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六年级上册《搭积木比赛》教案设计
“爱白桃味”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6篇新六年级上册《搭积木比赛》教案设计,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新六年级上册《搭积木比赛》教案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篇1:新六年级上册《搭积木比赛》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第 32--33 页“搭积木比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并画出草图。
2. 能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3. 能根据给定的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立方块的数量范围。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想象等活动,观察立体图形的形状或根据平面图形还原
立体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根据立体图形画出相应观察点的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能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或根据平面图形确定组成立体图 形的小正方
体的数量范围。
教具准备: PPT课件
学具准备: 若干个小正方体、正方形格子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古诗,大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能背下来吗?(引导学生齐背)这首诗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回答)
2、师小结:大诗人苏轼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看到的景象是不一样的。 而我们在生活也看过许许多多的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也会是不一样的。
3、师:这节课,我们将在“搭积木比赛”的活动中继续学习有关观察物体的问题。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搭积木比赛”)
[设计意图] 由古诗导入,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观察,所看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这一道理,并将此由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本节课的数学探究中来,进而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一)1、自由搭立体图形。
同学们都知道,建筑工人要想建造出漂亮的房屋,前提条件是什么(进行科学的设计),我们今天就当一次小小设计师,用我们课前准备好的小立方体块搭出你喜欢的立体图形,看我们八个组那个那个组
在规定的时间里搭的种类最多,注意做好记录。(有多少搭多少,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时间为2分钟 ,学生出现了多种答案,老师巡视课堂)。
2、那个小组敢上台挑战一下,在台上搭一搭。(可以让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补充)同学们都搭的非常好。
3,要想成为好的设计师,我们首先要学会观察,想一想,从我们刚才所设计的立体图形分别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面、上面看呢?
(二)搭积木比赛
1.比赛一“画一画”
课件出示第一项比赛:根据搭出的立体图形,画出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
(1)明确比赛规则。
观察搭出的立体图形,分别画出从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
(2)(课件出示教材32页淘气搭出的立体图形)观察淘气搭出的立体图形,看一看有什么特点。
①学生观察,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对学习困难的同学进行适当指导。
②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结果。
(这个立体图形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
(3)从上面、正面、左面三个方向观察搭成的立体图形,并画出看到的形状。
①学生动手画一画。老师找一个组来一体机上画一画,画好的组可以动手搭一个这样的立体图形来验证一下你的`结论。
②每个小组展示画出的图形,并说一说是从哪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
③引导学生将画出的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与搭成的立体图形进行比较,看是否符合要求。
(4)进行评价。
2.比赛二“搭一搭”
课件出示第二项比赛:根据从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1)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如下图:
(2)提问:搭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最多可以有几个小正方体?
(3)学生小组合作:先交流,再动手操作。
(4)各小组展示搭好的立体图形。(鼓励不同的摆法)
(5)说一说你是怎样设计这个立体图形的?分别用了几个小正方体?
(6)提问:你们搭出的立体图形各不相同,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教师小结:根据从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不能确定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但
能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比赛三“看谁搭的多”
课件出示第三项比赛:根据从上面观察到的形状,用6个小正方体搭一个立体图形。
(1)从上面观察到的形状如下图:
(2)提问:用6个小正方体搭成像上面这样的立体图形,你有多少种不同的搭法?
(3)学生在小组内边交流,边操作。
(4)各小组展示不同的搭法,看哪个小组搭的方法多。
(5)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设计的?
(6)师小结:根据从给定的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搭立体图形,即使给出的小正方体
的数量是固定的,也有很多种不同的搭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一)教材33页“练一练”1、2题。
(二)课件出示教材33页“练一练” 3题。
1.课件出示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
2.课件出示搭好的几种立体图形,请学生观察分析,选出符合要求的搭法。
3.动手操作,按题目的要求搭立体图形,看最多能用几个小正方体,最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
四、全课总结
1.说一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册
篇2:六年级上册《Unit14Afairytale》教案设计
六年级上册《Unit14Afairytale》教案设计
Perid 1
一、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新单词wlf, hide, ants, hunter, afraid, buttertl, pic
2、能听懂、理解、会说本课童话故事;
3、能了解并介绍一些西方经典童话故事;
4、渗透中西方文化的教育,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掌握本单元四会单词。
难点:理解、会说本课童话故事《小红帽》
三、教学准备
人物头饰、单词卡片、教学挂图、教学磁带等。
四、教学步骤
Step 1 Waring up
1、师生问候。
2、唱已学的英语歌曲。
3、复述或表演上一单元课文A部分。
Step 2 Presentatin and drill
1、教学新单词。
1)出示课文A部分教学挂图。
T:Bs and girls, l at this picture !D u nw the girl' s nae?
帮助学生问答:“Her nae is Little Red Riding Hd .”。带读Little Red Riding Hd。
T: es , her cae is Little Red Riding Hd.What is she ding nw?
S2:She is picing the flwers.
出示单词卡片pic ,数单词pic。
2)出示单词卡片butterfl.
T: Is it a bee ? Oh ,n! It 's a butterfl .D u lie the butterfl ? D u lie the sng “A butterfl ”?
教师哼唱几句,然后教单词butterfl。
3)出示单词卡片ants。
T : L ! What are these ? The are ants .The 're carring a leaf.
教单词ants。
4)出示单词卡片afraid .
T: What d u nw fr this picture ?
帮助学生回答:“She is ver frightened .”。
T: Right .She ls ver afraid .What is she afraid f ?
学生任意猜测。接着出示单词卡片wlf。
T: Oh! A big bad wlf ! She is afraid f the wlf .
教单词 afraid 和wlf。
5)出示单词卡片hide .
T: Little Red Ridindg Hd is ging t visit her granda .This is her granga .Little Red Rindindg Hd is afraid f the wlf .And her granda is afraid f the wlf t .She is hiding in the cupbard .
教单词 hide .
6 )T:Are u afraid f the wlf ?
Ss : es ,we are .
T (出示单词卡片hunter):But the hunter isn't afraid f the wlf .Wh?
Ss: He has a gun . He can sht .(学得好的同学能答出来,也可由教师回答。)
板书单词hunter, 带读。
2、听课文B部分录音,跟读。
3、两人一组练读单词。
游戏―Magic ees (火眼金晴)
Step 3 Practise
1、快速阅读课文A部分童话故事《小红帽》,回答问题。
2、听课文A 部分录音,模仿其语音、语词,掌握新词难句的读音。
Step 4 Cnslidatin
1、精读课文,进一步理解故事细节。
2、完成课文C部分的练习。先讨论,然后书写。
3、听课文A、C部分录音,跟读。
4、让学生各选一幅图,并分组进行描述。
Step 5 Cnslidatin
1、练习。(见《练习册》P49-50)
2、家庭作业 。
1)听磁带,背课文。
2)抄写新单词。
3)查找其他的西方经典童话故事的资料,为下一节课的讲故事比赛做准备。
Perid 2
一、教学目标
1、能理解度运用感叹句和表目的的定式短语;
2、能表演童话故事《小红帽》,并在表演中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
3、能阅读一些中外经典童话故事,提高阅读能力和兴趣。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表演故事《小红帽》。
难点:理解并运用“What…u have !”“T…”。
三、教学准备
单词卡片、教学挂图、教学磁带等。
四、教学小骤
Step 1 Waring up
1、师生问候。
2、唱已学的英语歌曲。
3、利用卡片或图片复习单词。
4、复述及表演故事《小红帽》。
Step 2 Presentatin and drill
1、戴上小红帽的头饰。
T: What big ees u have !
帮助学生理解“What…u have” 的结构及含义。然后又戴上狼的头饰。
T: T see u clearl.
教师边说边帮助学理解“T …”的用法及含义(“T+动词原形”为省略句,全句应为“I have big ees is t see u clearl”。此处该结构用来做目的状语,表示“我长着大眼睛是为了看你看得更清楚啊”。),并让学生们在文中找出类似句型。
2、完成课文D部分练习。让学生们根据图片,利用头饰表演小红帽与狼的对话。
Step 3 Practise
1、将故事改写成对话,分角色会话。鼓励学生们展开想象,拓展原有内容。
2、分组表演故事《小红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3、分组汇报表演。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评选出优秀表演组。
Step 4 Cnslidatin
1、讲故事比赛(个人参赛。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多阅读课文书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素质。)
2、评价。
3、练习。(见《练习册》P51)
4、家庭作业。
1)听磁带,背课文。
2)抄写新单词。
3)阅读英语童话,用英语讲童话故事。
篇3:六年级上册《歌词》教案设计
六年级上册《歌词两首》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地理解“荡涤”“灌溉”“磅礴”“烙印”等带有生字的新词。
2. 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 体会这两首歌词所表达的共同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4. 欣赏和学习运用第二人称增强亲近感的写法。
教学准备
课文配乐朗读磁带、两首歌曲的演唱磁带或碟片。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两首歌词,也是两首分别描写长江和赤子情怀的诗歌,所表达的共同情怀是爱国情怀、民族精神。
《长江之歌》采用第二人称的写法,写出了长江的多彩神韵、磅礴气势和源远流长,写出了祖国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和无比依恋之情。作者把长江比作一位温情而充满力量的母亲,每一句话,都是雄浑的乐章,如同巨浪震撼着我们的心灵。读着它,就如同和着涛声,对着长江动情地诉说。
《我的中国心》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表达了海外赤子热爱祖国的真诚情怀。语言深入浅出,非常凝练。作者用“萦”字表达了对祖国的魂牵梦绕;用“烙”字表达了对祖国刻骨铭心的爱;“重千斤”是说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作者心中的分量,更是说祖国在作者心中的分量;“澎湃”一词表达了对祖国浓烈的血浓于水的思念。歌词中还有很多地方,用词非常精当,表现出如倾如诉的平实风格,让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思念母亲的游子正发自肺腑地唱着自己心中的歌。
学习这两首歌词,除引导学生随文识写生字外,重点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感悟,透过字里行间,体验长江的源远流长、气势磅礴以及无比伟大的情怀,感悟海外赤子对祖国深深的依恋之情,体会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
解读与提示
* 一、《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这首诗歌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丽,表达了对母亲河长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 全诗共两节:
第1节:共三句。写长江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春潮”“丰采”“惊涛”“气概”,体会长江的宏伟博大,抓住“甘甜”“哺育”“健美”“挽起”,体会长江多姿多彩的“慈母”情怀。
第一句开篇直接用第二人称,把长江当作一个远道而来的美好形象,拉近了读者和长江的距离。第二句把长江比作温情而慈祥的母亲,读来让人感到温暖,心底生发出对母亲河深深的依恋。第三句是作者面对母亲河长江的真情告白,荡气回肠。
第2节:写长江古老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重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诵读诗句,随文体会“荡涤”“回荡”“磅礴”“灌溉”等词语的意思。
第一句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的古老悠久,“荡涤”“回荡”“天外”等词语的运用,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长江滚滚而来、滔滔而去的磅礴气势,可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在脑子里浮现出巨幅的长江奔流图(有条件的可配合使用课件);第二句让我们感受到长江水清澈纯洁,长江的力量更是民族的力量,能推动新的时代向前发展。第三句把祖国儿女对长江的依恋和赞美之情推向新高潮。
最后一句“啊,长江!啊,长江!”表达了我们对于母亲河的深深热爱之情,再也找不到更恰当的语言来表达了,只是用这几个简单的字来表达对母亲河由衷的深切的热爱。余音绕梁,荡气回肠。
这两部分运用前后两次出现的“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贯通起来,以对长江“赞美”“依恋”的真挚感情作主线,把长江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力量无穷、贡献巨大融为一体,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 二、《我的中国心》
《我的中国心》这首诗歌表达了海外游子对祖国的深深思念之情,表达了他们永远也不改变的中国心和民族情怀。
第1节:以“河山只在我梦萦”开头,意在表达祖国的河山一直在梦中萦绕,“我”虽远离祖国多年,而中国心却永远改变不了的情怀。
第2节:第一句讲身穿洋装而心总是中国心。第二句用一个“烙”字,用“中国印”这个词,表明自己的“根”在中国。
第3节:“长江”“长城”“黄山”“黄河”都是祖国的象征,它们都是那么亲切、有分量。
第4节:讲中国心已经融入血液之中,连血液里的声音也是中华的声音,即使身处他乡,也改变不了中国心。
这四部分中,第一部分和第四部分均以“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结尾,给人回旋往复的感受,让我们感到海外赤子的中国心是不可以改变的。
* 课后第1题,重点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鲜活的语言。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可在课堂上随机进行,也可与音乐教师联系,让学生学唱这两首歌,在学唱歌的时候,再一次熟悉歌词,背诵就迎刃而解了。
* 课后第2题,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这两首歌词所表达的共同的思想感情,那就是:民族情结和爱国情怀。这种感情应让学生在听歌曲和朗读背诵的过程中去体会。
* 课后第3题,主要是引导学生揣摩并体会歌词写法上的特点——用第二人称增强亲切感,就好像在直接与长江对话。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地品读,反复地体会。
* 选做题可根据音乐教师的教学情况而定,最好能够让音乐教师借用上课时间讲一讲,还可以让学生在网络上去收听或者下载。
篇4:新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1、在自主探索学习中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分配应用题。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关注培养学生主动的探索意识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通过对多种方法之间联系的探究,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进一步沟通倍数、份数、分数、比之间的本质联系,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按比分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复习意义
1、六年级二班有30人,六年级三班有24人,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 30+24= 和 30—24= 差
30÷24= 倍数 比 30:24= 5:4
你们看,我们可以把一个分数转化成份数和比,看来分数、份数、比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二、 出示情景,设计分配方案。
1、学校为六年级二班、三班学生配备了课外书,已知二班有学生30人,三班有学生24人,你认为应怎样分配比较合理?
