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咏柳》
“为你省钱”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诗歌《咏柳》,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诗歌《咏柳》,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咏柳诗歌
润如碧玉柔似风,
万木争春我先荣。
休怪东君有偏爱,
年年奏响第一声。
篇2:咏柳诗歌
阳春三月花满天,
柳蕊飘雪迷人眼。
儿童嬉戏鸣翠笛,
和风瑞丽艳阳天。
篇3:咏柳诗歌
条条猗猗复青青,
倒映池塘影亦明。
细叶心薄风易动,
纤枝力弱鸟难停。
花如皓雪添春色,
貌似娥眉显媚情。
若是离别折此物,
蓬山万里伴君行。
篇4:咏柳诗歌
三月春风临,柳树换新衣。
依依河畔柳,盈盈随风舞。
越似枝高处,身弯越似低。
终生不忘本,永不离根基。
篇5:咏柳诗歌
江南与江北,竹柳独婆娑,
柳枝断不尽,别情更多来。
细雨罩两岸,雾烟盖名河。
自然好命在,你我共继否。
篇6:咏柳诗歌
枝梢吐绿叶如眉,
千条万条树下垂。
和风轻吹絮飞舞,
置身其中不愿回。
篇7:诗歌《咏柳》
诗歌《咏柳》
《咏柳》三章
(一)办公室内
窗外独立一倩影,眼中绿意交相映。
春光无限惹人醉,谁说此景孤伶仃。
(二)黄河桥上
黄河两岸绿柳多,碧水蓝天泛银波。
夕阳催人把家还,此间佳景独恋我。
(三)回家路上
一条大路向西去,左右两边尽是树。
无人知是我归来,柔枝细腰斓影疏。
后记:我于繁忙的工作中偷出片刻闲暇,站在窗前赏景,看到一株垂柳绿意盎然,煞是可爱。遂作一首七言《咏柳》诗以自娱,不觉感到无人分享的落寞。回家路上,偶与同车乘友“一枝独秀”闲聊,没想到完全彻底的.被颠覆。闲谈中,逗其文思泉涌,与我唱和,又作成这首《咏柳》三章,颇感人生路上有此雅友同行,也是一大快事!可惜至家路短竟致曲终人散,一路同行的浪漫趣味戛然而止,总使人颇为遗憾。
注:诗中偶句皆为“一枝独秀”所作,特此致谢!
篇8:《咏柳》诗歌赏析
《咏柳》诗歌赏析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译文
如同碧玉装扮成的高高的柳树,长长的柳条柔嫩轻盈,像千万条绿色的丝带低垂着,在春风中婆娑起舞。
这一片片纤细柔美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
就是这早春二月的风,温暖和煦,恰似神奇灵巧的剪刀,裁剪出了一丝丝柳叶,装点出锦绣大地。
注释
1.咏:歌颂、赞美。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该诗描写的是垂柳。
2.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的颜色如碧绿色的玉。
3.妆成:装饰,打扮。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5.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6.二月:二月,正是初春时节。似:好像,如同。
赏析/鉴赏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喻美人苗条的身段,阿娜1的腰身,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旳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旳颜色有关,“碧”和下句旳“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旳。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旳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旳《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旳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旳女子旳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旳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旳时候;和下文旳“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旳特征,在诗人旳眼中,它似美女旳化身。高高旳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旳风姿,下垂旳柳条,就像她裙摆上旳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旳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旳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旳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旳少女,与下面旳“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旳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旳时候。然而,更妙旳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旳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旳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旳典范之作。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旳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旳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旳成功之处。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篇9:《咏柳》诗歌的解析
《咏柳》两首诗歌的解析
比较赏析
我国璀璨夺目的古典诗歌中,有两首题为《咏柳》的七言绝句,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堪称咏物诗中的“双璧”:
咏柳(一)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二)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
倚得东风势更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解析
《咏柳》(一)的作者是唐朝诗人贺知章,他自号“四明狂客”,一生豪放不羁,本诗最能体现他的清新洒脱的风格。全诗以精巧的比喻、奇特的想象和清新的语言完美地塑造了柳树和春天的形象,创造了一个美妙的意境。它以“碧玉”喻柳,柳树形象则浑然一体,柳的婆娑、袅娜、妩媚多姿,春天的绮丽柔媚,尽皆呈现出来;它又用移觉的手法,把读者只有靠触觉才能感受到的“二月春风”喻为可以亲眼看到的具有神奇功能的“剪刀”,从而状无形为有形,实乃造语新颖而想象奇特。特别是诗的最后两句,自问自答,问得新奇,答得有理,意趣盎然,饶有兴致。全诗言近而旨远,借咏柳赞春天,不言春之美好而言柳之婀娜,以柳之可爱衬托春之妖娆,可谓匠心独运。
《咏柳》(二)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的曾巩。曾巩少即见长于文章,他的文风,雍容平易,不露锋芒,而曲尽事理。他的一些咏物诗寓意很深,如这首《咏柳》,就把春天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讽刺邪恶势力。诗的前两句是说: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黄色,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猖狂。诗刚开头即语带嘲讽、蔑视,它描写“乱条”如何倚仗权势,张牙舞爪,逞性妄为,实际上是在为全诗主旨作准备,亦即古人所谓“蓄势”。蓄足了气势,则必然有力地得出颠扑不破的结论,于是后两句水到渠成,警语立出: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不知天地有清霜”一句为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它对那些得志一时的小人提出了严正的警告,振聋发聩,促人警醒。
在这两首诗中,同是春天的柳树,贺诗把它写成优美动人的形象,曾诗却把它比作奸邪小人;同是早春的东风,贺诗把它喻为能裁出尽含翠绿、齐整美丽的柳叶的剪刀,曾诗却把它当作那些不屑一顾的喽罗们得以逞强施威的主子后台,罪魁祸首。贺诗借咏柳而赞春,以抒发自己对春天的无比喜爱之情;曾诗却言在此而意在彼,借诗讲出一种道理,指出一种社会现象:奸佞专权、小人得志所造成的混乱而黑暗的局势是不会长久的,得志一时的小人尽管气焰嚣张,但终究逃不出历史的惩罚,他们必将得到应有的可耻下场。——曾诗这种借物说理的写法,正表现了宋诗的特点。我们把两首《咏柳》作一比较,就可以了解到唐诗与宋诗的一些不同的地方。
总之,贺知章的诗借景抒情,耐人寻味,曾巩的诗则托物言志,引人深思。前者是对柳的歌颂、赞美,后者则是对柳的讽刺、嘲弄。一褒一贬,又都能曲尽其妙,两首《咏柳》,各有千秋。
篇10:贺知章《咏柳》诗歌鉴赏
贺知章《咏柳》诗歌鉴赏
出自唐朝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诗歌《咏柳》】相关文章:
1.咏柳教案
2.咏柳古诗
3.咏柳 古诗
4.咏柳 二年级
5.咏柳教学反思
6.咏柳教学设计
7.咏柳古诗翻译
8.咏柳ppt课件
9.古诗咏柳赏析
10.《咏柳》的教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