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李商隐《安定城楼》的用典艺术

李商隐《安定城楼》的用典艺术

2025-01-20 09:40:1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poman828”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李商隐《安定城楼》的用典艺术,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李商隐《安定城楼》的用典艺术,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李商隐《安定城楼》的用典艺术

篇1:李商隐《安定城楼》的用典艺术

李商隐《安定城楼》的用典艺术

一、明引典故,准确深沉

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由于社会现实的黑暗,朋党势力的排斥打击,李商隐在博学宏词科考试中落选,回到泾州,在其岳父王茂元处做幕僚。《安定城楼》就是诗人此时在安定登楼眺望时的抒怀之作。现实境遇的坎坷多舛,内心情感的抑郁苦闷,在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再现。颔联“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两句,诗人选用历史上两个不得志文人的不幸遭遇来借喻自己。“贾生”即贾谊,他是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颇有才华抱负,深得汉文帝器重,但却为朝臣所忌。他在26岁时,曾经给文帝上过《陈政事疏》曰:“臣窃惟今之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并提出巩固中央集权的建议,但是终因朝臣的反对,不被采纳,落得个“虚垂涕(空垂泪)”的下场。王粲是建安七子之一,依附刘表,十七岁时远游荆州,十五年间不被重用,颇不得志,曾于春日登当阳城楼,作《登楼赋》抒怀。本联中,作者以两位古人自比,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时,都与作者一般年轻有为;贾谊献策未售、英才埋没,王粲理想落空、英年早逝,又和作者一样怀才不遇,令人伤痛。年轻时的李商隐可谓博学多才、踌躇满志,但现实处境和自己高远志向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诗人怎能不苦闷懊恼,怎能心宁气平呢?细细品味典故,我们发现诗句中既有对贾谊、王粲的钦慕、同情、惋惜,也有自比贾谊、王粲的自得自许之意,更有着对自己同贾、王一样不幸遭遇的感叹和悲哀,基调可谓沉博浓烈。

二、暗引典故,深绵含蓄

所谓暗引,是指把典故融化在诗歌中,不露痕迹,使得行文前后流畅贯通,辞若己出,即使不知其中用典,也可领会诗意,知道出典则更觉意味深长。颈联“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就使用了这一手法,其中“江湖”是指离开朝廷归隐的地方,“扁舟”即小舟,这里暗用了春秋时代越国大夫范蠡功成后“乘扁舟游五湖”的典故,抒写自己高洁的情怀,诗人的志向就是要像范蠡那样做一番扭转乾坤的事业,到年老发白后,功成身退,归隐江湖。作者借“永忆江湖”先点明的固然是归隐的思想,但紧接着又添加了一个附加条件,即归隐之时一定是在治国安邦之后的“白发”而归,这不仅说明他的思想仍是积极入世的,而且再现了他淡于名利的高尚人格,从政动机的高尚、正大,同那些蝇营狗苟追名逐利之辈完全不同。诗句表现出的阔大无边、豪迈高远的意境,使得暗含其中的坚定信念得以淋漓尽致的`发挥。

三、活用典故,灵巧流转

尾联“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雏竟未休”活用了《庄子・秋水》中的典故。“雏”是传统中的凤鸟,“腐鼠”即腐烂的死老鼠,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没有料到那些顽固腐朽的人们,像鹞鹰把烂老鼠当作佳肴美味那样,一味攫取权势和财富,他们以自己的卑劣心地揣度我的高尚情怀,对我猜忌不已。在颈联中李商隐已经讲到了,自己的目的是要在政治上干一番大事业,然后归隐,而并不依附哪一党的势力往上爬、追求高官厚禄。此句中诗人活用庄子自比“雏”以调侃奚落惠子醉心权位的寓言故事,将那排斥自己的朋党势力比作是吃腐鼠成癖的鸱鸟,把自己比作品格高尚、理想远大的雏,说明那些小人以朋党的心理猜忌自己,是何等的可笑。典故的活用,抨击了腐朽势力,反映出诗人忧谗畏讥、愤世嫉俗的心境,再现了诗人光明磊落的胸怀,并寄寓了愤慨之情。

《安定城楼》一诗抒怀明志,笔力矫举,气度非凡,诗人连用四个典故,层次错落有致,清晰地展现了高尚品格和纯洁心灵,让我们感知到了诗人那激动而复杂的情感和饱含理性的思辨。

篇2:李商隐《安定城楼》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安定城楼》赏析:

这首诗,笔力健举:风骨清峻,结构严谨,而语句灵活变化,特别在使用典故方面,非常成功。由于贾谊、王粲的身世遭遇与作者有相似之处,抓住相似的典型事例——贾生垂涕、王粲远游,比拟自己的忧时羁旅之感,若合符券,而使一位奋发有为又遭受压抑的少年志士形象跃然纸上。

复次,作者的'曲曲心事,本不可能用片言只字表达出来,现在借助庄子寓言,不但足以表露他不汲汲于荣利的猖介品质,又反映他睥睨一切的精神状态,还反击了政敌的恶意中伤,如此用典,既灵活,又确切,既含蓄,又锐利,充分发挥了典故的功能。

篇3:李商隐安定城楼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安定城楼》赏析:

首二句登楼即景: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按泾州城东有“美女湫”广袤数里(见《太平广记》),汀洲殆指其地。登最高之楼;望最远之处,高瞻远瞩,气象万千。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壮志、无穷感慨都由此生发。

三、四句先以两位古人自比。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贾谊上《治安策》,不为汉文帝所采纳,因《治安策》开头有“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之语,故谓“虚垂涕”;作者应博学宏词科试而名落孙山,其心境与贾谊上书未售,同样萦纡抑郁。王粲避乱至荆州,依刘表;作者赴泾州,入王茂元幕,都属寄人篱下。用两位古人的古事,比自己当前的处境和心情,取拟于伦,十分贴切。这是第一层。

五、六句抒露志趣和抱负。作者的遭遇虽然困顿,可是他的凌云之志,未稍减损。江湖、扁舟乃使用春秋时代范蠡的典故;范蠡佐越王勾践,“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见《史记·货殖列传》)。意谓,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但等回天撼地之日,旋乾转坤之时,头飘白发,身入扁舟。永忆江湖,即怀淡于名利之心;欲回天地,即抱建立功业之志。两者似相反,实相成。因为如果没有永忆江湖的志趣,便成为争名逐利的禄蠹巧宦,就不会有欲回天地的.宏愿。在这里,这个“永”字下得很好,这个字,有力地表达作者毕生的抱负。这两句诗,既洒脱,又遒劲。从诗的表达形式着眼,锤字坚实,结响凝固,工力固颇近社诗;而更为关键的,这两句诗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才志之士的积极向上思想,既怀着恬淡的心情,又有担当事业的志气,这与杜甫的胸襟怀抱,极为相似,因为王安石也从这两句诗中照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击节称赏。这是第二层。

七、八句借庄子寓言表示自己敝履功名利禄,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测。寓言谓:惠施相梁,生怕庄子争夺他的相位,百般防范,惟恐不周。于是庄子去见惠施,坦率地对他说;鵷鶵(传说中与凤凰同类的鸟,庄子自比)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从来不会把鸱(鹞鹰,比惠施)的腐鼠(比相位)当美味而希羡!(见《庄子·秋水》)意为,你的位置我一向不屑一顾,你切莫杞人忧天,自相惊扰。这两句诗,既阐明自己没有患得患失的私心杂念,胸次光明磊落,淡泊宁静,为上面“永忆江湖”句提供有力的论证;又表示对世间一切恶浊事物,睥睨蔑视,决不妥协容忍;还尖锐地批判那些捧住权位不放的禄蠹,对他们尽调侃奚落的能事。据近人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作者应博学宏词试被摈,是由于牛党的打击,诚如是,这时句诗乃是有的放矢的。这是第三层。

这首诗,笔力健举:风骨清峻,结构严谨,而语句灵活变化,特别在使用典故方面,非常成功。由于贾谊、王粲的身世遭遇与作者有相似之处,抓住相似的典型事例——贾生垂涕、王粲远游,比拟自己的忧时羁旅之感,若合符券,而使一位奋发有为又遭受压抑的少年志士形象跃然纸上。复次,作者的曲曲心事,本不可能用片言只字表达出来,现在借助庄子寓言,不但足以表露他不汲汲于荣利的猖介品质,又反映他睥睨一切的精神状态,还反击了政敌的恶意中伤,如此用典,既灵活,又确切,既含蓄,又锐利,充分发挥了典故的功能。

篇4:李商隐《安定城楼》译文及注释

李商隐《安定城楼》译文及注释

《安定城楼》

朝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原文: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译文

