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课堂高效从教案撰写开始
“MATATA”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8篇追求课堂高效从教案撰写开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追求课堂高效从教案撰写开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追求课堂高效从教案撰写开始
追求课堂高效从教案撰写开始
竞业园高效课堂行动与策略研究之六 追求课堂高效从教案撰写开始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与教学紧密相关的教学设计、教案撰写当然也是一门艺术。大家知道,缺乏创造的艺术是没有生命力的。老师们在设计教学、撰写教案不仅要发挥自己独特的个性,还必须与学生实际密切配合,与教学需要结合。作为新课程教师,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不断促进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能力,在提高的过程中追求教学艺术。提高教案撰写艺术,要从设计艺术、情境艺术、语言艺术、方法艺术、板书艺术、组织艺术、对话艺术、指导艺术、评价艺术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在此基础上,追求更高的、富于个性的、创造性的理想境界。 下面是教案设计与撰写的三点建议: 一是教案撰写要从学生、课程、情境、自己、设计等五个要素进行考虑。在撰写教案前,教师要明确教材背景,如版本、单元、课题、授课班级、授课地点、学生人数、学时等。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教材分析。教师要结合新课程理念、主题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做言简意赅的理论描述与分析。 2.学生分析。教师要从全班学生的基本特征、个性差异、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需要等方面做全方位分析,提出合理建议和设想,尤其是对学习和各方面表现上有差异的学生要作出具体分析。 3.设计理念。教师所坚持的教学理论依据和教育哲学思想是什么,要有清晰的表述。从理论上如何指导这节课的教学活动,怎样突出学科教学特点和学科教学理念,教案撰写时,都要做清晰的表述。 4.教学要求。要明确对教的要求和对学的要求,教师将支持哪些服务和要求,对学生的要求是什么一定要清楚表述出来 5.教学目标。必须围绕“三维目标”并将目标具体化、细化。 6.重难点。指本次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哪些内容难于把握,教师要作出明确的指向与简要的分析。 7.关键问题。是指本次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基本问题,也是核心问题。 8.教学方法。只对教的方法和学习的.方法的选择和建议,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9.教学准备。包括硬件准备和软件准备,硬件准备是指本次教学所需要的各类教学用品,包括教学环境的建议;软件是指心理方面、能力方面的内容。 10.教学过程。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及环节要完整,如教学设计的策略意图等,包括知识点、技能要点和操作步骤。明确教师与学生在什么情境下分别做什么?在教学评价方面,体现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将过程性评价与阶段终结性评价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 11.课后拓展。即课后作业设计要求,体现层次性,有基本要求、较高要求与个性要化求。 12.板书设计。既有教师设计,也有学生设计,是板书范图总设计。 13.教学反思。任课教师下课后作教学后记、反思及建议,备课时不要先写。 二是在备课内容与教案之间建立有机的衔接,但并不是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教师应该结合学科特点、课程特征、教学实际等进行创新与设计,提高实用性和有效性。 三是教案撰写格式可由老师们自定,既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表格,还可以是图解,建议使用实用而又个性化,丰富而又单纯的方式。目前,表格式比较适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因为由课程开发中心设计的表格式教案本身对于老师们的教案撰写就有引领作用,对于目前大多数上不适应新的教学要求的老师们来说比较合适。篇2:教案撰写可以追求课堂高效
教案撰写可以追求课堂高效
竞业园高效课堂行动与策略研究之六追求课堂高效从教案撰写开始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追求课堂高效从教案撰写开始。与教学紧密相关的教学设计、教案撰写当然也是一门艺术。大家知道,缺乏创造的艺术是没有生命力的。老师们在设计教学、撰写教案不仅要发挥自己独特的个性,还必须与学生实际密切配合,与教学需要结合。作为新课程教师,要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不断促进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能力,在提高的过程中追求教学艺术。提高教案撰写艺术,要从设计艺术、情境艺术、语言艺术、方法艺术、板书艺术、组织艺术、对话艺术、指导艺术、评价艺术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在此基础上,追求更高的、富于个性的、创造性的理想境界。
下面是教案设计与撰写的三点建议:
一是教案撰写要从学生、课程、情境、自己、设计等五个要素进行考虑。在撰写教案前,教师要明确教材背景,如版本、单元、课题、授课班级、授课地点、学生人数、学时等。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教材分析。教师要结合新课程理念、主题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做言简意赅的理论描述与分析。
2.学生分析。教师要从全班学生的基本特征、个性差异、知识基础、学习兴趣、学习需要等方面做全方位分析,提出合理建议和设想,尤其是对学习和各方面表现上有差异的学生要作出具体分析,教案《追求课堂高效从教案撰写开始》。
3.设计理念。教师所坚持的教学理论依据和教育哲学思想是什么,要有清晰的表述。从理论上如何指导这节课的教学活动,怎样突出学科教学特点和学科教学理念,教案撰写时,都要做清晰的表述。
4.教学要求。要明确对教的要求和对学的要求,教师将支持哪些服务和要求,对学生的要求是什么一定要清楚表述出来5.教学目标。必须围绕“三维目标”并将目标具体化、细化。
6.重难点。指本次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哪些内容难于把握,教师要作出明确的指向与简要的分析。
7.关键问题。是指本次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基本问题,也是核心问题。
8.教学方法。只对教的方法和学习的'方法的选择和建议,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9.教学准备。包括硬件准备和软件准备,硬件准备是指本次教学所需要的各类教学用品,包括教学环境的建议;软件是指心理方面、能力方面的内容。
10.教学过程。教与学的互动过程及环节要完整,如教学设计的策略意图等,包括知识点、技能要点和操作步骤。明确教师与学生在什么情境下分别做什么?在教学评价方面,体现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将过程性评价与阶段终结性评价结合,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
11.课后拓展。即课后作业设计要求,体现层次性,有基本要求、较高要求与个性要化求。
12.板书设计。既有教师设计,也有学生设计,是板书范图总设计。
13.教学反思。任课教师下课后作教学后记、反思及建议,备课时不要先写。
二是在备课内容与教案之间建立有机的衔接,但并不是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教师应该结合学科特点、课程特征、教学实际等进行创新与设计,提高实用性和有效性。
三是教案撰写格式可由老师们自定,既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表格,还可以是图解,建议使用实用而又个性化,丰富而又单纯的方式。目前,表格式比较适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因为由课程开发中心设计的表格式教案本身对于老师们的教案撰写就有引领作用,对于目前大多数上不适应新的教学要求的老师们来说比较合适。
篇3:高效课堂从范读开始
高效课堂从范读开始
高效课堂从范读开始作者/褚 勇
语文课堂的高效从重视范读开始。范读,一个在语文课堂上几乎被大多数师生忽略的环节,引起了笔者的重视。教师把自身对教材的理解感悟,用清晰、响亮的声音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沉浸在教师范读所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学生阅读理解文本的渴望。
一、整体把握,奠定基调
想要感受作品,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朗涌的作品。作者是谁,作品创作的背景是什么,作品的主题是什么,作者想表达怎样的情感……这都是教师必须要深入了解的,当然这也是教师备课所必备的知识积累。只有正确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从整体上对作品有了准确的理解,才不会把作品念得支离破碎,甚至歪曲原作。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为例,作者是一位胸怀开阔、豁达豪迈、指点江山的伟大领袖,他在长征结束以后,按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五个具有典型意义的著名天险,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首诗饱含着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万般豪情。综合分析之后,朗诵时不难把握其主题:高度赞扬红军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进而,我们又不难把握这部作品的基调是无限的赞叹和满腔的豪情。
二、字斟句酌,激起共鸣
经过宏观的感受,主题领悟了,基调确定了,该是深入理解教材的时候了,这是寻求朗诵突破点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像写作一样字字推敲,句句斟酌,用心感受作品的.每个细节。此细节的感受可分为形象感受和抽象感受。
形象感受是指从语言文字中获得的日常生活中可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受到的信息。例如《天净沙・秋思》中描绘的几幅画面,幅幅有深意,字字有洞天。为何是“瘦马”,而不是“壮马”“健马”?只因为此马与游子一起长途跋涉,经历风吹雨打,日益消瘦,此马令人感到凄凉,让人见之顿生怜惜。此景尽染气氛,正合游子心境,又添无限孤寂。(语文教学论文 )因此,我们只能悲怜、伤感地读“瘦――马”。
抽象感受包括对数字、空间、时间、逻辑,甚至包括部分标点符号的感受。这些抽象字词的感受是依附在具体的语境中的,不同的情境赋予这些抽象字词不同的情感。教师应根据语段蕴含的思想内涵,体会不同抽象字词的情感,再运用朗诵技巧,表达出简单的抽象字词中隐藏的丰富内涵。以“十年”一词为例。
例1:她等啊,等啊,十年,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局。
例2:十年,如过眼云烟,磨炼出他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毅力。
“十年”一词,单独来看只是单纯的时间名词,但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就值得推敲了。例1中的“十年”是漫长的十年,似乎是一种煎熬,悲惨的结局更使这“十年”充满了悲情色彩;而例2中的“十年”,却是匆匆逝去,虽经历许多,却是坚强面对,笑对人生。因此,前者朗读时音高较低,以气托声,语速偏慢,表达心中无限凄惨、绝望。后者语调平稳些,中等音高,略有力度,显现顽强品质。
感受作品的细节,寻找朗诵的突破点,也能帮助教师透过字里行间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感悟人物的性格特点,使自己真正走进作品,进入角色,进入情境,唤起学生的感情,使学生与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加深学生对教材的感悟,更直接地获得情感共鸣。
三、入情入境,展开想象
