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武国维简介

武国维简介

2022-12-19 08:33:1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上下取五安白”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武国维简介,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武国维简介,希望您能喜欢!

武国维简介

篇1:武国维简介

武国维

姓名:武国维

现任职务:大维集团总裁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57年10月

出生地:天津市

政治面貌:群众

民族:汉

当选代表情况:

当选为天津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区政协副主席。

主要社会职务: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执行委员;天津市工商业联合会(商会)副会长;天津市服装业商会会长;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

1975—1984年,在天津航道局工作;

1989—1993年,天津市大维制衣厂厂长;

1994—,天津大维制衣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至今,大维集团总裁。

主要业绩:

吴国维作为民营企业家,在近年来的经营中大胆改革,严格管理,经过不懈的努力,带领企业一年迈上一个新台阶。尤其是吴国维以战略的眼光,独具匠心出资赞助45届世乒赛,将树品牌和经济效益紧密挂钩,让世界了解了中国,了解了中国的企业,了解了大维,为民营企业走向世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企业先后获得全国500强私营企业、服装行业全国利税百强企业、天津市优秀私营企业、天津市外商投资企业最佳效益奖、天津市十大重点私营企业等称号,其产品也多次获得亚博览会金奖,国内贸易部颁发的金桥奖,全国大商场名优商品,全国用户满意产品,津派十佳,天津名牌产品等荣誉,为天津的经济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同时,吴国维也先后获得天津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天津市优秀民营企业家和天津市优秀青年改革者等称号。

学习考察情况:先后赴新加坡、韩国、澳门等地考察。

篇2:武丁简介

武丁

商代国王。后世称作高宗。传说名昭,为盘庚弟小乙之子。年幼时,武丁曾在外行役,与“小人”一起劳作,因而较了解“稼穑之艰难”。他即王位后,提拔傅说执政。傅说原为刑徒,被武丁发现,加以重用。武丁还任用甘盘为大臣,以此二人“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力求巩固统治,增强国力,使商王朝得以大治。《史记·殷本纪》称:“武丁修政行德,天下咸,殷道复兴。”由于武丁将商王朝推向极盛,被称作“中兴之王”。

武丁在位期间,不断向西面的菋方、南面的虎方、东面的夷方、北面的鬼方以及羌方、周族等进行大规模征伐。其中对方作战动员的兵力,有时三千,有时甚至达五千;对鬼方用兵三年才攻克。据殷墟卜辞记载,武丁的配偶妇好还亲自率兵征伐羌方。除了“伐羌”之外,卜辞中还有许多“获羌”、“用羌”的记载,即抓获了羌人的俘虏并用作人祭的牺牲,且数字惊人。

武丁向四方连年用兵,征服了周围的许多小方国。这些征伐战争,为王朝形成“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广大疆域,奠定了基础。

