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清平乐村居》的心得
“无水的鱼w”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听《清平乐村居》的心得,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听《清平乐村居》的心得,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清平乐村居教育心得
清平乐.村居
【宋 】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很喜欢《清平乐.村居》,满足了我这个没出息的人全部的幸福期待。
门前有溪,可以一夜听歌。溪不会深,可以脱掉鞋子蹚到水里玩儿。当然这条溪也不至于太浅,因为种着荷花。探出头来的还有莲蓬,摘一个剥着就吃,多惬意!
茅屋虽小,老翁老媪感情深啊。喝点小酒,互相逗着趣儿——完全是“农夫山泉有点田”的古代版本。
三个娃儿是有点多,但关键是娃儿们都不用大人管啊。大儿子田里干活,二儿子操持家务,还有小儿子呢,天真烂漫,用来逗着玩儿。多么理想的组合!有儿如此,夫复何求!
这样的幸福,孩子们感受得到吗?试试看。
首先,从题目“村居”入手,讨论,这是一座怎样的村居,从词里找出依据。孩子们率先关注到的是周围环境好。“溪上青青草”、“锄豆溪东”、“织鸡笼”、“剥莲蓬”……借着施老师拙劣的简笔画技,孩子们的想像补充,一个世外桃源般的村居出现了。
居住环境好,关键是里面的人生活的幸福啊!邱瑜小朋友的一句话把大家带入了更深的思考。何为幸福呢?以想象白发翁媪的“醉里吴音”的内容为抓手,孩子们渐渐明白幸福的真意——和爱的人在一起,平凡的日子就是快乐;对自己满意,对生活满足,就是幸福……啊,原来幸福这么简单。
学完一组儿童诗,再推荐几首积累。
《所见》、《池上》、《小儿垂钓》、《宿新市徐公店》。不得不叹,从前的人多么有诗意啊!充满想象力的孩子,充满诗意的观察。诗意的人,才能诗意地栖居于大地之上。
公众号:跟着施老师学语文
篇2:《清平乐・村居》听课心得
听课内容:《清平乐・村居》
教学过程
一、背诵辛词、导入新课
1.课前学生背诵宋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介绍辛弃疾及辛词慷慨、悲凉的风格。
3.导入新课,学习辛弃疾一手清新欢快的词。
板书题目指导读音:清平乐・村居
yuè
乐
二、校正字音、强调字形
1.师板书词的内容,学生注意老师的书写。
板书时空下了檐媪两个需要这种强调的字,用红笔添补时引起学生的格外重视;亡字写成无,待学生举手质疑老师书写错误时,给学生讲解亡是无的古字,意思是一样的,这就叫通假字,用红笔书写,同样是为了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Yán mèi ǎo
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wú bāo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我剥莲蓬。
2.正音后老师配乐师范朗诵
3.学生练读,指名朗读(师相继指导,读出感情)
三、理解词的意思
1.借助注释、工具书学生自己理解词的意思,小组讨论交流。
指名举手发言重点理解醉里吴音相媚好相媚好:打趣逗乐
吴音:吴地口音、方言。吴地是现在的江西上饶,是古时的吴地,此时辛弃疾退隐于此。
学生将醉理解为陶醉,为何而醉?学生不能答,老师引导向下阅读,看下阕。
学生说到大儿锄豆溪东,老师引导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学生说到中儿正织鸡笼,老师引导背诵儿童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学生说到溪头卧剥莲蓬,老师引导背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战士自己所熟悉的知识,同学们一个个是兴高采烈,士气很高,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这里的亡赖是说顽皮、淘气的意思。
2.指名完整的理解全词意思,加深印象。
重点强调:wēn括owòbāoliánpén
翁媪卧剥莲蓬
四、小结:茅舍、小溪、青草,组成了一幅格外清新优美的田园美景,通过翁媪打趣闲淡,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的简单情节,安排,寥寥几笔描画出一幅富于田园特色的生活景象,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自然朴素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这部正是词人醉的原因吗?
集体配乐朗诵全词
五、作业:背诵全词,搜集相关宋词丰富自己。
听课感想:
1.贾老师有着深厚的古诗词功底,其弟子也受影响不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早已能背诵,相关知识丰富,甚至词牌这类的知识都可与省略不提。用以同一词人不同风格的`作品导入学生自是有兴趣,理解这首词也就很容易了。
2.老师整洁而又美观的板书给学生以示范作用,潜移默化,再加上严格要求,学生的书写也当然是不成问题的。
3.反复配乐诵读,在读中悟,在读中感,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意境。
4.贾老师风趣幽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自己动手动脑合作探究,理解词的意思;讲透醉里吴音相媚好、亡赖等这样的难点,给学生以明晰的印象。
5.在理解醉字的时候,结合前面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及辛弃疾的身世,也许会更容易加深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作者当年金戈铁马出生入死,为的时什么?国家安定,人民安居。眼前的景象不正是安静和谐的生活吗?作者的梦想不正是如此吗?所以酒不醉人人自醉啊!
篇3:听《清平乐村居》的心得
首先要感谢梦轩师父在百忙之中的慷慨献课!
