上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纸围着铅笔绕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螺钉,组织观察并讨论:螺钉上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 3、小结: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斜面的斜坡越长,绕在圆柱形物体上的螺纹就越密。 4、讨论:使用斜面可省力,使用螺旋也可以省力吗?为什么要把钉子做成螺旋状的? 5、出示一段,你可以把圆木掰开吗?借助于什么工具可以把这段圆木分开?观察斧子的剖面结构。我们把这种形状叫做楔形。楔形是两个背对背的斜面。 6、指导一学生操作实践,利用斧子的楔形结构将圆木劈开。说说感受。 7、还有哪些工具也是楔形的? 8、组织学生观察拉链:你是否尝试过用手把拉链的两边扣到一起?怎么样把拉链的两边分开或者合上呢?实践操作,体验拉锁的重要作用。 9、小结:螺旋、楔形等都是斜面的变形。五、学习应用,迁移拓展。 1、利用多媒体出示多幅图片,解释一下它们是如何省力的? 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1- 4拧螺丝钉的学问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1、谈话:大家都见过驾驶员开车,你知道汽车的方向是由什么部件控制的?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方向盘这种简单机械!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 1、出示汽车方向盘的资料,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 2、交流观察收获、小结轮轴。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 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 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 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4、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 5、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作好实验记录。轴上的物重(牛) 小轮上的拉力(牛) 大轮上的拉力(牛) 6、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7、小结:轮轴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 8、讨论研究: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 9、小结。四、实践操作,迁移扩展。 1、操作竞赛: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 2、交流:获奖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用轮轴的知识解释其中的道理。 3、提问: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为什么要使用这种简单机械?(观察课P10插图,小组讨论,大组汇报)⑴这个器械的轮是什么?轴是什么?⑵这个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 4、填写表格。器械的名称 轴的部分 轮的部分 5、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或上父母工作的工厂、单位找找,还有哪些地方有轮轴?五、课外实践操作。用神奇绞盘抬物体。                 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 年级:五       学科:科学  授课人:cbt   课 题 1-5国旗怎样升上去问 课型 新  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观察滑轮。 1、谈话:每天早晨,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知道国旗是怎么样升到旗杆上去的吗? 2、讲述:你有没有注意到旗杆顶上有一个小小的装置? 3、提问:滑轮是一种怎么样的装置呢?寻找结构上的特点。 4、交流讨论:滑轮形状:像轮子,轮子上有槽。轮子可以在轴心上转动。轮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钩子。 5、小结: 6、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 7、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 二、了解滑轮的分类及作用。 1、出示两种滑轮装置,教师操作演示提升重物。提问:在用滑轮提升重物时,两个滑轮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什么滑轮呢? 2、阅读教材第11页上半部分的内容,了解两类滑轮的名称和结构:定滑轮和动滑轮。 4、分组实践活动:⑴各个小组根据提供的滑轮、重物等分别做成定滑轮和动滑轮。⑵实践操作,研究两种滑轮在提升重物时的不同作用。 5、交流实验现象,汇报实验收获。 6、分析实验数据,讨论: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作用?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7、为什么两种滑轮具有不同的作用?你可以用杠杆和平衡原理来分析一下定滑

篇15:五年级下学期科学《自行车》教案

五年级下学期科学《自行车》教案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

2.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分析常见的机器由哪几部分构成。

3.能设计并制作一架简单的机器。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几课教过的几种机械:杠杆、斜面、轮轴、滑轮。

二、新授

1.分析一种复杂的机械

出示挂图。

自行车的三个部分:刹车:杠杆。龙头:轮轴。脚踏:轮轴。

2.机器的四个部分

出示自行车挂图

工作部分:转动的车轮。

动力部分:它靠什么力量转动。

传动部分:是通过什么把动力部分的能量传到工作部分的。

操纵部分:是通过什么来操作自行车的运转的。

小结:完整机械有四个部分。

选择自行车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研究。

第二课时

3.认识动力机和传动部分

蒸气机:通过燃烧煤产生热蒸气,再变成动力。

内燃机:燃烧油料产生动力。

皮带传动:通过皮带把相距较远的.两轮连起来。

链条:通过链条把相距较远的两轮连起来。

齿轮:通过啮合的齿轮来传动。

4.巩固

分析洗衣机、机械表、缝纫机的四个部分。

找出拖拉机的主要组成部分。

三、作业:

1.找出生活中常见机器的组成部分,分析各部分中简单机械的作用。

2.制作一个机械模型---我的机器。

板书设计:

5.自行车

动力部分

机器传动部分

工作部分

控制部分

篇16: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纸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纸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白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片,咱们一起来看一下,把你看到的大声地说出来好吗?请看大屏幕! 2、图片中的物品都是用什么做的?你说都是用纸做的?你们的眼睛可真亮! 3、看来同学们对纸这种材料都很熟悉,你知道纸有哪些特性吗? 易书写 易燃烧 可以折 用途:你说的是纸的用途,你知道它是应用了纸的什么特性做成的吗? 不同的纸还有很多不同的特性,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纸的世界,进一步探究纸这种材料的秘密吧!点、板书   (二)小组探究 4、今天白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纸,一起来看看。这种纸是卡纸,这种纸呢?(牛皮纸)这一种相信大家都知道(卫生纸)对还有这是(电光纸)最后一种(复印纸),课前老师也请同学们准备一些纸,你能把你带来的纸也给大家介绍一下?谁还带来了不一样的纸。  5、同学们都带来了不同的纸,这些纸有什么不同的特性吗?小组成员之间先交流一下。(参与)承受重量哪个好撕哪个透光 光滑度 吸水性 拍手,好交流的差不多了吧?咱们一起来说说。 你们小组最想研究纸的什么特性?板书吸水性 透光性 承重性 光滑度 结实度…… 好,看来同学们对纸都很感兴趣,下面各小组就对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在实验之前先要做什么?白老师还要提醒同学们一点在设计方案的时候,按照我们学过的对比实验的要求去设计(慢)先来设计实验方案吧!2―3 重点:吸水 承重 同学们的实验方案设计好了吗?根据你们的实验方案开始探究吧! (参与 1、引导学生确定研究内容:2、方法 3、实验现象4、结论指导写好实验记录 5、指导表述清楚第一个就要规范:我们是怎么做的观察到了什么 我们的发现是)   吸水 做这个实验要注意些什么?等会你给大家介绍的时候要给同学们讲清楚。用眼看不出来怎么办?尺子量 2组 滴管放在那 注意 时间 多少现象 结论 透光 另一人:补充 距离 承重 不能动 硬币去拿吧 结实 撕 拉 你们是怎么保证公平的?你们是怎么撕开的用的相同的力吗? 你都撕开了怎样比较结实度?用的力大小相同吗? (20)(三)展示交流 6、同学们讨论得可真热烈,探究的特别认真,哪个同学愿意代表你们小组把实验和你们的发现给大家交流一下?请这个小组先来吧!吸水性 咱们应该做什么啊?认真倾听,提出疑问。   (我们把四张大小相同的纸条固定在支架上,然后把纸条的下端同时浸入水中,经过相同时间,看看水上升的情况,几毫米上升的快吸水性强)   预设a 不说现象 你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能不能把你看到的现象也说一说? 老师也和你一样做了这个实验,可是我认为牛皮纸的吸水性最强,卫生纸较差,你怎样说服老师?用你观察到的现象来说明 预设b 不说结论 这个现象说明什么? 预设c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断断续续说完后请你再完整地说一遍 真棒 这次说的非常好。 你们小组其他成员有没有要补充的?(大小 时间) 很好 这是我们做对比实验时特别要注意的问题。  刚才这个同学的回答你们同意吧?哪个小组也做了这个实验?说说这个小组探究的怎么样?实验设计的很严谨  真像个小科学家 d:这位同学实验过程介绍的怎么样? 真正的科学家就得这样,不但能将实验做好,还能将实验的过程说清楚明白。   7、还有哪个小组也研究了纸的吸水性,方法一样吗?你们是怎么做的?你说说 (方法是用滴管把相同的水同时滴到不同的纸上,然后看看水在哪种纸上扩散得快些,哪种纸的吸水性就强一些。看到,所以我们的结论是) 8、这两个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法,都研究了纸的吸水性,真棒!   9、继续交流 我们小组研究的是纸的透光性 我们想配合实验 好请你们上来展示吧 (我们研究的是 我们用的方法是 同学们请看我把小手电贴到纸上 看到这种纸 这种纸所以我们的发现是) 光源要一样,纸的厚薄一样,这样合理吗? 你看一个这样一个这样行吗?距离一样 10、好 同学们越说越好了,真棒! 同学们你看一个小小的实验就让我们区分了不同纸的透光性  老师把这个小手电作为奖品送给你们了。 13、刚才白老师看到这个小组进行了纸的承重性的探究 你们也来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我们用了搭纸桥的方法 在纸上不断添加硬币 然后观察纸的变化几个小桥同时搭 纸要一层数硬币个数硬币面积也要一样他这么说能代表你们的意思吗?这个实验设计的真是太巧妙了 掌声送给你们   11、还有哪个小组也愿意将你们的探究展示给大家?光滑度 咱们也找两种纸来摸一摸,看看能不能辨别出纸的光滑程度。