学生讨论分配方案
(1)预设:平均分。
按人数的多少分配比较合理
(2)讨论: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公平?
(3)按人数分,也就是按几比几分呢? 30:24
是最简比吗?
30∶24= 5∶4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并不是平均分,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这就是按比分配。】
板书课题:按比分配
2、出示例题:如果学校准备了这种儿童读物90本,二班和三班人数的比是5:4,
每个班级各应分配多少本?
3、学生试做。
要求:
(1)自己动笔试算,画出简单的分析图或用文字说明你的思路。
(2)想办法验算。
(3)组内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4、课堂反馈
预设:
① 5+4=9 90÷9×5=50 90÷9×4=40
说明:学生验证时可能出现,只是把结果相加得90,就认为是对的,遇到这种情况要组织学生讨论。
② 5+4=90 90×5/9=50 90×4/9=40
③ 90÷(1+4/5)=90×5/9=50 90-50=40
或 90÷(1+5/4)=90×4/9=40 90-40=50
5、沟通联系。
(1)比较两种解题思路有什么不同呢?
分别想一想,5/4、4/5、4/9等分数分别表示的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反馈:5/4、4/5表示的是两个班份数与份数之间的关系,4/9、5/9表示的是六(2)(3)班与总份数之间的关系,不管哪种方法都是求9份中的4份、5份是多少?
第一种算法实际上是把比转化成了份数,先算出1份数,再分别算出几份数,第二种算法实际上是把比转化成了分数,先找出各部分量分别占总量的几分之几,再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方法、完善认知。
1、我校合唱队共有学生48人,男,女生人数的比是1∶3,男生、女生各多少人?
2、用200立方厘米的橡皮泥捏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捏之前怎么分配橡皮泥呢?圆柱、圆锥各需要橡皮泥多少立方厘米
3、上个月支出的3600元中,用于伙食费、还房贷和其他方面的钱数的比是5:4:3,伙食费和还房贷一共要用多少元?
A、3600×+3600× B、3600÷(5+4+3)×(5+4)
C、3600× D、3600÷
4、用长120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5、世界三大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消费总量的 比是8∶12∶7 ,全世界茶消费总量大约是400万吨,其他两种饮料的消费量各是多少万吨?
【提示:先自己读一读题目。想一想此题与前几道题的区别。
【找准所给已知量与它相对应那个份数(分率)。】
作业:12周岁的儿童头部与以下部分的高度比一般是2:13回家测出你的身高,算算自己头部的长度,看看你估计得准不准。
四、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数学思想等)。
板书设计:
按比分配
4+5=9 4+5=9 转
90÷9×5=50(本) 90×=50(本) 化
90÷9×4=40 (本) 90×=40(本)
答:六年级二班应分配50本,三班应分配40本。
新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5:六年级英语上册教案设计Unit4
【课 时】Fun Time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借助图片读懂Fun Time的基本信息,初步了解中西方文化对于颜色和情感之间关系的不同理解和认识,并尝试进行小制作。
2. 学唱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歌曲。
二、教学建议
A. Good to know.
1. 学生自由交谈,谈论各自今日的心情。
2. 教师出示不同颜色的图片,如:蓝色的海洋、红色的爆竹、绿色的草原、黄色的油菜花等等,让学生边看边说一说。然后教师提问学生:What colours are they? What colour do you like? 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see red/blue/black?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自由发表意见。
3. 教师提问: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see red?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A项第一段文字,画出有关红色情感的词。教师可以利用表格或导图板书的方式列出表示红色的单词及其所代表的事物,如:
colours feeling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things stand for red angry (in some countries) happy (in China) red clothes envelope
4. 学生继续阅读短文,自主完成表格,然后在小组内核对答案。
colours feeling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things stand for red angry (in some countries) happy (in China) red clothes envelope yellow orange cheerful sunshine sandy beach blue sad (in English) skysea green safe traffic light purple brave (in the USA) wealth/success ...
5. 学生听录音,朗读短文。
6. 在完成表格的基础上,学生进行简单描述,如:Red is my favourite colour. I like red clothes and red lanterns in the NewYear. They make me happy. 之后教师可以提出几个开放性的问题,如:What do you think of these colours? 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see ...? 每个人对于颜色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此处答案不唯一,教师应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Tip:教师可以先给出复述的框架,让学生选词填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再进行汇报。此处不宜强求学生,只要他们能够基本表达即可。
三、备选活动
1. “颜色与情感”小测试。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颜色与心情的趣味小测试,从课本上A, B, C, D四项中选择不同的东西,就可以找出自己属于什么颜色类型,进一步解读自己的情感和性格。
2. 教师鼓励学生寻找出更多的有关颜色和情感的例子,以有效拓展学习空间。
B. Let s make.
1. 此处建议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心情卡”,在填写之前教师可以和学生交流今日的心情或者发生的事情。教师也可以展示更多的“心情卡”作为范例和参考,如:制作不同形状的“心情卡”,配上不同的表情图,使得“心情卡”更加丰富。
2. 还可以结合A项中学到的关于颜色及情感的表达方式,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表达心情,从而把所学知识落实到笔头。
C. Let‘s sing.
歌曲可以每节课都让学生听一听,并跟着录音学唱。当然也可以作为一个小版块单独教学,由教师播放二?三遍录音,以问题引导的方式或者以让学生把歌曲中的心情排序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小组进行歌曲创编,最后小组汇报、展示。
六年级英语上册教案设计Unit 4《Feelings(Let's Check)》
【课 时】Let’s Check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听、说、读、写与情感有关的词汇和相关功能句,并能够运用这些词汇和功能句询问并表达自己或者他人的内心情感。
2. 能够读懂有关情感的小短文,根据理解完成选词填空的任务,并流利朗读。
3. 能够写出表达一周几天内不同情感的句子,连成一个语意连贯的小语段。
二、教学建议
A. Listen and number.
1. 热身、复习
(1) 唱本单元Fun Time C项有关Feelings的歌曲。
(2) 抽卡片,说心情。教师准备一些写有不同心情的单词卡片,让学生抽取。学生抽到哪一种情感,先要读出这个词,如:angry,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说出有关 angry的事情,如:I am angry because my little brother ate my chicken。说出一个原因加一分,说不出来的组被淘汰,其他组继续说,直到保留最后一组为获胜。一轮之后,再抽取另一种心情卡片,继续比赛。
2. 听音编号
(1) 教师让学生观察图片,并提问:What are they doing? How do they feel?然后引导学生推测录音内容,谈论画面信息。
(2) 教师播放二?三遍录音,学生进行听音标号活动,然后相互核对答案。
(3) 教师可以再播放一遍录音,示范学生做简单的听力摘要,如:在第一幅图旁边写下Monday, lost kite, sad等关键词,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交流做准备。
Tip:此处不要求学生人人都能写出关键词,教师只要鼓励他们尽量简单记录即可。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通过听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4) 学生小组内分图说一说,如:On Wednesday, their football team won the match, so they were very excited.
B. Let‘s read.
1. 教师请学生观察短文配图,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Why is ... excited? What happened?等,从而提高学生提问的能力。
2. 教师引导学生默读短文,完成选词填空的任务,然后小组内订正答案。
3.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短文,注意语调和语气等。
4. 记忆大比拼。教师把文中填写的情感词粘贴到黑板上,请学生合上课本,然后反问学生,如:Why is he sadexcited ... ? 学生回忆短文内容,以读促说。
Tip:阅读活动不仅仅是完成习题和任务而已,适当的延伸和再利用能够进一步拓展学生思维,强化阅读理解,并加强对其阅读策略的培养。
5. 教师引导学生开阔思路,给短文拟一个题目。
C. Fill in the chart and talk.
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本项内容,明确检测方式和要求。
2. 教师出示表格,示范填写,如教师说:I was excited last Friday because I had a big party with my friends. 然后把情感词excited和原因had a party填写在对应的表格内。
3. 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填写表格。
Tip:此处不要求学生把周一到周日每一天的心情及原因都写出来,可以有选择地写,比如较为典型和记忆深刻的事件及心情。
4. 汇报交流。如果有其他学生汇报的心情和自己当天的心情一样,就举手说:Bingo! 如:学生A周二很开心,恰好学生B和学生C周二也很开心,等学生A说完,学生B和学生C大声说:Bingo! 然后再分别说一说周二那天同样开心的但不一样的事情。
Tip:有趣的汇报方式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倾听,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D. Read and write
1. 教师引导学生读一读范例,圈出情感关键词并画出原因,从而明确写作的基本方式和要求。
2. 教师示范、引导学生根据C项所填写的表格和本项所提供的范例完成写作任务。Checkpoint中的词汇可以作为写作的词汇参考。
3. 教师投影展示部分学生的写作成果,并进行合理评价。
Tip:课堂写作要落实分享和评价这两个环节,因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欣赏他人的作品,并从准确性、流畅性、语意连贯、语法、拼写、标点、大小写等方面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从而在分享过程中帮助学生提高整体的写作能力。
六年级英语上册教案设计Unit 4《Feelings(Let's Spell)》
【课 时】Let’s Spell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借助熟悉的旧单词和图片感知字母组合ough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并能利用这些规律拼读出含有这组字母组合的其他单词。