高大城墙上有百尺高的城楼,在绿杨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

年少有为的贾谊徒然地流泪,春日登楼的王粲再度去远游。

常向往老年自在地归隐江湖,要想在扭转乾坤后逍遥扁舟。

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对鹓雏的.爱好也猜忌不休。

注释

⑴安定:郡名,即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唐代泾原节度使的治所。

⑵迢递:此形容楼高而且连续绵延。谢朓《随王鼓吹曲》:“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⑶枝外:一作“枝上”。汀洲:汀指水边之地,洲是水中之洲渚。此句写登楼所见。

⑷贾生:指西汉人贾谊。《史记·贾生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又《汉书·贾谊传》载: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匡建”。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后来他呕血而亡,年仅33岁。李商隐此时27岁,以贾生自比。

⑸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李商隐此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

⑹永忆:时常向往。江湖归白发:年老时归隐。

⑺欲回天地入扁舟:《史记·货殖列传》: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归隐五湖。李商隐用此事,说自己总想着年老时归隐江湖,但必须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

⑻“不知”二句: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李商隐以庄子和鹓雏自比,说自己有高远的心志,并非汲汲于官位利禄之辈,但谗佞之徒却以小人之心度之。

篇5:李商隐《安定城楼》唐诗鉴赏

李商隐《安定城楼》唐诗鉴赏

【原文】

版本一

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版本二

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注释】

⑴安定:郡名,即泾州(今甘肃省泾川县北),唐代泾原节度使的治所。

⑵迢递:此形容楼高而且连续绵延。谢朓《随王鼓吹曲》:“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⑶枝外:一作“枝上”。汀洲:汀指水边之地,洲是水中之洲渚。此句写登楼所见。

⑷贾生:指西汉人贾谊。《史记·贾生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一岁中至太中大夫。”又《汉书·贾谊传》载:贾谊认为 “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息者六。“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匡建”。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后来他呕血而亡,年仅33岁。李商隐此时27岁,以贾生自比。

⑸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他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李商隐此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

⑹永忆:时常向往。江湖归白发:年老时归隐。

⑺欲回天地入扁舟:《史记·货殖列传》: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乘扁舟归隐五湖。李商隐用此事,说自己总想着年老时归隐江湖,但必须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

⑻“不知”二句: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李商隐以庄子和鹓雏自比,说自己有高远的心志,并非汲汲于官位利禄之辈,但谗佞之徒却以小人之心度之。

【白话译文】

高大城墙上有百尺高的城楼,在绿杨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

年少有为的贾谊徒然地流泪,春日登楼的王粲再度去远游。

常向往老年自在地归隐江湖,要想在扭转乾坤后逍遥扁舟。

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对鹓雏的爱好也猜忌不休。

【创作背景】

公元835年(唐文宗大和九年),王茂元拜泾原节度使。公元838年(唐文宗开成三年),李商隐考中进士以后,便到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下当了一名幕僚,并且娶了王茂元的女儿。安定城,故址在现今甘肃省泾川县以北,是唐代泾源节度使的治所。在持续于中晚唐历史上达数十年之久的“牛李党争”中,李商隐曾经得到作为牛党重要人物的令狐楚父子的帮助,而王茂元却偏被人们看成是李党人物。因此,这一年李商隐继进士及第后参加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时,便受到朋党势力的排斥,不幸落选,失意地再回到泾源。正是春风吹柳、杨柳婆娑的季节,诗人登上泾源古城头——安定城楼,纵目远眺,看到朝政的混乱,腐败势力的横行,有理想和才干的人无从施展自己的抱负,心中不禁生起了哀国忧时和自伤身世的无穷感触,于是,写下这首七律遣怀。

【赏析】

首二句登楼即景: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按泾州城东有“美女湫”广袤数里(见《太平广记》),汀洲殆指其地。登最高之楼;望最远之处,高瞻远瞩,气象万千。即景所以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壮志、无穷感慨都由此生发。

三、四句先以两位古人自比。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贾谊上《治安策》,不为汉文帝所采纳,因《治安策》开头有“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之语,故谓“虚垂涕”;作者应博学宏词科试而名落孙山,其心境与贾谊上书未售,同样萦纡抑郁。王粲避乱至荆州,依刘表;作者赴泾州,入王茂元幕,都属寄人篱下。用两位古人的古事,比自己当前的处境和心情,取拟于伦,十分贴切。这是第一层。