任何艺术形式,都必须表现情感。范读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应该更直接、更强烈、更细腻地传达和表现人们内心的情感和心灵。要酝酿饱满的感情,必须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将无声的文字作品中的情感进行再现,从而传达作品充沛的思想感情,实现作品、教师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情感共鸣。
进行创造性的想象,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眼前、心中活动起来,就好像自己亲眼看到、亲身经历一样。教师在课前感悟、课上范读时,就完全可以把自己当作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设身处地,移情于作品之中,显情于声音之中。以范读马朝虎的《水》为例,在对作品进行综合分析的同时,可以设想自己就是幼时的马朝虎,一个长期生活在严重缺水地区的孩子。天气炎热干燥,使“我”的身体因缺水而处于“饥饿”状态,将要被晒干了。在这里,水尤其珍贵,“我”渴望得到水的滋润,可那是奢求。当妈妈用一勺水为“我们”解暑时,她一手注水,一手还用麦秆扇扇风。啊,“我”终于体味到了水的清凉和轻风的抚拂,每个毛孔都张开嘴巴在尽情地吮吸着。
深入的理解、真挚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使己动情,深隋范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也使学生动情,感受马朝虎的苦中乐。学生会在你动情的范读中,走进你营造的氛围中,走进作者的家乡,走进那个缺水的时代,走进作者的心中。
四、运用技巧,完美呈现
教师要想呈现出完美的范读,还必须同时注重朗诵技巧的运用。语文课堂上的范读,必须发音准确清楚,声音悦耳动听,能够准确、优美、流畅、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富有活力和感染力。要想达到这样的要求,教师还必须学会运用范读的技巧。
范读的技巧是表情达意的手段,主要包括:停顿、重音、语速、语调四大基本技巧。
1.把握好停顿,富有节奏感。停顿就是话语过程中的声音间歇,是有声语言表情达意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修辞手段。它在口语中有调节气息、显示语脉、突出话题等作用,合理停顿,可使话语表意清晰,增加语言节奏感。同时,它还能给听众留出思索、消化、回味的时间,以更好地理解语意。一般地说,停顿分为语法停顿和强调停顿。
2.处理好重音,富有生命力。重音是指在口语中用改变音强和音长的方法以突出强调。在口语实践中,找准重音,运用合适的力度表达的重音,可以突出语句重点,把语意表达得更加准确鲜明,感情表达得更加充沛。
3.调节好语速,富有变化性。语速的快慢是语言节奏的主要标志,是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快,可表现急迫、紧张;慢,则可表现安闲、平静。快慢和谐,往往能够生动形象地再现生活场景,烘托环境气氛,增强情感表达效果。语速的快慢要做到快而不乱,慢而不拖,快慢有致。
4.配制好语调,富有表现力。语调,即说话的腔调,就是一句话里声调高低抑扬轻重的配制和变化。通过句调抑扬升降的变化,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气,更好地体现文章中人物喜怒哀乐的不同感情。
深刻地、真实地感受了作品,已触及教师内心深处的情弦,激发了教师心底的感动,再加上教师运用朗读技巧,心无杂念,最真实地去表现自我,那么,此时的讲台就是舞台,即使是简短的几秒钟的范读,笔者想,教师也能完美地把课文蕴含的思想、情感传达出来,使课文内容形象化、情景化,同时能感动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理解课文内容,受到艺术熏陶。
作者简介: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篇4:高效的课堂从活用教材开始论文
高效的课堂从活用教材开始论文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得靠教师的善于运用。”《新课程标准》呼唤富有生命力的课堂,一节高效的课堂教学,除了执教者驾驭课堂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如何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教师应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剪裁、补充与设计,让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一、创设合理、生动的教学情境,使教材变得形象生动
创设合理、生动的教学情境,让教材变得形象生动,给学生视觉、听觉上的冲击,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毕竟有限,对于一些远离他们生活的知识或者故事,仅凭借教师的一支粉笔、一本书,这种学习兴趣只会昙花一现。因此,教师应创设合理、生动的情境教学,让学生在“情”与“境”的相互作用中保持持久的学习动机,以最大限度地获取数学知识和技能。
例如:教学人教版第一册《连加计算》,教学时可以把连加例题的情景制作成课件,先出现地上有觅食的小鸡5只,然后又来了2只小鸡,最后又出现了1只小鸡,在这些基础上可引导学生根据画面上的动态过程理解“5+2+1”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再如《加减混合运算》,教材先用图表明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一会儿又飞走了2只。将这一组画面做成动画课件,加上引导学生说出的串词,把教材变得形象生动,学生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从而引出算式“4+3-2”,也对加减的意义和计算顺序进行了理解。
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教材走向平易近人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这样身临其境的教学学生永远不会感到厌倦。荷兰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弗兰登格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的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了许多的数学知识的体验,课堂上的数学学习是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与教材内容发生相互作用,构成自己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将数学教学联系生活,让教材走向平易近人。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四册实践活动《有多重》,在感受质量单位的活动中,教材选取了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富有情趣的活动,如称体重、互相背一背。通过称体重,可以让学生知道一些他们这个年龄段体重大约是多少千克、如何看体重表等常识。在比较物体轻重的活动中,教材选取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体,如书包、书本等。先让学生用手掂一掂、估一估哪个重、哪个轻,然后再用秤验证。通过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质量单位的认识,感受了物体的轻重,而且还让学生认识了不同的秤,让学生知道了各种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体的轻重。像这种内容充实、源于学生生活、对学生富有吸引力的生活化活动课,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并在活动中积极获取数学知识和技能。
三、注重学生的学法,使教材变得生动有趣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讲求有效性的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形成思想、积累经验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选择什么教学材料、采用什么方法来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兴趣,从而掌握知识,都应当认真掂量和思考。
例如在这次永安市数学教学大比武中,有一位老师教的《认识分数》,她以分“苹果”击掌游戏引入,从“8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得几个”,依次再分6个、4个、2个,直至“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到几个”。当出现“1个苹果”与“平均分给2个同学”时,有的学生击掌一下,有的不拍,有的顺势拍了一下又感觉不对,满脸疑惑,击掌游戏难以进行,产生了认识冲突,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很快就进入了学习状态,有力地推进了教学目的的达成。这位教师采用教材与学生学习方法的合理使用,使教学得以顺利完成。通过采用游戏的教学方法,使教材变得生动有趣。
四、进行有机补充,使教材成为活水之源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对教材内容作整体的把握。因此教学时不仅要考虑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还要对整个单元甚至更大的数学知识体系进行分析、整理,理清脉络,使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将知识逐步形成完整的体系。教学时,教师要在充分理解教材和把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补充,使教材成为活水之源。
例如教学人教版第四册第102至103页的《整理与复习》,学生都能较熟练地掌握,可让学生自己去整理这一知识点。这一单元除了对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及相应的加减法估算的计算教学分析、整理,还应当补充一些质量单位的练习,同时可以让学生回顾从一年级以来我们已学过哪些单位名称(时间单位、长度单位),再进行一些选用这些单位名称的填空题,这样学生对到现在为此所学的单位名称有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掌握。前半部分让学生自己去整理这一知识点,并引导学生跟前面学习的笔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行对比,从而发现不同的要求。
总之,只要将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创设合理、生动的教学情境,采用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我们的课堂一定能让学生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益。
篇5:电脑课堂:从这里开始
大家好,欢迎大家到“电脑课堂”来,其实电脑挺好学的,您只要跟我一步一步来,再过几天您也能熟练地使用电脑了!
首先,我们来学习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现在请您看看您的电脑,它都包括哪几部分呢?
一般来说,现在的电脑至少包括这几部分: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找到您计算机上对应的部分了吗?
认识了这几部分,就成功了第一步。那么我们从哪里开始学习呢?
这样吧,你先跟我浏览一下人们平时是怎样使用电脑的,看了这些你就会对电脑有一个全面的感觉,知道自己该学些什么了,自然学起来也就很快了。
在这一部分里你只需要轻轻松松地看着就行,不必刻意去记住什么东西。
首先是开计算机。很简单,按下电脑的电源开关就可以了,这跟打开其他电器是一样的。我想你一定会打开计算机了。
◎ 按下电源开关,就打开了电脑。
那么电脑能干什么呢?
电脑能为人们做很多事,我们可以用它打印文件、收发传真、进行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可以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可以连接Internet网,可以和全世界的朋友聊天,还能以非常便宜的价格打国际长途电话呢!
◎ 电脑能为您做很多事,就看您怎么使唤了,
2、让计算机工作
在电脑中,各种功能都对应着相应的程序,只要你找到相应的程序,运行它就可以了。
那么程序是什么?打个比方,家里的录音机上有很多按钮,你按下相应的按钮,录音机便会执行响应的操作:播放、录音、前进、倒带等。
电脑也是一样,每一个程序都对应着至少一项功能,你想完成相应的功能,就运行相应的程序。
◎ 想让电脑干什么,运行相应的程序就可以了。
那如果我想用电脑打字,该怎么办呢?
很简单,运行Word就可以了。我们可以用它来打字,排版,打印,我们日常的文字处理工作它都能完成。
那我想用电脑听音乐,可以吗?
当然可以啦,你只需要把一张CD唱盘放入电脑中,然后运行“CD播放器”这个程序,就可以听一听美妙的CD音乐了,我们可以选曲、快进、回退、暂停、播放,这和普通CD唱机是很相似的。当然我们还可以听MP3音乐。
那我想用电脑看VCD行吗?
