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鹅鹅鹅古诗

鹅鹅鹅古诗

2022-06-16 08:05:5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不吃胡萝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鹅鹅鹅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鹅鹅鹅古诗,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鹅鹅鹅古诗

篇1:鹅鹅鹅古诗

鹅鹅鹅古诗

咏鹅

朝代:唐代

作者:骆宾王

原文: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注释1.曲项:弯着脖子。歌:长鸣。2. 拨:划动。

译文二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

参考赏析

写赏析鉴赏三

《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

创作背景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

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

鉴赏二

诗中,小作者从自己的角度、自己的心态,去理解和观察鹅,用了拟人的手法,如把鹅的叫声说成是“歌”等。同时也把色彩的对比,也就是事物的特征表现传达的丰富和全面。“白毛”、“绿水”、“红掌”、“清波”,相映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

鉴赏

诗的第一句连用三个“鹅’字,这种反复咏唱方法的使用,表达了诗人对鹅的热爱,增强了感情上的效果。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下

作者介绍

骆宾王

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篇2:鹅鹅鹅古诗

《咏鹅》原文: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注释:

1、曲项:弯着脖子。歌:长鸣。

2、拨:划动。

《咏鹅》译文:

篇3:鹅鹅鹅古诗

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桨一样。

《咏鹅》创作背景: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咏鹅》赏析:

诗的第一句连用三个“鹅’字,这种反复咏唱方法的使用,表达了诗人对鹅的.热爱,增强了感情上的效果。

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

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下面两句则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鹅儿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而两句中又“白”“红”相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这样,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

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拨”字则说明鹅儿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这样,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唐代文学家。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们称为“初唐四杰”。七岁时因作《咏鹅》诗而有”神童“之誉,曾经担任临海县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是被乱军所杀,或说是遁入了空门。其诗气势充沛,挥洒自如,富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诗善歌行体,有《骆临海集》。

篇4:《鹅》

《鹅》

《鹅》

--------------------------------------------------------------------------------

dzzgx.126.com 张广祥主页中国语文名网“中学语文在线”

青海大通县桥头小学 司美彦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师:今天这堂语文课,由我大通县的司老师来讲(于黑板左上角写出姓名司美彦),同学们欢迎不欢迎?

生:(齐声)欢迎!欢迎!……

师:好啊!谢谢同学们!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是用什么实际行动来欢迎司老师上课的呢?

生:我要认认真真地听您讲课,不做小动作。

生:我要积极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仔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师:好啊!你们考虑得真全面,也很实际。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翻到第88页(板书课题),让我们一道来学习习作例文《鹅》。

二、指导课文阅读

1?提问检查预习情况。

师:阅读过这篇课文的同学请举手!

生:(纷纷举手)

师:手放下,看来你们都爱上语文课,已经有25名同学自动阅读过课文了。现在,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有哪些主要内容?

生:课文里写了一只浑身雪白的鹅,它常常下蛋,还会看家,还能保护鸡。有一次,它很勇敢地把偷吃鸡的黄鼠狼赶跑了。

师:说得好,说得可全面哪!

2.带着问题默读全文。

师:现在,请大家先翻到第91页,看一看第二道思考题,要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要边读边想!

生:(全班学生认真默读,教师行间巡视)

〔这种结合思考题,有目的地进行默读,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力。〕

三、边读议边板书

1.分段读议。

师:好了!大家默读得挺认真!看谁能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生:(较流利地朗读完)

师:噢!读得还挺流利,且有感情!这一段究竟有哪些内容,作者又是怎样抓住特点来写的(板书“形象”)?

生:开头这一段,写了一家喂了一只鹅,这只鹅周身洁白,还有一双淡黄色的脚,……

师:(边听边板书“洁白”“淡黄”)说得好!谁还有补充?

生:还有鹅的嘴是扁圆的,额头突兀,就是额头还很高很突出的样子。

师:(边听边板书“扁圆”“突兀”)说得好啊!不但发言积极,而且对“突兀”一词还能说明了意思。不过,你是怎么弄清“突兀”一词意思的呢?

生:这是我爷爷告诉我的。

师:对!请同学们注意:今后自己阅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首先要自己查字典、查词典,如果还弄不明白,就应该向你周围的人求教。就从今天这课来看,课文中还有“糟蹋”“残暴”“愤怒”“洁白无瑕”“一尘不染”等词语,都可以自己想方法弄清楚。谁对第一段的内容还有补充?

