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弟子规体会
“想念南方”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学习弟子规体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学习弟子规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学习弟子规体会
第一次听说《弟子规》时还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样的读物,通过幼儿老师和在网上查阅后,才知道是告诉世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处世,求学时应有礼仪规范,是教育子弟敦伦尽力,除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好读物,不仅小孩要学,成人也要学的好读物,通过一年多与吴昕怡共同学习《弟子规》后真是受益匪浅,特别是女儿在学习中懂得了很多做人处世的道理,作为母亲现在有几点体会。
一、在尊老爱糼方面:自从学《弟子规》开始,就经常听到她在家里背“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轻仁”刚开始她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通过跟她讲解一些小故事后,也就明白了,经过一段时间后,每天上学和放学都能同每一个家长打招呼,特别是爷爷住院期间,每天都要去看望一次,在我们没有提示的情况下,能该去安心和关心爷爷的病,能说些孝顺的话,作为五岁的孩子能有这些表现,充分说明在平时的教育也是很重要的,和小朋友一起玩,也能充当姐姐,也能送给比她小的朋友玩具玩和食物,能听懂大人说的道理,但终究是小孩子,总需要督促,这是作为父母不可松懈的。
二、学习方面:每天放学回家都能主动把学的东西重新学一遍,主动和大人讲在幼儿园学的知识,总是爱当小老师,表现自己学的东西,有时出现错误的地方能听大人的话及时改正,在学习期间,每早7:00时准时起床,自己穿衣、漱口、洗脸,每晚9:00睡觉,在睡觉前总是爱听几则小故事和听英语磁带,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
三、品德方面:在学习《弟子规》之前,吴昕怡那是看到什么喜欢的就吵着要买,也爱哭,爱闹,自从有了《弟子规》这本读物,通过老师和我们共同努力,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幼儿园不拿小朋友的东西了,懂得了不是自己的东西要,在超市知道没付钱的东西不能打开,现在放学后也很少要东西,知道大人的钱是来之不易,懂得心痛和节约,并还经常用《弟子规》的句子来告诫我们。
在孩子的.快乐成长中作为父母希望她能快乐健康的成长,能努力学习做人处事的能力,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这些都离不开园丁的辛苦教育,在我女儿吴听怡入园的二年多里,老师付出的最多,看到我孩子一天天的健康成长,一天天懂事,我们从心里不知道有多高兴,在这里我们真心感谢几位教师,同时祝愿天门市幼儿园能蒸蒸日上!
篇2:小学生学习弟子规体会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习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习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习惯和现象,而这些习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习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习《弟子规》一书,使我认识提高了,心得体会《学习《弟子规》心得体会》。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此次学习,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克服平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篇3:体会《弟子规》
体会《弟子规》
《弟子规》,就是把圣人教育贯彻到生活中,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来。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
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十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习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在孝方面,就应按《弟子规》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需献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成人的父母。深切体会后,才发现自己做的不够;另一方面,自己作为父母,在引导孩子熟读的同时,应该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其次,《弟子规》里,我读到了诚信。为人处世,除了孝道,就是诚信了。诚信为本,诚信也是国人所追求和倡导的一个基本素质。任何时候,任何朝代,一个人立于世,只要开口说话,首先就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是不可能永远行得通的。同时还要注意的'是,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花言巧语。