2. 能够尝试运用上述规律拼读、识记和书写单词。
二、教学建议
A. Listen, point and repeat.
1. 教师出示前面单元学习过的字母组合:ear, air, oi, oy,帮助学生进行复习。可以采取如下方式。
(1) 教师出示两组含有ear, air和oi, oy的单词卡片,让学生快速读一读,然后教师把它们随意粘贴到黑板上。要求学生根据发音规则,对它们进行分类。教师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ear有三种发音,且容易混淆。最后,学生再次有韵律地朗读这些单词。
(2) 学生复习有关ear, air, oi, oy的韵文。
(3) 学生利用手中的word book,相互读一读。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A项中含有字母组合ough的单词,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读一读。
3. 教师播放录音,学生根据听到的单词指一指。教师再次播放录音,学生模仿跟读。
4. 教师把A项单词粘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再次听音指词,然后尝试根据发音进行单词分类如下:ought-brought-thought; enough-tough-rough。归类完成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读一读这些单词。
B. Listen and sort.
1. 教师再次出示ought和rough两个词,让学生尝试读一读,然后把两个词归类。
2.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发现规律:以ough结尾的单词其ough发音相同,ough后边有字母t时,ough发音相同,但与前者不同。
3. 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听一听,核对上述发音规律是否正确。学生再次听录音,完成B项分类任务,并把单词抄写在相应的位置上。
4. 学生再次整体分类学习词汇,分组朗读。
5. 此处教师还可以把A项中的图片配词改造成让学生挖字母填空的活动,如教师出示“买”的图片,下边保留-ough-,让学生填写出b和t。这样可加深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为后续选词填空做铺垫。
6. 日历翻翻看。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旧的台式日历,把ough固定写在日历中间,然后在两边做成可以翻动的字母或者字母组合。这样,随意翻动两边的字母,就可组成不同的词。
C. Listen, write and say.
1. 教师引导学生看C项的句子,猜测需要填写的单词是什么,然后结对说一说。
2. 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根据录音填写出相应的单词。之后验证猜测,全班订正答案,并大声朗读补全后的句子。
3. 教师出示更多的句子,让学生补全,如:Bill brought a big box to class. This stone is too rough ...
D. Listen and repeat.
1. 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感知韵文。
2. 学生再次听录音,边听边画出包含有相同字母组合ough的单词。学生朗读,体会这些词中的字母组合相同或不同的发音。之后小组内说韵文。
3. 教师可给学生讲述以下的小故事:一个住在伦敦的法国人,咳嗽(cough)得很厉害,于是到一家药店买药。他怎么也想不起cough (咳嗽)这个词怎么说,于是情急之下说要买治cow(牛)的药,结果药店的人大吃一惊。这可强化学生对于正确读音的重要性的意识。
Tip: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语音的资源,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搜集类似语音笑话等资源,让学生感受字母组合ough的其他发音。
六年级英语上册教案设计Unit 4《Feelings(Story Time)》
【课 时】Story Time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综合复习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及功能句。
2. 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图片和其他阅读策略读懂故事,完成B项的选词填空练习。
3. 能够通过阅读故事,获取相应信息,体会故事中人物心情,并尝试借助关键词等复述故事。
二、教学建议
热身、复习
1. 转盘游戏,复习本单元词句
教师用课件制作一个两环转盘,内环是星期,外环是心情的词汇。转盘的指针指向哪一天,学生就用本单元重点词汇表达那一天的心情。
2. 自由交谈,导入故事
教师提问:How do you feel today? Why? 引导学生说一说今天的心情。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提问:How about you, teacher? 教师回答:I am very excited because I will tell you a fairy tale in English. I like fairy tales very much. The name is ... (教师板书:Cinderella),引入故事。
读前活动
1. 自由谈论灰姑娘,提出问题。教师问:Who are the characters in the story?接着用课件呈现主人公:Cinderella, stepmother, stepsisters, godmother, prince。
2. 教师请学生用几句话简单说一说灰姑娘的故事。应鼓励学生尽量用英文,实在做不到也可以用中文简述。
Tip:此环节主要读中活动
1. 初读故事,抓住大意
教师可以提出概括性问题,如:Cinderella wanted to go to the party. What problem did Cinderella have? Who helped her? At the end of the story, whom did the prince marry?
2. 再读故事,处理生词
学生独自默读故事,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单词或者不能理解的短语及句子,然后分组谈论各自遇到的难点,在小组内尝试自学解决。可以采用共同讨论、査字典,或者根据上下文推断等方式解决。最后,教师收集各组难以解决的问题,写在黑板上集中讲解。
3. 听录音,学故事
(1) 教师打乱顺序出示挂图,并播放录音,请学生合上课本,边听录音边把打乱顺序的图片排序。
(2) 教师播放第二遍录音,请学生打开课本,听录音指文字,再次了解和熟悉故事内容。
4. 品读故事,关注细节
教师PPT出示问题,请学生分组讨论。问题主要围绕Cinderella的情感变化展开。
(1) 教师问: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y, how did Cinderella feel? Why was she sad? 同时,也让学生对比找出Cinderella和两个继姐姐的性格特点。是通过学生对故事相关问题的回答及讨论,引出主人公,激活和唤醒学生对故事的记忆,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2) 教师接着提问:How did the stepsisters feel when they heard of the party? Why did they laughed at Cinderella? Who helped Cinderella? How did she help her? How did Cinderella feel? What happened when it was 12 o‘clock? How did Cinderella feel then? ... 在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后,教师可以采用情感流程图的板书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故事脉络,如:sad-scared-surprised-nervous-happy- worried-happy。与其对应的是原因,与其对比的是姐姐们和王子的情感变化。
(3) 教师再问:At the end of the story, how did the prince find Cinderella? Did they marry at last?
Tip:教师在此环节也可采取用问题引导、PPT选择连线、选词填空等方式帮助学生关注故事细节。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选取不同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品读故事,深入了解故事。
5. 学生再听录音,并模仿朗读
读后活动
1. 学生完成B项的填空练习,然后在小组内核对答案,再在全班订正、朗读。
2. 教师带领全班学生根据板书的线索复述故事。
3. 学生分组复述故事,可以采取根据灰姑娘的情感变化每人复述一?二句,然后整组展示的方式进行,也可由学生一人自己完成复述。
4. 教师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Why did the prince marry Cinderella? If Cinderella left the party after 12 o’clock, what would happen? Do you like the stepmother and the stepsisters? why?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the story?
Tip:对于灰姑娘的故事,孩子们很熟知,因此也会有很多的思考和问题。教师不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进一步挖掘灰姑娘的善良品质。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情节大胆尝试,对故事进行合理的改编或续写。
三、备选活动
表演故事
对于叙述性的故事,表演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搜集灰姑娘的剧本,由教师在课后带领学生分角色朗读,或分小组扮演。若教师有余力,也可以带领学生根据故事改编一个表演对话。当然,在教师的引导下,也可以把这项改编剧本的任务留做学生的家庭作业。
六年级英语上册教案设计Unit 4
篇6:位置教案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3页。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与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发展其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行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从实际情景入手,引入新知,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景中用数对确定位置
1.谈话引入。
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同学们欢迎吗?
老师们都很想认识你们。咱们先来给他们介绍一下我们班的班长,可以吗?
2.合作交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究新知。
(1)出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班长的位置,把你的方法写或画在纸上。
汇报:班长的位置在第4组的第三个,他在从右边数第二组的第三排…
哪个小组也用语言描述出了班长的位置?
请班长起立,他们的描述准确吗?
刚才同学们的描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表示的是班长的位置,有的同学说第几组,第几行,第几排……)
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组、排、行、等多种方式,还可以从不同的方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板书:列 行
老师左手起第一组就是第一列…,横排就是第一行…
班长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画图的方法:
如果大家是站在老师这个位置看全班的座位,这张图应该怎么放?(课件)
把座位图转过来,班长的位置变了吗?为什么?
(没变,还是第四列第三行,因为老师和我们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但位置没变)
(2)探究新知。
在这张座位图中,你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吗?
师指图:这是谁的位置?(我的,我的位置在第五列,第4个)
指名描述自己的位置?
同桌说说自己的位置。
今天老师还要教你们一种更为简洁的方法来确定位置,想知道吗?
板书:(2,5)
你们知道,这是谁的位置吗?
2,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像这样用两个数来表示位置,我们称它们为数对。(板书)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用数对的方法来确定位置。(板书)
(3)巩固新知。
A、谁能用数对表示出自己的位置?指名两个,说出数对的含义,板书出来。
老师板书:(5,2),请这个同学起立,回答问题:(2,5)(5,2)这两个数对都由数字2、5组成,他们表示的位置一样吗?为什么
(两个数字组成顺序不一样,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样)
B、老师出示图中的点,相应的学生说数对,其他同学判断对错。
(1,5)(4,2)(3,3)
当出示(3,3)时,问:两个3的意思一样吗?
在我们班的位置中,这样的数对还有吗?
如果有个班级最后一个同学的位置是(7,7),你知道这个班有多少人吗?为什么?
(49个,因为表示有7列,7行,所以7×7=49人)
C、小游戏:接龙。
老师先说出一组数对,相应的同学起立,说出下一个同学的位置,以此类推。
先让学生在心中想好你想叫得同学的位置。
D、寻找新位置。
同学们都会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了吗?下面这个环节要检验你们每一个同学是否真的会了。
收拾好你的东西,根据你手中的数对,快速找到你的新位置。
(学生的数对里有两个特殊设计:(3, )和( ,3)
二、通过多种练习,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1.出示动物园示意图。
你能看懂这张图吗?图上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请你用数对说出飞禽馆和南门的位置。
请你写出狮虎山,猴山,大象馆的位置。
观察这三个地点在图中的位置和他们的数对,你有什么发现?
周六,小红和妈妈去动物园玩,她们的游玩路线如下
请你说出她们的参观路线。
请你设计一条路线:
(1)从南门进,从北门出。(2)经过所有的景点。(3)不走重复路线。
用数对写出路线方案。
2.老师的礼物。
老师相送给每位同学一份礼物,但是只有掌握了今天所学的知识的同学才能看到这份礼物。
学生按照数对涂色。
介绍经验:这么多数对,你是怎么做到不丢不重,又准确的找到位置的。
看来这些同学取得成功时有方法的,老师真心祝贺你们,没有成功的同学也别气馁,老师把信心送给你们,只要吸取好的经验,下次一定会成功。
思考:在这幅图中,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和之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方法一样,一组数对表示一个方格,而不是一个点)
3.第5页第4题第(2)小题:描出下列各点并按字母顺序依次连成封闭图形,看看是什么图形。
这道题的构图方式和刚才的心行构图有什么不同?
三、生活中的数学
用数对确定位置,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你能举出例子吗?