〔很自然地要求学生自己识字解词,并教给了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

生:这一段最后几句,还写鹅走路很缓慢,昂首挺胸,引颈高歌,有一副昂扬雄健的样子呢!

师:好啊!这几句不能忽视。鹅走路不仅缓慢,而且稳健,这有一副雄纠纠、气昂昂的神态,也就是昂扬雄健的姿态(板书“稳健”“昂扬”)

2.提示写法。

师:(面向全班)开头这一段的内容,大家听清楚了没有?

生:(齐声)听清楚了!

师:这一段,作者又是怎样抓住鹅的特点来写的呢?也就是说,先描写了什么?再描写了什么?最后又描写了什么?谁看出来了,看谁能大胆发言?

生:这一段,先写鹅周身洁白,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再写它有一双淡黄色的脚和扁圆的嘴――

师:好!他能大胆发言,语言也比较流畅。但作者究竟怎样来描写鹅的外形的呢?请大家再看一看黑板上书写的词语(依次指向板书),“洁白”与“淡黄”是不是表示某种色彩的?

生:(齐声)是!

师:(板书“颜色”)对!作者先写了鹅身上的颜色,再描写了什么呢?想一想再说。

生:再描写了鹅的嘴和额头的形状。

师:说得好(板书“形状”)!最后作者又描写了什么?

生:(齐声)最后描写了鹅的神态(约一半人说是姿态)!

〔善于引导,使多数学生能“举一反三”。〕

3.继续读议。

师:答得好!回答是描写“神态”或“姿态”的都对(转身板书“姿态”)。现在我看哪一组坐得直,有精神,就请那一组同学齐读第二自然段(扫视全班)。啊!大家都精神饱满呢!那就请第二组的同学一起来读第二自然段吧!

生:(第二组学生齐读)

师:(边听边板书“表现”)你们集体朗读的能力还挺不错哩!这一段详细写了鹅生蛋的前后情况,是不是?

生:(齐声)是!

师:谁能说一说鹅生蛋前的表现?

生:回答(略)。

师:(边听边板书“神情慌张”)说得不错,大家还有什么补充?

生:(齐声)没有!

师:好!大家都听得很仔细。现在谁来说一说鹅生蛋的表现?

生:回答(略)。

师:(边听边板书“悄悄离去”)说得也不错。不过,今后要注意少用课文中的语句,要练习多用自己的口语来说明更好!这一段作者写得很具体很生动,特别是用了不少比喻。请大家再看课文,用铅笔在文中比喻句的下面画上一条曲线,有多少句就画多少条,好不好?

生:(齐声)好(全班学生阅读课文,画曲线)!

师:(行间巡视指点)大家的动作真快!谁能把加上曲线的比喻句读一遍,大家认真对照一下,看有漏掉的句子没有?

生:我画的句子有:“腿里像灌满了铅”“一个比我拳头还大的雪白的蛋露出来了”“准是怕别的东西伤害了它的‘宝宝’吧!”

师:好!他一下就找出了三个比喻句,谁还有什么补充的吗?

生:我有!还有一句:“这家伙,真是个机灵鬼儿。”

师:补充得不错!谁没有画上这句的,再补画一条线。结合这一段内容,大家再仔细想一想,作者写这一段主要为表明一个什么意思?

生:(连续有三名学生回答,内容略)

师:以上三名同学都能说出一些道理,归纳起来,就是八个字(边说边板书):“机灵可爱、默默奉献”。

4.重点读议。

师:现在请大家默读第三和第四自然段,要边读边想:鹅是怎样看家的?又是怎样赶走黄鼠狼的?这些表现了鹅具有什么样的精神(板书“精神”)?

生:(全班学生低头默读)

师:(行间巡视一遍后,板书“看家”)请注意!谁先说一说鹅是怎样看家的?

生:(纷纷举手,回答内容略)

师:对!就是“看见生人,大喊大叫”这两句(边说边板书“大喊大叫”)。(转身贴出“鹅斗黄鼠狼”的彩色图)大家注意看图,看后说一说鹅为什么要和黄鼠狼搏斗?又是怎样赶走黄鼠狼的?

生:(先后有两名学生回答,内容略)

师:(边听边板书“斗贼”“敏捷”“勇猛”)你们俩说得不错。鹅为了保护弱小的鸡,敏捷和勇猛地赶走了黄鼠狼,这一行动表明鹅具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

生:(纷纷举手)

师:大家先不忙回答,让我先请最后一组的同学一起表情朗读最后一段!

