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父,祈父诗经,祈父的意思,祈父赏析
“空山新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祈父,祈父诗经,祈父的意思,祈父赏析,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祈父,祈父诗经,祈父的意思,祈父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祈父
先秦 佚名
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
祈父,予王之爪士。胡转予于恤,靡所厎止?
祈父,亶不聪。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
译文
祈父!我是君王的卫兵。为何让我去征戍?没有住所不安定。
祈父!我是君王的武士。为何让我去征戍?跑来跑去无休止。
祈父!脑子的确不好使。为何让我去征戍?家中老母没饭吃。
注释
祈(qí)父(fǔ):周代执掌封畿兵马的高级官员,即司马。
爪(zhǎo)牙:保卫国王的虎士,是对武臣的比喻。《汉书·李广传》:“将军者,国之爪牙也“。谓祈父职掌我王爪牙之事也。 现在多用作贬义。
恤(xù):忧愁。
靡(mǐ)所:没有处所。
爪士:即爪牙之士。
厎(zhǐ):停止。一说“至也”。
亶(dǎn):确实。聪:听觉灵敏。
尸:借为“失”。一说“主也”。陈奂《诗毛氏传疏》:”言我从军以出,有母不得终养,归则惟陈飨以祭是可忧也。“饔(yōng):熟食。
鉴赏
这是一首士兵们抱怨司马将军的'诗歌。全诗三章,皆以质问的语气直抒内心的怨恨,风格上充分体现了武士心直口快、敢怒敢言的性格特征。没有温柔含蓄的比或兴,诗一开头便大呼“祈父!”继而厉声质问道:“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意思是说:“为什么使我置身于险忧之境,害得我背井离乡,饱受征战之苦?”第二章与此同调,重复了这种不满情绪,但复沓中武士的愤怒情绪似乎在一步步增加,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且自古兵政,亦无有以禁卫戍边者”(方玉润《诗经原始》)。武士说:“可你这司马,却为何不按规定行事,派我到忧苦危险的前线作战呢?”作为军人,本不该畏惧退缩。在国难当头之际,当饮马边陲,枕戈待旦。“可你这司马太糊涂了,就像耳朵聋了听不到士兵的呼声,不能体察我还有失去奉养的高堂老母。”在第三章里,武士简直要出离愤怒了,其质问变为对司马不能体察下情的斥责,同时也道出了自己怨恨的原因和他不能毅然从征的苦衷。
有注家对最后一句解为哭灵堂,摆祭品,亦通。因为久役在外,不能回家,到最后也不能见母亲一面,当然只能看见母亲的灵前摆满熟食祭品了。这样理解使诗歌更有感染力。
对于温柔敦厚的诗国传统来说,这首诗似乎有过分激烈、直露的嫌疑,但直抒胸臆,快人快语,亦不失为有特色者。
创作背景
《小雅·祈父》是周王朝的王都卫士(相当于后世的御林军)抒发内心不满情绪的诗。这个卫士本属于王畿内部队或宫廷卫队的士兵,祈父调他远征,使之久役,有家难归,故怨而作此诗
篇2:诗经《祈父》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
祈父,予王之爪士。胡转予于恤,靡所厎止?
祈父,亶不聪。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
译文
司马!我是君王的卫兵。为何让我去征戍?没有住所不安定。
司马!我是君王的武士。为何让我去征戍?跑来跑去无休止。
司马!脑子的.确不好使。为何让我去征戍?家中老母没饭吃。
注释
⑴祈父:周代掌兵的官员,即大司马。
⑵恤:忧愁。
⑶靡所:没有处所。
⑷厎(zhǐ):停止。
⑸亶(dǎn):确实。聪:听觉灵敏。
⑹尸:借为“失”。饔(yōng):熟食。
篇3:诗经小雅《祈父》
诗经小雅《祈父》
《祈父》
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
祈父,予王之爪士。胡转予于恤,靡所厎止?
祈父,亶不聪。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
译文
司马!我是君王的卫兵。为何让我去征戍?没有住所不安定。
司马!我是君王的武士。为何让我去征戍?跑来跑去无休止。
司马!脑子的确不好使。为何让我去征戍?家中老母没饭吃。
注释
⑴祈父:周代掌兵的官员,即大司马。
⑵恤:忧愁。
⑶靡所:没有处所。
⑷厎(zhǐ):停止。
⑸亶(dǎn):确实。聪:听觉灵敏。
⑹尸:借为“失”。饔(yōng):熟食。
鉴赏:
全诗三章,皆以质问的语气直抒内心的怨恨。风格上充分体现了武士心直口快、敢怒敢言的性格特征。没有温柔含蓄的比或兴,诗一开头便大呼“祈父!”继而厉声质问道:“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意思是说:“为什么使我置身于险忧之境,害得我背井离乡,饱受征战之苦?”第二章与此同调,但复沓中武士的愤怒情绪似乎在一步步增加,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且自古兵政,亦无有以禁卫戍边者”(方玉润《诗经原始》)。武士说:“可你这司马,却为何不按规定行事,派我到忧苦危险的`前线作战呢?”作为军人,本不该畏惧退缩。在国难当头之际,当饮马边陲,枕戈待旦。武士再次质问:“可你这司马太糊涂了,就像耳朵聋了听不到士兵的呼声,不能体察我还有失去奉养的高堂老母。”在第三章里,武士的质问变为对司马不能体察下情的斥责。同时也道出了自己怨恨的原因和他不能毅然从征的苦衷。“三呼而责之,末始露情”(姚际恒《诗经通论》)。
对于温柔敦厚的诗国传统来说,这首诗似乎有过分激烈、直露的嫌疑,但直抒胸臆,快人快语,亦不失为有特色者。
篇4:祈父原文及赏析
祈父原文及赏析
原文:
祈父
[先秦]佚名
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
祈父,予王之爪士。胡转予于恤,靡所厎止?