没问题,你看,放入一张VCD 盘,再运行“超级解霸”这个程序,我们就可以看“小电影”了。
篇6:乐学课堂从乐教开始
乐学课堂从“乐教”开始
四川省达州市宣汉育才小学:李艳萍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平台。当让学生“乐学”的声音屡屡回荡在校园里、课堂上时。我们也在反复思索:怎样让学生“乐学”?怎么才能打造乐学课堂?:“乐学”离不开“乐教”。而乐教就离不开优化课堂教学,就要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还给学生一片自由畅想的蓝天,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构建出一个乐学课堂,学生也才能真正拥有一个乐学课堂。做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怎样才能做到乐教呢?下面我将自己的一点想法提出来:
一、观察生活,发现 “乐点”。
数学课堂中的“乐点”就是要让孩子对学习数学感兴趣。就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无时不在。我们的孩子先接触的是生活中的一些事物,教师应试着和孩子一起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比如,我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四则混合运算》中列综合式这一课时时,我将扑克引入课堂,教他们玩24点,还让孩子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比一比。看看,谁能算赢爸爸妈妈。孩子们顿时兴趣高涨,认真的运用加减乘除找24。刚开始时,有的孩子算起来很吃力,有的孩子对一部分内容计算得很快,我就把他们每次计算的过程写出来,让孩子们观察计算24的规律,经过一番讨论后孩子们就掌握了一大部分的规律,然后再计算24点,速度明显快多了,我再让孩子们把自己的计算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事中,我惊喜的发现:孩子们的自我表现欲很强,不会列综合算式的孩子竟然主动在找同学教,在问:怎么加括号呀?为什么这么加?这样,孩子们在兴趣的驱使下,一步步的掌握了列综合算式的方法。
像这样在玩中感受数学,孩子就会逐渐拥有一双数学的眼睛,同时学会用数字表达自己的思想。也就是数感,生活中这样的“乐点”很多,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你一定能发现很多的“乐点”
二、关注孩子,让“笑点”成“乐点”。
当课堂成为孩子们真正的天地时,他们的个性也会得到完全的释放。孩子总是有自己的天性的,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可以随意去抹杀他们的天性。在我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孩子们通过学习总结出了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示公式为:(a+b)×c=a×c+b×c。我为了进一步让孩子们理解、掌握这种运算律,我就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乘法分配律。于是,有的孩子用图形表示,如:有的用(☆+○)×□=☆×□+○×□;还有的孩子用文字表示,如:(大+小)×中=大×中+小×中。更有意思的是,其中一个孩子是这样表示的:(大妖怪+小妖怪)×孙悟空=大妖怪×孙悟空+小妖怪×孙悟空,他还说一定要把妖怪都消灭,不能只打大妖怪忘记了打小妖怪。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我也顺着孩子们的意思强调:这说明括号里的两个加数都要分别去乘括号外面的数,不能漏掉。而后面的练习中,孩子们真的没人犯这样的错。这也让我更深刻的领悟到塞曉己惭返幕?nbsp;“要允许孩子们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获得快乐,难道还有比这更好的方法?”是呀,学生在思考和体验,必然伴有丰富的情感、情绪的变化和丰富的语言动作。只有这时,学生的学习才是最投入的、最积极的。 也是最为有效的。
三、引导思考,凝聚“乐点”
一堂课并非有乐点,就能让孩子乐学,乐点只是串起学生兴趣的金丝钱。乐学课堂是孩子心理结构自主构建的过程,其核心在于通过乐与趣的探究、发现、感知、互动,使学与教和谐交融,学习中要荡起“乐学”和“巧思”的双桨,这样才能学得生动活泼、融会贯通。“学贵有疑”。怀疑能让学生学会思考,从而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构建乐学课堂,要求教师既要依据教材内容向学生合理地提出问题,还要鼓励学生多“点”疑问,“学问学问,就是又学又问”在问或者交流时发表自己的新观点、新看法。只要是想说的话,尽可能都说; 让学生多锻炼、学会概括归纳,形成数学能力。
在解决 “中途加油”题时,有这么一题:一辆汽车装满油可以行使210千米,当这辆汽车装满油,从甲地开往630千米的乙地,中途要加几次油?在展示这一题之前,我就结合孩子们爱玩的天性用孩子们坐车的事例谈话引入,在孩子们自主解答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三种解决方案。方案一:630÷210=3(次)方案二:630÷210-1=2(次)方案三:(630-210)÷210=2(次)对此,我给孩子们留了一定的自我思考空间。让他们做一次啄木鸟,找找自己身上有没有虫子。孩子们段段续续的举起小手,起来说自己的思路,也就是“捉虫”。同时,在这三种方案中,我们班只有一位姓陈的孩子做了方案三这种方法。我笑着说,咱们给方案三这种方法命名为“陈氏解题法”孩子们听了哈哈大笑,小陈同学也很开心,有一部分同学都在想着下次要给自己争一个“命名法”这样,一节课下来,老师不断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情绪;和学生一起探究、合作,和学生一起共鸣,快乐获知,在不随意中达到和谐、融洽,共建一个乐学课堂。
总之 “乐教”是“乐学”的前提,“乐学”是“乐教”的结晶。只有教师“乐教”,学生才能“乐学”。教学相长,“教”与“学”双方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这样才能学得生动活泼、融会贯通。
篇7:追求高效课堂,做研究型老师
追求高效课堂,做研究型老师
追求高效课堂,做研究型老师――上海研修小结
龙口西小学 张蓉晖
五天的上海之行很快结束,虽然每天都很忙碌,中午连午休时间也在上课,但过得非常充实,好像回到了学生时代。这一期的华东师大广州市天河区名师培养工程高级研修班内容丰富而精彩,聆听了大师们的报告后,我觉得就像与一位位智者对话,受益匪浅,有一种将学到的理论践行于实践的冲动。这一次的培训,无论是在个人的专业发展上还是对于教研组的建设上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
高纪良老师所讲的《破译有效教学的密码》让我明白了怎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高老师用极其精炼的四个字“透”“瘦”“漏”“皱”高度概括了有效课堂教学的标准。“透”指的是教师要吃透教材、学科知识、学生,讲课要讲透讲深。“瘦”是指教学内容少而精,紧扣“核心知识”和“核心考点”.“漏”是指课堂留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活动和思维空间。“皱”是指课堂要有起承转合,有情趣,有悬念,有波澜。
他还指出了一节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高效率、高效益、高效应的“三高”教学,而这三高对应的就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在仍有很多老师只关注知识技能的培养,高老师用图表的形式直观地告诉我们知识技能只是海面上冰山的一角,不能只把眼睛盯在这一块上,其实发展能力,培养孩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等重要。反观我的课堂教学,我比较注重课堂的高容量,但却忽视了孩子的有效学习,比如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有些应该让孩子独立思考后再讨论的环节却压缩了时间,有时没了独立思考的时间,有时减少讨论时间,致使降低了学习的有效性。通过本次学习,让我对有效教学有更深的认识,我将努力地把所学的理论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努力成为一个研究型老师
我已经有的教龄,按杨玉东老师的分类我应该算一个经验型的老师,平时的备课、上课、评课,更多是依据自己的经验,对课堂缺乏研究。杨玉东博士和孔企平博士的课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平时着重于教课本,缺少问题意识和研究意识,教学时其实有不少值得研究的典型案例和突发事件,但却没有及时反思、整理,记录成文,导致无法上升到理论层面,只是一些零碎的经验记忆。在今后的上课中,我要努力做到:确定研究的问题,找到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后注意反思、总结,写成案例。
除了上课外,作为教研组长的我还应学会对课堂进行观察和诊断,组织老师开展研究课堂的活动,杨玉东老师所讲的《课堂观察技术和诊断》提供了多种课堂观察与诊断的科学方法,就如一盏明灯,给我指明了方向,让我茅塞顿开。原来听课光依据经验带有很大的主观性,而依据课堂观察,更为客观,能使老师们成为合作者,一起研究问题,还能成为同伴,提供建议。我想如能将学到的技术运用到教研活动中,会使更多的老师获益,会使教研氛围更为融洽。
五天的学习虽然很短暂,却在教学观念、教师发展、教研组的建设等方面让我获益良多。学习最重要的是运用,我将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践行所学,使自己有更大地提升。
篇8: 追求高效课堂的教学反思
追求高效课堂的教学反思
如何才能做到“高效”呢?在几年的教学中我不断思考,不断改进教学,起初从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到精心教学环节的设计等一系列的尝试,收效甚微,经过最近的校内听课,组内互相听课学习,我发现很多老师也在做着不同形式的尝试,但都是微观的,效果都不是很理想,而且在教学中都存在共性的问题,那就是整节课每一个环节都是精心准备,内容很丰富,环节很紧凑,问题一个接着一个的提出,学生们都在动,手动、脑动忙的不亦乐乎,这些都很好,只是到了一节课的最后却是草草结束,甚至压堂完成教学任务。
可以说这样的课在设计上讲求多学多讲多练,课堂容量很大,好像学生很忙,可是学生的思维运动有收获么,学生的思维一直是被动的,直到下课铃声响起学生还在忙着解决老师布置的问题,表面上好想学会了很多,实际上不然,过于紧密的结构设计,让一节课看似丰满却忽视了我们的教育主体――学生,他们能够吸收多少呢?有什么时间是用来思考的呢?没有。就相当于一股脑地让学生做完了十道题,却不知会了几道,就算都会了,也只是这十道,一换题目又不会了,我想不如让学生做五道类型题,做完后自己去思考如何得到的结论,进而掌握题型举一反三,学会方法,学会总结,学会学习。总之,一句话,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的把握,需要教师有丰厚的专业底蕴,高屋建瓴地把握一节课,它既包括宏观的结构即教学总体构想,几部分构成,时间如何分配,有包括微观的结构即教学每个环节如何进行,时间如何分配。
宏观上看,一堂高效课,首先要懂得在课堂的伊始设计引发思考、导入主题、调动学生兴趣的问题,进而运用各种形式来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为了探究新的问题,解决问题而去活动自己的思维,寻找答案,直到将所要学习和发现的知识被导出,师生作以总结,高潮之处嘎然而止,留出5分钟时间思考,本节课你的结论如何得到的`?你有什么收获?你的感受是什么?我想这样做得到的知识、技能、思考方法必定是高效的。这样做就很自然的避免了教学中经常出现的头重脚轻或是虎头蛇尾,使课堂既环环相扣又疏密结合,所以一堂高效课必须在结构上一张一弛的,节奏快慢结合,就像一首歌,要高低音结合才会有跌宕起伏的感觉,才是一首优美的音乐,让人余音绕梁。另外,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在微观细节上,一个活动的设计也是如此,动静结合,在动手动脑过后,引发思考,从中得到些什么,才能使每个活动是高效的,当一节课的每个环节都是高效的,那么这堂课从结构上又是优化的,那又岂能不是高效课堂!
