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分析
“小棵聪”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分析,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分析,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分析
建功报国。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或山河沦丧的痛苦、报国无门的悲伤。如曹操的《龟虽寿》、苏轼的《水调歌头·赤壁怀古》等。
思乡怀人。表达羁旅愁思、边关思乡、思亲念友、悼念亡故之人。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等。
生活杂感:由某事或某物产生的感想,包括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等等。如白居易《琵琶行》、姜夔《扬州慢》等。
离愁别绪: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如柳永的《雨霖铃》、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
篇2:中考语文古诗词思想感情分析之怀才不遇的总结
中考语文古诗词思想感情分析之怀才不遇的总结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用“三十功名尘与土”来感叹自己多年劳苦奔波,人海浮沉所成就的低微,一事无成也。用“八千里路云和月”每多含有自况壮行跋涉千里的豪情。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
1.评价主旨内涵:——言有尽而意无穷
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味深长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言在此而意在彼
2.品析语言风格:——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豪放(恢宏阔远、博大新奇);雄奇(雄伟劲健、奇崛峭拔)、沉郁(深沉蕴藉);直率(奔肆率直);婉约(曲柔细密、情调缠绵);含蓄(藏而不露);清新(清秀奇丽);风趣(幽默诙谐)等。
3.赏析描写手法:—一切景语皆情语
对比比较;映衬反衬;虚拟写实;象征暗示,托物寓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化用典故,以古说(讽)今;静景动写,以动写静;渲染烘托,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白描勾勒,浓墨重彩。
4.领悟作者情感:——看似无情皆有情
喜悦、甜蜜、愉悦、淡泊、忧郁、激昂、恬淡、闲逸、失望、寂寞、孤寂、落泊、幽怨、壮逸、旷达、高雅、愤懑、焦灼、缠绵等。
篇3: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题答题之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
【例】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色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色。
【例】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是一首五律,描写了旅途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字里行间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整首诗正文虽然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是通过霜、茅店、鸡声、人迹、板桥、月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
2.思亲念友
【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3.边关思乡
【例】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边塞词既表现将军的英雄气概及征夫的艰苦生活,也暗寓范仲淹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政策的不满。
4.闺中怀人
【例】
闺 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例】
踏 莎 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词写离情,但写法别致。上阕由远行者落笔,下阕写远行者设想之词。一种离愁,两面兼写,情致深婉细切。起三句写冬去春来的`季节特征十分鲜明。这本来是一个容易感受生命与爱情的季节,但“候馆”、“征辔”两语,透示了词中的远行人行色匆匆,其实是无暇欣它顾。
“离愁”句拈出主题。
以“春水”喻愁,暗承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意,但侧重表现的是一种不断加深又持续相生的离愁形成的过程。
下阕进而设想对方相思之形,劝慰之中倍见体贴之心。“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盖当初离别时即已目睹此景。而此刻一在闺中,一在候馆,其伤感当更过离别之时。“楼高”句是劝慰之词。
【例】
子夜吴歌
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虔,良人罢远征。
全诗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良人,希望早日结束战争,丈夫免于离家去远征。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虽没有高谈时局,却又不离时局。情调用意,都没有脱离边塞诗的风韵。
月色如银的京城,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捣衣声中却蕴含着千家万户的痛苦;秋风不息,也寄托着对边关思念的深情。读来让人怦然心动。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
[
篇4:高考古诗词鉴赏技巧之分析典故运用题解题模式
1 设问方法:这首诗歌运用了什么典故7有什么表达作用?
2 设问变式:请谈谈这首诗(词)运用典故的表达作用。
3 解答提示:运用典故型即评析诗中所用典故的作用。它在题型设计上多以考查作用为主。考生在做此类题时须博闻强记,了解典故的来源、出处,诗人运用典故的用意目的等,才方便答题。
4 答题模式:(1)点明典故出处。(2)简要说明典故的作用。(3)点明运用典故的表达效果。
5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如梦令
严 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请谈谈本词运用典故的表达作用。
答案:本诗最后一句运用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借武陵人的归隐生活,表达了作者超越世俗、高洁的情操,隐约带有欲归隐山林的意味。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分析】相关文章:
2.初中语文古诗词
3.古诗词鉴赏
5.初中语文古诗鉴赏
6.初中古诗词鉴赏
8.西江月古诗词鉴赏
9.柳古诗词鉴赏
10.如何鉴赏古诗词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