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农民诗歌
“香港旅游”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中国之农民诗歌,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中国之农民诗歌,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中国之农民诗歌
中国之农民诗歌
是谁第一个顶起初升的太阳
是谁惊动了草地的牧羊
是谁吓走了谷棵上的麻雀
是谁还在捞起水中的月亮
是谁在场上晾干豆子的衣裳
是土地之骄子
把生命交给了春天的畅想
用汗水串起了清晨的露珠
是生命里开着冬花的家长
是疲惫中仍大吵大嚷
是困惑中也不会跌倒的马驹
是黄河中扭曲的百草
是饥饿中紧扣裤袋的顽童
是河中光腚摸鱼啃了一嘴泥沙
是忘了炒菜而敢打女人的'野蛮
是孩子哭而摔晕的猛将
是风雪中拽进了驴套的背带
是太阳还没起床已楼了两趟苗
是土地划破了肚肠忘了洒籽
是抽够了烟喝够了酒什么都忘
是忘记了太阳能蒸熟蚂蚱还在地头傻姐
是因上礼而红着脸向邻里借钱的礼金
是孩子上学而骂〞给老子好好念〝的学费
是因一垄苗而打了地邻的赔偿
是割了草而忘关牛棚的栅栏
是见了别人盖了楼红了眼的目光
是输了钱赖着不认账的赌徒
是早上说定了又让女儿涨价的岳父
是把错事当经念着没完的婆娘
是一群似憨不傻精不明的难得糊涂
是割了卖丢了镰垒墙的瓦刀
是出手不吝来了客人而掏鸡仔的主人
是老了才发觉自己蠢得可笑
是少了老伴才想起好的魂魄
是爹娘来人才想起是亲人
是住院交不起而偷偷溜走的可怜
是耗子咬破袋子而骂媳妇关不住的疯子
是为了帮助邻居又嫌麻烦的不讲理
是敢说敢干大吹自己的无知
是地地道道提土携沙的农人
是一棒子打死牛
一顿撑死猪
一脚踩死鸡的蠢汉?
是祖辈留了一张锄当宝的短浅
是当官不管工人瞧不起三百六十五天
离不开土地的山神
是进了城经常换防的流浪兵
是三伏天蒸不熟三九天冻不死
是渴了喝凉水饿了吃生麦
是善与恶、美与丑、行不为、肚无量
勤勤恳恳少了教养的中国农民
篇2:中国诗歌之抒情诗
中国诗歌之抒情诗
抒情诗
诗歌的一种,这种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起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抒情诗的特点是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抒情诗因为其内容的不同分为颂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以表现主观感情、抒怀咏志为主,它通过抒发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对客观事物的再现要服从于主观内心世界的表现。它不具体刻画人物,不展开故事情节。?抒情诗一直是中国诗歌的主流,从《诗经》《楚辞》到李白、杜甫、李商隐等人的绝大多数诗歌都是抒情诗,叙事诗则是影响力次于抒情诗的一种诗歌,杜甫的《石壕吏》等诗歌、元稹、白居易的一些长篇歌行都是叙事诗,宋代诗歌中出现了说理诗。叙事诗和说理诗影响力都不及抒情诗。
抒情诗的表现手法???情与景在古典诗词中,抒情诗是占据了大半壁江山的。但即使同为写景抒情诗,其表现手法与艺术形式也是各有千秋。有的以景载情,有的触景生情,有的以景蕴情,下面我们结合一些具体的诗歌来谈谈抒情诗中的景与情。
一.以景载情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现)牛羊。
这是一首北朝民歌,它为我们展现了北方草原的壮阔之景。诗的前六句写平川,写大山,写天空,写四野,涵盖上下四方,意境极其阔大恢宏。末句“风吹草低见牛羊”,境界更是豁然开朗。草原是牧民的家乡,牛羊的世界,但由于牧草过于丰茂,牛群羊群统统隐没在那绿色的海洋里。只有当一阵清风吹过,草浪动荡起伏,在牧草低伏下去的地方,才有牛羊闪现出来。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群,忽隐忽现,到处都是。整个草原因此充满勃勃生机,连那穹庐似的天空也为之生色。
这一片北方的大草原,广阔无垠,天空高渺,牛羊肥壮,牧草丰盛。在这样的一片天地之中,立马草原,展望家乡风光,豪情满怀,放声高歌的草原牧民,似乎一挥马鞭,就会从《敕勒歌》里向我们跃马奔来。