另外,从《弟子规》里,我还读到了仁爱,提示自己对身边的人要有颗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坏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的、愚笨的、尊贵的、贫贱的,不同国界、不同种族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这就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也毫无虚假。
和古人相比,我们的品行已经落后的太远太远了,今天能重温传统文化感到非常幸运,很感恩《弟子规》作者李毓秀,要感恩唯有认真学习《弟子规》并学以致用,用《弟子规》来规范言行,指导生活和学习,培养自己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想《弟子规》中写的,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篇4:《弟子规》体会
《弟子规》体会
说起《弟子规》,我首先得感谢我的母亲,在儿子三岁左右,母亲就开始叫他背诵《弟子规》,并让我一起学习,当时我根本不在乎,也没重视。儿子三年级暑假,他的班主任张艳茹老师,布置了一份额外作业,就是利用假期时间背诵《弟子规》,因为儿子当时背诵很困难,为了鼓励儿子,就和他共同背诵,一直到现在都不曾忘记,随时都能背出来。去年二月份,母亲又一次提出了让我和儿子共同学习《弟子规》,还让我看传统文化论坛光碟,当时我很不耐烦说:“我们早就会背了,有啥啊!”母亲语重心长的说:“你们只是会背,等于没学,弟子规不是拿来背的,是要落实在日常生活中的,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的!”最后我勉强接受了她的提议,谁知看过光碟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了,逐渐被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深深吸引了!直到今天,我和儿子都没有放弃学习!《弟子规》是我们老祖宗留给后人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但是我们没能及时学习,已经错过了好几代,而现在我们的孩子能有机会接触到《弟子规》,是他们这一代人有福报,我们做家长的也有幸成为有福报的人!就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再次真正接触到《弟子规》,我母亲的一位好朋友,她帮我报名参加开封市孔子学会--敦复书院举办的传统文化培训班,是以《弟子规》为主要教材,因为当时的报名条件很严,必须得具备教师资格证,还必须是在职教师,全开封市只有36个名额。当时我听了有些退缩,因为我不是教师,更别说教师资格证了,我那个阿姨说:“没关系,你和儿子共同学习弟子规好长时间了,并且做的很好,咱走个后门,应该可以的。”就这样我很幸运的被额外录取了!面试的时候,提了一个问题:“你为什参加这个传统文化培训班?”我的答案很简单:“虽然我不是教师,但是我很喜欢传统文化,并且又和儿子一直学习弟子规,从没放弃!”通过为期七天的学习,让我更进一步了解认识《弟子规》的深刻内涵,我觉得活了三十年,就这七天没白活!它对我的感触极大,感动至深,让我明白做人首先得知道感恩,百善孝为先!一个人不知道饮水思源,不懂得如何孝敬父母,就妄做一个人!而《弟子规》主要是从弘扬孝道着手,使孩子从小即明白事理,讲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则无异于从小就把握住了人生的根本,那么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必将奠定他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所谓“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而抉择当中,最根本是抉择自己的思想观念,因为思想观念决定你的行为,行为养成你的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你的命运。但是要能正确抉择,必须具备智慧,而《弟子规》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五千年智慧的结晶,是道德品行教育最好的教材。这个教育主要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它是以圣贤之道做为我们的指导方针,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人人通过学习圣贤的教诲,落实圣贤的教诲而能够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乃至成圣成贤。《弟子规》也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最好教材。有些家长认为,现代社会是个自由的社会,懂不懂文明礼仪没关系,只要学习好,有真本事就行;有些家长则认为,小孩天真无邪,长大了自然就懂事了,其实,这都是误解。一方面,孩子的文明礼仪需要从小培养,否则就会形成坏的习惯,一旦形成坏的习惯,再改就很困难;另一方面,越是懂礼的孩子,越能获得自由发展的`空间,因为他会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欢迎。所以,从小就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把德行的根基扎稳。当孩子从小就是学习这些圣贤人的智慧扎的根是懂得如何做人做事,你已经让他在这一生中立于不败之地了,因为一个人有道德才能高尚,有教养才能文明,有礼貌才能成功!最初接触《弟子规》时,我以为是孩子学的,其实这个【弟子】不是指小孩,弟子是指圣贤人的学生都叫【弟子】,【规】是个会意字,左边一个【夫】右边一个【见】,叫大丈夫的见解。当然大丈夫的见解一定是随顺圣贤教诲,也是遵循人生的真理,大自然的规律来做事,来处事待人!有些家长会认为学《弟子规》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这种疑虑实际是家长并没有深入学习领会《弟子规》的内涵而产生的。细读《弟子规》文中每一条,找不出与社会人心不符,其实我们细细思考,透过这句话是教孩子什么呢?这是在启发,长养他们恭敬长辈的内在存心。如果孩子在这句话的教诲下,见到您恭敬行礼问好,您定会喜上眉梢,认为他们是有礼,惹人疼爱的孩子,绝不会认为他们行为怪异。