五、六句抒露志趣和抱负。作者的遭遇虽然困顿,可是他的`凌云之志,未稍减损。江湖、扁舟乃使用春秋时代范蠡的典故;范蠡佐越王勾践,“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见《史记·货殖列传》)。意谓,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但等回天撼地之日,旋乾转坤之时,头飘白发,身入扁舟。永忆江湖,即怀淡于名利之心;欲回天地,即抱建立功业之志。两者似相反,实相成。因为如果没有永忆江湖的志趣,便成为争名逐利的禄蠹巧宦,就不会有欲回天地的宏愿。在这里,这个“永”字下得很好,这个字,有力地表达作者毕生的抱负。这两句诗,既洒脱,又遒劲。从诗的表达形式着眼,锤字坚实,结响凝固,工力固颇近社诗;而更为关键的,这两句诗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才志之士的积极向上思想,既怀着恬淡的心情,又有担当事业的志气,这与杜甫的胸襟怀抱,极为相似,因为王安石也从这两句诗中照到自己的影子,所以击节称赏。这是第二层。

七、八句借庄子寓言表示自己敝履功名利禄,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测。寓言谓:惠施相梁,生怕庄子争夺他的相位,百般防范,惟恐不周。于是庄子去见惠施,坦率地对他说;鵷鶵(传说中与凤凰同类的鸟,庄子自比)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从来不会把鸱(鹞鹰,比惠施)的腐鼠(比相位)当美味而希羡!(见《庄子·秋水》)意为,你的位置我一向不屑一顾,你切莫杞人忧天,自相惊扰。这两句诗,既阐明自己没有患得患失的私心杂念,胸次光明磊落,淡泊宁静,为上面 “永忆江湖”句提供有力的论证;又表示对世间一切恶浊事物,睥睨蔑视,决不妥协容忍;还尖锐地批判那些捧住权位不放的禄蠹,对他们尽调侃奚落的能事。据近人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作者应博学宏词试被摈,是由于牛党的打击,诚如是,这时句诗乃是有的放矢的。这是第三层。

这首诗,笔力健举:风骨清峻,结构严谨,而语句灵活变化,特别在使用典故方面,非常成功。由于贾谊、王粲的身世遭遇与作者有相似之处,抓住相似的典型事例——贾生垂涕、王粲远游,比拟自己的忧时羁旅之感,若合符券,而使一位奋发有为又遭受压抑的少年志士形象跃然纸上。复次,作者的曲曲心事,本不可能用片言只字表达出来,现在借助庄子寓言,不但足以表露他不汲汲于荣利的猖介品质,又反映他睥睨一切的精神状态,还反击了政敌的恶意中伤,如此用典,既灵活,又确切,既含蓄,又锐利,充分发挥了典故的功能。

篇6:李商隐《安定城楼》阅读答案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搂,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注】贾谊认为“时事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太思者六”,因此“数上书陈政事,多所欲国建”,但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不得志,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回天地,即扭转乾坤。

14. 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首联写诗人登上高耸百尺的安定城楼,远处绿杨树边的洲渚尽收眼底,开篇点题,寄情于景,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 颔联上句表现对贾谊才华的欣赏及其未得君王赏识的遗憾,下句由王粲的典故可知此时诗人有依附于别人且不得志的`类似经历。

C. 尾联借用《庄子秋水》典故,“腐鼠”原指相位,在此代指权位利禄,“鹓雏”是与风凰同类的鸟,是庄子自比,此处是诗人自喻。

D. 这首诗情绪多端,将忧念国事、抒写抱负、感慨时世,抨击腐朽融为一炉,气韵流动,俊逸高迈,意蕴深厚。

15. 请分析本诗颈联与李白“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有何异同?

【答案】14. A 15. 共同点:两首诗诗人都不得志,诗中都流露了诗人的归隐之意,都表现出高洁脱俗的情操。

不同点:本诗颈联写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只等回天撼地之日,扭转乾坤之时,头飘白发,身入扁舟。这两句反映了封建社会里有才之士的积极向上豪情满怀的思想,既有恬淡的心情,又有担当事业的志气;而李白诗句则是政治受挫后,率性潇洒、蔑视功名的激愤之语。

篇7:《安定城楼》李商隐唐诗鉴赏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

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

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

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

猜意鹓雏竟未休。

篇8:李商隐诗中明珠《安定城楼》

李商隐诗中明珠《安定城楼》

下面这首《安定城楼》,是李商隐年轻时的手笔,其沉雄不减《筹笔驿》。两者互相辉映,是李商隐诗集里的两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李商隐

安定城楼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安定城楼在甘肃,王茂元在那边做过节度使。写这首诗的时候,李商隐大概是二十七岁。在唐朝,中了进士只是意味着你有了做官的资格,你想要真正进入仕途,还得通过吏部的考试,博学宏词科就是这种类型的考试。在博学宏词科这个考试中,李商隐本来已经被录取,但可能是因为他依附了王茂元的原因,最后被中书驳下,也就是说他落选了。失意的他,寄居在王茂元幕中,写下了这一首诗。