教师出示:地图、围棋图…
四、小结
五、小小设计师
以小组为单位,任选构图方式,用数对确定位置,设计一个图案。把设计方案和效果图都记录在图表纸上。
[位置教案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篇7:PEP六年级上册Unit3教案设计
PEP英语六年级――《PEP六年级上册Unit3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教学设计
一、学生分析:
1、小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长举手回答问题的人越来越少,特别是六年级学生不敢举手或者不愿意举手回答问题。原因是小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自信心不足,从而导致不举手回答问题。
2、过三年多的学习已经拥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打下了较好的英语语言基础,具备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可以开始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
二、内容分析:
本课时内容是将来时态”be going to”重点是询问并回答未来几天或周末的活动安排,主要句型是:”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m going to … ” 要求学生能在实际语言环境中熟练运用。
2.重点与难点
听、说、认读 Let’s read 部分的对话。
三、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 Let’s read 部分的对话;
2、能够根据对话内容回答文后的问题;
3、能够就自己后的理想状况进行讨论。
四、教学准备用具
小黑板、录音机、磁带、人物图片、职业卡片
教学实录
Step 1:温故知新,创设愉快学习氛围。,根据教材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进入新课前先让学生唱自编歌谣。如:(Chant)
GS: What are going to do? (twice each time)Play football, Play football
BS: I’m going to ply football.(如此不断替换新词)这样不但可复习大量旧词组:take pictures, play chess, play games, plant tree, watch TV, go chopping, go hiking and so on 且可较好操练新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I’m going to…
Step 2:站起来,你说我说大家说,提高自信心 自由问答(教师不点名,让学生勇敢站起来one by one 问答)
Step 3:Game:Guessing:”What is she /he going to do? She /He is going to …” 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导入新课。出示人名图片。(在背面写将要干的事情)(John, Amy.WuYifan,Zhang Peng Sarah)
E.g. 一What is Amy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Guess!
一 She is going to…
T: What is Sarah going to do this afternoon? Let’s have a look.(卡片后没写任何东西)
Oh, There’s nothing. Today Let’s learn.
Unis 3 B Let’s read” and find out.
Step 4:学习新课,讲究方法
1、Read and circle your new words.(学生共同找出新单词,并板书)
NW:need , else , use
plant trees
some plants ----- 对比学习
plant shop /
2、Listen the tape and try to learn by yourself.
a.First time: Just listen.
b.Second time: listen and follow.
c. Third time:listen and follow loudly.
3、Learn the new words and sentences.(ss try .T help and explain)
4、Reading
a. Follow the teacher.
b. Read together
c.Read in group. (Use the way they like)
(小组内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教师指导阅读方式,强调语音、语调、语速)
d.小组读书比赛,突破“读”
5、Writing
Finish the exercises(课后练习和教师增加的课外题)
More exercises: 5)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6)What is your father going to do this afternoon?
7)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in the future?
Step 5: 课外拓展,施展才华,真我风彩/你演我演大家乐!(改编或照演Let’s read 的对话)
Eg:(学生编的内容)
A:Hello,Peter,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weekend?
B:I’m going to the bookstore . I want to buy some comic books .What are you?
A:I’m going to the bookstore ,too. I want to buy some post cards.
B:Let’s go together.
A:Great!
B:When are we going?
A:On Saturday morning.
B:OK.
A:See you then.
Step 6 :小结本课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我选自人教版PEP六年级上册Unit3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的最后一课时;B Let’s read,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加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延深、扩展了教材的内容。除了教授课文中的重点句型外,还扩充了句型的多人称变化及特殊疑问句what when where how在一般将来时的运用,同时让学生自主创设情境,操练所学过的语言文化知识。现将我对这节课的整体思路阐述如下:
一、 导入、呈现新内容较自然
在本节课中,我从轻松愉快的chant引入通过chant 引出主要句型同时复习大量的动词短语为本课所学的内容及拓展做好准备.让学生站起来,你说我说大家说,提高自信心 自由问答,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通过游戏Guessing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自然导入新课。
二、 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表演才能,在真实的情景中灵活的运用英语。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应体现它的交际功能,我一贯认为学生会应用英语是关键。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新的语言,互相帮助努力完成共同的任务。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充分的发挥想象,运用所学的内容自编自演谈话场景。这样学生可以活学活用英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才能。有的学生极有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有一些新点子自创情境,而且往往不局限于本节的内容。学生的表演的成功与否是我教学的落实与否的一大衡量标准。
PEP英语五年级――PEP BOOK 5 UNIT 1第五六课时
第五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懂、会说:Whos that young lady? Shes our principal.Is she strict? Yes, she is./ No, she isnt.?等句型并能在情景中熟练运用。
2.能够完成本单元Lets check部分,对一个单元的学习进行阶段性评价。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本课时需要重点掌握的句型:Whos that young lady? Shes our principal.Is she strict? Yes, she is.Is she active? No, she isnt.Shes quiet.要求学生能在相似的情景中正确替换句中关键词,练习新语言。
2.本课时的难点是一般疑问句“Is he / she ... ?”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一幅本课时的教学挂图。
2.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人物图片,最好是能够直接粘贴在黑板上的人物形象图片。
3.教师和学生共同准备学校里一些教师的照片或图片。
4.教师准备录音机及该课时录音带。
四、教学步骤和建议
1.热身(Warm-up)
(1)新编歌谣大比拼:让学生改编第四课时的歌谣,进行汇报演出,班内评选出最佳创意奖、最幽默奖、最贴切奖等。
(2)日常口语练习。可放本单元第一首歌谣的录音,让学生随节奏吟唱:
A: My math teacher is very smart.
B: My English teacher has a kind heart.
C: My P.E.teacher is very strong.
D: My music teacher sings nice songs.
2.预习(Preview)
利用第四课时中学过的单词和句型:“Whos your principal? Miss Lin.Is she young? No, shes old.Shes very kind.”结合人物照片或图片替换句型中的关键词,复习上一课时所学的四会单词,并为本课时学习句型做好准备。
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Lets talk
(1)通过观看配套的教学VCD或者挂图,让学生对对话中的年轻校长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要求学生对该校长进行简单描述,再开始对话学习,重点把握strict, active, quiet这几个单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2)教师出示Lets talk部分三张替换图,描述其中一张的人物特征,让学生猜测是哪一位教师。三张图片分别表示的个性特征为smart, kind和funny。可让学生参照所给句型替换关键词,操练所学语言。再请几组学生做演示,其他学生做评价。
(3)听录音,跟读对话,指导学生口头操练一般疑问句“Is he / she ... ?”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可在班内做“我的朋友是谁”的游戏。具体步骤如下:一名学生表述:I have a new friend.教师引导大家用一般疑问句询问相关信息:A boy or girl? Is he / she tall / short / quiet / active ... ? 直到最后猜出:Is he / she××?游戏过程中该生始终回答:Yes, he / she is.或No, he / she isnt.
Group work
教师在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了新句式后简单描述学生比较熟悉的某位教师,如:Shes our teacher.Shes kind.Whos she? Guess! 请学生用一般疑问句发问,获得有关该教师更为详细的信息,如:Is she young? Is she pretty? 等等,然后作答,看哪位学生能最快猜出这位教师是谁。
Lets try
听录音,完成学生用书Lets try部分的练习。录音内容如下:
Boy: Whos that man?
Girl: Hes our new art teacher.
Boy: Hes so tall.
Girl: Yes.
Boy: Is he strict?
Girl: Yes, but hes very funny.
Whos the man theyre talking about?
Lets check
播放录音,让学生根据录音内容给四张小图排序,进行单元评价。录音内容如下:
①Girl: Whos your Chinese teacher?
Boy: Mr Wu.Hes short and strong.
Girl: Is he strict?
Boy: Yes, but hes very kind.
②Boy: Whos that woman?
Girl: Shes our art teacher.
Boy: Shes very young.
Girl: Yes.Shes a university student.
③Girl: Look at that man! Is he your P.E.teacher?
Boy: No, he isnt.Hes our science teacher.
Girl: Hes tall and strong.
Boy: Yes, he is.
④Boy: We have a new English teacher.
Girl: Whats he like?
Boy: Hes old and funny.We all like him.
4.巩固和延伸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让学生做B Lets talk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2)让学生听Lets talk部分的录音,读给朋友或家长听。
(3)让学生描述某位教师的体貌或个性特征,可以是学生所熟悉的教师,也可以是他们心目中的优秀教师形象。可参照语言:I want an English teacher.She is pretty.She speaks English well.Shes tall and thin.Shes very funny.Shes our friend.
第六课时: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懂、会说:I have a new math teacher.Her class is so much fun.Really? Whats she like? Shes young and pretty.Shes a university student.等句子并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
2.能够听、说、读、写两组四会掌握句子,并理解篇章意义。
3.能够按照对方描述大体绘出人物形象,完成Talk and draw中的任务。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本课时需要重点掌握的句型:Is she quiet? No, she isnt.Shes very active.Is she strict? Yes, she is, but shes very kind.要求学生能在相似的情景中替换关键词,正确运用新句式,并重点掌握这两组四会句型的书写。
2.本课时难点Task time是教材的选学部分,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安排学生课下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贺卡,然后在班内展示。注意引导学生在展示时尽量多使用本单元所学新语言。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一幅本课时的教学挂图。
2.教师准备本课时所需的人物图片,最好是能够直接粘贴在黑板上的人物形象图片。
3.教师和学生共同准备学校里一些教师的照片或图片。
4.教师准备录音机及录音带。
5.学生准备本课时所需的单词卡片和人物卡片。
6.教师和学生共同准备制作教师节贺卡的纸张和工具。
四、教学步骤和建议
1.热身(Warm-up)
(1)故事表演: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自己编排的故事,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使用所学新语言。
(2)日常口语练习,内容可参考如下:
A: Whos this man?
B: Hes our new math teacher.
C: Is he strict?
A: Yes, he is.
2.预习(Preview)
结合单词卡片复习所学的四会单词,可让学生进行口头拼读比赛。
3.新课呈现(Presentation)
Read and write
(1)教师先让学生仔细看本部分挂图,请学生描述图中女教师,叙述错误也没关系,鼓励学生尽量多说。
(2)学生阅读对话,提出不理解的单词和句子,教师解答或请其他学生尝试解答。
(3)看挂图、听录音带跟读对话,注意理解和体会,然后完成句子填空。
(4)教师指导书写,让学生在练习本上仿写句子,可进行“看谁写得好”的竞赛活动。
Talk and draw
教师可以先请一名擅长画画的学生到黑板前做示范。请另一名学生口头描述某位教师,由擅长画画的学生根据描述画出这位教师的形象,画好后进行总结描述,并请全体学生进行评价。这项任务可以同桌练习,也可以小组完成。教师需注意不要让学生只着眼于绘画,要注意在画的过程中操练所学的对话。
Task time
这部分是本单元的选学部分,可视教学实际灵活安排。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以放在课内完成。教师要注意组织并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同时鼓励他们多使用所学语言。该项任务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由小组共同设计完成。在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尝试用英语解决问题、交流信息。
4.巩固和延伸(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让学生做B部分Read and write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2)让学生听 Read and write部分的录音,读给朋友或家长听,并写一写四会句型。
(3)让学生参照Task time说一说,做一做,设计更多的卡片送给喜欢的教师。
(4)教师将学生设计的教师卡进行展览和评价。
PEP英语五年级――PEP Book5 Unit3 Part B
教学详案
1.教学内容: Unit3 Part B “Let’s Learn” & “Let’s Chant”。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a.能够听、说、读、写本课时的四会单词:tasty, salty, sweet, sour, fresh, 并认读单词healthy。
b.能够说唱歌谣,并能理解其含义。
c.了解与本课时有关的,学生想知道的词。
情感态度:感受学习生活中的英语的乐趣,体会英语就在身边感觉,延续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3.教学重点: 四会tasty, salty, sweet, sour, fresh五个单词。
4.教学难点:healthy的发音。
5.课前准备:
三杯刚用开水调的溶液(一杯里放稍多的盐,一杯里放稍多的糖,最后一杯里倒上一些醋);一把小汤匙;磁带(Song & learn);本单元的单词卡片;吸铁石;活动手册及其磁带;纸袋;两束野花(一束新鲜的,一束焉儿了的)。
6.教学步骤及说明:(注:{}内的为说明的内容)
I. Warm-up:
A. Sing the song “What Do You H***e For Lunch?”.
B. Free talk:
Ha! Boys and girls,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 do you h***e on Fridays?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What do you h***e for lunch today?