武丁在位五十九年,死后,由其子祖庚继承王位。

篇3:武仙简介

武仙

(?~1234)  金末地主武装首领,封建九公之一(见九公封建)。威州(今河北井陉旧威州)人。贞祐二年(1214),蒙古军侵掠河北时,他组织地主武装聚守威州西山,被宣宗诏授为权威州刺史。兴定元年(1217)三月,金将石海据真定(今河北正定)叛金。他领兵斩石海,降其部众,进驻真定,任权知真定府事。四年,授任知真定府事,兼经略使,遥领中京留守,权元帅右都监。同年,宣宗把活动在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势力较大的地方官吏、地主武装首领九人,晋封公爵,企图利用他们保聚被蒙古军残破的河北等地州郡。他被封为恒山公,管辖中山(今河北定县)、真定府、沃州(今河北赵县)、冀州(今河北冀县)、威州、镇宁(今河北获鹿)、平定州(今山西平定)、抱犊寨(今河北获鹿西)、栾城、南宫县等地。在九公中,号为最盛。八月,在真定降蒙古军。蒙古木华黎以部将史天倪任河北西路兵马都元帅,武仙为副。金哀宗正大二年(1225),武仙杀史天倪,叛蒙归金,被蒙古军击败,自真定南走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五年,哀宗复封他为恒山公,置府卫州(今河北汲县)。七年,他率军收复蒙古军占领的潞州(今山西长治),旋被蒙古援军击败,撤还卫州。蒙古军进围卫州,金援军击败蒙古军,解卫州围。武仙奉调屯胡岭关,扼金州路(今陕西安康西北西州故城)。八年十二月,赴邓州(今河南邓县)与完颜合达、移刺蒲阿军会师,企图阻止蒙古军经邓州攻南京。天兴元年(1232)正月,在三峰山(今河南禹县西南)被蒙古军击败,仅以从骑四十余人逃至南阳留山,收溃军十万人,兵势稍振。三月,南京被蒙古军包围,金哀宗以他为参知政事、枢密副使、河南行省,诏与邓州行省完颜思烈合兵救援。八月,兵行至密县东,完颜思烈冒进兵败,他退回留山。后谋取裕城未成,兵败于柳河。遂徒军邓州、淅川(今河南淅川南旧淅川)。天兴二年,金哀宗逃到蔡州(今河南汝南),遣使召他赴难,他率军自淅川溯流而上,谋取宋金州。三年,蔡州城破,金亡,其军瓦解,率十余骑走泽州,为戍兵所杀。

篇4:任武简介

陕西回民起义

1862年(清同治元年)5月至1863年10月,陕西渭河沿岸回族人民反抗清朝封建统治的武装起义。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今南京)后,长江中下游各省大都为太平军所控制。清政府为筹集巨额军费,加紧了对包括陕西在内的所谓“完善之区”的搜括。贪官污吏乘机敲榨勒索,草菅人命。百姓无以为生,反清情绪日烈。陕西地方当局为转移人民的斗争目标,还不断挑起民族纠纷,并实行“以汉制回”、“护汉抑回”的民族政策,迫使回民走上武装反抗的道路。1862年5月,华州(今华县)回民首先起义,渭河沿岸回民纷纷响应。面对声势浩大的回民起义,以巡抚瑛棨为首的陕西文武官员惊恐万状。由于进剿无兵,只得暂行“安抚”。6月4日,陕西团练大臣张芾在临潼和回民谈判时,要求起义军交出主要领导人任武,被回民起义军处死,“安抚”阴谋从而破产。同州府地区的回民起义军以同州(今大荔)的王阁村、羌白镇和渭南的仓头镇为主要据点,在任武、赫明堂领导下,积极向清军进攻。17日至25日,围攻同州城9昼夜不克,遂撤围西进。29日,各路回民起义军联合逼攻西安,次日即攻占城西金胜寺,歼灭大批团练武装。7月21日,又攻占团练基地六村堡,困守西安的陕西提督孔广顺所部3000余名清军更加孤立。回民起义烽火迅速遍及800里秦川,队伍发展到20万余人,严重威胁著清王朝在西北的统治。清廷急命直隶提督成明率精锐京兵驰援。8月25日,成明所率京兵和豫勇共5000人,在洛水南岸为起义军所败,清廷又命钦差大臣胜保率军入陕。9月,胜保率军由潼关西进时,不断遭到起义军的截击,后绕道进入西安。11月上旬,胜保集中兵勇4万余人,与起义军大战于苏家沟,兵马自相践踏,死伤甚众。与此同时,起义军乘胜保军集中于西安,东部兵力空虚之机,于同州一带发动攻势,生擒署潼关协副将哈连升,夺取其营垒军械,并进逼澄城、合阳(今合阳)、朝邑(今大荔东)等地。胜保又奉命赶回潼关,与新授西安将军穆腾阿等共同镇压同州一带的起义军。由于补给线被切断,军粮不足,清军不敢出战。胜保奏请援兵,清廷以连战皆败的罪名将其革职,改授多隆阿为钦差大臣,督办陕西军务。1863年1月,多隆阿率部入陕,连同胜保等部共2万余人,集中力量进攻王阁村、羌白镇。起义军以游击战法,不断袭击敌人,并以骑兵截击清军运输线,断其粮饷。多隆阿一面筹措粮饷,一面派人至王阁村“招抚”,促使起义军内部矛盾激化,相互攻杀。清军乘机突袭,一举攻占王阁村和羌白镇。5月19日,另一主要据点仓头镇亦被清军攻占。之后,同州地区的起义军向西转移,集中于泾阳、高陵、咸阳一带,与西安地区的起义军并肩战斗。当时,太平军扶王陈得才部已由湖北再度入陕,蓝朝柱率领的李永和、蓝朝鼎起义军余部亦在洋县一带活动,清军顾此失彼,回民起义军便乘机加紧围攻西安。甘肃提督马德昭、陕西提督孔广顺率兵7000余人困守西安,不敢出战。9月初,多隆阿到达西安,再施“招抚”伎俩,部分起义军降清。10月初,多隆阿督军向起义军发起进攻,13日占领高陵县城。22日,清军分两路进攻西安地区起义军的主要基地苏家沟,起义军拼死抵御,终因伤亡过重,从苏家沟等地撤退。白彦虎、马生彦等率部退至邠州(今彬县)、凤翔。不久,凤翔、邠州亦为清军攻占,起义军大部退至陇东董志原地区。从此,西北回民起义的中心由陕西转入甘肃,陕西回民起义陷入低潮。