总之,想要追求高效的教学,就对教师提出了要在宏观上把握好课堂的整体结构,优化课堂结构,下功夫在微观上从方法上力求高效,相信我们的高效课堂已经不远了。
篇9: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案
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案
一、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1。将解题思路简单化,程序化。
怎样做到让学生主动的去思考?关键在于老师要通过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策略,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展示给学生问题的关键点在哪?突破点在哪?以及解决物问题的思路,把思考的过程程序化,简单化。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不止明白了如何解决这一个问题,而且还明白了怎样类似的问题。
2。运用策略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领会学习策略,需要让学生有练习的机会。通过练习,学生就可以体会到学习策略的运用技巧,并能够加深印象,熟练掌握。在运用策略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选择,设置能够尝试不同学习策略的问题情境,应从学习材料的多样性,不同角度去进行搜集,让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于物理学习中。
3。引导学生形成新的策略
创造性是学习策略教学的最大的特点。学生在运用学习策略的'过程中,逐渐发现策略的重要性和有效性之后,会明确的意识到策略在其他不同的领域所呈现的作用。从而形成自己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新策略,成为学习的主人。最好的策略就是适合个人特点,有效的策略,这就是学习策略的目的。
二、有效教学反思性评价
1。自我反思评价的意义
自我反思性评价是提高专业技能一个重要方式。某位注明的心理学家曾经说过:经验加上反思等于成长。要想获得持续的提高,成长,进步,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总结,曾经有人做过专项的研究: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教师,他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自我的观察,自我评价,自我监控和自我反思,能够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调节。通过不断的总结,反思,修正,主动的审视自己的教学活动,通过这个过程,就能够使得自身处于一个不断完善,进步的良性循环中。
2。反思评价的内容
1)在物理教学的实施阶段,教师对于自身反思性评价包括:教学理念的反思性评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结合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要求。在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体验,重视过程与方法的结合,这要求教师要转变陈旧的理念,从一个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引导者,合作者和组织者。为了能够真正理解新课程的精神,并加以利用,教师需要经历从学习,实践再到自我反思评价再到学习实践的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对教学理念的升华。
2)教学内容的反思评价教学内容的反思性评价,包含教学内容的有序性,科学性,以及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匹配度。是否是以教学目标为统筹的讲解物理概念。教学的重难点,选题的代表性是否利于学生的理解运用,是否能够体现解决方法的关键点,作业的布置是否准确,能够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观察能力的实验方案等等。
3)教学对象的反思评价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和特征,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学生个体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差异会更明显。所以,对学生的理解就显得尤其重要,作为物理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共性和差异,考虑教学的进度是否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是否把精力偏向优等生而遗忘所谓的差生。是否能根据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作出及时调整。反思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习习惯等,只有这样,物理教师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本文基于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结合新课程要求的特点,对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有效性进行研究,利于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水平,探究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篇10:高效课堂教案解读
高效课堂教案解读
一、导学案的实质
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课时或课题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导学案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它是高效课堂教学理
念下教师为学生进行学习设计的产物,被形象地比喻为高效课堂上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指南针”、“方向盘”、“导航仪”。“导学案”不是“教案”,也不单是“学案”, 更不是教辅书、习题集、讲义等。与“教案”相比,它主张“服务于学”,它最终极的追求是让学生“会学”“ 创学”,侧重于研究学生、学情、学法。
二、指导理念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确信知识靠学生自主构建,学生自已能学会的让学生学,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学习的有效性,明确学生有效学习有赖于教师有效设计。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境或设臵台阶,层层深人地引导学生自学、探究、交流、训练,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次数、思考深度上得到加强,使课堂更有效率,达到教学合一,从而使知识、生活、生命在课堂上达到共鸣。导学案不仅要设计教师如何讲,还要设计学生如何学,只有把教师讲的最优化和学生学的最优化融合在一起,才能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因此,教法与学法设计便成为设计导学案的重要工作。设计时应从教学内容和学情出发,在教法与学法的最优化方面动脑筋,下工夫,精心设计。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留给学生“动”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读、主动说、主动议、主动练,指导学法,使学生会读、会说、会议、会练,授之以法,通过灵活点拨、启发指导,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结合起来。
三、对共性问题的思考
上学期全学区在导学案的备写上,采取的是放手让大家尝试,结合学校、教师、学生实际去备写,通过对各校的督查,由于对导学案实质和新课标的把握出现偏差、对教材和学情研究的不够深刻以及主观认识不到位等原因,存在较大的问题:
1、共性化问题。导学案的形成是要经过个人初备、集体研备、课中课后续备等过程的。但由于集体备课的行为不规范或管理不到位、教师主观认识的偏差等原因,导致备课环节被简化。执教者将集体研讨、主备课人设计的导学案直接复印拿来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当中,没有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针对自己的学生进行加工处理,导致导学案共性化。
2、教案化问题。教案的着眼点在于教师“教什么”和“如何教”,他是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的设计;导学案的着眼点则是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但从大家备写的导学案看,由于受教案的影响,大多是教案的翻版,侧重于教师的教,而对于学生的学体现的较少或者体香的不够到位。
3、提纲化问题。所设计的导学案只是简单罗列出了本节课的教学提纲,没有将学习内容加工处理成问题,对学生如何学和学法的指导没有太大的帮助,完全起不到导学案应有的作用。
4、作业设计浅。作业设计区别于作业布臵,它是要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巩固和能力的提升的目的,要针对本节课和学生实际设计不同层次、掌握本节课做学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的作业,从而达到当堂检测。因此,设计要体现层次性、基础性、拓展性。但
从设计的导学案看,大多关注到了基础性,对学生能力发展方面没有和好的体现。
5、反思不深刻。没有反思就没有成功。对于设计的导学案在课堂中体现的如何,好的方面及不足的方面,针对问题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就要及时的去从各个层面反思,反思要有广度和深度。只有反思才能改进,只有反思才能提高,只有反思才能成长。但从设计的导学案反思来看,不够深刻,只是形式而已,大多是教学目标的再现,比如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掌握了什么什么,或者说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本人感觉存在很大的问题,还需今后努力等寥寥几句,这样的反思有何意义。
6、传统做法的丢失。教育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与创新,但在创新的同时,要处理好传统继承与现代创新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为创新而丢了“本”,对于传统好的做法、典型经验要做到继承发扬。大多导学案缺少了对教材的分析、重难点的分析、学情的研究以及美观的板书设计等。
四、如何设计适合自己的导学案
导学案的设计是提前进行个人设计,集体研讨优化设计,以学为主考虑设计,分层把关确保质量的操作流程,并通过交流研讨、课后反思、不断改进等措施,达到学生学有所得,师生共同成长的效果,要体现教和学的有效性。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教学设计,关注课堂学习的`内外联系,关注不同学科的课堂学习,关注所有学习过程。为了设计适合自己教学的导学案,就几个重要环节
的做一说明(另见附件):
(一)预习导学(自主学习)
预习导学的环节设计主要意图: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出发点,课前回忆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知识,自主解决教材和教学要求中的基础性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对疑难问题做好标记,能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或在课堂上向老师质疑。 预习导学”的环节基本要求:达到“四性”。
1、趣味性。学案的预习导学练习题的设计一定要体现出趣味性。要让孩子在预习中兴趣盎然,对新知识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孩子就会主动的读书学习,投入到预习中来,预习题就能很好地带领孩子走进丰茂的知识原野。
2、层次性。因为学生的能力水平存在不同的差异,知识体系也呈现出不同的状况。所以学案设计时老师尽可能地使预习导学的内容体现出不同的阶梯的层次性。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达到不同层次的预习效果。
3、操作性。预习题的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让学生能独立的围绕预习题有效地预习。老师设计是要能针对具体的知识点,化解成小的知识点,让学生便于理解和接受,通过学生的预习自学,能基本理解知识点,达到预习的预期目标。不要设计范围过大,语言模糊,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
4、可检性。预习题的设计,一定要让老师便于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做出检查,对学生的预习做出反馈,教师至少批改三分之一以上
篇11:从“高效课堂”看当代教育
从“高效课堂”看当代教育
上月,被安排到向阳小学听课。听得当然是精心准备的为教而教的课,精神抖擞、配合默契的学生,口若悬河,声情并茂,表现相当专业的精英同行,貌似如痴如醉,专心笔记的听课同事,精神焕发,神采奕奕的教育局领导。给我的感觉,至少是表面上的,很专业的教师!这堂课,有个很时尚的名字“高效课堂”。
我在数年前也曾关注过这个所谓的“高效课堂”。这一关注就是长达一个学期的研究学习和模拟实践。“高效课堂”的确是个好东西,但这里面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类似于京剧里的“唱、念、做、打”,一环紧扣一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进行频率较高的互动,争如足球比赛里的攻防转换,只不同的是,好的攻防有好的精英球员和好的精心组织,这屯昌的“高效课堂”怎么看就如中国的“超级联赛”,攻防转换得让人揪心!鄙人不才,研究了一学期,没敢搞!因为学校的环境不一样!
上周,学校开始地震,校领导一边骂着上头瞎乱搞,一边“坚决执行”,动员老师开始给学生分组,进行“高效课堂”的准备。于是整栋教学楼震荡了一上午,大多数班级完成了分组,只不过,老师们没有“高效课堂”的经验,只是照猫画虎,小学部的小朋友们兴奋了一上午,而老师们则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上这时尚版的“高效课堂”;中学部的大孩子先是面面相觑,继而“兴致昂然”。用一资深同事的话“女生们两眼放电,男生则双目放光”,于是乎,课堂彻底“放羊”!
分组教学,讲究的是“同组异质”、“异组同质”,也就是说,每个小组,必须有高高手、高手、低手、低低手,以保证小组间实力相当,教学竞赛才有搞头!而且每组还须有一位有 “领导气质”的“头羊”,精擅配合老师进行课堂的任务教学,使老师如使臂指,操控自怡。如不具备这些个条件,“分组教学”简直就是另一个雅安!
分组教学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普通的备课模式根本无法适应。搞笑的是,屯昌的同行谁都会说备课要“既备教材、又备学生”,但真正落实的百不存一!高效课堂里,注重的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这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相悖。教育圈子里的朋友都知道,任务模式的教学方法并不待见于我国的基础教育环境。这种教育方法也就部份“实验学校”稍有涉及,但也不敢全面铺开。
重点学校生源质量有保证,这是开展“高效课堂”的前提!可悲的是,放眼屯昌,真正能开展“高效课堂”的班级有几个呢?我对屯昌中学开展这个项目都不抱任何希望!思源?红旗?生源质量差的问题严重困饶,何况还须直面一个校长素质的问题!
居然!屯昌所有学校同时开铺“高效课堂”!这个拔苗助长举动很能说明现阶段屯昌教育的问题!
给我的感觉,组织上太急了,这一急就乱投了医!
教育行政化这颗毒瘤从大学开始向基础教育扩散,自“”结束,中国的教育没有大师已经很久了。中国的大学校长现在还有谁是德高望重的呢?都已被位高权重所取代!看看现在的中小学,哪个校长不是借“位高权重”而不再上课,屯昌的中小学校长,如果还有哪位在一线教师岗位上从教!鄙人定长鞠十躬,以为神往!而这些,还仅仅是目前的大环境而已。
再细分析到屯昌的老师,名头都很吓人:绝大多数都是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但是,走在路上,若不认识的,其自称教师估计会吓傻很多人!他们的话题永远就是1:黄色笑话,2:彩票号码,3:麻将!屯昌的教师没有丁点压力,全班尽没,考得一埸糊涂也没有关系,无须对家长负责,无须对社会负责!论文来自于百度,职称用之于工资!我曾在县城听某位高级教师教给他的学生:卫星城就是专门造卫星的(地理)。这些,就是屯昌教育的基本环境!
有如斯“领导”、如斯教师,这“高效课堂”如何搞得起来?!
本周,于是,许多的班级,“分组教学”取消了!这回,是连猫都不描咯!“高效课堂”流产了!