祈父,亶不聪。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
译文
祈父!我是君王的卫兵。为何让我去征戍?没有住所不安定。
祈父!我是君王的武士。为何让我去征戍?跑来跑去无休止。
祈父!脑子的确不好使。为何让我去征戍?家中老母没饭吃。
注释
祈(qí)父(fǔ):周代执掌封畿兵马的高级官员,即司马。
爪(zhǎo)牙:保卫国王的虎士,是对武臣的比喻。《汉书·李广传》:“将军者,国之爪牙也“。谓祈父职掌我王爪牙之事也。现在多用作贬义。
恤(xù):忧愁。
靡(mǐ)所:没有处所。
爪士:即爪牙之士。
厎(zhǐ):停止。一说“至也”。
亶(dǎn):确实。聪:听觉灵敏。
尸:借为“失”。一说“主也”。陈奂《诗毛氏传疏》:”言我从军以出,有母不得终养,归则惟陈飨以祭是可忧也。“饔(yōng):熟食。
赏析:
这是一首士兵们抱怨司马将军的诗歌。全诗三章,皆以质问的语气直抒内心的怨恨,风格上充分体现了武士心直口快、敢怒敢言的性格特征。没有温柔含蓄的比或兴,诗一开头便大唿“祈父!”继而厉声质问道:“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意思是说:“为什么使我置身于险忧之境,害得我背井离乡,饱受征战之苦?”第二章与此同调,重复了这种不满情绪,但复沓中武士的愤怒情绪似乎在一步步增加,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且自古兵政,亦无有以禁卫戍边者”(方玉润《诗经原始》)。武士说:“可你这司马,却为何不按规定行事,派我到忧苦危险的前线作战呢?”作为军人,本不该畏惧退缩。在国难当头之际,当饮马边陲,枕戈待旦。“可你这司马太煳涂了,就像耳朵聋了听不到士兵的唿声,不能体察我还有失去奉养的`高堂老母。”在第三章里,武士简直要出离愤怒了,其质问变为对司马不能体察下情的斥责,同时也道出了自己怨恨的原因和他不能毅然从征的苦衷。
有注家对最后一句解为哭灵堂,摆祭品,亦通。因为久役在外,不能回家,到最后也不能见母亲一面,当然只能看见母亲的灵前摆满熟食祭品了。这样理解使诗歌更有感染力。
对于温柔敦厚的诗国传统来说,这首诗似乎有过分激烈、直露的嫌疑,但直抒胸臆,快人快语,亦不失为有特色者。
篇5:祈父,祈父诗经,祈父的意思,祈父赏析
祈父,祈父诗经,祈父的意思,祈父赏析 -诗词大全
祈父作者:诗经 朝代:先秦 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
祈父,予王之爪士,胡转予于恤,靡所「厂氐」止。
祈父,不聪,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
篇6:祈父原文和翻译
祈父原文和翻译
祈父
先秦:佚名
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
祈父,予王之爪士。胡转予于恤,靡所厎止?
祈父,亶不聪。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
「译文 」祈父!我是君王的卫兵。为何让我去征戍?没有住所不安定。
祈父!我是君王的武士。为何让我去征戍?跑来跑去无休止。
祈父!脑子的确不好使。为何让我去征戍?家中老母没饭吃。
「注释 」⑴祈(qí)父(fǔ):周代执掌封畿兵马的高级官员,即司马。
⑵爪(zhǎo)牙:保卫国王的虎士,是对武臣的比喻。《汉书·李广传》:“将军者,国之爪牙也“。谓祈父职掌我王爪牙之事也。 现在多用作贬义。
⑶恤(xù):忧愁。
⑷靡(mǐ)所:没有处所。
⑸爪士:即爪牙之士。
⑹厎(zhǐ):停止。一说“至也”。
⑺亶(dǎn):确实。聪:听觉灵敏。
⑻尸:借为“失”。一说“主也”。陈奂《诗毛氏传疏》:”言我从军以出,有母不得终养,归则惟陈飨以祭是可忧也。“饔(yōng):熟食。
鉴赏
这是一首士兵们抱怨司马将军的诗歌。全诗三章,皆以质问的语气直抒内心的怨恨,风格上充分体现了武士心直口快、敢怒敢言的性格特征。没有温柔含蓄的比或兴,诗一开头便大呼“祈父!”继而厉声质问道:“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意思是说:“为什么使我置身于险忧之境,害得我背井离乡,饱受征战之苦?”第二章与此同调,重复了这种不满情绪,但复沓中武士的愤怒情绪似乎在一步步增加,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且自古兵政,亦无有以禁卫戍边者”(方玉润《诗经原始》)。武士说:“可你这司马,却为何不按规定行事,派我到忧苦危险的前线作战呢?”作为军人,本不该畏惧退缩。在国难当头之际,当饮马边陲,枕戈待旦。“可你这司马太糊涂了,就像耳朵聋了听不到士兵的呼声,不能体察我还有失去奉养的高堂老母。”在第三章里,武士简直要出离愤怒了,其质问变为对司马不能体察下情的斥责,同时也道出了自己怨恨的原因和他不能毅然从征的`苦衷。
有注家对最后一句解为哭灵堂,摆祭品,亦通。因为久役在外,不能回家,到最后也不能见母亲一面,当然只能看见母亲的灵前摆满熟食祭品了。这样理解使诗歌更有感染力。
对于温柔敦厚的诗国传统来说,这首诗似乎有过分激烈、直露的嫌疑,但直抒胸臆,快人快语,亦不失为有特色者。
创作背景
《小雅·祈父》是周王朝的王都卫士(相当于后世的御林军)抒发内心不满情绪的诗。这个卫士本属于王畿内部队或宫廷卫队的士兵,祈父调他远征,使之久役,有家难归,故怨而作此诗。《毛诗序》说:“《祈父》,刺宣王也。”郑笺补充说:“刺其用祈父不得其人也。”方玉润《诗经原始》径直说:“禁旅责司马征调失常也。”按古制,保卫王室和都城的武士只负责都城的防务和治安,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外调去征战的。但这里,掌管王朝军事的祈父(司马)却破例地调遣王都卫队去前线作战,致使卫士们心怀不满。前人多以为此诗作于周宣王三十九年(公元前7)王师在千亩受挫于姜戎之时。
篇7:祈父原文翻译及赏析
祈父
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
祈父,予王之爪士。胡转予于恤,靡所厎止?