生:(第八组齐声朗读)

师:(边听边板书“一尘不染、洁白可爱”“维护弱小,不畏强敌”)好!读得很整齐,还真带有点赞扬的语气哩!听了这一段,我们是不是已弄清鹅所具有的那种精神了!这一段,具有.总结全文中心思想的作用,说明鹅不但具有一尘不染、洁白可爱的形象,而且还具有维护弱小、不畏强敌的精神。请大家再看黑板上的词语,像老师刚才说的那样,谁来说一遍。

生:(纷纷举手,连续有三名学生各说一遍)

〔借物喻人,有机地渗透了思想品德教育。〕

四、布置课外习作

师:好!说得好!现在请大家翻到第99页,看第六题“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用一两段话写出它的特点”。于下一周星期三以前写在练习本上,交给老师批阅,大家能不能按时完成?

生:(齐)能按时完成!

师:(下课铃响)好!下课。

《鹅》板书设计

(任峻 整理)

/论文

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同时还要教会儿童掌握阅读的方法,激发儿童自觉阅读的兴趣。完成上述任务,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就必须改进阅读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教师的教法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手段,它是在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了解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因文因人而选定的。其中,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首先要重视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始终有机地渗透政治思想教育,认真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落实重点训练,培养语文能力。为此,其着眼点尚需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培养自学能力是《大纲》的核心。叶圣陶先生反复强调教学要由教到不教,由讲到不讲。就是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从我多年的阅读教学的实践,逐步弄清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从小培养兴趣,将使学生终身受益不尽。小学语文教材里,记叙文和文学作品占了大部分,这些课文写人、记事、绘景、状物,内容具体,形象生动。在学习课文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精炼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对文章里生动的记述和描写产生强烈的感受,在脑子里唤起相应的形象,在情感上引起共鸣。这时,他们就会被形象的画面所吸引,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境界;他们就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阅读当中得到乐趣。如:讲《海底世界》一课时,板书课题后,我先让同学们说一说,海底将是怎样的景象呢?同学们有的说:海底漆黑没有一点光亮;有的说:海底很静,没有声音。老师不急于纠正,启发学生从课文里得到正确认识。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会迫不及待地将课文读下去。

阅读教学当中教师导入新课这

篇5:鹅

每当我听见小朋友朗诵唐朝诗人骆宾王的咏鹅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我就想起我家的鹅。

我家的鹅,整天穿着一身白色大衣。在阳光下,弯曲着脖子,有时头朝天,目光炯炯。再蹬上一双鲜明的靴子,显得威风凛凛,真像一位大将军。

鹅喜欢吃鲜嫩的草。它吃草的速度很快,发出“嚓嚓”的声音。如果食物吃得顺口,它连头也不抬起来,一口接一口,直到吃得嘴巴歪着,像吹鼓了气的气球似的,才肯罢休。

我家的鹅经常在它的窝里休息。长长的脖子钻到翅膀底下闭目养神。有时在庭院里迈着方步踱来踱去,悠闲自得。一旦听见一点风吹草动,它立刻伸长脖子,四处观察扫视。一旦发现目标,就发出“嘎嘎”的警告声。如果你胆敢不听从警告,它就会毫不客气地低着头,伸长两尺来长的脖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叼住你腿上的肉,准叫你疼得“嗷嗷”直叫。

我家的鹅也特别爱清洁。经常在阳光明媚的时候,跑到水池里清洗身上的污渍、尘土。它洗澡时特别认真:用脖子左搓搓,右搓搓,用嘴叼起羽毛不停地捋。甚至全身钻进水中,再拍打翅膀,直到洗得全身一尘不染后,才阔步回家。

鹅,我心中的白衣天使,我喜欢你!

