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第一女皇武则天
“daz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历史典故:第一女皇武则天,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历史典故:第一女皇武则天,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历史典故:第一女皇武则天
历史典故:第一女皇武则天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做了又一件震动朝野的事,那就是他执意废掉了原来的皇后王氏,改立他宠爱的武昭仪为皇后。这位武昭仪后来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则天是她退位后,唐中宗给她上的尊号,也是她死后的谥号。
武则天十四岁时,被唐太宗召入宫,封为才人(唐代一种妃嫔的称号),赐号武媚。她称帝后,又特地造了一个“瞾”字作为自己的名字,表示日月当空的意思。
唐太宗病死后,武则天等妃嫔被遣送到感业寺当尼姑。高宗李治在当太子时,就在太宗宫中见过武则天,彼此倾心。高宗即位后,有一天到感业寺拜佛,与武则天再次相见。武则天一面跪接,一面禁不住哭泣起来。高宗很感动,就想找机会把她接入宫中。
高宗的皇后王氏性情高傲,对上不肯奉承皇帝,对下人也不知体贴,再加上没有生育皇子,已被冷落多年。高宗的淑妃萧氏生有一子,封雍王,深受皇帝宠爱。当时后妃之间的争斗越演越激烈。王皇后知道高宗思念武氏,就想利用武则天来打击萧淑妃。她派人让武则天留起头发,后来又把武则天接进宫中。高宗见了正合心意,就将武则天封为昭仪,越来越宠爱她。
武则天从小就聪明,有智谋。当年她被征召入宫时,母亲为她送别,哭得很伤心。武则天却神色自若地说:“我去见皇帝怎知不是福分呢,何必像小儿女那样悲伤。”她母亲倒不好意思再哭了。武则天还有很好的文史知识修养,爱好文学、书法。她出众的才华,使得只知道为争宠而争斗的皇后、淑妃,在她面前相形见绌。高宗便产生了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的心思。
高宗知道,改立皇后是件大事,必须听取长孙无忌、褚遂良等老臣的意见,因为他们是太宗临终时托付过后事的顾命大臣。为此,他还亲自到长孙无忌家去说明心愿。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都坚决反对,他们认为王皇后出身名门,是太宗皇帝为李治迎娶的,不能轻易废掉;就是要改立皇后,也应当从名门望族中选择更好的女子。武则天的父亲,当年只是一个木材商人,只是因
他们的意见,代表的是士族地主阶级的利益,而武则天代表的则是庶族地主阶级。从南北朝以后,士族地主阶级的势力就在不断跌落,庶族地主阶级的势力则在不断上升。而唐高宗当时又想摆脱顾命大臣对他的控制,这就使他必然要依靠有才干的,但是庶族出身的武则天。
一天,属于元老派的李入朝觐见高宗。高宗便问他:“朕想立武昭仪为皇后,可是褚遂良很固执,坚持认为不可。他是顾命大臣,事情弄到这样,该怎么办?”
李回答说:“改立皇后是陛下的家务事,何必去问外人!”
听了李的回答,李治便下定了改立皇后的决心。公元655年,高宗李治下诏,将王皇后和萧淑妃都废为庶人,打入冷宫;将武则天封为皇后;又将那些反对此事的大臣或诛杀,或放逐,连他的舅父、顾命大臣长孙无忌也被逼自杀。
高宗在公元660年以后,头晕病日益加重,使他不能正常地处理朝政。武则天对政治很有兴趣,而且权力欲也很强,因此百官的奏章常由她代批。从此以后,武则天便参与国政。她极力树立自己的'权威,不久就凌驾于高宗之上。高宗心里很不痛快,西台侍郎上官仪便对高宗说:“皇后专权,有失民心,请陛下废黜她。”高宗就让上官仪起草废后的诏书。
不料,此事立刻被人通报给武则天。武则天闻讯赶来,厉声责问高宗。高宗吓得把责任一古脑儿推在上官仪身上。不久,武则天就找了一个罪名,杀掉了上官仪。