祈父,亶不聪。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
翻译
司马!我是君王的卫兵。为何让我去征戍?没有住所不安定。
司马!我是君王的武士。为何让我去征戍?跑来跑去无休止。
司马!脑子的确不好使。为何让我去征戍?家中老母没饭吃。
注释
祈父:周代执掌封畿兵马的高级官员,即司马。
爪牙:保卫国王的虎士,是对武臣的比喻。谓祈父职掌我王爪牙之事也。 现在多用作贬义。
恤:忧愁。
靡所:没有处所。
爪士:即爪牙之士。
厎:停止。一说“至也”。
亶:确实。
聪:听觉灵敏。
尸:借为“失”。一说“主也”。
饔:熟食。
鉴赏
这是一首士兵们抱怨司马将军的诗歌。全诗三章,皆以质问的语气直抒内心的怨恨,风格上充分体现了武士心直口快、敢怒敢言的性格特征。没有温柔含蓄的比或兴,诗一开头便大呼“祈父!”继而厉声质问道:“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意思是说:“为什么使我置身于险忧之境,害得我背井离乡,饱受征战之苦?”第二章与此同调,重复了这种不满情绪,但复沓中武士的愤怒情绪似乎在一步步增加,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且自古兵政,亦无有以禁卫戍边者”(方玉润《诗经原始》)。武士说:“可你这司马,却为何不按规定行事,派我到忧苦危险的前线作战呢?”作为军人,本不该畏惧退缩。在国难当头之际,当饮马边陲,枕戈待旦。“可你这司马太糊涂了,就像耳朵聋了听不到士兵的呼声,不能体察我还有失去奉养的高堂老母。”在第三章里,武士简直要出离愤怒了,其质问变为对司马不能体察下情的斥责,同时也道出了自己怨恨的原因和他不能毅然从征的苦衷。
有注家对最后一句解为哭灵堂,摆祭品,亦通。因为久役在外,不能回家,到最后也不能见母亲一面,当然只能看见母亲的灵前摆满熟食祭品了。这样理解使诗歌更有感染力。
对于温柔敦厚的诗国传统来说,这首诗似乎有过分激烈、直露的嫌疑,但直抒胸臆,快人快语,亦不失为有特色者。
创作背景
《小雅·祈父》是周王朝的王都卫士(相当于后世的御林军)抒发内心不满情绪的诗。这个卫士本属于王畿内部队或宫廷卫队的士兵,祈父调他远征,使之久役,有家难归,故怨而作此诗
篇8:祈父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祈父
佚名〔先秦〕
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
祈父,予王之爪士。胡转予于恤,靡所厎止?
祈父,亶不聪。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
译文:
祈父!我是君王的卫兵。为何让我去征戍?没有住所不安定。祈父!我是君王的武士。为何让我去征戍?跑来跑去无休止。祈父!脑子的确不好使。为何让我去征戍?家中老母没饭吃。
注释:
祈(qí)父(fǔ):周代执掌封畿兵马的高级官员,即司马。爪(zhǎo)牙:保卫国王的虎士,是对武臣的比喻。《汉书·李广传》:“将军者,国之爪牙也“。谓祈父职掌我王爪牙之事也。 现在多用作贬义。恤(xù):忧愁。靡(mǐ)所:没有处所。爪士:即爪牙之士。厎(zhǐ):停止。一说“至也”。亶(dǎn):确实。聪:听觉灵敏。尸:借为“失”。一说“主也”。陈奂《诗毛氏传疏》:”言我从军以出,有母不得终养,归则惟陈飨以祭是可忧也。“饔(yōng):熟食。
鉴赏:
这是一首士兵们抱怨司征将军的诗歌。全诗上章,皆以质问的.语气直抒内心的怨恨,风格上充分体现了武士心直口快、敢怒敢言的性格特征。没有温柔含蓄的比或兴,诗一开头便大呼“祈父!”继而厉声质问道:“胡转古于恤?靡所止居。”意思是说:“为什么使我置身于险忧之境,害得我背井离乡,饱受征战之苦?”第二章与此同调,重复了这种不满情绪,但复沓中武士的愤怒情绪似乎在一步步增加,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且自古兵政,亦无有以禁卫戍边者”(方玉润《诗经原始》)。武士说:“可你这司征,却为何不按规定行事,派我到忧苦危险的前线作战呢?”作为军人,本不该畏惧退缩。在国难当头之际,当饮征边陲,枕戈待旦。“可你这司征太糊涂了,就像耳朵聋了听不到士兵的呼声,不能体察我还有失去奉养的高堂老母。”在第上章里,武士简直要出离愤怒了,其质问变为对司征不能体察下情的斥责,同时也道出了自己怨恨的原因和他不能毅然从征的苦衷。
有注家对最后一句解为哭灵堂,摆祭品,亦通。因为久役在外,不能回家,到最后也不能见母亲一面,当然只能看见母亲的灵前摆满熟食祭品了。这样理解使诗歌更有感染力。
对于温柔敦厚的诗国传统来说,这首诗似乎有过分激烈、直露的嫌疑,但直抒胸臆,快人快语,亦不失为有特色者。
篇9:祈父原文翻译及赏析
祈父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
祈父,予王之爪士。胡转予于恤,靡所厎止?