What about you?
…
{主要为巩固此单元之前的一些主要句型及单词,将学生带入英语学习的氛围。}
……(Waiting)
PEP英语五年级――pep小学英语第五册教案(Unit3)
教学内容: Let’s start Main scene Let’s chant A. Let’s learn Group work
教学目标:
Be able to listen, say, read and write four-skills words: tomato, tofu, green beans fish, potato, eggplant.
Can recognize the words: cabbage, mutton, pork.
Grasp the drill: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Can listen and chant.
重点难点: Four-skills words and sentences..
教具准备: Recorder, tape, picture, cards, color pens, white papers.。
教学过程
Step I warm up
Sing a song
Review the words
Review the structures: What would you like four lunch/…?
I’d like…
StepⅡ Preview
Listen and chant (Book4 unit6 B. Let’s chant)
Let’s start
T shows the picture then says: I’m yummy to eat. I’m yellow and long. I grow on the tree. My name begins with the letter as “bee”. What am I?
(Let Ss guess: What’s this?)
StepⅢ Presentation
Let’s learn
a. Guess: I’m yummy to eat. I’m red and round. I grow on the ground. My name begins with the letter as “tea”. What am I? C tomato
b. T shows the word card, reads the word“tomato”, Ss read and spell it: t-o-m-a-t-o, tomato.
c. Teach the other words.
Play game: T: eggplant. Ss: purple…
T: red. Ss: tomato…
…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the words: cabbage, tomato, tofu, eggplant, mutton, fish, potato, green beans.
Have a race: Spell the four-skills words quickly.
Let’s chant
Learn to chant: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3. Group work
Step IV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Action 1: 编谜语
Action 2: 做调查(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breakfast/lunch/supper… I’d like…)
Do exercises
Listen and repeat
教学反思
单词和句型在第四册中都以接触过,学生掌握较快;在一些名词的单复数上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可数和不可数名词以及词的变化上。
课 题: Unit3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教学内容: A .Let’s try Let’s talk Talk and match C. Let’s sing
教学目标: Understand and be able to use: 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 today? I have eggplant…
Understand the command and do.
能够了解中国一些传统食物所蕴含的文化。
重点难点: Important point: 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 today?
Difficult poin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with “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 today?”
教具准备: Recorder, tape, picture, word cards.
教学过程
Step I warm up
Sing a song: “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
Dialogue practice (S1-S2):
S1: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S2: I’d like…
StepⅡ Preview
检查调查情况“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breakfast/dinner?”
Let’s try
Listen and tick or cross: ① Amy: I’m hungry.
Chen Jie: 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 today?
Amy: I have green beans and tofu.
② Zhang Peng: Hi, John. 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 today?
John: I have cabbage and beef.
StepⅢ Presentation
Let’s talk
T: 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 Ss:…
T: 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 today? T: I have…
T-S practise
(2 )S-S practise.
(3)Listen and read after the tape.
Talk and match
Good to know
Step IV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找朋友: communicate each other with :“I have fish for lunch today. Do you have fish/pork…? 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 today?”
学生收集外国具有代表性的节日食物的信息。
Do exercise(Activity-book5)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教学反思
句型较容易,学生容易掌握,但在区分I‘d like 和 I like时要多加练习。
课 题: Unit3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
教学内容: A. Read and write Group work C. Let’s sing
教学目标: Grasp the four-skills sentences: 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 on Mondays? We have tomatoes, tofu and fish.
Understand the dialogues of “Read and write”.
understand and sing the song “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
重点难点: Four-skills sentences: 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 on Mondays? We have…
教具准备: Recorder, tape, picture, School Menu.
教学过程
Step I warm up
Sing a song
Daily dialogue:
A: What day is it today?
B: It’s Monday.
A: 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
B: I have…What about you?
B: I have…
StepⅡ Preview
Listen and chant(Book4 Recycle1)
StepⅢ Presentation
Read and write
T asks: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 do we have on Monday? What do you have on Mondays?
Ss:…
T shows a School Menu: Let’s see together.
Ss communicate in groups, then make a School Menu.
(T praises the best: That sounds good.)
Listen and read after the tape, finish the sentences.
Practise the new structures: 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 on Mondays? We have…
2. Group work
Step IV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Action:幸运“52”
Make a dialogue and play.
Do exercise.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教学反思
本课要注意在实际情境中的实际运用,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四会句子。
课 题: Unit3 What’s your favorite food?
教学内容: B. Let’s learn Let’s chant C. Story time
教学目标: Be able to listen, say, read and write four-skills words: tasty, salty, sweet, sour, fresh.
Be able to recognize “healthy”.
Understand and can listen and chant.
Good to know the story.
重点难点: Important point: four-skills words.
Difficult point: the pronunciation of“healthy”.
教具准备: Recorder, tape, picture, word cards.
教学过程
Step I warm up
Sing a song
Daily dialogue: 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 on Mondays…?
I/We have…
StepⅡ Preview
Sing and do“An Apple a Day”.
StepⅢ Presentation
Let’s learn
(1)T shows some fruits, let Ss say out. T: Yes, they are very fresh.
Read the word“fresh”.
(2)Sing a song“An apple a day keeps doctors away”.
T: Yes, we must eat some fresh fruits to keep healthy.
Ss read the word: healthy.
(3)T shows some salty, sweet, sour, let Ss taste, then read the words.
(4)T tastes the sweet and says:“ Mm, it’s tasty. It’s my favorite.” Then let Ss taste and say“It’s tasty. It’s my favorite. ”
(5)用不同的水果来操练句型“It’s tasty.It’s my favourite.”
(6)教师出示三杯溶液,让一学生尝并做出面部表情,然后让其他学生猜单词。
(7)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the words.
(8)T shows the word card quickly, Ss spell the words quickly.
2. Let’s chant
Step IV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Action1:猜味道.
Story time
Do exercise.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peat.
让学生搜集有关食品的广告信
教学反思
应该让学生从实际的体验中来领会英语单词的含义,即使不能完全符合语法要求也让学生自己去体会。
课 题: Unit3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教学内容: B. Let’s learn Let’s chant C. Story time
教学目标:
Understand and be able to say and use: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I/We like…
Understand the content of “Let’s try”, finish the exercise alone.
Make a advertisement.
重点难点: Important point: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I like…
Difficult point: the pronunciation of “favourite”.
教具准备: Recorder, tape, word cards, color pens.
教学过程
Step I warm up
Sing a song“What Would You Like?”
Daily dialogue:
A: Do you like…?
B: Yes, they’re sweet…/ No, they’re sour…
StepⅡ Preview
Let’s chant ?(Part B Let’s chant)
Let’s try:
Girl: Do you like bananas?
Boy: Yes, they’re sweet.
Boy: Do you like tomatoes?
Girl: Yes, they’re fresh.
Girl: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Boy: Beef, it’s healthy.
Boy: Do you like ice-cream?
Girl: Yes, it’s tasty.
StepⅢ Presentation
Let’s talk
T shows some food and says: I like chicken, beef and fish.
T points the beef and says: I like beef. (Draw a smile face)
T points the chicken and says: I like chicken better. (Draw two smile faces)
T points the fish and says: I like fish best. (Draw three smile faces) So, my favourite food is fish.
T shows the card and read: favourite,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T-S practise: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I like…
S-s practice: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fruit/drink?
I like …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Pair work
Task time
Step IV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Action1: To be a advertiser
Action2: Let’s chant: What’s your favourite fruit? Lemons are my favourite fruit…
Do exercise.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教学反思
多联系实际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中去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
课 题: Unit3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教学内容: B.Read and write Group work C. Pronunciation Let’s check
教学目标: Grasp the four-skills sentences: What’s your favourite fruit? I like apples. They’re sweet. I don’t like grapes. They’re sour.
Understand the dialogue in “Read and write”, then fill in the blanks.
理解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读出相关的单词。
Finish “Let’s check”.
重点难点: Important point: four-skills sentences.
Difficult point: How to spell and write the word“favourite”.
教具准备: Recorder, tape, pictures.
教学过程 Step I warm up
Let’s sing“My New Teacher”.
Daily dialogue:
A: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
B: I like…They’re…What about you?
StepⅡ Preview
Advertisement show
S-s practices: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fruit? I like…
StepⅢ Presentation
Read and write
>T shows an advertising picture, let Ss ask: What’s your favourite fruit?
T: I like apples. They are sweet. (T takes out an apple and tastes.)
T: I don’t like grapes. They are sour. (T takes out grape and tastes.)
Ss taste and practise the structures.
T shows the picture and says: Look! What’s Zoom’s favourite food? Can he have it? Why?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Ss read the dialogue by themselves.
Finish the sentences.
Copy the four-skills sentences.
Group work
Pronunciation
Ow crow flow show window snow yellow grow slow willow
Oa coat float boat goat road coach
Fl flag flat flower floor fly flow flame flesh
Fr free from front fruit fresh frog frost fry
4. Let’s check
Step IV 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让学生认读主页上的语言,并将其中内容串起来表演成小短剧。
Write the four-skills sentences and words.
Read the words include“ow, fl, oa, fr”.
Do exercise in Activity Book.
教学反思
该部分内容中语音部分还是最重要,学的时候学生比较容易接受,但在记忆单词时却作用不大,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PEP英语四年级――PEP BOOK3 Unit 1 My Classroom(六)
1.Teaching aids
A tape-recorder
2.Teaching aims
Review the last unit.
Check the knowledge they have learned in this unit.
3.Teaching steps
(1)Greet to each other. And talk about the date and the weather.
(2)Review
A: The teacher let some ones to write the letters on the board and check their homework.
B: Divide the students in to several groups. Talk about the pictures they’ve painted. Then choose 2 or 3 groups to describe their ideal classroom.
C: Each of the groups can make up a dialogue by using the pictures on the textbook and the bag and the ball that the teacher gives them. Then choose 4 groups to act. Listen to the tape and practice it in groups.
Ask some one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story and let him show the main idea to the students in Chinese. Then read the story together. Let the students know what is a bee. At last, point out the important points and let them remember them.
Greeting sentences
“Thank you. Excuse me. After you.” Tell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sentences to the whole class. Then ask them to make up a dialogue with these sentences. Let some groups to act out their plays.
Next, listen to the story.
4.Homework 作业
Let the students remember all the word and expressions that appeared in the text. Memorize every text in this unit.
课后反思:礼貌用语的学习在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尝试用礼貌英语交流。
PEP英语四年级――PEP Book 3 Unit3 B Let’s talk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能听懂,会说:What’s her name? Her name is… He/ She likes…
(2)、能听懂,会说:Boy or girl ?以及其它带有or的句子。
(3)、学说Let’s chant的歌谣 。
2、能力目标
能综合运用 He/She has… He/She is… He/She likes…等句型对人物外貌性格特征和爱好进行描述。
3、情感、文化、策略等有关目标
使学生懂得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句型“What’s her name? Her name is…”在情景中进行问答。
2、难点:(1)学说Let’s chant的歌谣 。
(2)He ,she,his,her的区别与运用。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1 、Let’s do: Listen to music. Do sport. Paint. Make friends. Play computer games.