点评:陕西回民起义军发展迅速,斗争坚决,英勇顽强,一年之内就迫使清廷几易陕西统兵大员,给清王朝在西北的统治以沉重的打击。但起义军组织松散,各部只是联合作战,未形成统一领导核心,加之没有提出明确的政治纲领和斗争目标,起义之初又不向清统治力量薄弱的地区发展,而是急于围攻中心城市,终于为其所败而不能在本省立足。

篇5:马武简介

马武

马武(?—61)东汉大臣。字子张,南阳湖阳(今河南唐河湖阳镇)人,东汉大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初入绿林军,后归刘秀,东汉建立后,任捕虏将军,封杨虚侯。     马武少年时为避仇家,客居江夏。王莽末年,竟陵、西阳三老在郡界起义,马武前去投奔,后入绿林军。更始政权建立后,马武被任为侍郎,与刘秀共击王寻,又被拜为振威将军,与尚书令谢躬共击王郎。后刘秀攻克邯郸,请谢躬和马武等人去置酒高会,想要乘机图谋谢躬,未成。刘秀单独与马武登丛台,从容对马武说:“吾得渔阳、上谷突骑,欲令将军将之,何如?”马武说:“驽怯无方略。”刘秀对说:“将军久将,习兵,岂与我掾史同哉”(《后汉书·马武列传》)!马武由此心归刘秀。     谢躬被杀后,马武骑快马到射犬投奔刘秀,刘秀甚悦,引置左右,每当慰劳诸将,马武总是为刘秀斟酒,刘秀非常高兴。刘秀让其率其部下至邺,武叩头不愿,刘秀更加高兴,便随刘秀征战。参与镇压了河北尤来、五幡等起义军。刘秀败于慎水,马武独自殿后,攻击追兵,使义军不能追击。后攻击安次、小广阳,马武常为先锋,力战无前,诸将皆率军跟随,大破义农民军,马武率军追至平谷、浚靡而还。     刘秀即位后,任马武为侍中、骑都尉,封山都侯。建武四年(28年),马武与虎牙将军盖延等征讨刘永,马武率军攻济阴(今山东定陶西北),下成武、楚丘,因功拜为捕虏将军。建武五年(29年),庞萌反叛,马武率军攻桃城,先与其交战,败其军,光武帝到后,庞萌败走。建武六年(30年)夏,马武与建威大将军耿弇西击隗嚣,汉军进展不利,引兵而回,隗嚣率军猛追,汉军形势危急,马武选精骑殿后,披甲持戟而战,杀数千人,隗嚣引兵而退,诸军才得以回长安。     建武十三年(37年),马武增食邑,更封鄃侯。率兵北屯下曲阳,以备匈奴。因杀军吏而获罪,奉命将妻儿送回,交将军印绶,削户五百,定封为杨虚侯。     光武帝与功臣诸侯亲切交谈时说:“诸卿不遭际会,自度爵禄何所至乎?”高密侯邓禹先回答说:“臣少尝学问,可郡文学博士。”光武帝说:“何言之谦乎?卿邓氏子,志行修整,何为不掾功曹?”其余诸人依次回答,到马武时,马武说:“臣以武勇,可守尉督盗贼。”光武帝笑道:“且勿为盗贼,自致亭长,斯可矣”(《后汉书·马武列传》)。马武生性爱酒,阔达敢言。《后汉书·马武列传》中写道“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无所避忌。帝故纵之,以为笑乐。”     建武二十五年(49年),马武任中郎将,率军击武陵蛮人,回来后,上交印绶。明帝初,西羌攻击陇右,覆军杀将,朝廷深以为患。水平元年(58年)年,朝廷再次拜马武为捕虏将军,中郎将王丰为副将,与监军使者窦固、右辅都尉陈欣,率四万人前去平定。在金城与羌人交战,斩首六百级。又在洛都谷与羌人交战,结果被羌人所败,死千余人。羌人率众出塞,马武率军追击到东、西邯(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南),大破羌人,斩首四千六百级,俘一千六百人,余众皆降散。马武引兵而还,增邑七百户,其食邑达一千八百户。永平四年(61年),马武去世。