祈父,亶不聪。胡转予于恤?有母之尸饔。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司马!我是君王的卫兵。为何让我去征戍?没有住所不安定。
司马!我是君王的武士。为何让我去征戍?跑来跑去无休止。
司马!脑子的确不好使。为何让我去征戍?家中老母没饭吃。
注释
⑴祈父:周代掌兵的官员,即大司马。
⑵恤:忧愁。
⑶靡所:没有处所。
⑷厎(zhǐ):停止。
⑸亶(dǎn):确实。聪:听觉灵敏。
⑹尸:借为“失”。饔(yōng):熟食。
赏析:
作者:佚名
《祈父》是周王朝的王都卫士(相当于后代的御林军)抒发内心不满情绪的诗。《毛诗序》说:“《祈父》,刺宣王也。”郑笺补充说:“刺其用祈父不得其人也。”朱熹《诗集传》引吕祖谦语说:“越句践伐吴,有父母耆老而无昆弟者,皆遣归;魏公子无忌救赵,亦令独子无兄弟者归养。则古者有亲老而无兄弟,其当免征役,必有成法,故责司马之不聪”,“责司马者,不敢斥王也。”方玉润《诗经原始》径直说:“禁旅责司马征调失常也。”按古制,保卫王室和都城的武士只负责都城的防务和治安,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外调去征战的。但这里,掌管王朝军事的祈父——司马,却破例地调遣王都卫队去前线作战。致使卫士们心怀不满。从另一角度,我们亦看出当时战事不断,兵员严重短缺,致使民怨不绝。前人多以为此诗作于公元前789年(周宣王三十九年)王师在千亩受挫于姜戎之时。
全诗三章,皆以质问的语气直抒内心的怨恨。风格上充分体现了武士心直口快、敢怒敢言的性格特征。没有温柔含蓄的比或兴,诗一开头便大呼“祈父!”继而厉声质问道:“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意思是说:“为什么使我置身于险忧之境,害得我背井离乡,饱受征战之苦?”第二章与此同调,但复沓中武士的愤怒情绪似乎在一步步增加,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且自古兵政,亦无有以禁卫戍边者”(方玉润《诗经原始》)。武士说:“可你这司马,却为何不按规定行事,派我到忧苦危险的前线作战呢?”作为军人,本不该畏惧退缩。在国难当头之际,当饮马边陲,枕戈待旦。武士再次质问:“可你这司马太糊涂了,就像耳朵聋了听不到士兵的呼声,不能体察我还有失去奉养的高堂老母。”在第三章里,武士的质问变为对司马不能体察下情的斥责。同时也道出了自己怨恨的原因和他不能毅然从征的苦衷。“三呼而责之,末始露情”(姚际恒《诗经通论》)。
对于温柔敦厚的诗国传统来说,这首诗似乎有过分激烈、直露的嫌疑,但直抒胸臆,快人快语,亦不失为有特色者。
【祈父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篇10:诗经·小雅·祈父之什·黄鸟
诗经·小雅·祈父之什·黄鸟
原文:
黄鸟!黄鸟!无集于穀!无啄我粟!此邦之人,不我肯穀。言旋,言归,复我邦族。
黄鸟!黄鸟!无集于桑!无啄我粱!此邦之人,不可与明。言旋,言归,复我诸兄。
黄鸟!黄鸟!无集于栩!无啄我黍!此邦之人,不可与处。言旋,言归,复我诸父。
注释:
1、黄鸟:比剥削者。
2、穀(谷hǔ):树名,桑科,落叶亚乔木。即楮(楚chǔ)木,皮可造纸。
3、穀:善。或训“养”,也可以通。不我肯穀:就是不肯善待我(或不肯养我)的意思。
4、旋:还。
5、明:晓喻。这句就是不可与言的意思,也就是“有理说不清”的意思。《郑笺》读为“盟”,“不可与盟”就是不能和他讲信义,也可以通。
6、栩(许xǔ):即橡树。
7、诸父:指同姓的长辈。
译文:
黄雀啊黄雀!我的楮树你别上!我的小米你休想!这儿的人啊,待我没有好心肠。回去了,回去了,回我的本族旧家乡。
黄雀啊黄雀!别在我的桑树息!别吃我的高粱米!这儿的人啊,没法叫他通情理。回去了,回去了,和我哥哥们在一起。
黄雀啊黄雀!不许落在橡子树!不许偷吃我的黍!这儿的人啊,谁能和他一块住。回去了,回去了,回去见我的众伯叔。
鉴赏:
《小雅·黄鸟》是诗人为苦难人民喊出的.悲愤之声:黄鸟呀黄鸟,你这贪得无厌的东西,你为什么吃光了我的粮食,还要跟我作对。你停在我家门前的树上,叫得人心烦。你这恶鸟!简直就像是这凄凉人世间心狠手辣、卑鄙无耻者的帮凶。我们怀着殷切的希望,从受尽盘剥和压榨、侮辱与欺凌,而又长养了我们的那片故土上出发,想努力忘掉那些尸位素餐的大人君子——硕鼠们的诈伪和欺骗,以及他们留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创伤,背井离乡来寻找原本以为存在着的没有压迫,诚实守信而又和平安宁的天国乐土,却哪里料到这全是一场虚幻而美丽的梦。天国理想之梦泡沫般被人世的凄风冷雨所吹散,满眼皆是。我们被迫承认一个现实:硕鼠为患家园,黄鸟做恶他乡。非但乐土天国无处可求,就连此邦之人,也是“不我肯谷”、“不可与明”(盟),甚至“不可与处”。我们这些背井离乡的人在异乡遭受剥削压迫和欺凌,更增添了对邦族的怀念,“言旋言归”,“复我邦族”,还是返回故土吧!虽然不能逃避硕鼠、黄鸟、恶人,但或许还能在和亲人的依傍中寻求些许暖意,给这充满伤痛的心以解脱的慰藉和沉醉呢!
听着这来自远古的动人心魄、直冲云霄的愤怒悲恸的呼声,就连今天的人也禁不住为这位生活于乱离之世的诗人的不幸遭遇洒一掬同情之泪了。文学是活的社会生活与心灵体验的历史,《小雅·黄鸟》这首诗,正是春秋末叶社会政治腐败、经济衰退、世风日下之坏乱景象的一个极具典型意义的缩影。作者在这里所要表达的是一种不堪忍受剥削和压榨的愤怒和对世道人心的彻底绝望。
在立意方面,这首诗与《魏风·硕鼠》有异曲同工之妙:即以“啄我之粟”的黄鸟发端,类比起兴,以此影射“不可与处”的“此邦之人”,既含蓄生动,又表现了强烈的爱憎感情。
值得注意的是,此诗与《我行其野》,前人多以为出自同时,是周宣王末年礼崩乐坏、社会风气恶化的表现。王质《诗总闻》论《我行其野》说:“观此诗,然后知前诗(《黄鸟》)之所以不可与处者也。二诗当出一人。”此说虽未必,但也说明了二诗主题的相关性。旧说如《毛诗序》谓诗旨为“刺宣王”,毛传云:“(周)宣王之末,天下室家离散,妃匹相去,有不以礼者”,郑笺云:“刺其以阴礼(男女之礼)教亲而不至,联兄弟之不固。”今人多不取。而朱熹《诗集传》云:“民适异国不得其所,故作此诗。”差为得之。
篇11:诗经·小雅·祈父之什·正月
诗经·小雅·祈父之什·正月
原文:
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民之讹言,亦孔之将。念我独兮,忧心京京。哀我小心,癙忧以痒。
父母生我,胡俾我瘉!不自我先,不自我后。好言自口,莠言自口。忧心愈愈,是以有侮。
忧心茕茕,念我无禄。民之无辜,并其臣仆。哀我人斯,于何从禄?瞻乌爰止?于谁之屋?
瞻彼中林,侯薪侯蒸。民今方殆,视天梦梦。既克有定,靡人弗胜。有皇上帝,伊谁云憎?
谓山盖卑?为冈为陵。民之讹言,宁莫之惩。召彼故老,讯之占梦。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
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维号斯言,有伦有脊。哀今之人,胡为虺蜴。
瞻彼阪田,有菀其特。天之杌我,如不我克。彼求我则,如不我得。执我仇仇,亦不我力。
心之忧矣,如或结之。今兹之正,胡然厉矣?燎之方扬,宁或灭之。赫赫宗周,褒姒烕之!