篇12:高效课堂从改变教学入手
高效课堂从改变教学入手
构建高效物理课堂,就是要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教师应摒弃原来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融入课堂,实现全面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的任务是听,毫无主动性可言,难以集中注意力,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新课标的实施,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获取物理知识,拓展思维,提升物理素养,构建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
一、创设有效情境,构建高效课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新课的学习。情境的创设能够拉近物理与学生的距离,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分析,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升学习效果,最大化课堂教学效益。例如,在教学《噪声的控制》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对噪声有更为明确的认识,了解噪声产生的危害和如何进行控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有效的情境。教师拿出一块硬纸板,让学生拿着来回剐蹭教室的窗玻璃,让另一名学生拿着一根棍子来回摩擦黑板,又让一个学生拉着自己的桌子擦着地面动,在教室中,一时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音,这时教师向学生提出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怎样的感受,学生纷纷摇头提出感觉很不舒服,教师趁势提出了噪声的概念,接着教师告诉学生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噪声有哪些危害后,向学生提出“既然噪声的危害这么多,那么要如何控制噪声呢”这一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被教师激发出来,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寻找噪声的控制方法。这样,学生对噪声有了比较清晰、透彻的认识,增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有了亲身的体验,这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思考。
二、组织讨论学习,构建高效课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讨论,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在讨论、学习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有所运用,同时也能使学生在讨论中产生思维的碰撞,做到取长补短,从而打造出高效课堂。例如,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给学生引入了思考、讨论的问题,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一名乘客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由于突发状况,这名乘客要求司机停车,还没等车停稳,这名乘客就着急着跳下了车,那么请讨论这名乘客落地点在哪里?”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讨论有了目的性,学生先自主思考,然后进行讨论。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教师让学生说出讨论的结果,全班形成了三种观点,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这名乘客会落在汽车的前面;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这名乘客会落在汽车的后面;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乘客将落在原来的对应位置。面对三种回答,教师让学生思考惯性的概念,再次要求持三种观点的学生重新组合在一起,进行思考、讨论、交流,学生认识到,由于惯性,乘客会具有与汽车相同的速度,汽车在做减速运动,而乘客会以原速度向汽车行进的方向运动,这样乘客就会比汽车运动得要远一些,因此乘客会落在汽车的前面。这时,有学生提出这就和站在匀速行驶的火车上的人在跳起后会落回到原地是一个道理,显然,学生对惯性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讨论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在讨论中有了思维的撞击,提升了思维能力。
三、优化教学设计,构建高效课堂
教师在课堂教学前,会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不仅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思考、学习,还能在愉悦的状态下,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构建出高效的物理课堂。例如,在教学《声音是什么》时,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采用了学生熟悉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当人们在空旷的操场上说话时,很难被别人听到,可是以同样的力气在屋子里说话时,就会感觉很吵,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屋子里的空气没有流动,使声音很难传播吗?还是因为空旷的操场空气稀薄导致声音太小?又或者是在屋子中说话会有回声,而此时回声与发出的声音混合在一起,才使得屋子中声音比较大?教师给出一连串疑问,引导学生有方向地进行思考。学生在这个比较熟悉的场景中,自然会根据教师对声音传播内容的讲解进行分析、筛选,想到在屋子里声音会与四周的墙壁发生碰撞,会被反射,由于屋子的空间小很难分辨出反射的声音和原声,在无形中加大了原声,使人们听到的声音较大。最后得出结论,回声与原声的共同作用,导致在屋子中声音会感到吵。熟悉的场景,使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在熟悉中产生学习期待,还能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锻炼思维,提升物理综合能力。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顺学而导,将学生置于课堂中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动学生的思维,构建优质、高效的物理课堂。
作者:许军 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包场初级中学
篇13:高效课堂从改变教学入手
现代教学理念下高效课堂教学研讨
摘要:伴随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课堂教学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本研究主要围绕分层差异教学、分组合作学习、任务驱动式、基于ARCS动机激励模式这四个方面从教学设计的维度进行论述。以期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课堂主动参与。
关键词:教学设计;分层差异;分组合作;任务驱动式;ARCS模式
伴随现代教学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学习者的参与度不够。本研究着重从教学设计的维度,借鉴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致力于论述如何从开展差异教学、分组合作学习、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基于ARCS动机激励模式这四个方面进行精细化教学设计。
一、分层差异教学
基于分层差异教学的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依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等维度大致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学生相关的基础知识比较丰富,对新技术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学习的能力较强,这类学生往往不满足于课程标准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第二个层次的学生基本能够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但通常缺少学习的主动性,需要教师提供适度的学习支持;第三个层次的学生信息素养相对较为薄弱,或是学习能力不够强,或是缺乏学习的积极性,需要教师给予特别的关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先按课程大纲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进行全班范围的统一讲解,随后可安排学生练习。通常情况下,第一层次的学生可以很快掌握教学内容并完成课堂练习。第二层次的学生基本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偶有学习困难,这时可以安排第一层次的学生分组进行辅导帮助。教师的精力应重点放在对第三层次学生的学习支持上面,给予充分的学习支持与辅导。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学深度的问题,设置分层的教学目标,既要保证全体学生能够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学习到更多的知识[1]。课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设定可借鉴分层差异教学的理念,使得目标层次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不同起点的学生均学有所获。
二、分组合作学习
伴随社会分工的不断精细,信息时代要求我们合作完成更为复杂的事务。一方面社会事务日益复杂,另一方面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合作将成为未来大部分人的核心素养之一。正如哈佛大学学者瓦格纳在《教育大未来》中谈到的,未来学生需要具备的核心素养中就有“跨界合作与以身作则的领导力”[2]。无独有偶,至起的PISA考试也更加强调合作问题的解决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须注重合作学习、教授讲授示范与学生独立学习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学习既离不开教师的示范与辅导作用,同时又离不开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以及学生个体独立学习。教师的讲授示范可以在短时间内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知识,但对所有学生而言,很难全部掌握教师所教授的所有知识[3]。这时候就突显出教师辅导的必要性了,教师在这一环节可以因材施教地对学习者遇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然而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在某段时间内只能辅导一个或者几个学生,无法为所有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通过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学习,同伴间互相启发,经过合作学习探究,可以共同解决很多问题,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也可以得到来自同伴的更多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在课堂上采用分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工作,将可能在分组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做出详细的课堂实施规划和课堂预案处理。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考虑到合作学习的五个作用机制———挑战、激励、反馈、交流和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据有关研究表明,合作学习对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是大有裨益的。依据韦布和丹塞罗等研究者发现,高水平的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收益更多,因为高水平的学生在向其他学生讲解的过程中,是对知识的精细加工的过程[4]。
三、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方法以奥苏泊尔的教与学的理论和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相结合作为其理论基础[5]。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专业知识创设出一个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任务,实现有意义的教学。在课程中借鉴“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设计思想,依据具体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习者共同确定学习任务,而学习任务又可以分解为学习资源、学习策略、学习情景、认知工具,以及教学支持与管理等几个维度。具体的实施步骤包括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教学任务的设计、教学情景的设计[6]。
1.分析学习者特征
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设计中强调将学生作为主体,是任务的主动建构者。全面分析学习者,对教师设计出适合学习者认知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学习任务是极为关键的。教师可以通过摸底考试、调查问卷、查阅学生以往相关课程的成绩等方式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2.设计教学任务
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是以合时宜的任务作为教学的中心环节,以“任务”来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深层次地加工知识,完成知识与能力的迁移。设计教学任务时,需要教师参考以下几条原则:首先,教学任务要能够涵盖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确保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能够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其次,设计的教学任务要符合学习者的特征,任务的设计既要具有挑战性,又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再次,任务的设计尽量是非良构的,没有太多的限制条件,有着多维度的评判标准,同时需要设计出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问题的解决方案;最后,尽量设计出开放性的、多元化的任务,确保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帮助学习者从宏观到细节对所学知识进行建构,提供认知工具帮助学习者解释和把握学习任务,提供学习策略有效支持学习者问题的解决。及时跟进学生问题解决的进程,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必要的教学支持。
3.设计教学情景
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理念主张教学过程应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发生,学习者在问题解决与任务完成的真实情境中完成对知识的建构。教师对教学情境的设计还包括对学习资源的设计、认知工具的设计、学习策略的设计、总结与强化练习的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的设计等。为了有效地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教师需要为学习者提供开放的、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既可以是文本、又可以是音视频资源,甚至可以是精心挑选的优质网址资源链接。提供给学习者的资源应该是教师根据学科的定位以及教学目标的要求精心筛选的优质教学资源,可以为学习者学习任务的完成提供有效的支持。同时,也要精简资源,避免资源冗余,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提供教学资源时应尽量明晰,以便让学习者清楚地在短时间内判断所给教学资源对自己是否适用。教师还需要为学习者提供支持学习的认知工具。常用的认知工具有知识建模工具、信息搜索工具、协同工作工具、绩效评估工具及管理评价工具等。设计自主学习策略的核心原则是为了支持和促进学习者的有效学习,激发学习者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与主动性。常用的自主学习策略有建模学习策略、反思学习策略、启发式学习策略、探索式学习策略、抛锚式学习策略、随机进入式教学策略等。教师在设计强化练习与总结时,核心目标是帮助学习者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等知识组织工具,帮助学习者建立起对所学知识的系统脉络。这一方面在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中尤其重要,因为与传统的教师讲授不同的是,任务驱动课堂教学情境的知识点往往是贯穿于任务完成的过程中的,学习者需要通过强化练习与总结环节实现对知识系统的梳理。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理念注重对教学评价的设计,既包括对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又包括对学习结果的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达到更佳的教学效果而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用于及时调整教学行为的评价方式。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一阶段或全部结束后进行的评价,目的是检验教学效果及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完成程度。根据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理念,教师应格外注重形成性评价的设计,设计有效的评价手段促进学习者的积极参与。
四、基于ARCS模式的教学设计
1983年,ARCS模型由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知名教授约翰•凯勒教授提出,目的是培训教师进行教学设计以激发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在对相关论文及研究报告进行元分析后,他总结出四个激发学生动机的基本要素:注意(即引起学生注意)、相关(即知识与学生的相关性)、信心(即给学生设定符合最近发展区的期望)、满足(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所获得的满足感)[8]。这四个基本要素可以作为我们设计教学活动的支架,指导设计出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活动。基于ARCS动机激励模型中“注意”的指导,只有有效激发学生的注意,才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想要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往往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实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知觉唤醒,继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接下来教师需要设计一些手段有效地保持学生的注意。例如采用多种媒体让学习者感到新奇,或者通过举例子或是讲故事的方式使学生产生思考探究的好奇心,或者通过与学习者之前的认知产生冲突以引发其关注。基于ARCS动机激励模型中“相关性”的指导,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考虑从学习者的已有知识和已有经验这两方面发生联结。学习者在学习知识的时候能够意识到知识与已有经验之间的联系会更加容易产生兴趣,因为学生往往会根据自己之前的生活经历来判断所学知识是否有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向学习者明确,掌握了所教授的知识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ARCS模型的第三个要素是信心,即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给学习者设定合理的期望,让学习者觉得有一定挑战性的同时,树立经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设计出恰当的教学期望,同时设计出能更好地达成教学期望的路径。通过设计有序的步骤序列(非线性)有力支持学习者达成教学目标。同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格外关注形成性评价的设计,通过过程性评价的反馈支持学习者建立信心,完成教学目标。ARCS模型的第四个要素是满足感,即教师需要考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成就感。教师在对教学评价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评价的策略和方式尽可能保持公平。如果评价策略是不公平的,或者与学生的努力程度关联不大,则会大大降低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尽量模拟真实的场景,让学生在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达成教学目标的要求。在现代教学理论的视域下,本研究从分层差异教学、分组合作学习、任务驱动式的、基于ARCS模式的教学设计四个方面探析了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具体实施路径。以期能够为教师设计出学习者参与度较高的教学设计提供思路与想法。
参考文献
[1]环敏.在合作学习中实现差异教学[J].当代教育科学,(16).
[2]瓦格纳著.余燕,译.教育大未来[M].海口:海南出版公司,.
[3]伍新春,管琳.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约翰•哈蒂.可见的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5]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12).
