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的野花偏要采的散文
“北京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路边的野花偏要采的散文,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路边的野花偏要采的散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路边的野花偏要采的散文
路边的野花偏要采的散文
走在偏僻的山路上,一路到处野花泛滥,惹出心底无边涟漪,想采一朵,可是却没有勇气。遗憾的走到山的尽头,览遍群山美丽可爱的野花,拨起的心弦焰火久久不能熄灭?
好想弯下腰轻轻的采一朵,赠朋友、捎亲人、送爱人。
“路边的野花不要采。”一起游玩的朋友告诫。
“野花再灿烂也终究是野花。”又一声音从耳边响起。
真的吗?我的心底涌出无数的疑问号。
野花不见跋扈的大红大紫,淡淡的、粉粉的色彩,青青的、涩涩的幽香,却怡然挥洒成漫山遍野的妩媚!
为什么不能采啊?闻着沁人心脾的淡淡涩涩的幽香,路边的野花并没有百花斗艳的豪情壮志。她淡的可以让人忽视她的存在。她香的可以让一颗烦躁的心立刻沉静。
野花淡雅,没有百花的高贵,没有百花的艳丽;但是,野花的品性,幽幽散发的气质迷醉的魅力并不逊于百花。野花内敛的精气神,在争艳斗丽里百花早已丧失。
一份优雅,一份孤独,路边的野花静静的绽放。
岩缝里冒出一朵陌生的可爱的小花,我叫不出名字。她的盎然生机,她的坚强毅力,默默的独守着自己的一片幽静。在路边,淡雅、幽静,震撼我的心灵!
划痕而过,绚丽的叶子衬托着铅灰的死黑色。花萼紧紧裹着花蕊,蜜蜂在花冠上飞来飞去,匆忙的身影,隐没在花丛中。
“不要采,她是野花,采了会伤到自己的。野花再香也不过是一朵野花。采了只会给自己带来无穷的烦恼,她的香味不会存留长久的。”顿然响起的声音使我瞬间凝固。
为什么人们对野花有这么多的偏见呢?困惑的我扭过头来。
世界没有野花的衬托,那么这个世界将会是怎么样的`呢?我无法想象。野花的幽香带来的淡雅感受会只是一瞬间吗?怀疑的人们从来就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只会以讹传讹的表示对野花的憎恶。
人们对百花的痴迷度一直未减,对野花却偏见的爱着。人们为野花的气质着迷,又为百花耀眼沉醉。
可是,百花绚烂中终究少一份淡定,野花烂漫中始终温存着一份淡雅。
野花绚烂,娇媚的遍布群山,妩媚的渗入心田。风流淡雅的气质,独守一份幽静的野花,默默地绽放,默默地等待。
等待着一个懂她爱她惜她的美丽天使。
我不是天使,我不是她等的人,我甚至没有勇气去采撷。路边的野花,淡雅青涩的身影停留在我的心房。那份孤独,那份幽静,坚守的情怀一直打动着我。
在路边,偏要死心的我,弯下腰,采撷一朵,揣在怀里,捧在掌心。
野花,一朵美丽的野花,优雅的形象,小人物的心态,独守着一份幽静!