从此以后,高宗上朝,武后垂帘并坐。不论大小政事,都由武后说了算。公元674年,高宗称天x,武后称天后,朝廷内外,将他们二人并称为“二圣”。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亡。武则天先立儿子李显为帝,就是唐中宗。但中宗只是个傀儡,所有朝廷大事都由武则天说了算。中宗很不甘心,便自作主张,把皇后的父亲从小小的参军提升为刺史,并打算再把他提升为侍中。
武则天对此十分愤怒,立刻把中宗贬为庐陵王,另立豫王李旦为帝。但只过了半年多,她又把睿宗李旦废了,改元为光宅,亲自掌握朝政,并重用武氏家族。武则天随便地废立皇帝,是对封建社会男权的挑战,也是传统的男尊女卑思想不能容忍的;加上武氏家族仗着她的势力横行霸道,李唐皇族人人自危,因此引起一些人公开反对她。
先是徐敬业、骆宾王等人在扬州揭竿而起,他们公开提出口号:****武太后专权,拥护李显复位。不几天就聚集了十万之众,攻占了润州(治所在今江苏镇江)、淮阴等地。为了号召全国响应,作为唐代著名文学家的骆宾王,还亲笔写了讨伐武则天的檄文。这篇檄文是一篇文采飞扬、脍炙人口的好文章,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称颂。檄文中,有些文字把武则天责骂得非常厉害,但武则天看了以后却赞不绝口。她不仅不生气,反而认为朝廷没能任用骆宾王,实在是“宰相之过”。由此可见这位女皇帝的胸襟肚量。
武则天派大将军李孝逸,率领三十万大军,镇压了徐敬业。此后又有唐宗室诸王起兵,反对武则天,但也被武则天镇压了。
公元690年九月,武则天将国号改为周,自己加尊号“圣神皇帝”。就这样,她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登上皇帝宝座的女性。
篇2:名人故事:女皇帝武则天的历史典故
名人故事:女皇帝武则天的历史典故
唐太宗是个精明能干的皇帝,但是他的儿子高宗却是个庸碌无能的人。唐高宗即位以后,自己不会处理朝政大事,一切靠他的舅父、宰相长孙无忌拿主意。后来,他立了皇后武则天,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武则天本来是唐太宗宫里的一个才人(一种妃嫔的称号),十四岁那年,就服侍太宗。当时太宗的御厩里,有匹名马,叫“狮子驄”,长得肥壮可爱,但是性格暴躁,不好驾驭。
有一次,唐太宗带着宫妃们去看那匹马,跟大家开玩笑说:“你们当中有谁能制服它?”
妃子们不敢接嘴,十四岁的武则天勇敢地站了出来,说:
“陛下,我能!”
太宗惊奇地看着她,问她有什么办法。武则天说:“只要给我三件东西:第一件是铁鞭,第二件是铁锤,第三件是匕首。它要是调皮,就用鞭子抽它;还不服,用铁锤敲它的头;
如果再捣蛋,就用匕首砍断它的脖子。”
唐太宗听了哈哈大笑。他虽然觉得武则天说的有点孩子气,但是也很赞赏她的泼辣性格。
唐太宗死了后,按照当时宫廷的规矩,武则天被送进尼姑庵。这当然是她很不情愿的。
唐高宗在他当太子的时候,就看中了武则天。即位两年后,他把武则天从尼姑庵里接出来,封她为昭仪(妃嫔的称号)。后来,又想废了原来的王皇后,立武则天做皇后。这件事遭到很多老臣的反对,特别是高宗的舅父长孙无忌,说什么也不同意。
武则天私下拉拢一批大臣,在高宗面前支持武则天当皇后,有人对高宗说:“这是陛下的家事,别人管不着。”唐高宗这才下了决心,把王皇后废了,让武则天当皇后。
武则天当了皇后以后,就使出她那果断泼辣的手段,把那些反对她的老臣一个个降职、流放,连长孙无忌也被逼自杀。
不多久,那个本来已经十分无能的'高宗害了一场病,成天头昏眼花,有时候连眼睛都张不开。唐高宗看武则天能干,又懂得文墨,索性把朝政大事全交给她管了。
武则天掌了权,渐渐不把高宗放在眼里。高宗想干什么,没有经过武则天同意,就干不了。唐高宗心里气恼,有一次,他跟宰相上官仪(上官是姓)商量。上官仪是反对武则天掌权的,就说:“陛下既然嫌皇后太专断,不如把她废了。”
高宗是个没主意的人,听了上官仪的话,说:“好,那就请你去给我起草一道诏书吧。”
两个人的说话,被旁边的太监听见了,那些太监都是武则天的心腹,连忙把这件事报告武则天。等上官仪把起草好的诏书送给高宗,武则天已经赶到了。她厉声问高宗说:“这是怎么回事?”