我们要善察《弟子规》每一句背后圣贤的存心,不能死在句子中。一个在生活、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踏踏实实落实《弟子规》教诲的孩子,定顺亲师之心,和民众之意,如此,我们家长是不是可以理得心安,消除疑惑了呢?《弟子规》全书1080个字,113件事句句都是围绕“孝”,“百善孝为先”这句话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孝为百善之首,第二个是孝心打开了,百善自然就开了。一个有孝心的人会不会自私?不会!一个有孝心的人会不会顶嘴?不会!我们今天要把孩子教好,一定要清楚,首先要提升自己,自己先学好,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俗话说“教儿教女先教己”,教孩子要长他什么善,然后要防止,导正那些过失,因为“人之初,性本善”“苟不教,性乃迁”很多的孩子有些不良的习惯,我们赶快把他挽救过来,什么时候挽救?当下,刻不容缓,因为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目前的小学生,特别是咱县城里的小学生,不像上辈子那样节俭则是不争的事实,其中在部分学生当中,还存在以浪费为时尚的错误观念,这种趋势值得人们深思,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日渐丰富,经历了物质匮乏时期的成年人,当他们为人父母的时候,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甚至孙子辈,再次体味上一代人所承受的生活艰辛,当自己经济条件稍好的时候,便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从而助长了一些孩子“大手大脚”的行为,虽然我们没有必要要求如今的孩子像他们的长辈那样将已经短小的衣衫修整后再穿,但是有必要让他们学习父辈的节俭美德,如果将这种美德贯穿到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当中,必将终身受益。如果节俭的传统美德能够秉承,将会使孩子学会对自己的浪费念头进行必要的自我约束,崇尚节俭不是要把孩子训导成吝啬鬼,恰恰相反,是让孩子们从此走向人格的完善与独立!有一句受益匪浅的话分享给大家“惜衣惜食不为惜财,原为惜福,惜福在造福才能常有福。”我们除了教孩子“孝”,还要教育孩子有善心,仁爱之心,假如一个孩子从小就有仁爱之心,他已经在为自己积福,培福,所以从小要培福,积福。年轻,因为有德行,有智慧,所以要造福;老年,福在晚年享,那才是真正的福。那为什么,从小可以培福?你不要看他年纪小,哪会培什么福?俗话说“福田心耕”,当一个孩子从小他念念都会为别人设想,都会替人着想,他这样一颗心已经在为他这一生培育出非常多的福田,而他有这样的态度,学的东西他一定会奉献社会,造福社会,晚年铁定享福。古代大舜,他为人非常孝顺,他修养良好,父母虽然对他很凶,但是他依然尽他的孝道,因为他知道“亲憎我,孝方贤”,跟父母可不是交易,不能说今天父母对我凶,我就对他们不好,我们要时时刻刻记住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去回报,而不是去渴望父母对我们好,因为孝顺是一个人的本分事!再一个不要用考试成绩好和家长做交易,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条件的爱,而我们却变成有条件的要了,孩子们的本分事就是学习,成绩好是尽责,成绩不好时失职!所以我们做家长的一定要把好这个舵!在开封敦复书院学习期间,课堂上老师讲《弟子规》不是用来背的,而是要力行!《弟子规》里有一句话“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学多少就做多少,我决定回到家就力行。其实早就知道得给老人鞠躬,磕头,洗脚,但是以前傲吗,放不下架子,回到家后就领儿子先去母亲家,见到母亲说明来意(当时父亲不在家),可是母亲怎么都不让,我说:“妈,让女儿尽点孝吧。”母亲最后成全了我的孝心,我把母亲让到沙发上,开始行礼,行三鞠躬礼,而后是磕头,一拜感恩母亲赐给女儿生命(当时我和母亲同时落泪)二拜感恩母亲为女儿付出的一切三拜感恩母亲包容女儿的一切,当时儿子也在场,他也给母亲行礼,磕头。拜过之后我和儿子一起给母亲洗脚,母亲满脸泪水,嘴里一直是谢谢不停。这就是我们的母亲啊!多知足啊,她们为我们付出那么多,我们从没感觉到什么,而我们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够让她们谢谢不停!我们有什么资格说我们做到孝敬了呢!之后,我和儿子回到家,正好公公婆婆都在,因为之前我说过要拜他们二老,婆婆说啥都不让,所以没等他们反应过来,我就咚的跪在地上,一拜感恩爸妈赐给刘兵(先生)生命,组成我们这个小家,二拜感恩爸妈为刘世豪(儿子)所做的一切,三拜感恩爸妈包容儿媳的一切,拜过之后行礼,接着儿子拜爷爷奶奶,洗脚说啥都不让洗(以后有机会我一定会和儿子共同做的)。拜过之后,儿子说:“妈,爷爷奶奶怎么没哭啊?”我说:“可能每个人表达情感的方式不同吧,你爷爷奶奶一直在笑啊!”在鞠下躬,磕下那个头的同时换来的是老人的感动,却长养了我恭敬心,抑制了我的傲慢心,真的不要小看这个动作,只有真正做到了,你才能体会到它的妙不可言!2010年11月10日,今天给儿子分屋,儿子提了好多次,说老师让和家长分屋,在家人的反对下,我下了决心给儿子分屋,儿子也很乐意,并且说:“早就该分了,只有这样才能锻炼我的独立性,因为我已经成为一个小男子汉了。”儿子确实长大了,懂事了,是他自己提出的。之后,每天晚上,我都要去他那屋看几遍,防止掉床、蹬被子,儿子知道后,就说:“妈妈,你不用那么辛苦,晚上太冷,你一晚上起来好几遍,自己还没休息好,万一冻感冒了怎么办?”我听了很感动,儿子知道体贴人了,也知道感恩了。2010年11月14日,今晚洗过澡,儿子就去睡了,因为是刚分屋,每晚都要开小夜灯(每晚我去看他,方便一眼看到他,再者就是怕他嫌黑),他钻进被窝时,我去开小夜灯,他问我
【学习弟子规体会】相关文章:
1.学习弟子规感言
3.学习弟子规的好处
7.学习广告学体会
8.学习测绘法体会
9.学习创造学 体会
10.学习党章体会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