我喜爱上她了,我要好好呵护她,一生一世!-
篇2:采一束野花给自己唯美散文
采一束野花给自己唯美散文
黎燕
一
案几上的笔筒里,有一束干涸的野草花。那是狗尾巴花、菖蒲花及我叫不出名字的其他什么的野花。它们是山野馈赠的礼物。我每次野游归来,必带一束野花回家。这,已成多年的习惯。
野花于我,就像深爱的那个人,说不出来的喜欢。如果天使在人间,该是它们吧。只要它们在我们的视野里摇曳生辉,这个复制成风的世界里,就依然活着没被改造、没被克隆、没被变异的物种。我就可以轻易地接触、欣赏到原生态的生命风景。
野花,不在花园、花圃、花窖、花房,也不在楼前楼后,房前屋后。它们大多长在荒郊野地,与草、树、鸟、蝶相伴,吮吸阳光雨露,化育绽放为花。岁月之水漂流到哪里,是否受到世人的关注,这些被人看重的东西,与它一概无关。沧海桑田,什么都在改变,许多生命即使看起来还是老样子,只是表象而已。一直以来,野花没有任何改变地随性而活,静静地开,悄悄地落。
它从不挑拣生存的环境,风将种子吹落到哪里,它就在哪里生根发芽,石缝也好,秃岭也好,只要有一点儿泥土,就能安身立命;它不在意得失顺逆,或许它压根不懂得世间还有此说。风吹来,雨打来,无所谓苦,也无所谓乐。恰似佛陀,无论何种境地,心岿然不动,始终安妥静好。野花默默,却让我自惭形秽。过往的经历告诉我,再怎么修行,我也跳不出俗性,一有风吹草动,还会惶惶然不可终日的。
其实,野花群里也不全是草芥一类,也有身价不菲、名贵高雅的。我最崇仰无缘谋面的雪莲花了。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说:“塞外有雪莲,生崇山积雪中。状如今之洋菊,名以莲耳。”暗想,雪莲较之于水莲,一样的柔弱娇嫩、冰清玉洁,还恰似梅花,笑对千里冰封,酷寒中傲然绽放。雪莲之于酷寒,酷寒之于柔韧,让我懂得:恶劣的生存环境,并不能使所有的生命凋零甚至死掉,也有例外,那是另类生命的刀锋之舞,是锻造铁骨丹心的修炼与涅槃。
我亲爱的朋友,请注意这种珍罕的存在:漫天寒彻的雪国里,草木凋零了,飞鸟遁去了,却有绮丽的雪莲兀自笑容灿烂,幽然吐放暗香。
高贵的雪莲花啊,使冰封的大地改变了容颜,使干枯的日子飘逸着温暖。
这是我心心念念的诗意祈愿,是我可望不可即的生命彼岸。
为此,我不敢小视山野村夫、市井小贩……也许,他们之中就有我崇仰的庄子一类的半人半仙者。
二
我与野花之缘始于儿时。
那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毗邻长白山的黑土地上,绵延着一望无际的稻田。我家的三间茅草房如一个袖珍小岛,弹丸似的凸起在稻田之中。妈妈和老婶做饭的时候,到房后的池田用水瓢随便舀一下,就舀上来半瓢活蹦乱跳的野生鱼儿,连带着一股浓郁的土腥味儿。这些举手即得的鱼儿,多是半尺左右的鲫鱼、鲶鱼、泥鳅等。没有食油爆锅,就用自家下的豆酱,烧柴草在大铁锅里炖。酱炖小河鱼那个鲜美劲儿,至今一想起,就有口水溢出嘴角。
更美的是,我家院墙的周边、村子通向外界的土路上、狭窄的稻田池埂上生长着牵牛花、玲兰花、水蓼花……花朵儿有如年轻姑娘的脸蛋儿水汪汪的,与青青稻子和其它植物相映成趣。调皮轻盈的蝴蝶和蜻蜓飞来飞去,鼓着亮亮豆眼的青蛙跳来跳去。野花、昆虫、青蛙、鱼儿联袂成彩色大片,在故乡的原野上各显其能,激情上演。这样的天地里,怎会有孤单和冷落存在?梳着娃娃头的乡村小丫赤脚走在田埂上,整日撒欢儿疯玩,大自然的孩儿同在人间的天堂里乐活。
离开故乡后,在钢筋混凝土架构里,尤其在那个扫荡个人爱好的年代里,我与野花的距离越来越远,即使青春年少,却像衰微的老人,内心板涩,皴裂虬结。