2、 Free talk
T: I’m happy today.Because so many teachers and your dad or mom are here.Are you happy?
Ss: Yes.
T and Ss: Clap hands and say“welcome”.
3 T:First,let’s sing English songs for your dad or mom,ok?
Ss:Sing the songs“Books and Pencils” and “ Friends”
Step2 Presentation
1、Game:Ask and answer:How many friends do you have? I have…
2、T: I have many friends. Do you want to make friends with them? Now,they are coming.
3、CAI:Guess,short or tall? Thin or strong? Boy or girl?
Boy or girl? A boy. Who’s he? He’s John/Zhang Peng. What’s his name?His name is John/Zhang Peng.
Girl or boy? A girl. Who’s she? She’s Chen Jie/Amy. What’s her name?Her name is Chen Jie/Amy.
4 Let’s chant
His,his,his name is John. His,his,his name is Zhang Peng.
Her,her,her name is Amy. Her,her,her name is Chen Jie.
5 Make up a new chant.
6 T:John and Chen Jie are classmates. They have friends.Who’s Chen Jie’s friend?Who’s John’s friend? Let’s listen and look.
(1)Flash
(2)Ask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Who’s Chen Jie’s friend? Who’s John’s friend?
7 Ss:Listen and read after the tape two times,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
What’s Amy like? What does Amy like?
What’s Zhang Peng like? What does Zhang Peng like?
8 Role play:男女同学练,同桌练,然后请三对同学反馈
Step 3 Extension
CAI:永远的朋友
Step 4 Let’s chant
Step 5 Do the workbook.
板书设计
Who’s he? He’s _____. Who’s she? She’s________.
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____. What’s her name? Her name is_____.
He’s______________. She’s ___________________.
He likes___________. She likes_________________.
Boy or Girl ?
1.六年级上册Lesson6教案设计
2.教案设计格式
3.白杨教案设计
4.音乐教案设计
5.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只有一个地球教案设计(附课文原文)
6.小学音乐教案设计
7.交通安全教案设计
8.校园安全教案设计
9.开学安全教育教案设计
10.散步教案设计
篇8: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及新词,积累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否定句和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3、学习作者善于观察、体验生活,抒发真情实感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老舍先生从养花过程中得到了哪些乐趣?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养花的乐趣写具体的。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简介作者
1、老师带来了一些花,给大家看看。(点课件)
2、看了这些花,有什么感受?同学们,你喜欢花吗?哪位同学养过花?把你养花的感受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二、初步感知,把握主要内容
1、今天,我们学习《养花》。板书:23 养花(齐读课题)
2、大家都预习了,作者是谁?来,把你们了解的有关老舍先生的情况讲一讲。(生读有关老舍的资料)
3、我们今天学的《养花》就是老舍写的一篇散文。我们先不看书。好多同学都养过花,那假如要你以《养花》为题目,写篇作文,你会写些什么呢?在小组内先议一议,再谈一谈。
4、指名交流,教师归纳
5、同学们谈了很多。那现在我们打开书读课文,看看老舍先生又是怎么写《养花》的。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勾画出生词及其他不理解的地方,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
6、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你刚才构思的《养花》和老舍先生写的《养花》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又有什么不同呢。
7、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检查评价初读情况。
交流内容:(1)老舍先生养的都是好种易活的花。(2)养花很辛苦。(3)养花能增长知识。
(4)养花能与别人分享
8、有人觉得这篇文章有点乱,一会儿写这一会儿写那。那同学们思考一下,对这个问题,你怎么看?课文重点围绕什么来写?在哪一段点出来了?(学生交流)
9、教师归纳:是啊,这篇文章不像我们学过的很多记叙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但是,就像刚才两位同学说的,看起来内容很散乱,但都是围绕养花的乐趣来写,这就叫散文。齐读最后一段。
10、围绕“养花”,提出不懂的问题。
(1)“花草自己会奋斗”是什么意思?
(2)养花很辛苦,而老舍先生为什么把养花当作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养花到底有哪些乐趣?
三、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
2.进一步朗读课文。课下搜集并了解老舍先生作品。
第二课时
一、在品读语言中感悟养花情趣
(一)、复习旧知导入,齐读最后一段
(二)、作者至始至终对养花包含着一种怎样的感情?(热爱)能用文中的原话回答吗?自由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边读边看眉批、推想“工夫”、“计较”的含义。
(三)、1、老舍先生对养花的热爱让他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老舍先生,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一起来咀嚼这份有喜笑、有忧泪的闲情雅趣吧!
2、、学生默读第2——6自然段,结合眉批提示,勾画出最令人回味的句子并作批注。
3、全班交流:
感受养花的喜与笑(围绕2---4自然段交流)
师:老舍先生对养花中体会到的的喜与笑在文中哪些地方得以体现呢?
交流:(1)作者养的花没有奇花异草,只养些好种易活的自己会奋斗的花草。(“会奋斗的花草”指生命力强,能迎风斗雪、战胜自然灾害的花草。)这是作者养花的特点。
(2)作者养花,不是对花“置之不理”,而是天天照管它们,像好朋友似地关心它们。(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花有感情。)作者在照管花的过程中,摸出了一些规律,增长了知识,从中得到了乐趣。
“不是乱吹,这就是知识呀!”这是作者学会养花后的自豪之情的流露,这就是乐趣。
(3)养花有益身心。“有益身心”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热爱劳动的感情。)
探讨:
a.作者为什么说得感谢它们? “感谢”、 “照顾”等词饱含了老舍对养花的什么情感?
b.作者两次使用“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劳累吗?为什么?(作者不但没有抱怨养花的劳累,反而从辛苦中体会到了乐趣。)“这是多么有意思呀!”这就是作者劳累后的感受,这是苦中有乐,是劳动带来的快乐。
(4)、出示句子: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a.让学生不改变意思,换一种说法: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b.这句话说明什么道理?劳动可以创造一切;幸福生活是劳动创造出来的;人活着,就应该劳动。
(4)、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感受养花的忧与泪(围绕第六自然段交流)
(1)、老舍先生在养花中有伤心事吗?有什么感受呢?哪些语句给了你这样的感受?
(2)、既然很伤心,还觉得有乐趣吗?
(3)、如果你是老舍先生,那次菊秧被砸死后,你会怎么处理的?为了观点统一,允许你们商量商量,讨论讨论,猜一猜。
(4)、交流:老舍先生究竟是怎样做的?你的感受又怎样呢?您的心情……(失而复得的欢喜,失败后成功的喜悦。)
(5)、同学们,你们有过这种乐趣吗?那么,大家觉得伤心事有一种什么乐趣呢?
师:是的,有喜有忧更有乐趣。(相机板书)看来,老舍先生今天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乐趣。
感受与人分享的乐趣(围绕第五自然段交流)
师:养花的乐趣不仅仅是令作者自己可以增长知识;在劳动中有益身心健康;使人体会喜忧的快乐。还有最令作者感到自豪的事吗?(养花能闻香味,看花开,送花给别人)你是从哪个地方体会到的?闻香味,看花开,送花给别人,这是养花的什么?
(1)、想一想,养花是不是只有这三件成果?还可能有哪些?
师:既然有这么多成果,为什么作者只写这三件?请大家都默读这一自然段,体会体会作者写这一段究竟是想说什么?(生默读、思考、指名答)
(2)、出示句子第五自然段
抓住“骄傲”、 “秉烛夜游”体会朋友的赞叹,我的自豪。
(3)、作者用词多么准确呀!那么这种喜欢、骄傲、自豪是一种什么乐趣呢?
(是享受与分享劳动果实的快乐。)
(4)、读出你们的赞叹,读出作者的自豪来!齐读第五自然段
(5)、养花的乐趣归结起来就是: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否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作者从养花中得到这些乐趣。看着板书齐读最后一段。
二、在引导点拨中学习语言特色
师:我们知道老舍先生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的这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A、这篇文章用词丰富,有的词很通俗、很平常,就像一位老伯伯在聊天,说些家常话。比如:花开得好坏大小都不计较,只要开花,我就高兴。
B、老舍先生的语言简练,例如:冬冷、春天多风……;有喜有忧,有笑有泪……
C、在老舍的笔下,花儿似乎成了他的朋友。如:“运动场”、“生病”、“感谢”等。
师:同学们研究得很有心得。老师在一篇文章上看到这么一段话,评价老舍先生语言艺术特色的,摘录下来给大家看看。(齐读:文笔质朴无华,如水银泄地般地流畅,又像唠家常似的娓娓道来,浅显易懂。)
三、在总结拓展中升华延伸
师:老舍先生就是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表现养花的乐趣,学习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收获?(热爱劳动、享受生活)
师:你们可真了不起,这些有哲理的话简直可以写成名人名言了。不过,大家可别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把你们的体会真正融入你们的学习、生活,你们会真正得到生活的乐趣。
师:花是美的象征,美的天使,而作家老舍通过劳动,创造了美,给生活带来了乐趣,让人深深感受到他对劳动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师:老舍先生的作品还有很多,我想,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对老舍先生有了兴趣。同学们回家后自己阅读,课下我们再交流自己的感悟。
四、在课外练笔中实践运用
师:老舍先生不愧为大作家,一篇短短的《养花》竟给我们这么多启发。同学们,你们在养花中有些什么感受呢?你能写出来让大家同你分享吗?如果觉得有困难,也可以写写你最喜爱的花草。
板书设计: 23 养 花
有喜有忧
既须劳动 有笑有泪 又长见识
有花有果
有香有色
↖ ↗
乐趣无穷
享受生活
篇9:六年级湘教版上册美术教案设计
六年级湘教版上册美术教案篇:湘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1课我们去旅行
教学目标
1.根据假定的旅行情境,画一画自己的旅行物品,并以旅行包为主体,把它与其他生活用品一起合理安排在画面之中。
2.能根据客观物象的内在结构、比例,用流畅的线条塑造旅行用品。
3.善于收集整理资料,能用文字、图像形式记录、整理旅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4.能运用简单的平面设计的形式原理,集体合作制作一个集锦本。
5.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寻访自然美景,了解社会历史、文化渊源,探究世界奥秘,激发热爱生活、艺术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教师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旅行笑话,说明旅行前物质准备的重要性。
2.学生说说自己最希望到哪里去旅游。
3.细心思考出行前的物质准备。根据当地的天气、地理环境、自己的生活需要进行准备(例女百:路线图、备忘录、衣服、雨伞、洗漱用品、零食、药品、钱、照相机等)。
课件展示要准备的物品
二、观赏背包
1.出示背包,引导观察、思考:
(1)旅行使用的包应该有哪些功能、样式?
(2)这些产品的结构、材质、构成、各部分的比例是怎样的?