整首诗歌,没有一句是带有诗人主观感情的,但我们却可以真真切切地从诗中感受到那一份豪迈之情。整首诗歌,句句写景,但句句见情。全篇不见一字写情,但字字皆情。这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并不直接说话,而是通过笔下的景物来传情达意。诗所描写的景,就成了诗人情感的载体,情在景中,景就是情。这种写景抒情诗,其特点就是以景载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二.触景生情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人,一生以收复失地为己任,同时也在积极地寻求个人生命的辉煌。他的一生,时时处处闪现出一个英雄人物不愿在平庸中度过一生的英雄本色。但是苟安江南的南宋朝廷,始终没有给这样的一个英雄人物以用武之地,没能让他一展雄风,去实现自己的平生夙愿。1176年,36岁的辛弃疾路过造口,想到就在47年前,金兵攻打江西,由南昌追击隆裕太后的御船,直追到太和县,才不及而返。隆裕太后逃到造口,弃船登陆,到达赣州。如今,47年过去了,中原故都仍在金兵占领之下,而南宋朝廷仍偏安江南,不思北伐以收复失地。正当盛年的辛弃疾,在郁孤台下,激情难抑,大笔一挥,给我们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菩萨蛮》。
这首诗,写到了“郁孤台”、“清江水”、“无数山”、“青山”、“江晚”、“鹧鸪声”这样一些景物。在写景的同时也写出了诗人自己的主观感受,“行人泪”、“可怜”、“望长安”、“愁”、“闻”,这些词语让人真切地感觉到了诗人内心的伤痛。
在这首诗里,诗人由眼前的“清江水”想到行人泪,由“东流”水奔腾而去不受群山遮挡,想到南渡之人却无法北归,无法回到中原,只有愁绪满怀。
这首词以眼前景道心上事,眼前景不过是清江水、无数山,心上事则包举家国之悲今昔之感种种意念,而一并托诸眼前景写出。
《菩萨蛮》这首词中所描写的景,是诗人藉以抒情的触发点。情因景而生而又缘于景。它的特点就是因景生情。而且这种写景抒情诗中的景,往往是有历史背景的。看起来是因眼前之景才有感而发,实际是对那景所具有的历史背景有感而发,从而借题发挥,一抒胸臆。欣赏这种诗歌,往往要联系到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有关情况,我们对诗歌内涵的理解才会准确而深刻。
这种写景抒情诗,其特点是有景有情,情由景生,可谓触景生情。
三.以景蕴情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是柳永写离别的一首词,在这首词中,词人写了“寒蝉”、“长亭”、“骤雨”、“烟波”、“暮霭”、“楚天”、“岸”、“风”、“月”这样一些景物。这些景物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别时的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别时的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此时此地的景物各具特色:“凄切”、“晚”、“初歇”、“千里”、“沉沉”、“阔”、“杨柳”、“晓”、“残”。这样的景物组合在一起,为全词定下了凄凉伤感的调子,也为我们营造出了一种“悲凉、冷落”的气氛。在这样的气氛中,即将离开自己心上人的词人“帐饮无绪”、“留恋处”、“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噎”、“念”。词人的'一腔离愁,满腹依恋,尽在字字句句一物一事之中了。在这里,词人把离情别绪的感受,通过具有画面性的环境表现出来,意与境会,构成一种诗意美的境界,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这首写景抒情诗通过对离别时身边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一种气氛,营造出一种意境。这种气氛又很好地把诗人的情感烘托了出来,而这种意境的产生,更是让诗人的情感有如月悬中天,浑然天成。这种写景抒情诗,情由境生,我们可以称之为以景蕴情