篇6:刘武周简介

壁之战

唐武德二年(6)三月至次年四月,在唐统一战争中,秦王李世民于柏壁(今山西新绛西南)及其以北地区消灭刘武周割据势力的重要作战。

隋义宁元年(6)二月,马邑校尉刘武周杀太守王仁恭起兵反隋,依靠突厥援助,攻取雁门(郡治雁门,今山西代县)、楼烦(郡治静乐,今属山西)、定襄(郡治大利,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等郡,被突厥立为定杨可汗,成为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原活动于易州(治今河北易县)的农民起义军首领宋金刚,被河北义军领袖窦建德击败后,率余众4000归附刘武周。李渊建唐后,宋金刚建议刘武周“入图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南向以争天下”(《旧唐书·刘武周传》卷55),刘武周遂于武德二年三月在突厥支持下举兵南下。

并州总管李元吉素以畋猎游乐为事,不理军务。四月,刘武周引突厥军至黄蛇岭(在今山西榆次北),李元吉强令车骑将军张达仅率100名步兵试战,结果全军覆没,张达愤而投降刘武周,并引其军攻占榆次(今属山西)。四月十八日,刘武周进围太原,唐高祖李渊即命太常卿李仲文率兵驰援,刘武周撤围而去。五月,刘武周军攻下石州(治离石,今属山西),十九日攻陷平遥。六月,刘武周部将黄子英在雀鼠谷(今山西介休西南、霍县之北汾河河谷)计败唐左武卫大将军姜宝谊等,太原告急。二十六日,李渊以右仆射裴寂为晋州道行军总管讨伐刘武周。九月,裴寂军进至介休,屯兵度索原(今山西介休东南介山下),刘武周的西南道大行台宋金刚截断唐军水源,并趁唐军移营就水时,纵兵出击,大败唐军。李元吉见援兵屡败,于十六日弃太原城逃归长安。刘武周占领太原,继派宋金刚攻陷晋州(治今山西临汾)、龙门(今河津东南)。十月,宋金刚占浍州(治翼城,今属山西)。夏县(今夏县西北禹王城)人吕崇茂与占据蒲州(治河东,今永济西南蒲州镇)的隋旧将王行本也起兵响应刘武周。整个河东地区几乎全部失陷,关中震骇。李渊被迫下敕,“宜弃河东之地,谨守关西而已”(《旧唐书.太宗纪上》)。秦王李世民上表劝阻,力谏“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殷实,京邑所资。若举而弃之,臣窃愤恨。愿假精兵三万,必能平殄武周,克复汾、晋”(同上)。李渊准其奏,令其统关中兵进攻刘武周。