感谢命运,让我抓着青春的尾巴与野花再续前缘。我不敢妄自评论1977年以全国恢复高考为标记的时代变迁,那是一个在我有限的能力内解答不了的大命题。至少,于我而言,是生命中至关重要的分界线。感同身受的是:从喜讯传来之日起,自由的气息愈来愈浓厚,为偏爱我行我素犁出活泛和自如。我可以梳理自己喜欢的发式,可以穿着自己最爱的服饰,可以在新华书店里堂而皇之地大买渴望多年的中外名著,可以沿着多元的轨迹打开思想的闸门了。已是两个孩子母亲的我,也略有遗憾地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在 1980年春天来临之时,如愿报考了辽宁大学函授中文系,边工作边学习,开始了没有校园的读书生活。
零散的面授通常在星期日进行,教室大多设在某个单位有几百个坐位的礼堂或俱乐部里。清晨坐着有轨电车,从城市的一端咣当咣当地到达城市的另一端。傍晚,再咣当咣当地回返,带回快速写下的潦草笔记,还有陌生师长的快速灌输。它们在我的心里囫囵一片,难分个数。饥饿深重的神经还无法适应迅疾而来的饱胀,便昏昏然地急转下一个战场,两个儿子张着小嘴,盼着妈妈赶快把饭做好。
那是我睡眠最少的年代,也是我最快乐的年代。肆睡的习惯被颠覆,苍老早早呈现在皱褶凸显的面孔上,心却因源源不断的美食喂养亢奋而欢喜。
面对黎明开启的宏远前景,我欣然看到解冻的冰河星光闪烁,一路欢唱春之声流向前方;春水将草木的肌肤染为鹅黄新绿,润泽花朵裂开盈盈笑脸;春之神满载希望和梦想,向苏醒的大地和心灵飞来。
这以后,虽然还有倒春寒,还有雾霾和沙尘暴,但,春天的航线即已开启,怎能被虚妄之手阻挡、颠覆?!春风激荡着满腔的热血,用温暖的手臂抚摸人间,火红的朝霞以滚烫的情怀,向新的一天致敬,向奔向田间、工厂、学校、商店、研究所……的人们致敬。春意盎然,情随事迁。老去的生命对野花深深眷恋,滚滚激情在沧桑的灵魂里奔涌,结茧的心里柔情万种。
于是,在纸的原野上翩翩独舞,就成了不可改变的生命姿态。
野花之逸,春天之舞。
三
与野花相关的记忆深藏心底,升华了我的某些习惯和生活常态。
天蓝的人间,水清的人间,野花的人间,流泪的人间,就有爱和感恩与生命同在,与诗意同在;就有心灵之舞在尘世的天空飘逸云朵和花儿的手语。
9月初,到内蒙古白云鄂博的草原漫游。这里的天空如纯粹的蓝宝石,一大朵、一大朵不沾纤尘的白云,在宝石蓝的天幕里缠绵地舞啊舞;远处的牛羊马儿如落到地上的流云,在锦绣的草地上悠然地飘啊飘。时光的脚步在这里凝滞了,一如远古的蛮荒岁月。一望无际的草海里(视线里没有一棵树木,也没有一块石头),铺天盖地生长着从未见过的各色野花儿。这些花儿都不大,也毫不起眼。然而,它们一如草原的儿女,肤色闪烁着太阳和泥土的光泽,黑红油亮,强健硬朗,有着野性、恣肆的`美。浩浩长风将野味十足的花香灌进面包车内,我们这些游客无一例外地出现了熏醉之态。自由行动时,我装模作样地徜徉了一会儿,实在抵抗不住群花的诱惑,像一个顽皮的孩子躺在草地上,将整个身子埋入花草中。呼吸着浸透阳光与草香的味儿,惬意和舒畅遍及每一个细胞,不由得闭上眼睛做白日梦。
“天似苍穹,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流传千年的诗句,马头琴苍凉忧伤的长调交替在耳边回旋。它们与马背上的民族水乳交融,在花的原野上绽放别样的风情,阳光不锈,情意绵长。
7月末,我与两位文友结伴第一次来到了长白山,堪为心灵回家之旅。