终其永怀,又窘阴雨。其车既载,乃弃尔辅。载输尔载,将伯助予。
无弃尔辅,员于尔辐。屡顾尔仆,不输尔载。终逾绝险,曾是不意。
鱼在于沼,亦匪克乐。潜虽伏矣,亦孔之炤。忧心惨惨,念国之为虐!
彼有旨酒,又有嘉肴。洽比其邻,婚姻孔云。念我独兮,忧心殷殷。
佌佌彼有屋,蔌蔌方有谷。民今之无禄,天夭是椓。哿矣富人,哀此茕独!
题解:
这是忧国哀民、愤世嫉邪的诗。大约产生于西周已经沦亡,东都尚未巩固的时期。第一章从天时失常说到忧心独深。第二章自伤生逢乱世,谗邪可怕。第三章忧虑后祸不测。第四章寄希望于天命。第五章言讹言不止,是非纷纭。第六章言人民危惧不安。第七章言自己在朝孤立,不见用。第八章举宗周事做鉴戒。第九章用大车输载比喻错误的失败的政治措施。第十章用行车踰险比喻正确的成功的政治措施。第十一章自伤进退维谷。第十二章以当权小人的朋比对照自己的孤立。第十三章举出社会不平现象,说明可哀的不只是个人的不幸遭遇。
注释:
1、正月:《毛传》:“正月,夏之四月。”是孟夏时节。繁霜:多霜冻。这种天时失常的现象古人往往认为是灾祸的预兆,所以诗人为之忧伤。
2、讹:伪。讹言:犹今语“妖言”或“谣言”。
3、孔:甚。将:大。以上二句是说谣言流传很盛。
4、京京:忧不能止。以上二句是说想到忧时的人只有我一个时,我心就更忧了。
5、癙(鼠shǔ):忧。痒:病。
6、俾:使。瘉(喻yù):病。
7、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言忧患之来不先不后,正让我碰上。
8、莠言:丑言。以上二句言好话和丑话都可以从人口中出来,是畏惧谗言的意思。
9、愈愈:犹“瘐瘐(雨yǔ)”,病貌。
10、有侮:是说被小人所轻侮。小人不以国事为忧,而以忧国的人为迂阔,加以嗤笑,甚至嫉害。
11、茕茕(穷qióng):孤独貌。
12、无禄:犹言“不幸”。
13、臣仆:犹言“囚虏奴隶”。以上二句是说一旦亡国,无论有罪无罪,都将做人奴隶。
14、禄:指维持生活之资。这句是说将无以维生。
15、于谁之屋:以上二句言乌鸦不知将止息在谁家屋上,比喻国人将不晓得何所依归。这话是承上文“并其臣仆”说的。
16、侯:犹“维”。薪蒸:见《小雅o无羊》(Y-030)篇注。以上二句是说林中树木都被砍伐做薪蒸。似用来比喻国人将被摧残,沦为臣仆。
17、梦梦:不明。以上二句是说一般人正在危殆之中,因为把天看做昏昧无知。
18、靡人弗胜:言无人不为天所胜。以上二句是说天意有定之后,可以消灭人祸。表示作者仍然对天寄予希望。
19、有皇:犹“皇皇”,大。上帝:指天的主宰。这句连下句是说天心憎恶什么人还不知道呢。言外之意:殃民者未必为天所偏爱。
20、盖:读为“盍”,犹“何”。下同。
21、冈:山脊。陵:大阜。冈陵都是高处。以上二句是说高山何尝变卑呢?它不是仍然为冈为陵么?比喻讹言无凭。
22、宁:犹“乃”。惩:止。
23、具曰“予圣”:“具”通“俱”。这句言故老和占梦者各自以为圣。
24、谁知乌之雌雄:鸟的形状毛色雌雄无别。这句以鸟的雌雄难辨比喻故老和占梦者各执一说,是非难分。
25、局:或作“跼(局jú)”,屈曲不伸。不敢不局:是说顶上如有所压。
26、厚:大。蹐(脊jí):小步。不敢不蹐:言轻轻下脚,不敢放步。以上四句是说天虽高低虽厚,人在其间刻刻危惧,不得舒展。
27、号:呼。斯言:指上四句。
28、伦:理。脊:《春秋繁露》引作“迹”。迹:道理。
29、蜴(易yì):蜥蜴。虺(讳huǐ)蜴见人就逃避,用来比喻人的局蹐。
30、阪田:山坡上的田。
31、菀:茂盛之貌。特:独特。以上二句作者以高田里一棵特出壮苗自比。
32、杌(务wù):摇动。我:作者自称。
33、克:制胜。以上二句是说天对我这茂盛独特之苗要加以摧残,惟恐不克。
34、彼:指周王。则:语尾助词。这句连下句是说王征求我的时候好像惟恐不能得到。
35、仇仇:缓持。《毛传》:“仇仇,犹謷謷(熬áo)也。”胡承珙(巩gǒng)《后笺》:“执我者,犹言待我矣。”
36、不我力:言不用力持我,和“仇仇”意相同。以上二句是说征得我之后并不认真用我。
37、正:政。
38、厉:恶。
39、燎:放火烧草木。扬:盛。
40、宗周:指镐京(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南)。
41、褒姒(似sì):人名,西周时褒国的女子,被周幽王纳为妃,幽王因宠爱她而做了许多荒唐的事,终于亡国。烕(血xuè,又读灭miè):古“灭”字。《左传o昭公元年》引作“灭”。以上四句以方扬的燎火比显盛的宗周。言燎火虽烈仍然可以灭,宗周虽盛亡国并不难。所以该引为鉴戒。
42、终:既。永怀:长忧。
43、窘:困。
44、辅:大车载物时用来夹持所载物的`板。用来比喻国家辅佐之臣。
45、载输尔载:上“载”字是语助词。下“载”字指所载之物。输:堕。
46、将(枪qiāng):请,见《卫风o氓》(F-058)篇注。伯:对男子的泛称。这句是述输载人的话。以上四句是说车上货物已装载好之后把夹板扔了,所载的东西必然垮下来,到这时只得呼唤“请老哥帮忙”了。
47、员:增益,就是加大。辐有松脱时,用布条等物围裹起来或加木榝(杀shā),就是加大的意思。辐:古读如“逼”,和下文“载(古读如”稷“)”字、“意”字相韵。
48、顾:言照顾。仆:指御车者。
49、不意:不放在心上。这里以御车比喻执政,言度过险关本有方法,但执政者不加考虑。
50、沼:池。
51、匪:非。克:能。
52、潜虽伏矣:犹云“虽潜伏矣”。潜:深藏。
53、炤(招zhāo):《中庸》引作“昭”,明白。以上四句是说鱼在池中不能快乐,虽潜伏深藏还是昭然可见,难逃网罟(古gǔ)。作者以鱼自比。
54、惨:读作“懆(草cǎo)”,见《陈风o月出》(F-143)篇注。
55、洽:和谐。比:亲近。
56、云:周旋。婚姻孔云:言在姻戚之间大事周旋。以上四句是说那当权的小人交结联络,成群树党。和自己的孤立相对照。
57、佌佌(此cǐ):小貌。
58、蔌蔌(速sù):陋貌。以上二句是说那猥琐鄙陋的小人都有屋有谷(拥有财产)。
59、夭:灾祸。椓(卓zhuó):打击。
60、哿(葛gě,又读可kě):喜乐。
译文:
四月时节繁霜降,霜降失时心忧伤。民心已乱谣言起,谣言传播遍四方。独我一人愁当世,忧思不去萦绕长。可怜担惊又受怕,忧思成疾病难当。
父母生我不逢时,为何令我遭祸殃?苦难不早也不晚,此时恰落我头上。好话既都嘴里说,坏话也全口中讲。忧心忡忡不合时,因此受辱遭中伤。
郁郁不乐心里忧,想我没福能消受。平民百姓无罪过,也成奴仆居末流。可悲我们若亡国,利禄功名哪里求?看那乌鸦将止息,飞落谁家屋檐头?