十一月,李世民率军自龙门关(今山西河津西北)乘坚冰过黄河,屯兵柏壁,与刘武周主力宋金刚军对峙,并同固守绛州(治正平,今山西新绛)的唐军形成犄角之势,进逼宋金刚军。诸将皆请求出击,李世民认为:刘武周占据太原,宋金刚孤军深入,军无蓄积,利在速战;唐军宜闭营养锐以挫其锋,分兵冲其心腹,待其粮尽计穷撤退时,再行出击,此时不宜速战。遂命总管刘弘基率兵,由隰州(治隰川,今山西隰县)奔浩州(治隰城,今山西汾阳),截断宋金刚粮道,派小部队寻机袭扰其后方,消耗其兵力,主力则厉兵秣马,坚壁不战。此时,李渊派永安王李孝基等率兵攻夏县。十二月,吕崇茂向宋金刚求援,金刚遣将尉迟敬德、寻相至夏县相助,大败唐军。李世民在敬德等还浍州(治翼城,今属山西)时,即派兵部尚书殷开山等主动拦击,大败之;又于敬德等往援王行本时,亲率步骑3000夜奔安邑(今山西运城东北安邑)截击,大破之,敬德、寻相只身逃脱。唐军诸将再次请求进攻宋金刚,李世民指出:“金刚悬军千里,深入吾地,精兵骁将,皆在于此。武周据太原,专倚金刚以为捍。士卒虽众,内实空虚,意在速战。我坚营蓄锐以挫其锋,彼粮尽计穷,自当遁走”(《旧唐书·太宗纪上》)。依然采取养精蓄锐,待敌疲粮尽,再伺机进攻之策。

三年正月,唐将军秦武通击降王行本。二、三月,唐将王行敏、李仲文分别在潞州(治上党,今山西长治)、浩州击退刘武周军的进攻。唐将张德政袭斩护运粮饷的刘武周部将黄子英,占领张难堡(今山西平遥西南),切断了汾水东侧的宋金刚军粮道。四月十四日,与唐军相持约5个月的宋金刚军终因粮秣断绝,被迫以寻相部为后卫,向北撤退。李世民即率军跟踪追击,至吕州(治霍邑,今山西霍县)追及寻相,大败其军,乘胜继续追击,一昼夜行200余里,交战数十次,到高壁岭(今山西灵石东南),唐军士卒疲惫,总管刘弘基执辔而谏,劝世民待后续部队和粮草到来之后再行决战。世民指出:“金刚计穷而走,众心离沮;功难成而易败,机难得而易失,必乘此势取之。若更淹留,使之计立备成,不可复攻”(《资治通鉴》卷188)。于是率军继续追击,至雀鼠谷追及宋金刚主力,一日八战皆胜,斩俘数万人。此间,李世民二日不食,三日未解甲,督率将士奋进。追至介休(今属山西),宋金刚率余部2万精兵,出西门背城布阵,南北长7里。李世民令总管程知节、秦叔宝等攻其北端,翟长孙、秦武通等攻其南端。又派总管李世绩出战,不利稍退,宋金刚乘机反扑。李世民即率精骑出其阵后进击,大败宋金刚军,斩首3000级。尉迟敬德、寻相等以介休、永安(今山西霍县)二城降唐。刘武周放弃并州与宋金刚逃往突厥,后为突厥所杀。

点评: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后发制人、疲敌制胜的典型战例。李世民采取先疲后打方针,以主力坚壁蓄锐,待机破敌,遣偏师袭扰敌后,断其粮道,逐渐削弱敌之力量,积极创造战机,适时转入进攻,在进攻中力排众议,穷追猛打,连续作战,终获全胜,且收服大将尉迟敬德。唐军夺回河东,对巩固关中,尔后争夺中原具有重要意义。

篇7:刘德武简介

宋攻魏河南之战

宋元嘉七年(北魏神麚三年,430年)三月至次年二月,南朝宋为收复河南失地,派兵攻北魏终被击败的作战。

宋文帝刘义隆继位后,即谋划收复北魏于宋永初三年(422年)夺去的河南诸军事重镇。遂于元嘉七年三月,乘北魏刚与北方柔然交战、黄河以南屯兵减少之机,以右将军到彦之领兵5万,统率安北将军王仲德、兖州刺史竺灵秀的舟师入黄河;又使骁骑将军段宏率精骑8000直指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豫州刺史刘德武率兵1万继进;后将军长沙王刘义欣率兵3万监征讨诸军事。在此之前,先命殿中将军田奇出使北魏,告知魏太武帝拓跋焘:此次攻魏只为收复黄河以南失地,不关河北。