2.了解背包的结构。
(1)背包的结构:圆柱体、圆球体、立方体、三角锥体。(2)构成:功能袋、背带、拉链、装饰图案。(3)材质:皮革、帆布、尼龙布料、普通布料。(4)样式:手提、肩挂、背负、一个功能袋、多个功能袋组合、附件、纽扣。
课件展示不同种类的包
1.旅行包2.会议、公务包3.购物的手袋4.时装包5.书包课件展示背包的结构、构成、材质、样式
三、绘画指导
1.教师示范画背包,学生总结步骤、方法。
2.小结表现方法:
(1)抓住背包的外形特点与哪种立体形相近。(2)从不同角度观察背包。(3)表现背包的背带、拉链等细节。(4)添画生活用品,学生做教材中的小训练。
课件演示步骤:
背包摄影图片----背包的剪影----与背包近似的立体形----背包的线描作品----添加生活用品
四、作品欣赏
1.欣赏学生作品。
2.分析学生作品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1)背包的形体画得比较准确,构图大方。
(2)线条流畅,有疏有密。
(3)注意了细节描绘。
(4)生活用品的摆放有紧有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
展示学生作品
五、学生作业
1.学生自由摆放自己的书包和水壶。
2.学生进行观察性绘画。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六、评析交流
第2课光影变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
2.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美的能力。
导入课题
1.课件展示色彩斑斓的光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
2.揭示课题――《光影变幻》。
多媒体课件演示画家名作以及优秀的摄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
揭示《光影变幻》的课题。
尝试表现
探究方法
1.提出思考,观察图片上的物体存在着哪些明显的明暗变化,怎样用线条来表现明暗效果。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用笔轻则淡、重则浓;线条疏则弱、密则强。
4.学生尝试用铅笔皴线。板书,图片、铅笔、纸等。
深入感知
巧妙联想
1.教师引导学生联想有一些什么样的几何形。
2.小组讨论:你会想像画出哪些几何形,并如何重叠、穿插。
3.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学生轮流上台画一个几何形,并组成完整画面。画板、铅笔、画纸及轻音乐。
赏析作品
第二课时
拓展思路
1.讨论评议:请大家一起评议这幅集体创作的作品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记录评分记录卡。
2.发散思维:生活中变化着的几何形和明暗变化的效果。作品、评分记录卡。
表现创作
总结评价
1.学生独自创作一幅作品,画一组几何图形,运用铅笔皴线的方法,想像画出几何形的明暗效果,表现层次感。评析作品: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后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教师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精心绘画,赞扬学生的大胆表现。展示板、作业,播放轻音乐。
第3课美丽家园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对周围景物的观察、记忆和想象,用集体讨论、集体创作的方式画出自己美丽的家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加强相互合作的群体意识,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
重点和难点
1、集体创作,相互合作完成绘画作业。
2、集体讨论绘画题材、内容绘画选取哪些有特色的景物和采用什么绘画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图例,说明家园是我们生活、成长的地方,每人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并有深厚的感情,画出来很有意义。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二)、分析课本图例,启发学生讲述三幅同龄人创作的《美丽的家园》L具有什么地方特点。
1.用剪贴的方法,表现了城市小朋友家居特色和少儿活动中心去活动的情景。
2.用壁画的形式表现了金秋时节农村丰收的景色和农村家居的美丽风光。
3.请你讲一讲自己家居周围有什么特别的景物?
如小区的特色,儿童乐园、儿童活动中心、农贸市场等都可以选入画中。
(三)、绘画步骤:
1.构思。集体讨论绘画的题材、内容、确定选取哪些有特色的景物,有什么样的手法表现,用一人先画出大体构图。
2.根据各人的长处分工绘画,各人所画的景物形象的大小、色彩和表现手法均要以总体构图为依据,通力协作,力求整体效果统一。
3.选一位同学对画面作统一整理。
(四)、作业要求:
8人为一个创作小组,共同构思商议画面的大小(一般用横副,用全开纸3―5张合并使用,大小共同讨论确定),构图及手法表现,然后分工合作(例如有画房子,有的添树木,有的画人物……),画出当地景物特色。本课要求完成草稿。
(五)、学生分组集体创作,教师辅导,出现问题时共同讨论解决。
(六)、讲评草稿,共同评论能否表现家园的景色美。
第二课时
本节课继续完成集体创作画《美丽的家园》,重点在于形象刻划。
(一)、分析课文中的学生作品,提出用不同表现形式绘画时所要注意的事项。
1.色彩画:①颜色要鲜明。
②注意对比色和谐。
2.线描画:注意线条疏密对比和黑白灰调子的处理。
3.剪贴画:注意发挥材料质感的美,注意色彩的搭配。
(二)、学生继续进行集体创作。教师鼓励学生团结合作,努力完成一幅《美丽的家园》,集体创作画,看哪一组画最好、最美。
[六年级湘教版上册美术教案设计]
篇10: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设计
1、建筑艺术的美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国内外古今建筑;了解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2、能力目标: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使学生审美能力不断提高,更新审美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建筑的兴趣,引起他们对建筑与人的关系的思考。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识古代建筑的一些建筑特点及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有什么变化。教学难点:了解不同建筑的艺术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宏村月沼》《故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你觉得美术有哪些门类?”
学生根据平时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小组讨论回答。
2、介绍美术各中门类,引起学生兴趣,形成美术除绘画外还有许多门类的初步认识。
师:其中我们的中国古代建筑,大家肯定不陌生。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具有音乐美感的建筑艺术。
出示课题建筑艺术的美
二、讲授新课
教师:大家肯定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建筑怎么会跟音乐有联系呢?
(一)、课件出示:欣赏课本扉页《宏村月沼》
1、了解宏村历史,村落形态;
2、宏村民居特征:多为两层,白墙灰瓦;
3、介绍宏村“承志堂”:宏大精美、题材丰富、技艺高超,被誉为“民间故宫”。
(二)欣赏课本《故宫》乾清宫、故宫的云龙大石雕等图。提问:
1、你知道浮雕上的图案的意思么?
(九条游龙;五座浮山——九五之尊)
2、大门上的门钉、铺手除了装饰作用以外,还有其它的意思么?
目前学界没有同意说法,大概得有两种:固定门板的(因为古代的门是两个门板拼在一起的);另一种说法认为主要是装饰和显示地位的(因为古代以单数为阳数,双数为阴数,单数里最大的是九,所以像在故宫——皇帝的居所,门钉都是9×9——81个。)
3、你留意过古建筑屋檐上的仙人走兽么?你知道他们叫什么呢?
(“仙人走兽”——檐角小兽: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犼、行什。)
三、小组讨论、交流:
课本扉页《宏村月沼》与《故宫》的建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件:
(一)、欣赏《泰姬陵》《凡尔赛宫》《科隆大教堂》《古罗马大斗兽场》等古建筑。
(二)、欣赏《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里昂国际机场》《悉尼歌剧院》《鸟巢》《水立方》等现代建筑。
二、小组讨论、交流
师:我们了解了中国、外国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一些知识及造型,看了这些建筑,有什么想法?
生:“美、颜色好、高级、漂亮。”
(学生着重表达的是对色彩的感受,这说明色彩对于凡是具有分辨色彩能力的眼
睛来说,都能引起反应,它是一种最普遍、最大众化的美感。学生对抽象的线条和体积没有明确的表达。)
师:“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
1、建筑与音乐的关系。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具体的建筑分析。
2、随着时代发展,建筑有了巨大的变化,你认为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三、学生作业:
你家乡最古老的建筑是什么?你最喜欢的`建筑是那座?把它画下来或用文字记录下来。
四、教师点评展示、分析部分学生作业的形式美因素。
五、布置课外作业:
分组调查身边最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名胜建筑物,将其与当地最时尚的建筑相比,寻找其异同之处,并试着将自己的观点、看法写进小论文中。
教学反思:
2、图形的魔术组合
教学目的:
1、欣赏夏加尔的作品感受他带给我们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2、学习夏加尔的表现方法,将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
3、改变思维方式,利用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
4、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改变思维方式,培养创新思想。如何用不同类型的图形组成一幅新颖有趣的画。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七巧板的图形组合
1、教师小结,图形组合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2、揭题:图形的魔术组合
二、名作欣赏
1、《我和我的村庄》(油画)夏加尔(俄国)你们看,今天的绘画有什么特点呢?
2、你能总结它的表现方法吗?
颠倒的人物、房屋,动物眼中映射出的蓝天,像花草一样握在人手中的果树??画家对故乡的种种美好回忆叠映在一起,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童话般的奇妙世界。
3、同学们,你有没有想过,把生活中看似没有关系的物象组合在一起,也能变成一幅奇妙的作品呢!
三、课件演示图形的魔术组合:
1、小结:根据画面的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重叠图形。
2、小组合作讨论:将P6这些图形进行组合排列可以组成哪些新的图案?
四、学生作业:
小体验:将P6的图形重新组合,看谁组合的快,组合的好。
五、作业展评
六、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赏析P6《即兴表演》、《小女孩》
1、运用了哪些基本形或是不规则的形体。
2、教师小结:基本形的巧妙组合。
二、赏析P7《生活联想》《魔术师》《汽车一族》《放风筝》
1、运用了生活中哪些图形或是生活用具。
2、根据图形或用具,还可以怎样巧妙的组合?还可以联想成什么?
3、学生讨论、交流。
4、总结:看,在同学们的笔下,不同类别的图形变成一幅幅神奇的图画。他们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改变思维方式,来了个“脑筋急转弯”。
三、学生作业:
任选一组课本提供的图形组成新的形象。你也可以自己创作一组图形进行创作。生活中的小物件,动物、植物、花卉、照片、风景、人物都可以是绘画的主题。看谁画的形象最有创造性!
1、注意
根据需要重复图形、放大图形、缩小图形、重组图形。最后上颜色时注意色彩的对比。
2、说一说,你将用哪一组图形来表现什么?
3、作业、辅导。
四、作品展览和评述
1、学生活动:你觉得教室里同学们的线描作品哪张最吸引你呢?
2、自己找找优缺点,为同学提点建议或者帮他修改一下作品。
3、教师点评。
4、修改、评优。
教学反思:
3、添画人像
篇11:《零的突破》教案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时间
课型
新授
课时
教学
内容
28“0”的突破
教学
重点
运动健儿为祖国争光的精神和实现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的重大意义。
教学
难点
同上
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自读自悟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可引导学生就自己了解的有关奥运的知识和中国奥运健儿荣获冠军的情况进行交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自学生字
2、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自学情况:
1) 指名朗读课文,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2)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逐段朗读课文
1.这篇课文共几个自然段?(指名答)请6位同学分段朗读,其他同学请仔细
听清楚他们的朗读有没有错误。
(师生评议,纠正错误的朗读)
2.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这篇课文的生字。
看谁记得最快。都记住了吗?谁认为哪个字最容易错,需要提醒大家的?
学生要明白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讲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子自选手枪比赛开始,我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决心为祖国争光 。
第二部分:写许海峰勇夺冠军的经过。
第三部分:主要讲许海峰为中国人在奥运会上夺得的第一块金牌的历史意义,这块金牌不但实现了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而且预示着中国将会在奥运会上不断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课前收集有关知识对文章的学习和理解是必要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朗读方式,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为学生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了望学生对本课生字的认读情况,培养学生在朗读中主动认字的习惯。
三、自读课文,感悟理解
1、找出课文中两次描写许海峰射击时的情景读一读,体会一下他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
2、为什么说“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天”?