[6]何克抗,林君芬,张文兰.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梁小帆 赵冬梅 庞元博 单位:1.河北美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2.河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篇14:追求品质教育,打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追求品质教育,打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追求品质教育,打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文/苏东贵
摘 要:高中数学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课程中的三大主科之一,在高中课程的学习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高中数学成绩对学生的总成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学好数学是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的主要任务。而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在于较高的课堂效率,这时,就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有效地帮助学生学好高中数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效率;学习兴趣
在学生的高中学习阶段,数学是一门难度较高的课程,它需要学生拥有缜密的逻辑思维与活跃的想象能力,而这些思维与能力主要靠后天的培养来获得。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提高课堂效率,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不再对高中数学望而却步。下面,就对如何打造高中数学高效课堂做一
探析。
一、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学生由于没有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而失去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在面对这种问题时,应当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避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这样很容易使学生感觉到上课内容过于乏味,而无法集中精力去听课。教师可以进行趣味教学,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在上课的过程中,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二、让学生自主讲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尽量避免教师单方面进行知识传授,教师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的难易程度,将知识点划分成几个方块,并且每堂课安排不同的学生对稍微简单一些的.知识点进行课堂讲解,让学生对讲解的内容进行独立的思考,再把思考结果呈现给大家。而对于在听课的学生也能够学习到来自于讲解的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精力也更加集中,课堂效率自然得到了提高。在学生讲课结束后,教师可以对一些较难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完善学生的思维结构。
三、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举一反三”
教师在进行习题讲解时,应当抓住一些较为重点的知识点,举出一个典型的例子,并且进行仔细地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列出每一个解题步骤中运用到的知识点,让学生掌握运用这些知识点来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
教师应当掌握高中生的学习规律,将提高课堂效率作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追求更高品质的教育。
参考文献:
[1]卢秀艳。浅谈高中数学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2.
[2]张俊。浅谈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数学学习与研究,.
(作者单位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梧桐中学)
篇15:GRE写作高效学习从模仿开始
GRE写作高效学习从模仿开始 实用作文练习方法讲解
练习写作两种常见方式和优劣对比
大家练习写作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题海战术猛练,希望靠着大量写作提高水平。另一种是模仿别人的优秀文章写作,通过吸收他人长处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来提高写作水平。第一种方法其实弊端很大,光靠自己写,没有什么参照,只会导致思想越挖越空,最后没有内容可写,正确的做法是模仿写作。
模仿写作的前提条件
1. 要有质量较高,可以用来模仿参照的文章,各类黄金范文,满分高分作文都是不错的材料。
2. 要理解吃透这篇文章,理解它的用词、句子结构、段落结构等细节内容。
3. 文章本身最好带有正确的中文翻译。同时,文章的长度不能超过500字。翻译帮助你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长度控制在500字更适合GRE的作文长度。
模仿写作的方法
首先要分析文章,分析每一句和上一句是什么关系。美国人写作文的一个特点是,通常每段的第一句都包含了整段文字的内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topic sentence.。另一个特点是当你写完一个句子后,你要问WHY。你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给出一个圆满的回答,这就是一篇优秀的作文。对于文章结构,句子和词汇用法,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都可以进行模仿,保证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进行模仿,会让你的作文水平有快速大幅度的提高。
以上是给各位初涉GRE写作新手考生的一些建议和经验分享,模仿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合理的通过模仿写作练习GRE作文,会给你带来快速的进步和巨大的帮助。
GRE Issue写作范文详细解析
Issue
The following is from an editorial in the Midvale Observer, a local newspaper.
“Ever since the 1950's, when television sets began to appear in the average home, the rate of crimes committed by teenagers in the country of Alta has steadily increased. This increase in teenage crime parallels the increase in violence shown on television. According to several national studies, even very young children who watch a great number of television shows featuring violent scenes display more violent behavior within their home environment than do children who do not watch violent shows. Furthermore, in a survey conducted by the Observer, over 90 percent of the respondents were parents who indicated that prime-time television——programs that are shown between 7 p.m. and 9 p.m.——should show less violence. Therefore, in order to lower the rate of teenage crime in Alta, television viewers should demand that television programmers reduce the amount of violence shown during prime time.”
The author of this editorial states that the rate of teenage crime in the country of Alta has increased along with the increase in violence shown on television, beginning with the 1950's when television was introduced in the average home. In addition, the author states that several national surveys have shown that young children watching violent television programs are more prone to violence than children who do not. The write also says that a survey indicated that ninety percent of parents responding said that prime-time programs should show less violence. Finally, the author come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o lower the rate of teenage crime in Alta, television watchers should demand a reduction in violence shown during prime time. This argument suffers from several critical fallacies.
Firstly, the writer equates the rate of increase in teenage crime in Alta to the increase in violence shown on television but gives no causal linkage other than the similar time periods. The author makes no distinction between types of crimes - whether they are violent or nonviolent crimes by teenagers. Furthermore, there are several possible alternative causes for the increase in teen crimes. For example, perhaps all types of crimes have increased for all ages, or maybe the police are now doing a better job of catching teenage criminals than they were before. Perhaps the reason for the increase is simply an increase in the overall population and that as a percentage of the population, teen crime is even less than it was before. Without ruling out these and other causes, the argument fails to convince by showing no causal linkage between television violence and teenage crime.
Secondly, the author mentions national studies that show that young children that watch violent programs show more violent behavior at home than children who do not watch such programs. This argument fails on two levels - one by assuming that children and teenagers are equally affected by television programs; and two by again assuming that there is some type of cause and eff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television violence and teenage crime. Young children and teenagers are not the same and it should not be assumed that more violent behavior within the home leads to crimes outside as these children grow into teenagers.
Thirdly, the author offers a survey showing that ninety percent of the respondents were parents who indicated that prime time television programs should show less violence. The survey methods are not discussed -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sample was improperly chosen or somehow predisposed to include parents that are very much opposed to television violence. Additionally, it is possible that such parents are far more vocal in their opinions than those who care little or not at all about prime time television violence, again skewing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Even assuming the veracity of the sample population surveyed, it is not logical to associate television violence with teen crime solely on that basis.
Finally, the author makes the gratuitous assumption that simply having television viewers demand that television programmers reduce the amount of violence during prime time will lower the rate of teenage crime in Alta. Regardless of the flawed arguments previously discussed, simply demanding a change will have no effect whatsoever on teen crime. To strengthen his or her argument, the author needs to show some direct causal linkage between television violence and teen crime rather than making vague and unsupported comparisons purporting to show a link. There is no proof given either that television violence of any kind causes teenage crime or that a reduction in prime time violence will keep teenagers from breaking the law.
(602 words)
[题目]
下述文字摘自一份地方性报纸《Midvale观察家》所发表的社论。
“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当电视机开始出现于寻常百姓家庭时,Alta国内青少年犯罪率已呈现出持续上升的势头。这一青少年犯罪行为的上升与电视上所播放的暴力画面的增加成正比。按照几份全国性调查报告,在那些大量观看了涉及到暴力场面的电视节目的青少年中,即使是极为年幼的孩童在其家庭环境中也要比那些不看暴力节目的孩童表现出更多的暴力行为。此外,在一项由《Midvale观察家》所进行的调查中,有90%的受访者为父母亲,他(她)们表示黄金时段的电视内容——即晚上7点到9点所播放的节目——应该减少播放暴力内容。据此,为了降低Alta国内青少年犯罪率,电视观众应该要求电视节目编播者减少黄金时段所播放的暴力画面数量。”
[范文正文]
本社论作者陈述道,Alta国内青少年犯罪率伴随着电视所播放的暴力场面的增加而上升。这一情形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因为电视在当时被引入到普通百姓的家庭。此外,该作者陈述道,几项全国性调查显示,观看暴力电视节目的孩子比那些不看同类节目的孩子更易于形成暴力倾向。社论作者还指出,一份调查表明,受访的90%的父母亲认为,黄金时段的电视节目不应含有那么多的暴力场面。最后,作者得出结论,认为要想降低Alta国内的青少年犯罪率,电视观众应要求减少黄金时段所播放的暴力画面。这一论述犯有若干关键性的逻辑谬误。
首先,社论作者将Alta国内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与电视所播放的暴力场面的增加相提并论,但除了二者在时间上吻合以外,没能给出任何因果关系。该作者没有对不同的犯罪种类作出区分——青少年所犯的罪行是属于暴力型的还是非暴力型的。此外,对于青少年犯罪数量的增加,还存在着其他一些有可能的原因。例如,或许所有年龄段的所有类型的犯罪行为都呈上升态势,或者也有可能,警察现在要比过去更擅长于抓捕青少年犯罪者了。更有可能的是,犯罪上升的原因仅仅只是人口总量的上升所致,并且,作为人口总量中的一个比例,青少年犯罪现在甚至低于以前的程度。如不排除掉这些以及其他的原因,社论中的论点便无法令人信服,因为作者没有在电视暴力和青少年犯罪之间建立起任何因果关系。
其次,社论作者提到,有几份全国性研究表明,观看暴力节目的孩童在家里比不看此类节目的孩童表现出了更多的暴力行为。这一论点在二个层面上显得站不住脚——首先是假设孩童和青少年受到电视节目同等程度的影响;第二是又一次假定在电视暴力与青少年犯罪之间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孩童与青少年毕竟并不相同,我们不能做这样的假定,即家庭中较为暴力的那些行为必然会随着这些孩子长大成为青少年而发展成为犯罪行为。
第三,社论作者给出一项调查,以期证明90%的回答问卷的受访者均为父母亲一类的人,他(她)们提出黄金时段的电视节目不应该播放如此多的暴力镜头。但社论中没有讨论该调查所使用的调查方法是什么。情况有可能是,该调查的样本选择得并不恰当,或在某种程度上侧重于只将那些对电视暴力甚感厌恶的父母亲囊括于样本之中。再则,情况也可能是,这些父母亲在表达其意见时要比那些对黄金时段电视暴力漠不关心或满不在乎的人来得语气强烈得多,这样便再度使调查结果失之偏颇。即使我们假定所调查的人口样本是真实的,仅仅以此为依据将电视暴力和青少年犯罪联系起来也是不合逻辑的。 最后,社论作者作出一不必要的假设,即只要有电视观众要求电视节目编播者减少黄金时段暴力内容的播放量便可降低Alta国内的青少年犯罪率。即使不考虑此前已讨论过的那些含有缺陷的论点,只是去要求作出某种改变并不会对青少年犯罪产生任何影响。若要增强其论点的逻辑性,社论作者必须在电视暴力与青少年犯罪之间表明某种直接的因果关系,而不是作出某些含糊其辞的和缺乏依据的比较,声称存在着某种联系。该作者既没有拿出证据证明任何种类的电视暴力导致了青少年的犯罪,也没能证明黄金时段电视暴力的减少将会防范青少年的违法乱纪行为。
GRE优秀作文范例参考
Although innovations such as video,computers,and the Internet seem to offer schools improved methods for instructing students,these technologies all too often distract from real learning.