唐高宗见了武则天,吓得好像矮了半截。他把上官仪起草的诏书藏在袖子里,结结巴巴地说:“我本来没这个意思,都是上官仪教我干的。”
武则天立刻下命令把上官仪杀了。
打那以后,唐高宗上朝,都由武则天在旁边监视;大小政事,都得由皇后点了头才算数。
公元683年,高宗死了。武则天先后把两个儿子立为皇帝——中宗李显和睿(音ruì)宗李旦,都不中她的意。她把中宗废了,把睿宗软禁起来,自己以太后名义临朝执政。这一来,又遭到一些大臣和宗室的反对。
有个官员徐敬业被武则天降职,借这个由头,在扬州起兵反对武则天。武则天找宰相裴炎商量。裴炎说:“现在皇帝年纪大了,还不让他执政,人家就有了借口,只要太后把政权还给皇帝,徐敬业的叛乱自然会平息。”
武则天认为裴炎跟徐敬业一样,都想逼她下台,一气之下,就把裴炎打进牢监;又派出大将带领三十万大军讨伐徐敬业。徐敬业兵少势孤,抵抗了一阵,就失败了。
接着,又有两个唐朝宗室——越王李贞和琅琊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则天,也被武则天派兵镇压了。
经过这两场小小的兵变,全国恢复了安宁,没有人再敢反对武则天。武则天巩固了她的统治,就不满足太后执政的地位了。
有个和尚猜到了太后的心思,伪造了一部佛经,献给武则天。那部佛经里说,武则天本来是弥勒佛投胎到人世来的。
佛祖派她下凡,就是要让她代替唐朝皇帝统治天下。
又过了几月,有个官员名叫傅游艺,联络了关中地区九百多人一起上书,请求太后即位称帝。武则天一面推辞,一面提升了傅游艺的官职。结果,劝她做皇帝的人越来越多。据说当时文武官员、王公贵族、远近百姓、各族首领、和尚道士,上劝进表的有六万多人。
公元690年九月,武则天接受大家的请求,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她就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篇3:武则天驯马的历史典故
武则天驯马的历史典故
武则天,中国古代赫赫有名的女皇帝。她自称“神圣皇帝”, 后人尊她为“则天大圣皇帝”, 是一个敢於向封建社会宗法思想挑战的伟大女性。她在位50 多年, 表现出盖世的智谋和才干。
武则天的父亲名叫武士彟(yuē), 原是个木材商人。后追随李密参加反隋的农民大起义, 成了李氏唐王朝开国的元勋重臣, 先后被封为光禄大夫、工部尚书和应国公。武则天出生在这样一个显赫的家庭之中, 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聪明俊美, 被父亲视为掌上明珠。武士彟除了教女儿识字读书外, 还让她跟自己一起习武健身。武则天学习用功, 对练武更加喜爱。
武则天刚满9岁, 父亲去世。她谨记父教,习文练武更用心。 14岁时, 武则天成了远近闻名的女神童, 名声远播。唐太宗李世民闻知, 令人将她接进皇宫, 一经面试, 果然名不虚传, 便恩宠有加, 封为才人。
有一次, 西域来的使节, 不远万里特向太宗皇帝献上一匹宝马, 名为“狮子骢”。太宗皇帝很高兴, 叫来使把宝马带到皇宫前的庭院里, 令文武大臣一起陪同观赏, 看看西域宝马到底有何奇特之处。“狮子骢”被带进来了。只见它个头高大, 浑身上下肌肉矫健, 毛色油光闪亮, 高扬着头在场地上走了两圈, 忽然一声长嘶, 有如惊雷乍起, 果然名不虚传。
太宗非常满意, 立即命令宫廷里专门负责驯马的官员把马牵过来, 骑上跑几圈看看。哪知驯马官骑上去还未坐稳, 那“狮子骢”就前腿腾空, 一声长嘶, 把驯马官甩在地上。面对桀骜不驯的宝马, 宫廷驯马官已无能为力。太宗十分扫兴, 只好请来使将马送到马圈, 明天再试。
第二天, 太宗要文武官员全部到场, 宣布谁能驯服“狮子骢”, 赏白银一千两。在重赏之下, 前后有七八位征战沙场多年的武将上场, 但全都制服不了“狮子骢”, 摔下马背, 令旁观者咋舌不已。
太宗见满场官员再也无人敢出来驯服烈马, 心内十分着急。这时, 他身后走出了身材娇小的武才人。她向前施礼道: “请陛下让小女子一试。”太宗大吃一惊: “你小小年纪, 又是文弱女子, 怎能降服烈马?不行, 不行。”
武才人不慌不忙地说: “陛下过虑了。只要小女子手里有三件东西, 就不怕”狮子骢“不老老实实地就范。”太宗问: “哪三件东西?”武才人说: “钢鞭、铁锤和匕首。”太宗不解地问: “手握钢鞭还不够吗?”武才人说: “不管宝马、烈马还是平常的马, 它们全是给人骑用的。它不听话, 我先用钢鞭抽它; 它再不听, 我用铁锤击打它的头部; 它再不老实, 我干脆用匕首宰了它, 这样的顽劣不驯之马, 要它何用?”