由于答应了我在一周前的邀请,梦轩老师便不顾身体的不适和工作的繁忙,精心的准备了一节课,供我们学习,可见为师的用心良苦!在上课时还向全校语文老师发出了听课的邀请,可见作为一名研究型老师的责任之心!由于是两节连上,所以在课快结束时便可看到他的左手会不经意的捶打腰部这时,我的心里就会一热,是惭愧,也是感动!
听课之后,我就一直想着这节课,觉得应该向老师交一份作业。下面我就写一写自己的学习心得。
说起这课,上过的大师已有不少,关于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也是很多,而且各家有各家的特色,但梦轩老师的课还是给我及我的同事们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一、适百里者宿舂粮。
课前,梦轩老师用歌曲《但愿人长久》导入课堂,放了不短的时间。起先我们都感到播放的时间有些长了。但后来在学完《清平乐 村居》之后,他让学生把《清平乐 村居》的词放入《但愿人长久》曲子中吟唱时,我们才明白了他的用意。
导入谈话时,他问学生:如果我把春天比作刀子,你们认为可以吗?我说我不喜欢花,更喜欢叶子,你们理解吗?然后向大家引出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用贺知章和杜牧的不拘一格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能在接下来的课堂中发散自己的思维。
最有趣的是学习新知之前,他出示了二年级上册识字1词语,让学生边读边悟情境,既训练了学生边读边悟(想)的能力,又为下课时学习编词埋下了种子。
从这些细节,既让我看到了教者独特的教学思想,也让我看到了什么叫整体。我们在上课前就应该把整个课堂都装进心中。
二、在对比中学习新知、感悟诗情。
在揭题之后,教者让学生们回忆25课中学习的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让学生们比一比诗与词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这一环节让学生很快的就发现了词的特点。
学习了全词之后,教者出示了辛弃疾的另一首词《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和学生们简要的感受了词的意境,分析了其中醉与本词中的醉的不同情感。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了爱国词人辛弃疾对《清平乐 村居》中所描绘出来的看似清贫,但平淡安宁的生活无限向往之情。
三、抓眼引思
在理解词意、感悟意境时,梦轩老师紧紧抓住醉里吴音相媚好这一关键句子(眼)。初步理解词的`上阙后,老师就向学生们抛出了钩子:他们很清贫,为什么还能相媚好呢?为什么还能醉呢?什么让他们醉?学生们立刻进入了讨论状态,自然的理解了下阙内容,也体会了农村闲适生活的情趣。接下来的情境说话老师做辛弃疾,学生做老爷爷、老奶奶的采访活动,更是一举多得。
四、学习填词
课堂教学的最后,他设计了学习填词这一环节。出示了二年级上册识字1词语,让学生读这些语词,以《清平乐 江南》为题编词。这一环节的出现,让听课的老师们为实一惊,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想到,也不敢设计这样的环节,学生能写出来吗!
然而学生们的表现,让我们更加的震惊,在全班同学的共同努力下,一首词很快出来了,而且老师们认为还是一首好词。内容是这样的:
篇4:听《清平乐村居》的心得
金秋水乡,
菱藕满荷塘,
夕阳归舟渔歌响,
枫叶笑傲秋霜。
渔夫船内收网,
妻子船尾煮汤,
最喜小儿无赖,
船头伸手捉浪。
让学生编词,其他老师没想过或不敢做的事(至少是在公开课上不敢),梦轩老师敢做。老师们怀疑学生编词,但事实上学生编得很好。我想这些应该都是教者精彩课堂设计的自然成果吧!只要我们引得好,就不愁学生学不出好的作品。
这次就学到这里了!
篇5:《清平乐村居》观课教研心得
《清平乐村居》观课教研心得
最近我又一次学习了我校老师的精心准备的诗词教学《清平乐 村居》。
《清平乐 村居》是一首词,老师在讲课时,语言凝练,犀利,给人干练的感觉,从开始学生的不会读,到课堂最后的理解背诵,老师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学习,基本领会了词的意境和词意。
针对学生课堂上出现的读错字音,回答问题重复等问题,老师用准确的语言纠正学生错误,并强调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认真倾听、不照搬照抄预习资料,变成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才是自己掌握的。可见,老师在平时的.讲课中也能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除了老师强调的学习诗词的方法:看图帮助理解、预习帮助理解之外,老师的语言创设情景也能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是本节课上需要注意的。
教师的语言要贴近文本的意境,为学生理解诗词做铺垫,让学生入情入境,理解诗句,还原诗词本来的韵味。尤其是在全体学生基本明晰诗词大意的时候,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表达的意愿,懂得描绘现在的平静安详的生活,是为了表达内心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对战争的排斥和厌恶。
就像陈老师所说,反复吟诵,而不是盲目吟诵,每一次吟诵都是一个指导的过程,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如果此时教师用语言引导,让学生深刻体会情境,想作者所想、盼作者所盼,对诗词的理解就更加深刻,朗读会有更高层次的提升。
【听《清平乐村居》的心得】相关文章:
2.改写村居
3.村居 古诗
4.村居教案
5.改写《村居》
6.村居古诗
8.清平乐村居古诗
9.村居教学设计
10.改写《清平乐?村居》_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