一首令人回味的抒情诗,不会只是纯粹地直白地来抒情,更多的是借助于一些景物来传情达意。我们的古典诗词尤其讲究含蓄蕴藉,了解这些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这些古典诗词,从中获得艺术的熏陶,提升自己的艺术品味。
最早的抒情诗――屈原《离骚》
“帝高阳之苗裔兮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 朕皇考曰伯庸(我的父亲字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 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 惟庚寅吾以降( 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皇览揆余初度兮, 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 肇锡余以嘉名: 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 名余曰正则兮, 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 字余曰灵均。 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 又重之以修能。 我不断加强自已的修养。 扈江离与辟芷兮, 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 纫秋兰以为佩。 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汩余若将不及兮, 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 恐年岁之不吾与。……”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相送
何逊
客心已百念,
孤游重千里。
江暗雨欲来,
浪白风初起。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有美堂暴雨
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
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
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尊凸,
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
倒倾鲛室泻琼瑰。
现在抒情诗
风月吟
曾经几度
梦里会佳期
明月水柳间
挽手依偎
缕缕知心语
沁人神醉
酣眠乍醒
叹惋犹不已
岂是我多情
你自柔媚
衣艳容丽
桃花露美姿
言飞笑临
春风化冰石
天天见你
不免生相思
恨人生
难如意
海内凭飞
落魄无枝栖
更几番相恋
一炬烟灰
人憔悴
情已衰
我与你
缘何在
江流不住
暂聚总别离
徘徊婵娟里
愿此风月
便是彼此
长存之心怀
夏夜无眠
唧唧 唧唧 夏虫争鸣
深林的响声如织如风
戚戚 戚戚 心意灰冷
满塘的莲花似霜似冰
坐不安 睡不眠 小巷来往
昏黄的灯影里 不由怅望
银河中欲明还灭的星光
(中国・台湾)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作者 (俄)叶赛宁
我沿着初雪漫步,
心中的力量勃发像怒放的铃兰, 中国诗歌之抒情诗 在我的道路上空,夜晚
把蓝色小蜡烛般的星星点燃。
我不知道那是光明还是黑暗?
密林中是风在唱还是公鸡在啼?
也许田野上并不是冬天,
而是许多天鹅落到了草地。
啊,白色的镜面的大地,你多美!
微微的寒意使我血液沸腾!
多么想让我那炽热的身体,
去紧贴白桦袒露的胸襟。
啊,森林的郁郁葱葱的浑浊!
啊,白雪覆盖的原野的惬意!
多想在柳树的枝杈上,
也嫁接上我的两只手臂。
篇3:诗歌之我的中国梦
当国歌响起,
我望着艳丽的,
五星红旗!
飘动的旗帜里,
舞动着我的中国梦,
它随着国家的强大,
正日益清晰。
我盼望,
大唐的`盛世重现,
四海的和平使节来朝,
我们接待得,
力尽筋疲。
我盼望,
我们的人民富裕豪气,
拿出国不当做,
任何的问题。
我们的护照全球免签,
不管哪里,爱去就去。
我更愿看到,
在另一个宜居的星球上,
插上我们中国的,
五星红旗!
