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下武
“b12595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诗经:下武,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诗经:下武,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诗经:下武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
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
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成王之孚,下土之式。
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媚兹一人,应侯顺德。
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
于万斯年,受天之祜。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
于万斯年,不遐有佐。
注释:
1、下武:在后继承。下,后;武,继承。
2、世:代。哲王:贤明智慧的君主。
3、三后:指周的三位先王太王、王季、文王。后,君王。
4、王:此指武王。配:指上应天命。
5、求:通“逑”,匹配。马瑞辰《毛传笺通释》:“按‘求’当读为‘逑’。逑,匹也,配也。……言王所以配于京者,由其可与世德配合耳。”
6、言:语助词。命:天命。
7、孚:使人信服。
8、下土:下界土地,也就是人间。式:榜样,范式。
9、孝思:孝顺先人之思,此系以孝代指所有的美德,举一以概之。王引之《经义述闻》:“孝者美德之通称,非谓孝弟之孝。”
10、则:法则。此谓以先王为法则。
11、媚:爱戴。一人:指周天子。
12、应侯顺德:吴闿生《诗义会通》:“侯,乃也;应,当也。‘应侯顺德’,犹云应乃懿德。”而《水经注》等书认为应侯是武王之子,封于应(地在今河南宝丰西南)。
13、昭:光明,显耀。嗣服:后进,指成王。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广雅-释诂》:‘服、进,行也。’……《仪礼-特牲-馈食礼》注:‘嗣,主人将为后者。’……是知嗣服即后进也。”
14、兹:同“哉”。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兹、哉古同声通用。”来许:同“后进”。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谢沈书引作‘昭哉来御’是也,……许、御声义同,故通用。……‘昭哉来许’犹上章‘昭哉嗣服’也。”
15、绳:承。武:足迹。祖武,指祖先的德业。
16、於:感叹之词。斯:语助词。
17、祜:福。
18、不遐: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不遐’即‘遐不’之倒文。凡《诗》言遐不者,遐、胡一声之转,犹云胡不也。”
译文:
后能继前惟周邦,世代有王都圣明。
三位先王灵在天,武王配天居镐京。
武王配天居镐京,德行能够匹先祖。
上应天命真长久,成王也令人信服。
成王也令人信服,足为人间好榜样。
孝顺祖宗德泽长,德泽长久法先王。
爱戴天子这一人,能将美德来承应。
孝顺祖宗德泽长,光明显耀好后进。
光明显耀好后进,遵循祖先的足迹。
长啊长达千万年,天赐洪福享受起。
天赐洪福享受起,四方诸侯来祝贺。
长啊长达千万年,那愁没人来辅佐。
赏析:
《毛诗序》云:“《下武》,继文也,武王有圣德,复受天命,能昭先人之功焉。”郑笺云:“继文王之业而成之。”陈奂《诗毛氏传疏》补充说明:“文,文德也。文王以上,世有文德,武王继之,是之谓继文。”宋代自吕祖谦、朱熹以后,释《下武》另有说法,如严粲《诗缉》、戴溪《续吕氏家塾读诗记》,或以为下武乃不尚武,有偃武之意,或以为下武即世修文德,以武为下。清代的经学家解此诗,陈启源《毛诗稽古编》、戴震《诗经补注》、胡承珙《毛诗后笺》等均坚守毛、郑之说,而翁方纲《诗附记》、桂馥《札朴》等则赞同宋儒之说。按验诗歌文本,毛、郑之说不误,“不尚武”、“以武为下”云云,过于迂远,不可信。今人陈子展《诗经直展》说:“《下武》,康王即位,诸侯来贺,歌颂先世太王、王季、成王之德,并及康王善继善述之孝而作。此诗如非史臣之笔,则为贺者之辞。”其说出自陆奎勋《陆堂诗学》。陆氏以《尚书》等经文印证此诗,谓“‘下武维周’,犹《长发》之‘濬哲维商’也”,“周公之戒成王者曰‘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故继言之曰‘永言配命,成王之孚’也”,“‘昭哉嗣服’,即《顾命》所云‘命汝嗣训,临君周邦’也;‘绳其祖武’,即所云‘答扬文武之光训’也;‘四方来贺’,即《康王诰》所云‘诸侯皆布乘黄朱,奉圭兼币’也;‘不遐有佐’即所云‘太保率西方诸侯入应门左,毕公率东方诸侯入应门右’也”。陈氏以为其所析“以经证经”,“不为无据”。兹从陆、陈之说。
《下武》的篇章结构非常整饬严谨,层层递进,有条不紊。第一章先说周朝世代有明主,接着赞颂太王、王季、文王与武王,第二章上二句赞颂武王,下二句赞颂成王,第三章赞颂成王能效法先人,第四、第五章赞颂康王能继承祖德,第六章以四方诸侯来贺作结,将美先王贺今王的主旨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修辞上,此篇特别精于使用顶针辞格,将顶针格的`效用发挥到了极致。第一、第二章以“王配于京’’顶针勾连,第二、第三章以“成王之孚”顶针勾连,第五、第六章以“受天之祜”顶针勾连,而第四章的末句“昭哉嗣服”与第五章的首句“昭兹来许”意思相同,结构也相同,可视为准顶针勾连。《大雅》的第一篇《文王》也善于使用顶针修辞,但比起《下武》那样精工的格式,不及远矣。而且此篇以顶针格串联的前三章组成的赞颂先王的述旧意群,与同以顶针格(或准顶针格)串联的后三章组成的赞颂今王的述新意群,又通过第三、第四章各自的第三句“永言孝思”可以上下维系。这种刻意经营的巧妙结构,几乎是空前绝后的,其韵律节奏流美谐婉,有效地避免了因庙堂文学歌功颂德文字的刻板而造成的审美负效应,使读者面对这一表现《大雅》、《周颂》中常见的歌颂周先王、今王内容的文本,仍能产生一定的审美快感。英国文艺理论家克莱夫-贝尔(Clive Bell)在他的《艺术》一书中提出了“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这一著名的论断,确实,形式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性决不容低估,有时候,形式本身就是美。读完《下武》,读者可能很快就忘了诗中“哲王”、“世德”、“配命”、“顺德”之类赞颂之词,但对它章法结构的形式美则将记忆犹新。
篇2:下武,下武诗经,下武的意思,下武赏析
下武,下武诗经,下武的意思,下武赏析 -诗词大全
下武作者:诗经 朝代:先秦 下武维周,世有哲王,三后在天,王配于京。
王配于京,世德作求,永言配命,成王之孚。
成王之孚,下士之式,永言孝思,孝思维则。
媚兹一人,应侯顺德,永言孝思,昭哉嗣服。
昭兹来许,绳其祖武,於万斯年,受天之祜。
受天之祜,四方来贺,於斯万年,不遐有佐。
篇3:《诗经:武》赏析
于皇武王!无竞维烈。
允文文王,克开厥后。
嗣武受之,胜殷遏刘,
耆定尔功。
注释:
1、於:叹词。皇:光耀。
2、竞:争,比。烈:功业。
3、允:信然。文:文德。
4、克:能。厥:其,指周文王。
5、嗣:后嗣。武:指周武王。
6、遏:制止。刘:杀戮。
7、耆:致,做到。尔:指武王。
译文:
光耀啊,周武王,
他的功业举世无双。
确实有文德啊,周文王,
能把后代的基业开创。
继承者是武王,
止住残杀战胜殷商,
完成大业功绩辉煌。
赏析:
据《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武王克商,作《武》,“其卒章曰‘耆定尔功”’,又据《礼记-乐记》记载,孔子曾说《大武》“再成而灭商”,可知《武》是《大武》乐舞二成的歌。《武》之乐舞,表现的正是武王牧野克商的历史事实。史载武王十一年二月,周武王率兵伐商,进至商国都城朝歌南郊之牧野,纣王发大军相抗。周师大将军吕尚领先锋武士挑战,殷军前部倒戈而自攻其后,武王大军乘机掩杀过去。纣王大败逃回朝歌,登鹿台自焚,殷商灭亡,周武王成为天下最高君主。毫无疑问,这一战争的胜利成功是周代最大的业绩,周武王为周代政权的建立立下了最高的功勋。所以《武》诗一开头,就以最高亢最雄浑的歌喉对周武王做出了赞颂:“於皇武王!无竞维烈。”殷商末年,纣王荒淫暴虐,厚赋税以盘剥国人,造炮烙酷刑以镇压异己,嬖爱妇人妲己,宠信佞臣费中、恶来,醢九侯,脯鄂侯,囚西伯(即周文王),微子数谏不听而亡去,比干强谏而被剖心,箕子佯狂为奴亦遭囚。纣王的倒行逆施,令百姓怨愤,令诸侯寒心。因此,周武王伐商,是一场反抗暴政的正义战争,是符合民意、顺应历史潮流的壮举,它必然得到上至贵族下至平民的普遍拥护与欢迎、响应。此篇《颂》诗对周武王完成克商大业的`赞美,尽管是站在周王朝统治者立场上的,但也是同时代民众心声的反映,令人感到真实可信,不像后世郊庙歌词虚应故事的陈词滥调那么惹人厌烦。
在唱出开头两句颂歌后,诗人笔调一转,饮水思源,怀念起为克商大业打下坚实基础的周文王来。文王(即西伯)被纣王囚禁羑里,因其臣闳夭等人献宝物给纣王而得赦免,他出来后献洛西之地请求纣王废除炮烙之刑,伐崇戡黎,建立丰邑,修德行善,礼贤下士,深得人心,诸侯多叛纣而往归之。他为武王的成功铺平了道路,使灭商立周成为水到渠成之事,其功德不能令人忘怀。“允文”云云,真是情见乎词。
诗的最后三句,直陈武王继承文王遗志伐商除暴的功绩,将第二句“无竞维烈”留下的悬念揭出,在诗歌的语言运用上深有一波三折之效,使原本呆板的《颂》诗因此显得吞吐从容,涌动着一种高远宏大的气势。可以说,此诗是歌功颂德之作中的上品。
当然,《颂》诗的本质决定了它必定具有一定的夸饰成分。武王伐商,诗中声称是为了“遏刘”,即代表天意制止暴君的残杀,拯民于水火。但战争是残酷的,所谓“圣人号兵者为凶器”(《六韬》)是也,牧野之战,《尚书-武成》有“流血飘杵”的记载,《逸周书-世俘》亦有“馘魔亿有十万七千七百七十有九”的说法。所以崇尚仁义的孔子不免对之感到有些遗憾,说:“《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他老先生的话也不能说没有启发。
篇4:诗经:殷武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
深入其阻,裒荆之旅。
有截其所,汤孙之绪。
维女荆楚,居国南乡。
昔有成汤,自彼氐羌,
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
曰商是常。
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
岁事来辟,勿予祸适,
稼穑匪解。
天命降监,下民有严。
不僭不滥,不敢怠遑。
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
赫赫厥声,濯濯厥灵。
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
陟彼景山,松伯丸丸。
是断是迁,方斫是虔。
松桷有梴,旅楹有闲,
寝成孔安。
篇5:诗经:殷武