远望树林成一片,粗细只能当柴烧。百姓正在危难中,上天昏睡不知道。如果天命已确定,没人抗拒能奏效。上帝皇皇最英明,究竟恨谁请相告?
人说山丘多么低,实为高峰与峻岭。民间谣言纷纷起,不去制止哪能行。但见老臣受征召,请他占梦来问讯。都说自己最灵验,乌鸦雌雄谁分清?
人说天空多么高,我却怕撞把腰弯。人说大地多么厚,我却怕陷把脚踮。高声呼叫这些话,有条有理不瞎编。令我悲哀今世人,为何像蛇毒牙尖!
请看山坡田地里,禾苗特出长得茂。上天这样折磨我,唯恐把我打不倒。当初朝廷来求我,唯恐推辞不应召。得到我后很慢待,不再重用与倚靠。
心中忧愁深又长,好像绳结不能解。当今政治真难说,为何越来越暴烈?大火熊熊烧起时,难道有谁能扑灭?辉煌显赫周王朝,褒姒竟然将它灭。
忧伤满怀常惨惨,又遇天阴雨绵绵。车箱已经装载满,竟然抽去车挡板。等到货物掉下来,大哥帮忙才叫唤。
车上箱板不要扔,加固辐条牢又安。轴上伏兔勤检查,装载货物莫丢散。这样终能渡艰险,莫将此事等闲看。
池沼之中鱼成群,并非快乐能安宁。即使深藏不敢动,水清照样看得真。愁思满怀长戚戚,忧虑国家多虐政。
他有美酒醇又香,山珍海味任品尝。四邻五党多融洽,姻亲裙带联结广。想我孤独只一身,郁郁不乐心忧伤。
卑鄙小人居好屋,庸劣之徒享米禄。今世黎民太不幸,老天降灾伤无辜。富贵人家多欢乐,可怜这里却孤独。
鉴赏:
这是一首政治怨刺诗,当作于西周将亡之时,诗中言“赫赫宗周,褒姒灭之”是预料之词。《毛诗序》云:“《正月》,大夫刺幽王也。”清方玉润《诗经原始》分析说:“此必天下大乱,镐京亦亡在旦夕,其君若臣尚纵饮宣淫,不知忧惧,所谓燕雀处堂自以为乐,一朝突决栋焚,而怡然不知祸之将及也。故诗人愤极而为是诗,亦欲救之无可救药时矣。若乃骊烽举,故宫黍,明眸皓齿污游魂,贵戚权寮归焦土,尚何昏姻之洽比?尚何富人之独哿?以此决之,《正月》之为幽王诗必矣。”其论甚为精辟。
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具有政治远见,也有能力。故统治阶级当权者开始极表需要他(“彼求我则,如不我得”),但得到之后又不重用(“执我仇仇,亦不我力”)。他担忧国家的前途,同情广大人民的苦难遭遇,反而遭到小人的排挤和中伤(“忧心愈愈,是以有侮”)。他是一个忧国忧民而又不见容于世的孤独的士大夫知识分子形象。诗的抒情主人公面对霜降异时、谣言四起的现实,想到国家危在旦夕,百姓无辜受害,而自己又无力回天,一方面哀叹生不逢时(“父母生我,胡俾我瘉?不自我先,不自我后”),一方面对于一会儿这么说,一会儿那么说(“好言自口,莠言自口”),反覆无常、扰乱天下的当权者表示了极大的愤慨。他最终身心交瘁,积郁成疾(“癙忧以痒”)。诗人生动、细致、准确地纪录了两千多年前生于乱世的正直的知识分子心灵的颤动,在以后感动过无数的人,和《诗经》中的其他一些政治诗一起为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忧国忧民文学的传统奠定了基础。
诗中还表现了三种人的心态。第一种是末世昏君。此诗没有明确指出周幽王,而是用暗示的方法让人们想到幽王。“天”在古代常用来象征君王,诗中说“民今方殆,视天梦梦”,就是很严厉地指责周幽王面对百姓危殆、社稷不保的现实毫不觉悟,却只顾占卜解梦(“召彼故老,讯之占梦”)。“赫赫宗周,褒姒灭之”二句,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杜甫《丽人行》、《哀江头》、《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等都直接揭露当朝天子,当是受此类诗影响。此诗批评最高当权者亲小人(“瞻彼中林,侯薪侯蒸”),远贤臣(“乃弃尔辅”),行虐政(“念国之为虐”)。指出如果国家真正颠覆,再求救于人,则悔之无及(“载输尔载,将伯助予”)。这样的末世昏君前有桀、纣,后有胡亥、杨广,历史上不绝如缕,所以其揭露是有意义的。第二种是得志的小人。他们巧言令色,嫉贤妒能(“好言自口,莠言自口”),结党营私,朋比为奸(“洽比其邻,昏姻孔云”),心肠毒如蛇蝎(“胡为虺蜴”),但却能得到君王的宠幸与重用,享有高官厚禄,诗人对这种蠹害国家的蟊贼表示了极大的憎恨与厌恶。第三种人是广大人民。他们承受着层层的剥削和压迫,在暴政之下没有平平安安的生活,而只有形形色色的灾难(“民今无禄,天天是椓”),而且动辄得咎,只能谨小慎微,忍气吞声(“不敢不局”、“不敢不蹐”)。诗人对广大人民寄予了深切的同情。“民之无辜,并其臣仆”,表现了无比的沉痛。昏君施行虐政,百姓是最直接的受害者,上天惩罚昏君,百姓也要无辜受过。“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此诗正道出了乱世人民的不幸。
《正月》等诗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将此诗与《离骚》对照,可以看出它们都是黑暗社会现实下抒发愤世之情的产物,也都运用了比喻象征手法。比如:《正月》中以驾车喻治国,以秀苗特出喻贤臣,以林中薪木喻小人;《离骚》中以骑马喻治国(“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以美人香草喻贤者,以恶鸟臭木喻小人,其设喻之意相近。这是以往学者们所忽略了的。