篇4:中国古典诗歌意向之美
中国古典诗歌意向之美
台湾诗人余光中有着深深的中国的情结,他的《等你,在雨中》这样写到“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蝉声沉落,蛙声升起∕一池的红莲如火焰,在雨中∕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朵莲都像你∕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中国是泱泱诗国,“黄昏、细雨、蛙鸣、蝉声、红莲”这些带着浓重古典风味的意象是余光中对中国文化的记忆,是他苦苦守候的诗魂,是他对大陆母亲永世的乡愁,古典诗歌意象是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私语,秘语,心语。
今天,我们试图对古典诗歌里常出现的黄昏、月亮、红莲、柳、落花、雨、梧桐、玉、芭蕉、梅、杜鹃等意象作深情的阐释,让冷清空旷的古典殿堂,回响着追溯人类古老的记忆和情感的悲风,让我们畅游民族精神的悠悠天地,接近心灵和智慧,让夜雪山深明烛秋音,黄昏细雨娓娓道出强烈的美感与悲怆,让我们用中国人的心灵,中国人的耳朵去感悟倾听从河洲水湄就唱响的心音。
一、中国古典诗歌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那是我们的先民的第一次深情的吟唱,它历经500年岁月的淘洗,洗尽了铅华,洗尽了岁月的风沙,它拥有诗的清雅,有经的深邃,它也许是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起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经唱出的歌。《诗经》开辟庄严的现实主义一脉,“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历代文人没有不被其照耀,濡染的。
战国时代在美丽的南中国,在楚文化的蕴育中产生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二部诗集,它就是风华绝代,惊采绝艳的,神秘浪漫的《楚辞》。《诗经》和《楚辞》双峰对峙,二水分流,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风骚”一脉,于是中国诗歌走过汉魏,走过唐宋,走过元明清,从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到最后一位古典浪漫主义诗人龚自珍,中国古典诗歌百转千回,摇曳生姿,灿烂氤氲,有着千年的美丽,千年的忧伤,千年的沧桑,千年的雄奇。
二、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直接流露感情,而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讲究“中和之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讲究“含蓄凝练”,“朦胧蕴藉”,“风流婉约”,“妩媚宛转”,讲究“言有尽意无穷,言在此而意在彼。”
因此,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内蕴的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那么什么是诗歌的意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理论在中国起源很早,《周易》中就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的说法,诗的意象手法的实际运用,则应该还在意象理论形成前,相传舜禅位给禹时,与群臣一起高唱《卿云歌》“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这就是一首纯意象诗,也是用途最早的意象诗,它娴熟地运用着意象,以祥云灿烂,延绵不绝,日月光辉,永驻人间,象征国运昌盛,教化广运而久长,以寄讴歌与祝福之意。
而我们从古诗文中所见的典型意象,都是经过民族文化心理的积淀,在继承相同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及共同的文化心理,生活方式、语言习惯以及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审美文化心理意象,在诗人的眼里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花鸟鱼虫,风霜雨露都浸透着人的情感,都能反映人的精神世界,而且这些事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给中国文化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
三、第一、五千年明月
月亮最早的意象是什么?
1、月亮是个传统的诗歌意象,大诗人李白醉中抱“明月”而随逝水,这个传说隐喻了月亮和诗歌理想的生死不渝。月亮又是母亲与女性的化身,反映女性崇拜的生命意味,代表母系社会的温馨与和谐,她反映着女性的世界的失意与忧伤。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的传说,给月亮一个女性化的象征意象,月亮代表的是母系社会理想。
2. 月亮时晦时明,时圆时缺,周而复始,它是永恒的象征,于是它总是引导人们对生生不已的哲学精神的礼赞,也启示人们对宇宙永恒的思考,激发人们宏大的天问意识和人生喟叹。
3. 思乡或相思,在月亮意象中反映着古代文人寻找母亲世界、寻找精神
家园、恢复世界的和谐统一的心理,反映在古典诗词里表现出望月思乡的主题,旧梦重温的情思,月亮是昭然于天际凝然不动的乡愁,诗人怀念家园,父母的情思常寄托于明月的传递。当孤臣浪子云游天涯之际总把明月与故乡联系在一起,明月成为启动乡愁、寄托相思、返归家园的神秘象征物。这不正标志着在人们意识的深层,月亮总是母系社会温馨与和谐的象征,因而每当人们浪迹天涯心灵孤寂之时,月亮便成为家园的精神的寄托了,月亮牵系着相思的心灵,缩短着时空的距离,这样又引发了亘古一月两地相思和思乡的主题。
4、月亮反映着古代诗人骚客孤独寂寞的心态,反映着失意者寻求慰藉与解脱的心理。
5.月亮的永恒和盈虚的循环变化,让人想到时间和宇宙中事物在正反两
面之间的辩证发展。月亮作为一种象征形式,它唤起了人们苍茫浩渺的宇宙意识和历史意识,唤起了具有广大空间的人生喟叹,触动着悠远荒古的文化原始意象,因此月亮的出现总伴随着阔大苍凉的宇宙空间、浩渺悲壮的天问意识和雄浑高古的审美境界。
6.月亮作为一种永恒与自然的象征它又成为士大夫逃避纷纭的现实苦难,超群拔俗、笑傲山林的人格化身,在否定了现实的人生目的和道德之后,月亮就成为一种飘逸的风范。