众文武在一旁全听呆了。他们都为小姑娘夸下海口而担心。哪知唐太宗听了却万分欣喜。他说: “你真是个聪明勇敢的`女孩子, 我就依你, 祝你成功。”
武才人从容走进驯马场。只见她腰里插着一只小巧精致的铁锤, 别着一把明晃晃的匕首, 手中紧握一条钢鞭, 出现在“狮子骢”面前。在场之人全为她捏着一把汗, 太宗皇帝紧张得在龙椅上站了起来。这时, 只见武才人在烈马前虚晃身子, 猛地蹿到“狮子骢”背后。她不等烈马回转身子, 便手执钢鞭用力打下, 一下, 两下……“狮子骢”觉得浑身疼痛, 急忙返身, 那武才人矫捷非凡, 轻移脚步, 说时迟那时快, 早已纵身跨到了烈马背上。“狮子骢”不甘驯服, 照例高抬前腿, 把身子直立了起来。武才人双手紧紧抓住马颈上的长鬃, 双脚用力夹着马身, 手中的铁锤雨点般的落在烈马头上。那烈马“嗷、嗷”地连声直叫, 猛的抖起四蹄, 沿着庭院跑了起来。它只管风驰电掣似的跑, 武才人却稳如泰山般的坐在上面。“狮子骢”直到跑累了, 才缓缓地走到唐太宗面前, 驯服地喘着粗气。
这时, 唐太宗兴奋极了, 他双手扶住跳下烈马的武才人, 全场文武官员无不佩服得五体投地。唐太宗从此更加宠信武则天, 这为她日后的青云直上铺下了一块坚实的奠基石。
篇4:武则天驯马的历史典故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女皇帝。她自己称呼自己为“神圣皇帝”,而后人则称呼她为“则天大圣皇帝”。她在古代那个重男轻女思想十分严重的时代,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胆识,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而且在她统治的十五年间,人民生活安乐,政治清明,她治理朝政的能力完全不比那些英明神武的皇帝差。有一个小故事可以凸显出她的机敏和勇敢。
据史书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天下罕见的宝马叫做“狮子骢”,传说能日行千里而不乏,因此深得李世民的喜爱。但是这匹宝马的个性却十分暴躁易怒,一般人别说坐上去了,就算是靠近它也十分困难。有一次,李世民带着自己的`后宫佳丽来看他的爱马。旁边的驯马师不是被宝马踢伤就是咬伤,难得有几个驯马师坐到了马背上,没有多久就被甩了下来。
这时武则天挺身而出,愿意来降服这匹烈马。她向李世民要了三样东西:一条铁鞭、一个铁锤和一把匕首。之后武则天便腰插铁锤、匕首,手拿钢鞭,慢慢地向烈马靠近,烈马马上撅起蹄子不想让她接近。武则天挥动鞭子就给了它几鞭,趁着马受惊的时候骑了上去。烈马自然不会就这样乖乖就范,只见它纵身跃起,想要让武则天翻下马背,武则天早有准备,他抓住马的缰绳,举起铁锤就在马的头上狠狠敲一下。这下“狮子骢“不敢再有所举动了,乖乖地任由武则天驱使它。要知道,武则天手里还有匕首没排上用场呢。
这是在武则天十四岁也就是她刚入宫的时候发生的事情,可以说充分体现了她的睿智和勇气。
篇5:第一位女皇武则天语录
1) 敷政术,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
2) 将视兵如子,则兵事将如父;将视兵如弟,则兵事将如兄。
3) 欲成大事者,至亲亦可杀。
4) 羲农首出,轩昊膺期。唐虞继踵,汤禹乘时。
5) 君子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毁廉。
6) 天无私硬,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烛,四时无私为。
7) 修身正行不可以不慎,谋虑机权不可以不密。
8) 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
9) 言易泄者,召祸之媒也;事不慎者,取败之道也。
10)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历史典故:第一女皇武则天】相关文章:
1.历史典故:马生角
2.拈花微笑历史典故
4.三顾茅庐历史典故
5.简短历史典故
10.历史典故:曲高和寡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