四、巩固练习
1、 读篮球赛了卡片,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2、 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及由生字带出的词语,找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空着的花篮上。
3、
五、拓展活动
进行“我所知道的我国奥运冠军和奥运知识”汇报;组织奥运知多少图片小展览。
朗读关于描写许海峰射击时的情景,体会许海峰当时的心情和在奥运会上觉着冷静应战、勇于为祖国争光的精神。
结合课后的学习链接进行“我所知道的我国奥运冠军和奥运知识”汇报。
让学生自己充分发表意见。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进行“我所知道的我国奥运冠军和奥运知识”汇报;组织奥运知多少图片小展览,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积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
学
教
程
教师的活动及教法
学生的活动及学法
设计意图
1、 补充资料:
庄严:庄重而严肃。
屈辱:受到的压迫和侮辱。
夺魁:争夺第一;夺取冠军。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忙。
胜券:指胜利的把握。
2、《语文同步读本》指导:
引导学生自学《刘翔:横穿出世》、《生命的签证》。这两篇课文都揭示多动脑筋,勇于创新的道理,通过文章后的“读一读想一想”侧重启发学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所体现的思想感情。
熟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课文大意,而且为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
板书设计
2.8“0”的突破
我国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决心为祖国争光
写许海峰勇夺冠军的经过。
主要讲许海峰为中国人在奥运会上实现了中国奥运史上“0”的突破
教学后记
[《零的突破》教案设计 (西师版六年级上册)]
篇12: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设计:位置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数学》六年级上册第2~3页。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与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发展其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行结合的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从实际情景入手,引入新知,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景中用数对确定位置
1.谈话引入。
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同学们欢迎吗?
老师们都很想认识你们。咱们先来给他们介绍一下我们班的班长,可以吗?
2.合作交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探究新知。
(1)出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示出班长的位置,把你的方法写或画在纸上。
汇报:班长的位置在第4组的第三个,他在从右边数第二组的第三排…
哪个小组也用语言描述出了班长的位置?
请班长起立,他们的描述准确吗?
刚才同学们的`描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都表示的是班长的位置,有的同学说第几组,第几行,第几排……)
看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组、排、行、等多种方式,还可以从不同的方位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板书:列 行
老师左手起第一组就是第一列…,横排就是第一行…
班长的位置在第4列、第3行。
还有其他的表示方法吗?
篇13: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优秀
水的秘密
设计意图:
本活动选自《幼儿园建构式课程》中班上册“红黄蓝绿”主题,是“颜色对对碰”的一个生成活动。在开展区角活动“我爱颜色宝宝”时,有的幼儿喜欢挑圆瓶的水玩,有的爱挑方形的水玩,还有的幼儿想尝试各种水的玩法,为了满足幼儿对水的好奇心,让他们了解更多对水的知识,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我选择了本次科学活动《水的秘密》。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在玩水的活动中充分感受水是流动的、无固定形状的特性。
活动目标:
1、感知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特性;
2、在玩水中初步体验水是流动、无固定形状的。
活动准备:
1、师幼人手一杯水和一杯牛奶,两个小番茄,一双筷子,PPT。
2、投放盛着水的大脸盆四个,毛巾若干条,各种形状的容器。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孩子们我们一起去玩玩水,找找水的秘密吧!
二、动用多种感官感知水无色、无味、透明的特性
1、感知水是无色的:看看牛奶是什么颜色?水是什么颜色?
2、感知水是无味的:幼儿品尝水和牛奶,说说水是什么味道,牛奶又是什么味道的?。
3、感知水是透明的:哪个杯子能看见小番茄?
(放两个小番茄到两个杯子里,让幼儿观察)
4、小结:原来水是透明的、无色、无味的。
三、玩一玩水:感受水是流动的
1、让幼儿尝试用手抓水。
2、讨论:用我们的手能把水抓住吗?为什么?
3、小结:原来水会流动,水从我们的指缝流走了。自来水会流动,我们用水后要关紧水龙头,节约用水。
四、装一装水:探讨水的形状
1、投放各种形状的容器,幼儿盛水,观察水的形状。
2、引导幼儿讨论:
(1)你的水装到什么形状杯子里?水又是什么形状?
(2)讨论:水到底是什么形状的?
结论:水装到圆杯子里变圆了,装到正方形杯子里像正方形,装到长方形杯子里像长方形,装到椭圆形杯子里而像椭圆形。
3、出示PPT,欣赏大自然中水的形状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关于水的照片,看看水到底是什么形状的。
4、小结:水的形状变来变去的,我们用来装水的容器是什么形状,水就变成什么形状,原来水是无固定形状的。
五、结束部分
小结:今天玩的开心吗?我们不但玩了水,还知道了很多水的秘密,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会流动,而且没有固定的形状。
六、活动延伸
在区域里投放材料,带孩子继续探索水的秘密,如在水里加一块糖,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篇14: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优秀
教学目标:
1、经历设计实验、动手做实验、收集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获取结论、把实验结论和同学们共享的科学探究过程,知道植物的向光性和植物根的向水性。
2、在实验过程中能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方案。
3、能和小组同学一起,坚持实验观察,并做好记载。
4、能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获取科学的结论。
5、在实验过程中能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产生新的问题。
6、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一人准备一株矮小的植物。
2、小组准备:探究记录本;标签纸4张;纸盒四只;水壶一只;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学习
1、谈话:植物角的植物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变化?
教学说明:通过谈话,唤起学生关于植物角植物变化而产生的问题的记忆,提出研究问题。
学生可能根据上节课提出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和阳光照射的方向有关;和长期只在花盆的一侧浇水有关;和土壤里肥料分布不均匀有关等。学生的猜想有的有一定的依据,有的则是无依据的。如果出现不合理的猜想,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辨析,排除不合理的猜想。
2、提问:怎样才能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教学说明:学生可能会根据以往科学探究的经验,提出“做实验”。猜想只有通过实验才能验证,本环节旨在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验证意识。
二、设计实验
1、谈话: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小组的猜想是什么?怎样设计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呢?
教学说明:小组内可能有不同的意见,教师要建议小组内相对集中地研究一个问题。
2、小组讨论:各小组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你们打算怎么研究?实验中涉及的因素有哪些?你们控制的变量是什么?怎样控制变量?请各小组讨论后制定实验方案。
教学说明:实验方案的制定,应该由小组同学合作共同完成,相信学生经过三年的科学探究经历,能较好地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3、交流实验方案:你们小组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你们打算怎样进行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哪个小组给大家汇报一下?
教学说明:一个小组的实验方案如何,能反映全班同学设计实验方案的水平,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师生会发现一些实验设计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从而有指向地指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
4、全班共同分析:他们的方案设计的合理吗?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教学说明:在学生分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敏锐的眼光,及时发现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方案进行完善。
5、完善实验方案:请各小组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
教学说明:学生在分析样本后,会反思自己的实验方案,然后在小组内完善自己的实验方案。
三、组装实验材料
1、准备实验材料:我们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我们需要哪些实验材料?
教学说明:在准备实验材料之前,学生要根据实验方案,准备实验需要的材料。
2、分组组装实验材料。请同学们根据实验方案组装实验材料。
教学说明: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可能有一些实验材料没有写进实验方案中,也有可能一些材料多余了,有可能对实验方案进行再次修改。
3、小组分工:怎样操作?怎样观察和记录?
教学说明:组装好了,小组同学应该有一个分工:有记录员,有操作员,有观察员……小组内进行合理的分工,对实验的有序进行将起到很好的保障作用。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实验观察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4、反思与评价:在组装实验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你认为本组同学表现如何?
教学说明:在实验装置完成后,有必要对组装实验的过程进行反思。因为在这一过程中,是一个不断修正实验方案的过程,也是一个在经历中获得积极体验的过程。对小组同学、班级同学积极性的评价,对本组同学经验的反思,都会是一种深刻的探究体验。
第二课时
一、汇报交流
提问: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验和观察,我们各小组都有哪些发现?
教学说明:学生在实验和观察过程中,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把学生这些观察报告在全班进行交流,有助于学生了解其他小组实验的成果,也是师生共同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的需要。教师应引导向光性小组和向水性实验小组分别进行汇报交流。
二、归纳分析
1、讨论:各小组实验的情况有相同的地方吗?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发现分组实验实验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从而进一步发现,控制的变量和实验结果之间的关系。
2、思考:这些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现象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阳光控制组可以得出结论:植物生长向着有光的地方生长,这在科学实验中是证实;而水份控制组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生长方向和浇水的方向无关,这在科学实验中是证伪。
3、提问: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了什么问题?
教学说明:在实验中不断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是科学家在进行科学研究时的一般经历,这也应该成为小学生在科学探究实验中的过程。问题意识的培养,就是要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问题。
4、小结:我们在实验中,发现植物生长过程中,不断地向有光的地方倾斜,科学家通过研究也发现了这个秘密,这叫做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生长的方向与浇水的方向无关。
三、延伸拓展
问题:植物生长的方向与浇水的方向无关,植物的根的生长方向与浇水的方向有关吗?怎样知道?
教学说明:一个研究的结束,意味着一个新的研究的开始。此环节引导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意在为进行新的研究打下伏笔。
篇15:六年级美术上册《巧用肌理》教案设计
六年级美术上册《巧用肌理》教案设计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合适的方法,较清晰拓印出肌理,细心观察和品位物体表面质地形成的纹理,并对此进行联想,六年级美术上册《巧 用 肌 理》教案。
2、通过作品欣赏,了解肌理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了解什么是肌理。通过触摸和视觉感受,发现不同物体表面质地的不同特点。教学难点:运用多种工具和材料进行拓印获得肌理。
教学准备:
学生:用于拓印的有较粗糙表面和规律的纹理的物品;油画棒;颜料;排笔;调色盘;水洗……教师:范画若干;用于拓印的实物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组织教学,请同学们将桌上的工具材料摆放整齐,教案《六年级美术上册《巧 用 肌 理》教案》。
二、感受肌理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摸一摸,什么感觉(平滑)
2、将这张纸揉成团,再展开、摸一摸,什么感觉(凸凸不平),看一看上面有了一些什么?
小结: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这张纸被揉成团后形成了很多褶皱,这些褶皱、纹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知识——肌理(板书)
3、什么是肌理肌理原指皮肤的纹理后被引申为物体表面呈现出来的纹理。
4、思考:在你的周围,有哪些物体的表面凸凸起伏,形成了规则和不规则的纹理。(树叶、钥匙、指纹、石头、篓子等)学生回答后小结: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回答得都非常好,我们现在一起来看屏幕,在大自然中有些肌理是可以通过触觉来感受的。有些肌理是可以通过视觉来感受的。
三、 制作肌理
1、欣赏两组作品:①课件中作品②范作
2、探究拓印方法,这些肌理是用什么方法获得的呢?①学生猜测,教师是按学生所说方法示范②课件提供揉纸拓印的方法,实物拓印的方法还有手绘的方法3、 学生练习,并且每人选出一张最得意的作品贴到展示纸上,并注明每块拓品来源于哪些工具材料。
四、 展示作业
1、说说你是怎样来拓印的,碰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2、拓品的质感、感受、联想到了什么?
五、课后延伸
1、出示作品①范作②课件(巧用肌理的作品)运用肌理拓片制作的作品
2、小结:今天我们运用实物拓印,揉纸拓印的方法获得了一些有趣的肌理,希望同学们回去后,去寻找其他获得肌理的方法。(如选取印刷品局部纹理,复印机复印实物,用计算机制作等等)。并试着将这些肌理用到艺术作品中去。
篇16:六年级美术上册《风景写生》教案设计
六年级美术上册《风景写生》教案设计
课时:3-4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第1课时)
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
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
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二)发展阶段(第2-4课时)
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老师巡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作业点评。
【新六年级上册《搭积木比赛》教案设计】相关文章:
10.搭积木作文二年级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