摸出来了吗?这种方法怎么样?两面你的发现真了不起! 12、还有哪个小组用了不同的方法探究了纸的光滑程度,说说你们的方式?写 印记清楚与否 你观察得可真仔细。   14、纸的特性还真不少,你们还研究了什么?   结实程度 撕  拉你们有什么看法?这两种方法行不行?你看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不是一样的? 白老师说句话行不行啊这个小组的`同学啊是用相同的力量去撕不同的纸,根据结果的不同给纸排队,这个组呢是撕开不同的纸根据力量的大小来排队。这两种方法都切实可行,咱们班的同学都很了不起。掌声送给自己吧! 还有一个特性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过你看 这是老师昨天在给同学们准备纸的时候啊不小心被锋利的纸划破的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说明有的纸   15、刚才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了纸的吸水性……纸的用途非常广泛,你知道在生活中我们哪些地方用到了纸吗?课本一举什么做的? 面巾纸 纸盒 尿布 灯笼 利用纸的什么特性?我们还可以用瓦楞纸盖房子毛笔书法时用?画国画利用什么?吸水我们练硬笔书法?描红纸   (四)发明 节约 16、同学们你看纸的应用多么广泛啊,关于纸是怎么发明的咱们了解一下 请看大屏幕  配音 看了这段介绍 你有什么感受?纸的发明太重要了 方便 同学们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17、同学们,正因为纸的广泛应用,又给我们带来了新问题,请你读读这段资料,看看你又有什么收获?是啊造纸需要消耗这么多的水,这么多木材你有什么想法?不要浪费要节约用纸 你们是不是也这么认为? 18、节约用纸肯定是大家的共识,那么,你有什么节约用纸的金点子?同学们小组交流一下。充分利用重复利用(课本)回收再利用(再生纸)替代品 手绢 用更环保节约能源的材料造纸。(我想对同学们说 老师说 爸爸妈妈说) 同学们的金点子可真不少,白老师也想说说,据我所知啊有的单位开始实行无纸化办公,我们学校呢也实施了电子备课,很多老师的电脑里安装了互动快报,阅读电子报纸和书籍,白老师很快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如果你们想继续和我交流可以用什么方式?球球电子邮件博客我们节约了纸也就节约了能源,保护了环境。老师相信你们都到就能做到 (五)小结 19、这节课我们研究了关于纸这种材料的许多知识,可关于纸的秘密还有很多,同学们课下可以继续探究。 简案   课题 15   纸 年级 五年级 单位 山东省实验小学 执教人 白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不同纸具有的不同特点,并利用特点更好地服务生活。 过程与方法:会用对比的方法探究纸;能表述探究过程;培养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探究精神,通过了解纸的发明和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节约用纸的意识,从身边做起节约用纸。 教学重点 探究不同纸的各种性质。 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吸水性实验器具一组(玻璃杯五个、长度宽度相等的纸条若干)、卡纸、电光纸、牛皮纸、复印纸、电光纸若干,小手电筒、滴管、红墨水、剪刀、硬币若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直奔主题 出示生活中纸制品的图片,揭题。 二、合作探究,研究性质 1、认识各种纸 2、小组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表。 探究的问题 探究方式 我们的发现 (给纸排队)                             三、展示交流,汇报成果 1、重点交流纸的吸水性、光滑程度、软硬程度等 2、利用纸的特性解释纸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利用教材,了解历史 五、联系生活,节约用纸 结合对纸的了解,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节约用纸的意义。 六、交流收获,小结全课   分享 0 顶

【五年级科学《雨中的布料》教案】相关文章:

1.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2.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3.布料采购合同

4.布料购销合同

5.五年级下册科学《传热比赛》教案

6.雨中随想五年级作文

7.雨中的五年级作文

8.雨中足球五年级作文

9.鄂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10.小学音乐课《雨中》教案

下载word文档
《五年级科学《雨中的布料》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