尽管诸如电视、电脑和互联网这样的发明似乎给学校教育提供了进步的手段,但是所有这些技术往往也是在偏离真正的学习。
正文:
Nowadays there is a growing concern about the role that innovations have played in the field of learning. While most people think that innovations benefit learning process in various ways,different opinions arise that these technology advancements actually distract students from real learning. On balance,according to my personal observation,whether innovations can be beneficial or detrimental to real learning depends on the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s,not on these innovations themselves.
To begin with,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do help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various ways.With the aid of these technologies,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can be shorter and easier than before. For instance,if a student want certain published papers of an academic discipline,he/she may look through considerable catalogs to find the ones he/she needs. However,with the help of Internet innovation,at present most of these papers are published online. Consequently,to find certain paper the procedure is much easier and shorter,the students just type the key words and other information of the paper,and then the system will search the database,and the papers are there waiting for them. As this new approach can save a lot of time for the students,he/she could have more time reading the papers and absorbing the knowledge rather than checking and looking for the papers that could be a waste of his/her time. This example aptly illustrates how technology advancement benefited the students and their learning process.
Secondly,while innovations can help learning in various ways,it is more important that the central role of the pursuit for knowledge and wisdoms are maintained. What real matters is not the approach but the purpose of learning. In India,where modern technologies are less applied to the learning process than in the US and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still a lot of distinguished students achieved their academic goal with their hard work and desires to knowledge. In the US,where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students are given the most advanced facilities and apparatus for their learning and research,however,it is wildly accepted that they are far less outstanding compared to the Indian students of software,who may share computers in groups. From this comparison we can see that the real and core push of learning is the desire for knowledge,not the help of innovations.
In addition,if not guided properly,the technology advancement might inhibit learning.In other words,innovation can distract the students from real learning than helping them. It is obvious that a computer can help students of science to calculate mathematical equations but can also be used for recreation such as net surfing or computer games. It is highly possible that these students can spend more time and energy on recreations rather than learning when using a computer. Thus,learning is inhibited. Under this circumstance,guidance and restrictions are needed to ensure the right use of innovations for learning,or the consequence may be on the contrary to the students and teachers' desire.
To conclude,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are beneficial to learning in many ways,but when using these technologies,one should not forget the real purpose of learning and remember not to be distracted for other usages of these innovations that are irrelevant or detrimental to learning. On balance,innovation here serves as a double-edges sword,and its right use is dependent on the students and the teachers.
GRE写作高效学习从模仿开始
篇16:GRE写作高效学习从模仿开始
GRE写作高效学习从模仿开始
练习写作两种常见方式和优劣对比
大家练习写作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的题海战术猛练,希望靠着大量写作提高水平。另一种是模仿别人的优秀文章写作,通过吸收他人长处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来提高写作水平。第一种方法其实弊端很大,光靠自己写,没有什么参照,只会导致思想越挖越空,最后没有内容可写,正确的做法是模仿写作。
模仿写作的前提条件
1. 要有质量较高,可以用来模仿参照的文章,各类黄金范文,满分高分作文都是不错的材料。
2. 要理解吃透这篇文章,理解它的用词、句子结构、段落结构等细节内容。
3. 文章本身最好带有正确的中文翻译。同时,文章的长度不能超过500字。翻译帮助你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长度控制在500字更适合GRE的作文长度。
模仿写作的方法
首先要分析文章,分析每一句和上一句是什么关系。美国人写作文的一个特点是,通常每段的第一句都包含了整段文字的内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topic sentence.。另一个特点是当你写完一个句子后,你要问WHY。你提出一个问题,然后给出一个圆满的回答,这就是一篇优秀的作文。对于文章结构,句子和词汇用法,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都可以进行模仿,保证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进行模仿,会让你的作文水平有快速大幅度的提高。
GRE作文闪亮词汇解析
inky:用于个人或科研道路上的迷茫。
promulgate:写到政治法律方面issue,关于政策规定的公布,发布。
latency:如写到作者尚未表现出作用的潜在危险,或自己所主张的观点长远作用。
connotation:很常用的一个词,常在文首用。
motivate(ignite):探究深层心理方面原因,寻找内内因时用。
nectar:在写艺术方面的issue时候可以考虑,描写艺术享受的时候比较有用。
emulate:名人的作用,如是否该给科学家以大奖等的时候,可以用于描述牛人带动一片人
三个责任:obligation, responsibility,liability
三个重要:paramount, significant, important
考虑相关的词:ponder,delve,brood, speculate, deduce, 其它的就很基础,不用说了
提高/增加:augment,increase, elevation
混乱: uproar,pandemonium, turmoil (描述驳斥政府的时候,或者写到紧急情况时的社会情况,人们的表现)
记忆:rote(关于教育的时候,说学生如何如何首其毒害,总是rote),reminisce(美好留念,9.11后人们怀念以前平静的日子) recollect
平静相关的词: halcyon,quietude, calmness equability equanimity equilibrium impassivity, placidity , cripple, deformity:(教育类)可用来抨击一些只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外方面的教育
错误:lapse, mistake, error, falsity,inaccuracy.(通常都要用到)
评价:evaluate, assess,estimate,judge.(通常都要用到,特别是argument)
威胁/危害:menace,jeopardize,imperil,endanger(用与极端事物对社会的危害)
分配:allot,distribute,assign (谈到社会分工以及贫富差距时候可用到)
短/长:transient, ephemeral / enduring, permanent(argument里面写years is not long enough to make the conclusion的时候可以换换,再就是艺术的永恒,以及教育对学生的意义VS眼前的小利)。
代表:representative, mark, stand for(动词形式),deputation
拥有/获得:possess,hold,obtain(把持住了的,拿到了的,攥在手心的东西),acquire,gain(获得利益,知识and so on) attain,acheive(达到某种目) (这几个词在作文中的频率相当高,多记几个就能使文章词汇有所变化,看起来舒服些)
角度/方面: angles/aspect/facet/side.(段落转折处经常用到)
怎样做好GRE考试写作结构的把握
一篇优秀的新GRE作文,其必定有比较完美的结构呈现,而这也是考生在备战新GRE写作中所欠缺的地方。小编在此为考生讲解如何做好GRE考试文章结构的理解和掌握,这是考生必须要了解的。
GRE考试写作部分如何能让你的作文眼前一亮呢?在新GRE写作时其实不需要多么华丽的单词,只要把文章的结构把握好,才是制胜的关键。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新GRE写作是学术性写作,不是博文、日记、杂谈。因此,文章逻辑结构的严密和完整就成为了判分的关键。这种逻辑结构又分为段内逻辑结构和段落间逻辑结构。童鞋们要注意的是,英文写作模式和中文写作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英文是演绎式的,而中文是归纳式的。也就是说,英文段落首先必须有主题句,然后再对该主题进行说理、分析、例证等演绎;而中文恰恰相反,先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再总结。所以,在新GRE作文中,一个段落的打造要遵循三点:一是明确的主题句;二是足够充分的说理和支持;三是很高的集中度——一个段落只讨论一个主题,不要多主题。只要做到以上三点,那么一个段落的逻辑结构就基本成功了
如果说段落内部的逻辑结构是拿分的基本点,那么段落间的逻辑结构就是拿高分的关键。绝大多数童鞋由于平时没有受过训练,或者由于考试时间紧张,通常并不注意段落之间的逻辑衔接。在新GRE作文判分的要求中,有一点叫做“sustainment of discussion”,即讨论的持续性,指得就是文章各个段落之间要有明显的逻辑连接,体现的方式很简单,就是多使用过渡性单词、短语和句子。
一句简单的 “As discussed above,… “ 或者 “Before I draw my conclusion, I want first ….” 可能就会让你的分数提升一个档次,因为GRE阅卷过程中的电子阅卷器(e-rater)在判分时会计算你试卷当中所有逻辑连接词的个数。
关于GRE考试写作的结构把握小编就为大家总结到这,希望大家在今后的新GRE作文复习中能够对自己的新GRE写作结构更努力的复习,好的文章其整体结构相当明了的,大家要尽量往这方面学习和靠近。
篇17:高效课堂经验交流教案有哪些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经验交流
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把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畅所欲言”“填鸭式”变成“自主式”“讲解式教学”变成“自主探索式”。教师应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构建自己的高效课堂,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这一直是我努力的目标,由于能力和经验不足,在这条探索之路上,我遇到了很多问题,走得很艰难。我在语文课堂基本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能够营造快乐和谐的课堂氛围。
平时上课,我很注重创设一种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一句诚心的赞美,一个游戏或笑话,一套手指操,为我和我的课堂换来了孩子们的喜爱、期盼。我们师生之间是心心相融,互为欣赏和尊重的。
二、能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深知,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所以,我始终把学生当做是学习的主人,始终想着为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发展的学习空间。课堂中,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敢于和同学争论;课堂中努力追求教学真实性,敢于放手,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注重课堂的生成性,再现“原汁原味”的课堂生活。
三、备课时要“钻进去”还要“跳出来”。 所谓 “钻进去”是据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年级阶段阶目标、单元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综合对文本进行全方本课时目标等的认知、理解与分析与分析。接着再 “跳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依据前面所提及的各级目标,结合课文结合课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确定本课的教学内容,确定课文教学的重难点。还要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基础,学生掌握了哪些读书方法,在课堂上可能会提出哪些问题,对文中人物可能会是什么态度等等,都要做到充分估计。这样,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意外问题,老师才可能应对自如。
四,要加强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结合阅读课文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使学生大量的阅读。课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朗读环境。可以利用课前一分钟的展示,还可以结合读书活动课,经常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朗读比赛以及“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等活动。久而久之,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良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学生的阅读量提升了,就会起到“举三反一”的作用,就有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有很大的帮助。
五、合理安排小组的合作学习。利用学案教给学生预习方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利用学习小组的力量,互相监督检查自主学习的情况,交流自主学习中的收获和问题。
“教学一招鲜”高效课堂教学经验交流
刘广会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高兴坐在这里与大家共同分享高效教学中的一些方法与经验,以下是我在英语教学中的一些方法,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在教学管理方面采取小组长制,一帮一互助小组,采取一个优生负责带一个后进生。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就发挥很多优势。课上的多种练习可以互检互查;读课文、背课文有专人负责,不会读、不会背的学生就会马上反馈到老师这里;每天的作业完成情况也易于查清。