7.女人似水如月,月的婉约正是女性美的象征。
附:咏月名句
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2.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3.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4.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
5.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
6.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7.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
8.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韦庄)
9.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
10.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第二、流水落花春去也——花意象
诗歌是人的思想与情感的浓缩,自然界中的事物经由人的思考而成为诗歌意象,必然打上人类情感的烙印,花在一个春天完成从盛开到凋落的生命周期,提示着四季循环,暗示着年光流逝,这种美丽、短暂、动态的意象,给诗人留下的印象必然更为深刻,诗歌中对落花的感慨,可以归结为对美丽凋零的哀伤,花木凋零,美人迟暮。
花开又落,春来春去,引发了多少年华消逝的感慨,引发了多少光阴似水的人生感叹,青春难再,生命难再,岁月难再。李商隐也曾写到“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一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转瞬间,穆王不再,天人阻隔,生死阻隔,转瞬间生命蒸发般的消逝,这是一曲人生苦短的挽歌,早在先秦典籍《左传》里就有:“春,女悲”之说。
附:
1.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诗经》
2.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李煜)
3.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张若虚)
4.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
5.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销香断有谁怜(《红楼梦》)
6.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付与断井颓垣(《牡丹亭》)
第三、雨过黄昏花易落——黄昏意象
日暮黄昏是浩瀚宇宙中的一个自然景观,是由光明到黑暗,昼夜交替的一个特定时空,出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黄昏已不再是简单的一段时间和相关景色的'再现,而是积淀着中华民族文化心理,凝结着诸般特定情感与生命意识的原型意象。
“伤心感物”本来就是中国文艺一种悠久的传统,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对时间的咏叹从来就是中国诗人最喜表达的主题之一,千百年来,人们感受黄昏,描写黄昏,在黄昏时的各种景物身上融合了自己对社会、自然、人生的深奥底蕴的观照和领悟,记下了人生的欢乐和痛苦,黄昏,早已被情感化,心灵化了,这感伤的时刻伴随着感伤的季节,打造了中国古典诗词最动情的时间亮点。
附:
a) 日之夕矣,牛羊下来(《诗经》)
b)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c)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
d)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
第四、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梅意象
北宋的林和靖为梅所动,一生未娶,以“梅妻鹤子”自诩,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十四个字清绝出世,艳冠古今,咏梅的无人出其右。
盛唐也有一女子,名叫江采萍,她爱梅,也爱得痴绝,她就是唐玄宗的梅妃,她出身福建,在入大明宫后,在宫前遍植梅花,建赏梅亭,作梅花赋,后来……梅妃失宠,牡丹一般香艳的杨玉环三千宠爱集一身,梅妃入冷宫后又化作梅树下一抔艳骨。
宋朝人爱梅,蔚然成风,中原故国的沦丧,江南一隅的苟安,使得南宋文化人,对顶风傲雪、孤傲白洁的梅花有着难舍难分的宿命般的爱,陆游走在沈园里慨叹“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一生留下了一百三十七首咏梅诗,梅是南宋人的难以拆解的心结。
《红楼梦》中的妙玉的栊翠庵庭中红梅怒放更象征了妙玉的超绝出世。
在古典诗词里,①梅是报春的使者,②贞洁的君子,③诗人自咏的寄托,④思乡怀人的信物。
附:
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
2.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
3. 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辛弃疾)
4.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5.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陈亮)
6.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
超尘绝俗冰清玉洁的梅花,古代的文人学士引之为知己,志士仁人比之以自况。当今之世,滚滚红尘,让我们心怀梅的傲骨,体含梅的幽香,梅花,从古至今仍然傲立在天地之间,惊喜那依旧朝拜它的眼睛,咏梅的杰出词章仍然洋溢着它不灭的芬芳,薰香中国诗歌的史册,在众生的心头,在华夏山水之间传扬。