《殷武》一诗,是《商颂》的最后一篇,也是《诗经》三百零五篇的最后一篇,《毛诗序》所作本 篇概述为“祀高宗也”,谓其为商人祭祀歌颂殷高宗武丁之诗。但魏源本三家诗之说,云:“春秋僖四年,公会齐侯、宋公伐楚,此诗与《鲁颂》‘荆舒是惩’,皆 侈召陵攘楚之伐,同时同事同词,故宋襄公作颂以美其父桓公、。”《诗古微》、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以为“魏说为此诗定论,毛序之伪,不足辨也”。然吴闿 生《诗义会通》云:“考《商颂》五篇,皆盛德之事,非宋之所宜有,且其诗有‘邦畿千里,惟民所止,命于下国,封建厥福’等语,此复非诸侯之事,是序说无可 疑者。”方玉润《诗经原始》也指出:“或疑商时无楚,……殊不知《禹贡》荆及衡阳为荆州,楚即南荆也。……又况《易》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与此诗 ‘深入其阻’者合。鬼方,楚属国也。”其辨甚核,当从之。
殷高宗作为成汤之后的一代中兴之主,《史记-殷本纪》载有他的业绩:“帝武丁 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 说于傅险亦作傅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也。’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故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帝武 丁祭成汤,明日,有飞雉登鼎耳而呴,武丁惧。祖己曰:‘王勿忧,先修政事。’武丁修政行德,天下成驩欢、,殷道复兴。”
这首《殷武》诗的主旨,就在于通过高宗寝庙落成举行的祭典,极力颂扬殷高宗继承成汤的事业所建树的中兴业绩。
全诗共六章,一、四、五章章六句,二、六章章七句,三章五句。前五章写殷高宗武丁中兴之事,最后一章写高宗寝庙落成的情景。
这首诗歌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色,是各章都有它描写的侧重点。第一章言武丁伐楚之功。“挞彼殷武,奋伐荆楚”二句,表现了武丁对楚用兵的勇猛神速。“罙 深、入其阻,裒荆之旅”,写出武丁的军队是在突破险阻中取得节节胜利。“有截其所,汤孙之绪”,特别点明武丁之所以能征服荆楚之地,那是因为他是成汤的`后 世子孙,理应有所作为。第二章写武丁对荆楚的训诫。“维女汝、荆楚,居国南乡向、”二句,从荆楚所处的地理位置,指出它理应俯首听命。“昔有成汤,自彼氐 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这是以成汤征服氐、羌的先例来告诫荆楚归服,可谓是“刚柔并举”。第三章只有五句,可能有脱文,是写四方诸侯来 朝。说殷武丁秉承“天命”统治诸侯,因之诸侯入国朝见天子、在封地勤治农事,都是他们应尽的职守。第四章,进一步申述武丁是受“天命”的中兴之主,人民百 姓只能安分守己,按商朝的政令行动。第五章,写商朝的国都西亳地处中心地带的盛况,这里曾是中兴之主殷武丁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地方,故特别用“商邑翼 翼,四方之极”两句诗来渲染它,而武丁在位长达五十九年,说他“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并不过分。末章描写修建高宗寝庙的情景,用“陟彼景山,松柏丸丸” 两句诗作比兴,不但形象生动,而且有象征意义,象征殷武丁的中兴业绩垂之不朽。
这首诗在用韵上也有其特色。第一章句句用韵,“武”、“楚”、“阻”、“旅”、“所”、“绪”同叶鱼部韵;第二章除“维女荆楚”一句不用韵,其余句句用韵,“乡”、“汤”、“羌”、“享”、“王”、“常”同 叶阳部韵;第三章句句用韵,“辟”、“绩”、“辟”、“适谪、”、“解懈、”是锡支通韵;第四章句句用韵,前后换韵,“监”、“严”、“滥”、“遑”是谈 阳合韵,“国”、“福”叶职部韵;第五章句句用韵,前后换韵,“翼”、“极”叶职部韵,“声”、“灵”、“宁”、“生”叶耕部韵;最后一章句句用韵, “山”、“丸”、“迁”、“虔”、“梃”、“闲”、“安”叶元部韵。由于末章用元韵一韵到底,颇能渲染出宗庙落成的喜庆气氛。
篇6:诗经:殷武
1、挞:勇武貌。殷武:即殷高宗武丁,殷朝的一位中兴之主,曾任用贤人傅说为相,并不断对西北的□上工下口、方、土方、鬼方、羌、周族等用兵,在位五十九年。