篇6:鹅

鹅(第一册)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初步启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能正确回答课后的问题,了解鹅几个方面的特点。

3.认识一个新偏旁,绞丝旁。学会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及诗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  图,生字卡片,小黑板,田字格黑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词语在诗中的意思,初步启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能正确回答课后的问题,了解鹅几个方面的特点。

(三)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及其中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简介古诗及本首诗。

1.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是一首古诗。古诗歌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我国最早的古诗写于三千多年以前。今天学的这首古诗是在一千三百多年以前,一位叫骆宾王的人,在7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去池边戏水,有人指着池中的鹅让他作诗,他出口作出了这首诗。因此人们夸赞他是“神童”。

2.古诗是用文言词语写的,和我们现在的白话文用词不一样,写法也有一定的规定。我们今天来学这首古诗,板书:鹅。

(二)看拼音读课文,记住生字音。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出示卡片,读准音,扫清读文障碍。

q&

xi4ng

f*

zh2ng

b#

3.自读课文,检查生字读音。

鹅  毛  红  清

(三)读懂课文,理解古诗及句中词语的意思。

1.读第1句。告诉学生前面两行是第1句。

(1)读第1句,注意逗号停顿。

这―行为什么连续写了三个“鹅”字?(小作者看到鹅在水中游,非常喜爱它,连续地说出三个“鹅”字来)

读出小作者对鹅的喜爱。(练读)

(2)读第二行,说你们看见过鹅叫时的样子吗?鹅叫的时候脖子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读读诗句,看看小作者是怎样用5个字就写出来的。(读第二行)

①理解词语意思。师述:“项”在这里指的是脖子。看看图,说说“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曲是弯的意思)“曲项”呢?(弯着脖子)“歌”是什么意思?(把鹅叫形容在唱歌)

②理解诗句意思,问:鹅叫的时候,喜欢怎样?(仰着头叫)问:鹅叫的时候,脖子是什么样的?(弯着脖子)问:鹅叫的时候是弯着脖子,仰着头,高声地叫。我们看看小作者是怎样写出鹅叫时的样子的。读第二行诗句。

曲项/向天歌。

2.读第2句。想想这两行是讲鹅在哪方面的特点。

(1)读第一行,看图。同桌讨论,“白毛”指的是什么?“浮绿水”中的“浮”什么意思?“绿水”是指什么说的?(①“白毛”指鹅的雪白的羽毛。②浮是在水面漂浮。③“绿水”指清澈、碧绿的池水。想想大白鹅漂浮在绿水上美丽的样子,读读诗句)

(2)讲讲“白毛浮绿水”的意思。(鹅的羽毛洁白,它浮在绿水上面,多美啊)

(3)读第二行,看图,自己说说:“红掌”指什么说的?“拨”在诗句中当什么讲?(①红掌是说鹅的脚掌是红色的。②“拨”在诗句中是划动的意思)

讲一讲鹅是怎样游水的?(红色的脚掌轻轻地划动着清澈、碧绿的池水)

(3)读第2句诗句。讲讲诗句的意思。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读这两行诗句时,要进行想象,体会出这首诗怎样写得有声有色。(结合插图)

可以这样想:鹅一身羽毛洁白,浮在绿水上面,水清澈得可以看见鹅的.红红的脚掌正在轻轻地拨着水。这羽毛的白色,池水的绿色,脚掌的红色,白、绿、红三种颜色相互映衬,多么美丽。

这首诗写得有声(向天歌),有色(白毛、绿水、红掌)。

3.观察任何事物都要有一定顺序,写的时候也要按顺序写。

这首古诗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先是指点着鹅说,接着又说鹅的脖子弯曲着朝天叫的样子,然后说鹅的全身洁白的羽毛,最后说鹅的红色的脚掌拨水的样子。

4.要学会读古诗。

要边读边想鹅的可爱,看课文插图,展开合理想象,想象诗句构成的美丽的图画。朗读全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1)指名读(4~5人),读后评议。

(2)自己讲讲这首古诗的意思(同桌互说),指名说。

(四)小结。师述:这首诗前两行写出鹅叫时的样子,后两行讲了鹅在游水时美丽的外形和轻盈的游水动作。我们一起读出鹅在水中浮游时的欢快情景。(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一个新偏旁,绞丝旁。学会4个生字。

(二)能在田字格里规范地书写生字。

(三)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生字卡片:鹅 毛 红 清

(二)学会4个生字。

1.鹅。6,读准音。

(1)识记字形。自学按什么方法记。(按部件组合法记,左右结构,左边“我”字,右边鸟字旁)避免学生把左右记混,可以谜语形式出现:“我的鸟”打个字,是什么字?