魏太武帝闻宋军来攻,命冀、定、相3州造船3000艘分布河津,并将幽州以南戍兵集中于黄河一带进行防御。六月,魏太武帝使平南大将军大毗屯河上,安南大将军司马楚之屯颍川(今河南漯河市东北)以防宋。到彦之率军自淮水入泅水,因水浅,日行仅l0里,自四月至七月,始抵?昌(今山东东平西北),随后溯黄河西上。魏太武帝在河南诸镇兵少,难以抵御宋军,遂命主动撤离,北渡黄河。又以阳平公杜超为都督冀、定、相三州诸军事,镇守邺城(今河南临漳西南),节度诸军。宋军未经交战,即占领滑台(今河南滑县东)、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洛阳、金墉(今洛阳东北)等城。到彦之各留兵镇守,并将诸军推至黄河南岸,西至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兵力分散。八月,魏太武帝派遣冠军将军安颉督护诸军击到彦之。彦之部将姚耸夫渡河攻冶阪(今河南孟县西黄河北岸),被安颉部击败,死者甚众。不久,魏帝又遣征西大将军长孙道生会同拓跋大毗屯兵黄河北岸以御到彦之。十月,北魏军渡河展开全面进攻。连克金墉、洛阳、虎牢。十一月,宋文帝为增加攻魏兵力,加檀道济为都督征讨诸军事,率众北上。到彦之在滑台附近,得悉洛阳、虎牢等城失守,诸军相继奔散,吓得即欲焚舟南逃。王仲德认为,北魏军离此尚有千里之远,滑台驻有强兵,不应舍舟而去。到彦之遂引兵自清水入济水,至历城(今济南),仍恐被魏军追及,下令焚舟弃甲,步趋彭城(今江苏徐州)。北魏军攻济南(郡治历城)不下,转而攻克湖陆(今山东鱼台冻南)。魏将安颉继又督诸军攻滑台。

次年(元嘉八年)正月,檀道济等自清水往救滑台,至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击败魏安平公乙旃眷,转战至高梁亭(今东平县境),斩魏济州刺史悉烦库结。二月,檀道济等进至济上,20余日间与魏军交战30次,多获胜利。至历城,因粮秣遭魏军焚烧而乏食,不能前进。安颉、司马楚之等得专力攻滑台,魏帝复使楚兵将军王慧龙往助。宋守将朱惰之坚守数月,粮尽,滑台被魏军攻破,惰之及东郡太守申谟被擒。檀道济军粮尽,只得自历城南还。魏军获悉,随即追击。道济为迷惑魏军,令士卒于夜间“唱筹量沙”,以仅有的少量谷米覆盖沙上。清晨,魏军见之,误以为宋军粮食尚足。时檀道济兵少,魏军势盛,道济命军士皆披甲,自己著白服乘舆,引兵缓缓出城。魏军恐有伏兵,不敢追逼,檀道济全军得以安返。

点评:此战,宋文帝不顾及朝内人事未洽,水浅舟行不便,贸然伐魏,导致失败。而所命之统帅缺勇少谋,作战指导失策,也是失败的重要原因。

【武国维简介】相关文章:

1.孔德维简历(孔德维个人资料和简介)

2.廖维章简历(廖维章个人资料简介)

3.朱国良简介

4.周维东简历(周维东个人资料及简介)

5.凌维绮简历(凌维绮人物资料简介)

6.凌秀武简历(凌秀武人物资料及简介)

7.宋维玲简历(宋维玲人物资料和简介)

8.周维东简历(周维东人物资料及简介)

9.凌玉国简历(凌玉国个人资料简介)

10.何勇国简历(何勇国个人资料及简介)

下载word文档
《武国维简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