2、荆楚:即荆州之楚国。《史记-楚世家》:“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其长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芈姓,楚其后也。昆吾氏,夏之时尝为侯伯,桀之时汤灭之。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早、卒。其子曰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熊绎当周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
3、罙:同“深”。古深字本作“突”,隶变作“罙”。
4、裒:“捊”之别体,通“俘”,俘获。
5、汤孙:指商汤的后代武丁。绪:功业。
6、女:同“汝”。
7、乡:通“向”,今简作“向”。
8、自彼氐羌:自,犹“虽”;氐、羌,散居在今西北狭西、甘肃、青海一带的边远民族。
9、常:长。“常”是“尚声”字,与“长”字古音同部,故可释为“长”。
10、多辟:众多诸侯国君。
11、绩:通“迹”。
12、来辟:犹言“来王”、“来朝”。
13、祸适:读同“过谪”,义为谴责。
14、解:同“懈”。
15、严:同“俨”,敬谨。
16、不僭不滥:毛传:“赏不僭、刑不滥也。”
17、封:毛传:“大也。”
18、商邑:指商朝的国都西亳。《史记-殷本纪》正义:“汤自南亳迁西亳,仲丁迁隞,河亶甲居相,祖乙居耿,盘庚渡河,南居西亳,是五迁也。”殷高宗武丁是盘庚之后的中兴之主,其时建都西亳,在今河南偃师。翼翼:都城盛大貌。
19、极:准则。
20、濯濯:形容威灵光辉鲜明。
21、后生:犹言后代子孙。
22、景山:陈奂《毛氏传疏》:“考今河南偃师县有缑氏城,县南二十里有景山,即此诗之景山也。”
23、丸丸:形容松柏条直挺拔。
24、方:是。虔: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虔当读如虔刘之虔。”虔刘,砍削。
25、桷:方形的椽子。梃:木长貌。
26、旅:当依毛传释为“陈列”。有闲:闲闲,大貌。
27、寝:此指为殷高宗所建的寝庙。古时的寝庙分两部分,后面停放牌位和先人遗物的地方叫“寝”,前面祭祀的地方叫“庙”。孔:很。
篇7:诗经:殷武
殷王武丁神勇英武,是他兴师讨伐荆楚。
王师深入敌方险阻,众多楚兵全被俘虏。
扫荡荆楚统治领土,成汤子孙功业建树。
你这偏僻之地荆楚,长久居住中国南方。
从前成汤建立殷商,那些远方民族氐羌,
没人胆敢不来献享,没人胆敢不来朝王。
殷王实为天下之长。
上帝命令诸侯注意,建都大禹治水之地。
每年按时来朝来祭,不受责备不受鄙夷,
好好去把农业管理。
上帝命令殷王监视,下方人民恭谨从事。
赏不越级罚不滥施,人人不敢怠慢度日。
君王命令下达诸侯,四方封国有福享受。
殷商都城富丽堂皇,它是天下四方榜样。
武丁有着赫赫声名,他的威灵光辉鲜明。
既享长寿又得康宁,是他保佑我们后人。
登上那座景山山巅,松树柏树挺拔参天。
把它砍断把它远搬,削枝刨皮加工完善。
长长松木制成方椽,楹柱排列粗壮溜圆。
寝庙落成神灵安恬。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浅析《诗经·齐风》与东西周地域文化
2.诗经《国风·郑风·将仲子》原文翻译及鉴赏
3.诗经《国风·豳风·鸱鸮》原文赏析
4.浅析《诗经》中的爱情诗中的情感体验
5.《诗经·小雅·无羊》原文翻译鉴赏
6.诗经《国风·齐风·东方之日》原文赏析
7.《诗经》里的爱情:奔放自由不输当今
8.诗经《国风·魏风·葛屦》原文赏析
9.中国文学辉煌起点《诗经》
10.诗经《小雅·鱼藻之什·采绿》鉴赏
【诗经:下武】相关文章:
1.诗经
2.诗经全集
3.诗经七月
4.诗经 关雎
5.诗经 思无邪
6.诗经 国风
7.诗经 取名
8.诗经爱情
9.诗经:东山
10.诗经-氓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