全诗四言中杂以五言,便于表现激烈的情感,又显得错落有致。全诗以诗人忧伤、孤独、愤懑的情绪为主线,首尾贯串,一气呵成,感情充沛。其中有很多形象的比喻,如以鱼在浅池终不免遭殃,喻乱世之人不论如何躲藏,也躲不过亡国之祸。还运用了对比手法,如诗的最后两章说,得势之人有酒有菜,有屋有禄,朋党往来,其乐融融;黎民百姓穷苦无依,备受天灾人祸之苦。“哿矣富人,哀此惸独”正像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样,表现了诗人的极大愤慨。
篇12:诗经·小雅·祈父之什·斯干
诗经·小雅·祈父之什·斯干
原文: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
似续妣祖,筑室百堵,西南其户。爰居爰处,爰笑爰语。
约之阁阁,椓之橐橐。风雨攸除,鸟鼠攸去,君子攸芋。
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
殖殖其庭,有觉其楹。哙哙其正,哕哕其冥。君子攸宁。
下莞上簟,乃安斯寝。乃寝乃兴,乃占我梦。吉梦维何?维熊维罴,维虺维蛇。
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
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泣喤喤,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
注释:
这是周王建筑宫室落成时的祝颂歌辞。第一章总述地势,祝家族和乐。第二章言筑室始终,祝嗣续妣祖。第三章描写宫室的坚固和严密。第四章描写屋宇的美盛。第五章描写堂室的宽明。第六章祝主人安寝并得吉梦。第七章假设占梦之辞。第八章祝生贵男。第九章祝生贤女。
1、秩秩:水流貌。干:涧,古通用。
2、幽幽:深远貌。南山:即终南山,在镐京之南。
3、苞:植物丛生稠密的样子。竹苞、松茂都是比喻兄弟相好。
4、犹:欺诈。
5、似:与“续”同,继续。妣:亡母之称。这里的“妣祖”等于说先妣、先祖,指远祖。
6、堵:方丈为“堵”。筑室百堵:是说房屋四面的墙共合一百方丈。
7、西南其户:古人堂寝的制度,有正户有侧户,正户南向,侧户东西向。
8、约:束缚。阁阁:捆缚停妥貌。
9、椓(卓zhuó):击。橐橐(驮tuó):敲击的声音。
10、攸:语助词。这句是说风雨之害得以除去,下句说鸟鼠不能穿破,都是写房屋的坚牢严密。
11、芋:读为“宇”,居住。
12、跂(弃qì):踮起脚跟。翼:端正貌。这句是说房屋的端正像人跂立。
13、棘:《玉篇》引《韩诗》作“朸(立lì)”,棱。这句是说屋四角有棱,像箭头。
14、革:古读如“亟”,指鸟翅。这句是说栋宇的宏壮像鸟类举翅。
15、翚(辉huī):雉名。这句是说檐阿有华彩,形势轩张,像雉鸟起飞。
16、跻(基jī):升。
17、殖殖:平正貌。
18、觉:高大。楹:柱。
19、哙哙(快kuài):犹“快快”,形容堂殿的轩豁宽明。正:向明之处。
20、哕哕(惠huì):犹“煟煟(胃wèi)” ,明亮。冥:幽暗处。这句是说本当是幽暗的地方也是明亮的,可见其轩豁。
21、宁:安。这句就是下文“乃安斯寝”的意思。
22、莞(关guān):植物名,生在水中,又名水葱,形似小蒲,可以织席。这里莞即指莞席。簟(垫diàn):苇或竹织成的席。
23、兴:起。
24、占梦:言推断梦的吉凶。
25、罴(陂pí):兽名,似熊而高大。
26、虺(悔huǐ):四脚蛇蜥蜴类。以上三句言主人梦中见熊罴与虺蛇。
27、大人:或许即指太卜,《周礼》有太卜之官,掌占梦。以下四句就是“大人”对梦的解释。
28、璋:玉器,形似半圭。弄:是说放在手边作玩弄状。
29、喤喤:小儿哭声。
30、芾(扶fú):亦作“茀”,古时祭服,以熟治的兽皮制成,着在腹前,遮蔽膝部,形似今时的围裙。天子所用的芾是纯朱色,诸侯用黄朱色。皇:犹“煌煌”。
31、君王:君指诸侯,王指天子。这两句是说孩子将来都要服朱芾,都是周室周家的君或王。
32、裼(替tì):又名褓衣,就是婴儿的被。
33、瓦:指古人纺线时所用的陶锤。
34、无非:就是无违。无仪:就是无邪。仪:读为“俄”。俄:邪。
35、诒:通“贻”,给予。罹(离lí):忧。这句是说不累父母担忧。
译文:
涧水秩秩流动,南山多么幽深。好像绿竹成丛,好像青松茂盛。阿兄阿弟,相爱相亲,没有假意虚情。
继承先妣先祖,筑成房屋百堵。向西向南开户。全家来此居住,说说笑笑相处。
绑扎停停当当,敲打叮叮当当。风雨都能挡住,雀鼠不能穿破,君子安居之所。
像人立那么端正,像箭头那样有棱,宏壮像大鸟举翅,彩檐像雉鸡飞升。君子举足登临。
前庭平平正正,楹柱高大正气。亮处十分轩敞,深处也是宽明。君子得到安宁。
下有莞席上有竹簟,舒舒服服就寝。君子睡罢起身,叫卜人推详梦境。是什么吉祥梦境?梦见小熊大熊,梦见虺蜴长虫。
卜人详了梦:梦见小熊大熊,预兆生个男娃;梦见虺蜴长虫,预兆生个女娃。
生下了男娃,让他睡在床上,为他穿上衣裳,在给他一块玉璋。他哭得声音响亮。朱红祭服辉煌,周邦未来的君王。