很幸运,第一天,按照既定的路线,我们乘大巴、步行,于上午9点多,攀登到长白山主峰白头山。喜出望外的是,竟得到了上帝的眷顾,给了我们难遇的好天气,仅个把小时的晴空万里,短暂至极,却足以圆满了此行的心愿。伫立于长白山高高的额头上,任清冽强劲的山风吹来,将我的衣襟和头发呼呼掀动,整个人飘飘洒洒,宛如张开双翅御风而飞。我使劲站稳脚跟,定住身子,将视线投向山下。啊!一泓幽蓝,尽收眼底。群峰逶迤的恢弘怀抱里,有一个火山口,吸纳高天泉水自然成湖。山与水牵手偕老,千万年,不离不弃。以我无法穿越的俗世目光,透视不出蓝湖的深邃面孔,只能看到一面硕大的银镜抑或一块超级美玉,在那里临风沐雨静卧千年。碧蓝明澈,星光璀璨,格外的晶莹,格外的神秘。
余兴未消。第二天,我们无数次爬上爬下,从另一方向来到了天池岸边。湖水仿佛泊在缥缈迷离的天际,却又实实在在地卧于高山之巅。让人既有缥缈的梦幻感,又有近在咫尺的亲切感。这个名副其实的一泓天池,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火山湖。泉水奔涌集结,池水终年川流不息。第二松花江的上游,二道河子便发源于此。
天池为中朝两国所共有,山水的世界里,朝鲜士兵板着的面孔就很刺眼,却消减不了我们的好兴致,也消减不了天池神话传说的美丽和浪漫。想来风俗各异的两个国家,各自的风俗和文化生成不同的传奇故事。无论怎样,人间的爱恨情仇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那个深藏湖底的水仙,一旦显现,该是怎样的惊世骇俗?
表达敬意,抬头仰望、俯身垂首都由衷而发。而我,听从内心的呼唤,更喜欢垂下头来躬身致敬。便收拢散漫的意念,屏住呼吸,叩首向天池礼拜。这样肃穆庄重地行大礼,在我,至今仅有几次。一次是拜谒南京雨花台;一次是朝拜九曲黄河;一次是拜谒海南东坡井;再就是这次朝拜长白山的天之湖泊了。每一次,都有一股股潮水在身体里激荡不已。
大约一刻钟之后,我挽起裤脚,脱下鞋子,下到刚没到膝盖的湖边。暑天里,湖水明显有着另一个世界的体温,格外冰凉沁骨呢,不由地连打了几个激灵。低头凝视,偌大的湖面倒映着璀璨的日光云影,嵯峨的奇峰,也有我渺小弯曲的身影。
遂将藏污纳垢的身心全部打开,不加掩饰地裸露在天池面前,接受上天之水的洗礼。市声遁去,心静眼清,咸涩的泪水不容分说地夺眶而出。
感念的泪水啊,是天池润生,将我带入一个从未抵达的世界。
上善若水,大道至简。水啊,不仅是生命之源,还涵盖了美学、佛学、儒家、道家的殊途同归。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值得我用一生的步履走近。
四
让我无法理解的是,长白山那些无名的小野花比鼎鼎大名的天池更让我惊艳。哇塞!南北山麓满坡都是缤纷野花。低矮的,绵密的,繁盛的野花儿。与草原之花的明显差异是,它们个个水汽十足,宛若美少女的皮肤吹弹得破。凸显着江南水乡的丰润、娇嫩。是天池的乳汁滋养了这些水儿般的生命吧?它们与远处伫立的婷婷岳桦、葱绿翠柏、盎然劲松及其它不知名字的树木遥相呼应,将长白山摇曳为色彩纷呈的水墨长卷。
每个人都习惯用自己的方式去拥抱世界,莫名感怀擦肩而过的瞬间。而我,没有能力更好地传递爱和感恩,只能用枯瘦的语言去回馈——那是带着体温的真心赞美。
野花赞美大地,白云赞美蓝天。以此为媒介,生命与生命的勾连依存就呈现美和暖的气象。
拥抱高天播洒的光明和温暖,凝听大地的脉动和呼吸,一种心安盈香的感觉如影相随。
北国的长白山,壮硕巍峨的你,在水质丰沛上一点不比江南逊色。
我的故乡如此肥沃,如此润泽,如此婉约,又如此灵秀!