“迢递”是很高很远的样子,“迢递高城百尺楼”说城楼很高,高层上面又有百尺楼,就是说诗人登高登到最高处了。“绿杨枝外尽汀洲”,他登高往外看,视线的尽头是水边的平地。安定城是边塞,边地是荒凉的,但在这种地方居然能看到“绿杨”、有“汀洲”,这应该是一件值得欢喜的事情。

然而诗人没有欢喜。他说,“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贾生是西汉的贾谊,这个人非常有才华,但短命,很年轻就死了。贾谊心忧天下,他给汉朝皇帝上书,列举了国家有多少种值得痛哭流涕的危险状况,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国家会很危险。王粲是东汉时候的一个才子,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他就跑去荆州依附刘表去了。通过这两句,我们可以看到,李商隐把自己比作贾谊和王粲:我像贾谊那样心忧天下,但在“博学宏词科”这个考试中落选,没有济世的机会,所以是“虚垂涕”;我投奔王茂元,就像王粲依附刘表那样,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这两句说的都是他失意的情况。

《安定城楼》这首诗的典故很密集。写诗使用典故,贵在能以古人事抒写诗人心,不然就只是复述故事而已。“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这两句诗,其好处就在“虚”和“更”这两个字上。如果没有这两个字,那么这两句就不成其为诗句了,因为那样李商隐只是在复述贾谊和王粲的故事而已。但有了这两个字,诗人的心情就出来了。

第三联非常好。“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这里的典故是范蠡的故事。范蠡帮助勾践成功复仇后,没有留恋权力,而是带着美女西施泛舟五湖,归隐去了。李商隐这里是说,我永远都想着自己能像范蠡那样,在白发苍苍的时候归隐江湖,但我的归隐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要做出一番回旋天地——也就是扭转乾坤——的事业。这两句写得太好了,第一是托出了诗人的心志,第二是句意如同苍龙回旋,矫健有力。宋代大诗人王安石特别喜欢这两句,认为即使是杜甫也无以过之。这个赞誉不谓过分。

最后两句“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也用了一个典故。“鹓雏”是类似于凤凰的神鸟,“腐鼠”是死老鼠。《庄子》里有个寓言是说,惠施做了魏国的宰相,他的老友庄子到了魏国,有人就跟惠施说:庄子要来抢你的相位了。于是惠施就派人到处抓捕庄子。庄子没有躲避,而是直接跑去找到惠施,跟他说了这么一个寓言:在南方,有一种叫鹓雏的神鸟,不是梧桐树不会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醴泉不喝。梧桐树、竹子的果实、醴泉,这些都是很珍贵的.东西。而有一种类似于猫头鹰的鸟呢,喜欢吃死老鼠,它看到天空中有鹓雏飞过,以为鹓雏要来跟自己抢死老鼠,就仰起头吓那个鹓雏。李商隐这两句就是说,我是鹓雏,那些中伤我的人是猫头鹰,你们对我的各种猜忌,就像是猫头鹰对鹓雏的提防一样,你们在意的是高官厚禄,而我想要的是扭转乾坤的事业,所以我根本不会去抢你们的东西。

陈衍是近代的一位诗论家,他有一本书叫《石遗室诗话》,这本书影响很大。他在里面提到了诗的四个要点:“‘骨力坚苍’为一要,‘兴味高妙’为一要,‘才思横溢’、‘句法超逸’各为一要。”这里要注意的是排在首位的“骨力坚苍”。所谓 “骨力坚苍”,就是风格遒劲。像《筹笔驿》、《安定城楼》这种沉雄之作,就可以归入“骨力坚苍”类别。这种诗能让我们看到李商隐的人生抱负和高洁心性,以及他处在困厄之中虽然有伤感但绝不低头的气格。也正是因为有了它们,他的无题诗才如此耐人寻味。可以这样说,沉雄才是李商隐的底色,如果没有这种底色,他的无题诗将会黯淡无光。

【李商隐《安定城楼》的用典艺术】相关文章:

1.李商隐的用典艺术

2.李商隐《安定城楼》阅读附答案

3.李商隐诗歌的用典特色

4.诗人李商隐无题诗用典的意义

5.安定的同义词

6.安定的反义词

7.安定的近义词

8.李商隐

9.《登兖州城楼》鉴赏

10.《题齐安城楼》赏析

下载word文档
《李商隐《安定城楼》的用典艺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