(2)理解词义:鹅是人们饲养的一种家禽,比鸭子大,脖子长,脚上有蹼,能游水。雄的头部有黄色突起。

2.毛,m2o,拼读音节,读词语:白毛。

(1)识记字形。指名说。(用数笔画方法记字形:m2o毛,第一笔平撇“ ”,第二笔横“ ”,第三笔长横“ ”,第四笔竖弯钩“毛”。一共4笔)

(2)口头组词语,加深理解字义。

羽毛毛皮毛衣毛毛雨毛驴

3.红,h$ng,拼读音节,读词语:红掌。

(1)认识新偏旁,纟:绞丝旁。笔顺是:撇折( ),撇折( ),提(纟),一共3笔。

(2)识记字形。你用什么方法记住“红”字:自己说说,指名回答(h$nag红,用部件组合法记左右结构,左边绞丝旁,右边“工”字,红掌的“红”)

4.清,q9ng,拼读音节,读词语:清波。

(1)识记字形。自己练习说方法。指名说(q9ng清,用部件组合法记,左右结构,左边三点水,右边“青”字,清波的清)

(2)口头组词语,加深对词义的理解。

清波清水清洁清静清新分清

(三)指导书写。

篇7:鹅

(1)整体位置:左右相等。

(2)部件位置:“我”字中的横、斜钩、撇、点四笔压竖中线,横起笔压横中线,写斜横,“鸟”字最后一画横从竖中线起笔。

(3)教师带写,学生仿写字头。

(4)学生独立看田字格字帖写。

2.毛。

(1)整体位置:上紧下松。

(2)笔画位置:第一笔横撇在上半格中间。第二笔横,起笔压横中线向右上写斜横。第三笔大横,从左下格起笔,写斜横到横中线。第四笔竖弯钩,压竖中线到下半格中间写弯,过右下格中点右边写钩。

(3)教师带写,毛字很易写歪,因此要一笔一笔带好,学生仿写字头。

(4)看田字格范字独立书写。

3.红。

(1)整体位置:左窄右宽。

(2)部件、笔画位置:纹丝旁第一笔撇折从上半格中间,竖中线左边三分之一起笔,折到横中线。第三笔撇折靠近竖中线,斜对第一笔起笔,撇的长短与第一笔相同写折,第三笔提,对齐第一笔折起笔与第二笔折平行上提,与折对齐收笔。右边“工”字,第一笔横,在横中线上面一点压竖中线起笔,第三笔大横,占下半格中间,从左下格纹丝旁第三笔提下起笔,平写横,到离右边线三分之一处收笔。

(3)教师带写,学生仿写字头。

(4)学生独立写。

4.清。

(1)整体位置:左窄右宽。

(2)部件、笔画位置:三点水三个笔画是弧形,(略)“清”写法同独体字“青”(略)(3)(4)略。

(四)指导背诵课文。用问答式练习背诵。

1.小作者指着鹅说什么?鹅是怎样叫的?(背第1句)

2.鹅的羽毛什么颜色,它浮在什么颜色的水面上?(背第三行)

3.鹅的脚掌什么颜色?它怎样在水上游动?(背第四行)

(五)巩固练习。

1.背诵全诗。

2.读词语。

红日红星红灯红花火红

清水青草鸟毛白鹅毛竹

3.填空。

(  ),(  ),(  ),曲项(  )(  )歌。

(  )(  )浮绿(  ),(  )掌拨(  )波。

鹅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8:鹅鹅鹅古诗赏析

鹅鹅鹅古诗赏析

《咏鹅》原文: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译文:

“鹅!鹅!鹅!”

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桨一样。

《咏鹅》注释:

1、曲项:弯着脖子。歌:长鸣。

2、拨:划动。

《咏鹅》创作背景: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咏鹅》赏析:

诗的第一句连用三个“鹅’字,这种反复咏唱方法的使用,表达了诗人对鹅的热爱,增强了感情上的效果。

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

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下面两句则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鹅儿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而两句中又“白”“红”相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这样,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

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拨”字则说明鹅儿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这样,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

作者简介:

骆宾王,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唐代文学家。

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们称为“初唐四杰”。七岁时因作《咏鹅》诗而有”神童“之誉,曾经担任临海县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是被乱军所杀,或说是遁入了空门。其诗气势充沛,挥洒自如,富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诗善歌行体,有《骆临海集》。

【鹅鹅鹅古诗】相关文章:

1.咏鹅 古诗

2.咏鹅古诗

3.鹅鹅鹅教案

4.咏鹅古诗配画

5.鹅教学设计

6.二年级作文鹅

7.鹦鹅寓言故事

8.鹅的范文

9.飞翔鹅作文

10.咏鹅作文

下载word文档
《鹅鹅鹅古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