对故乡的认知,回家的感觉让我越发激动不已。借照相之机,旁若无人地卧于野花丛中,干脆闭上眼睛,激活全身的触觉,让天池的乳汁和长白山的花香对污浊的血液进行透析再生。远方游子啊,亲吻故里!
这样的日子里,就有希望的帆张开风的翅膀,歌唱着驶向缥缈的远方。我不知道远方有什么值得我期盼。或许,傻傻地爱着,痴迷地持抱初衷,就是支撑灵魂远行的小小理由。对野花不衰的爱恋,珍惜一路的相遇相知,已是生命的真实需要。
回到面包车上时,手中多了几株野花。我们脉动相通,彼此温暖,相互照亮。
只是,这种强烈的幸福感让我生出不安,有一种恐惧深藏于心。
生怕有一天,野花也像故乡的鱼儿,消失殆尽(上世纪七十年代,故乡水田里只有零星的小鱼崽了。八十年代,竟一条小鱼也没有了,消失的速度令人惶恐且无力挽留);害怕有一天,我们的子孙对野花不屑一顾,或再也看不到野花。没有野花生长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不敢再往下深想了。
我亲爱的朋友,请和我一起祈祷:只要还有野花生长绽放,这个世界就不会荒沙扑面;只要还有缕缕草香在身边萦回,心会停泊在温暖的怀抱里。爱,使世界容光焕发。
当野花怒放,当灵魂独舞,生命的春天就可以在任何一个季节里现身。
那是:春暖花开,莺飞草长。
篇3:路边的野花采不采
路边的野花采不采
――关于利用教材缺陷资源的思考
这是一节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课文是浙教版第二册的《悄悄话》,课文很简短:
山路边,开了两朵小红花,
可红啦,可亮啦,
上边还有露水哪,
啊,多漂亮的小红花!
我们两人快跑吧,
跑去摘下它。
插在老师的花瓶里,
你可不要告诉她!
啊,听见吗?听见吗?
你可不要告诉她!
在认读生字和反复朗读课文后,老师采用合作互动的方式,要大家分小组讨论这样两个问题:“这是怎样一朵小红花?”、“小朋友为什么要摘小红花?”
对第一个问题,学生们很快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在讨论第二个问题时,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 “老师,小红花不能摘的。”
“为什么?”老师立即反问。
“上次爸爸带我到公园里玩,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要‘爱护花草树木’。”
这个学生一讲完,老师问大家:“这个同学说得对吗?”
“不对。”好几个学生一齐说。
“为什么呢?”
“这不是公园里的.花,是山路边的花。”
另一个学生补充道:“因为这是送给老师的。课文后面有一句‘插在老师的花瓶里’。”
“说得很好!这是送给老师的,又是山路边的花,可不可以摘呀?”老师带有明显倾向性地又一次问大家。
“可以。”学生几乎异口同声。
那个说不能摘的学生只好没精打采地坐下。
这小红花到底该不该摘?爱护花草树木,是不是只爱公园里的?这两个问题,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爱护花草树木,不只是单纯地出于对花草树木的保护,同时还是为了培养学生呵护生命,体恤弱小的善心和爱心。正是从这点考虑,我们既要爱护公园里的花草树木,也要爱护山路边、溪沟旁、野地里的一切花草树木。不能因为公园里的花草树木是有人种的,供人欣赏的,就应该爱护;而山路边的花草树木是野生的,就随意地采摘它、践踏它、蹂躏它。爱心和善心的培养,需要点点滴滴地积累。很难想象,一个平时习惯于随意采摘、践踏野花野草的人,一旦来到公园里,他会没有采摘和践踏的欲望和习惯性动作?在没有人监控的时候,他很有可能会悄悄地采摘。反之,如果当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有了对花草树木及其他生命的深厚爱心和善心的时候,不管他到了哪里,也不管有无牌子上文字的提醒和人员监控,他也绝对不会随意采摘。
毫无疑问,这篇课文在审美意识和情感诱导方面是存在严重不足的,它在教育(www.xfhttp.com-雪风网络xfhttp
[1] [2]
篇4:路边的野花采不采
路边的野花采不采