第五、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意象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其原因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的那种“依依不舍”之情。“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中的《采薇》是最早的咏柳诗,“依依”尽杨柳之貌,简直是精准传神到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地步,以依依的杨柳来象征离时恋恋不舍,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
从此“柳”的丰姿就摇曳在唐诗宋词里,多情妩媚,百转千回,而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
附:
1.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2.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
3.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
5.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
6.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
第六、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杜鹃意象
杜鹃究竟蕴涵了怎样的意义呢?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春夏季节,暮春时刻,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悲伤之情顿生。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鸣,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也因此蒙上了神话色彩,寄托了诗人伤感和无尽的哀怨,中国几千年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当作一种悲鸟,当作悲愁的象征物了。
例:
1.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李白)
2.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葬花辞》)
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
4.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文天祥)
5.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王昌龄)
6.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
第七、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草意象
疯长的野草也成了诗人无尽的离恨的象征。伤时感物本来就是中国文艺一种悠久的传统。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于是暮春的草长成了愁的象征,天涯中有几多离思。
例:
1. 昔盛今衰的见证:
彼黍离离,彼麦之苗。(诗经)
2.最多情的草: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
3.绵绵无绝的离情: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
4. 最迷离的情愫:
试问闲情都有几许,一川烟草,满成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5. 最无奈的离情: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范仲淹)
第八:却话巴山夜雨时——雨意象
从仓颉造字时,雨已有了人的泪,于是苦雨凄风中,构成了中国诗歌中凄美伤情的一幕,雨绵绵密密,淅淅沥沥,弥漫了夜空,与羁旅之愁交织出唐之情,宋之韵。
例:《诗经》的雨: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
唐朝的雨: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
宋时的雨: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蒋捷)
第九:千古文人侠客梦——剑意象
千古文人侠客梦,千古文人英雄梦,“投笔从戎”,“一书一剑走江湖”,“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数不胜数的成语再现着这种心境。
屈原的自画像是“带长铗之陆离兮”,司马迁是侠之大者,在煌煌巨制《史记》中他大书游侠情怀,李白十五岁“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曹植用“白马少马”状写自己深深埋藏得英雄梦,金庸金大侠更是用一支生花妙笔为天下文人代言,剑是侠气的灵魂。
例: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贾岛)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余光中)
小结: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扶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作者 李叔同,中年皈依佛门,号弘一)
古典的意象仍生长在当代人的心里,那么鲜活,那么深情。弘一大师李书同用最经典的传统意象状写了横绝百代的离别。长亭、古道、芳草、晚风、扶柳、笛声、夕阳,蓦然回首那古老的意象,深情的符号早以深深的镌刻在我们的灵魂的底片。无须想起,因为从未忘记。古老的意象早已成为我们民族的集体无意识,这就是我们的母语,曾经“天雨粟,夜鬼哭”的母语,历五千年风雨而不衰的母语,最后,让我们千百次的说,“大陆是我的母亲,纵使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这片后土。”
【中国之农民诗歌】相关文章:
1.中国诗歌
2.《中国》诗歌
3.青春中国诗歌
4.中国现当代诗歌
5.中国,你好诗歌
6.中国诗歌年度报告
7.我爱你中国诗歌
10.中国之命运读后感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