其次,实际教学中采取一些易于操作而且有效的方法。如一、安排课前读课文制。选派班上读的好的学生作为小标兵,在预备铃打完带领大家读课文,这既帮助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很好地复习了课文,也起到了维持、组织课堂纪律的作用。二、每天默写制。英语要背、默的内容很多,要检查这些内容需要浪费很多时间,但因为英语课时少,时间紧,每节课都在课上检查也不现实,所以我采取由一个组长负责,两人或三人一组,每天给他们布置默写内容,每天放学之前完成,这弥补了课堂教学时间的不足。三、用符号标出知识点。在高年级英语教学中有名次复数、动词三单、动词现在分词、过去式等知识语法点,这些内容学生易混易错,我采取让学生在书上见到这些内容时用三角、圆圈、双线等不同符号标记出来,达到提醒、理解、记忆、掌握的目的。还有采用荧光笔标记课文中的生词或词组也是此目的。
第三,做经典题型,精心设计检测。结合本区考试涉及的题型,如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根据中文完成句子、选词填空、写问句等题型,在复习时将它们与每单元重难点知识点结合起来,列出每个单元重点题型,提高效率。
最后,精心设计作业,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少留,甚至不留。如单词、句子会默的就可以不抄单词、句子了,会背课文的可以不抄课文了。这样采取鼓励为主的方式,鼓励他们积极去读、背该掌握的内容。
“高效课堂”经验交流发言稿
下面,我就从“三环节”教学的要求及在教学中的落实进行简单介绍:
一、“三环节”教学与“任务引领、活动建构”教学模式
我校自初,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为目标,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近年来,我县出台了《宁阳县初中“三环节”教学实施意见》,而我校正在实施的“任务引领、活动建构”教学模式,其要求与“三环节”教学实施要求相吻合,因此,我们根据教学实际,将“三环节”教学与我校“任务引领、活动建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紧密结合起来。有力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所谓“任务引领、活动建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习任务引领学生的学习活动,以完成任务为内驱力,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师生共同构建知识意义,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从课前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到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运作,都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所以它是一种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但,该教学模式丝毫没有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只是从传统的单一的课堂主导形式,转化成课前和课中两种形式而已。课前表现在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任务和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课中表现在对教学活动的组织运作。在此要求上,学校制定了“任务引领、活动建构”课堂教学模式下,复习课与新授课的学案设计格式和教师备课、上课的基本流程与基本要求,并鼓励各学科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新,有自己的特色。
在“三环节”教学基本要求之上,我们严格按照“课前预习、课中实施、限时作业”教学的三环节组织教学。下面我以初三复习为例来说我们是如何实施教学的。
(一)学案的设计。
1.课前预习——梳理知识、构建网络: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梳理知识,站在高处看知识内容并构建出网络系统。设计的关键是如何以任务的形式引导学生用最好的方式、方法,理清所复习范围内涉及的知识点,在恢复记忆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单元(或章节)教材主要内容。其形式多种多样,我们在设计时采取最多的一种形式就是大括号式(即知识网络形式)进行知识归类并适当地设计填空,有时也多种形式结合起来,但是不管哪种形式,目的都是让学生通过回忆或阅读教材,再现所学知识,并弄清每一个知识点的意义,同时可强化记忆,提高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
2、诊断评价:这一环节是在梳理知识基础后,教师根据平时教学收集的信息,针对学生掌握知识中的疑点、关键点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或题组,对基本内容进行诊断性的训练与检测,既能巩固所学内容,又能发现学生在基本“知识与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克服学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缺陷。
3、归类解析:这一环节是对所复习单元的重点或典型例题进行归类解析,通过解析,让学生形成一般的解题思路,归纳解题的规律、方法、技巧等。因此,我们在设计时就要站在比较高的角度,对所复习单元的题目进行归类处理,以便于找出解决该类题目的一般规律、思路,关键点和应注意的问题。如果不对题目进行筛选和处理,把各个类型的题目混杂在一起,学生会感到内容散乱,重点不突出。有时我们把历年的中考题经筛选后设计在此环节,能帮学生渗透解题的思路方法。
4、达标测评:这一环节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认知目标后,而进行的形成性测试。设计内容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其应用等。题目设计做到目的明确,重点提出;遵循基础性、针对性和认知性的原则;难度适中,防止因试题难度不当影响对认知结果的评价。达标题的设计针对主要知识目标。题目设计分两个层次:一是基本题,二是提高题。基本题是所有学生必须要会的,提高题针对中上游学生水平,是培养优生所必须的。确保让80%的学生实现80%的达标率。
(二)课堂实施
1、课堂准备 (1)、发预习学案,我们一般提前一天下发预习学案,因是复习课,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力能完成多少就尽量完成,但是所有学生必须把梳理知识做完。(2)、预习检查,课前收交部分学生的学案(一般抽2-3个小组),进行批阅,可以发现学生预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共性问题,能帮我们进行二次备课,确定课堂讲解的重点并提前想好指导方法及措施。
2、基本流程:(1)、检查反馈,这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若不管不问,时间长了学生会无视这一环节,会给复习带来很大的阻碍。反馈时以鼓励表扬为主。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交流展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成果,个别小组组长进行展示,对于学生展示中流露出的知识错误或是知识漏洞,以及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教师作精讲点拨。切忌过多的讲解,一定做到“三讲三不讲”。(3)、诊断评价:本环节题目少,难度不大,因此给学生留几分钟完成后就统一认识,若没有疑义教师绝不做过多讲解。(4)、归类解析:学生自读、自析、自做、自查、也可互查交流,让学生自己抽取规律、思路、关键点及应注意的问题。本环节是教师发挥指导作用的一步,必须引导学生抽取做题的规律、方法、技巧,不能就题论题,应该拓展同类或近似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在解题技术上有大的提高。(5)、达标测评:分两步完成,第一步,学生独立完成评价题目,第二步,针对题目完成情况,开展自评和互评。自评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互评是通过向小组成员或班内其他同学,展示自己联系完成情况、问题解决的程度和思维过程的表述,组内、组外的其他同学或老师对其给予适时适当的评价。
其实,我们的教学没有什么很特别的地方,就是依照:“课前预习、课中实施、限时作业”这三个环节来组织教学的。
(值得指出的是,每个环节的实施都有时间的约定,给学生确定时间几分钟完成,如:学生交流时间必须规定几分钟完成,目的是提高学生交流的效率,比如3分钟完成,还有课堂达标题,确定必须5分钟完成,这样学生有时间紧迫感,在大脑高度集中的情况下,效率肯定不会低,等等。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和点拨者的作用起到作用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到位了,那么课堂想低效都做不到)
二、坚持“四抓”,强化落实,保证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还坚持做到“四抓”:一抓集体备课,二抓课堂效率,三抓学生落实,四抓限时训练。
1、抓集体备课
学生预习的效果如何,我认为关键是预习学案设计的质量,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预习学案,我校特制定并实施了“个人预备、集体研讨、分块设计、个性化修改”的集体备课方式。具体操作是备课组内每个人在集体备课前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处理措施、课前预习任务设计、反思拓展内容设计、达标题命制设想等几方面对每一课时进行分析,写出书面稿,并由主备人提前设计好学案,即个人预备。然后在集体研讨中主备人就所设计的学案结合教学内容从以上几方面进行发言,说明所设计内容的目标、重难点及预习任务的设计思路,组内其他人补充,最后形成定稿,修改预先设计的学案,备课组长签字后再印刷。无论是个人预备还是集体研讨,都必须做到认真挖掘、分析,明确教材内容。方能设计出高质量的学案来。
2、抓课堂效率
在我们的教学中,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或方法,都必须意识到要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因为生物是常识课,没有什么课下学习与复习时间,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主阵地”,向课堂45分钟要效率,是永远不变的真理。我们的做法就是快节奏地教学,用一切办法调动所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合理支配时间,让学生像考试一样紧张地学习,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抓知识落实
生物学科知识点琐碎,零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觉得记忆的内容太多,学习起来很费力。 我们力求知识网络化,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由点连成线,由线织成网,形成多个相关知识点的网络。这样能使学生站在一个全新、全面的角度去理解问题,提高对知识的整体性记忆。
4、抓限时训练
知识的检测落实,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学效果,对于师生双方都起着反馈信息的作用,可以把课堂上反馈到的学习缺陷及时总结、及时矫正,并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同时它也是学生了解本人学习成果、自觉弥补学习缺陷的重要手段。为此,学校安排了每节课的“达标测评”和每周的“限时作业”两次书面检测。
课堂“达标测评”:能够迅速检测效果,薄弱的地方可以通过布置学生阅读教材或是通过课后的练习再作巩固,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点拨矫正,弥补知识缺漏,做到“堂堂清”。
“周限时作业”:我们每周的限时作业是根据学生对本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错误、缺漏点,进行再一次有针对性检查、弥补,试题50分,大约20分钟完成。教师全批全阅,并及时反馈,真正达到熟练掌握知识的目的。
总之,只有扎扎实实落实教学“三环节”,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篇18: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案
《实验用刻度测长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2,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能力目标:
1,观察和实验能力: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应用能力:解决实验操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思考实际现象中的问题.
情感目标:
1,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设备,培养爱护公共财务的品德.
2,良好的实验习惯.
3,记录数据要如实,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材分析
学生要先观察所使用的刻度尺,清楚其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应当让学生养成好的测量习惯,使用测量仪器前应当观察清楚.教材对减小误差没有做过多的要求,没有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所以在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时,只注意要在记录结果时,估计一位,并注明单位.
测量细铜丝时,要强调紧密缠绕,测量的长度值除以圈数,就是细铜丝的直径.测量硬币的直径时,要求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
主要使学生在动手中学到知识,并强调实验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
教法建议
本节为学生第一次动手实验的课程,应当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做实验一般应注意的问题,养成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记录结果时,应当尊重实际,不能随便改动数据,对于结果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二节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课题】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重点难点分析】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读数,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介绍实验室的规则,说明物理实验应当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学的实验态度.
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结合上一节的内容,让学生能叙述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方法和读数的规则.
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单位,在读数时,应当在准确值后面估计一位数值.
学生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应当注意把铁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测量出总的长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记录数据后,应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篇纸张的厚度,然后总结这是用累积法测量,今后这种方法还会用到,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这种方法经常用到.
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应当让学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够想出方法.之后,用板图帮助说明,并在记录完成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测量锥体的高度,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动画来展示,也可以用图片帮助学生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二节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课题】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重点难点分析】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读数,用特殊方法测量长度.
【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介绍实验室的规则,说明物理实验应当注重实事求是的精神.有科学的实验态度.
2,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其量程是多少;最小刻度(分度值)是多少.结合上一节的内容,让学生能叙述刻度尺的正确使用的方法和读数的规则.
测量课本和作业本的长和宽,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注意注明单位,在读数时,应当在准确值后面估计一位数值.
学生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时,应当注意把铁丝紧密缠绕在铅笔上,测量出总的长度,除以圈数,得到细铜丝的直径.记录数据后,应当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测量一篇纸张的厚度,然后总结这是用累积法测量,今后这种方法还会用到,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这种方法经常用到.
学生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量硬币的直径,应当让学生思考,看看是否能够想出方法.之后,用板图帮助说明,并在记录完成后,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测量锥体的高度,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等等,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动画来展示,也可以用图片帮助学生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有时间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地图上的一段铁路的长度等,介绍替带法等.
【追求课堂高效从教案撰写开始】相关文章:
1.从 开始作文
2.高效课堂体会
3.高效课堂论文
4.高效课堂建议
5.高效课堂读后感
6.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9.从自己开始作文
10.好工作从职业规划开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