――关于利用教材缺陷资源的思考 这是一节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课文是浙教版第二册的《悄悄话》,课文很简短: 山路边,开了两朵小红花, 可红啦,可亮啦, 上边还有露水哪, 啊,多漂亮的小红花! 我们两人快跑吧, 跑去摘下它。 插在老师的花瓶里, 你可不要告诉她! 啊,听见吗?听见吗? 你可不要告诉她! 在认读生字和反复朗读课文后,老师采用合作互动的方式,要大家分小组讨论这样两个问题:“这是怎样一朵小红花?”、“小朋友为什么要摘小红花?” 对第一个问题,学生们很快找到了正确的答案。在讨论第二个问题时,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 “老师,小红花不能摘的。” “为什么?”老师立即反问。 “上次爸爸带我到公园里玩,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要‘爱护花草树木’。” 这个学生一讲完,老师问大家:“这个同学说得对吗?” “不对。”好几个学生一齐说。 “为什么呢?” “这不是公园里的花,是山路边的花。” 另一个学生补充道:“因为这是送给老师的。课文后面有一句‘插在老师的花瓶里’。” “说得很好!这是送给老师的,又是山路边的花,可不可以摘呀?”老师带有明显倾向性地又一次问大家。 “可以。”学生几乎异口同声。 那个说不能摘的学生只好没精打采地坐下。 这小红花到底该不该摘?爱护花草树木,是不是只爱公园里的?这两个问题,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爱护花草树木,不只是单纯地出于对花草树木的保护,同时还是为了培养学生呵护生命,体恤弱小的善心和爱心。正是从这点考虑,我们既要爱护公园里的花草树木,也要爱护山路边、溪沟旁、野地里的一切花草树木。不能因为公园里的花草树木是有人种的,供人欣赏的,就应该爱护;而山路边的花草树木是野生的,就随意地采摘它、践踏它、蹂躏它。爱心和善心的培养,需要点点滴滴地积累。很难想象,一个平时习惯于随意采摘、践踏野花野草的人,一旦来到公园里,他会没有采摘和践踏的欲望和习惯性动作?在没有人监控的'时候,他很有可能会悄悄地采摘。反之,如果当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有了对花草树木及其他生命的深厚爱心和善心的时候,不管他到了哪里,也不管有无牌子上文字的提醒和人员监控,他也绝对不会随意采摘。 毫无疑问,这篇课文在审美意识和情感诱导方面是存在严重不足的,它在教育学生热爱自己老师的时候,忽略了对另一个弱小事物――花草树木的爱。这么鲜活的小生命,怎么忍心让它就此终结呢?何况采摘它的,又是两个系着红领巾的、如花似芽般的小姑娘(课文中有小姑娘的插图)? 这篇课文一方面竭力描述小红花的美丽,一方面又充分肯定文中的主人公去摧毁这一美丽,课文表现出来的这种情感矛盾,编者也许没有想得那么多。语文材料内涵丰富,人们的观念、认识也在不断更新和飞跃,这使教材存在不足是在所难免的,我们不能苛求它十全十美,但这种不足是否就是教学的障碍了呢?面对教材的不足,教师是无原则地偏袒或回避,还是把它作为一种资源巧妙地利用? 《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部分明确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我们必须认识到:典范的教材是课程资源,带病的教材也是一种课程资源,肯定、欣赏、借鉴是一种学习,否定、分析、批评也是一种学习。像上面的这一教学环节,教师大可不必一味地袒护,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公开讨论:这小红花到底该不该摘?这既可以让学生明辨是非,逐步形成一种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独立的辨别能力和批判精神。 当然,这是建立在教师自己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教师自己都发现不了教材的毛病或者认识不到位,那也就无从谈起了。
【路边的野花偏要采的散文】相关文章:
3.路边小学作文
4.路边的童话
6.歌颂野花小学作文
8.路边的牵牛花作文
10.《铁路边孩子们》读后感






文档为doc格式