生下了女娃,放在地上安睡,为她裹上褓被,给她纺线的瓦捶。她长大温顺无邪,能把酒食来料理,让父母安心满意。
鉴赏:
这是一首祝贺西周奴隶主贵族宫室落成的歌辞。《毛诗序》说:“《斯干》,宣王考室也。”郑笺说:“考,成也。……宣王于是筑宫室群寝,既成而衅之,歌《斯干》之诗以落之,此之谓之成室。”清陈奂《诗毛氏传疏》说得更清楚。他说:“厉王奔彘,周室大坏,宣王即位,复承文武之业,故云考室焉。”似乎通过歌颂宫室的落成,也歌颂了宣王的中兴。但是,宫室是否是宣王时所建,此诗是否是歌颂宣王,历来的解诗家又有不同的意见。有谓是武王营镐,有谓是成王营洛。更有不确指何时者,宋朱熹《诗集传》就说:“此筑室既成,而燕饮以落之,因歌其事。”清方玉润《诗经原始》也批驳了武王、成王、宣王诸说,而仅说:“《斯干》,公族考室也。”看来,传、笺“宣王成室”之说,史无左证,朱、方之说还是比较客观的。
那么,此诗是“衅之”之辞,还是“落之”之歌,或“燕饮”时所唱,各家又争论不休。衅,《说文》云:“血祭也。”就是郑笺所说的“宗庙成则又祭先祖”,是以牲血涂抹宫室而祭祀祖先的一种仪式;“落之”,唐人孔颖达的《毛诗正义》又作“乐之”。落是落成,乐是欢庆,看来是一首庆祝宫室落成典礼时所奏的歌曲的歌辞。当然,举行落成典礼,内有祭祖、血祀的仪轨也是可能的。因此,说这是一首西周奴隶主贵族在举行宫室落成典礼时所唱的歌辞,是没有多大问题的。
全诗九章,一、六、八、九四章七句,二、三、四、五、七五章五句,句式参差错落,自然活脱,使人没有板滞、臃肿之感,在雅颂篇章中是颇具特色的。
就诗的内容来看,全诗可分两大部分。一至五章,主要就宫室本身加以描绘和赞美;六至九章,则主要是对宫室主人的祝愿和歌颂。
第一章先写宫室之形胜和主人兄弟之间的和睦友爱。它面山临水,松竹环抱,形势幽雅,位置优越,再加兄弟们和睦友爱,更是好上加好了。其中,“如竹苞矣,如松茂矣”二句,既赞美了环境的优美,又暗喻了主人的品格高洁,语意双关,内涵深厚,可见作者的艺术用心。接着第二章说明,主人建筑宫室,是由于“似续妣祖”,亦即继承祖先的功业,因而家人居住此处,就会更加快乐无间。言下之意,他们的创举,也会造福于子孙后代。这是理解此诗旨意的关键和纲领,此后各章的诗意,也是基于这种思想意识而生发出来的。以下三章,皆就建筑宫室一事本身描述,或远写,或近写,皆极状宫室之壮美。三章“约之阁阁,椓之橐橐”,既写建筑宫室时艰苦而热闹的劳动场面,又写宫室建筑得是那么坚固、严密。捆扎筑板时,绳索“阁阁”发响;夯实房基时,木杵“橐橐”作声,可谓绘形绘声,生动形象。正因为宫室建筑得坚固而紧密,所以“风雨攸除,鸟鼠攸去”,主人“居、处”自然也就安乐了。四章连用四比喻,极写宫室气势的`宏大和形势的壮美,可说是博喻赋形,对宫室外形进行了精雕细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的丰富想像力。如果说,四章仅写宫室外形,那么第五章就具体描绘宫室本身的情状了。“殖殖其庭”,室前的庭院那么平整;“有觉其楹”,前厦下的楹柱又那么耸直;“哙哙其正”,正厅是宽敞明亮的;“哕哕其冥”,后室也是光明的。这样的宫室,主人居住其中自然十分舒适安宁。
由此可见,作者在描绘宫室本身时,是由大略至具体、由远视到近观、由室外到室内,一层深似一层、逐步推进展现的。它先写环境.再写建筑因由,再写建筑情景,再写宫室外形,再写宫室本身,犹如摄影机一样,随着观察点和镜头焦距的推移,而把客观景象有层次、有重点地摄入,使读者对这座宫室有了一个完整而具体的认识。更突出的是,每章都是由物到人,更显示出它人物互映的艺术表现力。
此诗后四章是对宫室主人的赞美和祝愿。六章先说主人入居此室之后将会寝安梦美。所梦“维熊维罴,维虺维蛇”,既为此章祝祷的中心辞语,又为以下四章铺垫、张本。七章先总写“大人”所占美梦的吉兆,即预示将有贵男贤女降生。八章专说喜得贵男,九章专说幸有贤女,层次井然有序。当然,这些祝辞未免有些阿谀、有些俗气,但对宫室主人说些恭维的吉利话,也是情理中事。
从第八、九章所述来看,作者男尊女卑的思想是很严重的。生男,“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而且预祝他将来为“室家君王”;生女,“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而且只祝愿她将来“无非无仪,唯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男尊女卑,对待方式不同,对他们的期望也不一样。这应该是时代风尚和时代意识的反映,对后人也有认识价值。
总观全诗,以描述宫室建筑为中心,把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都能做到具体生动,层次分明,虽然其思想价值不大,但在雅颂诸篇中,它还是比较优秀的作品。
【祈父,祈父诗经,祈父的意思,祈父赏析】相关文章:
1.祈雪散文
2.祈盼你的声音作文
3.父与子_
4.《与父》诗歌
5.父情节祝福语
6.父親感言
8.父母爱的句子
9.父爱在细微处作文
10.中秋忆父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